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一年级

2025-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趣味数学故事一年级(共10篇)

趣味数学故事一年级 篇1

故事一:零先生漫游记

(一)传说最早的时候,数字界像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片,乱七八糟,分不清正数负数,有理无理。人们只知道有数学这个东西,但谁也讲不出是什么。这一坛子东西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0。0在数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0”先生在鸡蛋中沉睡了足足54亿年零几千万年,终于在8世纪左右醒了过来。他睁开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觉得身旁漆黑一片,这时各样的兄弟都在他的身边乱窜。他想直起腰,但是连将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气极了。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他可以随便改变身边的状态。在“0”转念一想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和+,他抓起后,把这两样东西组合成了-+,这就是一把斧头,他抓住斧头,用力一挥,只听一声巨响,鸡蛋骤然破裂,所有的数字都解放了出来。其中负的东西向下沉,正的东西向上飘,一半变成了地,一半变成了天。

“0”高兴极了,但是他害怕天地会重新合拢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撑着正数和负数,但是他错了,正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负数越来越多,越来越低,圆滚滚的O从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满意了,但也筋疲力尽了。数字们都要推举他为国王,“0”喜欢过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谢绝数字们的好意。从此以后,数字们为了敬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便尊称他为“0”先生。“0”先生过着神仙般独来独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创立的子民--数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结果是他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他发现人们就不再用绳子,泥板,贝壳了,而使用阿拉伯数字了。忧的是人类认为0不是最小的数字,也不是最大的数字,而是一个没有影子,没有尾巴的数字。特别是一些小辈们谈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摇摇头,这使他感到特郁闷。但是,“0”先生是个谦和的人,他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开始过他悠闲自在的日子。

故事二:零先生漫游记

(二)一天,“0”先生在野外散步,正巧碰上9和5为“谁的本领更高一筹”争论不休,“0”先生急忙跑过来劝他们。这两个家伙吵的热火朝天,根本不把“0”先生放在眼里,认为他成天无所事事,不相信父辈们所说的那么神奇,对“0”先生的劝说是一句也听不进去,“你们不要吵了!”“0”先生发火了。问:“你们谁能把10、100、1000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变成一个比一还小的数?并且要求变出的结果必须相同。谁能做到算谁的本领大。”9急忙跑过来,在纸上写了很多算式,都行不通。只好默默地走开了。5得意的跑过来,试了半天也无奈的退了下来,接下来8、7、6、5。。。一个一个跑过来,好奇的也去试试看,结果还是行不通。最后,“0”先生很自信地走了上去,写了0/10=0。0/100=0、0/1000=0,哇,真没想到!其他数字试了那么多次都没成功,0试了一次就成功了!此时,小辈们对“0”先生刮目相看,果然是名不虚传,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从此以后,其他数字都不敢小瞧零了。“0”先生继续过着它那悠闲自在的生活,但好景不长,数学王国发生过一起与小数点有关的暴动,事情是这样的:在200年十月十日00点00分00秒,数学国的居民正在过“0”先生的纪念日,大家都说“0”先生是在十月十日00分00秒出生的,所以每一个十年都会有一个节日。但这次的节日,却不一样。就在数字们欢呼,欢唱的时候,灾难来临了。

一群谁也没有在意的小数点钻了进来,将作为主持人的69打倒了,并且说:从今天起,数学王国就是我们的啦!在一开始谁都没有在意,数字们就派了大个子的8000去把他们抓住。只见小数点身影一晃,8000一下子就矮了下去,变成了8.000,一见这样,居民们开始发慌了,这时,数字中的勇士210站了出来,210是2,3,5,7三个战斗家族的优良血统的集合,还没有什么是他处理不了的,见他把剑一抽,剑光一闪,就把小数劈成了两半。“不堪一击”210轻蔑地说。不过!两个小数点又站了起来!看来小数点被分成两个还是小数点。两个小数点立刻窜上了210的身子。“好痒!好痒!”210痒的上窜下跳。突然,眼前的所有东西似乎都大了似乎100多倍。“不是世界在变大!是我在缩小!”210立刻明白了。突然,他又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他左边挤了过来,一看,怪了,是自己的后背?再往后一看,身子似乎被前后拉长到无限了,马上就要将整个宴会厅挤爆 了。210变成了2.1(1上标点),也就是2.111111111„„正当数字们左右为难的时候,210突然变大了,缩短了,不,他变成了2.1。“是„谁„”一个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这时,居民们发现有个东西突然将屋顶掀开了。原来是“0”先生赶来了。

