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通用8篇)
财会专业论文选题
1、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突破和意义。
3、中国管理会计作用:现状主导基本出路。
4、当代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
5、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必备素质—职业判断能力。
6、试论审计监督的本质特征
7、浅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8、谈抽样方法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9、浅析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
10、如何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
11、函证方法在审计中的应用初探
12、试论英国会计模式在沟通美国会计模式与欧洲大陆会计模式中的桥梁作用
13、谈欧洲联盟在推动国际会计协调化中的作用
1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协调化中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研究
15、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前景初探
16、浅析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7、试论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8、浅谈我国企业纳税筹划问题。
19、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20、浅谈消费税的纳税筹划。
21、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
22、外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误区。
电子商务专业论文选题
1、B to B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
2、B to C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3、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问题分类研究
4、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从电子商务的在线支付谈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与未来
6、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
7、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企业信息系统构建
8、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9、从管理角度探讨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
一、就业质量指标的内容
衡量就业质量的标准应从单一的就业率指标扩充为学生专业对口率、薪酬水平值、学生就业率、职业稳定率等四项指标, 从这四方面确保就业质量。
1.专业对口率, 指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习的专业的符合程度。应注意所学习专业与相应岗位群的对应关系, 只要毕业生的工作属于某一岗位群, 那么这个职业就该列入该岗位群所对应的具体专业, 即可视为专业对口。
2.薪酬水平值, 指用人单位给予毕业生在初期工资待遇的平均值。薪酬水平值按专业分别计算。
3.学生就业率, 学生就业率 (%) =[ (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总人数]*100%, 其中, 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包括截止到该年8月底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和已申请不参加本年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一般这个就业率可叫初次就业率, 到12月10日前统计就叫整体就业率。
4.职业稳定性, 主要指毕业生推荐到就业单位后, 到用人单位上岗工作的稳定情况。大体以工作半年时间为标准, 考察毕业生的“跳槽”现象多少, 借以考察毕业生的职业稳定性。
就业质量不仅能反映就业的优劣、结构、层次和性质,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的量。不同学校衡量就业质量标准不一, 以上四个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学生就业的质量。
二、影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1.就业质量难以成为官方统计指标
我国虽然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但是, 每年都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就业率, 也想尽办法促进学生的就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现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水平基本令人满意。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 截至2008年12月31日,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47%, 高职高专生为82.68%, 略低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但是, 从对我校及其他高职学校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单位调查的情况来看, 毕业后能够从事会计、出纳、记账员等与本专业有关工作的学生占毕业生的比例还不到半数, 很多的学生放弃自己所学习的专业, 就业于工薪相对优厚的职业, 或者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从事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造成就业质量难以成为官方统计指标的原因有:一是还没有统一的就业质量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就业率的困扰使就业质量的问题退而求其次;三是就业质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2.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有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注重完成教学内容, 注重教学难点的讲解和训练, 但是, 从实用性角度来讲, 难点并不一定是重点。上市公司的准则内容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占了很大篇幅, 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大量的课时讲授和练习, 可是, 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 他们没有机会到上市公司的财会部门工作, 这些知识他们可能一生都用不到。所以, 在教材的处理上, 要把重点放到一般企业的日常业务训练中, 遵循教材体系, 突出重点。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频率高的模块强化练习, 构建“仿真”或“全真”的实践教学环境, 实现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对就业后基本用不到的知识, 例如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 仅作简单介绍。
3.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等院校的教师追求知识水平、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很多教师把培养在校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作为对教学水平的评价, 财会专业的考证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了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 这是好事。但是, 团队协作、基本技能、吃苦耐劳等能力的培养与锤炼, 具备最大程度地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素养也是毕业生在择业中必须具备的条件。缺乏职业素养的学生毕业后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但是, 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不能迅速进入角色, 导致就业岗位的不理想;或者是得到理想的岗位但是自身能力和岗位的需要有差距, 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4.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跟踪不到位
《就业指导》在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中已成为必开课程, 学习这一课程, 使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有自己的规划, 在学校期间有目的的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但是, 很多的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 而一些私立的职业院校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社交礼仪、简历设计等培训, 增强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这种突破传统模式的培养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不应该作为学生培养的终结, 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后, 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 要掌握毕业生首次就业的稳定程度和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状况, 并对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后续的指导, 甚至给毕业生提供终生的专业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所学习的专业领域有长远的发展。但是, 很多学校忽视学校教育和就业的衔接, 把毕业当做学校教育的终结。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对于职业院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业提供了直接依据。
三、提高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一) 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把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摆在重要的位置, 真正把职业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1. 课程设置要将就业现实和职业发展相结合。
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在一线基层就业, 专业基础知识用到的比较多, 而关于资金管理、运营管理、上市公司业务等知识很少能够用到。在专业课的设置上, 要打破原来面面俱到的专业知识体系, 对《基础会计》这样的专业基础课要加大讲授和实习的力度, 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做到宽泛扎实。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要安排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考试的相关课程, 帮助学生考取各种证书。
2. 强化核心知识的模块化教学。
通过模块教学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训练, 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模块的设置要打破原有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中难点的内容往往重点讲解练习, 但是, 实际工作岗位用到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些工作岗位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 比如材料的核算、工资的核算, 有的可能理论上比较简单, 课本上并没有重点讲解, 教师也往往把这样的内容一带而过, 但是, 学生由于没有在学校系统训练, 工作后对于这些技能存在理论和操作的差距。
3. 实行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 能够实现学校教学和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在传统教学安排中, 习惯于先学理论知识, 再进行实习或实训, 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人为分割。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 课程内容以实践中的过程性知识为主, 以适度够用的教学中的陈述性知识为辅, 学生与生俱有的自然形成的认知心理顺序与自然形成的工作过程顺序是一致的, 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 学与做融为一体。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 符合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 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就是生产实际工作, 从而使学生在就业中对工作感到不陌生, 不需要校门和岗位的过渡, 从而能够直接接手工作, 实现教学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4. 做好就业前的顶岗实习。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再次梳理知识结构, 对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进行强化, 从而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 改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1. 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财务人员的基本能力, 在各门专业课的教学中都要注重计算的准确度和速度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模拟实习和习题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也可以开展计算器应用能力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2. 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财会专业是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一门课程, 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登记账簿的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编制税务报表的能力、报税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 需要仿真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及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既全面掌握这些操作能力, 又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效果。
3. 强化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
在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的现实中, 光具有手工操作能力是远不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 掌握企业中广泛应用的若干软件操作系统是提高就业质量的有力武器。在电算化课程的安排中一是要适时安排最新的会计软件, 和企业需要同步;二是加大学生的上机操作训练, 做到熟练操作;三是在校内举行会计软件操作比赛, 创造学习氛围;四是参加高校间的会计软件大赛、沙盘大赛, 不断的创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会计软件操作、设计能力。
4. 强化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就业的一块敲门砖, 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的获得理想岗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 要以实践为主, 理论为辅, 通过创设就业、工作中的各种情境来让学生进行表达实践,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总结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辅导学生设计简历来增强书面表达的竞争力, 学校可以开展简历设计大赛、展览等方式提高在校学生的简历设计能力。
5. 强化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
在我国的教育中, 普遍存在重视智商的培养, 忽视情商培养的现象。高职教育, 一头连着高中, 一头连着社会, 基本上是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因此, 面临着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 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不仅要从知识和技能上落实, 而且还要从学生的情感因素上着手, 教育学生要感恩父母、服务社会。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是学生能顺利就业的保障。可以开设《社交礼仪》等课程进行系统的礼仪培养, 也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例如, 主题班会、征文比赛、名人讲座、往届毕业生访谈等形式, 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待人接物能力。
6. 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 一直以来在社会中的角色是在父母的资助和主导下进行的学校学习的, 他们接触社会很少,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对于今后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思想准备不足, 直接导致学生在就业中定位不准确, 不能适应工作实际的现象, 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就业定位进行指导, 并且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活动, 让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环境, 增强适应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环境适应能力。
四、结语
提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工程, 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方面入手, 全面和工作实际对接, 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而达到既提高的学生个体就业质量, 又使全社会的资源能够最大发挥效用。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调查及其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析》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11525062。
摘要:提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关系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提出了衡量就业质量指标的内容, 分析了影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制度因素和管理因素,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个角度提出了提高高职财会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就业质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若干意见.鲁教职字〔2009〕5号.
[2]王剑.中国财会人才就业状况调查报告发布.北京人才市场报, 2009-4-11 (002) .
