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2025-04-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精选9篇)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1

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主要学习和人体有关的字,共识字36个,写字31个。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看图识字,并认识“身、月、页、耳、木、目、手等”部首,让学生在识字识字过程中掌握根据部首猜字义的识字方法。

通过识字,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感知、掌握字与部首的关系,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学会积累、运用成语。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看图识字,认识生字36个,会写31个。要求学生掌握根据部首猜字义的方法,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培养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的能力。

单元重点:

1、认识生字36个,会写31个

2、通过看图识记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带有“身、月、页、耳、木、目、手等”部首的字、词。

单元难点

1、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能根据部首猜字义。

2、运用成语。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1、看图识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2、学习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识记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构字的表意特点,能根据部首猜字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如师说眼睛,生迅速将手指指向眼睛处。(师所说的词均为人体器官。)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人体有关的字词。

(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以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读与头部有关的词语并识字

1.出示字卡:额、眉、鼻、齿,你们认识这几个字吗?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同桌互相说说,然后集体汇报。

3.请学生读词,其他同学评一评。

4.男女生比赛读词

5.游戏:老师指词,学生读词,并在自己的脸上指出。(分组比赛,评出优胜组)

三、认读与身体有关的词语并识字

1.我们在一起活动一下,请大家先跟老师读词语再做动作(扭腰揉肚子捶后背翘脚拍肩膀踢腿动脖子伸胳膊)

(这一设计既是课间游戏,使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地放松,又使下一步的学习内容有机融合,自然引出,承上启下,课堂氛围宽松、活跃,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完成了学习目标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2.抽读字卡:脖、胳、膊

3.全班齐读词语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4.将词与人体相应的位置连线。

5.这些字里什么部首用得最多?你知道为什么吗?

四、说话训练

1.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最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为什么?

2.全班交流

五、学习生字

1.同桌一起记生字。

2.重点指导:眉上面不是“尸”,中间有一竖。

3.学生独立观察剩余的字,并认真书写。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进行正确的书写。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将自己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写下来。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⑵出示“疼、病”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有关病字框的字,发现带有病字框的字的规律。

⑶出示“检、脸”观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给这两个字组词并换部首,变成新字。

⑷出示“士”:和那个字像?比一比“士、土”并组词。⑸出示“张”:请一位学生认读,并说一说在哪见过?请班上姓张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名字,再说说“张”除过当姓还能组哪些词?

⑹出示“体育室”的门牌,叙述里面所放的东西,请学生猜字,用“体”组词并造句。

⑺出示“护士捏捏丁丁的肩膀,按按丁丁的腰,接着又揉揉丁丁的屁股。”请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按”的读音,并请班上会查字典的学生通过查字典证实“按”的读音。4、5、1、2、3、板书设计: 丁丁打针

拼一拼

问一问

比一比

猜一猜

找一找

查一查

听一听

齐读本课生字。做开火车的游戏。

除过这些字,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如果有,请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把字音注在书上。学生齐读课文。

三、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了解丁丁打针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联系实际,读懂课文,识记生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爱护身体,做健康、勇敢的孩子。(2)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生字,书写9个生字。

2、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会生病,平时大家生病时最怕什么?(吃药、打针)

2、教师小结导入:是啊,吃药很苦,打针很痛,可是不吃药,不打针病就不会好。丁丁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怕打针,有一次他生病了,医生给他打了针,可自从那次之后,丁丁居然不怕打针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3、板书课题:丁丁打针。

4、齐读课题两遍。

二、朗读课文,了解事件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词,读读认认,并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就错正音。

5、了解故事内容。(1)丁丁为什么要打针? ①指名发言。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②引读课文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1)比一比。

夫——天

疼——病

体——休

检——脸

士——土(2)分一分

张——弓+长

按——扌+安

3、用生字扩词,理解字义。

4、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

5、教师重点指导写好以下生字。病

6、学生认真仿写,教师巡视。

五、板书设计: 丁丁打针 紧张---再也不怕

(护士):捏捏、按按、揉揉

六、作业

1、用本课生字扩词

2、动笔写写自己的一次看病经历。(一段话)

3、读熟课文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还记得这些老朋友吗?谁来读一读?

2.读了这些词,你们有什么发现?(板书:身、月)

(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发现、探究,进而初步了解月字旁和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

二、学习与“身字旁”有关的生字。

1.引导学生了解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1,猜一猜,图中的象形字是什么字?怎么猜出来?

