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2025-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精选8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1

中国人民大学20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参见招生简章)

(122-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2

一、特色专业的背景分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南京气象学院, 有着“中国气象人才摇篮”的美誉, 以气象类专业为特色, 是由原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行业院校划转为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地方高校。滨江学院作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办的独立学院, 依附于母体高校特色专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构建自身的专业发展模式。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来, 特别是90年代末高等院校经过行业划转和合并调整以后, 原有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渐被打破, 气象行业原先从事基层业务人员培养的各级职业技术类学校全部停办或划转, 少数被其他院校合并, 目前所开设的专业也基本脱离了气象。90年代末, 以高校资源和社会资金联合创办的本三层次“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应运而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于2002年创办了滨江学院, 200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目前已发展成为江苏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独立学院”, 学院办学以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宗旨, 着力打造气象、遥感、地理信息、电子通讯等特色专业, 培养以应用型、技能型为核心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每年向包括气象部门在内的社会各行业、部门输送近3000名毕业生。

二、特色专业改革发展之实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自创办以来, 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注重硬件发展的同时, 也不断地探索着自身特色专业的发展思路, 在以特色专业发展为龙头的基础上, 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特别注重提升独立学院的专业发展内涵。

1. 特色专业人才定位:

复合型创新人才。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需要在结合其内、外部存在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 对其培养的人才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气象类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依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统学科发展优势的基础上, 根据气象部门基层业务的需求, 着力培养一批具备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公共气象服务以及气象仪器应用维护等综合业务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样的专业定位是本着错位发展、分层发展的理念, 结合本三学生的特点以及目前国内气象部门业务体系发展状况的客观事实来制定的。错位发展是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条件, 有意识地选择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和路径来谋求发展。错位发展体现的是一种求异思维和差异化战略。滨江学院作为独立学院, 处在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之间, 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既不能像普通本科那样掌握单一专业精深的理论知识, 也不能像高职高专那样完全突出技能训练。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复合型的、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如果说普通本科院校的气象类专业是针对气象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 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的业务理论创新人才的话, 那么独立学院气象类专业人才培养则填补了气象部门基层台站实用型人才需求的空白, 特别是针对气象部门2300多个基层台站观测、预报、服务业务整合和人员精干、多能的用人需求。这样, 与母体高校错位发展, 面向行业基层培养复合型、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也为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了空间。

2. 加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在课程体系上, 本着“宽基础、强实践、多层面”的原则,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改革中努力做到“基础过硬、能力较强、个性突出”, 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向现代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业务能力培养”的模式转变, 本着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根据个性特点, 以“就业、考研、出国”三个导向进行分流, 形成各自的成才目标。滨江学院气象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通修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 且各最低学分比例分别维持在41.9%、17.1%、17.6%、4.4%、19%之间。其中公共基础课除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两课”的有关课程外, 还增加选修一定学分的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素质教育。

3. 注重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突出实践教学, 加强气象类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的突破点。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适量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 重视业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增加气象行业部门对该专业学生的满意度, 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责任,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 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践课时, 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滨江学院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已形成一些宝贵的经验。首先, 加强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 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实践活动;其次, 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和气象观测站的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室的作用;再次, 加强校企合作和局校合作与交流, 扩大专业实训基地, 在共建双赢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打造复合型气象应用型人才;最后, 在加强业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 将气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国家教育政策、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行业发展状况相结合, 有效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力。业务能力培养着手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 根据专业特点和毕业后将从事的业务, 主要开展气象学观测、气象情报与预报学、G IS与遥感数据处理、气象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科学维护、气象学科技服务和气候资源区划服务等项目的培训。

4. 科学与人文融合, 提高特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高校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是不相矛盾的, 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 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点已经被相关研究所肯定。滨江学院在加强气象类专业自身的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 也强调对学生进行哲学、科学技术史、气象科学史等相关人文知识的学习, 促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填补在传统教育上该学科存在的对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文化素质教育的不足, 以不断提高气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除了主要通过全校性的通修课的选择、丰富专业第二课堂学习内容等教育途径外, 还要求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贯彻于气象类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之中, 培养学生在数据的测量与收集、预测与预报等方面的科学态度, 在实践操作与服务中始终抱以科学精神。

