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2025-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通用12篇)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1

题目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所在学院 软件学院 提交日期 二○ 年 月

The Effect Of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On The System Design

Major Subject: Software Engineering

Advisor: ×××

By

×××

Zhejiang University, P.R.China

2009

摘要

本文重点探讨了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软件需求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及用户往往容易忽略沟通的重要性,导致软件开发出来后,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还使软件性能深受影响。所以在软件开发前期对软件需求的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软件需求工程的角度并具体从软件需求开发、软件需求管理来阐述需求分析在系统设计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软件需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 the important problem in software development——requirements analysis.Developer and user always ignore the communication, it causes directly the software does not meet the good demands of the user ,and cost a lot of time and money.Moreover, it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ftware.So,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is important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s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design from requirements develop, requirement management, requirement program.Keywords:software requir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system design 1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工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软件质量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软件需求作为软件工程的一个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软件开发人员与客户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就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达成共识,就匆匆开始着手编写代码,其结果很可能是既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又浪费了人力物力。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我们必须重视需求分析,并且以需求工程的角度分两个方面软件需求开发、软件需求管理来具体探讨。软件需求开发

所谓需求分析(requirements analysis)是软件工程学中经典的术语之一,名副其实的含义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并产生一份明确、规范的需求定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知道,需求分析要做的是回答用户要做什么的问题,而不是用户提出的问题怎么解决的问题。做什么和怎么做两者之间显然存在显著的区别,但是就整个软件开发过程而言,两者又存在密切联系。一味的追求满足用户做什么,忽略可行性是愚蠢的。而过分追求怎么做,臵用户的需求于不顾也是不明智的。

就软件需求开发而言包括对一个项目需求的获取、分析、规格说明及确认。一般的需求开发的成果应包括前景和范围文档、用例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数据字典和相关的分析模型。

首先我们先确定产品的前景与项目范围。

一方面可以通过业务需求定义前景,平衡好相互矛盾的业务需求。如开发者希望为用户引进高科技的技术,而用户只要求一个简单的,可以马上使用的系统,这时就需要考虑多方的制衡关系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画关联图、范围管理和时间框式开发来确保项目范围在合理之内。

然后通过找到合适的客户代表,获取他们的需求,以及将用例、业务规则、功能性需求和质量属性编写成文档。在这个过程中,前提是要遵循业务规则,包括事实、约束、动作触发规则、计算和推论等,从而使功能性需求和相关业务规则达到一致。

另外,还可以通过制作原型以减少项目风险,设定需求优先级,需求确认等方式来进行软件需求的开发。3 软件需求管理

在软件需求管理中,主要探讨的是处理需求变更所用的方法。这在实践中是很常见的。其实软件需求变更也并非总是坏事,在某种意义上,它可以促进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提高开发团队的适应性。当必须做出变更时,我们应该先从变更的最高层次开始修改,然后再逐级处理相关变更。在整个变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管理范围的蔓延,调整变更控制过程,并进行影响分析。另外在需求管理中,也要注意需求的可跟踪性,将单个需求与它们的起源、下游开发的可交付成果联系起来。我们还可以使用需求管理工具来强化软件的需求管理。小结

通过对需求分析的研究,我对其在系统设计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在开发周期中,应该对需求分析给予极大的重视,因为需求分析对系统设计实在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我曾向一些工作或是有过不少项目经验的朋友请教需求分析在整个软件开发中的意义,他们毫不掩饰的说,在整个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的时间周期中,有关于需求的分析有时甚至于占到整个开发周期的一半时间。他们认为编写代码不存在很大的阻碍,关键还是在于之前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具备随时应对用户需求变更的能力,也要通过控制范围扩大和需求变更来满足项目的进度目标,以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⑴普通图书

[1] 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2] 张贤达.现代信号处理[M].2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 LJUNG L.System identification theory for the user [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2.[4] O’ BRIEN J A.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ystems [M].7th ed.Burr Ridge: Irwin, 1994.[5] ROOD H J.Logic and structured design for computer programmer [M].3rd ed.[S.l.]: Brooks/Cole-Thomson Learning, 2001.([S.l.]表示出版地不明)

⑵期刊

[6] VATSALA A, NOVA R, SRINIVASA MURTHY B R.Elastoplastic model for cemented soils [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1, 127(8): 679-687.[7] 朱冬林,任光明,聂得新,等.库水位变化下对水库滑坡稳定性影响的预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3:6-9.ZHU Dong-ling, REN Guang-ming, NIE De-xin, et al.Effecting and forecasting of landslide stability with the change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J].Hydrological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y,2002,3:6-9.⑶会议论文集

[8] GRUBER P, THEI F J, TOME A M, et al.Automatic denoising using loca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C]// Proceedings of EIS 2004.Portugal: [s.n.], 2004: 255-260.([s.n.]表示出版者不明)

[9] ZHANG Wen-li, WANG Lin-ze, XIE Jiang-hua, et al.Hopf bifurcation of impact damper [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Press, 1998: 437-440.⑷学位论文

[10] 童小东.水泥土添加剂及其损伤模型试验[D].杭州: 浙江大学, 1999: 24-69.TONG Xiao-dong.Experiment of cement additive and its damage model [D].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1999: 24-69.[11] 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⑸科技报告 [12] BREIMAN L.Using convex pseudo-data to increase prediction accuracy [R].USA, U C Berkeley: Statistics Department, 1998.⑹专利

[13] TACHIBANA R, SHIMIZU S, KOBAYSHI S, et al.Electronic waterma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 6,915,001[P].2002-04-25 [2002-05-28].[14]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P].1993-04-14.⑺报纸

[15]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1-11-20(15).⑻标准

[16] IEEE std 802.11 b,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and physical layer(PHY)specifications: higher-speed physical layer extension in the 2.4 GHz band [S].New York: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Inc, 1999.⑼计算机程序

[17]Scitor corporation.Project scheduler[CP/DK].Sunnyvale, Calif: Scitor Corporation, c1983.⑽电子公告

