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患者须知

2025-03-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麻醉患者须知(共8篇)

麻醉患者须知 篇1

(一)新办《印鉴卡》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申请表1份;填写齐全、签字及用印规范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3份;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复印件;

3、经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合格并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的证明文件(本医疗机构下文);

4、本医疗机构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花名册和签名留样;

5、本医疗机构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资格证书及医师执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6、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且专职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本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7、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设施情况及相关管理制度;

8、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如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本人前来办理,则免除本条款);

9、现场验收合格材料。

注:⑴ 以上材料需加盖医疗机构公章。⑵同时提供上述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JPG格式且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M;文件每页皆须单独命名)。

(二)变更《印鉴卡》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原件2份;

2、变更相关信息的书面申请;

变更医疗机构名称:需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变更文件复印件,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填写医疗机构负责人的亲笔鉴名及加盖印章;

变更医疗机构地址:需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变更文件复印件等材料;

变更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需提供有关部门的任命文件或股东会议决议、医疗机构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填写医疗机构法定代表(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及加盖印章;

变更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需提供有关部门的任命文件或股东会议决议、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填写医疗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及加盖印章;

变更药学部门负责人:需提供药学部门负责人员任职证明、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及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填写药学部门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及加盖印章;

变更采购人员或身份证号码:需提供采购员任职证明、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填写采购人员的亲笔签名及加盖印章及身份证号码;

变更医疗机构公章:需提供有关部门的批准变更文件复印件、公安部门出具的原公章销毁证明复印件(加盖医疗机构新公章),并在《印鉴卡》“项目变更记录”的“变更后内容”栏加盖新公章,同时填写医疗机构负责人的亲笔签名及加盖印章; 变更处方权医师:需提供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并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的证明文件(本医疗机构下文)、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花名册、签名留样和医师的身份证、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4、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如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本人前来办理,则免除本条款);

注:⑴ 以上材料需加盖医疗机构公章。⑵同时提供上述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JPG格式且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M;文件每页皆须单独命名)。

(三)延续《印鉴卡》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申请表1份;填写齐全、签字及用印规范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3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并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的证明文件(本医疗机构下文);

4、本医疗机构取得麻醉药品处方权医师花名册和签名留样;

5、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设施情况及相关管理制度;

6、提交原《印鉴卡》上一个有效期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

7、原《印鉴卡》;

8、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如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本人前来办理,则免除本条款)。

麻醉患者须知 篇2

诱因主要有四点: (1) 药物选择不当; (2) 分泌物等对气道的刺激; (3) 麻醉深度不够; (4) 气管插管不当。

2 麻醉期间哮喘、支气管痉挛急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持续下降的血氧饱和度;自身PEEP;气道阻力和峰压升高;呼吸音消失或听诊肺部出现哮鸣音;ETCO2升高而Pa O2下降。麻醉期间哮喘发作应与贴壁分泌物、肺水肿、误吸、肺栓塞、导管扭折、过敏反应等鉴别。痉挛缓解指征:气道压力<2.0Kpa, Sp O2>96%, 湿啰音、哮鸣音消失, 心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呼吸平稳。

3 评估麻醉前危险因素

对于目前无症状的哮喘患者, 术中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几率是很低的。但在近2年中有哮喘发作史的患者术中哮喘发作的几率明显升高, 且时间越近, 术中和术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越高。对于妊娠期哮喘, 如果区域麻醉不合适或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用于流产或分娩, 其诱发哮喘的风险明显升高。

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受麻醉前手术病人身体状况的影响。ASA分级高, 有器质性心脏病, 呼吸道感染, 阻塞性肺病和呼吸道阻塞病史病人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增加。有哮喘病史患者术中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在10%左右。

4 麻醉方法的选择

能在局麻或椎管内完成的手术尽量选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有资料提示对于目前无症状的哮喘患者, 椎管内麻醉并不能降低术中呼吸系统的并发症, 但对于有症状的哮喘患者椎管内麻醉是有益的。为维持气道通畅应尽量减少气管插管, 如喉罩比气管导管更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但对于哮喘发作频繁或较难以控制的病人, 头颈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仍以气管插管全麻最为安全。

