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800字

2025-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 篇1

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

菜根谭读后感1000字 篇2

张淑红

《菜根谭》的作者是明朝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是一本格言体写成的集子,关于书名的由来,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我认同是作者品味艰苦人生后的一种领悟,包含了许多的人生哲理,这本书包含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特别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庸并非不为,它主要是要求我们要有理解包容的精神。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学问的语录体文集,将儒释道三家精髓于一炉,道出中国式的处世建业之方和修身养性之学,既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情画意。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帮你解脱。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明大义的人,这是本难得的、助人一生的好书。初看此书,觉得不过如此,都是些常见常听的劝告,但细看之后,会发现这些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是有其独特之处。

它是一本历世阅人的书,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

当你遭遇苦恼,心情郁闷,事业不如意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有豁达开朗的感觉,一切都如风散去。

当你任性放纵自己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菜根谭》。它会让你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清醒的`认识,促使你有所约束免误码入,以免误入歧途。

读一本好书,给我们的影响不只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能让我们在闲暇时对人生、事业、家庭有更深的省悟,因而生活的更加轻松快乐,人生就是这样,简单而快乐着。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静;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宽容、淡泊、向善与智慧,让你觉得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谈,疑虑消弭。见其文字就如同与他本人对话,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通过对《菜根谭》的学习,我找到了一种人生的宁静。现在的社会人很浮躁,对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对名利的追求及在官场中的执着,使人总生活在一种不安定的心境中,不仅有损身体还会使思想有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欲守穷庐,将复何及!”品德高尚者的作为,通过静加强自身修养,通过节俭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恬淡寡欲,不能表明志趣;没有宁静的心境,不能确立高远的志向。求学一定要安心;取得才干,一定要通过学习,不学习,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不能成就学业。轻浮怠惰不能钻研学问,偏傲浮躁不能陶冶性情。年华易逝。意志消磨,就会成为枯叶一般,不合世用,悲守穷屋,后悔不及了!这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

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品读它,嚼着菜根香,体会世事沧桑,读懂人生哲理,导航未来的方向!

重读《菜根谭》

知道《菜根谭》,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源于那句当年流传很广的优美语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初中时,只是在读教学与研究上面某篇美文时见作者引用此佳句,但并未得知出自哪里,后来便在自己的作文中大胆引用,得到语文老师赞扬,并在全班诵读,有一些勤劳的小伙伴儿也把这个句子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后来在某次阳光明媚的英文课上,一位酷爱中文的小伙伴儿翻出了自己的小本本“咀嚼”佳句,不幸被我们美丽的英语老师抓了现行。然后美丽的Miss xiang开始了学识碾压,“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这句话来自哪里吗?因为Miss Xiang,我知道了此佳句出自洪应明的《菜根谭》。从此与之结下善缘。

诸如《菜根谭》这类语录体著作,流传于世的有许多。例如孔圣的儒家经典《论语》,宋朝的《二程遗书》等,甚至于到了今天也有许多由网友自发整理的名人语录,例如前天我在微博上发现了”人间精品大老师“的传世佳句,摘录一二,大家欣赏一下”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么样“;别人是高处不胜寒,我们是地处纳百川”;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功还得靠自己。因为本文不是研究大老师的,所以止于此。

我们说回《菜根谭》,毛泽东曾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邪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为大家分享我最爱的菜根:

其一:

急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这句话的关键意思就是告诫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皱眉,他就对你皱眉,你微笑他也微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常怀正能量,拒绝负能量。

我的大学室友就存在这样两个极端,一个“开心果”,一个“怨妇”,前者热爱身边的一切,自己欢乐,并带给大家欢乐;后者抱怨身边的一切,觉得命运亏待了她。我常对后者说,牢骚太盛防肠断,乐观一点。

她并不觉得我是为她好,反而觉得我在讽刺她,我深感无力。幸福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感觉,使你不幸的,是你自己!

其二: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这句在于告诉我们厚积薄发,并免除怀才不遇的忧虑。分享这个,是想告诫自己要时刻努力着生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中保持激情,并时刻学习,生活里做个好女儿,好姐姐,并在未来做个好妻子!同时也提醒正在读大学的谭坤坤儿,多读书,多思考,多运动。切忌过的虚妄!

以上!