[18] KNOWLEN C, WILLIAMS J, MATTICK AT, et al.Quasi-isothermal expansion engines for liquid nitrogen automotive propulsion [EB/OL].[2002-10-08].http: //www.aa.Washington.edu/ AERP/ CRYOCAR/ Papers/ sae97.pdf.⑾汇编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2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问卷选取对象为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校区在校研究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从新校区硕士研究生中随机抽取500位同学并要求他们完成相应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9份,有效概率为99.8%。在被调查对象当中,男性占39.4%(197人),女性占60.6%(303人)。18岁至22岁占到总人数的13.6%;23至26岁占到总体人数的68%;26岁及其以上占总人数的18.4%。来自城市的人数占到65.6%;乡镇和农村人口不相上下,分别占总人数的17.4%、17%。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择偶具体标准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共设置了13道题目,其中涉及到相貌、身高、生育能力、经济收入、家庭负担、人品个性、有志同道合的兴趣爱好、勤俭持家、情投意合、出身及社会关系、学历学识、工作职业、老实善良、温柔体贴、气质修养、浪漫幽默、成熟负责、勤奋上进、坚强自信等19个选项供被调查者选择。表1是女生心目中对于理想的男性伴侣的要求和偏好(只选择排在前四位的选项)。

数据显示,“人品个性”排在第一位,76% 的人选择了它。这是因为:人品以诚信为基础,更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的做人原则。优秀的人品是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本,是人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好的人品和个性是推动一个人人生不断向前进步和跨越的强力剂。排在第二位的是选项“情投意合”,在500个被调查者中有241人选择,占总人数的48.2%。

总体说来的话,现当代研究生在择偶的标准上基本是以精神层面和物质层次相互结合匹配的。他们是一群十分看重另一半人品个性等本身固有的优秀品质,兼而注重双方的情投意合度的新生人类。

2、择偶的学历要求和男女整体水平的预期

显而易见,从前一个专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历学识是作为当今硕士研究生择偶的标准之一。在500位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18.4%(92人)的比例认为其重要。这个指标远远落后与人品个性76%(380人)的超高比例。

接下来,我们要对现当代硕士研究生择偶时的整体预期进行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在择偶时男女双方的预期方面,有20.4%(10人)的人认为应该“男高女低”;有2%(1人)的人认为应该是“女高男低”;有51.4%(257人)的人支持“门当户对”;另外还有28%(140人)持有对此不排斥、不重要的态度。

择偶梯度论认为:在择偶过程中,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的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者高于自己。换言之,这就是传统的“男高女低”模式。

3、理想结婚的年龄预测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特别和优势,在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现当代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年轻人群体。而在这群年轻人当中,我们又分为“25岁之前”、“25~28岁”、“28~30岁”、“30 ~ 32岁”、“32 ~ 35岁”、“没有限制,来了感觉就成”、“不管有没有合适的,到一定时节就结婚”以及“不婚主义者”8个选项。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在25 ~ 28岁以及28 ~ 30岁两个年龄段结婚的人数最多,两个年龄段甚至占据了整个所有选项的77.2%。而在众多的调查资料和调查者的随机交谈中也获知:女性对于能够在30岁之前完成结婚这件大事的渴望远远超过同年龄的男性。这是源于女性受限制于年龄的压制和影响,拥有较高学历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女性,其择偶的范围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狭窄。而且,一些男性甚至有偏爱更小女性的习惯,这就使得30岁时候还未出嫁的女性朋友可能丧失了人生中绝佳的寻找金龟婿的机会。而男人们则会对自己相对晚结婚充满自信,因为男人年龄的变大和自身资源地位的丰富呈现正相关关系。

4、婚恋自主还是父母之命?

在古代,女性一般是很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的。生活的比较贫苦人家的女子,一般都是随着父母做些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而那些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女子,则都在家熟读圣贤书,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能手。同时,作为那时的父母,他们长时间的接触社会的特点以及本身人生阅历较为丰富的特性也使得古代孩子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操办。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愿意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尤其是在爱情方面。数据显示:有5.4%(27人)的研究生表示,在父母反对自己婚姻或者其它选项的前提下,愿意放弃自己的想法,保全父母的建议,彰显“百善孝为先”的中国传统美德。有44%(220人)的人选择了B选项即“给彼此一个界限,如果另一半还无法让父母满意,只能分手”。其实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周全冷静的处理办法。既不会太伤害父母,也能给对方一个机会。而C选项的“私奔”还是有0.4%(2人)的人选择,我认为可能和彼此的性格或担忧有关。还有44.4%(222人)的人是不顾一切去争取。这确实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为爱痴狂的特点,但也要理性些,考虑周全。最后还有5.8%(29人)选择了其它选项。

三、结语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3

【关键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招生政策  课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8-02

一、研究生院主要部门职能简介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是学术理事会和研究生委员会的管理机构,通过教职工的管理,有权行使并实施各项规定和政策。在研究生院内部,不同的办公室为研究生、教职工和其他员工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各自的问题。招生办公室处理与招生相关的所有问题。奖学金办公室管理大学中奖学金的评定和管理。任命办公室负责审核所有研究生提交的学术任命申请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学位办公室负责对照基本要求,监督研究生的学业进展,收取并审批学生与选课、专业课程增加或改变、委员会成员任命与改变、及论文归档相关的所有事宜。

研究生顾问是为研究生提出学术建议的教职工人员。研究生顾问需要在学生选择学习的项目及申请增加或减少课程时帮助学生,保留被指导学生的记录并且每年审核一次项目中所有研究生的记录,在某位学生没达到获得学位所要求的进度时,需要以书面形式通知研究生院[1]。

二、招生政策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监督与研究生申请及录取相关的所有事宜。研究生院设定总体招生名额。各个项目负责审查申请人并推荐最优秀的申请人入学。

伯克利招生的基础是择优录取,鼓励各个项目发展多样的学生团体。项目招生委员会应遵守研究生委员会声明“研究生招生和选择的多样性”并确保审核包括了多样的标准,避免有能力而且会在该领域中对大学做出贡献的申请人落选。