5. 加强特色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是计划和方案的执行者, 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 影响教学质量”。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来自母体高校, 少数专职青年教师来自社会招聘, 目前队伍还不够稳定。滨江学院的气象类专职教师主要是从母体高校聘请, 并经过严格的考核, 包括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对独立学院专业定位和学生特点的认识程度、是否顺应并积极支持独立学院特点专业的教学改革等。与此同时, 从母体高校的相关专业中, 选拔优秀的硕、博毕业生作为专职青年教师, 并与母体高校的资深老教师结对子, 进行传帮结队, 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打造一支有梯度、能攻关的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

三、探索特色专业, 发展新思路

滨江学院在业已形成的特色专业发展基础上, 秉承“十二五”建设规划之契机, 本着更好服务社会、更好为气象行业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理念, 开拓创新, 不断探索特色专业发展的新思路。具体来说, 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的改革发展。

1. 建立特色专业教师队伍的发展机制。

滨江学院的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在原有的教师队伍基础上, 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局校合作, 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针。一方面, 学院计划从相关省市的气象局、气象仪器制造企业等部门, 聘请工作在一线的气象专家和仪器生产和操作人员, 担任我院的气象专业教师, 使他们在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 与理论相结合过程中, 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可能的情况下, 使其将宝贵经验与专业基本理论相结合, 编制应用型气象人才培养的精品课程;另一方面, 输送我院的部分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 深入气象局、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和业务学习, 了解当前气象行业、部门对相应人才的规格要求, 有效提高该类专业毕业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

2. 形成特色专业“3+1”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的“3+1”培养模式是将我院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理念的一个具体化表现。所谓“3+1”培养模式, 是指该专业的本科学生, 在前3年内基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的学习, 利用本科阶段的最后1年时间, 进行实践学习,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从而来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成立特色专业讲座导师制度特色专业的讲座导师制度是与“3+1”培养模式结合在一起的。

特色专业的讲座导师制度是指对在校本科的大四学生, 在实训基地的学习过程中, 由品学俱佳的教师对其学习、生活进行指导, 并最终促使其形成一定成果汇报的一种管理制度。本着特色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发展定位, 该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 在第四学年, 进行实践教学与培训, 在这期间, 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实训岗位, 安排懂理论、精业务的教师给予指导, 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特别要求其在对学生的日常实训管理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 并要求学生在本科毕业前完成一次自选专题的专业讲座, 且将其纳入到学生的学分计算。

4. 创新特色专业社团建设。

特色专业社团建设, 与专业基础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一起, 构成特色专业发展的“铁三角”。完善专业社团管理机制, 丰富课外专业学习。通过社团活动, 一方面使课堂专业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之中, 另一方面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 通过气象科技活动小组和大气“挑战杯”团队的建设, 会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 也会增强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

摘要:独立学院特色专业的发展, 需要结合该专业的具体生存环境和自身独特的优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气象类特色专业的发展, 从明确专业人才定位、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注重实践教学、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并将在教师队伍发展机制、“3+1”培养模式、讲座导师制以及特色社团建设等方面作新的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特色专业,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再强, 申双和, 等.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2) .

[2]张红霞.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的文化思考——兼谈通识教育课程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2) .

[3]吴国峰, 李梅.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与研究, 2009, (2)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3

为期4天的展会活动,现场引来超过人流量5万人次;其中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国内外游艇高端专业买家达到3000人次。展会总成交约3.2亿人民币,其中大小游艇成交38余条,参展游艇、名车、豪宅等展品意向预定成交额突破5亿元。创造国内同类展会交易额增长率之最。

本次游艇展结合海口既是滨海城市,还有丰富的淡水水系的特点,利用举办地新埠岛游艇会在横沟河出海口的位置,突出“玩江”的概念,在江海交汇的地方进行水上项目表演,并组织游艇试驾南渡江。

中博展览作为承办单位,很好地完成了论坛及游艇展期间的各项工作,并同期举办了“国际游艇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等展会配套活动以及首届中国(海南)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等多项活动。

