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作文点评(精选8篇)
齐桓公,本名吕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 ,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此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
齐桓公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小人,最终于公元前643年9月12日(鲁僖公十七年十月乙亥)病死 。
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人托名。
管仲挚友——鲍叔牙
鲍叔牙(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的挚友管仲。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成语“管鲍之交”。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相关故事:
管仲一箭射齐桓公
公元前685年,齐国内部争斗王位空虚,管仲为了让自己拥护的公子纠继位,在公子小白回国途中暗下杀手,一箭把小白射倒在地。然而,最后小白却奇迹般地先于公子纠回国继位,并不计前嫌封管仲为相,成就了一番霸业!
鲍叔荐管仲
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钩之恨,鲍叔牙对小白建议如想成就大业, 管仲不可缺少。 后小白采纳鲍叔牙的建议, 拜管仲为相,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成为千古美谈。
命题分析与写作思路点评
(一)【作文材料分析】
本次作文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
高考作文题的审题,我们一贯以来都强调要谨遵“文本主义”,从命题人所提供的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 这三个角度入手,洞悉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提炼精准立意。
20的高考作文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 。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谈考生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限定文体是发言稿 。
选择和比较性并存,任何一个人物都可以选为写作对象,重点是写出理由。比如齐桓公志存高远,不计过往,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管仲的优势,不计个人利益、谦虚礼让,向齐恒公推荐管仲;如果选择管仲,可从他个人能力突出、恪尽职守、全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角度来写;他们的人个魅力和为国为民的情怀,不但让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
(二)【立意角度参考】
1.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广,唯才是用。
2.鲍叔:不计私利,谦虚礼让,唯才是举。
3.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家国情怀,兼济天下。
(三)【偏题立意角度】
考生容易忽略题目任务要求中挑选一人谈感触,不能三个人物都谈,没有重点。另外,考生容易出现对三个历史人物的特点、作用理解偏差的情况。
作文备考建议
届高三 同学们在作文备考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精准审题
强化审写作任务提示语、立意引导语、核心材料的能力。
2、关注热点
关注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代热点,积累并灵活运用素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 、灵活布局
强化灵活运用总分总、层进式等写作结构的能力。
4、锤炼语言
一、社会篇
借助高考作文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的作文题, 新课标全国Ⅰ卷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表明自己的态度, 阐述自己的看法。显然, 这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不宜简单划归违反交规的范畴, 也不宜简单理解为对要不要“子为父讳”、该不该“大义灭亲”这一涉及情感、伦理方面的问题的讨论, 而应想到这是一位女儿在其父亲的行为已经对本人、对亲人以及对路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情况下该如何处置的问题。笔者以为, 在任何情况下, 生命安全都应当是第一位的, 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 情感、道德、伦理都应让位。至于警方事后是否应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倒值得商榷, 毕竟保护举报人是他们的职责。
新课标全国Ⅱ卷的作文题“谁更具风采”显然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 也无须标准答案的问题。材料中列出的三人中, 大李从事的是高端的科研活动, 老王属于草根阶层逆袭———此二位皆属事业上的成功者, 自然“风采”迷人;而小刘则是以其个人爱好带给了他人最美的精神享受。应当说小刘的入选, 体现出某种观念上的突破, 因为依据传统观念, 他的这种人生“风采”完全是“玩”出来的———他能进入候选者的行列, 本身就是当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值得玩味。
北京卷作文一向京味、文化味浓郁, 而今年从内容到形式均来了个“大变脸”———一是大作文之外出现了极富时代气息的“微写作”, 二是出现了三选一、二选一的形式, 给考生以较大的选择余地。在“微写作”中,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 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 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 语言幽默。”针砭不文明现象, 并无新意;“态度友善, 语言幽默”则值得点赞, 因为环顾我们身边, 那种硬邦邦、冷冰冰的警示语实在太多了。换一种态度, 换一种口气, 或许会收到奇效。北京卷的大作文要求考生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他们处于不同时代, 具有不同身份, 拥有不同功绩, 但既为“生活”, 则需写出他们“不乏儿女情长, 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的“另一面”。如果没有对这些英雄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和体悟, 极易写成荒诞的“穿越剧”。
天津卷从一个流行词“范儿”切入, 材料由大到小、分门别类地诠释了“范儿”的含义, 命题者自然希望考生能从时代、民族、国家、集体、个人等维度切入, 多层面展示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感悟, 叙说自己心目中“范儿”的风格、气派、情调、品位。但是这则材料内容上稍显宽泛, 没有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 文章会流于空泛。
重庆卷的作文题“等待”, 材料虽短, 其意蕴是丰厚的。比如, 放慢脚步, 等一等别人;宽容他人, 拥有悲悯情怀;理性生活, 提倡自我克制;学会忍耐, 追求社会和谐, 等等。
二、人生篇
以人生哲理的咀嚼与品味为主题的作文题一直占据着高考作文中的最大“份额”。今年的作文题中, 这样的题目就有9道之多。四川卷的“老实与聪明”, 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做人”, 而核心是做“老实人”还是“聪明人”?甲、乙、丙三人的对话分别诠释了“老实”和“聪明”这两个概念, 阐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对二者内涵的重新解读。这道题的优点是人人有话说,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难免空话、套话。
上海卷的材料则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固有的思辨性:“坚硬”, 可以理解为坚强、刚毅、果敢、执着等, 当然再进一步, 也可以解释为粗暴、冷酷、固执、鲁莽等;“柔软”, 可以理解为柔情、温和、怜爱、悲悯等, 亦可诠释为柔弱、怯懦、悲伤、畏缩等。欲求在内心深处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成就“和谐的自我”, 绝非易事。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古今中外诸多名人和文学名著中的众多形象都是因为未能做到内心深处的“和谐”, 而走向了末路———像凡·高, 像海子, 像黛玉, 像维特。只有做到“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方可使我们的人生更丰满、圆润。
浙江卷作文讨论的是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材料涉及一些专业知识, 可能会让考生一时犯怵。但毕竟戏剧、文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频繁接触, 所以解读起来不会太难。至于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 就像字与人的关系一样, 古人曾有过“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说, 但一些精美的篇章偏偏出自汉奸之手, 优美的字体可能为奸臣所创。只要掌握了典型论据, 站在哪个立场上均可写出好作文。
福建卷的作文题围绕关于“路”的三句话展开, “敢”应该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路上, 有一条路每个人都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即便是“弯路”, 也非走不可, 何况是创新之路、开拓之路、探险之路呢?
