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2025-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篇1

***1982年同本单位滑卫学同志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不久有了一双儿女,膝下承欢,其乐融融,他们共同渡过了前半生当中最轻松,最舒心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噩运就向他们袭来。愉悦的日子在***她公爹的瘫痪中嘎然而止。在1990年她年仅60岁的公爹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抢救室,经过医生全力抢救,命是保住了,从此只能躺在床上让人伺侯,老人的心情可想而知。由于她刚结婚没几年,平日里和公爹一天到晚说不上一两句话,如今公爹病了,脾气也变了,自己能把老人侍侯好吗?咋能让老人安心养病呢?其初她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不说别的就说让老人吃饭这件事就费了不少周折。侍候老人她不怕,最让她害怕的是让公爹吃饭。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动,心里难免产生急躁情绪。于是她就专门说一些开心的事让他老人家听,哄得老人高兴,公爹吃饭才会顺当点。否则稍不注意,公爹不是背过去脸不搭理她,或者干脆把饭菜抛洒一地,有时甚至故意用胳膊一抡将饭菜溅她一脸一身。每当这时,她总是不声不响地收拾烂碗碎盘,然后重新给公爹做饭。如此多次,当她再次把重新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面前时,老人再也不乱发脾气了,吃饭的问题算是解决了。

给老人洗脸端盆也是她难迈的一道砍,为此,背地里她不知道流过多少泪。当她回娘家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时,母亲总是对她说:“清素,你把公爹当成你的亲爹就不显别扭了。”母亲一席话,点亮心头灯,心里豁亮了,委屈也没有了,她把给公爹洗脸端盆当成了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自己多干点,侍候好一点,才能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安心工作。

人们常说,床前没有百日孝。七年二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病卧在床七年的公爹的床铺总是干干净净,房内没有任何异味,身上也从来没有生过痤疮、湿疹。七年,短暂而漫长的七年,***做到了为人媳能做的一切。1997年9月,病重的公爹因抢救无效与世长辞。老人临走时对自己的儿子说:“孩子,你以后要善待清素,七年来她一面上班,一面侍奉俺,从来没有让我受一点委屈。”

她公爹走了。剩下形影孤单的婆母整日愁眉不展,暗自垂泪,这时,***又看在眼里,有事没事的就和婆母坐在一块闲聊天,拉家常,方便的时候就带婆母到处转一转,宽宽老人的心。饮食方面,隔三差五来点花样,让婆母吃的高兴,吃个顺心。婆母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有些不知内情的人总会这样对她婆母说:“老人家,养闺女就比养儿子强,想吃啥做啥,您多有福气呀!”她婆母听了总是笑眯眯地说:“可不是,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修来了这么一个好的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亲。”

孝亲敬老在身边 篇2

玉河社区户籍在本地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258名,80~89岁的有23名,90~99岁的有2名。辖区内退休老年人居多,因此老龄工作一直是玉河社区的一项重点工作。

2013年1月18日至25日,玉河社区老龄专干走进辖区各小区,为需要办理老年优待证的老年人登记造册。向老年朋友宣传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向辖区25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社区老龄专干考虑到9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上门来到老人家中。将补贴送到他们的手中。老人激动地连连说:“共产党好啊!共产党好啊!”

社区在接到上级下达的为60岁以上没有养老保险的老人办理养老保险的文件当日。在辖区内张贴了20份通知。宣传了此次参保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摸底,落实了6名60岁以上的未参保老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加班通知6名老人准备材料,并帮助他们填表格,在两天内为他们办理好了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目前。这6位老人均已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存折。

南昌市解西东社区:整合社会资源服务老人

为让老年人了解眼部健康知识,方便日常生活。2012年的重阳节那天。解西东社区携手某眼镜店联合开展了“免费检查视力,馈赠老花眼镜”活动,为社区老人们免费发放老花眼镜。活动现场。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先进的仪器。为老年人进行眼部检查、验光配镜。

社区的郝冬香老人高兴地说:“这次活动圆了我的一个心愿。最近我的眼睛一直感觉很模糊,想配一副老花眼镜。今天社区就来给我们配眼镜了。现在我戴上这副眼镜,看报纸、看电视也不会太吃力了。”本次活动为像郝冬香这样需要配眼镜的30余名老人配上了合适的老花眼镜。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获得免费健康体检服务。解西东社区携手南昌市第五医院。为辖区内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痛居民进行免费体检服务。这次活动为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居民免费体检100余人次。此次活动受到社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南昌市谷市街社区:服务民生 关爱老人

为认真贯彻落实《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昌市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谷市街社区对辖区内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申请。社区收到老年人申请后。凡申请材料齐备的当场予以受理。并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核实、公示工作。

谷市街社区还积极为社区老年人上门办理老年证;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了提高办证率。社区通过张贴通知、黑板报等形式,精心做好宣传工作。

76岁的谷市街社区低保户周冬茹,因低保存折被偷、身份证丢失,行动又不便。一直未到银行领取低保金。社区在得知此事后。民政主任亲自带她本人前往银行办理挂失,同时还带她去照相馆拍身份证照。补办了身份证。社区干部的这一举动。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称赞。

南昌市国乐社区:为孤寡老人办实事

孤寡老人李古义是河南人。10多年前投靠住在国乐社区的妹妹李淑义。2011年6月。社区为李古义老人申请了低保。2012年7月。70岁的李古义突发脑溢血,社区干部顶着烈日,跑街办和区民政局。当天就为他办理了低保“常补”转为“三无”的手续,为他住院免去了后顾之忧。这举动感动了李古义全家。李古义委托妹妹李淑义给社区送来了锦旗,表示感谢。

2012年的重阳节,国乐社区的干部又来到李古义家中,给他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存折。并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社区干部说,他进养老院的报告。民政局已受理,有床位就立即安排他进院。政府会及时解决好他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请老人放心。

老人非常感动,动情地说:“这些年来。政府关心我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不然我早就没命了。感谢你们,感谢政府!”

