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消息的标题包括

2025-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闻消息的标题包括(共2篇)

新闻消息的标题包括 篇1

1、把握不住主要信息,以偏概全;

2、提炼不出重点信息,眉毛胡子一把抓;

3、表达语无伦次。怎样才能做好这类题目?

通观全文抓住中心。如给下面一段新闻拟写一句话标题:

在河北省机关文件查阅中心,记者以公民身份阅读了近两年河北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21份“红头文件”。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开通半个月来,前来查阅文件和电话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

据悉,开放的“红头文件”中,既有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民政优抚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政令法规,又有监督政府行政执法的政策。这些“红头文件”包括: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河北省地方性法规,河北省政府通过的政府令,省政府个部门制发的与本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关的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文件等。公民可凭身份证、工作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进行查阅。

据了解,河北省政府建立文件查阅中心,把“红头文件”向社会开放是政务公开的进步。

有的同学拟的标题:①“河北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21份红头文件”,②“记者阅读了河北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21份红头文件”,③“河北教育行政文件向社会开放”,显然都是只看到了部分,而忽略了整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结合第二段看,向社会公开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文件,报导的事情也不仅仅是记者看“红头文件”,更不是河北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红头文件”。

利用新闻结构特点。有的同学写的是④“河北省„红头文件‟向社会开放是政务公开的进步”,明显是没有利用新闻消息的结构特点来思考。新闻消息一般分三个部分:导语、主体、结语。开头一段是导语,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中间是新闻的主体,详细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对导语的丰富和扩展。最后是结语,对事件的意义和影响进行阐发,起补充延伸作用。给新闻拟标题,主要应看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而结语可以用来验证。推敲语言重视表达。

1、尽可能用主谓式(陈述对象+行为)或动宾式(动作+对象),尽量不用或少用介宾式修饰成分,定语限制成分可要可不要尽量不要,如有的拟成⑤“在河北省机关文件查阅中心,政府„红头文件‟向社会开放”,加了一个长长的介宾短语。

2、相关信息取核心勿重复。如⑥“河北省政府建立文件查阅中心,把„红头文件‟向社会开放”,在“建立文件查阅中心”和“开放„红头文件‟两件事中,很明显前者是辅助信息,后者才是主要信息。

3、力求简明平实,力戒绕弯子兜圈子,更不要拟成含蓄性或语意双关的散文题目。

4、严格控制字数,新闻标题一般在十个字左右,最好不超过十五个字。有的生怕落下什么信息,结果拉里拉杂,拟的标题成了一则短消息。

根据以上方法,这则消息可拟题为:⑦“河北省开放„红头文件‟”,⑧“河北省„红头文件‟向社会开放”,或⑨“开放„红头文件‟,公开国家政务”。

类似题型的训练,可采取以下方法:

1、研究标题找规律。摘录近期新闻报纸上若干个新闻标题,分析特征,从中寻找新闻拟题规律。

2、比较拟题找差距。选取新闻报纸上的短新闻,遮住题目,读完之后拟个标题,然后与原题目对照比较。

3、平时阅读善筛选。平时要养成读报习惯,在读书报时,善于概括,善于筛选信息,提取中心内容。

4、重视锤炼内语言。与人交流时,注意修养内语言,把自己的思想简明扼要的表述出来,克服语言罗嗦的毛病。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一本 回忆性散文(体裁)集,共 10 篇。最初在《莽原》杂记发表时,总题目中为《旧事重题》,1927年编集成书,改为现名。第一篇作品《狗 猫 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5、在《朝花夕拾》这几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6、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7、“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 族,_______(籍贯)人,有_______的称号。

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3._______是《骆驼祥子》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_______。

4.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的女儿。(辽宁省锦州市2004年中考题)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_______给洗劫了。6.“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是________的感叹。7.《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_______拉车。

8._______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9._______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10.虎妞的变态情欲,_______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对祥子来说,都是锁住他的“心狱”。11.《骆驼样子》中的祥子在兵荒马乱中被抢走了车,却冒险牵回了三匹_______。12.在《骆驼祥子》中,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的是_______。13.有一个人因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告发了曹先生,这个人是_______。14.《骆驼祥子》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的外号。15.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他买的第二辆车因_______而被卖掉。16.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_______”的称号。17.《骆驼祥子》中的_______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

18.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人力车夫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

19.样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_____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20.他是一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_______》,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是_______和_______。21.在《骆驼祥子》中,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又老又丑的女儿名叫_______。22.《骆驼样子》是老舍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_______ 的故事。

23.《骆驼祥子》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_______,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_______。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_______。

24.《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_______,一步步走向毁灭的_______,以及大学教授曹先生。

25.育才文学社欲以“曹操、孔乙己、祥子、安东尼奥”四个文学形象为例,开展一次“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研究性活动,该社同学要从下列书目中借阅的图书是:______________。《水浒传》《三国演义》《呐喊》《骆驼祥子》《儒林外史》《野草》《羊脂球》《莎士比亚全集》

