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期末考答案(精选11篇)
Advertisements are forcing their way into people’s lives. People refer to advertisements in their daily lives because they are consumers. The advertisers are usually manufacturers, retailers and salesmen. Their merchandise needs to be advertised to bring it to the attention to the customers. Thus nearly every product is advertised in some way. To a large extent, good advertising leads to success while bad advertising can mean failur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advertise and ‘ads’ come in different forms. Newspapers carry advertisements. Some products are publicized on TV and radio which bring them into notice of a wide audience. Billboards also carry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is a big industry now and many agencies have been set up to furnish a variety of forms.
However, advertising is not always truthful. A product is often misrepresented. The advertiser exaggerates the benefits of the merchandise he wants to sell. Thus, he misrepresents the truth. The consumer falls victim to such advertising.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bought advertised products and have been dissatisfied with them。
有研究发现, 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51%的错误来自母语的干扰。 (束定芳, 庄智象, 1996:52) 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困惑师生的问题。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学生在参加各类测试时书面表达中母语负迁移的情况尤为突出。怎样利用母语知识, 促进正迁移, 减少负迁移, 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国内外各语言学流派对迁移问题众说纷纭, 说法不尽相同, 但对我国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的问题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试以母语迁移的理论为基础,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 通过对学生英语考试中低分书面表达的分析, 力求寻找减少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的途径, 增强写作教学的实效, 从而提高学生测试时书面表达的成绩。
2. 国内外主要迁移理论
心理学家很早就注意到迁移的问题, 并提出了各种理论, 使我们对迁移的认识逐步深入。早期的形式训练说支持题海战术的教育模式已不符现代教育需求, 被逐步遗弃。20世纪初由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共同因素说认为, 两种学习之间具有共同成分或共同因素时才会产生迁移, (张大均, 2003:136) 这个理论使得迁移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心理学家贾德和苛勒分别提出了概括化理论和关系理论, 强调认识两种学习间的共同原理或内在关系可促进迁移。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布鲁纳认为简约的学科基本结构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迁移。
到20世纪50、60年代行为主义语言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其研究者相信外语学习者的错误主要来自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因此, 他们认为通过两种语言的分析对比 (contrastive analysis) 就可预测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后来的EA (错误分析) 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外语错误只有一部分是由母语知识的干扰引起的, 另外一部分是由于认知因素 (过度概括、过度使用类推规则等) 所致, 还有一部分难以确定其真正原因。 (束定芳, 庄智象, 1996:5)
现代学习理论中至少存在三种有价值的观点。一种是由奥苏伯尔首先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为是“为迁移而教”, 实际上也就是塑造良好认知结构问题, 注重设计“组织者”, 通过“组织者”来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充分利用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第二种是由安德森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 提出两种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 是两种技能之间产生式的重叠。最后一种是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认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 我国教育界对迁移的研究也颇具成效。像文秋芳等人的研究使得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其中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是:母语对外语学习既有消极作用, 也有积极作用, 两种影响交织在一起, 共同作用。迁移在表层和深层都会发生, 表层多为负迁移, 而深层多为正迁移。外语学习提高外语水平是关键, 同时也要继续提高汉语水平。 (王立非, 文秋芳, 2004)
这些迁移理论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习迁移某种实质性特点, 虽然母语到底是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的至今仍无定论, 但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迁移知识, 充分体现传统迁移理论和现代迁移理论的某些优点。
3. 高中生书面表达中的主要迁移现象
3.1 分析材料及对象
本文选取了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本校的高一英语期末考试的书面表达作为分析素材。学生在考试时不能借助任何帮助手段, 又迫于时间的压力, 因而所写的书面表达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直接反映, 其中的母语迁移问题也有集中的表现。
此次书面表达题沿袭了近年来高中英语写作题的常见模式, 即以表格形式给出写作的内容要点, 并要求发表个人观点, 属半开放式作文。原题如下:
高中阶段学习比较紧张, 正确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下表显示了两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 请简述并发表你的观点, 词数在120左右。文章开头已给出。
Li Hua and Wang Hai are two students of Senior One.Both of them work hard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笔者根据需要收集了一些学生的答题卷, 得分基本在10-14之间 (25分为本题满分) 。得分低于10分的试卷很多都是未能完成写作内容或实在不成文的, 多缘于时间不够或英语基本知识的过渡欠缺, 此次暂不做分析。而10-14分的作文未能达到15分的及格分, 得分较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母语负迁移相关联的。如果分析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书面表达的成绩应该有所提高。
3.2 主要错误类型及与迁移的关系分析
3.2.1 谓语动词的词形错误
谓语动词的各种形式变化错误是学生书面表达最主要的出错之处。动词的单复数、时态、语态的错用误用现象十分突出, 具有普遍性。
笔者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句子, 如下:
(1) *Li Hua listen to the teachers carefully in class.
