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基本职能毕业论文(精选8篇)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过程逐渐复杂,生成规模不断扩大,会计管理日益加强,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任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管理范畴。会计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管理、反映的具体化,它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努力加强。
关键词
会计职能、分离 、经济管理、 具体化、各种问题、加强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职能
1、定义
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抽象反映就是会计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是会计核算的显著特征。会计就是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去记账、算账和报账,以便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2、对象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1985年颁布的《会计法》和修订后的《会计法》将其归纳为七类。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表现为盈利,要按规定进行分配,反之即为亏损,要按规定进行弥补;(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3、要求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比较。(1)真实。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一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只有会计核算记录的数字和情况是真实的,才能保证记账、算账、报账是真实的,会计资料才是有用的。真实是会计的.生命。会计核算的过程应当如实再现经济活动的全貌。(2)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3)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不得有所遗漏。只有会计核算完整,才能为领导、有关单位和群众提供全面、正确的资料,才能为领导做 出经营决策,有关单位制定政策、计划,群众参与和监督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会计监督职能
1、定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监督企业、事业等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求当事人的责任。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不符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就是要监督企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凡符合有关规定的,会计人员予以办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的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提出书面意见,要求处理;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收支,应当向主管单位或者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以便处理。(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公共财产,包括其各项资产。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监督公共财产是否得到很好的保管或正确的记录,账实是否相符。发现公共财产短缺或损毁,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过程
会计监督按照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即审核其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要求,对于违法的经济活动,要坚决加以限制和制止。只有限制非法活动,才能鼓励正当经营;限制滥用、浪费,才能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事前监督可收防患未然之效,使会计监督处于主动地位。事中、 事后的会计监督是对会计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有关资料加以检查和分析。通过检查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已发现的问题,要拿出整改意见,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整经济活动,实现规定要求的预期目标。
3、要求
在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和过程之后,若把会计监督放置到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中,审视其质量,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会计监督的主体应当扩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会计监督。”现在,在会计核算中伪造、变造会计凭证,建立账外账的现象屡有发生,多数是由单位的会计或受指使、或自己所为形成的。让造假者自身去查假、打假,其结果不难想象。应当看到,我国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他们分布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单位,是会计监督的主力军。但会计主管部门不应袖手旁观,不能仅仅充当制度的制定者和宣传者,应当介入到会计监督之中,弥补单位会计人员自身监督的不足。(2)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新的会计制度的实行,对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发挥了抑制作用。但人为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实,只能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约束。如出于种种目的歪曲企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随意操纵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或随意改变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办法,以达到夸大经营者业绩或粉饰公司业绩的目的,其结果必然损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20修订后的《会计法》,虽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虚假会计信息的根本治理,靠会计人员娴熟的业务技术和职业道德在日常核算中的自觉恪守。新闻宣传部门要披露打击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实案例,弘扬遵守政策、认真负责的会计人员的先进典型,为会计人员营造一种守法、护法、执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会计基本职能的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实现资金效益最佳化。 会计运用经济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等经济活动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并不断向有关部门、单位领导提供信息资料。掌握收支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单位增收节支,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做出努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否得力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金效益最佳化,就必须加强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充分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保护财产安全与完整。 社会主义财产是企业、单位进行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条件,管好、用好各种物资,制止铺张浪费、揭露和打击破坏国家财产的犯罪活动是职能的又一重要方面。就某一个经济单位来讲,会计利用它的专门核算方法对各种物资的收发、货币资金的收支等在有关账册和会计资料上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反映。以便随时查明资金,物资的增、减、余的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各单位会计人员定期所做的财产清查、清库,核对账账之间、账实之间是否符合等一系列的账务处理,就有利于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使货币资金不致短缺,各种财产物资不致损毁、浪费和丢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风云变幻的形势下,财经人员更应该洞察秋毫,维护财经纪律,做好资金结算及财务的清查,善于理财,当好管家,履行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也正是在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又一神圣职责与义务。
三、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中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是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首先,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做兼职会计。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由于其发展前景使得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其次,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不依法定规范建账,有些企业根本不设账,即使设账也是账目混乱。
(三)、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人”与单位利益具有一致性,对单位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监督,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个人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制止企业经营者违法违规行为,可能会遭到领导的刁难,甚至打击报复,导致内部监督弱化和缺失。
四、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途径
(一)、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财会制度。
经济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的具体化,是指导财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的法则和依据。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执行这些经济方针政策,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指导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我国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原来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和核算模式,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一项根本变革。这些经济政策和新的会计制度都是企业财务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对此财会人员应全面理解,深刻领会,坚持执行。
(二)、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审核监督,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工作。
通过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严把审核关,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为政府当好家、理好财。对单位的每笔经济业务均按权限规定实行层层审核把关,防止单位挤占、挪用、滥列乱支等违规违纪问题。
(三)、积极参与和组织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主要是制定和选择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方案,它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筹备资金决策、资金投向何种生产经营决策、技术改造决策、成本核算决策、利润分配决策以及财务计划编审和会计核算方案指定等决策。企业这些重大的决策,有涉及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的,有涉及各方利益测关系的,有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管理决策的,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些决策,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运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及时正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要求的依据,促使企业的重大决策不偏离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经纪律,从而保证企业的决策得以实现。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虽然,在目前会计的管理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但是,从会计发展的长远趋势来看,会计的管理职能作为会计的首要职能必然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定清,会计基本职能探析[J],财会月刊,04)
[2]秦瑞荣,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广西审计, ,(01)
[3]肖振西. 再论会计基本职能[J]. 经济师, ,(09) .
