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与设计(精选10篇)
格式培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格式塔】 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从于整体。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证明感知运动不等于实际运动,也不等于若干的单一刺激,而是与交互作用的刺激网络相关,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简单相加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主张格式塔效应的普遍有效性,认为可以被应用于心理学、哲学、美学和科学的任何领域。主张研究应从整体出发,考察以便理解部分。
20世纪30年代后,人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综合上述两种涵义,格式塔意指物体及其形式和特征。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广义地说,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用格式塔这个术语研究心理学的整个领域。
而格式塔心理学也与景观设计有很大的联系。研究者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它们均属于心物场和同型论。以心物场和同型论为格式塔的总纲,由此派生出若干亚原则,称作组织律。在考夫卡看来,每一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到有意义的知觉场的。这些良好的组织原则包括:
(1)图形与背景。在具有一定配置的场内,有些对象突现出来形成图形,有些对象退居到衬托地位而成为背景。一般说来,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大,图形就越可突出而成为我们的知觉对象。例如,我们在寂静中比较容易听到清脆的钟声,在绿叶中
比较容易发现红花。反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小,就越是难以把图形与背景分开,军事上的伪装便是如此。要使图形成为知觉的对象,不仅要具备突出的特点,而
且应具有明确的轮廓。明暗度和统一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特征不是物理刺激物的特性,而是心理场的特性。一个物体,例如一块冰,就物理意义而言,具有轮廓、硬度、高度,以及其他一些特性,但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心理场内缺乏轮廓、硬度、高度等等。一俟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等。
(2)接近性和连续性。某些距离较短或互相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例如,距离较近而毗邻的两线,自然而然地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连续性指对线条的一种知觉倾向;但尽管线条受其他线条阻断,却仍像未阻断或仍然连续着一样为人们所经验到。
(3)完整和闭合倾向。知觉印象随环境而呈现最为完善的形式。彼此相属的部分,容易组合成整体,反之,彼此不相属的部分,则容易被隔离开来。如:有12个圆圈排成一个椭圆形,旁边还有一个圆圈,尽管按照接近性原则,它靠近12个圆圈中的其中一个,但我们仍把12个圆圈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知觉,而把单独一个圆圈作为另一个整体来知觉。这种完整倾向说明知觉者心理的一种推论倾向,即把一种不连贯的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那便是闭合倾向。完整和闭合倾向在所有感觉道中都起作用,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对称和形式。
(4)相似性。如果各部分的距离相等,但它的颜色有异,那么颜色相同的部分就自然组合成为整体。这说明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
(5)转换律。按照同型论,由于格式塔与刺激型式同型,格式塔可以经历广泛的改变而不失其本身的特性。例如,一个曲调变调后仍可保持同样的曲调,尽管组成曲子的音符全都不同。一个不大会歌唱的人走调了,听者通过转换仍能知觉到他在唱什么曲子。
(6)共同方向运动。一个整体中的部分,如果作共同方向的移动,则这些作共同方向移动的部分容易组成新的整体。
环境现象
我们普遍认为视觉所能够传达的环境, 或是表现出的场景, 是准确而且可信的, 它通过我们的视觉, 忠实地反映出所看到的场景, 使我们依视觉而作出相应的判断, 我们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但是, 事实并非如此, 视觉的观察只是反映出客观的环境某一阶段的某一形态, 它不能够表明一个环境的综合真实内在的指标, 例如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一个骑着马飞奔到客栈的男子, 当他听到店主告诉他, 他已经骑马穿过了一个无比宽阔的河流之后, 极度惊讶而倒地。很显然, 他并不知道自己长途飞奔穿越的竟是一条宽广的河流, 他依据视觉的感观而获得他认为真实的场景就是陆地。
这一现象,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 它表明一种状态、环境是有多重状态和意义的, 著名景观规划大师芦原一信就提出在环境中, 每隔25米时, 如果没有造型、色彩、尺度等方面的变化, 视觉就会产生疲劳感。这说明, 环境除视觉的客观反映外, 还有心理的需求和认知。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流中, 这一现象正说明环境具有很大的变化性, 时间的变化导致环境的不同;同一环境下, 意识的不同也导致环境的表现意义不同。研究这一课题, 将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因此, 我们用更好的层面去理解, 感知一个更深层面的环境。曾经纷繁的和正在纷繁的视觉环境、生活环境、功能环境、社会环境等, 给了我们诸多的影响, 但我们更深地理解一下, 影响是客观的, 其暗示才是更为准确的一种认知, 其中暗示即是观察者心理对环境的反映, 随着时间续度的延长, 我们发现能够留在记忆当中的是无形的情怀波动痕迹, 其后才是被映射到的物体, 这一过程我们也称为“环境质量”的产生过程。
