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优秀作文怎么写

2025-04-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秋节优秀作文怎么写

中秋节优秀作文怎么写 篇1

一、关于“写什么”

当前,对于作文教学而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学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脑子里也不清楚这道作文题要自己写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太愿意观察和思考问题,缺少心灵的感受与对话,更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和感悟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

语文课程中的“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写”的活动,先要关注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写什么”中的“写”是课内的指导任务,也就是教师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拥有敏锐的目光和勤于思考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在课内要完成的。而“什么”是课外的问题,是学生心理成熟维度的问题,不是语文课程一家的承包地、责任田。影响和制约学生“写什么”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社会生活阅历,二是精神境界、心态与情绪,三是认识社会、提炼生活的立场与方法。

关于高考作文该写什么,阅卷和命题教师通常不作预设。其意义在于教师不会先入为主,更不会轻易否决学生的独特见解,而是看学生是否能有说服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面对高考作文评价“不预设主题”这一标准,怎样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呢?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白,自己不是为了写作才去生活,才去丰富生活经验,也不是为了解决写什么,才去追求经验和意思的精当,而是为了生活才写作。

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能够唤起学生对作文本质意义的深刻认识,调动学生体悟生活的情感与主动性,指点学生到生活(也包括书本)的广阔原野中去汲取精神营养,能够把这些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学会与自我对话——认识真实的自我,展示一个独特的内心世界;善于与自然对话——把自我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不只是身形的接近,更是心灵的融入,用眼去观察它们的形态,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用情去呼吸它们的气息;敢于与身边的人对话——多关注别人的成长,体会人生的艰辛,在自我反思和相互碰撞中摆脱“小我”,提升“大我”,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富有个性的大写的“人”。倘若能够做到,“写什么”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关于“怎么写”

关于“怎么写”的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想清楚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然后才能做到说清楚和写清楚。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时中心要突出,立意要深刻,议论要有针对性和力度,结构要完整,语言要生动等,事实上教师强调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正确的废话”。谁不想自己的作品生动、完整?但关键是如何写才能做到教师所说的这些要求,我们缺乏具体的有效写作指导,这是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矫正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判断学生审题与立意的对错不仅要看学生“写什么”,更重要的还要看他“怎么写”。立意正确、突出的文章,可能因为学生“怎么写”没写好而变得平淡无奇。立意平平的作文,也会因为学生“怎么写”做得与众不同而成为好作文。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规定学生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确立了“写什么”之后,面对“怎么写”时,不妨设身处地去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从这样的角度去构思文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特别是从中还能悟出许多作文的道理来。因为,自己写作文,材料、思想等来自自己真实的生活,我们有理由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三、从指导“写什么”入手指导“怎么写”

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难教”与“难学”的“两难”现实。一方面,学生普遍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教学也存在难教的困惑。学生对写作产生的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可写的题材,不知道“写什么”。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能够选择以“写什么”为突破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解决了教师作文教学难的问题。因此,作文教学应当先从解决“写什么”入手。

“写什么”就是寻找写作的题材,只要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写作就有了基础,基础夯实了,好的作文就会产生。

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要从语文教材入手,通过教学去解决。中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既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在阅读和欣赏范文的同时,教师应当从写作选材的角度去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生活实践去发掘写作的题材。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从背影中反映出的父亲的形象,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结合学生自己对父亲的体会和理解,加深认识,体味真情。背影可以体现父爱,那么,其他有特征、有个性的方面是不是同样可以体现这样的真情与真爱呢?由此可见,只要观察细致,同样会有所收获。

教材中的文章种类繁多,有说理的,有写景的,有抒情的,都值得借鉴。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去寻找相类似的题材,再思考文章的切入点,就可能产生新的立意。如以学生的家乡崇明县为例,古朴的民俗民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诱人景致,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只要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找到创作的素材,也就有了“写什么”的基础。

作文教学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要坚持源于生活写生真情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真实,倾注自己的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也是丰富而广泛的。波澜壮阔的场景、惊心动魄的事件,虽然都是写作的材料,但它不易被中小学生所能把握,很难在数百字的作文里反映。点点滴滴富于情趣的小事,只要善于抓住其特点,同样能反映生活,凸现主题。

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思考也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些给了学生写作题材更多的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有利也有弊,教师必须给予正确的引导。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源于生活写真情,并不是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要学生在生活的基础上,放飞想象力,而不是去写一些空穴来风、子虚乌有、脱离实际的内容。

