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精选14篇)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能够结合“心情卡”讲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学习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剪好的圆形心情卡片,彩笔。

2、小镜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把你现在的心情告诉我?

基本部分:

1、观察心情卡,了解高兴、伤心等不同的情绪,讲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兴的表情),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有可能怎么了?(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妈妈给他买新衣服了;妈妈带她去动物园了;妈妈让她玩电脑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高兴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3)出示心情卡(伤心的表情),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个娃娃怎么了?他为什么这么伤心?(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没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妈妈了等等)

(4)你有没有过伤心的事情?请你说给大家听。

2、引导幼儿讨论遇到生气或伤心的事情会怎样,学习几种调节自我情绪的简单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1)你觉得高兴好还是伤心好?(高兴)

(2)如果遇到伤心或是生气的会怎样做?(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

教师小结:如果人经常的伤心、生气会对身体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起来,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让自己变快乐的好方法。

3、师幼共同做表情游戏;幼儿照镜子。听教师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变变变、我变得很快乐……”

4、制作心情卡:

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动手制作一个心情卡。

为幼儿发心情卡,指导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想想现在的心情是高兴?还是伤心?仔细观察高兴时眼睛、嘴巴怎样?生气时什么样子?

结束部分:

把自己制作的心情卡图片布置成心情墙,幼儿讲述自己的心情。

活动延伸

和幼儿创建一个心情区角:《让我变快乐》,在区角中放有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的道具、图片等,让幼儿在自己的好朋友之间找到快乐,帮助好朋友找到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通过观察心情卡,让幼儿了解了他人及自己心情的变化,知道心情好坏对自己的身体影响是很大的的,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们谈话的过程中听到他们说的最多是高兴的时候玩电脑,现在有的孩子玩电脑已经上瘾,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在活动中我提醒孩子们电脑不要多玩,并且学会当妈妈不让玩电脑时,自己应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收到了好的效果。通过动手制作可以看出,幼儿对各种表情掌握的很好,对在以后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特别强调:“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引导幼儿对民族风俗的理解和审美体验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开展《娃娃看天下》主题活动时, 我班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歌舞表现出极大探究兴趣。由此, 我们遴选了民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作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本活动旨在通过学唱这首旋律欢快、歌词简洁的歌曲, 以及对富有民族韵味的衬词“阿哩哩”的领悟和运用, 让幼儿感受到“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生动画面。另外, 教师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手风琴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热情, 不断激活幼儿歌唱的表现力, 力求通过对唱、轮唱和领唱等多重歌唱形式, 让幼儿感受、表现与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活动目标

1. 乐意演唱衬词部分“阿哩哩”,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情绪。

2. 探索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了解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3. 会看图谱, 能用对唱、领唱等合作方式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准备

(1) 幼儿有领唱和合唱的演唱经验。

(2) 幼儿演唱过带衬词的歌曲《两只小象》。

2. 物质材料准备

(1) 活动前, 教师准备好彝族服饰、头饰、项链、手铃、彝族图片、视频等。

(2) 教师准备图谱、手风琴、电脑、磁性黑板、投影仪、投影布。

3. 环境创设

教师和幼儿共同将活动室布置成“美丽的彝家山寨”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

1. 练声导入, 激发幼儿的兴趣

(1) 教师弹奏手风琴, 幼儿随音乐入场。

(2) 幼儿进行发声练习。

(3) 幼儿跟随教师的手风琴伴奏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4) 教师组织幼儿观看介绍彝族风情视频, 激发幼儿了解彝族文化的兴趣。

2. 情境体验, 运用图谱学唱歌曲

(1) 教师提问:请说一说在视频中, 你看到了什么?

(2) 幼儿观看视频, 感受彝族的服饰以及穿戴的特点, 了解彝族载歌载舞的民族特色。

(3) 幼儿欣赏彝族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师用手风琴伴奏, 第一次范唱, 提问:歌词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4) 教师第二次范唱, 提问:歌曲中先唱了哪一句?再唱了哪一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图片的顺序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出来。

银项链啰, 阿哩哩!

白衣白帽, 阿哩哩!

彝家娃娃, 阿哩哩!

真幸福啰, 阿哩哩!

又唱歌啰, 阿哩哩!

又跳舞啰, 阿哩哩!

彝家娃娃, 阿哩哩!

真幸福啰, 阿哩哩!

