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模拟卷A(推荐6篇)
一、选择题(共25分)
1、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比较文学所具有的作用()A 比较文学研究创造了“世界文学”的时代。B 比较文学使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更扩大了。C 比较文学有助于我们认识文学的共同规律。D 比较文学研究能使各民族增强相互了解。
2、下面哪一项是法国学派的特点()A 法国学派重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B 法国学派重视具有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C 法国学派认为各民族的文学没有优劣之分。D 法国学派最早倡导了无事实联系的平行研究。
3、下面哪一项,与美国学派的产生没有关系()
A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已经不亚于欧洲。
B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在美国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思潮,名为“新批
评”。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强大,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比较文学已经处于世
界的领先地位。
D 美国学派不满意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
4、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学研究的问题()
A 《西游记》在个别情节上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相似之处。B 孙悟空与神猴形象的关系。
C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在叙述方式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D 《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变异问题。
5、下面关于媒介学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介学研究接受国在接受过程中所受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 媒介学研究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C 媒介学研究以翻译为主的传播手段。
D 媒介学主要研究媒介者、媒介工具和媒介过程。
6、形象学十分强调对“主观性”的分析,下面对这种主观性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
确的。()
A 形象学十分注重对主观性进行分析,因此,形象学就没有什么客观依据可言。B 在形象学研究中,我们必须把握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
C 一个国家之所以对某一个国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象,它的文化传统往往起着 决定性的作用。
D 在形象学的研究中,一定要兼顾对历史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这样,形象学的“主观性”才不至于走向极端。7.“乌托邦想象”产生的动因是()A 认为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文化。
B 无意识地通过贬低别民族的文化而赞美本民族的文化。C 对本民族的制度和文化感到不满意,而向往更美好的社会。D 这样的向往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梦想。
8、佛教对中国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A 佛教里包含着很多神异的故事,这些神异故事有很多被《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所收罗进去。
B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大大刺激了一部分中国诗人的宗教意识,因此,在诗歌中,很多带有佛教意味的诗出现了。
C 佛经变文不仅直接导致了民间说唱形式的出现,而且影响了后来话本、词话等
说唱形式的文学的出现。
D 《西游记》中的很多神魔形象都有佛教故事中类似形象的影响。
9、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主题学研究的范围?()A 具可比性的不同民族的作品之间所包含的人物形象。B 诗歌中间所包含的意象的相似。C 相似的故事情节。D 大致相似的体裁类型。
10、下面有关比较文学的“译介学”的研究对象的说明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和其他翻译作品。B 译介学就是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的各种变异现象。
C 译介学主要研究一个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环境中进
入另一种文化环境时所产生的种种变异现象。
D 译介学主要研究文学翻译的语言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原作语言的蕴含。
11、下面所列举的在文学翻译中的词的文化意义不同的几种现象中,哪一种是文
化意义增加的例子。()
A 象“阴阳”、“道”、“气”这样一些词,很难在西方语言中找到等价的词。B 西方人把银河系叫做“Milky Way”,而中国则把它叫做“银河”。
C 美国的小说《麦迪逊县的桥》,被翻译成中文后,成了《廊桥遗梦》这样一个
富有诗意的名字。
D “狗”在中国往往被用在贬义词当中,而西方通常不带有这样的贬义。
12、比较诗学的出现时期是()A 比较诗学在亚里士多德以后就有了。B 比较诗学在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以后就有了。C 比较诗学在中西比较诗学出现以后才出现。D 比较诗学在美国学派出现以后才出现。
13、下面哪一项属于文类方面的影响()
A 中国以前没有十四行诗,中国的十四行诗是从西方引进的。
B 自从《唐•吉诃德》进入中国以后,“唐•吉诃德”就成为了举止行为可笑的代名词。
C 赫尔岑写作的激情,对巴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D 古代印度人十分富于想象力,这刺激了中国作家想象力的发展。
14、下面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比较文学学科产生的条件:()
A 随着资本主义对世界市场的开拓,过去那种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了。
B 不管各民族、各种族的差异如何,在它们中间总是具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C 因为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也都是对于生活的反映。D 各民族都经历了大致相似的历史发展阶段。
15、下面关于中西比较诗学的阐释学的必要性的陈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因为中国古代的诗学理论都是一些深奥难懂的东西。B 因为中国古代诗学常常是感悟式的,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C 因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些理论从今天看来,往往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
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D 中国古代诗学的理论很深刻,我们必须对它加以现代的转换,使它为全世界的文学事业服务。
16、下面关于比较文学的亲缘关系的阐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只要一个作家阅读过外国的文学作品,这个作家与他所阅读的外国作家就是
具有亲缘关系的。
