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分析(精选8篇)
摘要: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实际情况,对高师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材料、教学方法与技术等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较佳的实践效果。研究结果也表明,只有结合实际进行实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勇于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出实验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植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与实践植物学
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植物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实验性,作者自从事植物学实验教学工作以来不断对实验教学进行摸索,系统地设计改革,并大胆实践,取得较好成效。
1联系实际,适当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在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所用实验教材为高信曾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全书共有50个实验,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只能开出十二个实验,因此,在此实验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密切配合和协调植物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对实验课内容作了适当调整,把50个实验按照植物个体发育中植物器官的形态建成与结构进行合并成12个实验(表1)。通过调整后的实验内容对植物形态解剖知识进行了系统概括,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联系比较,逐步理解。如植物的根、茎、叶各安排一个实验时间,再对其起源、结构特点等加以比较学习,这样,这三节的内容便贯穿起来了。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由于所用教材是根据北京大学植物学实验课教材和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其列举的大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植物。在南方院校,只有对实验材料做一些相应的更改,才能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如在实验五植物的组织中就改选用本地易于采集的番薯叶柄做徒手横切片,观察厚角组织细胞的特征,效果极佳。在种子和幼苗、植物的根部分,都以南方盛产的水稻替代了小麦。在花的基本结构部分则以十字花科的青菜代替蔷薇科的桃花。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勇于改进实验方法实验教学一般是由教师介绍实验内容和方法,学生再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步骤来进行操作,以求得到书上的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比较规范,但学生思维不积极,内容枯燥。为了活跃学生思维,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然后简明扼要的提示实验注意事项,留出较多时间给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并提倡对指导书中的有关实验步骤方法加以改进。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备有实验记录本,作好预习记录,整个实验过程无论失败成功,都如实进行记录,积极寻找原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使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植物有丝分裂中对洋葱根尖的处理,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的根尖,在盐酸酒精溶液(浓盐酸和95%酒精1:1混合)中水解2~5分钟,水洗后用结晶紫进行染色压片,观察效果明显比指导书上用醋酸洋红染色效果好。在对梨肉石细胞的染色处理上,不用间苯三酚反应法,而用1%番红水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效果极佳。因为番红溶液使石细胞木质化的次生壁变红,细胞腔与纹孔较易于区别。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后积极查阅相关资料,这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掌握巩固都有很大的帮助。严格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掌握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研究,首先要掌握的是如何正确熟练地使用生物显微镜,同时还必须掌握临时装片、徒手切片、生物绘图技法等。植物学是生物系学生一进大学首先学习的一门专业课,虽然以前在中学阶段也学习生物学,但上实验课的机会不多,甚至有的学校根本都没有条件开设实验课,所以,生物显微镜的使用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特别安排一个实验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对个别习惯于用一只眼睛观察生物显微镜的学生则做到逢
见必说,直至完全纠正。生物绘图也是生物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要求。每一生物绘图都应做到如实反映,必须仔细观察并根据实物固有的特征如实描绘,总之,它的一点一线、一笔一画都必须对照标本实物,认真描绘,绝不能摸棱两可,造成不可容许的科学失误。此项内容也安排一个实验时间,让学生练习点和线的绘法,从而对生物绘图中的点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每一次实验报告中都从严要求生物绘图部分,进一步对生物绘图技法进行强化训练。并且在布置实验报告绘图内容时,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际观察的材料进行绘图,不是机械地照绘书本上现成的图,任课教师在指导实验时对实际观察的材料不断加于分析、综合,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敏锐的思维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绘图能力。在植物临时制片的制作过程中,详细介绍方法步骤,强调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制作出合格的装片。植物临时制片方法包括撕片法、压片法、徒手切片法等,在实验中贯穿相应的实验技术,让学生反复练习,熟悉操作。积极参与,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以往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在实验材料的选取方面就有局限性。自2001级起,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行“开放式”,即任课教师不再负责全部实验材料、试剂的准备,而让学生课余自己准备材料、试剂,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对实验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可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种子和幼苗的实验内容中,教学生自己培养水稻、玉米、菜豆等植物并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等,在考核成绩中充分鼓励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又如在植物的叶部分,对于叶的形态,可以让学生到校园内采集各种不同形态、不同叶序、不同脉序的叶子,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认识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本教研室教师所担任的2006级药学和中药学专业本科《药用植物学》期末闭卷考试试171份。