5 麻醉药物的选择

(1) 麻醉药的吸入:根据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报道, 吸入麻醉药对于一些用传统的方法治疗无效的哮喘持续状态, 反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 吸入麻醉药经常在全身麻醉哮喘患者时使用, 利用了吸入麻醉药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2) 氯胺酮:于196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的麻醉药物氯胺酮系, 在1971年开始有了关于氯胺酮对气道平滑肌张力有影响的正式报道, 近几十年来, 对氯胺酮影响气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加深, 目前国内外对氯胺酮在支气管痉挛以及哮喘持续状态治疗中所起的作用达到了一致的认可。 (3) 异丙酚:关于异丙酚用于哮喘患者是有不同的说法的, 有报道称有过敏史的病人, 用该药后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达到15%, 据析是和卵磷脂及大豆油有关, 可导致正常人以及特异性过敏病人诱发组胺的释放, 进一步导致支气管痉挛。然而与巴比妥类药物相比, 其诱发支气管哮鸣音的发生率明显地降低了。用异丙酚 (2.5mg/kg) 诱导气管插管时, 其气道阻力也明显比依托咪酯 (0.4mg/kg) 和硫喷妥钠 (5mg/kg) 低。异丙酚的作用机制是和间接抑制迷走神经的张力相关的, 当大于临床血药浓度时, 有直接舒张作用, 可抑制插管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和麻醉诱导, 从而对气道有保护作用。 (4) 其它药物:用于哮喘患者的很多围术期用药 (比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异丙嗪、哌替啶、咪唑安定、氟哌利多、安定等) , 虽然在离体情况下均可以舒张气道平滑肌, 但是在活体上却达不到舒张气道平滑肌的血药浓度, 这些用药是否具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临床价值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6 麻醉过程支气管痉挛的预防

如果在气管插管前对气道能够进行充分的麻醉, 能够有效地防止支气管痉挛的急性发作。针对精神抑郁诱发的哮喘, 一般在术前应用咪唑安定和抗焦虑药, 如地西泮等用来防止。

患者术前不必停用院原治疗哮喘用药, 加强肺功能锻炼以使FEV1提高能够有效预防哮喘病人的复发。

7 围麻醉期支气管痉挛的处理方法

区域麻醉时, 病人通气困难时, 判定是由咳嗽或者呼吸肌紧张引起还是支气管痉挛导致时, 可以借助肌松药。快速诊断后, 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把诱发原因解除掉, 加压给氧, 避免病人缺氧。

摘要:对于麻醉医师来说, 预防和处理发生围术期支气管痉挛非常重要, 虽然近十年来麻醉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因哮喘这一临床上常见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却是逐年升高。麻醉手术过程中, 很多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从而导致支气管痉挛, 甚至会对病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关键词:围麻醉期,哮喘患者,麻醉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嵘, 邓硕曾.支气管痉挛的麻醉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1, 22 (1) :37~39.

[2]周钦海, 钱燕宁, 傅诚章, 等.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J].医学综述, 2003, 9 (4) :218~220.

[3]张秀华, 叶铁虎.气道处理技术的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3, 19 (7) :437~438.

[4]周钦海, 傅诚章, 林雅芳, 等.围手术期用药对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0, 16 (3) :139~141.

[5]白春学, 方晓惠, 钮善福, 等.地塞米松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5, 11 (3) :403~405.

[6]Rooke GA, Choi JH, Bishop MJ.The effect of isoflurane, halothane, sevoflurane, and thiopental/nitrous oxide on respiratory system resistance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J].Anesthesiology, 1997, 86 (6) :1294~1299.

冬季“腰突”患者保健须知 篇3

天寒“腰突”患者为什么会猛增

医生,“我的腰好痛,一点都不能动”,王女士去成都某骨科医院求治时惊动了周围不少患者,瞧她那架势真够痛苦的,在家属半抬半托的帮助下才进了诊断室。经过各种检查证明,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压迫了周围神经与血管,才引起了钻心样疼痛。

脊柱号称人的“第二生命线”,是人的“支柱和栋梁”,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柱损害对健康威胁极大,它和70多种常见疾病相关。脊柱中的腰椎和颈椎的活动性最大,也最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一症应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在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均很高。从35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组成椎间盘的纤维环就会开始变形。在压力等作用下,各纤维层之间的胶原纤维会发生断裂,由浅层向深层发展,直至髓核突出,从而会引起椎间盘突出。长期久坐办公室、姿势不正、不当运动、用力背抬重物、劳作时用力方法不当等,都可造成腰部急、慢性损伤,使肌肉、筋脉对腰椎的保护功能下降。现在的年轻人一坐办公室就是一天,又喜欢玩游戏、开车、在家里看电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大多是坐着进行,再加很少参加运动健身,就极容易引发腰酸背痛、脖子酸痛等症状。中国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最新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12%,而在30~40岁的人群中,特别是白领中的患病率则高达59.1%。

研究表明,除久坐少动等原因外,秋冬气候的剧烈变化也是导致“腰突”患者增加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冬季寒湿侵袭,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紧张痉挛,小血管收缩,引发腰椎局部肌力平衡失调,促进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因而会引发与加剧椎间盘突出的症状。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体质虚弱、阳气虚衰,更容易受到冬季风寒之邪的侵袭,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猛增。