怎样在生活、学习的环境里寻找到写作的题材,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其实,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学习环境里,可以用来写作的素材是很多的,但是学生往往感到生活平平常常,每天好像都差不多,找不到可以写作的素材,也就没有写作的冲动。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就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写作的题材,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自然风光、学校环境、班级里的人和事等结合起来,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渐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慢慢培养写作的兴趣,最后达到有写作冲动和写作激情的目标。

不会分段,怎么写作文? 篇2

很多小学生写作文,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分段。

今天就有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女孩子来找我,她妈妈说:“她还不怎么会写字。”我说:“那先写写试试吧。”

我让她写《我的妈妈》。她写了一阵。中途有“好为人师”的孩子围观和指点她,让她分段,空格,对话用引号……写完我一看,她差点写成“现代朦胧诗”:全文只有半页,一百多字,一些字不会写,空着,段落基本上看不出形状,一句一段也有,半句一段也有。

这个失败的起步,让她和我,都有点受打击。

然后我换了一种方法,不讲作文,先看了几个动画短片。这些短片,时间少的是两分钟,长的是六七分钟,有的只有音乐没有对话。如果家里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可在视频网站搜索“皮克斯动画短片”。我选择的短片中,有国外的,也有国产的,其中有动画《袋子小姐》。

下面就是胡书扬小朋友根据这个动画写的作文——《袋子姑娘》:

在做塑料袋子的地方,有个袋子姑娘,人们都把脏东西放进去。

一天,人把袋子姑娘放到炒菜的厨房,袋子姑娘一转头就看见了纸杯先生,袋子姑娘很喜欢纸杯先生。但是,有一个人过来把纸杯先生拿走了,袋子姑娘很伤心,人又把很多脏东西放进袋子,忽然,袋子姑娘破了一个洞,人就把她扔到垃圾堆里。袋子姑娘走呀走呀,看见了纸杯先生。他们相爱了,纸杯先生带着袋子姑娘一起玩,一起在树下看太阳。

树越来越大,越来越绿。

到了冬天,树的叶子掉光了,他俩冻成了冰块。纸杯先生也越来越老。

到了春天,冰融化了,纸杯先生变成了一块一块的纸片飞走了,袋子姑娘很伤心,她想死,可是用了很多方法,怎么也死不了。她更伤心了。

1000年后,袋子姑娘被风吹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时,纸杯先生已经变成了土,而袋子姑娘仍然孤单地活着。

环保题材,情节细腻诡奇……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出这样的作文,是值得我们惊喜的。她写得很快,字数充足,分段的问题,她也自行解决了(根据动画片中明显的场景转换)。因为受到动画片的感染,她也写得很有感情。

这是“看图写话”的升级版——“看动画写话”。正式写的时候,是不看动画片的,要靠图景重现的能力,再加一点想象力。

小学生的作文起步,常常是“看图写话”。在我看来,看着一幅烟盒大小的、黑白的、简笔的、无声的、信息量极少还要有“教育意义”的图画写作文,真的是很难很难的。如果用看动画短片的方式,让小学生来复述、续写、改写,应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吧。

(责任编辑 杨 力)

中秋节的作文怎么写全新摘选 篇3

连日的霏霏细雨将夏日的尘埃冲洗无余,树梢上的叶片簌簌低语。瞧,点点嫩黄的花骨朵儿正小憩在梢头呢!她们掩在深绿的叶后,俏皮的眨着眼睛,又仿佛朝着我莞尔一笑。这便是精灵可爱的金桂萌妹。转眼间,丹桂大朵大朵的橘色占据了我的眼眸,不容我转开视线,像是热情似火的辣妹子。

闻着这熟悉的淡淡花香,那年中秋的玉光阴便浮出心底。那是一个很安逸的午后,阳光暖暖地铺向大地,姥姥照旧打理着她的院子如同照料幼小的孩童,她拨弄着苗圃的果实,却望着门边多年的桂树愣了神。姥姥笑眯眯拉我到门边,故作神秘的叫我蒙好双眼。只听见姥姥细碎的脚步碾着地,使劲地晃动着树桠。我着急地睁开眼,桂花如漫天飞雪般在空中优雅起舞,一朵朵慢慢的落在我和姥姥的头上、肩上、手心上,像新娘的轻盈而美丽的头纱般。这时我望见姥姥的脸如同拙劣工匠手下的雕刻品,皱纹似沟壑般纵横在沧桑的面庞上,却一直笑靥如花,我似乎清晰地听到岁月注入生活,令每个心跳都掷地有声。夕阳西下,我和姥姥拉着手、光着脚,在被阳光发酵的地垄上留下一排深深浅浅的脚印。