2).正像同学们所观察到的,身就是指人的身体,带有身字旁的字与人的身体有关。

3).出示:躯体、躺下、鞠躬、躲藏

谁认识他们?领大家读一读。

4).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心有灵犀一点通”。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看词语做动作,不能出声。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的动作表示的是黑板上的哪个词语。(出现、鞠躬、躲藏、躺下等词)

(以这个游戏引导学生做动作猜词语,使学生切实体会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既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师:怎样记住“躯、鞠躬”这三个生字呢?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学生运用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学生借助生字卡片通过小组的互教互学掌握这组字词。

(他们通过读一读、我当小老师、查字典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表达不全面时教师适时引导。

3.师:大家运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进行学习,可真了不起。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如何呢?哪个小组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出示本组词语中带月字旁的生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七个生字,其他学生当裁判判断读音是否正确。

4.师:通过这组生字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限时查字典。

出示:胃、膝、肺、筋、膛

1.“丁丁查这五个字,用了8分钟,你呢?”查出来把拼音写下来。

2.请查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既有利于巩固本课的偏旁部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无形中告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时,又使新课改“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五、学写生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地方

2.对于“肉”,个别指导笔顺,其余的字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3.总结识字方法。(由学生自己体会认字过程的快乐,加强分析字形的能力。)

六、拓展练习:“尸”字头及有关的字。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尸”字头的意思,学生自己查检字表。

七、课后延伸

请学生留心找一找带有“身”、“月”字旁的字,写下来,比一比谁找得比较多?

(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二)、学习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根据部首猜字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合作、自学要求:

以四人合作为单位,讨论这些字的部首都和什么有关。

2.交流学习所得

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点拨,深化学生的认识。

3.游戏:智力大比拼。

小组讨论:说说你所知道的与手字旁、反文旁、爪字头有关的字或词。

老师则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4.有关的字还可以是什么偏旁?

5.认读生字,记忆字形。

三、游戏:鲜花盛开

1.在老师发给每个人的花朵上写出带有提手旁的字,每写出一个字就贴到花园表示盛开一朵花,看谁的花园的花朵最多。

2.交流展示。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小组里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意思和部首有关?

2.冬冬有一把金钥匙,教给大家怎样猜字,想得到吗?

看书46页。课后我们就可以用根据部首猜字义的方法识字。

教学目标: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1、通过描一描,写一写,掌握“夫、采、尖”这类字的特点及书写方法。

2、练习写带有病字旁、和反文旁的字 教学重点:练习写带有病字旁、和反文旁的字

教学难点:指导书写“夫、采、尖”这类字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让学生看书68页的“夫、采、尖”想一想该怎样写。

2、学生在书中描一描,写一写,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3、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指导书写。

二、抄写音节

1、先让学生复习,反复读,看拼音读。

2、让学生练习抄写。

3、指导,un单独做音节的时候写成wen

三、比一比,看谁写的多

1、让学生写带有病字旁和反文旁的字。

2、小组交流。

3、展示、指导。

四、学记事

1、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等写一段话。

2、交流汇报

3、师生评价。

(二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2

1.拼一拼,写一写。(13分)

2.请你在正确读音后的括号里打“√”。(6分)

二、字词小魔术。(39分)

1.请你照样子,帮小刺猬找找丢失的草莓吧!找到后用线连起来。(6分)

2.趣味加减法。(8分)

减一减:

郊 —— 交 梨 ——( ) 胳 ——( )

( )——( ) ( )——( ) ( )——( )

加一加:

女 —— 安 子 ——( ) 白 ——( )

( )——( ) ( )——( ) ( )——( )

3.写出同偏旁的字。(3分)

好( ) 行( ) 仙( ) 纷( ) 灿( ) 愣( )

4.填上合适的词。(16分)

一( )掌声 ( )的岩石 ( )地握手

一( )紫丁香 ( )的笑容 ( )地点头

一( )电脑 ( )的办法 ( )地唱歌

一( )歌 ( )的汽车 ( )地观察

( )虫子 ( )鸽子 ( )花草 ( )图画

5.查字典。(6分)

三、句子万花筒。(8分)

例:夏天的山是绿色的,冬天的山是白色的。

春天的草是 色的,秋天的草是 色的。

例:小河的水哗哗地流着,像一位小小歌唱家。

小溪的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一位小小 家。

例:小青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

我们班的生活委员是小青。

刘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例:小红把作业本交给了老师。

作业本被小红交给了老师。

小明把蛋糕送给爷爷了。

四、课文小天地。(17分)

