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二年级作文

2025-03-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打针二年级作文(共14篇)

打针二年级作文 篇1

到了医院,我们就找到了看病的大夫,他就给我打了针,打针的地方是左手的中指。(按:呵呵,不好意思,害怕得哭了。)

打完左手的中指几分钟后,我就看见妈妈拿着一瓶白色的东西,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可是我也没问。

一会儿,我又得打针了,这次打针的地方是左手的手臂,但是。这次打针让我感到了惊讶:其实打针并不疼。

一会儿,我惊奇地说:“难道还要打针?”

妈妈说:“对。”

儿子怕打针 篇2

尚在襁褓之中时,儿子有过两_次被抱进医院的经历之后,便对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产生了强烈的畏惧和戒备心理,每次经过医院门口便心绪不宁,若是面对医生、护士必定哇哇哭闹,必要时给儿子打针更是我们煞费心思的事。直到儿子长到两岁,经过我们反复解释,孩子终于懵懵懂懂地知道了打针是在治病的道理,加之“小男儿不应怕打针”之类的英雄主义精神鼓励。儿子虽然眼含晶莹的泪珠,却勇敢地忍受皮肉之苦。

可是,到了三岁多时,儿子故态复萌,一提到要进医院看病或打防疫针便学着电视广告,放声嚷嚷:“我不打针!”当我们仍旧以“勇敢”加以鼓励时,儿子出人意料地表示:“我不怕打针,我怕打针的阿姨,她们太坏,老是发火……”原来如此!我们又耐心开导孩子:“阿姨工作很辛苦,有时发火是因为我们配合得不好……懂事的孩子应该主动问候阿姨才对。”儿子倒也听话,以后再面对着手持针筒的护士,便怯怯地问候:“阿姨,您辛苦!”他自己又捉摸着加上一句:“请阿姨轻轻打!”还别说,这一招挺有效,每次都让护士阿姨感动起来,直夸“这孩子真乖巧!”以至有一回一位实习的护士小姐竟不忍在他稚嫩的手背上找筋络输液,而请一旁正忙着的“师傅”帮忙。

打针五年级作文 篇3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教室,老师说:“今天,防疫站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打乙脑预防针,现在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出去打针,大家要勇敢哟!”,一个人过去了,又一个人过去了,“杨鸣轩”天哪,这么快就到我了!我怀着惊恐的心情走上讲台,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这个时候,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突然,我看见后面已经有许多人了,就急忙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到后面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轮到我打针了,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过去,一股消毒药水的味道直钻鼻孔,让人觉得恶心。我真想悄悄溜走,不打了。但是我扭头一看,周围投来的全是同学们鼓励的眼神,好像在说:“勇敢一点,快打吧!”我又想到老师说过的打预防针的好处,还不如现在让“小蚂蚁”咬一下。于是,我勇敢地挽起衣袖、神气十足地站在医生的面前,只觉得她用碘酒跟了一下后,“小蚂蚁”咬了我一口。医生就说:“好了。”,我惊讶地说:“这么快呀!我还没什么感觉呢。”

打针五年级作文 篇4

打针这个词对于我来说简直就像见到鬼一样的恐怖,一想到那冰凉坚硬、闪着寒光的针头,加上那粗壮有力、浑身肌肉的针管,心中就不由地一颤。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准备带我去医院打退烧针,我坚决不去医院打针。乖,打了退烧针,你就不难受了。不!我抗议!抗议无效,打完针,回来休息会儿。如果还没好透,再吃点药吧。不!我抗议!抗议无效。走进医院,不管是护士、医生和大夫都忙碌着,人们干着自已的事情,我被妈妈拽进了儿科,看着那些穿白大褂的医生,看着那些各种各科的病人,再看看那些令人恐慌的医物用具,心中一阵不安和害怕,别以为我胆小,你想,尖细的针头扎进你稚嫩的肉里,咦——想着都觉得疼。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没什么大事,打针不疼,就像蚊子叮了一下。我瞥了妈妈一眼,心想:你就哄我吧。只见一位面容和蔼的女医生一步一步向我走来,他每走一步,我的心就咯噔一声。