(5) 幼儿跟随图谱, 尝试演唱歌曲。

3. 找出衬词, 体验衬词在演唱中的作用

(1) 教师请幼儿找出歌曲中最有趣的一句。 (衬词:阿哩哩!)

(2) 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衬词的作用:衬词可以让演唱更好听, 更丰富, 更有趣。

(3) 教师请幼儿演唱时尝试用突出衬词的方式演唱歌曲, 以了解衬词的演唱特色。

4. 探索用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不同形式来演唱歌曲。

(2) 趣味分组唱:幼儿尝试用领唱、对唱、接龙唱等形式演唱歌曲。

(3) 玩游戏:声音捉迷藏。游戏玩法:请一名幼儿坐在中间戴上眼罩, 由另一名幼儿扮演彝族娃娃佩戴小手铃, 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其他部分由其他幼儿合唱。唱完后, 蒙眼幼儿要找到演唱中那个只唱“阿哩哩”的彝族娃娃。

彝族娃娃在演唱时可边唱边表演动作。针对“声音捉迷藏”的游戏, 让蒙眼的幼儿确定声音的方位、猜测同伴的声音等。

5. 分享交流

教师提问:说说这首歌我们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去演唱?幼儿集体交流, 然后欣赏教师用手风琴演奏外国民族音乐。

五、活动延伸

1. 欣赏主要由衬词组成的歌曲《忐忑》。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对已学过的歌曲添加衬词, 并演唱给同伴和家长听。

3. 教师将各种道具、图谱、手风琴等投放到活动区, 以方便幼儿游戏时使用。

六、活动反思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博大精深, 独具魅力。本次活动大胆地选取了其中之一的民歌体裁, 通过手风琴作为教学媒介, 有机地穿插使用新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情趣盎然, 使得幼儿沉静在审美感受与欣赏体验之中, 激活了幼儿的审美表现与审美创造。本次活动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艺术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 幼儿对民歌的感知较少,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 以民歌为选材的歌唱活动就更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 要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民歌。通过对这首民歌的学习, 让幼儿了解了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的彝族及其民族特点, 包括服饰、帽子、生活、节日等特点。短小精悍的歌词以及带有地方特色的衬词“阿哩哩”, 让幼儿充分感受了少数民族歌曲特有的韵味。带有民歌元素衬词的《彝家娃娃真幸福》, 让幼儿既欣赏和感受了彝歌的特点, 还初步了解了衬词在歌曲中起到的让歌曲更丰富有趣、更好听的修饰作用。

2. 游戏贯穿始终

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曾说过:“什么是教学游戏化?简而言之就是让本身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好玩!让孩子们愿意玩!不知不觉得到发展的过程。”如何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感受到乐趣, 喜欢唱歌呢?本次主题活动在这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 教唱过程游戏化。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 我以图谱排序的游戏, 让幼儿先听出歌词中唱了什么, 出示相应的图片, 并将歌词对应的图片进行排序, 形成图谱,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梳理歌词演唱的顺序。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 我还用“拍立得”的游戏形式, 用手机拍下幼儿活动的视频。活动中, 我通过让幼儿观看自己演唱的视频和相互评价, 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观看、互评中提升了评价的水平, 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其次, 演唱形式游戏化。《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大胆地表现与创造。活动中, 我通过探讨分工合作的演唱形式, 让幼儿创造性地尝试男女生轮唱、接龙唱等多形式的演唱活动。同时, 引导幼儿在“声音捉迷藏”的游戏中, 用领唱和轮唱的形式, 大胆表现歌曲中的衬词部分。通过玩游戏, 幼儿知道了在蒙眼的情况下判断声音来源的方位, 学习了猜出音源的技巧, 激发了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3. 媒介运用适宜。手风琴携带方便, 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在本次活动中, 我使用手风琴进行伴奏, 弥补了以往教师固定在座位上弹伴奏而与幼儿交流较少的的不足。手风琴伴奏的加入可以实现“边学边唱、边走边唱、边玩边唱”, 更便于我在演奏过程与孩子们互动。同时, 手风琴有很强的感染力, 其独特的音色, 让民歌的演奏更加丰富, 幼儿在演唱中更有激情。与此同时, 交互式电子白板适宜、适当的介入, 也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3

妈:喂,老师。

师: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妈:到我家来给宝宝过生日。

师:那我怎么走啊?你是哪一家啊?

妈:我是小猪家。

师:那我怎么走啊?