敬老孝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篇3

尤启刚,女,现年54岁,中共党员,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三组人。该同志性情率真,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敬老孝亲、和睦邻里的好榜样。

一、她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尤启刚同志1977年高中毕业后即参加教育工作,当上了民办教师。这一当就是25年,直至2001年我市民办教师全体辞退。在这无私奉献的25年里,她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母亲般的爱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在张家湾教学点,学校离家近,每逢自家杀年猪,学生娃们都会被尤老师请到家里吃年猪肉。

学生胡绍玲,6岁时母亲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该生从1995年起跟着尤老师吃、住、读书3年,直到去学堂坪读书为止。

学生彭准,家境困难,后来被宜昌体校举重队选中。尤老师多方为其联系资助,该生受到县质监局某同志长期资助,顺利完成了体校学业。

二、她是一位恪尽孝道的好儿媳

1988年,年迈的公婆瘫痪在床,公公也疾病缠身。尤老师的老公有9兄妹,当时尤老师的儿子才满周岁,但尤老师不等不靠,主动挑起赡养老人、服侍公婆的重担。公婆瘫痪卧床整3年,当儿媳的端茶送饭,洗衣浆裳毫无怨言。尤老师说,我老公是医生,老人住我家照料方便一些,老人辛苦操劳一辈子不容易,能让他们安度晚年,帮

他们减轻痛苦,我愿意。就这样,直至老人先后入土为安。

三、她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邻居

尤老师与妯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姐妹,自不必说。对待邻里乡亲,尤老师也是乐于助人,亲如一家。有一次谁家想包饺子吃,可买皮儿又不方便,尤老师说,我家昨天从集镇买回了几斤,拿去吧。

尤老师的老公是乡村医生,以前村卫生室就设在家里。父老乡亲来看病,常常需要输液治疗。饿了,管饭;冷了,找一件衣服给病人穿上,走时也别脱,您穿上得了,不嫌弃的话送您了。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哪怕只是一顿饭、一件衣的付出,也实实在在的温暖了许多病人的心。

1990年,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彭树佩、寇大香夫妇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子女在外地生活,吃水困难。尤老师每逢星期天,便主动为老人挑水,后来又从微薄的民办教师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来胶水管,帮助两位老人吃上了自来水。

村民卢某炸鱼失手,落下残疾,生活难以自理,一度想轻生。尤老师多次去探望,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更多的是从精神上进行安慰、鼓励,帮助卢某重拾生活的信心。卢某曾感慨道:我不想活了,是怕成为家人的累赘。亲人们劝我,那是人之常情;像尤老师这样非亲非故的人多次翻山越岭来劝我,难得啊,人落难时最能见人心!

尤老师家还是免费客栈。在八、九十年代,交通不便,干部下乡的,教师走访的,人口普查的,每当走山路肚子饿的时候,赶不回去天快黑的时候,只要是经过尤老师的家,尤老师一家人总会盛情款待。

这些,不少老干部、老教师闲谈时都会对常常提及。

四、她是一位贴心办事的好干部

2001年,被辞退的尤老师当上了村里的计生专干,也就是村妇女主任。官儿虽小,可要办的事却多,且比较难办。10多年来,万家村没有一例超生的,这成绩是尤启刚同志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贴心贴意的为老百姓服务换来的。

万家村山大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自然条件恶劣。为了做好计生工作,10多年来,尤启刚同志走遍了万家村的每家每户,为育龄夫妇登记造册,发送宣传资料,代办各种证件,比如准生证,独生子女证,双女户父母光荣证,办好后再亲自送上门。曹家垭的吴某,大垭豁的尤某,计划外怀孕,想超生,尤启刚同志多次上门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做通了当事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及时终止了妊娠。

由于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幅员广,外出时间长,信息变动频繁,给计生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尤启刚同志总是想千方设万计获取外出人员信息,经常保持联系。10多年来,该村村外出人员中也无一例计划外生育。

除了做好计生专干的本职工作以外,尤启刚同志还把作为一位基层村干部的温暖,一个共产党员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为老百姓办实在事,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给低保户送钱送物,送医送药成了家常便饭。低保户彭恢周、周祖英就是她帮助最多的对象。行动不便的老人周祖英,出于信任,连砍肉、购物之类的事儿,也常由她无偿代