江苏卷作文材料谈起了人生的“智慧”:“智慧是一种经验, 一种能力, 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前面的一组排比句好理解:智慧要从经验中萃取, 智慧会转化成一种能力, 智慧会让你这个人、让你做的事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可后面一句话就让考生颇费思量了:“如同大自然一样, 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这种人生的“智慧”最好从大自然中去感悟。而且, 师法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这是今天我们最迫切要做的事情。
北京卷“二选一”作文题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看完材料, 我们不妨思量一下,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一种“物”让我们“爱到灵魂里”?笔者希望真正有一种爱, 非关物质, 非关地位;只关品位, 只关性情, 就像屈原爱香草, 渊明爱菊, 东坡爱竹。
湖南卷作文题“大树的旅行”虽说是一则寓言, 但其立意还是比较明显的:不要将梦想寄托在他人身上, 一切必须靠自己努力。或者说:天无绝人之路,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 必定为你打开一扇窗。寓言的多义性决定了这篇作文可能会写出许多各异的主题, 但是不管哪种主题, 基本上都不会离开“心灵鸡汤”的模式。
湖北卷作文题“地下的泉水”同样没有审题上的难度———“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 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一语道破了这则材料的寓意:厚积才能薄发。一个人没有丰厚的积淀便难以拥有成功的辉煌。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泉水与喷泉理解为两种类型的人———前者是默默无闻地处于社会底层的平凡劳动者, 而后者乃是处于“壮观”的位置上的那些“显要”者。正因为有了平凡者默默地奉献, 才有了显要者耀眼的光辉。
比较费解的是山东卷的作文材料, 理解材料的关键是父亲的那句话:“种它们是用来吃的, 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 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这句话的含义与胡适当年留下的那句名言“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有几分相近。但是, 父亲的话同样可能扼杀一位孩童富于探求精神的心!笔者以为, 写作此文更应当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精神的角度立意。一个单凭经验和习惯生活、一切从实用出发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好奇心、探求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科技篇
科技话题进入高考作文, 大概发轫于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之后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中都会有一两道与科技相关的作文题。其内容一般与具体的科技内容关系不大, 而重在借此引发考生对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伦理、科技与环境等关系问题的思考, 或者借助科学现象来阐述人生或生活的哲理。像今年安徽卷的作文“显微镜下看蝴蝶”, 讲述的是一种科学现象, 揭示的却是一种生活哲理:从不同角度 (或通过不同方法) 看事物, 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 普通事物可以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通常看到的事物的面貌, 其实不一定就是它的本来面目;眼见未必为实, 等等。细加品味, 科技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 甚至蕴含着不尽的生活哲理。
广东卷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 材料的用意是启发人们全面感知自然。文章给了我们两种感知自然的角度:一是借助于“打开电视”和“轻点鼠标”去远观自然, 这样我们可以眼观世界风云, 了解大自然的演化变迁, 但是没有真正与自然“亲近”, 没有风花雪月的真切体验———这自然令人遗憾;二是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在花草树木间诗意地栖居, 近观自然, 享受自然, 但是我们却无法从历史的维度和更广大的视角去深度了解自然———这亦会留下缺憾。所以最佳的感知自然的方法便是:我们既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去汲取知识、积累知识、储备知识, 又要深入大自然, 目之所及, 亲身感知, 细嗅花香, 聆听鸟鸣, 看云舒云卷……从中感悟自然的大美, 陶冶自己的性情。让现代科技与生活相融, 让获取知识与美育相契, 这才是莘莘学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
四、文化篇
今年高考作文的“文化味”与往年相比, 可以用“惨淡”一词来形容。唯一的安慰便是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选做题:“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 并简要陈述理由。”其实, 这道题目与其说是考作文, 还不如说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借助作文, 要求我们的考生像要求他们亲近自然一样亲近我们祖国的文化, 笔者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重视对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这一点至少在今年的语文试卷中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这是今后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应当引起重视的。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还有一道微弱的光芒, 就是北京卷“微写作”中的一道以“圆”为题的小作文。文题无甚可议之处, 但其文体要求却是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最大的亮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在当今这个“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的时代, 北京卷借“微写作”这块小小的园地, 让诗歌这一曾经称雄了多少朝代而今却极其落魄的文体重见天日。
第五部分:书面表达(满分25分)
鼠标是计算机时代最佳的人机交互工具之一。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计算机操作。但是,过分依赖鼠标的习惯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请你以鼠标为切入点,根据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注意:
1.对所给要点逐一陈述,适当发挥,不要简单翻译。
2.词数150左右。开头已经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3.作文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学校和本人姓名。
The mouse is a most effective device used by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compu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习作与点评
学生习作
The mouse is a most effective device used by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computer.
For most of us, the mouse is an indispensable devic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1surf in the internet and do other things. This little device, which is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y using its functions of clicking, moving, inserting, copying, and deleting, we can edit text, browse the internet, and send and receive mails. We can also use it to shop 2on the line, listen to music, and download our favorite movies.
However, too much 3rely on the mouse will still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s. For example, 4too easy ways to get too much ready information leaves us little room to judge them. Besides, too much 3rely on the mouse may give birth to laziness, which is the big enemy to our active thinking.
To sum up, as an important device, the mouse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it and 5miximize its disadvantages.
原文修改稿
The mouse is a most effective device used by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computer.
For most of us, the mouse is an indispensable devic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surf the internet and do other things. This little device, which is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y using its functions of clicking, moving, inserting, copying, and deleting, we can edit text, browse the internet, and send and receive mails. We can also use it to shop online (on the internet), listen to music, and download our favorite movies.
However, too much reliance on the mouse will still bring some negative effects. For example, getting too much ready information easily leaves us little room to judge them. Besides, too much reliance on the mouse may give birth to laziness, which is a big enemy to our active thinking.
To sum up, as an important device, the mouse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we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it and minimize its disadvantages.
◆整体点评
文章覆盖了所有要点内容。在结构的组织上,作者很好地使用了语句连接词,如 however、besides、to sum up 等,使文章流畅自然。同时,作者还注意了句型的变化,例如使用了介词结构作状语(By using its functions of clicking..., we can...)、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作插入语(This little device, which is flexible and convenient, ...)等。另外,作者在文中也尽量使用一些高级词汇和词组,如indispensable、flexible、positive、negative、 rely on、 give birth to 等。以上这些说明作者的英文功底还不错。但是,文中也出现了一些冠词和词汇使用错误,希望作者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加强语法知识和词汇的学习。
◆难点分析
1. Surf表示“在……冲浪”之意时,为及物动词,所以“在网上冲浪”应表述为surf the internet,而非surf in the internet。
2. 此处搭配错误,表达“网上购物”之意,应用shop online或 shop on the internet。
3. Rely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依赖,信赖”之意,其名词形式为reliance,此处too much修饰的名词作句子主语,应改为reliance。下文中出现的rely同样要改为reliance。
4.“too easy ways to get too much ready information”在这里表示不清晰,可改为getting too much ready information easily。
5. 词汇拼写错误。此处作者有可能是受到了表示“最大化”之意的词maximize的影响,将“最小化”写成了miximize,正确写法应该是minimize。
参考范文
The mouse is a most effective device used by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computer. For common people, 1it is impossible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without the mouse, 2not to mention surfing the internet.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ce and usefulness, the mous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life. By utilizing the functions of clicking, moving, inserting, copying, and deleting, we can not only edit text, search information and send and receive emails, but also can shop online, listen to our favorite music, and download the movies that we like.
However, 3each coin has two sides. Though the small device has simplified our daily life, too much reliance on the mouse makes people lazy and reluctant to learn new things. If something unexpects happens to the mouse, people do not know how to operate the computer at all by using the keyboard. Therefore, we also need to learn some simple operations using the keyboard, such as saving and copying a document, in case of the emergency.
◆参考句型
1.It is impossible to do sth.:it引导的形式主语从句,表示做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2.Not to mention:更不用说,更谈不上,表示句意上的递进,相当于let alone。
3. Each coin has two sides:习语,表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有用的表达方式
1. communicate v. 交流
Among the different kinds of bees, it is the honey-bee that has interested scientists most becaus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t seemed that one bee was able to communicate the news of food to other bees in its hive.
