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共11篇)

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 篇1

培训学校的宣传活动直接关系到招生,因此常令很多学校管理者 头疼。在此总结了常见的一些广告宣传语,和大家分享: 今天,你学习了吗?

您的心有多高?学习的路就有多长!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学历不代表学力﹔过去不等于未来 好好学习,天天成长 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

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智商决定你的成本,情商决定你的盈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强大的民族,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团队都是教育和训练出来的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时间是海绵里的水,不要说自己没时间 培训不是让你放下工作,而是让你放下架子 要遨游世界,知识是翅膀 2 学习思想,改变观念﹔学习方法,改变效率﹔学习习惯,改变形 象﹔学习风格,改变命运﹔要改变就一定要学习学必求其心得业必务于专精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博采众长,方能长盛不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加强职业培训开发职工潜能

知识兴企,人才强企养人才,强我企业 学习—使我们永葆活力 时代呼唤有知识的工人 培训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技能 立足本职博学精进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

培养高技能人才造就一流员工队伍 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知识使用才有价值,智能共享方显实力!3 世界失去梦想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失去梦想会怎么样子!学历代表的只是过去,不断的学习才是我们的将来!智者视每日为新生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 篇2

关键词:广告,消费者,商业特征,差异性

商业广告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记载, 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这些地区当时的贸易比较发达, 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广告, 如叫卖、陈列、招牌、音响、诗歌等。在内容上有推销商品的广告、悬赏告示、文艺演出等。近些年来, 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公司想把自己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广告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在宣传一个产品的品牌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英语广告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广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企业要求翻译者忠实地、精美地翻译广告, 从而达到推销产品、树立公司形象的目的。

1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唤起人们的注意力

英语广告一词:Advertise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为“唤起大众对某事物的注意, 并导入一定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英语广告的翻译不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 因为商业广告的目的都是为唤起消费者对其产品的注意力以达到推销的效果, 所以,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因素。

一则成功的商业广告的翻译关键在于它能够运用广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去吸引消费者。如, “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直译为:一天吃一块马斯牌巧克力, 让您工作、休息和娱乐。此种翻译平淡无味, 也不具备广告语言的艺术。我们可以用适度夸张的方法进行翻译, 译为:一天一块马斯巧克力, 工作休息倍感轻松。又如,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按照字面意思, 译为:和我们做生意意味着一笔好生意。“mean”虽然准确地翻译成“意味着”, 但这种翻译缺乏广告语言所要表达的自信力, 起不到宣传的作用, 可译为:同我们做生意, 保证您回报丰厚。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 翻译者要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必须了解两种语言的特色。英语广告在用词方面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要求翻译者根据实际情况去掌握。如一则英语广告“Each transfers weight advantage and power into real, all round performance at prices we know won’t freak you out.”在翻译中要明白英语广告的创作者为了吸引观众用了“freak out”词组 (英语的俚语, 意为吸毒后产生的噩梦般的幻觉) 翻译成汉语时, 可以译成“极度恐慌”, 同样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英语广告的翻译要坚持创意这一原则, 有创意的广告翻译可以吸引住消费者的眼球, 让他们在享受着广告美的过程中去接受这一产品。翻译者的构思要新颖独特, 善于抓住语言的特征。如, “Tender tailoring, feminine but for from frilly…gentle on your budget too.”译为“做工, 精致细巧;式样, 娇美自然;价格, 合理宜人。”这是一个公司推销服装的广告, 为了使广告具有创意性, 制作者用了多个形容词:Tender、Feminine、frilly、gentle, 翻译时要抓住这一特点, 既能烘托产品的优越性能, 又能吸引观众。又如, “Coooo!A fabulous sort-of-sort drink that’s light with Kahlua, fresh with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赵霞

cream or milk.”酷!一种极好的软饮料, 轻快中带着Kahlua, 新鲜中带着奶油和牛奶味。用创意的原则误拼cool一词, 意思是“绝妙的”。“酷”是青少年的流行语, 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的目光。

2 英语广告的翻译须具有商业特征

广告是商业活动的一种形式, 所以, 英语广告的翻译应起到动员人们去购买某一产品的商业效果。翻译时尽量采用自信的语气, 词汇选择上用褒义词而不用贬义词。下面讲一下英语广告翻译的具体实例。

德国“宝马”有一则广告“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最优越的驾驶工具。“ultimate”按照词汇的含义应翻译成“最终的、最后的”, 但体现不出商品的特点, 所以翻译为“最优越的”。又如, “Start ahead.”这是洗涤用品“飘柔”的广告语, 如果直接翻译则有点突兀, 翻译者巧妙地添加了“成功”一词, 译为“成功之路, 从头开始”。众所周知, 在商业圈内人人都追求成功, 这样翻译可以体现意想不到的商业价值;另外, 中国有句谚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此翻译也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做到了一举两得。

3 英语广告的翻译应注意“差异性”

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 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英语广告的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到这些差异, 否则翻译的内容不会被人们接受, 更谈不上商业价值了。

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中国人是将群体放置在个体之上, 而西方人则是将个体强调在群体之前。中国人更注重群体效应,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张扬。中国很多广告词出现“某某产品大家都说好”这样的句子, 在英语广告上不能出现这样的词汇, 因为他们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 而是追求“个性”、“独立”。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西方国家, 人们往往习惯于抽象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概念, 而形象思维的基本单元是感性形象。如一则汉语广告:“蓝天六必治, 牙好, 胃口就好, 身体倍儿棒, 吃嘛嘛香”, 非常形象地宣传了蓝天牙膏。又如可口可乐的广告语:Things go better with CocaCola.翻译成汉语时根据形象思维习惯可以译为:饮可口可乐, 万事如意。

中西方审美心理上的差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英语广告翻译中如果忽略了民族心理的存在, 会致使翻译出来的内容不受人们的欢迎, 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有的汉语的广告词有美好的形象与象征意义, 但直译成英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如汉语广告词经常出现“鸽子”, 有美好和平的象征, 翻译成英语为“Pigeon”, 意思是一种又小又弱的

