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精选6篇)
(本部分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3.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广建诸侯藩国B.区分血缘亲疏
C.保证法律执行D.巩固分封秩序
4.下列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统一是建立的前提B.奉行皇权至上原则
C.地方上实行郡县制D.延续了贵族分封制
5.“夏、商、周、汉封建(封建在这里的含义是‘封邦建国’)而延(长久),秦(朝)郡邑而促(短促)”的说法之所以是错误的,原因
A.没有看到秦统一的历史贡献B.认为秦不是封建社会
C.把秦亡原因归于郡县制D.没有指出秦的-
6.“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B.皇帝制
C.察举制D.郡县制
7.公元前1,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封国的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8.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10.明初在加强君主-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
11.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D.君主-的强化
12.我国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建立皇权绝对-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③削弱地方权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14.《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
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D.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15.早在1951年,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堡垒的土崩瓦解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马克思指出:“推动了大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
A.英军入侵直接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B.英-队协助清军剿杀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受西方革命影响而爆发D.鸦片战争激化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
17.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B.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峰
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1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革命精神不彻底
1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有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扩张政策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③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④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李大钊曾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②④
21.《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北京到大沽之间的炮台,外国列强的主要目的在于
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B.摧毁中国的反帝行动
C.控制中国的京津地区D.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22.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共进会
23.1912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B.完全与美国一样的政治制度
C.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
2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制内阁,这是为了
A.体现三民主义原则B.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维护共和制度D.建立中华民国
25.之所以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它发生在十月革命后B.它的发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
C.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D.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6.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加北伐战争B.拒绝张杨兵谏
C.组织徐州会战D.组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
27.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
28.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9.“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A.第一次工人运动-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八七会议
30.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31.在抗日战争中有两大战场,即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对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个战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不同B.敌后战场在抗战初期是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地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
32.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情绪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
3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35.解放战争防御阶段,蒋介石重点进攻的地区是①陕北解放区②山东解放区③中原解放区④东北解放区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36.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37.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B.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8.1954年12月,-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D.中共八大召开
39.下列关于1954年一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共同纲领不再代替宪法
D.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40.导致-的主要根源是
A.错误地批判了吴晗的《海瑞罢官》B.党内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指导
C.“两个凡是”理论的影响D.--集团的形成
41.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1954年一届-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2年中共十二大D.1982年全国-
42.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3.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B.坚持共产党领导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
44.我国之所以能运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英葡国家力量的削弱B.综合国力的提高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外交政策的成熟
45.我国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占领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B.x藏和平解放C.澳门回归祖国D.香港回归祖国
46.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A.打破帝国主义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
47.被称为“人类历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48.1971年,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知了第26届联大,在这次会议上,乔冠华开怀大笑,西方记者把乔冠华的笑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
A.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成功
D.中国促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会晤
49.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50.20世纪80年代,中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有:①中国领导总结了建国以来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将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工作的重心③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④世界形势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第Ⅱ部分能力提升部分
(本部分12题,其中51-60题共1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61-62题为问答题,共30分;本部分总分50分。)
51.下列各项对王位世袭制取代民主禅让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是一种历史倒退B.它顺应历史发展要求,是一种历史进步
C.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它与私有制经济相适应
5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握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5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依据是
A.政权发生更替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D.文化途径迥异
54.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55.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大家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56.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
57.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沧桑与巨变。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标志中国几千处来农民战争达到峰
C.临时政府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反对封建-制度的进步意义
D.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
5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
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团结,共同对外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5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
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
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60.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1.(14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各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的完整的政治体制,体现出了独特的政治文明。围绕这一主题,回答一下问题:
(1)先秦时期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制度?(4分)
(2)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管理制度。它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中国从秦朝开始建立的-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利弊?(4分)
(4)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共领导下建立起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由那几个部分构成?(3分)
62.(16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正常的发展被外国侵略者打断,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与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遭受第一次外来侵略,其中签署的《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4分)这场战争对中国影响如何?(1分)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1分)请说明理由(4分)
(3)解放战争以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历史意义有哪些?(6分)
【答案】
AADDCDCBAADBBDDDCCDDCBACCADBCABCAABCDCCBBBCBCABBBA
ADBBACCCBB
61.
(1)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每点1分)
(2)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每点1分)
(3)利: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经济发展、中华文明传承等
(答出1点给1分,满分2分)
弊:决策带有随意性、官僚机构膨胀、影响行政效率、易滋生-等
(答出1点给1分,满分2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每点1分,共3分。)
62.
