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

2025-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推荐14篇)

中小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 篇1

1、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培养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下决心努力学好英语。

2、善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培养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下决心努力学好英语。

3、研究自己的个性特点,找出有利于自己英语学习之处和阻碍自己进步之处,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弱点。

4、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5、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英语学习毅力。

6、在英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情。

7、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8、英语学习有进步时,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并总结学习成功的经验;当学习效果不理想时,反思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鼓励自己千万不能泄气。

9、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10、为了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英语,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日程。

11、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

12、积极参与课内外各种英语学习活动。

13、英语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14、准确评价自己英语学习的情况,从而找出薄弱环节和改进的措施。

15、课前预习教师要讲的内容,发现疑难,有可能的话,先查阅词典及有关资料,然后带着问题听教师讲课。

16、预习课文遇到生词时,首先猜其读音,并试着从上下文中猜其意思,然后再查生词表。

17、读课文时,先通读全篇课文,了解全文的概要,然后再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18、预习课文时,尝试找出其中的英语习语、固定搭配和句型。

19、上课专心听讲,强化“有意识记”,尽量要求自己在课内记住课文或练习中的生词、短语,以及重要的句型和句子。

20、在英语课上应主动争取回答问题。

21、当教师叫其他人回答问题时,自己在心里默答,再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22、上课时,要记好笔记,当天晚上要浏览和整理笔记。

23、学习中要善于借助视觉提示等非语言信息。

24、注意观察、分析和归纳,主动发现语言规律。

25、主动提问,以便弄清或证实英语学习中的问题。

26、留心自己的英语错误,并备有专门记录和纠正错误的复习本。

27、借助联想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28、使用工具书(如词典等)查找信息。

29、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30、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分类和储存。

31、采用强化、分散、集中、新旧知识联系、综合和归类等科学方法及时和经常地复习英语。

32、课外阅读适合自己英语水平的材料,用以扩大阅读量。精、泛读量之比至少为1:3。

33、泛读英语时,大胆地边猜边读,不必每个生词都查词典。

34、阅读时克服回视、复视、唇读、喉读和心读等不良习惯。运用眼脑直映和扩大视距的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技巧。

35、运用略读(skim)和扫读(glance)等方法,快速掌握文章大意。

36、运用审读(scan)和跳读(skip)等技能,快速寻找掌握文章大意。

37、课外与同学一起练习英语。

38、课外采用“内心独白或对白”的方法,自己对自己讲英语。

39、为了提高听力理解能力,课外主动听各种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录音。

40、听英语录音材料时,争取听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1、听英语时如碰到生词,可跳过生词继续听下去,力争听懂大意。

42、为了改进自己的语音语调,反复听录音磁带,并模仿纯正的英语或美音。

43、争取利用电脑、录像等多媒体电教设备,使图像、文字和声音同时刺激大脑,以便在大脑中留下更牢固和持久的听觉记忆痕迹。

44、将听到和读到的英语作摘要或笔记。

45、学习新语法时,选做一些练习。

46、主动用英语记笔记、周记、日记、留言或写信。

47、运用眼看、口念、耳听、手写、脑记五官并用运动记忆法记英语生词。

48、把生词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利用读音规则“听音写形”记忆生词。

49、运用“形——义联想记忆法”记生词。

50、运用“音——义联想记忆法”记生词。

51、利用每天早晚最佳时刻记忆生词。

52、利用“分类归纳法”记忆英语生词(如rice和ice;flower和flour)。

53、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同族词等“对比联想法”记忆生词。

54、利用合成、派生、转化构词法规则记忆生词,扩大词汇量。

55、将英语生词用在句中,以加深记忆。

56、按英语生词或短词出现在书中或黑板上的位置记忆生词。

57、想象可能使用某个生词的情景来记那个生词。

58、学生词时,将新学的与已学的联系起来。

59、把生词分解成几个认得的部分以理解它的意义。

60、使用单词卡片或随身携带的小生词本背记生词。

61、利用一些零散时间及英语课前两分钟时间浏览一下生词。

62、运用“阅读记忆方法”,在上下文中复习旧单词,学习新单词。

63、遵循记忆规律,运用“周期循环记忆方法”,强化生词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64、做练习及备考时,注意研究各类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学习和掌握应考策略和方法。

65、多与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

66、学习和了解一些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中注意遵循交际习俗。

67、在实际交际中,能借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68、当想不出某个英语单词时,就用它的同义词或词组代替。

69、与他人对话时,当听不懂时,就请对方说慢一点或重复一遍。

70、交际遇到困难时设法继续交际。

中小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 篇2

培养学生兴趣, 夯实学生基础, 掌握学习方法, 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将英语课上成了枯燥机械的单词、语法的记忆课, 教学枯燥无味,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高。开展趣味教学, 激发与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这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故事

故事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将故事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更能赋予枯燥的教学以生命的活力, 让那些枯燥静止的知识点拥有灵魂, 赋予生命, 让它们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这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更能激起内心世界丰富的小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使学生满怀激情主动而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我专门安排了story time, 以故事为主线, 将枯燥的单词学习与语法、句型的练习寓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 而且更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游戏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玩耍, 对游戏情有独钟, 将游戏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中, 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设计集趣味性、娱乐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英语游戏活动, 来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的愿望, 引起学生的主观认可与积极参与。正如克鲁普斯卡娅所说: “对于儿童来说, 游戏是学习, 游戏是劳动, 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游戏活动真正实现了玩与学的统一, 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单词的复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传统的单词复习依靠纯粹的抄写与机械的背诵, 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教学效果低下。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单词游戏活动, 以游戏的娱乐性来弥补以往教学的枯燥性, 从而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学习。如单词接龙, 教师给出一个单词, 以前面单词的末字母为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 依次类推, 淘汰接不上来的学生, 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又如, 设计勇闯迷宫, 设置重重关卡, 只有读准拼对单词才能过关, 看哪位学生能够胜出, 评为勇士。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许多, 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 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激情,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儿歌

