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共8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重点课文《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词 语 盘 点
sù liào bǐng gān jiã zîu yuâ pǔ jí xiáng qǐ pàn jí sù rì kîu 塑 料 饼 干 节 奏 乐 谱 吉 祥 企 盼 急 速 日 寇 huá guì yīng wǔ qì gài shāng gǎn cāng máng shí bēi yì yáng dùn cuî 华 贵 英 武 气 概 伤 感 苍 茫 石 碑 抑 扬 顿 挫 xiāng yī xiāng suí jiāo zào bù ān màn bù jīng xīn jiǔ biã chïng fãng
相 依 相 随 焦 躁 不 安 漫 不 经 心 久 别 重 逢 hãng zāo bú xìng zhân ěr yù lïng yù xuâ bï shā 横 遭 不 幸 震 耳 欲 聋 浴 血 搏 杀
chǔ bâi gān cuì shī zōng xián guàng juān kâ yuán gù àn dàn 储 备 干 脆 失 踪 闲 逛 镌 刻 缘 故 黯 淡
xiāo shîu zhī juã kōng luî luî guāng tū tū lěng qīng qīng zhí gōu gōu
消 瘦 知 觉 空 落 落 光 秃 秃 冷 清 清 直 勾 勾 bù gān luî hîu qiān fāng bǎi jì kū xiào bù dã cháng tú bá shâ 不 甘 落 后 千 方 百 计 哭 笑 不 得 长 途 跋 涉 dà yáo dà bǎi wú yǐng wú zōng 大 摇 大 摆 无 影 无 踪
容易读错的字
塑sù料 模mú样 旋xuán涡 暖和huo 势不可当dāng 镌刻juān 横hâng遭不幸 挫cuî折 贮zhù存
多 音 字
色 sâ 颜色 色彩 空 kōng 天空 空气 shǎi 掉色 褪色 kîng 空地 填空
中 zhōng 中间 弹 dàn 子弹 剥 bō 剥削 剥夺
zhîng 中标 tán 弹琴 bāo 剥皮 剥花生
冲 chîng 冲床 冲压 炸 zhá 油炸 炸丸子 禁 jīn 不禁
chōng 冲洗 冲锋 zhà 炸弹 爆炸 jìn 禁止 禁闭
反 义 词
普通(特殊)热闹(冷清)亲昵(生疏)怀疑(信任)灵活(笨拙)
诚实(虚伪)保留(丢弃)不甘落后(自甘堕落)拒绝(接受)焦躁(冷静)炯炯有神(目光呆滞)迅速(缓慢)轻松(紧张)粗糙(精致)朦胧(清醒)
近义词
呼唤(召唤)亲昵(亲切)依然(依旧)盘旋(回旋)企盼(期盼)惊异(惊讶)注视(凝视)容易(轻易)灵活(灵巧)贮存(贮藏)
习惯(习性)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隆重(盛大)亢奋(兴奋)凝重(庄重)豪迈(豪爽)气概(气魄)恍然大悟(茅塞sâ顿开)清脆(清亮)仍旧(仍然)
居然(竟然)惦记(惦念)觉察(发觉)黯淡(灰暗)
日积月累 马 诗 [唐]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21课 老人与海鸥】
1.课文简析: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2.句子解析:
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这是老人喂海鸥的一个细节描写。老人的动作是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扫”字把鸥群吃食的样子描绘得生动鲜活。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3.词语解释:
褪色:布匹、衣服等的颜色逐渐变淡。文中指老人的衣服因穿的时间久而颜色变淡。
撮:吮吸。有声有色: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压下,使声音降低。
歇落:文中指海鸥停在老人的帽子上休息。瞻仰:恭敬地看。守灵:守在灵床或灵位的旁边。漩涡: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相依相随:相互依靠,相互跟随。
4.省略号的用法:
①“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
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表示话未说完。)
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偎„„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
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表示语意未尽。)④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
(单列一段,也表达了未尽的语意。)
5.课后题 第3题:(1)体会到老人的动作时那么的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从而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2)体会到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它们再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
【第23课 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沈石溪,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1.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1~4自然段)、“重披战甲”(第5~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表现嘎梭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2.词句解析。
①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情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
②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象鞍破旧,却仍然凝重华贵;嘎羧年迈,却仍然英武豪迈!二十六个春秋,弹指一挥间,而今,战火不再,血腥不再,但积满灰尘的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再,年轻不再,但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勃勃的雄心仍在!对称的并列句式增强了语势,此句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③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这是一位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④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临旧地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啊!3.词语理解:
