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实施解决方案(精选8篇)
为了进一步落实公路工程质量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展公路工程基本数据打假年活动》。我们要以会议精神和要求作为今年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公路工程质量数据打假活动。我们认识到质量数据的重要性,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和提高实验检测工作与内业资料的管理,要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要把工程质量意识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确保工程质量。为了更好的落实基本数据打假年活动成立张晓凡为组长的基本数据打假活动小组,以组织的形式进行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把工作质量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实验检测数据基础上,对编造虚假数据等不良行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一、基本数据打假活动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工作目标:确保工程质量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实施方案:
1、认真执行新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实验规程》等国家和部颁标准。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必须通过检验的方法试验检测,检测数据要正确、准
确、真实,试验检测人员要认真负责。
2、工程技术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技术学习班,并到外市县学习先进经验,有步骤、有计划提高工程技术人员、试化验人员的技术水平。
3、要做到工程技术人员、试化验人员持证上岗,对工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必须马上上报,不得隐瞒不报,以便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中,杜绝在工作中搞人情交易,编造假数据、假资料等违法乱纪行为。否则视情况给予警告、经济处罚、停止工作。
4、施工现场的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严格执行有关的规定,采用抽样检测,现场抽查等手段,按规定检测频率逐批次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一律退回,对各种试验检测数据进行抽查,对重要工程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全面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一律退回。
5、工程内业是反映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客观、真实、及时的内业资料对工程质量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它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利于上级领导检查指导,所以要求工程内业人员对工程内业必须地当天完成,记录真实准确,实事求是。
6、在施工中认真执行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对各种试化验必须达到规定的频率,对不合格的部位及时通知施工工长进行处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7、施工队长或施工技术负责人每天必须检查内业人员所做的工程内业资料,了解施工中的不足,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质检科长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两个施工队的工程内业资料互检。
四、处罚: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直至停止其工作:
由于数据在系统实施前已经产生了将近20T的数据, 每天新产生5G新数据, 我们将这些数据复制到目标端阵列上, 再启用该系统每天实时复制新产生的图片数据。
CDR以近似实时的方式把数据从源计算机复制到目的计算机, 来保护应用数据和文件系统。当在源计算机写入数据时, 复制的数据被获取, 字节级别的变化都被传送到目的计算机, 在目的计算机上被再次写入。复制过程分两个阶段来传送数据, 开始时创建一个基本的复制或叫镜像, 接下来对数据集合中的数据进行连续的、增量数据更新。一个记录机制被用来确保把增量变化数据传送到目标的可靠性, 在工作时间, 网络带宽控制也被用来限制源计算机传送数据的流量。
一、COMMSERVE端配置
服务器硬件配置:最低32G内存, 500G镜像硬盘。
winsows2003企业版sp2以上。
本服务器安装COMMVAULT SIMPANA9.0软件, 用于整个数据管理系统的管理及控制, 为系统的核心模块, 内嵌SQLSERVER2008数据库。
二、MEDIAAGENT模块安装
本模块为介质管理服务器, 用于数据操作所需介质的管理, 包括磁带库及磁盘空间。计划部署在COMMSERVE服务器上, 无需另外增加一台单独服务器。
三、数据备份模块
i Data Agent for HP-UX, Continuous Data Replicator模块分别安装我局本地系统和远程服务器上, 操作系统版本为hpux11.31, 补丁版本为2012年1月, 符合COMMVAULT系统安装要求。
另外, 本地系统服务器上至少需要3G以上的磁盘空间用来保存日志。
四、对COMMVAULT软件打开防火墙设置, 并确保DNS解析通过, 否则可能造成连接不通等问题。
五、总结
该系统实施两年来, 已无差错传输了将近3T的图片数据, 很好的满足了我局海量图片数据备份的需要。
六、安装步骤
Commvault Simpana 9.0的安装过程
1. 插入光盘开始安装, 选择安装使用的语言、安装协议
选择在此计算机上安装Simpana (图1)
进入安装的欢迎界面
建议安装过程中关闭杀毒软件
2. 安装协议、.NET Framework、MSSQL
3. 指定Comm Serve客户端名称及主机名、Commvault Simpana 9的安装目录、Commvault Simpana 9的数据库目录。
4. 为Commvault Simpana 9创建数据库
5. Commvault Simpana 9的灾难恢复路径, 可以选择备份到本地也可以选择网络路径
6. 指定Commvault Simpana 9管理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和设置Commvault Simpana 9软件缓存路径, 设置自动更新。
7. 显示安装摘要和提示创建计划, 完成安装。
8. 提示创建计划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数据仓库 数据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1实施策略
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科技应用总体规划》,确定了项目群实施规划、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建设银行的目标应用体系架构、技术架构以及项目实施路径等,规划出未来5-10年建设银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旨在为建设银行业务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高建设银行的盈利能力。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建设银行以数据集中为前提,通过数据仓库为基础,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持续开发客户分析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应用,使建设银行信息化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走上新台阶。其中数据集中和数据仓库的建设是关键步骤。
2Teradata FSLDM客户化
2.1 FSLDM简介
Teradata FSLDM是预先构建的逻辑数据模型,利用它可以直接开始数据仓库模型设计。它是一个纯粹的逻辑数据模型,可以运行在任何数据库和平台上,与Teradata数据库无关。
2.2客户化策略
客户化方法论可以概括为自底向上、从顶至下以及自底向上和从顶至下的联合使用。下面我们简要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一下对比和分析,主要从策略、过程等方面的特点来决定到底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开发。
首先,自底向上法是指先从较下层设计开始,也就是说去解决问题的各个不同的小部分,然后把這些部分组合成为完整的应用。这种设计方法主要是要根据系统功能要求,从具体的逻辑部件或者相似系统开始,凭借设计者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通过对其进行相互连接、修改和扩大,构成所要求的系统并保证系统功能的实现。从设计成本和开发周期来讲,自底向上法一般优于自顶向下法,但是由于其设计是从最底层开始的,所以也存在难以保证总体设计的最佳性的问题,一般适用于探索性的开发项目。在银行建设数据仓库,自底向上策略一般是从某个数据仓库原型开始,选择一些特定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所熟知的管理问题作为数据仓库建设目标。该策略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以较小的投入在短时间内取得局部成果。
结合银行业务特点,一般来讲,按照数据仓库的思路建设信息决策系统已经有一定的先例和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不应该算作探索性尝试,而是目标明确、长期规划的建设过程,所以应该采用从顶至下的方法进行。也就是说,在开发前就已经具备数据仓库的系统定位、实现目标、应用范围等内容,这种策略对开发人员的开发经验要求和管理层、建设者的预期目标明确程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实际上,在许多数据仓库设计过程中,是混合使用从顶至下法和自底向上法的,因为这样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银行来讲,主体策略采用从顶至下法,在一些局部的、不熟悉的领域,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以积累经验、规避风险,这样的组合应该是理想而明智的选择。
2.3 FS-LDM主体结构
Teradata FS-LDM在某银行客户化改造覆盖了11大主题区域,包括团队、资产、财务、营销活动、协议、渠道、事件、内部结构、产品和地域等。
3具体实施策略
在某银行Teradata FS-LDM客户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是分重点设计主题、自主设计主题、简化设计主题等不同类别,根据每种类别的特点和目标来分别制定有针对性实施策略的原则。
4在某银行的BANK-LDM 管理界面
某银行建立了专门的平台管理LDM,在这个平台界面上可以对LDM进行词法分析、关联实体分析、父子实体分析等操作,LDM的开发和维护人员可以通过IE浏览器改元数据管理平台,对自己负责的相关模型进行查询和分析。
数据仓库在初期建设时还没有到考虑模式优化问题的时候,因为此时不仅数据量少,而且加载的应用也少。但是,随着应用的推广,数据量不断加大,应用不断增多,不断会爆出空间效率等问题,必须后期进行调整优化,可以优化逻辑模型,也可以针对物理模型优化。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充分事前的设计和实施中的不断改进,逻辑模型在项目完成时可优化的范围小,通常集中于协议、事件等主体。后期我们已物理模型优化为主。
物理模型优化的原则主要是一要结构层次一致性、二要结合具体运行环境、三要针对Teradata的特点。
逻辑模型设计是基于三范式的分层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模型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但与此同时可能产生大量关联表,优化时需要考虑精简。另外通过脚本相关算法的优化以及调度机制的优化,提高运行效率,从整体上缩短仓库运行的时间窗口。
据上述目标原则,物理模型优化主要通过数据冗余和数据清理、拆分以及针对Teradata性能优化来实现。在进行脚本优化时要先优化关键脚本,脚本优化要注意与物理表结合。优化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工作,保证优化不改变应用正常应用,也可以验证优化效果。优化尽量选择在仓库的非主要运行日进行,避免资源紧张对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参考文献
[1] 郑承满.数据仓库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金融电脑, 2012(07).
