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参考教案(精选10篇)
课题
食物中的营养
单元
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产生继续探究食物的兴趣。
2.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养成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类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
重点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难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淀粉和蛋白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人每天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的营养。食物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板书课题《食物中的营养》刘老师工作室制作。
交流讨论
带着疑问探究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科学探索
一、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播放视频《食品中的营养》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瘦肉、鱼、蛋、奶、豆类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1)脂肪俗称油脂,按来源可分动物和植物两类。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量。食物油、豆类、蛋黄、奶油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脂肪。
(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占80%,其中主要是淀粉。其种类有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3、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1)维生素的种类非常多。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维生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维生素种类被人们认识和发现维生素成了一个大家族,人们把维生素按A、B、C的顺序排列起来,一直排列到L、P、U共有十几种。
(2)矿物质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食盐、优洛乳、矿泉水等都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大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占细胞鲜重91%~92%。如果一个人的失水量达到20%以上,就会有生命危险。每人每天需要摄入2升左右的水。
二、在一天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1、看看自己一天中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1)要求
查阅资料,将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中,每种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补充记录在卡片上。
(2)自己吃的食物主要营养查阅
【例如】
按照不同的营养成分,将食物再次分类,并作好记录。
营养成分
食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矿物质
水
【资料】部分食物营养成分一览表
3、讨论交流
(1)我们吃的食物中,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2)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4、小结
每餐都会吃的米饭、馒头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淀粉(一种糖)
;许多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它们的含量并不像淀粉那样多。不管营养含量的多与少,都是我们生长的需要,所以不能偏食、挑食,造成营养不良。
三、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辨别?
【温馨提示】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一)脂肪与水
1、脂肪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脂肪》
①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
②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
2、试一试:怎么辨别水和脂肪
(1)实验方法
①在白纸上涂食用油。
②在白纸上挤
压、滑动肥肉。
③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④在白纸上滴一滴水。
(2)实验结果:
脂肪会在白纸上的三道油渍;水也会在白纸上留下痕迹,但干燥后痕迹就没有了。
(二)淀粉
1、淀粉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①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②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试一试
①
在淀粉糊中滴加碘酒。
②在面包片、土豆、馒头等食物上滴加碘酒。
③观察实验现象。
(三)蛋白质
蛋白质的辨别方法
播放视频《检测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
(1)用量筒分别量取2毫升的蛋清稀释液和双缩脲试剂A。倒入同一试管中,振荡均匀,液体仍为无色。
(2)再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振荡均匀,可见试管内出现紫色,这就表明蛋清中含有蛋白质。
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六种食物(固体食物可以捣碎榨取浆液或用蒸馏水制成浆液)。
(四)看标签或资料
看标签或相关资料,也可以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播放视频《食品标签的秘密》
小结: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要合理饮食。
观看视频
认真听讲,随时回答老师问题
查阅资料,交流
按营养成分分类
阅读资料
回答:没有
回答:有
实验、查阅资料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按照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内容
观看视频
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分类、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均衡饮食,不能偏食。不能挑食。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巅峰
检验哪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学会看食品标签
3.科学研讨
研讨一: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成分。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研讨二: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但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其中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通过观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可以发现一种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是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科学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研讨三:我们如何简单地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师点拨:
在食物表面滴碘酒来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在白纸上涂抹并观察来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教师寄语:
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这些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要合理饮食。
交流、讨论、回答:六大营养成分
回答:没有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讨论,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能够用简要的语言描绘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如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注意到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科学
地进行饮食搭配,均衡地获取营养。
认识饮食要多样。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2.5食物中的营养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滨城区梁才办事处第十小学 宋红丽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第1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水果,蔬菜。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花生米、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碘酒、滴管、面包、马铃薯、馒头。