目前,我国的财会人才尤其是低层次财会人才已经是“人满为患”。根据有关报道,在南京的求职者中,财会、出纳等职位的供求比例竟然达到了46:1;在成都人才市场的人才库中,会计专业是存量最大的一个专业,以至于每5名求职者中至少有一名是学会计的,并且大多数不是近几年毕业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会计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用人单位需要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会人才,而会计行业中初级会计人员居多;二是各类院校盲目增设会计专业,造成供应过量,近十年来,从普通高校到中专、技校等很多综合类、理工类的院校不顾师资力量,纷纷增设会计专业。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一个学校的会计专业要想在激烈的招生、就业之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唯一的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使他们能顺利对口就业,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笔者从以下四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学校要紧紧抓住会计专业的特点,围绕综合素质教学中心,不断优化实施性教学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就此问题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专业设置要规范,划分不必太细
以本科为例进行说明。除设置比较规范的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等三个专业外,部分高校还设置了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等。过细的专业设置不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建议学生入学时可不分专业,到大三或大四后再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划分专业方向。
(二)结合实际设置课程
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应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知识及技能的相关课程,还应掌握与会计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基础、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等课程,以拓宽理论知识面。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零距离”上岗,学校应深入企业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状况,知道企业真正需要哪些知识模块,直接建立与会计岗位对接的有效课程;并与企业的有关专家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和研讨,而不应采用闭门造车的形式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形象
虽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试验、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作到互动教学,但目前高校学生增多,教师面对百十来个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难以开展。高校特有的学习环境,也使习惯于在压力下被动学习的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普遍存在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而考试结束以后,没过几天就忘了一大半。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没有兴趣,更不善于去积极思考。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点、解题过程来应付考试,经常是学了后面忘前面,没有真正弄清知识点的含义,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全书内容的很少。目前,多数学校鼓励并推广教师采用多媒体形式的现代化授课方式。但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局限在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上,有些只是把它当作教案和板书来使用,事实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如能制作教学光盘,把教学软件引入课堂,把经济活动用动画或情节展现出来,将增强内容的生动性和可理解性。例如,从交易的开始到结束、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过账、结账一系列的过程通过影片演示出来,在教学软件中再加入有关审计的内容,介绍会计造假案件等内容,使会计教学具有立体感,将使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学目的。
(四)选用教材要新
学校应使用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等编写的教材,而不应使用过时的教材,为学生掌握新的会计知识、考取会计证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尽可能多地取得证书
实践证明,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获取从业资格证书有着直接关系。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珠算证书、普通话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以外,还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再拿到《助理会计师》证书;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再拿到《会计师》证书;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拿到《会计师》证书,甚至要拿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书。这给会计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增加了一块敲门砖,同时,也是财会专业毕业生高素质的体现。同学们如何取得这样的证书,报名就是一关,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公示,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考试,但目前的报名条件还是有限制,如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参加会计师考试,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宽松处理,使这些学生实现他们的夙愿。
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理论知识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升华,才能实现其应用价值。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体标准是,毕业即可上岗独立完成会计核算全过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狠抓实际操作,打造过硬的专业技能,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编制会计报表,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计算机操作,学生都能系统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目前,许多学校在模拟实训方面还有待加强。模拟实训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现代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作为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全面掌握,这主要通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来掌握。但是,在我国高校的校内模拟实训中大多只进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即企业日常经济活动部分的实训,很少能涉及《高级财务会计》内容。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训更是少得可怜,能进行日常经济业务模拟已是不错,有的只进行分项会计模拟实训,不进行综合的真账实训。实训内容的单一和过于强调基础,致使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为此,建议学校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建立高素质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队伍
实践指导教师是影响学生会计实践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笔者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双职称”、“双证书”或“会计师+讲师”的教师,而应是在此基础上既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至少一年以上),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目前,这样的老师太少了,学校相当多取得“双证书”的教师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不足一年,更何况没有“双证书”的老师?为此,学校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首先,对那些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扎实,从学校到学校但缺乏实践经验或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的已取得“双证书”的教师、青年骨干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使他们在企业的各业务部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中高级财会人才对学校教师有计划的进行实践培训,缩短学校和企业的距离。
(二)调整教学计划,加大会计实践课课时
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系统的教学计划,建立以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主干课的实践教学为主线,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和税务课程的实践教学为辅助协调进行的基本框架,制定检验实践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大会计实践经费投入
在校内,加强学校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建立仿真性强,能够全方位模拟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会计岗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多媒体实验室。学生在完成手工操作的基础上,还要把相应的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会计和计算机的结合,这就要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会计教学紧跟经济形势和会计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校外,学校应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本着“互惠互利、校企双赢”的原则,建立大批稳定可靠的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有较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从而缩短了校内实习和正式上岗的差距,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良好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会计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及其会计核算涉及到诸多关系人的利益,加上经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价值观来做出判断。但由于我国以前并未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看待,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目前会计诚信严重缺失,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将会造成重大破坏,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使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旨在使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培养其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法制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和会计从业人员知法守法,培养他们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把遵纪守法纳入整个教学环节和工作过程之中,使之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从入学教育着手,始终围绕“不做假账”的原则,开设《思想品德》、《会计法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等科目,不断进行专业精神教育,使同学们明白,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灌输财会领域先进人物的事迹和闪光的思想,激励和启迪学生,让学生牢记“不做假账”的会计精神,具有“诚信意识”,真正理解“诚信”不仅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诚信应当成为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学校应把道德教育深入每一个将要从事会计工作的同学内心,使其能深刻体会到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热爱会计、献身会计职业的理想。
四、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性
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1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已成为一个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我国的会计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大量信息以及前人的经验,知道上岗后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教育目标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新形势下会计的变革。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独挡一面,有所创新。会计教育的基本目标应当是:培养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成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手段,衍生的信息技术工具将丰富和完善会计教学方法。就教学手段来讲,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就教学方法来讲,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以能力的培养为基本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做到会计教师由教学中的说教者、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教学中的示范者、会计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航员,以启发学生积极、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获得能够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一、宪法部分
1、我国宪法的保障
2、论违宪
3、宪法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关系
4、论我国的宪法修改
5、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我国的立法体制及其特点
7、论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8、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宪法对地方政权的加强
10、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
11、论香港基本法的解释权
12、言论自由的宪法界限
13、结社自由与结社立法
14、论立法权的特点
15、论立法程序的原则
16、论行政权的特点
17、论司法权的特点
18、论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
19、论宪法解释 20、论宪法的效力
21、论宪法的制裁性
22、论宪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23、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4、论授权立法
25、新闻立法与言论自由
26、计算机网络与言论自由
27、论平等权的宪法内涵
28、论宗教信仰自由
29、论公民的财产权
30、论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31、论公民的隐私权
32、公民权利与计划生育
33、安乐死与宪法
34、西方国家的宪法保障制度
35、论二次大战各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36、论美国总统的职权
37、战后日本天皇制
38、论法国总统制
39、政党与宪法
40、论堕胎与宪法权利
41、论弹劾制
42、比较司法弹劾制
43、财产申报的对象、范围和程序
44、论宪法诉讼的程序和范围
45、论法治原则的实现途径
46、论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47、论宪法与民主的关系
48、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
49、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体制 50、论我国行政区划的新发展
二、刑法部分
1、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研究
2、论刑法的机能
3、论刑罚权的根据
4、罪刑法定原则研究
5、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6、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7、刑法溯及力问题研究