[2] 冯健文,林璇.基于ODS的数据仓库模型研究[J]. 微计算机应用,2012(04).
[3] 杨俊生.浅议商业银行数据仓库的逻辑数据模型设计[J].华南金融电脑,2011 (06).
文件备份:
指文件级别的数据备份,基于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进行备份,
数据库备份:
指数据库基本的备份。在数据库处于open状态下,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并保持备份数据的一致性。
离线备份:
也叫冷备份或脱机备份,一种备份方法,在离线备份中,正在备份的数据在备份过程中不能被应用程序访问。通常用于普通文件备份。
在线备份:
也叫热备份或联机备份,一种备份方法,在线备份一般使用即时技术来构造原始数据的一致性映像,备份时,文件或数据处于打开状态,通常用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备份。
备份时间窗口:
它是指在用户正常使用的业务系统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对业务系统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数据备份的时间间隔,或者说是用于备份的时间段。
某局数据同城容灾备份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局登记系统、住房保障系统、维修资金系统、房屋评税系统、合同备案系统、资金监管系统、房屋安全维修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的核心数据完整、安全地存放在异地,当出现误操作、火灾等人为破坏或者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的恢复数据,保障业务的正常办理。
实施目标:
1、完成某局信息中心机房和区机房备份系统硬件及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2、将信息中心机房现有数据库、各种类型文件等数据约50-80T容量备份(全量备份)至区机房内,并完成数据完整性校对工作;
3、通过敷设电信10MMSTP链路并入我局现有房产专网中,以满足今后的增量备份工作;
4、安装和调试通过后进入试运行,在试运行期间,需实现增量备份要求,并测试当本地数据出现故障时,能使用备份数据对其进行恢复的功能。
人员及组织安排
序号
姓名
项目组职位
联系方式
备注
一、建设单位组成人员
01
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02
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03
中心机房应用及数据库资源使用协助
04
机房硬件环境及网络资源使用协助
其它相关联系人:
二、承建单位组成人员
06
项目总监
技术负责
07
项目经理
项目实施管理
08
TSM实施工程师
TSM软件安装调试
09
TSM实施工程师
TSM软件安装调试
10
TSM实施工程师
TSM软件安装调试
11
Oracle工程师
TSM实施技术支持
12
系统工程师
负责项目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安装
根据项目实施任务,对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本次灾备数据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文件数据的备份,这部分文件数据主要由档案图片文件、图纸文件、数据库导出数据文件、数据库冷备份文件等组成,这部分数据约50-70TB。另外一部分数据是现有各种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共有约42套数据库系统备份,主要是Oracle数据库和SQL SERVER数据库,当前数据量约为1-2TB,为减少备份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这部分数据备份以数据库联机备份为主要备份方式;所有需要备份的数据在中心机房(市局)和灾备机房(关山)各至少保留一份,当出现系统故障或灾难时,优先从中心机房(市局)的备份数据中执行本地恢复。本期备份的系统需求见附表。
根据对以上现状机需求的分析,所有需要保护的数据,在中心机房(市局)和灾备机房(关山)各保留一份,当需要执行数据备份时,数据应能优先从中心机房(市局)本地进行恢复。对于本项目容灾备份系统架构设计如下:
图:4.2-1
图:4.2-2
如图所示,中心机房(市局)和灾备机房通过10M专线实现网络连通。分别在中心机房、灾备机房各部署一台TSM备份服务器,用于完成本地备份和异地灾备任务。中心机房(市局)利用现有IP-SAN用于备份的中心存储存放本地备份数据,划分为两个区域,文件备份区域和数据库备份区域。文件备份区域大小约65TB,用于文件备份数据的存放,数据库备份区域大小约5TB,用于数据库备份数据的存放。灾备机房采用本次新购置的DSC3700作为容灾备份存储。其中约100TB作为文件备份的空间,20TB用于存放数据库备份的数据。
所有的文件备份数据,包括档案图片、图纸文件、数据库导出文件、数据库冷备份文件等,首先通过手工或者脚本方式集中备份到中心机房的文件备份区域,然后通过灾备机房(关山)TSM备份服务器以网络方式存放到灾备机房的容灾备份存储的文件备份存储区中,实现文件数据的异地备份。
所有数据库系统的备份数据,主要指数据库的联机备份(热备份)数据,首先通过中心机房(市局)内TSM备份服务器自动备份到本地IP-SAN的数据备份区域,实现数据库数据的本地备份,然后本地TSM服务器(中心机房)将本地备份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灾备机房TSM备份服务器,灾备机房TSM备份服务器将数据存放到灾备存储(关山机房)数据库备份存储区中,从而实现数据库数据的异地备份。
由于本次项目备份数据总量在50-70TB,而用于灾备的通信线路带宽仅为10M(传输速度约3.6GB/小时),无法满足异地全量备份的要求,因此,本次灾备项目实施分三个阶段:初始全备份阶段、系统搬迁阶段、后期
备份方式的选择
针对市局不同类型的主机、应用的不同类型数据备份要求,我们使用了两种级别的备份方式,第一种是基于文件级别的备份;第二种是基于数据库级别的备份.