(1)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等5个沿海城市、英国进出口货物的税额,中国需与英国商定。(4分)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分)
(2)成(1分):-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答出2点给4分)
败(1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革命成果为袁世凯篡夺。(答出2点给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伛偻/佝偻 亵渎/买椟还珠 逡巡/怙恶不悛
B. 拗口/执拗 曝光/一曝十寒 叱咤/姹紫嫣红
C. 稽查/稽首 沮丧/含英咀华 痉挛/不胫而走
D. 倾轧/轧钢 呼吁/长吁短叹 田畴/觥筹交错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昨天皇马与巴塞罗那欧冠之战所引发的纷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今晨双方都向欧足联提出投诉,欧足联也宣布要调查皇马主帅穆里尼奥的赛后言论,并将于5月6日召开听证会。
B. 高烧不退的通胀预期下,央行今年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一次,央行严控通货膨胀的决心可见一斑。
C. 近日,关于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会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不绝如缕,国家药监局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该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D. 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对通缉要犯名单上的本·拉登加上“死亡”注记,不过官方对为捉拿本·拉登而悬赏的2500万美元赏金要如何处理一事却讳莫如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从用瘦肉精喂猪、用硫磺熏制漂白食品到在奶制品中加入“皮革水解蛋白粉”,食品安全问题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B.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人家庭的保障工作。
C.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是大家知道的。
D.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强化政府的责任和加大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外表美只是一种花哨的东西,唯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我们要提倡的美,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克洛德外表非常漂亮,表面上也是一个“好人”,却是蛇蝎心肠,内心非常丑陋,居然采用卑鄙下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一点罪恶感都没有。而伽西莫多
。
这两个人,外表和心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美与丑。
(1)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法国作家
的著名小说《》。(2分)
(2) 请在文中划线部分填上合适的文字,注意内容与上下文相接,语言风格要一致。(4分)
二、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赜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
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魃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
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刺:名片
B. 华无不应声屈滞屈滞:迟钝
C. 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 披:打开
D. 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 延:邀请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 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乃遣人伐华表/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7. 下列选项中,分别表明狐妖才识渊博,心高气傲的一组是(3分)()
A. 子之妙解,无为不可/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
B.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天下岂有此年少
C. 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
D. 披风、雅之绝旨/老狐不智,不听我言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斑狐因为年深日久而能幻化为人形,不听华表木的劝告坚持要去拜谒张华,结果被张华用燃烧千年枯木的方式识破真身,落得被煮的可悲下场。
B. 斑狐幻化的书生年纪轻轻,风流倜傥,举止从容,顾盼生姿,在张华面前纵谈阔论,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引来张华的嫉妒,便怀疑他不是人是妖。
C. 华表木预言,张华才智气度非凡,难以控制,前去拜谒定会遭受屈辱,还有可能有去无回,跟后面斑狐不但惹火烧身,还殃及华表木形成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D. 千年妖狐太过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行事随心所欲的个性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3分)
答: ②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3分)
答: ③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4分)
答: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 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答: (3) 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3) 时维九月,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登滕王阁序》)
(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5)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原文有删节)
12. “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3. 结合全文,由物及人,简要概括作者要赞美人间的什么品格?(6分)
答: 14. 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6分)
答: 15.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7分)
答: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向文化奴隶致敬(节选)
吴静男
印证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的事件之一,就是他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天花板上,经过四年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在一千多个日子里,站在脚手架上的米开朗琪罗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仰起头颅,举笔上指,以致《创世纪》完成后,有关部位的关节僵硬变形,再也恢复不过来。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强迫和奴役。
王安忆有一个发现:中国文人的感情本身就是小体积的,我们的感情总是那种一触即发状态的,是即兴的,像我们感情那样细碎,有一些小结构的体裁,就足够对付了。比如,中国古代诗词,讲的是“深哀浅貌,语短情长”,即所谓“空灵”,这种意境具有高级的心智和机巧,使我们认同了这种审美理想,专注于此。然而,这种趣味使那些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痛苦,还有崇高壮美的欢乐,全都温和化,委婉化,并且享受化了。如果米开朗基罗也有中国文人“空灵”的趣味,他的《创世纪》就不必画得那么扎实,减下来的笔触也许让他四个月就能完成创作。他的感觉一定更温和。
逃离或者说背叛,有时又有另一种表达:改变或者说革新,是我们消费时间的一种方式;专注或者说坚持,是我们消费时间的另一种方式。但巨大的制作却要求从始至终对所创作的对象保持“慎终如初”的状态。这是一种很不温和的人生,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很容易让人想起强迫状态下的奴隶。如果不是受到某种强迫,谁都不愿接触这样的人生战斗,也没有信心和技术赢得这样的战争。
所以,像运河、长城、金字塔那样的鸿篇巨制,让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大批奴隶的作品,因为它们也意味着巨大的身体及心灵的冲突,丝毫没有中国文人式的婉约与温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壮怀激烈”,也只是强迫下的结果而非自由意志的表达。我们这样晦暗地去揣测那些伟大工程的制作者,实际上是我们的经历与之截然相反,这样就可以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享受,它是多么光明正大!