中秋五年级作文500字怎么写 篇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等啊等,盼啊盼,有多少人能体会我的焦急的心情。夜幕慢慢降临!哇,好大、好圆、好黄的月亮啊!它大,比平时见到的月亮不知大好几倍,几乎充满了我的视眼,黑夜可怜的成了他的花边;它圆,它甚至比球还圆,好像自己的孩子都在它的怀抱里,天空中的星星都在月亮妈妈的怀抱里;它黄,黄得像一个大大的鸡蛋黄,柔柔的、软软的,好像比蛋黄派还要美味。

夜晚,我正在赏月,一阵风吹来,真凉爽啊!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大概是千年前的此刻,大文豪苏轼就是在这样皎洁的月光下,饮酒作词,翩然起舞的吧!月光那么温柔,像轻纱一样。月亮又圆又亮,是多么的可爱!它照耀着我,好像在和我说话。虚无缥缈的夜空,远处那模糊的树影,不正是嫦娥仙子的广寒宫吗?我真想飞到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月亮上去,看吴刚在砍树,嫦娥在捣药。那画面是如此美妙。中秋原本不都是晴天,佳节原来不都能团圆。然而无论阴晴,中秋的月亮总是最圆满的;无论圆缺,亲人们终是互相怀念,互相牵挂,分也分不开的。好的文学,我想,也应该像中秋的月亮一样,有阴有晴,有圆有缺,但它是真的月亮。

中秋五年级作文500字怎么写 篇5

观完潮,游完盐官镇后,我们就前往滨江码头游船赏月。抬头仰望星空,只见一轮明月高挂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它把月光洒在了波平如镜的江面上,洒在了路旁郁郁葱葱的大树上,还洒在了大地的角角落落里……

突然,月光变暗了,原来是一片云朵遮住了月亮,转眼间,月光竟然从云朵的边缘钻了出来,真不愧是中秋节的月亮啊!

我们登上游船,船慢慢驶向江中,当我抬头寻找月亮时,真没想到它居然跑到我们头顶上方了,真调皮。我看它这么喜欢跟着我们,便让船长加快速度,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船尾的浪花翻滚着,泛起了层层涟漪。涟漪在水面上四散开来,月影在涟漪上跳跃着,在水中变幻出无数个小月亮。

不知不觉,船已经驶近岸边。上岸后,我们便在附近的小公园里走走。月亮时而从树枝间探出脑袋,时而又躲到树叶后面。走着走着,我们走到了公园中央,这里有许多路灯,然而路灯再亮也比不过这皎洁的月光。它是这个夜空中最明亮的点缀,它让我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你的论文是怎么写的? 篇6

在挣扎了近一个月之后, 终于开始于五月初动笔写论文的第一稿。选题是关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中的夜间栏目《神州夜航》。因为在上学的时候经常会听, 所以一些感触是有的。

之后的一个月, 每天都上网去写一点, 有了灵感就写在纸上。终于在六月来临的时候完成了第一稿《情感·解惑·人生——我看〈神州夜航〉》。7000多字的论文, 原创部分应该在二分之一吧!但自己也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这是自己在大学四年里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答辩时间大概在二十分钟左右吧!后来的成绩是“A-”, 老师评的, 心里有想法也是无处说的。见好就收!以后的日子里, 自己想起大学的时候, 论文还是我一段不错的记忆!毕竟那是自己独立、认真完成的, 虽然不够成熟!

刘国荣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

我的本科论文选题是关于曾国藩。之所以选择写曾国藩, 主要是自己对曾国藩十分喜爱, 这样就打定主意写他了。对曾国藩的研究有很多人, 我的专业是中文, 就想从曾国藩的文论思想做点探讨。一开始就大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研究的, 从哪些方面入手, 然后自己找了个切入点, 与指导老师商议并征得同意后, 开始研读曾国藩的研究资料。

这个工作进行了大约一个月左右, 对曾国藩的文论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后列出了一个大概的写作提纲。有了大概的提纲, 我写了个开头, 之后就无法继续下去, 感觉难度较大。后来与指导老师商议, 得到指点后, 又开始研读资料。由于一个指导老师带七八个学生, 因此只能给予一些宏观的指导。我一边写一边查阅资料, 到最后还是借鉴和借用了别人的大量研究资料才得以完成15000字的论文。

