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的励志歌曲(共11篇)
歌名:因为有你
作词:王晋川 陈道斌
作曲:黄德成
演唱:祖海
歌词:
大地在颤抖 天上白云不在
家园变成废墟 春天瞬间被掩埋
是你把死活置之度外
告诉我不要放弃 人世有大爱
啊 因为有你 何惧阴霾
啊 因为有你 我们永不言败
你向我们走来 尘埃里见证血脉
迎着风冒着雨 奉献忠诚和关爱
你从天南地北走来
告诉我不要放弃 人世有大爱
啊 因为有你 何惧阴霾
啊 因为有你 我们永不言败
啊 因为有你 生命加倍精彩
啊 因为有你 倒下的生活从新站起来
啊 因为有你 我们永不言败
啊 因为有你 让世界充满爱
不仅中国人如此认为, 西方人也如此认为。人们熟知的哲学家黑格尔也对此作了注解:“最自由的而且响声最完美的乐器, 是人的声音。它兼有管乐和弦乐的特性, 因为人的声音一方面是一个震动的空气柱, 另一方面由于筋肉的关系, 人的发声器官也像一根绷紧了的弦子。……它是分散在各种器乐里的响声的理想的整体。因此, 人的声音是完美的, 可以与任何乐器配合得顶合适、顶完美。” (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 黑格尔的解释, 大概能加深我们对“丝不如竹, 竹不如肉”之内涵的科学机制的理解。
中国的歌唱传统, 也许就按着我们的缪斯音乐女神给我们指引的轨迹, 在新的世纪继续发展、创造、展开。今天, 我还是重复着20世纪90年代初我写的一首歌曲和一篇文章的标题:日子还要唱着过!
因为, 不管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 我们都生存在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在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 人与社会、政党、社会团体、社会区域之间也在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 人与其他生命、自然环境、自然发展之间更在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在所有的交流与互动行为中, 人, 会针对其对象产生正与负的价值判断, 更会因与对象的互动而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而这种价值判断和情感表现, 在人的交际沟通中, 往往会用书面文本或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而用音乐的形式, 用歌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传递一种特定的情绪状态, 也许是人类的本能, 也许是人类的独创, 也许是人际沟通的规律。但是, 不管怎样, 走一山唱一山的歌, 走一路唱一路的歌, 过一年唱一年的歌, 也是一个规律。这就是说, 我们人的歌唱活动, 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为此, 歌曲的创作也要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因为, 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的。
一、关于中国传统民歌
当代, 有一种极端化的观点, 把中国传统的民歌形态、演唱形态, 推崇到了不应有的高度。而这种推崇和宣传所产生的客观后果, 不利于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不利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和发展, 不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歌曲创作的发展。
这是因为, 第一, 中国的所谓“原生态民歌”, 其本质是中国农耕时代、封建社会中的大众音乐文化在当代微弱的残存。这些过去的“原生态民歌”, 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过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形态。在过去, 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所寄托的人们的忧思、激情、对社会的控诉, 以及其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 已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 “原生态民歌”中所表达、传递的内容和形式, 并不都是当代人所能接受的。因为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不是过去的社会条件了。《兰花花》所表现出的婚嫁现实、所流露出的伤痛情感, 难道能强加于当代人吗 (包括今天的农村居民) ?《亲圪蛋》所唱出的男女调情方式, 难道不让人觉得有些原始、落后与幼稚吗?《刘梅躲婚》所暗含的人际价值判断, 难道能给当代人带来情感寄托或精神愉悦吗?
第二, 也许有人会说, 这些民歌好听啊!我听了都流泪了!
在中国的传统民歌中, 确实有一些民歌 (特别是西部民歌) , 由于特殊的地缘条件、语言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和人际关系, 在长期的音乐传播活动中,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会给人带来“好听”的感觉。但是, 这种“好听”, 究其实质无非是一个或两个“音符链条” (我们称为“旋律”) 的内在连接, 有张力, 有对比, 有律动, 因而显示出特点、个性、风格。其根本性质, 是特定时期人们在真情实感中, 依据情感流而形成的音乐化或旋律化的记录。
对中国传统民歌中“好听”的正视, 对中国传统民歌中“特点、个性、风格”的探求, 也许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住在延安窑洞的音乐家、作曲家们, 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在陕北民间就地采风, 创作了一批在那个时代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我们都会看到职业音乐家们对中国传统民歌大规模的“搜救”活动 (采风) , 而其成果反映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优秀歌曲作品中。
这个事实说明, 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的现实之创作歌曲, 总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审美元素、传统的音乐元素。历史证明, 中国优秀的创作歌曲,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地上长出来的。
