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检自查报告(通用10篇)
根据 《双江自治县人x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双江自治县开展严禁领导干部违规使用扶贫救灾>的通知 》 (双政办发 〔 2015 〕 45号 ) , 我乡对201x、201x年度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自纠,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 项目 及以工代赈项目 基本情况
(一) 201x年度扶贫项目 及 资金 基本 情况
201x年度共12个项目,投入资金435.973万元,其中第一批 整村推进项目2个,投入项目资金30万元;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个,投入项目资金30万元;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1个,投入项目资金100万元;产业扶贫2个,投入资金11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1个,投入资金13.973万元;整村推进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1个,投入资金20万元;互助资金项目2个,投入资金3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项目1个,投入资金100万元;安居工程项目1个,投入资金2万元。
(二)201x年度扶贫项目及资金基本情况
201x年扶贫项目共5个,投入资金共计180万元,其中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资金60万元;安居工程项目2个,投入资金4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1个,投入资金6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1个,投入资金20万元。
(三) 以工代赈项目基本情况
2013至201x年度我乡以工代赈项目共1个,投入资金350万元,其中中低产田改造1100亩,投入资金40万元;坡改梯650亩,投入资金40万元;改扩建沟渠8公里,投入资金100万元;村组道路建设16公里,投入资金170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及资金拨付情况
(一)201x年度项目完成情况及资金拨付情况
201x年度扶贫部门投入 扶贫 资金435.973万元, 资金已全部到位, 拨付资金 228.6 万元,拨付率 52% ,各项目完成情况如下:
1、第一批 整村推进项目2个,资金已全部到位,拨付资金22万元,项目完成73%,其他项目正在建设中;
2、深度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个,资金已全部到位,拨付资金17万元,项目完成57%,其他项目正在建设中;
3、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1个 资金已全部到位 ,拨付资金 59.6 万元,完成项目 59.6 %;
4、第一批产业扶贫项目1(生猪养殖)1个, 资金已全部到位 , 拨付资金 39万元, 完成项目65%;
5、第二批产业扶贫项目(林下种草养鸡)1个, 资金已全部到位 ,资金尚未拨付,此项目正在正在建设中;
6、扶贫到户贷款贴息项目1个,资金已全部到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资金尚未拨付;
7、整村推进太阳能热水器建设项目1个,资金已全部到位,资金拨付100%,该项目已全部完成;
8、互助资金项目2个(池塘扶贫互助社、上小街扶贫互助社),资金已全部到位,该项目已全部完成;
9、财政奖补资金项目1个,到位资金 资金已全部到位 ,拨付资金 40 万元 ,完成项目 40 %,其他项目正在建设中;
自聘用公益性岗位以来,我校认真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公益性岗位进行管理。本学期,我校认真按照临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临人社发„2015‟5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条件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和纪律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情况、公益性岗位空岗情况等方面,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尽早落实、严格要求,确保公益性岗位管理使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得到落实,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公益性岗位人员聘用条件。
我校严格按照《云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益性岗位人员聘用条件符合要求,人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
二、严格公益性岗位人员出勤和纪律。
我校在出勤和纪律方面,要求公益性岗位人员和其余教职工一样,必须遵循学校各项出勤和纪律方面的相关规定,并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劳动纪律。我校公益性岗位人员都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工作,无异常情况。
三、公益性岗位人员符合相关规定。
我校公益性岗位人员符合相关规定,坚持“一人一岗”的原则,无虚报岗位、冒名顶岗和冒名领资金现象。
四、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我校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工资水平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存在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为上岗人员按规定办理了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我替换现象。
五、公益性岗位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我校严格按照《云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公益性岗位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无违规现象。
六、公益性岗位空岗情况。
我校无空岗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教育惠农资金项目使用及管理,实施使用中监管工作能落到实处,资金使用管理阳光规范,促进了学校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领导充分重视,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补助资金方面,我学校已经购买足够餐桌,同时维修食堂及公寓楼,总计使用资金5万余元,不存在挪用违规使用现象。
3、校舍安全工程方面。学校已竣工一幢教学楼,按合同书要求按进度支付拨款。工程建设有建设许可证等,证件齐全,规范施工。目前正在申请验收。
4、寄宿生营养改善专项资金方面。学校设有寄宿生管理领导小组,没有虚报寄宿生人数,有营养早餐发放花名册等,材料规范齐全,采取电脑充卡方式每月及时发放资金到学生手中,专项资金独立核算,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免费作业本专项进展管理方面。学校按实际在校学生人数领取作业本,并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我镇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区民政局、财政局专项资金使用规定,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确保专项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安全,做到俩个坚持:
(一)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原则
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和任何手法挤占和挪用。
