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题

2025-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题(共8篇)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题 篇1

判断题:

1、动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扰动(如负荷和电压较小的变化)后,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答案:×

2、暂态稳定是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扰动后,能自动的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答案:×

3、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和三相短路时,三相是对称的,即各相电动势是对称的正序系统,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及负载的每相阻抗都是相等的。()答案:√

4、在我国,110kV及以下电压的等级的电网中,中性点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答案:×

5、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称为大接地系统。()答案:×

6、我国低压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普遍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答案:√

7、系统振荡时,变电站现场观察到表计每秒摆动两次,系统的振荡

周期应该是0.5s。答案:√

8、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答案:√

9、震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角度保持为功率因数角是基本不变的。答案:×

10、快速切除线路和母线的短路故障是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的重要手段。答案:×

11、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短路时,电压各序对称分量的变化规律是,三相短路时,母线上正序电压下降的最厉害,单相短路时正序电压下降最少。答案:√

12、大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零序电流的大小只 与系统中零序网络有关,与运行方式大小无关。答案:×

13、大接地电流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点的正、负、零序电流一定相等,各支路中的正、负、零序电流可不相等。答案:√

14、三次谐波的电气量一定是零序分量。答案:√

15、继电器按在继电保护中的作用,可分为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两大类,而时间继电器测量继电器中的一种。答案:×

16、在完全相同的运行方式下,线路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故障点距保护安装处越近,保护感受到的零序电压越高。答案:√

17、相间距离继电器能够正确测量三相短路故障、两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单相接地故障的距离。答案:×

18、一般微机保护的“信号复归”按钮和装臵的“复位”键的作用是相同的。答案:×

19、近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和断路器拒动时,有相邻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答案:×

20、一般来说,高低压电磁环网运行可以给变电站提供多路电源,提高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这种运行方式。答案:× 问答题:

1.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常见的有哪几种?

答案:发电厂和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常见的有六种,即①单母线和分段单母线:②双母线:③多角形接线:④二分之三断路器母线:⑥内桥、外桥接线。

2.在一次设备上可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减少线路阻抗:在线路上装设串联电容:装设中间补偿设备:采用直流输电等。

3.我国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哪几种?

答案: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接地方式(含经小电阻、小电抗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不接地方式(含经间隙接地)。

4.为什么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可以继续运行1-2h?

答案:因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很小,而且并不破坏系统线电压的对称性,所以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1-2h。5输电线路故障如何划分?故障种类有哪些?

答案:输电线路有一处故障时称为简单故障,有两处以上同时故障时称为复故障。简单故障有六种,其中短路故障有四种,即单相接地故障、二相短路故障、二相短路接地故障、三相短路故障,均称为横向故障。断线故障有两种,即断一相、断二相,均称为纵向故障。其中三相短路故障为对称故障,其他事不对称故障。6.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电力系统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性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2)振荡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突然变化量很大:3)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角δ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7.继电器按照在继电保护中的作用,可分为哪两大类?按照结构型式

分类,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可分为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两大类:按结构型式分类,目前主要有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以及静态型。8.数字滤波与模拟滤波相比有何优点?

答案:1)不存在元件特性的差异,一旦程序设计完成,每台装臵的特性就完全一致。2)可靠性高,不存在元件老化、温度变化对滤波器特性的影响。3)灵活性高,只要改变算法或某些滤波系数即可实现滤波器特性的目的。4)不存在阻抗匹配的问题。9.在对微机继电保护装臵进行哪些工作时应停用整套保护? 答案:1)微机继电保护装臵使用的交流电流、电压,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上工作。2)微机继电保护装臵内部作业3)输入或修改定值。

10.电力设备由一种运行方式转为另一种运行方式的操作过程中,对保护有什么要求?

答案:电力设备由一种运行方式转为另一种运行方式的操作过程中,被操作的有关设备均应在保护范围内。部分保护装臵可短时失去选择性。

11.请问电抗变压器和电流互感器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电抗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大,二次负载阻抗大,处于开路工作状态: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小,二次负载阻抗小,处于短路工作状态。12.请问什么是一次设备?

答案: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生产过程的高

压电气设备。

13.请问什么是二次设备?

答案:二次设备是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检测、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提供运行工况或生产指挥信号所需的低压电气设备。

14.怎样用试验方法求得四端网路输入端的特性阻抗?答案:在四端网络输入端分别测输出端开路、短路状态下的开路输入阻抗和短路输入阻抗,特性阻抗等于开路输入阻抗乘短路输入阻抗在开平方。15.直流逆变电源与电阻降压式稳压电路相比,有什么优点 ? 答案:因电阻降压式稳压电路依靠电阻分压,效率低,使用逆变电源能降低损耗。使用逆变电源将装臵和外部电源隔离,提高了装臵的抗干扰能力。计算题:

1某电力铁路工程的供电系统采用的是220kV两相供电方式,但牵引站的变压器T为单相变压器,一典型系统如图1-19所示。

假设变压器T满负荷运行,母线M的运行电压和三相短路容量分别为220kV和1000MVA,两相供电线路非常短,断路器QF保护设有负序电压和负序序电流稳态启动元件,定值的一次值分别为220kV和120A。问:(1)忽略谐波因素,该供电系统对一。二次系统有何影响?