1.按课文填空。(6分)

秋天来啦,山野就是 的图画。梨树挂起 的灯笼, 露出 的脸颊,稻海翻起 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 。

2.填写古诗。(5分)

寒山 斜, 。

停车 ,霜叶 。

3.把词语填写完整。(6分)

景色( )( ) 五( )( )登 天( )云( )

( )( )飘香 和蔼( )( ) ( )( )时节

五、小小阅读屋。(10分)

奥林匹克旗帜

奥林匹克旗帜是由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顾拜旦在1913年设计的。它是一面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帜,五环相套,颜色从左至右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2008年,奥林匹克旗帜在北京上空高高飘扬。它骄傲地告诉世界:中国,真棒!

1.你知道奥林匹克旗帜是谁设计的?(2分)

2.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答案。(2分)

奥林匹克旗帜颜色(从左至右、从右至左)分别是:蓝、黄、黑、绿、红。

3.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一( )旗帜 五( )圆环 ( )飘扬

4.奥林匹克旗帜是怎样的?在文中用“——”画出来。(3分)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3

执教者:丁芳

6、梦圆飞天

教材学情分析:

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生动详细地叙述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是教学重点,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是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教学重点:检查预习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疑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预学案的情况

正音:载人飞船 zài 绷得紧紧的bēng 舷窗xían 心弦 xían 理解新词的意思: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澎湃 苍穹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浩瀚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读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并概括自然段的意思。(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这是一个事件,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按小标题“送行——发射——问候——感受”给课文分段。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疑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感悟送行的激动、兴奋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3、交流发言,指导学生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

人多壮观: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6、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感悟发射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1、最激动人心的时候马上就要到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即将载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发射升空了,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其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圈圈画画.2、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3、交流发言

*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 反复让学生演练“十、九、八„„点火„„起飞„„”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四、分享“问候”

1、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5、而最让我们大家感到兴奋就是在太空看到的景色和我们可爱的地球了!谁来读好这一节,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1)、指名朗读,感受太空的神奇和地球的美丽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五、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六、总结

课文学到最后,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对全中国的人民说些什么?对我们的少年儿童说些什么?可以完成一次小练笔,同样也发到教师发出的主题帖子上。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第三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4.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教学难点: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疑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教学准备: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O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为什么激动?

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

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神舟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练习(口头练习)

1、读了下面这段话,你联想到哪些成语? “神舟”5号发射成功!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文按

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 的过程,表现了。前后可以分为“、、、” 四大部分。

3、照样子,写句子

(1)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直指苍穹。(2)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五、当堂练习

1、《补充习题》。

2、课后练习3、4题。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教材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晰,把火星和地球的相似又有差异这一奥妙而复杂的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的面前,既有趣又亲切。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步把道理说清楚的。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自学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够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疑点:

能够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学生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用课件或挂图演示两者的真实图片,作一个初步的了解。

3、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请同学们带者问题自由读课文。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二、检查预习情况,给课文分段

1、按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读的过程中理解词语。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2、思考交流“课文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

3、分析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从哪可以看出火星和地球“孪生兄弟”?

(2)读读、记记两者的相象之处。

(3)师述:课文以四个“同样”所表达的内容表现了的含义,突出了文题和主题。再读理解。

(4)引入:由此人们也作出了这样的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4、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推测呢?自读下文思考,并弄明白课文又介绍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5、简单分析交流后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6、按段读课文,把握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指导(略)

四、练习设计

完成习字册。反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教学准备: 书写小黑板。熟读课文,思考老师的问题,书写批注、质疑。教学过程: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这孪生兄弟还有什么相似和差异之处呢?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看一组关于火星表面情况的图象,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

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证明火星上曾经有水的存在。

哪句话又能证明推断的可信性呢?

3、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一种猜测;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水来源的第二种猜测。多读把握领会。也可同桌间合作介绍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4、课件演示,指名学生作模拟介绍,说明水来源的推测。

5、读课文进一步把握内容。

(二)学习第三段

1、过渡: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读句子,并把握设问句的过渡作用。

2、思考以上问题,并在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

4、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原因。

5、指名交流,分析指导

原因: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

6、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火星的表面留不住水,那么肯定就不存在生命了。你认为呢?科学家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引导读句理解“然而„„”

7、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8、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1、弄明白“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

2、齐读全文,作内容的整体回顾与把握。

四、练习指导

练习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外收集:宇宙知识知多少?

