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语的误用

2025-05-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哪些成语的误用(精选8篇)

有哪些成语的误用 篇1

1.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3.不瘟不火: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4.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虞,预料;誉,称赞。

5.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6.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7.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8.差强人意: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差,稍微,大致;强,振奋。

9.长袖善舞:善,擅长。长衣袖便于舞蹈。比喻做事的条件越好越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

10.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

11.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12.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古代指贫困的生活。

13.得意忘言:原来是说,语言是达意的,已得其意,就不再需要语言了。后来用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14.得鱼忘筌: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15.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16.等而下之:形容比某一事物更差。

17.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地教导。语出《诗经》。

18.繁文缛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琐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19.匪夷所思: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夷,平常。

20.罚不当罪:处罚得不适合所犯的罪行,多指处罚得过重。

21.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2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23.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24.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25.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涣然,消散

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肖融。

26.毫厘不爽:毫、厘,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爽,差错。形容一点差错也没有。

27.毁家纾难:纾,缓解,消除。指拿出家产以救国难。

28.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小墙,借指内部。比喻祸害起于内部。

29.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济济,众多。

30.计日程功:可以数着H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31.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32.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3.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4.积重难返:多指恶习、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

35.矫枉过正:矫,使弯的变直;枉,弯曲。指矫正弯曲的东西,超越了限度,反而又弯向另一面。比喻纠正错误和偏向却超过了限度。

36.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干。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理由恭敬地推辞。

37.鸠占鹊巢:鸠,斑鸠,不善筑巢。斑鸠夺了喜鹊的窝,比喻霸占他人的财物。

38.具体而微:主要内容或基本结构全都具备,只是形状或规模较小。

39.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在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没有根据。

40.狂犬吠日: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诋毁好人。

41.洛阳纸贵:文章风行一时。

42.李代桃僵:僵,枯干。李树代替桃树枯死,比喻兄弟互爱互助。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43.令行禁止:有令即马上执行,有禁则马上停止。形容执行法令雷厉风行。

44.美轮美奂:轮,形容高大;奂,鲜明盛大的样子。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45.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指重阳节前的秋景,后比喻消息传遍各处,人们议论纷纷。

46.明日黄花:黄花,菊花。指重阳节以后的菊花,即将枯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了。后比喻已经过时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

47.沐猴而冠:沐猴,猕猴。猴子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品质卑劣,只虚有其表。

48.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49.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以引出别人的高见或佳作。往往用于自谦。

50.七月流火:“流火”指大火星西沉。是天气转凉之意,不是说天气炎热。

51.曲突徙薪:曲,使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指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火,以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2.如火如茶:荼,一种开白花的茅草。原形容军容整齐、盛大。现形容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53.如坐春风:好像置身于春风之中。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诲。

54.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55.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困。长物,多余的东西。

56.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57.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58.弹冠相庆: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语出《汉书》。

59.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

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

60.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

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61.谈笑风生:风生,风趣横生。说笑之中风趣横生。

62.螳臂当车:螳臂,螳螂的前腿,呈镰刀状;当,阻挡。螳螂用前腿阻拦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去做办不到的事。

63.投桃报李:投,送给;报,回报。送给我桃子我以李子回报。比喻友好往来,相互赠答。

64.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65.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66.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

67.下车伊始:下车,指新官到任。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68.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69.罪不容诛:判死刑还抵不了他的罪恶。形容罪大恶极。诛,判处死罪。

有哪些成语的误用 篇2

“企业社会责任”本来是个舶来品。上个世纪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至于企业合法生产、产品质量合格, 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基础和前提。2008年1月4日,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明确要求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然而, 近四年过去了, 却只有22.5%的人认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 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很多人觉得是“分外责任”, 有的认为现在企业不是小社会, 只是市场主体, 只能管自己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等。有的甚至说, 企业哪有那么多精力财力去承担社会责任?叫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 就没办法活下去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有些企业把尽社会责任当作额外负担, 很少履行乃至于设法逃避。可以说, 把企业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额外负担、亏本买卖, 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不佳的关键所在。

给予员工较好的福利和薪酬 (73.5%) 不侵犯消费者权益 (73.8%) 致力于生产环保型产品服务 (63.7%) 严格遵守商业道德规则 (73.3%) 不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 (67.5%) 参加捐款、捐物等慈善活动 (48.7%)

其实,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 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天职, 是企业扬美名、强实力的一条途径。哪个企业能够认识到这些, 能够履行好社会责任, 哪个企业就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尽展风采, 也就会赢得更多更美的商誉。

成语是这样被误用的 篇3

综观各地中考试题,成语运用的考查率较高,在选择题型中,提问分两种情况出现:其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其二,“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在看清这些题目要求的基础上,认真探讨成语误用的类型,可以使我们更便捷、更有效地复习这一考点!

