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后(精选13篇)
健全制度 强化考核 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成效显著该局自上级部署安排全面推广《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工作以来,认真组织人员培训,积极扎实地开展各项预警指标的落实核查工作,成效显著,初步发挥了促进征管工作的作用。截至目前(12月2日)统计,系统显示2007年1月到10月系统各种问题预警597户次,占全部管辖户数的15.58%。其中一般纳税人334户,兰色警报以上的为158户;小规模纳税人255户,兰色警报以上的为223户;小规模纳税人8户,兰色警报以上的为6户。预警指标次数为905项次,已经全部反馈;完全解除指标872项次,准解除9项次,总解除比例97.35%;有问题解除比例48.81%,在全市最高。截止12月2日,通过落实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的预警信息累计增加税收783.5万元,其中:评估和稽查查补应征税收227.9万元(入库税收227.8万元),弥补亏损折算成税款176.5万元,其他调整521万元。二次筛选后的预警面从7月份的0.64%下降到10月份的0.18%,在全市最底。该局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办法,规范管理。结合宁阳局税源实际情况,制定了《宁阳县国家税务局税负分析预警系统管理办法》。对“税负分析预警系统”中的基本内容及涉及的指标、工作遵循的原则、工作职责分工、预警信息的落实反馈以及监督
考核等一一予以明确,进一步规范了全县税负分析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促进了全县税收管理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强化考核,确保成果。为保障《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有效运行,强化税源监控,提高税源管理水平,制定了《宁阳县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考核办法》,并在全局展开讨论,广泛征求意见,考核办法从实际工作出发,将税源监控工作、纳税评估工作合并《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的运行落实进行开展,以《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疑点指标的调查核实为主线,充分运用纳税评估的工作方法,进行税源监控管理,切实减轻基层税收管理员的日常工作量。考核重点主要从《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的运行过程、运行质量、应用成果、应用情况四个方面进行。
三是开展“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推广突击月活动。该局确定九月份为“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推广突击月,要求各单位在九月份开展一次“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推广活动,县局班子各分工领导对各单位实行包干,负责对各单位开展情况进行督导。从全县各岗位组织了17名业务骨干作为重点调查评估小组,对全县重点大户的预警信息进行重点评估落实评估应补缴税款184万元。
1.1 电力信息化的概念
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上的应用, 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发电、配电、电网调速、输电、供电营销等。电力工业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改变了传统工业的模式, 实现了向高度集约化、知识化、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几十年来,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应用, 电力系统大幅度提高了设计、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工作效率和质量也有所改善, 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增长。
1.2 电力信息化特点
1.2.1 信息系统的高度统一性。
电网行业垂直管理体制决定了集团内统一、集中的信息系统成为必然的趋势。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管理软件基本由公司统一;电网企业更换软件也是整体更换。
1.2.2 信息系统应用到电力行业的各个环节。
电力体制改革后, 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在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下, 基本对规划、运行、检修、销售等各业务环节进行了信息管理。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 也对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给予了支持, 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 又改进了工作质量, 成为电力行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工具。
1.2.3 加强了对数据安全性和合法性的监管。
信息安全保护是电力信息化的重要内容, 开展信息安全保护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保障。电力行业是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其信息化过程涉及的数据、信息的移交和使用, 安全和合法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2 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信息化现状
2.1.1 从硬件系统上, 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 比较先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网络技术和硬件水平都与国际接轨, 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1.2 信息化的应用上, 处于由点向链过渡期, 与用户核心业务结合更紧密。