妈:你左拐,再直走就到了(这时爸爸走到教师面前来接教师了)。

师:小猪爸爸来接我了,好的,我一会儿就来。

(教师把手上其他幼儿的衣服放到衣柜里后,便到“小猪家”去了。下面是发生在“小猪家”的对话实录。)

师:你们家宝宝过几岁生日啊?

妈:3岁。

师:有蜡烛吗?

妈:没有。

师:哦,你们家没有蜡烛啊?

爸:哦,我去买。

师:哎,你等一下啊,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啊?

爸:直直的。

(幼儿从“百宝箱”里拿来一根短而细的绿色管子当蜡烛。)

师:怎么插啊?

妈:这儿插一根,那儿插一根。

师:插几根啊?

妈:3根。

(幼儿又从“百宝箱”里拿来两根绿色管子。)

爸:我去找打火机。

师:打火机是什么形状的?

爸:是长方形的。

师:宝宝醒了吗?

妈:醒了。

师:你家宝宝叫什么名字啊?

妈:就叫宝宝(是妈妈和爸爸商量的结果)。

师:宝宝真可爱。

(接下来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吹蜡烛的是小猪家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宝宝。)

师:谁吹蜡烛啊?

妈、爸:宝宝吹(于是妈妈和爸爸便让宝宝吹蜡烛)。

(接下来是切蛋糕的环节。)

爸:没刀。

师:啊?你们家没刀啊?

妈:有刀(妈妈拿来刀并把刀递给了爸爸)。

(接下来是吃蛋糕的环节,爸爸把蛋糕切好,先给了教师一份,然后妈妈和爸爸各拿了一份开始吃起来。)

师:为什么先给我吃?

妈、爸:因为你是客人。

师:哦,要先给客人吃啊。

(教师吃完蛋糕后有礼貌地跟幼儿道别。)

评析:

这个游戏指导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电话”中的师幼对话,二是在“小猪家”的现场对话。

先来看“电话”中的对话部分。在幼儿园活动室里,“打电话”的教师和“小猪妈妈”之间的距离不到3米。双方目光对视。“打电话”的教师运用“兴趣导向的策略”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向的策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的做法,比如,她问了幼儿三个问题:“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目的)“你是哪一家啊?”(自我介绍)“那我怎么走啊?”(地点)教师和幼儿通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给幼儿打电话常识的过程,告诉对方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自己是谁、自己的家在哪里。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还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来思维,当真实事物不在眼前时他们会用其他事物来替代。因此,当幼儿给教师“打电话”时,教师迅速用手势做出“接电话”的动作,并且把在视线范围内的情景假想成不在眼前。教师只有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才不至于出现当幼儿“打电话”给教师时,教师直奔“小猪家”这样可能令幼儿无语的局面。

在“小猪家”里的对话更能显示出教师指导游戏的机智。小班幼儿往往对过生日吃蛋糕的经历印象深刻,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教师进入“小猪家”。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围绕过生日“宝宝”的年龄、蜡烛的数量和形状、点蜡烛需要的打火机及其形状、插蜡烛、切蛋糕、招待客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幼儿对话,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根蜡烛并说出总数。在游戏中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教师还以问题“为什么给我先吃”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在这里,教师的语言运用比较恰当,有利于幼儿积极思考、参与。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日常生活中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2、学习用语言表达感受,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3、体验关爱、亲情、共享的快乐。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红星娃娃、笑娃娃和哭娃娃、情景卡片、水彩笔、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纸

活动重点:

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红星娃娃

教师:“今天红星娃娃邀请我们去它家做客,我们开不开心呀!”幼儿手拉手一边唱歌一边去作客。<来.源快思教.案网>幼儿和老师去笑娃娃和哭娃娃的家。

二、认识高兴和生气的表情

1、说说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表情。(脸上、眼睛、嘴巴)

2、做做笑和哭的样子。

三、说说高兴与不高兴的事

1、“平时有什么高兴的事?高兴的时候你会怎么样?”

2、“不开心时可以做些什么?”介绍几种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1)可以独自呆一会儿消消气(2)可以对别人说出生气的原因(3)为别人想一想(4)或者轻轻的哭一哭、睡一觉、看看书、听听音乐、做做游戏等等,这样很快就没事了。

3、问幼儿“你们喜欢笑娃娃还是哭娃娃?为什么呢?你们想和谁做好朋友?”