她站在我的面前,我把手伸给她,她捧住我的手,捏着一根棉签在我手背上擦了擦,凉凉的,一阵阵寒意袭来,接着,拿着一根细长的针头,朝我手上开攻了,眼看就快要扎到了,我紧闭着眼睛,身体僵硬,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等着死神降临,3,2,1,咦?咋没有反应呢?我睁开眼,发现原来针早已扎了进去,呼~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其实,人生中许多事情,都是自一下自已罢了,不要有那么多顾虑,不要想太多,有时,结果会意想不到。

打针作文七年级600字 篇5

开始打针了,一些大胆的同学昂首挺胸,大步走到医生前面。瞧他们那毫不在乎的气势,真有革命英雄勇赴刑场的气概。你看,张龙一已经把胳膊伸到了医生面前,也许为了显示他的勇敢,他还对同学们笑了笑。可是,针管扎进皮肤的一瞬间我看见他闭上了双眼,很快张龙就打完了,他又恢复了原来的英雄气概。接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走了上去……

“张丰,该你了。”许宁叫道。我借不舒服为由把李然推到了前面。不行!不能坐以待毙,“三十六计走为上”,我还是赶紧开溜吧!我眼看就要出去了,谁知遇到了王龙和刘强。他们一看我这灰溜溜的样子,什么都明白了。说:“张丰,想溜。”我看他们知道了,拔腿就跑毕竟寡不敌众。最后还是把我抓住了。

把我送到了医生面前。唉!挨一针就挨一针吧!我把手伸了过去……

打针不能代替服药 篇6

打针具有药物数量准确、吸收迅速、发挥作用快、疗效确实可靠,适用于急救和各种要求快速达到疗效的病人,或者是某些药物口服后会被胃肠内的消化液所破坏,比如青霉素;或者口服后难以被胃肠吸收;或者有的病人因昏迷、口腔手术等服药有困难时,都需要用各种注射的方法把药物注射到其体内。

尽管打针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也不能完全代替服药。首先这是因为打针也有其不可避免的不足。比如打针会引起疼痛,特别是给婴幼儿和儿童带来恐惧心理。另外,打针操作比服药复杂得多,还需要注射器及消毒用具。

其次,服药方便简单,只需要有些白开水送服即可,也比较安全。因此,目前大量药物都是采用口服的方法。特别是中药,很少有能注射的。因为还不能把它制成针制。在西药类,也有许多药不能制成针剂。故目前量大面广的用药方法仍然是口服。有些药物可以制成针剂,但受医疗条件的限制,还要靠服药治疗。比如,发烧病人,只是在体温较高时注射退烧药,热度稍降后,或过了疾病的急性期后还要靠服退烧药来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体温。

第三,胃肠道内的一些疾病,要靠药物直接在胃肠内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比如肠内寄生虫(蛔虫、蛲虫、绦虫等)必须口服药物,在肠内达到一定浓度才会有治疗效果。再如,乐得胃治疗胃溃疡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如果这些药改注射方法就没有治疗效果了。

打针原来这么容易小学五年级作文 篇7

小学五年级作文:打针原来这么容易

从小到大,打过无数次针,最难忘的要数这一次了。

那是在我读一年级的一个下午,班主任孙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告诉同学们,护士阿姨马上要来给我们打针。

“什么 要打针

”我惊叫起来。从小到大,我最怕的就是打针。以往每次打针,都被妈妈紧抱着抓住双手,摁住双腿,使我动弹不得,然后,在我的嚎啕大哭声中完成的`。可今天,在那么多的同学面前,我怎么能如此做法在忐忑不安中,医生,护士很快来到了教室。他们身穿白大褂,一脸的严肃。其中的一位手里拿着托盘,里面放着许多针,那针头又细又长,叫人胆战心惊。老师让我们排好队,挨个打。一位医生手捏酒精棉球,吩咐同学们挽起袖管,把胳膊伸出来。同学们面面相觑,你推我让,谁也不肯第一打。“我先来吧!”这时,王丝莹不知哪来的勇气,竟大步地走到医生面前,面无惧色地胳膊一伸。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医生的针头和王丝莹的胳膊。只见医生先用酒精棉球在王丝莹的胳膊上擦了擦,然后迅速地将针头插进肌肉,在慢慢地推动针管,准确地将药水注进肌肉,最后又急速地拔出针头。再看看王丝莹,甩了甩胳膊,大声地说:“不疼,不疼,像蚊子叮了一样。”这下,同学们的恐惧感一下子舒缓了许多。同学们相继打好针,并一再表示不疼。是不是真的不疼呢