(2) *Wang Hai often sleep in class...
(3) *I think a student who want to get good marks should do like Li Hua.
(4) *Li Hua spends less time doing (her) homework and went to bed early.
(5) *He often feels sleepy during class so he didn’t catch a lot of main points.
(*号均表示句子有语病。)
(1) 、 (2) 、 (3) 句中, 学生忽视了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 (third person singular present tense form) , 句子中的listen, sleep和want都应该加-s。这里说“忽视”, 是因为学生不可能不知道这里动词加-s的规则, 但是此类错误却普遍大量的存在。尤其是像 (2) 、 (3) 句主谓之间插有副词或关系代词之后, 这样的错误就更多。 (4) 、 (5) 句出现了明显的时态错误。这样的句子往往是学生不假思索写出来的, 自身也没意识到动词应该注意词形变化, 只是觉得怎么顺就怎么写, 完全是“跟着感觉走”, 往往只是一味使用先入为主的词形, 形成了定势的思维。
教师对学生英语作文的批改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改动词词形的错误。动词的单复数、时态和语态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细细想想, 应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此类错误大量涌现的不可回避的主要原因。譬如, 英语中时间意义的表达是通过动词的时和体来加以反映, 而汉语中不存在时、体等句法现象, 汉语则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 (如“曾经”、“正在”、“已经”、“将要”) 作状语, 或利用虚词“了”、“着”、“过”等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体现, 动词本身无任何变化。因此, 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汉语影响而缺乏动词词形变化的意识。
从这些得分较低的学生作文来看, 谓语动词词形的错用比比皆是, 有的甚至通篇基本都是此类错误, 使得文章看起来十分混乱, 让人觉得这些学生的语言基本知识实在不过关。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加强针对谓语动词词形变化的相关训练, 增强学生这方面的意识, 减少写作中的这类错误, 这些学生的书面表达成绩有望得到明显的提高。
3.2.2 遣词造句的错误或不当
学生作文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句子, 例如:
(1) *After class, he often asks teachers for difficult questions.
(2) * (Wang Hai) can’t write all the note (s) . (-s是笔者加的。)
(3) *...and he should stay up, which lead him can’t concentrate during the lessons.
(4) *...in order that he can keep strong energy.
句 (1) 本意是想表达“向老师请教疑难问题”, 可短语ask sb.for sth的意思是“request that sb.gives sth.or does sth.”。这样一来, 句子意思就成了“向老师讨要难题了”。句 (2) 的思维路径显而易见:王海“漏掉了许多要点”就说明他没记笔记, “记”就是“写”, 所以似乎是顺理成章地用了一个搭配“write all the note (s) ”。句 (3) 中大胆地使用了刚学过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本应该成为文章的一个亮点, 只可惜从句部分“lead him can’t concentrate”明显是“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逐词翻译, 汉语兼语句式的表达方式在英语写作中留下了生硬的痕迹。另外, 此句中情态动词“should”用得也不恰当, 应该用“has to”才比较准确。句 (4) 为了表达“旺盛的精力”, 不顾英汉词意、词性的差异, 硬是套上了“strong energy”, 实为误用。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已相对成熟, 他们十分希望能用英语表达出自己丰富的思想, 但往往由于他们接触的英语材料有限, 积累的英语知识不足, 导致很多英语表达只能演化成汉语思维的翻版, 结果造成词不达意, 或生搬硬套, 或冗余累赘, 错误百出。这样看来, 要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成绩一方面要训练英语思维的养成, 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多读、多看、多积累, 丰富自己的英语语言储备。
3.2.3 篇章构建的汉化
我们的学生似乎更多地关注是否把要点内容都写出来了, 很少会把心思花在篇章布局上。英语文章多以主题句提领各个段落, 脉络清晰、意思明了。然而, 阅读所有这些学生作文几乎找不到任何段落的主题句或上下文的承接语。基本上都是写完了李华的学习方法就接着马上介绍王海的情况。如果能在段落前加上一句:“Wang Hai has a different way of learning.”那么文章的层次就会清楚多了。
另外, 学生作文的句与句之间、句子内部也存在诸多结构问题。英语属印欧语系, 汉语属汉藏语系, 两种语言相距甚远, 英语结构紧凑, 汉语结构松散。英语句子中如果少了连接词如or, but, if, so, because, when, although, so that等, 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支离破碎了, 而汉语如果没连接词, 只从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关系表达清楚。
这里选取了一小段学生的书面表达, 并且照原样保留了语言上的错误。
Wang Hai thinks he often feels sleepy in class and has lost many important knowledge.He spends a lot of time on homework, he often stays up for studying.He can’t pay attention on studying.