“0”先生一手抓着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像拎小鸡那样拎了起来,但是无奈。太小,瞬间就离开了0的手掌。并且跳到了0的身前面。“不好!”村民叫了起来,但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小数点慌了,急忙一个跳到了0的头顶上,一个窜到了他的前头,一瞬间,0变成了0.***0„„但是马上,他又恢复了0的原样。“怎„„怎么可能!”已经被“0”先生牢牢地抓住在手里,还在徒劳的挣扎的两个小数点说,“我„„我们是不可能失败的!”“我„„我们„是„„永存„”还没有说完,两个手掌合上,又是开天辟地的一声巨响。小数点已经被拍得扁扁的。“得救了”。居民们欢呼起来,突然,觉得一片灰尘落了下来,原来是0手里的小数的灰,而0也不知去向。就像他来的时候那样,消失掉了,而所有带有0的居民又发现自己的零都回来了。居民们再一次进入了祥和之中。

从此,身上带有0的数字都说,自己的身上有我们英雄“0”先生的一部分,他会保佑我们的。再说说小数点,小数点被碾成了无数的粉末,但是依然活着。但是“0”先生那开天辟地的一拍,让他们几乎都成了一级脑震荡,所幸没有变傻的,也默默的生活在数学城里面,再也不声张了。

“0”先生的生活现在怎么样了?可能你不禁要问,他还是过着那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日子,它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数字居民的尊重,还处理了不少鸡毛蒜皮的数字纠纷。人们都很尊敬的称他一声--“0”先生。

故事三:数青蛙童谣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31

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天,不上学,做个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慰问军属老大妈,你扫地,我擦窗,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尊敬老师有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故事四:美丽的植树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字国王十分高兴,他命令“20”大臣将这20棵树栽在宫廷花园里,每行要有4棵,还要使行数最多。这可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20”大臣站了起来,笑了笑说:“陛下,别赏我,这并不是我发明的。” “什么?这不是你的发明?”国王问。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五: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唐僧与悟空等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晓行夜宿,行至火焰山,山口热浪滚滚,无法通过。悟空从土地爷那里得知,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方能扇灭烈火。悟空费尽心机,好不容易借得芭蕉扇,又被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骗去。于是悟空与牛魔王展开了一场大战。

牛魔王不是孙悟空的对手,力倦神疲,败阵而逃。可是,牛魔王不简单,他会变。他见悟空紧紧追赶,便随身变成一只白鹤,腾空飞去。悟空一见,立刻变成一只丹凤,紧追上去。牛魔王一想:凤是百鸟之王,我这只白鹤那里斗得过这个丹凤?!他无可奈何,只好飞下山崖,变作一只香獐,装着悠闲的样子,在崖前吃草。悟空心里想:好牛精,你休想混过我老孙的火眼金睛!他马上变作一只饿虎,猛扑过去。牛魔王心慌,赶快变了个狮子,来擒拿饿虎。悟空看得分明,就地一滚,变成一只巨象,撒开长鼻,去卷那头狮子。牛魔王拿出绝招,现出原形,原来是一头大白牛。这白牛两角坚似铁塔,身高八千余丈,力大无穷。他对悟空说:

“你还能把我怎样?”