因此, 中国传统的民歌, 是音响博物馆中的收藏品, 其功能是让人们了解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 它是历史的知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民族精神、民族审美的参考基因, 除此之外, 并无其他。
二、民歌概念内涵的转化
我曾在20世纪80年代写过文章, 谈论中国民歌的消亡问题。当时, 在和别人的论辩中, 我悟到了一个新的道理:消亡, 指的是传统民歌的消亡, 但现实民歌依然存在。基于此, 我完成了一篇当时我认为很重要的论文《试论民歌概念内涵的发展转化》。我的观念是, 传统民歌的物理形态和生存形态的消失, 并不等于民歌现象的消失。80年代、90年代, 民歌现象仍生机盎然。当时出现的铺天盖地的盒带流行音乐、摇滚乐, 难道不带“民风”、“民性”、“民气”吗?传统民歌概念内涵中的口头性、集体性在当代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的笔头性、个体性。我认为, 新时期、现当代, 除政府音乐行为和学院派的音乐行为之外, 一切相关的歌曲都具有民间歌曲性质, 只是这些当代的民间歌曲, 其物理形态、技术基础已和传统民歌的物理形态、技术基础有着本质的不同了。
在这样观念的基础上, 我认为, 中国的民间歌曲之河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 士大夫、儒生阶层所指的“靡靡之音”、“郑卫之音”、“桑间濮上之音”等, 均是早期的中国民歌类型。它们一直被沿袭到我们当代所见到的一些传统民歌残存之中。若考察它们的根本社会特性, 我们认为, 所有的这些民歌都具有“三民”特性:
民风——民间乡土市井之俗风;
民性——民间饮食男女之情性;
民气——民间三教九流之人气。
而这种笔者所谓的“三民”特性, 用准确的学术语言来概括, 那就是大众性:大众的心态、大众的理解、大众的语言、大众的审美、大众的兴趣……
因此, 三十年前, 在中国大陆出现的流行歌曲, 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 只是表现形式、传播方式不同而已。这难道不是民歌吗?我们或可称其为现代民歌、当代城市民歌等。而有人将流行歌曲的某个类型称为“民谣”, 本身也靠近我们的思维了。在20世纪80年代, 有人跟我争论。其实, 越争论, 我的想法越成熟。这就好像人一样, 尽管今人和古人比, 服装变了, 生活方式变了, 生活质量变了, 行为方式变了, 思维方式变了, 语言也变了, 但是, 人还是人, 人的基本属性并没有变。
既然如此, 那今天铺天盖地的网络原创歌曲, 有着什么特性呢?笔者仍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具有民歌的特性。因此, 它们是中国当代网络技术传播时代的民歌。网络传播技术、音乐制作软件的普及和大众化, 必然刺激网络民歌的急剧发展。
三、当代网络歌曲的“三俗”
在这种网络歌曲 (民歌) 急剧发展的形势下, 人们注意到一个十分突出的音乐现象, 并用“庸俗”、“低俗”、“恶俗”来描述该现象中的一大批网络歌曲 (音频和视频) 。也许, 人们在三十年前盒带传播流行歌曲的时代所说的“庸俗”一词, 用到今天, 已经不能概括这些歌曲的性质了, 已经不能解音乐传播中的“离经叛道”之恨了, 因此, 加了“低俗”和“恶俗”之辞。为此, 我的研究生在研究网络歌曲的负面现象时, 也以“庸俗”、“低俗”、“恶俗”来分类、统计、观察、思考。我也曾积极加入过对网络歌曲“庸俗”、“低俗”、“恶俗”现象口诛笔伐的行列。但是, 时隔六年, 网络歌曲负面的“三俗”现象非但没有减少, 反而愈演愈烈, 大有“低之又低”、“恶之又恶”之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也许, 原因有三方面:技术原因、经济原因、传统文化原因。
第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 捡了个当代技术之便宜。为此, 音乐的网络传播, 已成为音乐传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 人们也发现, 音乐网络传播的门槛, 与其他所有的传播媒介相比较, 是最低最低的。可以试比较一下, 当年, 你可以随意出版唱片吗?你可以随意印刷出版乐谱吗?你可以随意出入广播电视媒介吗?不行的, 门槛高着呢。特别是在过去的纯计划经济年代, 各种媒介传播的“守门人”, 严控政治、艺术、技术等多方面“关卡”, 凡音乐上庸俗的内容与形式, 通通过滤之, 更不用说“低俗”、“恶俗”了。
第二, 很多综合门户网站、音乐专业网站,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 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于是, 在音乐文化上, 默认、容忍甚至欢迎了各种“离经叛道”的“恶搞”。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才能增加点击率, 而点击率高, 商家广告投入才多。这是经济原因。为此, 网络经济的竞争态势, 已给“三俗”的繁衍留下了广阔的“低门槛”空间。
第三, 中国的民间文化、民间歌曲的传统特性。我在《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一书中分析中国大众音乐的社会特性时认为:“大众音乐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包含了除宫廷音乐、文人音乐之外的一切生存于民间的音乐形态。究其音乐的生产环节而言, 由于它是从低级的原始形态向高级的精英形态、从较为粗俗的口头文化向更加精确、细致的笔头文化积累、叠加而来的音乐实体, 因此大众音乐的创作主体是多层次的和多元化的;究其音乐的社会接受环节而言, 由于大众音乐的本质目的, 是再现大众的多种价值观, 实现大众的多种精神追求, 体现大众的多种审美评价和表达大众的多种生活方式, 因此, 大众音乐的参与主体是全方位的。” (1) 同时, 我也提到, “明清以来, 大众音乐中的农村、城市民间歌曲形态的形成, 有其复杂的运动轨迹。既有千百年来民间口头流传的, 也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即兴创作的;既有普通下层民众 (包括城市的青楼歌妓) 的娱悦心声, 也有职业作者和文人们参与的商业性迎合。至此, 在一个长期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一度繁荣的时期, 那种‘乐而词亵’、追欢买笑、招蜂引蝶并充满浓郁世俗烟火、男欢女爱气息的歌曲也就喷薄弹出, 更浓墨重彩, 并比比皆是。此刻, 上审唐宋, 下度明清, 这似乎成为了一个周而复始的社会文化规律:在社会的某一阶段, 从道德理想主义的破灭到人的人性本能追求, 大众歌曲同样起到了先锋和号角的作用”。 (2)
