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的高考写作素材

2025-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书育人的高考写作素材(共15篇)

教书育人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1

2017关于素质的高考写作素材

因送外卖慢了点,送餐员刘师傅遭客户不断催促,在电话中发生争吵。本以为给客户解释一下就没事了,谁知,他竟被对方打骨折。让刘师傅难以释怀的是,给客户道歉后,客户又要求他自己抽自己嘴巴子。(2月16日《北京晨报》)

叫外卖,是最便捷的一种生活方式,快餐之所以热卖,速度快恐怕是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正因如此,很多人的手上都有几个订餐电话,这种需求具有广泛性。

然而,在北京一类的大城市,叫外卖虽然很方便,但是送餐员往往不能把控好时间与节奏,因为出门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意外情况,而路堵则是最常见的主要因素。如此一来,外卖送达时间往往不能如客户所愿。

果真如此,作为客户就要有某种心理准备,换言之,对送餐员必须换位思考,他们也是劳动者,只要不是故意所为,就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善待这个辛苦忙碌的群体,乐于倾听他们的.解释,而不是动辄训斥甚至大打出手。

送餐员刘师傅之所以被打骨折,仅仅因为晚到了几分钟,只因为解释时未能让客户满意,于是遭到了灭顶之灾。被打骨折不论,还被强行要求其自扇耳光,算是一种对他的惩罚。客户的蛮横与无理要求,真是阴险狠毒,这种对送餐员人格的侮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让数学中的德育素材发挥育人功能 篇2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等内容。如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行程中的速度、距离和时间都反映出事物之间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样的,在小学数学中,有丰富的数学历史故事、感人的数学家轶事,都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材料。如在学习圆周率π的知识时,学习应用时一般都是取π≈3.14,学生要掌握并且应用根本用不了一节课。但是老师可以把π值发现的历史过程讲给学生听。我国在公元前100多年的《周髀算经》里就记载着“周三经一”,南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精确地推导出π的7位小数,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由此,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鼓舞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再如,从1963年起,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开始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经过艰辛的努力,于1973年证明了一个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成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把哥德巴赫猜想的理论证明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取得了世界上的领先成果。只要再前进一步,就可以完全证明任何一个整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即证出(1+1)了。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数学界引起了強烈反响,并被外国数学家赞誉为“陈氏定理”。

这些光辉的中国数学史,为数学献身的数学家故事,激励学生学好数学,攀登数学高峰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中要因时制宜,适时根据教学素材,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完《多位数的读法》出示这样一道题:请同学们先读准《人间至爱》这篇文章中的多位数,再通读全文并回答问题。

人间至爱

据国家民政部门公布的数字,我国目前有600000000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其中儿童和老人99989个,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的生活、医疗、学习面临着种种困难,各级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远远不能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成立了慈善组织,北京市慈善协会在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到2000425元的钱物。去年年底,他们为一个贫困县2000多困难户送去价值100000元的50000千克面粉,今年又向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捐款198908元,用于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和生活条件。一位公司董事长,同情并理解这些特殊的老人和孩子,捐款101048元资助社会慈善事业;一位科技交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自己亏损6900987元的情况下,仍拿出80050多元钱物帮助孤残儿童和老人。

(1)读了这段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读了这些感人的数字,你想说什么?

这道习题既是多位数读法的练习题,又是贯穿思想教育的好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既学了数学,又达到了在数学中育人的目标!

再如,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统计算出全体师生捐款总额;另外,再计算出同学们日常买零食浪费钱财总和。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勤俭节约及把钱用到最需要、最有意义的地方。教师利用日常生活实践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从中获得思想品德教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苏霍姆林斯基语)。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一种需要,他才能真正克服困难去思考、去探索,才能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学习完圆的面积计算后,教师说:“谁能计算出升旗旗杆的横截面面积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积极地进行讨论:挖出旗杆底座,用工具测量出底面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出横截面的面积;直接用工具测量旗杆外面周长,再计算出圆的半径就可以了。通过讨论总结,可以看出哪一种更符合实际要求,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如果要计算出学校操场东边的古榕树的某处截面的面积,我们又该怎么办?”这时,都明白应该用测周长再来求面积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同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达到了教学的最大化。

总之,德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真正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情操、教学水平,才能把数学学科中德育渗透到学生思想道德中。

文明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3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文明就是造就文明的人。[英]罗斯金《野橄榄花冠》

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英]康诺利《不平静的`坟墓》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美]爱默生《文明》

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英]狄斯累里《保守的原则》

毅力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4

早在,杨烁在拍摄《生死线》时,就为了营造惊险真实的爆炸镜头而亲自穿越爆破点,差点被炸成重伤。后来,巨大的运动量也让他的身体不堪负荷,脚肿得像个小山丘。然而,恐惧感和疼痛感并没有浇灭他拍戏的热情,杨烁依然还是站在镜头前。甚至,他为了“坚守岗位”,还特意想了个办法,“每次上场前,我都拿绑腿布把腿绷起来,不过血,不就不疼了吗?”

