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2025-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通用12篇)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1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点评】

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优秀作文】

顿而知之

人生梦想的旅途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也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相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

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可是,是选择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进行教书育人?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或是随便捡一个,只要是公务员就好?

梦虽同,道却异。若是不能停下来思考自己适合怎样的道路,随波逐流,那么最终梦想只能是梦想,而不能成为那个让我们欣喜若狂的现实。

唯有停顿下来,让自己浮躁的思想慢慢宁静,将心灵处在一个平静的世界,直面 自己,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到底想要走一条怎样的逐梦之旅。只有在停顿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学会如何剔除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多人都说,时间不多,奔跑的速度还嫌不够呢,怎么舍得浪费光阴稍事停留。而在我看来,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会停顿思考就犹如行尸走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经验,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顺利会师吗?

停顿是福,它让我们看清自己。不会停顿是祸,很可能毁人毁己。因为,停不下来的人把自己一生献给了前进的贪婪,而忘记了为何要前进。许多贪官在就职时高声阔论,誓要当上宰相为民做主,情意深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自己。然而,为民做主本该是他们的初衷,可却在追求宰相之位的征途中迷失了本性,无知无觉中让自己成为了权势的奴隶,成为了祸害百姓的毒瘤。XXK]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2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題浅析】

“阅读”是2016年高考作文的核心主题之一。天津卷的这则作文材料给我们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位考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每位考生都将有话可说。

题目要求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就需要考生就自己的阅读经历,阐述对“青年人阅读方式”所持有的态度,表达鲜明的观点。

每位有阅读经验的考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写:可以推崇进行传统阅读时的“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也可以钟情于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下的“碎片化阅读”;在素材的运用上,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考生可以写一些自己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时的独特感受,课外阅读经历不多的学生谈课本或影视剧中涉及的名著给自己带来的阅读感悟也可以。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可以描述自己从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或者观看影视剧、阅读电子书的经历,阐述这些“阅读”给自己“三观”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深挖一步,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角度,阐述两者并存的合理性和互补性,分析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深阅读保留的情怀,以及浅阅读的方便快捷和未来发展趋势……角度不少,选择很多。

这篇作文的得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阅读积淀。这也给未来备考的学生更多的启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有了丰厚的阅读积累,再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面对高考作文中各种各样的人文类题目时,你都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斩获高分。

【佳作展示】

阅读的三重境界

天津一考生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可以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就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新闻热点,搜集几条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一般上班族的阅读也大多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追求的另一种形态,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及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读,快速扫描,从中筛选出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切近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两位大家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点评]

作者将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这样的“三重境界”,并精要地指出其主要特征——“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当然,如果单是这样分条陈述,未必就算得上上乘之作,因为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一离开“我”,全盘皆输。所以,作者便将“我”的阅读经历与这阅读的“三重境界”融合在一起——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的调剂放松的“消遣性”阅读;出于学习工作的一时之需的“充电式”阅读和虽不能至勉力而为的“精神性”阅读。如此,这篇文章就成了一篇既有理l生深度又有感性“真度”的佳作了。整篇文章条分缕析,论据丰赡,理性与感性、社会与自我、引用与写实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文笔老到,很耐读。

阅读,与光明和希望牵手

天津一考生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宋朝诗人周弼的这首《夜深》,道尽了沉浸于文字世界而浑然忘我的读书境界。回首望去,我的青春也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看似只有黑白两色的书页,却如朵朵繁花,装饰了我那原本单调贫乏的青春岁月。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3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点评]2011年福建卷的作文是道材料作文题。通过提炼材料的主要内容,我们发现材料只是叙述了“一个人、两件事”:以省略号为分界点,一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好身体,二是“工作”让工作的人有个梦想。将两件事进一步提炼,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份经常需要日晒雨淋、异常艰苦的“工作”,在乐观的袁隆平看来,那些艰难困苦对自己是一种锻炼;袁隆平之所乐观,是因为心中有一份梦想。

理清题意后,立意角度也就水到渠成了。围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展开,笑看苦难、挫折,将之当做成功道路上的磨练。也可以围绕“梦想”展开,正是因为心中有梦想、目标,一切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成功。【原题回放】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价】

今年的福建省高考(微博)作文题延续2008年、2010年的“供料作文”题型,所谓“供料作文”,也就是近几年方兴未艾的“新材料作文”。这里之所以称“供料作文”,是沿用闽派语文专家潘新和教授的提法,借以反映福建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动态、价值取向。在潘新和教授看来,“供料作文”既能考查从材料中选择角度的能力,也能考查形成观点、概括立意的能力,这是“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不具备的优点。另外,“供料作文”的起点是“材料”,其思维方法比较符合自然写作的情境,因为自然情境下的写作,总是从搜集、感受材料开始的。

综观近三年来“供料作文”题型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福建高考语文命题专家是务实、进取的。2008年“供料作文”第一炮打得比较响,材料叙述三个人各自喜欢三种不同的饮料及其理由,读来简洁明了(材料仅82个字),写起来角度多元开放。唯一不足之处是稍显浅白、直接,所以命题组在2010年高考中作了有益探索,材料源自作家格林兄弟的成名故事,涉及人物、信息较多,寓意和内涵比较丰富。但却因材料内容较陌生、复杂,冗余信息较多(篇幅达255个字),对材料进行概括的难度大,大大增加了考生的阅读负担。

