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长江的成语(共9篇)
1、河水粼粼 连绵不绝 江水汹涌 层层涟漪 清澈见底
2、汩汩流淌 江水奔流 河水滚滚 翻江倒海 青山秀水
3、大江东去 绿波荡漾 洪峰如山 山水相连 秋江如练
4、河汉江淮 推波助澜 烟波浩渺 一泻千里 黄河水清
5、浊流狂涌 流水淙淙 河水哗哗 大河奔腾 大江南北
6、波澜壮阔 怒涛澎湃 江潮起伏 洪波涌起 碧江盈盈
7、汹涌澎湃 大江奔流 碧波漪澜 蜿蜒曲折 流水潺潺
8、波浪滔天 水花四溅 万马奔腾 波峰浪谷 江满河溢
9、惊涛骇浪 源源不绝 江水浑黄 奔腾不息 砺山带河
10、浪峰波谷 气势磅礴 河水浑浊 风急浪高 源远流长
11、江宽水阔 江如罗带 清澈幽深 长江天堑 风平浪静
12、水光潋滟 大浪淘沙 河水滔滔 波涛激荡 波涛汹涌
13、山光水色 江水湍急 川流不息 砥柱中流 流水清冽
14、漩涡翻滚 一水绕绿 溪流蜿蜒 东南半壁 河流纵横
15、吴头楚尾 生生不息 山环水绕 百川归海 河山带砺
16、一江春水 一望无际 碧波荡漾 浩浩荡荡 春江水暖
17、浊浪排空
长江的成语解释
1、江淮河汉:指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江河等。
2、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3、陆海潘江:陆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作宾语;比喻有文才的人。
4、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5、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吴楚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一无所见。
6、昌亭之客: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作宾语;指寄人篱下的人。
7、江汉朝宗:江汉借喻百川入海。指江河奔流入海。也比喻魇、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作宾语、定语;比喻大势所趋。
8、江汉之珠:江汉:长江和汉水。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作宾语;指贵重物品。
9、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
10、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11、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作定语、分句;形容春天的景象。
12、长江天险:不可逾越。作宾语、定语;形容长江。
13、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14、长江后浪催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作宾语、分句;指人或事情。
15、有如大江: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16、长江天堑: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17、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18、河汉江淮: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19、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20、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21、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作宾语、分句;指人或事情。
22、江东独步:江东在一定范围内独占鳌头。作谓语、定语;指杰出人才。
23、越罗蜀锦:越今浙江一带;蜀蜀地的锦。比喻均为特产,各有所长。
24、吴头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衔接。作宾语;指江西一带。
25、共饮一江水: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有共同的感情。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
26、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作宾语;指人学识尚浅。
27、吴下阿蒙: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8、广陵观涛:广陵:县名。在广陵观看长江的波涛。比喻游兴极佳。
29、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30、以一篑障江河:篑无济于事。
31、大江南北: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32、长江天堑:不可逾越。作宾语;形容长江。
33、啸傲风月: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34、长江后浪推前浪: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35、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36、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作宾语;指边境。
37、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38、东南半壁: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作主语、宾语;指长江流域。
39、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作宾语;比喻历史向前发展。
40、啸傲湖山: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41、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作宾语;指南方一带。
42、天堑长江:不可逾越。作主语、宾语;形容长江。
43、大江南北: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临长江地区。
44、一篑障江河:篑无济于事。
45、牛渚泛月:牛渚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长江边;泛月以文会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6、三山二水:三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47、东南半壁: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