①威风凛凛:声势或气派令人敬畏。②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③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④泣不成声:哭不出声来。形容十分悲痛。泣,小声哭。⑤唏嘘: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
⑥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⑦炯炯有神:形容(眼睛)明亮,有神采。⑧激越:(声音、情绪等)强烈、高亢。⑨横遭不幸:意外遭遇不幸。横:意外。⑩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形容气势大的词语
排山倒海 势不可当 气壮山河 气势磅礴 浩浩荡荡 惊天动地 声势浩大 地动山摇
课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教学片段
1. 学生用竖式计算。
(1) 576÷6= (2) 992÷8=
(3) 630÷7= (4) 704÷5=
(5) 818÷4= (6) 903÷3=
2. 反馈交流, 找出错误原因。
3.提问: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
生:有余数的一类, 没有余数的一类。
生:我是按商的位数分的, 商是两位数的一类, 商是三位数的一类。
师:同样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 有的商则是三位数呢?
生:被除数的最高位除以除数, 够商1, 商就是三位数;不够商1, 商就是两位数。
教师板书:商可能是两位数, 也可能是三位数。
生:我是按商中间是否有零来分类的。商中间有零的一类 ( (5) (6) ) , 商中间没零的一类 ( (1) (2) (3) (4) ) 。
师: (5) (6) 题商中间的0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第 (5) 题除到十位时不够商1, 就商“0”, 而第 (6) 题是被除数中间有0, 0除以3得0得出的。
师 (紧接着问) :被除数中间有零, 商中间就一定有0吗?
学生讨论。
生:不一定, 像304÷2=152, 被除数中间有0, 商中间就没有0。
师:真棒!你能通过举例来说明问题。
板书:商中间有零。
生:我还可以按商的末尾是否有0来分类。商的末尾有0的一类 ( (3) (4) ) , 商的末尾没有0的分为一类 ( (1) (2) (5) (6) ) 。
师: (3) (4) 题商末尾的0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第 (4) 题末尾的0是除到个位时不够商1, 就商0得出来的;而第 (3) 题是由于被除数末尾有零, 0除以7得来的。
师:被除数的末尾有0, 商的末尾一定有0吗?
生:不一定, 像740÷5=148, 被除数末尾有0, 商末尾就没有0。
……
师板书:商末尾有零。
单元整理知识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领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过程, 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 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单元知识整理的有效性。
1.借助题组, 帮助学生再现需要整理的知识点。
单元知识, 相对来说知识点少, 知识脉络清晰且联系紧密, 学生又刚刚学完, 遗忘率不高, 所以单元整理时不需要面面俱到, 眉毛胡子一把抓, 而应突出重点概念、重点习题、重点解题思想与方法的整理。课例中教师根据本单元知识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设计了一组计算题, 这一组题涵盖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各类情况, 这一设计可谓“匠心独具”。通过让学生列竖式计算, 再现本单元的知识点, 为学生整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点和计算时的注意点做了有力的铺垫,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再现需要整理的知识点。
2. 启迪追问, 让学生的思考更加周密, 建构知识网。
如果把再现知识点看作是整理的初级阶段, 那么, 能沟通联系、梳理成网则就是单元知识整理的高级阶段了。这里, 教师通过一组围绕本单元精心设计的习题, 计算后提问:“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运算进行整理、归纳。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所限, 学生的梳理往往是肤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时教师采用了启迪追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周密的思考, 由表及里, 直到理解变得更加准确、全面。当学生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按商的位数分类时, 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有的商是两位数, 而有的商则是三位数呢?及时搭设了思维跳板, 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突破难点, 活跃思维, 使学生的整理不断地深化下去;当学生回答商中间的0是由于被除数中间有0时, 教师马上追问:被除数中间有0, 商中间一定有0吗?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思考, 帮助他们找到突破的点。
这样的整理紧扣知识的要点, 不仅“求同”———将知识点连接起来, 而且“求异”———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 使平时所学的分散、细碎的知识, 结成了知识链, 形成了知识网。
3. 适时评价, 激发学生进一步整理的动力。
单元知识整理教学的内容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 对学生来说, 过程不再像探索新知那样充满挑战性和好奇心, 学生容易感到索然无味, 动力不足。因此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活动成功的做法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对多样化的思维要给予适时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思路要给予充分的评价。课例中当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验证被除数中间有0, 商中间不一定有0的结论时, 教师由衷地赞叹:“你真棒!”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整理知识的动力。
21、莫泊桑拜师
1、《莫泊桑拜师》为我们介绍了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莫泊桑,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福楼拜。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肯吃苦,勤练习
2、细心观察
3、持之以恒,善于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