除了统一的最低录取要求,一个项目可以选择任何适用于其评价的标准作为该项目录取的标准,包括但不仅限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等级分数平均分、工作经历、考试分数、推荐信、和过去成绩的证明等等[1]。

三、课程管理

1.课程设置

伯克利的课程主要包括六个级别,分别是100、200、300、400、500和600系列课程。其中100系列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200系列课程主要介绍学科的关键术语和核心理论;3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再进一步深入探讨学科领域和技能;400系列课程是实习或“个案学习”课程,强调学科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初步应用;5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基于个人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强调运用学科知识促进社会的进步;600系列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的考试而准备[2]。

2.最低分数要求

研究生院对学生的最低分数标准是:学生必须在选修研究生及更高水平课程的基础上,保持等级分数平均分至少3.0,才能保持学术信誉良好并晋级为学位候选人。一些项目可能有比研究生院要求的最低平均分3.0更高的标准。学生的等级分数平均分是按照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以字母分级给分的课程计算。基本比例是:A=4,B=3,C=2,D=1,F=0。

有些课程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学期,在课程未结束的学期末,教师给出的是临时成绩“过程中”等级(IP)。在结束的学期末,任课教师会向教务主任办公室提交字母等级分数并用于两个学期该课程的最终成绩。

如果一个学生的工作和表现能通过课程,但是由于不可控的情况,例如突然生病,没有完成课程,老师可以给学生未完成等级的分数(“I”)。

四、硕士学位政策

1.硕士学位计划

计划I

要求学生完成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课程最少20个单元,并完成论文。在这20单元的课程中,最少有8个单元是学生所学专业科目200系列的课程。如果学位所要求的最低课程数目多于20单元,那么单元总数的40%必须是200系列的课程。

计划II

要求学生完成研究生或更高水平的课程最少24个单元,并通过最终综合考试;或者如果研究生委员会批准,可以完成一项由项目管理的硕士科研项目。在这24单元的课程中,最少有12单元是学生所学专业科目200系列课程。

2.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

计划I的学生必须在归档论文之前晋级为候选人。晋级时,需要提交个人的候选人申请并列出论文委员会成员名单。计划II的学生必须在参加综合考试之前晋级为候选人。

3.完成论文(计划I)或通过综合考试(计划II)获得学位

计划I全体论文委员会成员必须对学生论文持一致意见并在同意页上签字。如果有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论文持不同意见,委员会主席需与该委员开会讨论。在委员会成员不能达成一致或全体成员都认为论文不合格的情况下,研究生委员会的管理委员会将做最终的决定。

对于计划II的硕士学生,每个项目会决定最终综合考试的内容及形式,该考试将包括该领域硕士学位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该考试可以是笔试、口试也可二者结合。

五、资助政策

研究生院奖学金办公室管理奖学金相关事宜。大学发起的资金资助分为三大类: 奖学金、学术任命、贷款。奖学金办公室负责超过600项奖学金,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标准[1]。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学生需要全日制注册并在该奖学金发放的领域里努力学习,取得令人满意的学术进步并保持GPA3.0或以上。

六、结语

本文分析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对我国国内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有所帮助。首先,在管理人员设置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顾问制,增加设置研究生顾问职位。研究生顾问的职责可以设定为: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可以签署增加或减少课程的申请书;保留其权限内所有已入学学生的档案;向研究生院院长提供某个学生发展情况的信息等[3]。其次,在管理方面,可以看出伯克利对课程的设置层次清晰,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也很明确。过程中等级和未完成等级成绩更是给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制定好了解决方案。一旦学生出现了相关问题,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细节之处体现出了公平的原则。伯克利大学的细节化管理及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值得我国高校借鉴。最后,在考核学生学业时,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是伯克利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考查。只有晋级为硕士学位候选人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或综合测试准备阶段。相比之下,我国高校研究生获得学位的过程及考核简单了许多。当然,以上的分析并不代表伯克利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完美的,也不是要对其照搬照抄,只是希望通过简要的介绍,能对我国高校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有所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N/OL] http://www.berkeley.edu

[2] 熊华军.丁艳.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91

[3]王栾井.杜佳. 国外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 学海, 2004,5:174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报告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职称

学科专业

论文题目

论文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填写要求: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是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报告由硕士生本人如实填写,导师对所填内容进行审核和检查,并对其表现给予评价。中期检查报告应在第五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完成,由研究生班辅导员统一收齐后,交各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备案,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定期审查。中期检查报告不合格或没按时送交者,将推迟其答辩。

一、论文进展情况(学生自己填写)

1. 是否按开题报告的计划进展:

2. 现已阅读的文献:

3. 目前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

括已完成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已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等):

4.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和完成的研究内容:

二、指导教师检查结果(由指导教师填写):

1. 对学生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治学态度的评价:

2. 对学生论文进展情况的评价(论文工作是否能按计划进行,论

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5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研究生可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并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论文题目的选择可在研究生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在导师对研究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研究生的意见后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应有一定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密切结合实际,力求解决现代化建设中一些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难点,并尽量结合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争取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基本具备。

4.结合研究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确定选题,使研究生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论文题目大小适宜,在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确保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6.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选题应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实际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7.中职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本专业,注意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需要以及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应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价值;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本专业领域或职业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研究生分析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

2.课题的意义。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作理论和技术可行性上的论证。

3.课题拟解决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计划。

4.课题研究方法。写明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5.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6.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工作应于第三学期末,至迟于第四学期六月底前完成;脱产学习一年的教育硕士、中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应于脱产学习的第二学期末之前完成;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和同等学力人员论文开题工作应于完成课程学习和考试通过的当年9月份进行。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研究生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研究生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完成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程序:(1)每位研究生认真填写开题报告审核表,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2)开题报告会必须在院(系、所)或教研室(研究室)中进行,硕士点负责人主持开题报告会,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专家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3)研究生报告选题的意义、内容与方法。(4)专家组讨论、表决是否同意开题报告。应发扬学术民主,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则按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4.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及题目汇总表送研究生学院存档。研究生、导师、学院办公室各存一份开题报告,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报告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学位点负责人和院长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审查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研究生,则按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6

