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2025-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1

一、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1、开发区的三个园区分头管理。年初,县委、县政府为使开发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多方积极性将开发区的酒业园下放给八里罕镇政府管理,塞飞亚园区下放给汐子镇政府协调管理,园区办负责中京园区,并宏观管理、协调酒业园和塞飞亚园区。这一决定,减轻了园区办的压力,调动了两个镇政府的积极性,使园区在管理和投入上加大了力度。通过一年的实践看,两个园区管理权的下放,调动了多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2、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基础建设上,园区办协调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中京园区进行了绿化。栽植各种风景树1300余株。投资5000元建立了垃圾点,有了定点垃圾场。使园区的乱堆乱放问题得以解决,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开发区管委办为大连华乳征地500亩,现已做完各项征地手续,为园区的发展扩大了发展空间。

3、担保公司开始正常运转。去年年末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政府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开发区担保公司。担保公司的建立为加快开发区的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开发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入园企业全部投入生产。

在二oo五年的项目建设中加大了对原有入驻企业的调度力度。目前入驻园区企业已全面投入生产。中京园区东方万旗生产顺利,现已屠宰6500头,产值实现

2800万元;天宇集团与美国唯克公司已签定协议,用地问题已经解决。瑞安蔬菜已启动生产,大盛堂药业有限公司完成基础建设,已经开始加工中草药。赤峰富乐兽药有限公司开始搞规划设计,明年春季开工建设。酒业园区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一期投资400万元并已投入试生产;活性碳

项目完成投资3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进展顺利。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

(一)采取积极措施,制定有效办法,进行全方位招商。2006年开发区管委办以“项目提速年”为契机,同时中京工业园、**酒业园首期开发部分基础设施全部完成,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所以我们将2006年做为招商引资关键年。一是抓好已入驻企业续建项目的建设,增加新的投资;二是引进新项目,靠园区良好的设施条件及优惠的政策吸引县内外资金进入开发区办企业。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及办法:

1、成立了以管委办主任为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同时由招商科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全方位、多形式招商。

2、继续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大连华乳集团项目征地500亩,保证了其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3、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全方位为入园企业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对园区入驻企业办理各种证照,严格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执行,积极主动为入驻企业服务。开发区实行“全封闭、扎口式管理”,各相关部门的检查、收费等按赤峰市人民政府赤政发[2003]46号文件执行。协调税收部门对入园企业实行更大优惠,在税收方面做到园内园外有别,以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入园及外来投资办厂。

4、大力宣传,营造招商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开发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宣传,对园区优惠政策进行宣传,通过各地外来开发区参观考察等机会宣传开发区,印制发放“开发区招商引资指南”彩册宣传开发区。总之,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手段来做好宣传,创造一种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5、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寻求全面合作。上半年,我们通过去外地和利用各种考察、会议进行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商等多种方式进行招商,邀请客商来开发区进行考察,目前有的已签订了协议,有的已达成了意向性协议。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

(二)取得初步成效截止目前已完成招商引资额2100万元,占任务的95%,其中天丰蔬菜引进资金400万元;赤峰富乐兽药700万元;三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活性碳500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入驻企业有展势头不强劲,整体实力不强,有些龙头企业未形成气候拉动作用不大。园区缺乏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二是开发区没有形成一个独立、高效、自成体系的封闭式管理系统,企业所需办理各种手续无相应措施,致使入园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困难,无法实现“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三是优惠政策不能兑现,缺乏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体现不出开发区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的入驻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四是入园企业资金严重短缺,致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只有固定资产投入,没有流动资金启动生产,由于土地证、房产证都未办理,抵押借贷困难,企业自身又很难融资,发展步履艰难;五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管委办没有相应的职能,在开发区基础建设、企业管理、服务都存在极大难度。同时人员少、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这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加强和改进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步伐,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五、2007年工作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第一年,做好2007年工作,是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之年。开发区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自加压力,努力工作,把开发区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指导思想:开发区将坚持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战略为目标,按照三个园区不同特点和产业性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努力营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氛围,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培育**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思路: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新的支柱产业、支柱企业,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的引进,形成支柱产业群,保证开发区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三)发展目标:依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2007年,在进一步促进已入园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争取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引进资金40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

(四)具体措施:

1、编制开发区二期开发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区发展纲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完善首期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扩大开发区发展空间。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水平,完善开发区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会展招商、中介招商、企业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招商,形成全县招商的大气候。

3、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内企业优惠政策。园区内企业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特别是酒业园区,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兑现优惠政策,真正让园区成为“特区”。

4、完善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自治区关于开发区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工业办关于开发区考评办法要求,建立独立高效封闭运行的管理体制。

5、争取成为自治区级开发区,享受自治区级开发区优惠政策,创造开发区发展的良好环境,以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开发区投资办企。

6、解决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严重短缺,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要通过银行贷款、社会集资、扩大股份、担保公司担保、吸引大企业投资控股、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gongwen123.com7、加强企业调度,强化企业管理,使入园企业尽快投产达产。

8、加大开发区的宣传力度。**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起步,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是很强,因此要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开发区、认识开发区,增强人们对开发区的了解,打造开发区这一招商引资平台。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2

编者按: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 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区域间的巨大差异, 做为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 交通运输往往在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形成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并在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等诸多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2006年,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 交通运输业被列为重点领域, 并确定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6个优先主题, 部署了一批相关前瞻性科技项目。《纲要》实施以来, “交通运输业领域”的任务部署得到全国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从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推动。截至2012年, “交通运输业领域”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初步形成, 有力地支撑了交通运输产业升级、重点装备制造以及重大工程建设。

本刊围绕《纲要》实施以来“交通运输业领域”科技工作进展、科研成果、及面临的新问题, 以及领域专家的建议组织了“专题报道”。希望能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提供帮助和参考, 并欢迎广大读者以本刊为阵地, 就交通运输领域内的理论方法、技术攻关、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藉此助力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学科发展和实践应用水平。

2006年全球经济十大预测 篇3

By Nariman Behravesh

1

Solid Growth Will Last for at Least Another Year.

Strong growth momentu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has been both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record-high energy prices and the reason why the global economy has managed to shrug them off. Global Insight expects both the U.S. and global economies to grow at a rate of about 3.5% in 2006 (compared with 3.7% and 3.4%, respectively, in 2005).

稳步增长至少会再持续一年

美国和亚洲的强劲增长态势既是能源价格创下新高的深层原因也是全球经济能够免受其扰的原因所在。环球透视机构预计,美国和全球经济在2006年的增幅会在3.5%左右(分别相对于2005年的3.7%和3.4%)。

2

The United States Will, Once Again, Outpace Europe and Japan.

