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消防知识内容(精选8篇)
1.消防安全“四个能力”的内容是什么?
答:(1)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2)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3)组织疏散逃生的能力(4)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
2、消防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如何使用干粉灭火器?
答: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应拔去保险销,一只手握住胶管,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手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灭火。(简记:拔销子、握管子、压把子)
4、使用干粉灭火器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1)冲准火焰根部加压喷射,不可过高(2)距离火焰2至3米喷射(3)站在火焰的上风方向喷射
(简记:上风向2-3米处冲火根喷)
5、灭火器压力表如何辨认?
答:压力表指针指向绿区为压力正好合适;压力表指针指向黄区为压力过大;压力表指针指向红区说明压力不足。(简记:绿区好、黄区大、红区小)
6、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答:(1)打开消火栓门,如有按钮则按下内部火警按钮。(2)一人接好枪头和水带奔向起火点。(3)另一人接好水带和阀门口。
(4)逆时针打开阀门水喷出即可。(简记:按报警、接枪带、开阀门)
7、什么是火灾隐患?
答:火灾隐患,是指可能导致或者增加火灾危险性或者危害性的不安全因素。
8、消防工作的三支队伍是指什么?
答:(1)检查、巡查火灾隐患的队伍(2)第一灭火战斗力量(3)第二灭火战斗力量。
9、什么是灭火第一战斗力量?
答:失火现场员工在一分钟内自发形成的灭火力量,是灭火第一战斗力量。
10、第一战斗力量的具体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第一发现火灾的员工就近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并大声呼叫周边员工报警、增援;距起火点近的员工负责利用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灭火;距电话或火灾报警点近的员工向单位消防值班室(或消防控制中心)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警;距安全通道或出口近的员工立即引导顾客向安全地点疏散;距排烟口近的员工,就近按下排烟口按钮等。(简记:大声叫、打电话、按报警、拿器材、引导人)
11、向 “119”报警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报警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失火场所的准确地理位臵;尽可能地说明失火现场情况,如起火时间、燃烧特征、火势大小、有无被困人员、有无重要物品、失火周围有何重要建筑、行车路线、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如何方便地进入或接近火灾现场等。(报警内容简记:起火时间、特征、大小、火场人员、物品、行车路线)
12、人员密集场所员工处臵初期火灾的要领是什么? 答:(1)报警早,损失小;(2)边报警,边扑救;(3)先救人,后救物;(4)防中毒,防窒息;(5)听指挥,莫惊慌。
13、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是什么?
答:(1)通报火情(2)按职责分工引导疏散(3)保证疏散照明(4)稳定现场人员情绪(5)作好必要的疏散准备(6)引导疏散(7)清点人数(8)保护好已疏散人员的安全。
14、一般场所应配臵什么类型灭火器? 答:ABC类干粉灭火器。
15、灭火器ABC类是指什么意思?
答:A代表可燃固体、B代表可燃液体及可融化固体、C代表可燃气体(ABC类灭火器可扑灭这三类火灾)。
16、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得怎么规定的?
答: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一般为30米(水带长度20米+水柱10米)
17、车间、库房等场所常用的自动消防设施有哪些? 答:有烟感报警、自动喷淋头、排烟口等。
18、烟感报警的作用是什么
答:烟雾达到一定程度自动报警,将信号传到消防控制室。
19、自动喷淋头的作用是什么 答:温度达到68度动作喷水。20、“一懂三会”的内容是什么? 答:(1)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
(2)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
21、“三提示”的内容是什么? 答:(1)提示所在场所火灾危险性。(2)提示所在场所安全逃生路线、安全出口位臵,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如何正确逃生、自救。
(3)提示所在场所内简易保护面罩、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具体放臵位臵和使用方法。
22、“六个严禁”的内容是什么?
答:严禁燃放焰火、严禁违规使用明火、严禁堵塞占用疏散通道、严禁安全出口上锁、严禁乱扔烟头、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
23、员工应熟知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识有哪些? 答:(1)员工应牢记本岗位职责及火灾危险性;(2)发现火灾处臵措施;
(3)周边消火栓、灭火器、手动报警器数量、位臵;(4)最近安全疏散通道位臵。
24、电气设备着火应如何灭火?
答:遇有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将设备的电源切断,然后进行灭火。
25、油脂类物品着火应如何灭火?
答:应该用干粉灭火器喷洒或者沙土掩埋等能有效隔绝氧气的灭火方式。
26、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用什么方法灭火?(1)炒菜时锅中菜油着火?(盖上锅盖);
(2)做实验时,酒精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用湿的抹布盖灭);(3)图书馆中图书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27、灭火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有冷却法、隔离法、窒息法、化学抑制法。
28、什么叫燃点?
答:燃点又叫着火点,是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9、进入油库(站)不准带哪些东西?
答:进入油库(站)不准带火柴、打火机及其他能发火的物品,并禁止穿钉子鞋。
30吸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
答:(1)躺在床上和沙发上吸烟;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在修理汽车和清洗零件时;乱扔未熄灭的烟点和火柴梗。
31、义务消防队的组织有哪些分工?
答:有灭火组、疏散组、救护组、器材组、保卫组。
32、简述发生火灾如何报警?
答:拨打电话119,说清起火地点,什么物品起火,火势多大;派人在街口或大门口引导消防车等。
33、火灾的基本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4、防火的基本观念:
①火灾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空气。火源。
②火灾扑救通常采用的方法:窒息《隔绝空气》,冷却发《降低温度》,隔离发《移去可燃物》。
35、火灾大致可分为五类:
A.普通类火灾,由木材,纸张,棉,布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B.油类火灾,由火性液体及固体有脂物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煤油,石油。
C.气体类火灾,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如:天然气,瓦斯,煤气。
D.金属类火灾:由钾,钠,镁,锂及禁水物质引起的火灾。:比如:电池。
E.电气火灾:由电器走火,短路,漏电,打火引起的火灾。
35、消防设施有哪些?