信息化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 扩大管理跨度, 促进组织的垂直化。
2.1.3 信息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人才的培养也得到重视。
信息化实现了数字化和规范化管理, 有利于把人从事务中解脱出来, 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对电力信息化的人才培养也随之得到重视。
2.1.4 电力市场越来越开放, 市场化体制已经逐渐形成。
市场格局逐渐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 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同时, 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2.2 电力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体制改革进行的不彻底, 垄断现象仍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 信息化发展的环境需要改善;信息资源开发速度迟缓、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结构矛盾突出, 产品附加值低;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主要表现在:
2.2.1 电力行业的垄断造成了市场开放程度低。
市场竞争力不足, 地方保护和行业保护严重, 不能充分根据市场需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2.2.2 缺乏整体规划。
电力集团公司的信息系统采取何种发展模式规划不够清晰, 致使各部门拿不出整体方案, 这种分散的管理信息系统, 分散的管理思路, , 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
2.2.3 重硬件、轻软件;
重网络、轻数据;重技术、轻管理。据数据统计, 电力信息系统用于硬件和网络建设上的投资所占比例很大, 而软件开发和数据系统建设及信息管理水平却很低。
2.2.4 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薄弱。
由于管理体系的落后, 对人才的管理不够科学, 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 造成创新的动力不足。内部竞争意识也没有被充分建立起来。
3 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信息化带来的影响
3.1 竞争者之间转变为相互依赖的关系。
3.1.1 由权力寻租变成了市场竞争行为。
3.1.2 由相互合作变成了相互竞争的关系。
3.1.3 由根据自身计划行动变成根据竞争对手行为的行动。
3.2 电力体制改革必然引起资本流动加快
资本流动加快, 资本意志得到加强, 首先表现在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 更关注经济利益;其次健全了对经营者监督、激励体制, 行业内资产重组也相对频繁。
3.3 体制改革使人才流动加快
体制改革最先争夺的是人才, 信息化对产品技术和服务要求都有所提高, 同时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需求增加。人才争夺战的结果必然是人才流动加快, 人力成本上升, 激励制度健全和增加对知识的重视。
3.4 管理和决策体制健全
电力机制改革之后电力产业的市场化体制使竞争趋于公平, 交易成本必然有所下降, 但同时产品价格也下降, 这就要求电力行业必须加强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健全的决策体制, 争取效益最大化。
4 建立电力信息化模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4.1 实现信息标准化
信息编码、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和系统平台都需要标准化。信息标准化涉及的范围广形式复杂, 制订标准常常落后于应用需求, 很多单位自己制定标准或者干脆没有标准。为了信息互联和资源共享化, 应在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标准化问题。按照国际、国家、行业、企业的顺序建立和执行。同时应该有标准编码维护机制, 一旦有新的行业标准编码出现系统就应该逐步迁移。
4.2 实现信息系统安全
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信息安全等内容。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和重要性越来越高, 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为了保障电力行业在信息和网络方面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应该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数据网、信息网进行整合与统一。在系统设计中也应该考虑安全的有关内容, 必要时启动安全工程的实施。
4.3 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内部的整合
经过多年来持续的不断的建设, 电力行业内部各子系统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系统, 这不利于使用操作、管理维护和整体效果的发挥, 因此要进行平台整合。此外还有各信息化应用系统间的整合。目前电力系统的各专业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物质采购系统、GIS系统等。随着应用的普遍, 各系统间也需要经过平台及内部工作流程的整合与统一。
5 建立电力信息化模式的主要措施
5.1 做好基础工作, 把电力信息化的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 要认真踏实的做好应用系统的工作, 有所作为。同时要利用所有的机会宣传信息化工作, 取得上级部门、业务部门和用户的理解与支持, 最终实现企业依靠信息化, 信息化又能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局面。