我们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描述, 可以明确地感受一个环境, 空间所拥有的视觉存在价值,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很多不为语言而能够诠释清楚的许多环境、空间类型。
环境心理解析
这是一个心理理解环境的尝试。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和剖析。当出现一个以6面体为界定的空间时, 一个空间 (室内) 就瞬间存在了 (图1) , 心理的感知状态也同时具备 (图2) 。这时我们感知到它的客观存在功能, 同时依照视觉感受的先后关系, 形成了视觉空间的客观存在, 我们也称为客体空间的存在, 这是第一感知。纯静的空间里我们切入一张桌子 (图3) 。这时整体空间性质, 由原来无特质的层面, 瞬间被提升到一个有意识的层面, 由于桌子具有相应的功能特质, 这时我们发现空间具有了某种意识, 这一意识的切入, 导致空间的属性随桌子的存在而存在, 空间由无特性转为有感知特性。这一变化由何而来?我们说, 是由人所熟知而接受的某一种功能的媒介质的切入, 而带来一个客体空间的较高层面的表现。我们再分析, 一只桌子, 所具备的只是功能, 因此, 我们又引出一个层面, 载体 (桌子) 具有何等的承载能力?它能承载的是什么?它能带来何种精神因素?这又是我们要剖析的一个问题 (图4) 。我们现在有两个意识层面的问题, 一是物质的切入后产生了客观存在的意识空间;二是切入的载体具有其所含纳的意识, 我们认为两者共存组成了空间存在的两大重要因素。
物质的切入具有其客观形态与主观形态的表现, 当环境、空间不具备物质存在意识时, 这是一种客体空间形态, 与人没有建立起对话的平台, 意识是弥散的, 不定位的。空间中切入了一把椅子, 它导致整体空间进入到意识范围层面。椅子是人的视觉再现, 因此, 椅子是一个物质的介质, 但同时也是一个双向载体, 即对物体和意识的双向承载, 也是对于主体空间形态的质量判定。
我们有这样一个分析:一个男孩走进了 (图5) 一个空间当中, 他发现了一把陈旧的靠背椅。这是他第一次约他的女友来家中, 当看到的第一视觉感知后, 男孩瞬间对于空间的认知大为失望, 因为具有其双重身份的介质所传达的信息, 造成男孩对于空间环境质量的怀疑。男孩明显地产生排斥心理情绪。这样, 空间的存在意义, 也为之大受影响, 这时, 母亲出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 这把旧椅是母亲出嫁时, 最为喜爱的一把椅, 它跟随母亲多年, 母亲对于它, 有太多的美好回忆, 椅子承载着太多的甜蜜往事, 母亲对于空间的感知, 是何等美好。这样, 同是一把椅子, 但形成了两个反差很大的空间质量形态。
我们研究哥式塔心理学发现, 这一过程, 是人类心理活动当中的心物场的存在结果, 心物场是由物理场和心理场组成, 椅子真实的状态为物理场, 而母子对于椅子不同感知称为心理场。
情境感知
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简要的分析了解, 我们发现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在于对心理审美情境的产生价值的运用。因此, 心理学与情境是具有内在联系的, 它不仅有其相互的影响, 而且具有心理质量的导入, 观察者对环境空间的认知程度, 很大程度上是对心理感知的评价程度, 即掌握设计语言的真正实质的核心是心理感知部分。
空间的形成有其不定位的多重因素, 大致可分为客体的、心理的、意识的三重层面, 一把椅子的切入 (客体的) , 对椅子的心理感受 (心理的) , 外延至对所属空间的情境意识感受 (意识的) 。每一件物体都具有其生存附加的社会语言、风格、气息, 每一人的个体都具有认知的一个层面, 认知是由客观转化为心理的, 最终转化为意识的, 因此, 空间的存在质量是具有其多重因素的。心理的感知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英国著名规划师高登·卡伦在《城市景观艺术》一书中, 不断地用“思恋”、“亲切”、“粗鲁”、“神秘”等语言, 大幅地阐释空间形成的多重要素影响下的空间质量。
格式塔心理学的魅力在于把功能的视觉形态, 从心理的意识层面加以诠释, 并由此升华了功能存在的意义。不仅以完美的视觉状态, 同时以心理意识的双重完美, 构成审美主题的深层面的价值取向 (图6) 。
把自身与周边环境的结合、联系是人类的意识本能, 心物场的形成, 从宏观的概念上说是空间存在的依据。
一个空间的形成、时间的切入, 形成新的一个维度, 无论形成的空间好与坏这不重要, 而重要的是此空间承载着什么?能承载什么?这给所处其间的人具有怎样的心理暗示?承载是以时间为载体的, 它是一个通道, 把切入的物体, 穿过心理意识之后, 以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
如何定位空间视觉造型出现的准确性、完善状态、适合的位置、形态等, 不是以造型本身的形态来完成的, 而是要通过造型出现后, 它所在的空间形态、环境是否能接纳它, 是否能产生意识的对话局面, 决定权在空间环境, 而不是造型自己本身 (图7) 。
结语
“埏埴以为值, 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有与无, 实与虚, 从老子富有哲理的空间辩证关系中, 我们研究总结出介面是虚, 空间为实, 做介面而非为介面, 做实体而非实体, 避虚而为虚, 是设计理念中的最高意识氛围。因此, 我们说, 环境、空间的存在质量和意义, 是由双重介质的椅子所产生的心理场所影响。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空间的质量关系, 是与双重介质的切入, 有着紧密的、不可割裂的内在联系, 而不是由空间界面所决定。
环境, 具有多重的性格元素, 空间的存在, 也有着多元素的影响。心理的感知, 最终成为环境、空间存在质量的诠释。
