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3、通读课文,初步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
教学过程:
1、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齐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前四句),感受春雨的美好。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雨,赞美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
2、自学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学习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主地读读,议议,记记。
教师点拨重点:
字音:竭(念jié,不念jí)誓、唇(翘舌音)
字形:誓(上半部分是“折”)补、袍、襟(均是衣字旁(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酌情处理。
(2)逐段读课文(正音),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谁?(乌汉娜和达丽玛)她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板书:发现补课护送)
4、根据板书进出给课文分段,讨论交流。
5、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第一、二段。
2、根据问题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能说出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3、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学习第一段。
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做好读书记号。
(2)交流,重点以下几点:
○1“走神”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达丽玛上课走神了?
○2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神的眼睛,说明了什么?
○3想象: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怎样才能达丽玛此时的心情?乌汉娜老师的话又该怎么读?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放学后,乌汉娜怎样给达丽玛补课的?达丽玛是怎样听讲的?
(1)自由读第二段,质疑问难,并有用“——?”做好读记号。
(2)交流:你有哪些不理解或是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3)梳理问题后,再次自学,尝试解决。
(4)讨论释疑,相机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指导朗读。
○1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发誓”在这里指什么?想像一下,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2“你没有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老师问。达丽玛摇摇头。(达丽玛为什么“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
○3“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乌汉娜老师为什么那么激动?)
3、感情朗读第一二段。
(1)自由准备。
(2)分角色朗读,评议。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读书记号学习第三段,深化总结这种学习方法。
2、看图想象说话,进一步感受才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3、质疑问难,重点理解最后的点题之语。
教学过程
1、感情朗读第一、二段。
2、看图学文,想象说话。
(1)(投影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这幅图的内容的?用“~~”划下来,反复读。
(3)联系上下文,看图想象,在护送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师生俩会怎么说,怎么做?
3、默读第三段,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分别做好读书记号。
4、交流中引导理解: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远去……
(2)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1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2小结: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5、回顾学习方法,规范一些常用的读书记号。
提出做读书记号的疑难总是,组织学生交流经验,讨论解决。(如记什么,记在哪儿,怎么记等。)
6、作业:
(1)词语。
《雨点儿》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 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 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有了雨点儿的滋润, 花更红了, 草更绿了。
本篇童话内容浅显, 具情节性, 第5自然段给我们留下了探究和想象的空间,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审美体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课, 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画面:有花有草, 但花草都干枯了;没有花草, 土地干涸。)
导语: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家乡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 很多地方花草枯萎了, 干涸的土地裂开了大缝。如果你是这些枯黄的花草、这片干涸的土地, 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板书课题:雨点儿。同时用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儿点纷纷落下的动态画面。)
师:多可爱的雨点儿啊!如果我们把课题中的“点”和“儿”连起来, 读得快一些, 就是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起来, 就更好听了, 这叫儿化音。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画面, 学生将有真切的体验, 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重点指导读课题中的“点儿”, 化解儿化音读音难点。)
二、初读课文, 随文识字
1.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雨点儿》。雨点儿有大有小, 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还说了些悄悄话, 你想知道吗? (课件演示并配课文朗读录音。)
请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和勾画:
(1) 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3) 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 再读一读、认一认, 把字音读准确, 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自由读课文并做简单的勾画, 教给学生读的方法, 培养读书好习惯。)
2. 文中识字, 扫清障碍。
(1) 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请各小组长带大家认读这些生字;学生小组自学, 老师巡视指导。