8、刑法立法方法研究
9、刑法解释研究
10、刑事司法解释研究
11、刑事判例研究
12、犯罪论体系研究
13、论犯罪的特征
14、中外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
15、刑事法律关系研究
16、刑事责任研究
17、论犯罪化与非犯罪化
18、犯罪课题研究
19、论刑法上的行为 20、论不作为
21、持有型犯罪研究
22、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23、西方国家刑法因果关系理论评介
24、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5、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26、法人犯罪研究
27、论犯罪故意
28、论犯罪过失
29、论业务过失犯罪 30、论犯罪目的
31、论犯罪动机
32、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33、严格责任犯罪研究
34、论犯罪既遂
35、论犯罪预备
36、论犯罪未遂
37、论犯罪中止
38、论共同犯罪
39、论有组织犯罪
40、实行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41、帮助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42、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研究
43、论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44、论主犯的处罚
45、论从犯的处罚
46、论胁从犯的处罚
47、论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
48、论想象竞合犯
49、论法条竞合 50、论结果加重犯
51、牵连犯及其处罚原则研究
52、正当防卫的条件研究
53、论无限防卫权
54、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55、安乐死问题研究
56、刑罚目的研究
57、刑罚功能研究
58、刑罚机制研究
59、重刑主义与传统法律文化 60、刑罚威慑机制研究
61、死刑威慑效果的实证研究 62、罚金刑制度研究 63、自由刑发展趋势研究 64、刑罚裁量的原则研究 65、刑罚裁量情节研究
66、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 67、中外刑法自首制度比较研究 68、论立功
69、累犯制度比较研究 70、数罪并罚原则研究 71、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72、假释制度比较研究
73、危害国家安全罪比较研究 74、玩忽职守罪研究 75、滥用职权罪研究 76、交通肇事罪研究 77、走私罪研究
78、论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79、内幕交易罪研究
80、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研究 81、洗钱罪研究 82、集资诈骗罪研究 83、贷款诈骗罪研究 84、信用卡诈骗罪研究 85、保险诈骗罪研究 86、偷税罪研究
87、骗取出口退税罪研究 88、侵犯著作权犯罪研究 89、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研究 90、合同诈骗罪研究 91、故意杀人罪研究 92、强奸罪研究 93、绑架罪研究 94、抢劫罪研究 95、侵占罪比较研究
96、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比较研究 97、计算机犯罪研究
98、网络犯罪研究 99、毒品犯罪研究
100、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研究 101、妨害司法犯罪研究 102、环境犯罪研究 103、贪污罪研究 104、受贿罪研究
三、法理学部分
1、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法学的指导意义
2、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3、论廉政建设
4、论市场经济与法治
5、关于人权与法治
6、法律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7、论法律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中的作用
8、论法律与道德
9、对现代资本主义法治的研究
10、法律与科学技术
11、论改革中的“合理”与“合法”的矛盾
12、法律与政策
13、法律与自由
14、论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15、论市场经济与法观念
16、论法律标准与生产力标准
17、论法律意识
18、论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
19、论法律文化 20、论法律与改革
21、论法律职业道德
22、法律解释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3、论权利与义务
24、论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论法律责任
26、论法律监督
27、论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
28、法律与行为
29、法律与秩序 30、法律与利益
31、法律与权利
32、法律和公平、正义
33、评析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34、评“法不责众”
35、论民主与法治
36、论立法的国际化
37、论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关系
38、论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39、论社会主义法律和资本主义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40、论依法治国
41、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42、论司法公正
43、论司法公开
44、论立法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45、论马克思主义立法观
46、论立法产生的标志
47、论当代中国立法改革的几个问题
48、论立法过程
49、论立法权
50、论中国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51、论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立法权限范围
52、论行政法规立法
53、论中国地方立法的权限范围
54、论立法主体
55、论立法者的素质和其他条件
56、论立法专家
57、论立法预测
58、论立法规划论立法的准备
59、论立法的准备 60、论法案起草 61、论立法方略
四、民法学部分(1)民法
1、论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论民法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意义
3、论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
4、论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
5、论我国人身权制度的完善
6、论我国物权法制定的原则
7、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8、论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9、论民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10、论民事法律关系的制度意义
11、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12、论法人制度对于我国企业改革的理论与制度意义
13、论合伙的法律地位
14、论合伙财产的法律性质
15、论法人内部治理制度
16、论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
17、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18、论意思表示
19、论法律行为的分类及其意义 20、论物权行为
21、论代理制度对于市场交易的意义
22、论表见代理
23、论代理中的连带责任
24、论代理权的取得与行使
25、论无权代理
26、论民事权利体系
27、论人身权体系
28、论民法中的物权体系
29、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意义
30、论诉讼时效制届满的效力
31、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32、论民法中的归责原则
33、论过错责任原则
34、论无过错责任原则
35、论民事责任的特征与功能
36、论所有权在物权体系中的地位与功能
37、论所有权与所有制的联系与区别
38、论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39、论所有权的限制 40、论用益物权体系
41、论我国的不动产物权体系
42、论我国的土地物权制度
43、论我国农业土地物权制度的完善
44、论地役权
45、论典权
46、论担保物权体系
47、论抵押权的设定与效力
48、论质押的客体
49、论权利质押的特征 50、论留置权的特征的意义
51、论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52、论相邻关系与地役权的比较
53、论共有
54、论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的比较
55、论占有制度的意义
56、论物权的效力
57、论物权的支配效力
58、论物权的追及效力
59、论物上请求权
60、论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61、论物权法定原则 62、论一物一权原则
63、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与交易安全保障的关系 64、论债的特性 65、论债权的相对性 66、论债权的效力 67、论债权的履行原则 68、论债的分类及其意义 69、论多人数之债 70、论债的转移制度 71、论债权人的代位权 72、论债权人的撤销权
73、论双务合同中的履行抗辩权 74、论《合同法》制定的意义 75、论合同自由原则
76、论合同法中的鼓励交易原则 77、论合同的解除 78、论缔约过失责任
79、论违约责任制度的特征与功能 80、论继续履行
81、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82、论情势变更原则 83、论合同中的第三人 84、论第三人侵害债权 85、论不当得利 86、论无因管理
87、论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 88、论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89、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比较 90、论监护人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91、论民法的私法属性 92、论法人分类的意义
93、论动产与不动产分类的意义 94、论财团法人 95、论取得时效制度 96、论动产的善意取得 97、论悬赏广告的法律效力 98、论格式合同(标准合同)99、论合同解释原则 100、论有限合伙 101、论隐名合伙
102、论买卖合同的特征与意义 103、论隐私权 104、论名誉权
105、论精神损害赔偿
106、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 107、论无效民事行为 108、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2)婚姻家庭法与继承法
1、论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
2、论当代夫妻财产制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3、论违反婚姻家庭法的法律责任
4、论保护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5、大陆法系亲权制度与英美法系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监护制度之比较
6、非婚生子女保护制度评析
7、人工生殖法律问题研究
8、论修改继承法的指导思想
9、论代位继承的性质和特点
10、论遗产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1、论遗产的法律特征
12、论被继承人债务的确定和清偿
13、论债权、债务的继承
14、论知识产权的继承
15、论财产法律地位的继承
16、论遗嘱自由的限制
(3)外国民商法和票据法论文题
1、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商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2、论民商分立制与民商合一制
3、近代民法的形成与发展
4、论述合伙的损益分配及风险承担
5、论商法的特征
6、合伙与公司财产制度比较研究
7、西方国家公司法的历史发展
8、论公司的营利特征
9、试述设立子公司与分公司中的法律问题
10、论欧共体成员公司法的协调
11、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公司设立制度
12、公司管理机构比较研究
13、试述股份公司的股份
14、股份公司股票上市与转让中的法律问题
15、试述公司债
16、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权利义务
17、论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公司合并制度
18、试述日本商法中的公司更生制度
19、试述德国公司法中的参与制 20、试述英美公司法中的授权资本制
21、论物权行为无因性
22、浅析英美信托制度
23、试述西方国家合同制度的历史发展
24、论英美合同法中的对价
25、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合同效力之比较研究
26、合同自由原则产生及发展
27、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之比较研究
28、论合同履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9、论情势变更原则
30、论英美合同法中的目的落空原则
31、试述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32、论预期违约制度
33、违约救济形式之比较研究
34、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发展
35、试述侵权行为法的危机
36、试述现代各国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制度
37、归责原则的产生及发展
38、论侵权行为法中的因果关系
39、论归责原则中的过错 40、试述无过错原则
41、西方国家产品责任制度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42、论欧共体产品责任制度
43、票据法的历史发展
44、票据法的特征
45、试述统一国际间票据法的趋势
46、试述票据的特性与经济职能
47、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
48、票据原因关系的效力
49、票据资金关系的效力 50、论票据行为无因性
51、论票据行为特性
52、论票据行为独立原则
53、论述票据的瑕疵及其法律效力
54、论票据抗辩制度
55、试比较汇票、本票与支票
56、论票据丧失及补救制度
57、论票据的出票制度
58、论票据的背书制度
59、试比较票据保证与一般民事保证 60、论票据的追索制度 61、论票据的付款制度
62、析中国票据法的价值取向 63、析中国票据法的缺憾
五、法律史部分
(1)中国法制史题目
1、试论西周的宗法制度
2、试论李悝的《法经》
3、试论秦国和秦朝法制的得失
4、汉文帝除肉刑述评
5、试论汉律关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的规定
6、“春秋决狱”的由来和影响
7、论“十恶”
8、试论唐律关于婚姻制度的规定
9、试论唐朝的司法制度
10、试论唐朝的监察制度
11、试论宋朝法律的主要变化
12、试论明清的司法制度
13、试论明清的文字狱
14、试论封建法制对贵族官僚特权的维护
15、试论中国古代惩治贪官的法律规定
16、“重农抑商”方针的由来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影响
17、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经济倾向
18、评清末的预备立宪
19、试论清末的商事立法
20、试论清末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21、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2、评国民党政府的宪法
23、评国民党政府的民法
24、评国民党政府的商法
25、评国民党政府的刑法
26、评国民党政府的诉讼制度
27、试论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建设
28、经济改革是法制建设的先声-从春秋战国、清末的经济改革,看中国法制建设
(2)中国法律思想史题目
1、中国古代神权法思想论略
2、儒家法律思想评述
3、法家法治理论研究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征
5、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6、资产阶级改良派法律思想评述
7、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评述
8、清末修律与礼法之争
9、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与当今法制建设
10、中西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11、论古代法制与现代法治
12、论古代法学与现代法学
(3)西方法律思想史题目
1、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2、试论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
3、简述洛克的自然权利论
4、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剖析
5、论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
6、论梅因的法律思想
7、边沁功利主义法学评析
8、论凯尔森纯粹法学理论
9、简论庞德社会法学理论
10、从柏拉图的“哲学王”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
11、论神学法律理论
12、西塞罗的法律观
13、论古典自然法学理论
14、论卢梭的平等理论
15、论哲理法学派
16、论分析法学派
17、论历史法学派
18、论社会法学理论
19、从奥斯汀法律命令说到哈特的法律规则说
(4)外国法制史题目
1、汉穆拉比法典对商业关系的调整
2、古印度法律种姓制度特征及其对以后印度法律的影响
3、试论古希腊公法中的民主传统
4、罗马法的借鉴意义
5、试论教会法对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的积极影响
6、略论伊斯兰法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穆斯林国家法律的影响
7、英国普通法的形成与特点
8、英国衡平法的起源与发展 9、1804年法国民法典及其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
10、简论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特征
11、美国司法审查权的理论与实践
12、资产阶级古典刑法思想在法国革命时期立法文件中的体现
13、美国权利法案(宪法前10条修正案)的理论与实践
14、日本帝国宪法的基本特点
15、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民法所有权制度的变化
16、论日1946年宪法中和平条款
17、日本经济法的形成与发展
18、简论1952年美国《统一商法典》
19、试论经济法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和区别
21、古希伯莱法与教会法是否有渊源关系
22、普通法中“程序优于权利”如何形成
23、英国信托制溯源
24、英国陪审制的形成
25、日耳曼法如何在观念及制度上影响西欧法律?