1.2 试题组成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务处有关命题要求,确定命题原则及标准。按了解、熟悉、掌握和综合应用四个目标层次确定考题分布及其分值,分别占6%、14%、70%、10%。该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所选用《药用植物学》教科书各部分知识,包括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填图题)两个类型七个大题56道小题。见表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考试。
1.3 评分方法
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定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主观题由资历高的教师评阅。
1.4 数据分析
随机抽取一个行政班45份试卷,将每个人的总成绩和每个小题答案或得分情况输入Excel2003,运用重庆医科大学开发的试卷定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以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作为评价试题质量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主要指标。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
试卷满分为100分,平均成绩为70.9分,标准差8.9,最低分51.0分,最高分90.0分,相差39分,各分数段频数分布图1(横坐标表示分数段,纵坐标表示频数)。本次考试成绩主要分布于65~75分,中位数位于71分,成绩分布呈偏态[5]。
2.2 试卷质量分析
本试卷的信度(α)为0.6741,表明该试卷的可靠性基本达到要求。难度系数(P)为0.71,表明该试卷的难度较低,属较易卷区分度(D)为0.21,表明该试卷的区分能力较弱,但由于本测验属目标性检测,对区分度要求不是太高,故并不影响本试卷的可靠性。
2.3 试题难度分析
难度是衡量试题与试卷难易程度的指标。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定量试卷分析系统的标准,当P<0.3时,试题太难;当0.3≤P≤0.8时,试题难度合适;当P>0.8时,试题太易。从表2可以看出,本试题中单项选择题中有1小题,多项选择题中有2小题,名词解释有1小题属于太难题,占试卷分值的6%;单项选择题中有4小题,判断题中有4小题,填空题有3小题,名词解释有1小题,简答题有2小题属于太易题,占试卷分值的40%;难度合适试题分值占54%。
2.4 试题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是指试题或试卷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根据重庆医科大学定量试卷分析系统的标准,当D≥0.30,试题区分良好;当0.20≤D≤0.29时,试题区分适中;当D<0.20,试题区分差。从表3来看,有26道小题的区分度差,占总题量的46%,占分值的56%;有22道小题的区分度良好,占总题量的39%,占分值的32%;有8道小题的区分度适中,占总题量的14%,占分值的12%。
3 讨论
3.1 题型分配
本次药用植物学考试试卷有7类题型,客观题是考核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主观题是考核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应为6~7∶3~4。本次药用植物学考试试卷中客观题和主观题数量比例为1.86∶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分布合理,基本符合命题要求。
3.2 考试成绩分布
本次考试成绩分析结果:平均分为70.9分,标准差为8.9,学生成绩略呈负偏态分布。原因可能包括试卷题目偏易;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刻苦,对该门功课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较好;由抽样误差造成的,总之,本次考试结果基本可以接受。
3.3 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合理的难度分配是一套高质量试题的重要方面,一般难、中、易的比例应分别为20%,60%,20%[6]。本试卷难度为0.6741,属难度适中试题,但本试题难、中、易比例分别为6%,54%,40%,其难度大试题比例偏小,而难度较易试题比例偏大,因而本试题不能真正区分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是造成考试成绩呈负偏态的主要原因,在检查性考试中勉强可以的,在下届学生考试中应适当增加难度大试题的比例,以便能够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3.4 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在题型多样化、考点分值低和覆盖范围广等方面作的比较好,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譬如名词解释可以增加到10小题,其中应该有3到4个小题是以专业外文词汇出现,增加整个试题的难度,判断题可以增加改错部分,填图题是形态解剖学的重要题型,也为以后学生学习显微鉴定打基础,但是可以降低分值为5分,也可以减少一个简答题,增加一个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展望
考试不是目的,只是一个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手段,我们通过对考试的分析,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建立了试题库,进行药用植物学的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等方面的改革,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药用植物学作为中药学和药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了药用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解剖、系统学和分类学基本知识,还介绍了有关中药学和植物化学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天然药物化学和生药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药用植物学考试不仅要实现检验本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将要学习课程的浓厚兴趣的目的,使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田考聪,彭斌.试卷质量定量分析系统中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2~54.
