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书读后感800字

2025-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德书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

美德书读后感800字 篇1

这本书分为八个篇章,分别是:爱国篇、自强篇、正直篇、勤学篇、友爱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每个篇章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通俗易懂的名人美德,其中的许多故事使我深受教育,有些故事后面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让我能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含义。

读了爱国篇以后,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大禹治水》这篇故事。大禹治水的时候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他治水十三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手指甲磨秃了,脚底下生了茧……十三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门前恰逢儿子出世啼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想想自己:有时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有时因害怕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有时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怎能不令我脸红?我应该向大禹学习,学习他那种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他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的品性;学习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当然,屈原为国而投江;王昭君为促进两国友好,自愿嫁到匈奴;文天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忠贞不逾,宁死不屈……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一次次为他们的爱国情操折服。

《人民文学》的副主编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它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飞翔”。《中华美德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一部能陪伴我们健康成长,令我们受益匪浅的经典之书。

报任安书读后感800字 篇2

范文一

流连于唐朝的风华,流连于宋朝的儒雅,流连于元代的四海归一和明清的肃穆庄严。我可以对任何一个时代流连,但我知道,在我的心中,那所敬的,所爱的,永远只是那独一的汉朝。虽然那里有勾心斗角,有尔虞我诈,有诽谤污蔑......但这仍不能阻挡我对汉朝的爱,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那唯一的太史公,才有那让世人惊叹的司马迁。

司马迁在千古绝唱《报任安书》中,将他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封闭压抑的情怀一吐为快,字字血泪,处处真情,理灼古今,动人心魄。从《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位隐忍苟活、坚韧不跋、矢志不渝的大丈夫、真英雄,他有着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史记》献身的精神。

司马迁被诬定罪,因“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而身受腐刑。“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他抑郁,他痛苦。这种最卑劣的刑罚使“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的司马迁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与摧残。这种情况下,选择“死节”是一种解脱,活着要承受的痛苦实在太多太多,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但太史公却选择了隐忍苟活。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为了《史记》,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宁愿忍受所有的嘲笑、侮辱与自己的责骂。这是何等的伟大啊!

忍受着“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的痛苦,司马迁坚韧不跋,矢志不渝。他以古代圣贤发愤为作的事例激励自己:“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古代圣贤历经磨难,最后成功的典例让他看到了那盏指明灯的光辉。于是他夜以继日地撰写〈史记〉。他正日没命地挥刀竹简,拼命地刻写,只怕对不起父亲,只怕对不起那些过往的英雄,只怕没有人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留传后世!司马迁拿刀的手指结了茧,茧破了流血,再结茧,再破;不知破了多少次,那简册以弄得血迹斑斑。这是何等的艰辛啊!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是的,司马迁便是一位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伟人。终于,他完成了《史记》,这部无韵之《离骚》的历史经典著作。他成就了非凡的功绩。生前无法回到纯白,身后却是鲜艳夺目,熠熠生辉。他生前所有的耻辱,现今如浮世一梦,惟独见他的绚丽,他的繁华,他的绝世的人格魅力。

范文二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与后世也。”

翻开《史记》,看着洋洋万千字的传世名篇,心中涌出了一阵崇拜与感叹。精简、凝练的的篇章,前不见古人的创新传体,更使它被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面对着《报任安书》中,这短短二、三十字,内心多了的,却是一瞬间的抽搐,来自文字带给我的无限伤感、同情与佩服。

曾经听人说过:“存在就是合理”,人的存在当然也无可厚非,但有时候,人不免要思考他存在的理由何在。例如:当他的尊严已无处可寻。司马迁,本是一个壮志满酬,立志“推贤进士”之人,可在他因“口语”遭遇,被处之以宫刑以后,一切都改变恶劣,被乡党所笑,为世人所耻。身理上的痛苦犹可咬牙强过,但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不堪重负,濒临在生于死的边缘,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折磨,他熬过去了。因为,他为自己找到了生存的尊严,即来自于无数前人的例子,卧薪尝胆,然后一血前耻。

其实,所谓尊严,对任何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诠释,只在于不同人主观的意识,价值观的差异。有的人,不愿为半斗米折腰,对于他,尊严在于面对权贵是,挺直的腰杆;有的人,愿尝胯下之辱,对于他的远大志向,尊严不在这一次的低头,为实现个人抱负、个人理想,大丈夫,能屈能伸;有的人,愿为前人的过错,向受难人民下跪,因为,对于他,为了他人的痛苦,为了国家的发展,跪下,便是他尊严之所在。