从结构上来讲, 明显看出受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 重意合而省略了必要的连接词。一共三句话, 只有第一句中用了一个“and”, 除此之外没用其他的连接成分。其中, 第二句尤其不符合英语的句子结构, 如果后半句前面加上一个“so”就会使句子逻辑关系清楚了。另外, 为使行文顺畅地道, 句与句之间最好适当地使用besides, because of that等成分。
4. 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母语负迁移现象是中介语体系前期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在尝试使用英语表达思想时, 由于英语语言知识的不完善, 其思维方式或多或少总是受汉语的影响, 这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帮助学生在作文中逐步抹去母语负迁移的痕迹, 从而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以下是几点相关的建议:
4.1 以背诵活动形式增加英语语言输入。
高中阶段往往因为繁重的学习内容和巨大的考试压力而忽视了背诵活动。但是, 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有意识的背诵输入, 学生可以逐步积累写作中所必需的语言知识, 以及篇章构建技巧, 在此基础上就能加强对写作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监控和修正, 逐步摆脱母语思维的干扰, 大量减少上述所提及的遣词造句和篇章构建的问题, 从而达到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4.2 加强对比分析, 讲透语言要点。
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有时就是由它们彼此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引起的, 因此教师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比较英语与汉语的异同, 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了避免汉语的干扰, 可以多进行一些汉译英的练习,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表达方法的对比, 感悟英语思维的特点, 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减少硬译的现象。
4.3 强化书面表达专项训练和个别辅导。
有研究表明, 限时作文有利于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 有利于改变学生不良的英语写作习惯, 因此教师应善于使用“限时作文”这种训练和检测手段, 并且勤于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个别跟踪辅导, 逐步纠正他们的写作思维习惯, 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5. 结语
基于以上对这次考试书面表达的分析, 可以看出母语负迁移可以导致学生在英语书面表达的多个层面产生错误。本文所涉及的谓语动词的词形变化、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的处理只是较突出的几个方面,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并不全面。实际上, 母语负迁移存在于更多方面, 如:冠词、代词的使用, 被动的使用, 词序的调整和句子的平衡, 等等。许多细微之处都能折射出母语思维方式的强大影响力。探索和了解学生书面表达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因素, 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4]薄冰, 何政安.薄冰英语语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5]王立非, 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 (3) .
[6]王文宇, 文秋芳.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0) .
[7]郭伟华.英汉语差异及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Sino-USEnglish Teaching, 2006, (3) .
1. 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so/neither/nor + 助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主语 (+动词)”结构表示同前面说的情况一样。用so时,表示“也如此,也一样”;neither /nor表示“也不……”,如:
Jenny can(not)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So(Neither) can Rose. 珍妮英语说得(不)很好,罗斯也一样。
注意:当so引出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so后面的句子不可用倒装结构,常译为“的确如此”,如:
— John is very good at English.
约翰英语学得很好。
— So he is. 的确如此。
另外,表示前面两种以上情况都适用于后者时,不论肯定、否定都用“So it is with sb./It is the same with sb.”结构,如:
Mr. Smith is an engineer and he works in a large company. So it is with Mr. White. 史密斯先生是位工程师,他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怀特先生也一样。
【真题】- It's burning hot today, isn't it?
- Yes. _____ yesterday.
(2006福建)
A. So was itB. So it was
C. So it isD. So is it
【解析】A。第一个人说的是今天,第二个人说的是昨天。这就不是加强语气而是表示“也是如此”,所以用倒装形式。
2.One day Chuck is on a fligh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when suddenly his plane crashes.