然而,那些堪称奇迹的鸿篇巨制是多么地震撼人心,那是一篇篇恒定的专注对转瞬的背叛的胜利宣言,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仰视它们吧。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支持米开朗基罗在脚手架上数年如一日去创世纪的,不是一种相同的激情么?在“耐心”逐渐放逐于当代文化词典的今天,还能够像米氏那样消费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让从众的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摘自《文汇报》)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按照王安忆的观点,中国文人的感情体积过小,过于即兴,过于细碎,不足以支付对鸿篇巨制的创作所要的感情。
B. 作者认为,人们把运河、长城、金字塔看作是大批奴隶的作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光明正大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创作态度。
C. 作者在文末点题,对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对“文化奴隶”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 本文开篇提出“强迫和奴役”的话题,接着对比论述其难能可贵,在阐析其“震撼人心”过程中表达出对文化奴隶的敬意。
17. 谈谈你对“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8.作者向“文化奴隶”致敬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七、 作文题(70分)
19. 请以“复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7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人:赵小和)
参考答案
1. B(B项,ào/niù bào/pù zhà/chà;A项,lǚ/lóudú qūn/quān;C项,jī/qǐ jǔ jìnɡ;D项,yà/zhá yù/xū chóu)
2. 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A项,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来越恶化。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3. B (A项,“防止”与“态势”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后一分句杂糅。去掉“是大家知道的”,或者在“为主”后加冒号和“这”。D项,成分残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后面加“服务”)
4. (1) 雨果 巴黎圣母院(2分)(2)示例:虽然是独眼龙、驼背、还跛脚的丑人,但是他内心却非常美丽善良,他用自己的所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爱着爱斯梅拉达,并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4分,句式不要求一致)
5. C (“披”在此处解为“揭示”)
6. B(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后一个“以”是连词,因为。 B项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C项,前一个“其”是语气词,表反问,难道;后一个“其”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D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乃”是副词,才)
7. C(A项,后一句是张华的感叹;B项,是张华对他杰出才华的赞赏;D项,是华表木的无奈)
8. B(张华并无对斑狐幻化书生的嫉妒)
9. ①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此处指他年纪轻,1分。“容止”:动静举止,威仪,1分;“雅”:副词,很,1分)
② 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贤”、“善”词类活用,1分;“不能”:古今异义,1分; “矜”:嘉奖,1分)
③ 把华表木点燃了来照书生,竟是一只花狐狸。张华说:“这两样东西如果不碰上我,过一千年也不可能被发现。”于是他就把狐狸煮了。(“以”:表目的连词,“来”,1分;“乃”表判断,译为“是”,1分;“值”:遇到,逢着,2分)
10. (1)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1分)(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1个要点1分)(3)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2分)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2分)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2分)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2分)
11. (1)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序属三秋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如今有谁堪摘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2. 洛阳的牡丹在天寒情况下未按时绽放。
13. ①不畏强权 ②矢志不移 ③壮烈高贵(意思接近即可)
14. 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 ③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15. 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开辟美好的未来。②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却写下了“永州八记”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16. A
解析:A项中王的观点只是条件之一,另外一个条件是国人专注“空灵”意境。属于片面判断。
17. 米氏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便没有《创世纪》的问世。(2分)我们如果不能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就出不了鸿篇巨制,也不可能创出自己的世纪。(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作为文章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语,我们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多义性。要多角度理解“毅力”和“创世纪”。毅力包含“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创世纪”既是特指米氏作品,也是泛指。作答时易忽略泛指。
18. 要点一,文化奴隶的工作态度是专注和“慎终如初”,让人尊敬。要点二, 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中,被艺术强迫浪费时间已经是一奇迹,让人仰视。(要点各2分,结合文章阐述1分)
解析:要求答出文化奴隶致敬的根据,我们只要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论证方面,选出文化奴隶的积极因素,然后整理要点得出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公元290年~306年)任司空。当时燕昭王墓前有一只花狐狸,因为年深日久而能使自己变化莫测,于是便变成了一个读书人,想去拜访张华。它去问墓前的华表:“凭我的才能相貌,可以去见张司空吗?”华表说:“您善于辩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的。只是张公的才智气度,恐怕难以控制,你去一定会遭受屈辱,可能还会回不来。不但会丢了您修炼千年的体质,也会让我深受其害。”狐狸不听华表的劝告,就拿着自己的名片去拜见张华。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于是他就论列起文章的优劣成败,分别评判各个作家的名声和实际,张华还从未听见过这样的评论。等到他再商讨《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三部史书,探求诸子百家的精微义理,畅谈《老子》、《庄子》的玄妙之处,揭示《诗经》中《风》、《雅》的非凡意旨,张华无不应对迟钝、甘拜下风。张华于是叹息说:“天底下哪会有这种年轻人!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于是就打扫了床榻挽留他,并留下人防范他。这书生便说:“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住了门,书生没能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张华说:“您门口部署了士卒挡道,该是对我有怀疑了吧。我真担心天下的人,将会卷起舌头不再和您说话,足智多谋的贤士,望着您的家门而不敢进来。我深深为您感到可惜。”张华没有理睬他,反而叫人防守得更加严密了。
这时候丰城县县令雷焕,字孔章,是个广闻博见的人,来拜访张华,张华把书生的事告诉了他。雷焕说:“如果你怀疑它是鬼魅或狐狸,为什么不呼猎犬来试探一下呢?”张华就呼猎犬来试探,那老狐狸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狐狸说:“我生来就有这样的才智,你反把我当成妖怪,用狗来试探我,尽管你千方百计来试探我,难道能伤害我呢?”张华听见后更加恼火了,说:“这书生一定是真的妖怪了。听说鬼怪怕狗,但狗能识别的只是修炼了几百年的怪物,至于修炼了千年以上的老精怪,狗就不能再识别了。只有搞到千年的枯木点燃后照它,它的原形才能立即显出来。”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在什么地方能搞到呢?”张华说:“人们传说燕昭王坟前的华表木,已经经历一千年了。”于是张华就派人去砍华表。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物理量和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长度、质量、力为三个基本物理量