办并送至家中。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篇4

我叫***,彝族,于1981年11月出生在一个贫困、偏远、落后的山区——雷波县上田坝乡马史洛村,那是一个文化、经济、交通等各方面都相当落后的地方,在这里人们都保存着那种质补的精神,过着补实的生活。父亲是一名从村医招干的医生,文化不高却医术闻名,无数次救人于病患伤痛之中,深得村民群众的崇敬,父亲也是一名医德高尚的人,无论夜多么晚路有多远,只要有人求医他都会义不容辞的前去就诊,很多时候还要自己掏钱为患者垫付药费。母亲是一位本份憨厚的老农民,尽管父亲一个年头没有几天在家,一年总有几个月要闹粮荒,却从没有一句怨言,一个人拉扯着我们兄妹四人,艰辛的生活。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落后而又补实,艰辛而又幸福的环境里长大的人,因此我依然保存着那种土的纯补、山的着实和原始的善良,也因此使我保持了中国传统女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热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劳动的本质。

2009年我与丈夫相识,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与62岁的婆婆和正在读高中的小姑一起在海湾组建了一个家庭。老公是乡镇事业人员,在一个偏僻的乡上上班,很长一段时间能回来一趟,婆婆年岁已高,小姑又在读书,所以家中的大小杂活都落在了我的肩上。尽管公司工作也很忙,但我始终坚持下班后即时赶回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有很多家务我以前从来都没

做过比如喂鸡、喂猪等,但我始终坚持自己做,让老人好好休养身体,让小姑有更宽余的时间学习。累活、脏活、苦活我一直都是任劳任怨从没有过半句怨言。

做家务是我们做媳妇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照顾婆婆,关心小姑,为老公消除后顾之忧就是我作为一个儿媳,一个嫂子,一个妻子永远坚持的原则。

老公在乡上负责的是办公室文秘工作,在乡上值班的时间较长,有时一两个月都难得回家一趟,鞭长莫及顾及不到家里,照顾婆婆自然就是我份内的事了。我对待婆婆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帮她洗衣物,给她端洗脚水,为她做饭,从老人喜欢的口味、营养、健康等多方面考虑,让她吃得满意,吃得健康,只要婆婆想吃的东西,我绝不会吝啬,一定要买给她吃。碰到婆婆生病,我就积极带她上医院就诊。健康、生命、和情意是不能用金钱恒量的,所以只要能让老人尽快康复,少受病痛折磨,花再多的钱我也心甘情愿。都说老人是“老小孩儿”,我认为一点也不假,因为老人更需要关心、安慰和呵护,老人的心灵更容易受到创伤,于是我常常会主动的与婆婆沟通,万事尽量站在老人的角度,为她考虑,有时尽管老人的想法是偏见的,是不正确的,也要多顺着她,让她感到自己还是受到重视的,是有价值的,这样她就能幸福愉悦的安度晚年。

我在公司月薪在1500元左右,老公的工资也只有1700元,我们俩人的工资要支撑起一个家庭庞大的开销和小姑的学费生

活费确实是非常的吃力。我便尽量缩减自己的开支,不但戒了零食,将曾经的护肤品换成了几元钱一盒的宝宝霜,平时只要能走路的就绝不打的士,而且我结婚三年以来从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一直都是凑合作以前的旧衣服穿。但小姑的学费生活费却一分也没少给,小姑就好比我的亲妹妹,她还小,一岁就失去了父亲,我多给她一些关爱是理所当然的,只有我不留余地的支持,她才有机会成就自己的梦想,因此只要也需要的我就一定要想办法为也办到。今年小姑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面对高昂的学费,我和丈夫却一筹莫展,东筹西借的还是差一大节,最后我只好厚作脸,向娘家伸手才筹够发学费。不论手头有多拮据,我都会想尽办法按时给她把生活费汇过去。

敬老孝亲典型材料 篇5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金星村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十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李文珍,是一位有口皆碑孝亲敬老的好儿媳,她的勤劳、善良、孝顺和高尚的情操广为传颂。因此,近年来多次被镇、县有关部门评为“敬老孝老”道德模范。

2000年4月,21岁的李文珍与同村小伙刘忠贵结婚。刘家姐妹3人,丈夫是唯一的儿子,也是排行最小的一个。2002年儿子出世,一家五口过的美满幸福、有滋有味。不幸的是2003年,公公突然患上了脑出血,经开颅手术有幸得以存活,加上多年老风湿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早些年也患有风湿病,2004年也患上了脑出血,经诊断出血点渗入脑髓,已不能实施手术,保守治疗后还是落了个偏瘫,这几年随着年纪的增大,走路也成了问题,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他们夫妇身上。

刘家是农村最普通不过的家庭,除了靠种家里的12亩地,想出外打工都难以脱身,刘忠贵农闲时只能用三轮车找点零活儿补贴家用,而家里的一切就都靠李文珍一个人了。她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照顾公婆的生活起居,还要下地干活。为了能照料公公、婆婆的生活,李文珍每天给公公、婆婆做好饭,端到炕上,再下地干活,回来后还得料理家务,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公婆病情严重的时候,李文珍就一勺一勺地喂饭,每日按时按量地给老人服药。婆婆是个特爱干净的老人,李文珍就时常把两位老人的行李进行拆洗,衣服也是常洗常换。为使老人身心健康,她经常给他们洗脚、剪指甲,天气好的时候,她和丈夫就把卧床的公公、婆婆抬到外面晒太阳。多年来,卧床的公公、婆婆从未生过褥疮,没长过痱子。为了让患病的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她经常和公婆聊天,交流感情,家里有什么大事小事总是先和老人商量,婚丧嫁娶、礼尚往来都先征求公婆意见,公公自从手术后不但情绪低落,而且耳背,总好挑个事儿,她从来不厌烦,一遍一遍的解释,直到公公听明白为止。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她还是隔三差五就到集市上买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为他们改善生活,而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如此精心的照料,感动得公公热泪盈眶,婆婆心疼地抓着她的手说:“文珍啊,我亲生的姑娘都没有你这样孝顺,你比我亲生的还亲呀!”她说:“我姐姐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老人,不能经常回来照顾您,您就把我当做老姑娘吧,有什么照顾不到的地方,您就说话,千万不能拿我当外人”,她的大姑姐们每次回到娘家看到老人被弟妹照顾的这么好,感动的不知说啥好,只要回到娘家都先和弟媳妇亲近一番之后才进屋看自己的父母。姐姐们经常说:“我弟弟真是命好,能娶这样的媳妇,是两