二、教学课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观察、记录了一天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并知道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成分,并学会辨别脂肪和淀粉的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由两个大的活动构成,一是,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二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是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小时候他们是靠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随着自己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时,乳汁已经不能够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就是一知半解了。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d.维生素和矿物质(出示图)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我们平常吃的盐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e.水。大部分的食物中都含有水。
4.教师小结。食物中含有这么多的营养,我们又怎么知道吃下去的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活动二: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含有这么多的营养,我们该如何去辨别呢?(查资料、做实验)提供实验材料,认真看一看、读一读辨别方法。(示文)温馨提示: 脂肪的辨别方法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2.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
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渍。淀粉的辨别方法
1.在淀粉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2.分别在不同的食物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介绍实验器材“滴管”,实验注意事项,滴管必须离开食物一段距离。)
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2.分组实验
3.小组汇报(投影出示)(1)脂肪的辨别
小结:食用油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摸上去滑滑的,说明食用油当中含有脂肪。(2)淀粉的辨别
小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4.我们除了查资料和做实验来辨别食物中的营养,其实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看食物的标签。(图示)通过百度搜索食物标签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A%B3%CE%EF%B1%EA%C7%A9&in=27493&cl=2&lm=-1&st=-1&pn=1&rn=1&di=36511776675&ln=1992&fr=&fm=index&fmq=***25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1&-1&di36511776675&objURLhttp%3A%2F%2F%2Fresfile%2F2010-12-20%2F11%2Fp27_b.jpg&fromURLhttp%3A%2F%2F%2Fhtml%2F2010-12%2F20%2Fcontent_10_1.htm&W400&H299&T7853&S88&TPjpg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三、课外延伸
运用所学知识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美味的早餐。
八、板书设计:
2、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人体的主要成分
脂 肪
糖 类 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矿物质 调节身体机能
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入手,组织了系列探究活动。整个教学活动通过“相关资料”、“实验验证”、“看标签”来了解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教学重点: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教学难点: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背景分析】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5课时内容。本单元前几课首先从身体的结构入手,分别学习了骨骼、关节和肌肉,运动与呼吸、心跳之间的关系,认识了心脏、肺等器官,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一些基础。
从内容上看,本课时的内容较多,一节课要认识五大消化器官,并知道消化顺序。而消化道的认识是一个“暗箱”问题,其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无法给学生可以探究的实体,难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因此,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主要通过大量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探究,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
消化器官作为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重要器官,应该引起学生对消化器官各部分功能的重视。让学生明确,人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按一定顺序来分解食物,不同的消化器官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2.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过程与方法
1.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排列食物进入人体先后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并能在不断交流、讨论中进行修正和完善。
2.通过简单的体验活动加深对某些消化器官形态与功能的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正确对待研究中不完善的认识,并通过反复观察、探讨加以完善。
2.唤起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的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简单了解每个消化器官的功能。2.形成正确的消化道顺序。【教学难点】
1.将各个消化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建立联系。【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大家肚子饿了吗?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些小豆豆给大家品尝 分发小豆子让学生们品尝。师:希望大家吃完小小豆豆后可以充满能量,跟杨老师一起合作完成这节课。准备好了吗?上课。
(设计意图:一开始让学生品尝小豆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绪,在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直接开始课堂教学)
二、探讨交流,初步感知
1.小豆子在口腔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出口腔的作用:嚼碎食物。
3.那么接下来它又去了哪里呢?(出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4.它是如何到达这些地方的呢?把你的推测画到活动记录单上的活动一。5.学生自行画图,教师巡视并做简单提示。
6.教师出示一位学生的成果,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在学生情绪还比较兴奋的时候很快引出课题,让他们可以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初步感知环节,完成后让学生们自行交流,教师不予以任何评价,在交流探讨中有一个理念的碰撞)
三、动手实验,深入探究
1.在学生有一个初步感知之后,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实验要求:(1)请各小组的组长扮演一下“人体模特”,穿上白色T恤。(2)组员们将器官贴纸贴到你认为正确的位置。
(3)完成实验记录单活动二(画出食物在体内旅行的路线)。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实验结果交流:请一组学生派代表上来说一下你们认为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先后经过了哪些位置?(组长跟着一起上来在组长的衣服上面比划),并展示自己的记录单,其他组补充讨论,引出食物在体内经过各器官的顺序。(板书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们的初步感知多多少少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第二次的实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
4.那么经过这些器官之后,食物还是这个碎末的形态吗?