1灭火器,,2消防栓,3安全出口指示牌,4烟感,5温感,6自动喷淋,7应急照明灯8,防火卷帘,9应急广播等。
36、灭火器的使用,①:右手提着灭火器到现场 ②:抽掉铅封 ③:拔掉保险销
④: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站在上风区。
⑤:在距离火焰1.5米左右的地方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对着火焰根部进行扫射
37、消防自救常识及火场逃生方法: 第一:熟悉环境,临危不乱。每个人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平日就要做到了然于胸;而当身处陌生环境,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在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火场。
第二: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时,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撞。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但不是地下室》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等通往室外逃生。
第三:不入险地,不贪财物。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服或寻找、搬运贵重物品上。已逃离火场的人,千万不要重返险地。
第四:简易防护,掩鼻匍匐前进。火场逃生时,烟雾大的情况,可采用毛巾、口罩蒙住口鼻,匍匐撤离,以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另外,也可以采取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后,再冲出去。
第五:善用通道,莫入电梯。规范标准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的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千万要记住,高层楼着火时,不要乘普通电梯。
第六:避难场所,固守待援。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此时,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塞住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房间,等待救援人员达到。
第七:传送信号,寻救援助。被烟火围困时,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第八: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如果发现身上着了火,惊跑和用手拍打,只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补充,促旺火势。正确的做法是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能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就更有效。
在建筑工程中, 消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部分, 消防设施是为了保护建筑预防和消灭火灾的基础设施。一套完整的消防设施功能包括了预警、初期扑灭、人员疏散、广播通知、防火分隔以及安全疏散等,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对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建筑的消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以及监督管理中, 应该充分的保证其质量, 确保消防设施能够正常的发挥功能。优质消防设施能够有效的预防火灾的发生, 为火灾的扑救提供有利的条件, 将火灾引发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建筑消防设施做好安全检查十分关键, 下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消防设施的检查进行了分析。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检查
1.1 测试系统自检功能
消防设施设有自检功能, 在面板上设有自检键, 可以对各个显示器、指示灯以及音响器件进行检查。当按下自检键时, 可以观察到各个器件的运转状况, 对于功能的发挥可以有清晰的判断。
1.2 检查火灾报警功能
火灾的报警功能主要是利用感烟和感温功能发出报警信号, 判断出火灾的发生地点, 然后记录下火警时间。由此, 可以在探测器处释放烟气或者是提高温度, 在消音不复位的情况下, 对自动报警按钮进行操作, 观察报警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报警声和光, 观察指示灯是否点亮, 对于火灾的发生地点是否有明确的指示和时间记录。
1.3 检查主、备电源互换功能
在消防设施中, 电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有没有电源的供应, 一切报警设施都无法发挥功能。为了保证消防设施可以正常不间断的运行, 应该安装备用电源, 在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可以切换至备用电源。所以要对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切换状态进行检查, 将主电源切断, 然后进行断路故障报警功能的检测, 查看备用电源的工作情况, 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检查
2.1 检查喷洒泵的启动情况
一是在消防主控盘直接启动。二是在消防泵房的消防水泵控制箱上按下“启动”按钮启动。三是打开系统报警阀侧放水阀放水, 报警阀瓣开启, 延时器底部有水排出并延时5~90S后报警装置开始连续报警, 水力警铃应发出响亮的报警声, 压力开关应接能电路报警并启动消防水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应迅速投入正常运行。在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出报警阀和压力开关报警。四是以接近1L/S的流量从末端试水装置处放水, 该区水流指示器动作并发出信号, 系统报警阀动作, 报警阀瓣开启, 延时器底部有水排出并延时5~90S后报警装置开始连续报警, 水力警铃应发出响亮的报警声, 压力开关应接能电路报警并启动消防水泵,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泵应迅速投入正常运行。并在消防控制室能显示出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和压力开关报警信号。
2.2 检查消防水泵主备电源切换
一是手动切换;二是用主电源启动消防水泵, 关掉主电源, 主备电源应切换正常, 在90S内水泵能重新投入正常运行。三是检查消防水泵房的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相关要求。
3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检查
3.1 检查消火栓泵的启动情况
主要是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停止按钮进行操作, 观察消防水泵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其按钮的控制应该分为三个位置检查, 一是在消防中心的消防主控盘, 二是在消防泵房的消防水泵控制箱, 三是任选一消火栓箱上的远距离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
3.2 检查消火栓管网压力情况, 利用压力测试仪器对管网压力
进行测试。
3.3 检查室内消火栓的设置情况
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位置明显且易于操作的部位。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米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墙面呈90度角, 且与消火栓箱内边缘的距离不应影响水带的连接。
3.4 检查水枪、水带、消防卷盘等消防产品的质量情况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
3.5 检查消防水箱间的设置:消防水箱的储水量是否正常、有设置增压设施的应做增压设施的启动测试。
3.6 消火栓泵主备电源切换、主备泵的切换:
用主电源启动消防水泵, 关掉主电源, 主备电源应切换正常, 在90S内水泵能重新投入正常运行, 主备泵切换采用手动方式。
4 防排烟系统的检查
4.1 防排烟风机的设置:送风机与排烟口的距离, 是否受烟火威胁等。
4.2 防排烟风机的启动: (1) 消防控制室手动远程启动; (2) 模拟火灾信号联动启动 (3) 机房电控柜 (箱) 按钮手动启动。
4.3 前室、楼梯间、走廊等部位防排烟口设置的合理性:
楼梯间宜每隔二至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每层设一个。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排烟口平时关闭, 并应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开启装置。
4.4 主备电源切换:用主电源启动风机, 关掉主电源, 主备电源应切换正常。
5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具、消防广播、消防电梯的检查
5.1 对于消防指示标志和照明灯具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 检查其设置的数量和位置是否符合标准, 然后看起质量是否达标。
5.2 对消防广播的功能进行测试, 看其是否能够正常的发声以及覆盖范围是否全面。
5.3 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进行抢救以及人员逃生的重要设施, 所以对消防电梯的设置以及功能都要细致的检查。
消防电梯应该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以供救援和逃生。在消防电梯的首层应该设置前室, 其面积要符合建筑消防的相关规定, 前室的设置位置最好靠近外墙, 通向室外的通道应该在三十米以内。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应该不少于八百千克, 其内部的材料都应该用防火材料, 并且要安装专用电话。在消防电梯井中, 与其他相邻设施间的间隔应该采用防火材料。确保电梯的运行速度从顶层到底层保持在一分钟内, 并且做好消防电梯井底的排水设施。
6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在建筑工程中, 消防设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保障。对于消防设施的设计、安装以及管理都要加大力度, 确保其优质高效的运行, 为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为了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应该对其进行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 应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提高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于任何细节部位都不放松。做好消防设施的检查工作, 确保其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为建筑的安全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李奎.浅析建筑防火安全的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9) .[1]马李奎.浅析建筑防火安全的技术及其管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9) .
[2]田宁.小议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J].科学之友, 2009 (21) .[2]田宁.小议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J].科学之友, 2009 (21) .