一、适用对象不当

运用成语不考虑实际的对象,会造成成语与对象的错误搭配。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C.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去登山,享受一下大自然的天伦之乐呢?

(2007广西梧州市)

“天伦之乐”是指父子、兄弟等亲戚关系。指家庭之乐。而这里“天伦之乐”所指的对象“大自然”显然不合适。

二、搭配、修饰不当

成语与前后词语的搭配(成分搭配、语意搭配)等不当,造成成语应用错误。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日照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2007山东日照市)

“与日俱增”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常用于事物数量的积累增加。“生活水平”应该是“提高”而不是“增长、增加”,句子中,“生活水平”与“与日俱增”主谓搭配不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受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开采及台湾问题三大因素的影响,中日友好关系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2007山东日照市)

“空前绝后”是指古今所无,形容十分杰出,独一无二。多用于罕见罕闻的事物。“空前绝后”在此句中修饰“威胁”不当。

三、重复、矛盾

成语在运用时,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不能矛盾不能重复。

4下列句子申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分子一直妄图抹杀日军侵华的种种罪行,这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胸中都感到义愤填膺。(2007黑龙江哈尔滨市)

“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义愤。其本身就有胸中的意思,而前面还有一个“胸中”,造成了用语重复。

5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她还会扎针,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来找她,她都能起死回生。(2007四川成都市)

“起死回生”是指把将要死的人治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挽救了看来没希望的事情。句中“头疼脑热”不是大病,说“她能起死回生”显然表述矛盾。

四、感情色彩不当

成语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其感情的褒贬要与描述的对象、环境相一致,否则就会造成误用。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D.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2007贵州六盘水市)

“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作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此句意在说明“他”的口才出众,很明显,这里的“夸夸其谈”是贬义词误用为褒义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2007浙江杭州市)

“随机应变”指根据当时情况的变化而能灵活机动地应付。此句意在批评不法商人,“随机应变”是褒义词被贬义用了。

五、不合语境

成语在运用时要符合语境,不然就会不伦不类,有“四不像”的感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面对凤凰古城关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2007浙江杭州市)

“肃然起敬”是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动人的事迹后的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并非“动人事迹”或是高大的形象,“恭敬钦佩的态度和心情”便无从谈起,“肃然起敬”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手开头的成语有哪些_成语 篇4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手无寸铁】: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手无缚鸡之力】: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手下留情】: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手眼通天】: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手泽之遗】: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手足重茧】: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手足胼胝】: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手足之情】: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 开头成语

★ 山开头成语

★ 然开头成语

★ 大开头的成语

★ 云开头成语

★ 成语一字开头

★ 龙开头的成语

★ lun开头的成语

★ 常开头的成语

散的成语有哪些 篇5

散的意思有分开分离、.分布、分给、排遣,没有约束,松开,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等,以下是一些关于散的成语。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

散兵游勇

散带衡门

散发抽簪

散发披襟

散灰扃户

散马休牛

散闷消愁

散木不材

散伤丑害

散言碎语

散阵投巢

冰散瓦解

家散人亡

聚散浮生

鸟散鱼溃

魄散魂飞

魄散魂飘

魄散魂消

雾散云披

雨散风流

雨散云飞

雨散云收

云散风流

云散高唐

众散亲离

樗栎散材

抽簪散发

广陵散绝

坏植散群

浇淳散朴

浇醇散朴

懒懒散散

拉闲散闷

零零散散

鸟兽散

披襟散发

破家散业

蓬头散发

披头散发

天女散花

休牛散马

一盘散沙

一片散沙

余霞散绮

止戈散马

自由散漫

悲欢聚散

不欢而散

悲欢合散

冰解云散

冰消雾散

冰消云散

冰销雾散

冰销叶散

电流星散

彩云易散

东零西散

风吹云散

风流雨散

风流云散

风行雨散

骨肉离散

魂飞魄散

好离好散

魂飘魄散

魂销魄散

积而能散

尽欢而散

酒阑宾散

酒阑客散

酒阑人散

精神涣散

魂消魄散

鸟惊鱼散

魄消魂散

妻离子散

人离家散

如鸟兽散

人心涣散

兽聚鸟散

收离纠散

收离聚散

水流云散

四离五散

索然俱散

盛筵必散

盛筵易散

投闲置散

投置闲散

瓦解星散

瓦解云散

五零四散

星飞云散

星离雨散

星离云散

星落云散

烟飞星散

烟霏雨散

烟消雾散

烟消云散

云飞雨散

野荒民散

一轰而散

一哄而散

阴魂不散

鱼惊鸟散

云集雾散

鱼溃鸟散

云开雾散

阴灵不散

雨零星散

雨收云散

云收雨散

云屯飙散

云屯鸟散

云屯雾散

雨消云散

云消雾散

云消雨散

(二)