参考文献

[1]耿秉均.商用英文与国际实务[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我的健康宣传语 篇3

我们也没见过。我们也是第一次在超市里,像一对赶火车的旅客这么火急火燎往回赶。因为是从超市三楼往外走,有一阵妻子竟然还小跑起来。妻子一边小跑,一边头也不回问我几点了?我看一眼手表,说来得及,来得及。7点45,还有一刻钟。也跟着妻子的脚步小跑。偶尔瞥一眼旁观的好奇者,自己心里都好笑——笑我们这一对赵本山的铁杆老粉丝的傻样儿。准确地说,应该是赵本山演出团队的铁杆老粉丝。

离我们家一里多路,就是乐购超市。每天晚饭后,我与妻子必去超市散步兼购物。此前我对锻炼身体从不上心。有一天,妻子在《新健康周刊》上看到一篇关于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章,写得即科学又通俗,很有说服力。我为文章的观点所折服。从那以后,只要妻子去超市,我就立马紧跟。去超市购物还在其次,主要是散步。今天多买了几样东西,耽误了时间。现在大步流星往家赶,是去看8点整的《乡村爱情变奏曲》。

我与妻子特喜欢赵本山演出团队表演的那种自然、朴实、亲切,一看就很生活,不像有些电视剧,矫揉造作、搔首弄姿、胡编乱造,一看就让人浑身往下掉小米粒。话又说回来,遇上这类电视剧,我们也舍不得把时间浪费在荧屏上。而这一类败口味的玩意儿又实在不少,所以逮着赵本山演出团队的电视剧,我们自然绝不会放过。

平日妻子的脚步一向比我慢,今天却出了奇,噌噌噌脚步如飞,始终抢在我头里。妻子一边急行军,一边头也不回关心时间。我还是那句话,来得及。

进了小区,往常回家走大路,妻子心里惦着《乡村爱情变奏曲》,提议抄近路。我说好好好!好建议!她急步在前,我快步紧随。突然,脚底下一疼,两眼一黑,我就伏身趴在了地上,摔得“咕咚”一声大响。这一摔,可真是笑死人——我是本能的或下意识伸直了手臂朝前摔下去的,怎么就那么巧,左手正好拍在妻子的左脚上,居然把妻子左脚上的浅腰北京布鞋,拍到了我的左手上,好像突然间左手戴上了一只“鞋手套”。

妻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赶紧刹住急行的脚步,折回来问我摔伤没有?我爬起来,先试着转了转脖子,又左右摇摆几下身子,觉得膝盖有些疼,黑灯瞎火什么都看不见,摸了摸疼痛处,摸出裤子摔破了一个小洞,其他也都平安。妻子见我没事,又看见我左手上还套着她的一只鞋,顿时就笑弯了腰。这时我反倒急了,说,还笑。开演了。

妻子听我这么一咋呼,拔脚就往家里跑,可是笑声却没有停,还笑着说,都是赵本山惹得祸。裤子破了找他赔——此时,妻子左脚上的那只鞋,还套在我的手上哩。我忍不住笑得连腿疼都忘记了。

自从坚持散步以后,我的睡眠也一天天见好,上床十分钟左右就能走进梦乡。这天晚上入眠出奇得快,走进梦里还尽是些开心的事,一会儿过一幕《乡村爱情变奏曲》里风趣的镜头,一会儿闪出我和妻子在超市急匆匆“散步”的场面;天快亮的时候,竟然从梦里笑醒过来,原来又梦见了妻子那只套在我手上的鞋。

培训学校宣传语 篇4

1、xx学校装载着同学们一个个美丽的梦。

2、培训员工是企业成功最好的捷径。

3、特色教师 特色教材 特色教学 特色管理

4、父心、母心,师者之心,德育、智育。育人之本,集名师,会集百家精华;共奋斗,铸就高校人才。

5、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6、得天独厚的环境,无微不至的亲情

7、不要等待机会,努力创造机会。

8、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自己。

9、今日xx学校之英才,明日祖国之栋梁。

10、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11、我们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艺术家来对待,我们的使命是让孩子赢在现在。

12、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13、惊雷霹雳划天翔,百鸣骤响校风扬。

14、知识从学习中获取,素质从改善中进步。

15、老师如同父母亲,同学都有手足情。

16、三中,用心呵护你的未来。

17、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18、三中是一艘装载知识的航船,陪伴我们渡过成功的彼岸。

19、今天你学习了吗?

20、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21、合理的要求就是训练 不合理的要求就是磨练。

22、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

23、假如失败和成功是杠杆的两端,到这里来寻找你的砝码。

24、集名师,会集百家精华;共奋斗,铸就高校人才。

25、路在脚下,梦在身上,xx学校让你看到你的路,你的梦,你的希望。

26、xx学校,用心呵护你的未来。

27、今日三中之英才,明日祖国之栋梁。

28、选择对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是美好未来的开始。

29、得天独厚的环境,无微不至的亲情。

30、秉明烛师心,治为人之学

31、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培养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32、望子成龙,指日可待。

33、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4、xx学校:想做黑暗指明方向的一束光。

35、井然有序的管理,有口皆碑的质量。

36、未来,我们携手播种希望;成功,我们伴你一路而行。

37、效益靠质量 质量靠技术 技术靠人才 人才靠教育。

38、放你在这海洋上,别无他意,只要你开采这知识的海洋。

39、忙于采集的蜜蜂,无暇在人前高谈阔论。

40、教育是人才的娘家,社会是人才的婆家。

41、xx学校是一艘装载知识的航船,陪伴我们渡过成功的彼岸。

42、路在脚下,梦在身上,三中让你看到你的路,你的梦,你的希望。

43、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充满光明。

44、恋家的孩子不想家!