大众音乐在创作、传播之社会规律上, 内容是多元性的、多向性的。也就是说, “三俗”永远存在于大众音乐文化之中。古代如此, 近、现、当代也是如此。只有在某些历史时期, 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 暂时扼制了“三俗”的产生。比如20世纪的抗战时期, 捍卫民族的决心与追求解放的正气, 促使了“正气”精神在大众音乐内容多元化、情调鱼龙混杂化中的突出, 让“三俗”无法支配“正气”传播的大众音乐潮流。当时被批为“庸俗”的《毛毛雨》虽然曾经在上海流行, 但是在抗日革命群众歌咏活动的大潮中, 最终也销声匿迹。
在今天的条件下, 在网络“低门槛”的现实中, 在经济市场竞争中, 音乐中“三俗”的出现, 可以说太正常了。它有点像街头令人讨厌的“牛皮癣”小广告, 你禁不了, 删不掉, 而且越来越多。因为, 这些人要做生意, 要吃饭, 要生存, 他就不顾一切地滥贴广告。在音乐文化中, 写歌、唱歌, 是各层面的人的本能反应。即使有人写了“三俗”的歌, 只要不是影响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恶骂, 我们就不能把他抓起来。
笔者讲此话, 并非为“三俗”行为辩解, 而是希望我们对“三俗”行为有一个科学、冷静和淡定的认识, 这就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社会环境,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在多元化的社会群体中, 多种层次的社会人、多种多样的人生价值观, 必然要形成多种多样的对休闲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人们在创造、消费音乐文化的时候, 必然要锁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为他们提供传播手段的网络, 也只是要在人们的追求行为中, 努力想分到一块“蛋糕”。
尽管如此, 难道我们就可以因为“三俗”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吗?面对这样的现实, 我们如何弘扬中国优秀的民族的、大众的音乐文化?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四、关于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当代, 在音乐文化的社会传播中, 互联网的传播, 只是多种手段中的一种。音乐传播, 还更多地分布在其他传播手段中, 如唱片、广播、电视、无线移动终端、广场音乐表演、剧场音乐表演、街头与社区音乐表演、学校音乐表演等方面。我们可以把它们形容为“阳光型音乐传播”。因为, 这些传播, 是在社会正能量覆盖之下光明正大的音乐传播, 是在向上的价值导向、较完美的艺术尺度和技术尺度监督下的音乐传播。这个传播的平台具有公开性、光明性。
在以上这些“阳光音乐传播”的平台上, 我们可以有所作为, 能以实际行动向网络的“三俗”宣战。这就是说, 我们要在这些平台上, 努力地倡导和弘扬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也许人们要问, 什么是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什么是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按我的理解我的理解, 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是贯穿在歌曲传播的所有环节中的一种气场的所有环节中的一种气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认同感感、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它们覆盖着歌曲的传播源、传播源的品质播源的品质、传播内容、传播内容的质量以及受众的情绪状态和审美反馈等多个方面绪状态和审美反馈等多个方面。我认为, 这种审美正气, 绝不是像前几年那样唱唱“红歌”就能树立起来的, 也绝不是靠几个“明星”走台就能树起来的, 更不是在盲目、极端地追求商业利润中就能树起来的。
我给大家举些实例, 介绍几个网络链接。 (1) 你打开这些链接, 就会看到这些例子。通过网络的传播, 我们可以实实在在看到现场音乐的表演。其中一个歌唱表演者, 是当代俄罗斯很著名的女歌手叶莲娜·瓦恩佳 (ЕленаВаенга, 英文Elena Vayenga) 。在这些表演录像中, 你如同进入了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艺术传播空间, 你会感受到一种震撼的正能量, 你会体验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感激动。哪怕你不懂俄语, 听不懂歌词, 这种强大的艺术的、精神的力量也会冲击着你, 此刻, 你也许会感叹:原来, 唱歌、听歌, 还不只是简单的娱乐休闲啊!歌声在传递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歌声在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力量, 歌声也在解读着大众音乐文化中最纯洁、透明的审美感受。
叶莲娜·瓦恩佳在演唱
以上我们举出的例子, 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叫作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连接着历史、当代和未来;
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覆盖着歌曲表演者和音乐受众的多侧面受众的多侧面 (包括各方的素质、修养、道德、价值观、社会观社会观) ;
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更需要音乐传播链条中所有的人有的人 (如音乐传播的“守门人”, 音乐的词曲作者, 大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音乐教师, 商业音乐从职者等等等等) 来共同参与。
这样, 我们才能创建一个庞大的“阳光型音乐传播”平台, 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弘扬歌曲传播中的审美正气, 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富于成效地扼制网络音乐传播中的“三俗”现象。
但是, 当前的各种社会音乐现象, 也许人们已有目共睹。““三俗”的倾向, 似乎已不限于网络了;“三俗”的制造者的制造者, 似乎已不再只限于某些业余网络歌手、写手了了;似乎有的主流媒体, 在追逐利益的趋势下, 也在跟风赶潮了……
笔者在此与其说是忧虑地笔者在此与其说是忧虑地, 还不如说是科学、冷静静、淡定地自问:我们的音乐文化, 应当怎样来配合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社会生态环境, 应当怎样使年轻人努力地开创未来轻人努力地开创未来?我们的民族精神, 应当怎样通过音乐文化来高度地凝聚在一起音乐文化来高度地凝聚在一起、无敌于天下?