48、江山不老:指高山大河千古长存,永不衰老。祝人长寿之语。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49、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作主语、宾语;指中国东北地区。
50、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作宾语;用于有愧时。
一年来,“长江地理”栏目记者行走于大江南北,用朴实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策划了多个专题、系列,包括重访古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之旅,江·湖系列,寻找湖北四极等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笔者试就其中蕴含的一些理念和元素做一些解读,以期人们更好地了解该栏目:
一、大地理与原生态生活。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知是永恒的,不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强大,自然永远站在离我们不远不近的地方影响着我们。因为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都市高楼的生长,并没有让人们的心变得宁静、温暖,相反,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渴望了解都市之外的东西,视野之外的世界。“长江地理”的策划者看到了这一点,抓住了这一契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都市人打开了一扇窗。于是,一缕自然而清新的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
一年来,“长江地理”策划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选题,这些选题大至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冰川走了》,2010年8月4日C29版),小至一只迁徙的鸟的翩跹(《求偶期的白鹭好像披着婚纱》,2010年6月3日C30版),从大都市的发展问题(《武汉应建成“水城”》,2010年8月11日C32版),到乡村一户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洪姑的爱好》,2010年11月10日 C30版),真实而生动地将一个个我们想知而未知的世界铺陈在我们面前,供我们欣赏,让我们感动、叹息。
大地理的视野,可以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世界囊括进来,随时随地给读者以惊喜,激发读者探求的欲望,满足读者求知的需求。当然,对这些大地理,“长江地理”的记者并非似写作科技文章一般,泛泛而谈,徒作知识性的讲解,亦非不着边际、毫无思想地记录行踪,而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他们总是将大的人文关怀的主题,以最能够触动灵魂的细节表现出来。
一直以来,许多媒体的记者由于不能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所写稿件大而空,泛而无用,缺少真实性和生动性。原生态的生活是媒体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篇章,是最有魅力的音符。“长江地理”以地理为线,于行走之间将原生态的生活一点一滴地串起,从而使孤独的旅途变得热闹,冰冷的地理变得温暖。《汀泗桥:“三抢”早已成为历史》(2010年11月10日 C30版)以记者赴田野采访的方式,平视角地记录了秋收之际,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镇赤岗村村民高祖德、蔡慧一家、卢细华、农机手老饶的生活状况,真切实在、生动感人。《洪姑的爱好》借秋收的背景,以一种淡淡的笔调,将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白溢坪村一个普通农民洪姑的生活随手写来,仿佛一首淡雅的田园诗,勾起了都市人的乡村情节和田园情怀。
二、行走的真实与纪实的笔法。
“长江地理”的每一篇稿子,都是记者在徐霞客式的行走中写成的,是用笔在写,更是用脚在写。因为行走,所以唯一;因为唯一,所以真实。既为地理栏目,惟有记者亲自行走,亲身体验,才会有认识,有感动,有细节,有激情,对这些认识、感动、细节和激情,唯有以朴素的笔法、记录的方式娓娓道出,才能产生真实的效果,因为“真实才是力量”。如《冰川走了》,通过记者在行走、游踪过程中所见所闻,具体、生动地将青藏高原大雪山上冰川融化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记者的笔触不着太多色彩,只是一味地朴素,一味地真实,似一部跟踪拍摄的摄像机一般,却让你不能不因真实而感动。且看记者的行踪,“我的考察路线是从大本营向冰川下的一个高山湖泊,和我一起上山的还有来自湖北纺织大学的志愿者代全成”,“慢慢地靠近,下山,一条被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的湖泊出现了”,“继续往上爬时碰到点困难,石块比较大,坡度有点陡”,“很快我们安全撤下,山底下的女学生正在拣水晶石头”。在《边城,寻找湘、鄂、渝交界“三角碑”》(2010年10月6日 A10版)中,看记者的行踪,“我从湖北最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发,沿着209国道一路向南,向着三角碑再进发,途经宣恩”,“从来凤县城沿248省道向南,桂花一路香。人烟渐稀,视野变得空旷”,“离开漫水,就距离我要寻找的界碑不远了”,“偶遇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告诉我说,界碑就在一个叫做‘茶茶溪’的地方,但从‘茶茶溪’翻山,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都是一些粗线条的勾勒,将一段艰难的行程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读者也禁不住与记者同行。
当然,记者的笔法不是一味地粗线条,而是粗中有细、字里含情。《冰川走了》在“山底下的女学生正在拣水晶石头”之后接着写道:“有些石头在太阳下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这说明有水晶的存在,随后我也加入‘拣石头大军’。由于石块很大,我和代全成用石头来砸石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只好放入背包中,一群人就像寻找金矿的家伙又像背着麻袋的拾荒者,把觉得有趣的东西都往包包里塞。”这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显得温暖而生动。
三、电视元素与视觉冲击力。