[2]彭斌,田考聪.试卷质量定量分析软件的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74~75,93.
[3]张志祥,李志芬.运用试卷分析提高题库命题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2):107~108.
[4]朱永香,肖赞英,肖丹秦,等.试卷分析指标的选择及其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65~266.
[5]郭琦,傅强,石娟,等.《药物分析》考试试卷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64~465.
关键词 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在当前中国的园林景观之中,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和表达内容,不仅美化和绿化了园林,还承担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在美学上和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之中主要以现代园林之中的植物配置来得以表达,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承载设计师的造园理念。
1 植物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植物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在古诗文之中常常出现以植物入诗或以植物作为意象的例子。古人对不同植物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如认为竹子谦虚、坚韧,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认为牡丹富贵华丽,认为松柏沉默坚定,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和吉祥象征赋予了中国的園林景观以更多地人文背景和思想深度[2]。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和主旨,以植物文化表达自身的美学追求和造园理念。
2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时,为了亲近自然、贴合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的现实需要,植物的配置成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在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点方法和对策。
2.1 结合地形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
当园林中植物种类较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时,按照主题设计植物景观可以最好地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乱,也能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旨。
在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时,设计师可以结合地形进行主题的划分,如池塘、小河附近以“水”为主题进行设置,在池塘之中设置水生植物睡莲、荷花,在池边种植芦苇、菖蒲,在河岸上载重垂柳,结合池塘、小河的景观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河流、池塘和水生植物、河边植物相互映衬,再加上水中的游鱼和河岸上的行人,有静有动、生动活泼。
除了“水”为主题,结合地形以大量乔木间杂种植还能够塑造出山丘和林野,以灌木和乔木制造出地形起伏的山峦丘壑。园区较小的园林,设计师可以合理运用植物营造出景深,并巧妙运用植被对各个景观之间进行天然地隔断,使园林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在有着大片开阔地的园林之中,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被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植物,大范围种植某种花卉形成特色园区。等到花季,鲜花盛开,乍看好像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这种密集种植单一花卉带来的景色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2.2 以四季为主题配置植物
除了地形,占地面积较大的园区还可以设置各种富含人文底蕴的主题,例如以四季为造园主题,在各个分区之间以植物或是建筑隔断。在以“春”为主题的园区,设计师可以遍植花木营造出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气氛,主要选择迎春花、桃花、杏花等春季开花的花卉,使这一园区成为春季赏景的重点。在以“夏”为主题的园区,结合池塘可以塑造出夏季庭院深深、小荷初绽的景象,也可以以石榴花、紫藤等夏季花卉为炎炎夏日增添清爽绚丽。夏季植物生长繁茂,许多落叶乔木都会在夏季枝繁叶茂,像槐树、银杏和梧桐等树木都是营造夏季清凉绿阴的典范,为城市增添绿阴和凉意,也有助于城市夏季温度的降低[3]。
秋季的园区在造园理念上可以突出红叶的热烈和黄叶的绚烂,在秋季为主题的园区,园林设计师可以广泛种植枫树、槭树等秋季树叶变红的乔木及银杏、二球悬铃木之类秋季变黄乔木。对于园区较小、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的园林,秋季主题的园区也可以以菊花等盆景为主要景观,以菊花的凌冽风姿烘托秋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英姿飒爽,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景色。