只见悟空弯腰躬身,大喝一声“长”!立即身高万丈,手持大铁棒朝牛魔王打去。牛魔王见势不妙,只好复了本象相,急忙逃去。

一年级趣味数学 篇2

自我介绍(一课时)

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并组织各位同学进行自我介绍,老师熟悉各位同学的姓名。尽量一节课自我介绍完,若介绍不完的下节课接着介绍。

到底有几只(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与少及多(少)几个。

2、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多补少。

3、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聪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与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过两天就要死。”事正凑巧,两天后,那位侍卫官真的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听了大怒,认为阿凡提说了不吉利的话侍卫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处死。

行刑前,皇帝问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想了想,斩钉截铁地告诉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

皇帝听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话那么灵验,我把他处死了,那两天后我岂不也要归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1、一条路长8米,在这条路上每隔一米插一面彩旗,共能插几面彩旗? 9面

2、说稀奇,道稀奇,鸭子队里有只鸡,正着数它第六,倒着数它第七。请你帮助算一算,小鸭总共有几只? 6+6=12

举一反三(注意两题的不同): ①: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13-8=5 ②: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它的前面有8只鸡,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13-8-1=4 ③: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她怕丢失了自己的孩子,总是数着,从前向后数到自己是6,从前向后数到自己是7,鸭妈妈一共有几个孩子? 6+5=11

大家一起动起脑(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学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二、做一做

1、你今年()岁,明年()岁

2、小峰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8岁,去年他比爸爸小几岁?

28岁(10+28-1)-(10-1)=28岁

3、原来天平板上有10个同样的玻璃球,左边5个,右边5个,如果从左边拿走1个,现在天平板上有几只玻璃球?

0个

4、有10个同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游戏,已经捉住了5人,还要捉几个人?

4人

5、有十个人要过河,小船每次只能运5个人,至少需要几次能运完所有人?

3次

6、一天,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去看电影,需要买几张电影票?

3张

猜一猜,想一想(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以及学会看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天才高斯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二、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 乙说:我比丙矮; 丙:说我比甲高。()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 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一年级儿童数学趣味歌谣口诀 篇3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翻筋斗,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数数的方法

数数方法多,看谁多灵活。

数得对又快,得数不写错。

两个两个数,二四六八十,

五个五个数,一五又一十。

位置与方向

早晨起床面向阳,开动脑筋想一想;

前是东来后是西,左是北来右是南;

伸出左右两只手,东南西北记得牢;

地图方位有规定,上是北来下是南;

左是西来右是东,小朋友们要分清。

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凑十法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小朋友,拍拍手,

大家一起把十凑, 9凑1,8凑2,

7凑3来6凑4,两5相凑刚好够!

破十歌

减九加一

减八加二

减七加三

减六加四

减五加五

减四加六

减三加七

减二加八

破大数,加小数

认识钟表

小小钟面圆又圆,

12个数字围一圈。

时针、分针和秒针。

秒针最长最细又最快。

分针长来时针短,

分针快来时针慢。

分针跑完一满圈,

时针刚跑一小段。

时针时,分针分。

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是整时。

分针指着6加个半。

时间一定要认准!

比多少(大小)

你一个,我一个;你两个,我两个……

你不少,我不多,一个对一个,刚好对完同样多。

你没有,我还有,你的比我少,我的比你多。

加减之歌

两数合一个,加法来帮助。

原来减拿走,得到剩余数。

拿走和剩余,合并是总数。

总数减一个,可得另一个。

补数歌

1补9,2补8。两数合十,分毫不差。

3补7,4补6。两数凑十,刚好正够。

5补5,55补。自个互补,只能是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2、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趣味数学故事一年级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

东东想请你们去参加动物王国的联欢会 瞧

小熊、小猴、小熊、小兔排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你们呢!(电脑出示三排小动物)第一行: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摆呢?由学生来摆 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摆?、探索新知 2 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3、排一排

找4个同学上来排队 总结:(循环排列的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

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 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认识规律

同桌讨论怎样排才是有规律的排列?提问说排法

三、探索规律

1、欣赏主题图 感知规律

(出示课件2)最近小东家装修了新房子 想请大家去做客

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 他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规律 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 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

想想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

2、合作交流 探索规律

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 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 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

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3、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 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同时引导学生斜着看图有什么特征?