45、来吧!求知的人;去吧!丰收的学者。

46、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47、不会做小事的人,永远做不成大事。

48、滨海三中,托起未来之手,举起明天的太阳。

49、在快乐中走近艺术,在温馨中学会成长!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50、一流的资源养育杰出的学生

51、井然有序的管理,有口皆碑的质量

52、父心、母心,师者之心,德育、智育,育人之本。

53、三中校区装载着同学们一个个美丽的梦。

54、秉明烛师心,治为人之学。

55、培训是企业生产力 是倍增的职业能力。

56、一流的教育资源养育杰出的三中学生。

57、以父母之心育人。

58、三中校区:想做黑暗指明方向的一束光。

59、老师如同父母亲,同学都如手足情。

60、选人要正,用人要公,育人要勤,管人要严。

61、艺术改变人生,选择决定命运。我们绝对是您正确的选择。

62、深入学习各项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63、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64、学习是人才进步的动力 创新是企业成功的秘笈。

65、xx学校,托起未来之手,举起明天的太阳。

关于法制教育的宣传语 篇5

学法用法,依法维权

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限度激发创造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

普及法律知识构建和谐社会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人参与,全面落实“五五”普法;各方协力,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法律六进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

宣传安全法规,普及安全知识;

增强依法管粮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五五”普法新局面通俗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守法律己依法办事以人为本执法为民。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弘扬民主法制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维护宪法,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

学法知法守法*,为你为我为大家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增强公民宪法意识提高公民法律素养

人人学法用法个个懂法*。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羽毛球培训中心宣传语 篇6

1、羽坛新星,艾凯恩起步。

2、艾凯恩,走出冠军。

3、培训彰显成功,精彩“羽”众不同。

4、艾凯恩――羽毛球大师的摇篮。

5、艾凯恩,让您的孩子羽艺(翼)更丰满。

6、艾凯恩,培育羽坛新星。

7、培训尽显成功,精彩“羽”众不同。

8、成功,只因“羽”众 不同。

9、减压减负减脂肪,更高更强更健康。

10、羽翼渐丰试飞翔,健康快乐艾凯恩。

11、快乐成长,“羽”你分享。

12、培训更成功,“羽”众更不同。

13、科学人性锻炼,胜过羽化登仙。

14、好孩子,爱运动,运动就去艾凯恩。

15、孩子身体棒,我们才放心。

16、艾凯恩,给力青春。

17、艾凯恩――梦想从这里开始。

18、因“艾”促其凯旋,择“羽”承其荣恩。

19、艾凯恩――孩子健康成长的主旋律。

20、挥动健康人生,未来“羽”众不同。

21、拍出孩子的.未来――艾凯恩。

22、鹰,承“羽”则其(能)飞。

23、从小就打羽毛球,长大地球任你游。

24、炼身体更炼意志,育技能更育未来。

25、梦想飞扬,羽星启航。

26、健康体魄,从艾凯恩开始。

27、让载有羽毛之梦的雏鹰健康茁壮成长。

28、羽艾同行,羽梦飞翔。

29、给孩子一片空间,换一道人生彩虹。

30、不只是球的飞跃,更是体质的跨越。

31、爆发魅力,“羽”生俱来。

32、“羽”众不同,“羽”出自我。

33、孩子,第一次学会了帮我拿羽毛球拍。

34、羽坛名将数林丹,艾凯恩里最康健。

35、一技之长,一挥而就。

36、培养羽坛新秀,训练运动健儿。

37、优秀从这里孕育――艾凯恩。

38、挥拍健康人生,未来“羽”众不同。

39、青春动力,“羽”众不同。

40、艾凯恩羽球技,有爱,有责任。

41、艾凯恩,让羽毛球飞。

42、让我们梦想一起放飞――艾凯恩。

43、羽不惊人,势不罢休。

44、协调发展,一技伴身。

45、“羽”你成长,健康未来。

46、“羽”众不同,才能与众不同。

47、汇聚青春少年,共羽梦想人生。

48、培训无止境,“羽”众更不同。

49、艾凯恩,让青春的羽毛尽情飞。

50、羽动奇迹,成功在握。

51、运动助长高,羽翼添丰满。

52、让孩子在羽想中成长――艾凯恩。

53、“羽”言也是一门艺术――艾凯恩。

54、羽中展翅,健康成长。

55、学习少儿羽毛球,健康生活一辈子。

56、爱羽毛球,爱运动,爱生活。

57、轻羽飞扬,健康人生。

58、“羽”教于乐,康健体魄。

59、青春风采,羽我一起飞翔。

指示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广告语,指示语,语用功能

从本质上讲, 指示现象涉及语言如何用语法表示出语境的特征, 因此它涉及表达, 也涉及如何依靠语境分析理解话语的指称和某些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广告, 本文以指示语为切入点, 讨论了指示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一、广告的定义及特点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ere”, 意思是“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 并诱导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目前, 各国学者对广告的解释在文字上有所不同, 但基本意思大同小异。广告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娱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 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对产品、劳务和观念等信息的非个人介绍及推广。

广告具有信息功能、唤起需要功能、说服功能、促使行动功能及扶植信用功能。广告的对象是广大消费者, 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广告的覆盖率高, 力求简短, 比较新颖, 灵活性强等, 让消费者过目不忘。为了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广告语加强了指示语的使用。本文从语用学指示语的角度分析广告。

二、指示语的定义及分类

指示 (deixis) 这个术语源自希腊语, 原意是指点 (pointing) 、标示 (indicating) 。指示是指语言结构中某些要素对参与会话的人、事物, 以及会话时间、空间等信息的反映。指示的实现要利用指示代词、副词、指示词、前指代词、时态等语言要素。指示语表达的指称意义或含义统称指示信息, 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篇章、会话双方的相互关系等。

指示语有两种用法, 一种是手势型用法 (gestural usage) , 另一种是象征型用法 (symbolic usage) 。有些指示词语和副语言特征一起使用, 如用手指点、甩一下头、使用一种颜色等。要理解这样使用的指示词语, 就必须知道说话人使用了什么样的副语言手段。而象征型的指示词语在使用时不一定有姿势、手势、眼色等的伴随, 不需要身临其境, 只需要知道一定的语境知识即可。