虽说自己下了很大功夫写论文, 但还是觉得自己的论文价值不大。主要是梳理了一些研究成果, 加之少许自己的见解。但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 自己懂得了论文写作的过程, 也认识到研究需要注意的东西。

俞水毕业于南开大学

2005年春节过后, 我开始考虑毕业选题, 因为学习的是法律专业, 但是对新闻传媒感兴趣, 又即将于毕业后读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 于是开始寻找法律与传媒的结合点, 后来在翻看和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 选择了新闻报道中的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一题。

在有了设想之后, 便找到学院民商法方向的老师请教可行性, 得到许可后, 表明了希望这位老师做我的论文指导教师的意愿, 老师同意, 这个论证题目的阶段结束。

之后就是再准备资料, 撰写论文提纲, 提交指导教师, 老师给予指导, 几个来回之后, 提纲敲定, 开始写作具体内容, 写作的过程就比较快了。之后提交指导老师, 老师给予细节的修改意见, 再修改意见后, 就定稿了。6月份, 准备答辩, 自己准备老师在答辩时可能问到的问题, 最后, 答辩顺利通过。

高萍萍暨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的本科论文题目是:“作者之死”对语文教师角色的启示。从2006年10月25日到2007年6月9日, 花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为写此论文, 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进行综合、发现, 其中引用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作为论述的论据, 最终的观点及结论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 论文大部分为自己独立写作。

指导老师对论文的撰写过程及定稿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认为观点新颖, 论证充分, 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答辩小组老师在审阅、答辩后认为本篇论文的观点较新, 对当前的语文教师角色定位有所思考, 但应加强语文教师新角色部分的写作, 以便更具指导性。

我自己认为该论文所选的角度比较新颖, 因为基本上很少有学者把“作者之死”理论与语文教师角色定位结合起来, 这样扩充了文学理论的用途范围, 也为探讨语文教育提供了新视角。但限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文学理论认识的程度高低不一, 加上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 所以真正用于指导实践还有待时代的发展和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华。

潘慧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的本科论文题目是对《水煮三国》后现代性叙事特征的分析。从2006年12月到2007年5月, 我可谓是悉心准备。论文参照了一些观点, 主要是自己写的, 并没有大部分的抄袭前辈的观点。

在最终的答辩中, 我的论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老师也给予了比较好的评价:有新意, 能联系当下文学热点现象探讨《水煮三国》, 是从小处入手, 从大处出来, 是一种较好的对文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学校里是怎么教孩子写作文的 篇7

http://blog.sina.com.cn/yundaicc

因为把Max送进了国际学校,所以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西方的基础教育。今天要说一说写作。

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写作”这个词有点儿大。但老师的指示是:造些稀奇古怪的句子来,越滑稽越好!这样一来,写作就脱去了高贵的外衣,成了一个6岁的孩子也可以把玩的东西。

以下是Max独立完成的几个句子:

Angry Aaron eats appetizing apples and ants. (愤怒的Aaron在吃美味的苹果和蚂蚁。)

Deadly David danced with dinosaurs in the dustbin. (致命的David和恐龙在垃圾桶里跳舞。)

写完了,他乐呀!我看了也乐,心想小孩子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得可以。

老师还要他们写故事。这个有一定难度,所以一个故事要分很多堂课一点点写完。有一次的主题是《小红帽》,这个经典童话在岁月的变迁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版本。老师挑了3个版本讲给大家听,里面的小红帽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然后,他们被要求写一个自己版本的小红帽。Max的版本是这样开头的:“在很深很深的海洋里,有一个叫‘小红帽的小乌贼。他之所以叫‘小红帽,是因为他是整个海洋里最最红的一只乌贼……”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得不相信Max自有他的写作天赋,只是自己没有发现。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Max送到了一个外教的写作班。上课时,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叫和狂笑声不绝于耳,到底是在写作还是在party呢?Max下课出来的时候,满头大汗,两眼放光,精神亢奋。原来他们第一堂课是要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动物/东西来做自己下面要写的故事的主角,每个人当然免不了要介绍一下自己的主角。Max那两天刚看了电影《Water Horse》,对水怪深度痴迷,所以手脚并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这个被他称为Soosoo的水怪。由于每个小孩都是自己故事主人公的铁杆粉丝,所以每个人说起来都兴奋不已,然后这种兴奋互相感染,循环往复,层层叠加,就形成了一个派对的场面。