(2)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启动元件能否启动?

答:(1)由于正常运行时,有负序分量存在,所以负序电流对一次系统的发电机有影响: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对采用负序分量的保护装臵ISU5010002202273227(A)负序电流I213131(A)电流值大于负序电流稳态启动元件的定值120A,所以负序电流启动元件能启动。可知,正常运行的负序计算负序电压:系统等值阻抗ZUBSB22202100048.4()负序阻抗U2ZI248.41316430V6.34(KV)有影响。(2)计算负序电流

正常运行的负荷电流

可知,正常运行的负序电压值小于负序电压启动元件的定值220kV,所以负序电压启动元件不能启动。

2、设电流互感器变比为200/1,微机故障录波器预先整定好正弦电流波形基准值(峰值)为1.0A/mm。有一次线路接地故障中录得电流正半波为17mm,负半波为3mm,试计算其一次值的直流分量、交流分量及全波的有效值。

答:已知电流波形基准峰值为1.0A/mm,则有效值基准值为I17321.0200172001400(A)交流分量为

I~17321.0122001414(A)全波有效值为

3、如图所示220kV线路K点发生A相单相接地短路。电源、线路阻抗标么值已注明在图中,设正、负序电抗相等,基准电压为230kV,基准容量为1000MVA。

(1)绘出K点A相接地短路时复合序网图。(2)计算出短路点的全电流(有名值)。

单相接地系统图

5、已知变压器接线组别YN/∆-11,电压变比为n,低压侧电流分别为试写出高压侧三相电流的数学表达式。

答:高压侧A相电流的数学表达式

IAn13I)(IaC高压侧B相电流的数学表达式 IBn13(IbIa)

高压侧C相电流的数学表达式I绘图题:

Cn13(IcIb)

一.选择题

1.纯电感、电容并联回路发生谐振时,其并联回路的视在阻抗等于(A)。

A无穷大 B零 C电源阻抗 D谐振回路中的电抗

2.有一组正序对称相量,彼此间相位角是120度,它按(A)方向旋转。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平行方向

3我国220千伏及以上系统的中性点均采用(A)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4小电流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普遍采用(B)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5输电线路空载时,其末端电压比首端电压(A)A高

B低

C相同

6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振荡中心电压的波动情况是(A)

A幅度最大 B幅度最小 C幅度不变 D不一定

7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当相邻平行线路停运检修并在两侧接地时,电网发生接地事故,此时停运线路(A)零序电流。A流过 B没有 C不一定有 断路器非全相运行时,负序电流的大小与负荷电流的大小

关系为(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确定 9所谓继电器常开触点是(C)

A正常时触点断开 B继电器线圈带电时触点断开

C继电器线圈不带电时触点断开 D短路时触点断开

10超高压输电线单相跳闸熄弧较慢时由于(A)

A潜供电流影响 B单相跳闸慢 C短路电流小 D短路电流大

11微机保护中用来存放原始数据的存储器是(C)

A.EPROM

B.EEPROM C.RAM 12微机保护装臵在调试中可以做以下事情(A)A插拔插件

B使用不带接地的电烙铁 C接触插件电路

13暂态型电流互感器分为:(C)级

A.A、B、C、D B.0.5、1.0、1.5、2.0 C.TPS、TPX、TPY、TPZ 14用于500千伏线路保护的电流互感器一般选用(C)

A.D级

B.TPS级

C.TPY级 D.0.5级

15电流互感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在运行中(A)A不能反应所有接地 B对相间故障反应不灵敏

C对反应单相接地故障灵敏 D能够反映所有的故障

16电动机过流保护电流互感器往往采用两相差接法接线,则电流的接线系数为(B)

A.1

B.√ 3 C.2 17电压互感器接于线路上,当A相断开时(A)A.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不大 B.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较大 C.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复职相等 18.电抗变压器是(C)

A.把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流的中间转换装臵 B.把输入电压转换成输出电压的中间转换装臵 C.把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的中间转换装臵 19.方向阻抗继电器中,记忆回路的作用是(B)A.提高灵敏度

B.消除正向出口三相短路死区 C.防止反向出口短路死去

20继电保护后备保护逐级配合是指(B)

A时间配合 B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 C灵敏度配合

三 填空题

1.继电保护有选择的切出故障,是为了(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2.我国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其中性点接地方式采用(直接接地方式)。

3.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缺额将引起电压降低。4.110千伏以上变电所接地电阻应小于(0.5Ω)。