文件级别的备份
考虑到IT环境中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以外,基本上属于文件级别的服务器,其它类型的文件服务器等。
对于这些文件服务器,我们会直接使用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来实现对这些文件服务器的备份和恢复的功能。
本次项目中档案图片、图制文件、数据库导出文件、数据库冷备份等文件均采用文件级别的备份方式,对于这些超过50TB的海量文件系统的备份,TSM可以实现永久增量备份的备份策略,这样对于文件系统可以实现永远使用增量备分数据,而恢复时始终以全量方式一次性快速恢复,是最高效率的文件系统备份。
数据库的备份
系统需要对于Oracle和SQL数据库进行备份。为了确保这些数据库7 x 24小时的运行状态,我们提供了数据库的备份接口,以满足数据库的在线备份的功能,这些备份任务既不影响业务系统的运行,同时通过调度的方式自动实现,方便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对于Oracle和SQL数据库,我们会使用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和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for Databases来实现这两类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和恢复的功能。
备份方式的设计
由于本次项目备份数据总量在50-70TB,而用于灾备的通信线路带宽仅为10M(传输速度约3.6GB/小时),无法满足异地初始全量备份的要求。因此初始数据的全备份只能在中心机房(市局)局域网内完成,初始化数据全备份完成后,灾备TSM备份服务器和灾备存储DSC3700将搬迁到灾备机房(关山),实现后期的日常灾备任务。
数据备份速度与网络关系表
网络拓扑
网络带宽
备份速度(GB/hr)
10 Mbps Ethernet
1
3.6
100 Mbps Ethernet
10
36
Gigabit Ethernet
100
360
10 Gigabit Ethernet
1000
3600
初始全备份
初始全备份在中心机房进行(市局)。
1、文件备份数据的全备份
文件数据全备份数据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将分散的数据以手工或脚本的方式备份到中心机房(市局)IP-SAN的文件备份区域。第二部分主要是将集中到IP-SAN的文件备份数据,通过TSM备份服务器备份到灾备存储DSC3700。做初始全备的时候,由于是在主机房,备份的速度按照千兆网络来考虑,文件数据50TB的备份时间约为50000/360=139小时。考虑到主要利用非上班时间,在12-16小时之间,需要9-12天完成初始数据全备。
2、数据库初次全备份。
数据库初次全部分同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就是通过中心机房(市局)TSM备份服务器将各数据库系统全备份备份到中心IP-SAN的数据库备份区域;第二部分,通过两台TSM备份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将存放在IP-SAN的数据库备份数据备份到灾备存储DSC3700的数据库备份存储区域。
对于数据库数据的初次全备,整体数据量小于1TB,按照1000/360*2=6小时完成。数据库系统的初次全备可以在1天之内完成。
后期全备份
文件备份
对于文件备份,后期不再执行数据的全备份,采用基于文件的永久增量备份方式,也就是,后期的文件备份仅备份新增的文件数据。
数据库备份
根据需要备份的数据库的统计,需要执行数据库备份数量约1TB,备份第一步是在中心机房(市局)进行,通过中心机房TSM备份服务来实现数据库备份,由于是在局域网内,这些数据合计的本地备份时间约为3-4小时。备份第二步是将数据备份到灾备机房(关山),由于带宽仅为10M,主要的瓶颈在于数据传输,经过计算,数据库备份数据不压缩传输的时间窗口约为200个小时,压缩后数据传输时间可以降低到100小时以内。
全备份数据库备份数据传输的周期尽量在周末开始,建议图档数据从周六中午12点开始,预计20点可以完成图档数据的备份。12-20点之间,各子系统可以完成本地全备份,之后时间,可以用于数据的传输。每周数据传输的时间在30-40小时。由此看来,整个全备备份周期按照一个月的时间周期来设计比较合适。
后期增量备份
文件数据备份
由于文件备份主要是永久增量方式,根据估算,每个月数据增量为1TB.每天增量约40-50GB,按照10M带宽估算,文件增量备份数据的传输时间约12-15小时。
数据库备份
从表中数据库数据增量看,数据库备份数据每天的增量约0.5GB,因此日常在中心机房(市局)本地备份时间小于30分钟,增量备份数据传输时间也同样小于0.5小时。整个数据库日常的增量备份时间(包括本地和异地灾备)约1小时内完成。
项目
初始数据全备份
数据全备份
增量数据备份
数据量(GB)
次数
备份时间窗口(天)
数据量(GB)
备份周期
备份窗口(小时)
传输窗口(小时)
备份压缩
备份周期
数据量(GB)
备份窗口(小时)
传输窗口(小时)
文件数据备份
50000
1
12
1000
无
无
无
部分压缩
每天
50
14
数据库联机备份
900
1
1
1000
每月
8
100
压缩
每天
0.5
小于0.5
小于0.5
数据恢复方式:
当需要进行数据恢复时,优先从中心机房(市局)的本地备份进行恢复,
对于需要恢复的文件数据,直接从中心机房(市局)的IP-SAN 文件备份区域进行恢复。
对于需要恢复的数据库数据,通过TSM管理界面(或通过EM界面)恢复需要的备份集即可。
当需要恢复的数据无法从中心机房(市局)IP-SAN备份区域进行恢复时,需要进行异地恢复或进行灾备恢复。
1、文件备份异地恢复(恢复数据量小于36GB或者不紧急数据恢复)
图档数据恢复,通过客户端节点连接TSM服务器,通过搜索选定文件或文件夹恢复到客户端或制定的路径。
2、文件数据站点恢复(恢复数据量大于36GB或者紧急情况恢复)
由于数据量较大,数据传输受限。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到灾备机房进行恢复。和异地恢复步骤基本一致,只是之前和之后需将客户机节点运送到灾备机房或者通过移动设备运送到主机房。
3、数据库备份异地恢复(恢复数据量小于30GB)
当客户机节点数据库损坏,而中心机房备份服务器或者备份发生故障,本地无法完成恢复操作时,当需要恢复的数据量不大或者恢复要求不够紧急时,在重建客户机节点环境后,通过网络连接到关山机房TSM服务器进行数据库文件恢复,在进行数据装载,恢复系统。
4、数据库备份站点恢复(或恢复数据量较大)
当中心机房发生灾难性的站点故障时。通常首先在关山灾备机房重建核心业务系统,恢复网络连接;需要恢复的应用节点安装TSM客户端环境并连接TSM服务器,首先执行文件恢复,再执行数据库数据恢复装载,从而实现数据库系统的恢复。
实施过程计划:
本次灾备项目实施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系统迁移阶段、后期运行阶段。
1、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在中心机房(市局)搭建完整的灾备环境,完成文件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在IP-SAN的本地初始备份,并利用局域网的带宽,通过TSM复制到灾备存储DSC3700响应的灾备存储区域,完成后进行恢复测试校验。
初始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系统安装调试:设备到货、设备开箱、设备加电测试、网络环境安装调试、备份服务器安装调试、备份客户端安装调试、线路调试。
本地数据二次备份:在备份环境建立完成后,进行文件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备份,整个备份分两个子阶段,第一个子阶段是将数据备份到中心机房IP-SAN的备份存储区域;第二个子阶段是通过TSM备份服务器,将IP-SAN备份数据复制到新购置的灾备存储DSC3700的存储备份区域中去。
数据校验:数据校验主要是对于二次备份的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备份进行校验,并测试数据恢复。
2、迁移阶段
迁移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完成初始备份后的灾备TSM服务器和灾备存储迁移到灾备机房(关山)并进行重新部署,部署完成后进行数据校验。
迁移阶段的前置条件:完成初始阶段的数据备份工作以及10M链路的网络调试工作。
迁移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心机房系统停机:对于需要搬迁的设备进行关停机操作,主要包括用于灾备机房的网络设备、灾备服务器、灾备存储等。
灾备设备运输:将停机后的灾备设备从市局中心机房安全运输到关山灾备机房。
灾备设备调试:在灾备机房进行上架、部署。通过安装调试,确保从中心机房(市局)到灾备机房(关山)系统和设备正确运行。
系统校验:执行备份和恢复测试,对备份数据进行校验,确保灾备环境和灾备数据的正确性。
3、后期运维阶段
在期运行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初始全备份和灾备环境部署正确的情况下,通过确定增量备份策略和备份调度策略,灾备系统投入试运行并完成系统验收。后期运行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备份策略:确定增量备份的规则、策略、调度方式等内容,并实现增量数据的备份按要求执行。
数据校验:对于增量备份的数据进行校验和恢复测试,验证增量备份环境和数据的正确性
试运行和验收:系统投入试运行,通过TSM查看、检查备份和灾备情况,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组织系统验收。
主要工作内容计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时间
人员
备注
初始阶段
2
项目实施计划确认
3
通信链路申请
4
设备到货、开箱、加电
5
主机房设备安装环境准备
6
硬件环境安装
7
存储、服务器、交换机加电及连接
文件备份(100T)按现有每月数据增量预计可满足两年 包括(图片、文档 、冷备文件 )
数据库热备(热备文件 10T)
8
存储安装及磁盘空间划分
(服务器、操作系统)已完成
(交换机安装、配置)
9
服务器、操作系统、交换机安装、配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已完成
(交换机安装、配置)
10
TSM培训
第一次非原厂培训已完成
第二次原厂培训:
11
TSM软件安装实施(中心机房)
12
TSM服务器端软件安装配置
13
文件备份实施及文数据备份
14
文件备份TSM客户端软件安装及配置
中心机房存储数据迁移(数据量约1T)
15
文件备份速度测试
16
文件备份及监控
根据实际备份情况调整工作计划。1月10日检查备份情况,确定后期迁移阶段工作计划。
17
文件恢复测试
2天时间(100G文档数据)
22
数据库热备客户端部署及数据备份
收集各数据库的配置参数、密码
23
整理热备份备份脚本
(ORACLE、SQLSERVER)房管局提供逐步提供参数,TSM实施人员按照业主提供的信息完成数据库的备份脚本
24
数据库恢复环境准备
准备服务器(虚拟机)一台(ORACLE、SQLSERVER)
数据库环境(要安装控制台)
26
TSM客户端部署(含数据库模块)
27
执行数据库热备
28
数据库备份校验与恢复测试
迁移阶段
30
通信链路调试(两端)
31
机房环境准备
32
备份系统搬迁前关停准备
33