板书设计: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

同样„„

有水和生命存在差异处

水没能留住

生命生存?(谜)

教学反思: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8、奇妙的克隆

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神奇,切忌空洞讲解分析。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学总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把课文读通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出现的部分词语,把课文读通顺。教学疑点:理解本课出现的部分词语。

教学准备:朗读课文;查字典把拼音注好,词语意思写好;查阅相关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入新课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检查预学案的情况

1、字词的读音

2、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预学时有哪些疑难和困惑吗?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教学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学疑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什么 神话 动物 植物 低等生物

多利”

诞生 了不起

爱科学

造福人类

食物 畜牧 生态 医学

学科学

诱人前景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习作2 教材学情分析:

这是一次修改习作的训练,按老师的意见修改习作的教学的重点。注重培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总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2、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作文《拔河》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教学难点:

能通过阅读作文《拔河》及老师的批语,明确作文怎样做到言之有序,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教学疑点:

利用课外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拔河比赛。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认真读例文。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明确要求:

回忆拔河场面,再现当时情景。

学生就拔河的过程,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53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结果)等要素作概述。

老师导入:有一位同学也参加了一次拔河比赛,并写了一篇文章,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来帮助他修改修改。老师板书课题,揭示本次习作要求。

二、初读内容,查找缺点。

发练习纸,学生边朗读边找出这篇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联系自己的拔河体验,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在班上作汇报。

指导学生读懂课本上老师的修改意见,比较老师批语和学生汇报之异同,进一步明确修改作文的具体要求。

三、再读作文,明确改法。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本篇文章如何修改,可用钢笔在练习纸上作适当批注。

引导学生讨论,同桌各抒己见,小组内组织交流。

老师点拨:写好《拔河》这篇作文,除了注意写清拔河前、拔河中、拔河后的具体过程,还要注意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重点讨论第五自然段中场面描写的改法。

四、学生修改。

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老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是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受益。

学生自查自改。

提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学会修改文章。请你从自己的日记中选择一篇,认真读几遍,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右侧可作适当批注,修改中添加的部分可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2、教会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教学难点: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自己的习作加以修改,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教学疑点: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圣陶先生认真细致地帮助肖复兴同学修改作文这件事,给小作者以后的作文和做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不仅可以使文章写得更好些,而且能够养成一丝不苟,办事严谨的好作风。这件事教育了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方法。

师:(幻灯片出示:认真修自己的作文)

二、齐读课题《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问题研讨:

针对学生修改习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动作描写的细节

人物的表情细节 对话中的提示语 „„

我们还是来复习一下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修改作文的方法。(幻灯片出示)修改作文的方法

1、把用得不准确的字、词、标点改准确;

2、把写法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3、删去重复罗嗦的词句,在有的地方加上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具体。

(学生齐读。)师:(评价)

大多数文章内容真实可信,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显示出了同学们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文章的篇幅大都在四百字以上,这是很不容易的。作文是改好的。如果同学们能在写真事表真情上进一步努力,如果同学们在语言的准确和规范上多下功夫,那么成绩就更好了。

五、学生自查自改,誊写。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练习2 教材学情分析:

本练习安排了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学写毛笔字等练习。学生对有些练习已经接触过,所以应进行及时的归类整理。教学总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

2、诵读和熟记12个词汇。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教学重点: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教学难点:

学习“看”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学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教学疑点:

表示“看”的词语很多,有哪些呢? 教学准备:

把成语的意思先查好。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播放“神舟5号”或“神舟6号”发射升空的场景。(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用“看”和“紧盯”哪个更好。(3)通过比较得出什么情况下用“看”或“紧盯”更合适。(4)学生读出题中所列的看的同义词、近义词。

2、教学第二部分。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1)鼓励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和“看”意义相近的词,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思考并说出各个词的适用场合。

(3)分别选用几个所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体会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4)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读题的五个词,进一步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仔细阅读句子,尝试填空。(3)师生评议。

4、教学第四部分。(1)自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可以查字典理解。

(3)小结:这些用法是古代的用法,但当代仍然经常使用,需要掌握。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学生自读,读不准的可查查字典。(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讨论交流成语的意思。(4)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2、练习。