B.后人为了纪念牛顿,把“牛顿”作为力学中的基本单位
C.1N=1kg?m?s-2
D.“秒”“克”“摄氏度”都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
2.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不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不为零
B.物体具有加速度时,它的速度可能不会改变
C.物体的加速度变大时,速度也一定随之变大
D.物体加速度方向改变时,速度方向可以保持不变
3.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在1s~3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C.在3s~4s内,外力F不断增大
D.在3s~4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4.如图所示,A、B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甲、乙两球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8时相遇在出发点
D.两球在t=4s时相距最远
5.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
当他们相遇时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B.位移C.路程D.平均速度
6.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不为零的分力F1、F2,以下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Fl、F2与F都在同一直线上B.F1、F2都小于F/2
C.F1或F2的大小等于FD.F1、F2的大小都与F相等
7.质量为m的人站在升降机中,如果升降机运动时加速度的绝对值为a,升降机底板对人的
支持力N=ma+mg,则可能的情况是
A.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
B.升降机以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
C.升降机在向上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D.升降机在向下运动中,以加速度a制动
8.如图所示,清洗竖直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
总重量为G,且视为质点。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
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
A.F1=Gsinα
B.F2=Gtanα
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F1与F2的合力不变
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1减小,F2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全部为必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6分)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
在保证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用铅
笔记下O点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如图中的OA、OB方向,读出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OA
=2.8N、FOB=3.6N.
(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利用图示法作出FOA与FOB的合力,其大小F=___.
(2)为了完成本实验,还要进行的一项关键操作是___________,在本操作中需要记录
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欲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
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小车的质量用M表示,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要顺利完成该实
验,则:
(1)为使小车所受合外力等于细线的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要使细线的拉力约等于钩码的总重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
(2)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某次打出的某一条纸带,A、B、C、D、E、F
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如图,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标出。利用图中给出的数
据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
(3)某位同学经过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请在a-F图中作出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
外力的关系图象。
组别1234567
M/kg0.580.580.580.580.580.580.58
F/N0.100.150.200.250.300.350.40
a/m?s-20.130.170.260.340.430.510.59
(4)由图象可以看出,该实验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1.(14分)如图所示,一位重600N的演员,悬挂在绳上。若AO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BO绳水平,则AO、BO两绳受到的力各为多大?若保持O点及A点位置不变同时B点位置一直向上移动,在B点位置上移过程中AO、BO的拉力如何变化?已知sin37°=0.6,cos37°=0.6。
12.(15分)完整的撑杆跳高过程可以简化成如图所示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比赛中,俄罗斯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设伊辛巴耶娃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25m/s2匀加速助跑,速度达到v=9.0m/s时撑杆起跳,到达点时过杆的速度不计,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降h2=4.05m时身体接触软垫,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90s。已知伊辛巴耶娃的质量m=6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的阻力。求:
(1)伊辛巴耶娃起跳前的助跑距离;
(2)假设伊辛巴耶娃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求软垫对她的作用力大小。
13.(16分)如图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小环的质量m及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参考答案
1-8:CDBCBCDACDADBC
9.(1)如答图所示(1分)4.8N(1分答案在4.5N~5.0N均给这1分)
(2)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点(2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分)拉力的方向(1分)
10.(1)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2分)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1分)
(2)0.5(2分)
(3)如答图所示(2分)
(4)没有平衡摩擦力(写平衡摩擦力不足或平衡摩擦力角度过小)(2分)
11.解:对绳上的O点受力情况进行分解,如答图所示。
由力的平衡知识可得:FAcos37°=FB①(3分)
FAsin37°=G②(3分)
联立方程①②解得:FA=1000(N)(2分)
FB=800(N)(2分)
若B点位置向上移,FA将一直减小(2分),FB将先减小后增大(2分)。
12.(1)设助跑前的距离是s,由运动学知识可得:v2=2as①(3分)
将数据代入①式解得:s=32.4(m)②(2分)
(2)设伊辛巴耶娃在撑杆跳下降阶段身体接触软垫前的速度是v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
v12=2gh③(2分)
设软垫对她身体的作用力是F,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④(3分)F-mg=ma1⑤(3分)
联立方程③④⑤可得;F=1300(N)⑥(2分)
13.由乙图可得:0~2s内小车的加速度是:
①(4分)将数据代入①式解得:a1=0.5(m/s2)②
小环在上升过程中前2s内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其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1-mgsinα=ma1③(4分)
小环在上升过程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其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力的平衡知识可得:
F2=mgsinα④(4分)
将F1=5.5N,F2=5.0N代入③④,联立方程③④解得:
m=1(kg)(2分)
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1、x2、x3,则x1+x2+x3的值为( )
A.-1 B.0
C.3 D.不确定
[答案] B
[解析] 因为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x1+x2+x3=0.