Not every region of the world will enjoy strong growth in 2006. Japan's growth spurt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is likely to peter out - with the economy expanding only 1.9% in 2006, compared with 2.4% in 2005. While the pace of growth in Western Europe will accelerate a little to 1.9% (from 1.5% last year), the fundamentals remain weak. Consumer spending is virtually flat, and more than half the growth is export led. Meanwhile,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just raised interest rates and will probably tighten again during 2006, and fiscal policy is about to become more restrictive in Germany.

美国将再次把欧洲和日本甩在后面

世界各地并非都会在2006年拥有强劲的增长。日本在过去两年内的迸发式增长可能会渐渐消退——相对于2005年的2.4%,其经济在2006年只会扩增1.9%。虽然西欧的增长速度会(从去年的1.5%)略升至1.9%,但基础仍旧薄弱。消费性开支几近持平,有一半以上的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与此同时,欧洲中央银行刚刚提高了利率并有可能在2006年期间再度紧缩银根,而且德国将会在财政政策上实施更多的限制。

3

China and the Rest of Asia Will Remain the Star Performers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Asia-Pacific region, excluding Japan, will be able to sustain growth of around 6% in 2006. While the Chinese economy is expected to cool off a little, Global Insight predicts that 2006's growth will be at least 8.4% (compared with 9.3% in 2005). Other key economies will also be expanding rapidly (e.g., India at 6.7% and South Korea at 6.0%). While exports continue to drive growth in these economies, domestic demand has also been robust (capital spending in the case of China and consumer spending in other economies, such as South Korea).

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地区仍旧是全球经济的亮点

2006年,除日本以外,亚太地区将能够维持6%左右的增长率。虽然中国经济预计会稍微有所降温,但环球透视机构预测,2006年的增长至少会达到8.4%(相对于2005年的9.3%)。其它重要的经济体同样也会快速扩增(例如,印度的增幅为6.7%,韩国的增幅为6.0%)。虽然在这些经济体中出口在继续推动增长,但国内需求同样旺盛(就中国来说是在资本开支方面,而在韩国等其它经济体中则是在消费性开支方面)。

4

Oil Prices Will Slide Gradually - But the Risks Are on the Upside.

Oil and gasoline prices have fallen substantially since hitting record highs (before adjusting for inflation) in the wake of hurricanes Katrina and Rita. Global Insight expects that the price per barrel of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crude will continue to slide from around $60 per barrel in early December 2005 to $52 by the end of 2006. However, with real GDP growth and energy demand predicted to stay robust, oil market conditions will not ease up by much. This means that the risk of another spike in oil prices - triggered by a weather-related or geopolitical disruption - is still uncomfortably high.

油价将逐渐下滑,但风险却在加大

紧随“卡特里娜”和“瑞塔”飓风之后,石油和汽油价格先是创下新高(未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而后便大幅下跌。环球透视机构预测,“西德克萨斯中质油”的每桶原油价格将继续下滑,从2005年12月初的每桶60美元左右降至2006年底的52美元。然而,由于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能源需求预计将保持旺盛,所以石油市场的形势不会有很大缓和。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因相关的气象干扰或地缘政治干扰而)再度攀升的风险仍旧很高,令人不安。

5

Core U.S. Inflation Will Edge Upward.

So far, inflation has remained a low-level threat worldwide, despite strong growth and high energy prices. However,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growing above trend for the past two years, it has become more vulnerable to inflationary pressures. But inflation is unlikely to get out of control.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inflation is even less of a threat - in Europe because growth has been below trend, and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investment-led boom.

美国核心通货膨胀率将会慢慢提升

尽管增长强劲且能源价格高,但是到目前为止,通货膨胀的威胁在世界范围内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之上。然而,由于美国在过去两年中一直是高于一般水平进行增长,所以该国变得更易受到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未必会失去控制。在美国以外,通货膨胀甚至还算不上是威胁——在欧洲,那是因为增长低于一般水平,而在中国则是因为投资导向型带来的快速增长。

6

The Fed Will Keep Tightening Through the Spring.

Since mid-2004, the Federal Reserve has been on a course of slow, steady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the goal of bringing the federal funds rate into a "neutral zone" (estimated at 4.5-5.5%). Global Insight predicts that the Fed will raise rates at least three more times between December 2005 and March 2006, before taking a breather. This will leave the funds rate at 4.75%. Other central banks are also feeling the need to become less accommodating.

美联储在春季将始终紧缩银根

自2004年中期起,联邦储备署就一直在平缓地紧缩货币政策,旨在将联邦基金利率导入“中性区”(估计在4.5%~5%)。环球透视机构预测,联邦储备署会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3月间将比率至少提高三倍,然后再做休整。这会使基金利率停留在4.75%的水平。而其它中央银行也感到了降低通融性的必要。

7

House Prices Will Level Off Without Crashing.

Rapidly rising home prices and concerns about possible housing bubbles have been among the major pre-occupations of analysts and policy makers over the past couple of years. The specter of a crash in home prices has haunted not just the United States, but other econom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 Australia, Ireland, Spain, and Sweden. So far, the British and Australian housing markets have cooled down without crashing. The same fate probably awaits the U.S. economy in 2006. The housing "bubbles" are likely to deflate without bursting.

房屋价格将会持平,不会崩盘

在过去几年内,房价暴涨和对于可能出现的房产泡沫的担心一直都是分析师和决策者们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对于房价崩盘的恐惧不仅弥漫于美国,在包括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西班牙和瑞典在内的其它经济体中亦是如此。到目前为止,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房产市场已在没有崩盘的情况下冷却下来。而2006年,等待美国经济的可能也是同样的命运。房产“泡沫”可能会在没有爆发的情况下破灭。

8

The U.S. Current-Account Deficit Will Plumb New Depths - Again.

After breaching the $800-billion threshold over the past year, the U.S. current-account deficit will again break records, reaching $900 billion (or 6.8% of GDP) during 2006.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is continuing deterioration are too much domestic-led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oo much export-led growth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将再创新高

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去年突破了8000亿美元的关口之后,将在2006年期间再次打破记录,达到9000亿美元(即国内生产总值的6.8%)。这一持续恶化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内需导向型增长过大,而世界其它地区则是出口导向型增长过大。

9

The Dollar Will End the Year Lower Than at the Start.

Most economies with ballooning current-account deficits usually suffer large currency depreciations. This happe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2 to 2004. Over the past year, though, the dollar has stabilized, and even appreciated recently. As the U.S. current-account deficit continues to deteriorate in 2006, and as soon as the Fed stops hiking rates, investors will likely take a more pessimistic view of the dollar.

岁末的美元币值将低于年初

通常,经常项目赤字出现激增的经济体大多都会遭遇货币的大幅贬值。从2002年到2004年就在美国发生了这种情况。不过,在过去一年中,美元保持了稳定,甚至还于最近出现了升值。随着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2006年继续恶化,一旦联邦储备署停止抬高利率,投资者就有可能对美元持有一个更为悲观的看法。

10

There Will Be No Recession in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Without the Convergence of Two or More Big Shocks.