2. indispensable adj. 不可缺少的
同义词:essential
This book is indispensable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space exploration.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lives.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3. negative adj. 负面的
My drinking was starting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my work.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They have a uniformly negative image of the police.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4. effect n. 结果,影响
Recently, the effect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has given rise to the idea that we are liv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搭配:have an effect on
We may think that what we do in our everyday life has no effect on big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5. rely on 依赖,依靠
同义词组:depend on
Scientists often have to rely on government support in order to do research.
Many working women rely on relatives to help take care of their children.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6. give birth to 出生,引起,产生
Kangaroos and koala bears give birth to very small and weak young.
The film gave birth to a TV show of the same name.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提示:give birth to的本义为“生孩子”,但是人们也经常使用它的比喻义,即“产生某个新事物”。
7. minimize vt. 最小化
Every effort is being made to minimize civilian casualties.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The rail company is bringing in more trains in an effort to minimize disruption to travellers. (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全国卷(1)作文题目:图题“摔了一跤”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
【点评】
首先时对漫画本身的观察和理解。画面中的社会 家庭 学校对小孩跌倒这一小事所表现出的夸张行为和语言,反映的是什么。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是学校 家庭 社会 三方共同承担的责任。维护过了就成为了溺爱。当今的少年儿童在面临压力和挫折的时候表现的逃避和脆弱的心理特征反映了这一问题的突出性。考生在可以结合时事与现实生活来这个题目。比如父母平时过分宠爱的各种行为。甚至可以直接拿高考时,父母接送,专车开道,来阐述这一观点,陈述利弊。同时还可以适当衍生,对社会上的各种新闻报道加以涉及,发表评论,例如行走学校殴打学员等新闻。在选取正反面实例的时候要注意实例表达的确切意义,防止偏离题意。
全国卷(2)《人生,诗意还是失意》
【点评】
作文题目我看都颇有诗意,从体裁分析,文章以叙述、议论为主,可以写成人生感悟的诗篇,但从作文要求看,大都“除了诗歌,体裁不限”,使诗无法“言志”。从内容来看,考察考生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彰显考生个性的题目增多。“诗意”和“失意”的联系,将考生置于现实主义的社会语境之下。显见这是出题者考察考生对社会关切程度和对自身命运理解多少的良苦用心。
上海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评】
今年上海依然是命题作文。和去年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相比,体现了“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高中毕业生在他们不长的人生经历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对“人生坎坷”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因此,这道作文题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发,可以写得生动感人,富有情味。
但真要写好这篇看似人人能写的文章,选择什么样的“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的关键。而“跨过这道坎”为什么“必须”,虽与个人的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的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的选材和写出文章的深度,应是跨过这道作文题的一个“坎”。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冲破个人的“坎”,从关心社会发展、时代风云的角度去写种种必须跨过的“坎”,就得有高度了。记叙、议论、夹叙夹议均可,《必须跨过这道坎》可以写成人生感悟的诗篇。
除了诗歌之外,文体没有明显的限制,作文题给考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提供了条件。
北京
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为题材,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点评】
这道作文题,在高考中,可以说是一个创新,它要求写评论文章。
首先你要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比较熟悉,还有,你必须知道学术界对这句诗的不同评说。
这对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学术。
另外,评论可以从内容方面写,也可以从形式及艺术方面写。内容方面,到底为什么这么兴奋,艺术方面,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能把握住这两点,文章也就自然形成了。
如果写成记叙文的话,考生可能要把握的东西就比较多了,这个题目还是有点陷阱的意味。历届高考作文题往往有些陷阱放在里边,这对考生的引导性不是很好,考生容易在审题上出错,导致整个作文的跑题。
对春夜细雨的不同评论更像是小学生日常的习作,表现考生习作能力的空间狭小。较之去年《北京的符号》的意境深远,差了许多.
天津
题目:有句话常挂在嘴边
800字以内,体裁不限。
【点评】
题目好像很通俗很粗浅。谁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常挂在嘴边?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因而,可以从本人的接触来写,如妈妈或老师期望和激励自己的话,又如某一句格言或座右铭之类,都很有意义。当然也可以升华到写自己印象中的某个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可以批评一些不良的口头语,对社会风气提点建议,文章记叙、议论,甚至小小说,都无不可。
重庆
话题:酸甜苦辣说高考
话题作文,800字
【点评】
这肯定是个人人都有话说的题目。高考之重,在于不仅因为它将长远地影响考生的人生之路,而且高考也是全社会关注的大事。在高考过程中,考生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是挫折的沮丧,是奋斗的艰辛,是责任的沉重。在稚嫩的肩膀上,不仅肩负个人的命运,还承担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托付。考生要善于在平凡而琐碎的备考生活中发现意义,并赋予它们以色彩与诗意。
写酸甜苦辣的高考,可以在叙述与情感抒发上做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叙述它可与他人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抒发它可以与人沟通。当然,精当的议论也可使这看起来很平凡的作文具有某些理性色彩。
广东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这是一个体裁不限、话题很广的作文。
传递什么,如何传递,决不是那种表面的传递物品,一手来一手去那么简单,而是于传递中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总跟某个方面重要的事件、阶段、人物有关。
学生都有过这种观察和体会,从传递火炬、旗帜和接力棒的具体情景生发开去,写奥运会,写长征镜头,写中国的球员,都无不可。也可以从身边联想开去,师长的教育、家风、校风、班风,甚至某项民间技艺的重视和传承,都是很好的题材。
至于大到新一代肩负的责任,面对世界风云、祖国发展和民族振兴,都在精神的和物质的各个方面传递,这样写就很大气也可以很出彩了。因此,这个话题不难,叙论均可,但出彩不易。
首先要明确一点,这是话题作文。其次,传递的东西既可以是实际物体,也可以是思想、情感、爱、智慧、记忆、友谊、知识等等抽象的东西。同时,在行文的过程当中带出故事,比如传递的是实际物体,谁传递给谁?传递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何要传递?传递能够不断延续下去?但无论是实际物体还是抽象的东西,都必须有故事,有情节,有内容,只有这样,你的情感和思想才有依托物。
江苏
题目:怀想天空
【点评】
一九九二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遥望星空”,不过后面有一个限制:宇宙是无穷的,人生是有限的。对此,你将引发怎样的思考。那一年出现了不少优秀作文。有一位同学说,当我阅读屈原诗歌时,屈原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沸腾,当我学习牛顿定律时,牛顿的智慧在我脑海中复活。
《怀想天空》在写作上也容易激发考生思绪,皆是比较容易把握的题目。
个体生命虽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延续,同样是无限的。江苏的这道题目与“遥望星空”很相似,但没有了限制,那么写起来更可以海阔天空。
康德说,有两件事情深深打动我,一件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件是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头上的星空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法则代表了人与人的关系。于是你可谈的东西便更多了。在你读过的书中,从你十八年人生的经历中,你有怎样的思考?写出来,都能成为好文章,《怀想天空》可以写成哲理诗 .