根据Fillmore的观点, 指示语分为五类, 一是人称指示 (person deixis) , 就是用词语表示参加者承担的角色。人称指示又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第二人称指示和第三人称指示。二是时间指示 (time deixis) , 就是以说话人在说话的那一刻为参照点计算和理解的。三是地点指示 (place deixis) , 就是用词语表示相对于参加者所处位置的空间方位。三是话语指示 (discourse deixis) , 是指用词语表示话语的一部分。五是社交指示 (social deixis) , 是指语言结构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

三、指示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一) 人称指示语

1. 第一人称指示

第一人称指示的代词有I和we, 一个指单数, 一个指复数。如何确定他们的所指, 需要根据特定的语境。如:

(1) I click.I shop.I find the clothes I love. (网上购物广告)

(2) 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ful. (轩尼诗酒)

这里的I和me的使用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不是单单指“我”, 而是指每一个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 再加上第一句并列结构的使用, 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达到让消费者信服的目的。

这是雅马哈电子琴的广告标题。这里的we显然不指代消费者, 而是指卖方, 表明顾客使用这种牌号的电子琴, 毫无疑问地总是受益者。

2.第二人称指示

第二人称指示主要用于指示听话人。在英文中, 第二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 都是you。在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单数是“你”, 复数是“您”。

(1) It’s your life.It’s your store. (Acme超市)

(2) Nothing can prepare your senses for France. (某欧洲旅行广告)

(3) 上海大众永远和您在一起。 (大众汽车)

可以看出, 英文广告倾向于使用“你”, 而中文广告则偏爱用“您”, 以表尊重, 这是因为中西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广告语简短精练, 指示词的使用贴近消费者, 突出强调产品的优点, 以期读者产生购买的欲望。

3.第三人称指示

英语中的第三人称指示代词包括“he、she、it、one”等, 但是第三人称代词只是偶尔用于指示, 更主要用作照应和泛指。

这里的He指的是一种酒, 在句中被赋予了飞翔的能力, 表明它很受欢迎, 口碑很好。

这句小汽车的广告语出乎读者的意料, 表明小汽车是博采众长, 内外专家的集体结晶, 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The sale is now on.

这个耸人听闻的大削价广告中, 引人注意的是用了两个对照词。而one和another都是泛指。

(二) 时间指示语

指示性的时间表达包括时间单位名词、时间指示名词、时间指示短语和一些时间副词。一般来说, 距离越小, 用指示性表达方式的可能越大;而距离越大, 用指示性表达方式的可能越小。

这句广告语中用了“every+非历法时间单位”的方式, 形成了一种对比, 从而突出了这种产品的价值。

2.PLAY TODAY! (Lotto America乐透美国)

第2则广告语中用了时间指示名词today, 第3则中用了now, 都在号召消费者赶快行动起来, 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三) 地点指示语

地点指示也叫方位指示, 必须以特定的人或者物为参照点, 才能确定某人或某物的相对位置。在英语中, 最常用的空间指示性词语包括方位副词“here”和“there”, 指示代词“this”和“that”, 以及相应的动词“come”和“go”等。

第1、2则广告语多发生在各大网站上, 用来吸引消费者进入卖家的网上商店。第3则广告语是一家洗衣店, 一上来就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强调了消费者的利益。

可以看出, 广告语通常使用一些近指的指示词语, 这样更好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有利于促成交易。

(四) 话语指示语

话语指示又称为篇章指示, 篇章指示的参照点都存在于篇章的语言之中。在广告语中, 通常用“this”指代某一产品的特点或者特性。

这是SOFT SPOTS鞋的广告, 形象地说明了这种鞋很合适。

2.This is what the best people use. (化妆品广告)

这则广告介绍了该化妆品很受欢迎, 佳丽们都在用, 很好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五) 社会指示语

通常有两种表达社会指示的方式, 一种通过选用不同的称呼表示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关系, 另一种方式只限于某些具有特定身份或地位的人。在广告语中, 通常用的是第一种方式。

1.北京大酒店欢迎您!

2.摇出您往日的苗条, 唤起您童年的回忆! (呼啦圈广告)

3.为了您的生命安全, 请系紧安全带! (公益公告)

由此可以看出, 在广告中通常倾向于用“您”, 表达出顾客至上的一种理念。

综上所述, 指示语在广告语的应用中已经相当广泛。巧妙地使用指示语, 可以大大拉近消费者与广告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达到一种共鸣和通感, 使广告产生一种醒目的效果, 从而很好地促成交易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George Yule.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何自然.语用学讲稿[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严辰松, 高航.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 篇8

[关键词] 商业广告 英语修辞 双关

脍炙人口的英语广告是激烈的竞争及广告创作者匠心独具的产物。为了使广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应与广告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广告的效果,其中双关语是广告创作常用的技巧之一。所谓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同音 (或音近) 及多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一假一真,形在此而深意在彼的双重效果,既引人注意,又能引发联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同时,双关语因其简洁凝练、风趣、新颖别致等修辞效果,能突出体现广告的特点,因而在广告中得到大量应用。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飘柔(Rejoice)的广告语,“Start ahead”(成功之路,从头开始)就采用了双关这一修辞手段。飘柔是洗发水的品牌名称,所以从“头” 开始;另外,中国文化中有“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的观念,因而整个广告意蕴耐人寻味。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广告英语语言凝练,富于想像力和说服力。好的广告总是妙语天成,读来生动有趣,幽默诙谐,并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空间。本文从双关修辞几种修辞手法在商业英语广告中的具体应用入手,通过丰富的例子来论述双关在商业英语广告中给语言带来的美感及其在增强信息方面的效果。现将常用于英语广告的双关修辞举例分析。