2、课文告诉我们①仔细观察,②发现特点,③善于写作,④贵在坚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孜孜不倦 全神贯注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通宵达旦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迫不及待 坐立不安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滔滔不绝 口齿伶俐 口若悬河 口出成章 巧舌如簧
4、“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由这句话想到的成语有:锲而不舍 水滴石穿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想到的名言有: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 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况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劝学》
5、“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才气”的意思是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下笔如有神”。
怎样才能拥有“才气”?去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写作
6、相信福楼拜的话也给你许多写作的启示。请仔细观察每日早晨学校校门口的情景,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每天清晨,在各个学校门口,会有各种各样的送孩子上学的车辆蜂拥而至,甚至造成堵车的现象。这些车辆大多数是小轿车,从奇瑞QQ到奥迪奔驰,表露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其实,学生自己独立的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方式,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还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吧!
22、理想的风筝
1、《理想的风筝》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歌颂了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2、《理想的风筝》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开朗、乐观、有着顽强生命力,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的刘老师。理想的风筝承载着对生活和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3、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追放风筝。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因为圆木拐杖不仅支撑着他的身体,也撑起了刘老师的乐观与自信。
5、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放飞——自己: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理想:不懈追求 ;快乐:热爱生活 ;信念 :坚持不懈
6、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能表现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及不懈追求,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
7、风筝的式样很多,说明刘老师心灵手巧。
8、文中对学生的描写是一个细节描写,即由笑→酸涩→尊敬
23、孔子游春
1、《孔子游春》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教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
2、《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子路,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颜回。
3、“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1)春天来了,泗水河畔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春意;(2)孔子与弟子一番论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有着 深化中心 的作用。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诗》《书》《易》《礼》,编写过《春秋》。贤弟子有:颜回、子路。
5、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6、孔子写水的特点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 并列,属于 排比 修辞。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总结概括作用。
24、告别母校
1、《明天,我们毕业》本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2、《明天,我们毕业》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学习生活、感恩教育自己多年的老师、憧憬未来报答母校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3、“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6年小学生活的眷恋,对母校的感谢、热爱、赞美。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表达了 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天使”赞美了老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大树”是说 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呵护。“海洋”是说 老师心胸宽广,包容我们的无知、任性。
5、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清晨进校
排队做操
专心学习
课外活动
6、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文中是指:懂得了怎样做人,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7、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送您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感谢》。我要用最深最深的谢意作诗行,写下您的声音和目光!