六、经济法部分
(1)经济法论文写作参考选题范围
1、加强经济立法是建立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保障
2、试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3、试论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
4、试论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5、试比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异同
6、试论我国《反不当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7、试论商业贿赂和特征
8、试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9、试论我国产品质量立法所遵循的原则
10、试述保证产品质量是生产者的首要义务
11、试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12、试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
13、试述我国证券发行制度
14、试述我国证券交易制度
15、试述票据权利的转让与一般债权转让的区别
16、试述在统计工作中必须贯彻的原则
17、试述我国的投资主体
18、论述我国的银行体系
19、论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 20、论述贷款原则和贷款条件
21、论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及其主要责任
22、论述审计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的区别
23、试论我国的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
24、试论国家审计监督的原则
25、试论我国建立社会审计的必要性
26、试论经济法理论创立条件
27、大陆法系经济法理论与英美法系经济法理论之比较
28、经济法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初探
29、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和机能 30、经济法产生动因分析
31、法的结构变动与经济法
32、论经济立法的宪法地位
33、我国经济法基本原则分析
34、政府职能转变的经济法思考
35、经济规律与经济法
36、评经济法的宗旨
37、确定经济法调整范围的依据
38、试论经济法调整方式的结构
39、论经济法机制 40、论经济法秩序
41、经济法律关系的实践考察
42、论经济主体与法律主体
43、经济权限的经济法分析
44、宏观调控机制、市场机制与法
45、论国有企业与国有独资公司的异同
46、论国企改革的历史进程
47、论我国现有企业形态的法律规范
48、现阶段国企改革的成果与问题
49、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若干问题 50、论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若干问题
51、论现代企业法律制度
52、企业法上的比较研究
53、论合伙企业的法律规范
54、论股份合作企业
55、企业社会与法
56、论公司设立中的责任
57、论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的保护
58、论公司法中的资本原则
59、论公司制度中的所有与经营分离机制 60、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 61、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研究 62、试论公司法的修改 63、公司经营者的责任
64、相互持股的利与弊及其法律调整 65、试论否认法人资格的原理 66、我国公司合并中的诸问题 67、对不良企业的法律救助
68、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 69、对我国公积金制度的研究 70、公司利益分配中的法
71、中国证券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72、可转换债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3、论公司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4、论公司本质及法律特征分析
75、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 76、合伙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7、股份有限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8、有限责任公司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79、关联公司的特殊法律问题研究
80、国有企业股份制改组的若干问题研究 81、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82、上市公司的法律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83、公司、企业、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84、上市公司股份收购制度研究
85、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性质 86、论股东权
87、论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及内外结构 88、期货市场及其管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89、企业破产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90、我国企业法律形式的规范化与企业立法 91、论国有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代表及其职权 92、论企业法律类型及特征 93、论公司法人财产权性质 94、股份合作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95、外商投资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96、竞争法的功能 97、反不当竞争法研究
98、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研究 99、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
100、产品质量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101、《价格法》的宏观调控及市场规制职能 102、国有资产管理法研究 103、固定资产投资法的功能 104、论我国的税权分配 105、论税法的基本原则
106、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问题 107、中国金融制度改革 108、金融法的体系结构
109、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110、论我国审计法的体系 111、债转股的法律分析
112、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113、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 114、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问题 115、我国证券发行机制的演变 116、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法律问题 117、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118、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119、外资银行与中外合资银行法律制度
120、《对外贸易法》对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调整 121、“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思考
(2)环境法论文写作参考选题范围
1、环境保护的法学理论(法理学)问题研究
2、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问题研究
3、环境行政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4、环境污染侵害的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5、危害环境犯罪与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6、比较环境法研究
一.Literature
1.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helly and Byron
2.A Study on Wordsworth’s Poetry
3.The Feature of Mark Twain’s Language
4.The Love and Hate of Heathcliff
-----On the Theme of Wuthering Herghts
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 in
Hardy’s Novels of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浅谈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
6.Narrative Voice in Hemingway’s Fiction.海明威小说的叙述声音
7.A Feminist Reading of Sister Carrier Dreiser’s Views of Womanhood从嘉莉妹妹的形象看德莱塞的女性观
8.Images of Hester Pryr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的海斯特·白兰形象解读
9.One the Religious Meaning of Moby Dick
《白鲸》的宗教意义透视
10.The Last Fisherman: A New Analysis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
11.The Writing Skil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写作技巧
12.On the Women Characters of Hemingway’s Works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3.Complex themes of The Ones Who Walk Away from Omelas
14.Symbolism in “Everyday Use”
15.Black Literature & Black Power Movement
16.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greatest humorist Charles Lamb & Mark Twain
17.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greatest American humorist Max Shulman & Mark Twain
18.Imagery in “Marrakech”
19.Comparative study of any two novelists
20.Comparative study of any two heroes/ heroines in different novels
21.On the Nature and theme of Paradise Lost
22.Naturalism in Desire Under the Elms
《榆树下的欲望》中的自然主义
23.Illusion versus Reality in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欲望号街车》的幻想与现实的对立
24.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破灭的美国梦――论《推销员之死》
25.Deformed Characters in Sherwood Anderson’s novel
论舍伍德·安德森小说中的畸人
26.Declining southern women in Tennesse Williams’ novels
论田纳西·威廉斯小说中的南方没落女性
27.Profundity under Simplicity in Robert Frost’s poetry
静水流深-----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
28.Symbolic Meaning of the title The Sound and the Fury
《喧哗与骚动》的象征意义
29.The Absurd World in Catch-22 in the Light of Postmodernism
哈代小说中的自然主义
30.The Lost Generation in The Sun Also Rises
《太阳依旧升起》中“迷惘的一代”
二.Linguistic and Practical Linguistics:
1.Ways of Improving Chines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2.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ement English
3.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Cultur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ning
4.An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
5.The Inferenc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s
会话含义的推断
6.context and meaning语境和意义
7.An Inquiry into Speech Act Theory言语行为理论探究
8.On Lexical Cohesion in Expository Writing
说明文中的词汇衔接手段
9.An Inquiry into the New words In English
英语新词新意探究
10.English movie and English learning原版电影与英语学习
11.On the advantage and the disadvantage of Crazy English
疯狂英语的利与弊
12.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三.Comparison
1.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Discourse Patterns
2.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uphemism “dea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Translation
3.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idioms and Chinese idioms
6.The Contrastive study between English euphemism and Chinese euphemism
7.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Idioms
8.A Contrastive Study of Nam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9.A Contrastive Study of Color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0.A Comparative Study of Application Lette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四.Culture
1.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Developing Learners’ Cultural Capacity in TEFL
3.The Cultural Feature of Taboo
4.Culture Factors in Translation
5.The Individualism in American Culture
6.Taboo in CE-transl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透视
五.Translation
1.Reproduction of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2.Translation in Business English
3.On the Criteria if Translation
4.Basic Strategies of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5.Translation of the Names of Shops and Government Units
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
6.Pragmatic failure in Translating Shop Names and Signage
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翻译中的语用失效
7.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based Business Contract and its Translation经贸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8.On “Context” in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Works
文学翻译中的语境问题
9.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mplicated Sentences in Financial Works财经英语长句的破立
10.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论归化与异化
11.On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论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12.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lor in Translation
英汉互译中颜色词的翻译
13.论“正反”句的英汉翻译(提示:正反句即肯定与否定句)
六.Rhetoric
A Study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Proverbs
英语谚语的修辞手段研究
Ambiguity an Puns in English英语中的歧义与双关
Figures of Speech Commonly Used in English Poems
英语诗歌中的常用修辞
Effects of Dialect on English Prounciation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The Electronic Dictionary and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Context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语境与阅读
The Comparison of English Chinese Rhetorical Patterns in Texts and English writing英汉语篇修辞对比与写作教学
The Interference of Native Language in English
英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
Effects of Tolerance of Ambiguity on the Selec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
The Analysis of Rhetorical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七.Stylistic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从诗歌的文体特点浅谈诗歌翻译的唯美标准
体裁分析:语篇翻译的重要手段
汉英词汇衔接对比研究
Style and Alternative Choices
文体学与外语教学
诗歌中的语言变异与突出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Advertising English
照应手段与文体作用
分析一位你较熟悉的作家的语言风格及常用的句法修辞手段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in EST
科技英语的文体分析与研究
八.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English Teaching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教学
The Role of Grammar Instruc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Use Games I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on Language Teaching
语音习得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
The rol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in Reading Teaching
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Students self-will motivation impacts on second language oral fluency
学生的自我动机意识对二语习得口语流利程度的影响
Teach writing in the new and ideal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在新颖互动的学习环境教写作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the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交际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作用
Sustaining CLT through group work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
小组活动在中国EFL课堂上的持续性
Teaching writing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教写作
Task-based activities in large class
在大班上如何用任务性活动教学
Effects of motivation on Learning strategy
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ing and Student’s motivation
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动机