(2014年1月于北京)
注释
1曾遂今著《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17页。
2同上书, 第15页。
2. 《只对你有感觉》Hebe 飞轮海
3. 《Way Back Into Love 》Huge Grant Haley Bennett——很有feeling的一个歌曲,品冠和梁静茹有翻唱过~~梁静茹和品冠也唱过中文版《K歌情人》~~
4. 《水晶》任贤齐 徐怀钰——很早的歌曲,记忆犹新的歌词“我和你的爱情,好像水晶......”是叫人感觉爱情甜蜜的歌曲~~
5. 《梁山伯与茱丽叶》卓文萱 曹格——本来是两对情侣中各自的男女主人公,被安在一个歌曲里面,歌曲很经典~~
6. 《北极雪》陈慧琳 冯德伦——此歌曲还有一个新版本,是小刚和陈慧琳的《再见北极雪》
7. 《选择》叶倩文 林子祥——这个歌曲我印象不深,不过歌曲应该很老,很经典~~
8. 《让梦冬眠》孙楠 艾雨——很考验的一个歌曲,主要是男高音太高
9. 《You make me wanna》萧亚轩 Blue——因为这个歌曲还有一场官司,不过我本人比较喜欢这首歌曲,就是rap,比较费劲~~
10. 《爱在蔓延中》梅林 谢霆锋——翻唱歌曲
11. 《有一点动心》张信哲 刘嘉玲——经典歌曲,也是比较难唱的歌曲 点击播放
12. 《分开旅行》刘若英 黄立行——比较喜欢刘若英的那一段,mv是我喜欢的风格
13. 《恋爱达人》罗志祥 小S——我曾经因为这个歌曲买了一张专辑,还正版的,多好听的歌曲
14. 《广岛之恋》张洪量 莫文蔚——讲述的是婚外情!!张洪量的高亢嗓音和莫文蔚的低沉形成反差 点击播放
初三毕业励志歌曲
1,《祝你一路顺风》(吴奇隆)
[推荐理由]:唱给那些即将为理想而远行的好友,无奈、寂寞、悲凉背后是深深的祝福。列车进站,它将把带走同窗好友,并将带走我们共同拥有的岁月。
[经典歌词]:当你踏上月台,从此一个人走,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深深地祝福你,最亲爱的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2,《朋友》(周华健)
[推荐理由]:大合唱的必选曲目,朋友这个称呼包含了太多太多东西,当唱到那句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的时候,可能再坚强的人也会掉泪。
[经典歌词]: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3,《那些花儿》(朴树)
[推荐理由]:唱给自己心里的那朵花再合适不过了,或一起追忆逝去的岁月,中间那断啦啦啦需要全体同学的配合哦。
[经典歌词]: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4,《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迪克牛仔)
[推荐理由]:四年的感情生活也许有遗憾,用这首情歌吼出来吧。当唱过那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后,伤感地发现,有多少个四年可以重来?
[经典歌词]: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5,《祝福》(张学友)
[推荐理由]:哭过唱过之后,给彼此真挚的祝福吧,很多离别聚会都把这首歌作为压轴曲目来唱。
[经典歌词]: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伤离别,离别虽然在眼前,说再见,再见不会太遥远。
6,《大约在冬季》(齐秦)
[推荐理由]:这首歌被很多人评为青春岁月的纯真寄托,分别前必唱,太经典了。
[经典歌词]: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没有我的岁月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7,《同桌的你》(老狼)
[推荐理由]:这首歌现在被演绎到不仅仅是唱给同桌的她,也是唱给同班自己喜欢的女孩,是最有潜台词的表白之歌。
[经典歌词]: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8,《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老狼)
[推荐理由]:唱给在一个寝室住了四年,感情深厚的室友们,歌词可以稍改一下,比如:睡在我上铺的姐妹。
[经典歌词]: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9,《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
[推荐理由]:有些同学毕业前可能有些迷茫,或找工作不顺心等烦恼,唱这首歌给自己励志吧,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
[经典歌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10,《再见》(小虎队)
[推荐理由]:这首歌虽然很积极地告诉大家明天我们会再见,可每当唱到这句时,更让大家想到眼前的分别。
[经典歌词]:请相信我会再次回到你面前,唱起我们无悔的青春,请相信此刻虽然就要说ByeBye,明天我们会再见。
初三学生励志歌曲
1.奔跑
在自己停止不前时,要激励自己不停地奔跑,不断地奋斗,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步伐!
2.阳光总在风雨后
中考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要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下有晴空!3.别放弃希望(张雨生等合唱)在梦想未放弃你时,你千万别放弃梦想。
4.最初的梦想(范玮琪)既然选择,就不可以忘记.在迷茫时,想想最初的梦想.5.隐形的翅膀
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怀疑,继续向前!6.我不后悔
对于自己做的决定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我要做的是一如既往地前行。
7.飞得更高
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向自我挑战,就要飞向更高的天空。
8.追梦(吴奇隆)追逐梦想,挑战自我!9.壮志在我胸(成龙)如歌名壮志在我胸,一切困难皆不难。
10.朋友别哭
在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然后对自己说:朋友,别哭!初三励志歌曲大全
初三中考励志歌曲大全
01少年狂想曲--黄舒骏
02未来的街头--黄舒骏
03三跪九叩--黄舒骏
04三代之间--黄舒骏
05两岸--黄舒骏
06五十块钱--罗大佑
07老张--张楚
08卑鄙小人--张楚
09造飞机的工厂--张楚
10吃苹果--张楚
11混--张楚
12跳--张楚
13动物园--张楚
14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张楚
15冷暖自知--张楚
16蚂蚁蚂蚁--张楚
17偶像不死--黄舒骏
18座右铭(有问题)--黄舒骏
19单纯的孩子--黄舒骏
20雁渡寒潭Ⅰ--黄舒骏
21听听地球的声音--周传雄
22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崔健
23假行僧--崔健
24混子--崔健
25无能的力量--崔健
26九十年代--崔健
27红旗下的蛋--崔健
28盒子--崔健
29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
30老师,我想对你说--瘦人
31万家灯火--瘦人
33真心英雄--周华健;成龙;黄耀明;李宗盛
34胜利呼唤--周传雄
35公路--纵贯线
36空水杯--周云蓬
37鱼相忘于江湖--周云蓬
38沉默如谜的呼吸--周云蓬
39山鬼--周云蓬
40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周云蓬
41盲人影院--周云蓬
42失业者--周云蓬
43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周云蓬
44荡荡悠悠--周云蓬
赵传 《我是一只小小鸟》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也许有一天我攀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