一是救灾救济资金分配。以保障灾民基本生活为依据,根据灾害大小、损失程度、自救能力,突出重点,不搞特殊化,不搞平均主义,无挪用、坐支、截留等违纪行为。在发放过程中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公开发放的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坚持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审核,手续完备,程序合规,无弄虚作假、优亲厚友、挤占、挪用、虚报等情况,坚持客观、公平、合理,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按季度发放制度,实行银行打卡发放,无擅自扣留低保金现象,确保贫困家庭保障金的足额发放,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农村医疗救助金按照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严格审批程序,做到对象明确、资料齐全、手续完备、救助科学,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坚持情况反馈、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和经常性的检查,确保专项资金真正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一是坚持层层公开制度。结合村务公开工作,将各项民政事业专项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纳入公开内容,从村、小组层层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坚持逐级反馈制度。资金的分配情况,逐级反馈上报,切实加强监督。三是定期进行检查。每年镇财政所都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深入到各村入户核对检查看是否落实到户到人,是否使用得当,是否存在优亲厚友等现象和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认真处理,强化管理,有效杜绝了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过程中的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
二、专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
(一)粮食补。xx年共下拨粮食补638494.80元。
(二)汽车下乡补。xx年6月至xx年5月区财政下拨汽车下乡补助426402.25元,我镇共下发418440.40元,余额7961.85元。
(三)水库移民补。xx年至xx年3月,我镇共计对水库移民补助5100元。
(四)教育补贴助学资金。xx年区财政拨款727200元,实际发放727200元。xx年区财政拨款666350元,实际发放666350元。两年共计发放1393550元。
(五)新农合医疗资金。
三、自查情况
三年来,我镇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的发放,无截留、挪用、擅自扩大或缩小资金使用范围、改变补助标准的行为,各专项资金按规定报帐制,严格管理,会计核算真实规范。
根据省应急管理厅《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做好2020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在各乡镇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对全县2019年救灾款物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救灾款发放情况
2020年累计下拨救灾资金4次共1591万元,其中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发放3次,发放资金共1000万元,受益群众9924户34896人:冬春救灾生活补助资金发放1次,发放金额533万元,受益群众6223户20758人;下拨倒房重建资金1次,金额253万元,受益群众1081户3784人;下拨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214万,受益群众2620户10354人;另外591万元,用于抢险救援装备配备和基层备灾能力建设,以及抢险应急物资和设备购置。
二、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2020年全年领取省市救灾物资5次,其中毛毯1100床,棉被1360床,帐篷180顶,折叠床172张,军大衣600件,羽绒服100件,毛巾被50床,竹席20床。由乡镇代领,发放给困难群众毛毯1480床,棉被1635床,军大衣430件,羽绒服67件;另外发放帐篷186顶,折叠床77张,用于新冠疫情防疫工作。
一、专项资金情况
1、家电下乡全年补贴资金741.43万元;
2、四川省城乡市场监测与储备应急体系建设项目资金2万元;
3、20推进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3.5万元;
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项目资金29.4万元;
5、预拨年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资金83万元;
6、“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以上专项资金合计929.33万元。
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1、财政直接拨付资金:(1)、家电下乡全年补贴资金741.43万元;(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项目资金29.4万元;(3)、预拨2009年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资金83万元;(4)“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2、本单位直接拨付资金:2009年推进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项目补助资金23.5万元。
3、本单位购买市场监测设备资金:四川省城乡市场监测与储备应急体系建设项目资金2万元。
以上由财政与我局拨付的专项资金,我局会同县财政局,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及时拨付到了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确保了钱用到了每一个项目上。
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情况
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对每一个项目,每一笔专项资金,我局都实行明确的负责制,有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并且确定了专门的管理人员。
2、加强监督管理指导。对每一项专项资金,有专人管理,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对项目建设及时进行指导和管理。对专项资金需要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拨付的,确保验收符合要求后及时拨付。
3、确保专款专用原则。经常会同县财政局,加强对获得专项资金的企业进行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不挪着它用,不违反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同时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了相关财务处理,不得改变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不得将资金转移、侵占和挪用,不得虚报冒领专项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建议降低获得商务扶持资金的门槛,让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也有机会获得资金扶持,使企业尽快做强做大。
一、加强领导,强化监督
为确保抗震救灾和灾害重建资金
能真正落到实处,杜绝腐败现象和专项资金挪用情况的发生,经镇党委、政府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成立以镇长高涛同志为组长,纪委书记王涵生同志为副组长,财政所、党政办、民政办、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监察领导小组,对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二、责任落实,兑现迅速