一、教学目标:把准“三维”,和谐共融,注重一课一得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第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三维目标”主要难在“融”字上,老师们在操作中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变为“加”字。其原因想必是我们老师对“三维目标”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三维目标”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目标,而是一个有机融合、螺旋上升的目标。这就犹如我们身体成长是靠每天在饮食中同时摄入多种营养成分一样,而非今日先把肚子填饱,明天再补维A,后天再补维C。在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分条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非操作的步骤。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过程和方法”,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在前两个维度中不露痕迹、水乳交融地完成。
教学目标不必要面面俱到,到时只能是什么也没达到。要注重一课一得,将知识要点讲清讲透,能转变成学生的自主能力。如我在设计诗歌的意象教学上明确了这样两个目标:1.明确意象的概念及意象在抒情诗中的作用。2.初步学会赏析有意象的抒情诗歌,运用意象的方法,尝试创作抒情小诗。
二、教学思路:理清“三路”,同步共振
叶圣陶先生曾有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作者思路之外还有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对于文章分析鉴赏而言遵循作者思路是必须的,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则应以学生学路为中心,让作者思路、教师教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发挥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三路”并非是天然和谐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因为作者、教师、学生之间总存在着阅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故而需要对它们合理调整,优化教学结构,寻找“三路”的平衡点,从而使其能在教学变化中同步进行,产生和谐共振。
要实现“三路”的同步共振,首先得把握好学生的学路以及透彻领会作者的思路,其次才能在此基础上定好教师的教路。把握好学路关键是要把握好学生的能力点、障碍点、愤悱点、动情点,努力克服学生的思维疲劳和情感冷淡。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二是问题太简单,学生不屑一顾。学生的情感冷淡与思维的疲劳有很大关系。当学生处于一种疲劳或冷淡状态时,即使文章再美,教师讲解得再精彩,恐怕也是一堂沉闷、无味、失败的语文课。所以我们认为实现“三路”同步共振的切入点是设计能激发求知欲,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难度适中的问题。例如教学《我的信念》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居里夫人人格魅力体现在哪里?这里我们看到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已经紧紧地衔接在一起,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已在教学的进展中同步产生了高度的共鸣。
三、教学策略:利用“三论”,促进共生
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如何选择运用,因人因课而异。我们认为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能巧妙利用争论、讨论、辩论这“三论”策略,对于改变传统语文课的沉闷、低效和无味会大有裨益,它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争论、讨论、辩论的顺序是按照理性程度递进排列的。
争论是学生在文本学习中遇到与老师或同学不同的见解时,表现出来的对对方观点的不服和强烈地排斥与否定,是理智程度最低的。争论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教学发展契机。对此,我们老师应敏感地抓住并促使生成,不可视而不见;同时更应主动放弃“话语霸权”,有意创设争论情境,把语文课堂变为“多言堂”。如在探讨王维的《红豆》时设计了这一问:为何选择红豆来寄相思?生活中不是还有黄豆、绿豆、黑豆么?
讨论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只在争而不决的情况下,大家静下心来,对争论的话题冷静地交换彼此意见,以求得问题解决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调控,力避讨论的娱乐化倾向。另外,老师还要注意恰当评价,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以引导思维的深入,反对笑而不答、默而不语。
辩论是在争论和讨论都无果的情况下展开的一项理智程度最高、感情最激烈、语言最犀利的唇枪舌剑的对话。实际教学中,辩论形式不必像辩论会那样正规,可以是两家对阵,也可以是三方互诘;每方不必拘泥于只能由一、二、三、四辩陈辞,凡是每方的支持者皆可出言相助。学生可以在辩论中学会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击对方要害,立自己观点。课堂辩论是争论和讨论的升华,是对问题理解的深刻性和个性化的体现。课堂辩论能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有三点要说明,一是实际教学中,并不一定要“三论”俱全和循序渐进,应完全根据课堂教学具体情境灵活运用。二是对于有价值、有难度的问题讨论一番,集思广益,恰到好处。但切不可为热闹而讨论,以讨论掩盖教学的虚弱。三是我们老师要保持思维的敏锐性,敢于抓住分歧意见,善于激发引导,如此,课堂才能在“论”中生成诸多“无法预约的精彩”。
四、教学效果:达成“三化”,全体共进
在许多不同级别的语文公开课的评课中,我们听到的几乎都着眼于课堂结构是否精巧,氛围是否热烈,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教学模式是否先进,以及常会在一些小的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清,有的甚至大做文章。总之,重视的大都是课的“艺术”成分,却很少有直接关注课的教学效果,或者说很少有从效果角度来评价过程“艺术”的。众所周知,任何教学行为都直指教学效果,不考虑效果的任何再“艺术”的教学行为都是盲目、徒劳、枉然的。想必这可能是一些老师对新课程“注重过程,淡化结果”的极端化理解所致。那么,好的教学效果是怎样的呢?我们以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要努力达成“三化”,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三化”即指活化知识、内化方法、优化情意。
传授知识是任何一门学科必不可少的任务,语文也不例外。一节课下来,总有或多或少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长期以来,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背到后面忘了前面是常有的事。由于缺乏理解,知识点之间也常常发生混淆,即使有的同学能记清,但面临运用时有的就不知所措了。所以传统课堂的知识教学几乎是囫囵吞枣地记些死知识。活化知识就是要求对知识在理解上记忆,在运用中掌握,达到活学活用。
一、学生宿舍(居室)防火常识
宿舍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要保障它的安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乱接电源,不违章用电热器具、充电器等电器;
2.不准使用蜡烛、打火机等明火;
3.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
4.宿舍不使用煤炉、酒精炉等;
5.发现电器或电源开关、线路故障应及时报修。
二、火场逃生常识:
1.不要留意钱财,尽快逃生;
2.爬到卧室的门边,用手背试一试门是否热;
3.准备湿毛巾或布,用湿毛巾或布掩口减少有毒气体的呼入;
4.可自制逃生绳索,切勿跳楼;
5.可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三、使用灭火剂和灭火器具的常识
消防器材是用于抢险救灾的专用器材。常用的消防器材有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桶等。这些器材使用的机会虽不多,但不得挪做他用。
1.正确选用灭火剂: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灭火剂。 ① 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 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应选用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 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 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及砂、土等。
2.正确使用灭火器具
(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广泛且较经济实用的灭火器具。可用于扑灭带电物体(低于5000V)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固体火灾等。使用时要注意: ①喷射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但喷射时不能倒置,应站在上风一侧使用; ②在保障人身安全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火场; ③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前一定要去掉保险装置; ④使用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时,一只手一定要握紧软管前部喷嘴后再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 ⑤灭液体火(汽油、酒精等)时不能直接喷射液面,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快速摆动,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 ⑥灭火器存放时不能靠近热源或日晒,防止作为喷射于粉剂动力的二氧化碳受热自喷,并注意防潮,防止干粉剂结块。