表面上看,这题目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写的内容很多,但也正因为它的空泛,让人容易落笔之后,无话可说。最后往往是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一如题目的特点,立意高而实具少,天高而空,远离实地。总之,江苏今年的作文题,最容易让学生坠入空洞的陷阱,写好不易。
山东
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
【点评】
该命题要理解两个关键词:记忆,风化。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逝者如斯,“时间”如流水,在时间的长河里,人们大都习惯于遗忘并且安于遗忘,甚至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在遗忘中“瞒与骗”。
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无视,对经验的麻木。概括地说,就是“时间使记忆风化”。这恰恰是本作文立意的反面。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它们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历史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昨天在今天延续,历史活在今天,这样的记忆当然不会风化。
从具体写作看,本作文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总之,强调的是记忆的重要性,是尊重历史的重要性。
辽宁
“人生如登山,往上即使迈一小步,也是一个新的高度——我能。”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800字。
【点评】
“我能......”或许会惊爆考生和公众眼球,须知,“我能”可是某移动运营商的广告词。这是巧合还是...?无限联想肯定会萦绕在每个人的脑海。如果是无意巧合,只能说出题者和移动广告策划的者“英雄所见略同”。毕竟,“出题”和“广告策划”都是靠灵感情智创造出来的,智慧的耦合也无可厚非。况且,广而告之的“我能”在一般人看来是喋喋不休的审美疲劳,并不会引发考生特殊关注,因而并不会对高考作文产生实际影响。但是,作为出题者还是要尽量避免此类争议和干扰。
作为话题作文,“我能”的角度极其宽泛,考生应从自身出发,选择“能”的内容,而将“我”摆进去,写出文章的力度十分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脱离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写“能”的话题,因为题中的“我”是对话题的“限制”。
“我能......”这个题目确实凡中带奇,不仅能启迪考生发散思维,诱发奇思妙想,也容易让考生写出真情实感。“省略号”的蓄势暗示,更能使考生笔下文思流淌,不至思维阻滞,搜肠刮肚。
宁夏
高考作文题为:材料作文,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
【点评】
这是一个励志性的题目, 意思大体是可以从两个观念上面来说的吧:有人认为金诚所致金石为开所以就一直一直在努力,有人认为也没有机遇你一辈子也出不了头,好比姜太公钓鱼,讨论是机遇造就了成功还是努力造就了成功涩```` ,也可以把两个进行比较写。
江西
题目:心中的一泓秋水、要说爱你不容易两题任选。
【点评】
两选一的作文题,首先要在两番审题之后确定写的题目,而两个题目没有相通的地方,就很耗费考生的时间。
“要说爱你不容易”不是一个好写的题目,爱,但是很难得到,是“不容易”;爱,但是爱不起来,也是“不容易”,考生想到的也许只能是哪门功课很想学好却学不好之类,就很难写好了。如果从人的角度,从爱好的角度,甚至从对手的角度去思索,有现实与历史的纵深感就视野开阔有分量了。
“心中的一泓秋水”比较好写。学生面对浮躁繁华的社会,来自方方面面的学习压力和光怪陆离的诱惑,都可以从切身的体会中,寻求到内心一块纯洁、平静的地方。于是,凡是接触到有关按教育规律不恰当的东西,都可以抵制和感悟成文。
福建
题目:季节
【点评】
“季节”这个题目既实又虚。大自然有季节、人生也有季节。中学生处在生命的春天,是木欣欣以向荣的。
在这个季节是会发生很多很多事,你的观察力如何?你的理解力如何?你作了怎样的思考?
当然你也可写别人的季节,写两个不同的季节的碰撞。
这篇文章以夹叙夹议的写法为上。
湖北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篇作文。
【点评】
“母语”是个很感性的词语,将母语作为谈论的对象,不仅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思想表达空间,也营造了一个情感抒发的空间。材料对母语作了比较全面的概括,涉及母语的内涵与性质、价值与意义,材料最后的几个词“感受”“学习”“运用”则概括了母语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只要认真揣摩材料,不难在其中发现很多写作的角度与线索。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的写作并不难。但是,今天我们谈论母语,毕竟有一个当下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问题,即“多元文化竞争和交汇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母语的现状如何,人们对母语的态度怎样,就格外具有思考和阐发的必要。
以咱们的汉语为例,如何看待汉语受到的来自强势外语的冲击,如何看待网络文化对纯正母语的入侵,如何看待母语教育中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等等,都是有强烈时代色彩和丰厚内涵的命题。如能敏锐地洞察到材料的现实指向,在行文中表达对汉语以及民族的情感,对汉语处境的忧思或乐观,一定能具有更强的思想与情感冲击力。
中学生多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对法兰西语言的情感一定还记忆犹新。写作中不妨回味一下。
陕西
看图作文。
场景:一个小孩跌倒了,周围有三个大人,分别代表了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文体自拟,自命标题,800字以上。
【点评】
画面不难理解,难点在“出事”的含意上。选择“出”了什么“事”,作为写作的角度,是构思时必须考虑的。然后对“出事”应承担的责任须加以议论,并注意突出重点,而写出承担责任的目的,则能给“三个大人”以启示。
湖南
结合自己的经历,以“诗意的生活”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点评】
帕斯卡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这道题目,正是要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诗意生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理想。由于现实生活有着诸多的烦恼,有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比如同学之间的矛盾,与父母的代沟,为了升学不得已去做很多重点的看似无意义的乏味的题目。那么,你是如何在这烦恼中提升自我,超越烦恼,在精神上,获得充分的自由?你这样做过没有,如果没有,那么,你觉得现在应该怎么做,将来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目有两个限制,一、必须写自己的经历。二、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如果写记叙文,写自己当然没有问题,如果写议论文,自然只能夹叙夹议了。否则,会违反第一个限制。
凡是思想境界比较高的同学,凡是对人生有过深刻思考的同学,写起这道题目,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浙江
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提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所感,有所发,比如:过去的生活、童年的经历、读书的日子所发生过的事,写心得体会。
【点评】
《行走在消逝中》不大容易把握之外,不大容易理解。不像去年福建的《戈多来了》,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颠覆《等待戈多》的原意。考生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常识和后现代主义的情绪是写不好这篇作文的。
安徽
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点评】
《提着篮子看妈妈》题目一点悬念都没有,或叙或议或夹叙夹议,尽在字面。 最为平庸,都什么年代了,提着篮子看妈妈的有几个?虚假题目必然导致考生胡诌八扯。
四川
题目:从一步到一生
【点评】
XX年高考作文名师点评——安徽、福建卷就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高考作文点评内容,来看下面:
XX年高考作文名师点评——安徽卷
(一):XX年是安徽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举世关注的作文题终于亮相了。
我们可以用“平易近人,守正出新”八个字来概括。
平易近人,指作文题较为平和,考生容易上手,有话可讲。
守正出新,本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写的理念,而安徽作文题也体现了这一点,守住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而终于走出了前两年的命题作文,采用了材料作文(这也是考前的普遍看法),这是相对的“新”。
下面具体谈谈。
【命题立意】从文题形式来看,命题者放弃了久已衰落的话题,也解开了过去两年来与命题作文的纠缠,转而采用材料作文,这是和XX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的。
从文题内容来看,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没有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含而不露。
我认为这是本次作文题最值得叫好的地方。
【审题分析】虽然平易,但不一定容易。
题目已经给出了关键词“弯道超越”,但是,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被超越”是“实”,是为了引出后面主要内容的;而“现在”一句,则是引导学生拓宽作文内容的面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也就是作文的核心。
【写作指导】为了防止作文题让人不知所云,不妨就以“超越弯道”作题目,当然也可以拟一些有文采,有内涵的题目,这要根据作文内容来定。
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开头最好用一两句话转述材料,接下来用一小段话引出观点或中心,免得偏题;结尾应当再呼应一下题目和开头。
总体安排要巧妙、流畅,不要太生硬。
【高分策略】如写记叙文类的文章,要特别讲究构思和语言;如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严谨,例子的恰当,语言的整齐。
【误区警示】写记叙文类文章,最忌讳编写一个小故事,而语言干瘪,内容单薄;写议论文则忌讳观点不鲜明,没有例子,没有有效论证,只是在那里絮絮叨叨地说要超越弯道之类的呓语。
(二):点评:
材料先以赛车弯道为喻,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接着又加以引申,联系金融、政治等领域,这就注意到了引导考生去发散思维。
这样考生在立意上考生就有了比较大的自由空间。
不难看出这一材料的命题立意是要引导考生对生活中那些“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体会、反思 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关于审题,考生要先注意读懂“弯道超越”本来的含义,在此之后,要重点咀嚼“弯道”被引申赋予的新的意义即,“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 。
做好前两步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最后一句话——“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这一时刻”所指的是什么时刻是写作切入的关键。
关于写,考生立意切忌拔高,主要要结合自身的体会来写,这样写得有血有肉,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写出高分作文。