四、做做高兴的游戏 小兔跳跳,给皮球打气,老狼老狼几点了等。

五、我们都做笑娃娃 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笑娃娃,我们都当笑娃娃。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有的幼儿还在哭,可是当我带领他们去笑娃娃和哭娃娃家的时候,他们都停止了哭声,他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去观察哭娃娃和笑娃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最终,我终于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笑脸,我及时鼓励他们,“做哭娃娃还是笑娃娃”他们一口同声的说“笑娃娃”,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完成了这一件课,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掌握了笑娃娃的做法,而且大家都争取要当笑娃娃。幼儿能根据以有的经验积极主动的来寻找“笑娃娃”和“哭娃娃”,教师和幼儿的平视交流、和幼儿一起表演拉近了老师和幼儿的距离。幼儿制作表情娃娃,调动了每一个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个幼儿体验成功。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孩子不仅达到了心育目标的要求,活动还促进了幼儿各种能力的提高。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5

1.会玩传球游戏,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以及自己是哪个班的小朋友。

2.能在游戏中大胆、清楚地介绍自己。

3.对集体活动感兴趣,体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传球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小皮球若干、小手偶“玲玲”、“幼儿学习材料”——《我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自由玩球。

1.出示五颜六色的小皮球,请家长与幼儿两两相对玩球,如滚接球、转球等。

2.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帮助幼儿学习介绍自己。

如:我叫×××,你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二、请家长与幼儿围成圆圈,随音乐玩“传皮球”游戏。

1.教师操作手偶,以“玲玲”的口吻向大家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大家好,我叫玲玲。我是女孩。我属羊,今年3岁了。我喜欢玩娃娃,是桦川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提醒幼儿与玲玲打招呼,说说自己是哪个幼儿园、哪个班的小朋友。

2.介绍“传皮球”游戏的玩法:听音乐传皮球,音乐停止时要停止传皮球的动作。

3.组织家长玩“传皮球”的游戏,音乐停止,请拿到球的家长用完整、清晰的语言介绍自己。

4.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玩“传皮球”游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介绍自己。

鼓励幼儿大胆地走到集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对于个别胆怯的幼儿,可请家长陪同上前;对于不能独立介绍自己的幼儿,可用提问的方法予以引导,教师问一句,幼儿答一句。应及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

三、结合《我上幼儿园啦》第6—7页,引导幼儿介绍自己。

小班娃娃家游戏反思 篇6

娃娃家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区角,但是每次进去总是会发现孩子们玩的水平都是不高的,有时候就是简单的摆弄,没有什么社会的交往。于是有一天,我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按响了娃娃家的门。孩子们听到门铃声都楞住了,只是对我笑,只觉得稀奇,当然更加不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于是在区角讲评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点来进行了交流,没想到的是孩子们对这个交流点是很感兴趣的,还会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来。第二天,当我再去娃娃家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孩子知道该怎么招呼客人了,这就是老师通过游戏过程中角色参与的观察方式,平行游戏的指导形式来促进孩子们游戏水平的提高的。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更自由更灵活的教学形式――区角活动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我们不断地挖掘着区角游戏的潜在教育价值,也不断的思考着如何让孩子在区角游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自己的区角活动理论的学习,对照自己区角活动中的教育行为,更深入了解幼儿并指导幼儿,促进幼儿的成长。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7

《我喜欢去的地方》是一节生活经验讲述课, 属于谈话活动。 在目标的制定上, 我从重视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情绪体验, 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考虑。让孩子积极参与活动, 体验活动的快乐, 以及能对2———3幅图产生联想, 能大胆地表达出来。而小班孩子年龄小, 生活经验不够丰富, 语言表达不是太清楚, 在语言交流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因此, 孩子对谈话活动并不是十分感兴趣。所以在设计本活动时, 我们寓谈话于游戏之中, 主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设计。《我喜欢去的地方》,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 只有贴近他们的生活, 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 从幼儿带的照片自己喜欢去的地方开始,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照片上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然后利用课件, 启发幼儿联想讲述, 并逐步加深难度, 接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进行拼图联想讲述, 然后再由小到大展现我们家乡及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 来继续拓展幼儿思维, 激发幼儿对喜欢去的地方的向往。最后利用幼儿熟悉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在幼儿园喜欢去的地方, 并满足他们的愿望, 带他们到幼儿园里喜欢去的活动区去玩。整个设计, 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照片开始, 再回到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结束。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感触, 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出来自己喜欢去的地方, 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让活动目标在孩子的游戏中, 在师生的互动中, 在孩子快乐的笑声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这些只是作为老师我的预设活动和目标, 接着, 我们可能会根据孩子的情况有一些生成活动, 如: 用各种手段把 “我喜欢去的地方”表现出来, 让大家都喜欢! 怎样让 “我喜欢去的地方”更美丽等等。