(2)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带电物体及液体、气体类火灾;1211灭火器特别适用于扑灭精密仪器、电器设备、计算机房等火灾。使用时应注意: ①露天灭火在有风时灭火效果不佳; ②喷射前应先拔掉保险装置再按下压把; ③灭火时离火不能过远(2米左右较好); ④喷射时手不要接触喷管的金属部分,以防冻伤; ⑤在较小的密闭空间喷射后人员要立即撤出以防止窒息; ⑥灭火器存放时严禁靠近热源或日晒。
(3)消火栓是消防灭火中主要的水源,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内消防栓一般高在楼层或房间内的墙壁上,有玻璃门或铁门封挡,内配有水枪、水龙带。使用时应注意: ①使用水龙带时应防止扭转和折弯,否则会阻止水流通过; ②使用消火栓救火应先将水龙带一头接在消火栓上,同时将水带打开,另一头接水枪,一个人紧握水枪对准着火部位,另一个人打开消火体阀门; ③扑救带电火灾前,必须先断电再用水灭火; ④要注意防止用水灭火会给珍藏典籍、精密仪器等造成水渍侵害; ⑤有的金属类火灾禁止用水扑救。
火灾有哪几种类型,各类火灾怎样选用灭火器具
凡失去控制,对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叫火灾。按燃烧的性质划分,火灾有五种类型,各类火灾所适用的灭火器如下:
A类,指含有碳固体火灾。可选用清水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磷酸铵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
B类,指可燃液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只适用于油类火灾,而不适用于极性溶剂火灾。
C类,指可燃汽体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易发生上述三类火灾部位一般配备ABC干粉灭火器,配备数量可根据部位面积而定,一般危险场所按每75平方米一具计算,每具重量为4公斤。4具为一组,配有一个器材架。危险性地区或轻危险性地区可适量增减。
D类,指金属火灾,目前尚无有效灭火器,一般可用沙土。
E类,指带电燃烧的火灾。可选用干粉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各类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时只要将灭火器提到或扛到火场,在距离燃烧物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喇叭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事业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外壁或金属连接管止手被冻伤。灭火是当可燃液体呈流淌状燃烧时,使用者应将二氧化碳灭火剂的喷流由近到远向火焰喷射。如果可燃液体在容器内燃烧时,使用者应将喇叭筒提起,从容器的一侧上部向燃烧的容器喷射,但不能将二氧化碳射流直接冲击可燃液面上,以防止将燃液体冲击容器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ABC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或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苗和发烟的现象。
燃烧不是随时可以发生的,而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这”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具备了”,物质才能由不燃状态转变为燃烧状态。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
不论固体、液体、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可称为可燃物质。
2、要有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
3、要有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着火源。
燃烧特点:
1﹑气体燃烧特点﹕气体燃烧根据其与空气混合的时间可分为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
可燃预混气遇火源会发生爆炸﹐在特定条件下还会产生爆轰﹐对设备造成严重破坏。2﹑液体燃烧﹕液体的燃烧﹐实际是液体蒸气在燃烧。3﹑固体燃烧﹕固体物质是火灾中最普遍的燃烧对象。
※
火灾的特点
一﹑室内火灾特点
火灾发生的突发性﹐火情发展的多变性﹐人员处理火情的瞬时性。
1﹑突发性
一般情况下火灾隐患都有较长时间的潜伏期﹐往往是小患不除酿成火灾﹐而火灾的发生大多是随机和难以预料的﹐这一点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它比交通事故波及面更广﹑危害更大。2﹑多变性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火灾之间的千差万别﹐引起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每次火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都各不相同﹔二是指火灾在发展过程中瞬息万变﹐不易掌握。3﹑瞬时性
“水火无情”。大火来势迅猛﹐这是尽人皆知的浅显道理﹐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火灾瞬时性特点。实验和实践都证明﹐火灾中受灾者所表现出的行为多属于被动的反应性行为。
“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在火灾中﹐无论是灭火﹑救人还是自救逃生﹐都必须争分夺秒﹐准确把握稍纵即失的灭火战机﹐选择逃生时机﹐尽最大努力﹐争取把火灾扑灭于初期阶段。二﹑室外火灾的特点
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室外火灾受空间的限制小﹐燃烧时处于完全敞露状态﹐供氧充分﹐空气对流快﹐火势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2﹑室外火灾受气温的影响大。
3﹑风对室外火灾的发展起决定影响。
4﹑室外火灾火势多变﹐经常出现不规则燃烧﹐火势难控制﹐用水量大﹐扑救难度大。
※
火场逃生的方法
火灾发生时﹐当大火威胁着在场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保存生命﹐迅速逃离危险成为人的第一需要。火场上怎样才能迅速逃离危险区域﹐本资料介绍三种方法供参考。一﹑自救
自救是常用的逃生方法﹐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自救的方式。
1﹑熟悉所处环境
这里所讲的环境﹐是指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的建筑物内。熟悉环境已不在话下﹐但也不能麻痹大意﹐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确定逃生的出口﹐可选择门窗﹑阳台﹑室外楼梯﹑安全出口。楼梯等作为火灾进逃生的通路。
2﹑选择逃生方法
逃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火场上的火势大小﹐被围困人员所处位置和便用的器材不同﹐所采取的逃生方法也不一样。
2.1立即离开危险地区
一旦在灾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明﹐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争分夺秒﹐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2.2选择简便﹑安全的信道和疏散设施
逃生路线的选择﹐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信道和疏散设施。
2.3准备简易防护器材
逃生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区域。如果浓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毛巾﹑湿口罩捂住口鼻。2.4自制简易救生绳索﹐切忽跳楼
当各信道全部被烟火封死时﹐应保持镇静。可利用各种结实的绳索﹐如无绳索可有被褥﹑衣服﹑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好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其它室内的牢固物体上﹐然后沿绳缓慢下滑到地面或下层的楼层内而顺利逃生。2.5创造避难场所
在各种信道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对于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开辟避难场所与浓烟烈火搏斗。
二﹑互救
互救是指在火灾事故中表现出舍已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绢的互救。
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群众所采取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有组织的互救的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的互救行为。三﹑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每次火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仅就一般的火灾事故中所要求的注意事项作一些介绍。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火灾刚刚发生的时侯﹐应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积极参加初起火灾的扑救。
3.1迅速报警
发生火灾时﹐在场人员应在立即进行扑救的同时﹐还要及进报警﹐以便消防队﹑本单位义务消防人员及周围群众前来参加扑救﹐并迅速组织老﹑弱﹑病﹑歼及人员及时作好疏散准备。3.1.1报警对象