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祈祷上苍,让他抚平您脸上的皱纹,让热爱祛除你两鬓的白霜。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再握握您那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我想那紧紧的一握,会让我们彼此的心紧紧相连。
8、赞美老师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赞美老师的成语:诲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教导有方
六下语文第七单元练习
21、莫泊桑拜师
1、《莫泊桑拜师》为我们介绍了、的莫泊桑,、教导有方的福楼拜。福楼拜三次教导莫泊桑的内容是:
1、2、细心观察
3、。
2、课文告诉我们①,②,③,④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成语: 形容心里着急的成语: 形容很会说话的成语:
4、“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由这句话想到的成语有: 想到的名言有:
泰山不让土壤,---李 斯
锲而舍之。--荀 况 不积跬步,。—荀子的《劝学》
5、“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才气”的意思是写作中表现出来的“ ”,怎样才能拥有“才气”?去除,地写作。
6、相信福楼拜的话也给你许多写作的启示。请仔细观察每日早晨学校校门口的情景,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每天清晨,在各个学校门口,会有各种各样的送孩子上学的车辆蜂拥而至,甚至造成堵车的现象。这些车辆大多数是小轿车,从奇瑞QQ到奥迪奔驰,表露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其实,学生自己独立的上学、回家,是锻炼独立性、社会适应性的良好方式,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关爱程度与日俱增,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还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吧!
22、理想的风筝
1、《理想的风筝》本文通过回忆刘老师 和 时的情景,歌颂了刘老师 和对,表达了作者对刘老师的。
2、《理想的风筝》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开朗、乐观、有着顽强生命力,对生活和事业充满热爱和追求的刘老师。理想的风筝承载着对 的无限热爱和追求。
3、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因为圆木拐杖不仅支撑起了刘老师的,也撑起了他的。
5、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一只只风筝吗?你知道,他还放飞了什么? 放飞——自己: ;理想: ;
快乐: ;信念 :
6、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能表现刘老师对,他为学生,播下了。
7、风筝的式样很多,说明刘老师。
8、文中对学生的描写是一个细节描写,即由
23、孔子游春
1、《孔子游春》本文通过描写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巧借河水 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
2、《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所以孔子称水是。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 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 的子路,的颜回。
3、“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是因为(1)春天来了,泗水河畔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春意(2)孔子与弟子一番论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这句话有着 的作用。
4、孔子,名,字,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创始人。他在政治思想上主张“ ”、“ ”,在教育方面提出“ ”、“ ”等主张,相传有弟子,贤弟子72人,曾整理过《 》《 》《 》《 》,编写过《 》。贤弟子有:。
5、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
6、孔子写水的特点的四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属于 修辞。最后一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24、告别母校
1、《明天,我们毕业》本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
2、《明天,我们毕业》通过回忆小学六年精彩纷呈的、感恩教育自己、憧憬未来 三个方面表达对小学生活的眷恋。
3、“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表达了作者对6年小学生活的眷恋,对母校的。
4、“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表达了 对老师的眷恋、敬爱、赞美。“天使”赞美了老师,“大树”是说 老师,给学生以。“海洋”是说 老师心胸宽广,包容我们的。
5、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6、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在文中是指:懂得了 ,感受到了童年的。
7、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仿写: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要祈祷上苍,让他抚平您脸上的皱纹,让热爱祛除你两鬓的白霜。
听写词语:
1.沙漠 2.海湾 3.健康 4.三峡 5.泰山 6.懂得 7.宏伟 8.褐色 9.沼泽 10.摩天 11.诸多 12.五岳 13.征帆 14.壮观 15.盛年
十四、陈嘉庚办学
听写词语:
1.领袖 2.跋涉 3.兴隆 4.城镇 5.犹豫 6.赚钱 7.师范 8.欺侮 9.华侨 10.耽误 11.经营 12.源源不断
十五、舞动的北京
听写词语:
1.舞动 2.会徽 3.揭开 4.通讯 5.面纱 6.协调 7.乃至 8.别致 9.主旨 10.韵味 11.一届 12.媒体 13.期盼 14.诞生 15.浑然一体
十六、大使馆妈妈
1.驻足 2.逗留 3.厨师 4.鞠躬 5.由衷 6.安顿 7.举目无亲
语文百花园四
1.“甘甜、湖泊、宽阔、浑浊”,我发现这几个词语的相同点:组成词语的两个字意思相近,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疼痛、黑暗、缠绕、破旧、拉扯、挖掘、柔软、明亮、微小、捕捉。
2.“好歹、忘记、动静、虚实”,我发现这几个词语的相同点:组成词语的两个字意思相反,我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生死、是非、往来、开关、多少、高低、长短、远近、好坏、深浅。
十三、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我站在中国地图前》赞美了祖国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心。
十四、陈嘉庚办学
1.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
2.陈嘉庚办学的原因是:由于村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3.“拼命工作”“源源不断”“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等词语,表现了陈嘉庚强烈的爱国精神,说明了他为家乡办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要想让祖国立足世界,不受外国欺侮,必须从兴办教育开始”,可以看出他这样做的动机源于对祖国的爱,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不受外国欺侮。
十五、舞动的北京
1.《舞动的北京》是采用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方法,来介绍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
2.课文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会徽的图案的。先总的说会徽由两部分组成。然后分别介绍会徽上、下两部分的图案和象征意义。
十六、大使馆妈妈
1.《大使馆妈妈》一文中,陈小龙在信中主要写了三个意思:一是对大使馆的感激;二是由中国大使馆的爱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爱;三是决心报效祖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1.抑扬顿挫 (很短时间的停止) 2.一岁除(去掉) 3.点缀(装饰) 4.词类相当(相近)
5.曈曈日(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 6。揣摩(体会研究)7。讲究对仗(重视)
九、填空。
1、樱花(烂漫)的时节,公园里游人络绎不绝。
2、十六岁,是一个(浪漫)的诗意的年龄。
3、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4、《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第四句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辞旧迎新)的意思。
5、《元日》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第四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你能动动脑筋,删改必要的字词,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6、《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前两句诗让你感受到(雪天的寂静、清冷和凄凉),对于后两句诗,如果结合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贬谪生活,就会发现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不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清高)的人格化身。
7、(只要)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
8、(因为)他热情地为同学们服务,(所以)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9、(如果)你答应找小兰一起去看画展,(就)应该准时去找她。
10.(既使)天气很冷,爷爷(也)要坚持早晨锻炼。
11、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说出党的机密。
12、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13.、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14.、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15、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你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时,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写的(《元日》),描写了他在(元日)这一天看到的有趣风俗,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16、《江雪》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诗中描绘雪景的句子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你积累的词语来概括这雪景,如(大雪纷飞、漫天雪花、鹅毛大雪)。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寂寞、孤独和坚毅孤傲)的心情。