杨烁的爱拼是出了名的,他的敢拼更是与生俱来。谈及此,就必须讲一讲他昔日的那段“出走”经历。

14岁时,少年杨烁比同龄的孩子略显成熟。他的脑袋里从不是装着哪个女生更好看、哪首歌更好听又或者是明天吃什么……這些问题,反而,他会不断地思考:未来要去哪儿?朝哪个方向发展?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诸多关于前途的问号形成了一股动力,促使杨烁终于背上了行囊,前往北京去参加新丝路模特培训。作为一名异乡客,他还那么年幼,想也知其不易。但杨烁很犟,就算每天要勒紧腰带过日子,租房钱要一点点省出来,他都不肯问家里要钱。最难的时候,他白天曾在餐馆端盘、洗盘,晚上就推着小车去小食城卖羊肉串。更难的是,在“生存”这两个字面前,他的自尊心只得暂且藏匿。

当他靠馒头熬过新年,以捡垃圾箱里的饼干去充饥,还要听一名导演骂自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后,杨烁就真的有被戳中过“没有学问”的软肋。他一怒之下,便重新扎进了学校,并且凭借自己的毅力考进了大学。可这种励志式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杨烁真正被命运眷顾了,开始走上坡路。由于生性忧郁内向,一上舞台就手足无措,话都不敢说,杨烁曾有三年没有任何片约。迷茫、恐惧、焦虑……

可光想没用,世上任何事情都要试一试才会知道究竟能否成功。于是,杨烁又“拼”了,豁出去了——形体条件不佳,他却特意请命当形体课代表,只为鼓励鞭策自己;音质不佳无法改变,那他就狠下功夫练台词;作业被老师否定,他也一定会追问原因、反复修改,直到老师通过为止。能自律的人,其实,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后来,杨烁凭借自身的严谨成为每个剧组里的定海神针。有一年,他同时有五部剧一起播出,今年,“小包总”一角也让他开始“井喷式”发展。历经岁月打磨的他,终于大放异彩。外界对杨烁的认可,也不过是他跟自己多年较劲的理所应得。

没错,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有人在天天坚持。

生命价值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5

但是,郑秀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完美情结,无论做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她接拍了由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恨歌》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因剧情需要,她不得不猛吃增肥,导致腮腺炎暴病一场。后来病愈返回片场,因要重现少女时期的王琦瑶,又必须在短时间内疯狂节食和运动。郑秀文只好完全透支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迎接挑战,拍完戏,回到香港,郑秀文发现自己患上了忧郁症,整天只想一个人待着,不敢开窗,不敢照镜子,不关注外界……

就像盲人在黑暗中慢慢摸索一样,自闭期间,郑秀文也一样一样试着寻找为心灵疗伤的药,让心灵走出阴郁的良药。幸运的是,一年后,她找到了,那就是绘画。在画画过程中,她忘掉了自己,忘掉了完美,把手交给心灵。慢慢地,郑秀文越画越好,自信的力量也开始穿越阴霾。

康复过程中的郑秀文通过在香港《明报周刊》上的一个小专栏与外界交流。这些画作全部由手绘而成,色彩鲜艳,想象力大胆,构图离奇,居然颇有大师风范。画作一经刊登,立刻引得粉丝的追捧,大家开始惊讶于“乐坛天后”竟然在作画方面有如此才气。

在自己的新书《值得》中,郑秀文反思了自己昔日的“完美情结”:“完美”一词是不设上限的,完美之后永远“有更完美的”,永远“可以再更完美”。这个就是完美“有趣”的地方。同时,也是完美“毁人”的地方。追求完美可以使人沉溺于完美。我承认我既是完美主义的拥戴者,同时亦是完美主义之下的受害者。

《值得》收录了郑秀文的数十幅画作,“都是忧郁最严重时的作品,在最痛苦的那段时期,我把这些情绪都变成了图画”。《值得》在香港上市时几度脱销,半年间加印14次,连续五周占据文学书籍销售榜第一名。

画画治好了郑秀文的忧郁症,让她学会了接受世界和命运的不完美,让她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声音,让她重拾昔日的自信。最近,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郑秀文面露从容的笑容。“当年,我在乐坛略有成就,但其实那时我从来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我习惯活在一堆价值观中,以为成就越大,自我存在的价值就越高。当我拥有很多人渴求的东西,我却发现我内心一无所有。最终我决定暂停这场永无止境的追求,放下一手建立十多年的事业,我想看看我的生命还剩下什么。”节目现场,郑秀文细细讲述了自己如何因为追求成功和优秀而渐渐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又是如何在信仰的带领下,一步步找回生命的价值,走出阴霾,寻回快乐。

农村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篇6

如何让农村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累积写作素材呢?这里,我谈几点体会:

首先,给学生一份热情。高尔基说过:“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可见,只有热爱生活,才能表现生活。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对生活怀着深切的热爱,对世界充满浓浓的热情。让学生爱周围的一草一木、爱身边的每个人、每一件物、爱生活、爱世界。学生只有拥有这样的情感之源,才会愿意细致观察生活、认真感悟生活、努力表达生活。比如,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学生读一些积极乐观主题的故事,谈听故事的感受;或让学生谈爱好、说喜欢的动植物等,同学说得眉飞色舞时其他同学也必然会受到他们生活激情的感染,激起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给学生一种能力。在拥有热情的基础上,教师更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整理归纳,这种环环相扣的能力:

第一,观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1.观察的对象、范围包括身边一切的人、事、物、景等万事万物,社会的一切。2.观察的方法。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觉器官,仔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嘴巴尝、用手等肢体触碰、用大脑记,发挥每一个器官的作用去为观察服务。3.观察的注意点:观察要细致、全面、有持续性。走马观花的观察起不了任何的效果。观察必须一丝不苟,周期可以三天、一周、甚至一个月、几个月,力求对观察对象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认知。比如对事的观察可以由因到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各环节,不忽略任何细节;对景物的观察可由整体到局部,细致到颜色、形状、数量、状态等等。

第二,观察固然重要,记录同样不可忽视。观察也许只是一时所得,若想一直保留就须借助记录。记忆的遗忘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及时记录并保存观察后的点滴十分必要,记录过程即记忆过程,它有助大脑对观察所得加深印象,对将来的写作大有裨益。例如,我让学生在班上选定一个你愿意观察的同学,在一周的时间内,每天课前、课上、课后仔细观察他(她)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各方面,并做好详尽记录,且每天记录均不可重复,在这周结束时我要求学生把记录整理并加工成一篇作文,批阅之后我发现,学生描写水平较之前有了显著提高。

第三,思考即对生活的再加工,生活因思考而多姿多彩。思考观察内容就是对第一手材料进行感悟、提炼、升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真善美、假恶丑都需要动脑思考才可以领悟参透。材料的主题、中心需要通过思考去提炼和升华,思考可以从众多事件中发现要发现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会因为自己的理解变成珍贵的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品悟,比如对人的观察通过分析确定他(她)的主要性格;对事的观察通过思考选择恰当的主题;对景的观察通过感悟赋予它精神品格或象征意义等。

第四,整理归纳也是一项必要环节。一旦记录增多,材料的大量、零碎、杂乱无章便会严重影响使用,每次都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筛选。教师应指导学生将材料分门别类,用相应标签标好序号整齐排列以便查询和使用。开学之初,我会发给学生整理本,专用于记录和整理积累的材料,学生逐步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每周系统整理。

最后,给学生一些机会。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更多融入生活的机会,在课堂内外尽量多开展活动、布置社会实践任务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课内开展制作贺卡、小发明、手抄报、校内写生等活动;课外组织做家务活,如做饭、洗衣、扫除等活动;社会实践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如发放环保传单、宣传保护动物、为贫困生筹款、慰问社区孤寡老人等。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如:朗诵、调查报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这些平台的建立让学生生活不再只有书本,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入人群,使他们更深入地认识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

将生活还给学生,给孩子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让孩子们的心灵更紧密地融入在生活的风景里,开出更绚烂的写作之花!

素质修养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7

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日前表示,北京奥运能否得高分,不光要看场上东道主运动员的赛场表现,更要看场下大众的言行举止。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形象问题,“也会影响到别人对整个国家公民素质的评价”。

什么样的国民素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2月8日晚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日本和朝鲜之战。这两个国家,一个富裕,一个贫穷;一个比较国际化,一个是专制政府,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的国民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

近两周来,日本舆论对这场比赛的关注程度,简直超过了奥运会的水平,而政治因素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赛前,日本首相小泉、官房长官细田以及其他政界人士都发表声明,呼吁日本民众冷静理性看待球赛。这样的待遇,也是极为罕见的。毕竟,由于人质事件等缘故,日朝关系处于极其微妙的僵局阶段。在日本社会,主张对朝强硬的声音几乎占据主流。所以,此次比赛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赛前,女儿失踪于朝鲜、遗骨存疑的横田就表示,体育和政治是两回事,我同样会为朝鲜球员的精彩表现鼓掌。当赛场上响起朝鲜国歌的乐曲时,全场59300多人都起立致敬,没有人发出嘘声,也没有人坐着不动。笔者最感慨的是,坐在贵宾席前的一些残疾人,有的也坚持从轮椅上欠身。乐曲完毕,全场鼓掌。这个表现和中国球迷在亚洲杯上的表现相比,反差何其强烈!

在比赛中,以现役军人为主的朝鲜国家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绅士风度。当球场上有日本队员倒地,朝鲜队员都是主动把球踢出界外,博得全场的掌声感谢。而前年底,就是在这个琦玉体育场,参加东亚四强赛的中国球员不但作风粗野,还动手群殴。下半场,日本队被朝鲜队扳平,五万多日本人一度鸦雀无声,但没有人辱骂己方或对方的球员。随后,在他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助威声中,日本队在最后一分钟创造了胜利的奇迹。哨声一响,朝鲜队员纷纷瘫倒在地,但又爬起来和对方球员握手,又走到场边向本国球迷致谢。这些看起来寻常的举止,正是中国球员缺乏的基本教养。

2013高考语文写作素材素材 篇8

2013-3-17,天降春雨,6300名湖北考生齐聚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参加 “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其中“北约”3000人,“华约”2300人,“卓越”1000人。

所谓“北约”,就是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全国13所综合性大学组织的考试联盟。“华约”是指以清华大学为主的7所高校组成的考试联盟。“卓越联盟”又称“理约”,是指由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理工科特色鲜明的国家“985工程”大学。