位老人前世修来的福哇!这个家真是难为你了,姐姐们打心眼里感谢你”。李文珍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谁都有两层父母,你们在不在家都尽管放心,我绝对不会让老人们受到任何委屈”。人常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李文珍却是婆婆公公的贴身小棉袄。正是她对公婆细心呵护、百般照顾,才使重病多年的两位老人活到今天。她虽为媳妇,胜过亲女,做饭总是先问问婆婆公公想吃什么,挑他们最喜欢吃的去做,逐渐两位老人的身体日益健康,婆婆能用右手使勺吃饭了,公公也面色红润,心情格外愉快,再不像以前那样爱挑个毛病了。

她常说:“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敬老孝老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没啥了不起的。”多朴实的语言哪!

在深入金星村走访后,我们感到:一个人孝敬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年如一日。俗话说的好“病久床前无孝子”,这么多年来,她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孝敬公婆,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感到生活的快乐,此举虽谈不上惊天动地,但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篇6

近日,全国第三届“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评选暨2008年“人间真情”敬老爱老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全国老龄办、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出席活动仪式的领导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据悉,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受到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特别是“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孝亲敬老之星”等四项敬老评选表彰活动,作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在全国造成声势。2008年我国将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模范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全国敬老爱老主题教育组委会主任李宝库在活动仪式上说,为使敬老主题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组委会将在义乌等城市开展2008“人间真情”敬老爱老等大型系列公益活动。承办本次活动的义乌奥康公司董事长方兆辉称,计划在义乌创建“全国孝亲敬老楷模示范基地”。 (小文)

公安大学离退休教工新春联欢会暖融融

近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四支部举办的以“迎春贺寿”为主题的新年联欢会开得别有情趣。这次联欢的主题为“关爱老人眷顾耄耋”。支部书记高德原同志的开场白内容丰富充满激情,除通报去年工作与活动、展望新年构想和部署以外,特别自然诚挚地表示了对耄耋老人们的关切与祝愿。支部委员们向“寿星”们一一赠送生日礼物,14位“老寿星”听着好朋友们即席赋歌,吃着特意为他(她)们准备的袖珍蛋糕,个个喜笑颜开春风满面。离退休工作处的几位领导也光临会场并致辞。 (曹大良)

陕西省爱心护理试点单位开展“双评优”活动

截至2007年年底,陕西省已经有西安百岁爱心老年公寓等10家单位被列为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陕西省老龄办、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双评优”活动,给全省范围内成绩突出的爱心护理院和照料护理员授予“优秀护理院”和“优秀照料护理员”称号,对评出的“优秀护理院”和“优秀照料护理员”颁发奖牌和证书,并分别实行现金奖励。

(台恩普)

商业部离退休干部春节联欢会温暖祥和

除夕前一天,商业部部机关8层多功能厅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650名在原外经贸部工作过的部级、局级领导、机关离退休干部等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春节联欢会。联欢会由商业部副部长于广州主持,商业部党组书记陈德明在会上致词,陈部长在致辞中向出席联欢会的老领导老同志拜年,对老干部的精神风貌和老干部工作予以肯定,并向老同志们通报了我国近年来商务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形势任务。

联欢会上,离退休老同志、老年大学学员和有关专业演员同台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天)

南方遭受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之后,广州军区党委在组织好部队抗灾救灾的同时,高度重视灾区老干部生活服务保障工作,确保近3000名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遗属身体健康,医食住行无忧。广州军区各级迅速行动,拨出专项经费48万元采购抗灾保暖物资器材,对老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及时扫雪除障,送粮送菜,广州军区1200余名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遗属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灾救灾,积极奉献爱心,为受灾群众捐赠御寒衣物5730余件。(小军)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的400多名老人们和员工为广西灾区困难群众献爱心,共捐款8500多元,衣物596件。负责人说,老人们得知南方灾区困难群众受到寒冷的侵袭,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发组织起来捐款,在他们的带动下,员工也踊跃捐款。(秀娟)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老年腰鼓协会近日成立。近年来,巢湖市居巢区城乡不少社区老人自发组织起腰鼓队,参加打腰鼓老人达400多人,他们组成14支腰鼓队,以实际行动展示老年人的风采。

(王德培张训友)

孝亲敬老感人事迹[小编推荐] 篇7

几十年如一日,竭力奉养孤寡老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赢得了福田村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她就是我们洛西镇福田村党支书、村委主任韦秀鸾。韦秀鸾同志,女,壮族,1963年10月出生,家住洛西镇福田村福田屯,现任福田村党支书、村委主任。她在村委会奋战了二十余载。在工作上,她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努力为群众谋利益、解忧难,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福田村孤寡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受到福田村的一致好评。