在今天的环境设计教学中, 激活式教学手段已成为新的教学方法, 博引众采已成为此手段的主要养分来源, 对心理学在设计语言中的有效引入及应用, 对教学的深度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它在设计语言中的运用程度, 决定了心理环境质量的提升深度。我们相信, 利用这一设计语言导入教学后, 将会给未来设计环境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论述环境的作用中, 德国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的论述有物理环境 (视觉的) 和心理环境 (意识的) 两种形态。这两种环境在现实设计中分别起着视觉的和心理的相互沟通作用, 当视觉的环境出现的同时, 心理的感受也同时出现。目的: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物理场及心理的概念, 将其引入环境空间教学体系, 使教学更具深刻的理性思辨过程。方法: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典型实例的简要剖析, 以笔者总结的视觉概念形态传达, 分析及给予明确的诠释。结果:分析表明, 格式塔心理学中对于心物场的阐述与环境空间的深入设计语言有内质的联系, 这一联系, 对于环境空间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结论:运用心理学知识、图形解析形态等综合手段, 培养设计过程中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物理场,心物场,界面
参考文献
[1]考夫卡著.美国.格式塔心理学.
[2]鲁道史·阿恩海姆著.美国.艺术与视知觉.
1生活在现在。不要老是惦记明天的事,也不要总是懊悔昨天发生的事,把你的精神集中在今天要干什么上。记住,你现在是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生活在昨天和明天里。遗憾、悔恨、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过去,只会使目前的工作难以进行下去,忧虑本来就是一种没有用处的情绪。
2生活在这里。想着你现在就是生活在这里。对于远方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想它也没有用。杞人忧天,徒劳无益;惶惶不安,对于事情毫无帮助。
3停止猜想,面向实际。你也许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在单位碰到领导或同事时,你向他打招呼,可他没反应,连笑一笑都没有。如果你因此而联想下去,心里嘀咕:他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是对我存有戒心吗?是轻视我吗?甚至会联想到他是不是敌视自己?其实,也许你没有料到,你向他打招呼时,他可能心事重重,情绪不好,正在想着家里发生的事,或者什么不愉快的事,没有留神注意你。因此,不必因为他对你没做出反应就想入非非。胡乱猜想推测是毫无意义的。很多心理障碍往往是因为自己没有根据的“想当然”所造成的。
4暂停思考,多去感受。现代化社会要求人们多去思考,而少去感受。人们忙忙碌碌地整天想着的就是怎样做好工作,怎样考出好成绩,怎样搞好和领导与同事的关系等,绞尽脑汁,耗尽脑力,因而往往容易忽视或者没有心思去观赏美景,聆听悦耳的音乐等。“格式塔疗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作为思考基础的“感受”,比起思考本身更为重要。没有感受就无从思考。感受可以调整、丰富你的思考。而且,人终非是一台计算机,不能白天黑夜地在那里总是计算个没完,人需要用感受来滋润自己的心田。
5要输送不愉快的情感。人们通常都希望有愉快的情感,而不愿意接受那些忧郁的、悲哀的、凄凉的不愉快情感。但这不是正确的态度。因为有愉快,就必然会有悲哀;相反地,有悲哀,也就会有愉快。愉快和不愉快不仅相对而言,同时也是相互存在和相互转化着的。因此,正确的态度是:首先,应该认识到既有愉快的情绪,也有不愉快的情绪;其次,要有既接受愉快情绪又接受不愉快情绪的思想准备。如果一个人成年累月总是愉快、兴奋,那反而是失常的现象,也许说不定息有躁狂症。
6不要先判断,要先发表参考意见。“格式塔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不要判断,要先谈出你是怎样认为的。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和避免与他人的不必要的摩擦、矛盾和冲突,而你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7不要盲目地崇拜偶像和权威。现代化社会里,有很多变相的权威和偶像,它们会禁锢你的头脑,束缚你的手脚,比如学历、金钱等。“格式塔疗法”对这些一概持否定的态度。我们不要盲目地附和众议,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习性,也不要无原则地屈从他人,从而被剥夺自主行动的能力。
8我就是我。不要说什么我如果是某某人那该多好,我若是某某人我就一定会成功,等等。你应该从起点做起,努力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想入非非,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竭尽全力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最后的目标和信念应该是:“我就是我自己”。
9要对自己负责。人们往往容易逃避责任。比如考试成绩不好,会把失败原因归罪为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好,学校不好。工作不好,会推诿领导不力,条件太差,等等。把自己的过错、失败都推到客观原因上。“格式塔疗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要求自己做事自己承担,自己对自己要负责任。
合理运用“格式塔疗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就能调节、控制、把握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格式塔学习理论对幼儿学习的启示
格式塔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是该理论对幼儿学习最重要的启示.