老师的策略是:先吊你的胃口,就不让你写!然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 Max陆续接触到了开篇、结尾要怎么处理,人物要怎样才有个性,以及什么是情节等听上去非常高深的写作理论。至于他究竟吃进去多少,我不得而知,不过对于老师敢于把这些东西教给六七岁的孩子这一勇气本身,我就已经很佩服,让我觉得自己真是小看了我们的孩子。

上完8堂课,在主人公换了好几次之后,Max总算写成了一段有头有尾的话,现翻译如下:

有一个名叫“男孩”的女孩。一天,她去上学,可是到了学校,却发现眼前有一扇门在移动。她把门打开,又发现越来越多的门在她面前移动。她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当最后一扇门被打开的时候,她已经来到了一个森林。她在森林中穿行,觉得自己好像在一个隧道里。不过她并不在隧道里,其实是在一个甲虫的肚子底下!

没话说,喜欢!拿去给老公看,也喜欢,喜欢得不得了!

我小时候的作文强调观察多于想象,强调描写多于创造。不过,对中国作文教学的认识还是20多年前的黑白记忆了,想必现在的方法也有了很多改革。不知道本地学校的孩子现在是不是也能这样天马行空地写作,如果是,那真是太幸福了。

(责任编辑/王九)

E-mail:wangrong9413@vip.163.com

中秋五年级作文500字怎么写 篇8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八日,一年有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所以中秋节也叫作“仲秋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盛景。中秋之月,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月亮变得滚圆滚圆,所以中秋节也便被称为团圆节。现在每到中秋节,民间有赏月,燃灯,吃月饼,饮桂花酒,观潮,玩花灯猜谜,吃鸭吃芋头等民俗活动。

今年的中秋,妈妈带我去了滩涂玩。一路上看到了好多农作物,公路旁有几丛野菊花,飘着芳香,稻田里长着大片大片水稻,从远处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风拂过水稻摇摆起来就像漾起了波纹,好看的很!一路七弯八拐,绕了好久也没有发现滩涂的影子,我们只好悻悻而归。

晚上,大家一起吃了团圆饭,我还吃掉了一个比我脸还大的月饼呢!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人齐聚阳台上赏月。月亮好似一盏灯,漆黑的夜空因为它而亮了。月光那么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就好像给大地蒙上了一层面纱,美丽极了!

“往事”怎么写 篇9

“清楚”是指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完整”指什么呢?我们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总是有开始,有经过,有结果。记叙事情,就必须有头有尾,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既不能不写事情的开始,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不能事情写个半截就扔下不写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写事情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也要考虑这一部分或一个方面的完整性。

二、要讲求波澜,引人入胜

叙事的文章最忌平铺直叙,中间没有一点波澜,枯燥得让人不愿看下去。我们在写往事时可尝试使用下列叙述方法:

一是改序法。写文章时,改变叙述的时间顺序,运用倒序、插叙和补叙,或者采用大故事包含小故事等手法,就能使文章结构错综变化,避免单调,能使故事情节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引人入胜。

二是悬念法。一位同学记叙了一位老师退休后为贫困山村的学校献爱心,用自己卖鸡的钱悄悄地为班级换玻璃的事。他的作文开头就采用了设悬念的手法:“王老师的鸡又丢了一只,奇怪,怎么不见王老师四处找?”开篇设题,吸引读者。

三是误会巧合法,也是一种悬念法。如班上某同学的文具不见了,恰巧“我”正在使用同一款;邻居家的一只母鸡跑进了“我”家的院子,母鸡主人寻到这里,正赶上妈妈刚宰杀了一只母鸡……都属于误会巧合法。悬念设置时需要考虑是否合情合理,应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中秋节优秀作文怎么写 篇10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很有道理。瞧,又一个中秋节来到了。凉风中,我仿佛闻到了月饼甜甜的香味。看到了月亮,感受到了秋风,仿佛感受到了慈母般的温暖。秋,是多么的迷人啊!风里掺杂着凉,意味着,现在,已是深秋了。

十五的夜晚,月亮徐徐地穿过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升得高高的,放射出淡淡的银光。在月亮的四周全是云雾,衣裳是浅白的,云雾在天空中飘荡,变成了仙女的姿势。一会儿又慢慢分散开去,慢慢的露出了皎洁的月亮,多么像个红着脸害羞的小女孩。