17、古人常说“诗中有画”。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突然, 从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声, 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 小女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高兴地叫道, “这儿离大路多远? ”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小伙子。
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 ”他抱怨道, “但我迷路了, 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
西尔维娅 没有回答 , 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 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 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 ”她说, “我们不怎么富裕, 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 他们三人坐在屋外, 年轻人说他是个 研究鸟类 的科学家。
“你把它 们装在一 个袋袋里? ”西尔维娅问道。“不, ”他慢慢回答道, “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 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制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 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 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 ”她祖母自豪地说 , “她十分 熟悉森林, 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那么 , 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 “前些天我在不远 处看见一 只白苍鹭, 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 鸟 , 你见到过吗? ”他问西尔维娅, 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 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 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 跳 , 她在森林的另一边见过它! 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 “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 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第二天, 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 的话 , 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 些 , 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 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 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第三天, 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 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 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突然, 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 一只有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了过来, 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 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 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 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 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 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 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 , 他答应过, 她们也需要钱。除此之外, 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 娅沉默不 语 , 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 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过, 但许多个夜晚, 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 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类词:蓄着
裹着
拖鞋
鬼脸
呵呵
啥(事)
蓬乱
纳闷
衣衫不整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冷不丁
一塌糊涂 ▲二类词:踱步
耸肩
爱因斯坦
沉思
照顾
教授
布置
1、熟读课文。
2、课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姑娘做数学作业。
4、读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印象是 因为潜心研究科学事业,而不拘生活小节,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除了他,我还知道其他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牛顿、居里夫人、达尔文、钱学森。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类词:宋庆龄
搬家
稠密
瞻仰
繁衍后代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枝枯叶落 ▲二类词:樟树
崇敬
纪念
粗壮
保持
寄生
1、背诵课文。
2、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3、本文在写法上具有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特点。
4、作者之所以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之所以爱在那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都是因为宋庆龄就像樟树那样,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她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她与樟树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人们对宋庆龄十分崇敬。
23《黄河的主人》
▲ 一类词:智慧
镇静
机敏
磁力
整个
吞没
体积
竹篙
凭着
勇敢
黄河滚滚
浊浪排空
提心吊胆
谈笑风生
万马奔腾
专心致志
▲二类词:汹涌
鼓浪前进
漂浮
湍急
羊皮筏子
艄公
险恶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1、熟读课文。
2、《黄河的主人》一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是《筏子》,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母亲河——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以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3、文中“黄河的主人”是指艄公。因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4、他值得我们 敬仰 和 赞颂。文中写“我”害怕的成语有: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写乘客轻松的成语是 谈笑风生,写“我”和乘客都是为了烘托 艄公,这种写法叫做 侧面描写。
5、描写黄河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这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第七单元复习
一、来源于象棋的日常用语有:
“马后炮”、“过河卒子”、“棋逢对手”、“举棋不定”、“棋输一着(zhāo)”。
二、《古今贤文
合作篇》下: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 淡如水,小人之交 酒肉亲。豆角开花 藤牵藤,朋友相处 心连心。
三、近义词
崇敬(尊敬)
稠密(茂密)
繁衍(繁殖)
永久(长久)
纪念(怀念)
枝枯叶落(枯枝败叶)
从容(镇定)
敬仰(崇敬)机敏(机智)
胆战心惊(提心吊胆)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四、反义词
永久(短暂)
稠密(稀疏)
枝枯叶落(枝繁叶茂)从容(慌张)
安全(危险)
提心吊胆(处之泰然)机敏(呆板)
惊涛骇浪(风平浪静)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五、解释词语。
胆战心惊:形容十分害怕。战:发抖。惊涛骇浪:凶恶而使人害怕的波浪。骇:惊吓。如履平地: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履:踩、走。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致: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浊浪排空:排:推、推开。
六、造句
1.无论……总是……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们总是按时到校上课。2.只要……就……
只要你能持之以恒,面对挫折不气馁,就一定能成功。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儿童的诗: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
2.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八、口语交际: 小烦恼热线
小烦恼:我的学习压力特别大。爸爸妈妈要求我每次考试都必须达到90分,只要达不到,他们就会狠狠地批评我。所以每次考试时我都会很紧张。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1、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