B 一个国家的文学思潮传入到另一个国家,那么这两个国家就是具有亲缘关系。C 一个作家的创作对另一个国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这两个国家就是具有
亲缘关系的国家。
D 国际间的会议、访问、参观游览等,只有对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就可视
为在文学上具有亲缘关系。
17、下面哪一项表明鲁迅的小说《伤逝》对《玩偶之家》的主题进行了改造。()A 《伤逝》思考了妇女在封建家庭中的命运问题。B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亦是从家庭中出走的。
C 《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她出走以后,不得已又
回到了家中,最后葬送了自己的青春。D 《伤逝》中并没有写到子君是涓生的玩偶。
18、下面是有关中国文学缺类研究的一些陈述,下面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中国的爱情诗,尤其是文人的爱情诗,极少表现那种刻骨的相思,这与西方是不一样 的。
B 总的来说,中国的悲剧不甚发达,这一点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C 完全按西方的理论来衡量,则中国可以说没有悲剧。
D 长篇叙事诗也不甚发达,而西方的长篇叙事诗则数量惊人。
19、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类有很多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出现的。下面关于中国现代文
类的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中国历来没有话剧这一形式,话剧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
B 中国虽然很早就有长篇小说,但象《围城》那样的以一个人物的游历为核心
而结构的长篇小说则显然受到西方“流浪体小说”的影响。
C 中国古代也没有哲理诗,哲理诗也是从二十年代的“小诗”开始流行以后才
出现的。
D 中国古代有散文,也有诗,但是把散文和诗结合起来的“散文诗”却是向外
国学来的。
20、下面王维的一首诗表现了一种什么观念?()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A 表现了一种宿命论的观念。
B 表现了一种宇宙空寂、生命短暂的观念。C 赞美了生命的热烈。D 表现了一种得道成仙的思想。
21、接受理论将它的重点放在“四要素”的哪一点上?()A 把重点放在作品内部的形式研究方面。B 把重点放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方面。C 把重点放在社会环境对作家的制约上。D 把重点放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上。
22、在宗教对文学的影响中,什么因素对文学的影响最为强烈。()A 宗教中包含的传说、故事。B 宗教中运用的一些象征手法。C 它所灌输的一些宗教观念、情感。
D 宗教中包含的一些文学色彩很强的因素,如赞美诗、颂歌等
23、在中国现代诸作家中,哪一个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A 二十年代的谢冰心。B 二十年代的李金发。C 三十年代的戴望舒。D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
24、下面关于比较诗学的几个定义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国家诗歌之间的比较。B 比较诗学就是各个国家诗歌理论的比较。
C 比较诗学就是研究各个国家之间在文学理论方面的相互影响。D 比较诗学就是将不同国家的文艺理论拿来相互比较。
25、刘若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些关于文学本体的的观念称为“玄学本体论”,下面关于“玄学本体”的陈述中,你认为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道”的观念。B 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天”的观念。C 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模糊的形而上的抽象物。D 所谓玄学本体指的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形而上的抽象物。
二、填空题(共10分)
1、法国最早的比较文学家是()
2、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在新时期复兴的重要标志,钱钟书的比较文学巨著()
于1979年出版。
3、整体的放送者可以是一国文学文学的整体,也可以是一个时代的文学,还可以
是一个文学流派和()。
4、形象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从法国比较文学家()开始的。
5、根据季羡林先生的观点,诗学发达的一共有三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中国,一
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今天欧洲的广大地区。
6、每一篇艺术作品都有(),但是不一定都能纳入某个母题。
7、影响研究又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这是把影响当作一
个()来进行分类的。
8、自发性质的比较文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9、鲁迅的长篇论文()亦是中国近代一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
10、个别的放送者可以是一个作家,也可以是一个作家的()。
三、判断题(共10分)
1、比较文学既研究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研究其他人文学科和
自然科学对文学的影响。()
2、中国元代的戏剧《赵氏孤儿》在欧洲流传的过程十分复杂,要弄清这一过程需
要收集大量的实证材料。()
3、作家接受影响往往都是有意识的。()
4、“形象学”就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外国人的形象的学问。()
5、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所谓“气”的概念,其含意很复杂,它有时候指人的主观才
情,有时候指作品的风格,有时候指一种似乎先天存在的神秘的本体。()
6、文学翻译中的“归化”现象,就是尽量地用译语国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将原作国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吞没”。()
7、作为美国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既要研究文学之内的相互
影响和关系,也要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和知识对文学的影响。()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物形象保尔在中国家喻户晓,类似的情形属于内
容放送的一种。()
9、在欧洲文学中,不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多借用圣经中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
事来进行创作,而在中国则很少这样的情形。()
10、“套话”和“一般表述”总是反映了外国和外国人的客观实际。()
四、名词解释(共15分)
1、“母题”
2、“缺类研究” 3.世界文学
4、“信达雅” 5.“亲缘关系”
五、简答题(共20分)
1、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2、对外国的想象本身虽然往往荒诞不经,但为什么对形象学研究来说,它仍然 是很有意义的?
3、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哪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4、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誉舆学中的“框范影响”?