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每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睡不着
我怀疑是不是只有我明天没有变的更好
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会知道
幸福是否只是一种传说我永远都找不到
汪峰 《怒放的生命》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象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五月天 《倔强》
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
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
我如果对自己不行如果对自己说谎
即使你不原谅我也不能原谅
最美的愿望一定最疯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的唱
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
BEYOND《海阔天空》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怀著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风雨里追赶
雾里分不清影踪
天空海阔你与我
可会变(谁没在变)
多少次迎著冷眼与嘲笑
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
一刹那恍惚
若有所失的感觉
不知不觉已变淡
心里爱(谁明白我)
更多相关内容介绍:
励志歌曲排行榜
近些年来, “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多在电视、广播上频繁出现, 并且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欢迎, 为丰富广大人名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在定义上有很大的区别, 决定不可混为一谈, 要想真正剖析“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两种的关联性必须从概念定义上加以区分理解。
一、什么是“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是遵循声乐艺术的基本原则, 以情感为核心, 以口语化为基础, 把声、情、形体动作及话筒使用等技巧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演唱方式和方法, 并非我国本土文化。其最早是有上世纪80年代从外国、港澳台地区流行歌曲的磁带的录制传入我国大陆, 随后一部分港澳台歌星登陆我国大陆, 在我国文艺界时而久之逐渐形成“通俗”这一唱法。但是什么是“通俗唱法”, 为什么叫做“通俗唱法”, 这一概念至今没有一本介绍有关此唱法的声乐著作, 或是有关权威人士对其做过准确的阐述, 以及下过准确的定义。只是大部分人根据演
唱效果、生理结构或者自己个人的理解为:气声唱法、轻声唱法等等, 这些定义听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都经不起严格的推敲。笔者在此对“通俗唱法”进行一下几点的总结:
(一) “通俗唱法”的表现形式:
表现服装新颖符合现代潮流气息, 贴切的符合舞台演出, 对采用现代电子技术的运用, 演出者对麦克风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演出效果, 演出台上台下呼应配合便于现场节奏的调动。
(二) “通俗唱法”的演出风格和技巧:
其演出风格多种多样, 或轻声或粗声、或柔或哑、或假或喊等多种演唱风格。在演唱技巧方面注重语言音律和装饰性技法, 例如:刘德华的颤音, 歌手在演唱中上下滑音的运用等等。
二、什么是“通俗歌曲”
通俗歌曲指的是从某个角度、某个侧面, 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 表达人们的感情意愿, 配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采用通俗唱法, 从而拨动群众的心弦, 引起相应的共鸣。它早期多为商业创作与演出, 活跃于城镇, 与有着浓郁色彩的民间音乐有着本质的区别, 并且, 它也不像艺术音乐那样稳定和规范。因此, 很多人认为它不同于民间音乐和艺术音乐, 泛指一种较通俗易懂, 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通俗歌曲”对很多人来讲, 在概念上没有十分清楚的定义。在上世纪末, 曾经有人讲“流行歌曲”正名为“通俗歌曲”。但什么是“通俗歌曲”其内涵和外延?很多人认为日常生活小调就是通俗歌曲;港澳台歌星演唱的就是通俗歌曲;用通俗唱法演唱的就是通俗歌曲等。在此笔者认为通俗歌曲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 能够被不同层次的人所接受理解。
(二) 符合广大群众的欣赏水平和需要。
(三) 在社会中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
由此看来“通俗歌曲”与“流行歌曲”有很大的相似处, 其关键在于其群众性、通俗性, 而这种特性就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第一, 通俗歌曲的民族特性, 带有明显的特定时期的特征, 在历史的发展中通俗歌曲以民族音乐为生长土壤, 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第二, 大众性, 通俗歌曲多为现实生活中口语结合音乐旋律, 好听易于上口, 记忆深刻, 便于传播;第三, 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通俗歌曲表现的多为现实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或广大群众中生活最接受的, 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三、“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关联性
通过对“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二者的关联性。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通俗”二字, 但并不是完全意思的通俗。“通俗歌曲”中“通俗”是指歌曲的民族性、生活型、大众性。而“通俗唱法”的“通俗”是指表现形式的和演唱方式所具有的风格特点。二者是相互区分又是相互联系的, “通俗唱法”一定要有相应的“通俗歌曲”加以表现。“通俗歌曲”的创作带有较强的民族性和社会现实主义精神, 为“通俗唱法”提供了良好丰富的作品来源;“通俗唱法”为“通俗歌曲”提供了相适应的表现方式。“通俗歌曲”是相对于“艺术歌曲”而言的, 其社会属性注定其创作作品的多样性, “通俗歌曲”为展现歌曲的特性必然不拘于单一的演唱方式。随着“通俗唱法”的不断发展, 体系的不断完善, 更好的展现了“通俗歌曲”内在的感情世界, 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从而更加刺激“通俗歌曲”的创作。二者如此相互关联, 共同促进“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的共同发展。
由于通俗歌曲中特定的社会属性的发展, 其歌曲更新和群众的审美变化, 使通俗歌曲比其他歌曲艺术形式更新更会, 周期更短, 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对而言, 在通俗唱法中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 所表演时运用的演唱方式和表示方法上也在不断的变化进步。总之, 当今通俗歌曲和通俗唱法的存在, 如此被人们广为接受传播, 对通俗歌曲和通俗唱法的探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晶.音乐知识与鉴赏[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刘天礼.通俗唱法歌唱要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2. SmashMouth – All Star