作 者:梁丹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1 关键词:格式塔学习理论 幼儿学习平乡县冯马第一小学 马立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并掌握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的方法;认识文字的特殊修饰效果,掌握其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以实现自己创意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五年级学生仍旧延续了儿童对新事物的好奇,对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较感兴趣,同时,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内容的要求也更高,更注重学习内容的是否有意义。这时的孩子,已经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世界,而渐渐学会用思想去了解世界。因此,从学生的信息素养来看,他们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基本操作比较熟练。但从学生的差异来看,基本操作能力不会相差太大,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的水平上。所以,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类型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各种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特殊效果以及设置文字格式的具体方法。
难点:合理地对文档文字进行格式设置,使之达到协调统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儿歌并保存,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作品,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上面是小明的作品,下面是小亮的作品,哪个更漂亮?学生都认为小亮的作品更漂亮。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表现格式?
谁能说出两副作品有何不同?漂亮在哪儿? 儿歌在页面的位置不同,字体、字号、字形、颜色不同。加了颜色、标题醒目突出,重点经过修饰后显得突出而且美观大方,段落格式设置了居中。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的真棒!我们的作品文字太小,颜色单调,另一作品则通过设置各种不同的文字格式,特别漂亮,经过修饰的文字,就像穿上了漂亮的花 衣。那大家想不想也学会这种本领呢?(想)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穿花衣——设置格式。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文字格式的设置!
二、任务驱动,新课讲授
1、教师师引导,任务驱动
要想给文字穿上花衣,需要用到一些不同的工具按钮
出示课件: Word格式工具栏,认识工具的名称。字体:就是文字的风格样式,像宋体、楷体等。字号:就是字的大小。字体颜色:就像我们的水彩笔,它可以以各种颜色呈现给大家。
我们认识了格式工具栏,同学们,你们会用吗?
现在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来设置文字的格式,请同学们打开桌面上的文件,先来帮我们学校的老师按要求来设置奖状的格式,我们来看一下制作要求,找学生读制作要求,(分发任务小卡片)请大家结合课本第8页的操作步骤,完成练习。
这里,老师送给你两个小提示:第一,首先选定要修饰的文字,第二,格式工具栏中的设置按钮可以帮助大家修饰文字。
2、学生自学,探索发现
学生打开文件,自行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3、作品展示,评价修改
展示学生作品,请他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
4、谁还有其他操作方法。对文字进行格式设置有哪几种方法?
学生概括总结:①格式工具栏 ②格式菜单中“字体”对话框 ③右键快捷菜单中“字体”对话框
学生概括操作步骤。回答:选中文字→格式→字体→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 或:选中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相应按钮进行设置
板书操作步骤示意图,并强调:选定文字后,才能对它的各种格式进行修改。
5、提问(想一想):①有时虽然按下了工具按钮,为什么格式不发生改变?(因为没有选中文字)
②能不能同时选定所有的文字?(能,Ctrl+A或编辑菜单的全选按钮)
6、补充知识:
PPT提问:字号的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初号至八号。初号最______,八号最______。第二种:5磅至72磅。最小的是________。
如果字号超过72磅,可以直接在字号栏中输入数字,有效数字范围是1—1638。
7、选用任意一种方法,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技能提升
1、按照制作要求,对《馋猫和懒猫》进行设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
4、提问:在标题上应用了所有的格式(加粗、倾斜、下划线等),看上去虽然很突出,但为什么不美观呢?(在标题上应用了所有的格式并不好,这样显得乱,影响了版面的美观。)
总结:虽然设置一些特殊的格式能够使文字突出,但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有杂乱的感觉。(板书:标题要突出 字体要美观)
四、学生练习
对自己作品不满意的同学可以稍作修改。完成的同学,可以打开桌面上“练习”文件夹,从中任选一篇或两篇儿歌,进行练习。这次要求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设置。一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作品既美观大方,又能体现个人特色,好不好?(好)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并请他说出具体的格式设置。如:设定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颜色、文字效果等。
其他同学的作品怎么样?是不是也和他们的一样出色呢?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修改一下。
文件保存提示,作品完成后要记住保存。
五、总结
找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设置格式,知道了:如果要对一段文字进行设置,必须首先选中它,然后才能对它进行其他的操作。具体的步骤是:选中文字→格式→字体→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
这节课我们给文字穿上漂亮的花衣,希望你们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作品制作中,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课下,希望大家把没有完成的练习继续完成它。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让老师来共同分享一下你的劳动成果。老师的电子邮箱是:fmdyxx@sina.com。最后,希望你们学好计算机,用好计算机!好,下课!板书设计:
第2课 穿花衣——设置格式
⑴格式工具栏按钮
选中文字→ ⑵格式→字体→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
⑶右键菜单→字体→字体对话框→进行设置 ★标题要突出 字体要美观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亲自尝试,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我在引导学生质疑方面有所欠缺,学生质疑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务字【2004】2号