六、分析题(共20分)
1、运用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分析下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的一段话
中“气”的含意。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2、运用“文类学”的理论,分析中西悲剧的主要区别。
《比较文学》模拟卷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CA 6-10 ACCDC 11-15 CDACA 16-20 ACACB 21-25 DCDDD
二、填空题
1布吕纳介 2《管锥编》3某种思潮 4 卡雷 5 印度 6 主题 7输送过程 8 古罗马 9《摩罗诗力说》10某部作品
三、判断题
1-5 对 对 错 错 对 6-10对 对 对 对 错
四、名词解释
1、“母题”: 指的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它好比是主题中的“基因”,能够从中生发出许多主题。
2、“缺类研究”:缺类研究是文类学研究中的一个方面,它研究在其他民族、国家中有的一种或某几种文学体裁为什么在有的民族、国家的文学中没有或缺乏,从而找出背后隐藏的原因。
3.世界文学: 所谓“世界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的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各自封闭的状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各民族的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能够共同享有。
4、“信达雅”:“信达雅”最早是严复提出来的一个翻译标准。所谓“信”即是要求翻译外国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意。“达”是指要尽可能地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把外国原著的意思晓畅地表达出来。“雅”是指翻译的语言不仅要能把原意传达出来,而且要“美”。5.“亲缘关系”: 比较文学中的亲缘关系是指在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之间,它们的文学有过交往,并且对它们的文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答: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往往受到其主观的意向或者说其“期待视野”的影响,而其主观的意向和期待视野又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读者在接受译作时,由于其主观意向和期待视野与原作产生更大的差异,因此,他接受译作会比接受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叛逆”。
2、对外国的想象本身虽然往往荒诞不经,但为什么对形象学研究来说,它仍然 是很有意义的?
答:这是因为形象学的研究并不关心一国民众的想象是不是准确地反映了外国的实际,而是主要研究在一国民众对外国的想象中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文化、心理、愿望等。因此,有些对外国的想象虽然荒诞不经,但它们仍然揭示了民众的心理和文化习俗、愿望等,所以它们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3、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哪两个主要研究领域?
答: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有两个主要的研究领域,一是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关系的研究。
4、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答:影响研究中的誉舆学(流传学)是从影响的放送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谁、放送内容是什么?以及接受国对它们的反映。而渊源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国外文学的那些因素,对他的创作、作品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六、分析题(共20分)
1、在上面曹丕的一段话中,在好几处运用了“气”这个概念,根据文学的“四要素”的理论,这些有关“气”的概念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第一处的“气”中,“气”是针对作品而言的,它指的是作品的一种整体的风格、气韵。而在第二处中,“气”指的则是作家的一种创作个性或者说作家的某种气质。而在“引气不齐”中,“引气”指的是作家运用这种天然的创作个性和才气的能力。它与第二处的“气”相近,但仍然有细微的差别。
一、总体评价
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是按照2012年普通高考大纲 (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要求命制的, 题型、结构、分值、考试时间等完全符合考纲要求。理综卷生物试题部分是“6+4+2”模式, 选择题6个小题共36分, 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39分, 非选择题选考题2个小题, 每个题15分, 必考题75分 (36分+39分) , 选考题2个小题39题和40题, 各15分, 任选一题作答, 生物部分总分是90分。试题内容突出了学科核心知识, 重点内容重点考;但试题难中易比例 (5:6:1) 把握不是很好, 与历年高考命题要求“难:中:易=2:5:3”差距较大, 难题过多, 如4、6、31、32题, 共计32分 (6+6+11+9) , 特别是第6题, 难度值只有0.129, 导致整个试题难度值过低 (必考题0.455) ;个别题超纲 (如6题) , 没按考纲要求命题。
二、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一) 难度
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是评价试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按照教育测量学理论, 一般的常模参照测验 (如高考) , 由于其目的在于测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进而把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因此, 一般要求考试题目的平均难度为0.50, 各个题目的难度值在0.50±0.20之间。如果是选拔性考试, 题目的整体难度值应接近录取率。
1.小题难度分析。根据《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数据, 对生物试题各题进行难度分析。
注:表1、2数据来自《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考模拟考试成绩分析报告》P.24~25。
教育部考试中心项伯衡研究员认为, 确定试题的难度范围, 不同学科的做法不尽相同。就生物学科而言, 一般将难度值大于和等于0.7的试题定为容易题;大于0.4而小于0.7的试题定为中档题;小于和等于0.4的试题定为难题。高考实践表明, 试题难度值在0.50~0.60之间比较合适, 且其中难度值在0.7以上的题目和0.4以下的题目相对来说都应该少一些, 0.7以上的题目大约占30%, 0.4以下的题目大约占20%, 难度值在0.4~0.7之间的题目大约占50%, 也就是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占分比是3:5:2。依据这个标准,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必考题中 (1~6, 29~32) , 难题 (P≤0.4) 有4、6、31、32题, 共计32分 (6+6+11+9) ;中等难度题 (0.7>P>0.4) 有2、3、5、29、30题, 合计37分 (6×3+10+9) ;容易题 (P≥0.7) 只有一个即第1题, 6分。易、中、难题比是6:37:32≈1:6:5, 显然难题太多, 容易题太少。