a.向周围群众和邻居报警。b.向本单位义务消防队报警。
c.向公安消防机关报警。火警电话为”119”.d.向单位领导报警。3.2﹑报警方法
3.2.1 有手动报警设施的单位应使用手动报警系统报警。
3.2.2 使有电话报警﹐拔”119”向公安消防队报警﹐向单位领导报警﹐向火灾联防部门报警﹔
3.2.3 使用本单位的警铃﹑汽笛或其它平时约定的报警手段报警﹐没有安装警铃﹑汽笛的单位﹐可以利用上﹑下班钟声向本单位的职工报警﹔
3.2.4 使用有线广播﹐利用高音喇叭迅速通知本单位人员﹐单位内的某某地方发生了火灾﹔
3.2.5 离消防队较近的可直接派人去消防队报警﹔
3.2.6 农村在没有任何报警设施的情况下﹐可使用古老而又最简单的方法敲锣﹑鼓﹑盆等方法报警﹔
3.2.7 大声呼喊﹐在没有准备什么东西也来不及报警的情况下﹐可利用喊叫来通知周这的群众。
二﹑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火场致人伤亡的最重要一环。1﹑断绝可燃物源
1.1 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燃烧点的可燃气体和液体。
1.2 盛装可燃物的容器已经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时﹐应赶快打开有关阀门﹐将容器中的可燃物料通过管道转移到安全地带。
1.3 火灾发生时﹐当盛装可燃液体的容器破裂﹐可燃液体流出并到处流淌水﹐应采用泥土或黄沙筑提的办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体的流向燃烧点。
2﹑冷却
冷却的主要方法是向火场的燃烧点喷水或喷射其它灭火剂﹐这也是灭火时最常用的办法。单位里如配有相应的灭火器﹐则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3﹑窒息
火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是不能燃烧的﹐所谓窒息就是隔断燃烧点的空气供给。3.1使用泡沫灭火器喷射泡沫覆盖燃烧表面。3.2利用容器。
3.3家有液化所钢瓶起火时﹐有灭火器的可使用灭火器灭火。3.4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4﹑扑打 5﹑断电
发生电器火灾﹐或者火势威胁到电器线路电器设备﹐或电器影响到灭火人员安全时﹐首先要切断电源。6﹑阻止火势蔓延
对密闭条件较好的小面积房屋﹐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在未作好灭火准备之前﹐先关闭门窗﹐以阻止新鲜空气进入。四﹑几种常见火灾的逃生方法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
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1.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变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1.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1.3利用建筑物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1.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
1.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1.6利用房间床单特连接起来进行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人员的逃生方法
2.1 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2 当房间内失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别寻其它信道。2.3 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
2.4 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间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为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2.5 当着火层的走廊﹑楼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向求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以便让求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求援措施。
2.6 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
2.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火势危及生命及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3﹑自救﹑互救逃生
3.1 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3.2 互相帮助﹐共同逃生。3.3 自救逃生。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4.1 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4.2 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
4.3 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4.4 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4.5 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
4.6 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
※ 火场救人的方法
一﹑寻找被困人员的方法
1﹑询问知情人 2﹑主动呼喊 3﹑搜寻被困人员
二﹑救人的方法
1﹑对于神志清醒﹐但在烟雾中辨不清方向或找不到出口的被困人员﹐可以指明信道﹐让其自行脱险﹐也可直接带领他们撤出。
2﹑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者﹑儿童以及困惊吓﹑烟熏﹑火烧而昏迷的人员﹐要用背﹑抱﹑抬的方法把他们抢救出来。
3﹑楼层的内部走廊﹑楼梯﹑门等信道已被烟火封锁﹐被困人员无法逃生时﹐应利用消防拉梯﹑挂钩梯﹐或举高消防车升起﹐架设到被困人员所在的窗口﹑阳台﹑屋顶等处﹐然后利用消防梯﹑举高消防车﹑救生袋﹑缓降器等将被困人员救出。
4﹑无法架设消防梯时﹐可利用挂钩梯﹐徒手爬落水管﹑窗户等方法攀登上楼﹐然后用救生器材救人﹐或使用射绳枪将绳索射到被困人员所在的位置上﹐再让被困人员用绳将缓降器﹑救生梯﹑救生袋等消防救援器材吊上去﹐然后让被困人员使用器械材自救。5﹑被困的窗口﹑阳台﹑屋顶的人员﹐尢其是悬挂在建筑物外面的人员﹐在浓烟烈火的威胁下﹐有可能冒险跳楼﹐此时要用喊话或写大字标语的方式﹐告诫祂们坚持到底等待救援﹐不要铤而走险。
7﹑对抢救出来的人员要清点人数﹐认真核对﹐切实查清被困人员是否全部救出﹐还要防止被救出来人员重新跑进火场内。
8﹑对抢救出来的受伤人员﹐除在现场急救外﹐还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
火灾分类
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根据火灾燃烧材料的种类﹐火灾分为A﹑B﹑C﹑D四大类。
1.A类火灾指普通可燃物﹐如木材﹑布﹑纸﹑橡胶及各种塑料燃烧而形成的火灾﹔ 2.B类火灾是油脂及液体燃烧形成的火灾﹔ 3.C类火灾系指气体火灾﹔
4.D类火灾是可燃金属如镁﹑铝﹑钛﹑钠和钾等燃烧形成的火灾﹔ 5.电气火灾;
不同的火灾种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措施﹔
※ 灭火的基本方法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灭火的基本方法﹐就是为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燃烧的反映过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冷却灭火法
冷却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个条件﹐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着的物体上﹐使可燃烧物质的温度降到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用水进行冷却灭火﹐这是扑救火灾的常用方法。对于房屋﹑家具﹑木柴﹑纸张等可燃物质﹐都可以用水来冷却灭火。二氧化碳的冷却灭火效果很好﹐二氧化碳灭火器喷--78℃的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在迅速汽化时吸取大量的热﹐从而降低燃烧区的温度﹐使燃烧停止。
在火场上﹐除用冷却法直接扑灭火灾外﹐还经常使用水冷却尚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防止其达到燃点而着火﹔还可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等﹐以防止它们受热后变形或爆炸。
二、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这个基本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使燃烧停止。这种灭火方法﹐也是扑救火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扑救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火灾。
采用隔离灭火法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和助燃物质从燃烧区转移到安全地﹔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排除生产装置﹑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阻拦流散易燃﹑可燃液体 或扩散的可燃气体﹔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结构﹐造成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用水流封闭的方法﹐扑救油(气)井喷火灾。