(3) 做和“雨点儿”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写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请拿到“雨点儿”的同学都认一认、读一读手上的“雨点儿” (生字) 。然后向在座的小朋友作介绍, 并给大家讲讲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朋友 (生字) 的。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既有兴趣, 又记得牢固,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书写练习, 动静结合
1. 课件出示3个“我会写”的字。齐读, 指名读。
2. 师:“方、半、巴”都是独体字。要想写好这几个字, 必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写好每一笔画。“方”字的第三笔是弯钩。“半”字前两笔是个倒八, 倒八的两点各在田字格竖中线的左右两侧;两横一短一长, 短横靠近横中线;一竖沿着竖中线写下来。
3. 学生书空, 描红, 仿写, 对比, 再临写。 (教师巡视。)
4. 认真观察, 而后学写“巴”字。 (设计意图: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认识生字之后, 让学生静下心来写字, 识写结合, 动静结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再读课文, 解词学文
1. 学习第1自然段, 理解词语。
指名读第1自然段。
(1) 理解“数不清”。借助电脑动画, 观察“数不清”;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数不清的。练习用“数不清的____________”说话。
(2) 理解“飘落”。“飘落”是一种动态, 看着“飘”字, 你想到了什么?“飘落”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可演示一张纸片、一枚树叶和一根鹅毛飘落下来和一支粉笔、一本书落下来的不同样子, 让学生直观理解“飘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从哪里飘落下来, 练习用“_____飘落下来”说话。
(3)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生字, 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尤其针对“数不清”“飘落”这样的词语, 适宜用课件和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
2. 学习第2~4自然段, 学会对话。
(1) 数不清的雨点儿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大雨点、小雨点的对话———第2、3自然段。)
(2) 再读读他们的对话, 边读边想: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喜欢小雨点儿的学生自由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再指名读, 读出高兴、自豪的感觉, 再齐读。
喜欢大雨点儿的学生自由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光秃秃的山岭、荒芜的沙漠、干涸的土地)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么荒凉, 大雨点却选择了落到这里, 多么有爱心, 多么善良、多么勇敢的大雨点儿啊!指导学生读出自豪、自信的感情。
(3) 为什么大雨点跟小雨点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干旱的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 所以大雨点去了更远的地方, 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从中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4) 分角色朗读。
3. 学习第5自然段, 体验感悟。
(1) 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 让学生用心体会。
(2) 学生说感受。 (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 (课件展示) 情景1:有花有草的地方雨过天晴, 满眼是红艳艳的花, 绿油油的草, 水珠在花瓣和叶片上滚动, 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情景2:在雨水的滋润下, 庄稼地里种子发芽、长叶;田野里冒出了嫩绿的草芽、开出了各色野花;曾经干涸的小河又流水哗哗;人们欢天喜地, 在雨中欢唱。
师:让这一切变得这么美, 都是谁的功劳?假如你就是那些曾经枯萎的小花小草、干涸的土地和焦急的人们, 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中, 让学生理解雨与植物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教学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 先让学生想象雨后草长花开的景象, 再让学生看动画体会雨点儿给花草、大地带来的变化, 进一步理解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五、深情朗读, 用心体会
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 或感谢, 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小组成员听, 再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 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 不刻意追求抑扬顿挫的朗读效果, 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朗读方式, 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 或感激, 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朗读之中。)
六、课后实践, 升华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文主要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方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识字,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功能,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雨)
2.引入:同学们喜欢雨吗?谁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
3.课件演示:下雨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的情景。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雨点儿》。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吗?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3)在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后面打上“?”。
(4)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拼读生字,并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识字方法。(多媒体课件出示)
熟字加偏旁:
青——清口——问回
熟字换偏旁:
菜——彩漂——飘
熟字换部件:
穿——空做——数
闪——问笑——答
花——落
熟字去偏旁:房——方
(7)(多媒件课件出示)学生读去拼音的生字:个人抽读,小组开火车读,齐读。
(8)(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分小组开火车读。
三、朗读感悟。