菜根谭读后感700字 篇3

这帮孩子们或多或少有些生理方面的缺陷,有的智力看起来跟正常孩子一样、只是肢体不便;有的肢体行动正常、智力方面有些缺失;还有的智力和肢体行动都有些异常。

今天跟我一对一的是一对双胞胎的弟弟,小家伙就属于智力和肢体行动都有缺陷的类型,我没有询问小家伙的年纪,不过估摸着应该是四五岁的样子。越跟他接触,越发现跟我有缘,虽然他跟小时候的我有些不一样:我认真听课,他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捣乱课堂秩序;我规规矩矩的听老师的话,他总是多动、一刻都不能安静下来……但感觉骨子里的东西是一样的,似乎都是一直想要得到什么、证明什么。

育慈机构的老师让我不要太惯着小家伙,并且告诉说他其实很多东西都会,可以自己做好,最开始我就放手了。放手后,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更加厉害,多动症更加的“变本加厉”……他的双胞胎哥哥好像并没有他那么“神经质”,我问旁边的工作人员是否两兄弟脑瘫严重程度不一样,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两只是一个外向张扬一点,一个内向安静一些。

后来,可能是我潜藏的那颗父爱的心开始泛滥了吧,我也开始无视课堂秩序了,陪着小家伙一起疯,开始搂着他、抱着他……他慢慢的就变的老实了,不那么多动了。或许,他的多动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都是一种渴望被陪伴呵护的信号吧。因为我发现,以前陪伴过他的志愿者亲他、抱他、疼他的时候,他会变的很温顺乖巧。

我发现自己很喜欢7岁之前的小孩子,不管他们生理是否正常,要不是工作人员事先提醒我们一些注意事项时,我会觉得他就是正常的,他就跟我们家小外甥一样的。

7岁之前的孩子,性格认知等方面都不是很固定,他们特别的天真无邪、特别的纯粹、无忧无虑……整个世界都是特别的简单。其实,我们以前也是这个样子的,只是后来,我们都变了,被现实社会污染了。

菜根谭读后感800字 篇4

第一是“无为”。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己的观点不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__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己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第三是“清闲”。这是最绝妙的一部分,集中在“闲适”章节里,表现出了古代隐士的雅致。比如“阶下几点飞翠落红,收拾来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清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芳菲园林看蜂忙,觑破几船尘情世态;寂寞衡茅观燕寝,引起一种冷趣幽思”,比较有名的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支卷云舒”。

这本书里的另一个可观之处在语言上,洪应明用了细碎精致的笔法去表现一种雄健放浪的情怀,可是落在条条细则上面,却如同滂沱大浪里面的小水滴,温柔可爱,比如“鸢飞鱼跃”、“波恬浪静”、“沤生大海”、“影灭长空”、“碗茗炉烟”等等。

菜根谭读后感 篇5

---《菜根谭》对后感

上一学期,我们班一起背诵了《菜根谭》这本书。

在网上,我明白了菜根潭三个字表达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我还了解到《菜根谭》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之智慧结晶,人生奥秘和终极情怀跃然于书中,条语言字数不多,但却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全书由原文、译文、评点三项组成的条目一共360个,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

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击得粉碎。“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至于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这种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在书中无处不在。

这本书给我的启迪是:“一个心地善良而乐观的人,常把万事万物都看得很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一个天性忠厚、宽大为怀的人,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理会人事倾轧和人间的邪恶了。”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世态炎凉呢?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让立体“我”与世俗给予我们的外物绝然分开去对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绝大的智慧。如果为官的都能这般认为,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从而做出亲小人而远君子的蠢事来。而作者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智慧。对于天上掉的馅饼,《菜根谭》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会一时糊涂,结果作茧自缚,相反,倒可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而安然度日。

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现在的书籍、杂志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励志文章也是到处都是可我还是喜欢《菜根谭》它朴实且厚重,句句富有哲理名言,希望你也读一读!

——安阳市第六十七中8.4班郜建强

联系电话:***

《菜根谭》读后感 篇6

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来嗅闻,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尝,而根香——却需要一颗七巧玲珑的心来静静的读,细细的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的不断冲刷、洗礼中,留下了一颗颗闪耀光芒的明珠、一段段珍贵无比的精品文字,而《菜根谭》就是这其中之一。《菜根谭》就好如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它对叱咤政坛的风云人物说要学会激流勇进明哲保身,对仕途迷茫前途坎坷之人说要苦中求进永不言弃,对整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人说要内心持净以修其德,对高傲自大自以为是的人说要虚怀若谷虚心谦卑,对雄才大略威震八方的霸主说要仁者无敌。

读《菜根谭》,就像是点燃一盏烛光,在宁静悠远,暗香浮动的深夜里,和一位来自时空深处的古代雅士高谈阔论,在内心深处享受着一种如遇知己的喜悦和言无不尽的幸福,让自己从中得到许多的启迪。