今年这道“供料作文”题又有了新的提升,吸取前两年的经验,并注意规避教训和不足,选材体现“简约而不简单”的特点,而且进一步加强文体规范,引导考生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截取自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的两小段言论,长度为87个字,但其中的“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却意味深长,需要联系袁隆平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

当然,今年这道题也存在遗憾之处,所给的材料较为传统,倾向于赞颂袁隆平对工作的热爱和他的崇高梦想,所以今年立意雷同文章估计会很多,考生如果缺乏逆向思维意识,较难写出新意。今后,命题专家还应继续探索、提升“供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

【构思指导】

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048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原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根据文意,袁隆平曾经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同题作文】

袁隆平的快乐

福州三中 朱天琪

袁隆平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他的快乐。他的快乐在于他有个好身体,在于他童真的梦想,在于他对工作的热爱,在于他有朋友,在于他懂得享受自然的清风明月。

快乐的人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袁隆平的快乐,无疑值得我们效仿。“好身体”,使我们吃嘛嘛香;“好身体”,使我们能好好工作;“好身体”,使我们家庭幸福。常说“身体是本钱”,可是很多人忘了身体,拿健康去换事业去换金钱。在网上看了因癌症去世的复旦大学讲师于娟在最后的日子里留下的《生命日记》。她写道“唯一踩在地上的,是你健康的身体”,唏嘘不已的同时,我们真该问问,拼命是为了什么?

好的身体,使袁隆平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够在水稻育种的事业中取得瞩目的成就。我想,这也是他快乐的源泉。可是袁隆平的话里似乎并不特别在意荣誉,在意一个结果;而是快意于孩子一样的天真梦想。读过阿尔贝特•史怀哲写的《警惕“成熟”》一文,他说“成熟”会给人带来顺从命运的理性化。科学家的理性是必备的,但有孩子这样的梦想,未必能做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话,这与袁隆平的梦想是一致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像孩子一样天真快乐,还可摆脱周遭一些烦人的事,不妨看做是袁隆平的一种生活智慧。

“与朋友在稻穗下乘凉”,这幅“共友乘凉”图,我们看出袁隆平很享受。享受的快乐,也是见人见异,但毕竟还是有境界的高低。孟子曾问过齐王“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虽说的是君王治国的事,但生活中能与朋友共乐,共分享成果的快乐,这也可以看出袁隆平为人的谦和随性。“乘凉”也是生活的享受,我知道袁隆平篮球打得好,小提琴也拉得好,懂得工作懂得生活,就是这幅“乘凉图”的意义所在。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4

语文作文试题评析(60分)---------“照片” 作者:李炳璋(高考研究专家﹑高考辅导名师﹑壹课网王牌名师)

2014年高考第一科语文试题顺利结束,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现实中,大家都在热议今年高考的作文试题是什么,我想大家每年都乐此不疲的热议语文作文考了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作文分值巨大,更多的是因为其社会价值---因为作文题目往往包含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等。

【试题回放】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退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用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点评】

在万众瞩目中2014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终于神秘出炉并与大家见面了,今年的材料作文是“照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渐渐的失去了原来一些非常宝贵的传统东西。黑白照犹如人的往事,岁月悄无声的流逝时,往事的记忆也变得模糊,黑白照渐渐泛黄模糊,让人朦朦胧胧的想起曾经的自己。彩照的世界,让人匆忙,无暇去留恋过去的往事,匆匆一看,还未勾起回忆便又回到了匆忙的世界。我不禁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我看到这作文题目时第一反应就是,马伊琍所说的话---且行且珍惜!“文章出轨”事件正逢高考命题期间,这个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这个“照片”在某一程度影射出某些事情。如果考生能以更宽的视角去考虑的话,你可以感悟出,剑指唤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且不要麻木地忘记日本侵华的历史。这个是从这个材料整体感悟出的,不过很少有考生会这样考虑的(这个角度是我比较大胆想出来的)。如果考生能从更“高大上”的角度去考虑的话,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东西被“毁”掉了,如某些城市的发展,拆除了大量古建筑,虽然城市变得更加现代化了,但是当我们细细咀嚼时,总觉得这个城市缺了点什么......当我们看见这些关键词:数码时代,照片,记忆,模糊,稀释,珍惜。换句话说,国家只有能正确处理好这个问题,才能更早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纵观今年广东卷高考大作文试题来看,和往年相比,难度基本持平!

以下立意可以作为参考:(1)且行且珍惜(2)科技与历史的冲突(3)处理好发展中的问题

(4)别让时间﹑科技冲淡了“感情” 【命题特点】

(1)题目新颖,匠心独特,有效的避免了“套作”现象。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照片”和2013年高考广东省作文“一个富翁和三个家庭的故事”。

(2)另辟蹊径体现社会热点,紧贴社会生活,生活气息浓重,彰显人文情怀。如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照片”。

(3)注重思辨性,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如2012年高考广东卷作文。【2015年高考备考建议】

随着高考新一轮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预计2015年高考广东卷作文,还将大胆创新,弘扬社会主旋律,彰显个人与社会价值。2015届高考考生可以通过以下4个小技巧更好的确定好作文的立意:(1)揣摩命题者意图,联系社会热点焦点现象/问题;(2)高举主旋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做到立意不偏不倚,领悟其精神内核;(3)吃透作文材料、抓住关键重点词语和句子;(4)言有尽意无穷,挖掘引申义和比喻义。

