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2025-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精选11篇)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1

从事食品行业必须着装工作服,食品行业对工作服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是要求干净整洁,对工作服的设计选择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下食品行业工作服的设计要求:

1、立领设计,充分包裹颈部,阻尘防尘;

2、立体裁减,肢体活动方便、舒适;

3、专用拉链,无镀层脱落;

4、长短袖两用;

5、防止人体肘部脱落物造成的污染;

6、防止腿部人体脱落物造成的污染,罗纹口;

7、袖口、脚口、腰围松紧,防止人体脱落物造成的污染;

8、内置裤袋,便利随身携带小物品;

9、双层袖口,外层松度调节设计;

10、食品工作服专用面料,环保、易清洗;

11、袖口部分内置松紧,防止人体脱落物造成污染;

12、专业印花设备,不褪色,不掉颗粒;

13、封裁工艺,防止材料纤维脱落且增加牢度;

14、内置上衣袋设计。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2

国际上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统一纳入到“食品接触材料 (Food Contact Materials, FCMs) ”范围, FCMs定义为将要与食品直接、间接或可能接触, 以间接的食品添加剂的形式出现, 本身并不构成食品成分的一类材料。国际对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管控非常严格, 2009年上半年欧盟召回产品中, 29%的产品都是由于食品接触材料问题, 包括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产品的甲醛迁移量超标, 餐具/器具的铬、镍、铅、镉等重金属超标等。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需要引起食品包装、食品容器具、食品生产企业的足够重视, 按照中国和国际规定进行生产和检测。本文将对国际、国内对FCMs使用要求及相关检测方法要求进行介绍。

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使用要求

对于食品接触材料使用的原料、辅料, 各国都有明确规定。例如, 欧盟94/62/EC对FCMs所含的有毒有害重金属及有机化合物如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有机氯化物、有机溴化物, 均有严格的限制, 对可能致癌的聚烯烃物质的氯乙烯、丙乙烯单体也有严格限制;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 (FDA) 严禁PVC用于食品FCMs;日本食品包装适用的印刷油墨标准规定, 禁止将180种造成公害物质、危害系数较高的化学物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作为生产油墨的原料, 对印刷油墨在食品包装的苯残留溶剂总量进行了严格限制;我国国标GB9685-2008规定, 苯、甲苯和二甲苯不得用于油墨之中, 二甲苯只许用于涂料和粘合剂, 而且用量要达到制品标准要求。

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测试要求

关于FCMs的测试一般分为物理测试和化学测试, 物理测试项目包括相对密度、熔点、脱色试验、荧光性物质测定等;化学测试包括化学成分组成和迁移的检测, 其中迁移的检测难度最大。

迁移指FCMs中化学物质向与食品接触的内表面扩散并被溶剂化或溶解。迁移是一个扩散 (动力学因素) 和平衡 (热力学因素) 的过程。迁移测试用于评测FCMs向食品中流入的有毒有害物质, 包括高分子材料聚合时未发生反应的游离单体、添加剂 (如增塑剂、稳定剂、着色剂) 以及印刷油墨的有机溶剂 (如苯溶剂) 等的含量水平。2009年9月, 我国出口英国的捞面勺就因迁移出初级芳香胺和二氨基二苯甲烷被警告通报;出口德国的保鲜盒因迁移物总量过高被警告通报。

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量除取决于迁移物质本身的性质和用量外, 还与接触物质 (如肉类、油脂、酒精) 和环境条件 (如温度、时间) 有关。由于食品组成特性非常复杂, 很难直接测量分析食品中的迁移物质, 因此, 通常的测试方法是对不同的模拟对象选用相应的食品模拟溶剂。食品主要被分为水性食品、酸性食品、酒精类食品和脂肪类食品4种, 食品模拟溶剂也相应分为:蒸馏水、稀酸溶液、乙醇/水混合液、橄榄油 (可用甘油三酯或葵花籽油替代) 4种类型。根据迁移测试研究目的的不同, 可以选用不同的食品模拟溶剂来替代具体食品, 以测定相应食品的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迁移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不同国家对不同食品的相应模拟溶剂以及包装材料在模拟溶剂中的浸泡时间也做出了相关要求。