《菜根谭》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最为本质的人生——淡泊从容。

佛家有言“心静自然凉”,与《菜根谭》有异曲同工之妙。“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心中浮躁的人能使平静的心湖掀起洶涌波涛,即使住进深山老林也无法平息;而心中虚脱明净的人即使在夏日里也能得到清爽,在嘈杂的躁市也能心静。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人一昧的追求功名利禄整天心浮气躁,惶惶不可终日,若得若是若即若离忐忑不安的,就算是找个人间仙境也无福消受;但是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很简单,他的人生会很轻松,这也是把物欲看透了的表现,他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内心纯洁才是最重要的。陶渊明就是超凡脱俗的隐士的典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昭然可见。但是他那种清高又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把清高放在内心而不是表现在外表的高傲,这也是洪应明所认可的高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一幅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故而洪应明有言:“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浓肥甘美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放下对虚虚实实的利欲追求,在粗茶淡饭中,体会淡泊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极大的满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佛家主张凡事都要顺其自然,一切不可勉强;儒家主张都要谨守本分,一切不可妄贪。这“随缘”、“素位”四字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像飘浮的气球是渡过人生之海的工具。人生的路途遥远渺茫,如果任何事情都求尽善尽美,必会引起很多忧愁烦恼;如果凡事都能安于现状,到处都有悠然自得的乐趣。很多时候,太过执着反而会把自己逼入无处可逃的死角。人生漫漫,与其事事苛责,不如从容走过。

《菜根谭》同时也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世: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往往是仅仅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疏远,甚至由好友变仇人,夫妻反目而离,兄弟姐妹互不来往等等。中国人历来讲究养生学,然养生不能仅限于饮食、起居、生理等方面的讲求,更主要的还要讲求心理健康,精神状态乐观积极,心胸坦荡,无忧无虑才是养生的重点。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顺利的时候,也都有不顺利的时候,这就要我们顺境时做到居安思危,逆境时做到精神振奋。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过了,既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蛮横无理,古人说这就是中庸,现在就是说和谐社会。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都与名利、金钱、地位等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有关,因此,淡泊名利,看轻自己,谦让他人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结交朋友须有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为人处事要存一颗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古人云:“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又云:“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朋友之间只有素心相待,才能天长地久。成为朋友的理由很多,但侠义心肠无疑是朋友之间最看重的一种品质,既然是朋友就得同甘共苦、相互帮助,朋友往来不能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要有患难相助、扶弱济困的侠肝义胆于是而做到心心相印。在朋友之间狗肉朋友是次一等的朋友,而狼狈为奸的朋友就不能成其为朋友了。交友也是做人的一种,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君子之交,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而保持赤子之心,不仅是让他人欢喜,更让自己欢喜。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当追求名昨时不要抢在他人之行,当进德修业时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质生活时不要超过自己的身分地位之外,当修养品德时不要达不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人的品质修养是从实际的利益纠缠中体现和磨炼出来的,北宋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传统的优良人生态度,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追求的一种完美首先的标准,我国历史上大禹含辛茹苦治水三十年,曾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他那种吃苦耐劳、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成为千古传诵的佳话。现在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种把快乐留给别人,自己吃苦的精神,是个人高尚品德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利人利己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进一步悬崖万丈,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事理面前,要沉着冷静,多思考几分,不可鲁莽意气用事,不要过分计较眼前的得失,要能

屈能伸,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为自己积德造福的根本。在生活中,要处处宽厚待人,看似损己利他,实则为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中有一股韧劲,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艰难险阻都能被以柔克刚地化解;中国人人生态度中有一种达观,总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辉会将自家的恶迹掩埋;中国人的应世妙方中有一种率真,饮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妇人,浅酌低唱,也不失为人生本来面目。

《菜根谭》读后感 篇7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养性、处事、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对于人世百态的领悟,是一种人生经验的沉淀与积累,蕴含深刻的道理。

想让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独,慎独就是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情况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不能瞒天过海,蒙混过关,因为总有一天会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说,一个有坏念头的人,就会变得鬼鬼祟祟,而不做坏事的人没有紧张的情绪。

菜根谭_读后感 篇8

有人评价《菜根谭》为:“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品味,果香可以用舌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作为一部专门论述为人处世的格言集,全书在内容上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而是通过360则格言警句,揉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体验,从而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谭》中的道理,在平时常被我们忽略,就如菜根一样,一旦细细品味却有其独特之处。书中有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将越来越香,心智将越来越高。

《菜根谭》十分强调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主张修德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是善是恶,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再好的学识不仅不能有益于他人,反而会危害社会。“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担任保山地委领导,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这正是《草根谭》中所说的: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他是所有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一句承诺,换来了一生的价值,永传的美名。