毕业论文打印格式
1.版式:A4纸;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内侧(装订侧)2.5cm,外侧2cm;每页43行,每行43字,行跨度16.2磅,字跨度10.9磅。
2.内容:标题用二号黑体,标题之前空一行;副标题用三号楷体;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用三号楷体,与其下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其中“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用五号黑体,并与其后的内容间隔一个字符;正文之前空1-2行,正文主体用五号宋体;其中一级小标题用五号黑体,二级小标题用五号楷体,一级小标题与上下文之间各空0.5-1行间距;
“注释”用五号黑体,注释为尾注,用五号宋体,与正文之间空2行;“参考文献”用五号黑体,其前空2行,其后空0.5-1行,内容用五号宋体;
英文标题用四号“Times New Roman”粗体,其前空2行,其后空1行,英文内容提要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格式塔心理学派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 英文译成“形式或形状”, 中文则译为“完型”, 又称“完型心理学”。该学派认为, 知觉不是感觉元素的复合, 而是一个实体对知觉所呈现的整体特征, 也就是说, 人们认识事物并非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 而是对整体作出反应。同时, 它也强调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某事物的性质不是由单独任意部分决定的, 而是依赖于整体。因此, 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对英语完型填空题型有一定的启示。
二、格式塔整体性原则与完型填空
完型填空的设计基于格式塔“完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人们可以根据脑子里对事物的概念, 对已有的不完全的情景信息作出恰当的填补, 使之完型。应用于语言现象, 则是人们利用自然语言的羡余现象, 将不完整的语言补全。完型填空由美国英语语言学家Wilson Taylor于1953年创设, 主要用来研究测试英语文章的可读性。后来, 完型填空逐渐发展成为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的题型。因此, 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格式塔整体性原则强调:“感觉并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复合知觉也不是先感知各种成分再注意到整体, 而是感知到整体的现象, 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也就是说, 人们认识事物并不是对该事物的组成成分作出反应, 而是对其整体的“型” (即格式塔) 作出反应。
完型填空题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一种是选择式完型填空。它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集库选择 (banked MC close) , 另一种是分题选择 (separate item MC close) , 也就是每一个题给出了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 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由于给出了做题的思路, 做对的机率就稍高一些。另外, 选择式的题也便于批改, 反拨效应 (backwash) 小, 在高考、四级考试及研究生考试中多采用这种方法。
另一种是开放式完型填空。也就是不给出参考答案, 让学生随便填。这种题和第一种题相比, 难度稍大。这就需要学生先将全文通读、理解后, 在不违背文章整体意思的前提下做题。它分为两种, 一种是原词填空, 也就是错一个字母都不行, 必须按答案作答。另一种可接受词完型填空 (acceptable close) , 只要语法对、意思对, 一个空可填的词往往不只一个, 测试的效果更为全面, 但也增加了改题的难度。这种开放式完型填空题只在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采用。
因此, 我们在答完型填空题时首先要通览全文, 在整体上加以考虑, 确定正确答案;在平时做完型填空练习时为了找到语感, 可以先把二十个正确答案对应地填入文章的空格当中, 然后通读全文, 日久天长就会形成对完型填空词语及文章整体性的把握。做好完型填空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文脉, 抓住主旨, 着眼于整体理解, 仔细推敲枝末细节, “瞻前顾后”, 寻找线索, 对自己确定的选项要“有理有据”, 切不可跟着“感觉”走,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前功尽弃。
英语完型填空部分的特点是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 (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 的掌握程度, 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 (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 的辨识能力等。在一篇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 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流畅、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英语知识运用文章的结构最常采用总分对照型, 所有文章的主线思路都很清晰, 此种结构对于整篇文章而言, 是通过总述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线, 然后由分述部分对总述, 即中心主线再展开详细描述。总述是对分述的概括, 而分述是对总述的展开, 两者之间有着明确的互相支持、互相印证的对照关系。
三、格式塔心理学应用于完型填空中的解题技巧突破
英语完型填空的解题思路具体来讲主要考核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二是考查对某一个段落或者某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尤其是句际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三是考核对词汇、短语的掌握理解程度。
由此, 我们得出结论, 格式塔心理学在解决完型填空题型时有三个方面的应用。通常, 完型填空的首段首句是不设填空题的, 它会引出文章的谈论话题, 如经济文章、科技文章等。当我们为了解决完型填空题型考核的能力时, 我们会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给予的启示给予学生三个方面的解决方案:第一, 把握整个文章的气氛, 如褒或贬、中心主旨;第二, 理解起承转合词前后的逻辑关系, 起承转合词常用的有however, but, while, yet, so, so that, therefore, as a result等;第三, 掌握关键词语之间的对立对比关系, 如固定搭配等。
另外, 文章中空格部分的填写通常跟下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据统计发现, 一道题答案有80%的概率是在下文当中寻找信息, 因此, 当在上句话中寻求不出答案时, 要及时寻找下文的信息, 尤其是在yet, but, however等转折词的后面, 通常是这一段至关重要的信息。所谓的“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实际上指的是根据上下文来确定选项。
例如, 1 EMU failure is a topic generally 2in continenta Europe.The 3 of monetary union would almost certainly slam the European Union 4 political 5 and the world into6crisis.