在活动实施中, 为了满足小班孩子好奇、多动的特点, 我先创设了一个幼儿外出到喜欢地方游玩的照片展, 孩子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 启发让孩子在寻找与发现中, 在与同伴或老师交流中, 感受表达的乐趣, 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趣点始终在照片和交流上, 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为了更深入地引导孩子对两到三幅图联想讲述, 把孩子的注意力引进下一个环节, 我使用了现代技术教育手段, 制作了孩子喜爱的动画课件, 让课件中的形象自然地把孩子吸引过来。

然后, 由简到难, 先利用课件中的两幅图,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讲述: × × × 喜欢去什么地方。接着, 加深难度, 启发幼儿: 看到两幅图联想到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出来。这样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 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小班孩子来说虽然有一定的难度, 但在前面逐步引导的基础上, 孩子还是能够表达出来了, 这一点大家也看到了,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也迎刃而解了。

《纲要》指出: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与生活和游戏中”。因此, 紧接着进入游戏: “连图说话”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联想, 在游戏中讲述。为了便于让孩子对讲述中的人物和环境进行联想, 不至于让找到朋友的孩子拿到两张同样内容的图片, 我对游戏进行了男女分组, 这样也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中, 不断增加游戏的难度, 让孩子更换朋友, 让孩子增加朋友, 三个或者更多的在一块联想讲述、交流, 体验游戏的乐趣。从而, 活动的重点难点不知不觉中, 孩子掌握了。在这一环节中, 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当出示放图片的小青蛙时, 孩子们一时没有适应过来, 没有响应我的问题, 我灵机一动, 学了几声青蛙叫, 一下子就让孩子明白过来了。

对于整个活动来说, 我考虑到, 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 又要有长远发展; 既要贴近幼儿生活, 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 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 有了以下环节。考虑到把幼儿的注意力从游戏中拉回来, 我再一次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让孩子再一次自然而然地走进我们家乡和祖国各地优美风光的环节里, 从而扩大了幼儿视野, 增长了知识, 增加了自豪感, 真正拓展了幼儿对喜欢去的地方的思维, 紧扣主题和活动目标。这一环节中, 孩子的出色表现, 出乎老师的预料, 老师奖励他们图片时, 孩子竟然在老师没有任何提示与引导的基础上使用了礼貌用语: 谢谢! 由此也可看出: 生活在他们心中的印记会在不知不觉中表现, 正如本次活动设计初衷和我的标题一样, 生活是幼儿活动最神奇的源泉。

最后环节, 再一次联系幼儿生活实际, 回到幼儿喜欢的幼儿园生活中, 让幼儿大胆表达在幼儿园里喜欢去的地方, 进一步让幼儿体验活动的乐趣, 同时, 带幼儿到幼儿园里喜欢去活动区的玩, 满足孩子的愿望。也是再一次地深化主题。从而做到游戏中开始, 游戏中结束, 来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又回到生活。

当然, 本次活动, 活动中也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最后环节, 尽管孩子对活动区恋恋不舍, 由于时间关系, 没有让孩子在喜欢的活动区玩的尽兴, 另外教师奖励性的措施也有点少了。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8

一、核心概念

1.关于活力幼儿:本课题中,“活力幼儿”是指幼儿在游戏中能主动地发起活动,并在活动中能与他人愉快地自由交往。

2.关于交往能力:本课题中,我们的“交往能力”是指小班幼儿在娃娃家游戏时与同龄同伴交往中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同伴关系的总和。它由主动性、语言、肢体动作等部分组成。

3.关于娃娃家:娃娃家游戏是角色游戏的一种,本课题中的娃娃家是指幼儿在特定的“家庭”内,通过扮演各种家庭成员来体验与周围其他人、事、物情感与态度的交流过程。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菜、吃饭、照顾小宝宝等。二是与其他家庭相联系而发生的活动,如,幼儿外出走亲访友、请客吃饭等。

二、现状分析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基本处于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安全感型幼儿,这种幼儿比较害羞、胆小,不远与陌生人交往,喜欢独自一人活动,即使有同伴主动与他交流,他也采取“回避政策”;另一种是以自我为中心型幼儿,这种幼儿好动、好模仿、自我意识强,他在与别人交往时,遇事容易冲动,解决问题动作为先,往往以打架、吵闹来结束两人之间的交往。以上两种形态都说明小班幼儿不会与他人交往,如何让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轻松、自在、愉快地交往成为小班阶段重要的内容。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环境创设,引导幼儿形成自主交往的意识。

