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通用7篇)

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 篇1

2014云南高考一轮复习综合练

(昆明新思考教育文综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

解析 材料的关键是关于“朱方之县”即后来的丹徒县的记载,说明公元前544年已经有了县级辖区,这是郡县制的雏形。A、B与材料无关,排除;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年,排除D。答案为C项。

答案 C

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解析 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经过了文学加工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答案 D

3.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并能在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老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的正确理解,这种思想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思想有相一致的地方。故选D项。

答案 D

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本质上是中共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答案 B

5.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是对下列哪一战役发表的评论()。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防御阶段台儿庄战役。从材料关键词“1938年4月9日”、“津浦”、“中国军获胜”即可判断选择C项。

答案 C

6.20世纪60年代初,某一国际组织成立宣言中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非集团的原则,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当时中国处理与该组织关系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团结多数B.勇于担当,敢于领导

C.重视联系,保持合作D.权衡利弊,保持中立

解析 从材料可知该组织为不结盟运动,中国与其的关系是重视联系,保持合作。

答案 C

7.1989年1月,胡耀邦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领导人之一)说:“中国的出路是‘民主’和‘科学’四个字,我们为之奋斗了近70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需要继续努力。”近代史上,“民主”与“科学”的首倡者为()。

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D.陈独秀、李大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领袖的理解能力。中国近代首倡“民主与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陈独秀和李大钊。

答案 D

8.下图为某学者关于中国国际现代化的“和平鸽”战略设想概念结构图。这一设想符合或顺应了()。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不结盟政策 ③经济全球化潮流 ④多极化趋势

A.①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由“和平鸽”设想可知①正确,这一和平的外交设想本身是立足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故③④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所以②正确。

答案 D

9.“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观点的是()。

A.古代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的开辟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解析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史料中的“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不适合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并非追求利润的经济行为。选择B项。

答案 B

10.“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地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能够反映()。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和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分析,应选C项。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

答案 C

11.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是()。

A.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B.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通过比喻性的描述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背景做了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是在邦联制无法解决当时存在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的条件下形成的。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12.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工人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福利制度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建立福利制度符合广大选民的利益;调整农业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复兴工业有利于保障城市工人的利益;以工代赈体现广大选民利益。故选D。答案 D

13.2012年7月5日,中山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大学生们在海南岛的南湾猴岛对猕猴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追踪观察。为了研究人类而研究猴群,其科学理论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B.伽利略的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C.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

D.施莱登等人提出的细胞学说

解析 人与猴都属于灵长类,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其依据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答案 C

14.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属于该画派作品的是()。

解析 根据印象画派的特点和材料中“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可判断出正确选项。

答案 C

云南成人高考政治复习 篇2

(一) 压缩再现新课

有的教师不了解政治第一轮复习课的基本要求, 处理教材几乎是按照新课教学的模式进行, 不同的是一节课教学的内容相当于新课的二节或三节课的压缩, 是简单的新课相加。看起来面面俱到, 但没有主干没有重点, 实际上只会是浅尝辄止, 最后什么都不能落实。

(二) 课堂满堂灌输

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 自己既要梳理知识, 又要联系时政热点, 还要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 学生很被动地接受, 没有安排学生消化的时间, 更没有安排相关知识解题能力的训练, 把知识消化都留在课外, 学生苦不堪言, 复习负担很重。

(三) 教学效率低下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熟悉, 不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欠缺什么、有哪些薄弱环节, 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设计进行教学, 不管学生有没有收获或收获有多大, 没有注意学生在该部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运用情况, 无法确定讲课的重点。在教学前没有研读高考考点, 没有研究考高试卷, 在教学中既不进行相关知识的纵横联系, 又不与时政热点结合, 更没有应试针对性, 复习课内容干瘪、不生动,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四) 缺乏能力培养

做好文综试卷既需质量也需速度, 有的教师把解题能力部分全安排在第三轮, 所以在一轮复习中就知识讲知识, 讲课中缺乏能力培养意识。教师没有给学生安排适度训练, 没有对学生进行各类解题方法指导, 更没有规范学生答题, 这样即便学生对知识很熟, 但面对题目仍然不会做或不能很好很快地完成。

二、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科学的策略

(一) 教材知识:举纲列目

纲就是知识体系, 目就是知识点。加强知识整合, 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同时突破重难点, 可有效提高第一轮复习效率。

经济常识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基本经济理论、市场经济活动和对外经济三条主线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条线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热点进行分析提高。