多年来,电视媒体向报纸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而报纸则很少吸收电视的一些优点和特点。“长江地理”的策划者显然是一个学习、借鉴、吸收的高手,其中大量地吸收了电视的一些风格和手法。前面讨论的记者写作时采用客观记录的方法,吸收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手法,而记录正是电视最大的魅力之一。
此外,“长江地理”在版式上也是大量地借用了电视的手法,借以形成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以期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其突出的表现便是重视照片的使用,将照片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高密度地使用照片,高质量地组合照片,如大幅照片的采用,一组照片的采用,大景别照片和大特写照片的组合等。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图文并茂了,而是经常性地将图置于尤为突出的位置,将地理“拍”给读者看。
大照片的使用,一直以来是报纸爱而又畏的一种方式。爱之,是大家都知道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畏之,则是怕照片不过硬,承担不了偌大版面赋予它的责任。“长江地理”经常采用大照片,这其实亦是自信的表现。《水往何处下》(2010年8月11日C29版)使用了一幅大照片,占整个版面的四分之一强,画面中,一位身穿短裤的男士手拿橡皮圈,正在最深处达3米的“路”上打捞被水冲走的公文包,武汉积水之严重跃然纸上。《秋收》(2010年11月10日C29版)也使用了一幅《秋收的老人》的近景大照片,占到版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老人搂着一捆刚刚收割的稻穗,嘴含烟斗,面带微笑,亲切感人,将秋收的主题表现得生动深刻。该版也是使用一组照片的典型,除了大照片《秋收的老人》外,还使用了四张小照片,即在田里玩耍的小孩子也拿着一把小锄的镜头,田边开水瓶和瓷杯的镜头,中场休息时放在地里的两把镰刀的特写镜头,开着花的烟叶的镜头,共同将一幅原生态的秋收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长江地理”的记者都是采编写拍的全能型记者,走一路,写一路,拍一路,采写能力与拍摄能力并重。
四、地理与人文、历史元素。
地理者,山川土地之形势,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万年,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与自然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漫长岁月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于是,地理与人文、历史便自然而然、不可分割地融为了一个整体。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地理与人文、历史尤其不可须臾分离。因此,“长江地理”记者在记录地理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记录人文,记录历史;“长江地理”虽云“地理”,其实往往离不了人文和历史的内容,总是在不经意间融入大量的人文和历史元素。这些都大大丰富了稿件的内涵,增加了稿件的厚度,增强了稿件的感染力。
“长江地理”记者行走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地理山川大地的考察时,也有意识地了解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并很自然地写进了稿件中,用地理之线将历史和人文轻轻地串起。正如《活着的“遗产”》( 2010年09月1日C29版)一文所说,“我的同事权义,曾经在采访大冶铁矿的时候,邂逅当地殷祖镇的春季祭祀‘土主会’,而在我的第一次行走途中,本是寻访‘古木道’,在鄂西大山,偶遇‘转丧’——转丧与跳丧、坐丧一起,是盛行荆楚的三种丧仪。那一晚,我赶夜路爬山,就在微弱的手电光即将熄灭的时候,看见悬崖之畔升起篝火,人们敲着锣鼓,唱着泉诗,送亡人上路。”
再如《依山立厦,于屋内引山泉》(2010年9月29日 C34版),实际就是介绍位于鄂西恩施利川崇山峻岭之中的大水井古建筑群,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宗祠和庄园遗址。《再渡赤水》(2010年6月9日C24)既记录记者再渡赤水的行程,也介绍赤水的历史掌故,“对于赤水,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叫法。秦汉时称‘溮水’,因其流域为南夷君长之一的溮部治邑,故名。后汉迄至两晋,称‘大涉水’、‘安乐水’,不知何所依据。唐天宝十年(751)鲜于仲通征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的称名。‘赤’者,‘流卷泥砂,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赤虺’为‘赤水’”。《汀泗桥:“三抢”早已成为历史》一文在介绍湖北咸宁汀泗桥的物产与秋收时,顺便介绍了汀泗桥的历史和传说,“传说千年之前,一位姓丁的草鞋匠,积终生之蓄,修建了这座小桥,后人为纪念他,命名为‘丁四桥’,再经文人墨客助兴,在‘丁’和‘四’两个字前加了三点水,遂成现在名称”,“这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还是北伐战争的汀泗桥战役,当年叶挺率军北伐与吴佩孚的军队在此激战,在古街的一条巷道内,叶挺指挥所已被粉刷一新,而阵亡烈士沉睡在粤汉铁路旁一个小山岗上”。
提起长江,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就会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因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长达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人们只要一看见“长江地理”四个字,都江堰、长江三峡、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南、黄山、庐山、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上海、武汉、重庆……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所有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在头脑中。而“长江地理”的“长江”二字又取自《长江商报》,名字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又与母报的名字相得益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富想像力的名字。
短时间内,“长江地理”已经成功地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第一步,定位更加明确,风格日趋成熟,内容逐渐丰富。真诚地希望“长江地理”如滚滚滔滔的长江水一样,迈向一个更广阔、更壮观的天地,为武汉、为湖北书写一个亮亮的感叹号!