When相当于“and then”、“and just at that time”,可译为“就在那时,突然”。当主句用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或“be about to”结构时,when引起的从句多用一般过去时,如:It was snowing when we got to the airport. 我们到达机场时,天正下着雪。
【真题】He was about halfway through his meal ________ a familiar voice came to his ears. (2006辽宁)
A. whyB. where
C. whenD. while
【解析】C。考查连词的选用。此处的when在该句中用作并列连词,意为“这时,正在这时”,相当于“and just at that time”。
3. 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
“So...that”、“such...that”表示“如此……以至于……”时,so后面一般接形容词或副词;such后面接名词,但如果such后面接的是单数可数名词,则可以转换成“so...that”句型,转换时须把名词前的形容词提到冠词前,如:
S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all of us love her. = She is so good a teacher that all of us love her.
但当such后面的名词被表数量的many、much、few、little等修饰时,要用“so...that”句型,如:
George had so little money that he had to get a job.
注意:“so...that”中,“so + 形容词/副词”位于句首时,主句要采用部分倒装,如:
So little money did George have that he had to get a job.
【真题】①His plan was such a good one ________ we all agreed to accept it. (2006陕西)
A. so B. and
C. that D. as
②So difficult ________ i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that I decided to ask Tom for advice. (2006广东)
A. I did findB. did I find
C. I have foundD. have I found
【解析】①C。前面有such,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就可以确定后面是一个结果状语从句,用that和such一起构成“such...that”句型。如选D项,accept后则不能有it。
②B。当“so...that”句型中的so位于句首时,主句要形成部分倒装。该题中“so difficult”放在句首,主句要部分倒装,排除A、C;根据从句和主句的时态呼应,从句用了过去时,主句也应该用过去时,选B。
▲Unit 2
1. What is it that Joe can't find in the bathroom?
强调句的基本结构为:It + be + 被强调部分+that+句子其余部分。
注意:a. 强调句可用来强调主语、状语、宾语等句子成分,但一般不用来强调谓语动词、表语、补语、让步状语、条件状语等
b. 强调句中的连接词一般用that、who/whom,不能用which、where、when等
c. 疑问句形式:疑问词(被强调部分)+is/was + it + that + 句子其余部分,如:
Why is it that everyone thinks I'm a fool? 究竟为什么人人都认为我是个傻瓜?
d. 强调含“not... until...”结构的句子必须将not前移,即“It is/was not until... that...”,如:
It was not until yesterday that they began to tackle this problem. 直到昨天他们才开始处理这个问题。
【真题】It was not until she got home _______ Jennifer realized she had lost her keys. (2006全国)
A. when B. that
C. where D. before
【解析】B。句意:直到Jennifer到家的时候,她才意识到钥匙丢了。until结构用于强调句式时,要将否定词not移到until前。
2.You must be very tired.
Must表推测时,意为“一定,肯定”,表示可能性很大,通常用于肯定句;在否定句中要用can't,表示“不可能”。Must表推测的常见用法:(1) 对现在情况的推测,后接动词原形(多为状态动词);(2)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则后接动词的进行时;(3) 表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作推测,其后接动词的完成式;有时后接动词完成进行时,表示“一定(一直)在”,如:
He must be in his office for he called me from there five minutes ago. 他现在肯定在办公室里,因为五分钟前他刚从那儿打电话给我。
【真题】—Tom is never late for work. Why is he absent today?(2005 江西)
—Something ________ to him.
A. must happen
B. should have happened
C. could have happened
D. must have happened
【解析】D。考查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must have done表示过去肯定发生了某事,从上句不难看出下句的意思是:他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3.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 every day,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With so many people...”是with复合结构,其构成为“with+宾语+补足语”。其中,宾语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补足语由形容词、副词、名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或分词充当。With复合结构在句中作状语,表示行为方式,伴随情况、时间、原因或条件,也可以作定语,如:
A little boy with two of his front teeth missing ran into the house. 一个缺了两颗门牙的小男孩跑进了屋子。
I lay on the grass, with my eyes looking at the stars in the sky. 我躺在草地上,望着天上的星星。
【真题】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with all that noise __________. (2005北京)
A. going onB. goes on
C. went onD. to go on
【解析】A。With复合结构作状语,排除C;noise和go on 构成主动关系,表示伴随,用现在分词。
▲Unit 3
Eco-travel is a way to help animals and plants as well as people.