The U.S. and global economies were able to withstand a number of major shocks in 2005 without missing a beat. This remarkable resilience indicates that growth will be sustained over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Only if two or more severe shocks were to happen simultaneously would a recession become inevitable. What would it take to trigger a global recession? A combination of oil prices above $100 per barrel, inflation and interest rates running 3 percentage points above current levels, and a 10% drop in home prices across many industrial country markets. All possible, but unlikely in either 2006 or 2007.

随后几年中只要不集中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重大震荡就不会出现衰退

2005年,美国和全球经济能够在没有出现停顿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许多重大震荡。这一惊人的回复力表明,在随后几年中增长还会持续。只有同时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严重震荡,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什么条件下会引发全球性的衰退?油价每桶超过100美元、通货膨胀和利率比当前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房价在许多工业国家的市场上下降10%,以上各项缺一不可。所有这一切均有可能,但不可能会发生在2006或2007年。

经济相关词汇

consumer spending 消费性开支

capital spending 资本开支

domestic demand 国内需求;内需

West Texas Intermediate

简称“WTI”,指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其价格常被作为国际原油贸易中的基准交易价格。

GDP 其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

current-account deficit 经常项目赤字

depreciation 贬值,动词为“depreciate”

appreciate 升值,名词为“appreciation”

inflation 通货膨胀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欧洲中央银行

the Federal Reserve (美国)联邦储备署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

interest rate 利率

federal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

housing bubbles 房产泡沫

record high (价格)新高

domestic-led内需导向型

export-led出口导向型

investment-led 投资导向型

LINKS

1. 文章相关背景资料

本文是纳里曼·柏拉维什博士(Dr. Nariman Behravesh)所作,他是环球透视机构的首席经济师兼执行副总裁。此人履历丰富,早年曾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美联储任职,后又在多家知名经济机构担任要职,从事相关经济工作,最后加盟了环球透视机构。

而环球透视机构(Global Insight)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成立于2001年3月的公司,由美国的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Wharton Econometric Forecasting Associates,简称WEFA)和数据资源公司(Data Resources Inc,简称DRI)联合其它一些公司合并而成。这家公司成立伊始,营业额就达到了7000万美元,业务分布于经济预测、咨询和定向分析方面,在12个国家拥有的经济师和其他员工合计500多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为来自工业、金融和政府领域的3000多客户提供服务。

2. miss a beat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4

私个协会工作总结

xx分会2006年的工作,在区协会和xx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区协会年初制订的2006年工作意见和分会的工作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始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开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这一主题,以深化宣传教育效果,提高服务工作效能,加强分会建设,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服务会员为天职,充分拓展分会职能,积极创新工作特色,分会紧紧围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中心,以提高广大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业务素质,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了“光彩服务周”“重操守、讲诚信、创光彩业绩”“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优质服务、优惠销售”“五五”普法等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工作实施如下:

一、教育早计划早落实

年初,分会及时召开了理事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区协会2006年工作意见。根据区协会要求制定了xx分会2006年工作计划,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五五普法”开局之年,因此开展好今年的分会的学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还专门成立了以分局长即会长为组长的“五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地域、路段、行业划分,成立了五个学习小组,同时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行业小组,详细制订了普法学习教育计划表和学习教育课程表,做到了时间、地点、学习活动内容、授课人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一年来,分会先后组织会员学习贯彻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习了《宪法法》《公司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还按计划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家新颁布的《行业道德规范》;开展了“八荣八耻”和“三不忘“主题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结合实际,分会还专门组织会员学习了xx镇为大力发展个体民营经济而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由于计划早、措施实,学习效果明显|,全年分会共组织集中学习累计三十六场次,参学人次达一千九百多人次,参学率达百分子九十以上;分会通过经常组织会员学习,真正打造了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守法规、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队伍;全镇双强型的支部书记及致富带头人达三十余人。分会所做的自我教育工作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本人连续几年被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二、管理勤检查勤督促

搞好“自我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赋予协会的使命和任务,也是相关部门和会员自身的内在要求。年初分会就详细制订了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措施,专门成立了以会长为组长的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使自我管理制度化,经常化。今年根据行业、区域、路段开展自查自纠行动共二十次,积极配合工商、公安、卫生、政府等有关部门开展各种专项检查整治和创建活动二十五次,发现问题都能及时整改,使广大会员能做到依法文明经营,重树了广大会员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光彩形象,提升了会员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分会所做的工作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分会一直注重自身内部管理,加强了分会的自身能力建设。按时召开了理事、片组长、骨干会议,及时传达区协会、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及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基本完成了区协会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

今年分会还注重搞好内部管理,加强组织建设,按时召开理事会会议,会员代表会,及时传达区协会及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圆满完成协会下达的各项任务,建好内部管理台帐,做到档案齐全,台帐清楚,各种活动记载详细,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做好会员费的收缴工作,坚持收费标准,做到票据两清。

三、服务多渠道多形式

努力开展好对会员的服务工作,及时为会员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是协会的又一重要工作。也是增强协会的号召力、会员的向心力的主要途径。

年初,分会通过调研走访,对部分有困难的会员实施了帮扶工程,专门成立了“结对帮扶领导小组”“分会理事帮扶联系点”,详细制订了帮扶措施,共结对帮扶对子十九对,被帮助的困难会员达四十多人;为二十户会员及时协调解决了场地、供电供水、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调解矛盾纠纷六起。分会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横幅等传媒,通过开展法律法规咨询、讲座、培训和信息发布等方法,及时为会员实施法律援助和致富信息的帮扶工作,共发布信息十八条,利用有价值的五条,直接或间接获益三十余万元;发放会员消费优惠卡法律维权服务卡六十

多张,分会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大大地提高了分会在会员、地方政府和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

今年分会还积极组织开展了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会员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的热情;分会组织开展的“xx杯”乒乓球比赛和“xx杯”台球比赛,;在区协会组织的庆祝建党85周年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光彩文化周”

活动中,分会选送多幅书画摄影作品榜上有名,八月份分会选送三名选手代表区协会参加了市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万人技能竞赛,分会通过组织会员开展一系列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会员对分会更加有了家的感觉。

xx分会今年的工作,在区协会和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交好的成绩,但与其他兄弟单位和上级的要求衡量,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硬件还不硬,由于受到条件、环境的制约,比如业余学校破烂不堪,因而有些工作开展得还不扎实,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软件还有些软,主要表现在台帐记载、上报材料不能做到及时全面,比如,在为会员融资和招商引资等方面,虽然办了一些实事,但是记载上报不及时,漏报漏记。

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本分会将积极申请上级的支持和通过学习先进兄弟单位的做法,充分发挥理事会的集体力量和智慧加以改正,使分会能早日跨进先进分会的行列。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5