5.学生回答(预设:会变成糊状的东西、会变得很恶心„„)
6.那么各消化器官是怎么让食物变成糊状的东西呢?你觉得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7.学生推测各器官的功能,教师不予以任何评价。8.播放视频,(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的作用)让学生在看的同时简要的记录下人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和特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自行推测各器官的功能,他们的初步认知会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就是要让他们暴露出自己的错误,然后通过视频资料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进行一个二次纠正的过程)
9.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口腔:搅碎食物
食道:输送食物 光滑且湿润 胃: 不停蠕动使食物变成食糜 像口袋 小肠:吸收营养 5-7米 大肠:吸收水分
10.请学生上来拉一拉老师老师衣服内的小肠,感受长度,导出小肠的长度是为了适应它吸收营养的功能。
11.那胃和食道是如何让食物碎末变成可以让小肠吸收的食糜呢? 12.学生模拟胃和食道的工作,进行分组实验。
(个别组可能会出现南瓜卡在食道中的现象,联想到吃东西噎住了,引出我们平时吃饭要细嚼慢咽)
13.学生汇报,总结归纳。
14.得出结论: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变成食糜。(设计意图:由小肠作为切入点,通过拉小肠这一环节让课堂进入一个高潮,学生将小肠的形态特征与它的功能相对应起来。有了小肠的前提,就可以自然地引出食道和胃如何工作才能使食物变成食糜,进入模拟实验环节)
四、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过程,那么你觉得刚才你吃的小豆子现在到什么部位了?他怎么来到这里的呢?接下来又去了哪里?
2.出示人体器官衣服,请学生上来演示。
3.学生感受消化器官的重要性,知道要好好保护消化器官。
一、教材分析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教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三种营养成分。
难点: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支架,铁丝,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淀粉,肥肉。瘦肉,熟蛋白,花生、向日葵、芝麻的种子。
2、挂图或投影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黄瓜、白菜、萝卜、苹果等食物(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只要包括含淀粉类食物与不含淀粉类食物即可,品种不限,均为少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
2、谈话:为什么人每天要吃各种食物?
3、讲述:人所以每天要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作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食物的营养。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
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呢?
(出示课件)
2、指导学生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1)讲解:怎么知道某种食物含有什么营养?有的营养成分可以看出来或尝出来,例如食盐,水。而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维生素,我们既看不出来,又尝不出来,那我们怎么知道呢?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2)学习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1讲述:瘦肉、蛋白(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支架上挂一根铁丝,将瘦肉、煮熟的蛋白钩在铁丝上,用火烧(先烧瘦肉,再烧蛋白),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在烧瘦肉和蛋白时,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所以,我们可以用烧、闻味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学习检验脂肪的方法
1讲解:肥肉、花生米和向日葵的种子,含有很多脂肪。
把肥肉用力在白纸上抹,把芝麻、花生、向日葵的种子放在白纸上划或用铅笔压,观察白纸上有什么?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白纸拿起来对着亮光照,观察纸有什么变化。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把含有脂肪较多的食物在纸上划、压,纸上会留下油迹。油迹和水迹不同,颜色发淡黄,不容易干,摸着油乎乎的,容易透光。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4)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
1讲解:下面我们来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家里做菜时常用到淀粉,这是从含淀粉多的食物中提炼出来的。我们用这种淀粉加水,制成淀粉液,装在试管中;用滴管往淀粉液中加入2-3滴碘酒,将试管摇晃几下,观察有什么现象?
2演示实验
3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淀粉遇碘酒可以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淀粉。
(5)检验常见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1讲述: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己带来的`这些食物,哪些含有淀粉?(检验萝卜、苹果、土豆等食物时,需要把它们切开再滴碘酒。)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是一门科学,只有通过实际检验,才能确定各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含量多少,以便更好地搭配食物。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1)谈话:对照课本第63页的图说一说,各种营养成分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讨论:
1有没有哪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没有)
2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多方面的营养,而没有哪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那么我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吃多种食物,不偏食。)
3一开始同学们说了很多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如果喜欢吃的食物就多吃,不喜欢吃的食物就不吃,这好不好?为什么?