As well as作连词,连接由两个名词、形容词、动词或介词组成的并列成分,通常不位于句首。此时,常译为“既……又”、“除了……之外,还有”,如:
The student as well as his parents was invit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那位学生以及他的父母都被邀请出席了会议。
注意:as well as并列的部分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的数要和as well as前面的部分保持一致。
【真题】The father as well as his three children ______ skating on the frozen river every Sunday afternoon in winter. (2006辽宁)
A. is goingB. goC. goesD. are going
【解析】C。主语部分是由含有as well as的词组构成的,前面是the father,后面是his three children,决定谓语动词形式的应该是the father,用单数形式;再根据时间状语确定用一般现在时态。
▲Unit 4
1. Just try and you'll see you can do it.
“祈使句 + and + 陈述句”结构中,连词and前面部分表示一种条件,相当于if从句的功能,and后面的部分是结果。这种结构的前面部分一般用祈使句,有时也可能是一个省略句。但当表示否定意义时,则用“祈使句 + or + 陈述句”结构,如:
Hurry up, or you'll be late for the meeting. 快点,要不你开会就迟到了。
Work hard and you'll pass the examinations. 努力学习,你就会通过考试。
【真题】_______ and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 (2006重庆)
A. Have one more hourB. One more hour
C. Given one more hourD. If I have one more hour
【解析】B。考查句式结构。根据题干中的and,可首先排除C、D项,因为它们不能和主句形成并列关系;A项祈使句虽然在此处从语法上看正确,但意思不符合句意。B可以看作是“Give me one more hour”的省略句。
2. She looked around and saw Jeff running.
感官动词see、watch、hear、notice、feel等后可接-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后接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补时,表示动作的整个过程,且动作已经完成;后接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时,宾语和补足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如:
I saw him crossing the street now. 我看见他正在过马路。
I saw him cross the street. 我看见他过了马路。
We can hear the windows beaten by the heavy rain drops. 我们可以听到很大的雨点敲打玻璃窗的声音。
3. Before she could move, she heard a loud noise, which grew to a terrible roar.
Before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可表达多种含义:“还未……就”、“不到……就”、“……才……”、“趁……还没来得及”等。此处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表示“在……之前”或“还没来得及”,如:
We hadn't run a mile before he felt tired. 我们跑了还不到一英里他就累了。
Write it down before you forget it. 趁你没忘之前把它记下来。
【真题】— Why didn't you tell him about the meeting? (2006四川)
— He rushed out of the room ______ I could say a word.
A. beforeB. untilC. when D. after
1—4 BBCD5---8 CDCB
16—20 FGABC 21-25 DCBAB
36-40 ACABA
语法填空:
on 42 time 43 snowy 44 have been 45 However 46.safer 47.It48.that 49.but50.to go
短文改错:Oncalling或去掉himselfanyhad去掉hardlater this same boy was one of∧theEvenhis
范文:
we can have easy access to the latest news at home and abroad.With the Internet, we can find our life and study easier and more interesting.With the Internet, we can „visit‟ famous people and places of interest any time anywhere.However, relying too much on the Internet can do harm to people, especially to children.The Internet language like „b4‟ or “cu” instead of „before‟ or “see you ” can have a bad effect on children‟s basic writing ability.Besides, children will be addicted to Internet games!
1-5BACAB 6-10AABBC
单选
11-15ACCBC 16-20BDCCA
完型
21-25BADCD 26-30ABDAD 31-35CACCA 36-40DCBDB
阅读理解A篇
41-43DCC
B篇
44-46ADC
C篇
47-50ABDA
七选五
51-55 ACBED
语法填空
56.published 57. with 58. who/that 59. a 60. or 61. wealthy
62. would 63. explaining 64. Immediately 65. But
单词拼写
66. impression 67. measures 68. appreciate 69.succeeded 70.strengths 71.performing 72.relief 73.contrary 74.apologize 75.puzzles
应用文写作参考答案
Dear Alex,
I’m so glad to hear from you. When it comes to my favorit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answer is definitely the Spring Festival.
Fall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fact the Chinese New Year. On the New Year’s Eve, people have a big family reunion dinner. On the New Year’s Day and the few following days, people often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o give one another their best wishes for the new year. Usually, children will get lucky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Throughout this festival period, firecrackers can be heard everywhere. See, that’s why I like this festival so much. It’s a time of happy reunion, endless fun and delicious food. If possible, I hope you can come here and spend the festival with me. I’m sure you will fall in love with it too.