高中哲学部分的复习, 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大版块进行复习, 把每一个版块的所有原理和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以及与之相结合的热点梳理出来, 在要求学生逐个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还要重点把握。这样学生对整个高中哲学就体系明了, 使每一个范畴里的知识点能对号入座。

政治常识部分的复习。可打乱教材顺序, 把教材按政党、国家机关、公民、主权国家、民族宗教五个主体来进行复习, 把每一主体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出来, 要求学生逐个落实, 并结合典型习题从抓主体的角度落实知识突破重点提高能力。这样整个高中政治五本书就用345的编码串接起来, 学生在宏观上可有效把握知识脉络。

(二) 各种题型:归类总结

教师以题型类别为线索对教材进行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的归类总结。

计算型选择题。在经济常识教材中共有十二个知识点可设计计算题, 把这十二个知识点抽出来, 每个知识点安排一个高考题或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要求学生举一反三经常复习, 这样可确保计算型选择题不丢分。

措施类主观题。把经济学、政治学中关于怎么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再结合讲解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从主体找措施, 从教材找措施, 从问题的反面找措施, 从材料找措施, 从党的方针政策时政热点中找措施, 并在专题练习和学科综合练习中重点训练和讲解。还有原因类、意义类, 也是运用同样的方法。这样就在第一轮复习中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为后面的二轮三轮复习做好准备。

(三) 提高能力:注重讲评

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 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复习讲评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归类讲评

归类的内容很多, 可按考点归类, 按能力要求归类, 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 按高考题型归类, 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如重点向学生介绍组合型选择题的三审九排法, 如把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中的易混易错知识点整理出来, 每个易错易混知识点对应一个典型例题, 分经济常识、哲学、政治常识印发给学生训练, 老师和学生互动讲解, 并要求学生经常温习。

2. 重点讲评

在每一份练习和试卷的讲评中要有重点。整体上要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 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典型题时, 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讲规范。

3. 过程讲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要想学生为什么会错, 学生怎样才能不错, 引导学生怎样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完成解题过程, 规范语言表述。

4. 变式讲评

注重变式 (改一改、扩一扩、变一变、代一代、反一反、合一合、分一分) 思维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 单选变成组合选怎么做, 选择题变成问答题怎么做等等。讲评不是就题论题, 更重要的是借题发挥, 讲这个题的规范解答, 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 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跟踪讲评

谈高考政治“境界”复习 篇3

一、无微不至:复习的全面性

从宏观上来说,要依据考纲,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真正弄清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点。从微观上来说,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要多层次、全方位地透彻理解。多层次就是要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自身的深度上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的含义、内容、特点、本质、属性、地位、作用以及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等方面理解;全方位就是要从它与其他知识间横向联系的广度上理解,具体来讲就是从它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上、与某些近似知识的异同上、在某一知识体系中与其他知识的关系上等方面理解。

二、瞻前顾后:复习的综合性

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某一个考点的复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个相关知识要素的记忆,而应该找出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环节,不断深入地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群、问题链,提高根据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进行审题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灵活组合能力。例如,关于经济常识中“国家的宏观调控”,首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宏观调控,其次要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再次要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纵向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教材中的联系和渗透。此外,还要注意国家有关经济方面的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通过对这些相关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就会形成对宏观调控知识的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三、走马观花:复习的系统性

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事物的各个要素只有在系统的联系中,才能真正显示出它们的地位、性质、作用和全部意义。任何一个概念、原理都不是孤立的,它会与其他概念、原理一起,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要达到总体的复习目标、从宏观上把握全课的知识体系和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必须过主线整理关。例如,政治常识复习要抓住五个“三”主线:第一,三项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第二,三项权利(人大、政协、公民的监督权);第三,三个“三原则”(国家机构组织活动三原则、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三原则、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第四,三项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五,三个结合(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整理主线,理清教材线索,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使原先分节学习中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要素条理化。这样,就能准确抓住编者的意图,弄清一框、一课、几课乃至一本书的网络体系,从而做到在整体中学。

四、浮想联翩:复习的时事性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这些热点都是人们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都是联系生活、生产、社会、自然和前沿科学实际等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是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虽然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和思考热点问题,又可以保证热点问题的覆盖面。

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热点,还要联系地区特色。从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情况来看,部分试题结合了地区风土人情,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加贴近生活,实用性强,且符合各省市的教育水平。部分省市原教学大纲与新课标的接轨、新考纲对新课标理念的体现,都会使试题置于多样化的情境,这启示我们应具备辩证思维、理性思维的能力,看问题要全面,把社会热点问题及有地区特色的问题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五、大刀阔斧:复习的选择性