师生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 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 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

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 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找到了不同的规律 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4、地板砖的规律、巩固认知

小东家的地板砖更漂亮

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板砖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出示出地板砖的图样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先看看每行都有哪些图形 再看看每行颜色的排列顺序

你发现了什么? 有没有像刚才那样的循环规律?

②汇报规律

③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每次都是怎么变的?

④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漂亮 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 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

四、运用规律

2、画一画

3、找一找: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图形?

五、欣赏规律

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图片

六、做一做

七、联系生活 创造规律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事物排列的规律 也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

同学们想不想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出示一块正方形的“手帕” 可是上面什么图案也没有 需要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

给这块手帕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或图案 注意

设计的花边或图案要有规律 请拿出学具袋

每个袋子中有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图片

同学们要先想好怎样摆才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 要充分利用手中的图片 看谁设计的图案最漂亮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九、展示作品 互相评价(机动)

同学们设计得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家的杰作吧!这是谁的 能说说你设计的有哪些规律吗?

十、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小故事 篇5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贪玩,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再课堂上呢。在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看图列式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我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数学校本课

上课了,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在看图、说清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一看到图,有学生就举手说:“有8个圆,去掉三个,又拿来了六个圆,现在又几个圆?列式是8-3+6=11”。我随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但在肯定的同时又感觉缺少了些什么,在接下来的学生回答中都按照这位学生回答的思路进行,眼看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逐渐消退,在我非常着急的时候王明同学说:“老师,我能编出一个小故事来说这个图的意思吗?”当然可以,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有一天,妈妈买来了8个桔子,被我吃掉了3个,爸爸回来又买回6个桔子,现在我家又多少个桔子?列式是8-3+6=11”真不愧是我们班的“智多星”想法新奇独特。在他的启发下,其他孩子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编妈妈给自己买铅笔的故事、有编玩具的故事、有编同学们做游戏的故事等等。相同的数量关系被学生不同的故事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这些故事全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历过或看到过的事情,这些事情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学小故事 篇6

新建小学 许小燕

第一次教一年级,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走进课堂孩子们用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神看着你,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忍不住要上上厕所,忍不住要偷偷的喝喝牛奶。忍不住要和旁边的同桌聊聊天。此时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气歪了也不理你。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了一个月,蓦然回首,发现我也收获了许多..

在教学1~5数字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数字的书写,我要求学生天天坚持把每个数字写一行。那天教完了数字3和4后,布置作业时,我听见有位学生在座位上低声说:“唉!又是些数字,真没劲!什么时候老师能布置有趣一点的作业?”当时我假装没听见,可心里疙疙瘩瘩的:如果我们班的孩子都有你这么聪明,那我就不用教了。等我再回头时,只见刚才叹气的同学已慢腾腾地拿出纸笔开始写了,再看其他的同学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到了课后我仔细想想。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思索。对于上过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的确枯燥无味,那五个阿拉伯数字要天天练写,确实是一件很烦琐的事。作为教师,是否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方法改一改,适时调整写数的方法呢?过了几天,认识数5之后,我把田字格写好后,进行了如下的作业设计:“同学们,今天和老师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数字宝宝写得最漂亮,好吗?”第二天的作业设计成:“同学们写写自己最喜欢的数字宝宝,和同桌比比谁写得最规范。还没等我把题目读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在作业本里写,兴致很高,有的学生端端正正写完后,用大拇指指着自己,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去欣赏他的作品。