关于时下热点,如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这时也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智慧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这个可以写,但是对于我们的考生来说却难有足够的能力来驾御,易滑向空洞的议论,最好不要写。
有人说材料作文较难把握,但是今年安徽高考的这篇材料却恰到好处,易理解、易把握,考生写走题、写偏的可能性很小。
XX年高考作文名师点评——福建卷
点评:
一.命题亮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
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考查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
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今年终于和湖北省一道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一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这也称得上是XX年福建语文卷的最大亮点。
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而这正是福建省命题人员的命题出发点。
二.写作指导:巧抓题眼,破题为文
写半命题作文,创新的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
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
只有在补题上煞费苦心,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
补题之前首先要抓住《这也是一种 》这一文题中的两个“题眼”:
关键词一:这
“这”,指示代词,比较近的事和物。
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
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等。
关键词二:也
本题写作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关键是如何在行文中巧妙的点题——也。
“也”,表示同样。
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感悟、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
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
三.常见误区警示
1、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比如,不少同学的题目可能会拟为《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也是一种成功》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美丽”就是“成功”。
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学生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这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
2、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比如,《这也是一种人生》这类范围就过大了,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脱离文题,我行我素。
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可能会抛开题目,任意为文,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失分。
四、参考范文
这也是一种享受
(江苏无锡一位教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名为粪土的陶潜,好一派平淡的田园生活。?
轰轰烈烈的日子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壮举我没做过,在这个纷繁的年代里,小小的我独钟爱一种感觉——平淡,因为这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是一种享受。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正是其平淡生活的真实写照。
而桃花源则可谓他平淡理想的最高境界。
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黄发垂髫,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没有功名富贵,没有帝王的垂青,但他在平淡中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人生哲理。
虽然平淡,却不平庸,在精神的世界里,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富足。?
平淡,是一种享受。
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同样向我们表达了这样的心境。
洒脱的他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因为平淡平息了热衷功名之心,因为平淡放弃了经纶世务之任,天地山水间,他在淡淡的生活里享受着深深的快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
欧阳修虽遭谪贬,但怀着一颗平淡之心纵情山水,与民同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秀丽的琅琊美景之间,太守虽“苍颜白发”却又那样的憨态可掬,“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内心最真切的追求,于此可见一斑。
平淡,是一种享受。
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可以观自然之美;可以明白事理;可以感动垂泪。
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平淡即享受。
身外红尘滚滚,我只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转;身边精彩纷呈,我只想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幸福。
第六期 高考满分作文专辑 高一语文组编
201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宿命
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宿命,宿命。
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
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我决定要逃跑。
“什么?”同伴们瞪着眼睛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圈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明天,明天。
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薄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荧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的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狼的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夜幕下的断崖,依稀可见几颗星星,这勇敢的灵魂花,此时此刻,开得到处都是。
点评:考生同学“化身为猪”,暗合当年鲁迅“铁屋子”的寓言,此文立意甚高。用“思想——逃逸——自由”的线索统领全文,结构也精巧。整体文字流畅自然,用词不浮夸,断句有节奏,可见该考生在文字上经历过较多的自我训练,所谓语感。略显不足的是,引用过气心灵鸡汤大师汪国真的警句,格调不够高远,未能给整篇加分。至于“断崖”,亦属残酷青春叙事,没必要苛求。整体而言,属于一
个“合适的满分”,贴切写出了正处成年期、追求思想独立期的青少年所思所想。——袁复生《潇湘晨报》周末副刊版主编
本文选材新颖,从一只猪的视角展开对于“值得”的看法,让人耳目一新,容易抓人眼球,必定会给略显枯燥的看卷过程增添一丝趣味。其次,文章将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得十分到位,短短八百字却将其思想转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不得不提的是
作者熟练的对比手法,主人公与其祖辈们的对比,与其他猪的对比,与其说是为了饱满情节,不如说是给勇于变革者以极高赞美。——湖南一高考考生
宿命本是天注定,却又奈何不了你我。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文中事,一不小心却成了文中人。——长沙市21中高二K1102班学生李达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鸿鹄一心展翅腾飞,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风雨兼程,直击山之巅、海之角;父子桌前相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生活于细碎之处尽现美丽清新。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两者兼二为一,何乐而不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子心中自有虎啸龙吟,如那追逐巅峰的苍鹰,手持刀剑,锋芒逼视,然尽管无畏如他,也依然不忘在征服的途中追忆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也依然拥有享受生活宁静安详的勇气,长叹一声“此心安处是故乡”!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绝非矛盾,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何非要拆散彼此,而不坦然接纳呢!
享受生活之美,乐在砺炼之痛,猛虎与蔷薇,交相融合。
被誉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一生风华绝代,誉响全球,然而她临死前却自责与悔恨于对子女的疏忽。陆游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时刻吟唱“此身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却痛苦萦心,无法自释;孟夫子虽能“红颜弃轩冕,白首入松云”,却也叹恨于一生碌碌无为,遗憾终老。此乃为何?他们无法做到像苏子般收放自如,不是猛虎的啸叫占满了耳际而不闻花香,即是沉溺于蔷薇的爱抚而难以自拔。我们需时刻在心中摆放天平,保持最真实幸福的自我,即使猛虎因伤痕累累痛苦匍匐也能愈之以花香,即使蔷薇迷醉麻木本心也能怒号以警醒。
猛虎与蔷薇,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有猛虎,却细嗅蔷薇。无论是搏击长空的巨鸟还是乐在平静的父子,都一样幸福美好,真实可贵。
我愿乐享有两者,充实真正的生活。
点评:作者简述两则材料,巧妙地嵌入“猛虎”与“蔷薇”的意象,在此基础上,笔锋一转,道出自己的观点,即“猛虎”“蔷薇”兼二为一。
然后,作者围绕这一观点,层层递进,加以论述:选用苏子之例,言其追忆亡妻却依然安享宁静,这是“猛虎”“蔷薇”并存,为第一层;引用雨果名言,联系林徽因的话语和儒家的观点,旨在说明苦中有乐,追求远方与活在当下并不矛盾,这是“猛虎”“蔷薇”交融,为第二层;接下来,反面用例,以独到的眼光评点撒切尔夫人、陆游和孟浩然,指出在心灵之中须平衡“猛虎”“蔷薇”,并上升到幸福层面,彰显了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第三层。最后,作者再次回扣材料,与前文形成呼应,重申观点,结构严谨自然。——雅礼中学骨干教师胡岭
叩问心灵
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生中追求无止境,幸福无大小。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心,当听到那句——“我愿意。”一生无悔,足矣!