一、突出组织收入中心,圆满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2006年是我局收入形势空前严峻的一年,在任务基数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既面临来自主干税源严重滑坡,后备税源增长乏力等经济性减收因素,又有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调整和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两种不利因素相叠加,使我局组织收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不利形势下,全局上下发扬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突出组织收入的中心地位,勤征细管,努力挖潜,截止12月5日,已入库各类地方税收 万元,同比增长 万元,增幅达 %,完成全年任务已成定局。

一是向科学调度税源要收入。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确立了组织收入的中心地位,年初计征科在进行税源精细测算的基础上,遵循依法治税,均衡入库的要求,将分局税收计划按月分解下达,定期调度收入进度。进一步强化组织收入责任制,将组织收入情况与干部奖金、福利、评先评优进行捆绑,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定期兑现。一年来,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征管一线,协调税源大户的税款入库,为组织收入工作攻坚破难,扫清障碍。相关科室也不断强化为征管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及时帮助解决组织收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所干部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勤征收,细管理,从而在全局上下形成了组织收入的合力,为全局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依托综合治税要收入。在我局的积极争取下,上半年管委会下发了(岳经管发[2006]26号)文件,成立了以常务副主任为组长,国土、建设、公安、工商、国税、地税、招商、高新、劳动等单位为成员的地方税收协调领导小组,并将协税护税工作纳入了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该文件的出台,使我局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年来,我局依据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加强了薄弱环节税收管理。在专业市场税收征管上,借助国税部门的管理优势,对共管户税收采取联合执法,统一定税,集中征收,划解入库的管理模式,全年增加税收50万元。我们还先后与市房产局产权处、开发区房产局、开发区国土局签订了《委托代征税收协议》。各方协调到位,配合有力,全年共代征入库税款7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全区协税护税部门已达 个,一个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综合治税网络已初步形成,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三是向税源监控要收入。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思路,对全局税源实行分级动态实时监控。“抓大”方面,我们将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库,实行分局、税务所、专管员三级联控,按月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及时掌握税源动态。全年共监控重点税源 户,税额 万元。“控中”方面,主要是对年税额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纳税户开展纳税评估,结合税收征管软件,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及社会综合治税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税源增减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征收,压欠计划。“定小”方面,主要是结合税源普查和清理漏征漏管,对小规模经营业户全部定税到位。今年共定税 户,调增税额 万元。

四是向强化欠税治理要收入。在税源滑坡,后备税源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果断强化了压欠措施,有效盘活了欠税这笔存量资产,收到了压欠保收之效。分企业按税种建立欠税台帐,澄清欠税底子,分月制定清欠计划,落实清欠责任制,对欠税大户实行动态监控,密切关注其经营变化、资金流向,把握最佳压欠时机。对那些以缓代欠、久欠不清及恶意欠税的企业,我们严格依《征管法》区别不同情况采取银行划款、扣押财产物资等手段强制清欠。上半年,站前所顶住压力,对岳房公司果断采取了强制措施,一举压缩历年陈欠40万元。沿湖所严格延期入库审批,坚决加收滞纳金等措施,全年压缩欠税近400多万元。据统计,我局今年共压缩欠税近万元,有力促进了收入增长。

二、夯实征管基础,税收征管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夯实征管基础,提升收入质量的总体要求,以强化税源监控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严格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有效促进了征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是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今年,我局全面加强税收管理,切实加快品牌化建设,深化了“诚信纳税、文明服务”一条街和建安营业税两个征管品牌建设。深化“诚信纳税、文明服务一条街”活动方面,今年我们实行了三抓:一抓税务登记,确保登记率达到100%。站前路共有纳税户427户,纯管户232户,全部实行了税务登记。二抓亮证经营,服务规范,亮证经营率达100%。三抓公开定税。设阳光榜,对优惠政策公开,对纳税户进行科学化管理,征管信息全部录入微机。今年召开行业专题会议5次,全年应入库170万元,已入库172.6万元,入库率达100%。

建安营业税方面,今年来,我们继续完善了建安税收管理办法,继续实行建安项目专人跟踪管理,严把立项备案关,施工监控关,过户办证关,确保建安税收应收尽收,全年共入库建安营业税1500万元,比去年增长300万元,增长25%。南湖所、八字门所规范管理,强化责任,将建安营业税培育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今年分别入库建安税收*万元。

二是发票管理进一步规范。严格发票管理是加强税收征管尤其是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我局在加强发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通过规范发票管理制度,加强了发票的日常检查。规范了运输发票的电脑开票,严格窗口发票和衔头发票管理,以票管税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货物运输发票方面,我们严格纳税人开票资格的认定和开票窗口的设置,从源头上把好管理关。按照“专管员调查、税务所审核、分局复审”的程序严把自开票纳税人的认定关,共认定自开票纳税人10户,全局设置货物运输发票代开窗口三个。全局每月开票总份数为540份左右,其中自开票份数490份,税务窗口代开票为50份,运输总收入每月约200万元,征收入库税款10万元左右。衔头发票方面,今年我们强化了对文、教、卫事业单位的发票管理。对于衔头发票的印制,严把审核关,对不合格者坚决予以取消。如某企业由于税款缴纳不及时,经审查不适用印制衔头发票,取消了其印制衔头发票认定资格。同时,对其按个体工商户核定应纳税款,要求其使用税控机发票,使衔头发票得到了有效的控管,同时也保证了税款的及时入库。

三是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年初获得“全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为契机,认真贯彻实施科技兴税战略,坚持以业务应用为基础,以安全高效为前提,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整和资源,税收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初步构筑了“一个平台、两个覆盖、三个子系统”的物质环境,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促管理,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一年来,累计投入 万元奖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现在基于网络平台的征管软件已全面实行,户纳税人资料已全部录入计算机,征管数据已成功实现网络传输,在线处理,资源共享。同时全局范围内还推广使用 台税控收款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规范了征管业务流程,提高了管理服务水平,在税收工作实践中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四是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进一步强化。我们制定了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干部在税收执法中存在的漏征漏管、票证填开不规范、税款入库不及时、税务检查程序不到位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处罚标准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落实到位。今年,我们共开展了两次执法检查,共处罚23人次,扣发相关人员奖金、津贴近2000元。通过强化过错责任追究,有效规范了干部的执法行为。

三、突出工作重点,“规范管理年”活动向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局提出的“两大模式,三大体系”的思路,分步骤、分重点将“规范管理年”活动向纵深推进。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机关基层建设全面加强,今年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对过来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进行认真的疏理,该健全的健全,该废除的废除,共修订健全征管质量考核、财产管理办法等36项制度办法,经过修订健全,使相关制度更加贴近实际,各项管理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可操作性更强,制度条块间更加协调统一,各类制度自成体系,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同时我们加强了制度的贯彻落实,做到既要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

