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2025-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1

南海实验高中王珏

一、引言

高中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体现,包括了驾驭词汇及短语的能力、灵活运用丰富句式的能力及合理安排语篇结构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阶段应“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但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所见,写作是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中较为薄弱的一项。薄弱不仅体现在学生写作水平的薄弱,也表现在教师写作教学这一环节的薄弱。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写作现状

首先,高三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高一到高三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很多学生感到词汇缺乏,即便有词作文中也用不上去,搭配不当,句型乱用,审题不清,表达不得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中英文语言及思维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写作过程中语言转换有障碍。

2.高三写作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认为高三一轮、二轮的复习,时间紧迫;再者,也有不少教师认为经过高三复习之后,学生总体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及句式之后,写作水到渠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上往往走“布置书面表达作业——学生课后写作——教师批改——发范文欣赏”的模式。殊不知,这种写作教学模式重结果却轻过程。

二、“以读促写”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以读促写”的定义

Hirvela在其论述读写结合的专著中写到:先从阅读中获取信息(Knowledge Getting),再转述阅读中获得的信息(Knowledge Telling)的方法(曹敏,2011)。读与写的紧密关系由此可见。近年来,“以读促写”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很多的教育实践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地倡导这个理念。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时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而写作则是语言输出的关键途径之一”(戴建敏,2008)。

就高三教学特点而言,一方面有选修7、8新课阅读内容,另一方面又有以课本为基础的知识点复习。除此之外,高三的阅读量增大,阅读题材呈多样化。这些特点为“以读促写”教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阅读素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挖掘其中的知识点,从词汇、句式、连接词 1

到篇章结构,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

2.“以读促写”在高三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1 策略一:阅读课文,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掌握词汇的量及驾驭词汇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否顺利地进行。因此,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更应培养学生词汇的运用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1 着眼于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例如,在复习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时,笔者将词汇归纳如下:be due to, be addicted to sth, be accustomed to sth, do damage to sth, feel bad-tempered, be mentally addicted, be difficult to quit sth/doing, 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as I have, feel like doing 等。由于是复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这些词汇的基础上归纳与健康相关的词汇短语及名言警句。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尽量运用这些词汇,就中学生沉溺于网络现象及危害写一段80字左右的即兴短文。有一组学生写道:

Nowadays, a number of students are crazy about the Internet.Due to the attractive internet world, they are so addicted to surfing online that they find it difficult to quit the bad habit.At the same time, they spend most of their time, including class time, on the internet.The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of course, not only does damage to their health, but also to their studies.As a result, those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break away from the bad habit and live as healthy a life as other students have.这篇文章学生较多了运用了本单元所复习的词汇,运用也相当到位合理。课堂上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即兴作文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写作效果自然较好。

2.1.2 着眼于学生词汇的灵活运用

例如,人教版必修5 First Aid中有一句话,―The ski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your body‖。笔者除了复习essential的意思及用法be essential to/for something之外,更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关于“重要”意思的词。笔者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填空练习。当然,练习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student’s daily lif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itfriends far and wide.Most of the studentsfriends far and wide.It is making friends far and wide that in student’s daily life.这项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重要”的相关高级词汇。同时,让其在具体语境中了解用法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2.2策略二:阅读课文,内化丰富的句式结构

词汇作用的最大化是在准确丰富的句式结构中得以体现的。因此,丰富的句式就像人身体的血液贯穿着整篇文章。一篇全由简单句或同一句型结构构成的文章读起来必定索然无味。提升句型,美化句子,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进行仿写。

例如,选修6 unit5阅读文章An Exciting Job 第三段分别运用了be doing...when..., be about to do...when...,及doing分词作状语描写地震发生时的情况。笔者首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复习了when解释为―突然‖时的三个句型,以及doing作状语的非谓语形式;然后指导学生利用这两个句型进行写作练习。写作要求:上星期五晚上,你的邻居李娜在救人时被汽车撞到,导致右腿骨折,但事后她并不后悔;就李娜的事迹及你对见义勇为的看法写一篇文章。此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笔者认为在叙述李娜事迹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上述的句型及语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叙事部分的描写。学生课堂习作如下:Driving home last Friday evening, my neighbor Li Na saw a young woman ly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road with her head and body full of blood, obviously knocked down by a passing car.Worried about the woman’s safety, she decided to keep the woman company.The spot where the accident happened was very busy and quite dark.Li Na was busy helping the woman when suddenly a car driver was so careless that his car knocked her down, causing her right leg fracture.除了课文上阅读材料以外,笔者这里也要强调一点,就是,在教师平时所发给学生的作文范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优秀的范文。它们表达清楚,言简意赅,句式丰富,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好材料。因此,若教师并不是单纯让学生去看范文或背范文,而是指导学生去赏析这些范文,读懂其中的优秀句子,并去模仿,也是“以读促写”理念的体现。