2.已知f(x)=-x-x3,x∈[a,b],且f(a)?f(b)<0,则f(x)=0在[a,b]内( )
A.至少有一实数根 B.至多有一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惟一实数根
[答案] D
[解析] ∵f(x)为单调减函数,
x∈[a,b]且f(a)?f(b)<0,
∴f(x)在[a,b]内有惟一实根x=0.
3.(09?天津理)设函数f(x)=13x-lnx(x>0)则y=f(x)( )
A.在区间1e,1,(1,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1,(1,e)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
D.在区间1e,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
[答案] D
[解析] ∵f(x)=13x-lnx(x>0),
∴f(e)=13e-1<0,
f(1)=13>0,f(1e)=13e+1>0,
∴f(x)在(1,e)内有零点,在(1e,1)内无零点.故选D.
4.(2010?天津文,4)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2,-1) B.(-1,0)
C.(0,1) D.(1,2)
[答案] C
[解析] ∵f(0)=-1<0,f(1)=e-1>0,
即f(0)f(1)<0,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
5.若方程x2-3x+mx+m=0的两根均在(0,+∞)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0C.m>1 D.0[答案] B
[解析] 设方程x2+(m-3)x+m=0的两根为x1,x2,则有Δ=(m-3)2-4m≥0,且x1+x2=3-m>0,x1?x2=m>0,解得06.函数f(x)=(x-1)ln(x-2)x-3的零点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答案] A
[解析] 令f(x)=0得,(x-1)ln(x-2)x-3=0,
∴x-1=0或ln(x-2)=0,∴x=1或x=3,
∵x=1时,ln(x-2)无意义,
x=3时,分母为零,
∴1和3都不是f(x)的零点,∴f(x)无零点,故选A.
7.函数y=3x-1x2的一个零点是( )
A.-1 B.1
C.(-1,0) D.(1,0)
[答案] B
[点评] 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
8.函数f(x)=ax2+bx+c,若f(1)>0,f(2)<0,则f(x)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仅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 C
[解析] 若a=0,则b≠0,此时f(x)=bx+c为单调函数,
∵f(1)>0,f(2)<0,∴f(x)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若a≠0,则f(x)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1)?f(2)>0,
∵f(1)>0,f(2)<0,∴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故选C.
9.(哈师大附中2009~2010高一期末)函数f(x)=2x-log12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A.0,14 B.14,12
C.12,1 D.(1,2)
[答案] B
[解析] ∵f14=214-log1214=42-2<0,f12=2-1>0,f(x)在x>0时连续,∴选B.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
x -1 0 1 2 3
ex 0.37 1 2.72 7.39 20.09
A.(-1,0) B.(0,1)
C.(1,2) D.(2,3)
[答案] C
[解析] 令f(x)=ex-x-2,则f(1)?f(2)=(e-3)(e2-4)<0,故选C.
二、填空题
11.方程2x=x3精确到0.1的一个近似解是________.
[答案] 1.4
12.方程ex-x-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________个.
[答案] 2
三、解答题
1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2x-x2=0在区间(-1,0)内的实数解(精确到0.01).
[解析] 令f(x)=2x-x2,∵f(-1)=2-1-(-1)2=-12<0,f(0)=1>0,
说明方程f(x)=0在区间(-1,0)内有一个零点.
取区间(-1,0)的中点x1=-0.5,用计算器可算得f(-0.5)≈0.46>0.因为f(-1)?f(-0.5)<0,所以x0∈(-1,-0.5).
再取(-1,-0.5)的中点x2=-0.75,用计算器可算得f(-0.75)≈-0.03>0.因为f(-1)?f(-0.75)<0,所以x0∈(-1,-0.75).
同理,可得x0∈(-0.875,-0.75),x0∈(-0.8125,-0.75),x0∈(-0.78125,-0.75),x0∈(-0.78125,-0.765625),x0∈(-0.7734375,-0.765625).
由于|(-0.765625)-(0.7734375)|<0.01,此时区间(-0.7734375,-0.765625)的两个端点精确到0.01的近似值都是-0.77,所以方程2x-x2=0精确到0.01的近似解约为-0.77.