二是完善岗责体系。围绕税收执法服务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了没有”、“做好了没有”、“做不好怎么办”五个核心问题完善岗责体系,实施管理理念创新、管理过程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科学定岗、定责、定标准,形成业务流程、工作标准、人员岗位以及执法责任的——对应关系,使得“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一目了然。从控制每个岗位是否按照标准“认真做了没有”出发,设置专门的检查岗位,采取定期综合评估,随机抽查和反馈性检查的方式进行,在工作中形成自主控制、流程控制、检查控制三道防线,最大程度规范干部行为。积极引入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人工考核与计算机自动考核相结合,增强了管理考核的实效性和客观公正性。

三是加快基本建设。在加强机关管理,构建“五化”机关方面,我们加快了新办公楼建设的步伐,预计年底可投入使用。此举较好地解决了一直制约我局机关建设的瓶颈,为我局的规范管理和长远发展构筑了一个物质平台。今年我局还相继挤出20余万元资金对四个所的所容所貌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目前四个税务所的办公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从而为加强规范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四、创新文化管理力,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今年来,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抓学习、强管理、正行风、树形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一)、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学习型组织。

今年我局以创建学习型地税机关为目标,以增强学习能力为核心,开展了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按照“以点带面,逐步实施;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思路扎实推进,为实现我局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召开中层干部研讨会、职工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使全局干部职工了解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内涵。局领导还经常在各种场合对干部职工进行危机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6

一、工作目标

经过全市范围的集中整顿和治理,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活动得到遏制,各主要违法违规案件得到有效查处,犯罪分子受到有力的制裁。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落实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初步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各种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市场经济秩序明显好转。

二、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2006年重点抓好国务院确定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打击商业欺诈四项重点,同时抓好安全生产、药品、农资、医疗服务市场等社会热点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尤其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整规工作延伸到农村市场。各专项整治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政府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市经贸委设立办公室,负责全市食品安全的协调、督促工作。市委、市政府继续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200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县(市、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继续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五类产品、一个行业”的主要食品污染开展全面治理。

1、畜牧业产品:责任单位:市畜牧水产局、市工商局、市经贸委,市卫生、公安等部门配合。实行定点屠宰区域的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均达到85%以上;上市猪、牛、羊肉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加快规模饲养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品牌肉上市;生产和流通环节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上市禽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残留和鲜牛奶抗生素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

2、种植业产品: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商、卫生、粮食、质监等部门配合。上市蔬菜重金属残留抽检超标率、上市主要水果、主产区茶叶生产环节农残抽检超标率均控制在5%以内;稻谷农残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3、水产品:责任单位:市畜牧水产局,市工商、卫生等部门配合。主要水产品(虾、大黄鱼、罗非鱼、鳗鲡)药物残留超标率控制在5%以内,上市立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抽检超标率控制在1%以内。

4、饮用水: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卫生局,市质监局、水利局配合。市、县以上城市市政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次供水清洗率达80%以上,4项常规指标合格率达95%以上;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市场卫生指标抽检合格率均达95%以上;新建村级供水设施1500个,行政村所在地供水覆盖率80%以上。

5、加工食品: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卫生、工商等部门配合。全市酱油、食醋、鱼露、豆腐等豆制品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达96%以上;粮食复制品(挂面、线面、粉干等)市场抽检卫生指标合格率达到95%以上;大米、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2%和1%以内,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市场抽检超标率分别控制在3%以内;小麦粉增白剂等各种添加剂市场抽检合格率、肉蛋乳再制品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均达98%以上;罐头、糕点、饲料、酒类卫生指标市场抽检合格率达91%以上。

6、餐饮业食品: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工商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全市餐馆(酒家、酒楼、饭庄等)、小吃店、快餐店、食堂、企事业和学校食堂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各项卫生指标基本达到《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要求,建立大中型餐饮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城区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各类熟食摊点食品基本符合国家或省有关食品卫生标准。

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监管重心下移,突出抓好农村食品安全,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小作坊和无证照黑窝点为重点对象,加大治理力度,加快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三网”建设。

(二)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部门配合。负责全市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的协调督查及日常工作。继续按照《南平市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以保护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为重点内容,以货物进出口、各类展会、商品批发市场、定牌加工、印刷复制为重点环节,以假冒商标、侵权盗版比较集中的地方为重点区域,以知识产权权利人反响强烈、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1、保护商标权:责任单位:市工商局。以保护高知名度注册商标专用权为核心,以食品、药品、农资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商标为重点监管对象,以商标印制、定牌加工、展销会、星级宾馆卖场等重点监管环节,以利用企业名称侵犯驰名著名商标权益行为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的侵权行为为整治重点,加大商标执法保护力度。市工商局制定了“2006?2010年培育商标品牌工作规划”及“2006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行政指导工作方案”,要付诸实施。

2、保护著作权。责任单位:市版权局。一是开展打击盗版软件、印刷环节侵权盗版和盗版音像制品三个专项行动,坚决铲除侵权盗版行为。二是做好软件正版化工作。上半年全面完成市直单位软件正版化,切实做好县级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的督导工作,安排部署全市网吧和印刷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市本级网吧上半年完成,各县(市)网吧及印刷企业于年内完成。同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使用正版化软件。三是开展版权服务,代理登记业务。今年重点做好武夷山茶叶品牌的版权保护。

3、保护专利权。责任单位: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配合。要以“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保护知识产权日、“12?4”普法宣传日为契机,开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他人专利,冒充专利商品行为及专利诈骗活动,维护专利市场秩序。

(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公安局配合。要认真贯彻落实《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依法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要加强对传销活动多发区、易发区等重点地区的巡查,特别是强化对出租房屋的监控,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拉人头”、“团队计酬”和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的行为;切实做好直销企业的准入、监管和规范,对直销员招募、培训、计酬等关键环节的违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加强舆论宣传工作,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抵制传销的能力。

(四)打击商业欺诈行为:由市整规综合办总牵头。

1、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药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配合。重点整治医疗、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的虚假违法广告。建立广告监测信息化网络,进一步完善落实广告监测通报、违法广告警示、广告媒体约谈、广告监管联席、广告行业自律等制度。实行《媒体广告信用评分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加强对买卖、加工承揽、旅游、房地产、重要生产资料等合同的行政监管,打击设置合同陷井、骗取合同保证金、实施合同诈骗等合同欺诈行为。加强合同格式条款监管,开展打击合同霸王条款专项执法行动;打击中介组织发布虚假信息骗取钱财的违法行为。

2、打击内贸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工商局、物价局等部门配合。重点整治商业零售企业违规促销行为,非法占压、骗取供应商货物行为,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品牌、骗取加盟费行为。