备份系统搬迁至灾备机房
34
备份系统在灾备机房安装调试
35
灾备机房恢复环境准备
36
文件备份校验及恢复测试
37
数据库热备份校验及恢复测试
后期运行阶段
增量备份策略机实施
增量备份校验机恢复测试
TSM培训
40
灾备系统试运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结合《陕西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陕政发〔2016〕22号)要求,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利用两年时间,通过示范工程带动,探索总结大数据“汇聚、开放、交易”规则,把握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促使我省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底,通过四大工程实施,形成具备产业支撑能力的增长点和明晰的发展方向,西咸新区成为国家级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基地。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引进10家以上国家部委数据中心,培育壮大一批产业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100家。二、四大示范工程
围绕云计算服务、信息融合、大数据应用、产业基地建设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组织实施秦云、城市信息融合示范、大数据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示范等四大工程,引导和推动数据汇集、企业云集、产业聚集。
(一)秦云工程。
启动建设“N+1”云工程(N即15朵行业云,1即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15朵行业云,引导带动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购买云服务,推动数据公开及社会化开发利用。建设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各行业云的数据交换共享,并与省信息化中心互联互通。各行业云按照政府数据开放和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和产业链开放,带动软硬件提供商、运营商及平台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发展。到2017年底,带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以上。
1.工业云。继续推进陕西工业云建设,提供云资源、云智慧、云应用、高性能计算、工业协同设计五大类服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2.工商云。整合三证合一、法人单位、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广告监测等信息平台和系统,建立工商大数据,实现一体化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强化市场主体的服务与监管。(省工商局负责)
3.环保云。对空气质量、扬尘、尾气、水质、噪声等实时监测,建立环保大数据,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省环境保护厅负责)
4.质量云。整合质检业务系统资源、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充分挖掘质量数、检测检验数据,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市场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实现产品质量源头监管、“12365”公众维权、“96333”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与应急救援等社会综合服务与监管能力。(省质监局负责)
5.食药监云。推行“智慧餐饮监管”工程,逐步实现全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电子监管。有序推进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和重点食品溯源工作,建立全省“四品一械”监管大数据。(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6.安监云。整合各行业安监大数据,提供 “防、管、控”三大功能,有效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省安全监管局负责)
7.健康云。提供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计生便民惠民信息服务,实现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的整合共享,为公众提供电子健康档案、诊疗和计生等信息服务。(省卫生计生委负责)
8.教育云。推动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省互通共享。建立各阶段适龄入学人口数据库、学生数据库和终身电子学籍档案,实现学生学籍档案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纵向贯通。推动形成覆盖全省、协同服务、全网互通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省教育厅负责)
9.文化云。整合数字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馆等数据资源,构建文化传播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档案局负责)
10.社保云。构建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的统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云平台,支撑大数据在劳动用工和社保基金监管、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监控、劳动保障监察等方面应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负责)
11.安居云。整合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个人住房信息等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住房信息的实时采集、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12.旅游云。建立对全省旅游运行状况的监测评估系统,搭建旅游监管、旅游运营、旅游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省旅游局负责)
13.中国杨凌农业云。打造中国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农业电商服务平台、农产品安全认证溯源平台、农村土地确权平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品流通服务等产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电商产业发展、农产品安全认证等工作步伐。(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农业厅负责)
14.公共安全云。整合、分析通信运营商数据和视频监控数据,实时监控人流走向、人群密度,防范踩踏、非法集会等群体性安全事件发生。推动公共安全大数据在综治、公安、消防、交通、应急、城市管理等部门应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省综治办协调,省公安厅负责)
15.国安警务云。扩大数据采集渠道,加强与相关部门实名制信息的数据对接和数据共享,以大数据提升工作效益、推进模式创新。构建“大数据+”新型业务应用实战平台,提升国家安全业务工作主动发现能力。(省国家安全厅负责)
建设方式: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筹规划建设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自牵头推进实施行业云。由西咸沣西管委会牵头组建公司,负责秦云工程运行维护,沣西大数据产业园为秦云工程承载地。
实施时间:2016年7月底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云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范。2016年8月—2017年12月,各行业主管部门部署实施行业云,推动数据开放,促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适时启动气象云、科技云、民政云、金融云等第二批行业云建设。
(二)城市信息融合示范工程。
咸阳市通过省级智慧城市综合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惠民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消费试点、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时空信息云平台试点,已基本建成一站通、一号通、一卡通、一网通、一格通和一点通等应用项目。在此基础上,加大现有信息系统整合力度,深入推进政策融合、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促进大数据深度开发和利用。
1.推进政策融合。按照各部委试点政策要求,探索建立融汇贯通、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政策融合机制。
2.推进技术融合。按照各部委试点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建立纵向遵从、横向兼容的城市数据融合规范体系。
3.推进数据融合。创新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模式,建立基础数据的集中采集、多方利用工作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
总结咸阳试点示范经验向全省推广,带动全省各区域信息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大数据关联分析和综合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向纵深发展。到2017年底,带动区域大数据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咸阳市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建设方式:地方政府牵头、行业部门支持、多方力量投资、企业建设运营、政府部门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三)大数据应用示范工程。