“腰突”患者冬季保健须知

防寒保暖秋末、冬季直至初春阶段,气温变换频繁剧烈,“腰突”患者应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做好颈部、腰部与背部的保暖,最好增加一件毛或皮的背心。每天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特别要做好寒潮来临前的预防工作。另外,要尽量防止感冒的发生。因为冬季感冒咳嗽、打喷嚏时,腹压增加容易加大腰椎间盘内的压力,拉伤背部肌肉。进而会引发与加重“腰突”症状。

适度锻炼适度锻炼,有利于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增强体质,但“腰突”患者冬季锻炼一定要有节有度。一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有利于护阳保阴、精气闭藏。特别是雨雪、下霉、风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外出锻炼,以免引发意外伤害,可在室内进行适当活动。其二运动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参加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极拳、做操等轻缓运动为最好,使微微汗出,防止汗出过多耗散精气、伤损阳气,有违中医冬季“养藏之道”。

调节饮食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冬季的饮食均宜温宜暖、宜低脂低盐、营养丰富多变化。应少吃生冷、粘滞和煎炸、熏烤类食品。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腰突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食用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寒性体质、平时怕冷怕风的患者,经常手脚冰冷,宜适当多食用一些温性与有补碘、补铁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海带等;虚弱体质表现为腰酸背痛、倦怠乏力的患者适合食用一些有益气养血作用的食品,如人参、黄芪、大枣、当归之类。特别是一些有补肾壮腰作用的食品,如核桃仁、枸杞子、杜仲、补骨脂、肉苁蓉等更宜多吃一些,这些药食可与羊肉(如当归生姜羊肉汤)、乌鸡(如与核桃仁、枸杞子、杜仲等共煲)等制成各种药膳,其补益作用更佳。此外,还应多吃些牛奶、虾皮等有补钙作用的食品,以利强筋壮骨。

加强保护锻炼时要谨慎小心,防止因路滑等原因发生跌扑损伤,引发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背抬重物要量力而行,不可逞强。提东西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不要一手提拿重物。尽量减少弯腰动作,捡取物体时要身体靠近物体蹲下捡取,两手端盆子或提拿重物时,要蹲下曲膝弯腰,不可直接弯腰提取。晨起床时,应先通过挺腰、抬腿等动作先放松腰部,然后侧卧用胳膊支撑身体起床。休息的空歇时间,可以多做腰部环绕运动:两手叉在腰部,以腰椎为轴心水平方向转动身体,并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控制转动的幅度和速度。

重视按摩没事时自己可多进行一些腰部按摩:方法是大拇指在前,卡在腰部,然后用四指在腰部上下左右及腰椎部位进行揉压按摩,或半握拳捶打腰部,每次3~5分钟,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肉松弛。或夫妻互相进行按摩,有条件者请专业医师进行按摩更好。

避免久坐久立中医认为“久立伤骨”、“久坐伤肉”特别是穿着高跟鞋的女士,时间久了腰部更感到累,所以站久了就应坐一坐。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白领和机关干部,首先应选一把自己感到舒适的椅子,工作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必要时可在腰部放一个小枕头或靠垫,保持腰部的正常曲度,减轻腰部疲劳。工作时许可的话,每一时左右就应起来活动活动,打个哈欠,伸个懒腰,或在室内走动走动,使身心放松。退休的老年人不管是打麻将或看电视应避免坐的时间太久,应经常起来活动活动,以免使“腰突”、“痔疮”等疾病诱发与加重。

床非越硬越好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一般主张睡硬板床。实践证明,床过于松软,身体深陷,不但容易使“腰突”病情加重,而且翻身等活动也比较困难。然而床也不是越硬越好,床太硬不但不舒适,还容易引发身体疼痛,不利防寒保暖,容易对脊椎形成慢性损害。所以,应软硬适宜,以选质量比较好的席梦思最合适,或在木板床上加上10厘米以上的棉褥子也很好。

入院患者须知 篇4

1、您这次入院,请一定要留家属陪伴,以便您在住院期间得到较好的照顾,在您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沟通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沟通。

2、在住院期间,请您配合我们医务人员保持病室的干净整洁。床头柜上请您不

要放除了杯子和纸以外的东西,您的贵重物品,请您随身携带,您的毛巾需要挂在床头柜两侧,您的床上请您不要摆放除医院被子及枕头以外的东西,我们会一周更换一次床单元,你的洗脸盆需放在指定的床架上。

3、每间病室都有厕所和洗漱台,请您节约用水,保持地面的干燥,厕所上完后

及时的冲洗。如果您现在因为床位紧张而暂时住在走廊上,请您用护士站正对的抢救室里的公用卫生间。如果您需要热水或开水,请您到护士站导右手直走到的开水房里接取,请您在接取开水的过程中小心别烫到手。