3. Calvin Harris ft、Ne-Yo – Let’s Go
4. LaRoux – Bulletproof
5. Madcon– Beggin’
6. LMFAO – Sexy And I Know It
7. Michael Franti & Spearhead– Say Hey (I Love You)
8. Justin Bieber ft、Ludacris –Baby
9. Nirvana – Smells Like TeenSpirit
10. Pink – Raise Your Glass
11. Rick Ross – Push It
12. Black Eyed Peas – Don’t PhunkWith my Heart
13. Beyonce– Single Ladies (Put ARing On It)
14. Christina Aquilera ft、NickiMinaj – WooHoo
15. Eminem – Lose Yourself
16. Eiffel – Blue (Da Ba Dee)
17. Trapt – Headstrong
18. Salt ‘N Pepa – Push It
19. T-Pain – Church
翻唱。flysnow
人生好像一条一条不平坦曲折的小路
最美丽的风景往往未必在山的顶峰
一步一步脚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探寻
跌倒了 爬起来继续旅程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希望的灯
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智慧的灯
点亮幸福 生活从此不同
人生好像一条一条不平坦曲折的小路
最美丽的风景往往未必在山的顶峰
一步一步脚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探寻
跌倒了 爬起来继续旅程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希望的灯
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智慧的灯
点亮幸福 生活从此不同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希望的灯
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
点亮智慧人生 点亮智慧的灯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 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由于板块运动、挤压, 地壳不稳定, 因此断裂带活动明显, 同时也就使得我国多发地震。另一方面, 众所周知, 地震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又恰好处于浅源地震带, 这就使得我国地震大多为浅源地震, 也就是震源深度通常在20公里以内, 也就意味着地震带来的影响更大, 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由于地震的难以预测性, 为确保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随时开展, 因此, 在震前准备好应急救援装备并进行系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管理提出一些浅要的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概况
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应当从两方面进行管理, 一方面是通用地震应急用品, 一方面是专业救援装备。其中普通地震应急用品分为一般家庭地震应急用品和现场救援人员用品, 家庭应急用品即通常为我们常说的“地震应急包”, 一般来说, 应急包内应当包括生存必要的水、实物以及应急药物、手电筒、哨子、多用军刀等, 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工作;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用品应包括为救援人员提供持续战斗力所必须的水和食物, 提供个人防护的衣服、鞋子、头盔等防护用品。随着科技及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现场救援人员的应急用品配备及功能已经基本满足现场救援需求, 可以全方位防护救援人员在工作中受到伤害, 但由于地震科普宣传的滞后, 人们对应急物品配备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我国家庭地震应急用品的配备率普遍还比较低。
由于地震的突发性及破坏性, 当大地震来临时, 人们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 瞬间就被地震产生的震波或者倒塌的房屋、坠落的物品所伤害, 这种情况发生后, 救援工作不是灾区人民依靠自身力量所能开展, 专业的救援队伍及救援装备物资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否有适合灾区震情的救援装备, 是否能将救援装备快速运达现场, 都将会影响救援工作的成效。本文将从物资管理角度出发, 对地震救援装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析。
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配置
地震发生后, 灾区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些设施甚至长时间都无法恢复正常运转, 为全面应对震后灾区复杂情况, 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应综合考虑余震监测、应急救援、后勤保障各环节。
首先, 当大的地震发生后, 都会伴随余震的发生, 为监测受灾地区余震情况, 为灾区群众及救援人员提供准确信息, 稳定灾区群众情绪, 可以对灾区加密进行余震监测, 这就要求配备便携式流动监测仪器设备, 大量的流动监测设备, 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为流动设备的监测、流动地震监测台运行、现场办公设备的运转提供保障。这其中包括要有能够为各种设备提供电力的发电装置, 发电装置应以满足仪器运转符合为限度,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保证运往灾区设备的充分利用。需要为人员及设备提供场所的帐篷, 帐篷应该分别为人员办公、仪器安置等单独配备, 这样可以避免相互干扰。
其次, 应急救援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救出受灾群众, 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救援装备在这当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只有装备种类型号合适、运行状态良好, 救援人员的工作才能有效开展。结合救援工作的实际, 救援装备应包括破拆、剪切、动力、顶升等建工类工具。在救援装备的配备上, 应遵循轻重结合的原则, 轻型装备有利于快速开展救援, 在震后灾区交通设施不利的情况下, 可以快速抵达灾区开展救援, 有利于抓住震后救援的黄金时间, 而且轻型装备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空间及质量都比较小, 同样情况下, 携带装备数量更多。随着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业中的广泛应用, 建筑物的高度及体量也越来越大, 在地震发生后, 遭到破坏建筑物内的人员救援难度越来越大, 重型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救援的作用就逐渐凸显, 重型装备合理配置, 可以和轻型装备救援形成有效的补充, 使救援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开展。