中秋文明过节倡议书怎么写 篇11

放假期间是出门访亲最佳时间,为维护本市道路交通秩序,倡导文明交通行为,摈弃不文明陋习,确保学校周边上下学交通安全,我园再次倡议深化“大手牵小手文明交通行”活动,具体如下:

一、做“文明参与人”。认真学习宣传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做到车让车、车让人、人让车、人让人,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谅解宽容、文明礼让。

二、做“文明驾驶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外环线内禁鸣喇叭”“黄实线”道路禁止任何形式停车、非黄实线道路“即停即走,不可等候”、不无证驾驶、不开无证车、不酒后开车、不疲劳驾驶、不乱停乱放、不争道抢行、不违规变道、不违规使用远光灯、不违规鸣笛、不开斗气车、不做路怒族。

三、做“文明行路人”。行人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翻越交通隔离设施,非机动车不占用机动车道,不逆向行驶。

四、做“文明引领人”。我们不仅要做文明交通的践行者,更要做文明交通的宣传者和推动者;不仅要自己做到文明出行,还要用行动带动身边的人文明出行,主动宣传交通文明,对各种交通陋习加以制止和劝导,主动引领文明交通良好风尚。

对话,应该怎么写? 篇12

我们在欣赏小说的时候,常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了不起之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对话呢?

我们知道,不同性格的人说话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幽默,有的人尖刻,有的人爽直,有的人委婉,有的人谦逊……不同的人,说话的用词、语气都不一样,张飞不可能像诸葛亮那样说一些文绉绉的话,诸葛亮也不可能像张飞那样对兵士们大喊大叫。孙悟空一开口就是“俺老孙”如何如何的,而唐僧呢,不可能开口就说“和尚我怎样怎样”。这就是性格决定语言,或者说,语言表现性格。

人物语言除了表现其性格特征,还传递着更为丰富的信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经说过:小说只是写出了冰山的一角,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隐藏在水面下。而这八分之七,很多时候可以通过人物对话传达出来。海明威有一篇小说是对话描写的典范之作,叫《白象似的群山》,对这篇小说的研究评论也相当多,分析得非常透彻,同学们可以上网搜来阅读。

我国的传统小说非常讲究描写人物对话。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无一不是描写人物语言的典范。你知道吗,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从来没有和赵云说过话!这说明了什么?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赵云是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小弟,关羽打心里是看不起他的。再比如《红楼梦》,真是各人有各人的语言,而从这些语言中又可以分析出这些人物的性格、心理,甚至地位。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一个场景。

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为何不治好了?”黛玉道:“我自来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如今了,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自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但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亲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众姊妹都忙告诉黛玉道:“这是琏二嫂子。”黛玉虽不曾识面,听见她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学名叫作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偏就去世了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又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别再提了。”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只在她身上,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了,该打,该打!”又忙拉着黛玉的手,问道,“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别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黛玉一一答应。一面熙凤又问人:“林姑娘的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屋子,叫她们歇歇儿去。”说话时已摆了果茶上来,熙凤亲自布让。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完了没有?”熙凤道:“放完了。刚才带了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见昨儿太太说的那个。想必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啊。等晚上想着再叫人去拿罢。”熙凤道:“我倒先料着了。知道妹妹这两日必到,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这一段虽然是写黛玉进贾府,却浓墨重彩地把王熙凤推出场,从语言、动作等几个角度来刻画这一豪爽、能干、善于应对的女性形象。在这里,曹雪芹用语言来表现王熙凤各个方面的性格特点,刻画得真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综上所述,用语言来描写人物,一是其话语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符合其性格特点,二是要从对话中传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让读者从对话中去发现更多的秘密。

好了,说了这么多名家作品中的对话描写,下面来看看同龄人是怎么练习写对话的。

写中秋节作文 篇13

夹杂着些许的凉风,鼻尖抹过一丝丝香气,一块块香甜的月饼整齐地摆在餐桌上,大的、小的形态各异,蛋黄、椰蓉、枣泥、豆沙,馅料品种数不胜数,惹人喜爱。

盼着盼着,好不容易盼来了中秋节,糟糕的是这连绵不断的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呀?望着层层叠叠的乌云,手握月饼的我愁容满面,中秋节是赏月的好时机啊!可这鬼天气真是太糟糕了,真没劲,没办法!这时一家人围成一桌,各个捧着月饼往嘴里送。有说有笑,月饼的香甜在口中荡来荡去,使人回味无穷。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问道:“小丫头,怎么了,感觉很无聊吗?”我频频点头。爸爸又问:“月饼好吃吗?”“好吃!”“那你知道月饼的来历吗?”“月饼也有来历呀,我不知道,快给我讲讲吧!”