“写一则内容包含‘北京、清华、高考、状元’的150字笑话”;“‘北京雾锁车迷路’的下联是什么?“新闻标题《莫言空前 莫言绝后》有几层意思?”“将刘三姐经典民歌《藤与树》扩写为500字的故事。”相对于理科的高难度,文科的语文试卷则“亲善”许多。学生们普遍认为,语文题目出得比较新颖有趣,做起来顺手。一名考生笑言,考试氛围那么紧张,自己写出来的笑话更像是“冷笑话”。

适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立意与“教育”“高考”“新颖”“特色”等相关的作文中。

导演黑泽清进军中国市场 将拍微电影

黑泽清是一个擅长将狂放气息灌注于平凡生活中的奇才,其作品屡获国际赞誉。同时,又因起与日本已故大师黑泽明姓氏相同,在日本被称为“黑泽第二”。

黑泽清擅长心理分析恐怖和悬疑类型,执导的超自然犯罪惊悚片《X圣治》为其赢得广泛声誉,影片先后在多伦多、鹿特丹、旧金山电影节上获得一致好评,主演役所广司凭此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同时,《X圣治》也入选100部最佳日本电影。

2008年,黑泽清推出了转型之作《东京奏鸣曲》,该片摒弃恐怖元素,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温情家庭剧。影片不但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奖和芝加哥国际影展评审团大奖,更荣获众多影展邀约与数十座奖项加持,将黑泽清事业再次推向巅峰。

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 篇9

一、激发观察事物的兴趣

大千世界,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幻的。这么多彩的生活,是学生积累材料的宝座,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高观察生活的兴趣。

1. 让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上的事物都喜爱,但有着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偏爱的现象。如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小鸟、小鸡……他们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往往一看就是很长时间。针对这些,我就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观察时可以动手、动嘴,更要动脑筋。例如:学生观察了一只小猫后,在他们眼里,猫外形的描写就变成:猫儿圆圆的脸,眯着眼睛抿着嘴,觉得他在那里笑……语言多么纯真可爱。其次,让他们观察自己最心爱的玩具、装饰花、图画、卡片等。由于自己对这些事物特别偏爱,故学生观察起来就特别感兴趣,从而事物的外形就能在脑中清晰地保留。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创作、排练、演出,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学生认为参加活动是一件非常高兴、有意义的事,故兴趣浓,故观察的效果好。例如:班级上开展的各种班队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校内、校外各种的活动。

3. 注重课文的引领

学好课文是学生积蓄材料的有效途径。课文中优美的记叙,以及对事物细致的描写,都是学生会观察的好方法。例如:《林海》一文中,老舍描写大兴安岭的语句是“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文中,这样细致的描写,是怎么来的呢?在学习课文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懂得是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得来的,细致地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二、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

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值得写的凡人小事,如若不注意,就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走,故要培养学生对平常周围小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会观察的方法。

1. 要抓住重点

事物在变化过程中,有主次之分。那么,针对现实,观察事物也要抓住主要的,抓住重点内容。如《发生在班级中的一件事》和《发生在班级中的一件新事》,前者任意事都行,后者重点就应该观察“新”;《我敬佩的一个人》观察的重点是“敬佩”。

2. 要有次序

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如:观察建筑时,要按方位顺序来观察,也可以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观察;观察景物时,可采用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方法;观察场面可以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的方法;观察事物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也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方法。

3. 要细致准确

要細致地观察事物。如《风》一文中,作者细致观察狂风中的太阳的景色以及风来风去、屋内屋外的情景,最后连墙角的香蒿叶儿作者也都观察到了。又如观察雨声时,有“毛毛雨”、“淅淅沥沥”的声音,有大雨滴在瓦上“咯咯”的声音,有落在地上“笃笃”的声音,有屋檐下雨帘“哗哗”的声响,还有暴雨像筛豆子一样的声响。只有细致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细致的区别,学生的积蓄材料才会丰富,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

“见义智为”的高考写作素材 篇10

面对危难,中小学生该不该像成人一样勇敢地冲上前去?或者说,对中小学生要不要提倡见义勇为?

几代家长都记得,以前,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校园,都鼓励孩子见义勇为,学生若做出见义勇为的壮举,也往往享受着英雄般的待遇,被披红挂彩隆重表彰奖励。如今,学生守则不再提见义勇为,这会否令部分老师家长们感到迷茫?

小学生因其心智和体能发育的不成熟,面对各种危急的场景,盲目要求孩子们挺身而出,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造成更多更大的牺牲。这在近年的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一个孩子落水了,其他小学生下水施救,结果导致几个孩子一同溺亡。

作为未成年人,在危难面前,会自我保护,懂得求救比“奋不顾身”更重要,也更值得提倡。新版学生守则中要求学生“会自护懂自救”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更能体现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在目前这样充满风险的社会,令学生们从小具备风险意识,掌握应对各种灾害和不测的基本技能、常识,十分重要。

见义勇为是整个社会都应提倡的品德,但具体到中小学生则不可一概而论,未成年人本身便是弱者,是社会保护的对象,要孩子们见义勇为,或者说,要全社会人人都做“英雄”,不但不现实,也与人道主义精神相悖。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 篇11