1.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喜欢哪个自然段,把这个自然段读给同桌同学听,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2.感悟第1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雨点儿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句子中的“数不清”指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数不清。
3.学习对话。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下雨的情景。
师引导:你们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雨点儿们还聊起天来了,你们听!(点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录音。)
(2)问:这是谁和谁在对话?(课件动画展示大小雨点儿的动态特写镜头。)
(3)再次听大小雨点儿的对话录音。分清楚哪些话是大雨点儿说的,哪些话是小雨点儿说的。
(4)同桌同学对读大小雨点儿的对话。
(5)师生分角色读第2~4自然段。(师读描述语,男女生分角色读大小雨点儿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多媒体课件演示)做“生字与拼音找朋友”游戏:图画①“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图画②“大雨点儿”身上写着生字,把“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连一连。
2.读一读大雨点儿身上的字(识字)。
3.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二、创设情境,体验感悟第5自然段。
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到过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多媒体动态课件:鲜艳的花,碧绿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子发芽、长叶、开花。(同时,用录音机伴读儿歌《下小雨啦》: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种子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朋友说:“下吧,下吧,我要种瓜。”滴答,滴答,下小雨啦……)
3.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抽读,齐读。)
三、回归朗读。
1.学生自己读课文。小组交流: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分组分段朗读,分角色朗读,接力朗读。
3.评一评:哪个小组读得好,哪个角色读得好。
4.同桌同学互读互评,熟读课文,鼓励学生试背课文。
5.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小雨沙沙》,学生跟着音乐唱。进一步体会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四、学写生字。
1.(多媒体课件出示)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顺序和位置。
3.学生描红、写字。
4.小组评一评:哪个同学的哪个字写得好。
五、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1.学生练读“我会读”中的三句话。
2.模仿说话:用“从”说句子。
六、课外延伸。分别观察久旱不雨或雨后花草生长的情况,想想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作者单位
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这篇课文备完后,我有一些感触,想与大家分享。第一,要有知难而上的精神。往往有这样的习惯。老师们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一般都要选一些“好上”的课文。所谓“好上”就是课文要短一点,简单一点,整装一点,美一点,录像资料能找到一点等等。反之,长课文、难课文、没有课件展示的课文都成为谁也不愿啃的硬骨头,就像《春天的雨点》。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它来备课的原因。无从下手也要下,虽然费了不少脑细胞,备备停停,停停备备,可谓痛苦挣扎。只要不放弃,就会走出死胡同。所以,奉劝大家,越是别人不敢上的课文,就越要尝试一下,只要努力过,就一定会有回报。第二,要用“心”,用心与作者对话、沟通。当你真的读进去,想进去,思路就会渐渐清晰起来,灵感也就随之而来。第三,激情很重要,激情首先会在投入地钻研教材中产生,也就是与作者心灵的沟通,被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感染的时候,就会产生激情。这种激情产生以后,就会急切想找到把它传达给学生的方式。我想这就是情境的创设吧。所以说情境创设绝不是空穴来风。本课的情境创设涉及了语言(教师的总结语言)创设情境、角色进入创设情境和音乐创设情境,这些情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综合的。其中语言创设情境最难,因为这和感情投入、文学素养、语言表现力有极大的关系,在备课中,我深深感到自己语言表达的苍白无力,无法把作者的情感尽情的表达出来以感染学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语言创设情境将越来越代替其他情境,所以提高文学素养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
诚恳希望老师们每学期能够独立、用心备出几节精品课,同时希望把好的教学设计发给我,把你的困难传达给我,共同学习、探索。
【设计理念】
在阅读中引发疑问,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求得感悟。
【教学目标】
1.联系全文,以读懂“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心里”这关键语句为教学支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人物特点,激活学生思维,理解感悟语言。
2.让学生展开阅读探究,对“老师的爱犹如春天细细的雨丝滋润爱抚着学生的心”产生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发疑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主要人物?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2.质疑:在课文的最后出现了这样两句话(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①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
②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这两句话哪一句比较容易懂?又是哪一句话,让你读了一次,觉得不够,还想再读几次,甚至会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你的问题是什么呢?(为什么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预设:春天的雨点真的能落在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吗?那这春天的雨点究竟会是什么呢?
我想:只要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真情,一起走进春天的雨点,就一定能感受得到乌罕娜和达丽玛心中的春雨。
二、在“补课”时感受春雨
点击语句一:“放学后你留下来,到办公室,我为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预设:
1.这是委屈的泪吗?还是悔恨的泪?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乌罕娜老师的话语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她没有严肃的神情,没有严厉的责问,有的是真切的给予,有的是真情的付出。我们会情不自禁想起一句诗,那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乌罕娜老师这不就是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达丽玛的心吗?