【附录】 【拟题方法】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阅卷老师)仔细阅读下文。

从拟题形式上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联想型、关系型、问题型等。例如:《时代的召唤》、《我的时代生活3.0》(范围型)•;《我愿意生活在现实中》、《要正确对生活环境》(论点型);《由•<居里夫人的话>•想到的》《被穿越的现实》(感想型);《我与李白的会面》(联想型);《过去、现实与未来》(关系型);《如此“穿越”恰当吗》(问题型)

拟题原则——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

【谋篇布局】

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写作在确定了立意和题目后基本相同,但材料作文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开始引题方面以定要结合材料,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引”、“析”、“提”、“联”、“结”

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

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2)要概括。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材料作文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而要联想联系,论证论点。“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考生可以选择贴近现实,贴近日常生活的兴奋点”(陈少华语),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5

2013年高考试题新鲜出炉了,与往年一样,作文题目依然是业内外的关注焦点。今年四川高考作文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要求“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3、用规范汉书书写。”

这是典型的材料作文命题。但就材料的内容看,学生既熟悉,又会不好下手。这个题目命得很好。一是材料所涉及的话题—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平衡和不平衡是相对的,学生身边就有许多不平衡的现象。二是材料本身“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与“打打球”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关系,“打打球”看似一种活动,实际是前边“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等活动的放松,是一种平衡。三是该题目暗扣了社会热点——社会经济发展后,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中的不平等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仇富仇官等不平衡心理普遍存在。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点评 篇6

单项选择

整体点评

相较于2013年的试题,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单项选择部分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题干变短。由于题干变短导致信息量减少,题目难度反而增加了。据统计,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单选题的题干词数是2011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可谓变化很大。

和往年相比,2014年单选部分的考查范围变化不大,考点涉及从句(21、22、26)、非谓语动词(28、29)、时态(23)、代词(34)、名词(27)、介词短语(24)、动词及短语辨析(25、30、31、33)、副词(32)、情景交际(35)等。此外,有些题目选取的话题比往年更贴近生活。

考题特点

1. 考查基本词汇语法

部分题目考查考生对基本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点的掌握,具有较为典型的高考题目特色。例如第24题:

Tom always goes jogging in the morning and he usually does push-ups too to stay .

A. in place B. in order

C. in shape D. in fashion

【解析】从四个选项中可以看出,此题考查的是与介词in相关的四个短语辨析,难度不大。题干句意为:汤姆早晨总是去慢跑,他也经常做俯卧撑,为了保持 。A项意为“在合适的位置;安排有序的”,B项意为“井然有序”,C项意为“良好体形”,D项意为“流行”。很显然C项的意思与题目相符,即汤姆慢跑还有做俯卧撑是为了保持良好体形。这道题也非常符合江苏省历年的出题套路,表意直接,考生只需辨析四个短语的意思即可解答。

2. 题干短小,难度较大

有些题目的题干短小精悍,考生从中可获取的语境信息很少,解题难度较大。例如第26题:

—What a mess! You are always so lazy!

—I'm not to blame, Mum. I am you have made me.

A. howB. what C. thatD. who

【解析】这道题的题干很短,所给的提示有限,考生做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根据题干“I am you have made me”可以判断,本题考查名词性从句。分析该句结构可发现,后半句缺少make的宾语补足语,而前半句I am后缺表语。空格处填入的词既要引导表语从句,又要充当made的宾语补足语,因此选B项what在此表示人的一种品质。

重视课本,积累词汇

总体而言,词汇的考查难度适中,没有难词、偏词,大多都是高中教材里的重点单词、短语,故考生平时应重视课本,夯实词汇基础。

真题为主,加强练习

近几年的江苏卷单选在出题套路与涉及的主流考点上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历年真题,熟悉常考考点,掌握相应语法知识。

重点掌握特殊句式

江苏卷在近几年特别注重英语特殊句式的考查,在单选中也有所涉及。因此,考生在平时做题时,可有意识地积累强调、倒装、省略等特殊句式并熟练掌握。

(熊春草)

完形填空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完形填空延续了2013年“夹叙夹议”的体裁,文章讲述了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童年的成长经历。文章通俗易懂,前后呼应,且篇幅相比往年再次缩短,难度也有所降低。

考题特点

1. 实词考查稳中有变,重点掌握词义辨析

由上表可知,2014年完形填空考查实词的总量跟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形容词、副词的考查量减少,介词的考查量略有增加。总体而言,近五年实词(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考查的平均比重超过80%,可见实词在完形填空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而对实词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词义辨析上,这一点在2014年完形填空中尤为明显。例如第44题:

During this period Dale was slowly 44 an inferiority complex (自卑感), which his mother knew could prevent him from achieving his real potential.

A. gaining B. achieving

C. developing D. obtaining

【解析】动词的辨析一般要考虑其跟名词或副词的搭配,第44题考查四个动词的辨析,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考虑其跟空格后an inferiority complex的搭配,又要考虑其跟空格前slowly的修饰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developing意为“使(个性等)逐渐展现(或形成)”,与后文搭配意为“慢慢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其他三个选项的动词gain、achieve、obtain都指“通过努力或计划获得想要的东西(如经验、目标、成功等)”,显然与前后文不符。

2. 因果转折显而易见,抓住逻辑再解题

江苏卷完形填空最常考查的两种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例如:

nlc202309051814

He tried 42 the football team, but the coach turned him down for being too 43 .