[4]尤锦华.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基本职能[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03)
[5]于崇玲,邹小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21
[6]瑞荣,对会计基本职能的再认识[J],广西审计, 1996,(01)
[7]云展云舒.财会周刊[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会计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或应起的作用。在我国, 关于会计的职能问题, 会计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出现了“二职能论” (即反映和监督) 、“三职能论” (即反映、监督、参与决策) 、“五职能论” (即反映、监督、预测、控制、决策) 等, 这也是符合会计制度的具体内容, 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发展的道理的。会计的首要职能是反映, 其次才是监督。会计是通过反映进行控制的。笔者认为, 会计监督职能比反映职能更重要, 监督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特别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监督更是日显重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会计理论界对会计职能的研究日趋势微, 其原因可能缘于人们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 即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二、会计核算职能
1、会计核算职能的概念与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对客观经济活动的表述和价值数量上的确定, 为管理经济活动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企业、单位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的记录、计算和报告。会计核算的内容归纳为七类, 它包括:
(1)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如企业的销货款、购货款和其他款项的收付, 股票、公司债券和其他票据的收付等;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如材料的购进与领用, 产成品的入库与发出, 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减少;
(3)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如应收账款, 应付账款, 其他应收、应付款的发生和结算;
(4) 资本、基金的增减, 如企业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的增加和减少;
(5)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如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和支出, 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计算;
(6)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如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业务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 表现为盈利, 要按规定进行分配, 反之即为亏损, 要按规定进行弥补;
(7) 需要办理会计手续, 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会计核算的原则
(1) 真实。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做到内容真实, 数字准确, 资料可靠。
(2) 准确。要求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是合理、合法的, 有关数字的计算是正确的。
(3) 完整。要求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各方面或全过程都得到全面的记录、计算和报告, 不得有所遗漏。
(4) 及时。是要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 按时得到会计处理和记录、计算, 并根据有关规定按时向有关对象报告。及时为单位领导提供会计信息, 有利于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及时为企业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 有利于对生产过程的耗费进行控制, 提高经济效益。
(5) 比较。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多方面进行比较, 做出恰当的估计和判断, 做到投入少而产出多。比较包含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 才能发挥会计的应尽之责, 会计之于管理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三、会计监督职能
(一) 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指在会计工作中, 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 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会计监督是我国会计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 虽然有《会计法》的约束, 但是实践中仍存在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状况, 企业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屡查不止, 会计报表严重失真, 许多经济犯罪多与会计监督力量薄弱有关。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监督工作应发挥的作用或它应有的功能。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二) 会计监督的特点。
(1) 以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为内容, 结合日常会计核算进行, 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
(2) 以法规、制度、计划、预算、定额为准绳, 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理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制约, 具有引导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权衡利弊得失, 努力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主要包括:对财产、资金的监督, 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完整无缺和合理使用;对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监督, 以保证完成国家预算;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监督, 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消耗, 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对财经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 以保证国家财经政策的贯彻和严肃财经纪律。
(三) 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1、正视会计的地位, 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 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与控制, 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 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2、加强政府监督。
会计工作的普遍性, 会计信息的社会性, 会计作用的国际性, 都要求政府加强会计的监督, 使会计信息披露, 有个规范统一标准, 保证其真实性, 增强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 执法部门还要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 对违规违法者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保证法律的权威性。
3、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监督检查。
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恪守职业道德, 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会计人员应脚踏实地热爱本职工作,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在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核算手续等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把自己培养成为既精通业务, 又熟悉政策的“一专多能”人才, 不断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赢得社会的公认和尊重, 从而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力监督。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风尚, 这样才能维护好会计职业的社会形象, 增强会计监督的力量。
四、结语
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 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和前提, 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更好地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能使企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实现管理最优, 效益最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