歌曲是一门诉诸于听觉的艺术,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将歌曲引入英语教学, 可以将枯燥的英语添上音调与节奏, 成为快乐的音符跃动起来, 更能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情感的愉悦, 使得枯燥的教学更加富有活力与艺术魅力,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主观体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而愉悦地投身于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从互联网上收集大量的影视剧经典歌曲, 课上播放给学生, 以歌声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歌曲的学唱中来, 在唱中纠正发音、增强语感、提高能力。学生的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 整个教学一片愉悦、和谐。如音乐之声、Walking, Ten little Indians, the days of the week, colour song,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等。这些歌曲简单易学, 非常适合小学生。

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常用方法 篇3

一、在生活和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要求基于生活,基于经验,教学要联系学生和社会实际。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字概念,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数学难学是因为学生没有数学经历。数学在生活中产生,也要运用到生活和生产中去,学习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学习数学必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激发数学兴趣。兴趣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因此,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加强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就是围绕怎样使学生学得好、学得活、收获大。学生所要学的东西,对教师来讲是“已知”的知识,而对学生来讲却是“未知”的,教师应该考虑怎样把学生的未知转化为已知。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考虑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心理素质、接受能力、思维能力等,并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

二、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置悬设境”“猜想设境”等,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产生急不可待想获得有关知识或自己尝试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授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古希腊有个数学家泰勒斯到埃及参观胡夫金字塔,他问神殿的司祭长,这座金字塔有多高?司祭长说古代的草片、文书都没有记载,而我今天的知识不大可能判断这座金字塔有多高。泰勒斯看看晴朗的天空,低下头想想说,我可以根据我的身高马上测出塔高来。泰勒斯通过一根绳子就测得塔高131米。故事讲完了,学生们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我问大家谁知道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呢?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再说今天所学的知识就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悬念的设置,使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急于释疑,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之中。

好奇是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为顺应这一心理需要,我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实验设境”,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动手动脑、拼拼凑凑,拨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心弦。总之,在具体教学中,设计采用多种多样的问题设境,能使学生跃跃欲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和竞争欲望。

三、强化学生的随意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是思维的窗口,是有目的的视觉感知。在课堂教学中,设法让学生明确教材安排的目的和意义,以激发潜于学生心中渴求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以丰富的实际内容引出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讲授新课时,我特别注意使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问题,尽可能地使用周围的实例强化学生的随意注意,进而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立体几何的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面面垂直的实例来,引出“面面垂直”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看为什么教室的门不论开多大的角度始终和地面垂直。在学生常随意注意的问题中发现真理,把发现的问题写成命题形式,从而得出定理再加以证明,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能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到精神上得到某种满足,从而引起学习兴趣。平时,我非常注意收集趣味性数学题,结合教学内容选出几道,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在研究探求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在获得知识的快乐中培养了兴趣。在教学中,我常常把一些定义公式变成口诀教给学生,也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将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总结成一些直观的口诀,使学生勇于探索。

五、榜样诱导,启发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教师对本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讲解时必然是语言生动、感情丰富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表现出来。这势必在无形中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能钻进去,热爱并在教学中表现出来,树立榜样,启发教育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于教师正确引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使学生刻苦学习,积极配合教师,让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取得最佳效果。

关于小学生常用英语句子 篇4

2.Take off your hat It doesn’t fit 取下你的帽子,它不适合你。

3.He is a very creative student 他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学生。

4.What you have said about this is very interesting 你说的很有意思。

5.I canno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 在这一点上,我不能同意你的意见。

6.You’ve got the point 你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7.That’s the point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8.The whole class is in a heated discussion 全班同学正在热烈讨论。

9.Let’s just run through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我们来看一下赞成和反对的理由。

10.Please sum up what you said just now 请把你刚才说的总结一下。

11.Has anybody else anything to say on this? 关于这点,谁还有什么别的要说吗?

12.Does anybody share David’s opinion? 有谁同意大卫的观点吗?

13.Is ther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what you have said? 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说法吗?

14.Well, it depends 这得视情况而定。

15.I don’t think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discuss this question any further 我想我们没有必要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16.There are always two sides to everything 每件是都有两面性。

17.Finally, we came to an agreement 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

18.I want to be a journalist after graduation 毕业后我想当记者。

19.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ll have a picnic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野餐。

20.As soon as he comes, we’ll let him know 他一来,我们就告诉他。

21.You can stay as long as you pay the rent on time 只要你按时交房租,你就能住这儿。

22.When she leaves, he’ll cry for a day 她走时,他会哭一天。

23.She will go into business when she wants to 她想经商时就会去经商。

24.I’ll leave for London if I finish my work today 如果我今天完成工作,我就会去伦敦。

25.I’ll work for years and then go back to school 我会工作五年,然后会学校。

26.He will become a writer if he goes on doing well in writing 如果他仍写的这么好的话,他将成为一个作家。

27.I hope he will meet me at the airport 我希望他能到机场接我。

28.I’m thinking of quitting the job 我在考虑辞职。

29.I plan to learn photography 我打算学摄影。

30.What do you say we have a party this weekend? 我们周末开个派对,你觉得怎么样?

31.She will certainly remain single 她肯定会保持独身。

32.He will probably follow in his father’s footsteps 他可能会继承父业。

33.I would have had a much better holiday if I had stayed at home 我要是呆在家里的话,假期会好过的多。

34.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since I saw you last time? 自从我上次见到你以后你都在干什么?

35.If I had got enough money yesterday, I would have bought that tape 如果我昨天钱够的话,我就买了那盒磁带了。

36.Looking back on it, I think I shouldn’t have given up the contest so easily 回过头来看,我想我不应该如此轻易的放弃那次比赛。

37.Had I taken a taxi, I wouldn’t have been late 如果我打的去的话就不会迟到了。

38.Even if you take the exam again, you won’t pass it 就算再考一次你也通不过。

39.Even if you had given him much more money, he might not have paid off the debt 就算你给了他更多的钱,他也还不清债务。

40.What would you have done if you hadn’t gone out for a picnic yesterday? 如果你昨天没有出去野餐的话。你会干什么?