一、语音双关

语音双关也叫谐音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也就是说,利用词的同音或音近的关系,一语双关地表达主题所要表达的意思。谐音双关是幽默语言交叉技巧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式,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使表面含义和实际含义产生不谐调交叉,构成双重意义,从而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谐音双关以语音为纽带,将两个毫不相干的词义联系在一起,使观赏者通过联想领悟其幽默感。广告中的谐音双关常常具有风趣、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看一则为某品牌助听器创作的推销广告。Example 1: Give a Timex to all, and to all a good time. 译文: 人带“TimeX”表,准时乐道。这是一则钟表的广告,其中“good time”既表示“准确的时间”又表示“度过好时光”,这种表达通过一语双关的手法,体现出了广告作者的匠心独具。Example 2: Try our sweet corn.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甜玉米广告)短语“from ear to ear”(笑得合不拢嘴)中的“ear”(耳朵)与广告中所指的“玉米穗”(ear)同形同音不同义。这则广告利用双关语ear表达了双重的意思:“你一尝就会吃一穗又一穗,高兴得合不拢嘴”。

品牌名称中的双关语大多采用谐音的方法,它不仅能增强广告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还能使品牌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便于记忆,增加宣传攻势和力度,以此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Example 3: WEAR-EVER introduces a new concept in glass oven ware: CLEANABILITY. 译文:“恒久”玻璃炉具带给您一个全新的概念:洁净。此处,商标WEAR-EVER一词多义。首先,WEAR-EVER是品牌名称,其次,它既可理解为wear forever(体现产品结实耐用),又可理解为wherever(说明到处受人欢迎)。该广告从多角度推销其产品,能够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具有一定的劝说作用。Example 4: You will go nuts for the nuts you get in Nux.(坚果广告)译文:纳爱斯坚果让你爱不释口。“Nux”为坚果商标,发音与“nuts”相近,短语“go nuts”表示“兴高采烈”,第二个“nuts”义为“坚果”,三者同时使用却又各表其意,充满着情趣。

二、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语句所表达的内容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双关。有些词语本无多义性,但在特定条件下受上下文影响,也可带有某种双关的含义。语义双关的修辞格式以语义的关联为纽带,本义和转义的差距和比照也会造成幽默含蓄的效果。这种双关在广告中运用得也非常广泛,它与语音双关有异曲同工之妙。语义双关也多见于品牌名称中。Example 1: The unique spirit of Canada. We Bottled it. 这是一则加拿大的威士忌酒广告标题,“spirit”一词既可以表示“精神”,又可以表示“烈性酒”。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加拿大独特的民族精神”,又可以理解为“加拿大独特的酒”。 为了保留双重意义,我们可将双重语义拆开,解读为“别具风味的加拿大酒,独特的加拿大精神”。该广告第二句中 “Bottled”一词表示“集中”,也可表示“瓶装”,因此整个广告标题就有了双重含义,一重是“加拿大独特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集中体现”,另一重是“加拿大的独特的酒,是我们为您瓶装奉献”。 Example 2: 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航空公司广告)这是一词多义的双关。第一个“stretch”有“伸展,舒展”之意,第二个“stretch”则表示“连续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对该广告的解读是“为旅客在长时间的旅行中提供更好的自由伸展的空间”。两个“stretch”前后呼应,读来朗朗上口,使消费者一听就感到舒服惬意。Example 3: Give your hair a touch of spring. 译文:给你的头发一缕春色。这无疑是一种护发产品的广告。Spring 既指颜色又指头发的弹性,巧妙地将产品的魅力传达给了受众,句子简洁明了一语双关,读来令人神往。Example 4: Focus on life. (Olympus) 瞄准生活。(奥林巴斯)Focus n. 意为“焦点,焦距”,让我们马上联想到照相机;同时句中Focus on这一短语意为“调整(生活)使其在焦点上”。Focus一语双关的用法使这句广告词成为奥林巴斯牌照相机再经典不过的宣传口号了。Example 5:Lose ounces, save pounds. (失去几盎司,省下几英磅。)这是一则减肥食品的广告。pounds 一语双关,既可代表“英镑”(货币单位),又可代表“英磅”(重量单位),但在本广告中应指“英磅”,与其前的“盎司”相对比,妙趣横生。使读者不难理解,该食品价廉物美又不会使人发胖。Example 6: 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译文:尽情大吃,不增体重。这是Weight-Watcher冰淇淋的广告标题,这种冰淇淋是专为节食者生产的。此例中双关修辞不仅存在于商品的商标名称,标题中的spoil也是双关所在。spoil oneself意为“尽兴”;而spoil one’s figure则意为“破坏了体形”。这则广告通过一语双关,使减肥者在轻松幽默的语气中很自然地接受了该广告,并能使其产生购买欲望。

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混用

有时语义双关与语音双关可以合起来应用,从而使语言的感染力更为强烈,达到出人预料的良好效果。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We doctor shoes,heel them,attend to their dyeing needs and save their soles。”这是美国密歇根一家修鞋店的广告牌上所写的。这则广告虽然短小,语言朴实,却通篇双关,且是语音和语义双关并用,颇为引人注目。句中“doctor”的意思可以是医治也可以是“修复”,“heel”让我们联想到heal,可解释为“治愈”,同时乍一眼看到我们会想到鞋跟,因此在句中我们也可把它解释 为“钉鞋跟”,属于语义双关。而dyeing与dying同音。 sole与soul同音。是谐音双关。这则广告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提供修鞋、钉鞋跟、给鞋染色、纳鞋底等服务。”而它暗含的意思却是为鞋子看病。治愈他们。满足他们切身的需要。拯救他们的灵魂。把修理鞋子象征为医生治疗病人、上帝拯救人类灵魂一样的崇高事业。同时又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他们服务的质量。整则广告充满幽默感,颇引人兴趣。