司马迁,之所以“隐忍苟活”,因为对于他,“成一家之言,偿前辱之债”,才是活下去的理由。在他自己的心中,他并没有苟且偷生,反而是顶着不可侵犯的尊严活着。所谓“勇者不必死节”,他自己找到了存在的合理性。

尊严,不是为苟且偷生而趋炎附势;不是面对挫折而放弃理想、抱负。

卧薪尝胆,成大业,能屈能伸,大丈夫。

司马迁,我想对你说„„

司马迁,我渴望有一天会见到你,我渴望与你有一次跨越千年的长谈。在那时,我们会谈到你为李陵的仗义直言,为《史记》的忍辱负重,为人间大义的挺身而出„„

司马迁,我终于梦到你了。你满脸写着正义,却铺满了风霜。“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你冷冷清清,你凄凄惨惨,然而你还在寻寻觅觅。你告诉我,你在寻找一种气息,一种历经万古也不会失去芳香的气息。我明白,那是伟大。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之后千秋万代的人都可以告诉你,你寻找成功了。

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稳健。你曾为李陵说了一句话而遭到极刑,痛不欲生。你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各项刑罚,八个“其次”已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下”更是说得人魂飞魄散。然而就是这个“最下”,你遭受的正是这个“最下”!我以为,你会玉与石俱焚,血与火共熔;我以为,你最后留下的文字会是“名与节同在”“士可杀不可辱”。可是你的伟大却是超越了世间的荣与辱,情与志,义与愤,生与死。你甚至冷静而坦荡地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的,你就是那泰山顶上的一匹凌云驰骋的骏马,拨开乌云,任历史的阳光穿透自己的心灵,然后唤来一道闪电,以感天动地的巨响与你一起嘶喊出了《史记》!这是怎样的一颗对先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灼灼之心啊!于是《史记》成就了一种伟大,你成就了一种伟大。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见胜于时间,是韵味。“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你颇显疲惫的心灵仍在高及仙境的地域流连,它牵系着万古众今。你不忍使《史记》夭折,不忍让历史凝滞。你可知道,你用你唯一的不忍打赢了这场人生之赌。你可知道,你这唯一不忍比任何东西都来得值得,来得壮烈。你与《史记》的情缘,终于使你找到了通往人生至境的秘笈。你与历史的牵手,自然而然地泌出了霜笼月罩的气韵。

司马迁,我再次梦到了你。你正在天堂里纵观我们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你还在想些什么呢?还在为受极刑而“肠一日而九迥”吗?你应该看到有多少人受到你那铮铮如铜鼓般的话语的鼓舞,在挫折中磨砺,在逆境中奋起!你应该听见世人给予《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嘘唏赞叹!你应该感觉到,我们中华大地,万万千历史里的万万千中华子孙和你心灵的沟通!

司马迁,此生我必将继续与你在梦中的缘份,感受你芬芳的气息,亲历你不朽的英魂,吸取你无尽的人格力量„„

人生三书读后感800字 篇3

直到今年,我加入了新教育的学习团队里,又接触到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我才意识到女人的生活里也有那么多特别的滋味,女人的生活里也有那么多生命的智慧。

(一)

《孩子,你慢慢来》这是人生三书的第一本。书中的内容大多数是龙应台身为母亲,照顾两个幼小儿子的生活记录。她没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样有明确的理论宣言,甚至没有作者明确的育儿思想呈现,她只是在淡淡的叙述儿子成长的过程,书写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然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分明地感受到作者身为母亲的喜悦与温情;能够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为孩子那些特别的发现而惊讶,为孩子一点点的成长而惊喜。

或许,这就是龙应台文字的力量。

文中写到安安对事物的初识过程,尽显一个孩子对外物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原本我以为在孩子初学语言的阶段,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纯净的语言空间,比如不能用多种方言干扰孩子最初的语言学习。可是,安安却能够生活在四种语言环境中(爸爸妈妈之间说的是英语,但是没有人教安安讲英语,而且通常是特意避开安安说英语,为的是怕把小家伙搞糊涂了),并且非常自然地将每一种事物认定为有三个名字,还能够分对象说不同的语言。比如在与妈妈说话时用汉语,与爸爸说话时用德语,与老师小朋友们说瑞士语。可是即便如此,小安安还是学到了一些英语,比如“Look”。龙应台这一发现就在“完了,他开始懂英语了”这一“沮丧”之语中结束。

作者说是“沮丧”,我说更多的应该是惊喜、是赞叹,孩子的学习能力竟然如此强悍,就“好像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