在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信用体系、工业运行、社会管理、数据交易等领域率先实施应用示范项目,实现大数据汇聚整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及时总结推广。
1.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项目。以社会公共服务卡(居民健康卡)为载体,推进金融 IC 卡、市民卡、公交地铁卡、旅游消费卡等应用集成和一卡通用,实现与财政惠民卡、社会保障卡互联互通。用一张卡纵向互联实现政府实时监管,横向打通各行业系统公共服务,实现集约服务协同管理,方便政府治理和群众生活。同时形成实时数据综合积累,部门数据集中比对,通过海量数据脱敏脱密后的开放,促进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项目覆盖全省3800万人口,将整合各类资金约1100亿元,衍生大数据服务和信息消费约100亿元。(省卫生计生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联合成立陕西省社会公共服务一卡通运营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社会公共服务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
2.西安市城市运营大数据中心项目。以西安城市投资集团为牵头单位,汇集供水、供气、供热、一卡通、出租、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公共停车、市政道路等城市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升城市运行质量,优化城市功能,改进城市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城市运行数据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城市运行一张图等,为城市规划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到2017年底,带动相关产值10亿元以上。(西安市政府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统筹协调,政府和公共事业服务机构开放数据,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
3.信用信息平台及服务项目。扩充完善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各项管理和应用服务功能,全面归集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形成或掌握的信用信息,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构建政府与社会互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拓展信用信息征集共享范围,形成覆盖全省所有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大数据库,为政府管理及各类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信用办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与社会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4.工业企业大数据动态监测项目。利用陕西工业数据库,加强与统计、电力、税务、银行等部门企业数据共享、关联比对和分析,充分挖掘企业动态数据价值,改进提升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带动工业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到2017年底,实现产值约5亿元以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负责)
建设方式:企业投资并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
5.公共场所群体行为大数据分析项目。建设基于移动终端位置信息的群体行为分析系统,形成人群位置信息、人口空间分布信息的海量数据,满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公共场所群体行为分析需求,并为城市规划、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场所和产业布局、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精准营销、商业应用等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和数据汇集。到2017年底,实现产值约5亿元以上。(省综治办、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组织协调,企业投资,电信运营商与企业共同运营,政府实施数据监管并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
6.西咸大数据交易所项目。面向全国提供政府、医疗、金融、企业、电商、能源、交通、商品、消费、教育、社交、社会等领域大数据交易服务,旨在促进数据流通,规范数据交易行为,保护数据交易各方合法权益,向社会提供完善的数据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和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带动大数据清洗、挖掘和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西咸新区管委会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统筹协调并实施监管,社会投资、建设和运营。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7.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项目。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设和完善项目全覆盖、审批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的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支撑省、市、县三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业务开展和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与决策。(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组织协调并实施监管,政府投资为主。
实施时间:持续推进。
8.时空信息数据云平台项目。依托北斗导航应用示范项目,建设时空信息数据云平台,实时监测大范围自然资源变化数据,通过数据采集、挖掘、比对及分析,为国土、农业、水利、城建、绿化、测绘、林业等部门和企业提供数据服务,推进自主高分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的产业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北斗金控公司负责)
建设方式: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实施时间:2016年1月—2016年12月。9.西安气象大数据应用中心项目。建设气象大数据平台,实时获取气象卫星、天气雷达、自动气象站、数值预报产品等专业气象数据和社会化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挖掘,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准确监测预警,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通过气象数据与交通、旅游、能源等行业数据的跨界挖掘,提升行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气象卫星数据服务中心,作为国家气象卫星数据存储的三个节点之一,面向全球提供卫星数据服务。(省气象局负责)
建设方式:政府投资。
实施时间:2016年6月—2017年12月。
(四)大数据产业基地示范工程。
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为核心,聚焦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产业链,打造“研究引领、教育支撑、孵化创新、服务连通、配套完善”五位一体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2017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1.构建产业研究体系。以陕西省大数据产业研究院为依托,联合省内相关领域的院士和知名机构,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基地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以技术领先驱动产业创新。
2.优化教育培训体系。采取“培训+就业”的业务模式,搭建以“互联网+专业教育资源”为主线的云端教学管理平台,通过与微软IT学院、淘宝大学、中兴学院、百度营销大学等国内知名企业大学的合作,建成多平台、全覆盖、长链条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3.打造创新孵化体系。以“物理承载+免费资源+市场推广”作为创新孵化模式,面向初创团队提供免费孵化场地,共享海量数据和平台技术,激发新创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创新应用。
4.搭建园区服务平台。推进数据公共服务大厅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网上大厅统领线下业务”的思路,强化数据开放和并联审批,兼顾信息推送,逐步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化体系。
5.完善配套环境。完善园区各项产业及生活配套,着力打造5分钟商务生态圈和都市核心生活区。
6.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西安交大科技孵化基金、陕西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亿达基金、乐搏基金等投资大数据产业发展,构建多元化资金支撑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西咸新区管委会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在省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秦云工程实行部门首长负责制,由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云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总体协调,并牵头成立陕西省大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