模拟溶剂的要求

美国FDA在联邦法规中对原料食品和加工食品进行了分类。在具体的迁移测试中, 对于不同的模拟对象选用其相应的食品模拟溶剂。其中, 水性和酸性食品选用1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溶剂, 低度和高度酒精类食品选用10%或50%的乙醇, 脂肪类食品使用食品油 (如玉米油、橄榄油等) 。对于其他具体的食品类型、聚合物类型、使用温度、使用场合、具体迁移物质的极限数量, FDA也有相应具体的规定。

欧盟指令85/572/EEC中对与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和物件, 根据其所接触食品属性的不同规定了四种模拟溶剂, 分别为蒸馏水、3%乙酸水溶液、15%乙醇水溶液和橄榄油, 其中如因分析方法因素而不便使用橄榄油, 该模拟溶剂可用甘油三酯或葵花籽油替代。此外, 指令中还给出了各类食品对应的模拟溶剂及相关规定。值得注意的是, 与某些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可能会对应多种模拟溶剂进行测试, 例如水性或油性介质中保存的蔬菜, 奶酪 (除全奶酪) 等;而与某些食品接触的塑料材料则可免于模拟溶剂测试, 例如带壳干果, 盐和淀粉等。因此, 测试过程中应按照该指令对具体样件做出合理分析后再选用合适的测试方法。

我国标准选用水、4%乙酸、65%乙醇、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溶剂。选用不同的食品模拟溶剂, 试验的结果会有一定差别。一般, 蒸馏水用于模拟提取pH≥5的食品;酸性食品 (pH<5) , 如醋、脂制食品或水果汁通常用稀醋酸溶液, 推荐浓度为2-5%;脂肪类食品模拟溶剂可选用正庚烷、异辛烷、二乙基乙醚、乙醇或液状石蜡及油脂 (椰子油、橄榄油、向日葵籽油、猪油和各种合成的三甘油酯) 。

浸泡时间和温度的要求

包装材料在模拟溶剂中的浸泡时间和温度, 是影响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因素。测试时为了有效节省时间, 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加速处理。在一定条件下, 短时间的较高温度与长时间的低温处理, 有同样的效果。

欧盟的要求中, 延长接触 (t>24h) , 要求采用5℃贮存10天, 或40℃贮存10天;较长接触 (2h≤t≤24h) , 要求采用5℃贮存24小时或40℃贮存24小时;短暂接触 (t<2h) , 要求采用70℃贮存2小时, 100℃贮存1小时或121℃贮存30分钟。

美国规定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溶剂需采用不同的试验条件。例如, 经高温消毒的非酸性液体产品 (可含盐、糖、脂肪食品) , 用蒸馏水作为溶剂时, 要求120℃, 保温2小时;用正己烷为溶剂时, 要求66℃, 保温2小时。室温填充和贮存的食品, 用蒸馏水作溶剂, 要求49℃, 保温24小时;用正己烷作溶剂, 要求21℃, 保温30分钟;用8%乙醇作溶剂时, 要求49℃, 保温24小时。同时, FDA还推荐在进行10天的试验过程中, 应该对溶剂至少分析4次, 分析的时间分别为2小时、24小时、96小时、240小时。

我国制订的国家标准GB/T17409-1998中规定:各种制品样品在4%乙酸[ (60±2) ℃, 保温0.5h]、水[ (60±2) ℃, 保温0.5h]、65%乙醇[常温 (20±5) ℃, 浸泡1h]和正己烷[ (20±5) ℃, 浸泡1h]条件下浸泡, 浸泡液混合后加热浓缩, 定容后待测。

在进行FCMs测试时, 首先要明确产品的使用国家, 根据不同国家标准的要求, 选择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测试项目, 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上所述, 由于各国采用的模拟溶剂、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等都有很大差别, 因此需要准确选择。PONY谱尼测试集团是诞生在中国本土的国际化检测机构, 熟悉国内、国际标准和法规, 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法规要求,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由于材料的复杂性, 众多的单体、添加剂, 有的因为技术原因很难检测或虽然测得出但灵敏度达不到相关国家的要求, 从而造成了许多在国内检测合格的包装材料, 到国外就变成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被退回。最近, 欧盟向我国发出的食品接触材料方面的黄色警告, 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PON Y谱尼测试集团在国内拥有7个大型实验室, 拥有测试FCMs国际顶尖的分析仪器和设备, 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出口。