反之看看曾任北京市财政局经济二处处长、农业处处长的杨苹因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她利用职务之便,明示并收受美容卡进行消费,还在一些单位报销个人美容消费发票,共计金额55.8万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性,对于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天性。女处长在外貌上下血本无可厚非,可竟然通过索贿、公款报销等方式,却让人感叹,美丽容颜难掩内心丑陋,即便美若天仙,如果手段肮脏,其形象依然让人不敢苟同。贪来的美,更丑。在现代社会里,充斥着欲望和诱惑,选择多了,反而很少能选择明智的。也许若干年之后,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欲作精全美玉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慕虚名,便成伪果;讲到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如同我们窗口工作一样,只有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全心全意的为服务对象服务,切记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无须任何的称赞,因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单位的使命、对得起肩上的责任,更对得起老百姓的一句“谢谢。”

《菜根谭》给与了我许多启示,高尚的思想不要被欲望蒙蔽,物质的欲望会阻止理想的完成,牵绊前行的脚步。从事着人社工作,有时会思考着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是否有意义,其实手头上的工作能做好了,样样都充满意义;在一次一次的荣誉之后,往往会忽略最平淡的真实,遗忘真实中的幸福。在窗口工作的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幸福,面对形形色色的服务对象。人生百味,其实真正的滋

小说《菜根谭》读后感 篇9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着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是融儒,道,释意蕴于一体的智慧结晶和万古不变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义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古哲先贤云:“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器味乃厚。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读懂一部《菜根谈》,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郁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初读此书感觉书与其名,菜根者,为平淡普通之物,无鲜花之妍丽,无大树之挺拔,味道清淡而其貌不扬。正如书中语言之平实至极。但菜根之汁液精华又远胜于繁花巨树,在细细品读之余能够感悟到其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深刻含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巧妙地处理低调做人与高调做事的辩证关系,如何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面对社会,面对理想与现实的交错。同时其中很多思想也与我们正在践行的六大理念重要思想有很多切合之处。

书中观心自省篇中写道看得圆满、放得宽平。原文为“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也就是说有怎样的心灵,就对世界投以怎样的目光,予以怎样的解读。当你以狭隘之心看这个世界,看身边的人和事,你就会觉得事事缺憾,人人险恶;当你以宽容之心看这一切你便会觉得心胸宽平,诸事皆明。在李晓超总队长六大理念中提到的欣赏宽容理念也说是这方面的道理,就是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欣赏别人,把自己放低一点,多看别人的长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人。就是要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当你欣赏别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过失实际就是在帮助自己,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作为青年干部刚从校园走进社会,为人处世经验不足,不免在工作中社会交往中心态浮躁、自视过高。这样既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加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甚至会招致其他人的反感和厌恶。所以我们青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就要做到如菜根一般放低自己,做到欣赏宽容。真心去善待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善待。多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也会无私的去帮助我们。

《菜根谭》读后感心得感受 篇10

霁天青日,倏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何尝一毫凝滞,太虚何尝一毫障蔽,人之心体亦当如是。

大自然从不停止运动变化,天体的运行也不会受到丝毫阻碍,人的心也要像大自然一样,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而不为外物阻碍停滞不前。

前段时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封城”引发了很多担忧,学生怎么上课?员工怎么上班工作?但很快疑虑就被打消,每个人都开始远程办公,线上办事,每个人都自主地参与到抗疫战争中,我亦是如此。

由此看来,“变”就是存活的能力。

琴棋诗画,达士以之养性灵,而庸夫徒赏其迹象;山川云物,高人以之助学识,而俗子徒玩其光华。可见事物无定品,随人识见以为高下。故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琴棋诗画、山川云物,这些事物本身没有固定的品性,是随着人们的见识不同而有高低的领悟,所以阅读书籍与研究事理,要先提高自己的志趣。

洪应明的悟性与志趣是常人不能及的,他在忙碌采蜜的蜜蜂上看到人情世态,由回巢栖息的燕子感受到清雅的情趣。他认为研究学问的人要有清明的领悟能力,和事物接触的时候都会有所领悟。

当然,与我一样的寻常人,也不必过于苛责自己,而今是实践出真知的时代,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对“悟”也需要有新的理解,我认为就是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遇到问题想过办法解决。

大概也没有人会拒绝提升志趣,只是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着眼当下,一步步积累就好。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玉石从石头中产生,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往往存在于身边平凡的事物中!

淡薄之士,比为浓艳者所疑;检啻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洪应明在书中多次提到不要刻意显才,他说取得功名、事业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这样才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他劝夸耀自己学识的人不要夸耀自己的财富,谁家灶下没有生活煮饭呢?

听过这样一句话:人不敬我,是我无才,我不敬人,是我无德。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要积蓄才华,并时常自我反省,是否刻意显露自己的才华。

上一篇:公交车细化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生之友》的读后感作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