关键词:职业道德 会计技能 从业资格
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财会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如何在人才市场中从劣势转向优势,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来看,各行业用人单位对财会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具有高尚的财会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的资金是现代企业的“血液”,如何管好、用好资金是财会人员的主要职责,同时也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财会人员职业道德是财务工作者在会计实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准则。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旦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灵魂,导致信用短缺、假账泛滥。因此,在技工学校的品德素质教育中,要加强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敬业爱岗的精神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会计工作不仅要为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为企业当好家、理好财。因此会计人员要端正思想、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2.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作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为企业节约每一分钱,保证企业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成果。
3.树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
会计人员必须学法守法,熟练掌握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颁布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坚决按照国家法律、规章严格审查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利益,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如实反映经济活动。
4.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应当熟悉各行业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商业秘密,财务信息资料更是秘密之中秘密。毕业生在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应保守岗位秘密,除法律规定的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二、初步掌握并灵活运用会计专业技能
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必须熟练掌握财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独立承担审核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其基本职责是负责审核和办理单位的财务收支,能够正确处理整个会计循环过程中的会计事项。
首先,要熟练掌握基本会计理论,主要学好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在透彻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后,学生就可凭借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完全可以胜任各种行业、不同形式所有制企业的会计业务。
其次,在学好基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分析等更深层次管理理论的学习,学生走上岗位后,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财务分析技能,为现代管理者提供预测、决策资料,参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
再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既精通专业又通晓法律的通用型人才,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这样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既能够依法办事,又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第四,毕业生还要初步掌握会计软件操作。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账务处理,使会计数据的处理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也让会计人员从日常繁琐的账务处理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活动中,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为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
三、上岗前进行会计模拟实习,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会计实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至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全封闭式会计模拟实习,配备专门的实习老师指导,进行较完整的实验程序,模拟一个会计循环时期,从企业设立新建账簿开始,让学生们分别充当会计、出纳、主管等角色,然后在各自岗位上根据审核鉴别过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进行成本核算、结转损益等相关会计事项,经过试算平衡后,编制会计报表及附表,完成整个会计循环,最后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务感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增加了许多会计工作的基本常识,为今后学生能够很快上岗奠定了实务基础。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财政部评审通过的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
在整个会计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完成之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使每一位学生在毕业时都能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新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比较分析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本文就2006年的新准则与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做一些浅显的比较评述,以便在今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关键词:基本准则;必要性;意义
原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是指我国于1992年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位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应当在基本准则中加以明确的确认、计量要求并没有得到规范。为了体现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指导我国具体准则的制定,需要对原有基本准则加以修订。新修订的《基本准则》在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并规定了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及时性、清晰性、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等8 项会计一般原则。对原基本原则分别作了补充和完善,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趋同,将“权责发生制”提升到“基本前提”提层面;将横向“可比性”与纵向“一贯性”进行合并,统称为可比性;将“历史成本计价”降低到“会计计量原则”的操作层面,在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形成的;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包含未来经济利益。两个条件是: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项目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新准则没有资产的具体分类的规定,改由各相关具体会计准则规定,同时删除了大量的关于各类资产的计量与报告增加了确认的资产应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只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在附注中做出披露的规定。
2、负债要素
旧准则中的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将债务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了深一层的细分,并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在确认方面只规定了负债的定义,没有规定负债的确认条件。
新准则中的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规定在确认负债时,除符合负债的定义外,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确认为负债: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强调了负债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删除了负债要素具体项目的分类,改由其他相关的具体准则来规定。同时明确规定了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3、所有者权益要素