在强调知识点到位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科主干知识,特别对反映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要加以挖掘深化。近年来,材料题的比例越来越大,认真梳理一年内的时事材料,拓宽设问角度,寻找和课本理论的结合点,是复习迎考的一项重要工作。另外,在选择重大时政热点时,应进行筛选,将现实的热点问题与《考试说明》规定要考的基础知识巧妙地接轨,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是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抓好的重头戏。

六、潜移默化:应试的技巧性

考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应试技巧,最后集中体现在一张答卷上。高考复习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

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审题干、审导语、审题肢)、“五排除”(排谬法、排异法、排重法、排倒法、排乱法)。主观题要做到“三步”(第一步审提问,搞清楚问题的指向和所需要运用的相关知识;第二步带着知识和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抽象出相应的基本理论点或当前政治热点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等相关知识;第三步认识和思考问题,先确定材料中的“事物”是什么,明确其性质和状况,然后联系周围的事物,分析其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再把握它的发展趋势,思考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或办法,限制它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五审”(审题目类型、审设问类型、审解答对象、审限制条件、审材料观点)。

答案组织要做到“四化”(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条理化、语言术语化)、“一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篇4

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5.下列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0.-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1.从927年月到935年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25.标志中国历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1956年4月,-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9.-重要思想的实质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提出的八项主张

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53.20世纪中国历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54.-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6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65.-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66.-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88.-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89.1940年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93.-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99.“-”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 篇5

循环复习法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比如,多次复习一章、一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每次复习都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断获得新收获。学了第一节,及时复习;学过第二节,再将第一、二节的内容全部复习一遍,如此类推,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熟练程度。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再者,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据研究,过度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比较分析法

政治课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区分基本概念、原理的方法,同时又是识记教学内容的复习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或方面,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过程。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下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出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出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 比较分析法是政治课复习的重要思维程序。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把教材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与比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集会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并从其内在联系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有关理论知识。 比较分析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各类练习题的解答上,例如:比较题,分析判断题,理解题,说明题等。在练习中,训练基本功,培养运用理论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熟悉复习步骤,按照各类习题的解答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地进行。必要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诱导和概括性的结论。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具体的、实用性的复习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没有明确规定,可同及时复习法、小结复习法、总结复习法交叉使用,形成立体复习网络。

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是在认识让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它与分析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合以分析为前提,没有分析,认识就无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须综合,没有综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综合同样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异同点,对事物加以分类、综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可按照一定标准,把基本概念、原理归类 ,集中复习。这样分类集中复习,不但记忆牢固,而且明确其所属,便于应用。②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复习,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③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综合与概括提炼法要求高、难度大,不仅局限于某一节课的内容,而且要根据知识体系,进行跨度较大的综合训练,故它适用于高年级、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总之,它是一种侧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习方法,运用得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尝试回忆自我检测法

“尝试回忆”是心理学术语,也叫“试图回忆”。在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之前,盖上书本尽力回忆学习材料,这种复习方式叫试图回忆。这种复习方法在记忆、复习中效果较好。因为尝试回忆时,进行着各级主动的心智活动,看到成功又会感到成功感,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有利于识记的进行。同时它又是一个自我检查的过程,能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白哪些已经记住,哪些尚未记住,有助于更好地分配复习时间,有针对性地采取补遗复习。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学生可独立运用,无需教师指导和事先制订周密的计划;出不需要特殊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学生注意力集中,就能记忆成功。然而它必须同其它各种复习方法交叉使用,合理安排。在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复习方法,才能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掌握所学知识的全貌。另外,还要注意同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协调起来,比如渐进复习法和反复复习法。把新知识的学习和旧知识的复习配合起来,及时发现学习上的问题,及时纠正。这种复习方法不受学生年龄特征、接受程度和智力水平的限制,能被广大学习者所使用。返回页首小结复习法

学生在学完一章或一节结束后所进行的、以概括提炼为主的系统复习方法。小结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概括阐述教材正确与否的过程。通常,学完某一章、节结束后,应由学生进行小结,概述全章、全节的主要内容,创设一个清晰、简明的脉胳,在学生心理上形成定势。然后不断复习,加深巩固。当小结内容全部掌握以后,再联系社会现实、理论指导实践。小结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有效方式。但小结复习法也存在局限性。章节内容较少,篇幅较短,小结困难,章节过多、过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使学生失去复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有碍于小结复习法的顺利进行。运用小结复习法应注意做到师生互动。把小结内容不断扩展,既明确教材的本质属性,又不遗漏说明材料,在理解的前提下,变换多种题型,反复刺激,直到掌握为止。