4、如果您在病室有什么需要您可以按床头铃,也可以到护士站叫我们,我们会

尽最大努力帮助和满足您;如果您在厕所不舒服或者有什么需要,请您立即按厕所旁红色的紧急按钮,我们会及时赶到帮助您。

5、医院食堂会在早上07:00、中午11:30,晚上17:00左右将餐车推到科室楼层,如果您需要,请您及时的购买。如果您在这期间错过了购买餐点,您可以到医院食堂购买,具体地点请询问医务人员。

6、如果您入院第二天需要抽取空腹血或有空腹的检查,请您在入院当天晚上

22:00后不要吃任何的东西,也不能喝水,直到第二天血抽了,检查做了才能进食。我们科室一般在早上6:00到7:00这段期间抽取空腹血,这段期间请您不要离开病室。如果您没有抽到血,请您及时的到护士站询问。

7、如果您入院时需要留取大小便标本,如果是急查,需要立即留取。如果不是,请您在入院后第二天清晨留取(留取方法:小便需要清晨第一次尿的中间段,留取半杯即可,大便即用大便杯中的勺一勺即可,如果您是女性患者,月经未干净前请您不要留取大小便标本,以免影响检查结果),请您将留取好的标本放在护士站导左手走到头的专门用于放置大小便标本的桌子上,也请您及时的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及时的将您的标本送检。

8、如果您需要做相关的检查,请您按照护士的指导做好相关检查的准备,我们

会有专门负责检查的护工陪同您去检查。

9、我们科室的口服药是按顿发放,发放口服药的时间一般是早上7:00,中午11:

00,晚上16:00左右,如果您因为各种原因未及时取到药,请您及时到护士站取药。

10、我们科室医生查房时间是早上9:00到11:00,下午14:30到17;30,,晚上21:00

左右,请您这段期间不要离开病房。如果您在住院期间需要询问医生,您可以到医生办公室找相关的医生。

11、如果您在住院期间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如测血压、测血糖、雾化、神康、排痰、气压等,请您在住院期间尽量留在病室,以便保证治疗和监测的连续性。

12、如果您因为各种原因需要外出,请您先得到医生的同意,签离院责任书,再到护士站签请假条,之后方可离开医院,严禁私自离院。

13、如果您在住院期间需要陪床,请您在晚上19:00左右到护士站租取,我们会收取您一百元的押金,每天晚上收取五元的陪床费,我们会给您一张押金条,如果您不需要陪床了,请您拿着押金条和陪床到护士站,我们会把押金退还给您。如果陪床在您租取得过程中有什么损坏,我们会收取您一定的费用。

14、您在住院期间,会由科密每日发放费用清单,让您及时的了解您的费用去向,如果您有什么疑问请您在每天的15:30到16:00这段期间到科密处询问。

放射科患者就诊须知 篇5

一、需做透视、照像的患者,需持临床医师开据的X线检查申请单直接到收费处交费。

二、进行各种检查的患者办理过交费手续后,请在放射科候诊走廊按顺序等候检查。

三、为了您的检查及诊断能够顺利进行,检查前必须去掉可能影响诊断的一切衣物和饰物。检查时应与医师认真配合,并将详细病情及病史告知医师。

四、检查完毕后,请您在候诊走廊等候医师给您出具诊断报告,不要与医师闲谈,避免打扰医师的思考和书写报告。

五、拿到胶片及诊断报告后,将检查报告保存好,并在下次检查时带来,以便对比参考。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2日

受检者安全防护制度

一、来放射科检查就诊的患者,应坐在走廊候诊区等候检查,不准在检查室门口及进入检查室候诊,以防止电离空气对患者产生危害。

二、放射科机房工作时应将防护门关闭并且开启门上的指示红灯,并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推门直接进入,防治射线漏到走廊中造成不必要伤害。

三、婴幼儿、孕妇(尤其怀孕初期三个月内)以及有生育能力者,下腹部和性腺部位做X线检查,必须慎重。必须做X线检查时,也应采用以“拍片为主”的原则,尽量拍片。检查时,尽量进行必要的防护。

四、儿童、孕妇在受检时,应尽量避免X射线的照射,如果必须进行检查时,医师要给患者下腹部盖上铅衣,防止性腺和胎儿接收过量的射线。

五、对受检者非投照部位,要配合医务人员穿戴铅橡皮防护用具。

六、在透视及拍片时,其他人员勿停留在X线检查室内,避免照射。需陪伴人员扶持受检者时,也应穿戴防护用具,严禁孕妇及18岁以下青少的年扶持受检者。

七、任何受检患者有权要求进行放射防护。放射科备有铅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脖、铅围裙和铅衣,患者可以无条件提出使用。使用这些铅防护用品,能有效地保护胎儿、性腺、甲状腺和眼睛。

八、检查结束的患者,应远离检查室在走廊等候区等候报告结果,拿到检查结果后,马上离开放射科。

九、放射医师对患者检查需暴露人体部位时,一定要事先告知本人,经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在给女性患者检查时,当需要暴露胸部、腹部时,需有家属或第二位女性在场。