(二)制度保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制定大数据收集、管理、开放、交易、应用等标准规范和秦云工程数据共享交换的技术规范。各行业云要通过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中关村在线
我要评论(0)摘要:备份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也不是简单的方便拷贝。很多电脑用户只想享受电脑带来的种种便利,因为怕麻烦、心存侥幸怕而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来进行系统的备份。随着我们处理数据的增多,宽带使用越来越频繁,感染病毒和被攻击的机会越来越多,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更有必要。标签:数据备份
数据保护
增量备份
备份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也不是简单的方便拷贝。很多电脑用户只想享受电脑带来的种种便利,因为怕麻烦、心存侥幸怕而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来进行系统的备份。随着我们处理数据的增多,宽带使用越来越频繁,感染病毒和被攻击的机会越来越多,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更有必要。
方案一:增量备份
第一步:下载工具
现在人处理数据非常多,如果完全通过拷贝法来备份数据,显然不太合适,这时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时,我们可以使用xxcopy(http://download.zol.com.cn/detail/10/91481.shtml)来帮助我们实现此操作。
下载后,把xxcopy.zip压缩包解压到一文件夹下,再双击install.bat文件,程序询问时,一律按下Y键可把它安装到系统文件夹下。
第二步:编写批处理命令
假设我们要把D:data下的所有新建或更新过的文件(夹)拷贝到E:back文件夹下,那可以按下Win+R打开“运行”对话框,输入notepad,启动“记事本”工具,然后输入如下命令: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yy
然后选择“文件→保存”命令,把该文件保存为d:back.bat文件。
以后只要双击d:back.bat文件,xxcopy就会把D:data下新建的E:back文件夹下,适用于文件的备份工作。
第三步:深入理解参数
xxcopy参数非常多,上述用到参数意义如下:
/s 表示连同子文件夹处理
/k 源文件仍保留其原有属性 /h 连同系统、隐藏文件一起拷贝
/bi 只拷贝新建或更新过的(根据文件时间和长度判断)文件
/yy 覆盖文件时自动回答“是”,并不出现提问信息
方案二:只备份相关文件
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备份某一类型文件,如*.doc、*.xls、*.ppt、*.txt等,而无需备份其他文件,这时仍可以使用xxcopy完成。
大家只要启动“记事本”,输入如下命令: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yy /in*.doc /in*.xls /in*.ppt /in*.txt
把它保存为include.bat,双击它,只会备份d:data下的*.doc、*.xls、*.ppt、*.txt文件到e:back文件夹下。
小提示
多种类型文件分别用/in参数隔开,并把/in参数放在命令行的最后。如输入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yy /in*.doc /in*.xls /in*.ppt /in*.txt /in*.bmp /*.tif,则还会备份*.bmp和*.tif文件。
方案三:垃圾文件不备份
有时,我们并不想备份*.tmp和*.bak文件,这时可以启动“记事本”,并输入如下命令: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yy /x*.tmp /x*.bak
把它保存为exclude.bat,双击此文件,则只会备份d:data下除了*.bak和*.tmp的文件到e:back文件夹下。
小提示
★多种类型文件分别用/x参数隔开,并把/x参数放在命令行的最后。如输入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x*.tmp /x*.bak /*.abc,则xxcopy也不会处理*.abc文件。
★打开“命令提示符”,并切换到相应文件夹下,输入
xxcopy *.tmp /s /h /yy /rs可把当前文件夹(包括了文件夹)下所有*.tmp文件删除掉,再输入xxcopy *.bak /s /h /yy /rs则把当前文件夹(包括了文件夹)下所有*.bak文件全部删除掉。
方案四:备份指定日期文件
输入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da:2003-12-22,只备份2003年12月22日之后的文件。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db:2003-12-25,只备份2003年12月25日之前文件。
xxcopy “d:data” “e:back” /s /k /h /bi /da:2003-12-22 /db:2003-12-25,只备份2003年12月22日和2003年12月25日之间的文件。
方案五:只复制当天文件
很多公司的数据是每天备份一次,这时可以使用robocopy来帮助我们仅备份当天的文件,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
robocopy小档案
软件版本:1.70 软件大小:31.7KB
软件性质:免费软件 适用平台:Windows 9x/Me/NT/2000/XP
大家只要从http:///tools/tool_details.aspx?tool_id=321下载此工具,下载后得到robocopy.zip文件,然后把其中的robocopy.exe和robocopy.doc都解压到Windows安装文件夹下,以方便随时调用它。
接着,启动“记事本”,输入如下命令:
robocopy d:data e:back *.* /s /maxage:1
保存此批处理文件为today.bat,以后只要双击此文件,即可把d:data文件夹下的所有当天文件备份到e:back文件夹下。
方案六:备份到服务器上
公司都有公共文件服务器,很多时候,可以把文件备份到服务器上。这个任务同样可以通过robocopy来完成:
启动“记事本”,输入如下命令:
robocopy d:data fileserverbackup *.* /s
保存此批处理文件为backser.bat,双击此文件,即可把d:data文件夹下的所有当天文件备份到fileserverbackup文件夹下。
方案七:压缩备份
随着数据处理量越来越大,把数据压缩备份也越有必要。我们可以先新建一个RAR,如datadatabakdatabak.rar。然后选中它,按下Ctrl+C键复制它。再启动“资源管理器”,再打开Sendto文件夹(如果你使用Windows 9x/Me,请打开C:WindowsSendto文件夹。如果你使用Windows 2000/XP,那可以打开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PROFILE%SendTo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快捷方式”命令为它生成一个快捷方式,如“备份到服务器”。
以后,要备份数据,只要选中欲备份的数据,右击,选择“发送到”→“备份到服务器”即可快速把选中的文件备份到datadatabakdatabak.rar文件中(如图1)。
方案八:定时压缩备份
请确认你的工作文件夹,如D:Work文件夹下的所有新文件。接着,右击Work文件夹,选择WinRAR→“添加到压缩包”命令,打开“压缩包名称和参数”窗口,再单击“常规”标签,在“压缩文件名”中输入datadatabakwork.rar文件(如图2)。
再单击“备份”标签,勾选“打开共享文件”、“按掩码产生压缩文件名”和“保留以前版本的文件”复选框(如图3)。
再单击“时间”标签,再单击“文件处理”下“包含文件”下拉列表框,选择“ 之后修改”,然后再设置一个时间,如200316 19 :29 : 26(如图4)。
接下来,单击“配置”按钮,选择“保存当前设置为新配置”命令,在“配置名称”中输入备份方案名,如“备份Work”,同时选中“保存压缩文件名”和“保存选定文件名”及“在桌面创建快捷方式”前的复选框(如图5)。
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压缩文件名和配置”窗口,按下“确定”按钮备份文件。
接下来,单击“程序”→“设置”→“控制面板”,双击“计划任务”打开“计划任务”窗口。然后把桌面上生成的“备份Work”快捷方式拖放到“任务计划”窗口。
双击“备份Work”图标,单击“日程安排”标签,单击“任务计划”下拉列表框,从中选择“每天”,而“开始时间”设置为自己的时间。如图6,我们设置为中午12:00吃饭时,再单击“设置”标签,取消选中“电源管理”下的“如果计算机使用电池来运行(如图6)。
通过上述设置后,到了你设置的时间,机器就会自动备份D:Work下的所有所有文件到datadatabak文件夹下,而且更酷的是,备份文件会以日期和时间作为文件名,并不会重复,以方便你调用相应版本。
方案九:下班后备份、完成后关机
通过“计划任务”和WinRAR,我们也可以实现下班后备份数据,备份后关机的目的:在制作配置文件时,单击“高级”标签,然后选中“后台压缩”和“完成操作后关闭计算机电源”复选框(如图7)。再在图6窗口中设置开始备份操作时间为下班时间,如18:00,这样备份完数据后,机器会自动关闭。
小提示
★如果我们想备份多个文件夹下的数据,可以多建立配置文件,并把它们添加到“任务计划”窗口中。
★备份完成时,最好自动锁定机器:先在桌面上新建一个名为“自动锁定”的快捷方式,其中的命令为rundll32.exe user32.dll,LockWorkStation。接着把这个快捷方式拖到“任务计划”窗口。然后双击该图标,单击“日程安排”标签,单击“任务计划”下拉列表框,从中选择“空闲时”,在“当计算机空闲时间超过xx分钟”处将时间改为1分钟。再单击“设置”选项卡,取消所有选项的勾选。完成以上设置后,按“确定”按钮,再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系统管理员密码,退出设置窗口。这样,当我们离开机器,一分钟后没有操作,则机器会自动被锁定。这样,在备份数据时,会安全很多。可以防止同事在你机器上随意操作。
方案十:备份多个文件、文件夹
如果你的文件放在多个文件夹下,并且想备份这多个文件夹中的内容,可以这样来操作:
先在D:上建立一个备份列表文件,如back.lst,在其中你欲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如:
D:Work1*.* D:Work2*.* datawork*.* serverdocs*.* ……