冬季的造园主题受限于地区环境和环境温度,对于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冬季的植物选择范围较大,能够在野外越开花冬的花卉,茶花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季平均气温更加低的地区,造园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腊梅和梅花,傲雪寒梅可以成为冬季赏园的重点。在中国北部,冬季的气候更为严酷,极端性天气也跟多,为了保证冬季的植物存活,设计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耐严寒的植物。松柏等常青乔木、灌木四季常青不惧严寒,以此作为造园的主题能够营造出凛冽肃杀的气氛,在冬季大雪纷飞时也非常应景。
2.3 高低错落配置植物
除了按照主题配置植物,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高度搭配。例如,在设计园林时进行植物配置,将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杂种植,将垂柳、旱柳等垂坠感较强的植物种植在水域附近的池塘、小河边,搭配水葱、芦苇、荷花和香蒲等生长在沼泽浅水中的水生植物,再配合水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水波袅袅的景色搭配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高低错杂,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考虑到园林在四季的观赏效果,设计师需要保证园林在四季都有景可看、有花可赏,更多地将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例如,春天开花的樱花、桃花和杏花花期不同,可以间杂种植,夏天的石榴花、睡莲、栀子和米兰等花卉也可以搭配在一起,再加上秋天包括丹桂、银桂和金桂在内的不同品种的桂花和深秋的菊花、冬季的腊梅水仙,四季花卉参杂种植,使园区时时鲜花盛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极大地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于园区较大、有条件对园林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园林,设计师在植物搭配时可以考虑到园区的色调统一和色彩和谐,能够进行更多地搭配尝试。例如,将枫树、槭树、鸡爪槭和红栎等树叶呈现红色的乔木搭配上石榴花、凌霄花等红色系的花朵,再加上石蒜、红玫瑰和红蔷薇等色泽红艳的花卉,园区的色泽将会非常统一和谐。除了红色系,黄色系的花卉植物也很好搭配,乔木中的银杏、梧桐、榆树和水杉秋季有着金黄的叶片,花卉中腊梅、金缕梅、迎春花和金合欢绽放着金色的花朵,将其搭配在一起,园区将有着金色的主题色调。
3 结语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生活条件提高后对于绿色生活和减少废气噪音的实际需要,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中植物覆盖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植物景观成为当前造园的重点。结合植物文化,合理配置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杨絮飞,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
[2]于冰沁,王向荣.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乃昕,杨茂川.因借用地人文属性 彰显植物文化内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5).
第一,从视觉角度来讲,植物墙更具艺术性,一件植物墙作品,通过不同的色彩、形状、尺寸搭配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与周围环境协调,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或妖娆、或奔放、或纤巧...完全可以称为上等的艺术品。
第二,从技术角度来讲,植物墙可以实现自动灌溉、施肥,这样不仅把人们解放了出来,而且通过对植物的科学管理控制,也更有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当然,由此而知,打造一件成功的植物墙,也需要有更系统的知识,如植物、栽培、机械、水电等,缺一不可,
第三,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植物墙比植物租摆更经济。也许植物墙的前期投入较高,但由于其维护成本很低,生命周期更长,一般可达5-,所以从长期来看,它是可以大大节约业主的成本的。
第四,从功能角度来讲,一面植物墙可以形成一个小的气候环境,从而净化空气,降低能耗,减少噪音等。仅靠目前流行的植物租摆,由于数量和面积的限制,很难真正达到以上效果。
第五,从社会角度来讲,目前小面积的植物墙建设实际上是在为未来打造森林城市提供样本,奠定基础。因为土地越来越稀缺,城市人们却对大自然却越来越向往,要解决这一矛盾,垂直绿化应运而生。
植物学科项目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
20植物学科共受理面上申请项目449项,其中自由申请项目352项、青年项目42项和地区项目55项.另外,还受理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7项、海外(香港)青年合作基金7项、重点项目9项、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6项.经评议,年本学科资助自由申请项目 69项、青年基金项目6项、地区基金8项、小额探索项目15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项、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和重点项目3项.本文还对各分支学科面上项目申请者的`情况,以及学科建议资助项目遴选原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最后,还提供了植物学科资助项目情况一览表.