高一答案
一、听力
1—5 CCABB6—10 BABAA11—15 ABBAC16—20 CBCAB
二、单项填空
21—25 BABCB26—30 BDDCB31—35 DCABA
三、完形填空
36—40 BCDBA41—45 DBCAD46—50 BCBAD51—55 CABDA
四、阅读理解
56—59 ABCA60—63 BDAC64—67 CBAA68—70 DAB71—75 CBEGF
五、短文改错
which
to
∧beforethat he forgot to get off at his station.He didn’t know ituntil
waitedlatewasmuch important than football!”
六、书面表达
Pollution Harms Us
一、出题宗旨及试卷难度
考试范围在历史必修一共五单元,重、难点知识面的覆盖率几乎达到百分百,但难度适中。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综合分析题,选择题每单元5--6题,综合分析题每单元大约一道,主要考察平时学生听课效率。
二、考试中出现的亮点、考试成绩、暴露的问题
每班及格人数,实验班50到43个不等,平行班27到36个不等,每班均有5到10个上80分以上。最高分90分,最低分10几分,分数差距较大。与平时单元考相比,出现了学生敢于作答的尝试,跨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表现较明显。
多数学生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是第3、7、12、16、18、19题,主要暴露了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差以及复习的范围不广,例如不懂什么叫“行政区划”,“宪法依据”,“国家政权体系”等等;一些选择题的答案出现在书本小字部分,但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忽略了。
综合分析题旨在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概括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比较能力,也初步涉及几个历史专业观点,如以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上的法律、制度,诸如“西周的宗法制”、“罗马法”等等,以历史的、阶级的观点客观看待事物的发展,不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过去的制度等。另一方面,评价标准较宽的开放性问题的尝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林珍华
路是什么?于路本身,它是一条线;于人类,它是一章进化的历史;于个人,它意味着一段人生的风景。
一个人的诞生之日,就是一条人生之路的起点。此后的每一日都是这条路上的点,所有的点便组成了一条完整,并只属于一个人的惟一的路。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路线的权利。当然,前提是这条路不会危害到他人。可惜,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人的自主选择权已变得越来越有限。
在现代工业社会里,所有的东西都被标上了价值,并有了标准模型,包括人自己。人力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我们就要不断地把自己塑造成那个类型的人,以去迎合雇主的需要,保证自己没有失业的担心。
我身边曾有一个成功的医生,他最初的理想是做一个考古学者。但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医生数量远大于考古学者,遵从自己的理想就意味着可能丧失物质的富有及社会的认可。于是,他选择改造自己,学自己不喜欢的医学,做着不喜欢的手术、开着令人厌倦的处方。若干年后,他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成功的医生,享受了物质的丰富。但是,每日重复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种痛苦,却像慢性毒药一样损害着他的心,于是,抑郁症像幽灵一样缠上了他。失眠,暴躁如影随行跟着他。最终,他挺不住了,选择了跳楼自杀,为自己做了解脱。
为什么这个成功医生的人生之路如此悲惨,因为他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一条路。从医只是他迫于生存就业压力选择的一条路。没有“兴趣”作为路标,他无法领略路上风景。于是,他的目的只是赶路,看到的.也是前方一个个用财富等级做成的指路牌。赶路的结果只能是累死在路上。
上述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却一点都不新鲜。在我们的身边,总会看到一些衣着光鲜的成功人士,白天满脸是笑精神百倍的样子,而八小时之外,却是一幅颓废疲累的面容。于是,抑郁症也成了一种新的都市流行病。
防止这种病的发生可能有很多方法。但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选择之初要三思而后行,要听清楚自己内心那个最真实的声音,再做选择。三思就是要把选择带来的后果预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面对解决;听清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就是要让这个决定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听从自己兴趣的指引做出选择。
韩非子说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有句俗话说的好,不听古人(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可知,诚信是积累起来的,然后得一明主。
积少成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断坚持,不断突破的事情。因为有所坚持,才会有那么多闻名于世界的著作及成功。
在我们生命中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无论它在当时看起来是让人伤痛还是让人愉悦。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平时有所积累的人。贾思勰在他一生的游历中,他认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积极学习总结,最终完成了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对后世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人如此,现如今的人也是如此。亦舒说:一个人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是看得见。是什么样的信心与坚持使一个多年红不起来歌手成这样一个不同凡响的明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当你默默无闻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扎根,扎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你就能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张国荣就像一棵毛竹,在沉潜了多年以后才开始生长。但一生长便一发不可收。他在逆境中默默向上游,将自身潜质发挥到极致。他用十年的时间打磨自己,全力以赴。孜孜不倦的追求完美,十年磨一剑,今朝示君看,那些在岁月里走过的路,积累成了荣誉的资本。它们被唱成了绝美的乐章,在属于哥哥张国荣的舞台上,经久不息地回荡着。
一、D、D、A5、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未若柳絮因风起;夜泊秦淮近酒家;小园香径独徘徊;披着蓑戴着笠;东临碣石;山岛竦峙;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6、C B A D
二、7、(1)、书香满校园;与书为伴;经典润泽生命,名著改变人生等等
(2)从培养文化素养,提高品位,丰富学识,塑造人格,完善自我等方面答
(3)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答案不唯一)
三、阅读
(一)、8、C9、不行。“有人说”表消息来源,若删除,则变为孩子学习使用筷子一定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这与原意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10、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
11、不能。从古书知道商代已使用筷子,但始于何年,尚待考证。
12、用筷子更文明。今日西餐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仍摆脱不了它原始、野性的痕迹。而筷子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二)、13、儿子第一次为父亲洗脚