42. A. on B. for C. in D. with

43.A. light B. flexible

C. optimistic D. outgoing

【解析】由句中的but可知,前后句为转折关系。后半句说“教练拒绝他是因为……”,我们看到第43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形容词,且后三个选项flexible (灵活的)、optimistic (乐观的)、outgoing (开朗的)都是褒义词,显然不可能是教练拒绝他的理由,故答案为A项light,在这里意为“(身体)太轻”。至于第42题,有些考生可能会在try for与try in之间纠结。但根据but后的内容,可以推知他并没有加入橄榄球队,而in的意思是“在里面”,for的意思是“为了”,显然for更符合前后文的意思,答案为B。Try for意为“试图获得;争取,谋求”,前半句意为“他想争取加入橄榄球队”。

3. 原词复现依旧登台,近义原则再次上演

考生在解答完形填空题目时可以使用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当属原词复现和近义原则。例如第50题和第46题:

Speaking before groups did help him gain the 50 he needed.

50. A. progress B. experience

C. competence D. confidence

【解析】解答第50题时,考生可根据speaking、needed这些再现的词,很快定位到它们在前文中的句子,即“...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由此可知,他所需的有两样东西:confidence和recognition。选项中只有confidence符合语境,因此D项confidence为正确答案。可见此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重复出现了。笔者在此提醒大家,原词复现是解答每年江苏卷时都必须用到的技巧,建议大家牢记在心。

再来看第46题:

She 46 that Dale join the debating team, believing that practice in speaking could give him the confidence and recognition that he needed.

Dale took his mother's advice ...

46. A. suggested B. demanded

C. required D. insisted

【解析】首先,从语法上来看,该句的时态是过去时,唯独join使用了动词原形,可见此处是“should + 动词原形”结构省略should的虚拟句式。但四个选项都可以和虚拟形式连用,所以仅凭这一点无法区分出正确答案。然后,我们从意思上来看, suggest意为“建议”,demand意为“要求”,require意为“要求”,insist意为“坚持”。再结合后文出现的关键词advice,根据近义词原则,可推断此处需要填入与advice意思相近的词,故正确答案为A。

实词突破“两手抓”:记搭配,明辨析。

考生不妨按照实词重要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从动词开始记忆,接着记名词、形容词、副词。记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词的固定搭配,及其常见的形近词、近义词辨析。笔者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将易混淆的搭配或辨析记录下来,每次考试前温习一遍,持之以恒。

真题操练“三板斧”:精做、熟读、背诵。

首先,要精做。对每一篇完形填空真题都要达到三个标准:知道每一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准确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能快速记起每一个单词的意思。

其次,要熟读。每做完一篇完形填空,就把正确选项代入原文并熟读,培养逻辑感知能力。

最后,勤背诵。对于错题较多的完形填空,建议考生将其通篇背诵,培养语感,这样做对写作和任务型阅读也都有益处。

(吴爱冬)

阅读理解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的阅读理解相比2013年整体难度有所下降,试题结构为:A篇广告类文章2道题、B篇经济学类文章3道题、C篇科普类文章4道题、D篇信件类文章6道题。接下来,笔者将从点(单词)、线(句子)、面(文章)三方面对2014年江苏卷阅读理解部分的考题特点进行解析。

考题特点

1. 点:字数明显增多,词汇难度降低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总词数猛增了592个,这势必对考生的快速阅读能力、短时间信息查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虽然阅读总词数激增,但词汇难度与2013年相比并没有增加。超纲词除entrepreneur、cradle等少数词没有标注中文意思,几乎98%以上都有注释,或是考生在以前的课本和模拟试卷中接触过的,比如tease、conventional等。

2. 线:长难句明显减少,主要由冒号引导

长难句在2014年阅读理解题目中分布的比例及密度远远低于2013年。从表现形式上看,2013年的长难句普遍采用插入语形式,而2014年的长难句则主要通过冒号来连接前后两个成分。也就是说,如果冒号前面的内容读懂了,后面的内容可迅速跳读。

例如A篇文章第三段的第五句:

nlc202309051814

Because in the same way that the anti-conventional architects back then took the freedom to combine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eras, today, you too can break the conventional rules of the style and create something new: 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

冒号后的your own personal composition of your kitchen补充说明冒号前面的something new。

在攻破长难句方面,笔者建议同学们把握两点:拨开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直扑主干(主、谓、宾),抓谓语动词,层层理清枝杈(定、状、补和插入成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面:广告、科普类说明文、社会现象类议论文延续往年风格,书信类文体标新立异

如上表所示,自2008年开始,科普说明文每年1篇,2014年也不例外。C篇讲述的是人在生气时左右脑的脑电图显示大脑活动分布不均,且每个人生气时采取的行为模式也不一样,这属于典型的科普说明文。A篇广告类的文章也在情理之中,因为自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以来,广告类文章几乎年年必考。B篇谈论了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属于社会现象议论类文章。唯独D篇“妈妈给小明的一封信”这类书信体文章是江苏省自主命题11年的首例。所幸这篇文章由若干个夹叙夹议的小片段组成,可读性较强。

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可总结为:秉持“找”字,坚持定位,寻找同义替换。核心是一个字:找。具体来讲,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划定位词。定位词即题干中独特的词,比如独特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回原文。

第三步:寻找原文和正确答案的同义替换,这种同义替换包括词与词之间的替换、词与句之间的替换、句与句之间的替换。

下面笔者将结合C篇第62题,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What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an angry brain?