四川大学动物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题背景(重点)

1.国内外研究进展(硕士论文不少于3000字,博士论文不少于5000-10000字)

2.国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本实验室对该研究的工作基础

4.本研究的创新点(硕士不少2个创新点,博士不少5个创新点)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本研究需准备的关键材料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

(关键材料指的是需要研究所需的重要研究材料,如菌种、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系统、关键药品试剂等;关键技术指的是该研究课题主要使用或重点研究的科学技术、方法和重要仪器设备,区别于后面的材料和方法,这里先重点提出,在开始做实验前准备好)

三、技术路线(使用图表、流程图对整个实验的规划)

四、材料和方法(可以先设计出来,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五、实验进度安排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2007~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147篇。

(2)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方向的147篇学位论文进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硕士学位田径论文研究主题的分析

2007~2011年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分析、田径教学、田径训练、人体科学、田径比赛、其它等方面。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五年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进一步多元化, 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也正向各个方面渗透。在研究主题中有很多关于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及新的教学形式的研究, 如拓展训练、定向越野、体育俱乐部等, 反映了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 田径运动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更贴进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还有些关于训练队中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如何有效沟通, 田径运动中有哪些运动损伤,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 残疾人体育等方面的研究, 从各个方面对田径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也有很多论文仅仅用些调查问卷、访谈法等研究某一地区或某一项目田径运动的发展, 论文内容过于简单, 甚至在2009年有2篇论文是关于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在北京地区的推广, 选题过于重复。

从表中可以看出田径训练所占的比重最大, 五年间有46篇关于田径训练的论文, 所占比例为31.29%。表明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全国知名的体育院校对一些新兴的训练理念如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振动训练研究的比较多, 还有对一些优秀运动员以及训练队的训练负荷、内容等各个角度的研究, 丰富了我国的运动训练的理论水平。

关于体育教学的论文有27篇, 所占比例为19.05%, 北京体育大学也担负着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 近几年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体育教学大纲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调整, 如何在各级学校中更加有效的推广田径运动, 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因此对一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田径各项目教学中如何更好运用的研究也较多。对田径项目技术分析的论文有12篇, 所占比例为8.16%, 研究对象大多数为优秀运动员, 运用三维摄影, 计算机软件等对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 以不断改进并优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以期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这些研究手段和分析为一些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了些启示。

5年间关于田径比赛研究的论文有10篇, 所占比例为6.80%, 多集中在田径比赛中的组织管理、裁判问题、田径规则、场地器材等。中国在近几年组织了很多大型赛事, 积累了不少承办大型赛事的经验, 在比赛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如田径比赛中运用了那些新的高新设备, 一些田径规则的改变对比赛带来何种影响, 以及电子信息系统在比赛中的应用, 但这些在论文中涉及的很少。关于人体科学的论文仅6篇, 所占比例为4.08%, 随着各学科的交叉与渗透, 体育学科越来越倾向于运用运动生化、运动生理及运动力学的知识以及通过实验去分析运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而不是仅靠观察以及以往的经验, 北京体育大学有着众多优秀的师资及许多先进的科研仪器供学生使用, 但利用以上资源进行跨学科间研究的论文却很少, 这方面需要加强。

2.2 对硕士学位田径论文研究项目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京体育大学2007~2011年硕士学位田径论文研究项目的情况, 便于分析, 运用计量分析学原理将田径项目分为15个项目, 分布情况如下表。 (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项目为综合类的最多为28篇, 而这类论文多集中于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田径项目发展的现状, 其中有3篇外国留学生论文就是研究本国田径项目发展现状的。还有些是研究某些优秀省、市、大学田径训练队的训练状况及所面临的问题。但这类论文所提出的观点重复性较多, 且缺乏新意。研究项目较多的是中长跑和竞走, 在这两个项目中, 我国近几年出了不少成绩, 加大对该项目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中长跑以及竞走技术特征、竞技规律的理解, 有利与该项目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与提高。而短跑、跳高、标枪、铅球、跳远、跨栏因开展的较普及且受到的关注度较高, 所以关于该项目的研究较多, 且体大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中, 从事这些项目的较多, 为研究提供了便利。而关于撑竿跳高、全能与链球的研究也较多分别为6、3、3, 这是由于近几年这些项目在中国有所推广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特别是链球出现了张文秀、顾丽和刘英慧等世界级运动员, 而撑竿跳高之所以最多, 是因为北体长年有高水平撑竿跳高队在北体训练, 方便观察和研究。研究项目最少的是障碍跑和铁饼, 这两个项目一方面因为开展的不是很普及, 另一方面是对安全及场地设施要求较高, 近几年我国铁饼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特别是李艳凤等优秀铁饼运动员的出现, 因此在做硕士论文时应该更关注这一项目, 推动其在中国的发展。

2.3 对硕士学位田径论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研究方法是从事科研活动的重要工具, 运用不同的科研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分析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田径的科研活动中, 促进了田径运动的发展。为了便于分析, 现将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所应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 (表3) 。

2007~2011年田径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的总数量为657种, 平均到每篇论文为4.47种, 这表明学位论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问题, 研究方法呈多元化。运用的研究方法最多的分别是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占了22.37%、18.87%、16.13%、14.31%, 这些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较为常用。而运用最少的是实验法、录象解析法、观察法分别占4.87%、2.59%、2.28%, 还有些研究方法如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个案研究法等运用的更少, 只有不到四篇论文用到了这些方法。在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 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从事科研活动已较为普遍, 虽然2007~2011年田径学位论文运用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 但与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相比显然不够。

3 结论与建议

(1) 2007~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多集中田径训练与田径教学, 许多论文对一些新的训练理念以及由于社会发展引起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研究, 丰富了我国体育科研的理论知识, 而对于田径比赛与运用人体科学方面的知识分析田径领域出现的问题的论文较少, 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

(2) 田径学位论文的研究项目多集中于我国的优势项目以及推广较普及的项目, 这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但对于一些我国近年新兴的优势项目如铁饼的研究需要加强。

(3) 田径学位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较多, 但运用一些新的科研方法进行科研活动却明显不足, 如生物力学解析法、录象解析法等, 应合理的多采用新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 对2007~2011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进行研究。从论文研究的主题、项目、方法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目的在于对近几年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田径学位论文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为以后的研究选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田径论文

参考文献

[1]刘永东, 张勤.1981~2003年我国田径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状况及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5) :5.