2.3 策略三:阅读课文,学习宏观把握篇章结构

2.3.1.段落的逻辑结构

段落的逻辑结构使行文更有层次感。段落要流畅、一气呵成,起着“起、承、转、合”的连接词必不可少。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精彩段落及连接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将这些连接词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例如:选修6 unit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第六段描写科学家们对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态度时,首先,段落的结构清晰,采用总—分的方式;其次,在分述当中,运用了一对对称顺序的连接词,“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 使段落结构逻辑性强且相当严谨;再者,由于这对连接词表示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学生在使用时尤为容易出错,此段落提供给学生好的范例。一位学生就是较好地模仿了上述课文第六段的结构及连接词。该学生作文其中一段写道:

I believe that the majority subscribe to the view that it is not efficient to study in such a short time.On one hand, we have just finish the class and we must prepare for the next one.On the other hand, noise in the ten-minute break is more likely to be full of the classroom, which will bother us a lot.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引导学生复习归纳了其他较为常见的连接词,如表示递进、让步、因果、时间、条件、总结 等。这样让学生牢牢意识到连接词在段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尽量灵活运用连接词,避免行文生硬。

2.3.2 文章的逻辑结构

宏观把握篇章的结构,除了要把握段落结构外,整篇文章的逻辑结构,像人体的骨架一样,是撑起整篇文章的框架。而很多学生缺乏的就是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就要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结构特点,来教会学生处理所写作文的文章结构。

仍以选修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为例。这篇文章提供给学生们很好的议论文体裁作文的框架。该文章的结构提纲如下:Topic:Global Warming

Part 1(para 1)Introduction of global warming→ human activity caused global warning

Part 2(para 2-5)How global warming comes about?

a.the reason→over burning of fossil fuel

b.the data / the evidenc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creased during last 50years.Part 3(para 6-7)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global warming

Dr Foster—the trend would be a catastrophe

George Hembley—we not worry about high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列出提纲后,文章结构清晰。全文围绕“Global Warming”展开,第二部分为中心内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用相关的数据作为论据,然后以不同科学家对全球气温变暖的不同态度再展开议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了在动笔前罗列提纲及要点,一方面文章逻辑性加强,另一方面,在提纲框架的基础上,学生不断添加笔者前文所提到的词汇、句型、段落,使文章有血有肉,且中心明确。

2.4 策略四:以读促“改”,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人们写文章大都要经历列提纲——拟草稿——修改这样的过程。前面的描述中,笔者已写清楚了写文章所需的词汇、句型、篇章结构等三大要素。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一步,笔者通过提供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习作让学生相互欣赏,在读的过程中汲取优秀的词、句等;第二步,在读的基础上,笔者安排以四人为一小组对一篇较差的作文进行讨论修改;第三步,笔者把修改后的作文收集,然后全班一起欣赏借鉴。以2009年高考作文五一节去敬老院帮助老人为例,在欣赏完同学优秀习作之后,笔者提供如下文章: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They cleaned the house.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old me.Then, 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They are very friendly, and they got well with each other.The old people are very happy.Li Yue and Zhang Hua communicated the things of school with the old people.The old people hoped them work hard.At last, they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We should remember them.We should take good care of the old people in our family.此篇习作句型单一,词汇简单,语法错误较多,按高考要求评分,分数较低。笔者要求学生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改。在收集上学生的修改稿之后,笔者得到修改后习作如下:

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our school’s volunteers.On May 1, they went to the Sunshine Nursing Home to do volunteer work.They sent some apples to the old people and helped them clean the house.Besides, they played the games with the elderly in order to ease their loneliness.They got on well with the elderly.It is their kindness that made the old people very happy.All the elderly found that it was encouraging to see the young lives, who made them feel more energetic.When Li Yue and Zhang Hua said goodbye to the old people, they gave them their best wishes.Li Yue and Zhang Hua are both good students in our school.Their behavior shows us that it is our youngsters’ duty to care for the elderly.We should learn from them.明显,修改后的习作比原先的习作在词汇、句式及结构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写文章的同时,学着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结束语

通过“读”这个重要环节,结合课文及课外的阅读材料,以篇章结构为框架,词汇、句式为补充,这种“以读促写”的写作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同时,最后一步“以读促改”也能切实提高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经过平时这样的写作技巧的渗透,必能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效果。

(责编:陈力)

参考文献: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2

1. 语篇布局能力弱。

不能有效使用连接词对句子、段落进行连接。逻辑性不好。结构不合理。2.用词贫乏,搭配不当,词汇、句型等的使用不准确,表达不得体。强行翻译,思维转换存在障碍,中式表达多。

二、以读促写的优势

阅读是一种输入过程,学生接收并吸纳信息。写作是外化输出的过程,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输出。写作和阅读关系密不可分。以读促写有着它自身的优势。

首先,从操作层面来讲。写可以与听、说、读三者结合。但是读写结合教学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读写是可以个人操作的行为。而听、说要有一个交际对象,操作起来就更困难一些。

其次,从内容层面来讲。以读促写的模式,学生首先要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作或依据绕老师设计的一个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通过阅读,学生先是获取了文化背景方面的信息,之后的写作有了相关的语境,写作时就有的放矢了。而当这些信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时,就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再通过阅读获取了语言知识方面的信息。阅读文章中会出现大量与写作任务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等。这些词汇、语法、句型都很地道。学生可以进行现学现用,写作的信心也增强了。不再迷茫于不知该如何表达。最后,在阅读中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阅读可以增强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可以利用和模仿,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三、合理利用阅读文章的内容、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任务,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翻阅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不难发现这些文章体裁多样,语言生动,观点丰富,是学生丰富的写作语料来源。同时,高考中的书面表达命题也贴近教材所涵盖的单元话题。因此,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进行合理有效的读写结合设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课后所做的大量的阅读理解也包含了众多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短文。