随着越来越多的省市进行自主命题,开放式、半开放式作文愈加受到青睐。因为此种题型可以更准确地考查考生是否能使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对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此类作文多为议论文性质,所以议论文的写作显得愈加重要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最好采用三段式论证法,第一段提出问题(总写),即主题段,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二段用论据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分写),即拓展段,摆出支撑论点的论据;第三段得出相应的结论(总写),为总结段,总结自己的观点。类似中文里(总——分——总)的写法。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1.在议论文三段式里,首先要写好开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写得好,会给阅卷者留下美好的印象,有吸引力。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做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提出论点要开门见山,紧扣题目。高考作文篇幅短小,因此开头不能冗长拖沓,务必要点题,即说清楚文章的人物、事件和作者的观点。

2.要深化中间段。中意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需要用具体的事例、细节来阐释主题句,因此中意的部分应该是具体的、详细的,不可泛泛而谈或点到即止,安需要围绕主题句的内容而展开,不能谈论与之无关的东西,即论述主题要具体而又有说服力。常用方法有:比较法、举例法、归纳法、推理法、对照法和驳论法。

3.把好结尾关,避免虎头蛇尾,使结尾缺乏力量。好的结尾会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阅卷老师的良好印象。文章最后可以回到开头提出的中心思想上,达到再次肯定强调的效果;或者引用格言或名人名言总结全文,即言简赅又有较强的说明力;也可用几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观点。

4.注意一些关联词的使用,使文章更连贯顺畅、条理清晰。

表因果的:as, as a result, because of, for, due to, owing to, thanks to, etc.表意思的:in one’s opinion, have different ideas on, my idea/view is, it strikes me that, etc.表比较的:unlike, in the same way, on the contrary, etc.表结论的:in brief, to end/ sum up, in other words, in conclusion, in short, in summary, etc.5.注意文章的层次和段落。

为了更好地考试中运用三段式的写作手法,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练习题材要丰富,选票质量要高,讲求写作效果,训练时要限时完成,只有严格的训练,才能确保考试中的超水平发挥。

【典例1】根据以下关键字,并谈谈你对学生在业余时间参加过多的补习和培训的看法。

---------------

|外语补习|

|化学补习|

|数学补课|

|电脑培训|

|钢琴班|

---------------

【范文】

We want to have our own time.As we all know, today students have more and more homework.They spend their spare time doing the homework and taking lessons.Therefore, students have no time for themselves.In my opinion, students should have more time to develop themselves.First, students should have time to relax and play.It doesn’t mean that they will waste time.They also can study and learn from playing.After doing homework for a long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ome time to relax.As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 We don’t want to dull boys.Second, we should have our own time in order to make our body strong enough.This can be helpful in our further study.In short, I want to say,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ir own time to develop themselves.专家点评:这篇范文充分体现了议论文的三段式的精髓,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它和闪亮之处。

1.结构合理,富有条理性。文章分为三段。第一段简要描述了图画内容,直接点题,观点明确;第二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列瘵出论据支撑论点;第三段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自己的观点。

2、开门见山,没有在图画上费太多笔墨,简要描述后直接引入主题:Students should have more time to develop themselves.3、文章描述得非常清晰,有层次感,逻辑性强。段落间和句子间连贯自然,过渡巧妙。作者充分地发挥了连词及副词的功能,例如:as we all know,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first, second, in short等。

谋篇布局

1.仔细审题,确定体裁格式,选择文章主体时态,弄清中心人称。

2.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

3.围绕中心论点列出提纲,选好论据。

4.选择合适的短语与句型表达论点与论据。

5.利用所列短语、句型组句成文,打好草稿。要避免出现汉语式的表达,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在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大胆使用较高级词汇,使文章增色。

6.将草稿写到卷面上并再次审视文章结构。

7.最后做一次全面检查,注意文章的文体、格式是否正确,要点是否全面,是否有明显的语法错误和低级的失误,是否有单词摭写错误,字母大小写是不是恰当,词数是否符合要求

高考作文写作素材:常用英语句型及短语

1、学校生活及学习成绩

Be getting on well with one’s study某人的学习越来越好

take several courses at school在学校学若干门课程

have English(Chinese, Physics„)every(other)day work hard at „ put one’s heart into„专心于;致力于

be interested in „

be fond of

like chemistry best

be good at „;be poor at „;do well in „;be weak in „

make progress in „;fail in „’ be tired of „’

pass the examination;give sb.a passing grade;

major in history 主修历史

He has the best record in school.他的成绩最棒。

get a doctor’s degree 获得博士学位

be more interesting to sb.learn about;succeed in„;be active in class(work);

take an active part in „;learn„ by heart;

work out a(maths)problem;improve oneself in „;

get 90 marks for(English);get an “A” in the exam;

have a good command of„

lay a good foundation in(language study)

2、师生关系

get on well with sb;like to be with students;

be gentle with us;be kind to sb;

be a strict teacher;be strict with one’s pupils;

be strict in work

We think of him(her)as „;help sb with sth;

praise sb for sth „;blame sb for sth..give advice on „;question sb on „

be satisfied with „

correct the students’ homework carefully and prepare for the next day;give sb a lot of work;

try to teach sb good study habits;make one’s lessons lively and

interesting;teach sb.sth.;

teach sb to do sth.devote all one’s time to work;

admire(sb.for)his devotion to the cause of education

佩服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3、课余活动及周末生活

spend one’s time in many different ways;

enjoy doing things by oneself;go swimming;

go for an outing;have an outing at(the seashore);

see the sights of Beijing;play the piano(violin);

play chess(basketball);have a swim;

have dances on weekends;have a picnic over the weekend;

go to the cinema;have a party;hold a sports meeting;

do some reading;help sb do sth;enjoy a family trip;

get everything ready for;

ride one’s bike with sb.to(the park);