接下来,可以右击桌面,选择“新建”→“快捷方式”命令,在其中输入C:Program FilesWinRARWinRAR.exe a-ep2-ibck datadatabakdata.rar @d:backup.lst,即最后的命令行应为:
“C:Program FilesWinRARWinRAR.exe” a-ep2-ibck datadatabakdata.rar @d:back.lst(如图8)
再为这个快捷方式命名为“建立备份文件”。双击该快捷方式,WinRAR即可在后台自动读取back.lst文件中要备份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把它们备份到datadatabakdata.rar 文件中了。
如图1所示, 目前采用M2UA组网方式, MGW不分配信令点, 且SCTP层没有采用多归属方式。
1 M2UA和M3UA技术比较[1]
如图2所示, 从组网角度来看:M2UA和M3UA都是用来接入原有的NO7网络, 和原有的PSTN网络进行信令的互通, 一个是链路层的互通, 一个是网络层的互通。两个协议用在不同的地方, 有不同的用途。
M2UA的特点是分散接入, 控制集中。分散接入体现在MTP2链路可以分散在各个地方, 甚至全国各地, 一般在Mg上提供。控制集中体现在一个Softswitch上的MTP3可以通过M2UA控制各地的MTP2链路。由于接入分散, 控制集中, 在一个Softswitch控制分布在不同城市需要同不同城市的窄带关口局对接的情况下, 使用M2UA可以节约信令点码和SG设备。
M3UA的特点是集中接入。多个Softswitch通过一对SG接入原有的NO7网络。由于集中接入, 当网络庞大复杂时, 使用M3UA或者MTP3/M2PA的SG就具有了STP类似的优点, 在SG上可以进行一些数据处理, 比如GT翻译。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信令网中STP带来的好处:信令网络结构清晰, 直连链路减少。集中接入的前提是这个SG可以访问原有网络中的所有点, 原有网络中的所有点都需要做通过这个SG到达IP域中softswitch的数据。
从具体的应用业务来看:M2UA适合于电路相关型业务的宽窄带信令互通, 特别是不同运营商间的互通。由于目前网络上都采用关口局的方式进行不同运营商间的互通, 没有关口局间的信令网, 关口局间的信令都是直连方式。集中接入在这里无法发挥作用。M3UA适合于非电路相关型业务的宽窄带信令互通, 这种业务可以利用SG的GT翻译等功能, 而且这种业务一般是多个Softswitch集中访问SCP和HLR等, 集中接入的优势也发挥出来了。
该移动运行商现在网络庞大, 故有这种改造为M3UA信令的需求, 且更为方便以后VOIP化采用BICC协议通信。
2 SCTP协议概念[2,3]
SCTP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 流控制传输协议) 是提供基于不可靠传输业务的协议 (如IP) 之上的可靠的数据报传输协议。
1) SCTP的设计用于通过IP网传输SCN窄带信令消息。
2) SCTP对TCP的缺陷进行了一些完善, 使得信令传输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SCTP的设计包括适当的拥塞控制、防止泛滥和伪装攻击、更优的实时性能和多归属性支持。
3) SCTP被视为一个传输层协议, 它的上层作为SCTP用户应用, 下层为分组网络。
4) 支持多宿当SCTP传送数据包给目的IP地址时, 如果此IP地址是不可达的, SCTP可以将消息重路由给一个交替的IP地址。这样, 在关联的一端甚至两端, 可容忍网络级错误。
3 改造方案及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SCTP多归属改造、M3UA改造, 最后按照新的移动业务运营商数据规范进行数据规整, 包括划分号首集等。
总体分为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SCTP多归属改造
第二阶段:M3UA改造
第三阶段:局数据规范改造
第四阶段:巢湖、芜湖、六安备份倒换测试
下面将详细阐述各阶段实施步骤和风险控制。
4 SCTP多归属改造
4.1 实施步骤
1) 备份Server/MGW上H248, M2UA链路。
2) HFMSC3, HFMSC4, HFMSC5, CHMGW1, WHMGW1新布放网线至NE40路由器, 设备直连NE40 (不通过3528 lanswitch) , MGW从2框后插OMC口接入2根网线至NE40。
注意事项: (1) 改造前1天完成网线布放, 提前准备到位, 改造当完只需插网线。 (2) 提前2-3天完成承载网端口及IP分配, 以及提前通知承载网NE40脚本数据准备。HFMSC3, HFMSC4, HFMSC5 IFM单板由主备改成负荷分担方式, 将现有一对IFM调整至其他业务框加载。
操作细节: (1) 右键点击面板图备份IFM板“删除单板” (2) 将删除的单板加载至其他业务框, 单板作为负荷分担方式, 使用新的模块号。
3) 删除H248, M2UA链路, 重新加载成H248, M2UA链路, 配成SCTP多归属方式。
操作细节: (1) 事先准备好脚本, 批处理执行, MSC与MGW侧同步操作, 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2) MSC/MGW按照新的承载网IP规划各有2个IP, 改造当晚删除H248/M2UA后, 需要修改网络掩码, 新增一个IP地址。 (3) 新增H248, M2UA链路, 端口后等按照新规范中重新规划, 其中链路中IP2项中配置新分配的IP地址。
4) MGW增加信令点、Server与MGW间M3UA链路增加。
操作细节:MGW使用SET OFI命令新增24位、14位信令点。
5) 增加Server与MGW间M3UA链路数据。
操作细节:以Server与MGW间新增24、14位信令点分别配置M3UA数据, 查询M3UA链路、路由是否正常。
6) SCTP多归属链路倒换测试。
操作细节: (1) Server侧拔掉 (H248/M2UA链路中) IP1所在单板的网线, 主SCTP会宕掉, SCTP自动切换IP2承载业务, 告警中会产生SCTP多归属切换告警。 (2) 验证正常后, 网线插回, SCTP自动切回。
4.2 倒回办法
1) IFM单板物理位置还原, 配置成主备模式。
2) 删除改造后的H248, M2UA链路, 加载备份的链路脚本。
(1) 操作对象
HFMSC3, HFMSC4, HFMSC5, CHMGW1, WHMGW1
(2) 操作时间
2009-5-10 23:50-5:00
(3) 影响范围 (风险)
单Server中断业务预计20分钟
(4) 客户配合
1) 维护工程师参与脚本审核。
2) 地市公司进行基本业务拨测。
4.3 M3UA改造
4.3.1 实施步骤
1) 备份HFMSC3、HFMSC4的Bam数据库, M2UA链路;
2) 各直连局向改造数据内容。
(1) 改造前巢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和HFMSC3 (255-52-252) 开直达信令和话路, 改造后巢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和CHMGW1 (255-52-213) 开直达NO.7信令, 物理端口保持不变, 以CHMGW1 (255-52-213) 信令点为转接点配置至HFMSC3 (255-52-252) 的信令路由;话路数据不用改变
(2) 改造前, 芜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WHYYFW和HFMSC4 (255-52-250) 开直达信令和话路, 改造后芜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WHYYFW和WHGMW1 (255-52-214) 开直达信令, 物理端口保持不变, 以WHMGW1 (255-52-214) 信令点为转接点配置至HFMSC4 (255-52-250) 的信令路由数据;话路数据不用改变
(3) M3UA不涉及到BSC侧数据修改。
3) 本端M3UA改造涉及的数据修改内容。
(1) CHMGW1, WHMGW1删除用于和互联网元对接的M2UA数据及MTP2LNK数据, 新增MTP2LNK为M3UA使用。
(2) CHMGW1、WHMGW1新增一套至互联网元的N0.7信令数据, 物理端口保持不变。
4) HFMSC3, HFMSC4, HFMSC5双归属增加一个心跳数据13856533472 05655229971
操作细节:使用ADD DHHCFG分别在主备Server上配置新增IP2的心跳数据。
4.3.2 倒回办法
1) 删除M3UA信令, 添加原备份的M2UA链路数据。
(1) 操作对象
HFMSC3, HFMSC4, HFMSC5, CHMGW1, WHMGW1。
(2) 操作时间
2009-5-11 23:50-5:00:
(3) 影响范围 (风险)
改造局向信令出现短暂中段, 部分业务短暂影响。
(4) 客户配合
a维护工程师参与脚本审核
b巢湖:巢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配合信令改造
c芜湖:芜湖关口局、IP前转机、HFTS、中兴TMSC、WHYYFW配合信令改造
d信令改造局向作基本业务测试, 验证改造后信令是否能承载业务。
5 局数据规范改造
5.1 实施步骤
1) 备份HFMSC3、HFMSC4、HFMSC5的Bam数据库及改造的脚本。
2) 按照去索引命名特性, 根据新的命名规范对数据重新命名修改。
3) 按照数据规划和新的数据规范, 新增一套号首集号码分析数据。
4) 针对入局、号首等拦截数据按照规范调整。
5) 修改呼叫源的号首集为新的号首集, 业务切换至新号首集。
6) 拨打测试, 计费验证。
7) 删除0号首集和1号首集等相关垃圾数据。
8) M2000数据同步。
9) License加载。
5.2 倒回办法
1) 利用事先备份的脚本还原
(1) 操作对象
HFMSC3, HFMSC4, HFMSC5。
(2) 操作时间
2009-5-13 9:00-21:00 HFMSC3/4/5命名规范改造、新号首集号码分析表、号首处理表数据增加、出局号码处理表。
2009-5-15 23:50-5:00 HFMSC3/5号码变换表、话单变换变、IDP号码变换表、自动规整开关、自动规整数据等数据改造、license加载。
2009-5-18 23:50-5:00 HFMSC4/5号码变换表、话单变换变、IDP号码变换表、自动规整开关、自动规整数据等数据改造、license加载。
(3) 影响范围 (风险)
修改业务数据, 呼叫受影响, 可能存在业务不通。
(4) 客户配合
a维护工程师参与脚本审核
b需要作详细的业务测试。
c亿阳同步配置数据、核查性能指标。
6 巢湖、芜湖备份倒换测试
6.1 实施步骤
1) HFMSC5加载巢湖、芜湖新局点数据
2) 主备Server数据核查
3) 主备Server倒换
4) 拨打测试, 计费验证
6.2 倒回办法
1) 备份Server倒换主Server
(1) 操作对象
HFMSC3, HFMSC4, HFMSC5。
(2) 操作时间
2009-5-20 23:50-5:00 HFMSC3
2009-5-21 23:50-5:00 HFMSC4
(3) 影响范围 (风险)
倒换期间影响现网用户位置注册, 被叫存在不通。
(4) 客户配合
需要作详细的业务测试和计费验证。
摘要:某移动运营商端局采用华为MSOFTX3000+MGW做2+1大本地组网, 现网采用M2UA方式, 现要求采用M3UA方式, 按照新的用户数据规范对该网络进行调整。该文将围绕该目标网络做分步骤解析和工程实施。
关键词:大本地组网,M2UA M3UA SCTP多归属,多号首集,N+1备份
参考文献
[1]叶华, 单秀云.中国通信网.软交换组网若干问题的探讨[EB/OL].[2007-04-30]http://tech.c114.net/169/a180303.html.