1. 利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对文章及段落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篇章布局能力。

选择典型的文章或段落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强化篇章布局。Book 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文本中,第六段采用的是书面表达中也很常采用的总分的方式。其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在分述中,运用了连接词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这种结构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模式。学生应该掌握。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这样的话题:是否应该用课间十分钟进行学习;是否可以带手机到校。

课堂上学习之后,课后巩固跟上。老师可整理好若干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的200字以内的短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并找出连接词等。

2. 利用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储备丰富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

阅读对学生准确使用词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文本中,学生会有一种较强的词汇冲击,多次地见到某个词,而老师又提供了该词的多种用法,那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掌握如何准确地使用此词汇。

其次,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句式典范。学会欣赏是学会写作的第一步。老师要在分析一些精彩文章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句式的变化,并教会他们欣赏这种行文之美。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记录文章中的好句型,好句子,并要求学生把它们背下来。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对某些句型进行多次的仿写,之后进行仔细的批改与分享,要保证仿写练习的质和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储备就能够得以强化。

例如,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的阅读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学生找出以下的短语:be due to,be addicted to,be accustomed to,do damage to,feel bad-tempered,be mentally addicted,be difficult to quit,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like,feel like doing sth.然后是写的设计:小组完成任务,利用以上词汇描述沉迷网络或手机游戏的原因和害处。

第三,结合单元话题,补充同一话题的短文,让学生课后阅读。拓展话题词汇、句型等。此种短文要与高中英语写作任务的要求接近。所以也可以是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经典范文。

3. 利用试卷阅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练笔机会和写作的熟练程度,真正达到以读促写。

高中学生有着大量的阅读任务。有些阅读文本,篇章结构清楚,又与高中英语常见写作话题很吻合。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改写或缩写等,给学生更多的练笔机会。而且这种写作任务学生写起来会顺畅,因为有文章做素材。同时有利于巩固谋篇布局能力和用词、用句型等的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此外,老师还可以把学生阅读过的同一话题的阅读文本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出其中的词汇、句型等。从而积累更多的英语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合理地安排阅读文章的内容、科学地使用教学方法,给学生英语写作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摘要:以读促写策略的运用能有效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文本,运用以读促写的策略,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以读促写,中学生,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1]郑超.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M].科学出版社,2004.

[2]黄媛媛.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训练模式与具体操作[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3

【关键词】以读促写 中学生 英语 写作

一、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语篇布局能力弱。不能有效使用连接词对句子、段落进行连接。逻辑性不好。结构不合理。2.用词贫乏,搭配不当,词汇、句型等的使用不准确,表达不得体。强行翻译,思维转换存在障碍,中式表达多。

二、以读促写的优势

阅读是一种输入过程,学生接收并吸纳信息。写作是外化输出的过程,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输出。写作和阅读关系密不可分。以读促写有着它自身的优势。

首先,从操作层面来讲。写可以与听、说、读三者结合。但是读写结合教学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因为读写是可以个人操作的行为。而听、说要有一个交际对象,操作起来就更困难一些。

其次,从内容层面来讲。以读促写的模式,学生首先要阅读文章,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作或依据绕老师设计的一个相关的话题进行写作。通过阅读,学生先是获取了文化背景方面的信息,之后的写作有了相关的语境,写作时就有的放矢了。而当这些信息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时,就更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再通过阅读获取了语言知识方面的信息。阅读文章中会出现大量与写作任务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等。这些词汇、语法、句型都很地道。学生可以进行现学现用,写作的信心也增强了。不再迷茫于不知该如何表达。最后,在阅读中学会谋篇布局的能力。阅读可以增强篇章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可以利用和模仿,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三、合理利用阅读文章的内容、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任务,以读促写,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翻阅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不难发现这些文章体裁多样,语言生动,观点丰富,是学生丰富的写作语料来源。同时,高考中的书面表达命题也贴近教材所涵盖的单元话题。因此,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章,进行合理有效的读写结合设计,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课后所做的大量的阅读理解也包含了众多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短文。

1.利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对文章及段落结构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篇章布局能力。选择典型的文章或段落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强化篇章布局。Book 6 Unit 4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nd Warmer—But Does It Matter? 文本中,第六段采用的是书面表达中也很常采用的总分的方式。其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在分述中,运用了连接词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这种结构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是常见的一種模式。学生应该掌握。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这样的话题:是否应该用课间十分钟进行学习;是否可以带手机到校。

课堂上学习之后,课后巩固跟上。老师可整理好若干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的200字以内的短文,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并找出连接词等。

2.利用阅读教学为学生写作储备丰富的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阅读对学生准确使用词汇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阅读文本中,学生会有一种较强的词汇冲击,多次地见到某个词,而老师又提供了该词的多种用法,那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掌握如何准确地使用此词汇。