他们会不会骗人

医生啊,你可手下留情啊!看着同学的表情,听着同学的话语,我心中不断地期盼着。该我了,我鼓足勇气,来到医生面前,挽起袖管,伸出胳臂。“不疼的,勇敢些!”尽管我不断地安慰着,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先是一双有力的打手握住了我的胳臂,然后感到凉凉的,大概是医生在擦酒精吧!紧接着,“吱”的一下,一丝丝酸酸的,疼疼的感觉随着针尖往心里钻。“好了!把眼睛睁开吧!”“好了

这么快 ”我睁开眼睛,果然,医生正在扔针头呢!我像其他同学一样,甩甩胳臂,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座位。

描写打针的记叙文小学三年级作文 篇8

爸爸也告诉我,芜湖地区已有学生患流脑死亡,问我要不要去医院打针?我说不去,我在家里不出门,流脑不就找不到我了吗!可春节我还要到汀棠公园去玩呢?公园里游客一定很多,病毒万一被我吸进喉咙怎么办?想到这我害怕起来,明天还是跟爸爸去打针吧!虽然痛一下,但我春节就可以到处玩了!

第二天下午,我和爸爸来到医院,这里挤满了来打针的学生,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都袖筒卷得高高的,让医生阿姨打针,一点也不畏惧。但还是有位幼儿园的小弟弟大叫“我不打针”,“我不打针”,阿姨趁他叫喊不注意的一刹那,已将疫苗注射到他的皮肤下,她打针的技术太高名了!

下一个就轮到我打针了,我紧张的要命,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还使劲咬住爸爸的羽绒衣。周围的人都在笑话我,我不好意思地又将嘴赶紧松开。只见打针的阿姨用磨砂石划破疫苗瓶盖,,用针管吸进瓶里的针液。又向外推了两下,挤出几滴针液。然后用酒精棉在我的左胳膊上来回擦几下,再将针头插进皮肤近乎一厘米,我感到一阵刺痛,接着针头已经拔出来了,我紧皱的眉头马上舒展开,阿姨让我休息观察二十分钟再离开。

怕打针的女孩 篇9

好朋友肖萌她看到张珊珊要填表格,马上制止她说:“你打针都怕疼,还敢捐造血干细胞,再说你父母会同意吗?你看别人献完血都走了,咱也走吧。”张珊珊看了一眼肖萌。说:“现在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如果我们再不积极捐赠。那病人不是连一线希望也没有了吗?”肖萌顿时无语,她了解张珊珊,她认定的事谁也拦不住。

2012年3月的一天,即将毕业的张珊珊正准备找工作,手机突然响了,是市红十字会打来的,告诉她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问她是否愿意进行干细胞移植。张珊珊毫不迟疑地说:“捐吧!”在一旁的肖萌问清了电话的内容。惊讶地说:“还真配上了?”张珊珊说:“我也没想到,感觉就像中了头奖一样。”肖萌瞪了她一眼,说:“你还美呢,你父母要知道了怎么办?”张珊珊说:“放心吧,先不告诉他们。”

5月29日,张珊珊瞒着父母,走进了血液采集室。由于张珊珊的血管细,血液循环得慢,经过了6个小时才完成血液采集,她捐献的203克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陌生的生命。

张珊珊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放弃了求职的黄金期,但她不后悔,反而很自豪。因挽救了生命,张珊珊被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评选为“中国好人”。当父母从新闻里得知女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支持她,只是非常地心疼。有了父母的支持,张珊珊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被需要的快乐。