妻离子散 如鸟兽散 散兵游勇 枝分叶散

不欢而散 彩云易散 风流云散 骨肉离散

广陵散绝 魂飞魄散 酒阑人散 尽欢而散

拉闲散闷 披头散发 投闲置散 兽聚鸟散

天女散花 五零四散 一盘散沙 星离雨散

烟消云散 鱼溃鸟散 一哄而散 云消雾散

阴魂不散 云散风流 冰解云散 冰散瓦解

冰消雾散 冰销雾散 冰销叶散 冰消云散

电流星散 东零西散 风吹云散 风行雨散

坏植散群 魂飘魄散 家散人亡 浇淳散朴

浇醇散朴 鸟惊鱼散 鸟散鱼溃 魄散魂飞

魄散魂飘 魄散魂消 魄消魂散 人心涣散

散带衡门 散灰扃户 散马休牛 散伤丑害

散言碎语 散阵投巢 收离纠散 收离聚散

水流云散 瓦解星散 雾散云披 星飞云散

星落云散 休牛散马 烟飞星散 烟霏雨散

烟消雾散 一閧而散 一片散沙 鱼惊鸟散

雨零星散 雨散风流 雨散云飞 雨散云收

雨收云散 余霞散绮 雨消云散 云飞雨散

反的成语有哪些 篇6

以“反”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反治其身] 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反正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反正拨乱]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反眼不识] 翻脸不认人。

[反听收视]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反水不收] 水已泼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反手可得] 反:翻转。翻转手掌学可得到。形容极其易得。

[反身自问]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反裘负刍] 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反求诸己]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其道而行之] 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朴归真]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璞归真]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反面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反脸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反老还童]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反劳为逸] 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反经行权] 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经合道]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反骄破满]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间之计] 间:离间。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躬自省]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戈相向] 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覆无常] 指变化不定。

[反复无常]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反复推敲]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反风灭火] 比喻施行德政。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反唇相讥] 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哺之私]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反哺之情]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一反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轨道。完全与以前的轨道相反。

[一反既往] 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一反常态]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相反相成] 两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

[三反四覆] 指反复无常。

[鹊反鸾惊] 形容字写得神采飞动,如盘旋往复的鹊鸟和鸾鸟。同“鹊返鸾回”。

[家反宅乱] 形容在家里喧哗吵闹。同“家烦宅乱”。

[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沸反连天]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同“沸反盈天”。

“反”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转辗反侧]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同“辗转反侧”。

[筑室反耕]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辗转反侧]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欲益反损] 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

[易如反掌] 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义无反顾]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遗华反质] 指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收视反听]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求益反损] 为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弃末反本] 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亦作“弃末返本”。

[弄巧反拙] 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内视反听]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连锁反应]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匡乱反正]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举一反三]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计不反顾] 指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同“计无返顾”。

[回光反照] 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挥戈反日] 挥舞兵器,赶回太阳。比喻排除困难,扭转危局。

[还原反本]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

[还朴反古]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反古”。

[还淳反素]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还淳反朴] 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同“还淳返朴”。

[还淳反古] 指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归真反朴] 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归真反璞”。

[归真反璞]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归全反真] 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观隅反三] 犹言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革邪反正]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革命反正]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负类反伦] 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

[慈乌反哺]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乎反乎] 犹言出尔反尔。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出尔反尔]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苍黄反复] 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报本反始] 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

[爱毛反裘] 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反”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自崖而反] 崖:崖岸;反:通“返”,回。旧时送行辞。

[只骑不反] 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不反”。

[只轮无反] 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只轮不反] 比喻全军覆没。同“只轮无反”。

[执迷不反] 犹执迷不悟。同“执迷不返”。

[一隅三反]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

[一举三反] 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秀才造反] 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

[物至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同“物极则反”。

[物极则反] 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物极必反] 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汶阳田反] 比喻失而复返。

[遂迷忘反]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同“遂迷不寤”。

[适居其反] 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同“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迷途知反]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

[迷涂知反] 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同“迷途知反”。

[迷而知反]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迷而不反]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流溺忘反] 犹言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流连忘反] 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极重不反] 指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弊端或某种局面难以改变。用于消极方面。同“极重难返”。

[极则必反] 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积重难反]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积重不反] 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思想作风或习惯,很难改变。同“积重难返”。

[废然而反]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从流忘反] 指习从流俗而不可扭转。

“反”字在第五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画龙不成反为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虎不成反类犬]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养虫子喂鸡的好处有哪些? 篇7