(1)学生临慕、描红。(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师生评议。

(2)指出存在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执教者:丁芳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难点:口语交际:学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疑点:无 教学准备:预习。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帮助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1)分组畅谈: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分别就未来的衣食住行畅谈。(2)分组推选代表上台说说,要求语言表达通顺、流畅。(3)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各组再次准备并推选一名上台说说。(2)评议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出示优秀书法作品欣赏,并谈谈感受。

2、指导。

(1)师范写“工”、“母”的书写方法。(2)尝试练习,发现问题再指导。

3、练习。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

德积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4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既美观又正确。

guījù chēng zàn róng huà hòuhuǐ tōngxiāo

( ) ( )( ) ( ) ( )

二、读拼音,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可要分辨清楚哟!

là wán tí mō

( )笔 ( )皮 ( )问 打( )

( )月 ( )耍 问( ) 按 ( )

三、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句子朋友吗?

希望 愿望

我( )父亲能够给我做一盏冰灯。

丁丁的( )是长大当科学家。

乐趣 兴趣

小红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书法( )小组。

过年提着灯笼走街串巷,是孩子们最大的( )。

一、默写古诗《元日》,还要注意后面的问题呀。

元 日

——————————————,

——————————————。

——————————————,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你还背过他的哪首诗?请写出其中的一句或题目吧。

———————————————————————————————

二、阅读天地里,有可以大显身手啦!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

新年刚一过,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撤走了圣诞饰物,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帖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华人传统的聚居地——牛车水也披上了节日盛装,商业中心里的年货摆得满满的,购买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商场里还播放着传统得过新年得歌曲,好不热闹。

迎春花市最受欢迎。梅竹菊兰四大君子以及水仙花、富贵竹都是人们喜欢购买得品种,希望它们能给自己带来福气、运气,节节高升。让人在三十二度得高温下也可感到“春”的气息,看到来年的一片灿烂前景。新加坡欢庆春节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新加坡华人怎样过春节?请读文概括:挂灯笼、 、 、

我们这里怎样过春节?请写下几种形式(不少于4种)。

比较新加坡华人与我们内陆人过春节的形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说明

你积累了哪些对联,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5

第十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例11、1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掌握可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2.(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96页“做一做”第2题。

4、捉鼠比赛。练习十九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五、课时作业

填空。

(1)70里面有()个十,260里面有()个十.(2)600里面有()个百,1200里面有()个百.(3)14个十是(),14个百是()。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一台彩电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

1000+2000=3000(元)

1个千+2个千=3个千

2000-1000=1000(元)

80+50=130

8个十+5个十=13个十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6

数数、读数(教材第78~79页)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

“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11-20各数读法。

教学难点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教学具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20根

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指名说一说)

2、提示课题: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

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

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

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师: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

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

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

(二)认识12。

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

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

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

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

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

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

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

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

师:14根、16根、19根

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

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

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第2题尺子图。

谈话: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

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

2、完成想想做做3。

谈话: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指名数)再指名数:从11数到20。同桌两人互相数。

3、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草莓图。

谈话: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

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指名估计)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课件出示伞图。

谈话: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到底是几把呢?请你指着数一数。对学生的估计评价:估计时先要确定一个范围,然后想一想大概是多少。

4、完成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第5题图。

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听。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

5、完成想想做做6

谈话: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

四、全课小结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7

1、第十二单元以“过年”为主题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本单元在语文天地中的一系列设计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收获。

3、单元安排了金钥匙内容,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整理和分类,养成有条有理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元日》,了解我国过年的习俗,体会诗人所描述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和人们虔诚的心愿和美好的企盼。理解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体会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理解课文《冰灯》,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联系实际理解父母的心情。

2、学认生字30个,学写23个,引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风情民俗。整体安排:

使用9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天地与课文互相融合 教学设计:

元 日

教学要求:

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词典了解古诗歌的大概意思。2.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讨论:过年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自读古诗,小组交流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古诗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爆竹 屠苏 瞳瞳日 换旧符

2.重点理解词语:除 屠苏 瞳瞳日 新桃 旧符 3.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些什么。

五、指导深入理解古诗 1.齐读古诗。

2.小组内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什么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中描绘的场景。

六、练习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过年有关的古诗

一、导入:背诵古诗(指名背诵、齐背)

二、说一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进行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过年的古诗吗?