Teacher’s questioning and its effects on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影响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认知策略对英语听力的影响
★a二+b二≧二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一种函数方程的解法 ★积分中值定理的再讨论
★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主题等)★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 ★圆锥曲线的性质及推广应用
★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通过逻辑趣题学推理 ★直觉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初等数学题 ★浅谈数学中的变形技巧 ★浅谈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浅谈高中立体几何的入门学习★数形结合思想
★关于连通性的两个习题
★从赌博和概率到抽奖陷阱中的数学 ★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因材施教因性施教
★关于抽象函数的若干问题 ★创新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 ★实数基本理论的一些探讨 ★论数学教学中的心理环境
★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试论数学中的美 ★数学教育与美育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略谈创新思维
★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及其相互关系 ★数字新闻中数学应用 ★微积分学的发展史
★利用几何知识求函数最值 ★数学评价应用举例 ★数学思维批判性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开放式数学教学
★浅谈中学数列中的探索性问题 ★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思维与智慧的共享——从建构主义到讨论法教学 ★微分方程组中的若干问题 ★由“唯分是举”浅谈考试改革 ★随机变量与可测函数
★数学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问题解决”和中学数学课程 ★浅议勾股定理的发展史 ★解题回顾与数学思维品质 ★试论数学学法指导
★关于所学创造力培养的探讨 ★CAI优化数学教学初探 ★浅议数学课的版书设计
★浅谈“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怎样发掘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 ★数学概念探索式教学
★从一个实际问题谈概率统计教学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数学概念课的特征及教学原则 ★数学美与解题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教学 ★教材顺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创新 ★排列组合问题的探讨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的思考 ★整除在数学应用中的探索
★浅谈协作机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标准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关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情境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浅谈初中代数中的二次函数
★略论数学教育创新与数学素质提高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初探与实践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衔接与教法初探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推进课程改革 ★数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反思 ★数学:让我们合理猜想 ★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概念探索启发式教学
★开发创新思维挖掘新潜能—关于数学创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素质教育中—优化教学过程的若干策略 ★展现思维过程 培养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教学之我见 ★实施数学素质教育探析
★构建数学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 ★立体几何中辅助线或面的作法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数学思维训练的基本方法 ★向量的几件法宝在几何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问题意识—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对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加强“开放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一则—“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 ★对数学讲授法的再思考 ★浅析数学教学与创新教育
★数学文化的核心—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漫话探究性问题之解法 ★浅论数学教学的策略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例谈用“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育中的科学人文精神 ★教学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角形的积化和差”课例大家评 ★谈谈类比法
★直觉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几种课型的问题设计 ★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在探索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精心设计习题提高教学质量 ★对数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创设情景教学生猜想 ★反思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在不等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浅谈数学学法指导 ★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探究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教学设计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新世纪对初中数学的教材的思考 ★数学教学的现代研究
★关于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几点设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联系生活学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怎样钻研数学教材
★与差生的数学交流及提高差生数学成绩方法 ★利用习题变换培养思维能力 ★谈谈当代数学几种教学模式 ★数学研究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数学新课程标准重点之—数感的培养 ★浅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创设教育成功的新视角培养学生数学创新精神 ★浅谈数学CAI ★数学CAI应遵循的原则
★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学生数学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 ★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如何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课程的设计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探讨
★数学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谈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
★谈中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索式教学 ★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 ★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数学概念的教与学
★优化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中的情商因素 ★浅谈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实施途径 ★论数学学法指导
★学生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浅论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 ★论数学学法指导
★优化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 ★浅谈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如何搞好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于对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的几点看法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后进生是如何形成的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态度的思考 ★发掘解题特色增强学生数学潜能 ★浅谈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作业批改技巧
★讲授型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数学应用题赏析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握特征掌握方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谈转化策略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数学解题中的辩证思维策略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会
★论数学学法指导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实验和现代数学教育 ★例谈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应用题解题前浅析 ★计算机辅助教学现状浅谈 ★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研究 ★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如何评价高中生的数学素质
★精心设计习题,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反思
★浅谈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改革 ★创建建模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我对概念教学的再认识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研究 ★浅议初中数学的教学原则
★多媒体辅助中小学生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培养研究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调查分析 ★中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儿童推理能力研究
★中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研究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研究
★中小学生解题过程的心理学习研究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评价研究 ★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的培养研究 ★中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 ★数学问题中的数学方法研究 ★数学开放题研究
★数学后进生的成因研究
★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研究 ★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转变学生的行为习惯 ★数学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对数学教师的评价标准
★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关于调和级数敛散性的讨论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与应用
★多项式有理根若干求法的综合比较 ★关于一类广义正定矩阵的性质 ★定积分的性质的延续及其推广
★一类推线性齐次常微分议程的矩阵解法 ★谈一阶常微分议程的解法
★关于函数级数一致收敛判别的另外方法 ★关于实数域上多项式函数的极值问题 ★矩阵的初等变换的方法及其应用 ★概率统计在彩票中的应用 ★求函数极限的方法与技巧 ★证券投资的优化模型 ★用微分法证明下等式
★关于有理数域上多项式的无理根的研究 ★分块矩阵的应用
★关于有限覆盖定理的条件 ★关于闭集套定理的条件 ★关于两闭集之间的距离
★关于勒贝格控制制收敛定理(Lebosgue收敛定理)的条件 ★连续一般连续和绝对连续函数之间的关系 ★几何概率问题探讨 ★多维随机变量的应用
★特征函数在极限理论中应用 ★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 ★浅谈辅助线的添加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探究 ★小学科学探究中问题构建策略
★基于小学科学教材特点的创生性教材使用方法 ★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探讨 ★小学科学课中的合作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价值观引导例谈 ★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整合教学
★小学科学学科综合作业设计的方法及典型题例举隅 ★对小学《科学》四册下(教科版)使用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整合的初步探索 ★用好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小学科学教学 ★对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科学课创设问题情景案例浅析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提出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小学科学课概念教学初探 ★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略谈小学科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优化策略 ★小学科学有效性合作学习探析 ★刍议小学科学学科的师资培养 ★小学科学教师调查问卷
★小学科学多元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应关注的话题 ★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些误区的探讨 ★小学科学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探讨 ★浅谈低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游戏的组织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素养之我见
★如何认识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展合作学习——小学科学教学的新取向 ★从评价角度研究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实验 ★小学科学课创设问题情境案例浅析 ★小学《科学》教学与网络资源的利用 ★小学科学课教师现状调查报告
★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课程评价中的运用 ★对用好小学科学新教材的思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探究场中的运用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调查研究 ★谈新课改中小学教师教学习惯的改变 ★小学科学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的情境引入 ★小学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与交流 ★小学科学实验应用之我见
★谈谈小学科学课实验材料的准备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怪现象 ★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中的“做”
★谈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难点与对策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问题分析 ★小学《科学》教材开放性特点分析 ★小学科学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
★学习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的体会 ★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评价的思考 ★走进小学科学教育新境界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实验的几点思考 ★小学科学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理论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初探
★尝试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环境教育 ★小学科学课中教师的作用初探 ★小学科学课网络学习方式浅谈
★小学科学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课中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 ★试谈小学科学课与现行自然课的区别 ★小学“科学”教学行为的转变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努力提高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水平★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探讨 ★关于国内外小学《科学》教师用书的研究
★小学生运用手持技术探究教室光线照度的个案分析 ★谈如何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谈谈如何在探究学习中落实小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课教师如何读教材 ★科学实验记录的设计和使用
★我对湘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看法 ★漫谈新课标下科学课的教育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科学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 ★科学(自然)学科现状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教学
★科学(自然)学科现状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做一个日晷仪
★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定位
★关于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 ★积极开展科学小实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特点刍议 ★小学教育将推广“动手做” ★学生课外研究活动的组织方式 ★引导学生体验创新
★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几点认识 ★谈在科学教学中应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计算机辅助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 ★科学课堂幽默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结合小学科学实际,阐述科学基础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论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论述新世纪初叶世界科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使用CAI课件
★论述科学课教学过程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班级管理中几个关系的处理艺术
★利用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兴趣知识能力——对设置活动课的几点看法
★浅谈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素质的要求及功效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法”实践 ★如何在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实验课与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
★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浅谈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课堂内外结合加强环境教育