从那以后,我就不再让学生纯粹地写数字,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写数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今天让学生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记记老师和小伙伴家的电话号码;明天让学生写一些有规律的数,例如:1、3、5、或2、4、等,在写数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奥秘。学生兴趣十足,写的数字也一天比一天端正、规范……。其实,“枯燥”与“生动”之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对学生来说,熟悉的情景和亲身的体验,他们都喜欢,都充满好奇,都有乐学、好学的愿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只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这节课中我处理的虽是“小数字”,而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思考……。

趣味数学故事 篇7

教学目标:通过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学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数学故事。互相分享。

2、学生代表讲自己所搜集的卖酒的故事。

北宋的一个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板正和伙计一起堆酒坛。因为近来生意特别好,酒坛自然也就多。老板一边在心里乐,一边盘算着如何发更大的财。他要把酒坛堆得整整齐齐,美观大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临酒店。

酒坛堆得非常漂亮,一层一层整整齐齐。酒店门口的招幌迎风飘扬,使人不得不驻足逗留,忍不住想进店喝几盅。酒店老板得意扬扬之际,想数数酒坛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数坛子也并不轻松,老板从前面绕到后面,又从后面绕到前面,刚刚擦干的汗水又冒出来了,伙计们都笑了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老板一下子惊得连张开的嘴巴也忘记合拢了。这么快!老板马上把年轻人请进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万分周到。老板真是打心眼佩服这位青年,又是请教姓名,又是讨教数坛的方法。

这位青年就叫沈括。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使他有机会读书,加上他好奇心强,肯钻研,于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学的人。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沈括从小对筹算很感兴趣,读了许多数学名著。后来自己写成了一本数学专著《隙积术》,专门研究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问题。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要比单纯地数方便多了。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用这种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组交流)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活动课教案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巩固对“有理数乘法符号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揭示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具准备】

扑克牌若干副

【教学组织】

学生四人一组,均衡搭配 【教学流程】

一、算一算(热身准备)

① 3×25×4×2×1=

②(-3)×25×4×2×1=

③(-3)×(-25)×4×2×1=

④(-3)×(-25)×(-4)×2×1=

⑤(-3)×(-25)×(-4)×(-2)×1=

⑥(-3)×(-25)×(-4)×(-2)×(-1)= 解后反思:多个非零数相乘,积的正负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当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

二、玩一玩(数学其实很好玩)

说明:在下面的所有游戏中,说“翻动”牌是指“使这张牌一面朝上变为另一面朝上”

游戏1: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2: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3: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4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4:桌上有7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5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7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5:桌上有8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8张牌都反面朝上?

游戏6:桌上有8张正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3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观察能否使这8张牌都反面朝上

说明:每个游戏结束时,都要学生通报结果,确认正确答案后才做下一个游戏。

三、想一想、说一说(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考:为什么游戏1和游戏3不能使所有的牌都实现“反面朝上”?而游戏2和游戏4却能实现?游戏5和游戏6也可以实现?

拨:我们重点分析游戏1和游戏2。

在游戏1中,如果在每张牌的正面都写1,反面都写-1,考虑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数的积。开始时都是正面朝上,上面的数的积是1。每次翻动2张,那么7张牌朝上的数的积会变吗?

在游戏2中,也在每张牌的正面都写1,反面都写-1,考虑所有牌朝上一面的数的积。开始时都是正面朝上,上面的数的积是1。每次翻动3张,那么7张牌朝上的数的积会变吗?

四、听一听(老师揭秘)

将一张牌翻动一次相当于将一个数变成它的相反数,那么:同时翻动偶数张,相当于改变了偶数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不变;同时翻动奇数张,相当于改变了奇数个因子的符号,积的符号会变;

五、拓一拓(延伸思考)

1、桌上有7张反面朝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能否使这7张牌都正面朝上?

2、桌上有任意奇数张扑克牌,都是反面朝上的,每次翻动其中的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这样一直下去,能否使这些牌都正面朝上?