5.2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建立和健全信息化组织机构和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要求企业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 加大培训的力度, 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来造就一大批高精尖的人才, 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5.3 科学规划, 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构架。
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管理革新、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业务流程优化、实施、运行等各个方面。信息化规划企业建设成功的基础, 持续的运行维护改进是信息化价值实现的保证。
6 结束语
电力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顺应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建立与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 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了, 电力行业正在向市场化体制过渡。电力信息化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 在渐渐的调整定位, 建立竞争机制, 不断满足各方需求, 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大环境。而信息化改革, 也是电力体制改革重要的一部分, 如何利用信息化帮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介绍电力信息化的应用及其模式分析, 充分阐述了电力改革后电力信息化的建设模式以及对电力行业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改革,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林丹.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 (2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60-01
自2000-2008年6月应用AF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椎体高度和生理曲度,为神经、脊髓功能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但如内固定失败、矫正器丢失等远期疗效有待于观察。本文对获2年以上随访的72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72例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22-68岁,平均36.3岁。其中胸椎20例,腰椎52例。骨折按Mcaffee分型:屈曲压缩型骨折24例,爆裂型骨折31例,Chance骨折8例,骨折脱位型9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9例,B级13例,C级18例,D级26例,E级6例。
1.2手术方法;本组均与伤后12天内手术。全麻下取后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伤椎上下椎、两侧小关节突,植入椎弓根螺钉,X光片显示螺钉位置满意无偏移后,安装AF复位装置。(1)爆裂型骨折及压缩性骨折,先旋紧钉尾端的锁固螺帽,再按延伸方向旋转中间套筒,使前、后纵韧带充分伸展,进而使伤椎解剖复位[1];(2)Chance骨折:应先按缩短方向旋转中间套,使伤椎后、中柱闭合,再旋紧椎弓根尾端锁固螺母,使伤椎前缘伸展,进而使伤椎完全复位[2];(3)骨折脱位型:应先将反跳的小关节撬拔复位,再按压缩性骨折的顺序进行复为固定。本组均行小关节突间融合,或锥板横突融合,其中16例进行椎板减压。
2结果
2.1随访本组均获1-4年,平均2年的随访。均于术前、术后、内置物取出前摄正侧位X线片上,其中21例于末次随访时加行CT检查,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伤椎高度的术后测量值之差为丢失值,同时观察伤椎上下方椎间隙的变化情况。
2.2远期功能评定脊髓损伤恢复情况:9例A級中6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3例B级中8例恢复到D级,5例恢复至C级;18例C级有17例恢复到E级,1例恢复到D级;26例D级全部恢复到E级。腰痛参考Oswesrry分级[3];本级P039例(54.2%),P126例(26.1%),P26例(8.3%),P31例(1.3%)。
2.3矫正与远期矫正丢失术后及近期随访伤椎的高度及角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均基本恢复正常,但末次随访均有不同程度丢失,本组伤椎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2.31mm,术后平均为26.8mm,末次随椎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21.2mm伤椎平均矫正14.2mm远期平均丢失5.6mm,以伤椎上下椎体相应高度的平均值作为伤椎的正常平均值为28.4mm,术后伤残矫正率为95.1%;末次随访丢失率为17.7%。椎间盘退变按伤椎上下间盘高度与其相邻椎间盘高度的比值表示[4]。本组伤椎上间隙:Ⅰ度16例,Ⅱ度28例,Ⅲ度18例,Ⅳ度10例;伤椎下间隙:Ⅰ度45例,Ⅱ度27例,说明伤椎上间隙退变远大于下间隙。
2.4并发症本组在内植物取出前发生侧块、螺钉断裂者5例(6.9%),发生螺帽松动者5例(6.9%),且断裂、松动均发生在术后半年。随着时间的延长,断裂率逐渐增加,其中3例松动者未及时取出内植物,发生切口处溃烂渗出,于内固定取出后切口均愈合。
3讨论
3.1远期效果分析AF的复位原理是利用脊柱的前后纵韧带和纤维环的牵张作用,使椎管内和椎体前缘的骨折块复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或完全解除了骨块对脊髓的压迫,从而达到椎管内间接减压的目的,为脊髓损伤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5]。但对于较严重的骨折,这样虽可使与韧带相连的骨块重新排列复位、伤椎外形基本恢复正常,但椎体中间被压缩的骨小梁、突入椎体的髓核、软骨板,因没有韧带的附着而无法复位,这就是复位后椎体呈“蛋壳”样改变的原因。本组72例,其中脊髓功能恢复ASIA1级的7例,恢复2级的29例,其中61例无任何疼痛或仅有轻微腰背痛,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7例有明显痛或严重疼痛,需定期服用止痛药,原因不明,可能与神经受刺激有关。当内固定断裂、松动或取出后伤椎上下间隙会逐渐变窄甚至消失,而伤椎上间隙退变明显重于下间隙。