41.I wish I had told him the truth 我真希望我把真相告诉了他。

42.I wish you hadn’t cheated me 我希望你没有欺骗我。

43.If it had been fine, we would have gone to the park 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就去公园了。

44.Would he have seen you if you hadn’t waved to him? 如果你没有朝他挥手,他能看见你吗?

45.You should have studied much harder 你本应该更努力的学习。

46.I had thought about arguing with the teacher about that, but I didn’t have enough courage 我本想和老师争论那个问题,但我没有足够的勇气。

47.I had thought about living with my grandparents when my parents went abroad last year 当我的父母去年出国的时候,我本想和我的祖父母住在一起。

48.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49.I like football best 我最喜欢足球。

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 篇5

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

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我结合自己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一、情境创设要精当。

精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情境的创设与应用。我在教学《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时,就创设了“小明一周的生活”这个情境,把小明一周享受权利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载体,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做到简洁、精当、有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二、问题设计要有效。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有效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我在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这一内容时,设计“因为读书是我的权利,所以我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对吗?” 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就必须对“权利与义务一致性”这一内涵有清晰的理解,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与那种直接用书本结论作为问题的方式相比较,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探究活动要适度。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倡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理解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如我在教学《难报三春晖》时,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1、为什么孝敬父母?

2、怎样孝敬父母?主旨鲜明,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有效教学。

四、多媒体使用要适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思品课教学中来,如白板、PPT课件等。这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当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常常关注眼花缭乱的课件,本来应该关注的知识等却被忽视了。由此来看,过度使用多媒体,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必须重视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介的作用,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如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就便于学生做笔记,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介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学事例要正面。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想让学生能够认同思品课所讲的道理,举例是一个比较直接又有说服力的好方法。由于思品课教学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事例的正面性,所举事例要充满正能量,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生常用的英语学习策略 篇6

在Win/XP/系统中,Microsoft管理控制台(MMC)已将系统的配置功能汇集成配置模块,大大方便我们进行特殊的设置(以Telnet利用的23端口为例,操作系统为WindowsXP)。

操作步骤

首先单击“运行”在框中输入“mmc”后回车,会弹出“控制台1”的窗口。我们依次选择“文件→添加/删除管理单元→在独立标签栏中点击‘添加’→IP安全策略管理”,最后按提示完成操作。这时,我们已把“IP安全策略,在本地计算机”(以下简称“IP安全策略”)添加到“控制台根节点”下。

现在双击“IP安全策略”就可以新建一个管理规则了,

右击“IP安全策略”,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IP安全策略”,打开IP安全策略向导,点击“下一步→名称默认为‘新IP安全策略’→下一步→不必选择‘激活默认响应规则’”(注意:在点击“下一步的同时,需要确认此时“编辑属性”被选中),然后选择“完成→在“新IP安全策略属性→添加→不必选择‘使用添加向导’”。

在寻址栏的源地址应选择“任何IP地址”,目标地址选择“我的IP地址”(不必选择镜像)。在协议标签栏中,注意类型应为TCP,并设置IP协议端口从任意端口到此端口23,最后点击“确定”即可。这时在“IP筛选器列表”中会出现一个“新IP筛选器”,选中它,切换到“筛选器操作”标签栏,依次点击“添加→名称默认为‘新筛选器操作’→添加→阻止→完成”。

新策略需要被激活才能起作用,具体方法是:在“新IP安全策略”上点右键,“指派”刚才制定的策略。

效果

空间几何体常用的转化策略 篇7

一、“割补”策略

对于某些立体几何问题,如果直接根据原有图形进行解题比较困难时,不妨将图形巧妙的进行割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柱、锥等较规则的或易于研究的几何体来处理,从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问题易于解决.

例1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 3π(B) 4π(C)(D) 6π

解析:因为以正方体的面对角线为棱可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所以可将原四面体补成为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则正方体、正四面体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

所以球的直径为2R等于正方体的对角线,又正方体的对角线为,

所以,

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点评:联系几何体的几何背景,把几何体补成另一基本几何体,使问题易于求解.

二、立体问题平面化

所谓平面化是指将空间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通过适当的转化,使之转化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研究.常见的转化策略有“截、展、移”等.

(1)“截”就是根据题目需要,在几何体的适当位置作一能反映所研究各元素间关系的面,使问题转化在同一个平面上研究.

例2如图1,三棱锥A-BCD的各棱长都相等,M,N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异面直线MN与BD所成的角.

解:如图1,取CD的中点F,连结MF,NF.

因为M为BC的中点,

所以MF∥BD,MF=BD.同理NF=AC.

则∠NMF(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MN与BD所成的角.连结AM,MD.

因为三棱锥的各条棱都相等,

所以三棱锥各面都是正三角形.

设棱长为a,则AM=MD=a.

又因为N为AD的中点,所以MN⊥AD.在Rt△AMN中,

故△MF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NMF=45°.

故MN与BD所成的角为45°.

三、整体策略

当立几问题中的某些元素无法找到或者较难作出时,可把问题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上考察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对整体结构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改造,从而达到探求解题思路或优化和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例3如图2,棱长为2的正方形SG1G2G3中,E、F分别是G1G2,G2G3的中点,D是EF的中点,现在沿SE,SF及EF把这个正方体折叠成一个四面体,且G1、G2、G3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G,求四面体G-SEF的体积.

分析:本题若先求出点G到平面SEF的距离,然后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则比较麻烦.若注意到三棱锥G-SEF的体积与三棱锥S-GEF的体积相等,即VG-SEF=VS-GEF,则使问题较容易的得到解决.

解:由题易知SG⊥GE,SG⊥GF,且GE∩GF=G,所以SG⊥面GEF.由正方形的棱长为2,易知SG=2,,所以四面体G-SEF的体积为.