★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的几点建议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措施和体会 ★关于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设想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农村学校怎样进行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生活中科学用语密度的统计分析
★小学科学教育中环保教育资料的统计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使用密度的统计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控制变量思维方式的研究 ★科学课教师的基本功及训练 ★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 ★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浅述自然学科的德育功能
★家长在孩子科学素质培养中积极作用的统计研究 ★近五年中考科学试题研究
★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看现代学生 ★从学生熟悉的科学家看现代学生 ★国外(几国)科学课特点分析 ★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 ★谈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科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达方法 ★多变的科学课堂教学形式
★科学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谈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 ★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 ★科学教学要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 ★科学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与《自然》大纲的对比分析 ★学生这样看待科学新材料 ★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
★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科学新材料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教师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 ★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 ★谈谈自行探究中的讨论 ★如何倾听孩子们的研讨
★开展科学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导入 ★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技巧 ★试论科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调节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谈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图示的运用 ★我的“乡土教育经” ★几个演示实验的改进
★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有效评价 ★小学生科学学习方式探讨 ★对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调查
★谈谈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谈前科学概念对学生科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介绍一种进行小学科学情调查的方法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谈科学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 ★谈谈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与科学老师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谈科学教师在指导儿童自行探究中的角色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问题问诊与矫治 ★自然教师如何走进新《科学》
★课程整合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温州民营经济及预测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温州经济增长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
★函数的凸性及其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多项式在线性变换中的应用 ★孙子定理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金融风险的度量与指标选择 ★浅谈证券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数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践
★因子分析方在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 ★矩阵理论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求极限的若干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判定正项级数收敛性的若干方法 ★错题对中学生解题的干扰研究 ★中学生解题反思能力及意识研究 ★错题对中学生解题的干扰研究
★中学生解题反思能力及意识调查研究
★多个体系统基于线性模型聚集行为的仿真研究 ★几何不变量问题的探究 ★中学数学中导数的若干思考 ★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 ★温州市公交车查询系统 ★客房管理系统
★关于函数最大与最小值问题的研究
★迭代法及其在数值求解一元n次方程中的应用
★从认识1+2谈起(实数及其运算与运算法则的发展历史)★向量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
★用数据结构知识编写初等函数库 ★勾股定理与数形结合法
★分层教学现状调查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分层教学现状调查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丢番图方程的初等解法 ★失业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活中的概率统计问题
★浅谈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生数学史知识和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现代高中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和若干改进措施 ★影响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初探 ★浅谈计算机多媒体与数学教学 ★浅谈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中学数学中的“对称”及应用
★论线性差分方程(组)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高中不定方程教学研究 ★关于一些初等数学问题的模型解释 ★让数形双向沟通渗入到中学数学教育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运用
★微分中值定理中辅助函数的构造法及其应用 ★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论图形崇拜与几何学的发展
★《Fibonacci数列与黄金分割数》
★数学分析中若干概念的几何解释与应用 ★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 ★温州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企业家素质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学生网上报名系统
★网络纸牌游戏--双扣的系统架构和研发(后台部分)★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类函数 ★应用反证法推证的一个注记 ★区间算法的编程与实现 ★广义回归数的判定及其算法
★Frobeninus问题的一个算法及其实现 ★非恰当方程的积分因子构造
★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中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构造 ★微积分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小型图书管理系统 ★高等数学网站的建设 ★高等数学学习网站的建设 ★图书管理系统
★浅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对于一个不等式的研究及其推广和猜想 ★一类几何不等式的证明及推广 ★浅议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大学生营养配餐的优化研究
★印刷厂生产计划与人员组合优化研究 ★桂香村饼屋生产配送中心选址的优化研究 ★家庭理财最优投资组合的研究及求解
★数学编辑软件LATEX制作(中/英)幻灯片技术及其应用 ★初等数学不等式自动化证明研究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几何画板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维非线性动力系统数值计算研究
★求解Volterra-Fredholm积分方程组的机械化 ★关于线性回归分析在房地产预测分析中应用的探讨 ★温州服装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温州经济发展预测 ★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投资与温州经济的关系
★一类混合型泛函微分方程振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浅谈Abel-Dirichlet判别法 ★微积分的创立
★微分中值定理的辅助函数的构造与求解微分方程 ★从IPV4到IPV6的转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资源型学习模式 ★温州大学校园网安全和管理状况及对策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据图象压缩技术研究 ★温州市鹿城区生活用电的分析和预测 ★在解题中研究递推思想方法 ★浅谈代入与换元思想及其应用 ★待定系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次曲线的切点弦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创设情景享受数学培养兴趣--浅谈在数学命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驳“数学无用论”,谈开设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
★驳“数学无用论”,谈开设数学活动课的必要性 ★怎样培养中学生直觉思维 ★数的循环
★含单位元的交换环上的行列式与矩阵 ★中国剩余定理及其应用 ★矩阵乘法可交换的条件
★高等几何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 ★几何变换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
★从能力和知识的角度浅析数学课程改革 ★数学期望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线性系统迭代方法的收敛性问题 ★二分法求特征值及其程序设计 ★矩阵相似角化研究
★相似变换矩阵的进一步研究 ★数学分析在初等数学上的运用 ★浅谈高等几何对初等几何的作用 ★排列组合中若干易混淆问题
★微分中值定理相关问题研究综合
★马尔可夫链在农民工流动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马尔可夫链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多元分析在中学数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统计分析在品牌市场定位中的应用 ★学分制下学分绩点度量模型研究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统计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在学生成绩方面的应用 ★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求特解几种方法的探讨 ★均值不等式和广义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 ★二行n列矩阵的两类初等应用 ★数学开放题初探
★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作用下的数学开放题 ★导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行列式在初高等数学中的若干应用.★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若干应用 ★极限计算中常见错误及其剖析
★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特殊化的讨论 ★排序算法比较及其研究
★数据结构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内存管理的设计
★对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的一些思考 ★组合投资风险最小化模型
★构建中学生个体分项和综合相结合测评 ★组合投资风险最小化模型
★浙江省各地区投资环境评价及预测 ★组合投资风险最小化模型 ★金融风险的度量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研究 ★好奇心的培养与维持
★关于当前变式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和研究
★关于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的特色研究 ★现代计算工具下运算能力培养研究 ★中考数学复习教学分层手段研究 ★数学学科逻辑思维培养特色研究 ★中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研究 ★高中生数学好奇心激发与维持 ★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 ★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研究
★数学认识基础上的数学技能培养及其在思维引导下的巩固 ★初一数学好奇心激发与维持研究 ★迭代法的体会 ★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勾股定理的证明 ★从认识1+1=2谈起 ★初等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矩形面积定义分析
★浅谈公理化方法与三角形几何性质 ★对微积分发展史的一些理解 ★模拟网络处理机进程管理 ★象棋游戏程序的设计 ★幂级数函数的求和问题
★极寒地区大气波导的存在性及其成因 ★极地地区大气超导特性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农村薄弱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群体多属性决策中的运用 ★网站设计
★企业采购管理系统
★概率论中二项分布、两种近似计算优良性比较的计算机模拟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初中学生在校外辅导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建模 ★龙湾经济的多元主成分分析 ★生活中的概率统计 ★高中数学算法研究
★对称矩阵的性质及其应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 ★相似矩阵的性质及其应用
★用高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初等数学问题 ★悬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阅读
★关于数学大师陈省身的生平与贡献 ★打火机专利技术壁垒地图
★.浙江籍数学家的生平与贡献研究.★数学猜想的计算机验证 ★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广义积分和无究级数的关系 ★数学证明的教育价值 ★数学猜想的计算机验证
★组合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模型的分析 ★组合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仓库管理系统 ★BBS留言板设计 ★企业网站设计 ★工资管理系统
★无密度制约的捕食系统的预测与分析 ★论练习题的设置及其评价
★数学问题的几何直观认识及其推广 ★浅谈中学数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研究 ★运输问题初始方案的探究
★高中数学教材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 ★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运输问题求解方法研究 ★数量生态软件研发及应用
★非线性微分方程求解及其数学机械化 ★若干混沌现象研究与应用 ★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用齐次平衡法解偏微分方程及其机械证明 ★统计学在经济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经济的应用
★一类滞后型泛函微分方程振动的充分必要条件 ★一类泛函微分方程的振动性 ★微分中值定理的学习与推广 ★微积分思想与中学教育 ★线束与二次曲线 ★第二巴斯加定理 ★数形结合
★变换中的不变量及其应用 ★二次曲线的焦点与准线 ★关于二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 ★极限的求法总结
★数学教学中铺垫问题的个案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思想个案研究 ★Fibonacci数与Lucas数的性质研究 ★新大纲与新课标的对比研究 ★《数学问题表征研究综述》
★(0,1)矩阵解决某些限位排列问题 ★问题解决研究综述
★尝试错误在数学探索中的个案研究 ★几何课程改革历史问题 ★当前几何课程改革的新探索 ★平面几何的教学研究
★内容——应当教什么---高中几何中的无穷大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企业网站设计
★企业工资管理系统B/S板 ★向量在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探悉 ★向量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向量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向量在初等几何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思想方法——关于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下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几点思考 ★向量在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和素质教育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若干方法 ★函数<渗透>不等式
★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数列不等式的解题策略
★浙江省高考分数线的预测分析 ★体育比赛评分中的统计分析
★用统计方法探讨银行活期存款的模型 ★教学质量评价的马尔可夫链
★主成分分析在温州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在温州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中的应用 ★用统计方法探讨银行活期存款的数学模型 ★多元分析在评价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中的应用 ★成绩评定的一些改进
★大学生消费的调查分析与建模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建摸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在特殊微分方程中求积因子的方法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不等式中导数的应用 ★积分中值定理
★构造法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
★数学问题情境化
★二阶变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关于非线性方程问题的求解 ★常微分方向 ★数学教育方向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小概率事件原理及其应用 ★全概率公式的推广及应用 ★柯西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
★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学习能力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应用 ★常微分方程
★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分析(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应用)★极坐标方程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代数 ★正项级数敛散性的若干判别法比较 ★博弈论.经济.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低效成因分析 ★数学教学
★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转化问题 ★柯西不等式应用 ★初等变换的应用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应用 ★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 ★概率在高中的教学
★定积分的应用—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 ★洛必达法则 ★复变函数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自然数的K次和公式及其证明
★高等几何知识对初等几何的指导作用 ★泰勒公式的证明与应用 ★微分中值定理 ★高等代数 ★矩阵 ★极值 ★不等式
★对学生评价的数学模型 ★反例在教学中的探索