下面表3、4是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生物试题难度和区分度抽样统计。
注:表3、4数据摘自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高考理科试题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 第131~198页。
统计表3、4必考题中 (1~6, 29~32) , 难题 (P≤0.4) 有29、32题, 共计17分 (9+8) ;中等难度题 (0.7>P>0.4) 有3、4、31题, 合计24分 (6+6+12) ;容易题 (P≥0.7) 有1、2、5、6、30题, 合计34分 (6×4+10) 。易、中、难题比是34:24:17≈4:3:2, 容易题多了, 中档题不足。
2.整体难度分析。根据表1正确率可以求出6个小题平均分, 平均分=正确率×满分, 如1题为70.46%×6=4.23分, 2题为59.87%×6=3.59分, 3题为43.06%×6=2.59分, 4题为35.37%×6=2.12分, 5题为68.44%×6=4.10分, 6题为12.89%×6=0.77分, 1~6题合计平均分为17.4分 (4.23+3.59+2.59+2.12+4.10+0.77) , 第Ⅰ卷 (选择题) 难度值为 (平均分÷满分) 17.4÷36 (6×6) =0.483。
由表2数据可以计算出第Ⅱ卷 (非选择题) 必考题 (29~32) 难度值 (平均分÷满分) 为16.71 (5.08+4.71+3.43+3.49) ÷39=0.428。
河北省模拟考试1~6题平均分 (17.4) +29~32题平均分 (16.71) =34.11分, 难度值 (平均分÷满分) 为0.4548 (34.11÷75) 。
根据表3难度值可以求出1~6题各题平均分, 平均分=难度值×满分, 如1题为0.876×6=5.256分, 2题为0.833×6=4.998分, 3题为0.514×6=3.084分, 4题为0.666×6=3.996分, 5题为0.850×6=5.1分, 6题为0.877×6=5.262分。1~6题合计27.696分, 第Ⅰ卷 (选择题) 难度值为27.696÷36=0.769。
由表4难度值求出29~32题各题平均分, 平均分=难度值×满分, 如29题0.363×9=3.267分, 30题0.749×10=7.49分, 31题0.683×12=8.196分, 32题0.247×8=1.976分, 29~32题合计20.929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必考题难度为20.929÷39=0.537。
2011年高考课标卷生物试题必考题整体难度是, 1~6题平均分 (27.696) +29~32题平均分 (20.929) =48.625分, 难度值 (平均分÷满分) 为0.648 (48.625÷75) 。
(二) 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试题目对考生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区分度高的试题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 也就是说, 在该题目上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 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区分度低的试题, 则对考生水平不能很好地鉴别, 水平高和水平低考生的得分差不多, 甚至正好相反。区分度 (D) 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通常D值为正值, 称为积极区分;D值为负值称为消极区分;D值为0称为无区分作用。具有积极区分作用的试题, 其D值越大, 区分的效果越好。
美国测验专家伊贝尔 (Ebel L) 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用区分度评价题目性能的标准, 区分度在0.40以上, 为很好, 在0.30~0.39之间, 为良好, 修改会更佳, 在0.20~0.7之间, 尚可, 仍需修改, 在0.19以下, 差, 必须淘汰。我国高考的题目区分度一般要求在0.3以上, 低于0.3的题目, 区分能力比较差, 区分度在0.2以下的题目一般应淘汰。依据这个标准, 从表1、2中可以看出, 第6题区分度是0.19, 区分度很差, 属于被淘汰的题目, 第1题区分度是0.3, 其它试题都在0.3以上, 说明这些试题对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区分能力是很强的。从表4、5中也能看出, 2011年高考课标卷生物试题区分度都在0.3以上, 区分能力很好, 这也说明我国高考试题对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区分能力是很强的。
三、试题内容分析
2012年河北省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与分裂、细胞代谢 (酶和光合作用) 、遗传的基本规律、进化、神经、免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微生物、植物芳香油和植物色素提取、基因工程、胚胎工程以及实验等知识内容, 这些知识在《考纲》中都被列为最高要求Ⅱ。Ⅱ的具体含义是, 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具体知识内容及分布如下表。
统计表7各模块分值:必修1 (32分) , 必修2 (15分) , 必修3 (28分) , 选修 (15分) 。并与近三年高考新课程卷生物试题各模块分值分布及比例比较, 如下表。
2012年河北省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各模块分值基本与近三年高考新课程卷各模块平均分值及比例相同。从试题内容分布来说, 是比较好的。
四、难题分析
难题有4 (0.35) 、6 (0.12) 、31 (0.31) 、32 (0.39) , 下面逐一分析。
4题, 考查静息和受到刺激时, 神经细胞对Na+、K+通透性变化和跨膜运输方式。此题采用否定式, 选哪一项叙述错误。难度0.35, 也就是只有35%学生答对。此题正确答案是C, 也就是错误叙述是C, K+大量外流是主动运输。学生忘记了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 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只需要载体, 不需要能量。在复习或教学时, 教师要给学生讲清, Na+、K+运输都需要载体, 逆浓度运输需要能量, 顺浓度运输不需要能量。此题错误率高, 除知识方面外, 与题干是否定式也有关系, 因为选择题答题思路, 多数题目都是正向思维, 都是选哪个是正确的。前3个题都是选正确的, 突然来一个选错误的, 在思维定式作用 (老是按照正向思维去考虑) 下, 在临场紧张情况下, 就感到心理很烦躁, 很容易答错, 这就影响到考试的效果。这也是选择题命题原则中“题干少用否定式”的主要理论基础。
6题, 考查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难度0.13, 区分度0.19。87%学生选了错误答案, 正确率不到25%, 4个选项随意蒙也有25%几率。由于太难, 所以区分度也太低, 没有鉴别能力, 好学生、差学生分不开, 甚至还可能是好学生选错了, 差学生选对了。出现这种情况不是试题编制问题就是考查知识内容问题。果然是知识内容出了问题, 超纲。此题列出了10个实验内容, 有6个超出《考纲》知识内容范围, 甚至还有的超出了《课标》范围, 《课标》就没要求学, 如“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是选学内容。2011年高考新课程卷第6题也是一个实验题, 题中给出的4个实验都是必做实验, 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恰当的试剂, 并能正确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 难度0.877, 是一个容易题。4个选项列表表述, 从“实验目的、试剂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非常清楚, 简洁, 一目了然, 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这也符合《考纲》中的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31题, 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应用。难度0.31, 是一道难题, 从内容上说也是难题, 遗传应用题是地地道道的难题, 历来高考如此, 2011年高考课标卷第32题也是一道遗传应用题, 难度0.25。