其次,阅读文本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句式典范。学会欣赏是学会写作的第一步。老师要在分析一些精彩文章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句式的变化,并教会他们欣赏这种行文之美。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记录文章中的好句型,好句子,并要求学生把它们背下来。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对某些句型进行多次的仿写,之后进行仔细的批改与分享,要保证仿写练习的质和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储备就能够得以强化。

例如,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的阅读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学习活动。学生找出以下的短语:be due to, be addicted to, be accustomed to, do damage to, feel bad-tempered, be mentally addicted, be difficult to quit, live long and healthy a life like, feel like doing sth. 然后是写的设计:小组完成任务,利用以上词汇描述沉迷网络或手机游戏的原因和害处。

第三,结合单元话题,补充同一话题的短文,让学生课后阅读。拓展话题词汇、句型等。此种短文要与高中英语写作任务的要求接近。所以也可以是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的经典范文。

3.利用试卷阅读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练笔机会和写作的熟练程度,真正达到以读促写。高中学生有着大量的阅读任务。有些阅读文本,篇章结构清楚,又与高中英语常见写作话题很吻合。这样的文章就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改写或缩写等,给学生更多的练笔机会。而且这种写作任务学生写起来会顺畅,因为有文章做素材。同时有利于巩固谋篇布局能力和用词、用句型等的能力。通过持续不断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此外,老师还可以把学生阅读过的同一话题的阅读文本整理在一起。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出其中的词汇、句型等。从而积累更多的英语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通过教师合理地安排阅读文章的内容、科学地使用教学方法,给学生英语写作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超.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M].科学出版社,2004.

[2]黄媛媛.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训练模式与具体操作[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以读促写三类型 篇4

一、理解——复述型

这一类型的读书笔记是把对作品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下来。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叙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复述呢?主要有提纲法。提纲法是指阅读作品后,经过综合分析,把作品的内容按照自然段或者意义段提纲挚领地分条列出,针对不同的文体和个人阅读的需要,编写各种类型的提纲。最为常见的是内容提纲,还有把握文章结构脉络的结构提纲和把握故事情节的情节提纲等。关键是条理清晰,使人看了能一下子总揽全局,理清头绪。

例如下面一篇读书笔记就是对高尔基的《童年》做的内容提纲: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问》《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像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这一提纲从背景介绍入手,然后概括了作品的大致内容,在第二段中又用概括的语言进行概貌似的总结,让人们从整体上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风格,条理清晰,语言凝练,抓住了理解——复述型读书笔记的写作要点。

二、欣赏——评价型

这一类型的读书笔记是欣赏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析。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主要有评析法。所谓评析法是指把读书时对摘记要点的认识、疑问、意见、评论与自己产生的启发、创见、顿悟、灵感结合起来写,既可以寻章摘句,也可以质疑问难,抒发一己之见。一般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叙是议的依据。总的来说,不受内容和字数的限制,不讲篇章结构,既可以大发议论,成段成文,也可以点到为止,三言两语。

从意义方面评析,如:

“人生,治学,亦如游山,要有出众的成就,须立志穷极险远,即使不达顶峰,尽吾志

者也可无怨无艾了。生命给每个人只有一次,有志者才可以让生命之花常开不败。衣带渐宽终不悔,有志者才能经受风雨人生。不懈进取。”评析:所摘两段是关于“有志”的感慨,它让“我”明白怎样为自己伟大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成功了是一种壮美,而失败了,也要会心一笑,不气馁,回过头来,前进前进再前进。

从语言形式方面评析,如: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评析:这组排比句,语势强烈,对欣赏的底蕴阐述得十分深刻,读来既有音韵的感觉,又让人在思想上深受启迪。

对作品的欣赏评价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前者侧重对思想的启发和情感上的熏陶,后者侧重对写作技巧的借鉴。无论从哪处着手,关键是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感而发,有理而评。

三、借鉴——创造型

这一类型的读书笔记是阅读完作品后借鉴作品的写作手法,由自己所感所思写作新文章。要把握两点:一是写的内容是由对作品的触发所得,借鉴作品的写作手法。它既有利于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又有利于写作手法的借鉴和运用。主要方法是读后感,有随笔,札记等形式。它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思想感情。写作字数可多可少,可整可零,非常灵活,既可以从作品中生发出的一点来谈,也可以写看完作品后的整体感受,关键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风格。如沫沫的《认识生活——〈小红马〉读书笔记》:

“生活对乔迪来说,是优裕和宽厚的,但他的童年却并不快乐。因为,作者笔下的乔迪常陷于忧虑和迷惘。马驹和母马的死,老人的凄凉晚景,这些看起来孤立和偶然的事件,给乔迪心理上的影响是震撼性的,并且将带入他以后的生活中。享受快乐是人之天性,忍受痛苦比之则更多地凭藉后天获得的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尽早尽快地认识自己、了解人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美国文学有这样的优秀传统,即让孩子活在现实而不是幻想中,让孩子长在风雨而不是温室中。‘失去’,可以说是《小红马》的主题所在。人的一生由一连串失望构成,乔迪失去的不仅是马,更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份天真和乐观的信心。快乐总是想象中的,生活不是童话。乔迪遭受的忧伤和痛苦,必然也是所有成长中的孩子要历经和学习的人生课程。乔迪面临的一系列孤立事件所构成的无法预料的陌生世界,等待他去探索、去熟悉、去适应,也等待着所有要长大的孩子去探索、去熟悉、去适应”。