There are a lot of activities at(the beach).We enjoy a change from our busy life in the city.She would like to bring sth.to the picnic.It was a very relaxing Sunday.There are good programmes on TV on weekends.4、彼此沟通信息

take a message for sb;send a message to sb;

hear from sb;talk about/of sth;tell sb to do sth;

get information about„;

express one’s idea(feelings)in English用英语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感情);Write sb a letter saying„给某人写信说...,apologize to sb for„

thank you for „;make a speech t at the meeting;

explain sth to s;look upon sb as „;think sb to be „;

take sb’s side5、事件中人的态度

would like to do;allow sb to do;

keep sb from doing(prevent sb.from doing);

call on sb to do;be afraid to do(be afraid of „);

fee like doing;insist on doing;drive sb.off;

speak highly of sb;speak ill of sb;think highly of sb;

force sb to do;offer to do;refuse to do;agree to do;

regret doing;

prefer to do A rather than do B;had better do;

would rather(not)do.6、事情过程

have the habit of doing„;have no trouble doing;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prepare sb for „;give up doing„;do sth as usual;

do what he wants us to do;set about doing;

try one’s best to do„=go all out to do;

get into trouble;help sb out;do one’s bit for New China;

wait for sb to do;find a way to do;make friends with sb;

show(tell)sb.how to do„;take(send)sb to „;

I’m trying to find„;

I’m afraid we are out of „;

pass the time doing;feel a little excited about doing„;

can’t help doing„;do some good deeds to people;

be prepared for more hard work;

Some are doing A, others are doing B, and still others are doing C.7、感观活动与思维活动

look around for „;look up(down)at „;catch sight of „;

take a look at „;hear sb do(doing);take notice of „;

take view of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

consider sb(sth)to be „;come to know„;

realize that „;know that +从句

8、情感与欲望

be pleased with „;be delighted in doing„;

take a pleasure in doing;be worried about;

feel surprised at „

be sorry for „;be angry with sb for sth;

be angry about „(为某事生气);

look forward to doing„;wish to do;expect to do;

long for(long to do);be sick for one’s home;

have a strong desire to do „;

9、健康状况及治疗

be in good shape;be in good(poor)health;

feel weak(well, terrible, sick);have got a high(slight)fever;

have a slight(bad)cold;take one’s temperature;

have got a pain in „;be good(bad)for one’s health(eyes);It’s nothing serious.stay in bed until„;save one’s life10、其它

It(take)sb.some time to do„;It is said that „;

be fit for;be short of;be well dressed;

miss the lecture(train);change„into„;

waste time doing;spend time doing;be busy doing;

have no choice but to do;I can’t help it.be in need of„;

be mistaken about „;fall behind„;catch up with;

on behalf of;instead of;be welcome to do„;

Running, biking and swimming are popular in summer.Skiing and skating are my favorite winter sports.11、信件开头常用语

You letter came to me this morning.I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July the 20th.I’m writing to you about the lecture to be given next Monday.I’m writing to ask if you can come next week.How time flies!It’s three months since I saw you last.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In reply to your letter about(the exhibition this year)„;

Let me tell you that„

12、信件结尾常用语

Please remember me to your whole family.Give my best regards(wishes)to your mother.Best wishes.With love.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Wish you success.Wish you the best of health.(luck)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next visit to China.Looking forward to the pleasure of meeting you.Expecting to hear from you as soon as possible.13、问路和应答

Go down this street

Turn night/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It’s about„meters from here

You can’t miss it

In front of behind at/a the corner(不用in)

Pass two blocks

“游客纷至沓来”这句话,很多学生不能用英语写出“纷至沓来”这个成语,但是可以用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⑴A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 come here

⑵There are lots of visitors coming here every day

⑶Many people visit here every day

⑷A lot of people pay a visit here every day

多使用过渡性词语使句子连贯

表列举:for example、for instance、that is to say

表补充:besides、in addition、moreover

表对比: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in spite of

表原因:because of、thanks to、due to、owing to

表结果:therefore、thus、as a result、so

表结论:to conclude、in a word、in brief、to sum up

高考作文:如何积累真正的素材 篇12

让学生淹没在这些作文“葵花宝典”中,机械地记忆、复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究竟有多少作用?一些人吹嘘的“万能”素材真的“万能”吗?表面看它们好像使学生作文内容充实了,其实违背了阅读、写作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走上了一条作文提高的不归路,反而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其实,无论是写作还是积累素材,都应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而那些所谓的“万能”素材都远离个人特长与兴趣,为写而用,为用而用,在写作的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感而发。那么,哪些素材是适合自己的“万能”素材,如何源源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素材库,如何使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呢?