相传,在元朝末年民不聊生,盗匪横行。百姓们受不了元朝残酷的阶级制度,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等人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送消息也十分困难。刘伯温灵机一动,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送给各地起义军,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同时响应,如星火燎原。很快就攻下元大都。朱元璋听后高兴地让全体将士在中秋节那天与人民同乐,并将当时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糕点赏给大家。此后,月饼做得越来越精致,成为馈赠的佳品。

写中秋节的作文 篇14

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22日,天气是多云转阴。中午我们全家吃好午饭就去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参观,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

回家的时候,夕阳收起最后的`笑脸,路过响起阵阵的鞭炮声。一年一度的中秋夜终于来临了,我们吃好晚饭就来到西湖公园,月亮慢慢地露出圆圆的笑脸,秋虫亮开嗓子尽情歌唱。湖中央的喷泉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啊!多美的中秋夜,我一边品尝着甜美的饼,一边被这美丽的月色陶醉了。

爸爸怎么写“跑”了 篇15

我爸爸是烟草局的一个科长,因为工作的需要,他常常晚上值夜班,每次都要半夜三更才回来。

有一天又是爸爸值夜班,直到第二天凌晨,他才回家,把我吵醒了。他很是高兴,告诉我们说:“今天晚上的收获很大,拦了一辆贩运假烟的车,在10多床的棉被里,缴获了100多条高档假烟。”

妈妈马上问:“你分到几条香烟和几床棉被?”当爸爸说香烟和棉被都没有的时候,妈妈非常不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大傻瓜!你不抽烟可以卖钱哪,棉被还可以做垫被呢!深更半夜的,你们分了谁知道?”

我也在心里暗暗地埋怨爸爸真傻——还是个科长呢,不分白不分!

你们说,我的爸爸是聪明呢,还是个傻瓜?

【病因分析】

例文是习作《我的爸爸》里的一个主要片断,读后让人摸不透小作者写《我的爸爸》是什么目的。从内容来看,写了三个人物,爸爸、妈妈和“我”;从表达的意思上来看,爸爸是个工作负责的好科长,妈妈和“我”都是私心很重的人;从标题来看,习作理所当然是以写爸爸为主,次要人物妈妈和“我”的“出场”,是要为突出爸爸服务的。可是例文不是,从标题、开头、结尾都看不出习作的立意是什么,所写的三个人物,又是各有各的想法。例文是犯了没有中心的毛病。

【修改建议】

第一,首先要明确,习作训练所写的人物,要以写正面(思想好或是有某些优点的人物)为主,像例文中的“妈妈”和“我”私心重的人,是不该选来写的。因此,要删去“妈妈”和“我”的私心想法。第二,为了写好爸爸,把妈妈和“我”拉出来做“陪衬”是可以,但是不能有意或是“想象”贬低陪衬人物,要从正面下笔,往好处作陪衬。第三,为例文确立明确的重点中心,以妈妈和“我”真实的、合理的言行突出“爸爸”。

【改后作文】

我爸爸是县烟草公司的一个科长,身材高大,身体很棒,常常晚上值夜班,拦截香烟走私和贩卖假烟,为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了很大的贡献。

有一天爸爸值夜班,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回家。一夜没睡的爸爸回到家,还精神十足地对我们说:“我们昨天晚上的收获可真不少,抓获了一个贩运假烟的贩子。这个贩子真够狡猾的,竟然在10多床的棉花被里,藏了100多条的高档假烟,全被我们没收了,价值好几万元呢!”

妈妈听了,插嘴埋怨起来:“看你平时哑巴似的,说起抓假烟贩子的故事来,虽然一夜没睡,却口齿流利,津津有味——要不要我煮些吃的慰劳慰劳你呀?”

可这时,我听见爸爸已经鼾声大作,进入梦乡了。我想:我的爸爸真是一个工作负责、一心为公的好科长啊!

【改后文点评】

上一篇:成语故事下一篇:施工电梯安全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