在张珊珊捐献骨髓一年后。也就是2013年5月28日,又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你上次救助的小女孩病情出现了反复,现在生命垂危急需淋巴细胞。”“啊,竟然没好?”但她马上又说道:“那就再捐一次吧。”在其后的20多天里,张珊珊身边的人都劝她要慎重考虑一下,不能再捐了。

任何人都没有拦住张珊珊,6月17日,张珊珊在自己23岁生日这天,又一次郑重地在捐献同意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6月18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155毫升承栽着爱心的“救命血”为患病女孩送去了生的希望。

张珊珊的第二次捐助备受关注,网络媒体对捐献过程进行了微博全程直播,从而引来了众多记者争相采访。有记者问她:“听说你打针都怕疼,那两次捐赠骨髓你不害怕吗?”张珊珊拿出受捐女孩写给她的信,微笑着说:“有过。但小妹妹的病情反复,我不能不管。我很庆幸我的骨髓可以配型成功。当想到可以挽救一个生命的时候,那种责任感就将害怕压下去了,同时我也很享受這种被需要的感觉。”张珊珊简单而质朴的回答,让在场所有的记者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

编辑 张金余

陪妈妈打针作文 篇10

妈妈平时非常关心我,也非常辛苦,洗衣服做饭,又要接送我上学,检查我的作业,还要上班,每天从上午8点或9点上班,晚上8点半下班,有时候还加晚班。那时,我已经快睡着了。因为妈妈是老师要站着给学生上课非常累,回来以后,吃了饭一碰枕头就睡了,就是因为妈妈太累,才导致了妈妈生病。生病那天我陪妈妈去医院看医生,医生说要打七天针的时候,我都惊呆了,那是多么的痛啊!可是没有办法。

今天我陪妈妈打针。快要打了我不停的安慰妈妈,我说:“明天只有一天就打完了,不疼,不疼,像蚊子叮一样,很快就过去了……”开始打针了,只见护士一只手拿着涂着药的棉花棒,另一只手拿针。她先拿着涂着药水的`棉花棒在皮肤上涂了涂,又拿着针小心地扎了进去。打完后,护士又拿出干净的棉花棒,按住被扎德小口不让它流出血来。

打针作文600字 篇11

今天早上,我刚刚醒来,就听说要去医院复查,由于医院人多需要排队,我跟妈妈你追我赶手忙脚乱的收拾了一番,就匆匆忙忙的赶去省人民医院了。

我们到了医院,挂上号,马上去就诊了。医生要求化验一下血,我顿时全身发软,心跳加快了:“是……是要打针吗?”妈妈见我那么紧张,说:“你就想象被小鸡啄了一下不就好了。”采血部那么多人,一想到这儿,妈妈拉着我像火箭一样直冲采血部。

在排队时,另外一队的阿姨见这一队人少,偷偷的挤到了我前面,我看到了之后在嘴上悄悄的嘀估着:“插队……怎么是这样不自觉的人。”阿姨听到我这样说赶快不好意思的让开啦。可不一会儿我又后悔了,因为轮到我啦,妈妈按住我那发抖的手:“别抖了,早打晚打都要打的。”我听妈妈这一句话就不再抖了。医生也没有直接抓上来,而是给我绑上了一个大皮筋,让我握紧手。然后,医生刚给我涂完洒精,感觉到手臂发凉,我就哆嗦着大喊:“好痛呀!”“什么?我还没有开始打呢!”医生反驳道。我安抚了自己,紧紧地抓着妈妈的手,妈妈都感到痛啦。我闭上眼睛,想着针管儿随时都会扎上来,我就不停的哭喊,而医生在这个时间一下子扎上去,把血抽了出来,果然是老谋深算