在这里,沫沫对《小红马》的感触升华到对生活的认识,写下了这篇读书笔记。这篇短文已经不是对《小红马》的照抄照搬,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认识。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打造以读促写的语文课堂 篇5

格尔木市第四中学教师王冠坡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只是注重知识点的传授,练习、巩固。教师讲,学生听,师生双方互动较消极、被动,问题不能及时反馈。学生只是处在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境地。没有自己的见解,也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被扼杀。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不能自我消化,吸收。其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缺少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写作也是按照一定的模式,毫无新颖的立意,更谈不上创新和个性的培养。语文课被我们引向烦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的结论、答案的统一,忽略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于是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要么就是教师机械的问,学生异口同声的答,答案千篇一律,按部就班,没有新意。教师讲的乏味无趣,学生听得厌烦,对语文又爱又恨。也导致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长期停滞不前,课堂效果差,效率低,往往耗费了时间与精力,却事与愿违。

如何解决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所面的困境,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的能力,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本人尝试着建立以读促写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体现语文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的特点。新课标对语文教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在表意上有意识地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信号,即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张扬失落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教师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大的激情,最贴近生活的例子,最能体现课文内容的解说语,最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景创设,开始新课的导入。通过导入语,学生初步了解所讲课文的大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讲解胡适的文章《我的母亲》时,以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作为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讲解的是有关母亲的事迹,为感知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并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读完课文的第一感受,即学写读后感。通过体验感受,体会课文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有助于学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以课文内容为起点,获得启示,感受,见解,领悟,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情感,真知灼见,体裁不限,只要是真实情感的流露,真知灼见的表达,有一定的鉴赏性,是学生自己感觉良好的佳作就行。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读课文《吆喝》时,有学生写道:“逝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那些快乐的事情,那些熟悉的声音,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去。沧海桑田,美好的东西只刻在我们的脑海中,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找回当年的韵味,因为逝去的永远逝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所以,珍惜才变得无价。”精炼优美的语言,从独特的角度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逐步消失的惋惜之情。同样也蕴含着生活的哲理。短短的几十个字却将丰富的内涵表白出来,读写训练非常到位,学生的综合能力得

到提升,视野由小语文转向大语文。也为课文的进一步讲解与学习打下连好的基础。并为其他学生做好榜样。讲解课文《桥之美》时,学生写道:“它趴在河上拱着背,它撑着人儿托着车,它胸朝水背朝天,它无私奉献无怨言。”精炼的语言将桥的另一种美展现出来,那就是奉献。也说明学生读的功夫到家,会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视野在不断的拓展,联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读完课文的学生写道:“父爱,是春天的柳条,千丝万缕,他是绵延的;父爱,是夏天的荷花,吐撒清香,他是芬芳的;父爱,是秋天的稻田,金光灿灿,他是博大的;父爱,是冬天的雪花,全心全意,他是无私的;父爱是山,是我们一生的依靠,我们应用自己的一生去回报这份无私,唯一,博大,绵延的爱。”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由文中的父亲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爱,想到会报父爱,心与心开始交流,学生提高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懂得珍惜回报父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达到有创意的表达的目的。

完成写作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将每一个人的作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整合,并在小组内交流。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既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又训练学生写的能力,通过读写,培养学生对问题探索,分析能力,并在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课文的讲解做好铺垫。学生的读后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表达。可以表演小品,诗歌朗诵,配乐朗读,相声,快板,电视节目等形式展现。主题必须要紧扣所学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关键是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实践活动的能力也有相应的提升。鼓励学生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展示他们的才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只做适当引导,完成以上任务后,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展现出来,给学生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做的很棒。在学生朗诵自己作品的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总结作品主要内容,避免有的学生分散注意力。把学生的听,读,写,思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发挥课堂最大的有效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读完自己的佳作后,教师做简单的评价,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鼓励。

三,完成上一环节,课文内容学生已掌握,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课文内容的思考题,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同时做好记录,便于学生取长补短,发言时,由一小组选派代表对所有问题进行讲解,有不同答案的小组补充发言,可就某一问题辩论,不要求统一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求同存异,教师适当补充,纠正学生常识性的错误,此教学环节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即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宰。交流中,学生的见解得到表达,答案得到认可,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参与性组织性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的更轻松,更有趣。在争论中合理的答案也就浮出水面。教师作简单的总结。把一切交到学生的手中,教师减轻了负担,课也上得轻松,愉快,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中,争辩中接受了知识与技能。教学相长,教师也一样的到提高。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融洽的交流,各抒己见,教学双方信息反馈及时,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语文课堂的任务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所以形式可多样,关键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方式方法都要适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6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例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例如:题材的选取,体材的安排,布局谋篇等无不匠心独运,使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典范。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参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这个科研课题。我们每个科研人员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几月多的教学实验,感受颇深。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发展它,完善它,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更好。