A. Balanced electrical activity can be spotted.

B. 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

C. Electrical activity corresponds to one's behaviour.

D. Electrical activity agrees with one's disposition.

【解析】第一步:划定位词change、angry brain。第二步:根据定位词找到原文第三段第二句“Under most conditions EEG (脑电图) measures of electrical activity show balanced activity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额叶前部) areas”以及该段倒数第二句“when we are angry the EEG of the right and left prefrontal areas aren't balanced”。也就是说,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与通常情况不符,即额前区会有左右不平衡的大脑活动进行。第三步:寻找同义替换。根据第二步分析出来的“人生气时大脑活动不平衡”这一点与B项“Unbalanced patterns are found in prefrontal areas”完全契合。

2014年阅读理解文章的篇幅更长,因此考生解题的时间也更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试图去深层次理解文章的每句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泛读和信息定位能力很重要!笔者建议考生除了广泛阅读牛津版教材模块1~11的课文外,还要尽量多读故事性较强的英文原版小说,诸如Little Women、Pride and Prejudice、Great Expectations等。同时,也可通过阅读英语原版报纸杂志(如Reader's Digest、The Guardian、The Economist等)来训练泛读和定位能力。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需要特别谨记“文题顺序一致原则”,即出题顺序和行文顺序基本一致。

此外,建议考生在考场上灵活调整做题顺序。大家在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下笔,先预览阅读理解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和题目,感受文章的可读性和题目的难度分布,再决定是否先做任务型阅读和写作题。

(龚露)

任务型阅读

整体点评

任务型阅读的题型主要包括原词复现、固定搭配、词性转换、提炼概括四大类,这四类题型的难度指数依次上升。2014年江苏卷任务型阅读呈现出的特点是:难题占主导,中等题比例下降,提炼概括题数量明显增加。

解题思路

通常情况下,任务型阅读的解题顺序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题干,预测所填词的词性。

第二步:根据定位词快速定位到原文。

第三步:理解定位词所在句子的意思。

第四步:填出空格处所需的词。

下面我们分题型来看如何运用上述步骤解题。

1. 原词复现

原词复现类题目是四大题型中最容易得分的。考生要善于迅速定位,锁定答案。例如第73题:

A function of peer pressure to society.

nlc202309051814

【解析】首先观察题干,题干中的function是可数名词。名词前通常跟形容词作定语,所以初步判断此处应填形容词。根据定位词function可对应到原文第二段倒数第一句: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it helps society to function efficiently, and encourages a general level of self-discipline that simplifies day-to-day interaction.这句话实际是在具体说明冒号前面的论点“There is a practical aspect to this (同龄压力具有实际的功效)”。因此判断空格处需要填入的形容词为“实际的”,答案为practical。

2. 固定搭配

每年高考都会涉及对常见的350~450个固定搭配短语的考查,考生应在平时养成记忆和积累固定搭配的好习惯。如第80题就属于固定搭配题。

To avoid the danger of negative peer pressure kids should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when necessary and say

to anything that is wrong or illegal.

【解析】此处考查“say ... to”这一固定搭配。根据定位词wrong、illegal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and encourage them to politely decline to do things that they believe are wrong”,此句中的decline表委婉拒绝,与say no to形成同义替换。所以空格处应填入no。

3. 词性转换

词性转换题在任务型阅读中属于中等难度题,要求学生具有非常扎实的语法基本功,常见的词性转换方式有:

1)名词和动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2)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4年第72题);

3)动词及其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之间的相互转换(如2013年第74题)。

应对词性转换类题目时,考生应特别注意“忠于原文”这一原则,在可填原词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为了彰显词汇量而冒险填写其同义词。以2014年第72题为例:

It works in nearly every one of us and us in one way or another, good or bad.

【解析】分析句子结构可知,此处应填一个及物动词,且根据and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可判断,此处应填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然后根据one way、another、good、bad等定位词定位至第一段第二句:It is a strong influence of a group, especially of children, on members of that group to behave as everybody else does. It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很明显positive or negative和good or bad是同义替换,然后结合句子的意思“同龄压力是团队赋予其成员(尤其是孩童)的一种强大影响力,这种可消极、可积极的影响力会让每个人都和其他成员保持行为一致”,可知此处应填动词influences (影响)。有些考生填affects被判错,因为这样违背了任务型阅读“忠于原文”的原则。

4. 提炼概括

提炼概括类题型一般属于难度较高的题目,要解决这类题目,考生需具有极强的语感,以及对句子、段落意群等扎实的概括能力。例如第74题:

People around will affect how one lives .