一、悉心照顾婆婆,让老人安享晚年。

韦秀鸾家有一位86岁的婆婆,身体较差,常年需要吃药,生活起居都要有人照顾,但韦秀鸾不厌其烦,经常嘘寒问暖,精心照料。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 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她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老人的生日,她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她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她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福田村孤寡老人。2009年,家住福田五保村的戚莲枝老人突然患重病,卧病在床,生活都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弄得床铺又脏又臭,其他人都远远避开,但韦秀鸾知道后,二话不说,立即打来热水帮老人擦洗干净,还换上干净的床铺和衣服,然后又安排车送到卫生院医治。戚莲枝老人在卫生院住院治疗10天,韦秀鸾就在她的病床前悉心照顾了10天,期间她不说累,不怕苦,不嫌脏。老人病情好转出院后,韦秀鸾依旧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铺。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老人在床前,从不让老人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老人。虽然老人现在已经去世。但她在世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虽然无子无女,无依无靠,但我过得开心幸福,这一切多亏了闺女韦秀鸾啊,她真是大好人啊!”

三、经常慰问村里老人,送去温暖和关怀。

作为党支书和村委主任,韦秀鸾工作很忙,但即使再忙,她也经常组织村委干部去看望慰问困难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掌握他们的具体情况,以便能够及时为他们解忧排难,让他们享受一个安乐幸福的晚年。遇到节假日,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座谈会、晚会、棋牌会等,为老人们送上欢歌笑语,丰富老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哪家老人得不到善待,她会立即赶去他家里教育说教;哪家老人困难了她会自己筹钱帮助其渡过难关;哪家老人生病了她会前去探望看能帮上什么忙;哪家老人不在了,她会送去帛金·······

韦秀鸾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孝亲之星事迹材料 篇8

我是五年一班小刘。我是一个性格开朗,孝顺听话的男孩子。这次我选上了“孝亲敬老星”,我认为“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的意义很广,不仅要孝顺父母尊敬家里的老人和父母,还要尊重师长。孝亲敬老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我平时在家里经常帮妈妈洗碗、扫地,帮奶奶择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到周末都要去看望姥姥、姥爷,给姥姥捶背捏腿,听他们讲革命的老故事,我也给他们讲时尚的新鲜事和学校的趣事,逗得他们哈哈笑。我是他们的开心果。孝亲敬老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篇9

银杏老人院地处西咸一体化战略中科技、文化、教育板块绿色、低碳规划之一隅,与陕西商贸学院、镐京学院等高等院校毗邻。在银杏老人院王俊发院长干净整洁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对老人院的关心、褒奖的珍贵照片。陕西省老龄办高度赞扬:“选择银杏。选择快乐,入住银杏,幸福一生。”

银杏老人院是2001年经民政局批准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07年7月被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确定为陕西省首批、咸阳市首家“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2007年10月被咸阳市老龄办授予“爱心养老示范单位”。2009年10月,又一次被全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授予“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10年被陕西省民政厅确定为陕西省社会化养老示范单位。而王俊发院长对刚刚获得由陕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和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的“陕西省孝亲敬老之星”的荣誉称号也颇为自豪。

“如果没有外出,王院長经常是一大早就到施工现场检查去了。”在新址建设现场,不少人都为王院长醉心于老人事业的点点滴滴所感动。由于王院长有过多年的养老慈善行业的创业经历,深知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加之他见多识广、勤于动脑,所以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作风。从老人院的整体规划布局,到装饰瓷砖颜色的遴选;从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使用,到软件服务的培训与提升;从对慕名而来者的咨询解答与接待,到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规范管理的建章立制;从对老人24d'时的衣食起居安排,到对特殊关照需求者的心灵理疗——王院长总是以老人的感受、接受程度为出发点和着眼点,亲力亲为。

他说,不是“不放心”别人,而是为了“心里踏实”;他说,要对得起老人事业,对得起自己钟爱和选择的这份事业,对得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褒奖,真真正正做到“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忱”。

王院长说,银杏老人院迁建以来,得到省、市、区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在新址的土地是以出让方式购买的,已经取得“咸国用2010第139号”国有土地使用证。在老人院新址建设现场记者看到,一期工程项目14000平方米主体已经全部封顶,部分工程进入内装修阶段。他指着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介绍说,目前的建设都是按照建设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老人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建设的,建设内容包括老人附属接待楼、介助老人公寓楼、自理老人公寓楼、介护老人公寓楼、老干部公寓楼、老人服务楼、诊疗大楼、老人会所楼、老人餐厅、老人活动中心楼、福寿镇、大家院、感恩塔。建筑密度为29.8%,绿化率48.8%,容积率1.6。设置标准床位850余张,其中特护床位160张,20张床位专为免费接待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功臣。

王院长说,根据《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自助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介助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帮助的老年人;介护老人是指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养老院可为这些人的生活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申某曾是陕西有名的书法家,咸阳市某部门离休干部,患有多种病症。入院后,老人院的护理员精心护理,每天推心置腹地陪老人聊天、散步,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及心理需要,掌握心理特征,一周后,老人就自己走出房门和周围人聊天,到餐厅吃饭。在老人院搬迁时,其他老人都回家了,可申老人说什么也不回去,并对来看望他的女儿说,“银杏搬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银杏老人院就是我的家。”