3.2植骨融合与固定失败;目前所使用的AF等椎弓根段节段固定系统,近期均能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坚强的固定。脊柱骨折内固定失败,其关键原因在于骨折部位融合不够,致假关节形成术后内固定长期承受人体的大部分载荷。本组压缩型骨折与Chance骨折在固定复位后,因伤椎本身的骨量无明显缺损,所以仅做了小关节突融合;而爆裂型骨折与骨折脱位型骨折因伤椎压缩明显,骨缺损大,脊柱严重不稳,除行小关节突融合外,还予椎板、横突处植骨融合。本组内固定断裂率为8.3%,主要集中于严重的爆裂型骨折。
电脑在刚买来的时候,装的是WINXP系统,由于系统没有AHCI的驱动,所以在装系统的时候硬盘必须改为COMPATIBILITY,要不的话在装系统读盘的时候读一会就会蓝屏,后来因为个人的爱好把电脑GHOST了一个WIN7系统,在刚开始的时候心想可以改为AHCI了,但是在改回后开机还是蓝屏,于是我就从网上搜索什么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搜了很多,说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的说法是改注册表,内容如下:“
先将硬盘模式再调回到兼容模式,进入系统后,Win+R 调出运行框,输入regedit 确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Msahci 修改“Start”的值为0 保存,关闭注册表编辑器,再重启机器将bios中的硬盘模式设置为AHCI即可正常使用了.” 但是我试过了还是不可以,开机还是蓝屏,于是我就继续寻找方法,后来我发现还是缺少一步,但是都没有人告诉,需要安装AHCI的驱动,最好到官方网站下载,下载后双击安装,安装完成后找到文件c:DRIVERS Intel(R)SATA controller AHCI driver然后运行PREPARE文件夹中的install.cmd文件(vista以后的系统请右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然后你会看到一个(也可能是两三个,闪得太快我没看清)黑黑的dos窗口一闪而过,然后手动重启电脑;
重启进入bios,设置硬盘模式为ahci(或sata)模式并保存退出进入系统,如能顺利进系统而不出现蓝屏,即说明安装正确,如果蓝屏就重新设置bios中硬盘为ide兼容模式,进系统后重复上一个步骤;
如果能顺利进入系统,则不要进行任何操作,你会看到右下角任务栏那里显示正在安装硬件驱动程序,装完会提示你重启,确定之。
Linux的时间有两种,一是系统时间,另外是硬件时间(BIOS时间),
系统每次启动时会读出BIOS时间,将之赋给系统时间。之后系统时间将独立运行,而BIOS时间不会变化。
www.dnzg.cn
在BIOS时间中,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以localtime表示的,一种是以UTC表示的。具体查看的方式可以通过hwclock –debug,该命令可以输出当前硬件时间的表示形式。
下面例举各种情况下系统时间的变化:
1.当hwclock设定为localtime,/etc/sysconf/clock 中的 UTC=true时,重启后系统时间后相对于BIOS时间被提前8个小时。
2.当hwclock设定为localtime,/etc/sysconf/clock中的 UTC=false时,重启后系统时间相对于BIOS时间没有变化
3.当hwclock设定为UTC,/etc/sysconf/clock 中的 UTC=true时,重启后系统时间后相对于BIOS时间无变化
4.当hwclock设定为UTC,/etc/sysconf/clock 中的 UTC=false时,重启后系统时间后相对于BIOS时间被推后8个小时。
如下图所示:
/etc/sysconf/clock中UTC=true
/etc/sysconf/clock中UTC=false
硬件时间 localtime
重启后系统时间后相对于BIOS时间被提前8个小时
系统时间无变化
硬件时间 UTC
系统时间无变化
重启后系统时间后相对于BIOS时间被推后8个小时
可见,当BIOS时间设置的类型和 /etc/sysconf/clock中的设置不一致时,就会导致系统启动时的系统时间错误,
如果有脚本实现时间同步,但是系统启动之后运行的。虽然时间同步可以将系统时间同步到正确时间,但是由于之前的系统时间错误设定,将会出现一个错误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可能会对依赖系统时间的程序产生影响。
对策: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硬件时间的类型和 /etc/sysconf/clock中的设置不一致。所以我们将在时间同步脚本中增加对硬件时间的同步,这样可以解决这种问题。
注:
UTC时间:世界协调时间(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 ,也就是0时区的时间
CST时间:CST China Standard Time UTC+8:00 中国沿海时间(北京时间),这是我们所属时区的localtime。
2.关于时区的设置:
为保证时间的正确,应该把时区设置正确。设置正确仅是为了使得时间更好理解和其他方面的维护。
设置方法:
1.
手动设置时区:
例如:设置东八区的时间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编辑/etc/sysconfig/clock中 ZONE=“Asia/Shanghai”
2.
使用图形化命令设置
system-config-date (大部分情况仅限于RedHat和CentOS)或者使用 tzselect,按照命令提示进行即可。
安全模式下利用菜单进行系统还原
有时候Windows XP无法用正常模式进入,但是还能进入安全模式的话,我们可以在安全模式下启动系统还原进行系统恢复,具体的步骤是: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 系统还原”,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一个还原点(一个过去的具体时间),“确定”后系统即会重启并完成系统的还原,
利用命令行运行系统还原
当系统已经崩溃连安全模式也无法进入,但能进入“带命令行提示的安全模式”,我们可以在命令行提示符后面输入“C:/windows/system32/restore/rstrui”并回车,也可以进行系统还原。
利用还原盘进行系统还原
如果这几种方法不行的话,那就考虑用专门的还原盘来进行还原。有还原软盘和还原光盘两种,还原软盘可以在平时在即制作(这里就不介绍了),在市场上也可以买到还原光盘。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操作系统都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进行系统的还原。具体的操作是,把盘插进盘区,系统就可以自动运行盘里的还原软件进行系统的还原。