14.证明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析] 令f(x)=(x-2)(x-5)-1
∵f(2)=f(5)=-1<0,且f(0)=9>0.
f(6)=3>0.
∴f(x)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x)为二次函数,故f(x)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15.求函数y=x3-2x2-x+2的零点,并画出它的简图.
[解析] 因为x3-2x2-x+2=x2(x-2)-(x-2)
=(x-2)(x2-1)=(x-2)(x-1)(x+1),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
3个零点把x轴分成4个区间:
(-∞,-1],[-1,1],[1,2],[2,+∞].
在这4个区间内,取x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0.01的近似值)表:
x … -1.5 -1 -0.5 0 0.5 1 1.5 2 2.5 …
y … -4.38 0 1.88 2 1.13 0 -0.63 0 2.63 …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6.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精确到0.1)
[解析] 原方程为x3-4x2+x+5=0,令f(x)=x3-4x2+x+5.∵f(-1)=-1,f(0)=5,f(-1)?f(0)<0,∴函数f(x)在(-1,0)内有零点x0.
取(-1,0)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端点或中点横坐标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定区间
a0=-1,b0=0 f(-1)=-1,f(0)=5 [-1,0]
x0=-1+02=-0.5
f(x0)=3.375>0 [-1,-0.5]
x1=-1+(-0.5)2=-0.75 f(x1)≈1.578>0 [-1,-0.75]
x2=-1+(-0.75)2=-0.875 f(x2)≈0.393>0 [-1,-0.875]
x3=-1-0.8752=-0.9375 f(x3)≈-0.277<0 [-0.9375,-0.875]
∵|-0.875-(-0.9375)|=0.0625<0.1,
∴原方程在(-1,0)内精确到0.1的近似解为-0.9.
17.若函数f(x)=log3(ax2-x+a)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 ∵f(x)=log3(ax2-x+a)有零点,
∴log3(ax2-x+a)=0有解.∴ax2-x+a=1有解.
当a=0时,x=-1.
当a≠0时,若ax2-x+a-1=0有解,
则Δ=1-4a(a-1)≥0,即4a2-4a-1≤0,
解得1-22≤a≤1+22且a≠0.
综上所述,1-22≤a≤1+22.
18.判断方程x3-x-1=0在区间[1,1.5]内有无实数解;如果有,求出一个近似解(精确到0.1).
[解析] 设函数f(x)=x3-x-1,因为f(1)=-1<0,f(1.5)=0.875>0,且函数f(x)=x3-x-1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1.5]内有实数解.
取区间(1,1.5)的中点x1=1.25,用计算器可算得f(1.25)=-0.30<0.因为f(1.25)?f(1.5)<0,所以x0∈(1.25,1.5).
再取(1.25,1.5)的中点x2=1.375,用计算器可算得f(1.375)≈0.22>0.因为f(1.25)?f(1.375)<0,所以x0∈(1.25,1.375).
同理,可得x0∈(1.3125,1.375),x0∈(1.3125,1.34375).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农业进入“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
A、石斧、石锛的出现和普遍使用B、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C、放火焚烧杂草树木技术的发明D、青铜工具的出现
2、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A、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D、使用水排鼓风冶铁
3、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在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西汉建立后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4、右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
C、南朝D、唐朝
5、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是
A、长安和洛阳B、扬州和益州C、松江和成都
D、苏州和杭州
6、关于我国古代商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候打破了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B、唐朝时候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C、宋朝在今四川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明清时候晋商和徽商联手垄断了国内商业各部门
7、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稀疏而微弱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8、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
9、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在何时实行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10、19世纪70年代,中国最早投资于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的人是
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地主 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 D、商人和高利贷者
11、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是①发昌机器厂②继昌隆缫丝厂③湖北织布局④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面粉业、纺织业B、机械纺织业C、交通业、冶炼业D、烟草业、化工业
13、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1)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2)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3)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4)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1)(2)B、(1)(3)C、(2)(3)D、(3)(4)
14、关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5)的正确描述是
①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②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
③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等④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
15、中华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从无
到有,从落后到先进,从弱到强,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
通过观察下列两幅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花,你得到的答案是
A、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B、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C、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D、北洋军阀的鼎力援助
16.茅盾的小说《春蚕》写到:“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
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
起来。”以下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列强凭借特权打开中国市场
1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A、1949—1952年的经济建设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D、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
1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结束“左”的错误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0、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的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60分。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1、阅读下列材料:
村料一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运动?(2分)其导致了什么结果?(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如何避免再发生类似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
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
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
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
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
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
之间的关系。(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这样的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
浩风帆。
材料二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请回答:
(1)“一九七九”中国实施了什么伟大战略决策?决定1979年春天以后巨变的会议是什么?(2分)
(2)“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建立哪几个经济特区?(4分)
(3)材料二中“放”的宏伟思想是什么?(3分)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24、古代商业是自然经济的补充,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瓦解着自然经济:
(1)商周时期,我国商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分)
(2)与唐朝以前相比,唐朝后期及其以后,我国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2006年2-4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时期的商帮为原型的,请问明清时期的著名商帮有哪些?(2分)
(4)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被打垮„”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清政府是怎样从经济方面“不顾时势”的?(2分)
(5)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2分)
25、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阅读下列反映近代前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状况的示意图,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注:小树代表民族资本主义
(1)近代前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3分)
(2)结合上图分析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存在哪些进步倾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8分)
(3)l949年到1956年底,新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政策有何特色?(1分)
必修二模块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D4、D5、D6、D7、D8、D9、A10、A11、A12、A13、A14、C15、B16、C17、B18、B19、B20、B
二、非选择题
21、(1)反映的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导致了1959年到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2分)
(2)问题: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下降。(2分)
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发展。(2分)
(3)看法:应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等。(根据作答情况分三个得分等级,4分、3分、1分)
22、答案要点:(共12分)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3分)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分)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4分)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2分)
23、(1)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
(2)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4分)
(3)“放”最终要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局面。(3分)
(4)1978——1992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原因是改革开放的结果。(3分)
24、(1)官府控制。(2分)
(2)唐朝后期,城市坊与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
买卖的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4分)
(3)晋商、徽商。(2分)
(4)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2分)
(5)社会主义改造或和平赎买。(2分)
25、(1)三个阶段: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或进一步发展)(3分)
(2)进步倾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4分)
影响: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些抵制作用;为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建立等提供了社会基础。(4分)
1.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styles ____, but I am at a loss which
to buy.
A. to be chosenB. to choose from
C. to chooseD. for choosing
2.The old man kept all the children around him ____ with his stories.
A. amuseB. amusingC. amusedD. to amuse
3.——Do you think it’s going to be sunny over the weekend?
——____. It is raining all these days.
A. I don’t believeB. I don’t believe it
C. I believe not soD. I believe not
4.I ____ Mr. Johnson’s house, but he wasn’t in. Then I ____ him, but I couldn’t get through either.
A. called at, called onB. called on, called at
C. called at, called upD. called on, called on
5.He didn’t answer my phone. He ____ asleep.
A. must beB. must have been
C. should beD. may be
6.In order to improve listening, ____.
A. Mary bought a lot of tapes for herself
B. Mary’s father bought her a lot of tapes
C. a lot of tapes were bought by Mary
D. a lot of tapes were bought by Mary’s father
7. ____ role she played in the class!No wonder s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monitor for so many years.
A. How importantB. How an important
C. What importantD. What an important
8.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Oh, I forgot ____.
A. turning it off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D. having turned it off
9.The director had him ____ the hero in the film all the time,
____ made him a deep impression.
A. act as, thatB. to act, which
C. acting as, whichD. acting as, it
10. I think ____ important ____ my spoken English half an hour a day.
A. this; practiseB. it; to practise
C. this; to practiseD. it; practicing
11. The ancient coins are well worth ____.
A. collectB. being collected
C. collecting D. to collect
12.I will do ____ I can to help you. I won’t ____ your trouble.
A. whatever; add toB. what; add up to
C. as; add toD. what; add up
13.To his surprise, he found himself ____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side.
A. walkB. walkingC. walkedD. to walk
14.It was ____ I arrived there ____ I heard about the terrible traffic
accident.
A. until, whenB. until, that
C. not until, thatD. not when, that
15. They put the plants in the greenhouses so that they ____ the cold
weather.
A. protected fromB. prevented from
C. were protected fromD. were prevented from
16. I soon realized that what I was doing has already been finished by
someone else. ____, I was wasting my time.
A. In a wordB. What’s more
C. By the wayD. In other words
17. I came into ____ with all kinds of people in my work.
A. contractB. contactC. attractD. attack
18. ____ finished my homework, I asked my brother ____ interrupt.
A. Having not, not toB. Having not, to not
C. Not having, to notD. Not having, not to
19. Our country now is trying to ____ more advanc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rom abroad to develop economy.
A. bring aboutB. bring inC. bring outD. bring back
20. You like music, ____ I’d rather read.
A. while B. since C. when D. as
Ⅱ.完形填空
__1__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railway, the car, the radio, the cinema and now the TV, have produced very great __2__ in the amusement(娱乐活动) with which people pass their __3__ time.
A __4__ years ago, people were in the habit of making their own amusements. When a group of people __5__ together, they talked, played cards or __6__ games, read aloud to each other, or went __7__ riding,shooting or walking. Most people could sing __8__, or play the piano, so at a party the guests amused each other. Above all, conversation was an art: amusing conversation could __9__ people happy for hours.