4有人认为吃的营养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补充一些讨论题。)
(3)教师小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必须注意营养卫生。第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会因为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吃的太少会得营养不良症,吃的太多也会得病,例如肥胖症。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食物的营养的知识
2、提问:
(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
(2)怎样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
(四)板书设计
19 食物的营养
蛋白质、水、盐类——构成人体的材料
食物的营养 淀粉、脂肪——人体的能源
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检验方法:
蛋白质——用火烧 脂肪——划或压 淀粉——滴碘酒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可满足身体各方面不同的需要。
2、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包含习惯,如:挑食、偏食等。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1、自制道具:肉蛋鱼、蔬菜、水果、豆类、谷类等五大类食品。
2、活动前了解本班幼儿的饮食状况,包括挑食、偏食或吃得过多等。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引出主题老师T: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那我们背好小手,用自己的小耳朵听好了。有个孩子叫小刚,从小就不肯好好吃饭,总是喜欢吃零食、糖果、饼干和饮料,吃饭时只吃几口,一边吃,一边玩,很多蔬菜都不爱吃,总是挑挑拣拣的,结果个子长不高,身上也不长肉,脸色又黄又绿,还经常生病,妈妈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是营养不良。
2、石室词汇:营养不良T:小朋友,你们知道不知道什么是营养不良啊?营养不良啊,主要是指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养料,而这些养料呢,就藏在各种食物里,如果没有食物吃进去,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个子不高,身体不长肉等问题。这啊,就是营养不良。
3、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好好吃饭?
T:那我们大家要不要好好吃饭啊?
S:要T:为什么要好好吃饭?(幼儿回答,教师提示)S:因为不好好吃饭,会营养不良,个子会长不高,身体会不长肉,还会生病。
(2)那我们怎样做才是好好吃饭?
T:我们应该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很多零食,而且啊吃饭时要细嚼慢咽。
4、教师出示五大类食品的自制教具,请幼儿辨认各是什么?说说自己吃过哪些,它们的味道怎么样?然后教师分类讲解各种食物的特点和作用。
(1)谷类食物指的是用米、面做成的各种食品,如:米饭、面条等。(.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T:小朋友,你们看碗里装的是什么啊?
S:米饭T:对啊,米饭是用米来做成的,它含有很多很多热量,是我们饮食中的主要食品,叫主食。主食类:面条、面包它们都是有营养的食物,小朋友可要好好吃饭。
T:那我们现在看这是什么啊?
S:鸡蛋、肉、鱼。
T:对啊,它们是还是很好吃啊?它们不仅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蛋白质和脂肪,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生长,它们也是有营养的食物。
(2)蔬菜包括各种青菜、冬瓜等。
T:如果小朋友只爱吃肉,是不行的,我们啊还要多吃蔬菜,因为蔬菜里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使我们的眼睛更亮,而且啊不容易生病,因为蔬菜同样是有营养的食物。
(3)水果:苹果、西瓜,各种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味道,也有不同的需要。
T:我们要不要多吃蔬菜?
S:要T:对了,我们要多吃蔬菜,也要多吃水果,你们看苹果红不红啊?
S:红T:它们一定很甜,小朋友一定要多吃啊,因为水果和蔬菜一起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T:那你们还吃过其它哪些水果?
S:西瓜、香蕉T:对,水果也是有营养的食品。、(4)豆类指的是大豆、绿豆、红豆以及各种豆制品。
T: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你喜不喜欢豆子啊?
S:喜欢T:老师想啊她一定喜欢,因为她的皮肤白白的,就像“白雪公主”一样,因为爱吃豆类的小朋友一定是一个健康的小朋友,因为豆类也给了我们身体里边许多植物蛋白,让我们长得健健康康的。它同样也是有营养的食物。
5、通过头饰,复述上述有营养的食物。
T:现在我们再来尝一尝这许许多多的有营养的食物。请5位小朋友,带上头饰,代表几类有营养的食物,便于加深幼儿记忆。、T:现在老师要请几位小朋友来扮演有营养的食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我们学了几类有营养的食物。
S:5类T:对,它们啊是各类肉、蛋、鱼、蔬菜、水果、豆类,小朋友们记住了,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什么东西是有营养的食物,好不好?