我镇自“5.12”发生以后,重建户32户,共发放资金52万元;危房加固32户,共发放资金13.7万元;灾后群众生活困难补贴7.26万元。共计发放资金72.96万元,全部通过信用社打卡直发,由民政办监督。所有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未出现截留、挪用现象,资金兑现按时、保质保量。
三、政务公开,强化宣传
为认真落实灾后重建政策,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了镇、村、社三级干部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四、层层上报,严格把关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4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讲话标题:依法治建,加强管理,使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任务,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依法治建,加大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4年工作回顾2004年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监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在大庆市召开的全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上,我市做了题为“分析形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市建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经验交流,省建设厅对我市的建筑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年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共计310项,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投资额20.4亿元。按照《二00四年×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迎接国家建设部、省建设厅、省人大城乡环保委及市人大检查4次,自行组织检查2次,共抽查项目198项,建筑面积近132万平方米。通过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5份,停工通知单21份,罚款金额6万元,吊销开发企业资质证书10家。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开始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工作顺利完成,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等有关规定,在省建设厅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紧张的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的审查申报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使我市的建筑业企业数量从426家降为203家,达到了调控规模,优化队伍的目的,为下步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的合理格局奠定了基础。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产值66.5亿元。——有形市场日趋完善,招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加强了有形市场的制度建设,共修订交易中心日常管理制度15项,业务表格12项,制定规范性文件3项,取消文件6项,修改文件1项。并推行了无标底评标办法,2002年政府投融资的工程43项,总投资23869万元,全部实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无标底、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招标评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节约资金4580万元,降低工程造价19.2%,实现了政府投资工程公开招投标率100%的目标。——加大监督力度,工程质量稳中有升,安全文明生产进步较快。对全市所有报监工程采取巡回抽查的方式,重点检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共下发整改通知单10份。同时对每一个工程都建立了监督档案,2004年全市报监工程的监督覆盖率达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优良品率达60%以上。在文明工地评选方面,有9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文明工地,6个工地被评为省级样板工地,我市在全省建设安全工作责任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加大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去年,通过开展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共发现违反强制性标准或规定的设计问题1021个,并及时督促整改,从而进一步规范了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的市场行为,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同时对市重点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工作靠前监督、热情服务,确保施工图审查率达100%。——开展专项治理,规范监理行为。制定了《×市整顿和规范工程监理工作实施方案》,经过为期三个多月的专项治理,共发现问题120多个,下发整改通知单4份,对7家监理公司提出了通报批评。并通过坚持“一人、一证、一企业、一注册、统一印章、统一胸卡”的原则,加强注册管理,严格实行“十制”,进一步规范监理行为。——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案件得到了有效遏制。近年来,随着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逐步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逐年减少。据市纪检监察部门统计,1998年受理工程建设领域举报案件26起,查处15起;1999年受理17起,查处11起;2002年受理10起,查处5起;2003年受理5起,查处1起;2004年受理3起,经调查举报失实,全部查否。
二、当前建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分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结合赴其它地市的考察调研情况,深入剖析我市建筑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从全市范围来说,大致存在四大类问题:第一类是基建程序问题。不按程序去建设,不按规范去施工,不按规则去竞争。大量的表现为业主行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任命的业主。诸如各种工程建设指挥部,这些业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另一类是开发商。近几年,随着我市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许多开发商涌入我市进行房地产开发,从事工程建设活动,但个别开发商往往不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程序,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扰乱了我市的建筑市场秩序。第二类是违反标准问题。主要是指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包括设计标准、施工标准和监理标准。在这些强制性标准中,设计方面的标准是最为重要的,目前设计方面还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搞私下设计,画个草图就施工,无资质、超资质设计;另一类是超常安全设计,叫做“不动脑筋加钢筋”。钢筋加得密密的,安全系数大大的,把个建筑物搞得和城堡一样。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违反强制性标准造成的质量、安全事故令人担忧。第三类是依法行政问题。信用机制尚未建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从主观上来分析。