一、做好书本素材的积累,适当拓展延伸

高考语文与课本脱节,这恐怕是绝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看法,所以多学一篇少学一篇,没有多大的区别。教师马马虎虎地教,学生昏昏沉沉地学。殊不知课本本身就是—座巨大的素材库。课本中除了有孔子、孟子、庄子、屈原、李白、杜甫之外,还有曹雪芹、施耐庵,还有汪曾祺、沈从文、徐志摩、闻一多,还有海子、舒婷,还有川端康成、罗曼·罗兰……我们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课本接触这些伟大作家作品的,如果教师用心指导学生就地取材,进行点面素材积累,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作家或作品拓展延伸,学生就能跟随教师的指导,用心选择,用心研读,用心写作,就不用费尽心思捧着“金饭碗”去行乞。2009年湖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是《站在项脊轩的门口》,全文不动声色地化用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语句,融入自己的情感、思想,文章的最后一节这样写道:“站在项脊轩的门口,站在回忆的转轴上,站在大自然的琴弦上,站在自我心灵的钟磬旁j”读完不禁为小作者对课文的熟悉、化用的巧妙而惊叹。显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已经进驻作者的心田,绽放出另一番美丽。

再如笔者一名学生,因在语文课本上接触了海子,从而痴迷于海子,找了很多关于海子的介绍和海子的诗集,认真投入地阅读、写作,平时的作文训练,只要可以用上海子这个材料,她就全力运用,对她而言,海子就是一个“万能”素材,是她投入了时间和情感,用心去体会和积累的素材。当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好奇心”,所有同学都认为“好奇”这个很具体很现实的命题,怎么也不会与浪漫感性的诗歌和愤怒与苦难的海子联系起来,可是这名同学仍旧巧妙地使用海子这个素材演绎了这个话题,作文赢得了满分,被刊载在《扬子晚报》上,作文开头两段是这样的:

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一颗好奇心,而所有的诗人都像一个孩子,在那些分行的句子中,他们纯粹地奉献着自己的快乐与忧伤,还有那一颗充满幻想与想象的好奇心。

2n多年,累倦的海子停止了在灵魂世界里的沉溺与跋涉,让铁轨带他去了远方。当时人之骚动亦不知晓,人们惊讶于诗人这种极端的灵感,我想,海子只是好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是否盛开在天堂,于是,追逐着好奇心,他的灵魂伴着伸向远方的铁勒。通向了天堂。

二、做好课外个性化素材的积累,进行钻探式研究

笔者多年参加江苏高考阅卷的作文总复查,在高分作文尤其是满分作文的甄别和遴选过程中发现,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总有一类佳作特别引人注目,笔者姑且将之称为“文化作文”。所谓“文化作文”,根植于文化的土壤,在经典的文学作品、经典的文化、经典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在考场急就的作文中,”文化作文”显得卓尔不群。仔细研究,“文化作文”的核心是“经典”二字,小作者正是拥有了一些独到的个性化材料,才让自己的作文脱颖而出,熠熠生辉。这些“经典”材料主要源自三方面:经典名著、经典文化艺术、经典人物。

经典名著是写作样式、技巧,行文展开的思路、结构,描写的方法等等的肥沃土壤,甚至为文的风格、创作的灵感都可以在经典名著中获得。经典文化艺术,例如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建筑、坊间工艺等,如在作文时加以引用,将会让考场作文另具一格。伟人、名人等经典人物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对他们的研读,不仅给你的作文提供经久不衰的素材,而且还会给人思想与情感上的洗礼。江苏2004年以“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为话题的佳作,有用周恩来总理阐述话题的,总理灵动又沉稳的性格非常契合话题。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的文艺短评《不看续集》,对时下文化快餐、文化垃圾进行批判,表现出小作者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责任感。2008年以“好奇心”为题的一篇满分记叙文选材于“青花瓷的形成”:一个小男孩由于好奇,打开了未到时间未到火候的瓷炉,从而窥探到了一种横绝古今的“碎瓷”的诞生。2011年是“拒绝平庸”命题作文,成功与伟大的人总与“平凡、平庸”无缘,他们的一生就是拒绝平庸的一生。以上虽仅以江苏历年高考作文为例,但已经充分说明了对于经典素材的积累,能让考生在平时或考场的写作过程中游刃有余。

三、做好时事新闻素材的积累,进行评论式练笔

在新课改的今天,作文教学必须紧贴生活,关心生命,关心时事新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反映了紧贴时事的趋势:2008年全国I卷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2009年江西卷是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话题的作文;2010年全国I卷是“有鱼吃还捉鼠”的讽刺现实的漫画作文;2011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如何看待世乒赛中国夺冠,全国新课标卷是有关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材料作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作文训练特别是作文素材积累上,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紧贴生活,关心新闻,感受社会。

2011年,一些经典的时事素材在高分作文中频频亮相,给考场作文带来时代气息,也反映了小作者“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比如:重庆一考生在《摒弃我们情有独钟的“偷”》一文中,针对国人喜欢的“偷菜”网络游戏,进行剖析,指出游戏的危害。天津一考生在《“药案”众生相》一文中,围绕药家鑫案,列举该案出现的不正常现象,分析其思想根源与危害,指出“药案就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世间各色人等的扭曲、变形的各式嘴脸”,并希望人们“能把药家鑫作为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自己内心,令自己警醒的反光镜”。吉林一考生在《冷眼看“崛起”》中,分析中国崛起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引出何为真正的崛起的思考,提出中国社会存在的信用问题,比如“三聚氰胺””牛肉膏”“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立意高远,现实性强。

