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好少年征文(精选6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争当“四德好少年”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何谓四德?四德是指“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当代社会解释为以“爱”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孝”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和以“仁”为核心的个人品德建设。
四德从何而来?四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是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弘扬四德精神,争当四德好少年呢?
在家中,我的东西都是自己整理,还能帮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妈妈笑称我是最棒的小助手。每天吃完饭,我还会替爸爸妈妈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妈妈爸爸都夸我是一流的服务生。
在生活中,我时时处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片;停住脚,收回践踏草坪的步伐,伸出手,拧紧滴水的龙头„.大家谨记需要我们小小少年去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请相信:我会用行动,一直去努力!
1.“健康、安全地生活”部分:第一个小标题有所调整,不再把“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并列,而是突出强调儿童要“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加了关于防病防灾、遵守规则、注意安全等条目,删去了与体育课程标准重复的要求。
2.“愉快、积极地生活”部分:个别指标有所修改,要求更贴近儿童实际,更明确、合理、具体;增加了“在成人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等内容。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部分:将原来的三个小标题“诚实友爱”“遵守社会规范”“爱家乡、爱祖国”改为“学会做事,学会关心”“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这样的修改降低了要求,更加遵循儿童的情感发展规律。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部分:根据这一阶段儿童乐于动手而动手能力差的实际情况,把“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修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修改后的内容,既强调动脑又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富于创造力的儿童,进一步凸显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真正内涵。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样的定位,确立了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是一个思想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家长、社会将给予他们什么“礼物”,怎样科学地输送给他们“清泉之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从教育的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性质的表述清晰明了,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这体现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的理念,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以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为面;将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综合考虑,根据不同年级段的不同层次组织教学,实现“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2.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段划分。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必须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程应当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3.增加了体现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内容。学习目标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
4.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教学建议部分提供的教学方法较丰富,对课程具体实施有了更加详实的要求。评价建议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实效性和时代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实际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互联系,鼓励学生在各自的生活实践中进行积极体验和探索,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如“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对于青春期问题,新课标采用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主动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其意义。在教学建议中,建议教师要了解学生青春期的过渡与矛盾心理,理解学生这一阶段的困惑与不适,逐步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青春期的美好。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身心发展时期存在的“烦躁和不安”“激情与好动”“义气与孤行”等问题。