作 者:温明章 闫章才 WEN Ming-Zhang YAN Zhang-Cai 作者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年,卷(期):200244(12)分类号:Q94关键词:植物学科 项目受理 资助情况 遴选原则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设备
①供试污水样本:焦化厂AA/O处理Ll设施的混凝沉淀池中的水(外排水)[’从河水;②供试水生植物:水葫芦、浮萍。陆生植物:小白菜、萝卜、月季、玉米;③盆栽土壤:较贫瘩含氮少的黄土。
1.2实脸方法
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1.2.1外排水的生态调查
调查外排水流人小河沟后引起的生态变化情况,评估外排水的污染情况和寻找耐污植物。
1.2.2水生植物栽培实验
将外排水和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分组,放人相同数量的水葫芦、浮萍,模拟自然环境进行静态养殖实验,记录水生植物的生长、生存状况和水质变化[21。
1.2.3陆生植物盆栽实验
按植物需水、豁肥规律和常规方法进行盆栽管理。通过浇外排水和浇河水的对照,观察记录生长状况、生长量、叶色等方面的情况。记录陆生植物生长发育数据和土壤情况〔2】。
1.2.4自然条件下大田实验
选相同土地分成两半,栽种相同的植物,实验组浇外排水、对照组浇河水,观察植物生长发育情况〔2〕。
2调查与实验
2.1污水成分
查阅焦化厂车间污水的检测数据、化验实验水样,得到数据(表1。焦化厂污水经A灯O处理净化的过程中,添加了磷酸盐,好氧池中浓度150m『L,因此外排水中还含有较多的磷。分析数据得出:污水经A拟O处理后,氨氮和COD严重超标,氮氮平均超标22倍、CODcr平均超标2倍。各种污染物含量都高于V类水标准,按规定V类水只能用于城市景观和农业灌溉。据报道,90%以上的焦化厂污水处理后的CODcr、氨氮无法达标川。
2.2生态调查
流淌外排水的小河沟水质浑浊、没看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河中小丘和河边有茂盛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丛。外排水流人涟水河后、在人口下流河段水生植物变得特别茂盛。小河沟的情况表明外排水对水生生物有害。外排水进人涟水河后,由午外排水被大量稀释,没有出现严重的毒性,但高浓度的氨和COD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3水生植物栽培实验
具体实验安排是A组:外排水;B组:外排水l:2河水;C组:外排水1:5河水;D组:河水作为对照组。取相同容量的A、B、C、D四种溶液,放人相同数量的水葫芦和浮萍、在自然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培养,记录数据如表2。外排水中的水葫芦首先在成熟叶边缘出现褪绿脱水、内卷,然后逐渐往叶中央发展;最后水葫芦脱水姜焉、植物下沉枯死。根出现症状较叶晚、表现为生长受阻、根尖受损、变黑腐烂。水葫芦和浮萍是抗污染能力强、对有机污染物、酚、氛和氮磷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但将处理后的焦化厂污水释稀5倍后实验水葫芦和浮萍仍不能生存,说明处理后的焦化厂外排水对水生植物有较大的危害性。
2.4陆生植物灌说实脸具体实验如下:
2.4.1小白莱、萝卜的栽培实验
将相同的小白菜、萝卜苗分别栽培,成活后开始实验。考虑到外排水有一定的危害,参考了水葫芦实验确定外排水浓度和实验分组。A组:外排水;B组:外排水1:3河水;c组:外排水1:6河水;D组:河水为对照组。从第一次浇灌后开始记录时间和试验现象,实验数据如表3、表4。从表3、表4数据中可以看出:外排水对小白菜、萝卜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萝卜质量提高了3倍、结果数提高了4倍;对照组叶片发黄、出现明显的缺氮症状,说明外排水能起到了提供氮肥的作用。没出现的中毒症状;说明外排的污水可以用于浇灌,土壤和植物对外排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2.4.2月季的栽培实验
实验组浇外排水;对照组浇河水,每组4珠。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组内差异不显着、组间差异显着,数据如表5。数据说明外排水能够促进月季枝叶的生长、促进开花结果,对月季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4.3玉米的田间灌溉试验
实验组浇外排水、对照组浇河水。测量数据如表6。对实验组内数据和对照组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内差异不显着、组间差异达到极显着,说明外排水对玉米生长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3分析与讨论
3.1陆生植物和土壤时外排水的净化
土壤对抓化物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进入土壤的`氰化物,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另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被转化为碳酸盐、氨和甲酸盐。低浓度含氰工业污水长期进行污水灌溉的地区,土壤中的氰含量几乎没有积累。土壤中大量酚细菌分解污水中的酚,酚细菌最大耐酚量为0.05%,而外排水中的酚只有0.00003%,因此酚不会在土壤中积累[z1(表1)。NH:一N超灌溉水标准、COD接近标准、其他符合中国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及适宜的条件,有机污染物(COD和油)被微生物快速分解f3〕;外排水中的氨部分被植物吸收、部分被硝化、反硝化细菌变为氮气,所以适量外排水能被净化、不会在土壤中积累,不会对土壤造成危害。
3.2酚、氛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问题
酚、氛对植物危害的浓度都是50mg/L[‘〕,外排水酚氛浓度为0.3m酬L左右,不会危害植物。酚进入植物体以后,大部分参加糖代谢,与糖结合成酚糖昔,对植物无毒,贮存于细胞内;另一部分呈游离酚,会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变成CO:、HZO和其他无毒化合物,解除其毒性。农业生产实践上也能证明,植物吸收酚后5一7d后即可全部被分解掉。氛化物在植物体内能分解转变为营养物质。因此,酚、佩不会在植物体内残留和富集。