S:好
6、教师和幼儿共同归纳,我们每天进食要吃饭,全面吸收各种营养,才能保证身体长得健康。
活动延伸提醒幼儿注意吃各种有营养的食品,不挑食,不偏食,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T:刚才我们尝了各类有营养的食物,我们每天不仅要吃有营养的食物,而且啊还要好好吃饭,因为不好好吃饭会(幼儿主答,教师提示,会长不高,长不胖、会营养不良)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S: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
T: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长得健健康康的。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一开始出现红色娃娃和红色食品,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都喜欢鲜艳的颜色和玩具。兴趣式的投入让幼儿有了积极的心态,课堂上认识红色食品的时候,幼儿们都比较积极参与活动。充分让他们认识和了解了红色食物的名称,顺利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
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没有理解到红色食物对人体的益处,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比如,幼儿知道红色食品的作用很多,这些食品都出现在我们身边,时刻陪伴着我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幼儿也了解到红色食物对我们的重要作用就是增加我们的活力。还有部分幼儿一时无法改变不良的习惯,比如水果不洗就吃、不削皮就吃、暴饮暴食、偏食等坏习惯,还需要在今后多花时间进行教育和纠正,让他们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教学过程:
首先谈话导入新课,先提问学生吃过什么食物,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各个营养成分的鉴定,随后是几个拓展活动:
(1)做个游戏,淘米水和牛奶的区分。
(2)查资料,标签,就少去了。
二、课前准备:
买许多食品,也到菜摊买了许多菜,才发现虽然同样是锅巴,却有三种不同的营养成分不同。
三、未预料到的:
(1)先操作没有脂肪的食物,再操作含有脂肪的食物,就不会把手弄污。
(2)纸上纤维质的,居然也会变色。
(3)学生对碘酒的兴起趣更浓,而对脂肪检验没兴趣。
(4)不要认为糖类都变蓝,所以,我就用蔗糖做了一次,让学生明白仅仅淀粉遇到碘酒变蓝。
四、讲课中严重错误:
在演示淀粉实验时,要着重强调变蓝含有淀粉,不变蓝的不含有淀粉;演示脂肪实验时,也犯同样的错误。
五、活到老学到老:
我在备课时,在资料中查到香蕉和莲藕都含有淀粉,我就专门买了些香蕉和莲藕,而在实验中,香蕉有微弱的变蓝,而莲藕没有任何反应。
1、营养,2、作用,3、代表性食物。行的内容为
1、蛋白质,2、脂肪、糖类,3、维生素、矿物质。用表格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列出来,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在表格下面,还有两三个简单的说明。
今天的教学感觉很满意,但仅仅表现在我们师生的思路清晰。到底某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不含有哪些营养,这我哪知道啊,顶多也就知道它们所含的最主要的营养。晚上回来上网查了面粉、大米、猪肉、白菜这几种东西的营养成分,发现它们每一种都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但的确不会包含所有的营养物质,所以应该平衡膳食。
(在查找的过程中,获知这样一个秘密:越精的面粉其实淀粉越多,而丢弃了许多别的营养物质。于是决定,以后吃面就吃普通面。)
学情分析:
对于食物,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学习中已有较多的体验,知道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中含有营养以及营养对身体健康的相关影响,但是对一般的六大营养成分了解并不全面,更没有深入思考营养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怎么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哪种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1.人体所需营养来自食物;
2.人体维持健康所需营养包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六大类;
3.能尝试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4.逐步了解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初步渗透合理、全面选择食物的生活态度,同时激发进一步研究食物、营养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维持人体健康的六大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准备:
馒头、淀粉、滴管、碘液、玻璃皿、棉签、白纸、花生、食用油、肥肉、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四()班昨天三餐所吃的食物,丰富多样,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吃这么多种食物呢?(直接导入,初步了解学生对食物以及营养的认识)
2.食物能给我们提供营养,那你知道我们人体维持健康都需要哪些营养成分呢?(首先关注人体营养需求,引导学生充分描述,逐一板书,小结:大家很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还有这些物质也被称为营养成分,我们一起来了解。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一起分析,全面认识六大营养成分。)
3.同学们,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健康到底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阅读资料,请你仔细阅读,将你不熟悉的营养成分做好标记,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大家说说,你对人体所需营养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通过阅读资料,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各营养成分的认识和了解,人体六大营养成分分别做成课件,学生交流完后再呈现,以补充学生有没说到不完善的地方和进一步加深印象)