3、打击外经贸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责任单位:市外经贸局,南平海关、南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国税局、金融等部门配合。重点是加大对针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监管力度,加强与海关、金融、税务部门沟通,严防骗税、虚开出口增值税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市政府安委会组织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实施。继续整顿和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努力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状况继续好转。重点是: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公安消防支队;矿产资源秩序及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安监局;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建筑施工与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建设局;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地方海事局;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质监局;旅游市场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范围),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安全生产范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六)药品市场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药监局,市工商局、卫生局、计生委等部门配合。重点整治制售假劣药品、药械行为,无证经营药械以及虚假药械广告行为。完成国家局部署的中药饮片、中药材市场及疫苗市场专项整治;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村级覆盖率达95%以上;行政村药品供应网络配送到村达95%以上;加大药品抽验、快检工作力度;推进乡镇以上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药品质量检查,重点查处农村卫生院(所)、乡村药店的假劣药品和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查处保健品店、兽药店非法销售药品的行为。鉴于延平区没有成立药品监管机制,该项工作由延平区政府负责督促区卫生局、计生委、畜牧水产局等职能部门做好辖区涉药单位的自查自纠和监管工作,明确职责分工,督促各乡镇配合抓好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七)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社配合。重点抓好肥料、农药、种子、兽药、饲料等农资专项治理。农业部门要把监管重心下移,要将执法和监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加大对农村农资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创新农资打假机制;供销部门重点是加强农资规范经营,以质量、价格、服务取信于民,服务“三农”。把好进货关,推行放心农资下乡,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合力打造闽北“龙得宝”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在科技服务上,部分庄稼医院实现高级农艺师、庄稼医院、厂家电脑联网并进行远程网上咨询和农作物病虫害诊治,结合农资行业特点,加强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净化农村农资市场。

(八)医疗服务市场专项整治: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计生委、科技局、军分区后勤部等部门配合。继续以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无任何行医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行为;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查处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查处末经备案核准的义诊活动。

同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其它各专项整治工作。

三、工作要求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7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无论从进出口的规模、进出口商品结构还是我国贸易对全球贸易的贡献来看, 我国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在既有的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探讨有相当多的文献, 但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中国成为一个贸易大国的重要方面正是对外贸易结构的迅速提升” (江小涓, 2007) , 忽略贸易结构问题的研究注定是存在偏颇的。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 同时也是西部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开放的地区之一,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较具西部大开发的典型性。地处西部的四川牢固树立“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思路, 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 开发领域进一步扩大, 2006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10.2亿美元, 外贸依存度达到10%, 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 四川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进出口达到56.14亿美元, 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50.9%。重装设备出口增长迅猛, 电站设备、钻井设备、机车等成套设备出口额达到6.29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达到26.76亿美元。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加, 而初级产品出口迅速下降, 贸易结构变化非常明显。

国内外部分学者探讨了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L e e (1995) 根据新贸易和新增长理论, 强调一国国内含有先进技术的进出口投入到国内生产, 可直接提高国内既有生产函数的效率, 进而最终导致经济增长。Keller (1999) 通过不同贸易结构与技术转移影响本国TFP的视角, 发现国内TFP的增加与进口份额存在正相关关系。关于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结论。如国内学者王永齐 (2004、2006) 基于Baldwin (1992) 和Mazumdar (1996) 关于贸易与增长关系的争论, 构造了一个贸易结构测度指标,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模型估计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结构显示, 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但是徐光耀 (2007) 得出了在不同的贸易结构下, 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不同促进作用的结论, 李兵 (2008) 的研究表明工业制成品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 而初级产品进口则有抑制作用。

本文拟选取四川省1989-2006年的数据对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分析等方法, 系统研究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

二、变量、数据与研究方法

贸易结构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按照附加值的高低, 可以用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相对比例来表示贸易结构。初级产品附加值低, 技术含量低,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工业制成品附加值高, 技术和资本密集度高, 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往往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 而工业制成品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却相反, 以进口初级产品为主, 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经济学家通常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口中的相对比重来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劣。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四川省的对外贸易结构日趋优化, 进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提升。我们用EXM表示出口贸易结构, IMM表示进口贸易结构, 由图1可以看出, 198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仅为0.65, 而2006年该值达到了0.92;与此类似, 1989年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0.83, 而2006年达到了0.93。无论是进口贸易结构, 还是出口贸易结构, 在90年代以来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优化。

我们用人均实际GDP来代表经济增长变量, GDP的数值采用1978年不变价格, 数据来源于四川省统计年鉴2007。而进出口贸易结构数据来源于1990年~2007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为消除时间序列经济数据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对所有变量的实际值均采取了自然对数, 处理后的数据不影响原序列的相关关系和协整关系, 三个变量我们分别记为:LNGDP、LNEXM和LNIMM。

本文从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角度来考察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因此我们考虑构建三变量VAR模型来进行考察。这一方面是因为VAR模型较单方程模型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因为本文所考察的经济变量多为水平变量, 具有非平稳性, 简单回归方程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 必须进行协整检验, 因此我们选择在多变量VAR系统中的考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 式中, 表示外生变量, 表示残差, 为各变量的系数, p为滞后阶数。可根据研究需要而改变各变量的具体指标内涵, 从而得出最合适的结论。

三、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由于几乎所有表示绝对量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都是非平稳的, 具有时间趋势。因此我们在对变量进行具体分析之前, 需要首先检验其平稳性。本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变量的水平和一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 其中, 检验过程中滞后期的确定采用AIC最小准则, 以保证残差值非自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1。

注:检验形式 (C, T, L) 分别表示带常数项、趋势项, L表示滞后阶数, D表示差分算子* (**, ***) 表示在10% (5%、1%) 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由表1可以看出, 在变量的水平值上, 所有检验结果均没有拒绝单位根假设, 因此可认定LNGDP、LNEXM和LNIMM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均拒绝有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变量是平稳的。于是, 我们认为所有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即为I (1) 。对于这些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不能采用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他们的相关性, 而应采用协整方法进行分析。

2. 协整分析。

由于VAR模型的稳定性与其滞后期有很大的关系, 滞后期越长模型的稳定性越差, 因此VAR模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滞后阶数的确定。在选择滞后阶数时, 一方面要使滞后数足够大, 以便能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 滞后数越大, 需要估计的参数也就越多, 模型的自由度就减少。所以通常在进行选择时, 需要综合考虑, 既要有足够数目的滞后项, 又要有足够数目的自由度。依据上述思路, 本文根据Eviews软件中的Lag Length Criteria综合考虑LR检验、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等检验方法, 并对模型的异方差、自相关和正态性进行检验, 最终确定最优滞后期。通过对各最优滞后期模型进行AR视图检验, 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数均小于1, 即位于单位圆内时, VAR模型是稳定的。

为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采用Johansen提出的方法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的分析来确定数据空间中是否存在线性趋势, 并根据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所得的结果, 从而确定我们选择的检验形式 (具体检验步骤略) , 综合检验结果见表2。

*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由表2可以发现, 迹统计量表明三者无协整关系, 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表明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相应的协整方程为:

由协整方程 (2) 发现, 工业制成品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引起人均GDP增长约7.67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 而工业制成品进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 可以引起人均GDP增长约0.157个百分点。但是从括号内的标准差来看, 进口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出口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比, 前者作用较小, 但也较显著;后者较大, 但并不显著。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另一种则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VEC模型的检验, 两者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的不同, 前者仅适用于非协整序列间的因果检验, 而后者则是用来检验协整序列间的因果关系。本文三变量VAR系统是协整的, 因此我们的检验基于VEC模型作出。具体检验结果可见表3。