【解析】根据定位词people around、affect、lives可定位到第二段第三句:It is the same instinct that drives people to dress one way at home and another way at work, or to answer "fine" when a stranger asks "how are you?" even if it is not necessarily true. 这句话表达的是同龄压力能够驱使人们本能地在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或回答一些言不由衷的客套话。题干中的lives概括了原文的dress和answer,而原文drive people to do与题干中的affect则属于词汇层面的同义替换。那空格处应填哪个词才可与原文中的instinct (本能)相呼应呢?答案是unconsciously (无意识地),即“周围的人会无意识地(或出于本能地)影响你的生活方式”。

任务型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信息抽取、信息还原以及归纳概括和主动输出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在备战这一题型时,增加课外阅读量,适当背诵一些超出高中3500词汇的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和短语等。另外,考生还应多做练习,注意词性的转化,提高对固定搭配的敏感度。

(龚露)

书面表达

整体点评

2014年高考英语江苏卷书面表达的出题形式为读写任务式作文,而写作题材“英文表达是否录入中文字典”是2010年的热门话题。写作要求是考生只需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无需深入挖掘。虽说表达观点时难免落入俗套,但是考生仍可凭借语言功底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

解题思路

nlc202309051814

1. 概括大意

考生要在30~40词的范围内概括300~400词的文章,主要方法就是“提炼关键词”。下面分类来看。

1) 故事类文章。此类文章大多讲述主人公的一段或几段经历,文章的要点集中在何人、何事、何感受。考生在略读此类文章时注意标注出上述几个关键词,最后用自己掌握的从句(如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非谓语结构等将这几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

2) 议论文。议论文的关键词多出现在首尾段和每段第一句。所以,考生可以重点关注这些地方有无反复出现的单词,也就是文章的关键词,然后在概括中加以体现。

2. 发表观点

第一步,明确中心句。建议考生将中心句置于段首,而中心句应直接回答题目的要求。比如今年江苏卷书面表达的第二部分题目为“支持或反对汉语词典收录英文词汇”,那么第二段开头最好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第二步,阐述“你的看法”。在表明态度后,写两点具体理由,阐明自己为什么支持或反对。

支持或是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摆明自己支持和反对的立场,以及你用何种例证和论据去支持自己的立场。

3. 语言丰富,逻辑连贯

考生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常用词的高级表达以及复杂句式,并多加练习和运用这些“加分神器”,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举个简单的例子,表达“重要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important。其实,考生在高中阶段也学过其他很多表示“重要的”的词,比如significant、essential、vital等,都可以替换使用。

除了单词的使用外,“高级语法结构”也让很多考生不知所措。解决这个问题的窍门很简单,就是在平时多积累、多使用。比如表达“很常见”的意思时,就可以使用“It's not uncommon for us to ...”这样的句式。

此外,考生也有必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表达各种逻辑关系的词和词组,比如besides、in fact、so、firstly、secondly、in short等,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读上去有一气呵成之感。

写作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建议同学们在备考高考英语写作题时,多从英语课本、杂志和读物中学习和体会深刻的观点和优美的语句,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自如。

(张静春)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7

浙江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解读点评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点评:浙江卷的作文,1.其突破口是“你”的确定,“我”也要融进去。从文体来看似乎写为人物故事要好些,也可写成多片断体叙事散文,如把“我”设定为台湾同胞,具体可为余光中、连战等,写这些人对大陆母亲的情感。还可写成抒情散文。2.“绿叶对根的情意”说的是人要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以写记叙文为佳。

江苏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篇8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对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9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听力部分从难度上来看,属于中等难度。从语速上看,整体速度中速偏慢。从题型上看,主要分为细节信息题和推理判断题。下面笔者从题型入手进行具体分析。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听力题型分布表

题型题号题量

细节信息题1、2、5、6、7、8、9、10、11、12、13、14、15、1914

推理判断题3、4、16、17、18、206

1. 细节信息题

细节信息题是指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中听取的题型。从上表不难发现,听力部分考查最多的还是细节信息题,不过该类题型难度都较低,容易得分。在做这类题时,同学们要注意听取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but/however这样的转折词,还有就是说话人的语气。例如第7题:

Why does Doctor Green break the rule for the man?

A. He is very polite.

B. He is going on a vacation.

C. He is unable to afford a full checkup.

【解析】听力材料大意为男士背疼,但是他的主治医生正在休假,所以想找Doctor Green开点药。按照规定,男士应该接受全面的检查,但是Doctor Green却说:“But you are the most polite patient I've seen all week. So I'll break the rule for you.”通过句中的转折词but可知,Doctor Green是因为这位男士非常polite才break the rule。因此答案为A。

2. 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主要以细节推理为主,但比细节信息题更有难度,因为答案没有直接出现在听力材料中,需要考生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例如第3题:

What is the male speaker?

A. A student.B. A president.C. A professor.

【解析】听力材料大意为男女双方谈论校长新发起的一个项目。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两人的对话来推断男方的身份。首先通过president、professors和students可以推断两人谈论的是学校里的事情。其次通过男方的提问“How will it benefit us”和女方的回答“The program requires professors to take on students in their research projects. Then, we'll have more chance of gathering experience”可知两人均为学生,故正确答案为A。对于这类判断人物身份的推理判断题,同学们要注意说话人的语气、双方的称谓以及一些标志场景的特殊词汇等。

【备考建议】高考听力材料涉及的话题虽贴近生活,但覆盖面还是比较广的,大家在平时备考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诸如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网络应用、生活常识等方面的词语,勤加练习,以培养自己的话题敏感度。

(唐卉)

单项选择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题目总体难度不大,其中名词、动词、动词短语和形容词各两道,副词、介词短语各一道。具体分布参见下表: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考点分布表