四、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Example 1: Impossible made possible. 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佳能打印机)这显然是省略结构,在语法上几乎不成立,可它传达的含义却很明白: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的。考虑到句中成分的语法功能,此句可理解为:The impossible can be made possible (by Canon). Example 2: Which la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 This can.(旁边画有一罐啤酒)译文:哪种大罐啤酒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这罐。

这是一则Lager牌淡啤酒的广告。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又可作名词(饮料罐)。Example 3: 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译文:没有什么能像可乐那样令您神清气爽。句中can既可理解为名词“罐,听”,又可看成是情态动词“能”,全句可理解为Coke refreshes you like no other (can: tin, drink) can (refresh you)。这则广告诙谐机智,富于文字情趣,能使商品连同广告词一起久久印在读者记忆里。

五、习语或俗语双关

有时,广告的创作会以人们原有的社会和文化知识为基础,引用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或俗语,并以一种鲜明、独特的语言形式传达出双重语境,形成双关,既能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又能体现广告语言的艺术性,使广告具有令人回味的弦外之音。

Example 1: My goodness! My Guinness!(我的天啦!Guinness啤酒!)通俗的语言,容易上口,便于记忆,道出了饮用Guinness 啤酒时赞不绝口的情景。Example 2: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一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让您工作像工作,娱乐像娱乐)。这则广告让人们联想起两条非常熟悉的成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不仅在语言形式上借用了成语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了两条成语的内容,让人们从久已熟知的成语中得出一个新的判断:玛斯牌巧克力不仅能使人们健康,而且让人们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Example 3: 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 这则广告实际就是一条英语成语,意思是“结局好,全都好”。但广告制作者把它用于香烟广告中,ends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动词“结束”和名词“香烟蒂”。所以全句在新的语境中有了新的解读:“烟蒂好,烟就好”。

总之,“双关”是依靠词汇含义来传递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段。它能使语言活泼有趣,或借题发挥,或旁敲侧击,以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广告是”双关”大显身手的地方。广告设计者往往有意利用双关的特点提供两种或更多的解释。期望读者透过表层领会深层的内容。双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用一种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一明一暗双重含义。双关修辞使广告富有韵律美、态势美, 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从而唤起人们的视觉享受。双关辞格运用在广告中,能够使广告言简意赅,回味悠长,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符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十分常用一种修辞手法,它不仅能使广告语言简炼、丰富、诙谐,而且能使广告引人注意,便于记忆。

参考文献:

[1]崔刚:广告英语300句[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

[2]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2000,(5)

[3]蔡桦:英语广告口号欣赏[J].英语知识,2001,(3)

[4]胡一:广告英语的修辞魅力[J].英语学习,1999,(8)

[5]单祝堂:英语双关语探讨[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9,(1)

[6]项成东:试谈广告英语中的复义[J].山东外语教学,1996

[7]杨荣琦陈玉红:英文广告文体与欣赏[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优秀宣传语 篇9

2、措施到位 校园安全有保障

3、保卫国家安全 促进经济建设。

4、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5、宁可千日无险,不可一日大意。

6、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7、强化安全意识,创建平安校园。

8、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9、打造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10、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

11、维护交通安全,关爱生命永远。

12、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13、蛮干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14、走楼梯守次序,进教室不喧哗。

15、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16、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17、安全不靠他人管,自己把握最保险。

18、安全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平安。

19、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

教育培训广告宣传语 篇10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 转换

引言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清华大学著名的翻译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而旅游宣传具有把固定旅游产品和无形旅游产品推销出去的特征,宣传促销决定着旅游市场开拓、竞争的成败,进而会影响到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由于旅游宣传语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兼备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因此具有特殊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

一、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

1.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特点。旅游宣传语是指通过宣传册,传单,报纸等不同的途径,对旅游资源、设施和服务的信息进行传递。由于旅游宣传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其特点采用特殊的翻译方法。交际功能是旅游宣传语的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译者在对旅游宣传语进行翻译时,应该考虑到目标受众。其次,汉语通常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而英语相对简洁。英文的旅游宣传语通常使用朴素的语言其目的主要是给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如果我们忽略英汉语言的不同,那么外国游客对与一些景点的理解可能就会产生误会。

2.影响跨文化旅游宣传语翻译的因素。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种类的语言,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因此在旅游宣传语的翻译中存在着众多的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汉语主要是由具有不同意义的单音节汉字组成,它属于汉藏语系。但是英语却是由拉丁字母组成的,属于印欧语系。汉语较英语相比更注重与意合,在句法结构上汉语是主语突出的结构,而英语则是主题突出的结构。翻译时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它涉及到了许多嵌入在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语言本身的多样性,还要考虑到源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差异。

二、生态翻译学对旅游宣传语翻译的启示

1.旅游宣传语翻译的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译者在产生译文或译品的过程中,首先是做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者,然后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对译文做出与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选择,产生译文。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而旅游宣传语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因此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词汇进行选择调整,对语言形式进行转换。尤其是当旅游宣传语的句子较长时,句子结构的调整就更是无法避免的。如:“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湖中。”译者将它译为“the three islets named Three Pools Mirroring the Moon”,“the Midlake Pavillion”and “the Ruangong Mound”stand in the Lake, 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中文资料中“鼎立”一次实则为译者的选择转换。因为三个小岛的位置不是真的像青铜器中的鼑一样,只是从汉语的角度来说“三足鼎立”是一种美感,而译文并没有刻板的直译,而是进行了选择性转化变成了“adding much charm to the scene”,体现了旅游宣传语的语言维适应选择与转换。

2.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别,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化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汉语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常用到“天下第一”的字眼,往往并不真的说该处的旅游景点真的天下第一,而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言其超凡脱俗、引人入胜。这种说法如果译成英语,就要注意了,不能译成No 1。因为外国游客重理性与逻辑,往往会较真。对于这样的旅游宣传语,译者首先要考虑到原语与译语所处的不同的文化环境去适应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翻译生态环境,做出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

三、结语

正确恰当的旅游宣传语译文能有效发挥其宣传的各项功能,成功地传递其交际意图。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旅游宣传语翻译,把原文放到“翻译生态环境”中去考察和解读,适时地运用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旅游宣传语进行跨语际转换,成为研究旅游宣传语翻译的新视角,有着较为广阔的跨学科研究前景,同时也可为旅游宣传语翻译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a.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b(4):1-5.