总结复习法

在单元或学科结束后,对学习内容进行总体分析,确定知识要点及其相互联系的复习方法。总结往往就是复习,在总结课上,学生要学会用线条式板书,配合系统复习,展示教材整体结构。其实,这就是系统地复习、巩固知识,应用理论并使其系统化、深刻化的复习过程。为了加强对知识总体的系统复习,教师可借助图表,如单元知识总表、全书知识体系表,还可以提出启发性问题,由学生归纳整理。总结复习是在小结复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把小结内容各部分贯穿起来,使之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二者的复习内容是面和点的关系。没有小结复习内容的累加,就难以构成总结复习。两种复习方法尽管目的相同,但方法、手段却不同。总结复习法要求不应简单地再现过去的内容,而是深入揭示事物和现象间的新联系,使知识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整体。由于总结性复习的范围广,内容系统性强,总结时必须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难点、重点突出。复习必须制定和遵照复习计划进行,确定复习要求。总之,力求形式灵活,方法得当,切忌单纯为了考试而猜题式的复习。

中学政治概念掌握方法

本质揭示法

概念是思维对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形式。事物的属性有感性的和非感性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感性的属性,概念反映的是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甲事物不成为其他事物相区别的那些内部依据。反映在思维中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属概念的属性。我们要掌握概念,就要揭示概念的,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下定义的方法就是揭示概念本质属性的简便方法:给某一概念下定义,先要找出与它邻近的属概念,然后在这个邻近的属概念下面同其他并列的种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别,其本质差别揭示清楚了,便是给概念下了定义。 下定义最常用的方法: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根据这一公式,可作出如下定义:①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配制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规律”、“商品”是被下定义的概念;“物质运动”、“劳动产品”是邻近概念;除联接词“就是”的其他部分就是种差。

本质揭示法,要注意:①不能用否定语句表述;②定义概念与被定义概念外延要吻合;③定义语不能含混不清,不能用比比喻句,不能用被定义概念去说明被定义概念。

语词辨析法

表达概念用语言形式的词或词组表述的,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而词语是概念的表达形式。科学概念、科学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要掌握概念,就不可忽视对词语的辨析。但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表达一个概念。如介词、连词、叹词、语气词等虚词,一般是没有表达概念的。在学习政治课时,对政治课概念的语词分析是大有好处的。

由于概念和词语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所以,要精确地表达思想,也要注意语词辨析。有时,为了说明概念的定义,可用语词定义。所谓语词定义是相对于实质定义而言,即对语词意义的说明。但是,在下语词定义时,要切忌词语反复。

扩大概括法

亦称“概念的概括法”或“概念的扩大法”,同“概念的限定”相对立。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以扩大概念的外延,使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转变为外延较大的概念的逻辑方法。例如:“303班学生——红旗中学学生——中学生——学生”。

由特殊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普遍规律的认识,也应用概念概括的方法。例如:微观世界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宏观世界也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自然界在不断地运动,人类社会也在不断运动等等,进而概括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从而概括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客观规律。在课堂讨论中也常用概念概括的方法。例如:我们从讨论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问题,进一步讨论箭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时候,就是运用概念概括的方法。

由种概念概括出属概念的时候,也用概念概括的方法。

扩大概括法只能是种概念概括为属概念,部分不能概括为整体,概括也不能无原则地拔高。随意概括,容易造成认识程度不高或认识模糊。

缩小限制法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与备考策略 篇6

一、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在第一轮复习中强调夯实基础, 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记忆和理解的具体内容就是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考纲规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地去理解, 及时地去强化记忆并能科学准确的表达。我们经常强调的主观题在准确审题基础上运用学科语言准确进行表达, 就是以对课本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基础的。

备考复习中要以本为本, 回归课本, 通览全书, 整合相关知识点, 建构知识体系, 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立体化, 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 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 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 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 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 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 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 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

第一, 先把课本读“厚”。

具体做法是: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 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 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 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 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 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 时间不够要抽时间, 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另外, 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 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 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 再把课本读“薄”。

根据记忆规律, 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 但时间有限, 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 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 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 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较难的知识点, 以备日后快速有效的复习。同时要做一个习题集, 记录下那些自己做错的且比较重要的试题, 每次考试前都要抽时间翻一下。

三、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 那么只要做好上面的两步, 并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第一步, 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 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

比如, 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这个时间的安排上, 前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好是每天50分钟左右, 而后一类学生的课外时间投入最少要90分钟, 用30分钟时间记忆, 30分钟理解, 30分钟做题, 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 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事实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 那么考前更没有时间, 也没有好的心态去记忆。政治虽是文科, 但也要把功夫放在平时。