稀粥育虫法:选三小块地轮流在地上泼稀粥, 然后用草等盖好, 两日后尽生小虫子, 轮流让鸡去吃虫子即可。注意防雨淋, 防水浸, 下同。

稻草育虫法:挖一宽0.6米、深0.3米的长方形土坑, 将稻草切成6~7厘米长, 用水煮1~2小时, 捞出倒入坑内, 上面盖上6~7厘米厚的污泥 (水沟泥或塘泥等, 下同) 、垃圾等, 最后再用污泥压实, 每天浇一盆洗米水, 约8天即生虫子, 翻开让鸡啄食即可, 食完后再盖好污泥等照样浇洗米水, 可继续生虫子。

豆饼育虫法:把少量豆饼 (花生麸等) 敲细碎后与豆腐渣一起发酵, 发酵好后再与秕谷、树叶等混合, 放入20~30厘米深的士坑内, 上面盖一层稀污泥, 再用草等盖严实, 约过6~7天即生虫子。

豆腐渣育虫法:把1~2千克豆腐渣倒入缸内, 再倒入一些洗米水, 盖好缸口, 过5~6天即生虫子, 再过3~4天即可让鸡采食蛆虫。用6缸轮流育虫可满足50只鸡需要。

混合育虫法:挖一深0.5米的土坑, 底铺一层稻草, 草上铺一层污泥, 如此层层铺至坑满为止, 以后每天往坑里浇水。经10余天即生虫子。

腐草育虫法:在较肥地挖宽约1.5米、长1.8米、深0.5米的土坑, 底铺一层稻草, 其上铺一层豆腐渣, 然后再盖层牛粪, 粪上盖一层污泥, 如此铺至坑满为止, 最后盖层草。经一周左右即生虫子。

牛粪育虫法:在牛粪中加入10%米糠和5%麦糠 (或0.1%酒饼粉) 拌匀, 堆在阴凉处, 上盖杂草, 秸秆等, 后用污泥密封, 约过20天即生虫子。

酒糟育虫法:酒糟10千克加豆腐渣50千克混匀在距离房屋较远处, 堆成馒头形或长方形, 过2~3天即生虫子, 5~7天后可让鸡采食蛆虫。

马粪育虫法:在较潮湿地挖一长宽各1~2米、深0.3米的土坑, 底铺一层碎杂草, 草上铺一层马粪, 粪上再撒一层麦糠, 如此一层一层铺至坑满为止, 最后盖层草, 坑中每天浇水一次, 经一周左右即生虫子。

杂物育虫法:将鲜牛粪、鸡毛、杂草、杂粪等易生虫子物混合加水调成糊状, 堆成1米高、1.5米宽、3米长的育土堆, 堆顶部及四周用稀泥巴抹一层, 堆顶部再用草等盖好, 以防太阳晒干。过7~15天即生虫子。

麦糠育虫法:在庭院角落处堆放两堆麦糠, 分别用草泥 (碎草与稀泥巴混合而成) 糊起来, 数天后即生虫子, 轮流让鸡采食虫子, 食完后再将麦糠等集中起来堆成堆照样糊草泥, 又可生虫子。

猪粪发酵育虫法:每500千克猪粪晒至七成干后加入20%肥泥和3%麦糠或米糠拌匀, 堆成堆后用塑料薄膜封严发酵7天左右;挖一深50厘米土坑, 将以上发酵料平铺于坑内30~40厘米厚, 上用青草、草帘、麻袋等盖好, 保持潮湿, 20天左右即生大愣蛆、虫、蚯蚓等。

黄豆浆育虫法:取黄豆 (大豆) 0.5千克磨成稀浆后加入花生麸 (打碎) 0.5千克, 再加些猪血等, 密封在水缸中, 5天以后即生大量蛆虫, 可供50只鸡吃饱。

字斟句酌·易误用的六大成语 篇8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望文生义,误解为是盛夏时节,天气非常炎热之意。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大火星”。“大火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人们就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于是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可见是指天气渐渐转凉。

明日黄花

本指过时之物,现常将其篡改成“昨日黄化”。

这个成语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即菊花。此成语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美轮美奂

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则被误用于形容所有事物。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是古代的一种高大的圆形谷仓。这个成语专门用于形容建房筑屋高大华丽。

振聋发聩

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后被误作听力下降之意。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大才子袁枚,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始作俑者

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被误用为开先河的人物,成了褒义。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第一个用陶俑殉葬的人,那他也应该断绝后代吧。后人用它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现常被误用为捕风捉影之意。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的句子。意思是:因为枳树弯曲,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作比喻。应比作说法有根据、有来由。也比喻自身存在着弱点,病菌、流言等才得以乘隙而入。

上一篇:安全班组先进事迹下一篇: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