2.通过材料使用,促进幼儿自主建立交往关系。

3.通过情境创设,提高幼儿自主交往的积极性。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阶段(2016年4月)

收集各项资料,了解小班幼儿自主交往意识的现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7年5月)

1.2016年5月—2016年6月研究在单一模仿和自我操作的游戏模式下,环境创设对幼儿萌发自主交往意识的引导性。

2.2016年9月—2017年1月研究在平行性游戏中,材料的使用对幼儿与家庭成员间产生自主交往能力的促进性。

3.2017年3月—2017年5月研究在简单的联合游戏中,游戏情景的创设对幼儿与其他区域建立交往关系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结束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总结“娃娃家”游戏提高小班幼儿自主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及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转变过程。

2.分析法:分析现状及转变的原因。

3.总结归纳法:总结出在游戏中提高幼儿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4.评价法:了解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

六、实施内容

(一)师幼创造环境,提供自主交往场所

1.创设符合小班幼儿审美观的环境。查阅并收集网络资料,结合小班幼儿的自我表述来选择符合小班幼儿眼中美的材料,进行创设。

2.幼儿与环境互动,参与其中。在创设环境时让幼儿一起选择布置的材料与游戏时的材料,一切从幼儿从发,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为主。

3.游戏中的规则、标语的设计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视觉水平。

在制定游戏规则时,从内容到要求都要符合小班的阅读水平,让幼儿更快地掌握游戏技巧。

(二)幼儿参与游戏,提高自主交往能力

1.平行游戏,在模仿成人中萌发交往意识。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以平行游戏为主,因此,老师在幼儿游戏初可以引导幼儿做简单的模仿,让幼儿在模仿中,萌生出自主交往的意愿。

2.游戏主题,在材料使用中培养交往能力。在娃娃家游戏中,小班的孩子可能因为材料不会使用或者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引起交往冲突。因此,老师可以让幼儿探索材料,学会使用材料,并在使用过程中,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自我摸索如何自主地与他人交往。

3.情节发展,在观察中指导,提高不同幼儿的交往能力。小班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随着情节发展的不同,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也不同,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获得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交往能力。

(三)师幼评价游戏,让孩子自信交往

游戏自始至终都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评价也不例外,但是小班幼儿的表述、分析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老师可以让小班幼儿说说在游戏中的情绪及原因,努力完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展现他们的自主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玲玲.幼儿园中的角色游戏[J].幼儿教育,2011(8).

小班活动:春娃娃 篇9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春娃娃给树木、花朵、小动物带来的变化,并尝试用一句好听的话叫醒它们。

2、感受春天的美,喜欢春天。

二、活动准备:

幼儿:有外出寻找春天的经验。

教师:“春娃娃”故事课件,《春天在哪里》音乐,春娃娃图片,布谷鸟、柳树、桃花的家,各种春天的小动物、花、树等图片。

三、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听听说说→找找说说

四、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律动指导语:春天来到了,太阳多温暖(上肢运动);小草渐渐长大了(下蹲运动);柳条随风飘荡(体侧运动);小兔出来蹦蹦跳(跳跃运动)„„

T:呀,宝宝们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是呀春天来了,瞧春娃娃出来玩了,我们坐下来和春娃娃打个招呼吧。问问它要去哪呀?(春娃娃,你要去哪呀?)

春娃娃:我要去串门。

(二)听听说说:(理解故事内容,宝宝大胆的表达表现)导语:春娃娃真调皮,暖暖的春风一吹她就去串门。提问:什么叫“串门”?

小结:你们真聪明,‘串门’就是去客人家做客,聊天。

过渡:春娃娃会去谁那里串门呢?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春娃娃》。

1、师配音讲故事。

提问:春娃娃都到谁家去串门啦?(幼儿边回答,老师出示角色图片:布谷鸟、柳树、桃花:两层的一层是门上有这些东西,第二层是春娃娃来了以后的变化。)

2、分段理解故事:

过渡:春娃娃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化,它的朋友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次让我们跟着春娃娃一起去串门吧。

播放故事FLASH课件,幼儿欣赏。

(1)春娃娃叫醒了谁?用什么好听的话叫的?(学学布谷鸟飞和叫:布谷,布谷,春天来了,我要唱歌啦!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演。)