14、(1)为父亲的苍老、一生劳苦;(2)为自己从未关心过父亲而难过、自责;(3)为父亲对儿子给自己洗脚感到羞怯而难过(任答其中的两点即可得满分)
15、孩子小时侯脚得白嫩、柔软和父亲脚得宽大、粗糙形成对比;给孩子洗脚时孩子的活泼、调皮与给父亲洗脚时父亲的安静羞怯形成对比。
16、以极为平常的洗脚为题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洗脚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洗脚展开);洗脚凝聚了父子之间的爱,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
17、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不属于多余之笔,这一段文字拓宽了文章的内容,由原来儿子为父亲洗脚,引申到了父亲也应该为自己的老父亲洗脚,以尽孝心。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揭示出敬老应当是每一个应尽的责任,也使得文章意味深长。
(三)、文言文阅读
全文翻译: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8、委:丢下,舍弃去:离开称:称赞异:不同
19、C20、(1)、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
21、机智应变,能言善辩,聪明过人
四、诗歌鉴赏
22、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1.kg和s是国际单位制两个基本单位的符号,这两个基本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 )
A.质量和时间 B.质量和位移
C.重力和时间 D.重力和位移
2.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 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不可以求出( )
A.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 B.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
C.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 D.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为了说明它对斜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mgsinθ,应涉及到下列哪些知识( )
①力的合成与分解;②物体平衡条件;③牛顿第三定律;④牛顿第一定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如图,质量为M、半径为R的半球形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轻质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光滑球B,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A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B对A的压力大小为
C.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D.若剪断细线,则此瞬间球B加速度大小为
5.如图,左侧是倾角为60°的斜面、右侧是1 /4圆弧面的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弧面底端切线水平。一根轻绳两端系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跨过其顶点上的小滑轮。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接m2小球的轻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0°,不计摩擦,两小球可视为质点。则两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等于( )
A.1∶1 B.2∶3
C.3∶2 D.3∶4
6.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乘客( ) A.处于失重状态
B.处于超重状态
C.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作用
D.所受力的合力沿斜面向上
7.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的中间,后躺在吊床中间并尽量水平伸直躯体,两种情况下人都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坐着比躺着时的F1大,坐着比躺着时的F2大
B.坐着比躺着时的F1大,躺着与坐着时的F2相等
C.躺着比坐着时的F1大,躺着比坐着时的F2大
D.躺着比坐着时的F1大,坐着与躺着时的F2相等
8.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开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 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分开后,甲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9.如图所示为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某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5×103 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大小为1560 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了7 s,在这段时间内,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了0.91 m/s,则空间站的质量约为( )
A.1.2×104 kg B.8.5×103 kg
C.1.6×104 kg D.5.0×103 kg
10.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保持2 m/s不变,两端A、B间距离为3 m,一物块从B端以初速度v0 =4 m/s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4,g=10 m/s2。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过程中的v-t图象是( )
(A) (B) (C) (D)
11.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t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 )
12.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链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和Q间的拉力大小为F;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挂钩P和Q间的 拉力大小仍为F。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
C.18 D.25
13.物体同时受到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列几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5N、7N、8N B.2N、3N、6N
C.1N、5N、10N D.1N、10N、10N
1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 质点P,与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根相同的轻质螺旋弹簧相连,静止时相邻两弹簧间的夹角均为120°。已知弹簧a、b对质点的作用力均为2G,则竖直弹簧c对质点的作用力大小可能为( )
A.2G B.G
C.0 D.3G
15.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质量为M,吊椅的质量为m,且M>m,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大小为a加速上升时,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T及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N分别为( )