西安市安仁坊的王某是抗美援朝功臣,为了不影响子女工作,他在老伴去世后慕名孤身一人来到老人院。入院登记时,老人院发现这天恰逢老人生日,于是专门定做生日蛋糕,安排生日庆祝,并组织工作人员为老人祝寿,唱生日快乐歌。老人非常感动,高兴地说:“我们在繁华闹市住惯了,原以为住在老人院孤独、寂寞、不适应,谁知,你们的热情胜似亲情,你们的爱心,使我忘掉了失去老伴的痛苦,解除了我的矛盾心理,真是不简单呀!”老人的儿子王志华得知后连声感谢,并为银杏老人院赠送锦旗一面。

老人院有一位百岁老奶奶,除耳朵有点背外,思维很清晰。当她看到王院长进来后,欠起身,拉着王院长的手,一行清泪悄然流下她的面颊。王院长说:“我每次看老人时,老人都是这样落泪,我知道,这是老人在用热泪表达着感激。”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老人院的一日三餐是稳定老人入住的重要环节。为此,银杏老人院成立了膳食管理委员会,做到每周有食谱,注意营养合理搭配,根据老人的需要或医嘱制作普食、软食、流食。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清洗消毒餐具,严防食物中毒,把好病从口入关,切实保证入院老人的膳食安全。

老人院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注意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并为此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老人院的制度有:老人院章程、服务规范、门卫制度、护理人员职责、家属探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洗浴管理制度、医疗卫生制度,入住老人登记制度等。

“现在新建的公寓楼都是中央空调。”不少人给王院长算了笔账,按照现在的护工工资和物价水平,原来的收费标准是有点低了。王院长说:“老人院以社会效益为主,附以适当的经济效益,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那么,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银杏老人院的投资运营经费从哪里来?王院长说出了他的成阳博兰顿养殖有限公司和博兰顿化妆品有限公司。这些特种动物具备的经济价值不仅可以支持公司和老人院运营,而且可供老龄朋友观赏。博兰顿化妆品有限公司利用养殖的特禽动物自身原油,作为生产化妆品原料,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硬件具备了,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加强软件建设,包括老人院‘以人为本’的管理和对护工的职业化培训。”王院长说着,拿出了他出任主编的陕西省银杏老人院管理委员会编印的《社会化养老机构规范管理日常服务实用手册》,里面有“老年护理工作管理”和“员工管理制度”等详实内容。王院长在册子的前言中写到:为了加强对爱心护理工作的指导,完善管理和护理的规范化建设,帮助广大爱心护理工作者提高责任心,建立集中托养和屑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根据我院2007年~2010年开展试点以来的实际情况,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看到这些,记者深深感到,王院长实实在在是以谦逊质朴的品质、低调踏实的作风、悲天悯人的情怀,专注地谋划着他所醉心的老人事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王院长说,他还有好多关于老人事业的故事没有讲完。他希望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为建设国际化的养老院,为人类崇高的养老事业,为社会的和谐、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孝亲爱心学子事迹材料 篇10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

七年一班

成勃澎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十五中的学生成勃澎一直把“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这句话记在心头。平时就在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他,把孝亲、奉献看的尤为重要。

普通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对于成勃澎来说是短暂的,2006年他的父亲因车祸突然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这样遭遇使得家庭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懵懂时的小勃澎只能知道爸爸再也回不来了,只能很多时候自己独自在家了,只能帮经常流泪的妈妈倒一杯热水了。

成勃澎的母亲由于长期的负荷工作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他的母亲在2009年时候离家,至今音信全无。这对于刚刚开始小学生活的勃澎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父母都不在身边,今后的生活举步维艰。他的爷爷、奶奶将成勃澎接到身边,一边照顾他的生活,一边教他做人的道理。

成勃澎在和爷爷奶奶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从小就非常具有爱心,学校每次号召捐款,他都踊跃参加,而所用的钱都是节省下来的零用钱。

有时同学生病了不能来上学,他就总是在自己上课的时候做出两份笔记,把标注工工整整的各科重点尽量为生病的同学还原出来。老师知道了也劝说过他,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可是他却总是说,这样自己多用心记了一遍,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在家中,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的时候,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醒老人们按时吃药,每次吃饭的时候,老人们不上桌,他都不会先动筷子,有好吃的都先让老人们先吃。

前几年奶奶住院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这对于80多岁的老人是一场不小的病痛。成勃澎每天从学校放学就直接奔向医院,接替自己的姑姑照顾奶奶。为奶奶喂过饭,擦过脸后就在旁边安安静静的写作业。在医院的这段时间同病房的爷爷奶奶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孩子,虽然勃澎不善言谈,但是总是在默默做着事情,还经常帮着他们接一接水,打一打饭。

奶奶出院后身体也是大不如前,成勃澎开始主动学习洗衣服和做饭,平时不仅把自己的校服洗干净还帮助老人们洗洗衣服、打洗脚水。而且简单的煮面和炒青菜已经没什么问题了。

进入初中阶段学期的这段时间,成勃澎迅速融入到了新的集体。他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劳动,每天早上都要提前到学校帮助同学打扫卫生、擦黑板。