我不打针嘛! 篇12

一见到护士阿姨拿起针管,4岁的路路立刻开始嚎啕大哭。一边喊着: "妈妈,我不打针,我打针嘛!"一边在妈妈怀里拼命挣扎。妈妈想按住他,却只能顾此失彼,不是挡不住他乱踢的小腿,就是挡不住他乱挥的小胳膊。结果路路哭得声嘶力竭,妈妈累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在另一位护士阿姨的帮助下,这个针才算打完。

医生一共给路路开了3天的针剂,这才是第一次。不打吧,孩子的病好不了;打吧,一想到孩子这副可怜样,妈妈真是感到为难。

我要做勇敢的小白兔

我家逗逗两岁半了,她以前也很害怕打针,可这次打预防针,她却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勇敢,一声也不哭。

这是因为,在打预防针的前晚,我拿出新买的小画册教小逗逗念儿歌,正巧里面有这么一首儿歌: "小鸭打针呷呷叫,摇摇摆摆满屋跑,花猫医生摇摇头,不妙不妙太糟糕!白兔打针不哭闹,趴在床上不乱摇,花猫医生点点头,妙!妙!是个好宝宝!"书上图文并茂,小逗逗一边看一边跟着我念,几遍下来,她已经会背了。我问她她学小鸭还是学小兔?逗逗指指小兔说: "学小兔好乖!我不学小鸭!羞羞羞!"边说边用小手括脸蛋。 "对!小逗逗真聪明,学勇敢的小兔!明天打针不哭闹,好不好?" "好!"

次日打针时,起初逗逗看到周围的小朋友哭声连天,泪珠也在眼眶里打转。我便轻声提醒她: "逗逗,要学勇敢的小兔!不学小鸭羞羞羞!"逗逗听了便拿出小手来羞,虽然还有一点担心的样子,但泪珠已经消失了。轮到她打针时,她果真乖乖地坐在我怀里,一点也不哭闹。

儿歌的作用还真是挺大的。

福建漳州 戴慧萍

带着玩具去打针

我家毛毛小时候,也和路路一样。打一次针,哭得满头大汗,我也累得精疲力竭。后来根据孩子的爱玩的特点,我采取了 "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我发现毛毛对那些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有趣的玩具非常感兴趣,常常是爱不释手。因此,我每次带他去医院打针时,都会带上一两件漂亮的玩具。到了医院注射室后,我便把玩具拿出来。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有时候我还会用这些玩具和孩子做一些好玩的游戏。这样不但减轻了孩子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而且使他的情绪稳定下来。

在这种情形下给孩子打针便容易得多了。

江苏海安 汤燕云

阳阳长大了

以前,我儿子阳阳很怕打针。一听说去打针,就闹着连医院门都不进了。

后来我发现,儿子做了某件事后,只要及时给予肯定、夸奖、鼓励,他就会乐此不疲,听到别人说他长大了、懂事了,他就会更显出一副自豪的样子。

有了这个发现后不久,阳阳又病了,在护士给他打针前,我们不断地鼓励他: "阳阳过去小,怕打针,现在可不一样了,阳阳长大了,跟大人一样勇敢,打针算什么!"

果然,这一次打针的时候,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硬是没有流出来。我们赶紧夸奖他: "妈妈说的没错吧。我们的阳阳就是长大了,看他,多坚强啊!明天还要打一针,阳阳怕不怕?"

"不怕!"儿子的声音中,虽然仍带着些哭腔,但更多的是自豪和自信,他反复地说道: "我打针没哭!"以得到我们更多的表扬。当然,我们也没有让他失望。

从那儿以后,给儿子打针不再是件难事了。

湖北大悟 吴顺奇

娃娃打针不怕疼

女儿小时候,一遇到打针输液,就把我搞得狼狈不堪。

怎么办呢?正当我冥思苦想时,女儿的老师跟我讲:你女儿在幼儿园里扮 "妈妈"真是像极了,真是活灵活现。我听了一拍脑门,对呀,为何不借用游戏来试着改变女儿打针哭闹的现象呢?