5.计算最大短路电流时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最大运行方式和(短路类型)。

6.电网中的工频过电压一般是由(线路空载)、接地故障和甩负荷等引起。

7.与模拟滤波器相比,数字滤波器不存在阻抗的(匹配)问题。

8.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网络通过(地址)识别每一个继电保护。

9.二次回路图纸分为:(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10.在电网中装带有方向元件的过流保护是为保证动作的(选择性)。

11.A/D变换器的两个重要指标是A/D转换为(分辨率)和(转换速度)。

12.微机保护中,主要元器件之间靠(总线)相互相连接。13微机保护对程序进行自检的方法是:ROM累加和自检校验,(CRC)校验。

14微机保护的采样频率为2500Hz,则每周波有(50)个采样点,采样间隔时间为(0.4)ms。

15为了正确的传送信息,必须有一套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的约定。这套约定称为(规约)。1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计算机局域网的通信传输媒介有两种:(光纤)和电缆,后者又可以分为(同轴)电缆和(对称双绞线)电缆。

17为了保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和频率、电压的正常水平,系统应有足够的(静态)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并有必须的调节手段。

18对线路的方向过流保护,规定线路上电流的正方向由(母线)流向(线路)。

19如果线路送出有功与所受无功相等,则线路电流与电压相位关系为(电流超前电压45度)。

20某型微机保护装臵每周波采样12个点,则采样间隔是:(5/3)ms,采样率为(600)Hz。

五 问答题

1简述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区别

答:(1)当系统发生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的幅值均作往复性摆动,变化速度慢;而短路时电压、电流幅值是突变的,变化的量很大。

(2)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都随功率角θ的变化而变化;而短路时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2、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是什么?

答: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通过的电流是对应电压等级电网的全部对地电容电流,如果此电容电流相当大,就会在接地点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对地电压极大增加,可能导致绝缘损坏,造成多点接地。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是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的电容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以至自动熄弧,保证继续供电。

3、什么叫对称分量法?

答:由于三相电气量系统是同频率按120度 电角布臵的对称旋转矢量,当发生不对称时,可以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系统分解为三组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三相系统;反之,将三组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三相系统也可合成一组不对称三相系统。这种分析计算方法叫对称分量法。

4、小接地电流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电流电压有何特点?

答:(1)电压:在接地故障点,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至线电压;三个相间电压的大小与相位不变;零序电压大小等于相电压。

(2)电流:非故障线路3i0值等于本线路电容电流;故障线路3i0等于所有非故障线路电容电流之和;接地故障点的3i0等于全系统电容电流之总和。

(3)相位:接地故障点的3i0超前于零序电压3Ú0约90度。

5什么叫大接地电流系统?该系统发生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分布取决于什么?

答:系统的零序电抗X0正序电抗X1比值不大于3,且零序电阻R0与正序电抗X1的比值不大于1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大接地电流系统中零序电流是在变压器接地中性点之间的网络中分布,即取决于变压器接地点的分布,并与它们的分支阻抗成反比。6什么叫对称分量法?

答:由于三相电气量系统是同频率按120度电角布臵的对称旋转矢量,当发生不对称时,可以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系统分解为三组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三相系统;反之,将三组对称的正序、负序、零序三相系统也可合成一组不对称三

相系统。这种分析计算方法叫对称分量法。7根据录波图怎样简单判别系统接地故障?

答:(1)相配合观察相电压、相电流及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的波形变化来综合分析;

(2)零序电流、零序电压与某相电流骤升,且同名相电压下降,则可以是该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3)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出现时,某两相电流骤增,且同名相电压减小,则可能发生两相接地故障。

8在负序录波器的书输出中,为什么常装设5次谐波过滤器,而不装设3次谐波滤波器?

答:因系统中存在5次谐波分量,且5次谐波分量相当于负序分量,所以在负序滤波器中必须将5次谐波滤掉。系统中同样存在3次谐波分量,且3次谐波分量相当于零序分量,它已在滤波器的输入端将其滤掉,不可能有输出,因此在输出中不必装设3次谐波滤波器。

9当大接地电流系统的线路正方向发生非对称接地短路时,我们可以把短路点的电压和电流分解为正、负、零序分量,请问在保护安装处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各是多少?