四、巧用化归证平行

例4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B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M,N分别在对角线AC和BF上,且AM=FN,求证:WN∥平面BEC.

分析:要想证明线面平行,我们可以化归为先证线线平行,然后再转化为证线面平行,也可以化归为先证面面平行,然后再转化为证线面平行.

证法1:先证线线平行然后再证线面平行,这就需要我们找出平面BEC中与MN平行的直线.而题中已知条件并没有直接给出,这时候就要作辅助线创造平行关系.作NK∥AB交BE于K,作MH∥AB交BC于H,连结KH,

所以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知MH∥NK.

因为ABCD与ABEF是两个有公共边AB的正方形,

所以ABCD与ABEF是全等的正方形.

因为AM=FN,AC=FB,CM=AC-AM,BN=FB-FN,

所以CM=BN.

又∠HCM=∠KBN,∠HMC=∠KNB,

所以△HCM≌△KBN,

所以MH=NK.即.

所以MHKN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MN∥HK.

因为HK⊂平面BEC,,

所以MN∥平面BEC.

证法2:先证面面平行,然后再证线面平行,也需要我们作辅助线,创造与平面BCE平行的平面.

过N作NP∥BE,连MP,

所以MP∥BC.因为NP∩MP=P,

所以根据“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知,平面MNP∥平面BCE,

所以MN∥平面BCE.

点评:这道题,我们采用了两种方法来证明结论:MN∥平面BEC.分别由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推出了线面平行,运用了证明中的化归思想.今后,我们再做类似题目的时候,也要做到条理清晰,思路明确,这样就会既快又准的解题.

五、“剪拼”策略

“剪拼”是把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剪拼成新图形或几何体.

例5有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高为,底面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a,4a,5a(a>0).用它们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在所有可能的情形中,表面积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只有全等平面图形才能拼合.因此只有对应的侧面和底面才能拼合.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并排放拼成一个三棱柱或四棱柱,有三种情况:

四棱柱有一种,就是边长为5a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2+28;三棱柱有两种,边长为4a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2+32.

边长为3a的边重合在一起,表面积为24a2+36.

两个相同的直三棱柱竖直放在一起,有一种情况表面积为12a2+48.

最小的是一个四棱柱,这说明,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谈咬文嚼字的几种常用策略 篇8

一、删除词语,品味用语的严谨性

山东省北镇中学的杨宝山老师在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我把文章的第一段作了一些改动,读给大家听听——“当代伟大的思想家停止心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逝世了。”大家比较课文,看看有哪些不同之处?思考这样一改表达效果有怎样的变化?

生:去掉了“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这个具体的时间。这是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作者永远不会忘却,它凝聚着作者的无限伤痛,没有这一特定的时刻就无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感伤。

生: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中的“最”没有了。删去“最”,就削弱了马克思的影响。另外,把“停止思想了”改为“停止心跳了”,不能照应“思想家”,也不能表现马克思一生不断探索、不停思考的特点。

生:删去了“还不到”。去掉这个词,就不能充分表达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遗憾之情,“还不到两分钟”,流露出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理解得很深刻。其实文中类似之处很多,现在请大家默读全文,然后找出自己体会最深刻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这本是一篇语言平淡朴实的课文,以往教学中不少教师都立足于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内涵或贡献,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或人物讲座。而杨老师却利用删减词语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品读,让学生成功地感受到了课文措辞的严谨性、情感的丰富性、主题的深刻性,既准确地紧扣了文本特点,又使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二、替换词语,品味用语的准确性

这是一个小学的关于《草船借箭》的非常成功的课例片断。

师:文章的题目叫“草船借箭”,这个“借”字,你们看可换成哪些字?

生:可换成“取”。

生:我觉得“骗”最好,箭本来就是用诡计骗来的。

生:还可用“夺”。

生:还可用“谋”。

师:很好,大家说的这些字换上去意思差不多。可文中为什么不用这些字呢?

(生讨论,稍顷,举手)

生:我觉得用“骗”字,是对诸葛亮的一种侮辱。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个英雄,心胸开阔,机智过人,如果用了这个“骗”字,就毁坏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有损他的形象。

生:我同意他的发言。“夺”这个字,我感觉是用在面对面的抢夺中,可文中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所以用“夺”字不妥。“谋”这个字倒也行,能反映诸葛亮的才智。

生:还是这个“借”字最好。诸葛亮用智谋得到了曹操的十万支箭,在以后和曹操的交战中,他还要用这些箭跟曹军作战呢!最终还要还给曹操,因此,我觉得这个“借”字最好。可见诸葛亮的深谋远虑,充满自信。

(此话说完,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汉字表意功能丰富,同一个意思有多个词语可以表达,但高明的作者总会寻找那最能生动形象地表达这种意思的那个词语,达到“言简意赅”“一字生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词语,通过替换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琢磨、细致品味,给学生搭建与文本、作者对话的平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个神奇、美丽的语文世界,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热爱语文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最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三、联想体验,品味用语的生动性

季羡林先生的著名散文《清塘荷韵》中有这样一段:

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针对这一段,笔者在做公开课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这一节主要表现了季老对荷花生长的盼望。请大家注意一个词语“工作”。你们的工作是什么?(生答:学习)老师的工作是什么?(生答:教学)而季老的工作是“盼荷”,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议论,举手)

生:工作是不能不做的。盼荷已经成为季老必须要做的工作了。

生:工作需要责任心,盼荷已成为一种责任,来不得半点马虎。

生:工作需要结果。我读出了他的期待,急切。

生:我读出了一种虔诚,一种情结。

生:我读出了年迈的季先生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

课文中像“工作”这类的词语很多,学生包括不少老师初读之下往往觉得很普通平淡,常常一带而过,但是当你细心地走进这些词语的意义深处,品味、揣摩这些词语的用法,你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和学生一起养成保持敏感、细嚼词义、含英咀华的习惯,这样常常能从平淡中发现神奇,从寻常中悟出精彩,品出词句的魅力,品出作者的心境,品出文本中人物的意态,品出文本的另外一番洞天。而且,很多时候,对这些重要词句的品评,便可能找到解读全文的很巧妙的切入点,纲举目张,辐射全文,最终帮助我们举重若轻地完成对全文的把握。