注:在10%的条件下显著均拒绝。

从表3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发现, 在样本考察期内, 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口都不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工业制成品进口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GDP的增长确是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 即随着人均GDP的上升, 四川省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也趋于上升。

四、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 对1989年~2006年间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我们发现:

1. 在样本期内, 四川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均呈现出大幅度的增加, 贸易结构趋于优化, 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已经成为四川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流, 初级产品进出口比例不断趋于下降。

2. 协整分析表明, 工业制成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均能促进四川省人均GDP的上升。但工业制成品出口的经济增长效应要远大于工业制成品进口的经济增长效应。

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 出口贸易结构和进口贸易结构的提升均不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 但人均GDP的增加却是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 即四川省人均GDP的增加能够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

摘要:本文基于四川省出口贸易结构、进口贸易结构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 对1989年~2006年间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 并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关键词:贸易结构,经济增长,四川贸易,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江小涓:中国经济的开放与增长:1980~2005[M].人民出版社, 2007

[2]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2) :3~7

[3]王永齐: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J].世界经济, 2004 (11) :31~39

[4]王永齐:贸易结构、技术密度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 2006, Vol5, No4:1007~1022

经济开发区2006年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篇8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投入显著增加,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工作快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一)经济出现超周期高速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成果显著

2006年是从2003年启动的我国经济第三次高速增长周期的第4个年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7%,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预计全年GDP增长10.5%左右,经济出现超越周期变动的持续增长。宏观调控成果显著,投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基本遏制了我国经济转向“过热”的势头,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消费增长趋旺,物价基本平稳,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就业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这一总体增长形势,超出了上年多数机构的预测。

(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物价基本稳定

2006年,政府把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作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惠民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99元,同比实际增长10.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2元,同比实际增长11.4%,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左右。消费品市场保持购销两旺的格局。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80元,同比实际增长7.5%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化加快,土地城市化过速趋势有所遏制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部署,2006年国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全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国家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基础上,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技能培训,努力解决农民工就业和合法权益保障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问题,推动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城市化水平继续以每年1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推进,2006年城市化率将达到44%以上。2006年中央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土地用途变更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土地使用违法案件,土地城市化过速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四)就业形势较为平稳,民营经济成为就业增长的主渠道

总体上,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期、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分流安置攻坚期的三期交汇阶段。新增就业压力大、转移就业压力大、再就业压力大以及总量规模压力大,是现阶段我国就业的明显特点。在目前经济的高增长时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2006年1—9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2万人,其中下岗再就业人员392万人,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42.1%。到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500—6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约2/3。

(五)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加大,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

2006年,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并提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目标。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近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社会保障扩大覆盖面工作进展顺利。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2万人,同比增长4.3%;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00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3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184万人;全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174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66万人;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447万人,比上年增加969万人。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快速扩大。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达到2244.78万人,比上年底增长79.3%;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达到1843万人,比上年底增长276.89%。到2006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低保户1015.5万户,2227.2万人;农村低保户607.5万户,低保人口1222.1万人。

(六)国家进一步明确公共教育政策,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操作层面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确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首次明确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以法律形式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确定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要实行素质教育;建立了问责制,对学校乱收费主管人员追究责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特别要求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决定》还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2006年的财政预算加大了教育投资力度,全年教育投入增加了15%,总额达到4546亿元,中央新增加的教育支出中有70%用于农村教育。

(七)医疗卫生体制启动新一轮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继续发展

2006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反商业贿赂治理虚高不下的药价;二是高度重视和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使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配置;三是国家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尤其是向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建设倾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快速推进,截至2006年6月底,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4亿人,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2010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普及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八)基层社区建设力度加大,社会组织取得新的发展

2006年,基层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在全国社区居委会的40多万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下的占75%,高中(中专)文化以上的占77%。2006年,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全国民间组织到三季度末达到近33万个,同比增长13.5%。除此以外,全国还有大量未注册的民间组织。据估计,全国未注册民间组织约有300万个。由此可见,社会组织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应当进一步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发展的制度条件。

(九)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取得进展,协调劳资关系的工作稳步推进

目前,市场化劳动关系已经覆盖了我国从业人员的大多数,如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06年被称为“劳动保障立法年”,在劳动关系立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全面启动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3年行动计划,努力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保护中小企业职工权益,推动并规范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二是积极做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三是积极开展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工作,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多数地区建立了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四是加大保障低收入职工报酬权益的工作力度,继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颁布了最低月工资标准,29个省(区、市)颁布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五是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把农民工工作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六是大力推进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建设。2006年国家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确立了八个标准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中华全国总工会成功地在沃尔玛全部62家在华连锁店组建了基层工会,并在抑制雇主控制工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十)社会治安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取得成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曾经持续恶化,刑事案件立案数年均增长14.0%。2005年是近10年来社会治安状况开始好转的第一年,2006年社会治安大局继续好转。

2006年,国家加强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10月,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80起,死亡1256人,同比减少21起、909人。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起,死亡150人,同比减少7起、608人。

(十一)中央反腐败力度加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增强

2006年,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一方面着重制度建设,出台了反商业贿赂的法规;另一方面继续严厉打击腐败行为,依法严惩腐败分子。特别是多名位高权重的省部级干部被撤职查办惩处,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二、2006年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紧张与就业结构性短缺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当前,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模式仍以投资拉动为主要动力,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GDP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00多万人,下降到目前的八九十万人。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同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技工缺口较大,高级技工缺口更大。在低端就业领域,城市管理理念错位也是阻碍就业的重要因素。一些城市不顾国情,大搞“形象工程”,限制了小商业的发展,个别城市甚至提出要建设“无摊贩城市”,阻断了一部分群众自谋职业的生路。此外,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长20%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到基层服务和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依然突出,持续减贫的难度加大

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突破3.3倍,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显著。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0.496。资本和劳动收益差距的扩大,农业和非农产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公务员工资水平区域差距的扩大,部分职工岗位外收入和非正常收入的增长过快,都是引起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反映了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行业垄断、城乡壁垒、地区壁垒等与市场原则相违背的制度约束继续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行业垄断租金过高和农民工劳动收益权受到各种损害,劳动争议事件逐年上升;另一方面,体制转轨中也存在着公共服务领域的无序市场化,导致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价格快速上涨,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沉重负担,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质量,全国因病、因学致贫的城乡居民家庭增多。目前,农村还有数千万尚未稳定脱贫的低收入人口,由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尽管国家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长,但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的下降速度明显减缓。与此同时,城镇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城镇生活困难人口发生率为6—8%。