答:正序电压为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阻抗正序压降与短路点的正序电压之和,即正序电流乘以从保护安装处到短路点的正序阻抗加上短路点的正序电压。负序电压为负的负序电

流乘以保护安装处母线背后的综合负序阻抗。零序电压为负的零序电流乘以保护安装处母线背后的综合零序阻抗。10为什么说负荷调节效应对系统运行有积极作用? 答:系统中发生有功功率缺额而引起频率下降时,负荷调节效应的存在会使相应的负荷功率也跟着减小,从而对功率缺额起着自动补偿作用,系统才得以稳定在一个较低的频率上继续运行。否则,缺额得不到补偿,变成不再有新的有功功率平衡点,频率势必一直下降,系统必然瓦解。

11请表述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动作阻抗、整定阻抗的含义。

答:(1)测量阻抗是指其测量(感受)到得阻抗,即为通过对加入到阻抗继电器的电压、电流进行运算后所得到的阻抗值;

(2)动作阻抗是指能使阻抗继电器临界动作的测量阻抗;(3)整定阻抗是指编制整定方案时根据保护范围给出的阻抗,阻抗继电器根据该值对应一个动作区域,当测量阻抗进入整定阻抗所对应的动作区域时,阻抗继电器动作。12什么是继电器的极限刻度误差?什么是继电器的平均刻度误差?

答:极限刻度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继电器预期得到的具有给定臵信度的最大误差。计算方法

极限刻度误差=(5次测量中的最大(最小值)/刻度整定值)×100%

平均刻度误差:在相同的规定条件下,对同一继电器所进行的规定测量中,各次测量所得误差值(包括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代数和除以测量次数(一般规定为5次)所得的商。13在继电保护分析中,什么条件下可以将架空输电线路等值为R-L模型?

答:准确的输电线路模型应该是由无穷个π型电路组成(每个π中,既有R、L,又有分布电容C),故障情况下,分布电容主要对高频成分产生影响。对于电压不是很高、长度不是很长的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长距离超高压的架空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不能忽略。在继电保护中可用低通滤波器将高频信号滤除,同时采用电容电流补偿的方法,则可以将输电线路等值为R-L模型。14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的变压器中性点有的接地,有的不接地,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变压器中性点是否接地一般考虑如下因素:

(1)保证零序保护有足够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保证接地短路的稳定性;

(2)为防止过电压损坏设备,因保证在各个操作和自动跳闸使系统解列时,不致造成部分系统变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3)变压器绝缘水平及结构决定的接地点(如自耦变压器一般为直接接地)。

15保护装臵调试的定值依据是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答:保护装臵调试的定值,必须依据最新整定值通知单的规定。

调试保护装臵定值时,先核对通知单与实际设备是否相符(包括互感器的接线、变比)及有无审核人签字,根据电话通知整定时,因在正式的运行记录本上作电话记录并在收到定值通知单后,将试验报告与通知单逐条核对。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题 篇2

1 继电保护技术的历史沿革

继电保护技术最早由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学者所倡导,于20 世纪60 年代中后期出现。开始的时候,有人率先提出采用小型计算机对电力网络实现继电保护功能,但是,当时的小型计算机造价居高不下,因此,难以切实大面积投入应用。虽然如此,这种思想仍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和重视,并且,相关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也自此展开。到了20 世纪70 年代,计算机相关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大型集成电路日趋成熟,一方面体积不断减小,另一方面造价也越来越低,并且可靠性和运算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这种状况推动着相应的微处理器开始走入电力工作领域,并且诸多实用性质的继电保护模型也都在这个时期涌现。在随后的80 年代中,某些样板地区开始出现继电保护系统的应用试验,在90 年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我国的继电保护应用和研究而言,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在初期明显落后于国外先进技术。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的继电保护研究才开始起步,当时以高等院校和国家科研部门牵头,主要是采取了对外国先进技术积极引入和分析学习作为辅助背景,加强适合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研发的总体发展方向。1984 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出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被视为这一领域发展重要的里程碑,也成为我国自90 年代开始开启计算机继电保护新阶段的重要启示性标志。与此同时,东南大学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 变压器组保护则更多关注主设备保护方面技术,分别于1989 年、1994 年通过鉴定。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等技术,则在1991 年、1993 年以及1996 年先后通过鉴定并且投入使用。在诸多技术的推动和应用下,我国的继电保护研发以及应用工作进入了微机时代。

2 信息时代下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特征

2.1 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

自适应技术于20 世纪80 年代出现,并不存在相对一致的定义,但是可以理解成为是依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技术,这是一种基于环境的权变保护技术。由于自适应技术能够识别具体的故障状况,因此,其展开的对应保护动作会更具备有效性,对于电力网络的保护作用也有所增强,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切实保护电力网络的健康和安全,并且提高其综合经济因素意义重大。

2.2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一个技术簇,包括诸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内的多项技术,通常以技术库技术作为主要的支撑力量加以实现。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特征在于能够实现自组织和自学习,并且在信息的深入处理方面有着极强的能力,这些技术的最大应用特征在于能够有效实现零散数据环境中的深度信息,帮助实现基于更全面信息的决策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人工智能还能够进一步分散数据中心的职能,在实现继电保护的同时扩展相应职能,强化实时和有效告警等附加功能。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能够支持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分析,包括横纵向数据对比在内的多个层面数据分析,更深一步发现存在于电力系统的潜藏问题,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技术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趋势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探究 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展趋势测试智能电网