四、联系情境,品味用语的传神性

实词可以咀嚼品味,很多时候,虚词也很值得探究。如《鸿门宴》中,范增出去招项庄进来舞剑,曰:“因击沛公于座,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而在刘邦最后脱逃后,范增愤而言曰:“唉!吾属今为之虏矣!”这时可引导学生品味:为什么前面没有虚词,这里却用了一个“矣”呢?通过组织学生朗读、揣摩、讨论后会发现,前一句写的是范增对项庄的谆谆告诫,范增老谋深算, 他知道刘邦是最大劲敌,而现在又是刺刘的最佳时机,成败在此一举,所以他不惜以威吓的口气警告项庄,因此语气短促有力,这表现了范增内心高度的紧张和极大的期望。而最后,刘邦还是成功脱逃,面对项羽的仍不觉悟,范增不禁长叹一声,一个虚词“矣”将他的遗憾、失落、伤心、愤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樊哙闯帐时,“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客何为者”中没有虚词“也”,张良的回答中却出现了“也”?通过讨论,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大有深意。“客何为者”,语气短促,写出了项羽当时对樊哙突然闯进的紧张和警觉,形势危险,一触即发。而张良的回答很巧妙:“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虚词“者也”连用,既舒缓了语气,同时将“樊哙”的身份突出了出来,意即强调“他只是沛公的小小的警卫员而已”,有化解项羽紧张、戒备、对抗心理的作用,瞬间便使气氛放松下来,从而为下文樊哙的慷慨陈词创造了条件。

虚词在教学中一般来说是很不被关注的。但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和细心的咀嚼,你会发现很多虚词用得非常传神。通过它,你就能引导学生步入文本的丛林,领略文本的意蕴,启迪学生的智慧,品味语言的芬芳,感受语文的魅力。

当然,我们强调咬文嚼字,绝不是琐碎分析,肢解课文。咬文嚼字是指在立足全篇的基础上,以词句咀嚼、品味为依托,用关键词句的解读来带动对人物、对难点、对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只有经常咬文嚼字,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祖国语言丰富的内涵,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语文教学不至流于浮空,而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的英语常用单词 篇9

wardrobe 服装

clothing 服装

garments 外衣

habit 个人依习惯.身份而着的服装

double-breasted suit 双排扣外衣

ready-made clothes, ready-to-wear clothes 成衣

dress 裙子

town clothes 外衣

suit 男外衣

tailored suit 女式西服

everyday clothes 便服

three-piece suit 三件套

trousseau 嫁妆

layette 婴儿的全套服装

uniform 制服

short dressing gown 短晨衣

rompers 连背心的背带裤

formal dress 礼服

evening dress 夜礼服

tailcoat, morning coat 大礼服

dress coat, tails 燕尾服,礼服

nightshirt 男式晚礼服

dinner jacket 无尾礼服 (美作:tuxedo)

full dress uniform 礼服制服

frock coat 双排扣长礼服

gown, robe 礼袍

tunic 长袍

overcoat 男式大衣

coat 女大衣

topcoat 夹大衣

fur coat 皮大衣

three-quarter coat 中长大衣

dust coat 风衣

mantle, cloak 斗篷

pyjamas 睡衣裤 (美作ajamas)

poncho 篷却(南美人的一种斗篷)

sheepskin jacket 羊皮夹克

anorak, duffle coat 带兜帽的夹克,带风帽的粗呢大衣

hood 风帽

scarf, muffler 围巾

shawl 大披巾

jacket 短外衣夹克

knitted shawl 头巾,编织的头巾

fur stole 毛皮长围巾

muff 皮手筒

housecoat, dressing gown 晨衣 (美作:duster)

overalls 工装裤

bathrobe 浴衣

nightgown, nightdress 女睡衣

英语作文的常用谚语 篇10

Lies have short legs.

2、有其母必有其女。

Like mother, like daughter.

3、不学无术。

Learn not and know not.

4、别惹麻烦。

Let sleeping dogs lie.

5、活着,为了学习。

Learn and live.

6、近朱者赤近墨黑。

Keep good men company and you shall be of the number.

7、人过半生,方知天命。

Life is half spent before we know what it is.

8、博学使人谦逊,无知使人骄傲。

Knowledge makes humble, ignorance makes proud.

9、人生并不是康庄大道。

Life is not all roses.

10、没有朋友,虽生犹死。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death.

11、一箭双雕。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12、瓮中之鳖。

Like a rat in a hole.

13、泄漏天机。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14、君王发狂,百姓遭殃。

Kings go mad, and the people suffer for it

15、一报还一报。

Like for like.

16、先学走,再学跑。

Learn to walk before you run.

17、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Kings have long arms.

18、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Let bygones be bygones.

19、人生苦短。

Life is but a span.

20、惺惺相惜。

Like knows like.

21、好人越学越好,坏人越学越坏。

Learning makes a good man better and ill man worse.

22、谎言终究是谎言。

Lies can never changes fact.

23、文如其人。

数学选择题常用求解策略 篇11

1. 直接法

直接从所给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推理与运算,从而得出题目所要求解的结果,在对所给的选项加以对照,最后选出相同结果的选项,这种求解方法就叫直接法.

例1(201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理科第8题)设曲线y=ax-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则a=( )

A.0__________________B.1__________________C.2__________________ D.3

解:因为y=f(x)=ax-ln(x+1),

所以f′(x)=a-1x+1,

由于曲线y=ax-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y=2x,

所以f′(0)=a-10+1=2,

解之得a=3,

故应选D.