(2)春娃娃又遇到谁?柳树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帮柳树梳头动作)(3)春娃娃说了一句什么好听的话让桃花姐姐开花的呀?(幼儿学说)桃花姐姐开出了什么颜色的花。(开花样子,老师拍照)

(4)你喜欢春娃娃吗?为什么?(它让春天更美了)

小结:一起学说:春天来,春天来,柳树绿,桃花开,布谷鸟儿唱起歌,春娃娃呀多可爱。

(三)找找说说

T:春娃娃这么可爱,王老师也想来做春娃娃了,(师戴上春娃娃胸饰)那你们愿意当春娃娃吗?那和王老师一样来做春娃娃了。

1、分发春娃娃胸饰。

T:春娃娃们,除了布谷鸟、柳树和桃花,我们还要许多朋友也想叫我们去串门,不过要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把它们叫醒呢?

1、请春娃娃说一句好听的话来叫醒(青蛙、小草、蝌蚪、迎春花):“×××快起床吧!”“××花,你快开花吧。”

小结:春娃娃把这些好朋友叫醒了,春天变得更美了。

T:春娃娃们,我们教室里还来了很多朋友了,我们去把它们也叫醒吧。

2、老师出示背景图,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边交流边操作。(和老师开火车唱:春天天气真正好,春娃娃去串门,砰砰砰砰砰砰砰,来把门儿敲,砰砰砰砰砰)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在看看讲讲中感受春天花草树木的变化,喜欢春天。

2、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春娃娃、春娃娃故事录音,课件、场景:小花园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

对呀,春天来了,春娃娃出来玩了,我们和春娃娃打个招呼吧。

师:春娃娃本领大,她跑到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化,我们来看看她的朋友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二、看看讲讲

(一)完整欣赏(看一看表演)

情景表演:春娃娃

小结:春娃娃让春天变得真美呀!

(二)分段理解(听一听故事)

1、布谷鸟唱歌

*重点提问:春娃娃来到了谁的家?春娃娃来到了布谷鸟家,她会怎么说呢?

*播放PPT布谷鸟唱歌,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布谷鸟的叫声。

小结:春天真美呀,小鸟都出来唱歌了。

2、柳树发芽了

*重点提问:春娃娃又来到谁的家?春娃娃会帮柳树姐姐做什么事情呢?柳树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吗?

*播放PPT柳树发芽,请小朋友们看看柳树发芽的动画,一起来给柳树姐姐梳梳头。

小结:春天真美呀,树木都发芽了,树叶变绿变长了。

3、桃树开花了

*重点提问:这是谁的家?春娃娃来到桃花姐姐家,它叫桃花姐姐干嘛呀?

*播放PPT桃花开放,请小朋友们看看桃花开放的视频。

*我们也来做一做桃花姐姐开花,看看哪朵花开的最漂亮。

小结:春天真美呀,花儿都开了,可漂亮啦。

4、小朋友唱歌跳舞

*重点提问:春娃娃来到草地上,看到一群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在念儿歌,听听他们在念什么?

*我们也来念一念儿歌吧

小结:春天真美呀,在美丽的春天里人们可开心了。

(三)完整欣赏(边听边表演)

师:我们也来做春娃娃,一起让小鸟唱歌,让小树发芽,让花儿开放吧。

*幼儿进入场景中,一边听故事一边自由表演。

*重点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

小结:春天真美呀!我们要好好地爱护身边的这些花草树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一直这么美丽。

三、拓展延伸

春娃娃来到了那么多朋友的家里,春娃娃还会去哪里?她会叫谁起床,让谁开花呢?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娃娃来了,她的朋友会有什么变化,把你自己的发现以后来告诉大家好吗?

附故事:春娃娃

春娃娃真调皮,春风一吹他就去串门。

春娃娃跑到布谷鸟家里,轻轻地对布谷鸟吹了一口气,春娃娃说:“布谷鸟姐姐,快起床吧!”“布谷,布谷!”布谷鸟清了清嗓子唱起了歌。

春娃娃一会儿跑到柳树姐姐那里,从早到晚不停地给柳树姐姐梳头发。柳树姐姐的头发由短变长,可漂亮了。

春娃娃一会儿又去催桃花姐姐开花,桃花姐姐绽开了粉红的笑脸。

春娃娃跑累了,坐在山坡上,看着一群小朋友在草地上,一边玩一边唱:“春天来,春天来,柳树绿,桃花开,布谷鸟儿唱起歌,春娃娃呀多可爱。”