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趋势

1.1 继电保护装置基本组成

一般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其原理结构如图1-1所示。

①测量部分 测量被保护元件工作状态(正常工作、故障状态)的电气参数,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②逻辑部分 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类型和范围,确定保护装置如何动作。

③执行部分 根据逻辑部分送的信号,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发出信号,跳闸或不动作等。

1.2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①可靠性——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②选择性——指只有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

③速动性——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

④速动性——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1.3 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1.3.1 计算机化

在微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做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做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1.3.2 网络化

网络保护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它可以实现对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和母线的相关保护等功能。资源共享是网络保护的最显著特性,还可以结合高频保护和光纤保护来实现纵联保护。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即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接收本回路的输入量后,经量化处理,通过网络传送给其它回路的保护单元,然后各保护单元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跳开本回路断路器,隔离故障母线,其它情况时各保护单元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显然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有更高的可靠性。

1.3.3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即实现了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的一体化。如果将保护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

1.3.4 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解决许多常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非常美好的发展前景。

2 继电保护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的发展

目前国内继电保护产品检测主要依据IEC 60255系列标准和GB/T 14047国家标准进行。

2.1 继电保护测试内容

传统的继电保护测试包括基本性能试验、功率消耗试验、温度试验、电源影响试验、机械试验、绝缘实验、过载试验、触点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

在原有继电保护测试项目的基础上,根据继电保护装置发展的新特点,新增加的测试内容包括基于61850 技术的继电保护产品检测,时间同步能力检测,产品通信协议检测,软件测试,以及装置可靠性检测和安全性检测。

2.2 微机保护测试自动化

测试自动化是指测试系统可以按照事先编制的测试计划,自动、连续的完成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气性能、可靠性、通信协议、信息安全的测试。完整的测试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电气性能在静态模拟中的自动测试系统;②电气性能在动态模拟中的自动测试系统;③监控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④通信协议的测试系统;⑤信息安全的测试系统;⑥继电保护测试专家系统。

3 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的开展,智能电网的特征带来的网络重构、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网运行等技术,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

未来智能电网中,电网的自愈特征将会对继电保护的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常规继电保护的配置方法提出新的要求。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多变压器的运行方式带来的后备保护配合、双向潮流、系统阻抗的变化等问题均会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带来困难。

同时,智能电网将给继电保护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智能电网中所采用的新型传感器技术,数据同步技术、时钟同步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IEC 61850 标准的应用,可以提供区域范围内数据采集的高精度同步,满足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保障数据传输过程的冗余和可靠性。

4 结语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继电保护要适应电网需求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继电保护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也应不断补充和完善,为智能电网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智能电网中广域继电保护的应用,IT专家网,2011.

[2]韩士杰,胥岱遐,施玉祥等.继电保护测试的发展方向(A),电工电气,2011(12).

[3]黄宝民,张晶.电力系统的现状与发展(A),科技资讯,2006(14).

[4]李世荣.继电保护发展的历史及其趋势(B),甘肃冶金,(4):30,

2008.

[5]钱雪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趋势探究(A),科技论坛,2010(12).

[6]邵宝珠,王优胤,宋丹.智能电网对继电保护发展的影响(B),东北电力技术,2010(2).

[7]姚致清.继电保护测试发展方向的思考(B),继电器,(11):36,

2008.

[8]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二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9]郑飞,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研究(A),科技创新导报,2011(2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学习报告 篇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学习报告

题目: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电流电压保护

院 电气工程学院

级 电气103班

学生姓名

刘欣

号 100303080

指导教师

程海军

讲师

日期:2013年 12月20日

目 录

第1章 概述.....................................................................................................................................1

1.1 电力系统电压电流保护概述............................................................................................1 第2章继电保护概念及要求...........................................................................................................2

2.1继电保护概念.....................................................................................................................2 2.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2 第3章电力系统电压电流保护.......................................................................................................3

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3

二、带时限电流保护...............................................................................................................3

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4 第4章 总结.....................................................................................................................................5

第1章 概述

1.1 电力系统电压电流保护概述

电力系统的输、配线路因各种原因可能会发生相间或相地短路故障因此必须有相应的保护装置来反映这些故障并控制故障线路的断路器使其跳闸以切除故障.对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应该装设不同的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的保护。对于 3KV 及以上的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短路故障,应有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对于电压等级在 220KV 及以上的线路,应考虑或者必须装设双重化的主保护,对于整个线路的故障,应无延时控制其短路器跳闸。线路的相间短路、接地短路保护有:电流电压保护,方向电流电压保护,接地零序流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和纵联保护等。电力系统中线路的电流电压保护包括:带方向判别和不带方向判别的相间短路电流电压保护,带方向判别和不带方向判别的接地短路电流电压保护。他们分别是用于双电源网络、单电源环形网络及单电源辐射网络的线路上切除相间或接地短路故障。