相关链接: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3

卫生部表示,此次起草相关规范适用于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营过程。

《规范》规定,食品经营企业未来应建立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确保从采各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时,企业应确保能追溯和召回食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而当发现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规范》表示,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立即停止经营,并召回已经上市的应召回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4

【备 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卫生厅局,经委(经贸委、工业主管部门),公安厅局,监察厅局,农业(农牧、畜牧兽医、渔业)厅(局、委、办),商务主管部门,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为深入、扎实地推进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整治方案)和专项整治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将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以下简称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三月六日

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

为深入开展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第二阶段清理整顿工作力度,提高专项整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打击危害大、涉及面广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根据各地、各部门专项整治第一阶段工作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工作重点

(一)食品添加剂。

1.生产环节

(1)复合食品添加剂配方不符合《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未经许可非法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3)在食品添加剂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

(4)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签标识不符合相关规定。

2.流通环节

(1)销售未经许可非法生产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添加剂。

(2)销售标签标识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食品添加剂。

(二)乳及乳制品生产。

1.添加皮革水解物、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解抗剂)、硫氰酸钠等非食品用物质及滥用增稠剂、香精、着色剂等违法行为。

2.添加未经批准的进口食品原料或添加剂。

(三)米面制品、淀粉制品和豆谷制品生产。

添加溴酸钾、硼砂、吊白块等非食用物质及滥用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钛、漂白剂(硫磺)、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四)肉及肉制品生产。

添加工业染料、硼酸、硼砂等非食用物质及滥用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分保持剂、着色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五)酒类生产。

1.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香精、着色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2.添加未经批准使用的进口食品添加剂。

(六)水产品加工和流通。

1.使用甲醛、过氧化氢、火碱处理水产品以及过量使用多聚磷酸盐、亚硫酸盐(二氧化硫)的违法行为。

2.在水产品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使用违禁物质(如孔雀石绿、抗生素、“鱼浮灵”)的违法行为。

(七)调味品生产。

1.食醋中使用工业冰醋酸的违法行为。

2.酱油、酱类、食醋等调味品中滥用防腐剂的违法行为。

(八)餐饮食品加工。

1.火锅中使用罂粟壳及用甲醛处理黄喉、血豆腐和鸭肠等火锅原料的违法行为。

2.使用地沟油烹制菜肴的违法行为。

3.在鲜榨果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按照专项整治方案和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全力以赴推进清理整顿阶段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分析形势和问题,交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按照整治重点分步骤、逐地区地开展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与整治效果的考核验收,全力推进专项整治清理整顿阶段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梳理问题,及时整改,继续狠抓自查自纠。

要按照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第一阶段任务没有完成的和企业自查自纠没有结束的地区,在认真完成专项整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继续做好第一阶段自查自纠工作。企业要将自查自纠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当地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各地相关部门要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各地区要进一步梳理在第一阶段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问题后面的深层次原因,按照边整顿、边规范、边建设的思路,认真清理和规范食品添加剂许可,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同时,要针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突出问题,制定全面清理整顿的措施和办法,逐步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狠抓落实。

(三)突出重点,追查源头,深入开展清理整顿工作。

各地要根据第二阶段的任务、措施和要求,重点加强对消费量大、影响面广、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类别的整治。要按照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确定本地区重点整治环节和重点整治产品,根据第一阶段掌握的线索,追踪溯源,一查到底。要集中各部门的力量,狠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的查处工作并及时报告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存在问题没有纠正的企业要予以曝光,对故意生产、销售和使用用于食品的非法添加物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厉惩处。

省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根据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公布的“黑名单”和近期工作重点,结合本地区发现的突出问题,统一组织开展抽查工作,并将抽查情况汇总报告全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没有实施抽查评估的和评估没有达到整治效果的不得转入下一阶段。