四、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 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 并作一归类。

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 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 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 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 学会自己命题。

这一步要求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 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 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作为高三学生要注意克服自己浮躁的毛病, 切忌好高骛远和粗枝大叶, 特别是不能眼高手低。该重新记的要记一下, 该做的大题要做一下, 不能只看不做。组织答案也是一种能力, 需要在平时培养, 不能光用眼而不用手。在第一轮复习中, 考生要平静自己, 一步一步地走, 稳扎稳打, 只有保持一份好的心态做好第一轮复习, 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游刃有余, 轻松制胜。

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策略 篇7

关键词:高考;政治;命题;失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的政治除了保持已有命题本身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外,更突出其与时俱进的观念。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社会动态的主观题,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外,更突出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由于学生习惯于预设观点的学习方式,很难适应多样性的设问角度,势必造成严重的失分。针对《考试大纲》中“以能力测试为指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近年政治高考趋显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2)突出能力考查;(3)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时政。因此,如何针对性地调整复习策略成为教师当下的首要任务。

一、注重基础,构建学习体系

为了体现高考选拔和新课改的要求,高考政治除了坚持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外,题目设置趋向于基础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越来越突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从高考的实践和学生平时做题的情况来看,试题特别是选择题失分的原因大多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所造成的。

如何夯实基础,掌握繁杂的知识点呢?教师应先放弃传统应试教育那种过于注重习题训练的学习方式,要准确理解基本概念,不能只顾重点,更不能忽视教材的全篇,造成知识体系上漏洞和知识点的断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知识的整合,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理清知识点的内在逻辑,构筑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基础知识图表化、网络化、系统化,这样就能站在高处,从总体上驾驭知识,而不被庞杂的知识所淹没。教师切不可盲目地、按部就班地按大纲顺序进行复习,而要打乱教材顺序来适应出题顺序的随意性。另外,教师要对一些易忘、易混淆的内容进行深入对比,注重知识界点的清晰化,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脉络,借助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记忆、提升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整合成一个立体式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二、加强审题,洞悉出题者意图

新课改强调政治教学要进行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格式化、固定化、公式化,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和变通教材内容,充分给予学生锻炼思维的机会,提升学生审题的深度。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得出,设计的问题基本都来源于社会材料,材料来源广、思路新,要求学生理解材料的同时结合政治基础知识点来认证问题。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提升知识的再现和回归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题一般分为审题干、审题肢及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三部分。其中,审题干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对此,我们要先明确题干的内容,切实弄清题意,抓住试题提供的要求、角度和范围,明确该题的所属类型,逐步缩小思考范围,判明答题所需内容。审题不超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怎么想这三个部分。答题时,我们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1)归纳题目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2)表述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3)运用相关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4)联系重大时政。(5)摆事实证明。(6)进行必要的反论。另外,审题还要注意出题者设计的陷阱,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易混淆知识来设置陷阱;(2)利用多余条件等干扰信息来误导分析;(3)利用常规思维定势来设置陷阱。

三、以不同的时政热点为载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从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走向来看,国内外的长效热点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一直是高考的命题重点。尤其是主观题,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情境,引出一系列问题的出题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考政治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因此,考生在掌握书本、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必须加大关注社会热点和国内外大事的力度,加强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和总结这些热点的训练,归纳所用的理论知识点,将书本知识融入于社会热点当中,学会融会贯通,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政治永远都具备时代性和前瞻性,如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日新月异的经济和科技,无处不在网络信息提供给了政治课生动而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多引入经典案例及当下政治局势来引导学生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应尽量选取生活化、通俗化、趣味化、具有鲜明教育性的启发性教学案例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要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了解教师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及这个例子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为了举例而举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互动交流、多提问题,才能找到探究性、开放性问题解答的规律。

四、结束语

与时俱进是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课改对高考政治的要求。教师要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做改革创新的领军者,转变角色,创新方法,用新课程的理念研究高考,努力传授学生学习记忆知识的方法、答题的技巧,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学习,开阔视野,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归纳知识,学会自主设计问题,答题技巧的指导和培养应贯穿于高考复习的始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高考政治试卷命题的基本要求,积极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打有备之战。

参考文献:

1.田亚梅,《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政治复习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实践2012,(06)

2.邓巍,《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3.吴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学科教育》, 2013,(02)

4.吴强,《谈高考政治规范答卷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011(04)

上一篇:小班活动心情娃娃反思下一篇:公司人事部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