答案:D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______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及方程思想.

例2(2014年高考数学全国大纲卷理科第9题)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2,焦点为F1、F2,点A在C上,若|F1A|=2|F2A|,则cos∠AF2F1=( )

A.14B.13C.24D.23

解:由双曲线的定义,可知

|F1A|-|F2A|=2a,

又|F1A|=2|F2A|,

所以|F2A|=2a,|F1A|=4a.

因为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e=ca=2,

所以c=2a,

从而|F1F2|=2c=4a.

在ΔF1A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AF2F1=|AF2|2+|F1F2|2-|AF1|22|AF2|·|F1F2|=(2a)2+(4a)2-(4a)22×2a×4a=14,

故应选A.

答案:A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以及余弦定理.

例3(201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理科第10题)设F为抛物线C:y2=3x的焦点,过F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ΔOAB的面积为( )

A.334B.938C.6332D.94

解:由题意,可知p=32,抛物线y2=3x的焦点F(34,0),直线AB的斜率为k=33,

从而直线AB的方程为y=33(x-34),

由y=33(x-34)y2=3x,可得

x2-212x+916=0,

设A(x1,y1),B(x2,y2),则由韦达定理,可得

x1+x2=212.

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AB|=x1+x2+p=212+32=12,

由于坐标原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d=p2·sin30°=38,

所以ΔOAB的面积为SΔOAB=12|AB|·d=12×12×38=94.

故应选D.

答案:D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排除法(又称筛选法)

所谓排除法,就是首先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从而缩小正确答案的范围,逐步进行排除,直至最后剩余一个选项.由于目前数学选择题采用的是单项选择,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结论,则最后剩余的这个选项应是正确的.

例4(2014年高考数学陕西卷理科第7题)下列函数中,满足“f(x+y)=f(x)f(y)”的单调递增函数是( )

A.f(x)=x12B.f(x)=x3

C.f(x)=(12)xD.f(x)=3x

上单调递减,应排除C;

故应选D.

答案:D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

例5(2014年高考数学山东卷理科第8题)已知函数f(x)=|x-2|+1,g(x)=kx,若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0,12)B.(12,1)C.(1,2)D.(2,+

解:方程f(x)=g(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函数f(x)与g(x)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函数f(x)=x-2+1的图象是最低点为(2,1)且关于直线x=2对称的一条开口向上的折线,而g(x)=kx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若k=14∈(0,12),则此时g(x)=14x的图象与函数f(x)=|x-2|+1的图象无公共点,可排除A;

若k=34∈(12,1),则此时g(x)=34x的图象与函数f(x)=|x-2|+1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若k=32∈(1,2),则此时g(x)=32x的图象与函数f(x)=|x-2|+1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排除C;

若k=3∈(2,+

,则此时g(x)=3x的图象与函数f(x)=|x-2|+1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排除D;故应选B.

爱好可以让你把一件事做好。

责任可以让你把一件事做完整。______

答案:B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代入法(又称代入验证法)

所谓代入法,是指利用代入的方法进行检验,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

例6(201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Ⅱ卷理科第1题)设集合M={0,1,2},N={x|x2-3x+2≤0},则M∩N=( )

A.{1}B.{2}C.{0,1}D.{1,2}

解:将集合M={0,1,2}中的元素0,1,2依次代入不等式x2-3x+2≤0,经检验可知,x=1,2符合题意,

故应选D.

答案:D

评注:本题也可采用直接法加以解决,依据单项选择题的特点,应注意解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4.特取法

依据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若当选择的对象对于一般情况都成立,则可用取特殊值或取特殊情形进行检验,这种求解方法称之为特取法.

例7(2014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2题)对任意等比数列{an},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a1,a3,a9成等比数列B.a2,a3,a6成等比数列

C.a2,a4,a8成等比数列D.a3,a6,a9成等比数列

解:由题意,可取等比数列an=2n,则a32=26≠210=a1·a9,

a23=26≠28=a2·a6,a24=28≠210=a2·a8,

而a26=212=a3·a9,

故应选D.

答案:D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性质以及特取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例8(2014年高考数学重庆卷理科第8题)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PF1|+|PF2|=3b,|PF1|·|PF2|=94a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43B.53C.94D.3

解:由题意,可设|PF1|=r1,|PF2|=r2,且r1>r2,则

r1+r2=3b,r1·r2=94ab,r1-r2=2a,

又c2=a2+b2,

从而有4a=3b,

取a=3,b=4,则c=5,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ca=53,

故应选B.

答案:B

评注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

5.图解法(又称数形结合法)

依据已知条件的某种几何意义,结合图形进行求解的方法,通常叫做图解法.

例9(2014年高考数学广东卷理科第3题)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y≤xx+y≤1y≥-1,且z=2x+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和n,则m-n=( )

A.8B.7C.6D.5

解:由题意,可作出约束条件y≤xx+y≤1y≥-1所表示的可行域(略),

易知可行域为三角形区域,可求Δ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2,-1),C(12,12),

于是,当直线y=-2x+z过点B(2,-1)时,可得zmax=m=2×2-1=3,

当直线y=-2x+z过点A(-1,-1)时,可得zmax=n=2×(-1)-1=-3,

所以m-n=3-(-3)=6.

故应选C.

答案:C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同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方程思想.

例10(2014年高考数学安徽卷理科第9题)若函数f(x)=|x+1|+|2x+a|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的值为( )

A.5或8B.-1或5C.-1或-4D.-4或8

解:由题意,可知

当a≥2时,f(x)=x+1+2x+a=-3x-a-1,x<-a2,x+a-1,-a2≤x≤-1,3x+a+1,x>-1.

结合其图象可知,当x=-a2时,可得f(x)min=f(-a2)=a2-1=3,

解之得a=8;

人生努力很重要,选择更重要。

不怕从头再来,就怕没有未来。______

当a<2时,f(x)=x+1+2x+a=-3x-a-1,x<-1,-x-a+1,-1≤x≤-a2,3x+a+1,x>-a2.