32题, 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知识, 难度0.39。从内容上说, 不应该是难题, 历年高考生态问题试题难度值都在0.6以上, 那怎么变成难题了呢?肯定是试题编制有问题, 下面逐一分析。
第 (1) 问, 没问题, 是教材原话, 必修3第114页。
第 (2) 问, 有4个空格, 这不好, 空格多, 一般每问设空格1~2个, 所填的空尽量放在题目的后面, 先提供充分的论据, 然后再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么做。
第1个空格叫填Ⅱ的同化量, 这就有问题了, 什么是同化量?教材上没有, 学生没学过, 从教材必修3第94页来说, 叫摄入量为好, 因为题中或说教材中注明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 Ⅱ摄入量图中已给出62.8, 直接写上即可, 这个空格没什么意义, 奇怪的是图中没有给出Ⅰ的能量 (生产量) , 设问中也没有问到Ⅰ, 图中没有给出的数字, 应该是让学生答的数字, 不是让学生答的就应该给出, 也就是把条件给充分, 降低难度。第2个空格呼吸量, 较容易, 62.8-2.1-12.6-29.3=18.8。第3个空格问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实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就是净生产量 (净生产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就是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减去呼吸量 (呼吸作用消耗掉的一部分能量) , 62.8-18.8=44。遗憾的是这部分内容书上没有, 《考纲》也没做要求, 题中也没说明, 我想这一空格多数学生答不出来。如果题中说明, “已知同化量=生长发育繁殖能量+呼吸量”, 再设问, “呼吸量为______________,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 学生就容易答了。
第 (3) 问、第 (4) 问, 没什么问题。
另外, 题干中说, “图2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图2是示意图, 不是模式图, 教材必修3第101页图5-11才是碳循环模式图, “模式图”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图。“示意图”是为了说明内容较复杂的事物的原理或具体轮廓而绘成的略图。图2是碳循环略图, 而不是碳循环标准形式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生物测量理论与实践 (修订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 第2版.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理科试题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镇别:村别: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能繁母畜:
2、畜禽存栏数: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生产中畜禽注射用疫苗一般包括活(菌)疫苗、()。
A、寄生虫疫苗 B、合成肽疫苗 C、基因工程活疫苗 D、灭活疫苗
2、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血清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
A: H5N1;B: H1N1;C: H9N1;D: H7N13、猪瘟在临床上有哪些表现类型?()
A、急性、慢性和迟发性3种类型; B、狂暴型和麻痹型; C、消瘦型和流产型; D、以上都有
4、新生畜禽在出生后()内佩戴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之前佩戴畜禽标识;从国外
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之内佩戴畜禽标识。A、20天 B、30天 C、40天 D、50天
5、按照国家有关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公里。
A、1B、3C、2D、5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
A、脾脏肿大;B、肾脏出血;C、气管出血;D、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
7、边境地区受到境外禽流感疫情威胁时,要对距边境线30公里的所有易感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
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强化免疫。
A、1个月 B、35天 C、45天 D、2个月
8、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摄氏度,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
A、0—4摄氏度 B、2—6摄氏度 C、4—8摄氏度 D、6—10摄氏度
9、口蹄疫病畜的诊断过程中,需提供含毒量高的病料,这些病料是()。
A、肺 B、水疱液、水疱皮 C、肝 D、口腔拭子10、2006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区爆发的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是()。
A、猪瘟病毒 B、猪2型圆环病毒 C、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 D、细菌
三、填空题(每题6分,共24分)及恢复期4个阶段。
2、传染病是由 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
3、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即、。
4、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按病原体更换宿主的方法可将传播途径归纳为和两种方式,前者是指病原体在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后者则是病原体从亲代到其子代的传播方式。
四、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6分)
1、动物疾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疾病性质分为三大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
2、经活媒介传播疾病是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方式()
3、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是动物传染病防治原则()