26.样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A.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B.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C.虎妞爱上了祥子D.祥子死皮赖脸硬要住 27.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28.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你读过不少中外名著吧?现请你从《骆驼祥子》和《格列佛游记》中任选一部,谈一谈阅读这部小说最深的一点感受,并简要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名著:《》 ①感受:________ ②情节:________ 29.祥子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0.老舍的作品中用了许多老北京话,试举出几个例子。

1.在__________ 的启发和教育下,保尔懂得了许多关于革命工人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道理。2.保尔救出了朱赫来后,被贵族的儿子________出卖,被白匪关押起来。

3.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________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4.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________,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

5.“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6.“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 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________对保尔说的。7.“可现在呢,你浑身都是樟脑味儿”是保尔对________说的。

8.在铁路就要修完时,无情的________和________最终夺去了保尔的战斗力。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实的________,保尔是 ________的“良师益友”,他的________对广大读者有极深的教育意义。

10.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________,正是在这位老水手 的教育下,他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1.保尔的一生中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________,在铁路总工厂任共青 团书记时认识的__________,以及他的妻子__________。12.保尔因__________ 而被校长开除。13.保尔最后的著作是__________。

14.保尔在黑海疗养所企图自杀未遂,又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他要靠________回到队伍 中去,他把写的小说寄往柯托夫斯基师征求意见,但________,他不气馁,重新开 始创作,小说最终获得了成功。1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________ 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16.人们提出“在新时代,要做保尔还是比尔”的新命题。与比尔·盖茨相提并论的保 尔,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________》中的主人公________,他受 等人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17.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 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 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________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 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18.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题目的含义吗? 19.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20.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中写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主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吗? 23.用一句话评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

2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哪一个?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出来。2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他们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朱赫来2.维克托3.谢廖沙4.《牛虻》5.朱赫来6.冬妮娅7.冬妮娅8.伤寒;大叶性肺炎9.生活教科书;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不断革命;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质10.朱赫来ll.冬妮娅;丽达;达雅l2.在神父家补课时,把一撮烟末撒在神父家的做复活节糕用的面团上13.《暴风雨所诞生的》 l4.文学创作;书稿在途中丢失15.十月革命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朱赫来 l7.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18.“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19.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p-]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等;这些作品的主题都是以国内战争为背景,歌颂在无产阶级事业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21.在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创作出来的。22.这本书是以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真情实感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但是并不能因此就把这部小说看成作家的自传,因为: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在为自己作传,而在于塑造一个共青团员的典型形象;作家并不拘泥于生活事实,对人物和情节做了大量典型化处理。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我的小说,首先是艺术作品,其中我利用了假想的权利。‘我坚决反对把我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和这本书的人物之一保尔.柯察金等同起来。„‘这是小说,而不是传记。” 2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24.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等故事。25.保尔;谢廖沙——保尔童年时的朋友,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瓦莉亚——谢廖沙的姐姐。共青团员;丽达——红军师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省委常委;伊万·扎尔基——红军战士,共青团区委书记;伊格纳特·潘克拉托夫——码头工人,货运码头共青团书记;奥库涅夫——机车库共青团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朱赫来——水兵,党的地下工作者,省肃反委员会主席,军区特勤部副部长。性格特点略

答案:

新闻消息的标题包括 篇2

1 新闻消息写作常见问题

1.1 消息内容杂乱, 选材不恰当, 缺乏新颖性

相较于新闻写作的其他体裁, 消息具有更广泛的题材范围, 可以说, 消息无处不在。而面对可写题材如此多的消息, 写作者如何筛选, 挖掘其中的新闻价值及亮点, 以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就成为新闻工作者不得不研究的命题。然而纵观时下的众多消息, 不少都陷入了题材陈旧, 缺乏新闻价值的困境。

如今的新闻行业竞争越来越大, 每个新闻工作者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虽然消息无处不在, 但自己所能获得新闻资源的数量还是太少, 更别说能够吸引民众眼球, 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资源。而为了完成必须的任务量, 新闻工作者只得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报道陈旧的新闻题材, 这样内容的消息提不起民众了解的兴趣, 甚至失去了新闻价值。其实, 旧题材并非就不能报道, 只是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推陈出新, 从老题材中挖掘出新内涵, 紧跟当下热点, 也一样可以报道出新闻价值。即使是一样的题材, 不同的作者只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一样可以写出新意, 写出多样。

1.2 消息语言表达浮夸, 不接“地气”