除了配备各类支撑、起重、破拆工具外, 还应当加强现场救援及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的配置, 包含各类救援服、头盔、面罩、防割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必要的食品保障和医疗设备, 这为现场救援即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提供了安全及体能保障。如果无法保证救援人员持续作战的能力, 再好的救援装备、再科学的救援方案也无法实施。
再者, 地震导致震区通讯设施受到破坏, 常规的通讯设施无法使用, 为了更好的接收上级救灾要求、安排, 将救援现场情况实时传回指挥部, 加强各救援人员间的联系, 这就要求要有适应灾区情况可以良好运行的通讯装备, 如卫星电话、车载电台、无线网络系统等, 这些都将为地震现场救援提供重要的信息通道, 确保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另外, 合适的救援车辆可以保证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快速抵达现场。车辆配备应当专车专用, 一般情况下, 装备运输应当与人员运输分别独立进行运输, 因灾区交通情况比较复杂, 如若装备和人员混载,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 救援装备的坚硬的材质及棱角分明的外形, 会增加对车内人员的不必要伤害。
三、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使用管理
救援物资装备管理, 应区别于普通物资管理, 应有一套独立完整的管理流程, 确保满足震后救援工作快速有效开展的需求, 确保在时间紧、任务重、设备多、人员杂的情况下保证物资不丢失、无非正常损毁等情况发生。
对于物资的日常养护管理, 必须做到分类摆放并且摆放合理科学, 物资台账必须完整, 准确无漏洞, 保证震后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所需装备信息。尤为重要的是, 为确保物资装备的到达灾区后能够正常工作, 对装备要定期试运转,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 并必须仔细做好问题记录, 记录故障原因、故障设备处理工作、故障清除办法等。
装备库管理人员, 应熟知应急物资的数量及运行状态情况, 能根据现场救援人员需求及救援工作要求, 合理安排性能最佳、组合方案最优的设备, 保证携带装备不遗漏、功能无冗余。装备库管理人员还应大致了解装备器材的大概尺寸、重量及运输注意事项, 确保大震之后, 能按现场救援工作要求, 提供必需设备, 并提供最佳的装车运输方案。因为震后灾区的交通情况复杂, 救援装备科学运输是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物资装备的损伤及人员伤害的保障, 是保证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基础。
装备到达现场后, 由于现场情况复杂, 人员较多, 容易造成救援装备的丢失或损坏等情况, 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现场救援人员, 应当对自己领用的装备负责, 这样, 当救援工作完成后, 不会出现装备遗漏等情况的发生。
四、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回收入库及处置管理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 现场救援及工作人员要及时将物资装备交还至救援装备保管员, 保管员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物资清点。对发放至个人可以回收再利用的装备, 及时收回;对于已消耗物资, 要建立物资消耗台账, 并及时更新;因使用或其他原因造成损毁的, 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维修保养或者报废, 坚决杜绝物资设备不经验收即入库, 杜绝经验收不能满足再次现场救援工作需求的装备入库。
对确实无法继续使用的物资装备, 及时协同有关部门, 做好处置工作。因地震发生的难以预测性和破坏性, 对消耗或损毁的物资装备, 要及时采购, 完成物资设备的库存补充工作, 保证地震再次来临后, 现场救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 地震作为世界上最频发、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旦发生, 有着难以估计的巨大危害, 而又因为地震是世界上最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 所以只有在震前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科学合理配置管理、严格高效的使用管理、精心严谨的处置管理, 才能保证无论什么时候, 只要救援需要, 都能第一时间提供合适的救援装备, 安排合适的运输方案, 并快速开展救援。
参考文献
[1] .于涛, 李建双, 经端.增强城市应急综合能力.中国应急救援, 2007 (02) .
[2] .唐林霞.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 抛物线--蔡健雅(本身就是走疗伤系列的女歌手,所有的歌几乎都可以听听看。嗓音独特,适合独处的时候慢慢的聆听。);
3. 生锈游乐场--蔡健雅;
4. Only Love--蔡健雅(非常好听的一个曲子,推荐!);
5. 谁--蔡健雅;
6. 原点--蔡健雅&孙燕姿(这两个人的声音和在一起,除了舒服,我想不出别的形容...);
7. 分手需要练习的--黄丽玲(台湾当红歌手,翻版张惠妹,潜力巨大的女歌手,这首歌很不错);
8. 切歌--李圣杰(“努力唱一首歌,忽然被你切歌,这歌词很像我”...什么都不说了,听着叫人难受);
9. 我们不爱了好吗--陈坤(最近这帅小伙又火了啊,这首歌适合分手时听,我个人很喜欢);
10. 一个人唱情歌--陈楚生(还依稀记得他那首特别红的《有没有人曾告诉你》==,唉,但相比而言,这娃确实成长了,也所谓老少通吃的高手啊,“一个人唱情歌,越唱越觉得苦涩”我听着也苦。不过还是很喜欢~);
11. 落跑新娘--刘若英(奶茶这个黄金剩女,爱了一个不该爱的男人二十多年,这首歌很凸显其独特的嗓音,很有感觉。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幸福);
12. 我以为--黄品冠(听过他的歌的童鞋应该都知道,他的嗓音究竟有多特别。这首是《下一站,幸福》的插曲,同学给我听的第一遍就喜欢上了。如果了解剧情,定会催人泪下..);
13. 我恨我爱你--张惠妹(“都怪我太不争气,我恨我爱你”。分开不是谁的错,只怪我当初太爱你。这首歌,听了,绝对不会删的好歌,悲伤中的坚强。);
14. 如果我变成回忆--Tank(非常喜欢里面每一句歌词。“没机会白着头发蹒跚牵着你,看晚霞落尽”我想哭~);
15. K歌之王--陈奕迅(Eson的歌个人很喜欢,这首有点早,但很多人都很喜欢,所以总结给大家分享);
16. 老实讲--罗志祥(小猪的新造型,唉...看来他也要走出位路线了。这是新专辑的一首慢歌,很值得一听的);
17. 锦衣卫--萨顶顶(一个神奇的女子,神奇的嗓音和曲风。这首歌蕴含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歌词要配合剧情才能更打动人心,是的,看过这个电影的人应该更能懂得其中的希望。PS:顺便打下广告,挖咔咔!请支持甄子丹和赵薇,愿他们都能幸福嗒~);
18. 多余的流星--曾轶可(好吧,我承认这首歌很绵羊,只是我觉得吧,挺回味无穷的,歌词描绘的毕竟还是个小悲剧~);
19. 分身情人--魏晨(对他的印象大概只有帅气...不过这是首值得一听的好歌,曾经因为芒果台放的《一起去看流星雨》而大红大紫);
地震形成的原因一直是各地理专家和学者长期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大家普遍争论的观点有海底扩张说, 地震核变论, 大陆漂移说和板块学说。其中板块学说是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观点, 即地壳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不同的地壳在其相互运动中会发生挤压或者碰撞, 从而使得地表发生相应的凹陷或者隆起, 这样地面就形成了地震。强烈的地震可能引起路面的开裂, 电缆拉断, 桥面断裂和铁路扭曲等, 也可以造成电信局, 电台, 大坝, 变电站, 配气站, 水厂和油库等严重损坏, 从而有可能造成整个城市的全面瘫痪。另外, 由于地震时, 往往会发生煤气泄漏, 电线短路等现象从而陆续发生爆炸或火灾等灾难。