2、分类:按
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主权的地位: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和生命和灵魂
2)国家主权的特性:
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两者关系: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只有对内最高和对外独立两者紧密结合,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权利:
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平等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
位一律平等
3)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4)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
5、主权国家的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二、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
2、地位:是国际社会的3、特点: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4、概况:名目众多,规模不一
5、分类:以为标准,分为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
以地理范围为标准,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6、作用:(1)有的国际组织受某些大国控制2)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b、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c、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三、联合国
1、性质: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机构:联合国设立了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简单的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作用:A、积极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四、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2)中国在世界裁剪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一、国际关系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形式: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
4、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详见课本94页)
贸易;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缔结条约或协定使用武力
5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二、.国家利益
1、含义: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
2、地位: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表现: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即存在着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
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4、态度: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内
政、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使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三、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
1、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2、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1)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2)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
3)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效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
3、要求;
1)对国家a、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不移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b、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2)对公民:a、树立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增强昂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b、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c、努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d、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e、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框——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3)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维持了总体和平局面的主要原因:
a、饱尝战乱之苦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b、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
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4)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c、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影响发展的因素: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二、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解决途径:
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各国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a、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b、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c、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d、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共同发展的权利
2)中国政府关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主张
a、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c、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d、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e、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第二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详见课本101页)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2、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1)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3、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 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协调国家利益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5、世界多极化现状
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
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1、国际竞争内容: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扩展)综合国力的含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3、应对措施
1)世界各国: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的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我国: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内容: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的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2)a、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我国外交政策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a、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b、内容及其关系: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和核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标)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见课本107页)
四、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单元知识点整理】推荐阅读:
六下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03-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词语知识点09-30
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04-12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09-26
语文二单元知识点09-23
二单元知识点文档12-14
六下语文单元知识点04-09
英语必修二单元知识点06-10
一单元语文知识点总结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