(三)消费结构失衡问题加剧,制约居民消费总量扩张

2006年,社会零售商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结构失衡。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甚至资源浪费性消费倾向在部分高收入人群中蔓延。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情况看,肉禽蛋类、文化用品类、日用品类的增幅为11.2—15.2%;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的增幅为17.8—19.4%;家具类增长、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金银珠宝类、汽车类的增幅为21.4—26.0%;石油及制品类的增幅为37.1%。消费结构的失衡问题还表现在城乡消费差距上。前三季度,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7247亿元,同比增长14.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7845亿元,增长12.3%;城市消费品零售额是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的2.1倍。或者说占总人口70%以上的县及县以下人口的消费份额仅为32.4%,按人口加权的城市与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差距至少可达到4.9∶1。

消费不均衡现象导致“有钱花不了”与“没有钱可花”的问题并存,事实上制约了总需求的扩大。

(四)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强,社会保障缺口问题凸现

“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但按目前进展,仍然难以应对越来越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就养老保险而言,全国拥有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只占全国就业人员的约25%和城镇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约54%。绝大多数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都在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之外。与此同时,全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高达数千亿元的空账,资金支付压力巨大。而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过低,转移保险账户非常困难,造成一些地方大量农民工退保。另外,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并全部由个人缴费后,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五)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工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我国各级劳动仲裁机构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年均增长率在30%左右。2006年,从各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情况看,劳动争议案件受理量继续呈两位数增长。拖欠员工工资、不为员工购买保险、随意延长工时、随意解雇员工,仍然是劳资争议的主要内容,所占比例超过50%。在紧张的劳动关系中,农民工问题仍很突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外出打工的目标已经不再仅仅是赚钱,还要“闯天下、寻发展”,其权利意识明显强于第一代农民工,不仅关心自己的经济权益,还关注自己的基本公民权。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变化,既是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也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医疗、教育、住房压力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6年上半年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在就业失业、收入差距、养老保障、教育收费、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等17个社会问题中,按综合加权百分比计算,前10位的社会问题依次为:看病难、看病贵,就业失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养老保障问题,教育收费问题,住房价格过高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城乡/地区差异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调查还显示,城乡居民家庭面临着6大生活压力: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难;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子女教育费用高,难以承受;人情支出大,难以承受;家人下岗失业或无稳定收入。由此可见,目前在人们关注的宏观社会问题方面,60%以上属于民生问题。

另外,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城乡居民认为我国社会总体比较公平的人占57.6%,认为很公平的占4.7%,两者合计占62.3%。社会公平感较低的8个方面依次为:城乡之间的待遇,地区与行业间的待遇,干部提拔,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财富和收入分配,工作与就业机会,公共医疗,司法与执法。

(七)环保力度加大,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总体来看,目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仍在加剧。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相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土地、土壤等污染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增加。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上半年全国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每年要削减2%,然而,根据对全国17个省市相关数据分析,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水污染监测数据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8%和4.2%。

三、2007年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政策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选择。2007年将是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决定》精神的一年。经济建设将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治建设将更加突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完善各项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健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文化建设将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形成良好的生活风气和广泛的社会共识。社会建设将会加快社会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发展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通过这种四位一体的发展,推动着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

(一)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控制房地产过热和节约能耗将成为调控重点

从目前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约束条件来看,2007年,我国GDP仍会维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继续保持2006年的经济增长态势;同时,国家将继续坚持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2007年,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取向是:“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调控重点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继续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倾向。目前,全国人大已经把制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列入议程,有望在“十一五”期间出台。

(二)继续扩大消费和内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继续扩大内需,增强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要继续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其重点将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长,提升他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加大社会发展投入力度,提升政府公共产品消费需求,是2007年扩大内需的另一个重点,增加政府消费的重点是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保福利领域,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些福利领域的所有支出仅为GDP的3.5%左右。

(三)加快推进就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口机遇期

从目前人口发展变化曲线看,我国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是:人口总量到2030年到达14.06亿人的峰值,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2020年左右达到9.23亿人的峰值。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较快速度下降。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年增长率将只有0.4%,低于发展中国家每年1.1%的平均增长率。我国因经济活动人口不断增长所带来的高生产率、高储蓄率以及较高资本积累局面,将不可能长期维持。据估计,“十一五”期间将会出现劳动力无限供给和有限短缺并存的局面。从总量看,2004—2009年,是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时期,以后劳动力供给将持续下降,近年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不是短期的过渡性现象。从近期看,2007年我国的就业压力仍将较大。从中长期看,要抓住目前劳动力供给充足和社会抚养比下降的人口机遇期,加快推进就业,加大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反应能力,消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加快劳动力转移速度,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这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将加快步伐,利益关系状况将有所改善

2007年,将会加快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的秩序。一是完善收入初次分配机制,提高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二是建立健全收入再分配机制,利用财政、税收杠杆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激励各种社会捐助、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的制度与机制。

(五)社会发展投入力度继续增强,各项社会体制改革将会加快

未来几年,我国社会发展的投入将会显著增加,投入的重点将进一步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从而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供给等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体制改革步伐将会加快。一是进一步改革城乡管理体制,加速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二是深化就业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三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四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区分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预计新医改方案将在2007年出台;五是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既要保证其公益性目标,又要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效率。通过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运行体制和机制。

(六)健全完善劳动关系调节机制,探索和谐劳动关系法制化途径

2007年,我国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冲突还会有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还要面临一系列挑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会继续增加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难度。国有企业的改革继续深化,2005—2008年,2116家企业将实行破产关闭,涉及351万名职工的安置问题;中央企业的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将要分流富余人员超过100万人。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灵活用工的大规模增长,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也给就业稳定性、安全性和就业质量带来挑战。经济日益全球化,劳动关系问题面临国际化挑战,西方国家一些人权组织借劳工问题大做文章。预计2007年有关方面将会根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完善和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规范,健全和完善调节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推动《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处理法》、《集体合同法》、《企业工资条例》等的修改,同时推动劳动标准立法,建立健全各种劳动保护制度,加大企业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七)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探索新时期我国社会建设规律

2007年,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将成为进一步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发展和健全各种社会组织,增强它们服务社会的功能,也将成为2007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政策,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八)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将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将持续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筹集数千亿元,主要投向农村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领域。其中,在农村教育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累计新增投入合计约2181亿元,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2007年,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关键一年,预计其覆盖面的扩展将非常迅速。政府还将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和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安排1000亿元资金用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在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同时,要解决农村1亿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许多建设工作刚刚启动,2007年将进入正常推进轨道。

2007年下半年,将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届时,党将形成新一届领导集体,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政方针将得到进一步的明确,所有这些都将为全国人民高度关注。

另外,2007年将是我国为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的关键一年,我们不仅要加快完成各项设施建设,更要加快全社会的文化道德建设,向世界展现一个文明古国和人口经济大国的文明祥和、团结和谐的形象。

上一篇:公司简介怎么写啊下一篇:芭蕾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