[2]吴红豫.2000~2005年我国四大体育类核心期刊田径科研论文的研究现状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 2007 (29) :1.

[3]张恩敬.2010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有关田径科研论文及参考文献的统计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0) :3.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8

摘 要 对北京体育大学2003-2012年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研究高频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及其不同的特点,分析热点的形成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北京体育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热点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词频统计法与共词聚类分析法。词频统计法能够揭示或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在某一研究领域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法。共词聚类分析法是一种内容分析方法,通过对一组词两两统计它们在同一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分析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和主题的研究结构。

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

(一)关键词词频统计与分析

本文利用《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出2003—2012年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共73篇,以73篇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为调研对象,通过共词分析法中的聚类分析探索各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归纳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以及各个不同研究方向的亲疏性。本研究利用Excel对前期检索出的学位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共得到硕士学位论文关键词283个,平均每篇硕士学位论文含关键词3.9个。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以下处理:去除对反应主题没有积极意义的词,如“展望”、“问题”等,对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关键词进行标准化处理,如“高职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职技高校”等标准化为“高职院校”,“高等院校”、“高等学校”、“高校”、“大学”等标准化为“高校”。

经过多次比较,最终选择词频大于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从而确定个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表1)。这个关键词总的出现频次为65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36.3%。从高频关键词分布可以看出,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研究生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集中在“体育教育专业”、“分析”、“普通高校”、“竞技体操”、“北京市”、“教学理念”、“现状”、“发展对策”等。

表1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表

序号关键词词频

1体育教育专业12

2分析10

3普通高校8

4竞技体操8

5北京市7

6教学理念7

7现状7

8发展对策6

(二)构造词篇矩阵、相似矩阵

对于高频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本研究利用SPSS17.0,以每篇学位论文为一条记录,记录的内容为高频关键词是否在学位论文的关键词出现(出现为1,否则为0),构造出词篇矩阵。以词篇矩阵为基础,在SPSS软件中进行相关分析,数据类型选择“binary”二元变量,相似系数选择“Ochiai”系数,构造出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见表2)。相似矩阵中的数字为相似数据,数字的大小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大则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反之,数值越小,表明词与词之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相似矩阵对角线的数据为1,表明某高频关键词自身相关度。

表2 硕士学位论文高频关键词的相似矩阵(部分)

体育教育专业分析普通高校竞技体操北京市教学理念现状发展对策

体育教育专业1.0000.0600.2860.0040.1920.3210.3340.215

分析0.0601.0000.0300.1210.0180.0060.0760.023

普通高校0.0280.0301.0000.1500.0300.0680.1190.029

竞技体操0.0040.1210.1501.0000.0080.1920.0430.020

北京市0.1920.0180.0300.0081.0000.1920.0350.078

教学理念0.3210.0060.0680.1920.1921.0000.0870.186

现状0.3340.0760.1190.0430.0350.0871.0000.100

发展对策0.2150.0230.0290.0200.0780.1860.1001.000

(三)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竞技体操的发展对策。包括关键词:竞技体操、发展对策、后备人才。

2.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包括关键词: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理念。

3.体育教育专业与教学能力。包括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

三、研究热点的特点分析

(一)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比较宽泛,选取对象比较广泛,包括普通高校、体育院校、竞技体操、体操普修课、教学理念等。

(二)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教学理念及竞技体操发展状况的研究,旨在通过现状研究,探寻发展的脉络与经验。

(三)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对基本理论研究,研究内容宽泛。在理论分析上显得薄弱、创新能力欠缺。

参考文献:

[1] 高宝立,刘小强.高等教育研究热点分析:两个维度、四项指标——以现代大学制度研究为例[J].教育研究.2008(09).

[2] 迟景明,吴琳.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20-24.

[3]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02).

[4] 冯璐,冷伏海.共词分析方法理论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162).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评语 篇9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形态学可重构图像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

中期报告评语:

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0

关键词:钢丝环扎 四肢长骨骨折 济南论文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和意义:

骨折不愈合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其中以四肢长骨多发,例如胫骨,股骨,肱骨等,针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我院多才用植骨术配合LCP重新内固定。自体髂骨作为植骨材料具有较多的优点:如取材简单、组织相容性好、无移植排斥反应、骨诱导作用强等,这些优点使得髂骨成为一种最佳的植骨供材,这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重要方法,其机制是爬行替代所引起的支架作用与供给矿物质的作用,爬行替代顺利进行的条件要求准确的复位、充分的植骨和坚强的固定。为达到充分的植骨,及早促进骨折愈合,我们采用髓内外36°植骨的方法,外用钢丝环扎,配合LCP坚强内固定,术后3~1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选题目地在于探讨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手术改进方法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本课题以导师多年的临床资料为依据,通过对骨折不愈合手术治疗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对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随访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根据骨科特殊生物力学特点和导师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多年临床体会,分析治疗效果,并对手术中的细节问题做初步探讨与论述。同时也希望可以通过对导师的临床实践的研究、总结,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二、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态、水平

治疗骨折不愈合,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最重要的就是植骨术加更改断端内固定。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植骨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方法,植骨方式临床多采用髓内外联合植骨。沿肌间隙进入, 骨膜下小心剥离显露骨折部位, 取出内固定器械, 清除骨断端间瘢痕, 咬除硬化骨, 打通髓腔, 修整骨折端, 手法复位, 按照骨缺损情况取骨。髓内植骨以比髓腔稍粗的骨棒,贴紧髓腔骨质;髓外上盖植骨宜用螺丝钉固定植骨块;骨碎屑充分填充残余的空隙,这样才能确实达到植骨的目的和要求。自体皮-松质骨植骨的爬行替代缩短了骨折愈合过程,新鲜的自体骨具有生物活性,不存在免疫排异,无传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存在骨传导和骨诱导能力。