嵇康,一朵空谷的幽兰。那时,一把铁锤划过天际,击于石器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光芒万丈。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沦陷,面对司马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他就如打磨的铁器,坚韧自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世界高洁的追求与坚守。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能于热地思冷,则一世不受凄凉;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枯槁。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他们的心灵?有多少人追逐于名利而典当了当初的追求?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号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身有疾病,必能治愈;心有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涵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不屈的过程,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而堆砌,而是追求后那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身患残疾用生命奏出华美的绝响;从小就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伏在丈夫背上,夫妻俩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开方。不解的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的心中,三个坚定的字——我愿意!
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内心,一生,安矣!
叩问心灵,“我愿意!”
点评:本文以名言开篇,切中两则材料的交融点——“幸福”,然后以此为契机,探讨幸福观,即“一生无悔,足矣”,在此作者添加“我愿意”一句,在形上呼应材料,在意上引出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正文部分,作者以古人切入,先谈嵇康,以繁笔展示其不屈的一生,以“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为结,点明其幸福之所在,然后在面上铺开,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一笔带过,形成众星拱月之势。然后,作者以海子的名言过渡,引出现实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意义。
整篇文章反复使用“我愿意”一句,不仅强化了观点,也使得行文紧凑,不枝蔓。
——雅礼中学骨干教师胡岭
惟愿此心无怨尤
总有些生命,酣畅淋漓地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亦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地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
无论如何抉择,只要心中无怨无尤,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愿意”便有了九鼎千钧之力,不容他人置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惟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
托山为钵,剪水为衣,渺渺若垂天之云,悠悠自来去。这便是庄子。他是如此飘忽不定琢磨不透,他穿行于山林间,沉浮于云气中,纵使生活贫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钓于濮水之滨,楚王派人寻他入朝为相,“愿以江山累矣!”话说得如此恳切竭诚,而庄子却吝于回头。他凝视着水底匍匐的一只龟,笑言:“龟是愿意被人供养在庙堂里还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对曰:“后者。”庄子笑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或许有人为他放弃高官厚禄而安于贫穷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我却为他拍手称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与庄子同样随心所欲的还有那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魏晋名士。在那愁云惨淡的天幕下,他们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他们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生命随心绽放得如此绚烂,光耀千古。当洛阳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那亦是嵇康内心的绝唱:“此身虽陨,此心无怨尤!”真名士,自有一派清峻超绝的风流。
于此番炽烈壮阔的生命相反的是另一种安然,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内心的答案:“我愿意。”
李叔同舍下尘缘,斩尽俗丝,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此举令多少仰慕其才华的人唏嘘不已。然他却是无怨无悔地从心而行。“明镜止水以定身,青天白日以成事,光风霁月以待人”,这般偈语便是他心灵的写照。倘若他不割舍红尘纷繁事,或许会为后人留下更多璀璨的绘画与篆刻作品,但又何来他圆寂前发自肺腑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陶渊明“误落尘网中”,终是抵抗不了心底声声“归去来兮”!而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逋厌倦污浊官场,终是隐于西湖之畔,梅妻鹤子,飘然不群。沈复没有“人间百姓仰头看”的鸿鹄之志,只是随心生活,记录日常的一次出行或仅仅是一块石头,便成了《浮生六记》„„
这般安然的心底的细小满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矣。
生命仅有一次,但求随心,勿忘本心。惟愿此心无怨尤,惟愿你能坦然一笑,道一声“我愿意”。
点评:本文开篇便用一组对偶句,分别取意于第一则材料和第二则材料,展示两种不同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然后道出中心论点,“惟愿本心充实满足,无悔自己的决定,便是无憾”。可谓水到渠成,自然流畅。然后详写庄子的事例,造语典雅厚重,再写嵇康在东市刑场上奏起那广陵散之绝响,用语简洁,一为“风骨”,一为风流,但一一指向炽烈壮阔的生命价值。然后,走向另一面,写“安然”,选择李叔同为例,运用假设论证,做详尽分析。最后,照应标题,以勿忘本心统摄前文,强化了文意。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思路清晰,首尾圆合,显尽从容。——雅礼中学骨干教师胡岭
纸梯
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我说我愿意,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去年冬天,你和母亲陪我在北京求学。雪雨纷飞的日子,你一手提着一袋腊肉转乘了三四趟车来到老师家门口,和老师点头哈腰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走时你一个劲地拜托老师多关照我,似乎把一辈子的谢都在那会儿道尽了。
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
排队等着。回来时,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久久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
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鞍前马后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随着我的成长已经年近半百。
思及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所吓倒,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吐不清,吃饭如同嚼蜡的日子。不知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重复的话,爱随手关灯。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就体痛,变得爬上三楼都会体力不支。你曾经那么英俊。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就是你年轻的生命活力。
“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就是你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却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我尽全力让自己更加完美,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配做你的女儿。此刻,我在考场上写下你,我知道,你一定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凯旋。我给了你太多希望,我不想让你失望。
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一、写字规范问题
识字与写字,是九年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中第一个学段的内容,在高考这种高水平和高规格的考试中再次强调它,似乎贻笑大方,但今年高考全国卷1(以山西省为例)第四大题第十三小题中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做、做出来却没有得到理想分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入小学后接受语文教育的第一学段的内容没有掌握好。
如填空:“东望武昌”中“武”字多了一撇,少了一横,少了一竖的学生比比皆是;“昌”字写成了两个“日”字垒起来,或写成“冒”字。“则耻师焉”中“焉”有的少一横,有的少一点,有的多一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德”字或多一横,或少一横,或少一点;“郎”字相当多的人写成了“朗”,“孟德”的“孟”有很多人写成了“梦”。“酾酒临江”,许多人将“酾”左右部首颠倒,有的则将“酉”部写成了“西”,“酒”字则被许多学生错写成“洒”;而“临”字的右下部分也被数量不少的学生写成了“皿”。还有不少学生,全部答了出来,却因为其糟糕的、模棱两可的书写,使得阅卷者难以辨认,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最终要到手的分数也丢了。究其原因,大概与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即已养成的忽视语文学习、不认真书写汉字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识字与写字作为九年义务制语文教育第一学段的内容,是基础中的基础,试想,一个连汉字的正确书写都做不到的学生,他又如何能学好语文呢?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必先从识字、写字抓起,欲做好识字、写字教学,必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抓起,从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做起。