十、如果患者或家属,提出保护隐私要求时,放射科工作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支持。

十一、放射科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义务向患者宣传放射防护知识,并对患者告知射线有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十二、患者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检查及要求有疑义和不理解时,有权当时提出疑问,并要求得到解答,每一位前来就诊检查的患者和家属,都享有选择权和投诉权。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2日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1、强化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意识,自觉配合并切实落实医院内放射设备的使用安全,避免放射事故的发生。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防护设施的性能,确保其安全正常的运转。射线装置变更时及时办理申报变更手续,机房定期进行辐射水平检测。

3、采用放射诊断应遵循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放射防护知识和相关法规的专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期间须接受定期培训,确保正确合理操作射线装置。

4、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上岗前须进行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对已经从事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要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对患者拍摄前应认真进行核对,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重复照射。

8、机房内除受检者和需陪伴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并且必须配备有铅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围脖、铅围裙和铅衣,并按规定使用。

9、机房门必须设置门灯连锁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行,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志。照射前必须关闭机房大门后方可开机照射,机房工作时大门上方应有红灯指示。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2日 放射诊疗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放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2、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操作,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情况下,才可使用移动式和携带式X线机施行检查,检查时做好防护措施。

6、使用便携式X射线机进行群体透视检查,须报请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7、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殊注意防护。非特殊需要,不得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孕妇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以避免对胎儿的照射。

8、采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最小剂量进行摄片。

9、为了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在摄片前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10、为了防止产生异物伪影,在摄片前请病人或帮助病人除掉检查部位的饰物和异物。

11、在进行胸、腹部摄片前,应做好病人的呼吸训练工作,以减少由于病人呼吸而产生的移动伪影;在进行腹部摄片前,病人应不吃含金属的药物和钡剂。

12、对于需要注射对比剂的病人,应在摄片前4小时禁食。检查前还应给病人做碘过敏试,试验阳性者禁止。

13、对昏迷和不合作的病人,可适当给予镇静剂,特殊情况下应给予麻醉剂。

14、CT、X线机要定期进行保养、维修、射线剂量测定。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2日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放射科X诊断质量保证方案

放射诊断是以影像为基础,通过影像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同时结合临床病史、主诉、体征及其各项检查结果而作出准确可靠的医学诊断来综合的判断是否有某种异常与疾病。如果所显示的图象质量不高或者存在某些缺陷,这不仅影响正确结果的诊断,反而可能造成误诊。为了获得良好优质的X光片,加强放射科X诊断的质量管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影像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分别由本院分管领导及放射科负责人任影像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影像质量监督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单文华

副组长:张学志、王振宇 组 员:赵杰林、刘军、窦玉明

影像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的职责是定期检查放射工作的X光片,考核放射工作人员的影像诊断操作技能以及各项影像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情况。

二、制定影像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制度内容如下:

1、本院负责人、放射科负责人及放射工作人员分级明确各自职责做好影像质量管理。

2、定期对放射科X线机器进行检测和维修、维护。

3、制定放射科符合影像诊断的标准。

4、对设备的性能、照片的质量进行定期的评价。

5、建立完整详细的记录(KV、MA、S、电源电压V、洗片机专用水槽的质量、显影液定影液的PH值)。

6、制定符合当前放射科质量保证及控制的手册,以便及时查阅与修正。

7、对各级人员的培训要到位准确并建立档案。

8、定期组织放射科人员学习新知识;定期组织集体阅片,并且解决从中发现的问题。

三、本方案适用于本单位影像质量保证,自本方案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2日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为使我院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牡市二院骨科分院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放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 长:院长: 张勇 副组长:分管院长 单文华

成 员:医务科科长 赵杰林;放射科主任 张学志、王振宇 ;办公室主任 亓莲;保卫科科长 吴志伟;总务科科长 刘鸿庆;药械科科长 刘丹;感染科科长 李春梅。

应急处理电话:0453-8938471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情况进行自查和监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医务科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放射源泄漏污染、放射源丢失、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总院及市卫生局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5、负责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算受照人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迅速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二、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

(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院领导。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三)全院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各司其责

医务科负责辐射事故的指挥、协调及善后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保卫科负责射线装置的安全保卫工作。办公室负责辐射事故的后勤保障工作。总务科负责辐射事故的物资准备工作。

药械科负责射线装置、放射防护设备器材的购买和维修工作。

(四)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五)除上述工作外,防护检测人员还应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1.迅速确定现场的辐射强度及影响范围,划出禁区,防止外照射的危害。2.根据现场辐射强度,决定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的时间。