2 地震预防
2.1 桥梁的防震措施
在地震发生时, 其桥梁的破坏一般在桥墩, 桥面以及桥墩和桥面相连的地方。所以为了预防地震, 在建造桥梁时, 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根据地理位置选择桥位。如果需要在容易发生河堤液化滑坡的地方上建设相关桥梁时, 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桥孔, 增加桥的长度等方法来防震;2) 用水泥混凝土, 砖等脆弱性材料构成的桥梁等, 其抗冲击能力, 抗拉伸能力都比较弱, 特别是在其接缝的地方, 容易发生坍塌, 裂纹和位移等。因此一般需要尽力减少用这类材料来建造相关的建筑物, 可以选择抗震能力比较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3) 在设计和建造桥梁时, 应该尽量减少桥梁的重量, 同时对桥梁的上部构造, 需要采用比较轻型的材料, 尽量避免整体桥梁的头重脚轻。
2.2 公路的防震措施
在地震发生中, 其公路的破坏主要在路基的破坏方面, 因此其地震防护主要由包括两个方面:1) 关于山岭地区主要地基的防震, 首先在建设地面路基是, 如果在沿河地区建设路基, 需要尽可能的避开容易发生由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的地区。同时在建设公路地基时, 需要严格控制路基挖掘的深度和宽度, 尽可能的减少因为建设公路地基而造成的对自然植被或者自然平衡的破坏。另外, 可以根据该地区地震发生频繁情况, 和地震发生强度等, 适当调整建设公路的坡度等。如果需要在山坡上建设路基, 需要增加适当的路基加固措施;2) 关于平原地区相关路基的地震防护, 首先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在地势比较低的地区修建路基。如果需要在沙土或软土上修筑公路路基, 则有必要鉴别路基中易触变黏士以及可液化砂土的厚度和范围, 然后采取一定的地震防护措施如对该地基相应的地方进行加固等。强化对改路基的排水工作, 从而减少路侧积水。注意新路基和老路基的结合的地方, 需要尽力采用粘性较强的土壤作为填充材料来填筑路堤, 尽力减少使用沙土或粉土, 因为这两种材料的抗震能力都非常差。
2.3 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
在房屋建筑方面, 其抗震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在房屋的总体设计上, 需要使得房屋结具有多重抗击力, 从而增加多道抗击地震防线。因为多道抗震防线可以不断的消耗地震能量, 从而保障房屋整体结构不变, 即不容易坍塌;2) 在建筑物之间可以设计和建造一定量的防震缝, 以防止由于地震引起建筑物坍塌而造成的连锁反应, 防震缝的大小需要严格控制好, 太小或者太大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防震效果;3) 在设计和建造房屋时, 需要尽量提高建筑物材料和结构的延展性和强度。建筑物结构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振动引起结构振动而造成的, 所以, 要实现抗震, 就需要确定从地基传入建筑物地基上部结构的振动能量比较小, 这要可以减少建筑物上部受到的振动的影响。另外, 确保建筑结构物的刚度和强度等, 也可以进一步防止其结构不被地震振动给破坏掉。因此, 在增加建筑物材料重量的前提下, 提高其材料的延性和强度是抗击地震的有效方法;4) 在选择建造某房屋时, 场地的选择很重要, 需要尽量避免那些容易产生地基失效的土地松软的场地。而在建造房屋时, 需要尽量选择干燥密实的基岩或者土层作为改房屋的地基, 不可以在古河道, 淤泥层, 人工填土层或者松散砂层建造房屋;5) 为有效的防止地震带来的破坏, 房屋的整体构造需要均匀规整, 不管是在立体面上还是平面上, 相关结构的设计都需要进可能的保证其质量, 延性, 几何尺寸和刚度等对称, 均匀。特别是房屋平面上的设计, 要求规则简单, 并且尽可能的与房屋整体结构的主轴对称,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因地震振动造成的房屋结构的破坏。
3 地震次级危害的防治
在地震滑坡的防治上, 其防治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减滑工程。减滑工程目的在于改变滑坡的地形、土质、地下水等状态, 就是改变其自然条件, 而使滑坡运动停止或缓和。其主要措施为震后及时排除地表水。因地表水的渗透, 可使滑坡激化, 应防止水的渗透。对边坡的坡项及坡面进行防渗处理。抗滑工程则在利用抗滑的工程建筑来支挡运动的全部或部分滑坡, 减轻或免于地震滑坡灾害。其主要措施有震后及时削方减重。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掌握滑坡的规模、滑坡面的分布及地震时可能滑动的情况后, 在重要地段 (如交通要道、医院、生命线工程、重要建筑物等地段) 削去滑坡后部的土体, 前沿填土镇压。
在泥石流的防治方面, 主要有泥石流疏导和阻挡两种措施, 其具体方法是1) 修建拦挡工程。如修筑拦砂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可以削弱地震引发的泥石流的能量;2) 修建排导工程。如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可以改善地震引发的泥石流流。
4 结论
我国的地震发生比较频繁, 并且震动相对比较剧烈, 因而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对于灾害的防治手段,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措施。上述主要介绍了相关桥梁, 路基, 房屋等建筑物在设计和构造上的防震措施,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次级地震危害的防治如泥石流滑坡等的防治。总的来说, 我国地震引发的灾害多, 防治手段日趋成熟, 但还有待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地震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同时是世界上受到地震影响程度最久远, 破坏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我国, 许多地方容易发生地震, 如辽宁, 四川等地区, 并且大部分地震震级比较高, 波及范围比较关, 其造成的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伤害也相当亚洲。因此, 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和及时的预防地震对减少突发性地震带来的伤害等方面非常重要。因此,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形成的原因, 然后重点分析不同情况下地震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地震,成因,预防
参考文献
[1]罗清红, 杨娟.关于地震的成因与防治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4.
【关于地震的励志歌曲】推荐阅读:
关于地震的童话故事10-24
高一关于地震的英语作文12-14
关于地震作文:地震感动你我05-31
关于地震自我保护的优秀作文03-02
关于地震的慰问信英文版10-19
关于地震话题作文07-24
关于地震英语作文09-12
关于为雅安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03-19
关于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英语作文08-18
关于5.12四川汶川地震国旗下演讲稿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