教学反思:

《春娃娃》充满着温馨的情感色调,春娃娃调皮可爱的形象让人眼前不由一亮,正是在这个小精灵的带动下,布谷鸟放声歌唱,柳树姐姐的头发由短变长、变绿,桃花姐姐展开了笑脸,连小朋友们也一起欢声歌唱,迎接春天的来到。这篇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春娃娃”以其细腻的情感基调,如同山泉缓缓流淌,向我们展现了春天的优美画镜。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好娃娃 篇11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并用活泼、连贯的唱法唱歌。

2、根据形象有趣的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的图片各一张。

观察过老人走路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小板凳》,启发幼儿联想:小板凳除了给妈妈坐,还要让给谁坐?

(二) 幼儿观察“爷爷、奶奶”的图片,引出歌曲。

1、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学习新歌曲的兴趣。

2、我们来学一学“爷爷奶奶”是怎样走路的。

(三) 学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师范唱:爷爷年纪大是怎么样的?我为爷爷做什么?爷爷感觉怎么样?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4、教师再次范唱,幼儿做动作,鼓励幼儿参与演唱。

(四) 学唱歌曲第二段。

1、奶奶年纪大了是怎么样的呢?

2、教师范唱歌曲第二段。

3、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奶奶”。

4、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二段。

(五) 幼儿将两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1、教师指图提示幼儿两段歌词的不同。

2、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

(六) 教师唱第三段。

1、教师唱第三段,用爸爸妈妈的口吻夸奖好娃娃,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就叫《心灵美的好娃娃》。

活动反思: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12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表情娃娃》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501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木头人》》:小班教案《木头人》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让小朋友体验游戏的快乐,锻炼小朋友的习惯以及听力,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木头人》教案吧。

小班艺术活动:为娃娃做衣服 篇13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纸团拓画”的方法。

活动重、难点: 了解 “纸团拓画”的方法,并进行操作。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欣赏由老师表演的时装表演,让幼儿观察老师穿的衣服和小朋友们穿的有什么不一样。

讨论出这个小朋友的衣服是纸做的,衣服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请这个小朋友告诉大家,衣服上是“纸团拓画”。

2、请王老师扮演小兔子跳出来,跟小朋友们说:“呜呜,我的衣服没有她的漂亮,我也要这么美丽的拓画。”以此来引出下面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

3、引导幼儿学习纸团拓画的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边引导幼儿边做相应的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想想:用报纸怎样来画画?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试一试,教师再进行示范,把报纸揉成一团,用力捏紧。

用右手捏住纸团,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把纸团在颜料盘中蘸一下,然后轻轻拿起纸团,慢慢放在娃娃的衣服上,用力印一下。

继续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拓画,让娃娃的衣服上绽放出各种美丽的色彩。

最后将娃娃贴在墙上。

4、交待要求,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音乐响起)

提醒幼儿耐心细致的操作。鼓励发展快的幼儿独立操作,发展慢的幼儿可观看他人制作然后才动手操作。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 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乐的孩子大家喜欢,每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2、有初步分析笑和哭的表情能力。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笑脸卡片、《笑脸娃娃》相关课件、宝宝笑声和哭声音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学习分析笑与哭的区别能力。

活动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笑声和哭声音乐引入主题。

2、谈话:师:刚才是谁在笑(哭)呢?

师:猜猜宝宝为什么笑(哭)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怎样笑的?学一学。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分辨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小朋友们,看,谁是笑脸娃娃,谁是哭脸娃娃啊?你们喜欢谁呢?“教师请几个幼儿来表演笑脸与哭脸。

2、观察孩子的情绪波动。

”我们电视上的宝宝上幼儿园乖吗?为什么?我们上幼儿园都很开心是不是?“游戏:脑筋转转转,笑(哭)脸送给谁?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笑脸娃娃大家都喜欢,所以小朋友要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只有成为笑脸娃娃,大家才会喜欢。小朋友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也要快快乐乐的,这样老师和小朋友才会喜欢。"老师的笑脸卡片都送出去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笑脸娃娃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可以吗?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笑脸,说一说。比比谁找的笑脸多。

教学反思:

本次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环节也较清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因此大部分孩子表现的都很棒,也很快的抓住了笑脸娃娃的特征,但是在使用模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不怎么会描圆,画到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把手绕过去再画,于是,我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但效果不怎么明显,我想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简单汽车租赁合同范本下一篇: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