3.协助和指导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工作人员佩戴防护用具及个人剂量仪。对严重剂量事故,应尽可能记下现场辐射强度和有关情况。并对现场重复测量,估计当事人所受剂量,根据受照剂量情况决定是否送医院进行医学处理或治疗。

4.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应向区卫生局报告。

四、放射性事故的调查:

(一)本单位发生重大放射性事故后,应立即成立由放射科第一责任人为组长的,有医务科负责人和总务科负责人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和恢复工作组。

(二)调查组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起因、过程和人员伤害情况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并认真做好调查记录,记录要妥善保管。

(三)配合医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编写、上报事故报告书方面的工作,同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等各方面的相关事宜。

五、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过程中如有与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相抵触之处,以国家、省、市应急救援预案的条款为准。

牡市二院骨科分院

2012年1月16 日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体检及保健制度

一、辐射管理和工作人员必须参加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并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年参加一次复训。

二、坚持换岗培训制度。辐射工作人员调换辐射工作岗位时,由于岗位不同,应先经单位内部岗位培训后才可到新岗位工作。

三、做好内部培训工作。辐射工作人员参加省级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后,在上岗工作期间,单位要定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传达省内辐射管理要求。

四、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对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从事放射工作。

五.对新分配人员或新调入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要随时进行培训。

六、辐射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由市疾控中心负责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七、放射工作人员的保健休假,根据照射剂量的大小与工龄长短,每年除其他休假外,可享受保健休假1-2周。

高龄患者麻醉心得 篇6

一、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寿命增加,而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加之股骨又是重要承重部位,外伤致股骨颈骨折几率很高,然而高龄病员麻醉耐受性差,手术麻醉风险大,很多医院股骨颈骨折病患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过程中死于并发症患者几率非常高。我院基于提高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生存率为目标,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患,绝大多数都行手术治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生存状态。现将我院处理高龄患者股骨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选择对象:

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高龄患者行股骨颈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半髋置换术)性别不限,年龄75~95岁;体重40一75 kg。ASA2-3级。排除对象:术中出血量大于800ml者,严重心肺疾患,术前不能纠正者。

(二)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老年人伴发疾病较多,如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衰、冠心病、糖尿病等,以及复杂的治疗用药情况。重点询问有无 COPD 病史、吸烟情况、运动耐受性,检查肺功能和血气,如果 PaCO2 >6.7 kPa(50 mmHg),预示术后呼吸功能可能发生严重障碍。饮食情况直接关系到营养状态,体重、血浆蛋白量、Hb、皮下脂肪厚度是衡量标准。注意有无皮下、牙龈出血症状,是否在使用抗凝药物,有无栓塞发生病史,这关系到椎管内阻滞麻醉的选择[1]。如有合并患者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1.伴有冠心病肺心病者术前应对心功能代偿不全进行内科综合治疗;2.伴有呼吸道感染者,术前必须先控制感染;3.伴有高血压者应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至安全水平,术前不必停用降压药 ;4.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血糖

[2] ;5.伴有水电解至8.3mmol/L 以下,最高不超过 11.1mmol/L 质失衡和酸中毒必须尽可能控制,以防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对急症病人尤为重要;6.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改善全身状况。

(三)麻醉方法共分为3组(注意:均由高年资主治以上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操作和全程参与麻醉管理):

l组为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CEA操作成功者)19例(包括先行CESA准备,硬膜外穿刺成功而蛛网膜下腔穿刺失败的2例)。选择L1-2间隙穿刺,使用侧入法,硬膜外置管3cm,使用2%利多卡因试验量,平面在控制在T8以下,每2小时追加0.5%罗哌卡因6 ml。

2组硬膜外联合腰麻组(CESA组)(CESA操作成功者)15例。选择L3-4,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再将腰穿刺针穿透硬脊膜至蛛网 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33%罗哌卡因等比重液,在10s左右推完,硬膜外导管向上置入3ml,不同时间测试麻醉平面,控制于T8以下。

3组为气管插管全麻组GA14例(包括椎管内麻醉穿刺失败者3例)。用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2 u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4mg/kg,诱导插管,术中七氟醚1.5%-2%吸入,持续泵注瑞芬太尼,间断追加维库溴胺维持麻醉。

(四)麻醉效果评定:

对于麻醉效果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为优秀,患者在手术中没有疼痛感且手术顺利进行;第二等级为良好,患者在手术中有疼痛感,但在其忍耐范围,手术基本顺利;第三个等级为较差,在手术过程当中,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且手术终止。[3]

运动阻滞评级用改良Bromage法测定运动神经阻滞的程 度,无阻滞为0分;不能抬腿、抬肩而仅能屈膝、踝关节为1分;不能屈膝而能屈踝关节为2分;下肢完全不能动为3分;

(五)术中管理:

术中常规监测心电、有创动静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体温。麻醉中注意保暖措施,维持体温高于35-37度,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异常,及时予以对症处理,术中根 据尿量、出血情况适量补充平衡液和羟乙基淀粉或者输注血液制品。椎管内麻醉期间面罩吸氧2L/min,全麻组氧流量为1-2 L/min,;椎管内麻醉用药量单次给药约为壮年用药的1/3,且间隔时间加长到2小时;全身麻醉用药采用静脉泵注给药和七氟醚吸入,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加量,总用药量均少于壮年约1/3药量。

三、结果: 1、2、3组高龄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通过临床对比观察,三组麻醉优良率均无明显差异;术中运动阻滞评分,GA组与椎管内麻醉组有明显差异,GA组运动阻滞评分明显低于CEA与CES组。CEA组和CESA组血压较基础值下降 30% 以上者,约10%,但均可以通过运用少量麻黄碱等缩血管药物及时纠正;CEA组和CESA组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术毕在麻醉后恢复室观察2h后,麻醉平面开始消退,全部安全返回病房;GA组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则较椎管内麻醉者高,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等生命体征变化,经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心律失常以窦缓居多,运用阿托品均可以纠正,血压升高通过调控麻醉药物用量不能纠正者占50%,麻醉药物不能纠正的高血压术中运用硝酸脂类降压药均可以调控到理想水平,但运用阿托品的全麻高龄病例,麻醉苏醒期瞻望发生率较高,导致不能正常拔管的约60%,未使用阿托品的全麻患者术毕带管吸氧状态下自主呼吸时,SPO2低于85%的约为70%,而术毕2小时能够拔管的不足20%,术中运用降压药的全麻患者,术毕2小时能够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压30%而停止输注降压药的不足10%。全麻组所有病员术后均进入ICU加强治疗,平均26小时后离开ICU,安全返回病房。

四、分析讨论:

(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衰退。人体发育的成熟期在 30 岁,以后机体器官的功能开始缓慢衰退,50 岁后开始加速衰退,70岁后有非常明显的衰退。对于耐受麻醉而言,主要决定于机体的代偿潜力,这个潜力与年龄有关,青壮年人的潜力强,老年人弱,保证老人的麻醉安全就是在其代偿潜力内进行调整。[4]

(二)股骨手术为老年人常见手术。高龄患者因机体功能退化,对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降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是保证患者术中生命安全的前提。ASAⅡ-Ⅲ级患者施行腰麻、膜外阻滞并非禁忌。[5]而老年病人髋及下肢手术的麻醉目的主要是镇痛,轻度肌肉松弛或无需肌肉松弛,但由于老年病人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性疾病相应增多,特别是循环功能储备底下,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麻醉的关键是在于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肺功 能的干扰。然而椎管内麻醉与全麻比较有以下优点:1.椎管内麻醉对阻断手术应激反应的作用极强,因应激反应所致的内分泌变化以及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均较全麻为轻,对心肺功能干扰小;2.而全麻容易出现通气 / 血流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因此术后严重内科并发症较椎管内麻醉多见。

(三)但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有许多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的椎间孔变窄至闭塞,致使局麻药在硬膜外腔扩散甚广且易向头侧扩散,又老年人的蛛网膜绒毛明显增大,致使局麻药容易渗透过硬脊膜。故老年人硬膜外阻滞试验量一般用1.5%利多卡因3-4ml,情况较差或瘦小病人的试验量应减少到2-3ml,按具体情况及试验量后出现平面追加麻醉药剂量,每次不宜太多或分次给药,以免平面过广引起低血压。[6]且随年龄增长阻滞每一对脊神经所需的药量逐渐减少。

(四)经总结,为减少高龄病人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率,应做到以下几点:1.术前准确评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2.合理选择麻醉方法,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麻醉医师完成,椎管内麻醉首选。3.正确及时的麻醉中处理,如椎管内麻醉应严格控制平面,为避免术后并发症,所有操作,气管内插管和吸痰操作都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4.70 岁以上老年人施行椎管内麻醉用药量必须减少至 1/3 ~ 1/2 左右,随后根据阻滞平面和血压情况决定追 加剂量。5.全麻应根据老年人药代和药效学特点,选择副作用最小的麻醉药物,低浓度使用,严格掌握用药量。6.加强术中和术后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恰当处理,以确保病人安全。

综上所诉基于对老年病人脆弱脏器功能的保护,在能够满足外科麻醉的前提下,椎管内麻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 [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41-1458.[2].盛卓人.重新认识老年麻醉.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9:58.[3]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60-262.[4]陆利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4);260-262.[5]Ben-DavidB,FrankelR,ArzumonovtT.Minidosebupivacaine-fentany1 spin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 reapir of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Anesthesiology,2000,92:6-10.[6]刘新民.最新医院临床麻醉方法与麻醉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特殊病人麻醉 ,2011,8.p309.徐 天