作者:胡武生,咸宁广播电视台传媒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每当我看到在长江边拍的照片时,便会想起那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长江。
那是在暑假时,我与爸爸妈妈乘船去三峡游玩,虽然去的时间不长,但长江还是成了我流连忘返的地方。
清晨,江面上升起了薄纱般的晨雾,透过这层“面纱”,我还看到了江水在缓缓地流淌,这时候的长江似乎还沉浸视频在睡梦中。江上的空气十分清新,我不停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中感到无比畅快。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薄雾随机烟消云散,长江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开始忙碌起来。
中午,长江变得更加繁忙,水流特别急,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蹦蹦跳跳,卷起了一个个小小的漩涡。长江也会唱歌,听听那豪放的歌声,你一定会感到特别有趣。那歌声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还时不时夹杂着浪涛,拍打在岸边上,发出“啪啪”的节拍声,这歌声多么动听!
傍晚,太阳沉沉的在西边落下,在江面上洒下了金色的余晖。一阵江风吹来,江面上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倒映在江里的青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黄昏的景色可真美!
听当地人说,长江白天的景色比不过晚上。夜晚很快就来临了,漆黑的夜空里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一颗颗星星小亮晶晶的宝石缀满夜空。
2、江水一泻千里,仿佛一条披着金鳞的巨龙涛声震耳欲聋。一个个浪花像一个个淘气的小孩,在江中翻滚、奔涌、升腾。
3、江水又凶猛起来,此时长江改头换面,身披银甲,威风凛凛。江水咆哮起来了。黑暗和长江就像两军交战,渐渐的黑暗包围了长江,长江像一支身经白战的精锐之师,面不改色。众将齐心协力突破重围,长江无坚不摧一路上乘胜追击,把黑暗杀的溃不成军。再次卷土重来再次笼罩江心,仿佛正在包围主将,长江再次反击,浴血成河,黑暗大军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大败而归。长江又咆哮起来了。仿佛在庆祝胜利。
4、忙碌的长江似乎感到了一丝疲倦,又开始缓缓地前进,一阵江风吹来,江面上泛起了小小的涟漪,倒映在江里的青山随着水波轻轻晃动。黄昏的景色可真美!
5、每到傍晚江风习习,人们就来到长江边乘凉。夜来香发出阵阵清香。江边最热闹了,不断传来人们的欢声笑语。
6、清晨,江面上升起了薄纱般的晨雾。透过这层面纱,我们看到了江水在缓缓地流淌,这时候的长江似乎还沉浸在睡梦中。江上的空气十分清新,我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空气,心中感到无比畅快。
7、如今,我真想再次回到长江边,看看江上的薄雾和洒在江面上的阳光,听听高昂奔放的歌声,再欣赏欣赏那明月下宁静美丽的江水夜景!
8、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江水平静下来,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9、长江边还有一些柳树,柳枝细嫩细嫩的,上面长满嫩黄色的柳叶,柳枝垂到水面上,彷佛就像一位亭亭玉丽的少女正在梳理自己的头发一样。此时,江水映照着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影,映照着红红的太阳,江面上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
10、长江的水真猛啊,势力不可挡,像千军万马在沙场冲锋陷阵;长江的水真奇啊,仿佛一条金鳞巨龙。
11、长江也会唱歌,听听那豪放的歌声,你一定会感到很有趣。那歌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缓,时而急,还时不时地夹杂着浪涛,拍打在岸边上,发出啪啪的节拍声,这歌声多么动听!