根据线路故障对主、后备保护的要求,线路相间短路的电流电压保护有三种:第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二,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第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这三种相间短路电流电压保护分别称为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第Ⅰ段、第Ⅱ段和第Ⅲ段。其中第Ⅰ、Ⅱ段作为线路主保护,第Ⅲ段作为本线路主保护的后备保护和相邻线路或元件的远后备保护。第Ⅰ、Ⅱ、Ⅲ段统称为线路相间短路的三段式电流电压保护。

第2章继电保护概念及要求

2.1继电保护概念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外界因素(如雷击、鸟害呢)、内部因素(绝缘老化,损坏等)及操作等,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过电压,非全相运行,振荡,次同步谐振,同步发电机短时失磁异步运行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用于快速切除故障,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他们能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或直接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事件。

2.2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选择性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的动作应当具有选择件,它仅将故障部分切除能继续运行.尽量缩小中断供电的范围。

2.动作迅速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尽快的动作.切除故障部分,这样做的好处(1)系统电压恢复得快,减少对广大用户的影响。

(2)电气设备损坏程度减轻。

(3)防止故障扩大,对高压电网来说,快速切除故障更为必要,否则会引起电力系统振荡甚至失去稳定。

(4)有利于电弧闪络处的绝缘强度恢复.当电源切除后又自动重新合上(即采用白动重合闸装置)再送电时容易获得成功(即提高了自动重合闸的成功率)。

3.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反应故障的能力,一般以灵敏系数的大小来衡量。4.安全性和可靠性

(1)选用确当的保护原理,在可能条件下尽量简化接线,减少元器件的数量和触点的数量。

(2)提高保护装置所选用的器件质量和工艺水平,并有必要的抗干扰措施。(3)提高保护装置安装和调试的质量,并加强维护和管理。

第3章电力系统电压电流保护

一、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作用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只切除本线路故障。若忽略本线路的电阻分量,则归算至断路器1QF处的系统等效电源的相电势为Es,等效电源的阻抗最大值为Xsmax,最小值为Xsmin,故障点至1QF保护安装处的距离为L,每公里电抗为x1,则故障点最大短路电流和两相短路时最小电流分别为:

IkmaxEs

XsminX1LIkminEs3 XsmaxX1L2断路器1QF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整定值为:

IIIopK1relIkbmax

Krel电流保护I段可靠系数,大于1,可取1.2~1.3 I灵敏度要求 Ksenlmin100%15% lab

二、带时限电流保护

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的主要作用,可以确定其电流测量元件的整流值必须遵循如下两条:

1.在任何情况下,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均能保护线路全长,为此必须延伸到相邻的下一线。

2.为保证下一线路出口出短路时保护的选择性,本线路带时限电流速断保护在动作时间和动作电流两个方面均和相邻线路的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配合。

电流和动作时间整定如下:

IIIIIIopK1relIop2/Kbmin

tIIop1tIop2t

对于灵敏度检验,当发现灵敏度不合格时,将采取降档措施,与相应的保护的二段相配合再次进行计算,直到灵敏度合格为止。

三、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作用是作本线路主保护的今后备保护,并作相邻下一线路的后备保护。因此它的保护范围要求超过相邻线路的末端。整定要求:

1.在正常运行并伴有电动机自启动儿流过保护的最大负荷电流时,该保护不动作。

2.非故障线路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在外部股长切除后,且下一母线有电动机启动而流过最大负荷电流时,应能可靠返回。

第4章 总结

本次学习报告主要是针对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进行学习。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系统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电保护应运而生,本文对继电保护各项参数进行了计算,以及安装了方向保护元件实现方向保护,并对其系统保护的算法进行记录。本文章首先是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电流电压保护做了概述和简单的计算,然后给出了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原理图,绘制出了电流三段式保护的原理接线图、交、直流展开图及信号回路展开图,电流三段式保护的原理接线图、交、直流展开图及信号回路展开图。经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输电线路电流电压保护的基本原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量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天津大学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年 [2] 华中工学院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年 [3] 吕继绍主编,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与实验,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年 [4] 刘天琪.邱晓燕主编,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5] 陈丽新,杨光宇主编,电力系统分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 [6] 李骏年,主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年

[7] 李任凤,主编,小型无人值班变电站实用技术指南,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设,2000年

[8] 王士政,主编,电网调度自动化与配网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 [9] 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电力系统自动化,江苏,中国杂志社出版,2006年 [10] 华中工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运行,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8年 [11] 何仰赞,温增银主编,《电力系统分析》,上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年 [12] 何仰赞,温增银主编,《电力系统分析》,下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年 [13]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 期刊 大电机技术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2010年

电力继电保护知识范文 篇5

培训目标:

1.了解继电保护的基础知识。

2.掌握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

3.提高对故障的分析能力。

培训对象:变电所的操作人员及相关的点检人员

培训内容:

1)变配电站继电保护的作用

2)变配电站继电保护的保护装置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

3)变配电站继电保护按保护性质分类如:

(1)电流速断保护:(2)电流延时速断保护。(3)过电流保护:

过电压保护:(5)差动保护:等等

4)变电站继电保护按被保护对象

5)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培训师资:

培训教材: 由教师准备

培训方法:

培训学时:24

适宜人数: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总结 篇6

一、努力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锻炼自己

我在校所学习的专业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因此毕业以后就分配到电厂电气检修车间继保班。刚进入车间我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把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工作取得不断的进步,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独立担任修改保护定值、查找二次回路、校验简单保护的检修工作。

二、工作内容

我的工作内容大致分为二次设备检修和培训工作 二次设备检修工作:

1、继电保护及运行装置完整齐全、动作灵敏可靠、正确。

2、二次回路排列整齐、标号完整正确、绝缘良好。

3、图纸齐全正确与现场实际相符。4控制和保护盘面整洁、标志完整。

6、每年一次预防性试验 培训工作:

1、搜集近一周的工作内容及相关资料,整理编辑。

2、组织车间人员展开培训工作。

3、监督各个班组的培训进行情况,及对班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

三、经验体会

1、塌实刻苦提高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是根本。搞技术是学无止境的,还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联系实际,在实际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同时,也要虚心求教,掌握各种相关专业知识。

1、努力钻研提高学习能力

对于刚从事电力工作的我来说,面对的一切都是崭新而富有挑战的。因此需要充实自己,我经常用业余时间,看些与电力系统相关的书籍,或者上网查一些继电保护方面的资料及前辈们的经验心得。而运用这些专业知识到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了,我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还需加大力度。重视思考,有时遇到同一个问题,有的人处理得恰当,而有些人就处理得草率。作为一名缜密者,就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以至能处理复杂的电力故障问题。同时经常性的与同事进行沟通,积极谈论,总结工作心得。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工作中有时有点粗心、不够细致 ;

2、在专业技术上钻研不够;

3、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针对上述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克服粗心、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力争更大的进步,同时还要加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得更上一个台阶。

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篇7

1 继电保护的相关概念

1) 继电保护的用途。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出现异常运行状态时, 继电保护应能及时反应, 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 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当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 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 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并使故障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另外, 当电网发生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故障时, 继电保护可以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以及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动化等, 对电网的非正常运行及某些设备的非正常状态做出迅速处理。

2)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由于继电保护分为测量、逻辑、执行三个部分, 故障时参数与正常运行的差别就可以构成不同原理和类型的继电保护:测量部分从被保护对象读取有关信号, 并将其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输出至逻辑部分。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的大小性质、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 决定是否向执行部分发出信号。执行部分则根据逻辑部分的信号立即或延时发出警报信号或跳闸信号。

3) 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继电保护对继电保护装置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要求保护装置动作值的误差要小, 避免引起错误动作或降低保护的灵敏性;其次, 要求保护装置具备良好的灵敏性, 符合各类保护的最小灵敏系数;再次, 要求保护装置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切除短路故障, 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损坏程度, 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电源或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最后, 要求继电保护装置性能具有绝对的可靠性, 保证电力设备高效有序运行。

2 继电保护的措施

继电保护的措施可以从定值区、接地、一般性检查以及工作记录和定期检修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定值区。定值区为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定值区的错误会对继电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须采用严格管理和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每次修改完定值后, 务必要将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打印出来, 并注明相关信息, 诸如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等, 其中定制编号是重中之重, 需要重点检查。

2) 接地。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 相关人员须认真检查其是否接在屏内的铜排上, 并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紧固在接地网上, 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另一类则是电流、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 相关人员应认真检验其是否接地在端子箱上。

3) 一般性检查。一般性检查对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具有实用性的意义, 一般来说, 其内容亦分为两个部分呢, 首先是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 因为现在的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非常多, 有可能在经历搬动和运输后出现松动的情况, 须一个不漏地紧固一遍;其次, 就是要将继电装置设备的插件全部检查一遍, 确认所有的螺丝和芯片有没有拧紧。总之, 就是要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4) 工作记录和定期检修。做好工作记录和定期检修工作是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其中, 工作记录相当于一份技术档案, 对日后的维修工作十分有用。另外, 还应定期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检修和查评, 如:各盘柜上表计、继电器及接线端子螺钉有无松动;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动作是否正常;转换开关、各种按钮、动作是否灵活无卡涉, 动作灵活等。

3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

应用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有很多类别, 其中以分布式发电中的孤岛保护技术、电压矢量跳跃技术和Powerformer继电保护技术最为常见:

1) 孤岛保护技术。孤岛保护技术应用与分布式发电系统中, 所谓的孤岛 (Islanding) 效应是指当电网失电后, 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续向一部分负荷供电的情况。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 应尽力为是DG的正常供电, 将配电网转化为若干孤岛自治运行, 以此来减小停电面积。当然, 非计划性孤岛的运行也可能对用户的设备造成损坏, 也会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 降低电网的安全性。因此实际电网系统中分布式发电装置必须具备反孤岛保护的功能, 即具备检测孤岛效应并及时与电网切离的功能。