一是人员不足。建筑管理工作涉及点多、面广、难度大,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各县、区建设主管部门往往只有二、三个人从事建筑管理工作,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我们开展了多次检查,也相应进行了一些处罚,但效果并不理想,说明我们只能“触其表而不能触其本”,没有做到盯住一个项目查到底、查清楚。三是执法程序有所欠缺。作为建筑管理执法人员,要知法、懂法、不违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对于所有执法行为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来操作还有距离。第四类是分包转包问题。近年来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多发、易发的原因,就是因为分包、转包的存在。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司长张鲁风在2004年全国建筑市场分管厅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将解决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列为全年重点要抓好的八项工作之一,建设部正准备制定施工分包管理办法,明确界定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行为。从我市发展地方建筑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尽可能的减少、避免建筑市场中的分包、转包,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地方建筑业。
三、2005年工作安排2005年是我市城市建设实施四大战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建筑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因此,针对我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管理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成效”的要求,全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主线,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加强有形市场建设,完善招投标管理模式;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提高工程监理水平;加强政府对质量、安全的监管,引导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步入良性的行业发展轨道;加强制度建设,增强执法意识,促进全市建筑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03年全市建筑管理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开创我市建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1项,其中续建项目13项,新建项目28项;计划完成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为了更好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选派精干人员组建了市重点工程推进办公室,从项目立项就开始协调解决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实行“一条龙”服务,力争使每一个项目都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建设精品工程,提高城市品位。在工作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从工程立项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各种手续直至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执行。二是明确职责,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四项制度是指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三是突出重点,严格质量监督管理。业主和施工、监理单位等有关人员要现场到位、密切配合,严把三关:材料进场关、施工环节质量关和工序验收关。四是加强管理,实施配套建设。建设项目要按规定配套建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园林、环卫等配套设施,新建小区还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民用天然气和优质饮用水,并采用单体供热系统。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重点工程建设的服务力度,来带动我市建筑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009年秋冬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已发展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前期的旱灾对全县小春生产及人畜饮水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目前,全县旱情仍呈持续严重,抗旱形势严峻。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面对旱情,丘北县民政局以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为重点,积极发挥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和主力军作用,以受灾群众呼声为冲锋号,以重灾地区为主战场,以干部职工为救援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保民生。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7月30日,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社区)1263个自然村不同程度遭受干旱灾害,导致23.05万人10.8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缺粮人口7.75万人。农作物受灾30656.54公顷,成灾29900.67公顷,绝收25770.6公顷,此次旱灾共造成农林牧经济损失3.36亿元,直接农业经济损失1.1046亿元。
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13.8万元,给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针对目前严峻的旱情形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团结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抗灾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积极应对,精心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去年8月旱象刚显露,县委、政府就就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切实把抗旱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召开职工大会。要求民政干部职工“思想上没有丝毫的松懈,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松驰,措施上没有丝毫的松劲”,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高位推动抗旱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建立严密的工作机制,确保救助工作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努力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认真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成立了民政抗旱救灾救援分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落实,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齐心协力配合抓抗旱的工作格局。