四、写生字:

爆 屠 苏 换 符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1、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2、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二、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2.检查学习情况

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

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师生共议。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2.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3.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

4、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

三、课外延伸:

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

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要„„还要„„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语文活动:

一、“开卷有益”:《过年》

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

三、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冰 灯

教学要求:

1、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冰灯》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l.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识词语:走街串巷习俗 菱形 合适 细碎 炕 透亮 打磨 爹 扭过来 废 棉袄 后悔 融化 撩起(2)理解词语: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细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发酸 称赞 羡慕

(3)让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3.说说你读过课文以后的感想。

四、讨论:

1、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灯》这一课,你能说一说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二、理解课文 小组学习:

带着问题分组读课文,讨论。

1、“我”为什么要父亲做冰灯?

2、父亲什么时候在做冰灯?我是怎么发现的?父亲为什么磨一阵停一阵?这么冷,父亲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

3、看到父亲在做冰灯,“我”的心情怎样?“我”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4、提着冰灯“我”的心情怎样?

5、“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同时指导朗读。

三、课外延伸:在你生活中,你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像《冰灯》那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

第三课时

一、写《冰灯》中的生字

二、笔下生花:

选一项,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三、“金钥匙”

二年级语文第十单元教案 篇8

一、教学篇目

精读课文 2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失踪的森林王国》 《语文天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21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2.会写16个字,并掌握相应的笔画和笔顺。

3.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4. 继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5.练习写句子,先写想象,再写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2、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继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5.练习写句子,先写想象,再写感受。

6、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图片 资料 课件

五、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2篇4课时 语文天地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书写本课生字、词,并能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按照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练习用段落的重点句概括段落大义。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按照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激趣)课件展示图片(小兴安岭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通过地图对地理位置进行介绍。

板书课题,强调读音:小兴(xīng)安岭.关于这个地方你想了解些什么?

4、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呢? „„

查阅资料我们放到课下,客商我们通过读书来了解小兴安岭。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词: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边读边标画。小组合作学习:认读和理解组内成员所标注的字词。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读:

侧着头 抽出 融化 涨(zhăng)满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利剑 松柏 肥厚 诱人 2〉字音:

白桦(huà)淙淙(cóng)

4、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理清条理:

1、哪几个自然段联系紧密?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2、练习分段: 开头和结尾是总写,中间是分写,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联系紧密,可以当成一大段。文章可以分为三大段。

3、第二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标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春天、夏天、秋田、冬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第六自然段)

板书:美丽的花园 巨大的宝库

二、精读课文,品味理解文章内容:

1、自读感悟:

问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画出最喜欢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确定一个你们组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感受,说一说小兴安岭景物怎样美?物产怎样丰富?

3、学后展示: 1〉春天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生动准确,写出了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张势。

指导朗读:想象生机勃勃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B、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的流着。

C、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拟人的手法,描写生动。

D、河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顺水漂流,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比喻句形象。进行仿写练习。2〉夏天:

A、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职业把僧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树木青翠茂盛,枝繁叶茂。

仿照:“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写词语。B、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C、播放录像,理解“千万缕阳光像利箭一样”。3〉秋天: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换词练习:“飞舞”换成“飘舞”行吗?为什么?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板书物产丰富)“献”——小兴安岭的奉献精神。仿照:“又香又脆”写词语。4〉冬天:

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黑熊、松鼠”体现小兴安岭冬天的特征。

三、总结全文:

1、回顾课文描写警务的方式。

——总分总

2、回顾课文描写顺序。

——春夏秋冬时间变换的顺序。谈谈收获。

四、课后延伸:

课后搜集资料,更多地去了解小兴安岭。

《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以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用文中的话去概括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以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内容,而不必过细分析,可以根据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识字部分、音乐)

生:查找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背诵描写有关大森林景色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课题质疑

1、请一位同学背诵事先准备的有关大森林景色的诗歌和文章,并配乐

师:是呀,这美丽富饶的大森林让我们向往,让我们沉醉,可是有一天大森林失踪了。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学生质疑 估计出现:为什么失踪了?

森林王国以前什么样?„„

(设计意图:开始的背诵环节一方面结合单元特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巧妙引入课题,使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从而引发理解课文时的关注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提示: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同桌交流,如果你们都不能解决,可以向大家发出求助。(自行将字词板书出来)共同交流生字词 A、解决“求助角”的内容:

师:同学发出了求助,哪位同学能够帮忙解决?介绍一下你的解决方法? 估计会出现:(指名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劳动。(可以采用先解释重点字,再放入词中解释全词的方法)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B、学生提出重点字: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想给大家哪些提示? 字音:大厦:多音字 不能读出xià,. 混:多音字 混浊:二声 混乱:四声 ..字形:颖:左下边是个“禾”

厦:里面是个“夏”中间有两个横 记字巧方法:按形声字来记 绕—饶—娆 组—祖—阻

颖—疑 性—姓 燥—躁—噪—澡 C、课件出示生词,学生抢读。

(设计意图: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在加强字词的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扫清了文字的障碍,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互相补充,引导学生简练说出:文章讲了森林王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新国王下令砍掉所有树木,建造新王国,森林王国变得贫穷和悲惨。

3、师:是呀森林王国开始美丽富饶,从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的?谁来读读?