立足在课堂,放眼到课外,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作文。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也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必须牢记的一个要求。否则就不能说是用好文本,教活学生。读写如何有效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文本阅读,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读写结合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将习作指导化整为零,从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文章的布局谋篇、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都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内外自然链接,读写紧密结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要抓住关键点,比如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字词

教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应遵照“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顺水推舟地要求学生进行内化、升华。(2)、抓句式

文章当中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式灵活运用的方法,并加之辅导,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抓修辞手法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文章当中的修辞手法就相当于花儿上的露珠,它能给文章增添光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进行修辞手法的训练。比如《烟台的海》中,在描写冬天的海和春天的海时,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扑”字写出了冬天的海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第二个“扑”字展现了春天海浪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赋予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此时,引导学生仿照拟人的句式来写话,并且更详细地补充了拟人的写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的灵活。(4)、抓写作方法

比如,学习《长江之歌》时,我们深入领会全诗“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引导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时,要明确景物的特征;要动态静态描写相结合;要正确领会描写方法:有时要粗笔勾勒,有时要细腻刻画,有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有时要通过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逼真。学习《半截蜡烛》时学会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可以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反应人物心理;可以通过想象描写,揭示人物心理……精选的课文,写作的范例,写作方法值得我们深入领会。

二、根据学段,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可以知道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爱上了阅读之后,这时教师应不时予以指导,引导他们更加广泛的阅读,比如推荐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经过时间的检验依然流传下来的古今中外名著,这类书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读此类的书,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阅读的过程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得到陶冶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就会内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成长。另外,比如像我们班的学生每天坚持“一日一古诗,一日一名言”,利用晨读课的时间,我们沉浸在快乐诵读的氛围中,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带路,睿智而富有启发的名言让我们奋发。做好阅读记录卡,丰富素材积累。记下自己读书的痕迹,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定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督察,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比如我们班,表现好的学生有时是一朵大红花,有时是一个温馨的交流纸条,在成功的喜悦下,通过正强化,学生更加奋进。

三、以点促面加强小练笔训练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 仿写,就是模仿例文进行习作的方法。“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学习表达的例子。(2)写读后感。

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读促写,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 篇7

一、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有兴趣,自然学有动力,学有成效;反之,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小学生年龄小, 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低下, 对写作更是一知半解,往往觉得写作很难,无法激起写作热情。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阅读并不是单纯地就文字层次地读, 而是深入文本所展开的富有情感的阅读与思考,是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是与作者进行心灵互动的过程。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写作的欲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图文声情并茂的情境,以动听的音乐感染学生,以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变以往单一刺激为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带给学生视听上的强烈冲击,这使得文字变得更立体,更富有动态感与形象性,从而达到未读其文、先闻其声观其形的效果。同时学生在阅读中不再是机械枯燥地读文字, 而是透过表面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情感、意境等。这样让阅读教学更具有生命活力,在学生眼中文章变得更生动形象,在享受语言美、情感真与意境美的同时激起对文字的热爱,激起强烈的表达欲,从而产生对文字、对写作浓厚的兴趣。

二、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同样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没有内容可写,这是一直以来学生认为作文难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写作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只能生搬硬套, 不仅滋生厌写情绪, 而且写出来的文章千人一面,没有真情实感。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景可绘,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能够吸引读者的优秀作品。而阅读是一个不断的信息输入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了, 自然就会在无形中形成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感知能力,不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与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对于重点段落、精彩段落, 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流利而富有感情的阅读, 熟读成诵,以使其存储于头脑之中,形成长久记忆。那么学生在写作时遇到此类话题,自然就可以信手拈来,将头脑中丰富的素材进行提炼与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在分析与比较中提升。阅读是打破单一而封闭的形式 ,也就是说不要只是将视野局限于某一篇文章, 而是学会运用分析与比较,将同一作者的不同题材的文章,或是同一题材不同作者的文章放在一起,通过分析与比较,让学生理解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写作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素材的积累。如同样是描写春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却有不同的意境,通过让学生将这些文章集中起来进行分析与比较, 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与思考,这样才能将某个事物写得更传神,更有特色。

三、在阅读中开展丰富的写作训练

1.仿写。学习始于模仿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 ,刚刚开始系统学习写作,对于写作并没有很深的认识与基础,此阶段开展仿写训练,让学生写出依据与例子,这样更能降低写作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在仿写中深刻理解某一词、某句话,或是作者的写作结构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

2.续写。许多文章结尾意犹未尽 ,留给作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为深化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针对这些留白让学生补写与续写,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加入学生的想象,这是展现学生想象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 英语写作;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46-001

一、引言

“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所在,而其中“写”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十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当前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低下,这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整体素质的提升。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二、“以读促写”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与措施