三、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根据可燃物质燃烧需要足够的空气(氧)这个条件﹐采取适当措施来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资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这种灭火方法﹐适用于扑救封闭的房间和生产设备装置内的火灾。
在火场上运用窒息的方法扑救火灾时﹐可以采用石棉布﹑湿棉被﹑湿帆布等不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活封闭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充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上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备设备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组织阻止新鲜空气流入。此外﹐在无法采取其他扑救方法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进行扑救。
采取窒息的方法扑救火灾﹐必须致意以下几个问题﹕
1﹑燃烧的部位较小﹐容易堵塞封闭﹐在燃烧区域内没有氧化剂时﹐才可采取这种灭火方法。
2﹑在采取用水淹没或灌注的方法灭火时﹐必须考虑到火场物质被水浸泡后不致产生不良后果﹔
3﹑采取窒息方法灭火以后﹐必须在确认火已熄灭时﹐方可打开孔洞进行检查﹐严防因过早地打开封闭的房间或生产装置﹐而使用新鲜空气流入﹐造成复燃或爆炸。
4﹑采用惰性气体灭火时﹐一定要保证充入燃烧区内惰性气体数量充分﹐以迅速降低空气中氧的含量﹐窒息灭火。
四、抑制灭火法
抑制灭火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燃烧的连锁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 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1211”﹑“1202”等。灭火时﹐一定要将足够数量的灭火剂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内﹐使灭火剂参与中断燃烧反应﹔否则﹐将起不到抑制燃烧反应的作用﹐达不到灭火的目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以防止复燃。
在火场上采用哪种灭火方法﹐应根据燃烧物资的性质﹐燃烧特点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消防技朮装备的性能进行选择。有些火场﹐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几种灭火方法﹐这就要注意掌握进攻时机﹐搞好同配合﹐充分发挥各种灭火剂的效能﹐才能迅速有效的扑灭火灾。
※
灭火器材的使用
一、灭火器的使用
扑救灭火时﹐手提或肩扛干粉灭火器到场﹐并上下颠倒几次﹐离火点3~4米时﹐拔去保险销﹐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另一手压下手把﹐干粉即可喷出﹐并迅速摇摆喷嘴﹐使粉雾横扫整个火区﹐由近而远﹐向前推进将火灾扑灭。
二、消火栓的使用
出车之前讲安全,遵守法规保平安。开车之前要检查,细心观察除隐患。
车动之前先鸣笛,防止车辆出问题。车速千万不能快,十次事故九次快。
中速行驶好处多,千万不能开飞车。转弯之前要注意,谨慎驾驶不麻痹。
减速鸣号靠右行,莽撞容易出险情。两车相会讲礼貌,礼让三先要作到。
下坡首先让上坡,空车应当让重车。超车之前先鸣号,道路不宽不能超。
强行超车危险大,赌气开车更可怕。城镇车马行人多,行车牢记守规则。
确定情景要准确,处理问题要灵活。火车道口易闯祸,一慢二看三经过。
简易公路小桥多,不要桥上来会车。山路崎岖险情多,注意转弯和会车。
下山不要放空挡,上山不要急冲坡。下雨行车条件差,容易打滑最可怕。
方向油门运用好,防止车辆两边跑。冰雪路滑车似船,处理情景要提前。
风雪雨雾视线暗,车速必须要减慢。夜间行车视线差,灯光不好有危险。
急事行车莫慌张,精心驾车莫莽撞。前后左右勤照看,稳住油门别蛮干。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三个派别概述
1. 行为学派
知识管理中的行为学派的主要观点表现在“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及支配。行为学派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个体人员技能及对其技能的评估, 他们认为:知识其实就是一个“过程”, 是对个人技能不断完善提高的动态变化体现。
2. 技术学派
知识管理中的主要观点表现出:“知识管理即是信息管理”。主要从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等方面进行研究。他们认为:知识无非就是“个体”, 同时被显示在信息系统中并加以处理。
3. 综合学派
知识管理综合学派认为, 知识管理需要在对信息及对人进行管理的基础上, 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 从而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综合学派专家学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信息掌控能力、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等。此种信息层面、经济层面、管理层面的能力掌握对于实现技术学派, 行为学派及综合学派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学派专家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 其在观念、战略、知识性组织架构、制度等基础上将对企业知识进行分类化、数据化、模块化的处理, 并在考虑其他系统的集成基础上开发相应的知识管理软件, 进而建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二、企业管理知识内容框架的研究
企业知识管理十大内容:
在企业管理基本框架中包含原因、主体、客体、地点、时间以及实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在企业知识管理形成的初期, 管理对象只包含知识本身的共享以及转移,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 企业知识管理开始逐渐扩散到对信息、知识、知识资产等的创造、维护、发现、获取、过滤以及利用的全过程。知识管理既包含对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同时也包括对外部知识的获取以及挖掘。由于企业知识本身是具备一定时效性, 因此, 知识管理同样带有时效性, 需要在恰当的时间将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并采取相应的管理。通过实践证明可知目前企业知识管理制度体系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 具体表现如图1。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具体如图2: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的核心部分主要体现了以下内容:
1. 第一部分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的, 主要讲述了文档资料的分类以及保存管理。
2.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知识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
3. 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对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 其中包含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三方面的信息。
不仅如此,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中还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对客户关系进行管理, 在对客户知识进行充分的整合后, 客户无论采取何种形式的选择都可以通过唯一的知识库得到相应的服务。其次在“灯笼”模型中对于研究与开发中对知识创新的管理只是界定于知识管理范畴之内的内容。在采购与管理环节中, 最重要的是将与知识管理密切相关的供应链进行重点管理, 供应链环节的每一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统一, 知识转移以及采购文档的管理都是采购环节需要着重研究以及注意的要点, 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虽然具备一定现代管理思想, 但是, 其实质就是一个大型的运算器, 整个运算器中的计算方法、流程都已经具备最标准化的实践方式, 是知识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 即知识管理本身, 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都有显著体现。基于“灯笼”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需要在着眼于知识管理研究本身的前提条件下放眼于其他经营领域, 通过这种宏观的视角可将知识管理更加深刻以及全面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将企业知识管理三个流派的知识管理内容定义以及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中企业知识管理十大内容与“灯笼”模型进行充分的研究, 阐述了该领域的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共享管理、知识应用管理以及知识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 通过对其概述可知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以知识为管理核心的管理模式, 知识管理可以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左美云, 许珂, 史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 2014, 1 (11) :21-22.