结合其图象可知,当x=-a2时,可得f(x)min=f(-a2)=-a2+1=3,

解之得a=-4,

综上所述,可知a=-4或a=8.

故应选D.

答案:D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同时考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思想以及运算求解能力.

例11(2014年高考数学湖北卷理科第10题)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12(x-a2+x-2a2-3a2).若x∈R,f(x-1)≤f(x),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

A.[-16,16]B.[-66,66]

C.[-13,13]D.[-33,33]

解:由题意,可得

当x≥0时,f(x)=12(x-a2+x-2a2-3a2)=-x,0≤x2a2,

由于函数f(x)是奇函数,其图象应关于原点对称,

由此可作出f(x)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于x∈R,f(x-1)≤f(x),

所以f(x)的图象向右平移1单位后的图象不在f(x)的图象的上方,

由图象可知,点P(-2a2,a2)向右平移1单位后所对应的点(1-2a2,a2)不在点Q(4a2,a2)的左边,

从而1-2a2≥4a2,

解之得a2≤16,

所以-66≤a≤66.

故应选B.

答案:B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常用策略 篇12

一、悬念导入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问,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火花, 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设置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时, 我提出:“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 那么究竟是日月星辰在动还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在动?”如此简单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使学生在问题与已有的知识间产生了认知冲突, 为了解决心中的困惑, 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这样的导入实现了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转变, 使得学生以强烈的求知欲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参与到主动探究活动中来。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学生是带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参与教学的, 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 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来拉近学生与地理学习的距离, 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这样的导入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感,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增强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与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问题服务生活的意识, 使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如在学习“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这一内容时, 在上课伊始, 我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许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这首歌曲, 他们都跟着哼唱起来, 一首歌曲播放完毕, 学生深受歌曲的感染, 处于亢奋状态中, 此时我让学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老人是谁?他在哪里画的圈?包括哪些城市?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这首歌曲与地理知识有什么关系, 这首歌究竟包含了哪些地理信息, 这样学生在优美的歌声的感染下顺利地进入了新知的主动探究中。

三、地图导入法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可以传授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记忆地理知识, 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地图来导入新课, 这样的导入方式突出了地理的学科性质,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地图的作用, 以地图来导入新课, 用地图帮助学生打开地理世界的大门。如在讲解“世界各地的气候”时, 我在教室里挂好地图, 详细地为学生分析, 这样的教学更为直观, 更能够将原来需要许多语言描述的知识点利用地图清晰完整地表现出来, 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张无形的地图, 使学生在地图上完成地理知识体系的构建。

四、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 具有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 以多媒体来呈现地理知识, 既可以以图文声像来呈现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同时又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 以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将学生带入多媒体所创设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多媒体有着巨大的优势,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地图, 但多媒体与地图二者各有优势, 多媒体不能取代地图,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多媒体和地图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复习导入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与强化的过程, 也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运用复习的方式来导入新知的学习, 既可以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 有效地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从学生所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的学习, 减少教学的突兀性, 避免了知识的断层, 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 对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找准各知识间的衔接点, 以在旧知与新知间实现顺利过渡。

六、诗歌导入法

地理中有着优美的山川河流, 这些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 为此他们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 利用这些思想文化的结晶来导入新课, 既可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以顺利地过渡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上来, 同时实现了多学科间的整合, 这符合新课改下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在学习“内蒙古高原”这一内容时, 我在课上先为学生配乐朗读《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窿,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诗词将学生顺利地带入到诗词所描绘的茫茫草原上, 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地理知识, 更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导入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导入的方法有许多,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 我们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设计出巧、奇、新的简短而有力的导入, 使导入成为课堂教学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环。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巧妙设计导入环节,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 优化教学结构成为现代教育形势下广大教师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导入环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国全.初中地理新课导入法新探.考试周刊, 2008 (15) .

[2]杨小洪.初中地理课导入五法.中外教学研究, 2007 (11) .

英语邮件的开头常用语句 篇13

如果有人写信来询问公司的服务,就可以使用这句句子开头。向他们对公司的兴趣表示感谢。Thank you for contacting us.当一个客户或是同事很快就回复了你的邮件,一定记得要感谢他们。

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reply.如果回复并不及时,只要将“prompt”除去即可,你还可以说,“Thank you for getting back to me.”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the requested information.如果你询问某人一些信息,他们花了点时间才发送给你,那就用这句句子表示你仍然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激。

Thank you for all your assistance.如果有人给了你特别的帮助,那一定要感谢他们!如果你想对他们表示特别的感激,就用这个句子,“I truly appreciate „ your help in resolving the problem.” Thank you raising your concerns.就算某个客户或是经理写邮件给你对你的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质疑,你还是要感谢他们。这样你能表现出你对他们的认真态度表示尊重及感激。

简化解析几何运算的九种常用策略 篇14

一、回归定义

例1已知:椭圆=1, F1、F2为焦点, 点P为椭圆上一点, ∠F1PF2=, 求:S△F1PF2.

解:设|PF1|=r1, |PF2|=r2, 则:由椭圆定义得:

r1+r2=10 (1)

由余弦定理得:

(1) 2- (2) 得, r1r2=12, 所以

例2已知双曲线C:=1 (a>0, b>0) 的右焦点为F, 过F且斜率为槡3的直线交C于A、B两点, 若, 求C的离心率.

解:如图1, 设双曲线C:=1的右准线为l, 过A、B分别作AM⊥l于M, BN⊥l于N, BD⊥AM于D, 由直线AB的斜率为, 知直线AB的倾斜角为60°, 所以∠BAD=60°, |AD|=|AB|,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有

又因为, 所以, 所以e=

注:涉及圆锥曲线焦点和曲线上的动点距离、离心率等问题, 可考虑使用圆锥曲线的定义简化计算.