二、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
作为第一步的识字与写字尚且马马虎虎,接下来出现的问题也就属于情理之中的事了。第四大题第11小题文言文翻译题: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之民困矣,欲救此祸,莫若屯田。考生给出的答案:每天等待在东南被转运来的粮食哺育,浙民已经困乏,要救这一祸患,不如屯田……应该说,答到此程度,说明考生已经基本读懂了原文,可再看其内容表达,实难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外语作品被译介为汉语时,我们秉持的标准是“信、达、雅”,在古文中,我们事实上一直也是在秉持着这一标准的。当然,高中生的古文阅读水平有限,我们不能要求太高。但是,不求能做到雅,至少应该做到“信”和“达”,而上述考生的答案,能够得上“达”的标准吗?“语文”姓“语”,虽然有“文以载道”的古训,但是,“文”如果不通,又何以“载道”呢?语文不仅着意于语言所承载的内容(思想),更着意于内容(思想),如何通过语言(形式)恰当无误地传达出来,古人讲“辞达而已矣”,这“辞达”即是在强调内容(思想)与语言表达(形式)结合得天衣无缝、水乳交融,这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解了大意,却无法流畅、通顺、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说明日常语文学习中,学生们(教师们)并不重视表达的准确性。以文言文教学为例,笔者曾到某省级标准示范中学听过一名省级教学能手讲文言文,她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套,更多地将句子肢解为几部分,以此句为例,由她来执教的话,可能会这样讲:日是每天的意思,哺是哺育、喂食的意思,困是困乏、困惑、困窘的意思,莫若就是不如的意思……学生也只记住作为知识点的零碎的字词意义及用法,至于如何结合具体的语境融会贯通地翻译,学生则完全不用操心。因为教师讲完用法、意义后会接着逐句翻译,具体的用语规范、语言组织完全是教师的事,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带着耳朵听,一心记笔记就行了,完全不用思考,不用去练习。虽然手头也有大量的古文释译方面的教辅,可大部分学生是懒得看的,有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既省得动手,更省得动脑。长此以往,翻译文言文就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了。
由于受目下功利的社会心态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静下心来读一些有益的人文、社科类图书。不仅如此,就连学校里开设的一些科目,诸如历史、地理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也变成了所谓的“杂课”、“副课”。不读书,忽视人文、社科课程,这种短视的做法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历史、地理、哲学等人文、社科知识的匮乏,以及由此产生的素养差问题,一个人文素养差的学生,他的心灵必是干涸的,一个心灵干涸的学生,又如何能学好如此灵动的语文课?仍以第四大题第11小题为例,在考生给出的答案中,有很多人将“莫若屯田”翻译成了“不如让浙民自己去种田”,“不如让江浙的人民种地”,“……不如屯积田地”……之所以会有这些答案出现,就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很好地学习中国地理、中国古代史。有些考生居然不知道“浙”具体指哪一个省份,于是出现了上述的“江浙”的翻译。还有一些考生不知“屯田制”,于是将“莫若屯田”翻译成了“不如屯积田地”。稍有一些中国历史常识的人,一看到屯田,立刻就明白意思了,曹操等历史名人是大行屯田制的楷模。前人总结经验说“文、史、哲不分家”,今天我们倡导“大语文”教育,这“不分家”、“大”均表明,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语文需要很多人文、社科知识来支撑,而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要想学好语文,也许永远都是一个实现不了的神话。特级语文教师程红兵曾对记者这样说:“现在的学生文化积淀太少,文学感受力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窄,不但学不好语文,而且妨碍学生个人的成长。”他常说:“语文是什么,我们常常把它复杂化,其实语文本来很朴实,爱读书,勤思考,会用语文表情达意,就这么简单。”我们当代的高中生,因为不读书,故而接受不到大量的知识的刺激,自然不会在广阔的视野下积极地思考问题,知识面越来越窄,心灵自然缺少源头活水,当然不会有强烈的表情达意的精神诉求。如此恶性循环,岂止语文学不好,恐怕还真会像程红兵老师所说的那样,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其影响。
三、古典诗歌教学中的问题
今年的古诗歌鉴赏题考了一首潘大临的作品,两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炼字(诗眼)的把握,考查学生对题旨的把握(通过诗歌中的意象)。大多数一线语文教师反映,今年的古诗歌鉴赏题较简单,以山西省为例,在阅卷结束后随机进行的抽样统计中,第12小题(古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为0.65,即能说明情况。乍一看,似乎第12题的较高得分率说明古诗歌鉴赏教学进展得不错,实则不然。首先,高考阅卷任务繁重,人手少,每天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阅卷人员只拣关键点、得分点给分,如第12小题第(1)题,只要答出“拳、退”两字即给一分;至于后面,只要能说出“拳”字生动地表现了鹭睡眠时的神态,“退”字形象地写出了天上飞鸿的飞行动作,即可得2分;再说得多点、能写出动静结合的,即可给满分3分。此题大多数考生得分均不低于2分。再看(2)题,问“表现了作者向往何样的生活?”稍微对古诗歌意象有所了解的人,一看“最羡鱼杆客,归船雨打篷”即可答出表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能将此联找出并答出归隐、隐居、自由自在、悠闲、无忧无虑,等等,即可得4分;如果再联系上联的“波流万世功”,说明作者对功名的淡泊,即可得满分5分。此题多数学生得分不低于4分,题型难度较小,考生均分较高,然而综观阅过的试卷,能得满分者却并不多,何也?考生对古诗鉴赏云山雾海、一知半解。有学生长篇大论,花大量的语言描述作者诗中所写之景象,其中并不乏充分发挥想象力,添油加醋之笔,然终其全文,却找不到一句半词之关键点,诸如“退”、“拳”如何用得妙,雨中垂钓如何惬意怡然等,而且只字不提作者所向往者何,这表明:自2003年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为了纠正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细碎、琐屑的肢解分析,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转而强调重混沌、重诵读的传统经验做法。教师热衷于推崇范读、美读、个别读、集体读等花样翻新的诵读方法。而于鉴赏,教师则迷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认为熟读成诵,鉴赏能力就自发地培养起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只是在“阅读·鉴赏”目标中笼统地规定从“语言、形象、表现手法”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我们知道,就其中所强调的“语言、形象、表现手法”而言,其涉及的内容繁多,可学生究竟要掌握到何种程度,“课标”没有说明,教师也不得而知。我国上下数千年的诗史中,诗说、诗论品种众多,流派纷呈,没有指定的大致范围,教师无从下手。“课标”追求“不刻意要求知识的系统性,淡化知识”,这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一些重要的、能转化为能力的文艺学、文学评论方面的知识在现行语文教材以及教师用书中或芳踪难觅,或若隐若现,零散地藏匿在每篇课文中,导致学生不能集中地学、教师不能集中地教。比如意象,但凡古诗,几乎篇篇都涉及,如果就文讲文,就诗讲诗,那么得重复多少次?少、慢、差、费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改观。有些教师热衷讨论,美其名曰“个性化解读”,其结果是上课热热闹闹,下课一无所知,学生并没有在能力上有实质性的提高。与上述随意开展诗歌教学做法相反,另外一群教师似乎过于“认真”,大包大揽,自己替学生感受、替学生鉴赏,却并未教给学生一些鉴赏的方法,学生尽管辛苦地记了大量现成的结论,却并没有培养起鉴赏能力来,这种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在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考核题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在“总目标”部分描述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阶段目标的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部分描述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关于古诗文教学的课程目标描述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连基本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都做不到,何谈“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国古代优秀作品都学不好,“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底蕴、内容价值”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底蕴、内容价值”是靠一知半解就能理解、形成、掌握的吗?是靠漫无目的地自发地形成的吗?是靠教师硬灌输的吗?都不是,只能靠认真的态度、扎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及灵活的能力方能实现。
摘要:今年山西省高考语文科目中, 出现了古诗文默写书写汉字不规范、古文翻译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流畅、古诗歌鉴赏题易解答却不能得满分等问题, 本文作者经过分析指出:学生忽视识字写字导致书写不规范;教师代替学生释疑字词、翻译语句, 学生忽视课外阅读以致相关人文、社科知识欠缺也影响了文言文的理解;过分推崇诵读和缺少相关知识以致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关键词:高考,语文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古典诗歌教学,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一家宾馆新开业,为吸引外国宾客,希望在互联网上进行宣传,请你用英语为其写一篇文字介绍。主要内容应包括:
1. 地点:距白山入口处500米;
2. 房间及价格: 单人间(共20间),100元/天;双人间(共15间),150元/天;热水淋浴;
3. 餐厅(中、西餐),咖啡厅(茶、咖啡);
4. 游泳池:全天免费开放;
5. 欢迎预定。
学生习作与点评