旧准则中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新准则中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新准则对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做了修改,重新定义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使所有者权益依赖于资产和负债,将其性质定义为“剩余权益”;取消了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因为除了原来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外,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还包括外币折算差额、少数股东权益。引入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新概念,并将其作为会计要素,能清晰的反映利得和损失与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具体信息。
4、收入要素
旧准则中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新准则中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从收入的定义比较来看,新准则强调了日常活动且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这样就区分了收入与利得: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同时改变了收入的确认条件,由原来的注重形式:收取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转变为注重实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能可靠计量。
5、费用要素
旧准则中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并对费用进行了分类。新准则中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新准则对费用定义做了修改,强调了费用是日常活动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样就区分了费用和损失:费用是日常活动发生的,损失是非日常活动发生的。此外,新增加了费用的确认条件。
6、利润要素
旧准则中的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新准则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四)会计计量的比较分析
旧准则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次会计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新准则中,收入和成本费用均按公允价值计量,据此计算出的企业收益为现时公平市场条件下的所得总额,从而使反映的企业收益更具真实并更现实意义。
(五)财务会计报告的比较分析
旧准则该部分的名称为“财务报告”,而新准则改为了“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报表定义
旧准则规定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文件。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2、财务报表组成
旧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规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报表及附注,取消了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要求,突出了“四大主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
三、基本准则修订的意义
(一)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原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基本概念不一致,存在各项具体的表述。而且计准则之间互不协调、前后矛盾的现象。而新准则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将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周围形成了一个与企业有密切经济联系庞大的利害关系人群体。为了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利害关系人需要真实、可靠的信息,尤其是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而且,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本身也应包括完善的会计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贯彻了先进科学的会计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
XXXX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了制度保证。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促进了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此次基本准则的修改和重新出台,令整个准则体系的基础大步向国际标准和惯例迈进,作为准则的准则,其基础地位更加明显,统力和权威性大大加强,令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更加 完善,并最终取得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同等”地位。这将更有利于国外投资者读懂我国企业的财务报告,更有助于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去参与海外竞争,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
论文只能打印在每页纸的一面上,不得打印在正反面上。论文纸的大小尺寸为a4纸打印。侧面装订。
二、题名页:
论文题名页上打印格式基本相近,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一般由顶部往下三分之一页处打印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都用大写字母,下隔八行打印论文调查者姓名、所属电大,再下隔八行视实际情况打上提交日期xx年xx月xx日以及课程名称:论文项目设计
上述各项内容都应打印在论文题名页的中间部位。
三、摘要及关键词页
摘要及关键词页上打印格式同论文题名页,中、英文对照,中文题目页在上,英文题目页在下。一般根据提要的内容多少安排打印。中文题目摘要采用宋体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关键字题目部分采用宋体三号,加粗,关键字短语部分采用宋体,小四号。英文题目摘要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摘要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四、致谢页
学员可以自选致谢页,一般不要求写中文。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正文部分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
五、目录页
英文大标题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一号,加粗,小标题部分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注意在右方注明对应的页号,中间虚线连接。
六、正文页
论文的正文需隔行打印,正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小四。大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字。副标题为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为三号、加粗。
七、尾注、参考文献页与附录页
本“建议”是叶苗老师在参考某些国际学术规范的要求、国内一些权威著作、期刊和重点外国语学院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院情况总结出来的指导性意见。这些建议并不全面,还会继续补充和完善。希望09届本科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遵照执行。若发现有误,请与本人联系。
一、论文封面: 学校统一(全中文)。
论文第一页格式(全英文,字体上半部分使用Times New Roman 3号字、加黑,下半部分为Times New Roman 4号字)(页码标为I,居中)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raduation Thesis for BA Degree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itle Student:
______________ Class
______________ Supervisor: ____________ Wenzhou University, Zhejiang, China May, 2009
I
论文第二页格式:Acknowledgements„„„(单独占一页, Times New Roman 4号字。页码标为II)
论文第三页格式:先英文Abstract & Key words(Times New Roman,5号字,加粗,加冒号。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宋体5号,加粗,加冒号。页码标为III)论文第四页格式:(Times New Roman 4号字, 页码标为V)
CONTENTS 1.„„„„„„„„„„„„„„„„„„„„„(page 1开始)2.……………………………………….………………………… 2.1...………………………………………………………….2.2.…………………………………………………………………...2.3.……………………………………………………………… 3.………………………………………………………………..3.1.………………………………………………………………
论文正文开始:(page 1开始)。