1 停电检查实验
1.1 开关柜绝缘检查
在停电的情况下对进线开关柜和主变的35kV母线侧进行了绝缘检查, 用2500V摇表摇测, 均在2500МΩ以上。
1.2 电压互感器的检查
二次接线没有错误, 然后对电压互感器进行有必要试验, 测绝缘电阻, 直流电阻, 三倍频耐压试验, 测得数据和送电前比较无变化。
2 分析原因
根据事故现象, 投入两台主变35kV侧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引起谐振的原因是35kV侧母线对地电容和电压互感器间铁磁谐振所造成。
35k V侧母线用M100*10铝母线, 长度约60m, 母线对地形成一个电容, 因而形成容抗xc。
35kV侧电压互感器, 每相根据它本身的特性, 又形成一个感抗xl。
由于电感和电容可以构成一个串联谐振电路, 其谐振条件为感抗和容抗相等即xl=xc。
对于复杂电路, 可以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自振频率的震荡电路, 在进行开关操作时, 由于瞬间过程电源波形回引起某种变化, 正弦的电源波形含有一系列的高次谐波。当电路中的自振频率之一与电源的频率之一正好相等时, 就会出现这一频率的谐振过电压。
谐振是一种稳定现象, 谐振过电压的时间可能很长, 因此这种现象一旦发生, 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铁磁谐振过电压的特点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 电感和电容串联回路中一般感抗大于容抗, 由于出现某种因素电感两端电压有所提高, 使电感铁芯饱和, 感抗减小, 出现感抗和容抗相等, 甚至感抗小于容抗, 形成相位反转, 引起铁磁谐振。上述谐振象的频率等于工频时, 称为基波过电压。在正常时感抗大于容抗即Ul>Uc在容抗大感抗于时即Uc≥Ul产生谐振。
3 用FxG25形消谐器消除谐振
(1) 用途:本装置用于抑制35kV及以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PT饱和引起的) 铁磁谐振。
(2) 消谐器工作原理:该装置接于PT开口三角绕组。
(1) 鉴频器的工作原理:这是一个串联谐振检测回路。三个主要元件:电抗器、电容器、继电器, 设计为串联谐振于25周波。当电源频率为25周波时, 回路呈现低阻抗, 当电压达到动作值时, 继电器动作, 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投入低电阻消谐。当电源电压是50周波或更高频率时, 回路呈现高阻抗, 装置动作电压也大大高于25周波时的电压, 所以本装置对消除工频谐振有较好的动作特性。
(2) 消谐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元件是消谐管。该管是专为消谐器设计制造的, 具有电阻特性的电真空器件。消谐管中的灯丝是长期并与开口三角的。当系统正常运行时, 开口三角仅有一个不大于3V的移位电压, 此时流过灯丝的电流不足1A, (实测十个变电站, 均不大于0.5A) 对PT没有不良影响, 当系统单项接地时, 开口三角电压为100V, 灯丝此时的热电阻升到60Ω以上, 对接于PT的测量系统无影响。这种接线的好处是对部分工频谐振起抑制作用。即谐振时消谐器不动作, 仅用消谐管就能抑制谐振。
看到此装置后, 我们将消谐器分别界别接到两段母线PT的开口三角中, 经送电试验, 对这种谐振过电压, 非常起作用, 消除了谐振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损坏, 保证了蔚县110kV变电站的安全送电。本文是实际发生, 论点较浅, 望看本文的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以期改进。
参考文献
[1]阮前途.解读莫斯科大停电确保上海电网安全运行[J].华东电力, 2005 (33) .
关键词:配网故障;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供电;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配网系统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代城市的配网系统正不断发达,其主要表现是配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同时也对其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一个可靠、稳定的配网系统,才能够保证供电的质量。然而,任何事物的故障都是不可避免的,配网系统同样如此,配网系统的故障会严重影响到正常供电,因此这就需要一个高效的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以及时恢复供电,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以下笔者就来简单谈一谈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面的问题,以期能够对其工作有所助益。
一、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作用
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简单来说就是在满足配网系统的电气约束、拓扑约束以及供电指标等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闭合/开断网络中的分段及联络开关来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重建,从而改变其结构,实现配网系统网络运行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优化某一项或者多项指标的目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网络重构是在配网系统运行正常的状态下的一种优化控制手段,其目的通常是为了优化配网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消除过载、减小网损或者提高供电质量等;其二,网络重构是在配网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通过转换分段及联络开关的开、断状态,及时快速地恢复非故障停电区域的正常供电。因此,当配网系统出现故障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尽快找到恢复其负荷最大化、开关操作次数最小化以及网络运行方式最优化等的方案,也即是高效地完成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建工作,从而尽快恢复供电。