3.3外排水的肥效问题
外排水中含氨氮200-500mg/L,磷40一loomg/L,还有一些有机物被分解后放出的肥分。主要为植物提供氮,生产中氨水使用的含氮量控制在0.54%以下,外排水含氮在0.02%一0.05%,可直接使用污水处理后的外排水灌溉。
3.4外排水使用童的问题
按试验情况和理论分析,外排水可用于早作灌溉。焦化厂外排水中至今没有发现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和农产品安全没有危害,为安全起见、建议先用于绿化植物的浇灌。由于外排水NH3一N含量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因此浇灌外排水以多少为适应,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植物种类和需肥、需水的规律。
4结论与应用
1.问题研究提出。《植物学》实验课程是《植物学》课程的延伸, 是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巩固理论课程的知识,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习惯和科研思路。因此, 实验课程非常重要。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前人关于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研究并不多, 也为了了解本校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的现状, 为以后教学提供参考, 进行了本次调查。
2.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一, 研究问题。学生的兴趣在学科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研究和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必须先研究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才能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目的。所以本文结合实际, 拟研究如下问题: (1) 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兴趣现状; (2) 学生对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的现状调查; (3) 对上课教师满意程度的调查。第二, 采用的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学生《植物学》实验学习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所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
1.研究架构。本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研究架构, 分别从实验方面、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来单独分析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了解大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现状, 从而找到相应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兴趣。
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在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对学生学习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
3.研究工具和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相关问题, 并针对相关的参考文献编制调查问卷, 即《学生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实施问卷调查法, 以了解当前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的现状以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294份, 有效率达98%。
1.学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学习兴趣的现状。由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绘制成左侧的柱形图, 从柱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本科生对植物学实验的学习非常感兴趣的有37.4%, 感兴趣的有41.5%, 一般的有8.8%, 不感兴趣的有12.2%。由此可见有78.9%的学生对课程本身还是有一定的期望的, 他们也有意愿上好实验课。
2.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的现状调查。大学生自身对实验课程实际操作现状的调查如表1, 可见在植物学的实验中, 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要求的学生达76.19%, 这个结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一致, 说明成功的操作过程和良好的实验结果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而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联系的学生仅有22.45%, 仅占调查总人数的1/5左右, 在实验失败时能认真思考, 找出原因的学生有63.61%, 偶尔能找出原因的学生有24.15%;在以上两方面仅仅靠学生自己完成有很大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加强指导!
