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诵读稿

2025-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红色家书诵读稿(精选10篇)

红色家书诵读稿 篇1

——诵读《红色家书》有感

社赓镇党委书记 舒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那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封封触动心灵的家书,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就像是每一位为国家、为理想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革命的宣言,如今诵读起来,仍令我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党的一片忠诚。刘绍南“刀放头上不胆寒”,毫无惧色地高唱着“铡刀下,不变节,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慷慨赴死。李鸣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把审讯室变成了对敌人的审判室,把法庭当作宣传党的政策的讲台,最后英勇就义。忠诚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每个共产党人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总书记多次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他强调,“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传承好革命先烈们的红色基因,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事业的一身热诚。毛泽建就义前在遗书中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无声誓言。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奔革命事业,被捕后他说:“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赶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并在牺牲前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事业执着追求的生死写照。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传承好革命先烈们的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具体到社赓镇,就是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四个社赓”建设,打造富裕社赓、生态社赓、文化社赓、幸福社赓。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人民的一腔赤诚。刘愿庵的“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江诗咏的“加入共产党是为工农无产阶级谋利益”“不过为全世界大多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熊亨瀚的“余之死,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正是这些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用生命铺平了人民的美好幸福之路。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传承好革命先烈们的红色基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高高举在头顶。当前,特别要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底社赓镇8个贫困村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1670户贫困户、6392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诵读《红色家书》,读出了对亲人的一心挚诚。江诗咏在狱中写给两位哥哥的信里写着“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给父母亲的信里写着“不孝男江诗咏,年达二十五,读书十有余年,大人之恩其何以报?”紧接着一句“不过,男一生未做害人之事,加入共产党,是为大多数工农无产阶级耨利益。”陈觉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深情地写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虽然是如此不舍,但“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革命伉俪感天动地。赵一曼牺牲前希望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郭亮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以继余志”.一句句泣血之书,饱含着革命英烈们对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满怀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舍弃个人小我、成就革命大业,其情其义,令人潸然泪下。今天我们诵读《红色家书》,就是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抓好个人小事、管好家庭私事,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关于诵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篇2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一封封红色家书,犹如一段段革命历史展现在眼前,从嘉兴红船到二万五的长征之路,从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些红色传承,让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所有,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难,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红色家书》中,一大代表何叔衡1928年在莫斯科期间给儿子家书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何叔衡参加革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需要传承好这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我们重任在肩,要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宅基地改革、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优良的作风,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干出一流业绩。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中央八项规定,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红色家书诵读稿 篇3

——读《红色家书》有感

家书,是家人之间的书信,是写信人至真至纯至情的书面表达、供述和流露,是一个家庭家风家教家世的真实写照和记载,是弥足珍贵的纪念与传承。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的《红色家书》,用一封封家信展现了一段段革命事迹,再现了当年革命的艰苦卓绝,表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学时,在课本上,就读过我省著名的方志敏烈士的家书,特别是他的《清贫》等名篇,一直使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今天阅读《红色家书》,每封家书都充满了铁骨柔情的感情色彩,鲜活生动、实实在在、令人感动、激人奋进。这些家书,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都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非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不移。“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牵,养玉体,度残年。”这是王孝锡就义前对父母的牵挂。“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1934年12月24日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殉难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小宝宝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这是赵云霄对出生只一个半月的女儿的不舍。还有很多很多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读着这些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我忍不住热泪盈眶。是啊,哪一个共产党员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革命者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或是丈夫挚爱的妻子,但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他们的英名必将和那些历经烽火岁月洗礼的家书一起,永远被世人铭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高中毕业后,我便参军来到江西革命老区万安——这个曾经留下毛泽东、朱德、陈毅、肖克、康克清等老一辈革命家无数足迹的“红色”热土。我所在的部队更是一支拥有“红色基因”的光荣部队,前身可追溯到1928年方志敏领导弋横起义时保留的精英——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那时交通的落后、通信的不便,远超今天年轻人的想象。对家乡亲人刻骨的思念、对工作前途的困惑、对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一切都只能通过书信与他们交流。至今仍清晰地记起每次收到信时的欣喜若狂,无信时的黯然神伤。他们的殷切关怀、希望和嘱咐,一直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厚厚的一摞奖章证书便是我对他们关爱的回应和报答!而我的每次小小的进步和成绩,也都会让他们感到高兴和骄傲!

“儿行千里母担忧”.同样,父母亲人也在渴盼收到千里之外游子的来信,一次次赶到邮局打听,一遍遍询问战友的亲人,恨不得天天能收到我的来信。他们通过书信,牵挂着我的安危、惦记着我的工作、鼓励着我一步一步前行!却一次又一次的对我隐瞒家中的变故,怕影响我的工作和前途!——而这一切,是多年以后偶然间才听乡亲们说起的!令我今生遗憾的是,父母双亲弥留之时,仍工作在千里之外,没能赶到身边尽孝!留给我的是他们藏在身边、视若珍宝、业已发黄的几十封我十多年前的厚厚一叠来信!

“书为心画,言为心声”.就这样,沐浴着党的光辉,继承着“红色基因”,我从一名战士一步步锻炼成长为一名正团职军官,也从一个懵懂少年渐渐变成了中年大叔。2017年组织上安排转业,我终于从部队这所大学校毕业了!离开军营、离开战友,我有太多的不舍。离别之时,我含泪写下《挥别军旅》诗一首:从军廿八载,往事历心头。虽未经战事,险亦抢几回。今为强军故,含泪脱戎装。党若有召唤,愿再披征衣。

习近平同志殷切叮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转业、再就业,这是我人生路上的又一重要转折点,更是我人生奋斗的新起点!今天,我作为赣江新区这个国家级新区队伍中的一名党员干部,将永葆军人作风,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工作。奋斗的人生是最美的!青春虽离我远去,但我的青春无悔!现在,不惑之年的我重装行装又出发,至老去时,能说今生我无悔,足矣!