学生习作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Baishan Mountain Hotel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1Baishan Mountain Hotel, 500 meters away from the entrance to Bai Mountain and just a 20-minute driv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provides comfortable rooms and accommodations. 2Overlooking Bai Mountain, the 35 rooms, including 20 single bed rooms (100 RMB/night) and 15 double bed rooms (150 RMB/night), are all equipped with 3hot showers. 4The restaurants provide local and western food. If you'd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or tea, you can go to coffee bar. 5We also have swimming pool, which is open all day and free of charge.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原文修改稿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Baishan Mountain Hotel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Baishan Mountain Hotel, 500 meters away from the entrance to Bai Mountain and just a 20-minute drive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irport, provides comfortable rooms and accommodations. Overlooking Bai Mountain, the 35 rooms, including 20 single-bed rooms (100 RMB/night) and 15 double-bed rooms (150 RMB/night), are all equipped with hot water. The restaurant serves both local and western dishes. There is also a coffee bar serving coffee and tea. The swimming pool is open all day and free of charge.
We invite you to come and stay at Baishan Mountain Hotel.
整体点评
本篇习作覆盖了题目所给出的全部要点,条理清晰。对宾馆的介绍由外及内,从路程、景色到房间、餐厅,层次分明。另外,文章中还运用了较多种类的语法结构,如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Baishan Mountain, 500 meters away from the entrance...)、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Overlooking Bai Mountain...)、现在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including 200 single bed rooms...)、非限定性定语从句(...swimming pool, which is open all day and free of charge)。词汇的运用上,也有一些亮点,如equip with、drive(n.)、provide等。但是,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provide和serve(见难点分析4)等。最后应注意的是,这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人称不宜用you,而应用we,从而显得更加客观、地道。
难点分析
1.此句采用了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来修饰hotel,穿插主谓之间,并用逗号隔开,结构简洁、清晰。
2. 注意此句中两处现在分词短语的用法:Overlooking Bai Mountain在句中作状语,表示状态;而including 20 single bed rooms...作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35 rooms,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which include 20 single bed rooms....
3.“热水淋浴”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hot shower或hot water。
4. 修改句中的serve 要比习作中的provide更为合适,因为serve本身就有“提供(食品、饮料、饭菜等)”的意思。另外,应注意both...and的表达。
5. 习作中的这句话,从语法和意思上来看都没有错。但是,修改稿直接把要表达的主题作主语,语句更加简练,表达更加地道。
参考范文
Welcome to Baishan Mountain Hotel
Baishan Mountain Hotel is now open for business.
1Overlooking the Bai Mountain and only 500 metres away from its base, Baishan Mountain Hotel enjoys a scenic location with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comfortable accommodations. These accommodations include 20 single bed rooms (100 RMB/night) and 15 double bed rooms (150 RMB/night). All rooms are equipped with hot water. Our restaurant serves both local and Western cuisine and our coffee bar serves the local famous tea—Dragon Well Green Tea. Our swimming pool, 2which is free of charge, is open all day.
We warmly invite you to discover our hospitality at the Baishan Mountain Hotel.
参考句型
1. 现在分词短语和介词短语作定语,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Enjoy”在此处用得很好,意思为“享有,拥有”。
2. “...which is free of charge”为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有用的表达方式
1. accommodationn. 住处,膳宿
例句 : Hong Kong was so busy over the Spring Festival that all the hotel accommodation was full.
accommodate vt. 迎合,迁就
提示:同学们熟悉和常用的是它的名词形式,实际上accommodate在英文中也是一个常用词汇。
例句:People whose learning style is to try, experiment and find their way through hands-on experience, often find that school life does not accommodate their learning style.
2.equip vt. 使有能力,使胜任
提示:同学们对于equip意为“装备,配备”很熟悉,但对于其表示“使胜任”的用法却很陌生。
例句:Since the government would not pay for such a new field of science as botany, Joseph Banks, at the age of 25, had to supply about £10,000 of his own money to equip the expedition.
3. serve v. 为……工作;提供(食品、饮料、饭菜)
搭配:在写作中,表示“提供(食品、饮料)”时,同学们常常用provide,而不熟悉serve的这种用法。
例句: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end to serve people whose mental, intellectual type is strongest.
例句:Years later, Liu Bang, who founded the Han Dynasty, asked Han Xin to serve as one of his generals.
例句:After breakfast Rosanna would clean the rooms, serve meals and be "on call" whenever she was needed.
4. free of charge 免费
例句:They believed a public park should be free of charge.
5. locate vt. 使……坐落于……;找到……的位置
提示:很多同学都会用这个词的第一个意思,但是却不怎么熟悉它的第二个意思,其实它的第二个意思的使用频率也很高。
例句:Jane emailed me that she will finish her courses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at a university located in Canberra, the capital of Australia.
例句:Gamers are able to locate things easily and work out the size of spaces or shapes.
6.endow sb. with sth. 使(某人)天生赋有(好资质、能力等)
例句:She is endowed with a beautiful singing voice.
7.offer vt. 提供, 施以, 提出;n. 愿意提供的事物
例句:Spam is so unpopular that most email services offer software that blocks unwanted messages.
例句:Once we have made a promise, we must keep it. If we break it, we must offer an excuse.
例句:They want to work and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which has a lot to offer.
8. inviting adj. 吸引人的,诱人的
提示:同学们常用delicious来表示“美味的、好吃的”,但却不常用inviting来表示“(食物)诱人的,引起食欲的”。
例句:Pie can be the most inviting food ever.
【山西高考作文点评】推荐阅读:
山西高考作文怎么写06-15
山西高考满分作文范文07-06
山西高考分数线参考03-16
山西高考志愿填报批次设置07-26
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学习方法04-07
山西高考第一、二批录取分数线公布10-31
2024江苏高考作文点评10-15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点评11-19
江西高考语文作文点评02-15
2023高考江苏卷作文点评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