As for games __10__ football and tennis, people were also in the habit of playing __11__ themselves. Most of them did not play very well, but they amused themselves and their friends. Nowadays we are amused__12__ professional(专业的) singers or players. __13__ listen to your friends __14__ when you can hear the great singers of the world __15__the radio or on TV? Why play football with players who __16__ very good at it when you can see some of the best players playing an important match? You may just sit comfortably __17__ and watch the game __18__ the trouble of going outside.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and the habit of playing and singing are dying: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ookers and listeners, and __19__ doers and talkers. This change does people more harm than good; it is better to do something not very well oneself than __20__ to sit and watch others doing it.
1. A. OnB. AtC. AfterD. During
2. A. singerB. pleasureC. changesD. danger
3. A. busy B. free C. workD. day
4. A. hundredB. thousandC. centuryD. few
5. A. cameB. putC. gotD. worked
6. A. otherB. the otherC. anotherD. else
7. A. out B. onC. insideD. to
8. A. littleB. a littleC. lot D. a lot
9. A. made B. bringC. letD. keep
10. A. such asB. for exampleC. likeD. for
11. A. itB. themC. that D. ones
12. A. ofB. byC. inD. on
13. A. WhyB. Why notC. What aboutD. How about
14. A. sayingB. talkingC. playingD. singing
15. A. fromB. inC. byD. over
16. A. is notB. are notC. isD. are
17. A. at homeB. at a cinemaC. at schoolD. at a hospital
18. A. withB. inC. withinD. without
19. A. muchB. littleC. moreD. less
20. A. sometimesB. usuallyC. alwaysD. never
Ⅲ.阅读理解
(A)
Crosstalk is a kind of Chinese two-person stand-up comedy. Comedy has a comparatively small role, song and dance. The crosstalk comedy was really easy to understand and quite entertaining. As early as the Qin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crosstalk shows had made people all over China roar with laughters for centuries. To the Song Dynasty, there had been many forms and this kind of art had been perfect.
Crosstalk show is very typical for China. The artists play on words, together with body language. They also perform in different forms, such as talking, learning a certain kind of skill, amusing, and tongue twister. Skilled artists make use of all the richness of the spoken language to create a rapid flow of fun. The funny performances always make the audience applaud.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famous crosstalk artists, such as Hou Baolin, Hou Yaowen, Niu Qun and Feng Gong, Li Guosheng and Xiao Lin and so on. There is also a famous crosstalk show artist from abroad that is Dashan from Canada.
“Dashan” is the stage name of Mark Rowswell, a Canadian performer in China. Almost unknown by his English name, Dashan is the most famous foreigner in China. He has become a regular fixture on Chinese television and a cultural icon across the nation. Ask anyone in Mainland China—8 out of 10 will be able to tell you who Dashan is.
For the past 17 years Dashan has been appearing on Chinese television to audiences as large as 800 million viewers. Dashan first made his name performing xiangsheng, a traditional form of Chinese comic dialogue often translated as “crosstalk”, which Rowswell began study in 1988 while at Peking University. Dashan still makes guest appearances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to perform comedic skits, but more as a hobby than a profession.
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wrong?
____.
A. Crosstalk is a typical art form in China
B. Crosstalk performance has many different forms
C. Crosstalk shows often make audience laugh or cry
D. Crosstalk is often performed by two persons
2.____ is not the form of crosstalk performance.
A. TalkingB. SingingC. Tongue twisterD. Magic
3.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mainly tell us that ____.
A. crosstalk is a typical Chinese two-person stand-up comedy that
brings happiness
B. Dashan is successful at crosstalk performance
C. the crosstalk artists play on words, together with body language
D. in China, there are famous crosstalk artists, such as Hou Baolin,
Hou Yaowen and so on
4. Dashan, a Canadian performer in China, ____.
A. is the most famous crosstalk show artist in China
B. has been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C. is known by his English name Mark Rowswell by 88 percent of
Chinese.
D. began studying crosstalk from 15 years ago in Peking University
5.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is ____.
a. Dashan has become the most famous foreigner across the whole
nation
b. Dashan began to perform on Chinese television
c. Dashan began learning crosstalk while at Peking University
d. Dashan attracted about 800 million viewers
A. b-a-c-dB. c-d-b-aC. b-c-d-aD. c-b-d-a
(B)
David Brown and Anne are two patients in the Adult Day Care Program at Merey Hospital. David Brown is seventy-two years old. He’s friendly and likes to talk. He lives with his wife in the city. But David is becoming forgetful. His wife says, “He’ll heat up some soup, then forget to turn off the gas.” She is sixty-one and still works. She is worried about leaving her husband alone by himself.
Anne is eighty and lives with her daughter, who is sixty. Her daughter says that she needs a rest, “Mom follows me everywhere. She follows me from room to room when I clean. She sits down next to me when I read the newspaper. I need a rest and she does, too.”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推荐阅读: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05-17
高一历史期中测试卷05-26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卷03-23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及答案05-25
高一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07-05
高一历史走近历史课件12-30
高一历史期中检测07-14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2-13
高一历史学科教学计划高一备课组03-11
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