★保温瓶的优化与保温效果的分析 ★放缩法及其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双基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教育学方向 ★集合论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凸函数
★谈“构造法”证明不等式 ★高等代数在几何中的应用 ★对称性在积分中的应用 ★求极限的方法 ★不定方程
★概率统计(三扇门选车问题)★高等代数
★证明积分不等求的几种方法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探究及应用 ★数学分析中的导数 ★高等代数
★中学开设数学探究的必要性 ★微积分方面
★概率方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建模方面
★数学分析中的导数与极限 ★三角函数求最值探究 ★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高中函数之类或不等式之类及大学有些相关知识内容 ★“双基”教学在中学的应用 ★极限方面
★不等式或导数相关知识 ★数学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概率学
★变量代换与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利用简单数学方法对文字文件的格式转换及其商用价值 ★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高中算法方面
★高等代数方面线性方程组或非线性方程组相关问题 ★矩阵
★矩阵方面
★浅谈解不定方程的初等方法 ★高等代数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数学分析有关内容
★辅助函数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矩阵方面
★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 ★概率统计
★微积分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俩个重要极限的应用 ★函数的零点及研究 ★黎曼积分与勒贝格积分 ★概率的应用
★复变函数论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应用 ★数学分析中的中值定理研究 ★图论在高中数学的应用 ★高中学困生的模型分析 ★《孙子算法》的现代诠释 ★矩阵方面
★向量在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函数或不等式的应用与推广方面 ★凹凸函数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概率统计 ★微积分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数列求和问题的探究 ★不等式的证明 ★数学教育方面 ★图论或数学模型
★因式分解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数学教学的游戏设计
★关于数学转化思想的认识与应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谈谈中学数学函数极值的求法 ★简析高中数学极值问题 ★用初等方法研究函数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当代数学模式发展趋势 ★浅谈数列与递推关系的联系
★从一堂数学课看课堂教育的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的衔接 ★构造法解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容斥原理的原理及其应用 ★数学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浅谈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应用和实践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反例在数学中的作用 ★数学美与解题
★谈“数”“形”结合
★浅谈数形结合在中学解题中的应用 ★中学教学中的距离问题
★古埃及分数运算中的拆分法则
★可积函数连续点与第一类断点的分析与研究 ★变形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数学课堂上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探索 ★数字e的性质在微积分中的应用 ★数学探究对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与贯彻新课程标准 ★浅谈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浅谈闭区间在连续函数的性质 ★浅谈数学不等式证明方法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值域与方程有解的关系 ★关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高中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因式分解的方法与应用
★数学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浅谈变形技巧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观察法及其在数学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高中数学的几点体会
★谈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反思数学中的一题多解问题 ★导入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理逻辑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组合生成函数及应用
★谈谈中国古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
★集合凸函数的性质与Jensen不等式链接 ★浅谈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幻方的构造及其应用 ★级数系数重排
★线形变换多角化问题 ★向量在中学中的应用
★证明不等式正确性的几种方法 ★传染病的随机感染
★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谈对高等代数的认识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于向量不合常理性的研究
★经济问题中的概率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 ★改进中学高率统计的教学 ★坐标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概率统计及其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简介 ★对概念导入的问题设计思考
★组合数学在中小学数学的一些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不等式的几种证明 ★一题多解的反思
★数学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 ★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
★构造方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中新教材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组合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方法 ★浅谈中学数学教育
★浅谈中学不等式的几何证明方法
★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情境认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和一些解题方法 ★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 ★浅谈1在数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管窥 ★类比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极限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极限理论对高中极限的指导意义 ★浅谈数学中的最值问题
★浅谈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中学生数学学业不良问题的分析及相应的对策 ★中学几何的几种算法
★浅谈数学解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抽屉原理与高中数学竞赛 ★数列极限求解方法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谈数学史走进新课程 ★高等数学中的辨证思维方法 ★浅谈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巧用特征值“dvd租赁问题”的数学模型 ★中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几个途径 ★关于中学数学解题的常见证明方法 ★三角形在初中几何解题中的应用 ★创新问题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微积分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如何根据高一学生呢感心理特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矩阵可正定化的判定
★数学生活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认知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联想想象与数学教学 ★化归思想的内涵及作用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数列极限问题的典型求解 ★关于数列通项的寻求
★中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策略研究 ★关于数列通项的寻求 ★反证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问题 ★数学选择题的利与弊
★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模型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汇总的函数解法及应用 ★浅谈化归方法解题
★非常规数学问题解法探微
★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式分解解法 ★中学数学极值求解
★浅谈概率统计的生活中的应用 ★中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浅析 ★高等数学指导初等数学例说 ★浅谈高中数学易错题
★直觉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培养 ★归纳法及简单应用
★信息编码中的一个问题的研究 ★中学数学中的分类讨论
★重视并发展性解决数学问题的直觉思维 ★优化高中数学解题过程 ★裴波拉契数列及应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培养 ★函数最值的求法
★微积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元正态分布在解题中的应用 ★古典概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浅谈数学在个人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谈不等式极限的求法 ★平均值不等式的应用
★浅谈构造法在数学创新中的应用 ★应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题
★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求法综述 ★中学数学最值求解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于数学建模问题
★论阅读材料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反例在数学中的应用 ★论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数形结合的应用
★Lbesgue积分与Rieman积分“确界式”定义的比较 ★二次曲线方程的化简 ★关于数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微积分在经济中的应用 ★关于极值与最大值问题
★利用复变函数知识联想事物的外型 ★生活中的数学
★组合数学中的常见思想方法 ★利用对称性解集合反函数 ★不等式证明的若干方法
★浅谈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函数单调性在解题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集合空间思维能力 ★论数学教育中开放题型的设计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浅析
★组合数学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角函数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关于隐函数存在和可微的定理及应用实例 ★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函数值域的求法 ★函数的最值
★用矩阵的方法分析下棋 ★一元整式方程解的讨论 ★一元函数极限的若干求法 ★数学期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行列式在线形方程组求解中的应用 ★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的求解方法 ★行列式归类
★互信息的性质研究 ★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中考拼图型问题的探讨 ★浅谈容斥原理的应用 ★熵的性质及几个应用 ★反例在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变形在数学中的应用 ★网页设计与应用 ★Gauss-seidel,jacobi和SOR三中算法间的对比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思考 ★中学数学中反例的作用及构造 ★多媒体技术中的声音编码 ★网页设计制作规范
★木马网络的网络攻击的技术研究 ★关于皇后问题的实现之其一解
★加密方法以及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叉树在决策中的作用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分析 ★计算机基础的多媒体课件 ★信息论压缩算法 ★栈的应用
★计算机病毒研究及其应用 ★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网页制作
★行列式的计算
★数学教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企业办公自动化的研究与应用 ★数理统计的现实应用 ★WEB的网络教学系统 ★光纤光缆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浅谈防火墙技术
★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的求法 ★打印机的故障诊断
1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概述
1.1 基本性质
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是我国大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或实习期间获得的职业技能进行综合提升的关键环节。因此, 在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文件和高校教学评估过程中, 都对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给予了极大的重视。由于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目标就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建构, 所以毕业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就愈加突出。
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 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毕业设计应有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没有得到凸显, 毕业设计更多的走向普通高校的学术性论文写作的方向。具体来说目前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遵循的是“论文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书→进行论文答辩”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将毕业设计以论文写作的形式完成, 没有注重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初步职业能力, 形式化倾向比较明显。
2 面向企业视角下的高职财会专业职业能力和毕业设计分析
2.1 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包括专业和非专业能力两个部分,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专业能力指的是在职业活动中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专业能力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 是“显性”职业能力。而非专业能力指的是能够普遍适应所有岗位需求的专业能力之外的的职业能力, 它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个性心理特征, 与专业能力相比, 非专业能力是一种“隐性”职业能力, 强调的是潜在可能性和可持续性。从我国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看, 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了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而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 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 专业能力。即是学生要胜任会计工作岗位各项技术要求应该具备的侧重于实践的各种能力。
其次, 职业认知能力。即是对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以及其意义的理解、掌握和认知。
最后, 团队协作能力。这一能力指的是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正确处理工作与个人、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2.2 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原则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就是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职业环境或模拟职业环境, 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在主要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能力等方面按照职业要求进行内化, 进而提高初步获得的职业能力。具体来说设计模式应该按照“凭证———账簿———报表”的模式来开展。因此, 要实现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这一目标, 应该按照如下原则构建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模式。
首先, 目标具有针对性。以高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 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目标, 以真实的会计应用环境为根本开展毕业设计。
其次, 方案具有可行性。目前, 许多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是与毕业实习完全脱离的, 二者似乎是两个毫无联系的过程。如果将毕业设计贯穿到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边实习边进行设计, 以设计题目为中心目标开展实习, 这样既能明确毕业实习目标, 提高实习效率, 同时也使得毕业设计与具体的职业环境紧密结合。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毕业设计方案在目前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还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
再次, 过程具有可控性。高职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除了需要有有效的组织外, 实施过程的可靠性也是保证预期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如果失去对过程的有效控制, 整个设计既有可能会流于形式而失去其原本的意义。由于财会工作具有财务处理相关性、业务内容相似性、规范要求一致性等特点, 所以对高职财会毕业设计进行过程有效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最后, 设计成果具有可评价性。通过“凭证———账簿———报表”与汇报答辩的形式, 在评价学生毕业设计结果的同时, 还可以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穿插进行的过程进行评价考核。这种将结果和过程同时纳入考核评价的方法, 能够实现对学生技能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工作熟练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掌握等方面的的提升情况的把握。
3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具体实践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 是一种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毕业设计模式, 在该模式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企业参与到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 也即是说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实施深度的校企合作。具体来说, 这一毕业设计模式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毕业设计的流程。明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各自职责。企业的指导人员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管理;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在毕业答辩前两周学生返回学校整理毕业设计相关的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报表分析, 同时带回实习报告等相关实习资料。