2) 电压矢量跳跃技术。电压矢量跳跃技术在继电保护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其原理是:三相平衡交流供电网的电压在维持系统电压矢量不变时的大小和相位是相对稳定的。当突变电流为零, 则系统开路失压;当突变电流增大, 则系统短路。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则应利用被保护设备两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作为启动判据, 采用断开负载电压矢量等效图常用的差动保护原理。

3) Pow e rform e r继电保护技术。Pow e rform e r的继电保护应用与电缆中, Powerformer电缆的外半导体层按一定隔多点接地, 各电缆之间不存在电气耦合关系, 与常规发电机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Pow e rform e r的继电保护, 可以分为:Pow e rform e r非全相保护和Pow e rform e r新型能量方向保护, 其中前者是将在其中性点产生很高的位移电压, 而其分级绝缘的特点使中性点附近成为耐受过电压的薄弱环节, 因此, 该保护还须借助其他信息, 如断路器辅助触点信息等;后者则是利用Powerformer机端处的零序电流和母线处的零序电压, 通过分析能量方向检测接地故障, 确定零序功率的方向, 对Powerform e r的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进行区分。

4 结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设备;电力网络;电力负荷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2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62

在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装置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设备容量在不断增加,电力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大大提高了对继电保护装置高效运行的要求,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网络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点要求:第一,选择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而言,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够出现某些误动;第二,灵敏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而言,是指针对故障的处理,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快速而灵敏,而且要能够准确地查找到故障范围,最大限度避免电力系统的故障范围不断扩散;第三,快速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性而言,指的是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某种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第四,可靠性。就可靠性来说,指的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某种故障问题时,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及时对故障问题进行可靠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可能带来的危害。由此可见,继电保护装置的以上特性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这些特性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充分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备问题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由微机处理装置(微机保护与外界通信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一些管理装置组合而成,它们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一旦其中的某一项运行出现异常,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装置,从而导致继电保护出现问题,最终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具体而言,设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2.1.1 电压方面的问题。无压、同期重合闸线路检测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内容,在主变压不符合充电条件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必然会出现某些继电问题。

2.1.2 触点方面的问题。触点属于继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然而,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的触点会直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频率、制造材料、工作电压、工作负载以及实际电流值等,因而极易导致触点问题的发生。

2.1.3 数据收集装置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继电保护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某些参数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准确有效地收集这些数据则是数据收集系统的主要作用,它会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再传输到微机处理装置进行有效处理。

2.2 人为问题

从人为方面来看,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主要包括认知态度问题、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办事问题等,具体分析如下:

2.2.1 认知态度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是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继电保护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相关人员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当中,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不断优化,可以使继电保护装置实现智能化操作和自动化操作,这样一来,便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够正确理解自动化的含义,通常情况下,他们往往喜欢依赖于计算机来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人工的重要性被逐渐忽视,这样一来便很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继电保护装置事故。

2.2.2 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在电力系统当中,由于某些工作人员,尤其是新进的工作人员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因此,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某种故障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或者是即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容易导致故障问题处理的延误。

2.2.3 经验办事方面的问题。电力系统的某些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在长期的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因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但是,部分员工由于过分自信,使得他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出判断和处理继电保护问题,从而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间,最终导致较大的损失。

3 解决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人为问题的解决

要想使人为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则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1 应该不断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并且应该积极开展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1.2 应该积极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逐渐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到继电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最大限度避免故障的发生。

3.2 设备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进行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3.2.1 拆除二次回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继电保护问题当中,以回路故障的出现频率最高,如果没有非常明显的故障点,而为了明确继电保护故障问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则应该采用某些相对比较原始的处理方法将二次回路拆除之后再进行一次安装,当充分明确故障点之后,再将各个构件依次安装起来。

3.2.2 采用置换法进行处理。置换法指的是将怀疑有问题的设备采用已经证明良好的同类型设备予以置换,准确判断元件的好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范围缩小。

3.2.3 通过采取参照对比的方式进行处理。顾名思义,参照对比法就是指以检验报告为重要依据,在相同型号和相同规格的技术参数之间,对正常设备和不正常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该处就是故障点。通常情况下,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安装运行过程当中,往往采用的就是参照对比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以及可靠性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只有集合这些特性于一身,才能够充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方面的电压问题、触点问题、数据收集装置问题和人为方面的认知态度问题、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经验办事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继电保护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彩娟.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15).

[2] 陈光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技术分析

[J].科技致富导向,2010,66(33).

[3] 王迎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77(10).

作者简介:焦岩(1984-),女,天津人,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上一篇:午后阳光 500字写景作文下一篇:任职谈话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