(正文开始每页要有页眉,写上论文题目,靠左。正文的大标题:3号字,粗体。小标题:四号字,粗体。内容:小四号字。字体:Times New Roman)·正文一律采用文内注释法,即在括号内列出作者,出版年代:页码.·例句编号用(1)、(1a)、(1b)、和(2)„的形式,全文统一编号。Bibliography(另起一页,左边顶格,页码为论文正文页码的延续)参考文献(宋体5号):引据或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姓氏A-Z顺序列出,英文文献在前,中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上序号[1]、[2]、[3]„„,所列文献必须与文内注释对应。
二、引用文献的格式要求
(一)引用文献的基本格式
这里我们分两种情况来介绍引文的基本格式:第一种情况是把文献作者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语),我们把它叫做“格式1”;第二情况是把作者的姓放在括弧里,我们把它叫做“格式2”。在同一篇论文中,以上两种格式可以同时使用。格式1 格式1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Family name)作为句子的一部分(通常作主语),随后用括弧标出所引用文献的出版年代。比如:
Long(1991:67)argues that without this, outcomes such as those from immersion education are likely to occur, with a lack of sustained development.如果文献有两个作者,则要将两个作者的姓都写出来,并用and连接(不能用&符号连接)。比如:
Perkins and Gass(1996:34)argue that, since proficiency is multidimensional, it does not always develop at the same rate in all domains.如果文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六个以下)的作者,论文中第一次引用时必须把所有作者的姓都写出来,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用and连接。
Sanders, Spooren and Noordman(1992:21)presents a useful taxonomy of coherence relations.在第二次及以后再引用该文献时,只需写出第一个作者的姓,再加上 et al.,比如: Sanders et al.(1992:65)studied coherence relations based on four criteria.注意,参考书目的条目中不允许使用et al.来代替其他作者。应列出文献的所有作者。如果所引用的内容在原文献中跨页(直接引用时一般应该只跨两页),则要标出页码范围,比如:
Hu(胡壮鳞1994:5~6)points out that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在直接引用文献时,如所引用的内容较长(一般超过50单词),则应该另起一段,左右缩进。比如: „„
Lorenz(1999:76)voiced a very similar view that because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coherence cannot be explicitly negotiated face-to-face between text producer and text receiver,“writers therefore have every reason for trying to be unequivocal and to make their ideas, intentions and arguments unmistakably clear.One way of doing this is to carefully signal logical relations and thereby ‘signpost’ the path to coherence for the reader.Consequently, when looking at the fabrication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discourse, we need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ose explicit signposts of coherence, i.e.the text’s cohesive ties”(p.55).格式2 格式2的基本做法是,把作者的姓、出版年代以及页码均放在括弧里,出版年代紧随作者的姓,之后是页码。比如:
The first criticism is that the text-based researchers choose to study the text itself for “methodological convenience”(Givón, 1995:59).使用格式2时,如果文献有两位作者,则必须把两位作者的姓都写出来,用&连接(不能用and),比如:
One validates not a test, but ‘a principle for making inferences’(Cronbach & Meehl, 1955:297).(二)转引的格式 所谓转引,是指论文作者并没有看到某个文献的原始出版物,而是在另外一个文献中看到的。比如Chapelle在其1998年的某个文献中引用了Shepard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中的内容。现在论文作者看到的是Chapelle的文献,而不是Shepard的原始文献。如果论文作者希望引用Shepard的话,则应该用下面的格式:
If construct validity is seen as an exhaustive process that can be accomplished over a 50-year period, test developers may be inclined to think that any validity information is good enough in the short run(Shepard 1993: 444, cited in Chapelle 1998:78).上例中的cited in表示“转引自”,也可以用quoted from表示。注意,毕业论文中不能有过多的转引的内容。
(三)如何引用论文集的文献
论文集是指各章节由不同作者撰写并由一位或几位作者编辑出版的著作。负责编辑出版的作者称为editor(s),封面和扉页一般会注明edited by,或在编辑者后面用括弧注明(Editor(s))。在论文集中,前言(Preface)、导论(Introduction)及每篇文章(或每章)都单独署名。引用论文集的内容时,要根据文献作者进行引用,不能用编辑者的姓名进行引用。比如,M.A.Gernsbacher和 T.Givón在1995年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Coherence in Spontaneous Text的论文集。其中有A.Sanford和L.Moxey写的一篇文章Aspects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languag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如果要引用这篇文章的内容,则应该按以下格式: Obviously Reinhart’s criterion of relevance is in fact obviously psychological, since “relevance can only be defined with respect to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processes”(Sanford & Moxey 1995:163).在这种情况下,论文后面的参考文献的写法是:
Sanford, A.& Moxey, L.Aspects of coherence in written languag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In Gernsbacher, M.A.& Givon, T.(Eds.), Coherence in Spontaneous Text.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161-187.(四)如何引用中文文献
在用英文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如果要引用中文文献,要将引用的中文信息翻译成英文,作者直接用中文名。比如:
For example, text studies in the 1960s and early 1970s were more or less concerned with “text grammar” and textual “grammaticality”(胡壮鳞, 1994:5~6).(五)关于引文的其他注意事项
1.关于重复引用。在同一段落中,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同一文献时(中间没有引用其他的文献),从第二次开始,不重复文献作者的姓和出版年代,而是用ibid.代替。如所引内容在不同页码,可以在ibid.之后加上页码。凡是另起一段,全部要重写。比如:
A principle of text sequencing is that “without overt indications to the contrary, the order of mention of certain items may be assumed to reflect the order of these items in reality or in our conceptualization of reality”(Dik, 1997:435).This equals to say that textual description of events or states-of-affairs should follow either the order which actually exists in the worlds described or the order in which we perceive the worlds.As Dik(ibid.:436)further points out, “as long as the ordering within the discours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natural defaults, this adds to the overall coherence.Where such orders are shifted around, overt markers must warn the interpreter of this marked situation”.2.有时论文中不是直接或间接引用文献,而只是为了描述或介绍研究现状而提及某些文献,往往同时提及多种文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格式(注意使用e.g.,):