3.对上课教师满意程度的调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在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38.1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形式生动多样, 有45.58%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教学形式生动多样, 而且71.09%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在教学时, 能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同时68.71%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能联系现实生活, 有利于学生理解, 在教师教学方面, 有高达84.01%的学生认为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的讲解表达幽默风趣。
4.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在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方面结果如表3, 仅有4.42%的学生能做到在植物学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 大多数学生则做不到课前预习;高达56.12%的学生只是偶尔能将植物学所学知识前后联系在一起, 能经常阅读与植物学有关的书籍的学生仅占总调查人数的9.18%, 但是有62.93%的学生喜欢观察周围的植物, 55.10%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学习植物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课程需要, 39.45%的学生则是因为自己喜欢才学习植物学的。
四、讨论
通过对问卷中大学生对引发《植物学》实验课程兴趣的原因等的总结: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 学生虽然能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并且成功率相对较高, 但很多学生认为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不能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在教师教学过程方面, 教师能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程本身生动多样, 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植物学实验是生物专业学生开设较早的一门实验课, 通过实验操作, 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为以后的有关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1]。本研究认为在实验课上, 学生多多实验并亲自动手操作, 并且能成功地完成实验, 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这些能给学生强大的自信, 并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一定要给予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这些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分析有关学习兴趣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自制并发放问卷, 形成大学生对植物学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物本科生, 共发放了300张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94份, 有效率达98%。通过对大学生植物学实验课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以及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的研究分析, 探求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对植物学实验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学习兴趣,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马艳芝, 田立民.《植物学》教学方法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148-149.
关键词 园林植物;修剪;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市政园林工程,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重要产物,拥有良好的绿化生态功能,既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在提升整个城市的总体景观形象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植物的修剪以及造型设计,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基础,只有结合植物生长发展的具体特点,按照植物修剪的相关要求,不断进行园林植物造型技术方面的更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
1 市政园林植物修剪造型的要求
市政园林植物的修剪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植物的最终修剪效果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总体造型的美观,切实关系到整个市政园林植物的绿化效果。尽管我国的市政园林植物修剪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园林植物修剪种类明显不足。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植物品种数量明显不足,园林绿化中所使用的植物也都是常见的几种,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与我国物种资源丰富的现状也非常不符[2]。其次,园林植物造型的设计技术水平尚且处在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对城市园林植物造型设计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对于植物造型设计的种类明显不足,不能充分展现不同植物所具有的美感,而且从总体上看,植物造型设计比较单一。最后,市政园林植物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在园林植物种植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导致园林植物修剪造型技术发展滞后广东等南方城市[3]。由于广东地区的物种资源丰富,因而园林植物修剪造型技术的发展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1.1 园林植物修剪造型要能够体现层次感