1.A.ThusB.As a result C.ButD.So
2.A.enlightened B.avoidedC.highlighted D.surveyed
3.A.survivalB.recoveryC.collapseD.boom
4.A.intoB.withC.offD.on
5.A.chaosB.treatyC.allianceD.zeal
6.A.businessB.militaryC.financialD.economic
1.答案【C】。选项C“But” (但是) 在本文中起联系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纽带作用。考生在解题时要重视段落之间的“连接词”。
2.答案【B】。选项B“avoided” (回避) 引导一个过去分词短语 (即“generally avoided in continental Europe”) 用来限制修饰其前面的名词“topic” (话题) 一词。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说“大家或人们谈论的话题或回避的话题”。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词语之间的搭配和使用规律。
3.答案【C】。选项C“collapse” (垮掉) 与其后面的“...would...slam...the world into...crisisi” (使世界陷入危机) 构成一个“主谓宾”结构。从其后的谓词和宾语所表达的内容来判断选项A, B, D均不合适。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原文中的主谓宾结构在表意方面的一致性。
4.答案【A】。选项A“into”与其前面的动词“slam”搭配来表达“使……陷入……”的含义。其实本句结尾处的“into”一词已经暗示出了本题的正确答案。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句中介词与动词的搭配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句子前后中的一些暗示。
5.答案【A】。选项A“chaos” (混乱) 与其后的“crisis” (危机) 借助于连接词“and”构成名词的并列平行关系。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and, but, or”等词构成的各种类型的并列平行关系。
6.答案【C】。选项C“financial” (金融的) 一词用来限定修饰其后的名词“crisis” (危机) 。该词确切表达了全文第一句 (即本文中心主旨句) 的主题核心内容。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全文主题核心内容对确定选项的重要性。
总之, 完型填空题材广泛, 它涉及日常生活常识、文史知识、科技知识、故事等。因而也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较广泛的阅读、写作, 较强的推理能力, 平时也应做好练习。
四结语
英语完型填空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要从微观上的实际语言技能, 如词汇、语法、句法、背景方面强化对选段的理解, 心理过程也不容忽视。教师应注意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进行分析, 从而提高学生的完型水平, 使其掌握完型阅读的技巧。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程晓堂.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宫东风.2008年考研英语全真冲刺试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0) .
[4]刘永康.格式塔整体性原则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
[5]许丽云.完型填空试题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2005, (2) .
