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2025-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精选4篇)

课桌有多长说课稿 篇1

参赛号:0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下面我就结合今天所授的《课桌有多长》这一课谈一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教学理念: 1.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尽量要让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具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自己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常用方式。

4.多元化地评价,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中,帮助弱视孩子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发展。

二、教学风格:兴趣+灵活+扎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常常想方设法激发孩子

-1-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灵活即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扎实就是在教学中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即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落实。

三、本课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厘米到底有长”作为核心目标而展开。共设计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交流,认透厘米”、“动手实践,学会测量”和“拓展延伸,唤起期待”这四大版块,这中间又包括9个活动,它们层层递进,每一个活动都服务于“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目标。在活动二寻找并说透1厘米的环节中,我采用设疑法,让学生层层剥开知识的灵魂。在活动五认识几厘米出现争论时,我引导学生用数学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认识厘米”和“学会测量”这两大版块中,学生主要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实践法,充分地经历“厘米是长度单位”的建构过程,不断丰富自己的数学认知。

四、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删繁就简

《厘米的认识》这一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得很简洁,那就是:深刻地理解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厘米到底有长,这同时将其定义为本课的难点。我没有把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作为

-2-难点去设计,主要考虑就是:学生已有了很多丰富的测量生活经验,我们不需要强求孩子说出测量的方法,他只要会测量就可以。因此,我在设计所有的教学环节时就为这一目标而制定——“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很多的1厘米;“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紧紧抓住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巩固和应用“厘米”的单位意义;4道基础练习很简单,但重点突出,就是搞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从应用的角度巩固“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从另一方面说明“厘米”这个单位的意义;障碍情景中,在巩固教学目标的同时,找到计算物体长度的技巧……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围绕着“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教学目标进行和发展的。

2.以辩论的形式研究透困惑。

辩论,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形式,更能全面锻炼和展示一个学生思维。本节课,我尝试着运用辩论,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然后碰撞,最后撞出美丽的火花。在“铅笔的长度到底是4厘米还是5厘米这个环节中”。其实,学生出现的第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并没有急于肯定,而是等待,果然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时,我有效地引导学生――“不是谁的声音大谁就说得对,我们研究它的长度要与1厘米的长度结合起来”,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辩论有话可说。

3.多元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

本节课中,我既有对个人随口而出的“你真会观察”、“你是一

-3-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双火眼金睛”“太棒了”这样的赞赏之声,也有对个人“交流的时候要把腰直起来”“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自己的认识才会更深刻”这样的温馨提示,还有对全班学生的“你们真的很聪明”“也太厉害了吧”这样由衷的赞许声。同时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设计了“看谁爬得高”这个评价台。同时评价台紧密地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在最后评选最佳小组时,既是对学生小团体的肯定,又复习并巩固了“厘米是长度单位”这个核心目标。

(二)不足:

整节课上下来感觉还不够细腻,让人有一些遗憾或者感觉蹩脚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落实得还不够扎实。学生虽然基本上都能测量出物体的长度,但是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有的学生把尺子放斜测量结果数据就不正确,这主要还是在师生共说测量方法时,没强调清楚“测量时要沿着物体的一条边测量”。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二节。教材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等环节,使学生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认识厘米及其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及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难点:

会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问题引导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导入: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板书测量结果) 观测测量结果,说一说为什么测量同样长的课桌,可是得到的结果却不同呢?

二、 认一认。

1、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 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它们是在什么地方用到的。

三、 认识厘米。

1、 出示直尺,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自读提示。

2、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 课件演示cm与厘米的关系。

4、 找出在我们身边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

四、 量一量。

1、 小组讨论测量物体的方法。

2、 小组派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测量物体的方法。

3、 老师小结,白板演示测量物体的方法及过程。

4、 学生动手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全班订正。

五、 画一画。

1、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

2、 在线的两端加上小点,防止它逃跑。认识线段。

3、 同志互相检查画得师傅准确。

六、 练习巩固。

1、 填空题。

2、 刮奖游戏(判断题)。

3、 估一估,量一量。

青春有格说课稿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青春有格》。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青春有格》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内容。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在学生对青春的身心变化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内容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在青春期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言行。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

2、过程与方法:体会“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能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三、说教法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以下三种教学策略:

主探究法:运用教材设置的探究与分享,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法: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按照以下三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

师:是呀,做人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总有一些界限不能逾越。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青春有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有了直观而生动的感受,创设了小学一年级的情境,勾起学生的记忆,通过适当的提问,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行己有耻

1、含义

一个人行事,凡是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对于青少年的要求?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探究一:

1.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交流点拨: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网络规则,等等。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交流点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三)、学习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的含义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止于至善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活动二:分享教材P30童小勇事迹: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交流点拨:上述同学的议论说明了少数同学心目中“对做公益事业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持怀疑的态度;但更多的同学是赞赏童小勇同学的行为,并能从中受到感染、鼓舞,体现了榜样的力量。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交流点拨:我会被童小勇同学的行为感染,为他点赞,并打算在学习中生活中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3、榜样的作用?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四)小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四、说板书设计

本板书设计内容简洁眀了,重难点突出。

(五)课后可够作业

《植物妈妈有办法》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说教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首诗歌,介绍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的常识。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第二、三、四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诗歌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在前两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对汉字的构字特点也有一定的认识。

2、本班孩子性格活泼、思维活跃开阔,学习的基础较好,能够自己独立地预习生字。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记生字。

(2)过程与方法:围绕课题,质疑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教学难点是:会写7个生字,特别是重点掌握物、轻、粗、伞、甲的生字的写法。

五、说 教学策略

课标指出: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设计: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认读生字,(四)学写生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把葵花籽,让学生思考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葵花籽,课件展示山洼和原野中的植物美图,没有人去种植却依然草木茂盛,这些植物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繁殖后代呢?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读书探究打下基础。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掉字、将自己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用线条画下来,以训练学生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我先领读了一遍生字词,而后采用了开火车读,分组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熟记生字。再将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去让学生读课文,以求达到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的。在教会学生学写生字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选择学哪个生字,而后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具体笔画的分布,再带着学生一笔一划地书写,写完之后再和孩子们一起朗读记忆。整个过程显得井然有序。

我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自己在汉语拼音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随时注意点评学生的书写情况。并且,我还邀请了2个平时生字书写得比较漂亮的孩子上黑板书写,做出简单评述。

七、说教学反思

1、在生字认字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灌输,让学生自主参与得不够,而且教学形式显得过于单调呆板,没有达到多样化趣味化的目的。这使得课堂显得过于沉闷,缺乏生气与活力。

2、生字教学还是应该回到课文当中去,不应该脱离课文的文本。在这堂课中,我就没有能很好得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将生字罗列出来进行认字识字,这是非常不够的。

3、课堂的拓展与延伸的环节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在生字教学过程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善观察的道德情操。

上一篇:谈谈对心理学学习的体会下一篇:社团网络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