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检查评估反馈

2025-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卫生检查评估反馈(通用3篇)

手卫生检查评估反馈 篇1

(第三季度)

一、总结: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控感科于8月份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的学习,结果显示。大部分被查人员的手依从性较上季度有明显的提升,现将第三季度各科室手卫生自查情况及控感科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望各科室参照学习,找出问题,以便采取改进措施。

1、各科室第三季度手卫生平均合格率:

120%100%80%正确率60%40%20%0%系列1痛疼手室产房脑外妇一妇二外二外一康复内一外三内三儿科新生血儿液净化老年病心内一心内二急诊科室术

2、各科室第三季度手卫生平均正确率:

120%100%合格率80%60%40%20%0%系列1手痛术室产房脑外妇一妇二外二外一康复内一外三内三儿新科血生儿液净老化年心病内心一内二急诊科室疼

3、各科室第三季度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性趋势图: 95%90%85%80%75%70%平均合格率平均正确率平均合格率平均正确率182%91%278%77%387%87%

二、原因分析:

1、对手卫生的态度:各科室管理层对手卫生不重视;认为手未污染,频繁的手卫生没必要;病患较多,医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做到在接触每个患者之前都洗手。对手卫生规范细则不够了解:在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细则提问的时候,医生的回答正确率略低于护理人员。

2、手卫生督查:控感科督查不到位,要求不严格。

3、手卫生规范制度: 手卫生考核未纳入质量考核标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继续自查手卫生执行情况,总结问题所在,经常以各种方式现场提问。

2、质控科加强下科室提问的力度,及时与各科室负责人联系。

手卫生检查结果分析 篇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医护人员手监测资料,结果是:我院医护人员手监测总合格率为80%。

研究表明,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是最重要和最简便的措施之一。因此,做好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为了确切掌握临床医务人员卫生洗手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我院1年来医护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半年来共监测医护手286人次,基中Ⅰ类病区医护手监测人89次,Ⅱ类病区医护手人82次,普通病区263人次;医生手监测112人次,护士手监测132人次,本院医护手监测286人次,实习进修医护手监测31人次。

受检人员用肥皂认真揉搓双手,按规范的手卫生七步法进行,整个洗手时间应为3-5min。医生手监测合格率为80%,护士手监测合格率为90%,实习生监测合格率为8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护士洗手监测率高于医生,这与护士的无菌观念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工作仔细认真有一定关系,相对而言,医生对洗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手是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之一认识不足,认为医疗物品污染才是造成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落实制度是做好洗手工作的关键,近年我院感控科将洗手及消毒指征、洗手七步法张帖在各科有水龙头的墙上,改善洗手设施,采取定期抽检,认真全面了解医务人员手的卫生状况,并取得了好的结果,洗手合格率不断提高。《WHO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控制使用指南》中要求根据患者的危险评估不同,进行不同的洗手方法,所以加强人员管理,定期进行洗手教育,提高对手部卫生观念的认识,新上岗的员必须进行培训,把手部清洁作为诊疗操作的基本步骤来完成,形成个个自觉、人人监督、层层管理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各项手部卫生措施落到实处。

院感科

手卫生检查评估反馈 篇3

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现将《汉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随文报来,请审阅。

汉中市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27日

汉中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情况

2013年4月24至26日,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技术评估。2013年5月下旬,全国爱卫办向我市通报了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情况,要求我市对照对技术评估报告和专家现场检查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整改。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整改工作,通过一年半时间的扎实有效整改,技术评估报告反馈问题和专家指出的问题已整改到位。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整改工作

全国爱卫办技术评估专家组离汉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召开会议,通报技术评估反馈意见,要求各责任部门、单位立即行动,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对照反馈意见和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标准,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力措施,逐一抓好落实;同时,要求所有整改工作必须在2013年9月底前整改到位,全面达标。一是周密安排部署。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印发《关于对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反馈问题进行整改的通知》,落实责任单位、整改内容、完成时限,提出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并将整改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二是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对已经整改到位的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建立市、县区、街道办事处三级协调联动机制,落实门前“三包两禁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三是加强工作督查。抽调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列入整改的事项进行追踪检查;对整改不达标的问题,进行现场督导,立即改进,直到达标;对行动迟缓、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在全市范围通报批评,扣除目标考核分值。今年7月中旬,省上对我市的创建工作进行了暗访和反馈,市政府及时梳理问题,制定下发了《关于对暗访调研反馈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的通知》,召开省级暗访反馈问题整改现场会议,市长王建军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要求各级高度负责,夯实任务,集中力量,全力打好整改攻坚战。

二、狠抓落实,全面扎实推进整改

各相关县区和责任部门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和具体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整改,各类问题基本整改落实到位。

(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江北生活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系统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和地面硬化、绿化已经完成,渗滤液处理设备已投入运行;在汉台区主城区新建了荔枝路和东一环路两座小型垃圾压缩站。江北和江南两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国家级无害化等级评估工作,已经省环保部门协调环评。8个县的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均建成投用。

(二)环境保护方面。一是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每月定期定点对11个市政供水管网末稍水质进行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余氯进行监测,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确保了居民饮用水安全;新水源地的选址论证报告已经修改完成,正在开展实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加大“一江两岸”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增加抽查次数,安排专人每天8小时打捞河面漂浮物,确保汉江中心城区段水面无漂浮物、沿岸环境卫生整洁。二是强化工程减排治理。全市完成减排项目33个,11个县级污水处理厂全部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新建和完善18户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监督21户企业正常运行废水处理设施。对黄姜皂素等256家企业开展环境专项整治,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46份,立案处罚7起,停产整治16家,督促12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建成治污设施。三是强化秸杆禁烧工作。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和汉中经济开发区全面全时段禁止焚烧秸杆,及时清理处置田间积存秸杆,消除露天焚烧隐患,实现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发现一处黑斑”的禁烧管理目标,中心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50天,优良率达96%。