考点题号

名词21、22

动词23、24

动词短语25、26

形容词27、28

副词29

介词短语30

下面笔者介绍做单项选择题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 定位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是指题干中具有提示信息作用的词。这类词可能是表转折或对比的连词,也可能是动词、名词、形容词等,需要我们根据其提示找出选项中可进行同义替换的词或是与之意思最匹配的词。考生只要抓住了题干中的关键词,就可以迅速确立选择依据,缩短解题时间,而不必全部读懂所有题干再去解题。例如第22题:

Carbon dioxide, which makes a _____ between us and the sun, prevents heat from getting out of the atmosphere easily, so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A. difference B. comparison C. connectionD. barrier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prevent。题干描述的是carbon dioxide,根据关键词prevent推断,二氧化碳形成的_____可以阻止热量从大气中散失,使地球变暖,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barrier (屏障)与prevent的意思最匹配,故选D。题干句意为:二氧化碳在我们和太阳之间构筑了一道屏障,阻止热量轻易地从大气中散发出去,因此地球变得越来越暖了。

2. 结合语境

对于有些单选题来说,每个选项之间没有关联,只靠找关键词可能无法解题。这时就需要把握题干给出的语境,通过句子的含义来判断。例如第25题:

Butterflies _____ a sweet liquid produced by flowers, which bees and other insects collect.

A. carry on B. feed on

C. put on D. focus on

【解析】根据语境可知,蝴蝶和花分泌的一种甜液存在一种关系,而这个甜液还是蜜蜂和其他昆虫也会采集的,结合语境和常识可知,甜液只能是蝴蝶的食物了。A选项carry on意为“继续,进行”,B选项意为“以……为食”,C选项put on意为“穿上;上演”,D选项focus on意为“集中,注意”,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题干句意为:蝴蝶以花朵分泌的一种甜液为食,这种甜液蜜蜂和其他昆虫也会采集。

3. 比较选项中不同的部分

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题是湖北卷单选题历年考查的重难点,每年平均会考2~3道题。2013年的短语搭配题主要考查对语境的把握和对词组的辨析。每个词组都有多个基本含义,如果考生不熟悉词组的含义,就很容易失分。在解这类题时,我们可以比较选项中不同的部分,同时结合语境来进行筛选。例如第26题:

In much of the animal world, night is the time ______ for sleep—pure and simple.

A. set aside B. set down

C. set off D. set up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动词set搭配不同副词构成的短语,需要重点区分这些副词。A选项中的aside有“在旁边”的意思,词组set aside就表示“搁置,放一边”,进而还可以表示“留出”。B选项中的down表示“向下”,词组set down就表示“记下来,制定”。C选项中的off表示“离开;没有”,词组set off即可表示“出发;离开”,还有“开始;引爆(烟花、炸弹)”之义。D选项中的up表示“向上”,词组set up就可表示“建立;准备;引起”。题干句意为:动物世界的大多数动物夜晚完全就是留出来睡觉的。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答案为A。

【备考建议】高考英语湖北卷单项选择重点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对形近词的判断以及对熟词生义的积累和对句子语境的把握。鉴于此,同学们在平时做题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争取逐个突破。

(陈晶)

完形填空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并没有和往年一样沿用通过一则故事讲一个道理的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而是选用了一篇纯记叙文,从题材上来说,比往年难度有所下降。另外,文章中无生僻单词,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文章,而且选项单词也比较简单。因此总的来说,这次完形填空难度不大。

2012~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考点分布表

考点2013年2012年

实词动词及短语77

形容词57

名词43

副词21

虚词连词21

介词01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仍然以考查实词为主,其中名词和副词的考查有所增加,而形容词的考查略有减少。下面我们结合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真题来谈一下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

1. 瞻前顾后,反复推敲

不管完形填空是考查实词的辨析还是虚词的辨析,大家只有结合语境,理解上下文才能选出正确的答案。因此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切勿断章取义。此外,要仔细推敲文中的细节,做到有根有据。例如第34题:

He jumped from the windowsill (窗沿), grabbed a 34 from his home, and went next door to Farmer Mike's.

34. A. bag B. stick

C. bowl D. coat

【解析】如果单看这一句话,我们可能无法选出正确答案。此时就要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来判断。第38题后面提到he filled his bag with wheat,由此可知,这里应该是小老鼠拿了一个袋子去隔壁,因此正确答案为A。

2. 加强语句间逻辑结构的分析

2013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加大了对连词的考查,而连词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加强语句间逻辑结构的分析能力很有必要。例如第35题:

Farmer Mike's house had been a great place for the little mouse 35 the farmer married a wife who had a cat.

35. A. althoughB. until

C. whereas D. unless

【解析】空格前的句子说农夫Mike家一直是小老鼠的天堂,后半句则说农夫娶了一位养了一只猫的妻子。分析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关系不难发现,对小老鼠来说,天堂在猫来了之后就不再是天堂了,也就是到农夫娶了这位养猫的妻子之后。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until符合题意,故选B。

【备考建议】纵观近几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完形填空,2014年的完形填空预计仍然会以记叙文为主。同学们在备考时应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多积累词汇和短语搭配,同时培养自己根据故事背景及语境来推断答案的能力。

(左婷)

阅读理解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篇10

评论(0)| 转发(0)

1小时前新浪微博

张清河:#2013高考作文#天津卷: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为“以„___而知之‟(填入一个字,学字除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我填,就填“度”字。题目《度而知之》(不知道,问度娘嘛!)#清河村語#