关键词:机构知识库 软件 内容资源 版权
中图分类号: D92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3-0049-04
Deep Analysis of the Copyright of Software and Content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Qiao Huan Jiang Y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100875)
Abstract:The copyright of the recourses which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ses is very complex. It becomes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The recourses which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uses contain software and content. The software includes source code software, self-developed software and the business software. The content includes four types: the copyright of the content belonging to institution, belonging to periodical office, belonging to author and belonging to publisher. The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pyright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an help researchers keep thinking in depth,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nning of the copyright of the software and formulate customized schedule measures and workflow for different kinds of content. Thus, it will be helpful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Key words:copyright;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software; content
CLC number: D923.4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3-0049-04
1 引言
近年来,机构知识库显然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主角,全世界各大学、科研院所纷纷投入到机构知识库的构建和发展大潮之中。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截至2011年3月1日,其收录的机构知识库总数已达1873所,其中中国10所。[1 ]根据笔者2011年2月1日的统计数据(1671所),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机构知识库数量增长了200多所。在机构知识库数量急速增长的同时,很多问题浮出水面,机构知识库所利用资源的版权问题正是其中之一。
机构知识库所利用的资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二是机构知识库中的内容资源。笔者在对机构知识库网站进行跟踪和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机构知识库软件和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接下来的机构知识库利用资源的版权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2 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问题
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截至2011年3月1日,其收录的1873所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情况(见图1)。
可以看出,各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软件种类不多,并且应用相对较集中。DSpace和EPrints是应用最多的两种软件,合计有高达半数以上的机构在使用。对以上软件进行类型划分,机构知识库所应用的开发软件主要可分为开放源代码软件、自行研发的软件和现有商业软件三种。
2.1 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版权问题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机构知识库建设最常应用的软件。其免费的特性,齐备的功能一直都是机构知识库建设者的首选。像应用最多的DSpace、EPrints等都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就我国机构知识库应用软件情况来讲,OpenDOAR登记在册的10所机构知识库所使用软件均为DSpace。开放源代码软件之所以如此流行和占据如此大的市场份额,首先因为其无需花费任何费用;其次其授权操作非常简单,只要在机构知识库网站的显著位置添加该软件所指定的代表该软件所有权的徽标,并加上软件所有者网站的链接就可以自由免费地用于个人使用、学术研究、政府机构、非营利性组织或者商业机构。[2 ]这些软件都赋予用户复制、发布、修改等多方面的权利。在修改过程中仅需记录原代码的来源、出处,将其显著标识并负载相关著作权声明信息,同私有代码加以区分即可。[3 ]因此,应用此类软件机构知识库不需承担任何的费用,也很少引起版权纠纷。以上各种便利,正是开源软件在机构知识库应用软件中占据主导的主要因素。
2.2 自行研发的软件的版权问题
自行研发的应用于本机构的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4 ]遵从“谁开发谁享有版权”的原则,即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如遇到合作开发、受托开发、指令开发和职务开发四种特殊情况,则按照开发前双方签订的版权协议确定版权归属。此类软件的代表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开发的OPUS以及荷兰NIWI-KNAW 和Tilburg 大学开发的i-Tor。就目前来讲,自行研发软件的版权归属问题还是比较清晰的。
2.3 现有商业软件的版权问题
现有商业软件的版权一般归属于软件的发行者。在机构知识库建设者购买该商业软件之后,即具有使用该商业软件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将该软件应用于机构知识库建设中。但是整个过程中机构知识库建设者只是得到了一份该软件的复制品和取得了对该软件的使用许可,软件的版权仍旧属于软件的原版权人。[3 ]这个过程中不涉及到版权的转让问题。在机构知识库实施过程中,建设者对现有商业软件的使用不多,首先是因为其相比免费开源软件需要机构额外支出费用;其次就目前情况来讲,除非特别需要,开源软件完全可以负担一般机构知识库的建设需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由于目前机构库软件使用种类和数量不多,且应用较集中,三种类型机构知识库软件的版权归属还是比较清晰的,目前尚没有机构知识库软件版权方面的纠纷发生。但是考虑到机构知识库的发展仅有10年的时间,目前软件种类和数量都不多,很多机构都处于刚刚着手的阶段,对机构知识库软件的需求和质量要求均不高等因素,预计随着机构知识库的进一步充实和发展,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其版权方面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而众多软件采用开源的形式,其目的也是为了带动机构知识库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初期机构知识库软件应用到的各个环节,应时刻注意是否存在版权问题,不能忽略对机构知识库版权的重视和规划,是笔者的一点建议。
3 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
根据OpenDOAR(开放获取机构资源库D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上的统计(见图2),其收录的1873所机构知识库所存储的内容资源主要包括已发表的学术性论文、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机构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报告、会议资料、教学笔记、手稿、课件、研究报告等。
笔者按照版权归属对上述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3.1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会议资料版权属于所在单位
工作报告、研究报告和会议资料是利用所在单位资源所创造的成果,其版权属于所在单位。根据机构知识库含义中对其功能的表述:用于存放某机构全部科研、教学成果,体现该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这些属于所在单位的内容资源理应存放于本单位机构知识库中,基本不存在侵权问题。当然目前也有机构为了保险起见,制订了相关协议。例如,我国中科院制订了与作者间的针对其主办的学术会议的作品电子版本在其机构知识库中存缴发布的授权协议。协议指出:授权人(即参会作者)参照知识共享许可(Creative Commons)3.0版本,在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相同使用中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对其参会作品电子版本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的方式进行授权。[5 ]
3.2 机构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属于本机构主办期刊的杂志社
由于国内外很多具有机构知识库的机构都拥有自己的期刊杂志社,例如《图书情报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按照机构知识库的存储要求,该机构所主办的期刊是机构公共资产支持的机构知识成果,理应存放于库中,但是由于在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该期刊的版权直属于期刊杂志社,机构知识库要想对期刊电子版本进行存储,必须征得杂志社的同意。例如中国科学院即发布了关于其研究所主办期刊的电子版本在研究所机构知识库中存缴发布的协议。协议指出:杂志社需在期刊正式出版后一个月,以双方协商一致的电子文件形式上载到机构知识库中,同时在机构知识库中要建立明确的维护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公示信息。[6 ]
3.3 版权属于作者的内容资源