[3]刘艳芳.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9.

[4]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b,(7).

银行宣传册中称呼语的人际功能 篇11

称呼语是用于称呼某人的词或词组,属于指示语范畴。Levinson (1983:54)在《语用学》一书中指出: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中得以反映。指示现象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何运用语言形式反映语境特征和如何依靠语境分析理解语篇。语篇中称呼语的使用和语境密切相关,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的称呼语,表达不同的意义。笔者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对银行宣传册中的客户称呼语进行人际功能分析,旨在说明银行宣传册中恰当称呼语的使用反映和促进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阐明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的实用性。

2. 人际功能的理论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人际功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推断,反映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并影响他人的态度。因此,语言不但能表征和谈论这个世界,人们还可利用语言资源交换意义,通过和他人交际实现一定的交际目的。语言作为一种复杂的意义符号系统,其基本功能在于其充当其他社会文化符号,语言符号系统和社会文化符号系统相互关联。人类语言学家Malinowsk (1946:30 in Eggins 1994:51)最早提出“语境”概念,认为词语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境。Firth发展了该理论,提出了“语言的可预测能力”。韩礼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域变项(register variables),认为语域变项是根据不同的语言运用而进行的变异(Halliday, 1978/1985 in Eggins, 1994:52)。语域的三个变项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三大纯理功能和语域三变项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经验功能体现语篇的语场;语篇功能实现语篇的语式;人际功能反映了语篇的语旨———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语言和语境相互依赖。胡壮麟(1987:105)指出,说话人对听话人和对所说的内容的态度和评判,既反映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扮演与情景有关的交际角色关系,又实现说话人和听话人在情景语境中的互动。因此,人际功能和语篇语旨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语言和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语气、情态、语调和评价等方式实现人际功能,语篇中的不同称呼语的使用也能表达不同的人际意义。Thompson (1996:69)指出,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为自己和他人投射一定的言语角色。因此,人们依赖不同的语境,在互动交际中使用不同的称呼语,从而投射给他人不同的言语角色。称呼语的使用同时反映了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如亲疏关系、熟悉程度和权势关系等。笔者根据人际功能所表达的说话人的态度、交际者之间的关系等,分析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所反映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银行对客户的态度和对客户的影响。

3. 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调查及分析

3.1 语料收集及调查目的

笔者搜集了国内五家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以下分别用简称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共22份宣传册,对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进行统计,将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的称呼语分为三大类。通过语料的调查分析不同客户称呼语在银行宣传册中所占比例。

3.2 数据统计方法及调查结果

首先分别找出五家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语料;然后把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分为四类,将五家银行宣传册使用同一类客户称呼语的语料数进行汇总,分别得出五家银行宣传册使用各种客户称呼语的语料总数,并汇总语料中出现的所有客户称呼语,最后将各种称呼语的语料总数分别除以五家银行宣传册客户称呼语的总数,再乘以100%,所得的就是四种称呼语在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称呼语的分配比率。银行宣传册中四类客户称呼语是:第二人称称呼语您/你;表明社会身份的称呼语单身贵族、上网人士、国际旅游者、个体工商业的朋友等;表家庭角色的称呼语有父母、您子女;法律用语称呼语客户、投资人、租用人、持卡人、法人等。其分配比率如下表:

以上数据表明,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第二人称礼貌用语“您”的使用频率最高,出现次数200次,占72%;其次是法律用语,出现次数60次,占22%。而反映社会角色的客户称呼语、第二人称非礼貌用语“你”和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出现次数分别为:9次、6次和3次,各占3%、2%和1%。由于银行属于金融服务机构,扮演的是服务者的社会角色,储户是银行的服务对象,他们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作为服务对象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又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在明确客户义务的称呼语中,非礼貌正式语的使用占有一定的比率,在以下的分析中将详细阐述。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其基本功能是对客户的服务功能,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客户也以银行的服务质量作为对银行评价的一个尺度。这种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共识构成语境预设———发话人用来假设会话参与者或听话人共有的知识(Givon, 1979:50 in Brown&Yule, 1983:29)。银行宣传册作为银行广告的宣传方式之一,是客户了解银行的一个窗口,也是银行和客户进行交际的一种方式,交际中银行对客户称呼方式对银行的宣传效果起一定的作用。因此,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的称呼语不但能反映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加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影响客户对银行的态度等,从而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交际目的。

3.3 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分析

银行宣传册是银行的宣传手段之一,更是一种交际方式。银行宣传册的交际对象主要有银行的现有储户、潜在储户、对金融业务感兴趣的群体等。银行和客户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决定银行宣传册中对客户称呼方式。另一方面,宣传册中对交际对象的称呼语能反映交际者之间的熟悉程度、亲疏程度、权势关系等,表达对受话人的态度,并通过使用尊称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心理沟通,实现银行与客户在交际中的互动,缩短和客户之间的社会距离,加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人际功能。下面笔者对银行宣传册中四类称呼语的人际意义逐一加以分析。

3.3.1 第二人称礼貌语“您”

汉语第二人称单数有礼貌称呼“您”和非礼貌性称呼“你”区分,非礼貌性称呼“你”将另作分析。礼貌称呼“您”一般是用于对长辈、陌生人或领导的称呼,表达对受话人的尊敬、交际者之间的权势或亲疏关系。言语行为中恰当尊敬语的使用可以加强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在银行宣传册有:

(1) 建设银行将竭诚为您服务,当好您的理财助手。(建行)

(2) 因您而变。(招行)

(3) 无论何时何地,您都可以享受到工行周到的网上金融服务。(工行)