[2]陈颢君.SCTP协议传输与可靠性的研究[DB/OL].[2004-03-03].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09037875.nh&dbname=CMFD2009.
关键词: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备份备份计划实施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积极采用这一先进技术进行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在数据的保存与管理过程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尽量减少数据库被破坏带来的损失,甚至避免损失,一直是众多数据库管理员研究和必须完成的课题,最常用的手段就是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备份与恢复功能。
在众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微软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系列管理系统,因其良好的易用性和兼容性一直被广大开发及应用人员青睐,已经成为Windows操作平台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首选,占据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目前主流版本SQL Server 2008则为管理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功能,特别是与维护计划的配合使用可以给管理员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备份方案。
1 数据库备份概述
所谓数据库备份,就是将数据库文件或者其中的数据,通过某种手段以另外一种方式保存到其他位置的介质中。当数据库遭到破坏时,管理员可以通过将备份文件还原的方式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SQL Server中提供四种备份方式:完整备份、差异备份、事务日志备份、文件和文件组备份。
数据库的备份任务完全依靠人工来完成是不现实的。首先,管理员不能每天守在电脑旁按照计划进行备份。其次,人工操作是一种不安全和不可靠的方式,很难保证管理员每次都按时、准确的完成备份任务。所以,由系统按照计划来自动完成备份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SQL Server 2008中的备份计划实施
以某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备份计划实施为例。首先分析图书馆的工作特点,假设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情况为早上9点开馆,中午11:30休馆,下午13:30开馆,晚上20点闭馆。根据这一情况,制定备份方案如下:每晚20:00进行一次完整备份,并删除上次备份;每天中午11:30分进行一次差异备份。
步骤一:创建备份设备。首先在SQL Server 2008中为备份任务创建相应的备份设备“图书管理备份”。简单来说就是在介质中创建一个名为“图书管理备份”的特殊文件,专门用来存放数据库的备份文件。
在SQL Server 2008中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以下简称SSMS)的服务器中,打开【服务器对象】节点,找到【备份设备】子节点。右击【备份设备】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备份设备】选项,弹出“备份设备”对话框。首先在该对话框中的“备份名称”文本框内输入备份设备的名称“图书管理备份”。然后单击“文件”文本框右侧的按钮,从弹出的“设备地址”对话框中设置备份设备的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备份设备的创建。
步骤二:创建新维护计划。打开SSMS,展开服务器中的【管理】节点,右击【维护计划】子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维护计划】选项,打开“新建维护计划”对话框。在其中的“名称”文本框中输入可以体现任务的计划名称“每天晚8点完整备份”。
步骤三:创建备份任务。上步操作后,打开的创建计划任务界面主要包括“工具箱”和“每天完整备份数据库”两个窗口。将左侧“工具箱”窗口中【“备份数据库”任务】选项拖动到右侧的任务窗口中,系统会生成一个新的任务。
步骤四:备份任务设置。双击新任务中的红叉按钮,弹出“备份数据库任务”对话框,从中设置备份任务的各个选项,比较重要的选项包括:
【备份类型】:设置本次数据库备份的类型。本例需要进行完整备份,所以从“备份类型”下拉框中选择“完整”选项。
【数据库】:设置本次备份的目标数据库。用户可以选择备份所有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所有用户数据库或是指定某些数据库。本例中,从“数据库”下拉框菜单中的“以下数据库”菜单中选择目标数据库“图书管理”。
【备份集过期时间】:数据库每次备份后,以前的备份文件基本就失去了价值,可以将其删除,为系统减轻负担,清理空间。本例中因为每天进行一次完整备份,所以前一天的备份就没有价值了,所以勾选“备份集过期时间”选项,并设置其中的“晚于”选项为“1”天。
【跨一个或多个文件备份到数据库】与【为每个数据库创建备份文件】:前者可以指定将数据备份到一个或多个磁盘位置,或备份设备。后者为选定的每个数据库创建一个文件。因为任务中需要将数据库备份到指定的数据库设备中,所以选择前者。然后单击相应文本框右侧的【添加】按钮,打开“选择备份目标选项”对话框,设置对话框中备份设备为“图书管理备份”。
步骤五:定制计划。任务内容设置结束后,设置任务计划执行时间。单击窗体中“每天8点完整备份”窗口中“计划”栏目中的【■】按钮,打开“作业计划属性”对话框,主要设置包括:
【计划类型】:计划执行的方式。本例需要长期执行,所以在“计划类型”对话框中选择“重复执行选项”。
【频率】:计划执行的频率。设置计划执行的周期,可以按照月、周等方式设置。本例中,在“执行”下拉框中选择“每周”,“执行间隔”列表框中设置“1”周,勾选“星期一”到“星期日”所有选项。
【每天频率】:设置执行任务当天的频率。主要包括执行的类型(执行一次还是多次)以及执行的具体时间。本例中首先选中“执行一次,时间为”选项,然后将其后的列表框设置为“20:00:00”。
【持续时间】:设置任务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本例中“开始日期”设置为当天,即马上开始。并选中“无结束日期”,即一直运行该计划。
每天11:30的差异备份计划实施基本与本例相同,不再阐述。
数据库备份是周期性的长期工作,备份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关于数据库备份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的进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备份功能也日趋完善,但是,如何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制订出最合理的备份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曹起武.2012.数据库实现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前言.
[2]农丹华.浅析SQL Server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3]孟盛.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系统分析.价值工程.2011-04.
作者简介:曹起武,(1979-),男,辽宁省丹东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系讲师,工学硕士学位,信息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数据库应用。
【数据备份实施解决方案】推荐阅读:
数据备份技术方案10-20
备份和恢复概述数据库教程05-26
veritas备份解决方案12-18
数据中心机房实施方案10-10
veritasbe备份总结07-01
城建档案的异地备份工作研究04-27
企业数据安全解决方案12-30
医保数据同步方案04-26
数据项目验收方案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