二、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
1、限制条件
由于现代网配系统的网络结构都比较复杂,因此当进行故障恢复之时,必须要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而采用合理的网络重构方案。通常情况下,此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几个限制条件:①当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提供相应的恢复方案,以尽量减少经济损失;②能够尽量多地恢复失电负荷损失,并同时能够区分出用户的优先、重要等级,尽量不影响正常用户的用电;③能够尽量减少开关的操作次数,从而延长开关寿命、减少人力操作时间;④能够平衡各个馈线和分支线路的负荷分配;⑤尽可能地使恢复后的配网系统网络结构接近故障前的结构,并保持其原有的辐射状结构;⑥严格保障其系统没有发生安全越界状况,如馈线和变压器没有过载、各负荷点没有越限等。
2、目标函数的构造
本文所采用的算法的前提是假设配网系统为辐射状结构、配网系统故障后的状态已经可以确定以及其故障已经被有效隔离。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目标函数主要如下:①实现负荷数最大化恢复的目标函数: N∈Nt,本式中,N表示为需要恢复供电的负荷节点、Nt表示为停电区域中所有的失电负荷节点、It表示为t支路的负荷电流;②保证重要负荷优先恢复的目标函数: N∈N,本式中,N表示为需要恢复供电的负荷节点、Nt表示为停电区域中所有的失电负荷节点、It表示为t支路的负荷电流、NMC表示比较重要的负荷节点;③限制开关操作次数的目标函数:,本式中,NAw表示为配网系统所需恢复的所有开关数目、Xj表示为j 开关的状态变化值;④限制变压器负荷的目标函数:max i=1,2,…Nm,本式中,Nm表示为配网系统中母线的数量、i表示为母线线路电流值、Vi表示为母线线路电压值。
三、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
在配网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运行状态会随着其负荷大小、分布范围、供电能力以及电气参数等的实时变化而变化。从理论角度而言,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配网系统都应当拥有一个相对最优的网络结构,因为只有在一个最优的网络结构下,配网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才能够实现损耗最小、负荷分布最均、电能质量最好等目标。现阶段,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运行
配网系统的潮流分布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其功率越小,那么运行便越经济。经济运行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本式中,N表示为支路数、P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有功功率、Q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无功功率、Vi表示为支路i末端的电压幅值。
2、负荷均衡分布
通常情况下,负荷均衡分布主要包括配网系统各馈线之间的负荷均衡分布和配网系统各变电站之间的负荷均衡分布。负荷均衡分布的目的是为了使配网系统与其供电能力相匹配,并提高配网系统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其供电能力、降低其损耗和负荷风险等。负荷均衡分布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①;②。这两式中,L表示为馈线数量、Eqj表示为馈线负荷平衡系数、Eqsys表示为系统负荷平衡系数、Sj表示为馈线出口功率、Sjmax表示为馈线最大容量。
3、提高可靠性
影响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而其运行方式是其中最关键的一项因素。一个最优的配网系统网络运行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其停电频率和停电时间。提高可靠性优化目标下的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目标函数如下:。本式中,M表示为负荷点的数量、Pk表示为负荷点k的年平均符合、Ck(R)表示为在系统开关状态R下负荷点k的年停电时间。
4、实现综合优化
配网系统网络重构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优化问题,而应该是一个多目标优化协调的问题,通过网络重构,不仅可以尽快恢复供电、减少故障损失,更还可以带来许多经济方面的改善。因此,在进行配网系统网络重构之时,应当尽量以经济目标为主体,利用罚函数的形式来量化负荷均衡和电压质量等优化目标,从而实现综合优化。
结语:
配网系统网络的安全可靠供电关系着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但是由于配网系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其发生故障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快速、有效的网络重构方案来实现其快速恢复供电、减少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了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作用、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方案以及配网系统网络重构的优化目标,为故障后配网系统网络重构提供了几条科学参考建议,希望能够给我国电网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助益。
参考文献:
[1]史常凯,徐斌,孟晓丽,宋晓辉,孙军平.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网络重构与供电恢复探讨[J].电力建设,2012,01:12-16.
[2]史常凯,余杰,宋晓辉,孟晓丽.一种计及多目标优化的复杂结构配电网供电恢复推理搜索算法[J].电气应用,2012,22:77-82.
[3]向月,刘俊勇,姚良忠,刘友波,田立峰,杨嘉湜.故障条件下含分布式电源配网的孤岛划分与重构优化策略研究[J].电网技术,2013,04:1025-1032.