4、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畜禽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5、消毒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措施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将传播媒介中的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清除。()
6、牛、羊奶产量:指社会产量。凡出售和农民自食自用的各种牛(荷斯坦牛、改良后产奶的黄牛、牦牛、水牛)、羊生产的奶产量。牛犊、羊羔直接吮食的部分,不统计产量。()
五、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一、判断题
1、公共关系概念首出现是1905年。(错)
2、公共关系工作能够指导广告。(对)
3、公共关系古已有之(对)
4、伯纳斯是 C、顾客公众
D、内部公众
22、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称为【 D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23、马斯洛认为,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是【 C 】 A、高级需要
B、低级需要 C、优势需要
D、长远需要
24、下列关于流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流行涉及的范围很狭小
B、流行是少数人随从和追求某种生活方式 C、流行是一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现象
D、时髦是流行的一种表现
25、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该组织的【 C 】 A、信誉度
B、美誉度 C、知名度
D、可信度
26、在组织的开创阶段,适宜采用的公关方式是【 C 】 A、进攻型公关
B、防御型公关 C、建设型公关
D、维系型公关
27、公共关系工作的一般程序是【 D 】
A、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调查——公关检测 B、公关调查——公关检测——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C、公关检测——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 D、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检测
28、公关调查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C 】 A、公众代表座谈会
B、资料分析 C、民意测验
D、利用新闻媒体
29、因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类型是【 A 】 A、劳资矛盾引起罢工
B、地震引起大楼倒塌 C、重大盗窃事件发生
D、有意诬陷引起报导失误 30、公共关系广告的主要目的是【 D 】 A、推销产品
B、提供服务 C、吸引消费者兴趣
D、树立形象
三、名词解释题
31、产品定位
所谓产品定位就是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为你的产品设置一个特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只为你的产品所独占而其他同类产品则不可能拥有。
32、社区公众
是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也称为区域关系,地方关系。
33、把关人
亦称为“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社会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
34、PDCA工作法
亦称为四步工作法,即将公共关系工作过程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这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动态的环状模式。
四、简答题
35、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公共关系操作的角度看,一个组织设立公关机构具有以下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条件的制约,难以客观公正。
36、什么是公众?公众有哪些特征?
答:公众即与公共关系学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其具有以下特征:(1)整体性、(2)共同性、(3)相关性、(4)多样性、(5)变化性
37、什么是CI?它在企业运作中的功能如何?
答: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简称,是指企业通过传播媒介,以增进社会认同的符号传达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向社会大众进行有效传达的过程。其重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企业的市场开拓力(2)强化企业信息的沟通(3)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士气(4)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吸收(5)增强金融机构和股东的好感与信心(6)协调经费的合理使用
五、论述题
联系实际分析全员公共关系管理
答:全员公共关系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共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共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
公关工作的成功,不仅需要依靠专职的公关人员的努力,而且有赖于组织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整体配合。具体包括:
(一)领导的公共关系意识
一个组织的领导,必须对自己组织的声誉和形象承担直接责任。因此,应该具备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在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中提出公共关系方面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和指导公共关系的工作。
(二)全员的公共关系配合
要将公共关系的经常性工作与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公共关系职责,成为工作考核的一项标准。
(三)组织的公共关系氛围
应该在组织内部普及公共关系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一个组织的形象、信誉这种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个人难得,良好的形象能使一个企业拥有的实物资产增值,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公司在95、96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备受社会关注,但是1995年9月三株公司驻杭州地区富阳市的销售主管王某未经杭州三株公司企划部审核,擅自在《富阳报》的一条通栏广告中夸大三株口服液的疗效,致使在以后的短短几天内被各界知名人士严肃指责并刊登在发行量近30万份的报刊上,造成三株公司在全国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
结合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三株公司所面临困境是否是公共关系危机?什么是公共关系危机?(2)如果你是公司负责人,该怎样处理这种公关危机?