一次,我看到女儿正在像模像样地抱着娃娃 "喂饭呢,可娃娃老不 "吃饭",只是一个劲地 "哭"。急得女儿一会儿站,一会儿坐,不知如何是好。我赶忙走进去,一摸娃娃的头,装做十分着急的样子说: "呀,娃娃 发烧了,身上好 烫啊。"一边观察女儿的反应。只见女儿的小脸憋得通红,鼓足勇气说: "上医院吧。"我说: "那可不行,到了医院,娃娃要是不肯打针,那怎么办?"女儿坚定地说: "没关系,我会和它讲道理。"

打针时,女儿真像个称职的小母亲,抱着娃娃边哄边拍, "娃娃乖,打了针病就好了,你是个勇敢的好娃娃,打针不哭不怕疼。"随即又翘起大拇指说: "娃娃,你真棒!"游戏结束了,女儿还意犹未尽。以后接连几次,女儿扮 "妈妈",扮 "医生"都挺投入。

在一次接种流脑疫苗时,女儿表现得非常勇敢。她对我说: "娃娃打针不怕疼,我也不怕,我要第一个打。"看着女儿那自信的神态,我松了口气。女儿终于战胜了胆怯,是游戏帮助了她。

江苏张家港 钱 军

我要做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

小孩在打针时,肉体上会疼痛,当他还不能消除这种恐惧心理,本能地反抗时,大人应给予必要的引导。

孩子往往喜欢模仿大人。记得我在军校读书时,教官们的孩子们80%会敬军礼。可见,环境和榜样的作用都很大。

一次,我的手被刀割破了,鲜血直流。孩子问: "疼吗?"我说: "虽然有些疼,但作为一名军人,一个男子汉,这点疼算不了什么。"这句话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孩子摔倒或打针时,孩子总要说: "我不哭,我要像爸爸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想,家长平时都会遇到生病打针或受伤等有些痛苦的情况,如果这时家长注意给孩子做一个坚强的榜样,或平时多给孩子讲一些勇敢的人的故事,并做到言教与身教的统一,孩子一定会改变的。

辽宁大连 梁少鹏

针还得打,哭也不都是坏事

我儿子今年5岁半,对打针一直很恐惧。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故事,便把它讲给儿子听:我们的身体里有好细菌也有坏细菌,平时好细菌占上风,生病时坏细菌就占了上风。而打针就是医生在往我们的身体里输送救兵,帮助好细菌打败敌人。只是在这 "送"的过程中,救兵们要使劲往里钻,所以我们会觉得有一点疼。

儿子听了这个故事,恐惧感减少了许多,打针时不再剧烈地反抗了。但有时打完针后,他还会悄悄地对我说: "妈妈,打针真的很疼,我还是想哭。"我觉得有时哭也是孩子的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正常渠道,他年龄还小,想一下子就不让他哭时是不太现实的,便对他说: "想哭你就哭一会儿吧。"有时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也会和他开个玩笑: "来,妈妈和你一起数一数,看你能掉几滴眼泪。"这样往往孩子哭几声就破啼为笑了,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

北京 陈云艳

老师的作用真大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经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午放学后,我们班的冰冰和他爸爸一起在园内荡秋千,不小心撞破了头。我听到哭声后急忙赶过去和冰冰的爸爸一起把冰冰送到急诊室。在急诊室里,我不断地安慰、鼓励他: "冰冰,老师相信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会儿医生阿姨给你包扎伤口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不哭不闹。"冰冰含着泪水点了点头。整个过程中他都只是静静地拉着我的手,很配合。实在忍不住也只是轻轻地哼两声。在旁的冰冰爸爸说: "这孩子在老师面前表现得真不错!要是只有我们家长在旁边肯定不行。"

的确,老师对孩子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常常会听见孩子说: "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那口气、那神情足以表明孩子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因此,碰到路路这种情况,家长不妨和老师联系一下,相信老师的一句 "我相信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会很管用。如果路路确实表现得好,家长也要和老师及时沟通,请老师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予表扬。