内固定物更换得坚持以下原则,原钢板内固定者,可更换成交锁髓内针或更长的钢板置于张力侧;原交锁髓内针内固定者,可选用更大号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原先短钢板内固定者,可改成较长的钢板。所有病例均需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术后石膏外固定者,应及早进行肌肉收缩锻炼活动,骨痂生长良好后,去石膏开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是临床上医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根据骨痂生长情况酌情处理,出院时务必详细医嘱病人注意事项,配合医生,直到骨折完全愈合。LCP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可用拉力螺钉固定碎骨块及移植骨块, 并对断端行轴向加压锁定。手术关键是将骨折端的瘢痕结缔组织全部切除, 骨端硬化骨全部咬除, 露出正常骨质, 钻通髓腔, 植入的骨块必须牢固的嵌入缺损区, 间隙用松质骨填满,。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 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综上所述,对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自体骨移植疗效确切,安全稳妥,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值得提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均采集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

(二)采集时间

9年5月~1年1月

(三)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外伤史,骨折后6个月没有愈合,并且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已有3个月。

()症状:患者骨折端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持重疼痛或不能持重、局部在应力下疼痛等。

(3)体征:局部窦道形成、流脓、假关节形成或伴有局部软组织瘢痕、缺损等

(4)辅助检查:X线表现: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端萎缩疏松,中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或骨端硬化,相互成为杵臼假关节等这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就可以定为骨折不愈合。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本病诊断标准;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有假关节形成;

(3)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多次复查X线拍片显示,骨折线

清晰可见,未见内外骨痂或内外骨痂极少;

(4)拍片显示骨折线增宽,骨折端骨面致密性硬化,骨髓腔封闭,骨质疏松,骨痂间无骨小梁形成,或伴有明显的骨缺损;

(5)临床表现有骨的感染、缺损、畸形、肢体不等长、局部窦道形成、流脓等。

3排除病例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患者有严重的内科疾病,不能够耐受手术者

(3)精神疾病患者

(4)资料不全影响判断者

疗效观察方法

对骨不连愈合的评价应包括骨愈合和功能恢复双重评价:

(1)骨愈合评价标准:本评价结果决定于四项指标:骨愈合、感染、畸形和肢体长度,其中骨愈合标准为X线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痴通过骨折线,拆除或试行松动外固定物后骨折无异常活动,下肢可无痛行走,上肢持物骨折处有稳定感。评价标准:

优:骨折愈合,无感染,断端畸形<°,双侧肢体不等长< CM。

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两项。

可:骨折愈合及其他三标准中一项。

差:骨折未愈合或再骨折或虽愈合但不具备其他三标准中任何一个。

()功能评价标准

功能的评价分上肢与下肢的不同,上肢主要考虑其灵活性,而下肢主要功能为负重行走。

将下肢评价指标定为以下五项:①明显跛行;②踝或膝任何一关节僵硬(完全伸膝或踝完全背伸时,活动范围较正常或对侧丧失15°以上):③软组织情况不良;④有限制活动或影响睡眠的疼痛存在:⑤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优:存在工作能力且无其他四项指标。

良:存在工作能力且具以上四指标中一至二项。

可:存在工作能力并具以上指标中三至四项。

差:丧失工作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不考虑是否具备其他指标。

对上肢功能评价参照“Seu和Hdlly对上肢功能评价标准”[3]

观察指标为三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日常活动能力。

l:上肢功能评价标准

分数 痛疼 任一关节活动受限 日常活动

差 无

用力或疲劳后

持续性 <°

~4°

>4° 完全不受限

轻微受限

严重受限

5课题进度及安排:

9-5——1-1 收集病例及随访

1-1——1-1 资料汇总及数据分析

11-1——11-3 撰写论文、定稿

四、本课题特色、预期取得的结果>骨折不愈合应用自体骨移植治疗效果显著已经形成共识,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需要不断的进行,更要求开展回顾性工作及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资料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9至1年期间的患者临床资料,对于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临床研究与总结。应用统计分析评分进行术前、术后及相关方面比较,对自体骨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获得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并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五、可行性分析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评定的重点学科、重点科室,在省内知名度较高,病人来源广泛。导师王明喜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骨折不愈合做过大量研究、临床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搜集整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这些一手资料进行研究与总结。

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由于并发症较多,治愈比较困难,手术后功能恢复过程漫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非常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本课题主要研究山东省中医院近年应用钢丝环扎36°植骨配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效果分析情况,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学校、附院等各部门、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亦璁,等骨与关节损伤[M]人民卫生出版社,[3] 夏和桃组合式外固定器简介[EB/OL]北京骨外固定技术研究所,5

[4] 蒋协运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人民卫生出版社, 5

[5] Byd HB, Lipinski SW, Wiley JH J Bne Jin Sug A, 1961;43():159—168

[6] Audige L,Giffin D,Bhndi M,e l Ph nlysis f fs f delyed heling nd nnunin in 416 peively eed ibil shf fues [J]Ohp Rel Res, 5;438:1~3

[] Jes J MChy, Jhn HezenbegTibil Nnunins [J/OL] eMediine, Ap 9, 4

[8] 周来喜,林本丹,钟志刚,等胫骨骨折三种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和临床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5(5): 48 ~43

[9] 李峰,欧阳跃平骨不连临床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8():11~119

[1] Hvey EJ,Henley MB,Sinksid MF,e l Iyuy,3;34():111~116

[11] 任可,张春才,赵建宁,等持续动态压应力下骨折愈合时软骨内骨化的特点及其机制[J] 解剖学杂志,8;31(4):5~54

[1] 李兴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J]中医正骨,;19():43~44

[13] 吴国华4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双骨折的疗效对比[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4;13(1): 4~48

[14] 权毅,潘显明,王元山,等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11(3,4):~9

[15] Seeke W, Suge G, Kinzl L Ll pliins f in-edully niling[J]Ohpde,1996;5:4~91

[16] Fnullh, Muhd Shib Khn,Syed Muhd Ais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OF TIBIAL NON-UNION DEFECT WITH ILIZAROV FIXATOR [J] Ayub Med Cll Abbbd,;19(3)