2011国际游艇模特大赛以“活力、健康、性感”为主题,力图展现人、艇、海最美丽生动的结合,较之传统赛事,“艇模”比赛以游艇为核心内容展开,选手不仅要展示形体素质,还要展示出与游艇间的和谐关系。国际游艇模特大赛历时3个多月,共吸引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的62名选手参加,最终白俄罗斯小姐Inna Hrabouskaya摘得桂冠,巴西小姐Kellin Schmidt和中国小姐张田宇分获亚军和季军。

首届中国(海南)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以“运动时尚,休闲旅游”为主题,依托“阳光、海浪、沙滩、椰风、岛屿”的海南元素,组委会在现场推出一系列活动,力求将海南休博会打造成业内关注的年度盛会。首届休博会展馆规划面积达30,000平方米,共设5大专业主题展区,涵盖旅游、地产、户外、高尔夫、越野车和房车、养生保健等重要休闲产业。吸引超过500家参展商,将有超过1万人次的海内外观众参观。期间,还将举办海南国际足浴养生保健论坛、海南休闲旅游投资项目展示及推介会、商界风云人物高尔夫邀请赛、自行车休闲赛、自行车极限运动赛及花式表演、激情越野试驾活动、攀岩嘉年华等精彩活动。(中博展览供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4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01语言学 二外德选一

02英美文学

03翻译理论与影视译制

04英语播音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3二外日、244二外法、245二外俄、246

③708基础英语

④811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

0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

02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42二外英、243二外日、244二外法、245二外俄、246二外德选一

③708基础英语

④812语言学综合知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5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81202)

01分布式计算与软件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智能信息处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01互联网应用技术

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04高性能计算及应用

05网络新媒体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

③301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工程硕士

◆计算机技术(085211)

01网络多媒体技术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04游戏制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203日、204英语二选一

③302数学二

④822程序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6

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研招招生目录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25政法学院40张晓燕 0351-6014597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7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87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不招单考生_ 01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_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_ 0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_ 04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_ 0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_ 06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大学网考研频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7

学院与专业背景。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于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一所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独立学院)。相思湖学院运用广西民族大学多年形成的东盟国家语言专业优势,凭借广西民族大学与东南亚国家各高校间多年来建立的交流渠道,致力于培养中国---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急需的管理学科应用型本科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管理综合教研室共有专兼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29人,他们在长期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当中有多人荣获自治区颁发的优秀教学成果奖,部分教师承担了省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学及科研成果在区内外都有重大影响。目前,旅游管理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15%以上。70%的专业教师都曾到过相关旅游企业中挂职及任职,具有旅游行业从业经历,对旅游相关行业的最新动态有较好把握,有利于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带回到教学实践中。

另外,旅游专业还聘请了一些国内外知名专业专学者,顾问团和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与教师展开讲座,拉近旅游行业运行与专业教育的距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科学详尽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促进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深入发展。

2. 学院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情况及存在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与存在问题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思路,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形成了出国班实行3+1培养模式(国内学习一年,国外高校学习一年),不出国班实行校内学习+校外行业实习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旅游专业下设有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专业生源皆来自全国各地,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实际,以素质教育与应用型教育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继续深造的机会。

由于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起步远远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因而旅游管理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办学特征也由此滋生,以致于实践教学成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独立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是将专科层次的培养计划直接搬过来,导致本科生未能与专科生拉开差距;二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认为本科生应该更多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本科生,完全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2)实践教学条件

旅游专业在学院内建有1个旅游软件应用实训室(包括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金天鹅酒店操作系统软件、汇锦酒店操作系统软件等);1个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室(前厅实训室与客房实训室相连);调酒实训室1个,与运动与营养学系共用形体房1个。另外,建有校外实训基地3个(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深圳观澜湖度假村酒店与广西金紫荆国际大酒店),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稳定的场所和优良的环境。

虽然条件设备与实践基地接近完善,但是专业内校外兼职教师偏多,沟通不多而导致以上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传统的“教室中心式”的教学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教与学的质量受到很大限制。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得很好,测试考试及格率高,但是参加工作后,伊始完全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实践管理工作。