孝亲敬老先进事迹材料 篇11

“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真诚对待身边亲友。在家里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家人;在学校尊师守纪、热爱集体,积极担当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XX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先进事迹材料

她,圆圆的脸蛋上嵌着一双黑黑的眸子,明净清澈,瘦瘦的身材看似弱不禁风,但内心却坚韧向上。她尊师爱幼、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爱好广泛,她就是恬静善良的巨蟹座女生——二(2)班的xxx。

她是一个充满爱心,有孝心的孩子。

平时懂得谦让,懂得规则,从不欺负比自己年龄小的小朋友,同情弱者,幼儿园开始就知道体谅别人。小区里的很多孩子都愿意与她接触、交流、玩耍,家长都给予她良好的评价。记得那年她才五岁,妈妈把她放在外公家玩了一下午,晚上洗澡的时候,她说:“轻点,脚疼。”仔细一看,她的脚踝处都肿了,原来白天在外公家的弄堂里跑来跑去时扭到的。可是当她摔下去时第一想到的是坚持着站起来,告诉外公:“还好,不怎么疼。”那时,她还那么小,但已经深深地懂得安慰人,体谅人,不让家人为自己担心。

她很爱自己的家人,孝顺长辈,懂得分享。

吃到好吃的东西总要塞到奶奶嘴里,奶奶总被她这个举动乐得眼角绽开幸福的纹路。母亲节的时候她还用自己稚嫩的双手为母亲做了一张贺卡,歪歪扭扭的“母亲节快乐”成为了母亲收到的最感动的祝福。她常常稚气但又那么深刻地说:“我最喜欢星期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家里陪我了。”朴素的愿望深深地表达了她对家人的爱。

虽然她年纪小小,但是主动帮助妈妈分担家务一直是她坚持的事情。星期天了,看到妈妈忙忙碌碌,她也会挽起袖子,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帮你洗衣服吧。”纯真的小脸透着一股担当的勇气。当妈妈说不需要她帮忙,让她一边玩去的时候,她竟会十分细心地端来小凳子,给妈妈递上,认真地说:“妈妈,你坐着洗衣服吧。”

恬恬的两个老太太都还康健,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太太剥茭白,剥毛豆,择菠菜的时候她总是陪着老太太一起做。见到老太太经常在厨房煎煎炒炒,她总有个愿望,说长大了要像烧饭老太太一样,做饭给一家人吃,听到她这样的陈述,大家都会被她逗得乐开了怀,一致觉得家里有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周末在家,她还喜欢和妈妈一起烘焙,做蛋糕,烤饼干,烘蛋挞……每次她都打蛋清,称面粉,乐在其中,香喷喷的蛋糕出炉时她的小伙伴们就都被引来了,大家欢聚一堂分享美食是最快乐的瞬间。和家人一起做食物和伙伴一起分享美食让她懂得了最平凡的生活中也是充满乐趣的。

她还是个重感情,恋旧的孩子。

自从离开了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后,她还是常常想念幼儿园的好朋友小鱼儿,闹闹,妞妞……想念沈老师和杨老师。周末她会主动要求妈妈带她去幼儿园看看。妈妈带她去了一趟,虽然没碰到老师和同学,但她仍然很高兴,念叨着说:“以后,我每个月都要来幼儿园看一次。”可能,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早已埋下了感恩的种子。她会背“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不知不觉中,她正身体力行地向这方向靠拢,努力朝着这些美德迈进。

在学校,她自强自立,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幼儿园开始,她就在小朋友中有较高的威信,受到同龄人的喜爱。作为一名小组长,她总能最快速度地收齐本子,交给老师。平时,还负责卫生检查工作,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完成,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她热爱学习,喜欢阅读,善于思考。平时总是看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画格子大象艾玛》、《秋秋找妈妈》、《蚯蚓的日记》……都是她百看不厌,看得几乎能背下来的故事。学习上能做到上课专注,课后勤练,坚持不懈。进入一年级以后,拼音零基础的她一点儿没有畏难情绪,老师说她课上能专注地听讲,能把老师说的话牢记在心。回到家,她也能很耐心很刻苦地把当天学的内容反复朗读。磕磕绊绊了几次之后,终于,她找到了学习拼音的规律,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看到什么都想拼一拼,连平时说:“我要喝牛奶。”她都会饶有兴致地先拼一遍,然后连起来说一遍,家里的大人都被她的投入劲逗得哈哈大笑。就这样,一个半月下来,本来让父母最担心的拼音学习她顺利通过了,而且学得很扎实,良好的听课习惯以及不厌其烦地操练是短时间内高效学好拼音的法宝。她学会了拼音,阅读的兴趣就更加广泛了,常常一个人对着《一年级的小豆豆》哈哈大笑。她求知欲望强烈,会自觉地听着音频里的古诗、《三字经》跟读、背诵,从不感到厌倦。学习并没有给她带来负担,相反,她常常说:“读书蛮有劲的。”

除了书本,她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旅行,跟着爸爸妈妈踏在厦门海边的细沙上,徜徉在画廊般的桂林山水间,驰骋在香港的迪斯尼乐园里……旅行让她学会去了解民俗风情,增加阅历,懂得尊重。