[6]李疆彤.CET-4完形填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2008, (3)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格式塔(完形),具有整体性和结构性;注重研究意识经验与人的行为,认为意识经验自成格式塔,强调感知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反对心理现象的元素分析。[1]换言之,人们所见之物并非是实际存在之物,而是“呈现”之物,这一观点为影视艺术的创作、审美提供了有力注脚。不仅如此,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本身即是一种格式塔,它是一种结构性整体,其每个部分的意义必须依据它与整体的关系才能得到理解。[2]电影审美,着眼于解构电影作品美学效果的形成机制与规律,必然也就要关注于电影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复杂构成及其运作。从格式塔心理学观照电影审美,就是要将影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主客体活动的同构性,通过影片所建构的物理场与观者心理场的契合,从而实现与欣赏者的身心共鸣。
1、独特的视听语言
在姜文电影中,首当其冲的是影像艺术给观众所带来的感官冲击。首先是快速拼切的镜头。姜文对蒙太奇创作的偏好,可以说是达到“极致”,比如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第一次见到“画中人”,短短1分30秒的画面,就由多达27个镜头组成,正是通过这种快速推进、干脆利落的镜头转换将文革“送军”场面表现得轰轰烈烈、激情飞扬;其次是畅意的画面色彩。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暖人心脾的红绿基调,到《鬼子来了》中冷峻严肃的黑白对比,到《太阳照常升起》中炽热灼烧的重彩主调,再到《让子弹飞》中变幻交错的大地色系,姜文对画面色彩的组合调度,巧妙地起到表现情绪、烘托气氛的作用;最后是独到的声音元素。在姜文电影中,语言不仅是传情达意的手段,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元素。而方言的运用,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更是平添了几分人物表现力,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京味十足却又麻辣火爆的语言,《鬼子来了》中地道的唐山话。
2、散文化的叙事结构
陈平原先生曾经将中国民族艺术划归为两大传统,一是由《史记》、《汉书》至唐宋话本传奇、地方戏曲再到明清章回小说延续而来的“史传传统”;二是由《诗经》、楚辞至唐宋诗词、宋元绘画延续而来的“诗骚传统”。[3]后者体现在姜文电影中,即是影片叙事中特有的浪漫、迷离甚至是魔幻的诗化风格,原本完整顺序的故事发展总是会溶于间离、诗化的叙事中。姜文电影的叙事如同诗歌般天马行空,但却形散神不散,在断裂和交错中为影片制造出诸多悬念与碰撞。《太阳照常升起》中,这种叙事结构的非常规和反叛性得到全面展露。影片按照春夏秋冬讲述了四个故事,如同散点撒墨一般,呈现出碎片式的表达。但是,“疯”、“恋”、“枪”、“梦”四个故事看似天马行空,却是各自以十分清晰的时序进行结构组合的,通过人物交谈、场景回放或者画面切黑而有机串联在一起。
3、意味深长的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姜文电影中超越现实的艺术自我与反思现实的智慧表达的完美结合,这些独特而又略带荒诞的幽默呈现,在深刻表现主题思想的同时又不乏诙谐,在将观众逗乐的同时又发人深省。《让子弹飞》可以说就是一部黑色幽默的饕餮盛宴。影片一开场,在观众耳熟能详的《送别》歌声与刺耳的汽笛声中,一辆火车由十几匹马拉着呼啸而来,这个玩笑般辛辣的历史隐喻将时代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不需要语言,却能让人在体味另类黑色幽默的同时,反思那个中西文明激烈碰撞的荒诞年代。120分钟的影片中,幽默元素随处可见,“情节冲突的充分,一环紧扣一环的冲突,充满着令人畅快淋漓的舒张感,是姜文精神让人佩服所在。”[4]
1、视听元素的趋完型律
趋完型律法则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补偿心理,倾向于把有缺口的图形尽可能在心理上使之趋合。这种心理,正是人们追求有序格式塔的天性使然,心理学上称之为“完形压强”,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姜文影片的视听元素,无论是镜头剪辑、画面色彩还是声音配乐都十分巧妙地融会贯通了这种趋完型的观影心理。
蒙太奇镜头的大量运用是这种思维的直接体现,观众对于相邻的两个镜头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其应有某种内在联系。比如《让子弹飞》,蒙太奇式的镜头组接甚至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影片中张麻子刚刚开始自陈身份,提到自己曾经跟随松坡将军混过,观众还没回过神来去想清楚松坡将军是何许人也,镜头一转,葛优饰演的“汤师爷”跳出来插科打诨:“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除去画面元素,电影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投入数月时间倾力打造的原声音乐贯穿电影始终,整个音乐由多个乐章组成,主副章节各有意蕴,音乐在观众重新组合碎片化的电影叙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2、异质同构的美学传达
异质同形论认为,作为观照对象的客体总是具有一定的物理结构和力场,而人的大脑中也存在一个具有场属性的系统,体现为一种生理性的力,而这种生物性的力又直接与心理活动的力——知觉力联系在一起,表现为一种心理运动。这样一来,客体物理性的结构力场、大脑中的生物电力场、心理活动过程的知觉场就发生相对应、相感应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就被称作异质同形。[5]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作用下,观众才会从影片中直接感受到“画面色彩”与“形象运动”,进而与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机关联,达到主客同构。
在运用异质同构论来阐释电影艺术的表现性时,“场”环境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审美活动不是主客体单方面的一种行为或属性,而是“心-物”场互动的结果。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姜文的电影历经了从广受赞誉和共鸣,到逐渐游离于主流之外,再到回归和“被热捧”,抛开四部影片商业运作和票房的成败,单从主题思想和艺术表现上来讲,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人生经历与现实环境相碰撞的产物,纪录了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人的价值观变迁,也正是这些深刻的现实主义思考(物场),才能激发起观众心灵中最广泛的东西(心场),完成异质同构,产生互动,引发共鸣。
3、顿悟思维下的审美碰撞