麻醉患者须知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4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8例, 女86例;年龄22岁~72岁, 平均年龄 (43.51±6.13) 岁。骨科46例 (上肢骨折21例, 下肢骨折25例) , 普外科49例, 妇科33例, 肛肠科32例, 神经外科24例。

1.2 方法

手术前进行常规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检测, 同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然后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 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49例普外科患者、33例妇科患者以及25例下肢骨折患者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 21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 32例肛肠科患者行局部麻醉, 24例神经外科患者行全身麻醉。

1.3 评价标准

(1)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躁动、寒战以及不良反应。 (2) 麻醉效果评定:优:术中患者无疼痛, 手术顺利进行;良:术中患者出现轻微疼痛, 但可耐受, 手术顺利进行;中:术中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 勉强能耐受, 手术进行不顺利;差:术中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且不耐受, 手术被迫中止。优良率= (优+良+中) /总例数×100%。 (3) 采用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对患者的定向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认知功能进行分析评定。

2 结果

2.1 行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分析

184例老年患者中, 有107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67、良23例、中8例、差9例, 优良率为91.6%;有21例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11、良5例、中3例、差2例, 优良率为90.5%;有32例行局部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16、良10例、中2例、差4例, 优良率为87.5%;有24例行全身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21、良2例、中1例、差0例, 优良率为100%。见表1。

2.2 麻醉恢复期情况分析

32例行局部麻醉患者中有3例 (9.4%) 术后出现躁动, 3例 (9.4%) 术后出现寒战;107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有4例 (3.7%) 术后出现躁动, 有5例 (4.7%) 术后出现寒战;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及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躁动、寒战。184例患者均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老年人群患病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1]。据有关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9%左右[2]。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各项机体功能都在逐渐退化, 在进行手术时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这就需要进行术中麻醉。但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殊性, 对麻醉药物耐受差, 因此在进行麻醉时候须根据老年患者具体的病症、病情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

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等[3]。其中, 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被认为是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 因为这两种麻醉方法所用麻醉药物剂量相对较小, 不易在老年患者体内蓄积, 可经人体新陈代谢作用排出体外, 故而不会对老年人机体造成过大影响, 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本组184例老年患者中, 有107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67、良23例、中8例、差9例, 优良率为91.6%;有21例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11、良5例、中3例、差2例, 优良率为90.5%;有32例行局部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16、良10例、中2例、差4例, 优良率为87.5%;有24例行全身麻醉, 其中麻醉效果优21、良2例、中1例、差0例, 优良率为100%。32例行局部麻醉患者中有3例 (9.4%) 术后出现躁动, 3例 (9.4%) 术后出现寒战;107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有4例 (3.7%) 术后出现躁动, 有5例 (4.7%) 术后出现寒战;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及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躁动、寒战。184例患者均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 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最合适的麻醉方式、麻醉剂量, 能够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84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结果 32例行局部麻醉患者中有3例 (9.4%) 术后出现躁动, 3例 (9.4%) 术后出现寒战;107例行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患者中有4例 (3.7%) 术后出现躁动, 有5例 (4.7%) 术后出现寒战;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及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均没有出现躁动、寒战。184例患者均未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 采用最合适的麻醉方式、麻醉剂量, 能够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副反应。

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方式,麻醉恢复期,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捷, 单岩.无痛护理在门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 9 (27) :2466-2467.

[2]李定鲲.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10) :159.

高血压患者安全度夏须知 篇8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管是不是口渴,都要及时补充水分,以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此外,多饮水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要养成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晚上睡前喝一杯水的习惯。要喝白开水而不是饮料,可适当饮用菊花茶、枸杞茶等。

再热也要动一动 天热一动就出汗,这令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望而却步。事实上,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壁的弹性,有效改善小血管的痉挛,让大小血管保持良好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人把运动比作“给血管做操”,这一点也不为过,关键在于控制运动的强度和运动时间。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要以节奏较慢、强度较低的全身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木兰拳、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慢行;一些社区附设的健身器材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扭腰器、拉伸器等等。旅游也是运动的一种,不过有心脏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到高原地区旅游,出门前高血压患者要检查是否带了足够的降压药物。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 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平时一直把血压控制得很好,可一到夏天血压就不稳定,这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有的人喜欢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特别是从外面回家的时候,这样一热一冷,血管会从本来的舒张状态一下子变成收缩状态,为血压升高埋下了“伏笔”。在空调房间里逗留时间长了,一出门滚滚热浪血管又会扩张,这样导致血压不停地在波动。如果此时病人再将药量减少的话,势必很难控制病情。此外,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不够充分,长时间在空调房间还会引发“空调综合征”,出现头晕、口干、心跳过快等症状。因此,定时通风换气十分必要。

上一篇:初中化学教学随笔感言下一篇:办公室秘书年终个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