身为父母亲的我们,身为教育者的我们,首先要在心理上要充分地认识到孩子的超能力,给予孩子更多学习的平台,让孩子的智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其次,在行动上更要注意给予孩子成长的时空,让孩子慢慢来。就像书中的序言《蝴蝶结》中那样:“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以这样的耐心与勇气等待孩子在成长中一点一点的摸索,让孩子用自己的心脑用自己的手脚认识这个世界,学习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态、这样的行动,龙应台的孩子才能够有那样多的发现,才能够在看似“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中快速地成长,快速地与母亲“渐行渐远”。

第三,我们还要学会“放手”。在该书十周年的改版重出之时,龙应台两个儿子华安和华飞各自写下了他们想对母亲说的话。编者说这些文字既是“跋”,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序”。是的,十五岁的华飞写下《我这样长大》,展示的是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点点表现,他对母亲说的更多的是感谢、是体谅。即便写到母亲打他们的鸡毛掸子,也是不曾真正“动武”的母爱。看到成长后的孩子写出这样的文字,天下哪一个母亲不会感到欣慰呢?可是十九岁的华安写下的《放手》,展示的就不仅仅是这样的内容了。那支细小的鸡毛掸子,在华安的记忆中与华飞的是有差异的——“手心打得可疼,有时候也打屁股,还有总共两次,她甚至打了我的脸”。这样的母亲跟“放手”的父亲比起来,在华安看来就是“家庭独裁”者。而母亲一直说的“喂,看看书怎么样?”这个句子对华安几乎没有影响力。华安甚至从一次送孩子进音乐资优班的面试中发现“德国是一个母亲不熟悉的‘异国文化’,在这个‘异国文化’——我的‘本土文化’里,我比她还行。……因为这种‘分裂’,我就常常和她有不同意见,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还因为有这样不进入‘状况’的母亲而觉得羞愧。”

面对自己的成长环境、面对母亲的教育方式,十九岁的华安比十五岁的华飞更多了一份思考。华安在文末很明确地对母亲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们心中永远的位置,或许,它就会容易一点点。”

十九岁的华安需要的是母亲的放手,让他自己去探索世界,收获未知。这便是生命成长独立的真实渴望,或许也是在德国式教育背景下孩子对独立生活的强烈愿望,或许还是不同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生命对教育观念的不同理解,或许还是新一代个体与老一代个体生命阅历的差异所结出的一颗鲜亮的果子。

(二)

在阅读完人生三书的第二本《亲爱的安德烈》之后,我发现还有更多因素导致这一对母子之间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见。这些不同糅杂起来,在母亲与华安之间筑起了一道高高的城墙,似要隔断曾经那一份亲密的母子深情。所幸的是《亲爱的安德烈》出现了。这本书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书信集。为了了解十八岁的安德烈(华安),龙应台专注地完成了这一专栏的书写。同时安德烈也抓住了这次机会,与母亲进行了一次别样的深度交流。双方都在这一次中,向对方的心房走近了许多,让理解的光芒照进了彼此的心间。

书中序言部分龙应台这样写道:“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彷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通过书中那么多封信以及为了写这些信件而进行的沟通,龙应台对安德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她还透过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过去、自己以及一代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全数展示在儿子面前,为儿子的人生航向做好了一个参照。而安德烈也在文中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对周围一切的认识。无论他人怎么看,安德烈与母亲龙应台之间进行了非常有效的沟通。并且这份沟通还影响了大陆、香港、台湾、欧洲等等许许多多的家庭,让这些父辈与子辈之间更多了一种交流的途径,甚至挽救了不少父子母女之间僵化的几近崩溃的关系。这本书还给一些正处于迷途中的父母、孩子找到了生活的共鸣,为他们生命、生活质量的改善带去了福音。书中大量的读者来信让我特别震撼。一个家庭的问题往往就是无数家庭的缩影。一对母子的付出,滋润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心田,还有无数类似的心田。

《亲爱的安德烈》还告诉我们这些家长这些教育者:面对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即使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圈中,即使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似鸿沟,只要我们抓住机会,走近一步,不要忙于指责,而要专注倾听对方的心声,做有效的沟通,没有什么问题是不可以解决的。这就是人生三书告诉我们的第四点。这也是生命成长至又一新历程的必要结果。

(三)

《目送》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三本。这里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独立地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母亲只能目送孩子“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小路另一端的背影,而且“不必追”。深深的落寞、伤感即使充斥了母亲的心怀,母亲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孩子的成长变化。而这一切依旧只是为了孩子。母亲在对孩子依旧的深情和理性的放手之间深深地纠结着、痛苦着。