这些时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老师整天只知道教几个字音,做几篇阅读文章,印几则所谓“万能”素材让学生背,而不懂教导学生胸怀天下,引导学生放眼世界,那么,学生始终都不会有关注时事新闻、评论天下大事的习惯。而一旦学生有了自觉读书读报,自觉关注评论的习惯后,时事素材就会在脑海中生根发芽,动笔写作不用苦思冥想,笔下自然汨汨而出。

高考写作素材 篇13

【经典作文素材积累】

成功之道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了三块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那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取长远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和为贵思想协调人类发展

在20世纪,人类开始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重要性。一些学者更发现已有基本理论观念存在问题,导致人类社会提系列危机的存在民族冲突、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甚至有人放言,文明冲突将代替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成为世界的主题。针对这种现象,专家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生的话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一些学者认为,在道德伦理层面,孔子智慧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已为大家公认。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要指多样性的统一,多样性是“和”的先决条件,同时亦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事物仅停留在多样性是不够的,还要多种事物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和谐而又不千篇 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少数几个大国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长久的。

苦难是道加法题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集团老总,在40岁以前,穷困潦倒,家徒四壁,没有人看得起他,包括他的妻子。但他只身下海,从小本生意开始,在短短的十年内,把一家手工作坊扩张成了资产达亿元的私营企业。

有记者采访他:“如果你出生在城市,受良好的教育,有稳定的生活环境,你现在的成就会更大。”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也许可能。但我相信,如果我不时生活在农村,没有经受过那么多苦难,而像其他城市人一样有衣穿,有房住,有人看得起,我会心安理得地过下去,绝不会开办自的家庭作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要感谢生活。”

苦难并不意味着永远苦难,幸福也并不意味着永远幸福。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中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美国曾对一千位富翁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大都出生在普通人的家庭,甚至有一部分少年是在黑人区里度过的。生活有时真的像魔术,会变幻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

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认识到苦难本身蕴涵着无尽的契机,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减法题,那么答案你已经知道,它将减去你所有的一切,包括生命。如果你认为它是一道加法题,那么演算的结果可能就是一个无穷数。

三个抄写员

黎锦熙(1890-1978)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民国头十年他在湖南办报,当时帮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沉默寡言,只是老老实实地抄写文稿,错字、别字也照抄不误,后来这个人一直默默无闻。第二个抄写员则非常认真,对每份文稿都先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然后才抄写。遇到错字、病句都要改正过来。后来,这个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与众不同,他也仔细看每份文稿,但他只抄与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那些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扔掉,一句话也不抄。后来,这个人建立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就是毛泽东。

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掺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平凡与不平凡

高考写作素材:事例 篇14

一、鱼儿不会说话

美国联邦议会批准了在小田纳西河上修建一座用于发电的水库,先后投入了一亿多美元。当大坝工程即将完工的时候,生物学家们发现大坝底有一种叫蜗牛鱼的珍稀鱼类,如果大坝最终建成的话,将影响这种鱼生活的环境而导致这种鱼的灭绝。于是环保组织向法院提出了诉讼,要求大坝停工并放弃修建水库的计划,但在第一次诉讼中,他们失败了:初审法院认为大坝已经接近完工,浪费纳税人一亿多美元的钱去保护一个鱼种是不明智的,拒绝判决大坝停工。环保组织又上诉到最高法院。

终于,这些小鱼儿在最高法院赢得了它们的权利,依据是联邦1973年颁布的《濒危物种法案》。这些小鱼儿可以在它们的家园自由地栖息,而它们身边是那被永久废弃的价值一亿多美元的大坝。

二、将军和驴子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皇帝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他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我应该升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报告,“因为,我的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是一个对人及才华有着高明判断力的人,他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绑在周围的战驴说:

“亲爱的将军,好好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他们仍然是驴子。”

三、马蝇效应

186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林肯当选为总统。他任命参议员萨蒙?蔡斯为财政部长。

有许多人反对这一任命。因为蔡斯虽然能干,但十分狂妄自大,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输给了林肯,他认为自己比林肯要强得多,对林肯也非常不满,并且一如既往地追求总统职位。

林肯对关心他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间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我随手就把马蝇打落了。我兄弟问我为什么要打落它,我说我不忍心看着这匹马那样被咬。我兄弟说:“唉呀,正是这家伙才使马跑得快嘛。”

然后,林肯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斯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斯和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四、大错误与小错误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以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誉为“经营之神。”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

“好好干吧!”

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后滕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这种作风可以说是松下管人的秘决。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滕自然会心怀愧疚,对松下也会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类的心理。在犯小错误时,本人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他的注意;相反犯下大错误时,傻子也知道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五、大火烧出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理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1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1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1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理逊公司重新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理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50多个国家。

六、发泄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对他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15

关键词:语文写作 素材积累 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1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2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1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2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3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结语

初中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强化学生写作功底的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等方面的引导,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素材润色自己的文章,从而使文章最终成为能激发他人阅读兴趣的佳作。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能应用到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引导上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教师只要经过设身处地的探究便能总结出可行性更高的策略,从而使其成功地作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去,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林.送“鱼”送“渔”亦送“网”——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的对策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3.

上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幸福之路下一篇:六一节学生代表发言与六一节少先队员代表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