3、桌面上有m张扑克牌,其中a张正面朝上,b张正面朝下(a+b=m),每次翻动任意n张(n

六、说一说(小结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培养符号感。创设各种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请全班同学推荐两名朗诵水平好的同学,进行配乐朗诵“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听完后回答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对话:

1:“我是数,数与形才是数学王国的真正的主人。”

X:“我是字母,我虽不是具体的数,但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我可以代表你1,也可以代表其它的数。”

1:“由我们数组成的式子有确切的大小,例如,人们一见到1+2就知道是1与2的和,你们字母能做到吗?”

x:“有我们字母的式子具有更一般的含义,例如:x+y能表示任何两个数的和,包括1+2,x+y=y+x能表示两个数相加时,可以交换顺序,即加法交换律。”

1:“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根据已知的具体数进行计算,而字母有什么用呢?”

x:“用字母表示数,将字母引进算式,能更方便地表示数量关系,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科学的奥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首先当个“小小发现家”。多媒体出示“小小发现家”一题:

观察下列等式(1)32-12=4 ×2(2)42-22=4×3(3)52-32=4×4

(4)(__)2-(__)2__)2=(__)×(__)

① 填写完整(4)式;② 这些等式反映自然数的某种规律,设n(n≥1)表示自然数,则第n个等式为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小组先互助合作,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简析:从特殊到一般的题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的学习方式易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特征,总结数学的规律,在感受到独立探索的乐趣与价值的同时,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尝试到互助成功的喜悦。

(三)师生小结,聚焦课堂:

师生互动:小结本堂课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有知识、情感、学习方法等等方面的体会与感受,最后教师对本堂课知识方面的内容小结成四句话:“字母真神奇,数字它代替,复杂变容易,任意要牢记。

(四)名言导航,养成品质

教师活动:在本堂课结束之时,老师送给大家一句伟人爱因斯坦的名言,愿大家将它作为学习征途中的座右铭,扬起理想的风帆,到达成功的彼岸。

A=X+Y+Z,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谈空话。

简析: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体现在纯知识的传授上,更体现在意志、品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上;同时名言又用字母公式加以表示,与本堂课相关联,学生更愿意从心灵深处去接受它。

日历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等量关系。

2、通过生动的、有趣的日历问题,让学生认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必须把握好三个重要环节,一是正确审清题意;二是找准“相等关系”;三是正确求解方程并判明解的合理性。

3、针对一系列生动有趣且富于挑战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月份的日历 教学过程:

一、分组游戏:学生分组(其一学生给出同一列三个数的和,同伴说出分别是哪三天?)尝试解决:(学生独立练习,根据实际意义判明解的合理性)

(1)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75,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2)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21,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3)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为43,那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总结归纳:某月日历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的和应符合什么条件?

(范围:大于21小于75 特征:被3整除)

问题:(议一议)用正方形在某月日历中选取相邻四个数的和为76,那么这四个日期分别是多少?

二、做一做:

分组游戏:

1、在各自的日历上,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 4个数。两人分别把自己所圈的四个数之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这四个数。

2、在各自的日历上,求出一个日期与这个日期的上、下、左、右5个日期的和,两人分别把自己所求的和告诉对方,由同伴求出中间这个日期。

趣味数学故事 篇8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十分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明白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十分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十分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篇9

[日期:2008-03-14]