(三)小餐饮行业整治方面。在中心城区开展小餐饮行业专项检查5次,加强证照管理,全面完善防鼠防蝇设施,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完善病媒生物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熟食间增设二次更衣室,强化熟食制作监管,对卫生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门店进行整改或关停。开展了示范街区创建活动,建成了雷家巷、友爱路、饮马池等餐饮示范街区;大力开展小餐饮排查、改造、提升等示范创建工作,建成230户放心食品早餐示范店。全面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全市完成6000家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动态分级评定,量化管理覆盖率达74.3%,中心城区量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5%以上,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管理方面。组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开展环境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对背街小巷和卫生死角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维修改造破损路面及设施,组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对城区污损果皮箱进行清洗,新增、更换果皮箱、垃圾桶2000多个;调整充实了清扫保洁力量,增加了环卫车辆和设施,做到生活垃圾定时收集无堆积、定点收集无乱倒、密闭收集无明曝;及时清理积存垃圾和杂草,拆除重砌残垣断壁、破损房屋和围墙,规范施工单位围挡设置,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五)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方面。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比赛,充分利用健康知识宣传栏和市民学校等载体,提高市民的创卫知识普及率和参与率,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组织医疗卫生单位和健康教育所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技术指导活动,加强小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在汉中电视台每周播出两次健康教育专栏,免费制播爱国卫生和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在工厂、企业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宾馆、酒店、景区、窗口单位开展控烟工作,增添禁烟标志,增加禁烟劝导人员,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市区卫生部门与汉中日报等各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汉中卫生在线专栏,对公众进行卫生法规、营养卫生、健康保健、烟草控制,重点疾病防治等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技能的宣传,截止2014年10月中旬,刊出健康科普文章100余篇。同时,利用世界无烟日、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等卫生宣传日,开展大型公民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印发胡蜂伤人防控知识彩页200万份、公民健康素养166条20万册。加强治理流域污染清除城乡垃圾专项整治活动宣传,开设《整治环境、美我家园》专栏,共发各种稿件550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全面提升了市民文明、健康知识水平。健全社区健康教育Ⅳ级网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督导工作制度,为办事处、社区配发了健康教育媒体材料20余种,发挥中心城区29个健康宣传栏传播功能,2014年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内容6期。

(六)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建设方面。中心城区所有医院都按要求设立传染病科室、分诊点和专科门诊,市中心医院、三二0一医院、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已经建立了规范达标的发热门诊。各医院都能严格按照国卫标准,实行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堆放、规范处理,完善相关医疗垃圾和医源性污水处理设施,落实门诊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市中心医院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在新门诊综合楼新设置了占地295平米单独区域的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完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制度及就医流程,安排专职医生坐诊,对疑似患者可立即送隔离病区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医院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消毒处理及电器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到位,2013年7月份两台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800吨。2014年,我市对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和个体诊所传染病防治工作再次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报告率稳定在较高水平,县区网络直报实现100%覆盖,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8%以上,三级医院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报告及时率、审核及时率均达到99%以上;同时,依照网络直报系统传染病信息数据,扎实做好传染病疫情分析,全面完成疫情分析和月分析报告。

(七)农贸市场整治方面。对中心城区13个蔬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场净化、整洁、监测工作有了很大的规范提高;投资210万元完成了7个蔬菜市场的达标改造。对中心城区市场内的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开展了全面督查,设置了相对独立的活禽宰杀区域,完善“三防”设施和卫生基础设施,实行分区经营、一摊一桶,垃圾密闭收集、垃圾日产日清,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确保市场干净整洁。同时,落实了市场管理人员、清扫保洁人员,增添了垃圾收集容器,农贸市场环境乱、卫生差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八)城市综合管理方面。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城市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制度,推进城市卫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以市容环境整治为重点,集中开展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活动,清理取缔了万邦、高客站等40多处自行设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取缔机动车停车点50多处,规范整改管理不达标的停放点80多个,设置禁停标志牌19处,锁扣乱停乱放车辆500多辆。新施划交通标线2200米,新增“机非”隔离带630米,新建完善交通信号灯6处、电子监控设备2处,增设各种交通标志73处90面。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8万次,行政拘留210人,刑事拘留2人。拆除影响市容的残墙断壁3600平米,硬化绿化人行道6000平米,拆除楼顶、墙体、门头广告7200块4.6万平米,清理条幅2500余幅,设置新型LED电子显示屏16块,设置60多处公共信息栏,有效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

(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新建华燕路、建宁路中段、丰辉广场南侧道路东段、远大国际家具城西北侧道路,完成劳动路、莲湖路东段“白改黑”工程,对电力局北侧巷、太白路北侧巷等10条背街小巷、滨江东路慢车道和人行道的遗留路段、汉中饭店西侧道路进行了改造,维修了黄家塘立交桥。二是修补破损地砖2.2万平米,硬化路面1.06万平米,粉刷墙面17.4万平米。三是维修改造城区公厕36座,新建公厕5座,开工建设65个村级垃圾站,维修、新购大型专用垃圾运输箱体30个。四是实施楼宇亮化138家,新增路灯6841盏,路灯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背街小巷亮灯率在96%以上。五是归集资金4738.49万元,对城市滨江路、南团结街、西环路等22条主要街道进行绿地景观绿化,美化城市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心城区东部区域内涝问题,按照30年一遇的国家防洪标准设计,建成投用了全长9.2公里、总投资2.24亿元、总排水面积47.24平方公里的东排洪渠改造整治工程。

三、巩固成果,确保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上一篇:交通工程设施概论下一篇:药理学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