救援分队遵循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及时了解旱情,积极采取措施,经常性地组织抗旱救援队伍为困难群众免费送粮送水上门,确保受灾群众度过困难时期。努力提高抗旱救灾处置能力,落实各项抗旱救灾应急措施,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并设立缺水缺粮热线电话,对因灾出现缺粮缺水困难群众,立即集结到位,在县抗旱指挥部和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按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安排开展救助工作,力争抗旱工作发挥最佳效果。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抗旱救灾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县民政局坚持“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以赴确保打赢抗旱救灾保民生硬仗。县民政局抗旱救灾资金投入1823.5139万元。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上级下达抗旱救灾专项资金1125万元;州慈善总会下达爱心慈善捐款373万元;县级接收社会各界及全县共产党员特别捐款325.5139万元;接收捐赠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1辆;接收捐赠物资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接收捐赠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
抗旱救灾资金支出1823.5139万元。一是制定弱势群体分类救助方案。结合我县的旱情情况,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373.2744万元(其中:①由县财政直接划拨12个乡镇救灾资金997.6667万元;②教育系统抗旱救灾26万元;③水务部门水利设施建设341.6077万元;④县卫生局饮水卫生消毒处理5万元;⑤县统计局3万元)。二是积极调运救灾物资。多方采购水桶、运输水袋、抗旱运水车等必需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共支付物资资金167.6742万元。(其中:
1、抗旱救灾物资发放:50公斤塑料桶1450只,150-200#塑料桶396只,450L储水桶3272只,4立方米运水袋191个,5立方米运水袋159个,6立方米运水袋50个,共支付资金67.6742万元;
2、抗旱运水车辆10辆,共支付资金100万元;加上捐赠的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共11辆已全部投入使用)。三是加大粮食回供救助力度,县民政局夏荒期间用于缺粮人口资金210.3653万元。四是做好汛期前救灾物资储备,共支付资金72.2万元。五是管好用好捐赠物资,发挥捐赠物资的效用,切实解决饮水困难学校的用水安全,分两批下发矿泉水12个乡镇44所学校,共发放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为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科学调供,突出重点,救助到位,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丘北县把保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合理调水供水,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储水抗旱自救。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在补助上区别对待,对五保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按每天每人20公斤的用水量免费供水,保障生活用水需求,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同时,县民政局积极采取组织送水、发放生活补贴、购买粮食等多种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救助方案,分类实施救助,千方百计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并落实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的办法,确保弱势群体生活不出问题。重点做好受灾户及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问题,把灾区“小春无收成的家庭、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无基本口粮的家庭”三无人员实施重点救助,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开展送水、送粮服务。截止2010年12月30日,我县已发放救灾粮食240吨,储备粮食318.6吨,使16000人缺粮问题得到解决。
(四)责任落实,信息通畅。灾情发生后,县民政局积极发挥灾害信息网络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灾情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灾情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增强灾情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为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加强与农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当前旱情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因旱造成群众缺水、缺粮等生活困难情况,并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快捷,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五)深入灾区,心系灾民。县民政局成立了四个督查指导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加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的督查指导,帮助解决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用水困难。指导各乡(镇)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灾情发生以来,县民政局干部职工累计深入灾区查灾核灾150余人(次),为受灾群众免费送水100余立方,缺粮户送粮上门20000公斤。
(六)夯实基础,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1073口爱心水窖项目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清淤扩容和修复旱灾受损工程,做好雨季蓄水和安全度汛准备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抗大旱、打硬仗的思想,把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中,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举全县之力奋力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1、加强灾情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切实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县、乡、村工作队逐村逐户对灾情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抗旱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2、进一步完善方案,保障弱势群体人畜饮水安全。千方百计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和学校、医院用水。做好灾区缺粮人员,按每人每天1市斤基本口粮进行救助,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关注民生,加大夏荒缺粮人口的救助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出现问题。在对夏荒期间灾民生活临时困难救助时,采取现金救助和粮食救助相结合等特殊措施,确保夏荒期间缺粮群众的基本口粮保障。