评论(0)| 转发(0)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11

在“路标”精神的照耀下,我们要在理解“路标”内涵中回顾艰苦历程,在弘扬“路标”精神中升华个人理想,在创造“路标”新义中勇做时代先锋。

探寻“路标”意义,重温光辉历程。百年前的7月1日,泱泱中国的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南湖的红船上孕育着党的萌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南昌起义,从此“八一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象征;“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国耻大辱,三分钟警报至今仍响彻云霄。纪念日是作为历史的“里程碑”,意在使后人铭记艰苦历程,培养爱国爱党的精神;更作为指引方向的“路标”,其意义在于使后人传承先辈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少走弯路邪路,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走上前辈披荆斩棘开拓的光明大道。

弘扬“路标”精神,勿忘历史初心。纪念日的本质意义都在于弘扬历史精神,警醒后人不忘初心,寻“根”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奋斗并不是为过程而过程,奋斗的目的正由我们的初心铭记。当我们或傲然或怅然时,应唤起历史的初心;明确初心,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一个个历史“路标”正如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警钟,告诉我们牢记教训、砥砺前行、勿忘初心。因此,我们更应弘扬“路标”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创造“路标”新意,勇做时代先锋。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从昨天走到今天的光辉历程,正是为了能更好地从今天走向明天。一切伟大成果都需要创新精神,一个个“路标”也不是本已有之,而是一代人奋力创造而培育的果实,是他们自己的血汗,是代表着不同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当代青年处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汇点,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开拓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正需要青年勇于创新,在发扬“路标”精神的基础上,书写属于新一代青年的时代华章。

2023年高考天津卷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篇12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教授:这个题目可以从两层意思进行分析,一是反映了当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退步的态度。这个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

一月刊《此一时,彼一时》;二月刊《我只能给你不及格》;四月刊《天性负责真,教育负责美》;五月刊《父亲的38个耳光》《努力的孩子运气不会差》;六月刊《分数与人生》;七月刊《伟大是熬出来的》

2.全国卷II作文: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西安交大附中冯隽老师: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强调知与行。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各有侧重。

一月刊《拨快自己的时钟》;三月刊《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四月刊《我待作文如初恋》;七月刊《边走边看》

3.全国卷III作文:小羽为繁荣市场,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的创业故事

成外高三语文教师孙继良:今年高考作文偏重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核心词是“市场规范”。参考立意:1、建立市场规范,遏制假冒伪劣;变堵为疏,规范市场;用胸怀和眼界开拓市场,用规范为发展开路等。2、用观念引领全新发展;创新观念,拓宽发展之路;政府可在市场规范与发展上做得更好等。如果从诚信立意,可能进入误区。

二月刊《世界自有你的一席之地》《成功无定法,但要得法》;三月刊《为什么我们总是违规》;四月刊《多做一些,不为谁》;五月刊《不出格怎能出彩》;七月刊《他们为何成功》《争与不争》

4.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交流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特别要关注的是微写作与大写作的要求都十分具体。微写作要求分别为: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大写作的具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二月刊《因慢而美》;三月刊《美好都不陌生》;四月刊《美善无翼自在飞》;五月刊《不要小看情怀的力量》;七月刊《一个观众也要演》

5.江苏卷高考作文: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江苏省教育考试部门点评:材料的开放性既引领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神通,也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材料本身既有内在的辩证性,又指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探讨人生成长有积极意义。

一月刊《一句话很轻也很重》;三月刊《冯小刚的“省心”幽默》;四月刊《一个个“为什么不”》;五月刊《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奇迹》;六月刊《任性小子》

6.浙江卷: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桂维诚老师:请注意,作文的材料列举了三种态度。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议—联—结”等几个环节而快速构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一月刊《每一种冥想都能穿透人生》;二月刊《当》《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活在明天还是活在当下》;三月刊《网络让我失去了真实的爱》;四月刊《亲切感》;五月刊《高冷也得接地气》;六月刊《远离负能量》;七月刊《我们都是等待突破的圆》

7.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上海高考作文题更开放,但也更难去“套题”。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去评价他人或被他人评价,因此这个话题对每一位考生而言,都有话可说。

一月刊《选好观人的角度》《口才好也别忘了真诚》《许敬宗说人》;四月刊《被点赞毁掉的青春》;五月刊《遭遇不公平怎么办》;六月刊《陈道明:不道不明》;七月刊《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

8.山东卷高考作文:旅行的时候行囊中很多东西能用上,很多东西用不上,很多东西会陪你很久。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吉林絮:这个话题在形式上界定为哲理性话题,重点是探讨“行囊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务实,也可以务虚。务实可以是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技能。务虚的层面,人生中需要一颗诗心、诗意的情怀、从容淡定的心态。行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行文的思辨,有用、无用可以相互转化。

二月刊《更美妙的是安静》《一万个舍不得》;三月刊《我牢固,生活也牢固》;四月刊《我心等待御流年》;五月刊《剪一断时光养心》《你的生活为什么枯燥乏味》;六月刊《因有他,而有幸》;七月刊《好习惯是幸运的种子》

9.天津卷: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当代青年渴求新知,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中学一线教师: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一月刊《看些读不懂的书》《决定境界的不是知识》;三月刊《向上的心不荒芜》;四月刊《读书养颜》;六月刊《用书籍治饿的人》《读书的女孩运气好》

(以上对照文章以2016年杂志为准)

上一篇:县工商局中层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课堂教学实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