通讯员:张宗金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 篇4

《红色家书》系列纪录片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六位人物与亲人战友、朋友间的书信为线索,讲述了书信背后的故事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带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在这些家书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家书。它们涵盖了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些家书有的写于走向战场之前,有的写于硝烟弥漫的战斗间隙,有的写于慷慨就义的前夕,有的写于白色恐怖的日子。

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为了自己的信仰,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纪录片生动地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在党员干部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党员干部

《红色家书》读书感悟 篇5

在全市党校系统“传颂红色家书,传承红色经典”主题读书月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我校常务副校长陶东阳读《红色家书》体会文章在《南昌党建》发表,从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家国情怀、英雄气概等三个方面,抒发了对革命烈士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坚定决心。

家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鱼传尺素、鸿雁传书,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沟通亲情、表露心绪、寄寓乡愁的一种常用形式。特别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家书尤显珍贵,故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流传千年。近日,细细品读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推荐的《红色家书》,不由得心潮澎湃,潸然泪下,仿佛斗转星移,时光回溯,自己也置身于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与革命先烈们面对面交流,体会他们对家人的真挚情感,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执着信念。他们的感情,质朴而深沉;他们的信念,炽热而坚定;他们的精神,虽经岁月流逝,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砥砺前行。

品读红色家书,当学革命先烈“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的坚定信念。方__在狱中写道:“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刘愿庵面对劝降者干脆地回答:“共产党人是最服从真理的,我除了服从真理之外,决不会服从于其他”;夏明翰在给大姐的信中写道:“我一生无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烈的话语虽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充分体现了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凝聚起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磅礴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必须以革命先烈为楷模,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保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的政治品格。

红色家书观后感 篇6

品红色家书有感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各个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的心脏不停地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救国的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品读《红色家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革命者最讲亲情,最懂真爱。他们 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白发双亲,牵挂着妻子儿女。品读《红色家书》, 使我更加端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而且增强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干部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 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 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敏锐的政治嗅觉、鲜明的政治 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 度一致, 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并在 创先争优的活动中,在平凡的水务工作中,立足岗位,勇于奉献,实现终生为人 民群众服务的远大理想

红色家书观后感 篇7

红色家书诵读会观后感

2018年7月1日晚,江西省煤田地质局224地质队赣州党支部组织观看了江西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红色家书诵读会,此次红色家书诵读会以“坚定执着追理想”为主题。通过观看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李大钊、陈觉、曾志、刘绍南、赵一曼、冼星海、黄继光、夏明翰、方志敏等革命先烈那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的家书,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和革命战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坚定的党性。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告别父母,远离亲人,在紧张的工作和严酷的斗争间隙,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期望、教诲,付诸笔端。“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情真意切的牵挂、坚贞不渝的信念,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让大家动情落泪、胸臆难平;“不立功不下战场”是黄继光烈士对母亲诺言,更是对祖国的铮铮誓言……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中,我们恍惚可以闻到那个充满着革命斗争年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那澎湃的心跳和大义凛然的悲壮气概。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亲人的爱,对党和国家的爱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诵读会朗读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经典词句,重温了入党誓词,最后在全场观众齐声高唱的《国际歌》声中达到了高潮,荡气回肠、慷慨激昂。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大家在观看完江西省直机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红色家书诵读会后,都深受感动和教育,各位党员同志表态无论在经受何种困难和诱惑下,共产党员都应该坚守党性,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无论何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本领,做好本职工作,为早日实现革命先烈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224地质队

陈兴隆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8

——读《红色家书》有感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衣食无忧,亲人常伴身侧,信息交通四通八达。而远在革命抗战时期,只能依靠着一封封家书,饱含亲人的思念与爱,穿越山水,跨过烽火,传递到远方的人手里,薄薄的信纸满载着那个乱世温暖的寄语,一句平安,一张照片,一个故事,无不抒写着革命先辈们对党的热爱与家的思念。

刘愿庵就义前给妻子的遗书中,写到:“别了!亲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成功,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读到这封可以说是最后一封家书的时候,我感受到刘愿庵前辈字里行间是对妻子的歉意,对老父亲的愧疚,对中国革命的期待。我想:就义之前,他是勇敢的,因为他为党和人民不怕牺牲自己,他也是不甘,因为他不能再为父亲尽孝,与妻子享受,无法看到中国革命成功的那一天了。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9

《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第二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民众对亲情的珍视,传承中国文化。

悟《红色家书》,无数革命先烈在战火纷飞时代,为了保卫国人的安全,勇敢的冲锋一线,不惜付出生命代价。放在病毒肆虐的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不顾一切的保卫我们罢了。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时代担当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更从中悟到了舍己为人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 篇10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使红色教育固化于制。红色教育作为党性锤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读红色家书,不是让人触动一下子、感动一阵子,而是要牢记一辈子、践行一辈子。正因如此,要着眼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把红色家书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日常课程,注重阶段性与经常性相结合,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让红色家书记忆犹新、历久弥新,让红色教育历历在目、口口相传,让红色精神浸润血脉、印入脑海。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性地鞭策党员干部向先烈学习,使忠诚于党成为一生的追求和一世的担当,自觉做到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

上一篇:一位高三学生家长在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军事理论课感想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