4、做好汛期各类值班制度,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为汛期防灾救灾工作做准备。
近几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救助,明确提出了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切实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防范救灾救济工作领域腐败问题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市政府职能部门,对2006年以来全市在各县区自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重点检查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情况、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低保的发放情况,通过检查调研,比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情况,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意见。
一、基本情况
1、各项民政救灾救济款物的接收、拨付与管理情况
2006年度接收省里下达(含省分中央补助款)民政救灾款515万元(含上年来款较晚,未能下达到县的20万元),其中: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426万元、救灾粮差价补贴款44万元、灾区民房恢复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胁农户搬迁建房补助款45万元;市本级财政年。
村社干部不仅能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而且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救济对象做到亲自将款物送上门;有的县还具体针对救灾款物的发放管理制定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如新平且出台了《新平县救灾款物发放管理登记制度》。
从检查的结果看,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基本符合“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具体使用救灾款物时,能够按照救灾款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救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有关规定,而且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救灾救济款物分配方案,发放救灾款物的过程符合规定程序,救助对象准确,重点突出,未发现挤占、私分、冒领等问题,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灾民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3、救灾款物公开发放与监督情况
从实际抽查的12个乡镇17个村委会的资金管理、核算、发放等基层工作情况,并且随机抽查和走访43户受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家庭困难程度和救济款物领取情况看,总体来说,各地均能够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本做到了发放对象公开、发放金额和物资数量公开,并及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救助对象都能如数领到或受到相应的救灾救济款物资助。
另外,对救灾款物的监督,县级人大、监察、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不定期的开展相应的检查工作,有的县已将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行考核。
二、检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当前我市救灾救济和低保工作的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确保了中央和省、市关注弱势群体政策的落实;三是促进了各县区对救灾救济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视和规范;四是提高了社会对救灾救济工作的关注;五是及时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华宁、通海、澄江县政府已按市检查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数将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指标款拨付到县民政局帐户。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县区救灾款物结存较多,有的县级财政在拨付上级下达的指标款中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通海县2006年度市里下达的53.8万元指标款,在市检查组到县开展检查工作时尚未给予拨付。
2、大多数县未按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救灾管理体制要求,配套相应的救灾经费。
3、对于救灾款物的管理,部分县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加强。如:易门县由于具体从事救灾救济工作的人员变动频繁,新接手人员业务一时不能全面熟练,对救灾款和捐赠物资的管理缺乏工作经验,不注重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汇总,致使有关资料显得有些零乱;有的县救灾救济工作和城乡两个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负责,工作中顾此失彼,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灾救济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该记的帐没有及时记,该对的帐没有及时对,填报报表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的村委会对救灾款物的发放张榜公布制度坚持不够好,有一定的随意性。部分县不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凭证、发放名册等资料不全,没有形成完备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4、个别地方的民房恢复补助款长期未发放到户。如澄江县九村镇在滑坡搬迁工作中,镇政府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时将旧的危房及时拆除,把是否拆除旧房作为领取修房补助款的一个条件,使得一些一直没拆除危房的受灾户至今领未到补助款,有的补助款已在当地财政所摆放了3至4年。
5、在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环节上,发现了手续不完备的情况。如部分村委会在发放花名册的签字过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签字的问题。虽然经核实未发现冒领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带来“说不清”的嫌疑。
四、几点建议
【扶贫救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自检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我市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说明11-02
救灾资金使用管理实施办法09-07
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整改情况调查报告10-01
大理州救灾资金管理办法09-23
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精讲01-14
防震救灾自查报告07-07
镇扶贫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自查自纠报告07-05
为了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01-10
防汛救灾资金监管工作方案11-20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