来源:丹址小学 作者:陶永福

[字体:大 中 小]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一天,小熊刚摆好鱼摊,狐狸、黑狗和老狼就来了。小熊见有顾客光临,急忙招呼:“买鱼吗,我这鱼刚捕来的,新鲜着呢!”狐狸边翻弄着鱼边问:“这么新鲜的鱼,多少钱一千克?”小熊满脸堆笑:“便宜了,四元一千克。”老狼摇摇头:“我老了,牙齿不行了,我只想买点鱼身。”小熊面露难色:“我把鱼身卖给你,鱼头、鱼尾卖给谁呢? ”狐狸甩甩尾巴道:“是呀,这剩下的谁也不愿意买,不过,狼大叔牙不好,也只能吃点鱼肉。这样吧,我和黑狗牙好,咱俩一个买鱼头,一个买鱼尾,不就既帮了狼大叔,又帮了你熊老弟了吗?” 小熊一听直拍手,但仍有点迟疑:“好倒好,可价钱怎么定?”狐狸眼珠一转,答道:“鱼身2元1千克,鱼头、鱼尾各1元1千克,不正好是4元1千克吗?”小熊在地上用小棍儿画了画,然后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四人一齐动手,不一会儿就把鱼头、鱼尾、鱼身分好了,小熊一过秤,鱼身35千克70元;鱼头15千克15元,鱼尾10千克10元。老狼、狐狸和黑狗提着鱼,飞快地跑到林子里,把鱼头鱼身鱼尾配好,重新平分了,……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

发生在古代时期的一个斗智故事

日期:2007-11-19 来源:中国故事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

下面的苏菲派伊斯兰教故事选自马素德•法尔赞的《另一种笑》,它诙谐地说明,从几条假定出发,要框住无比丰富的现实是多么困难。正如在报纸谜语中那样,对于任何一套假定,几乎总能找到替换的模型。这在哲学上有时称为“欠定问题”。

一位罗马教廷的学者正在访问土耳其皇帝提摩尔的庭院。皇帝让一位著名毛拉安排一场与来访学者的斗智。毛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驴子驮上一堆题目不知所云的书。在斗智的那天,毛拉和他的驴子一起出现在皇家庭院里,尽管在他们之间语言不通,毛拉以其当地人的非凡仪表和过人智力,气势上压倒了罗马学者。这位学者最终决定考考这位毛拉的理论修养。他举起一个手指。毛拉以两个手指作答。罗马人举起三个手指。毛拉回答以四个手指。学者挥动他张开的手掌,毛拉的回答是握紧拳头伸进他的手掌。然后,学者打开他的公事包,拿出一个鸡蛋。毛拉从兜里掏出一个洋葱作答。罗马人问:“你的证据是什么?”毛拉向他的书打了一个莫名奇妙的手势。罗马人看了看,他对那些书名是如此震惊,就低头认输。

谁也不懂他们间的较量。在随后的茶点上过之后,皇帝悄悄地问罗马学者,这究竟是什么含义。“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这位毛拉,”罗马人解释说,“当我举起一个手指时,表示世上只有一个上帝,他举起两个手指是说上帝创造了天地。我举起了三个手指,表示人在怀胎-生-死间循环,毛拉以四个手指作答,象征人的躯体是由土、气、水、火四种元素组成。我挥动我张开的手掌,意味着上帝无处不在,而他用握紧的拳伸进他的掌心,是补充说上帝同样也在这里,在我们中间。”“好吧,那么鸡蛋和洋葱是怎么回事?”皇帝紧追着问。“鸡蛋是地(蛋黄)被天包围的象征。毛拉拿出一个洋葱表示地周围的天有很多层。我问他,他用什么证明天的层数和洋葱皮的层数一样多,结果他指给我看那些高深的书。唉,那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您的毛拉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然后沮丧的罗马人就离开了。

与毛拉讲同一种语言的皇帝,下一步就是问毛拉关于这场辩论的情况。毛拉回答说:“这很容易,陛下。当他举起一个手指向我挑衅时,我举起了两个,意思是我会挖出他的两只眼珠。当他举起三个手指时,我确信他打算踢我三下。我就以牙还牙,要回敬他四下。他扬起整个手掌,毫无疑问,是要扇我一个耳光。那样我就会回他一记重拳。他看到我是认真的,就开始变得友好起来,送我一个鸡蛋,我就送他我的洋葱。”