[4]李永腾.配电网发生故障后快速恢复供电的算法分析[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06:8-11.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发电企业上网电价由用户或售电主体与发电企业通过协商、市场总价等方式自主确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用户购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政府性基金三部分组成”。可以预测:新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大型用户电价下降,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原有的电价优势将受到一定削弱。另外,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的输电距离会影响输配电价,如果实施中确实按些执行,将使与发电企业距离较近的企业获得更大的电价下调空间。
《意见》中明确“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应按规定承担与自备电厂产业政策相符合的政府性基金、政策性交叉补贴和系统备用费。”可见,政府和电网对自备电厂原有的收费标准并没有改变。
《意见》中明确“完善和规范余热、余压、余气、瓦斯抽排等资源综合利用类自备电厂支持政策。”绥阳一体化项目是部分利用锰系合金产生的煤气用于发电,应该得到政策的支持,只是具体什么的支持在该《意见》中没有明确。
《意见》中“规范现有自备电厂成为合格市场主体,允许在公平承担发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条件下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这充分表明支持自备电厂并网向社会供电,且自备电厂同样享受售电方的待遇。
由此可知,类似绥阳一体化项目,下列几点成为可能:
一、锰系合金项目作为用电大户,可以先前与其它发电企业达成协议,只要电价仍在承受范围内,当自备电厂故障时,锰系合金项目也可以和其它用户一样从电网获得用电的权利。这实际上给予了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和其它普通企业一样的国民待遇。对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而言,多了一种来电选择。
二、绥阳一体化项目自备电厂将对锰系合金项目产生的煤气实现全部利用,真正实现节能环保,应该获得政策的支持,只是获得什么样的支持尚不明确。
有些朋友从旧版本Windows系统升级到Windows 8后会感觉系统盘空间占用比较大,这是因为Win8升级过程中会将之前的系统文件自动备份存储在Windows.old文件夹中,这个文件夹的体积从几 GB到十几GB不等,如果本身系统分区的空间不是很充足,磁盘占用的问题就会比较明显,想要删除这个文件夹,可以使用Win8系统的“磁盘清理”功能,方 法如下。
按“Win+E”打开Win8文件资源管理器,可以从系统分区中看到“Windows.old”文件夹。因为系统文件的特殊性和相关权限设置,直接删除会有些麻烦。所以我们推荐使用Win8“磁盘清理”功能来清除“Windows.old”文件夹。
Windows.old文件夹:
Windows.old是微软Windows系统升级或者重装过程中用于备份旧系统重要文件的文件夹,新系统会将原系统内的 “Windows”、“Program Files”、“Users”等目录中的文件转移到新系统的系统分区中的“Windows.old”文件夹内。如果新系统有问题,可以提取其中文件来替换 整个系统或单个文件,
使用Win8一段时间后,如果确认原来的文件和设置已经在新系统的对应位置中,则可以通过使用“磁盘清理”删除 Windows.old 文件夹安全回收磁盘空间。注意:使用Win8“磁盘清理”之前,请确保所有文件和设置均处于Win8中它们处于的位置。对Windows.old文件夹执行的删除操作是不可逆的。
右键点击系统盘符,从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
左图:旧系统备份文件夹 右图:查看Win8系统属性
接下来,在“常规”选项卡中点击“磁盘清理”按钮。
图示:点击“磁盘清理”按钮
现在我们进入Win8的磁盘清理界面,点击“清理系统文件”按钮。
图示:在Win8磁盘清理界面中选择“清理系统文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Windows安装”选项,勾选此项,点击“确定”即可将Windows.old文件删除。
禁止小红伞的升级提示
由于家庭装修,我的电脑最近不能接入网络,但系统中安装的小红伞杀毒软件每次开机时都会提示病毒库过期,有点烦人。请问能不能暂时关闭小红伞的更新提示呢?
双击托盘区中的小红伞程序图标,在打开的窗口中点击“Configuration(配置)”,勾选“ExpertMode(专家模式)”项,再依次点击“General/Security(常规/安全)”项,在右侧窗口中取消选中“Shownotice if the virus definition file is out of date(病毒库过期时提示)”项,最后点击“OK”按钮即可。
长期提示“网络错误”
我的桌面经常弹出一个内容为“网络错误”的提示框,但不知道是哪个程序引起的,关闭后过一会儿又弹出来,好烦人,请问这是为什么?
查找导致这个错误对话框的程序,可以用“ProcessExplorer”这个软件,运行软件后,把窗口上的瞄准镜图标拖到错误提示的窗口上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进程了。根据我的经验,谷歌拼音输入法的自动更新程序如果出错,可能会导致此问题。只要在输入法设置中关闭网络更新功能,或者从启动项目中禁止它自动启动,即可解决问题。
RealPIayer 11无法启动
我的电脑上才装上Real Player 11的时候用起来很正常,但是过了几天后就不能运行了,双击国标无反应。重装RealPayer 11后马上恢复正常,但几天后又不行了,很奇怪,请问这是为什么?
多个播放器可能会共用一些解码器或文件(如暴风影音),在安装、卸载其它播放器时,有可能影响了运行RealPlayer 11必需的文件,这样就会导致RealPlayer 11出现问题。建议你重新安装RealPiayer 11后,不要再安装或卸载其它的播放器,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关闭WinRAR向导
我安装了一个新版的WinRAR,发现每次启动WinRAR时都会自动打开向导窗口,感觉有些多余。请问如何禁止WinRAR自动打开这个向导呢?在WinRAR中点击菜单“选项/设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常规”标签,取消“启动时激活向导”前的钩即可。
重新备份系统
我重新安装了系统并安装了一键还原精灵,安装完毕后软件就提示我备份C盘,于是我按照要求将C盘备份了一次。之后我又安装了聊天软件、办公软件、防火墙等,感觉这才是备份的最佳时机。请问如何重新备份系统呢?