她喜欢跳舞,喜欢音乐。

在“小天使”学习芭蕾是一项艰苦的运动,但是她总能乐呵呵地上好每一节课,哪怕生病也能坚持不缺课,舞蹈老师夸奖她是个认真坚强的孩子。

她还是个热衷环保的小卫士,曾经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参加城市商报的植树活动,她立志要做一个地球保卫者,时刻保护好地球上的资源,所以,她从不允许浪费水,浪费电,洗手涂肥皂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水龙头开着的,房间没人的时候是一定要把电灯关闭的。这些良好的习惯让她在家成为了一个会过日子的“小小主妇”,今后走上社会,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节能的好市民。

这次,她光荣地成为了美德少年。在这个闪亮的光环下,她明白只有努力向上,才会离阳光更近一些,从小传播正能量,让我们的世界更和谐,更美好。

XX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先进事迹材料

xxx同学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尊敬老师,与同学团结友爱,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一年级就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并且一直担任至今。作为一班之长,xxx同学深知自身的责任重大,对老师交给的任务总是积极认真地完成,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管理班级纪律等,努力做好老师的小帮手。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她都乐在其中,愿意为班级、同学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xxx同学勤学善思,各门功课都名列班级前茅,很多同学都视她为榜样。由于她性格随和、乐于助人,很多同学都愿意和她一起学习、玩耍,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是她的好朋友。当同学们碰到困难,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都会找她帮忙。她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正因如此,她在班里的人缘极好,同学们都愿意与她交朋友。xxx同学不仅在校是个尊敬老师帮助同学的好学生,在家也特别孝敬长辈。在空闲时间里,会主动帮爸爸妈妈洗碗,拖地和洗衣服。会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会帮奶奶一起包饺子,甚至会全程自己做面条给全家人吃,是全家的贴心小棉袄和爱心小天使。有一年,外公外婆到杭州过年,语湖早早地准备好一切来迎接他们的到来。她在家里的小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爱心,在里面写了“外公外婆欢迎你们!”,还美美地做了装饰。还为外公外婆铺好床,在他们的房间里放好了小点心,有甜的给外婆吃,有咸的给患糖尿病的外公吃。在外公外婆快要到家的时候,给他们泡好了茶,等他们到的时候可以马上喝。语湖还在门口给他们放好拖鞋,一进门就可以穿。外公外婆到家后看到语湖为他们准备的一切,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她是个懂事、有爱心、知道感恩的孩子!xxx同学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实地展现了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尊师孝亲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受到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们的喜爱。

XX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先进事迹材料

xxx,女,15岁,石河子市143团第一中学九年级一班学生。作为女儿,她对家人的照顾细致入微。父亲于XX年12月因患有急性脑梗死,每天靠输奶来维持身体。她每天会给父亲一勺一勺喂酸奶,想到父亲的身体状况,他眼里充满了泪水。爸爸醒来后告诉她:“不是女儿天天喂我,我的身体也不会好那么快。”她知道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学习成绩进步,为此她每天学到深夜,成绩也飞速提升。

母亲的膝盖因受伤而长年疼痛,她深知母亲发病时的痛苦不管初三的她体育训练有多累,每天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着一样的工作:准备好适量的洗脚水,细心对母亲受伤的腿每一寸进行按摩。夏天,父母因为家庭条件贫困,为请务工干活而发愁时,她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帮助父母,每逢放假,早晨8点钟进地,干到中午一点,回家做饭吃饭,3点继续去地里干活,拉了十天浇水大管子她的手上已有大大小小不可计数的伤口,皮肤也变得粗糙,她一声不吭,坚持到底。

孝亲敬老 篇12

随着人类事业的发展,事业组织先进人员与年俱增,可是失去照顾的亲人与老人也随着增加。追根究底是什么使得“空巢老人”这么多?成功人士的事业发展与成功,一定要赔上老人们的幸福吗?

有的人有这种依附、依赖的陋习,并将他传承给了纯洁的后代的灵魂。举个例子好吗,虽然我也不记得那个人是什么名字了:有个人,父亲早逝,母亲和他度过了艰难岁月,让儿子出了名。可是儿子忘恩负义,抛弃了母亲和他的故居。母亲为见儿子卖掉了自己的血,但是,见到儿子之后,收到的只是一张儿子买的返回的单程票。

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那个人孝亲敬老的良好传统哪里去了?难道富贵了不肯低一下头么?他们难道没有拍膝盖掐指想过,他们这么做对不起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对不起人们因为穷里出才对他们高抬贵手吗?

孝亲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礼仪之一。孔子、庄子、老子都说过这一点,我们有了传统礼仪,才得到了外国人的美誉和学习。而现在有一些人长大了,在亲人的帮助下成了名,反倒以傲慢的口气给亲人拆台……其实,这些既过分又着实可悲的行为就在我们的附近游荡……

孝亲敬老好儿女 篇13

他,坚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坚守“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他,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就是杭州湾新区海南村家喻户晓的社北1队居民,施某某。

已过知命之年的施长针,依旧拥有健硕的身躯、爽朗的笑声,岁月苍白了他的双鬓,却苍不了他那颗孝义的心。

父母双在的他,对于双亲平日的生活起居,时常嘘寒问暖;父母病重,独自带着他们四处奔波求医。几十年如一日,照料着年迈多病的双亲,却未曾有半句怨言。如果说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那他的职责则广泛到了身边的邻居老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

上一篇:夏之韵作文550字下一篇:高一历史期末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