建立了新王国后,森林王国反而贫穷和悲惨,这些又是从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的?齐读。(设计意图:由于课文较长,所以采用浏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发言自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四、细读重点段落,解决心中疑问

1、“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

森林王国从前是美丽富饶的,人们安居乐业;王国里有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伐树木。” 教师引导:你觉得最关键的是那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抓住关键词”安居乐业”体会句子的意思。

1通过句子理解:○“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十分安定的生活,而且非常快乐、幸福,这就是安居乐业。

2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教师引导:这么美丽、富饶的景色,这么幸福的生活你愿意读一读吗?

2、“森林王国是怎么失踪的?”

1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寻找答案。在小组交流默读所得。○2然后全班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 要点:国王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不得破坏森林,他置若罔闻,砍掉了所有的树木,所以妖魔鬼怪都来了。只有树木才能够对付这些妖魔鬼怪。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置若罔闻”的意思。1说说什么是“置若罔闻”? ○2课文中是对什么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 ○3联系生活理解“置若罔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要点:森林王国失踪以后,那里被黄沙淹没,形成了沙丘,黄沙淹没了城市,把其兴美了森林王国,空气不新鲜了,人们变得萎靡不振,后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引导学生体会“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的意思。(3)这样悲惨的景象令我们心痛,带着这种感受再次朗读8、9段

指名读

(4)教师小结并播放环境被破坏后的触目惊心的景象。是呀!曾几何时,绿色铺满视野,春天百鸟叫,后山狼成群。可是,人类不愿与“异类”共享这个世界,执意要成为万物的主宰。——人类“赢”了,“征服”了自然界,自己却也一败涂地——在大自然成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对象的时候,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曾经无限美好的家园。

(5)用自己的话并结合所查的资料说说,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质疑作文主要思路,学生在自读、自悟以及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受到震撼,增强环保意识。同时,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谈自己的体会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五、表演课本剧,思想升华

1、过渡:同学们,森林王国的失踪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国王的错误,妖魔鬼怪的横行给我们留下了省刻的印象,你们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吗?

2、指导:

A、理清故事的人物有几个?主要人物是谁?

B、根据课文内容,理出表演需要展现几个场景?哪些是重点要表现的? C、自由组合,挑选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排练。

3、分场景进行表演,并请同学互相点评。

4、谈谈表演时的感受,说说我们人类将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为了防止表演走过场的弊端,先对学生进行表演前的准备指导,而且,要求每个小组只选取一个场景,这样学生的准备就会更充分,表演会更细腻。表演后的点评,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这个环节的设置落在实处。)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在词语、句子的积累运用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开阔视野,了解大自然。教学过程:

一 比一比、给多音字组词 二 抄一抄 先认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 说一说,词中的哪个字容易写错。三照样子写一写。1 先分别读一读这段话。2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畅所欲言。

1比一比,看谁积累的生活知识多。

2、看谁收集的资料有意义。

五、开卷有益《草叶上的歌》《大自然给孩子放的暑假》。1 先读一读短文,了解短文大意。

2、说一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感受及收获。

六、初显身手:

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查找家乡古树的资料。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9

1.在互动实践中,了解一些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在情境中,围绕“有趣”把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清楚,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

3.在交际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学会有礼貌地提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激趣:欣赏图片,走近“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一:聊一聊身边有趣的动物

1.出示话题,学生畅聊。

从小到大你一定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动物,在你熟悉的动物中,哪种是最有趣的?什么地方最有趣?请学生聊一聊动物名和它最有趣的地方。

2.小结“有趣之处”:有的动物样子可爱,有的习性有趣(吃、睡、玩……),有的具备特殊功能,有的本领奇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趣,让人喜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动物聊起,通过大量的网络搜索,定格了十几种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还有家里养的、动物园看到的等,抓住该动物最有趣、最搞笑、最可爱的一个镜头呈现,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了真实的联想,拓宽了聊天的思路,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动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无痕地亮出了本课的主题——有趣的动物。)

交际情境二: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正在开交友大会,看,那么多有趣的动物都来参加了呢!咱们也赶紧带上头饰,化身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一起去参加吧!