(四)规范行业,强化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各食品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的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本行业存在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鼓励和引导企业自觉清理问题,遵守行业诚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制度建设,健全企业自律机制。对不能认真履行行业自律职责、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本行业存在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依法严肃处理。

(五)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各地区要从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全局出发,从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和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要按照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按照分段监管的原则,继续明确和细化各监管部门在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监管责任,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措施,着力消除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中的监管漏洞。

(六)深入调研,真抓实干,继续加大工作督查力度。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要求 篇5

(1制作原材料必须保证其新鲜、卫生,符合该类食品的行业标准,成品及半成品要有足够 的有效保质期。

(2来货必须使用食品袋密封包装,生熟食必须分开。2.加工、制作要求

(1加工熟食不能使用明火炉具,使用高温炉具应有一定的保护设施或在可能接触到顾客的 方向做显著标识,防止烫伤。

(2制作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加工产品的变化,保证制成品的质量。(3视各品种的销售情况及时加工补充台面。3.保存、保鲜要求

(1易变质的食品,应存放在保鲜柜内,不宜在高温或常温下长时间摆放。(2气温较高时,对于卤水类食品要每隔 2小时放入沸腾的卤水浸泡 5分钟。(3对于烧烤类食品,应存放在保温箱内,不宜在温度较大的空气中长期存放。4.人员卫生要求

(1加工人员必须保持双手卫生,以下情况必须用消毒水洗手: ①上岗前;②离岗后返回或触摸其他非熟食的物品;

③洗手后经过 2小时又继续烹饪、加工时。

(2直接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允许戴手表、戒指、手躅、项链和耳环。不得涂指甲油、喷洒香水。

(3工作时不得抓头皮、揩鼻涕、挖耳。不得用勺直接尝味或用手抓食品销售,不接触不洁 物品。加工人员手部有伤, 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 接触食品的工作。工作间不得存放个人用品。

(4员工进入加工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口罩。工作服应干净整洁。头发不 得露于帽外,不在加工场所梳理头发。

5.工具卫生要求

(1在加工、制作熟食之前所有工具如夹子、案板、刀等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保持干燥, 避免与其他物品接触。

(2切割用具如刀、案板等在使用一次之后要立即清洗。(3使用后的工具应放入盛有消毒水的容器中浸泡。6.包装要求(1熟食散装展示时应使用消毒的托盘,并置于透明玻璃柜内。(2需包装展示的,应用保鲜膜包好。(二 水产类 1.进货质量要求

(1水产品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关于《水产品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2鲜鱼类:体表黏液透明、色有光泽,气味正常;鱼鳃禁闭色泽鲜红或分红,眼角膜光亮、透明,眼球突出;腹部发白,不膨胀;鱼鳞完整,闪光滑润,不易脱落;手持鱼体头尾下垂,不 弯曲,肌肉有弹性,不易压出凹陷能迅速复平;肌肉呈现正常颜色。