答:
1、(259页)三株公司所面临困境是公共关系危机。公共关系危机主要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如公众的指责批评、恶性事故等。
2、(263页)结合实际分析
(一)预防危机
建立灵敏的预警系统;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模拟准备
(二)危机处理过程
危机出现以后,公共关系人员应迅速反映,针对不同公众确立相应的对策及时消除危机。具体步骤有:
(1)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2)情况调查,收集信息;
(3)成立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专门机构,制定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4)确定新闻发言人;
(试卷总分:5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O-16S-32Zn-6
5第I卷(选择题,共1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
在第I卷答题卡中,每小题1分,共12分)
1.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干冰升华C.蜡烛燃烧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磺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4.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D.菠萝榨汁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5.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
A.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绿色能源B.研发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C.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D.电厂、水泥厂远离城市排放含PM2.5的烟尘
7.关于钢铁及制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
九年级化学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含有某些金属和碳元素的铁合金,其性能比纯铁更优良 C.高炉中炼铁的主要反应可表示为:2Fe2O3 + 3CD.家用菜刀经洗净擦干后可防止生锈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 C.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t2℃时,乙先析出晶体 D.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9.金属Ni、Z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盐X、Y、Z的溶液中,置换反应的结果,有无金属析
出的情况如下:
高温
4Fe + 3CO2↑
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递减的顺序是:
A.X、Zn、Ni、Y、ZB.X、Y、Ni、Zn、Z C.Z、Zn、Y、Ni、XD.X、Zn、Y、Ni、Z
10.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1
1—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待测”数值一定为2 g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第I卷答题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2分)
13.(5分)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可作燃料的气体单质;(2)制备高空电缆的金属;(3)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4)常用作调味品的酸;(5)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一种有毒物质。14.(7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食用前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常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煤、石油和天然气被称作当今三大化石能源,其中较清洁的能源是,其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
(4)在检查胃部疾病之前,医生常让病人饮用一种含有硫酸钡的白色牛奶状液体,形象的称作“钡餐”,“钡餐”中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钡,而不能用碳酸钡,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
(5)“白色污染”是由于人类在生活中随意废弃塑料引起的。塑料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等,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你认为可采取的一条措施是。15.(6分)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右图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具
有性。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CuO 是,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3)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完成大气中的“碳循环”,但
澄清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会使全球变暖,从而
石灰水
导致。蔬菜大棚用作气肥的二氧化碳,可用多种方法制得,例如可以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NH4HCO3)
反应制得,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研究发现: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也有还原性。从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特点分析,一氧化碳和碳都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16.(4分)实验中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探究
酸碱中和反应,右图是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的溶液液的pH与加入的A溶液的关系图像,请你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处于b点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5分)
17.(5分)“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较机械性能,比纯铜耐腐蚀,街头许多“金色”饰品就是用它来制作的。现取20.0g某种黄铜投入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硫酸有剩余,且剩余溶液和残余固体总质量为119.8g。请计算:(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2)这种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
四、探究与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1分)
18.(4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应选择的装置是。
(3)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答一条)。19.(7分)实验中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提出假设】
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该溶液全部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假设三:该溶液部分变质。此时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设计方案】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根据以上假设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溶液样品,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若无沉淀出现,则假设一正确;
若有沉淀出现,再向反应后的残留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假设正确,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另一种假设正确。
方案二:取溶液样品,向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若假设一正确,则出现的现象是
自始至终都无气体生成;若假设二正确,则加盐酸,就立即有气体生成;若假设三正确,则出现的现象是。
【方案评价】