(一)通过阅读加强写作词汇量、重点句型、语法的学习和积累

1.写作词汇量的积累。俗话说“万丈初楼平地起”,词汇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要写好一篇作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以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机械的记忆容易忘掉。如果把它们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就便于认识和记忆,并且词义记得准确、清楚。例如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两个词组:“out of question”和“out of the question”,这两个词组哪个是"毫无疑问,确实无疑"的意思,哪个又是"不可能的,不值得考虑的"意思呢?通过字典,我们可以将两个词组意思区分开,但这种记忆是暂时的,由于记忆时缺乏语境,加之两个词组拼写十分相似,很快又将两个意思混淆了,如果我们在一定语言环境中记忆它们,记忆效率会大大提升,在阅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句子“Their victory is out of the question because they've lost too many men…”他们是不可能胜利的,他们损失的人太多了,记住这个句子,两个词组的意思自然就清楚了。

2.重点句型、语法的学习和积累。大量阅读是学习、巩固、理解英语句型、语法的好方法。英语句型学习的质量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字面意义,同时还要善于领悟句型的内涵意义(connotation)。内涵意义,包括情感意义、语体意义和社会意义(社会关系、场合、话题内容、方式等)。句型的内涵意义很难从词典中找到,因为它蕴含在语境和情景之中,只能依靠话语或上下文的内部信息及话语所处的客观环境提供的信息来加以领悟。比如表达“我想我们以前从未见过面”。许多人脱口而出“I don't think we' ve met each other before.”虽然英语和汉语的否定词位置完全不同,一前一后,但读得多了,自然能够正确地用英语表达。

(二)通过阅读,熟悉各种文章格式、写作体裁

初中英语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写一些常见的文章体裁,大量的阅读材料一般选材广泛,科普、文学、人物等应有尽有,它覆盖面广,能增加知识,扩大视野。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文章,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的写法。

通过对该阅读材料的分析,学生就能够了解记叙文的写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就知道,记叙文应遵循以下几点。〈1〉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3〉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

(三)精读阅读材料,学习写作技巧

阅读和写作都是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的,思想的交流,信息的传递并不是简单的“词汇+语法”。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分析,了解材料的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章的各个段落层次的分析,领悟文章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及写作者所采用的各种衔接手段,领会文章的各种表现手法和谋篇布局上的特点,并借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内在规律,进而增强篇章意识,学会从宏观的角度构筑文章的框架结构,为将来的英语写作准备必要的技能。

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模拟写作的过程,把阅读材料当作全面了解写作者的范文,领悟写作者在范文中采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然后先易后难,先短后长,先模仿简单句、并列句,后模仿用复合句表达,先写正确句子,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由限定时间长到限定时间短,由限定字数少到多等这样的原则,脚踏实地,一环扣一环地进行。在学生已初步具备模仿句子的能力后,可安排一些语境小段文章模仿,从而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四)缩写阅读文章或写读后感

学生经过训练后,已有了一定的连贯性表达能力,这时要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材料的缩写练习上。这种写作对学生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只要学生把文章各段的大意串联起来,基本上就成了一篇缩写的短文;学生在缩写文章时,只要参考文章中原有时态或语态,就不会出现前后时态或语态不一致的现象;学生经过训练已具备了连贯性的表达能力,因此,他们在缩写课文时,也不会出现文章结构混乱的毛病。学生在阅读文章材料之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陈述自己观点、看法的机会。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并帮助学生找出有效的写作策略,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会提升。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通过阅读教学,它既可以促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基本知识,培养语感,为学生英语作文提供广泛的写作素材,同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写作技能,从而对学生英语作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艳.《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的新尝试》,《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7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戴军熔.《中学英语写作初探》,载《中小学英语教学》,1998第十期

[4]端木义万.《美英报刊阅读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 以读促写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72-01

人们通过写作,可以将自我的思想向他人传达。在高中英语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将培养学生写作才能,当作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之一。“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高中生的写作技能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

听、说、读、写、译五项英语技能当中,写作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现阶段我国高中毕业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可以围绕主题和写作提示来展开英语写作,然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写上一百左右单词的英语作文就可以了。高中英语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开展英语写作教学。高中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生造词语、句子,汉语式的英语;词法错误,语句不通;缺乏组织文章的整合能力。

二、“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明白:读是输入技能,写是输出技能,学生要学会学以致用。所以在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要对学生写作能力加强训练。“以读促写”可帮助学生建立起写作意识,实现写作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以读促写”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

克拉申(Stephen Kashen,1985)认为,人们获得知识就是靠接受可理解的输入性知识。克拉申提出“i+1”原则,也就是输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代表了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1”就是学习者期望达到的水平。如果过高地输入就变成了“i+2”,如果过低地输入就变成了“i+0”,可见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行的。

(二)斯温纳的语言输出假说

斯温纳(Swain,1995)认为,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只靠可理解性输入是不够的。语言学习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输入,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输出。他的语言输出假说是斯温纳针对克拉申的不足提出的。而写作就是一种输出,只有将阅读和写作紧紧结合起来,写作水平才能随着阅读量的改变而提高。离开了“读”的输入途径,“写”的技能就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写”的输出,“读”就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把输入和输出、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才能提高。

四、以读促写,学生写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某年的英语高考书面表达为例。作为题目是“十年后的我”,作文要求:从家庭,工作和业余生活三个方面描述十年后的我。评分标准是允许有满分,两处单词拼写错误扣一分,同样的错误不累计,作文要求有开头和结尾。本作者经过作文的批改,发现学生作文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单词拼写错误:imagine-imegine, programe-pregrame,

designer-dezigner;

2.时态使用错误:I have my own family, probably with a lovely child;

3. 句子的清晰性以及表达思想的条理性多有不足;

4. 固定搭配使用错误: I will enjoy my work and get along well for my colleagues.