二、借助平几

例3过点A (11, 2) 作圆x2+y2+2x-4y-164=0的弦, 其中弦长为整数的共有 ()

(A) 16条 (B) 17条

(C) 32条 (D) 34条

解:易得, 圆心为C (-1, 2) , 由平面几何知识知:当弦过点A (11, 2) , C (-1, 2) 时, 得最大弦长26, 当弦与AC垂直时, 得最短弦长为10, 则符合题意的弦有:15×2+2=32条.

注:解析几何首先是几何问题.在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间关系的同时, 充分利用好图形本身所具有的平面几何性质, 常可得简捷而优美的解法.

三、设而不求

例4求过椭圆x2+4y2=16内一点A (1, 1) 的弦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动弦PQ的方程为y-1=k (x-1) 设p (x1, y1) , Q (x2, y2) , M (x0, y0) , 则:

x1+x2y1+y2y2-y1

x21+4y21=16 (1)

x22+4y22=16 (2)

(1) - (2) 得, (x1+x2) (x1-x2) -4 (y1+y2) (y1-y2) =0.

由题意:

所以x0+4y0k=0 (3)

(3) 式与y0-1=k (x0-1) 联立消去k得

x20+4y20-x0-4y0=0 (4)

当x1=x2时, k不存在, 此时, x0=1, y0=0, 也满足 (4)

故弦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为:x2+4y2-x-4y=0.

注:涉及直线被圆锥曲线所截得弦的弦长和弦的中点问题时, 可用点差法实现设而不求, 简化计算.

四、巧设方程

例5已知椭圆C:=1, 直线l过椭圆左焦点F1, 且不与x轴重合, 直线l与椭圆交于点P、Q, 直线l绕着F1旋转, 与圆O:x2+y2=5交于A、B两点, 若|AB|∈[4, ].求△F2PQ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 (F2为椭圆右焦点) .

解:因为直线PQ不与x轴重合, 所以可以设直线PQ的方程为x=my-1, 设点P (x1, y1) , Q (x2, y2) .

所以0≤m2≤3.

将x=my-1代入=1中, 消去x得 (2m2+3) y2-4my-4=0.

所以

注:上述解法, 抓住直线PQ的倾斜角属于 (0, π) , 巧设其方程为x=my-1, 使运算得到很大的简化.若用常规方法则要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讨论.

五、巧施代换

例6已知, 椭圆C过点A (1, ) , 两个焦点为 (-1, 0) , (1, 0) .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 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 并求出这个定值.

(2) 设直线AF方程为:y=k (x-1) +, 代入得 (3+4k2) x2+4k (3-2k) x+4 (-k) 2-12=0.

设E (xE, yE) , F (xF, yF) , 因为点A (1, ) 在椭圆上, 所以

又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 在上式中以-k代k, 可得

所以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

注:上述求解过程注意到直线AF, AE仅有斜率互为相反数的事实, 通过巧妙地进行字母替换, 避免了复杂的计算.

六、引入参数

例7设P是椭圆=1 (a>b>0) 上一点, F1、F2是其焦点, ∠F1PF2=90°, 求椭圆离心率的最小值.

解:由椭圆的参数方程, 设点P (acosα, bsinα) , 由∠F1PF2=90°, 得=0, 则 (-c-acosα) (c-acosα) + (-bsinα) (-bsinα) =0

整理得, sin2α=-1≤1, 所以e≥

注:本题借助椭圆的参数方程, 引入角参数, 将二元问题 (点P的代数坐标) 化为一元三角运算问题, 使解题过程得以简化.

七、向量处理

例8设G、M分别是三角形ABC的重心和外心, A (-1, 0) 、B (1, 0) , 且

(1) 求点C的轨迹E的方程.

(2) 已知点D (-, 0) , 是否存在直线l, 使过点 (0, 1) 并与曲线E交于P、Q两点, 且∠PDQ为锐角或直角.若存在, 求出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解: (1) 设C (x, y) , 则G () , M (0, ) , AC中点F () , 由所以

所以点C轨迹E的方程为:3x2+y2=3 (y≠0) .

(2) 将直线l的方程y=kx+1代入曲线E的方程得, (k2+3) x2+2kx-2=0,

设P (x1, y1) , Q (x2, y2) , 则

依题意, ∠PDQ为锐角或直角, 即

所以 (x1+) (x2+) + (kx1+1) (kx2+1) ≥0,

整理得, 11k2+4k-7≤0, 所以-1≤k≤

但是, 当k=-1时, 直线l恰过点A (-1, 0) , 而A不在E上, 故舍去,

因此, 符合条件的直线l存在, 所求斜率k的范围为-1

注:上述解法通过引入向量, 将成锐角或直角问题转化为向量的数量积为非负数, 从而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 简化了计算.读者不妨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八、降维转化

例9已知椭圆, 直线l:.P是l上一点, 射线OP交椭圆于点R, 又点Q在OP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P在l上移动时, 求点Q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设P、R、Q的坐标分别为 (xP, yP) , (xR, yR) , (x, y) , 其中x, y不同时为零.

由题设|OQ|·|OP|=|OR|2⇒x·xP=x2R

设OP的方程为y=kx

当P在y轴上时, k不存在, 此时Q (0, 2) 满足方程,

故Q点轨迹是以 (1, 1) 为中心, 长、短半轴分别为且长轴与x轴平行的椭圆, 去掉坐标原点.

注:本题通过将不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的比值问题, 转化为横坐标的关系问题, 将二维问题化为一维问题, 达到简化计算之目的.

九、挖掘定点

例10已知圆C: (x-2) 2+ (y-3) 2=4, 直线l: (m+2) x+ (2m+1) y=7m+8 (m∈R) , 证明:直线l恒与圆C相交.

证明:直线方程变为: (x+2y-7) m+ (2x+y-8) =0

而点M在圆C内, 所以无论m取何值, 直线l恒与圆C相交.

上一篇:中班语言活动:跳芭蕾舞的牛下一篇:我是小书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