[1] Dvies R,Hl N,Nyg SThe e f pin sies ih exenl fixin[J]hp://51lunen/shushiki/ Junlf bne nd Jin Sugey,5;8:16~19

[18] 李起鸿骨外固定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 64

[19] 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与对策[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 139

[] 陈文红,史振满,陈建常,等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外固定架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8):691~69

[1] Sluzlek M,Gzdzik T S,M zek S e l Exenl fixin in heeen f sevee ibil fues plied by sf issue injuy [J] Op u1 Rehbil,4;6(1): 13 ~11

[] 胡蕴玉,陆裕朴,刘伟异种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199;1: 33~36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11

【关键词】 SWOT;广西大学MBA;培养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02

广西大学于2000年取得MBA教育的办学资格,是全国第四批MBA培养院校之一,也是广西第一所取得MBA办学资格的学校。广西大学MBA项目自开办起,就明确了“立足广西,面向西部,辐射东盟各国,为广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项目定位,办学十五年来,先后招收了近3000名国家学历学位MBA学员,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广西本土学员占70.7%。

一、“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是一种包括分析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实际上是将对组织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方法和工具,主要应用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组织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组织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時,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尽管我国MBA教育目前还是由高等教育院校承办,属于教育类公共产品,但是它的办学市场竞争态势不亚于企业间的竞争,如办学特色差异化、优质生源的争取、师资力量的选择、参与国际MBA认证等等都足以说明MBA教育已不同于普通研究生教育,带有较为明显的市场化特征。故本文借用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大学MBA教育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从整体提出该校MBA培养模式优化的路径。

二、广西大学MBA教育现状“SWOT”分析

广西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知识型人才相对匮乏,对于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高等教育资源整体上有限,满足MBA教育的师资严重短缺,导致广西大学MBA教育发展缓慢。广西大学MBA教育办学十五年来,立足于现有资源,不断对发展战略、培养目标等进行凝练,在招生推广、师资遴选和培训、课程设计、就业指导等方面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

(一)优势(S)分析

1.广西唯一一所211高校,办学历史较久,教学资源较广西区内其它三所MBA院校丰富。

2.地处西部地区,较其它东部院校有国家分数线上的优势,能吸引一批考分虽低,但极具MBA培养潜质的考生。

3.师资较为稳定,流动性小,一定程度保证了MBA教学的持续性。

4.生源较为稳定,广西本地考生占70.7%。

(二)劣势(W)分析

1.办学特色不突出,与其它MBA院校办学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表现为培养目标雷同、课程体系趋同等,品牌影响力不大。

2.整体师资力量薄弱,具有1年以上企业实战经验的师资较少,部分课程后备师资缺乏,企业导师制亟待建立。

3.部分课程教学偏理论化,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所占比重较小,案例库本土案例缺乏,案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缺乏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4.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和科研体制不健全,不能真正起到以评促建的作用。

(三)机会(O)分析

1.广西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在动物生命科学、土木工程设计、法学、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研究已有较为丰富的成果。MBA教育可以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办出具有广西大学特色的MBA教育。

2.南宁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广西大学可以利用该区域优势,同时结合学校中国——东盟研究院的研究特长,现已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办学,借此扩大合作对象范围,拓展合作办学深度。

3.全国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于各MBA培养院校的课程设计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中,对课程内容和范围加以宏观指导,不再对课程名称和课时进行严格控制,这对广西大学MBA课程优化整合提供了良机。

4.学校和学院每年提供6个名额前往知名院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英语封闭学习,对提高MBA师资的英语授课水平、开展纯英语教学提供了契机。

5.毕业校友近3000人,企业校友资源极为丰富。

6.由教育部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起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的中国高质量工商管理教育认证(以下简称“CAMBA”),该认证评价体系的设置切合中国MBA教育的发展实际情况,为各校MBA教育质量改进指明了方向。

(四)威胁(T)分析

1.替代品增加。广西区内3所MBA院校、国内其它2所MBA院校在南宁的MBA移动课堂、国内知名院校在广西设立的EMBA以及高管培训项目等,一定程度上剥离了广西大学MBA生源。

2.竞争力渐弱。各MBA院校纷纷进行改革,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MBA教育市场,走差异化竞争战略,在培养目标设置、招生流程再造、课程模块整合、师资遴选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

三、应用“SWOT”分析——广西大学MBA教育培养模式优化

在组织适应性分析过程中,管理者应在确定内外部各种变量的基础上,采用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和问题性四个基本概念进行这一模式的分析,应用到本研究中应用的分析结果,即广西大学MBA教育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一)杠杆效应(优势+機会)。该效应产生于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相互一致和适应时,此时组织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起外部机会,使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并发挥出来。广西大学可借助其自身的优势和机会,在MBA教育培养模式优化方面有所突破:

1.在保持与实践的相关性的基础上,发挥学科优势,整合全校教学资源,力争在全球化、领导力开发、整合性、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企业的角色、责任和目标等方面开设更多课程、丰富课程内容。

2.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定期选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到合作企业实践或参加企业案例教学培训班,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3.鼓励有条件的任课老师开设纯英语授课课程,让国际MBA项目学员尽早进入专业英语课的学习氛围。

4.尽早申请加入CAMBA,用其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培养环节,做到以评促建,凝练MBA办学特色。

(二)抑制性(劣势+机会)。抑制性意味着妨碍、阻止、影响与控制。当环境提供的机会与组织内部资源优势不匹配,或者不能相互重叠时,组织的优势再大也将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形下,广西大学MBA教育需要提供和追加教学资源,以实现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从而适应外部机会:

1.培养目标特色化,根据自身的优势,明确办学定位,培养出拥有“知”、“行”和“省”三项能力的学生。

2.通过与企业校友保持长期联系,可以确保稳定的师资来源、实践基地和编写本土案例的资源。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高管校友担任管理实践方面的全职或者兼职教师,这些业界人士带来的商业经验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给教师的学术研究带来活力。