指名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点击语句二:“老师们都下班了,只有乌罕娜一人留下,她让达丽玛坐在自己对面,就像是对着42位学生,又开始讲起了课。
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
点击语句三:“达丽玛望着老师善良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中暗暗发誓:再也不能在课堂上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预设: 1.“发誓”是什么意思?(联系句子重点词语理解。)
2.达丽玛“暗暗发誓”的是什么?你从“暗暗发誓”中体会到达丽玛是个怎样的学生? 3.是什么让达丽玛这样发誓?(着重从“善良的面容”和“认真的表情”中体会乌罕娜老师不顾疲劳,在别人都回家的时候认真为学生补课的精神。)4.指导朗读。
点击语句四:“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
当乌罕娜老师问达丽玛“你没听见远处的雷声吗”时,达丽玛竟什么也没听到。
谁能用“达丽玛只听到„„没听到„„,只看到„„没看到„„”说一句话?
是谁给了她什么,竟让她痴迷到如此地步?乌罕娜老师那细细的爱、柔柔的情,不正如春雨点点入达丽玛之耳、入达丽玛之心吗?
达丽玛被老师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老师认真讲课的样子你看到了吗?同位分角色练读6-14段,看看谁通过读能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指名读,大家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乌罕娜老师的认识。)
小组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教师:书是读出来的,我们一次一次地和课文亲密接触,一次一次的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大家的理解也一步步地加深了。学语文就应该这样,一次次地拥抱课文,每拥抱一次,就会有新的收获。
四、在“护送”中享受春雨
点击语句一:“21岁的乌罕娜老师解开蒙古袍衣襟,把10岁的孩子搂在身旁。”(“解开、搂”)
预设:“解开衣襟”“把孩子搂在身旁”这样的情景,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吗?它往往发生在谁和谁之间?(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感受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已经超越师生之情,已是一种母女之爱。)
点击语句二:“乌罕娜把达丽玛送到家门前,扭身走了。”
预设:“扭身走了”在无声地告诉我们些什么?
(交流感受后有感情地朗读。)
点击语句三:“迭丽玛摸着自己干千的衣服,望着老师细雨中朦胧的背影„„”
“千千”这个词语是有温度,也是有感情的。你能从这个词语里感受到什么?达丽玛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细雨中朦胧的背影,她在默默地想些什么?她想大声地说些什么?
点击语句四:“她没答理跑来讨好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
预设:
1.回顾课文开头一段。(指名朗读)
“达丽玛坐在教室里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看着老师乌罕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噢,我那雪团似的小羊羔,在撞着羊妈妈的奶头跪着吃奶吧?我那刚拱出犄角的牛犊儿,又在互相顶架吧?我那黑油油的叭儿狗正在追赶鹰映在地上的影子吧?”
从这段话中找出达丽玛时时刻刻最惦念着叭儿狗、小羊羔儿和小牛犊儿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些小动物具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的可爱、调皮和有趣。)
2.此时达丽玛为什么没去答理跑来讨好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联系上下文理解感受乌罕娜老师的可敬、热情和真诚。)
(这里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的帮助,让达丽玛感动的思想情感,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
教师:让达丽玛在走神后激动含泪学习的是什么?是春天的雨点!
让达丽玛在补课前坚定发誓、补课时忘记一切,又是什么?春天的雨点!
让丽利玛被送回家后久久凝神回望,又是什么?春天的雨点!
就是你——春天的雨点,你总是来得那么及时,暖人心怀。是啊!春天的雨点,你已经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落到了达丽玛的心里。是你终于让达丽玛找到了心中苦苦寻觅、魂牵梦萦的春天啊!
集体读:“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指导读准“落”中情——细细地、绵绵地、蒙蒙地、浓浓地、暖暖的、柔柔地、温馨地„„)
五、在等待中共事春雨 点击语段:
绵绵春雨一直下着。第二天早晨,鸟罕娜推开家门,只见达丽玛正高高举着一把鲜红的雨伞,站在绿茸茸的草上等待着她。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开的花朵。
预设:
1.自由朗读。
2.用符号画出你觉得最美的景物或人,自己品味品味,和同桌交流交流。(“鲜红的雨伞”、“绿茸茸的草”、“笑脸像绽开的花朵”)3.(《爱的协奏曲》响起)此情此景,你觉得乌罕娜老师和达丽玛同学她们幸福吗?