市政园林植物的种植主要是以美化环境为主,因而在实际的修剪造型方面一定要符合体现整体层次感的造型要求。例如,在土地价格十分昂贵的城市地区,很多街道绿化带都被压缩在了一个比较狭窄的空间之内,因而为了提高观赏效果,对于植物的层次感修剪显得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可以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向,将绿化带的植物高度慢慢提高,第1层草坪高度可以在6~8 cm,第2层的地被或者绿篱可以保持在60 cm左右,第3层灌木丛的高速可以提高到1~1.5 m,第4层以后的绿化植物的生长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景观造型的需要灵活进行选取。如果是绿化面积有限植物修剪,可以利用树冠修整和树体清洁的相关技术进行修剪,以更好地实现园林景观的美感。修剪主要进行疏枝和短截,可以采用“幼苗轻剪、老树重剪、强树重剪、弱树重剪”的基本操作方法,要能够保证植物新枝的生长和树冠的扩大,加强植物的通风透光。要结合植物的具体情况,科学判断植物的类型,如平行枝、叠生枝、反向枝、对生枝、直立枝、轮生枝、丫杈枝、交叉枝和下垂枝等,根据树枝种类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修剪办法。
1.2 园林植物修剪造型要符合審美原则并具有艺术性
市政园林植物造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进行大小和形状等方面的修剪,而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巧妙而完美的融合,需要在坚持一定的审美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它的艺术性审美特征,要保证园林植物的总体生长形态,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美的视觉享受,彰显出造型设计者的艺术涵养,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例如,对于绿地植物的造型可以将花篮、文字、数字及动植物形态组合在一起,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各样形态完成对植物的修剪。再如,对于树木的造型,常见的修剪方式是将其修整成为球形、半球型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为了更好地体现园林植物造型的艺术性,很多地区也会融合绘画、雕刻等综合技艺来进行造型设计,可以将树木规划设计成“六角凉亭”的造型,还可以设计圆形密植的“蒙古包”的造型,甚至还可以设计出蜿蜒曲折的“长龙”的造型等[4]。然而不论是多么生动而形象的植物造型,都离不开对植物的修剪、绑扎、搭架等操作手法。
2 如何更好地对市政园林植物进行造型修剪
针对市政园林植物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或处理方法对植物进行修剪造型设计,以更好地提高园林植物的绿化和美化效果。
2.1 完善植物修剪的具体流程
要想使植物获得完美的造型效果,一定要研究并细化植物的修剪流程,在传统的植物修剪流程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合理的修建作业流程。第一,在对植物进行修剪前一定要要作业区域范围内设置安全警示的标志的,做好相关的安全准备的工作。第二,一定要行全面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修剪时间和修剪方法,并能结合植物当下生长的具体状况,如树冠的形状、侧枝实际张开的角度和分枝点的实际高度等进行正确的修剪。第三,要充分注重一些实际修剪作业中的细节问题。要遵循先剪大枝,再剪小枝,先清理一些病死、枯干或者折断等情况的树木,再对一些交叉枝、侧枝、直立枝的情况进行处理的作业顺序。树木修剪的刀口一定要非常的平滑,进行短截时一定要留有外芽,将剪口放在留芽上方0.5 cm左右的位置上。在树瘤的地方,一定要用刀具剪除,并且将周边的毛刺修平,而且还要对创口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涂抹绿色油漆,并且用胶水和胶带缠绕得当[5]。第四,下梯或树以后,一定要将调整树冠的冠型,利用高枝剪将树木外围的大枝清理干净,再将树穴内部的一些杂草和垃圾进行有效的清理,检查扶架,完成一个完整的树木修剪过程。
2.2 针对树木品种的不同合理调整修剪时间
植物修剪质量的高低,除了受实际修剪技术水平的制约外,还会受到修剪时间选择是否合宜的影响。不同的树种有不同的修剪时间,以广东地区为例,市政园林植物中有多种不同的树木,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修剪时间。例如,观花类的树木,如广东地区气候温度比较高,因而对于此类植物种植比较广泛,如火焰木、细叶紫薇、桃花玉堂春、银叶金合欢、红千层、杜鹃和美丽异木棉等。对于这类植物的花芽一般都是在枝条上形成,因而对于应该选择在花落尽的时候进行修剪,而且要保证每次修剪的枝条要预留2~3个花芽,这样有利于明年的树木发芽和开花。对于松柏类的树木,如广东地区园林植物中大面积栽种的竹柏、青丝金竹、尖叶杜英和南洋杉等。针对这类树木的修剪,一般应该选择在3-5月进行。对于这类树木的修剪,主要是采用摘芽的方式来控制其生长,以使树木能够保持完好的形态。所以,应该趁着新芽刚刚开始伸长、针叶并没有的完全放开的时候,结合实际园林造型的需要剪除一部分新芽,也可以当树液还没有旺盛时将其剪短或者是直接剪除。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日益遭到严重的破坏,市政园林工程建设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以及实际带来的审美效果,直接受到园林植物的修剪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因此,必须结合不同植物的具体生长特点,运用合理的修剪方式,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综合管理以及对造型植物的科学养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实际绿化效果与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颖.常见植物景观修剪造型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9(5):61-62.
[2]王德芳.园林木本植物艺术造型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4):166-169.
[3]李平叶.园林植物修剪技术[J].山西林业,2010(4):29.
[4]黄玉华,刘艳,刘丹,等.园林植物造型类型及方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3(9):131-132.
[5]张瑞阳.浅论园林植物造型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7):1221-1222,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