(3)课程设置

学院将理论课程划分为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三大类,专业必修课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法学,导游业务,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学,会展管理,温泉旅游与开发;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形式与政策,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其中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中,实践课时略占30%。实践课时主要包括课程实训教学(校内实训室进行),课程实践(包括到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短期认知学习),毕业实习(大四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就业单位的实习)以及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尽管每门课程实践课时达到30%,第一,涉及外出经费高昂并且需提前与学院申请,出游风险大,批示时间久,报销手续繁琐,导致实践课时利用率达不到10%;第二,任课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过企业实践管理,造成缺乏实战经验和课堂照本宣科;第三,毕业实习虽然能到旅游企业与知名酒店为期六个月实训,分别为前厅,礼宾,客房,餐饮与宴会,全部都是一线岗位,工作强度高时间长,住宿环境不好待遇低,学生心理落差大心理素质低,纷纷要请提前结束实践期,对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利。

3. 对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设想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

(1)邀请旅游企业的专家,教师与专家共同编写实践课程教材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始源于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新加入到本科学习范围,因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书籍选择较少,编书错误较多,例如“旅游英语”中“酒店英语”这一门科目,全国符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仅有一本,导致任课教师别无选择。因此,实践课程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当然,高校教师在编写教材的同时不能闭门造车,脱离实际,而应当要求旅游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面向行业,立足校本,力求实践教材的权威,使用,系统和全面。

(2)充分使用及完善学院设施设备,建立校内模拟实践与企业实习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校内实训室的模拟实践密不可分,如旅游管理客房实训室可对外开放,面向学生家长探亲,引进商业性质的网上预订系统,登记入住系统,结算管理与采购管理系统;由学生轮流值班,接受预订,办理登记入住,打扫客房,结算离店客人,参与宣传销售客房;如旅行社金棕榈系统软件,给出旅游意向与预算,请学生做出当下流行的旅游定制或自助游套餐;这些模拟实践既给学生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也为以后的企业实习工作做好铺垫。

与此同时,可引进3D导游模拟器,使师生置身于风景旅游名胜,由学生充当景点讲解,导游服务,模拟场景,既能加深学生对景区的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导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

旅游企业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应该与相关行业密切接轨,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联系。

第一,在广度上,学院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口径。即企业可以委派专家到高校任实践教师,并且为在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接纳毕业生的毕业实习,高校也可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二,在深度上,可邀请旅游企业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与教师交流学术及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结

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为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酒店输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操作的经营与管理人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都与高校的就业率息息相关。只有教学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坚持走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之路,才能培养出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摘要: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专业。鉴于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视,在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成为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相思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背景,探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与存在问题,提出对独立学院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具体设想与具体实践活动实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余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涉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9.

[2]苏志平.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想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期.

[3]张晓婕.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模式的构建[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2.9-10.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09.12-03.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招专业目录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愿;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6.029

Abstract: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more than 1 000 students in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different professions, the college students containe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horticulture, and animal science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humanities and food science was lower; in different grade and education,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had had highe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but the 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one was the lowest; the direct inner factors influenced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the realization of personal value",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was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refore,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practical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persons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hould be plann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披露的数字再次验证了“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说法[1]。没有最难,只有更难,2014年毕业生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达到727万人,成为2013年后的“更难就业季”[2]。更为严峻的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再加上去年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可预计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

富有创新与挑战精神的大学生,在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大环境下,不循常规,谋求自主创业,在近年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并且首开先河的允许创业课程算学分,允许休学创业,传递了国家对扶持创业愈发重视的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也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3]。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但在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较慢。749万——这是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1%——这是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4]。2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创业难、创业配套政策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本研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涉及全院各个年级不同专业的专科学生、本科学生和研究生,通过对创业意愿的问卷调查,来探讨现在农业院校如何正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的动机,为学校努力创造出适宜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以及推进大学生的创业进程等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相关数据,问卷内容是参照国内相关文献和学生访谈而确定的10个影响创业的直接因素,每个因素为不定项选择。调查于2014年7—9 月份在天津农学院进行,共选择专科8个专业,本科11个专业,研究生2个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随机发放纸质问卷,总共投出问卷1 435份,回收问卷1 207份, 回收率84.1%(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 ,大学教育中除人力专业差异较小外,其余10个专业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大多数,其中农环、动科、园艺、水产和基础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高,均占到一半以上(分别为56%,56%,54%,52%和51%);其次是工程、计算机和水利专业的学生(分别为49%,49%和47%);再次是经管和食品专业的学生(分别为44%和39%);人力专业的学生最低,仅为31%。