(3虾类:头尾完整,有一定的弯曲度,虾身较挺,呈青白色,半透明不发红,外壳有光泽, 稍湿润。

(4蟹类:腿肉肥壮,蟹壳纹理清楚,用手夹持背两面平直,体重、气味正常。(5贝类:鲜蛤外壳紧闭,肉质新鲜,无臭味,两贝壳相碰时发出实响。

(6乌贼:色鲜艳,皮微红,有光彩,多黏液,体形完整,肌肉柔软,有弹性,光滑。2.活鲜水产品的蓄养要求

(1引进的活鱼必须放入水池中蓄养。

(2视活鲜鱼生存环境分置于淡水或海水池中蓄养。咸、淡水鱼不能同池蓄养。

(3水池中的水要定期更换,要保持水质清洁,供氧充足。3.温度和盐度要求

海水温度应控制在十 2度以下。盐度约为 3.5%。4.卫生要求

(1蓄养池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用消毒水清洗水池。

(2清洗过的蓄养池注入新水后须经过至少 12小时的沉淀方可放鱼入池。(3其他蓄养用具亦应定期清洁。5.安全要求

(1危险活鲜动物不得在无保护网阶情况下敞开展示。(2取放有危险性的动物应由销售人员负责并使用专用工具。6.包装要求

(1活鲜水产品经屠宰后应清洗干净,用无毒透明的包装材料包装,保存在冷藏柜内。

(2活鲜水产品出售时,如顾客要求,可提供维持短期生存的条件,如活鱼,出售时可以在 袋内装一定量的水。

(3售出的商品必须在外包装上粘贴商品标价。(三 蔬果类

1.进货卫生、质量要求

新鲜蔬菜进入超市前必须经过冲洗,不得带有泥土、腐烂、枯叶等。2.进货分类、分级

(1新鲜蔬果上柜前要按种类分存,并标注等级。

(2蔬果等级与价格必须保持一致,标价必须符合公司的规定。3.修剪要求

对于散装蔬菜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在包装上柜前须进行修剪,保证上柜商品的质量。4.包装要求

(1新鲜蔬果的包装要在包装袋上打少量透气孔。(2需冷藏保鲜的蔬果在包装材料上要选用耐低温材料。(3外包装上必须注明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4为了保证蔬果鲜度,包装后尽快销售。(5蔬菜必须包装后再放入保鲜柜销售。5.陈列、保存要求

(1蔬果类商品陈列除按类分存外,还要注重色彩的搭配,以显示货色齐全。(2应注重量感,保持台面货品丰满,品种充足、内容丰富。(3蔬果应每周调整陈列位置,不要固定于一个地方。(4属于需求量较小的商品,应力求陈列在必需品附近。

(5新鲜蔬果陈列地点应保持温度在 5度— 10度左右;冷藏蔬果应陈列在冷藏柜内,冷藏柜 温度保持在— 2度 ~十 3度。

(6根茎类蔬菜如地瓜、土豆、芋头、山药、洋葱、大蒜等保存在 5度 ~10度。(四 面包、糕点 1.原料质量要求

(1制作之前要检查原料的质量是否符合制作品种的要求。

(2糖类:夏天要注意防止糖浆发酵变质。糖浆桶或盛放糖浆的其他容器要经常洗涤,保持 清洁,并加盖、加罩,防止杂质混入。

(3油脂:糕点加工使用的油脂应有优良的起酥性、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风味和适当的熔 点,不得使用酸败的油脂。

(4奶制品:奶品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特别是鲜牛奶和炼乳要防止掺水、掺假 和变质的情况,奶粉要防止掺糖、掺淀粉和工业级冒充食用级的情况。

(5蛋品:包括蛋制品,在蛋糕、面包中也是重要的原料,使用鲜蛋作原料时,应进行卫生 清洁,防止鲜蛋壳带菌对产品造成污染。

(6食品添加剂:饼干、面包、蛋糕生产中应用的添加剂主要有香精、色素、疏松剂、品质 改良剂, 这些品种应是国家批准使用, 由定点厂生产的合格产品。香精 的添加量不能过量;色素 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 0.05g /kg;品质改良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2.面团调制要求

(1制作不同的面点面团的调制要求也有所不同,分一次调制和两次调制。每次调制都要严 格按照配方中的配料比例和规定的顺序加料。

(2饼干面团的调制关键是对面筋形成量和面筋性的合理控制。要求饼干面团的成筋形成量 低,成筋特性弱。生产不同种类的饼干面团的特性也有不同的要求,应采取不同的工艺措施。(3蛋糕制作要先将蛋、糖通过打蛋机高速搅拌形成蛋浆, 打蛋结束时的体积比原体积增加 2— 3倍,蛋浆结构细腻,呈乳白色略带黄色。然后加入面粉调糊时间要短,搅拌速度要低。(4调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使各种辅料充分混合、生成。

3.发酵要求

(1发酵分一次发酵和两次发酵两种,制作面包和个别饼类必须经过发酵。(2发酵过程应控制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时间,夏季、冬季发酵的温度应有所不同。(3面团在发酵过程中要每半小时检查一次发酵情况并适当地调整发酵箱温度和发酵时间。