安徽合肥 李群芳

几粒糖果作安慰

我的女儿凡凡现在两岁零两个月。有一次去打预防针时,我知道打完针后还要服用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糖丸,便灵机一动,说: "刚才医生说了,打针不哭的小朋友要奖给糖果吃。"女儿果真乖乖地打了针,还一直问我: "什么时候才能有糖吃?"等甜滋滋的糖丸到口后,她放心了。出去以后,还安慰别的小朋友说: "不怕,打完针有糖果吃。"

从那以后,每次带女儿去打针,我都不忘记带上几粒糖果,作为安慰和奖励。而且我发现这一着不但解决了打针难的问题,连她以前害怕的一些事物,现在她也能主动去面对了。看来,在孩子面对难题时,拿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来安慰和鼓励,有时是很有用的。

打针作文600字 篇13

我和爸爸无语,口里一遍又一遍嚼着已没有味的口香糖。 今天我有个重要的任务――打针。往常我并不害怕打针,长大后。不知为什么很害怕打针,有两个原因;其一小时候经常生病,打针输液成了我的家常便饭,而现在体质较好,经常不打针输液;其二,这个医生打针很笨哦~打的我好疼耶~~想起打针,我不禁打了个冷战・・・・逃是逃不掉的,生活的滋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备,万一我第二天有高烧的话......

只听爸爸的刹车声,便到了诊所,医生一边熟练的.坐着准备,一边问我怎么样,我回答着,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好了,我们开始吧。”我闭上眼睛,那种痛却没有来,这是怎么回事?正当我睁开眼睛,医生那冷冷的针头扎了下去。哦,不!我内心呼唤着,却没叫出口。呵,原来不是那么糟糕,凡事都有转机啊!不是那么疼啊,就像,就像什么来着。还没等我想出形容词,那种钻心的疼想我袭来,转机怎么这么快啊?“疼死啦!”我不禁叫出声,“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对阿,这是我的座右铭啊!我怎么可以违背自己的座右铭啊!顿时感觉不那么疼了,原以为这疼痛会慢慢减轻,却迟迟没有退,我想抓住一样东西减轻痛,床单光滑的很,就像不会上树的老虎・・・・・・

针头总算拔出来了,但还是蛮疼的,“走吧。”爸爸摇摇我,“哦。”我一拐一拐的走了出去・・・・・・

我暗自高兴,因为我知道,明天不用担惊受怕了,因为爸爸今天结帐了――这个医生和我们熟的很,一般都是不打才付钱!

今天是星期五。

让孩子愉快的打针吃药 篇14

不要经常用打针去吓唬孩子,这样会加重孩子对打针的恐惧,以致在必须打针的时候,难以说服孩子。有的大人在打针时骗孩子说:“打针不疼”,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小孩自己会感觉到疼,知道大人在骗他。正确的方法是告诉孩子打针会有点疼,并鼓励他勇敢地忍受。平时加强锻炼,对减少小孩打针的恐惧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如在孩子的游戏中,让听诊器、体温表等模拟玩具成为孩子的最爱,并在游戏中扮演医生或护士的角色,也扮演病人的角色。这样,他们就会对打针吃药以及与疾病的关系有所了解,一旦需要打针时,比较容易接受。有的孩子嘴里说着:“打针治病,我不哭”,虽然仍旧恐惧打针,但他却可以自我安慰。即使有的耐不住,哇哇的哭出来,也很快就会止住哭声。

吃药似乎比打针好办些。但强灌并不是好办法。我们不妨想想别的办法。①可以在药粉中加上糖水冲服,当然水不宜太多。②如果孩子已会吃药片,可选用有胶囊的剂型。应该注意的是,药粉不宜全部倒在牛奶或整瓶的水中让孩子喝,这样势必影响孩子的食欲。③给孩子喂药的时间要有所选择,尽量不要在孩子吃得很饱的情况下喂药,因为稍一恶心,就容易引起呕吐。

在上述方法均无效果,孩子又必须吃药时,不免要强迫一下。强行喂药时一定注意,不要让孩子的头向后仰.因为那样容易使药呛入气管。要尽量温和地抓住孩子,如果抓得太紧,会增加孩子的害怕心理,因而更加哭闹、挣扎,结果适得其反。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温暖的回忆下一篇: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