学位论文、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教学笔记、手稿、课件属于版权属于作者个人的内容资源。这其中,根据国内外惯例,学位论文中涉及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一般是利用所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或经费所取得的,学校具有收集、保存和在教育和科研中优先使用这些论文的权利,因此大多学校规定学生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必须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及全文电子文档,并且论文扉页中要有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签署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7 ]授权书中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且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即学校同时也保留把学位论文储存在学校机构知识库的权利;电子预印本、未发表或者未转让版权的学术论文、教学笔记、手稿、课件等资源,因为《著作权法》规定:作者个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转让财产权。因此,作者有权将自己拥有版权的上述资料存储到机构知识库中,赋予广大网络用户复印权和网络传播权等各种权利。此种情况下,机构知识库的建设者要想使这些资源被存缴,只需与作者签订一份存储协议,根据AHDS的建议,[8 ]该存储协议内容可包括作者合法存储其上述资料的权利、存储者对于已存储内容拥有的权利、允许机构知识库对已存储内容进行维护的权利和在哪些情况下机构知识库能删除该资料的权利等等。
3.4 大多正式出版物由于发生了版权转让,版权属于出版商和第三方
正式出版物由于受到传统出版模式的影响,大多都在出版过程中发生了作品的版权转让。RoMEO 项目对学术期刊出版商进行版权协议调查结果显示, 90 %的出版商要求版权转让。[9 ]而绝大多数作者由于机构内科研成果积分评比压力或者对版权问题的不关注与出版商签署了版权转让协议书,致使作者不再拥有被发表作品的版权,几乎不能对个人研究成果自由传播。这其中就包括向机构知识库上传该作品的权利。此种情况下,如果机构知识库还想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存缴,笔者认为,目前可行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整作者版权转让许可协议;二是同相关出版商签订本机构成员论文存缴发布协议。
通过对国内外各机构知识库网站内容收录情况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存储在机构知识库中正式出版物基本都是期刊论文,包括作者在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的研究文章、学术报告、学术讨论信件以及其他学术性内容等。期刊论文是对作者科研能力的直接肯定和科研成果的直接展示,由于其篇幅较专著短得多,占用数据库空间少,作者产出量大等优点,自然而然成为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存缴的主要形式。下面重点针对发生版权转让的期刊论文如何在机构知识库中存缴的问题进行讨论。
3.4.1 作者版权转让协议的调整
所谓“作者版权转让协议的调整”即在同期刊出版社签订版权转让协议时,保留自己对作品的部分权利,例如自由在机构知识库中存缴、自由以非营利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同用户共享的权利等等;或者直接采取不同出版商签订版权转让协议的行为。
为了帮助作者从出版商手中保留自己的版权,很多机构提出了版权许可协议的作者附录,即作者在与出版商签订版权转让协议的时候,同时附上作者的权利要求许可协议。[10 ]比较有名的协议附录包括ALA的学术出版资源联盟制订的SPARC Author Addendum、Science Commons制订的三种不同类型的Author Addenda 和麻省理工大学制订的MIT Amendment to Publication Agreement[11 ]国内奇迹文库也倡议作者应向出版商表示要保留在网络上张贴作品的权利。[12 ]随着学者们对机构知识库运动的大力倡导和机构知识库本身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作者在向出版商授权时采用了“完全保留版权”、“保留版权与用户共享部分权利”、“向出版商转让部分版权”等灵活授权方式,并且认为自己对后印本应该享有处理权,包括将其存储于机构知识库的权利,因为出版商已经从印本期刊的发行中得到了投资收益,所以不应再去专有每一项权利。SPARC 推行的合同补遗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13 ]该模式允许期刊论文作者将自己的权利附加到出版商的版权协议中,其中包括将自己已发表的文章存入机构知识库中的权利。目前有不少出版商已接受了这一模式。
3.4.2 同相关出版商签订本机构成员论文存缴协议
很多出版商放宽了对作者自存储成果的版权限制。例如,Elsevier允许在其期刊发表论文的最后文本存储在作者或其所在机构的网站上,前提是储存时包含发表该论文的主页及储存不是为了商业目的;Nature出版集团已明确表示不要求作者的版权,允许作者在非营利的状态下在相关科研机构网站上发布自己的论文,作者只需签订一份有关出版许可的协议:即在印刷本出版后6 个月, 作者须提供对该期刊网站的超链接[14 ]。SHERPA/RoMEO项目的最新统计结果表明[15 ](见图3),数据截止2011年2月17日,在其登记注册的918家出版商中,已有62%的出版商支持作者一定形式的自存储了。
与出版商签订存缴协议无非是目前实现期刊论文存缴入机构知识库较便捷的方法。期刊论文虽然版权已经归属于出版商,但是不能否定其仍旧归属于作者所在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范畴。作者所在机构有责任和义务促进和保障其成员在公共资金资助下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使用。机构与出版商的协议中可明确提出其成员拥有在教育、科研中使用、传播其该篇论文以及创作衍生作品的权利,将其在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存缴到机构知识库中。
当然,同时也要同意一些维护出版商利益的条款,除去上面提到的与Elsevier的协议和与Nature的协议中提到的严格禁止利用机构知识库存缴内容进行商业活动的条款外,还可能包括:在机构知识库中建立明确的维护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公示信息,即在机构知识库存缴记录中明确记载该论文在期刊的发表信息并见学术期刊作为第一发表来源;机构知识库应对侵犯作者与学术期刊合法权利的行为进行监控并配合作者与学术期刊对侵权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机构知识库将存缴内容元数据提供给其他检索服务机构时应包括学术期刊来源信息及链接以及要求机构知识库及其成员和用户做出遵照知识共享协议等条件。
例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等机构已经与部分出版社签订了允许开放存储的框架协议;中国科学院作为亚太地区首家达成这类协议的机构于2010年10月与Springer科技与商业媒体集团签署了开放存储合作框架协议。[16 ]协议明确允许所有在Springer期刊发表论文的中国科学院作者可以将所发表论文的最终审定稿存储在中国科学院相应研究所的机构知识库中,可以在论文发表12个月后提供开放获取。如果具体期刊的著作权转移规定与此协议不一致,则该框架协议具有优先权。
针对以上对于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四种版权归属的深入剖析,可见,机构知识库内容资源由于其种类繁多,版权归属复杂,在存缴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制定针对具体资源类型的版权处理措施与工作流程,在避免侵权行为发生的情况下,确保机构知识库资源的存缴数量和质量。
4 结语
机构知识库的建设是一项艰苦长期的工作,其涉及到的软件和内容资源的版权问题是影响其建设效率和服务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机构知识库建设初期应高度重视对软件资源版权和内容资源版权问题的处理,根据不同资源的版权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详细的应对政策和处理办法,保证机构知识库软件和内容资源质量,加速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发展,有效地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OpenDOAR: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EB/OL]. [2011-03-01].http://www.opendoar.org/.
[2]Kawooya D. An exam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policy on copyright and access to research resources in Uganda[J].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2008,(40):226-235.
[3]曹伟.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的反思与超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15-124.
[4]刘岸华.著作权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05.
[5][6]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服务网格(CAS IR Grid)[EB/OL].[2011-02-26].http://210.77.64.222/.
[7]王亚凤.高校图书馆机构知识库法律问题剖析与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5):9-11.
[8]冯晓红.国外解决机构知识库版权问题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9,(12):4-8.
[9]ReMEO: Directory of Publishers Who Have Given Their Green Light to Self-Archiving[EB/OL].[2011-01-07].http://romeo.eprints.org/.
[10]Romeo: How Academics Want to Protect The Open-Access Research Paper [EB/OL].[2011-01-17].http://www.boroacuk/departments/romeo/.
[11]胡芳,钟永恒.机构库建设的版权问题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7):50-53.
[12]奇迹文库[EB/OL]. [2011-03-01].http://www.qiji.cn/.
[13]SPARC[EB/OL].[2011-02-13]. http://www.arl.org/sparc/.
[14]李晨英等.机构知识库收录期刊论文涉及著作权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1):74-79.
[15]SHERPA/RoMEO [EB/OL].[2011-01-17]. http://www.sherpa.ac.uk/romeo/.
[16]中科院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签署开放存储协议[EB/OL]. [2011-02-13].http://www.cas.cn/xw/yxdt/201011/t20101102_3001705.shtml.
【安全消防知识内容】推荐阅读: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内容12-03
消防安全培训内容摘要06-12
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内容06-22
消防安全演习培训内容10-25
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内容01-16
消防安全宣传培训内容01-24
小学消防安全知识内容手抄报_消防安全手抄报简单有字少10-19
消防安全制度上墙内容02-25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安全演练03-28
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合同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