4.整形要求

(1面包面团制作完毕要将大块面团按照成品的重量要求分割成小面包块。(2经过搓圆、自然发酵后把做成形的面包装入模具,形成面包的基本形状。(3装模前需对烤模进行预处理,使烤模温度不低于 32度,清理烤模内表面面包屑和油垢并 涂油。

(4某些饼干在面团调制完毕后还需要经过辊轧工序,使疏松的面团形成具有一定粘结力, 比较紧实的成片, 排除面团内的大气泡防止饼干坯在烘烤后产生较大的空洞, 提高成品表面的光 洁度,花纹清晰。

(5蛋糕的整形是将蛋糊注入蛋糕模子内,在模子内装入蛋糊的量大约为模具容积的 80%, 蛋糊入模具前,在模具内壁涂上油,有利于制成后成品脱模。

5.烘烤要求

制作不同的糕点所需的烘烤温度(底火、面火、时间均不同,即使同一品种糕点在烘烤过程 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前期的搅拌、发酵是否充分、温度是否适中等 也会出现不同情况,这就需要 制作人员随时查看不同阶段的烘烤变化, 及时调整合理温度以达到成品色、香、形、味的完美合 一。

6.冷却要求

(1刚出炉的糕点表面温度及中心温度较高,为防止糕点变形和霉变,一般在包装前要经过 一段时间的冷却,使其内部中心温度达到 30度左右及水气消失后才能包装。

(2糕点的冷却最好采用自然冷却法, 将出炉的糕点放在冷却架上, 一般在 3— 4小时左右(蛋 糕一般为 1小时 ,让其自然散热以保持其固有的香味和外型的美观。

(3刚出炉的糕点应放入成品间进行冷却,成品间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5度左右,室内干燥, 备有灭蚊及杀菌设备。

7.包装要求

(1糕点的包装应选用无毒、无异味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对成品进行简单的外形修整 及切割之后即可装袋或装盘。

(2柜台销售的无小包装的面包应装盘陈列在清洁的面包专用陈列柜内。

(3各类糕点必须使用其专用的包装用具,在成品外包装上加贴标签,标明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价格、重量、保存条件等。

8.保存、保鲜要求

(1各类糕点成品应与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

(2上柜糕点做好验收工作,并做记录保证变质食品不上柜,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卫生质量 检验。

(3各类糕点应标志明显,分类存放。面包、饼干及蛋糕坯应存放在有防潮设施的房间,以 防吸湿发生溶化、霉变。成品面包在柜台常温下一般保存 2天。

(4经加工制成的奶油蛋糕须冷藏贮存,而且不宜贮存时间过长,一般为 4天。(5在保质期内因挤压变形等原因影响销售的面包,柜台应办理退、换货手续,制作间回收 后可加工制作成“多士”。不能再加工的应办理报损。

9.卫生要求

(1制作人员及打包员必须保持双手卫生,有以下情况时必须洗手: ①工作开始前;②中途离开岗位;③休息或饮食后;④接触生肉、蛋、蔬菜及不干净的餐具、容器等之后;⑤拾起污物或直接处理废弃物后;⑥洗手后经过 2小时又继续烹任、加工时。

(2加工间所有用具及台面必须经过严格清洗和消毒;制作人员及打包员必须用消毒水进行 手部消毒。

(3直接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不允许戴手表、戒指、手躅、项链和耳环。不得涂指甲油、喷洒香水。不得用勺直接尝味或用手抓食品销售, 不接触不洁物品。手部受到外 伤时,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加工间不得存放个人用品。

(4工作人员进入加工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鞋、口罩。工作服应保持干净整洁。头发不得露于帽外,不在加工场所梳理头发。10.运输要求

(1成品在完成包装后再装箱运输,装卸工具、用具要专用。(2市内短途运输要用专用车辆,有篷有盖,避免灰尘等污染。

(3分店间的面包成品运送由打包员负责,按照分店传来的订货单中需货量备货,交相关人 员签字。

(4面包成品出货到柜台或超市,出货员应按面包种类制作 “出品卡”交柜台人员签名,每 日营业后汇总做报表。

(五 鲜肉类 1.进货质量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关于《肉类及肉类加工品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已包装及半成品食品必 须保证新鲜。