例 (1) (2) (3) 中银行通过对受话人使用尊称“您”将受话人的社会地位上移,表达了银行对受话人的尊敬态度,让读者感受到了银行以读者为中心的主体性地位,甚至明确了读者的支配性的地位。对储户或潜在储户的尊称也反映了服务行业的银行与储户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银行以储户为中心。

第二人称礼貌称呼“您”不仅能表达对客户的尊敬程度,在某些特定的篇章结构中出现,更能起到强化与读者之间人际关系的作用,如中行宣传册之一的开篇:

(4) 对于独自在外生活的您,一定需要比现金更安全可靠的金融工具来保障您的生活学习,不用担忧,中国银行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各种服务,在安全性上绝对有保障。(中行)

篇章的结构是以读者的经历为开篇,表明了发话人银行不但意识到读者的存在,而且关注体谅读者的经历或希望为读者助一臂之力,让读者不但有主体性支配地位的感受,更感受到银行如亲朋好友般的关怀,减少与银行之间的生疏程度,产生对银行的亲切感,拉近读者与银行之间的心理距离。

3.3.2 反映社会角色的称呼语

交际者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体现不同的社会地位。银行宣传册的交际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储户可有不同的称呼语,同一身份的储户也可使用不同的称呼语。称呼语的使用离不开语境,Levison (1983:89)指出:社交指示语是将言语活动参与者的社会身份、角色、他们之间或某一参与者同所指的人或实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编码的过程。因此,称呼语的选择受语域变项中的语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的限制;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为表达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交际目的,会选择不同的社交指示语,以期缩短或拉长交际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尤其是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有效的交际。银行宣传册中反映社会角色的称呼语有商务人士、个体工商业的朋友、单身贵族、老年人士等。如:

(5) 定活两便特别适合于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朋友。(建行)

(6) “融通金光大道”理财套餐适合对象:承受风险能力强,积极追求资产增长的单身贵族。(交行)

(5) (6) 两例都是有关选择不同储蓄方式的介绍和说明,例 (6) 中表明身份的称呼语“单身贵族”比“单身汉”对他人的称呼更正式,银行通过使用该正式称呼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储户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是金融机构,是财富的象征,“单身贵族”的使用拉近了客户和银行之间的距离。例 (5) 中称呼“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朋友”不但用于指称从事个体工商业的读者,而且通过对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人以“朋友”相称,表达银行和读者之间不只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从而缩短了读者和银行之间的心理距离。

3.3.3 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

银行宣传册钟表家庭关系的称呼语虽然出现频率不高,但却是银行加强和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如:

(7) 特别设置附属卡独立消费限额,为主卡提供弹性设置,设置起辅助卡纸每月最高消费限额。使父母可以控制和随时掌握子女在外花费。(中行)

(8) 教育储蓄是为孩子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的一种理想方式,属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建行)

例 (7) 中表家庭关系得称呼语“父母”,银行在介绍长城信用卡的过程中把受话人拉到事件过程思维者的角度,让受话人自己去思考,使受话人参与其中,达到读者和银行之间的互动。Sperber&Wilson (1986/1995:27)指出,言语交际中的语境是动态的,听话人要在交际互动过程中为每一个话语构建新的语境。例 (8) 中有一个隐形的“父母”角色,属于指示语的投射现象,投射现象研究指示域中枢如何进行心理转移和投射的出现语境和制约因素,说话者在将中枢转移时,听话人必须有能力辨别出中枢已经转移并且能确定中枢转移到何种角色。例 (8) 中通过将银行指示中枢转移到客户指示中枢,说话者转换到说话者的位置,在心理上使交际角色之间相互沟通,使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拉近银行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3.3.4 法律用语的称呼和第二人称非礼貌语“你”

银行与客户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客户作为银行的服务对象,在享受应有的权利的同时也承担一定的义务,银行与客户之间存在一定的法律关系。因此,银行宣传册中有22%的法律用语,如客户、投资人、租用人、持卡人、法人等。

(9) 我们还为尊敬的金卡客户提供免费海外替代卡服务。(招行)

(10) 因临时需要较高信用额度时,你可向我行客服中心提出临时信用额度调高申请。(建行)

例 (9) 中银行在使用法律用语时和尊敬与结合使用,突出对储户的尊敬。例 (10) 中第二人称非礼貌语“你”的使用,既体现了银行与客户之间形成的权利与义务法律关系,依据语篇语境,又突出了银行能为读者带来的极大便利。

4. 讨论

以上对银行宣传册中客户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分析体现了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的重要思想:人们通过交际表达态度,并影响他人态度,反映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关系。银行与客户之间既有法律关系,两者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更重要,银行通过大量使用第二人称“您”、对客户社会角色的尊称,以及表示家庭关系的称呼语表示对客户的尊敬,达到拉近与客户之间的心理距离,影响客户对银行的态度,实现银行宣传册的人际功能和交际目的的目标。分析过程还体现了系统功能语法有关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语言与语境之间相互依赖,特定的语言形式创建了特定的语境,而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言(黄国文,2002)。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汇语法表达式,在语境动因下,情境语境将交际目的不相关的意义进行过滤,凸显语境中的某部分意义。正如人类语言学家Hymes (Brown&Yule, 1996:37)所认为的,语境既对语言起限制作用,又起解释说明的作用。银行宣传册中尊敬称呼语“您”的使用和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服务、被服务关系相互适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激活有关“尊称”、“地位高”等文化常识方面的概念框架,从而构建关于银行对读者的尊敬态度的人际意义。

5. 结语

笔者根据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对银行宣传册中的客户称呼语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阐明了语言与语境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系统功能语法有关人际功能理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Stephen C.Levinson.Pragmat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Dan Sperber&Deirdre Wilson.Relevence:Communica-tion&Cognition.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86/1995.

[3]Suzanne Eggin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1994.

[4]Geoff Thompson.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Lon-don:Arnold, 1996.

[5]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Lon-d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上一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版下一篇:一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