这是面对孩子成长独立的变化,身为母亲的龙应台真实心理的展现。于此同时,身为女儿的龙应台也感受到了面对父辈生命逐渐衰老直至逝去的变化历程。她以女性作家细腻的触角,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一一叙写了出来。文字中的款款深情令人不得不动容,而生活所必须的理性之光又不得不在那些细枝末节中展现出来。明知母亲已经患病,容易忘记很多事情,甚至不记得眼前日夜陪伴她的就是她心心念念的“雨儿”,龙应台还是一次次地回答母亲相同的问话,陪着母亲到处走走逛逛。明知过往的那些日子是山路十八弯,但是对那些曾经的过往,人们依旧深情地怀念,就像那首歌一样, “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明知华飞也长大了,与自己“渐行渐远”,但是代沟、不同的文化积淀导致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我”只能平静地接受。因为他是“我”的儿子。

面对那些逝去的和那些正在逝去的日子,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看似淡然地书写了出来,给予读者的却是深沉的牵挂、深刻的共鸣。是的,“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但是“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那些曾经的美好就像夺目的一粒粒钻石,始终闪耀在记忆里,让记忆中“漫山遍野”,开满茶花。

在此,我不再细数阅读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感动,只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也能够书写下那些或开满鲜花或饱含热泪亦或说不清的记忆,让它们凝成一汪碧泉,滋润曾经干涸的心田。

美德作文800字 篇4

每天早上,闹钟6:30叫我起床,然后我叠好被子去洗漱,吃完早餐便去上学,妈妈经常说:“在学校里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每个人做朋友。”

下午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后,就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折纸,画画,唱歌,跳舞,打球,骑脚踏车,下棋,玩魔方都可以,等待着吃饭。

吃完饭呢,还要背15分钟英语或练15分钟字帖。然后读课外书一小时,读课外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让我知道了好多和我一样同龄的小朋友们的喜怒哀乐。

几年前,我还在幼儿园时,读到一些小主人公勇敢的故事,比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她让我变得勇敢,能够体谅父母,并照顾家人。从那时起,我和姐姐开始独自睡觉,不用妈妈陪伴了。

我还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吃了药,还是很难受,没有力气给我们做饭。于是,妈妈给了我钱让我们出去买份饭回来,我和姐姐顺利买了回来。这次经历,也让我变得更加勇敢了。

这样就到了8:30了,我们该去洗漱了。妈妈规定我们洗漱完要毛巾,牙具归位。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我们也能够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和书桌了,让我们养成了整洁的好习惯。

周六,我报了个课外班,它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

周日,是我最快乐放松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没有作业和压力,让我尽情的呼吸室外的清新空气,接触大自然,我很快乐!

美德作文800字 篇5

在我的大家庭里,“和”字是由每位家庭成员共同维护和支撑起来的,它包含着“诚,孝,俭,勤”很多方面。要诚实守信是大人时常教导我的一句话,父母常说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论对朋友还是家人,都要以诚相待,他们可以接受淘气的孩子,但绝不能接受撒谎的孩子。我努力让自己做到真诚实在,信守诺言。

尊老爱幼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传统美德,在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妈妈尽管每天工作很累,但只要有空都会回去看望老人,给他们做饭,帮着料理家务。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陪奶奶聊聊天,给她捶捶背,虚心接受爸妈的批评不跟他们顶嘴。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节约是长辈们提倡的生活方式。现在虽然不像旧社会唱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但在物质上也不应互相攀比,妈妈买东西从不追求品牌,物美价廉是首选。在节约这方面我做得最好,因为当我很小时刚刚会背出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有一次妈妈喂了我一口米饭和鱼肉,我嚼着告诉妈妈里面有根刺,她忙说都吐了吧,我舍不得,用舌头择了半天才把一根小短刺从米饭里择出来,妈妈笑我,真节俭呦!

勤劳既是美德,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对我来讲,勤是勤奋,是一种学习态度。在家中,要做一个爱劳动的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习上,要做一个爱动脑筋的人,读书刻苦,持之以恒,勤劳的总会有所收获。

美德高考作文800字 篇6

清洁工人在晨曦、在傍晚,把这种美德凝聚于他们的扫帚之上,他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寒风萧瑟的严冬,都不辞辛劳地为我们有一个鸟语花香、整洁干净的家园而付出。他们风雨无阻,只为能让大家拥有一个舒适的家园,只为能让人们看到如此洁净的环境后发自肺腑的笑。他们的岗位很平凡,很普通,甚至有些人觉得他们很卑微,但正是有了这个岗位,正是有了这群可爱的人,才有了我们整洁的街道,才有了我们花红柳绿的家园。

这一天清晨,暴风雨过后,大家都贪婪地享受着睡眠的乐趣,在这个谁也不想离开床的时候,我因有事,和睡魔几番争斗后,一骨碌爬了起来。当我揉着蓬松的睡眼来到阳台,在静寂无声的沿河路上,我依稀看到几个忙碌的身影,正卖力地清扫地上被风雨摧残的落叶,我心里不禁一颤:有多少人,因为贪睡错过了这样的景象,这些默默奉献的人,在人们得到睡眠的满足时,他们却在马不停蹄地劳作,为那秀丽的沿河路付出的心血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品质何等高贵!