当乌罕娜老师推开家门的一刹那,看到眼前的达丽玛正高高举着一把鲜红的雨伞,她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当老师一出来,达丽玛的笑脸就像绽开的花朵,你又觉得这美丽的花朵,是在谁的浇灌滋润下盛开的呢?
是的,是乌罕娜老师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了达丽玛稚嫩的心灵,让她也懂得了爱。此时在乌罕娜老师的心里,也仿佛也下了一场春雨。
同学们,这篇课文以《春天的雨点>为题,并不是仅仅因为今天下了雨。
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达丽玛在爱的浇灌下,像草原上的春草一般,萌发出勃勃生机,茁壮成长。齐读:“春天的雨点儿,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
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
六、在回忆中拓展春雨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留意了没有,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我们都可以发现春雨,感受着春雨,而且享受着春雨。自己选择以下两个话题中的其中一个,写写自己心中春天的雨点。
1.乌罕娜老师对达丽玛的爱犹如春天的雨点,也曾落到了你的心上吗?请写一段你身边的老师关心学生的故事。
授课班级:一(4)班 执教者:卢焕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雨、点、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背诵儿童诗。难点:认识雨点的动态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谜面是: 千条线,万条线
落到水里看不见。-----雨
对,雨。接下来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学习关于雨的一首诗歌《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雨点”学生书空并读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活泼可爱的雨点降落到人间邀请我们跟随它去旅行。雨点会带着我们去哪些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雨点的世界。
1、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课本第4课,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完的同学举手告诉老师。
2、谁能给我们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得最认真的同学老师要让他当小老师评价一下刚才的同学读得怎样。
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敢和录音比比吗?听录音小声的跟着录音读一读,试一试录音和你谁读得好。再听录音用斜线画出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并标上数字。(找句号)
4、听完录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好,来我们来试试。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词: 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要从句子中跳出来和大家交个朋友,大家还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吗?谁来喊一喊他们的名字?哪一组的小朋友坐姿最端正就让他们来表现。(开火车读)
池塘 江河 海洋 小溪 散步 奔跑 跳跃 落进 睡觉
四、创设情境,精读课文
过渡:生字宝宝成为大家的朋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点的世界吧!
1、雨点会到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把他们画出来。
(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全部找对的同学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同学们真会读书,看着黑板再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
我们再来看一看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水一个比一个怎样?
2、雨点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波浪线把相关的词语画下来。
3、指导读第一句。(1)(出示池塘图)雨点在池塘里干嘛?(板书:睡觉)(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小雨点落进池塘就睡起觉了,我们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轻轻的)女同学的声音最温柔,你们来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睡觉的动作。(我们班女同学的声音真温柔)
4、指导读第二句。
(1)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干么呢?(板书:散步,并出示小溪图)
(2)让学生表演散步,指名:你觉得散步是什么意思?(你真聪明,同学们,给点掌声吧!)教师叙述:原来像我们这样轻轻松松走,就是散步。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小雨点的轻松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
5、指导读第三句。
(1)快活的小雨点,来到江河,又在干什么呢?(板书:奔跑,并出示江河图)
(2)感悟“奔跑”的情景,我们班的男生最喜欢跑步,这次就让男生读,女生起立做动作。
(3)谁能用“奔跑”联系说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奔跑?动物会奔跑吗?用动物也说一句。)
6、指导读第四句。
(出示:海洋图)咦,小雨点又在干嘛呀?(板书:跳跃)相机理解“跳跃”:海洋里波翻浪涌,一浪比一浪高,小雨点在海洋里一会儿被掀到浪尖,一会儿被抛到浪底,就像小朋友在跳跃。看小雨点在大海里好快活呀!谁能读出这种快活的语气?男女生比赛读。(男女生不相上下,都是最棒的)
7、课文学完了,谁能抓住黑板的关键词,试着背一背课文?(你非常了不起)
8、全班齐背(同学们真棒,都把课文全记住了)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1、同学们大自然是广阔无边的,雨点除了会落进课文中的这些地方它们还会落到哪儿呢?(荷叶、花朵上、小草上、麦苗上、雨伞上……)
哦,雨点真调皮,哪里都有它。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
2、看图用雨点落进()里,在()里()。(你是个了不起的小诗人,用掌声夸夸自己)
六、写字指导。
“雨点”多么惹人喜爱,老师相信你也能把他们写好。引导学生观察占位,然后描红,书写,并进行评价。
七、总结
雨点们的旅行多开心啊!早上回家去把小雨点的快乐旅行背给家长听一听。
八、板书设计
4、雨点 池塘
睡觉 小溪
散步 江河
奔跑 海洋
一间屋,千片瓦。每一片瓦上都站着天籁。横吹的朝云是笛, 竖吹的暮风是箫,平拂的流光是筝。经过的,都是素音,都是好听的。
喜欢住在小村,喜欢住在青瓦的屋顶下。在突然醒来的夜里, 听得见时光流逝的身影,听得见草木生长的雀跃。
新搬来的茶花一家,还在连夜收拾箱奁吗?次第打开的花布包里都层叠着香。
晚上喝了酒的碗碟 还没睡, 碗橱里坐立不安的声响,是等不及天明,摸着黑在给谁写信吗?