The situation with accuracy is not so clear.Some studies(e.g., Foster & Skehan 1996;Skehan & Foster 1997;Mehnert 1998)do suggest that accuracy is raised when there is planning, but other studies(e.g., Crookes 1989;Ortega 1999;Wigglesworth 1997, 2001)do not support this claim.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安排文献的顺序。一是按文献的年代排列,较早的排在前面(如上例);二是按作者的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
3.在同一处提及一个作者不同年代的文献时,可在括弧中列出若干个年代,用逗号隔开,按时间顺序排列。比如:
According to Halliday(1973, 1978, 1985, 1994), language has three main metafunctions, namely,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4.如果需要同时引用某个作者在其独立完成的某个著作中的观点以及这个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的著作中的观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格式:
However, McNamara(1995;McNamara & Lumley, 1997)has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However, researchers have challenged the Bachman model(McNamara, 1995;McNamara & Lumley, 1997).5.在同一论文中如果需要引用的两个作者的姓氏相同(即使出版年代不同),则需要加上作者的名字(First name)的首字母加以区分。比如:
R.Dawkins(1986)and M.S.Dawkins(1980)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consciousness in animals.6.如果所引用的文献没有具体的作者,而是某个机构出版物,在引用时用机构的名称代替作者的姓,比如:
Retired officers retain access to all of the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Columbia University,1995:54).7.词典或百科全书一般用出版物的名称,如果有大家熟悉的缩写形式,也可以使用缩写形式。
三、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
(一)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15-18.[2] Elliott E.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 States[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二)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C].出版地:出版年, 起止页码.例:[1]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79-85.[2]Carter R.Is There A Literary Language?[A].Steel & Threadgold Language Topics Vol.2 [C].Amsterdan/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9.(三)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外文文献用斜体,书和杂志的名字要斜体,文章名字不要斜体。)[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中国翻译.1998,(5):6-9.[2]Vigil, F.& J.Oller.Rules of Fossilization;a tentative model[J].Language Teaching.1976,(26):281-295.(四)译著
[序号]原著者姓名.原著名(斜体)[Z].译者姓名.书名.译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Faulkner W.The Sound and the Fury[Z].李文俊.喧哗与骚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 81-82.(五)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示例: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六)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发布年标准名称[S].示例:
[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七)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记载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示例:
[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注:网上资源慎用)
(十二)参考书目的排列顺序
排列参考书目的顺序时要遵守以下规则:
1.所有条目按文献作者的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先英文后中文。2.同一作者在不同年代的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
Halliday, M.A.K.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3.由某个作者独立撰写的著作排在该作者与其他作者合作的著作之前,比如:
Halliday, 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 Edward Arnold,1978.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Second Edition).London: Edward Arnold,1994.Halliday, M.A.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 Longman,1976.Halliday, M.A.K.& Hasan, R.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4.作者的姓名有复姓时,姓名前有前缀(如van, de),正文中只出现名字,而在参考文献中则要出现名字的前缀,按照前缀的字母顺序排列。如下面的de Beaugrande, R.1980排在Dahlgren, K.1992之后,而不是按照Beaugrande中的首字母B来排顺序:
Dahlgren, K.Convergent evidence for a set of coherence relations.In Stein, D.(Ed.), Cooperating with Written Texts: The Pragmatics and Comprehension of Written Texts.pp.631~663.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92.de Beaugrande, R.Text, Discourse, and Process: Towards a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of texts.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1980.此时de应该大写还是小写要查清楚,最好的做法是看看这个作者的文章在其他人的作品中是如何引用的。
论文格式常见问题(补充)一.论文行文结构
1.论文的总体顺序是:封面,扉页,致谢(Acknowledgements),英文摘要(Abstract),中文摘要,目录(Contents),缩写词列表(Abbreviations),正文,参考文献(Bibliography),附录(Appendix;附录要编号)。
2.文章中每段文字不能少于3-4行,太少的文字不能单独成段。所有段落首行缩进(4个字母的空间)。自动换行后一率顶格。
3.不允许使用Microsoft Word的自动编号功能(录入时取消自动编号功能),也不能使用bulletin的格式(加黑点罗列)。
4.标题与正文之间要有距离。不同层次的标题字号应该有所区别。最小层次的标题可以与正文字号相同,但是要加粗字体以示区别。
5.不同的标题之间不能按次堆列在一起,中间应该有文字过渡。另外标题下面不能直接出现表格、图形、例句等,要有文字过渡。
6.每个section 的字数不能太少,同级的section字数应该大致相等,不能相差过于悬殊。每个section如果中间没有出现下级标题的话一般不要超过3页,否则应该将本节内容划分更为细致。最低层次的subsection(如2.2.2.1)的篇幅不能太长(1~2页为宜)。段落不宜过长。一个段落一般不超过一页的一半篇幅。但是段落也不能太短(如2~3行),至少5~6行以上为宜。
7.实验中哪组是实验组,哪组是控制组要交待清楚。实验组叫做Experimental Group,习惯用EG表示,控制组叫做Control Group,缩写为CG。
8.出现例句时,例句与正文的字体字号应该有所不同以示区别。
9.文章不能无缘无故随意出现空半页的情况。表格和图形如果排版时排不下,可以整体排到下一页。
10.正文中不要出现缩写。例如,don’t,can’t。不能使用非正式用语,如quite many, a lot of, a little。不能使用祈使句。11.一些常见术语,第一次出现时要出现全称,在括号里写出缩写,例如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再次出现时则直接写SLA。
12.文章时态问题:建议大多数时候用一般现在时;除了例如investigate,study,conduct a study 这种强调动作的动词经常出现过去时之外。13.文中大的段落之间应空一行,其他按默认处理。二.表格及数据
1.表格不能跨页。为了保证表格在一页上可以把后面的文字提到前面写。如果表格过长一页放不下可以在下页继续,把表头照抄过去。
2.表格的标号问题:可以从Table 1,Table 2 „..按数字顺序列下去;也可以根据表格所在的章节列出。比如第三章的第一个表格就是 Table 3.1,第二个就是Table 3.2,以次类推;不能出现Table 3.1.1 的情况。
3.表格中的数字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应该统一:惯例是平均分保留到两位;P值保留三位;一般不要超过四位。4.在使用Word,Excel,SPSS计算数据时数据位数太多,计算机会自动将其变为科学计算法,但我们在呈现数据时要将其变成普通数据。
5.一般我们在判断T是否著差时,P值只取到0.05 和0.01;不能理想当然的取其它值。小于0.05是显著,在表格中要标出*;小于0.01 是非常显著,在表格中标出**, 并在表格下面说明一个星号,两个星号分别是p值小于0.05 和0.01 时。
6.表格要划线清楚,以免读者出现对错行的问题。上下和左右线应对齐。三.有关摘要的问题
这篇论文研究的主题/范围是什么? 作者提供了哪些背景信息? 本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有哪些主要研究发现?