虽然包含较多数字信息的故事线索和假定集合限定了它们的解释像在这个寓言中对手指和拳头所作的那样多,但是许多党派间的政治论战,就它们掌握的所有吓人的统计数字来说,也并非一目了然或者相当完全。有时非言辞的传统和实践限制了误解的可能性,甚至会比数字还要好。例如,古老的宗教依赖于习俗、传统和成文的经书,看来就比那些只依赖于宗教著作的新派信仰体系少一些胡乱解释。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故事:零先生漫游记

(一)传说最早的时候,数字界像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片,乱七八糟,分不清正数负数,有理无理。人们只知道有数学这个东西,但谁也讲不出是什么。这一坛子东西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0。0在数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0”先生在鸡蛋中沉睡了足足54亿年零几千万年,终于在8世纪左右醒了过来。他睁开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觉得身旁漆黑一片,这时各样的兄弟都在他的身边乱窜。他想直起腰,但是连将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气极了。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他可以随便改变身边的状态。在“0”转念一想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和+,他抓起后,把这两样东西组合成了-+,这就是一把斧头,他抓住斧头,用力一挥,只听一声巨响,鸡蛋骤然破裂,所有的数字都解放了出来。其中负的东西向下沉,正的东西向上飘,一半变成了地,一半变成了天。

“0”高兴极了,但是他害怕天地会重新合拢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撑着正数和负数,但是他错了,正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负数越来越多,越来越低,圆滚滚的O从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满意了,但也筋疲力尽了。数字们都要推举他为国王,“0”喜欢过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谢绝数字们的好意。从此以后,数字们为了敬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便尊称他为“0”先生。

“0”先生过着神仙般独来独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创立的子民--数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结果是他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他发现人们就不再用绳子,泥板,贝壳了,而使用阿拉伯数字了。忧的是人类认为0不是最小的数字,也不是最大的数字,而是一个没有影子,没有尾巴的数字。特别是一些小辈们谈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摇摇头,这使他感到特郁闷。但是,“0”先生是个谦和的人,他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开始过他悠闲自在的日子。

从今天起,开始和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小故事,有趣生动,提高咱们宝贝的学习兴趣.每个故事都包含了一个数学小知识,让孩子在愉快中学习。

第一篇,是一个很经典的小故事,“0”和“1”的争斗,对于刚刚接触数字的小孩子来说,是个不错的兴趣引入。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继续数字的小故事,今天更新的是——速算小明星”5"

在数学城电子计算器展销中心,售货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器,计算着各种问题。观看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扬声,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学生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吵着要买电子计算器。有了它,做起数学题该多好呀!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大家一齐把目光集中在小矮人身上,仔细一看,原来是外号叫“半截儿”的小“5”。

“什么?你能比我的计算器算得还快?”售货员奇怪地问。小“5”说:“你不信,我们试试。”说着,小“5”对大家说:“你们随便报一个数,求这个数乘以5的积,售货员请用电子计算器也一道算,看谁快?”

“好!”大家一齐喊道。观看的人群中有人先报了个算式“246×5”。

“1230”小“5”脱口而出。

“314×5、289×5……”

“1570、1445……”小“5”一口气报了出来。

售货员还未来得及操作完,得数就被小“5”说出来了。

“好啊!”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小“5”笑着说:“这叫做„添零折半法‟,因为5是10的一半,一个数乘以5,只要把这个数扩大10倍,再折半就行了。比如,246×5=2460÷2=1230。”

“我们再来比一比。”售货员不服气地说。

“好,我们来计算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小“5”说。

“等于3025。”小“5”真快,一下子又报出了得数。

这时候,连售货员也佩服小“5”神速的口算能力了。小“5”说道:“任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只要把它的十位数字乘上比它大1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上25,就是结果了。例如752=5625,56就是7和8相乘的结果。

“哈哈,这样算快极了。”

趣味数学小故事50字 篇10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

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给数字一个生命

小朋友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上一篇:杭州会议开幕词下一篇:成功的人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