树叶向风借了翅膀,飞身去扶树下梦游的白玉兰。
竹子们推推搡搡,争着签收午夜刚给自己送来的翡翠。
瓦背上歇过萤火虫,歇过霜, 歇过梦,歇过一整个夜,和天一样大的夜。唯有这雨点,歇得最动人。
总想着,如果谁在屋顶上敲门,我该把木梯子搭在哪片青瓦下,一手提着裙子,一手把一片瓦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轻轻托起。
这样的时刻,一定要听得见父母的鼾声二重唱,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安了。像握紧一颗糖, 手心就会听到甜。多少年过去 , 终于轮到我怕失去。
所有的雨夜,我都想回到这里,想象着瓦背上的情景,守着家人,让他们高兴。
每一个雨夜,我都想醒在这里,放心地让自己家被雨抱紧 , 让心安静。
雨越大,夜愈静,心更静。
静得听得见,你想我,我想你。
今天,雨点儿被雨婆婆召唤出来了,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花儿开得那么鲜艳,小鸟在枝头唱着优美的乐曲,一切都是那么美妙!
我看见了这些,多么想出去看看更多的美景,便哀求着雨婆婆:“婆婆,外面的世界太美了,我可以出去玩一下吗?”雨婆婆摇着头,没有答应,说让我再长大点。终于这次婆婆答应了:“好吧,只不过一定要去做一些有意义、能够帮助别人的事。”
我高兴地在空中飞呀飞,总算能出去了,一定要好好看一看、玩一玩。我来到了一座大城市,落在了一座高楼大厦上,这时已经是夜晚。看着来往的车辆和繁华的都市,心里高兴极了!又一个雨点儿落在了我身旁,我迫不及待地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呢?”“我要去那些常年不下雨的地方,让他们能喝到干净的水。”“唉!你也太无聊了吧,唔,我要去世界各地玩,先不跟你说了,拜拜!”说着,我又踏上了新的旅程。在飞行的过程中,我又迎面遇到了雨点儿哥哥,我又问它要去哪儿。它意味深长地说:“我要去那些需要水的地方,让他们的庄稼能有好收成!”其他的雨点儿也跟了上去。我突然想起雨婆婆的话,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后面也有很多雨点儿跟了过来。我们一起来到了一个山区,那天,那里下了一场大雨。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好久没喝到水了。几个月后,庄稼也大丰收了。这些都是雨点儿的功劳,当然也包括我的。
后来,又有不少雨点儿去了更多需要水的地方……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四小学六(2)班
指导教师:林小丹
【《雨点》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雨点儿》的教学设计03-03
课文《雨点》教学设计10-12
《雨点》教学设计谈03-01
小学语文第六册《春天的雨点》教学设计05-27
雨点儿 教案教学设计12-08
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05-01
雨点儿优质课教学设计02-10
一年级上《雨点儿》教学反思02-11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6-10
一年级上册语文《雨点儿》教学反思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