可以说, 90%的面试机会都来自这一份小小的简历。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 一天可能同时收到几十份甚至上百份简历, 从中筛选出合适的简历通知应聘者前来面试。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简历中, 有的内容冗长、拖沓, 还来不及看完开头就被扔到一边;有的主次不分, 看后不着边际, 分不清特长和优势到底是什么;有的过于虚夸, 给人留下了不诚实的印象。这些简历, 往往是不会有面试的机会的, 在还没与用人单位接触之前就已经与成功失之交臂。我们说简历写得好, 就能为你创造机会;相反, 如果不得要领, 装帧得再精美恐怕也会让你求职无门。如何能激起招聘者对求职者进一步接触的浓厚兴趣, 让你有一次面试的机会?简历要做到以下三个基本要求:
1 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简洁明了, 重点突出, 是一份个人简历的基本要求。写个人简历, 就应该在这个“简”字上下工夫。一份个人简历, 在招聘者手里只有一分钟左右, 可能会认为任何超过一页的简历都显得太长。一份烦琐、冗长的简历, 反而给招聘者留下不好的印象。要做到该简就简, 如个人基本信息, 就要做到简短而完整, 让招聘人员一目了然, 切忌拖沓, 干扰后面的阅读重点。只需告知姓名、性别、年龄、户口与籍贯、学历与专业和联系方式等, 而婚姻状况、宗教信仰、体重等这些信息并不都需要在简历中描述。
但有一些学生的求职简历, 简单得像填登记表格, 除了自中学起的学习经历, 就是简单的实习和活动经历。这种履历式的简历是吸引不了招聘单位的, 也不足以使招聘者作出正确的评价, 要想在初审时就从人堆里一跃而出, 简历中还是要有吸引人的内容。“简”不代表无, 对关系到求职成功的重要内容是万万“减”不得的, 相反要重点突出。
首先, 要做到求职意向必须明确, 这是应聘简历的核心内容。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或者没有求职意向, 或者目标模糊、模棱两可。在学生的简历中经常可以看到, “本人希望从事富有挑战性并能够发挥自己潜能和专长的工作, 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想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里得到一个高收入的职位, ”或者“我干什么都行。”这样的求职意向不明确。我们可以这样写道:寻找某某公司中的某某职务。书写求职意向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 并与自己的专长、兴趣等相一致。相反, 求职意向不明确是最容易被淘汰的对象。
其次, 作为学生应把简历的重点放在学习经历、技能、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上。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简历中把学习经历一带而过, 甚至都没有。要知道我们学生的求职和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求职是不一样的, 如果已有工作经验, 那学习的经历只需要简化, 重点主要是突出能力、技术等。但作为大学毕业生, 我们要记住自己应有的身份, 大学生毕竟不是全职工作人员, 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任务, 所以在简历中要告诉招聘者你具体的学习情况。除了学习情况, 还要重点告诉招聘者你的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 让招聘者能了解你具有哪些能力, 你是否适合这个单位, 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最后, 在简历内容的阐述中, 都应以求职意向为中心展开书写, 与求职意向无关的素材尽量省略。不仅重点的内容要以求职意向为中心, 而且一些如介绍兴趣爱好等非重点的内容也需以求职意向为中心。我们发现不少学生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趣爱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 泛泛地罗列很多兴趣爱好。多等于无, 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要考虑求职意向, 也是我们告诉招聘者“我是适合这一职位的最佳人选”的一个机会。因为从兴趣爱好中可发现应聘者的价值观、志向和个性特征等很多信息, 有时可以从中发现该应聘者的职务适应性, 如:好运动者, 性格外向且单纯;爱下棋者, 思维周密而好强;经常旅游者, 见识开阔, 性格豪爽。
2 真实可靠, 论据充分
真实可靠是指我们撰写简历时真实地填写自己的各项信息, 不杜撰和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历。个人简历越来越受学生重视, 一些学生为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 将自己在校的成绩私自涂改, 据《长沙晚报》报道, 长沙某企业招聘了27位大学生, 学生到企业工作后, 细心的人事处负责人发现, 27人中有21人自我推荐材料上填写的功课成绩与档案中记录有出入, 其中每科平均差10分的竟占40%。有些学生还无中生有地填上一大堆的获奖记录, 把别的同学的证书经过电脑处理堂而皇之地写成了自己的。还有一些学生, 因为没有工作经验, 就猛对自己大学期间的表现做文章, 学生会的干事成了学生会副主席, 做过两份家教也变成了社会实践丰富等。简历的真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诚信品质, 而这往往是招聘企业对于求职者的基本要求。简历写得漂亮, 并不是意味着不切实际地把自己表扬一番。自己写简历时虚假成分太多, 不真实, 即使你包装再好, 也难免“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谎言不会让你走得太远。有学者指出, 大多数的谎言在面试过程中就会被识破, 尤其是一些大公司一般会根据简历和相关资料进行背景调查, 他们会比较在意职业道德和职业诚信。
当然, 真实性并非就是要把我们所有的缺点和不足和盘托出。我们可以选择突出哪些内容或忽略哪些内容, 要知道优化不等于掺假。比如说, 你也许在考试时作弊了, 但在你的简历中你不要去突出你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 你可以选择忽略这个内容, 而主要突出你的特长和优势。
论据充分是指简历上应提供客观的证明或者佐证你资历、能力的事实和数据。我们经常在简历中看到这样的句子, “我是个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人,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着十分出色的工作表现”, 但招聘人员绝不会轻信这样的主观表白。所以我们在描述时最好要运用数字、百分比或时间、获奖级别和公认的证书、得到的表彰等来强化, 比如说你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那你就写上曾经连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几名等, 如果你的特长是唱歌, 那你就用得了什么奖来表示, 如果你想说明在某项技术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最好用公认的证书、资格等级表述。在介绍社会活动时, 很多人在简历中仅说明“担任学生会×××”。不知他为学生组织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 取得了哪些成果。难怪有报道说, 某班一下子冒出几十个班长, 某大学一下子出了近百名“学生会×××”。所以, 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担任过学生会干部, 而是你曾经为学生组织做过哪些有益的活动, 你是如何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 你承担了什么角色以及从中得到了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本领, 领悟了什么道理, 你是不是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怎样与人沟通。 包括在最后的自我评价中, 每个概括的结论, 最好可在简历中找到依据 (必要时可增加简历内容项目) , 而不是干巴巴地使用概括词、形容词, 这会使人感觉有点自吹自擂。适度的自我评价能够反映求职者的素质和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3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是指要根据求职单位和应聘岗位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来撰写简历。如果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和不同职位, 你所提交的都是同样的简历, 那么这样的简历所欠缺的就是针对性。我们发现有些求职者应聘的时候因为贪图省事, 就制作若干份一模一样的简历, 然后到人才市场上去“遍地撒网”。尤其对于初次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讲这种情况更加普遍, 他们感觉自己的经历本来就非常有限, 写给谁的当然都是一样的东西。但是, 我们要知道写给所有用人单位一模一样的简历, 体现不出求职者对某家用人单位的了解和看重。招聘单位更愿意挑选一个对自己更欣赏、更向往的人, 而对于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求职者, 一般是不会青睐的。因此在写简历前要尽量多地提前做些功课。好好上网查查意向单位的资料, 要了解单位的基本信息, 如:注册资本、事业领域及方向、主要产品、企业文化、近来发生的大事等。关于应聘职位, 最好仔细地阅读招聘广告, 可能的话, 向行家咨询一下该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任职条件等, 做好记录, 然后着手撰写简历。如果你要投××企业销售岗位, 这个简历要求的本质是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你可以针对这个写一下我在×××当过促销员, 我是怎样去应对顾客要求的, 怎么帮助顾客解决问题的。如果你要应聘办公室人员, 简历中你加以说明能熟练操作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因此不要怕麻烦, 哪怕修改或增添一点点内容, 制作一份感觉是专门投给这个企业、这个岗位的简历是必需的。