万相宏同学认为将方案一中的氯化钙溶液换为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完成实验,你认为
他的评价(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实验结论】假设三正确。
【反思拓展】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
答案
13.(1)H2(2)Al(3)CaO(4)CH3COOH(5)NaNO2 14.(1)肥皂水加热煮沸(2)天然气CH4+2O
2点燃
2O+CO2(3)减小
(4)BaCO3+2HCl=BaCl2+H2O+CO2↑(5)重复使用某塑料制品(其它合理答案也可)15.(1)2(2)稳定2CuO+C
高温
2Cu+CO2↑(3)温室效应2NH4HCO3+H2SO4=
(NH4)2SO4+2H2O+2CO2↑(4)CO和C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中化合价都能升高 16.(1)NaOH+HCl=NaCl+H2O(2)NaOH(3)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
全反应(4)NaCl、NaOH17.(1)0.2(2)65.25%
18.(1)2KMnO4K2MnO4+MnO2+O2↑A(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E(3)二氧化碳
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19.CO2+2NaOH=2Na2CO3+H2ONaOH、Na2CO3三先无气体生成,后有气体生成错误氢氧化钙与碳酸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对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的鉴别造成干扰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的发生反应,产物使瓶口和瓶塞粘合在一起
为了改善A/A/O工艺,国内一些学者探索采用改良A/A/O工艺,即取消混合液内回流。同济大学的任洁、顾国维等[1]对A/O/O工艺进行了取消混合液内回流的中试,结果表明,取消混合液内回流后除磷效果更优,并不影响对有机物的去除。周斌[3]通过对实际A/A/O工艺取消混合液回流,运行显示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有明显上升,尤其除磷效果佳,且受温度影响不太明显。张建琴[4]对取消混合液回流的实际工程进行考察,运行表明该工艺有利于有机物、氨氮和总磷的去除。为了验证取消混合液回流的改良A/A/O工艺处理效果,本研究采用BioWin软件对具体工程进行工艺模拟,并对BioWin软件在污水处理中应用进行探索。
目前,数学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将数学模拟用于工程实践与试验研究方面已有很多探索。软件模拟得到的运行结果可以为工艺设计和运行优化提供辅助参考,不仅减少了实际试验工作量,也节约了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BioWin软件是现在应用较广泛的污水处理模拟软件,由加拿大Envirosim环境咨询公司开发。经过长期的参数校正及内容扩充,BioWin的功能更强大,更便于操作,已成为该领域模拟软件的领航者。BioWin模型以ASDM综合模型为基础,整合了国际水协推出的ASM1-3号模型,包含稳态分析器和动态仿真器两个模块[5]。BioWin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升级改造、运行优化等方面,为实际工程的投产运行以及实际运行提供技术参考[6,7]。
1 工程概况
山东省东明县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厌氧/缺氧/好氧(A/A/O)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约占40%)和工业废水(约占60%),处理量为6×104 m3/d。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该污水处理工程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如表1所示[8]。
改良A/A/O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2 模型建立
2.1 工艺模拟流程
运用BioWin软件画出工艺模拟流程,如图2所示。
2.2 设计参数
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如表2所示。
模拟运行参数如表3所示。
3 模拟数据与分析
3.1 模拟进出水水质
该模拟工艺的模拟进出水水质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该污水经模拟工艺处理后各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四个指标中COD、TP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十分接近,而BOD、NH3-N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运行差异较大,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①软件模拟的参数设定存在一定误差,与实际运行时的工况条件并不一定能完全匹配;②由于有机悬浮颗粒物慢慢被生物降解;③人工操作会产生误差及影响。总体来说,BioWin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工艺运行状况,得出运行结果数据。
COD、BOD、NH3-N、TP的模拟出水分别为43.3 mg/L、4.00 mg/L、0.33 mg/L、0.71 mg/L,去除率分别为93.0%、98.5%、99.2%、85.5%,去除率较高。同时,出水水质完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可见,改良A/A/O工艺的处理效果显著。
3.2 构筑物中主要指标浓度
构筑物中主要指标的浓度如图3~图5所示。
由图3可知,出水中的COD和BOD浓度较进水时明显降低,去除率较高。通过BioWin软件模拟,可见该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机物,降低COD和BOD浓度。
由图4可知,出水中的总氮浓度较进水时明显降低,去除率较高。通过BioWin软件模拟,可见该工艺具有脱氮效果。
由图5可知,出水中的总磷和溶解磷酸盐浓度较进水时明显降低,之后通过排泥,可去除污水中的磷,达到除磷的效果。
4 回流污泥比的优化
回流污泥从二沉池回到厌氧池,通过回流污泥维持各段污泥浓度,使之进行生化反应。本次模拟的污泥回流比R取0.8,并通过改变污泥回流比R,确定最优值。
从图6中可以看到,除R为0.7时,总磷不达标外,其他条件下均能达标排放。0.8时氨氮浓度最小,0.9时总磷浓度最小,而在1.0时,COD、BOD、TP均是最小值,但总磷浓度有所上升且接近1。可见污泥回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当污泥回流比过小时,生化反应效果差,总氮、总磷去除率低;当污泥回流比过大时,回流污泥带入太多的硝酸盐,影响厌氧释磷,降低总磷的去除效果。为了使脱氮除磷的协同作用最优化,R应取在适当区间内,本次实验结果为0.8~1.0。
5 结 论
通过BioWin工艺模拟,采用改良A/A/O工艺进行处理,COD、B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3.0%、98.5%、99.2%、85.5%,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可达标排放。证明改良A/A/O处理对污水处理效果显著。通过BioWin模拟运行,优化污泥回流比,观察到污泥回流比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本次实验最佳取值为0.8~1.0。
BioWin软件能较准确便捷地模拟污水处理系统实际运行,并可用于研究和优化工艺运行。今后,可将BioWin推广用于指导实际运行,避免不必要的调试而造成的浪费,也使实际运行更加具有应变性。
参考文献
[1]任洁,顾国维,杨海真.改良型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J].给水排水,2000,26(6):7-10.
[2]万年红.A2/O工艺的改良与设计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3,19:81-83.
[3]周斌.改良型A2O工艺在常州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1:50-53.
[4]张建琴.改良型A2O工艺的生产运行效果[J].水处理技术,2007,33(5):82-84.
[5]李鑫玮,牛庆利,甘一萍,等.BioWin在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水工业市场,2009:38-41.
[6]胡志荣,周军,甘一萍,等.基于BioWin的污水处理工艺数学模拟与工程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J].2008,24(4):19-23.
[7]熊雪萍,孙逊,张克峰,等.BioWin3动态模拟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水[J].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3):124-126.
【《比较文学》模拟卷A】推荐阅读:
比较文学论文点评11-05
比较文学考试重点12-29
比较文学发展简史04-25
比较文学教学大纲12-29
比较文学硕士论文02-19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11-25
比较文学考博考试试题01-16
比较应用文与文学作品02-11
比较文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04-20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复习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