重新启动系统
并按F11进入还原精灵程序界面,当看到提示是否恢复的时候选择“否”,然后在设置中选择“重新备份”,这时将会重新备份系统并覆盖原来的备份文件了。
上期问答
回收站里明明有东西,为什么清空时却提示无法清空?在桌面随便新建一个文件,然后放到回收站,再从右键菜单选择“清空回收站”即可解决。同理,当回收站里明明没有文件,却显示有文件存在的图标时,用上面这个方法也能解决。
本期问题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康复护理
颅脑损伤在所有外伤中致残率较高, 且后期康复训练直接影响患者神经、运动水平和生活质量。除了及早治疗, 康复护理也极为重要, 现代康复医学越来越重视早期康复程序, 能够挽救脑外伤及术后部分功能, 本研究报道53例系统康复护理患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由我院神经外科ICU治疗后转出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 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24~56岁, 平均 (34.3±10.2) 岁。参照格拉斯哥昏迷 (GCS) 评分, 平均分为 (7.23±1.49) 分。损伤类型:颅内血肿38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14例, 脑挫伤6例, 原发性脑干伤2例;该组患者均进行气管切开治疗, 入科时患者均未封管, 均成功脱离呼吸机。
1.2 方法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 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措施, 疗程4周。研究组具体系统康复护理如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情况进行治疗, 转入后给予吸氧或机械通气。监控血压、血糖、体温各项指标, 进行营养支持, 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主要是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促醒药物、预防癫痫药物;同时动态复查头颅CT、胸片等。系统康复护理如下: (1) 常规护理:针对患者受伤部位及功能恢复情况联合主治医师、康复医师及护理人员指定康复训练步骤及措施。 (2) 气管切开护理:维持切开伤口无菌条件, 做好清洁及换药工作, 管理患者排痰及口腔卫生, 进行雾化治疗, 对已出现感染患者外敷抗生素;无法进食患者采用鼻饲护理; (3) 神经系统护理:监测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状态, 帮助运动功能恢复, 采用电刺激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适当高压氧治疗, 减少脑水肿发生。
1.3 疗效评估标准[1]
对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进行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对患者自理能力恢复进行评分;采用GCS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 (MMSE) 对患者意识、智力等进行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肺部感染、重度压疮、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研究组患者护理前MMSE、GCS、ADL评分均少于护理后, 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研究组MMSE、GCS、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2.2两组护理前后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组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肺部感染率、重度压疮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3.1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即使及时治疗, 挽救生命也可能出现意识、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现临床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如能提供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2]。系统性康复治疗主要针对患者气管切开等持续有创治疗后期护理及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实施护理前必须对其身体素质进行评估, 详细了解及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情况, 指定相应护理及康复训练计划。
3.2系统康复护理包括一般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鼻饲护理、神经系统护理、康复护理等。 (1) 一般护理:改善病房环境, 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 确保病房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20℃、75%左右。保持病房安静, 控制进出人员, 防止院内感染发生; (2) 气管切开护理:保持切口干燥, 防止切口污染, 每日清洁切后、无菌换药, 每天早、中、晚3次[3]。包括消毒气切口、更换气垫、消毒内套管。根据患者体位调整固定带位置。排痰不畅的患者要及时吸痰, 雾化治疗减少痰液粘稠度, 密切监测患者呼吸, 防止痰液堵塞气管而窒息。采用吸痰器吸痰, 动作轻柔缓慢, 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 以免吸痰管进入过深损伤气道。注意检查和调整吸引器的压力, 吸痰过程中随时观察负压情况。提供气道有效湿化, 防止粘稠痰液结痂阻塞气管。出现切口感染患者应外涂氧氟沙星凝胶等消炎药。 (3) 鼻饲护理:对于未闭管患者采用鼻饲护理, 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并密切观察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 (4) 神经系统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电刺激肢体肌肉, 防止四肢萎缩, 2次/d, 适当按摩患者小腿肌肉,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无相关禁忌证患者可以给予高压氧治疗, 提高患者携氧能力。采用针灸治疗, 促醒并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吞咽功能, 尽早口腔进食并逐渐进行发声和吸吮及喉上抬的训练[4]。对于部分运动功能恢复患者, 及早适当下床活动。
本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康复护理患者意识、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基础护理, MMSE、GCS、ADL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 且肺部感染、压疮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晔, 秦霞, 闫夙, 等.循证护理在ICU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11) :1666-1668.
[2] 蔡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ICU转出后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2) :2085-2086.
[3] 蒋福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意外况分析及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8) :119-120.
症状:启动刚进入系统界面时,点什么都打不开,要等一分钟左右才能打开。
解决办法:
一、首先,请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全面杀毒,以排除病毒原因。
二、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确定。在打开的系统系统配置程序里,将一些不重要的服务以及启动程序关闭,重启电脑。
三、进入“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取消“自动搜索网络文件夹和打印机”的勾选。
四、在Windows XP启动进入桌面后系统会暂时停滞一段时间,这时启动任何程序都会没有反应,这是因为Windows XP的DHCP Client服务正在为网卡分配IP地址,系统会暂时停滞一段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桌面→网上邻居→右键→属性→网络连接”里,用鼠标右键单击“本地连接”图标,然后选择属性,在弹出的属性窗口的“常规”选项卡的列表里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一项,然后单击“属性”按钮。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选项,并在“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中分别输入“192.168.0.1”和“255.255.255.0”,(具体的IP地址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而定)最后单击OK退出设置窗口。
开始→设置→网络连接→右击“本地连接”→属性→双击“Internet 协议 (TCP/IP)”→如果IP地址为空的话,点“使用下面的IP地址”指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可以将IP地址设为192.168.0.X(X为1-255之间任一值),子网掩码可设为255.255.255.0→确定→确定。
【电力系统分析后】推荐阅读:
电力营销系统功能分析07-25
电力系统分析a07-1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01-01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实验报告10-03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02-25
浅析电力体制改革后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02-02
电力系统电力技术论文02-24
电力系统就业11-11
电力系统概论01-28
电力技术与电力系统的规划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