同时, 还要注意一下, 在求职过程中, 还要有一份有针对性的求职信与简历相匹配, 虽然求职信不是必需的, 但它是应聘者主动表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兴趣的一种表现, 目的是使对方了解应聘者积极认真的态度, 从而加强受信者给予应聘者面谈机会的可能性, 是求职者争取面谈机会的一种主动方式。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封没有自荐信的简历, 就像一位没有开口说话的销售员站在你的门前。如果你能让一位陌生人走进你的屋子, 你至少要看一看他的证件。这正是自荐信所要做的——它把你, 一位完完全全的陌生人, 介绍给读者。
摘要:简历可以说是招聘者对未曾谋面的求职者的第一印象, 是能否成功求职最关键的一环。本文通过阐述大学毕业生撰写简历的三个基本要求, 使大学毕业生能“扔”好简历这块“敲门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简历,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传统的会计管理只提会计检查,不提会计监督,更不清楚会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会计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一、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管理、监督、核算和分析。监督和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两项基本职能。1985年我国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工作有了一个基本法规。在这个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会计的基本任务是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要求会计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紧密相联的。会计核算是基础,离开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依据,有了核算,会计监督就事出有因,查有实据,具有说服力。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深入,没有监督,会计核算起不到管理的作用,通过监督,促进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会计的任务。经济监督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监督形式。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比较起来,有其自己的特性:
1.全面性。企业中,会计核算资料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企业各方面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就是一根红线,把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表现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监督,可以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可以了解企业是否遵守财经法纪。对主要会计核算指标的监督,可以检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
2.基础性。各单位会计监督是内部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基础,是外部监督的前哨。单位会计监督加强了,为外部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外部监督创造一定的条件。
3.及时性。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业务活动进行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熟悉,发现问题随时提出,较其它经济监督形式更及时。
4.广泛性。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都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可以形成一个广泛的会计监督网络,有利于监督工作的广泛开展。
二、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必须明确会计监督中的几个问题:
1.会计监督的目的。明确目的,监督就有了方向。会计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力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维护国家财政、财务制度,保护国家公共财产。
2.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客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成果。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会计监督的对象,包括财务收支、财产物资和财物三个方面。
3.会计监督的范围。从广义来说,会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会计账目失实、经济犯罪行为、违反财经纪律和经营决策失误等四个方面。从目前我国会计机构的职责来看,会计能直接监督的范围,实践中只限于会计账目失实和违么财经纪律两个方面。经济犯罪行为和经营决策失误问题,会计不能进行直接监督,应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随时提供情况,共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4.会计监督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法律依据。包括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②理论依据。主要指会计原理和处理会计事务的规范。③事实依据。指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要尊重事实,必须实事求是,查明事实真相,决不能主观猜测。
5.会计监督的程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有的问题在监督中要直接表明态度,哪些可以办理,哪些不能办理,不能办理的会计事项,应该说明情况,不予办理。手续不全的要求补办手续。有的问题,会计人员无权处理的,要向单位领导报告,责成有关单位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果会计人员同单位领导人意见不一致,而单位领导人坚持要办,可以照办,但要向上级机关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请示处理。
6.会计监督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依据监督的对象来决定。有三种,①制度监督。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②账务监督。包括凭证审核、账簿审核和报表审核。③财物监督。主要是审核平时财物的收发手续是否严格,有无漏洞,进行定期盘点,检查账物是否一致,如有可疑之处,也可进行临时抽查。
会计监督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执法、护法,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会计监督才更完善、更有力。为了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王庆成主编:《公司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
[3]财政部:《新会计制度讲解》.财经出版社.
【会计的基本职能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实习会计的基本简历04-25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10-28
会计基本职能12-28
会计个人基本简历01-05
会计科目(基本内容)02-18
财务会计基本业务10-03
会计核算基本工作规范03-04
基本建设单位待摊投资的会计处理06-11
商业银行会计基本制度10-08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