3.结合时代特征,对思想品德课的实施,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1)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它将伦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与国情等知识领域进行综合,针对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对“我与自然”“我与他人和社会”“我与国家和集体”等各种关系进行认真阐述。(2)强化“两个联系”,即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其他课程。品德和价值观念与学生生活共存,我们的教学必须源于生活、研究生活、提炼生活、深化生活,坚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源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要善于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完成好为学生成才奠基的历史重任。(3)强化评价体系的深化和构建,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情感体验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也是我们评价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见证。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摒弃过去一些机械的、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没有实效性的评价方法,要以学生的真情实感,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表现为目标,辅以科学的权重方案进行评价。要多元评价,切忌“一把尺子量全体”的错误做法。
责任编辑/苗 培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拥抱着青春时代;我们是初生的太阳,燃烧着新的未来!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
我觉得一个国家最需要的就是创新和实践。而创新和实践最根本是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只有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才有资格谈得上是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只有为人民服务,才可以摆脱自我,才能有所作为。有些人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能扶老奶奶过一次马路,给问路的人指一次路……凡是无要求的为别人做的都是可以的。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由此可见,我们少年对祖国是有着多么大的影响,我们曾设想过成功,可是真正的成功却离我们很远。我们要好好学习,多学习一些知识,为祖国的.未来奉献我们虽渺小但有精华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有人说我们90末有个性,有思想;有的人却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管他呢,爱咋说就咋说,我们就是我们,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做好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为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记住: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会创造精彩的明天!此刻,我脑海里闪过一句歌词: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最新新时代好少年征文篇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有不少的好少年里。他们有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也有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还有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也有文明礼貌,微笑待人的……
打开妈妈的手机,一幅感人的画面映入我的视野:迷蒙的天空中,一道彩虹显得特别光彩照人。马路上看不见车水马龙,也看不见穿梭的人群。一位穿着绿色与白色相间校服的小学生,一只手抓着书包带,另一只手撑着一把蓝色的大伞。这伞并没有遮住他那细小的身子,在他的伞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那薄薄的短袖衬衫贴在身上,应该是湿透了。在这老爷爷的肩上,挑着空空的簸箕,看似去卖什么正要往来家赶路。那弯得像骆驼背一样的背,那抬起的脚步,那侧脸上流淌下的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怎么要遮掩不住那露出的一丝微笑。
“这不是爷孙俩吗?多么和谐的画面呀!”我细细地看着这画面,默默地想。图片下方的文字说明,让我更为惊讶,原来这是大田城关第二小学的一名少先队员,为一位正从农贸市场卖完菜回家的老爷爷在雨中撑伞的情景。
“雨中美少年”用自己撑开的伞,撑出了心存善行,乐于助人的新气象。在我的身边,这样的好少年就并不罕见。
那天早晨,我们值日——在操扬卫生区打扫卫生。那飘零的落叶,细碎的花瓣,满地都是。真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只好分块打扫。突然,天空中飘下毛毛细雨,很快便如断线的珠子洒了下来,我们将扫把急匆匆地挥舞了几下,扫起那很明显的落叶,然后三步并作两步向教室跑去。在楼梯上。一阵急促的脚步正从上面的楼梯传了下来。
抬头一看,啊,原来是校长,就是校长,在楼梯的转角处,我们和校长相遇了,我若无其事的拿着扫把,退到了角落处,低下了头。一声“校长好!”打破了我内心的胆怯与无知。抬起头,只见廖坤一只手上拿扫把,另一起手还在行着少先队礼。原来,是廖坤在向校长问好。我连忙也跟着问候了一声:“校长好!”看着校长回眸一笑的表情,我的心理像绽放了一束美丽的花朵。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享水。”我,既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江南,一个水灵多情的地方。
江南更像镜中花,水中月,太美太远,宛如幻境。无论是“人面桃花相映”还是“斜风细雨无需归”;曹雪芹的《江南》和康熙乾隆的《江南》对我来说都是充满魅力的。人文或者历史,诗歌或者歌曲,都让江南水乡大放异彩。
曾经看过一对对联:“月满水,云起是天山。”这是“江南七怪”之一的郑板桥对瘦西湖的倾慕。江南水乡吸收了太多前客诗人的灵魂。感受到无法抹去的魅力,白居易曾说:“日出时,江中花胜于火,春水碧如洗。你能不记得江南吗?”就是这种无法触及的魅力,牵动着流浪者的心,牵动着我的灵魂。
给周庄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周庄的气质吸引了走进沙漠的天真的台湾省女人三毛。她说:“在周庄面前,我还是个孩子,周庄是我温柔的母亲。”周庄擦去了太多流浪的泪水,是人们心目中最迷人的天堂。周庄是长江以南的一部分。在遥远而梦幻的江南水乡,像周庄这样的天堂太多了。
江南最吸引人的是才气横溢,诗书荟萃。“二十四桥二十四风,凭栏忆江东。日暮归桃花坞,刘归红楼。”《江南七怪》中排名第一的金农,向我们展示了桃花柳絮的绚烂之美。是江南人民的才华,把这个人间天堂最迷人的风景,绘声绘色地渲染了出来。
江南的水,江南的历史,人文逸事,诗词歌赋,一切都散发着满满的魅力给我。
---《阳光少年 我们是好伙伴》读后感