(2鲜肉的鲜度标准

①表面有油干的薄膜。干皮呈粉红色,新切面呈微湿, 但不粘手,具有该种牲畜肉特有的颜 色,肉汁透明。

②切断面肉质致密,手指压陷的小窝可迅速恢复原状。

③牛脂肪呈白色、黄色、微黄色,坚硬,压挤时碎裂;猪脂肪呈白色,柔软有弹性;绵羊脂 肪呈白色且致密。

④骨髓充满全部管状骨腔,坚硬,黄色。折断面骨髓有光泽,与硬质层不脱离。腱有弹性, 致密,关节表面平滑,有光泽,关节内组织液透明。

(3进货应种类齐全、充足,满足正常销售。

(4必须经过预冷处理,将不能销售或影响销售的部分必须剔除。2.加工、分割、包装要求

(1对于新鲜屠体需要按照类别、等级标准进行分割加工。

(2经分割的各类肉品应当符合该类等级标准,如排骨的骨与肉比例要适中,比例不适当必 将影响销售或收益。

(3对于即称即售的肉类须用消毒卫生袋包装,对于上柜陈列的肉品用保鲜膜包装。

3.分类陈列要求

可以按精肉、上肉、三层肉、无骨猪扒、肋骨、龙骨等分类陈列也可以按家禽肉、牛肉、羊 肉、猪肉、加工肉食品等分类陈列。

4.工具存放要求

所有切割用具及盛贮用具均需定期进行严格消毒,并按规定位置存放。5.保鲜要求

(1对于冷藏的肉品,须存放在温度为— 2度~2度的冷藏柜内。(2现场切割卖的肉品包装区的温度应保持在 15度左右。

(3已包装新鲜肉品以存放在— 3℃左右的冷藏柜内为宜。

(4熏肉、加工肉食品以 1度-8度区为宜。在此温度下火腿可贮藏 40天;维也纳香肠可贮藏 30天;意大利香肠、干香肠可贮藏90天;汉堡包、肉丸可贮藏 30天,鱼肉香肠在常温阴凉处 可贮藏90天。

(5各种肉品在不同温度下贮藏期分别为:牛肉在— 1.5度~ 0℃下可贮藏 28— 35天;小牛 肉在— l 度 ~0度可贮藏 7— 2l 天;羊肉在— 1度 ~0度下可贮藏 7— 14天;猪肉在— 1.5度 ~0度 下可贮藏 7— 14天;鸡肉在 0℃下可贮藏 7— 11天。

6.冷冻肉品解冻方法

餐饮业食品贮存要求 篇6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及时清理销毁变质和过期的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的底线道德要求分析 篇7

一、底线道德的内涵

底线道德不是道德的全部, 而是下面的基础, 是人们行为的最起码的道德界限, 超越了这个界限, 社会秩序就会受到破坏, 一部分人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在这里, 通过对和底线道德联系非常紧密的理想道德和法律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解析底线道德的内涵。

(一) 底线道德和理想道德。底线道德是道德的基础水平要求, 理想道德是道德的较高水平要求, 底线道德和理想道德都是道德的, 不同在于其对道德的要求水平层次。底线道德是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底线, 超越底线就直接或间接损害别人的利益。理想道德也为人们所接受, 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 这是因为理想道德高于现实生活中一般的道德要求, 往往需要作出很大的牺牲。在食品安全领域, 显然理想道德的要求过高。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企业或个人付出劳动, 自身也要生存和发展, 赚取合法利润或收取劳务费用是正当合理的, 我们不能也不该要求食品企业无条件地捐赠。但是食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一种关乎生命健康的商品, 质量保证尤其重要。食品相关者需恪守底线道德, 经济活动中的食品一定要无毒无害有营养, 不做虚假宣传, 不过分夸大产品功效。