A. B.
C. D.
二、实验题(15分)
16.(7分)(1)某同学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填写在横线上(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_。
a.电磁打点计时器 b.天平c.低压交流电源
d.低压直流电源 e.细绳和纸带 f.钩码和滑块
g.秒表 h.一端附滑轮的长木板 i.刻度尺
(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滑块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均 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_______ 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7.(8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大小等于细砂和小桶的总重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细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如下表:
1 2 3 4 5
小车加速度a/m/s2 0.78 0.38 0.25 0.20 0.16
小车质量m/kg 0.20 0.40 0.60 0.80 1.0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描绘出a-m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图甲,可猜想在拉力F一定的情况下a与m的关系可能是:a∝m-1、a∝m-2、a∝m-3、…,为了验证猜想,请在图乙中作出直观反映a与m之间关系的图象。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细砂的质量,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a-F图线如图所示,该图线未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或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8.(10分)
质量为M=4 kg、长度l= m的木板B,在水平恒定拉力F=10 N作用下,以v0=2 m/s的速度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由静止轻轻地放在木板的最右端,如图所示。小物块与木板间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小物块位于木板上时,木板加速度的大小;
(2)从放上小物块到其脱离木板所经历的时间。
19.(12分)
如图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 情况下避险。一辆货车在倾角为30°的连 续长直下坡高速路上以1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汽车刹车失灵,开始加速运动,此时汽车所受到的摩擦和空气阻力共为车重的0.2倍。在加速前进了96 m后,货车平滑冲上了倾角 为53°的碎石铺成的避险车道,已知货车在该避险车道上所受到的摩擦和空气阻力共为车重的0.8倍。货车的整个运动过程可视为直线运动,sin53°=0.8,g=10 m/s2。求:
(1)汽车刚冲上避险车道时速度的大小;
(2)要使该车能安全避险,避险车道的最小长度为多少。
20.(13分)
我国ETC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汽车分别通过ETC通道和人工收费通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汽车以v0=15 m/s朝收费站正常沿直线行驶,如果过ETC通道,需要在收费线中心线前10 m处正好匀减速至v=5 m/s,匀速通过中心线后,再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如果过人工收费通道,需要恰好在中心线处匀减速至零,经过20 s缴费成功后,再启动汽车匀加速至v0正常行驶。设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为1 m/s2,求:
(1)汽车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正常行驶过程中的位移大小;
(2)汽车过ETC通道比过人工收费通道节省的时间是多少。
高一物理答案
1.A 2.D 3.D 4.B 5.B 6.A 7.B 8.C
9.B 10.C 11.BD 12.BD 13.AD 14.BD 15.AC
16.(7分)(1)acefhi(2分) (2)0.92(2分);2.00(3分)
17.(8分)(1)将长木板远离定滑轮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2分)(2) 图象略(4分)
(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充分(2分)
18.(10分)
(1) (2分) (2分) 解得a=1.25 m/s2(2分)
(2) (2分) (1分) 解得t=1 s(1分)
19.(12分)
(1)mgsin30°-0.2mg=ma1(2分) v2-v02=2a1x(2分) 解得v=30 m/s(2分)
(2)mgsin53°+0.8mg=ma2(2分) 02-v2=-2a2l(2分) 解得l=28.125 m(2分)
20.(13分)
(1)v2-v02=-2ax减(1分) x=2x减+d(1分) 解得x=210 m(2分)
(2)汽车过ETC通道:v=v0-at减(1分) (2分)
汽车过人工收费通道: (2分)
(2分) 解得△t=27 s(2分)
相关文章推荐:
1.高一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2.2016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3.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4.高一物理期末试题【附答案】
5.2016高一生物期末试卷(附答案)
6.20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7.2016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选择题】
8.2016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附答案)
9.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一英语期末考答案】推荐阅读: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答案10-10
高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07-05
高一英语半期考作文03-13
江苏高一英语期末考试07-04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解析11-28
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英语作文10-08
高一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9-07
高一英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10-01
高一上英语期末考试卷03-12
高一英语联考参考答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