寒假的夜晚,我独自信步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稀疏的星星,我的心仿佛被一股莫名的清凉给包了起来;远眺美丽的夜景,我的脑海里不断被“深邃、清澈、遥远、静谧”等美好的词语所萦绕。此时,我在想,要有一缕阳光撒进来,那该有多好。“啊”---阳光,我突然想起了书包里的《阳光少年 我的好伙伴》。
翻开《阳光少年 我的好伙伴》一书,我被几个主题深深吸引:主题“我能行”让我深有所思。从这里,我看到了邓稼先爷爷的信念与力量,领略了无数共产党人的远大目光与坚强意志,阅览了习近平爷爷少年时代的艰辛与奋进,认识了许多“自立自强的好伙伴”,感受了“西门子”第一次胜利的快乐。主题“你真棒”的赞美与欣赏,深深地启迪了我的心灵,让我顿悟“关爱”的真谛,“欣赏”的愉悦,从李克强总理写给希望小学的信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关爱的力量。主题“一起做”让我深深感悟知行合一的境界,让我理解了追求真善美真实内涵。从这里,我看到了诺贝尔获奖者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又看到了100位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我仿佛听见了英烈们激昂的发声:孩子们,你们要具备勇敢、坚强、无私、大无畏的行为,要具备勤奋、爱心、谦和、正直的品质,用崇高的理想、高度的责任、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开拓中华民族的未来!…
书中一张张图片,一则则故事真诚又感人;一个个自立自强的事迹,一句句激励壮志的语言让我倍感温馨。看着看着我的思绪被深深震撼,变得波澜壮阔起来。我想,书中的一个个真实人物,真切故事;一句句激励壮志的语言,一篇篇感恩的篇幅;一段段催人奋进的赞美与欣赏,一幅幅充满关爱与欢笑的图片,恰似一缕缕阳光直射我的心灵,又恰似一股股温暖涌进我的心田。我是一位来自安徽的女孩,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家里我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的百般爱宠,爷爷奶奶的千般柔情,他们的百般宠,千般柔,让我变得任性和孤傲。但任性和孤傲又时常让我气馁,让我失利,让我自责,让我懊悔,让我变得越来越不阳光。我细细地回味书中自信自强的事例,激励壮行的话语,情真意切的故事,我幡然醒悟:我不能只成长在爱宠与柔情的”阴霾”下,不能生长在自私自利的”魅影”中,我不要做碌碌无为的人,不要做只懂给予,不知付出的人。曾几何时,我们的伙伴有的养成不诚实的习惯,有的变得没有了勇敢精神和拼搏意志,有的养成懒惰庸散的品质,有的变成了不懂感恩之辈。《阳光少年》,它摒弃懒散,教我们懂得奋进;她排斥颓废,教我们充满智慧,它恰似为我们指明道路的灯塔,让我们心怀美德,给我们磅礴的力量,灿烂的篇章。
走进我们塘小校园,经过“核心价值观”橱窗前,我们会赫然发现橱窗里的一个个镜头:有上级领导关爱,周校长的谆谆教诲,老师伏案疾书的镜头,也有同学们互相帮助、弯腰捡垃圾、整齐划一的出操镜头……。这镜头,有阳光有伙伴,尽管不可能与英雄相比,也不会有感天动地的大爱,但它不正是飘荡在我们校园里的感动气息,四溢的激情吗?今天的我们在《阳光少年》内涵的感召下,拥有了“我能行”的自信,知荣辱的品质,拥有了追求成功的勇气和意志,我们变得越来越阳光!
愿“校园的阳光”,载着我们向着美好的未来远航!
2000年5月,聂孙乐出生在新干县桃溪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他5岁那年,父亲的去世使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跌入了谷底。爷爷奶奶经常闹病,养活一家四口人的重担全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几个月后,妈妈不堪重负改嫁了。从此,小孙乐只能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面对家庭的变故,聂孙乐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贫困的生活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他在生活上坚持做到自强自立,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为他们分忧,替他们分担生活压力。每个双休日回到家,他都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8岁时,他就跟随爷爷奶奶到田里插秧、除草、收稻子。慢慢地,他学会了做饭、烧菜、洗碗、擦地板、洗衣服等家务活,而且干得有模有样。
过早当家让聂孙乐比同龄人成熟得更早。家境贫寒,让他更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自强能改变命运。他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中,时刻激励自己。在学校,他勤思考,爱钻研,各门功课都很努力地学好。由于他的小学是在乡下上的,底子比较薄,刚上初中时功课有点跟不上,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每次月考总是拖后腿。面对这种情况,他没有气馁,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为此,他利用课余时间补习数学和英语,经常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每天很早起床,坚持早读;课堂上认认真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英语成绩迅速提高,甚至让老师都感到惊讶;他的数学成绩也名列班级前茅。通过这件事,他真正理解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含义。
在班上,聂孙乐是团支部书记和语文课代表。他尽职尽责,团结同学,服务同学,努力当好老师的小帮手。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语文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平时,他常常主动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传授给他们。同学们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有啥事都愿意和他交流。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经常组织班干部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
聂孙乐品学兼优,自立自强,不愧为新时代的“四有”好少年!
以书酬捐
更多自强少年事迹尽在《共筑中国梦 江西少年强——江西省首届“三友”自强少年事迹汇编》一书。如需购买,请汇款至: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13楼《初中生之友》编辑部,邮政编码:330038。每册事迹汇编定价20.00元。请在汇款单上注明购书人详细地址及联系电话。
我们承诺:所有书款将全部用于资助自强少年。
联系人:黄静子。
咨询电话:0791-86765965。
江西省“三友”自强少年推选与资助活动委员会
【四德好少年征文】推荐阅读:
青少年四德工程建设方案05-21
四德征文11-30
四德好教师04-21
我身边的四德好老师09-18
我心中的四德好老师10-05
我心中的四德好教师11-11
阳光少年我们是好伙伴征文50011-02
关于三年级新时代好少年征文作文07-05
红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征文06-10
四德建设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