创业意愿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创业可能性的考虑,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会首先考虑本专业创业的可能性。本研究中,园艺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城市的园林绿化和美化工作,农环专业主要进行城市的环境保护、治理,动科专业主要从事畜禽饲养、宠物疾病的治疗等,这些专业实用性、技术性强,而且目前国家扶持度高和实际联系密切,个人可操作度高。因此,这3个专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天津农学院是最高的。而人力专业主要以人事管理为主,与实际的商品接触较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创业意愿最低。

所以,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创业想法和意愿。总体上看,目前农学院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这也符合社会的需求,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加大对创业的指导工作,尤其是根据不同专业有的放矢的制定指导内容,应强调学科或专业的实用性教育[5],与社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有一技之长。

2.2 不同学历教育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教育中除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外,其他各年级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占大多数,其中专科一年级和专科二年级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最高,分别为56%和57%,其次是专科三年级和本科一年级,有创业意愿的均占50%,再次是本科二、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分别为47%,45%,47%和47%,研究生一年级最低,仅为30%。

由于高职专科的专业教育与本科不同,专科教育不以理论内容为主,而是侧重于实际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对较强,对本专业的实际应用也较了解,激发了他们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因此,高职专科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在天津农学院是最高的。而研究生教育则侧重于专业的深度研究,并且大多数学生擅长理论研究,整体创业意愿最低。

所以,学校应加强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既懂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掌握本学科的技术,具有一技之长,加强实践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和研究生创业的关键。

2.3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直接因素的分析

在对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直接原因进行调查时发现,多数的同学都选择了两个因素以上,说明创业意愿受多方因素的影响。Gilad 和Levine很早就提出了“推”和“拉”理论[6]。“推”理论强调外在因素, “拉”理论强调内在因素。

笔者把10个影响因素分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2个方面,外在因素包括A、B、C、D、E,内在因素包括F、G、H、I、J(图3)。结果分析显示,内在因素对学生创业的影响比外在因素高19.4%。内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实现个人价值,占32%;其次是赚钱,占30%;再次是对成功人士的崇拜,占22%。说明实现个人价值和赚钱,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或直接内在因素或动力。也说明农学院的大学生多数怀揣着梦想,想通过创业和自己的努力赚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另外,有较多的学生选择“赚钱”为创业动机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农学院的学生较多的来自农村,经济状况较差,农村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也较差。这使得许多学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他们的命运,“赚钱”改善家人的生活[7]。因此,学校的教育极大的影响他们的创业。

外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就业前景。的确,就业前景是每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所关注的,也是在校生和应届生求职时迫切关注的问题。由于大量的毕业生,2015年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

3 结 语

创业意愿的形成是个动态的过程,受着内在与外在环境的直接影响。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措施,但实际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人生观,在创业意愿上也表现出较强的兴趣,学校要做的就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8],激励大学生积极向上,为实现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加强实践教学和加强大学生技能的培养,让他们有一技之长[9];多介绍本专业和本学科成功人士的成才经历,让学生懂得如何创业,真正学会创业的方法和明确创业的目标,脚踏实地的开始为创业筹谋和规划。总之,农业院校要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培育出健康、有效的自主创业学习环境,使大学生对创业有系统的了解,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热情[10]。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率下降12个百分点[EB/OL]. http://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1306/t20130609_3346 239.htm, 2013-06-09.

[2] 毕业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 2014或又成最难就业年[EB/OL]. http://www.eol.cn/html/c/2014znjyn/2013-11-19.

[3] 2014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EB/OL]. http://www.sundxs.com/dxslz/jiuye/8197.html,2015-04-09.

[4] 749万毕业生 自主创业如何撬动就业难的结构性杠杆[EB/OL]. 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16/t20141216_1214131.shtml,2014-12-16.

[5] 赵璐诗.美国、荷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经验及启示[J].商业经济,2013(1):20-21.

[6] Gerry Segal, Pan Borgia, Jerry Schenfeld. The motivation to become an entrepreneur[EB/OL]. www.emeraldisight.com/1355-2554.htm.

[7] 刘瑛,贠晓燕.大学生创业动机概念模型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55-156.

[8] 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行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31-35.

[9] 宫鹤,李士军,郭颖,等.以创新基地建设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1-12.

上一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下一篇:当代社会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