12、当春姑娘穿着长裙,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这时长江显得特别的清澈,江堤上开满了野花,花儿点缀在草地上,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总之是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把长江打扮的更加美丽了。
13、观赏长江的人络绎不绝,江水仿佛一条龙在游动,陆上一条人龙,公路上一条车龙,三龙汇集在一起气势磅礴。
14、江面浪花跳跃,江水欢快地唱着歌儿。不时有几只白色的江鸥在浪尖上掠过。江面上的轮船满满地装着货物,发出轰轰声,在飞快地行驶,为辽阔的江面增添了不少生机。
15、江面上笼罩着一片蒙蒙的雾,让人感觉如同仙境一般。雨水多半由季风带来,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区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
16、天色越来越暗,天上飘着红色的云彩,江面上漂着绿色的浮萍,好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1、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李纲《六幺令》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9、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10、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杜甫《越王楼歌》
1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曹勋《续巴东三峡歌》
1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4、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15、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16、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17、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1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19、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张籍《春别曲》
20、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黄滔《过长江》
2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3、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崔季卿《晴江秋望》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叠嶂千重叫恨猿,长江万里洗离魂。武昌若有山头石,为拂苍苔检泪痕。——李商隐《妓席暗记送同年独孤云之武昌》
27、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杜甫《梅雨》
28、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贾岛《题长江》
29、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泛》
30、舟子相呼起,长江未五更。几看星月在,犹带梦魂行。鸟乱村林迥,人喧水栅横。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齐己《江行早发》
31、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32、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李洞《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33、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34、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量意。——李之仪《卜算子》
35、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皇甫冉《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36、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37、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9、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2: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年年七夕今又至,翩翩飞鹊各不同。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8:织女绣云锦,牛郎河西盼。鹊桥河间架,七夕终短暂。愿爱长相依,月儿永无缺。我欲银河逝,予两星永洁!
9: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1: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12:情是情非情,情非情是情,梦长酩。
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4: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15: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16: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17: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
18: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9: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2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1: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4: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2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26:游艇如梭闻笑语,乐在玄武好假期。
2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8: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2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30: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 关于长江黄河的诗句
★ 长江黄河的诗歌赏析
★ 描写梦想的古诗节选
★ 描写月的古诗
★ 描写立春的古诗
★ 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 描写秋天诗句 古诗
★ 描写大自然的古诗
★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关于长江的诗句
1、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苏轼《水龙吟》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曹勋《续巴东三峡歌》
4、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杜甫《越王楼歌》
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7、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8、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9、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2、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贾岛《题长江》
13、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14、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15、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戴复古《江村晚眺》
1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8、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黄滔《过长江》
19、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别严士元》
2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2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2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2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7、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2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29、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0、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1、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3、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4、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35、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36、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38、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39、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白居易《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40、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李频《过长江伤贾岛》
4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4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44、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4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4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7、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王安石《江上》
48、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9、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50、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关于黄河的诗句
1、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公无渡河》
2、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范云《渡黄河》
3、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谢榛《渡黄河》
4、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李贺《塞下曲》
5、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范云《渡黄河》
6、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李世民《咏雨》
7、酒旗戏鼓甚处市。——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王维《杂诗三首》
10、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11、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李流芳《黄河夜泊》
1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4、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罗隐《黄河》
15、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1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17、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18、淡烟衰草接郊丘。——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19、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
20、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写怀》
21、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22、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23、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25、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6、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温庭筠《拂舞词》
27、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適《夜别韦司士》
28、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29、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0、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31、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2、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王昭君《怨词》
33、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34、河朔毡庐千里迥,泾原旌节隔年留。——王琼《九日登花马池城》
35、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
36、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37、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38、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39、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览尽长江看汉江,一波一浪尽水兵。
流下多少风尘泪,真欲夜宿桥杆侧。
热血浑浑满江城,晚斋时刻早过时。
人到桥心疑是岸,人临桥岸以为心。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谁道大桥非雄鹰 ,千年无鹰立江上。
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岸融云天际消。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梅雨
作者: 杜甫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旅夜抒怀
作者: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