交通警察这个职位看似威风凛凛,可是在这个职位的背后,却有难以言尽的艰辛。汽车的废气、公路的尘土飞扬、司机的纠纷和难缠,这些都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可是交通警察们却在这种环境下维持了交通秩序。

每次来到重庆,交通警察们站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维持秩序,我不禁为他们的人身安全担心起来。在交通警察熟练的指挥下,水泄不通的公路又重归通畅。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不顾自身的安危站到车流不息的公路上的勇气是值得赞扬的,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全身心去指挥交通的敬业精神,更是值得歌颂的。

是谁用自身的疲惫换来了我们的安全?是保安,从早到晚,保安的休息时间龟缩成了一条缝。但无论疲倦与否,他们都显得精神抖擞,用魁梧的身姿威吓住小偷,眼睛里不显一点倦意,耳朵眼睛随时都不放松警惕。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人们翱翔于甜蜜美梦之中的时候,在贼眉鼠眼的小偷蠢蠢欲动之时,保安还睁着一对猫头鹰一般的眼睛,在院子里谨慎地巡逻,决不留给小偷一点混进院子的机会,他们暗地里坚强地与睡魔作斗争,不管是否有人看到他们为我们做的这一切,他们都无私地奉献着,竭尽全力地工作着,不畏辛劳,不畏风雨。

中华美德颂作文800字 篇7

中华!谈起这个名字,我心中就有一种浓烈的爱国之心! 迄今为止,中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这条历史的长河仍然还在继续的发展着。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国的开国元勋陈毅元帅,即使自己做了元帅,可还是亲自为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洗衣洗裤,从来不要自己的下属去做,难道他不是尊老爱幼的楷模吗?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吗?是的,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了一名女童的平明英雄。7月2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妞妞从10层高楼坠落。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踢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爱我们的国家,那么,让我们一起腾飞中华吧!展现中华的大气特色!

湖北武汉武昌区安陆市实验小学六【2】班六年级:王毅

第2篇

中华传统美德孝道800字作文 篇8

《三字经》中有言道: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启示着人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要知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自古以来,孝顺就是广泛提倡的,而孝顺的人也是人人称赞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古时候,有个叫孔融的孩子,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拿来了许多梨,他父亲就让孔融拿一颗去吃,结果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他的父亲便问他:你为什么拿了一个最小的?孔融回答道:我是家里最小的,应当让着哥哥。父亲又问:那你为什么要让着弟弟呢?孔融说: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孔融这种尊敬兄长、爱护幼小的精神让大家铭记于心,被大家广泛流传。

不单尊敬兄长、爱护幼小是人人都应该学习并传承的优良品质,孝敬父母更是值得全社会学会并且传承的中华美德。陈毅是孝子,1962年,他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到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十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他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一位国家元帅,不仅把国家放在心头,更把孝道放在心上。

美德领我成长作文800字 篇9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次慰籍人心的宽容,融合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波动人心的音调。

中国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流传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自身的文明礼貌。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美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情中,但往往被我们忽视了,所以我们要把美的融入到生活中的.小事去。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来了许多客人,而我却没有向叔叔阿姨们问号,对他们不理不睬,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似的,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赶忙对我说:“快点问声好。”我口齿不清楚的叫了声叔叔阿姨好,便走进了自己的书房里,干起了自己的事情。妈妈见我很不情愿,便过来批评我,我当时还小,觉得自己根本没犯错,所以还和妈妈顶嘴了,我被妈妈训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仿佛一眨眼,眼泪就掉下来了。

从这件事情重我明白了:要将文明,懂礼貌,见到客人要问声好,同时我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们身边,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其实,我认为,谦让是最大的美德,谦让这个词语对我们既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以前,老师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谦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们的记忆里,谦让这个词渐渐忘了。

诚实是一种美德作文800字 篇10

诗人说,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富;诚实是力量的是一种美德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是真实不欺,”信”也是真实不欺。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至,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上一篇:闹钟的说明文600字下一篇:专题复习-—句子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