格式塔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有三点:一是前文提到的异质同构论;二是“顿悟”学说。人的思维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正是情境的不断组织,直到领悟到事物内在的相互关系,也就产生了“顿悟”;三是注重创造性。打破旧的格式塔,发现新的格式塔,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本质上也是与对事物中某些格式塔的顿悟有关。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方面要与现实世界严格分离,另一方面又必须恰到好处地把握现实社会的整体性、典型化特征,通过声画元素的组合来“旁敲侧击”地引导观众对影片产生顿悟。
在《太阳照常升起》中,疯妈的痛苦、梁老师的死、唐妻的偷情等,看似杂乱无章,却共同烘托出一种生命无常的哲学内涵。在我们的生命中,痛苦每天都在发生,无法逃脱,平庸卑微的生命也无力抗拒,这是一个重复不尽的循环。当观众在每一段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去细细品味、沉淀,就会在观影过程中调动起自身的“移情”和“顿悟”情感,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达到认同。
4、知觉组织法则的张力呈现
平衡与张力是格式塔心理学基本创作原则,即在平衡中通过突出张力去呈现力的式样从而完成异质同构。至于如何凸现张力,如何制造二元对立的相峙,格式塔心理学派总结出一系列知觉组织法则。在这里,举其中的邻近性和简化性原则来对姜文电影的审美呈现加以说明。
第一,邻近性原则。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如果事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容易形成力的图式,刺激感官。在姜文的电影创作中,就十分注重营造这种一起被感知的事物之间的对比,凸显张力。比如《鬼子来了》中鲜明的黑白对比体现出姜文对历史的思考和话题的严肃;而《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都深刻地体现出一种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反叛以及对传统宏大叙事的颠覆。第二,简化性原则。“在特定条件下,那些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洁明了性的视觉刺激物(格式塔),给人的感受是愉悦的。”[6]《让子弹飞》中,张牧之与弟兄们在小六子坟前发表“报仇言论”的这场戏,充分展现了姜文对简化性原则的追求和处理。镜头由空镜开始,突然闪进一个兄弟,说“六弟,五哥发誓替你报仇”,然后走了,又闪进一个,说“六弟,四哥发誓替你报仇”。……整个过程没有对白,全是独白,所有演员都是对着镜头说话,干脆凝练,但是要表达的含义全都孕育其中。可以说,姜文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但又是最有效的方式,赋予了影片无可比拟的一种力量。
概括来讲,格式塔心理学对电影审美研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它从心理学原理来对观影者的感知心理和审美体验进行解读,突破了以往电影审美重要素轻整体、重形象轻心理的研究思路,开拓了电影美学分析的视野。当然,格式塔心理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过分强调主体的能动性,作为失真、变形等艺术形式的依据,陷入到唯心主义的泥淖中;众多物理学的概念和术语使得他们的理论晦涩难懂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电影审美分析中需要加以注意的。
注释
[1]A.E Kazdin (ed),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Matthews and Eric, The Philosophy of Merleau-Ponty, London: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 2002, p.41.转引自张颖.一种视听格式塔:论梅洛-庞蒂的电影美学[J].法国研究,2010(2):1-8
[3]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08
[4]周星.姜文电影的创造精神——关于艺术个性与审美变化的关系[J].文艺争鸣,2011(7):107-109
[5]吴绍全.格式塔与审美心理研究[J].齐鲁学刊,1989(4):73-77
摘 要
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3~8个)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
中文图题
表1
中文表题
参考文献 2 3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Abstract
Key words
好您!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俺的求职信荐自!
俺是山东东学大(原烟台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2005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将于2009年7月毕业。获悉贵单位将招聘学大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企业各方面的深入了解,俺非常欣赏贵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光明的发展前途,俺非常希望到贵单位作工,故冒昧地给您写信自荐,毛遂自荐。
在校期间,俺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习学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认真习学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俺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英语有着较高的兴趣,曾获得了山东省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合格证书,能够熟练的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且通过了全国英语四级等级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俺还积极参加社会作工和暑期实践。,在参加社会实践作工时,俺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作工,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以上是俺的一些简单的个人情况,和众多好范文一样俺也存在作工经验不足的缺憾,但俺相信以俺平时养成的勤奋、踏实的作工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俺能战胜任何困难的。
希望贵企业能给俺一个发展的平台,俺将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奋斗。
热切期待您的回音!
致此
【格式塔心理学与设计】推荐阅读:
心理咨询案例格式04-06
管理学案例分析格式12-09
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学05-03
心理活动的设计与案例分析的课后反思03-24
聘书格式与04-23
设计方案格式要求01-12
自传格式与内容03-03
通告的格式与05-09
2课程设计报告格式05-30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