第二阶段, 校企共同合作共同选取设计素材。素材选取一定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 使得设计素材能够充分结合专业和企业岗位的需求, 素材内容能够反映财会专业的知识体系, 并且含有丰富的任务量和相应的深度。
第三阶段, 学生选题。指导教师讲学生按照3—5人一组进行毕业设计小组分组, 让每个小组从给定的素材中选取一部份, 然后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对人物进行细分, 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职业角色和责任。
第四阶段, 校企双方共同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要明确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具体任务、要求以及人物完成时间。个人则根据任务分工或者是根据任务收集的各种凭证、报表、以及编制报表或分析报表, 对单个岗位技能进行熟悉或掌握岗位群之间的联系。小组最后以:“凭证———账簿———报表”的形式和毕业答辩的形式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第五阶段, 校企双方共同考核。这一阶段是高职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的收官站。校企双方对学生实习期间岗位工作的规范程度、学生毕业设计中知识体系运用和把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核, 并共同举行毕业设计答辩和综合评价, 进而评选出其中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和岗位实习能手, 以双向选择的方式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
4 结语
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质上是高职办学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 是高职办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深入贯彻的具体表现。实施面向企业的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受到规范化企业运作的教育, 熟悉未来职场工作的性质和具体要求, 有效整合和提升平时学习中获得的零碎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从事财会工作的职业能力。在现阶段高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中, 校企合作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崇和实践, 这为财会专业面向企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学生毕业时的岗位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企业平台, 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内化知识学习, 将其转变为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 并通过毕业设计将学习所得的初步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提升, 转化为毕业后适应新的岗位工作的专业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非专业职业技能。
摘要:培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财会专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而校企联合、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模式则是应对这种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相关方面的摸索改革, 基于校企联合、面向企业需求的毕业设计模式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企业,高职财会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沈群.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4) .
[2]郑红霞, 汪琦, 赵巍, 西凤茹.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8 (02) .
[3]尹燕, 王传云.多学科交叉综合型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探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S1) .
[4]张颖, 丛蕊, 戴光, 李伟.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J].石油教育, 2003 (02) .
[5]邓薪然.国内外创新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 2012 (11) .
摘 要:毕业论文(设计)是目前高校临近毕业季的学生需要完成的一项研究性学习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关乎着毕业设计能否顺利完成,题目不宜过泛,最好选择本学科内某个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展开研究。本文作者是某高校的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发现导师与学生在选题时沟通不方便,通过借助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使学生可以从诸多备选题目中很快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方向。
关键词:毕业设计;大学生毕业论文;在线选题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84-05
大学生毕业论文在线选题系统是一个用于高校师生在线选择论文题目的互动平台,是集导师上传题目、学生在线选题、导师审核操作等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平台。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可实现师生在线互动选题,进行实时交流,不仅能够省去以往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进行沟通的环节,还能及时查看到选题过程中的数据,比如各导师的专业方向介绍、历年毕业生论文题目、导师可接纳的学生人数、学生自己的选题是否通过导师审核等信息。选题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时间的推移,选题系统的研发成本也会明显降低。
一、系统功能特点
目前,大多高校的毕业论文选题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纸质、电话、邮件沟通阶段,相对于某个专业来说,当年的毕业生不是很多,且毕业论文选题时间较短,因此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较少。每年的同一时段都要进行相同的操作过程,笔者认为有必要研发配套的系统来完成此项工作。
1.采用身份验证的方式设计
该系统内的某些特定功能只限部分相关人员可以操作,操作人员按照功能、方法进行分类,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学秘书、导师、学生四类(如图1所示)。以系统管理员为例,其可以修改系统配置选项(比如设定系统的开启时间在每年的10月份,关闭时间在每年的11月份)、添加学院(该系统以学校为对象搭建平台,可应用于校内各学院的所有专业,因此需要批量添加学院、教学秘书)、发布公告(向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布公告,比如通知教学秘书开始安排今年的论文选题工作)。系统内的所有成员都必须通过登录验证(输入各自的账号、密码)才能获得相应的权限,使用部分功能,而一旦退出系统,则需重新进行登录验证操作。身份验证机制不仅可以很好地区分该系统内的各类成员身份,还设置了加密机制,保障系统的安全,防止黑客或无关人员随意篡改系统内的信息。
2.消息、邮件、短信通知功能
系统内的各类成员需要相互发送消息来及时完成相应的操作,节省等待时间,因此采用系统公告/消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通知。系统管理员向教学秘书发布公告,通知其添加本学院的所有专业、导师、学生。教学秘书向导师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其修改密码、填写个人简介、上报题目。随后向学生发送短信,通知开始预选题操作。待导师审核学生的选题后,系统会即时向学生发送消息。
3.智能排序、推送功能
本系统对论文题目有排序功能,将导师和学生比较关心的题目,按照点击的热度降序显示,同时根据热度值分配红、绿、灰三种权重等级,统计各导师上报题目的权重比例,以便引起各导师的注意,学生也可以直接根据热度值看到本专业当年较为关注的研究方向。
学生在首次登录后,填写自己的专业爱好,系统根据其浏览过的题目自动为其分配高粘度关键词。这样系统便会根据学生的喜好、粘度关键词,为其推送相关的题目,以便减少学生在海量题目中搜索的盲目性,节省大量时间。
二、系统各成员的功能
1.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可以使用的功能模块包括系统配置、学院管理、教学秘书管理、公告管理四大模块(如图2所示),在系统中参与的程度少,但要完成基础性的关键任务,否则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比如10月份)系统管理员可以开启系统入口,开始当年的毕业生论文选题任务。同时可能需要修改部分配置参数,比如允许学生从海量选题中最多挑选几项(1或3条题目)、系统关闭时间(等)。
在系统开启之前,最好先添加该所高校的各个学院的名称、编号,也可在往年已有学院列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删除。然后再为各学院分配学院管理员(通常由教学秘书充当该角色),分配初始密码,通过线下联系通知各学院的教学秘书及时登录系统,开始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准备工作。
2.教学秘书
教学秘书在各学院的日常工作学习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该系统中,为了辅助导师和学生顺利完成选题任务同样要完成大量的工作,按照功能模块划分为个人中心、专业管理、导师管理、学生管理、配置管理、公告管理六个模块(如图3所示)。
首先各学院的教学秘书在接到学校系统管理员的任务通知(电话、手机短信、微信、OA等),便要充当起本选题系统中学院管理员的角色。先要严格添加本学院各专业的名称、编号,然后添加各专业相关导师的姓名、编号、联系方式,并设置各导师可以接收的学生人数,最后要对应添加另一个主体,即学生,因为学生人数可能较多,需要批量导入。待完成这一系列任务以后,分别开启导师入口、学生入口,让导师和学生登录系统修改个人密码、联系方式,导师上传题目,学生选题。当完成一系列动作后,就可以通过系统公告的方式通知学院的毕业生和导师。
3.导师
导师的功能模块包括个人中心、题目管理、学生选题审核管理三个模块(如图4所示)。
导师接到教学秘书的通知,获取到账号、密码后,就可登录选题系统。为了安全,先要进入个人中心,修改自己的密码,然后修改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导师简介,以便学生选到一个跟自己兴趣特长更接近的导师。导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上报今年的题目以供学生选择,若题目较多,可以采用批量导入的方式。导师拥有查看全体毕业生信息的权限,在了解学生的信息以后,可以审核或者拒绝学生对导师本人的选题操作。同时根据毕业生所选题目的统计,了解到今年的题目流行程度,并及时调整选题库。当导师接收并审核通过的学生人数达到教学秘书设定的上限时,要么自己手动锁定状态,或者删除个别学生选题操作;要么联系教学秘书扩充自己可接收人数的上限,这样选题系统的灵活性就会更高,导师超过24小时未锁定,系统会自动锁定,以便让学生选择其他未锁定的导师,达到资源平衡。
4.学生
学生的功能模块包括个人中心、选题管理两个模块(如图5所示)。
各班班长收到教学秘书的通知,获取到全班学生的账号、密码,通知全体毕业生及时登录选题系统,进入个人中心修改密码,然后修改自己的专业特长、个人简介,以便导师从众多接收到的学生中选择自己。
学生可以查询并浏览历年的选题情况,比如题目、作者、是否已发表、发表时间,并可下载历年的论文,进行参考。也可下载今年所有备选题目名称列表,以便有足够时间去图书馆、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感兴趣的选题的研究方向,选题是否适合自己等等。
考虑好后,尽快登录系统,可以从所有题目中选择一项或几项(不超过系统管理员设置的上限,如3条)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也可以筛选出某个比较感兴趣的导师所上传的题目,从中选择。还可在选定导师的情况下,自拟题目,等待该导师修改并审核通过。
当选题操作被审核通过,或者被拒绝后,可以查看导师已接收人数、剩余可接收名额,进行第二次选题工作。
三、序列模型设计
由于本选题系统的操作逻辑较为复杂,需要用序列模型加以说明(如图6所示)。
阶段1:
系统管理员在学校现有的服务器上部署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远程登录该系统,并进入配置页面,修改参数,如系统开启时间、关闭时间(建议一个月内完成)、学生选题数量上限(建议3条)。然后添加全校各学院名称、编号、学院管理员(建议由教学秘书担任此工作)。最后发布公告,短信告知各学院的教学秘书登录系统的网址、账号、密码。
阶段2:
教学秘书获得网址、账号、密码,便可登录该选题系统,首先要修改密码、联系方式(手机、邮件),添加本学院的所有专业、导师,并设置各导师今年可以接收的学生选题数量(建议5名)。然后发布消息,告知各导师登录系统的网址、账号、密码。另一项工作便是添加学生(批量导入),将全体毕业生的登录方式一并通知给各班负责人(班长、学习委员)。
阶段3:
导师获得网址、账号、密码,登录该选题系统,首先要进入个人中心修改密码,填写联系方式(手机、邮件),以便收到教学秘书通过选题系统发送的手机短信、邮件、系统公告。其次还要进一步完善导师简介的相关资料,以便学生找到合适的导师。
阶段4:
本阶段与上一阶段可以同时进行。学生获得网址、账号、密码,登录该选题系统,为了防止他人篡改本人的信息,就要立即进入个人中心,修改密码,完善自己的联系方式(手机、邮件),以便收到系统通知。为了使导师从众多毕业生中挑选到自己,要完善个人简介,包括自己的特长、获奖经历、对毕业论文的预想(等)。在选题的准备阶段,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历年毕业生论文题目,及作者、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正文、字数等信息。
阶段5:
教学秘书通过系统查看到所有导师均修改过密码、联系方式,并完善了导师简介,便可开启导师上报题目入口,然后通过该系统的发送手机短信、邮件功能,通知导师上报今年的题目。导师可以逐条添加,也可批量导入题目,还可即时筛选历年选题,避免与往年题目相似度过高。同时该系统具有智能提取关键词的功能,在导师录入题目时,可以自动分词,并从所有词汇中找到学科相关的关键词,添加到系统中,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阶段6:
教学秘书在系统汇总页面中得知所有毕业生均已修改密码、联系方式,并完善了个人简介,就要开启学生选题入口,通过该系统的发送手机短信、邮件功能,通知学生开始预选题。学生收到通知后,要在48小时内下载全体导师上传的所有论文题目,可进行打印。如有需要可以线下与同学交流、与导师沟通,或者上网查阅资料,最大限度地了解论文题目的相关信息。在48小时的思考期限过后,就要在第一时间登录选题系统,从所有题目中找到自己中意的1至3项,也可先选定导师,进而筛选出该导师提供的论文题目,小范围地进行选题。如果对所有选题都不感兴趣,学生也可自拟题目并上报给指定导师,等待导师审核通过。
阶段7:
导师从众多学生的选题操作中,审核并通过其中的5条选题,可以包括部分学生自拟题目。或者只审核通过其中几条选题,其余全部拒绝,被拒绝的同学可以进行第二次选题。待导师的审核记录达到5条的上限时,系统自动锁定导师状态,导师不能再修改选题操作,学生也无法再对该导师申请选题。
阶段8:
教学秘书可以汇总统计:选题审核操作已完成的导师、选题操作已成功的学生。导师可以查看自己上报的题目的点击率、剩余的题目、学生的来访记录。学生可以查看到其他同学的选题操作匹配成功的记录(包括:题目—导师姓名—学生姓名—时间)、所有题目的点击率、导师的来访记录。
阶段9:
等到全部毕业生的选题操作完成时,系统会通知教学秘书及时冻结系统,这样导师和学生只能在系统中浏览信息,不能再进行任何修改操作。教学秘书可将汇总结果导出并打印,送学院教学部审核、备案。
四、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该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并没有采用当前较为流行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研发成本
目前的智能手机品牌不计其数,其操作系统也不尽相同,主要有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 BlackBerry等,而要开发众多操作系统上的APP,成本会成倍增加,且除iOS、Android外,其他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较少,于是投入大量精力研发该平台上的APP,不切实际。就目前的Android系统,要开发技术成熟的APP,其成本也要上万元,而该毕业论文选题系统的使用时效也就一至两个月,针对动辄数万元的研发成本,明显得不偿失。
2.兼容性问题
就目前拥有最多市场份额的Android操作系统来说,其版本也从2008年1.1版本到目前6.0版本,其间的版本数量众多,要研发支持版本及数量如此杂乱且时刻变化的APP,其难度可想而知。
3.技术成熟度
因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较为成熟的版本在市场上普及时间较短,因此程序员对其中的编程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这也是研发成本较高的原因之一。
4.普及难度
在目前普通用户未适应Light App(轻应用),手机存储容量有限、原生APP的安装不够简便(一般都在30-50MB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手机用户对不太信赖的APP有一定的抵触。
因此作者采用更切实际的技术,即B/S模式的应用程序。研发成本低,普通的小型网站的开发成本大约2000-5000元。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只要编程技术符合HTML4+CSS2+jQuery与HTML5+CSS3标准,便可在任意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完成选题任务,只要其中安装有浏览器(IE、Chrome、Firefox等)。而采用响应式Web设计之后,本系统在智能手机中自带的浏览器上操作也较易实现。
本系统服务器端采用C#程序语言进行编写,在Microsoft .NET平台上搭建系统,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平台,Web服务器容器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自带的IIS 7.0。客户端代码采用HTML+CSS+DIV,为了提供更好的仿桌面应用的体验,采用了jQuery框架(比如:图片预载入、搜索框提示、表单验证、消息框实时传送等)。
下面是学生选题操作的部分C#关键代码:
public static bool chooseTopics(Student stu, Teacher tea, int[] arrTopicId) { // 选题
string sql = ””;
for(int i=0; i
if(sql.length>0)sql += “ , ”;
sql += ”(“ + stu.Id + ”,“ + tea.Id + ”,” + arrTopicId[i] + ”,getDate())”;
}
if(sql.length<1)return false;
sql=”INSERT INTO TbChoose (cStudentId,cTeacherId,cTopicId,cTime) VALUES” + sql;
try {
return DbEntity.toUpdate(sql);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false;
}
}
public static bool sendMessage(Person p, string msg){ // 发送消息
try {
bool b1=webModel.send(p.Id, msg); // 发送站内公告
bool b2=phoneModel.send(p.tel, msg); // 发送手机短信(可借助短信猫接口)
bool b3=emailModel.send(p.mail, msg);// 发送邮件
return b1 && b2 && b3;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false;
}
}
参考文献:
[1](意)埃斯帕斯托著,施平安译.DinoEsposito.ASP.NET2.0技术内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美)KarliWatson,ChristianNagel著,齐立波译.KarliWatson,ChristianNagel.C#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美) Hassan Gomaa著,彭鑫译.软件建模与设计:UML、用例、模式和软件体系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王建华,汤世明,谢吉容.ASP.NET2.0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邱郁惠.系统分析师UML项目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6]王时绘,陈志雄,朱荣钊.ASP.NET AJAX在Web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Z1).
[7]朱征宇,陈烨,常红要等.网站界面设计用户体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37-42.
[8]陈琳,王矗,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73-77.
[9][EB/OL].http://www.asp.net/ajax.
[10][EB/OL]. http://api.jquery.com/.
[11][EB/OL]. http://bbs.csdn.net/forums/Android.
[12]孙亚民.开发.Net平台应用系统框架[DB/OL].http://www.ASPCool.com.
【财会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推荐阅读:
财会专业论文06-03
财会专业的毕业设计09-06
财会专业毕业个人的自我鉴定02-08
财会专业的调研报告06-12
财会专业学习的自我评价07-07
财会文秘专业就业前景09-09
财会专业英文自荐信04-01
财会专业大学生求职信参考03-30
财会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自我鉴定10-01
财会审计论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