4.请大家回到屏幕,我们昨天一天所吃食物是否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呢?为什么?(小组讨论,看看昨天所吃食物都提供了哪些营养,简单介绍根据,粘贴各食物名称)刚才是大家的猜测和判断,能想到哪些方式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呢?(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做实验……)大家想不想亲自当一回营养师,用实验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激发学生探究食物营养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以及淀粉?(出示任务单,能看明白怎么操作吗?一起分析,肥肉、花生、黄瓜;淀粉、馒头、面包实验指导:对比分析法介绍)
5.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汇报),那么肥肉、花生里是否只含有脂肪呢?馒头、面包里是否只含有淀粉呢?(不一定,怎么办?进一步查阅资料)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通过营养机构鉴定的食物卡,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6.通过阅读,我们对食物中的营养又多了哪些认识呢?谁来说一说?重新回到食物分类卡,(在这里要注意请每个组根据食物卡给食物的营养成分重新正确分类,重新正确摆放呈现出来,并且请老师做出评价)纠正开始的偏差思考,问题一: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问题二: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这能给你选择食物带来什么启示呢?)
7.选择食物时,不能只选择一种或者某几种,而要选择丰富多样的食物,同学们,难怪我们一天需要吃这么多种食物,原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8.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食物中的营养,还只是涉及食物营养的冰山一角,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研究,指导自己更加科学合理选择食物!
板书设计:
食物中的营养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矿物质
维生素
目标2我采用“学生看病”的角色扮演方式,学习无机盐与维生素的知识。我的设计如下:
师: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
挑食的毛病,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不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
生:课前挑选的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诊断一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啊!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
生: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台让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气氛非常活跃。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争论热烈。不知不觉同学们就完成了无机盐和维生素知识的学习。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轻轻松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既省时又省力,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和说明,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检查食物变质的简单方法。
2、认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知道它们是检验食品卫生合格的标准之一。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变味的绿豆饼、食物包装袋。
2、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中的几幅事物变质后的图片,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1、教师:小朋友猜猜这些图片上都是些什么呢?
2、出示面包、橘子变质前的图片进行对照。
教师:这些橘子和面包有什么不同呢?你们仔细的看看。
3、出示一个有怪味的绿豆饼让。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幼儿看看。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副图,是绿豆饼,你们看看图片上的绿豆饼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绿豆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些已经发霉、有怪味的食物还能不能吃了呢?
4、小结:有怪味的或看起来和原先不一样的、发霉的食物都不能吃。
二、集体讨论食物变坏的原因。
1、教师:你们见过哪些变坏的食物?为什么这些食物会变成这样?
2、小结:因为食物存放的时间长了,食物中的原料发生了变化。就会使食物发霉或者是有怪味。
三、了解检查食物变坏的几种方法。
1、引导幼儿从食物的颜色、气味、软硬几方面要鉴别。
教师:怎么样辨别食物是否变质? 让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去看看。
2、出示一个食品包装袋,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数字,介绍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含义,教育幼儿过了保质期的食物不能服用。
教师:我们能在每个包装袋上看到一些数字和汉字,它是向人们介绍这个食品是什么时间生产的,这个是生产日期。还有一行数字和文字代表这个物品能放多长时间,这个是保质期。
四、结合幼儿用书。
让幼儿知道新鲜食物与变质食物的区别,知道在保质期内服用。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小学科学《食物中的营养》参考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油菜花开了》参考教案05-09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04-08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3-13
小学科学太阳教案06-18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01-01
自主探究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开展论文07-10
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06-14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夏天07-06
小学科学始业课教案01-12
万年小学-科学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