消息最主要的受众就是广大人民, 某种程度上, 更是为人民群众说话的“利器”。这就意味着, 消息在语言的表达上应该更加亲民, 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然而, 如今的很多消息却做不到这一点, 在语言表达上不良风气尽显。例如整篇消息语言充满官腔, 新闻工作者常常喜欢用“领导指出”、“领导强调”、“领导要求”等类似的字眼, 这些字眼不仅使消息显得过于死板, 更为民众所排斥。除此之外, 有些消息整篇语言浮夸, 新闻工作者没有经过谨慎细致的深入调查采访, 便将材料摆上台面。这样的消息, 内容空洞, 思想缺乏深刻性, 其新闻价值势必也不会太高。更有甚者, 一些消息在叙述视角上完全忽视了广大人民群众, 而一味地往领导者倾斜。为平民百姓说话的消息转移成了为领导者说话, 这显然与消息写作的初衷背道而驰。所谓接“地气”的消息应该是为人民说话, 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好消息。

1.3 消息结构臃肿, 层次不够分明

条理清楚、结构分明是对一篇消息最基本的要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之于消息而言, 也是如此。消息的受众广泛, 每个受众面对同一篇消息, 想要了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对消息结构的安排提出要求, 要恰当地摆放不同的新闻事实以满足群众想要了解新闻事实的不同程度。为了满足这个要求, 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 在行文结构上, 打破以往只有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格局, 创造出除此之外的许多新的结构形态。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消息结构形式, 但无疑也让消息的谋篇布局变得更加复杂, 给新闻写作者带来难度。一旦没把握好, 用了不恰当的结构形式, 便会让整篇消息显得臃肿杂乱、条理不清, 可谓得不偿失。

1.4 消息标题拟写不够理想, 难以攫取民众眼球

标题可以说是一则消息中的“眼睛”, 标题如果拟得好, 可以对消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定程度上, 好标题是攫取民众眼球的第一步, 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然而, 时下消息的拟写却不甚理想, 普遍存在“缺乏新意”、“过分夸张”、“与报道主要内容不符”等问题。那么, 如何拟写好标题, 迈出消息成功的第一步, 在下文中, 将会做个详细研究分析。

2 标题的拟写应注意的问题

2.1 符合报道主要事实

标题某种程度上, 其实质就是对所报道消息主要内容的概括。所以符合报道主要事实是写好消息的基本, 也是新闻写作应该遵循的最基本规范。标题应该简洁、精炼地概括出消息的主要内容, 让广大受众一目了然, 了解最真实的新闻事实。

2.2 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只是符合事实的标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完全攫取民众眼球, 必须在标题拟写上创新形式, 让标题“活”起来。作为新闻写作者, 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标题拟写, 应时刻都谨记创新精神, 在挖掘新闻内涵的基础上, 用鲜活的外衣包装标题, 让其不仅一目了然, 而且生动有趣, 牢牢锁住民众眼球。故而, 新闻写作者在拟写标题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双关、夸张、比喻、象征等, 必要时, 还可紧跟当下网络发展, 用上一些网络流行用语, 如此, 必能让消息变得更富有活力, 更加形象生动。

2.3 雅俗共赏, 贴近群众

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消息的主要受众, 某种程度上更是站在人民立场, 为人民说话的武器, “为人民服务”应是所有新闻工作者时刻应该牢记的宗旨。同样的, 新闻标题的拟写也应站在群众的立场, 服务民众, 做到雅俗共赏, 为广大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标题的内容上, 应该避免“假、大、空”, 要突出新闻主要内涵, 贴近生活, 成为政府与群众之间连接的桥梁及纽带。这样才能提高全民对国家建设, 社会发展的参与热情。而在语言上, 应该做到明白浅显, 一看就懂。切忌提高艺术门槛, 一味地堆砌辞藻, 将标题写得晦涩难懂, 让老百姓一看到标题, 便失去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雅俗共赏, 才能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2.4 限制标题长短, 注重美化

受众一拿到消息,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标题, 标题可谓影响着受众对消息的第一印象,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有阅读下去的兴趣。所以, 控制标题长短, 注重标题美化很有必要。一般说来, 标题如果太长, 会导致受众的厌烦心理, 但如果标题字数太少, 又容易使受众陷入“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尴尬之中。所以, 标题的长短怎样才合适, 也是众多新闻写作者需要反复琢磨的问题。一般来说, 标题的拟写应在高度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尽量简洁凝练, 这样才会给受众带来深刻印象。甚至在一些报刊电视中, 编辑者会对标题字体、文字大小、位置做一些特殊处理, 使其与消息内容及格调达到一定的和谐统一。

3 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 技术的革新对于新闻传媒工作者来说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 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 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迷失在竞争洪流中, 到最后甚至有可能丧失新闻工作的初衷。消息作为新闻中最主流的体裁, 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在竞争洪流中规避不足与缺陷, 发挥传统优势, 真正做到为民众说话, 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成为党和政府连接群众的桥梁, 应是国内每位新闻工作者穷尽一生去研究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红茹.浅析消息标题的拟制原则[J].活力, 2015 (2) :51.

[2]靳勇.刍议新闻消息及标题的写作[J].吉林画报·新视界, 2012 (2) :45-47.

上一篇:节日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下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