1.教师示范,自我介绍。

(1)教师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是可爱的小猫。我想和你们交朋友,让我介绍一下我最有趣的地方吧!

我是小猫咪咪,我最喜欢玩主人的拖鞋了,大大的拖鞋软软的,好舒服。我钻进来钻出去,玩起了躲猫猫。我躺进去一看,哈哈,正好可以当我的床呢!(视频补充)我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交流小猫的有趣之处。

听了我的介绍,你觉得我哪里有趣?我是怎么把自己的有趣之处介绍清楚的?(关注内容和介绍时的表情、动作等。)

(3)链接生活,语言增量。

我最有趣的一件事是玩拖鞋,你生活中见过的小猫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学生交流,如小猫玩绒线球、小猫抓老鼠、小猫啃鱼骨头……

过渡:每个人眼中的小猫的有趣之处是不一样的,你能学着小猫的样子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吗?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和教师各自利用空余时间观察了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制作了头饰。一戴上头饰,我们此刻就是“小猫”“小狗”“乌龟”“金鱼”“荷兰鼠”……课堂俨然成了动物王国趣味交友会的现场。通过教师“小猫”的示范引领,学生认识到“有趣之处”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从而明晰学生的角色意识。)

2.角色扮演,自我介绍。

(1)学生自由准备,用几句话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介绍清楚。

可以学着小猫的样子,加上表情、动作等,有困难的小动物可以借助提示,能干的小动物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板书:说清楚)

(2)学生上台介绍。

哪个小动物愿意来介绍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跟大家交个好朋友?其他小动物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板书:听认真)

(3)交流评价。

他有没有说出自己的有趣之处,说得有趣吗?(有趣的地方说清楚了才能吸引别人,交到更多的朋友。)

对这个你想交的朋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可以怎样有礼貌地提问?(板书:问明白)

(4)明确交友的方法。

在交友会中,我们要做到先想再说,说得清楚;认真倾听,听得明白;补充提问,问得有礼。

(设计意图:努力营造充满趣味化、情感浓厚的话语场,给予主动上台交友的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请其他学生做到“认真听,听他有没有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当自我介绍的学生乐于表达,认真聆听的学生懂得尊重,彼此交友的欲望强烈,交际就显得活而不乱了。)

3.自由交友,互相介绍。

(1)自由交友。

你最想跟哪个小动物交朋友?用上这些办法,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用几句话完整清楚地介绍给对方。听明白的小朋友还可以把你交到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小动物们兴致盎然地离开座位,相互介绍,自由交友。)

(2)上台展示交友。

邀请朋友上台,相互自我介绍。(关注上台礼仪)

(3)尝试相互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

你交到的新朋友是谁?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朋友吗?

生:这是我新交到的动物朋友——小狗多多。多多的毛是黑白相间的,摸上去特别柔软,最有趣的是它最爱在主人回来的时候,叼着主人的拖鞋蹲在门口迎接,还摇头晃脑,尾巴一甩一甩的……

(4)交流评价。

上台的动物:你朋友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听了新朋友对你的介绍,你还有补充的吗?

台下的动物:哪些小朋友也想和这些有趣的小动物交朋友,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5)小结交友成功的法宝。

把有趣之处说清楚,在别人说的时候听认真,想了解更多的时候有礼问,就会吸引更多人和你们交朋友。

(设计意图:如何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也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交际互动中来。当学生学会了“独白”式的自我介绍,跃跃欲试时,自由交友环节就水到渠成地为交际对象打开了多扇对话的窗口,引发了学生的内在交往需求,从而产生了富有实效的“对白式”口语交际活动。)

4.扩大交际圈,介绍朋友。

亲爱的小动物们,请把你刚交到的有趣的朋友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吧,这样我们就能交到更多朋友!可以用老师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如果觉得你的新朋友没有你有趣,还可以再次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交际是层层递进、循环上升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交友的愉快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着口语交流,形成了交织的信息网,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了人际交往素养,收获了自信、快乐和满满的成就感。)

交际情境三:分享更多有趣的动物

1.分享交友的喜悦。

今天你交到了哪些有趣的动物朋友?你开心吗?

上一篇:假期物流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描写读后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