3.深入与东盟国家MBA高校的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如师资和学生的互换、中国—东盟跨国企业案例的编撰等方面的合作,推动MBA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4.对案例教学的数量进行规范,从学生、资深教师、用人单位、教学管理人员等来对MBA授课质量进行多角度“顾客满意度”评价,推动任课教师从侧重思考和辩论的分析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总结汇报的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

(三)脆弱性(优势+威胁)。意味着优势的强度降低。当环境状况对组织优势构成威胁时,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在这种情形下,广西大学MBA教育必须克服威胁,发挥优势:

1.广西大学双证MBA项目对于本地生源和历年未上国家分数线的生源来说,含金量更高,需求弹性较小,如顺势变革,吸引力更强。

2.为维护广西大学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在面对竞争对手纷纷改革的步步紧逼形势下,更容易自上而下推动MBA教育招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

(四)问题性(劣势+威胁)。当组织的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逢时,组织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广西大学面临如此形势,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当,可能直接威胁到MBA办学资格,主动作为,为MBA学员和教师提供高附加值的管理服务,无疑是扭转局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1.推动学校科研体制改革,鼓励MBA原创案例编写,对于获得中国百忧案例、纳入哈佛、毅伟商学院或者获得其它国家级、国际级案例奖项的予以科研政策支持。

2.增加专业就业指导服务,单纯的就业信息提供以及就业手续办理等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学员多元化的就业需求,可聘请专业老师为学员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定期举办高质量的的现场面试沙龙,设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营销管理、金融理财等多领域的职业群,为学员和老师提供更为专业的交流和分享平台。

参考文献: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篇12

作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已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南通大学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统筹协调并积极筹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管理办法, 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一、创新教育组织机构, 科学指导培养实施

2014年, 国务院发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通江达海的教育之乡南通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提出了2020年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学历指标, 普通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2020年目标分别为12%和30%。在此政策推动下, 南通大学紧密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 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培养, 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15年11月, 南通大学正式成立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分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教学及教师教育学院的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 由研究生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培养单位及南通市教育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委员会于教师教育学院设置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此举整合南通大学、南通市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等多方教育资源, 建立和形成了“高校—政府—行业”这一特色工作机制, 明确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责任主体, 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南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是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 负责指导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和方案的审定、培养过程的开展、培养质量的评价等系列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确定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和招生录取工作方案, 指导教育硕士招生录取工作;及时分析报考和录取教育硕士的生源情况, 为下一年度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组织相关学科赴国内多所高校调研, 科学制定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推进教育硕士案例教学和课程、教材建设, 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协调教育硕士培养实践基地建设, 规范基地导师遴选标准和程序, 确保教育硕士培养实践环节的顺利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性评价, 完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健全实践培养机制

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培养单位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 调研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先进经验, 结合高校办学特色和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通大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中制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育实践、学位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进行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得以落实。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旨在培养研究生的教育职业素养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中小学实际的教育教学需要, 以及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的实践需要, 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实用性、服务基础教育教学的特点, 较好地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重视教材选用与建设。理论课教材本着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或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教材的选用, 推荐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教材、教研资料等。统一规范课程教学大纲, 按照大纲内容和要求精心编写课程教案和教学案例。严格遵守教学规范、组织教学实施, 各类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运行良好。

南通大学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遵循“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专业实践与论文撰写”相结合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探索并试行“五教”模式。“五教”是指“见教”“助教”“试教”“实教”“研教”。“见教”是指第一学期安排集中观摩优秀教学案例, 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流程和要求;“助教”是指第二学期研究生到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 将之前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助教工作之中;“试教”是指研究生在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导师的指导下备课、尝试教学, 这些过程联合培养导师全程参与, 密切指导;“实教”阶段研究生可以独立备课、上课, 联合培养导师对研究生的备课进行严格把关, 定期随堂听课并及时加以指导;“研教”是研究生对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 强调理论学习与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相结合, 与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 促使研究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仔细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与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

三、推进培养基地遴选, 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联合培养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 是实现校政企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 突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教育理念转变、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这一培养模式在美国称为“城市驻校教师模式”, 对于增强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 优化实践学习环境, 实现教师教育职前与入职一体化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南通大学根据国家系列文件精神的要求, 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 共同完成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学校的遴选、挂牌工作, 首批共遴选优质联合培养基地学校13所。建立健全培养基地科学的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出台《南通大学关于建立首批联合培养教育硕士基地学校的实施办法》, 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推动培养基地科学化管理。学校主动加强与培养基地的情感联系、沟通与交流, 保持基础信息对称, 消除彼此之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 建立跨高校、跨行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源共享机制、情感交流机制和文化融合机制。

在建设培养基地的同时, 南通大学大力推行校内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 以校内导师为主, 重视发挥基地导师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校内导师和基地导师组成导师组, 专职与兼职结合, 理论与实践互补, 建立结构合理、双向驱动联合培养机制, 为保障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双导师”制度一方面可以避免教育硕士培养中较常见的学术化倾向, 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以实践性为核心的教学指导, 改变死读书本知识或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方式。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学术交流、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动态, 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地导师长期工作在基层教学一线, 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造诣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 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南通大学首批聘任的26名联合培养导师队伍中, 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小学语文学科方向的李吉林老师、南通市启秀中学的中学数学学科方向的李庾南老师2人, 特级教师6人, 高级教师22人。

南通大学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时间虽然不长, 但在前期培养工作的准备和之后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身先士卒、勇于实践。针对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 学校将重点围绕改革招考模式, 吸引优质生源;整合招生领域, 优化管理机制;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推进课程和案例教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探索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监控评价体系, 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等方面推进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执行与落实。

摘要:2014年南通大学增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从管理及保障体制建立、实践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和实践机制完善等方面, 介绍了南通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经验并进行深入探析, 对规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子江.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学术化倾向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5) :62-66.

[2]樊华强.全日制教育硕士驻校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 (12) :70-74.

[3]黄正夫.基于协同创新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上一篇:北京医保手工报销流程下一篇:五年级作文关爱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