(二)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探究

1. 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语篇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词汇能力较差,句型及短语基本用法掌握不牢,英语表达能力较差,基本的语法点掌握不牢固。

2. 缺乏英文语篇思维模式的训练,表现在文章中是段落缺少中心句,有些作文的没有明确的开头结尾句以及汉语式英语。

(三)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1. 范例引路,限时训练。教学生们如何评品书本上的范文,通过阅读欣赏教写作。扩大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熟悉不同类型篇章的文体特点及结构。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单元的写作话题,经心选取2-3个固定搭配或句型,让学生做翻译或句型练习;一周后,让学生用这些短语和句型经行练。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固定搭配和句型,增强了强词造句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效率。

2. 背诵赏析,赏读仿写。学生通过赏读背诵提高对各种英语篇章文体特点及其结构规律的认识,从而阅读时学会用英语思维的框架去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语篇分析,让学生掌握英语段落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感性了解篇章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 划成份,变人称。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大意以后,把文章的人称改换,相对应的实意动词和情态动词也相应发生变化。这样即能使学生把握文章成份,也能训练他们多人称写作。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的了解,将其改变成对话并进行生动表演。学生在轻松的表演中掌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材料的记忆,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

4. 通过阅读,注意衔接与连贯。题突出、语义连贯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篇章讲究完整性、统一性与连贯性。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原文读物,老师加以阅读指导,以“学生阅读——老师导读——学生动笔”的写作训练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要学会有意识地留意、记忆、实践、重复和模仿语言材料,这样大量积累阅读材料会为练习写作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五、结语

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和英语的综合素质的同时,英语思维也得到了培养。使其能够将在阅读中所积累的英语知识成功用于实践当中。而在教学期间,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还应针对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效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1994,(4):50-5.

以读促写 改善高三学生英语写作效果 篇10

一、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是依据高中英语写作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写作的主题与字数加以规定,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抒发个人情感。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很多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写作中的词汇与语法正确性, 忽视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 这就使得大多数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中学到许多词汇与语法知识, 并不知道如何用词汇、语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高中英语写作的重点不正确, 使得一些学生将写作错误地理解为词汇的组合与句子的堆砌, 作文总是出现断断续续不完整的问题。 除此之外, 写作中的英语表达带有汉语思维是高中学生写作学习中的重大问题, 在汉语思维的影响下, 一些学生的作文总是词不达意, 句子混乱, 离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利用以读促写,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方法

1.以读促写, 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的积累, 是高中学生解决英语写作难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与范本, 选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科学性与模范性, 多样的体裁与丰富的题材、 结构的严谨与语言的丰富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组织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本身, 从而发现可学习之处。 阅读积累不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的文章背诵下来, 直接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无论是词汇、句式还是语法点, 都可以成为积累的对象。 以读促写, 就是借助阅读学习的力量丰富写作内容与方法。

除了课内阅读内容外, 教师还要引导高中学生多阅读课外文章。 课外阅读, 能够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思维, 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世界的广阔。 高中生具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每周阅读积累任务, 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千字英文, 并积累100词的写作素材。 长期坚持下去, 高中生的英语写作素材会逐渐丰富起来, 还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以读促写, 仿写阅读内容。

要让阅读学习在学生的写作学习中发挥作用,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写作学习, 就是模仿的过程, 在模仿之后, 学生形成基本的写作能力, 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些高中生的写作技能不足, 正所谓一样话百样说, 当代高中英语学习中存在百样话一样说的现象。 语言表达方式的单调影响了作文的整体质量, 当所写作文的内容差不太多时, 高中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就会下降。 因此, 教师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多样的仿写训练。

仿写的内容可以是学生阅读积累的素材, 也可以是一些名言警句。一直以来, 高中生认为仿写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 但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设计让仿写变得有趣, 让学生爱上仿写, 爱上写作。像“new laws must be passed to protect environment”就是一个很好的句子,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任意更换其中一个词去改写句子, 再更换两个, 更换三个, 让仿写练习变得具有层次性、趣味性。在仿写过程中, 学生会掌握被动句这样的表达形式, 并灵活应用。

3.以读促写, 整合写作思路。

清晰的写作思路, 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学生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 如何写, 才能让作文结构更合理。 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写作结构, 是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方法。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范文, 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范文的文章结构, 用树状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范文的文章结构表现出来。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 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总结阅读文章写作思路的作业, 让他们习惯用正确的方法表现写作思路。久而久之, 当学生掌握这项技能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之前用这样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写作思路, 促进写作思路的清晰化。

综上所述, 以读促写教学模式是为大量教学实践所证明的高效教学方法, 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 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优化学生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在写作中应用, 让阅读学习服务于写作学习, 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写作技能,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莉.以读促写, 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7:230-231.

上一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口语交际一 我们的“手拉手”活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