(二) 底线道德和法律。法律和底线道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底线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甚至很多法律条文本身就是底线道德的内容, 如法律要求不能杀人, 不能欺诈, 这就是底线道德的不伤害、尊重生命、诚实守信原则的具体体现。法律又是底线道德的制度保障。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 法律不仅仅具有教育和警示的意义, 而且可以通过普遍的规制, 把人们的行为纳入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正轨上, 从而实现其维护社会基本生活秩序的功能和目的。但是法律又离不开道德, 被大众普遍接受并遵守的法律必定是合乎道德的法律, 即为“良法”。所以法律的稳定性部分地有赖于与道德的一致性。法律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道德规范, 如具体的公共场合礼仪, 也不能把舍己为人列入法律条文。现代法律只有从根本上被人们视为正义的、符合道德的, 得到人们普遍衷心的尊重, 才能被普遍有效地履行。以底线道德为依据制定的政策和法律, 是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调控和约束, 这种社会制约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道德保障。

二、底线道德对食品相关者的道德要求

食品相关者是指所有和食品生产经营有关的人, 包括参与食品生产、运输、贮藏、销售和政府监督者等。“雨果在《悲惨世界》中的一段话是有道理的, ‘做一个圣人, 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 那却是为人的常轨。’”[1]食品安全的底线道德要求是食品相关者遵守不伤害原则、尊重生命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等。

(一) 不伤害原则。“权力能够正当地施与文明群体中的任何成员的唯一目的只是防止对他人的伤害。”[2]不伤害包括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和不被别人伤害。这一原则强调, 即使我们不能使他人受益, 至少也不应当伤害他人。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威胁着人体生理健康, 摧毁着人之为人的基础, 这就是违背了不伤害原则。不伤害原则并不是说不能给其他人或社会带来任何危险和痛苦, 毕竟人们的认识有限, 有些危险和痛苦并不能完全规避。食品安全意义上的不伤害主要是指食品行业相关者不能因经济利益的推动不顾食用者的生命健康故意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不合格食品, 消费者和政府有揭露和惩罚不安全食品行为的责任。总之, 不伤害原则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最核心的价值原则, 在最大范围之内拥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能够为任何当事人所接受并能够赢得普遍的认可的底线伦理原则”。[3]

(二) 尊重生命原则。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4]人类的一切活动以维护人的发展为目标, 而生命的存在、健康则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同时, 人的其他基本权利如人格权、财产权、自由权等都是以生命权为基础。“生存权给予人类的生命本能而产生, 是种自然权利, 伴随人的出生而产生, 直至人的死亡而消亡的一种权利, 因此, 生存权是一种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是最基本的人权, 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5]。生命和健康往往联系在一起,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一种良好状态, 也是维持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生命安全是人类实践的基础。食品行业是道德产业, 食品企业应该要秉承食品质量如同生命一样重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优先于经济增长的道德信念。

(三) 诚实守信原则。良好的信用是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保证。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领域, 诚信的作用尤为突出, 它是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失信行为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 更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不管是对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还是为了生产经营有益食品, 保护人的生存权和生命权, 诚实守信都是食品相关者必须遵守的底线道德。

(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 是儒家的忠恕之道。现在也是底线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 先想一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样的事, 如果自己不愿意, 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我不愿被偷、被抢, 所以我也不能对别人做这种事, 衡量做事的标准是自己, 是自己“不欲”。简单的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眼里有他人, 心里为别人着想。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其中, 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我们要为别人着想, 从自己上溯到他人痛苦的原因, 从而抑制自己, 避免自己成为这种痛苦的原因。这是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 却是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道理。”人最基本的欲, 就是生存和延续的欲望。食品安全就是破坏了这种人的生命健康的正当的基本的欲望, 自己不希望吃到有毒有害的食品, 也就不应该生产出不合格的食品施与他人。

底线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不伤害、尊重生命、诚实守信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尽管这些原则都存在局限性, 而且原则之间也难免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 但这些原则构成了人们评价是非曲直的底线道德框架, 成为道德行动的直接向导。在食品安全领域也发挥着基本的道德导向作用。

三、结语

总之, 经济转型期是我国企业包含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道德问题高发期, 食品安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食品安全道德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随着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和内化于心逐步加深, 在政府不断强调政风, 消费者道德觉悟不断提高的形势下, 底线道德将在食品安全相关者内心形成道德大堤, 和法律等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怀宏.底线道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3

[2].[英]约翰·密尔;程宗华译.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10

[3].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20

[4].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4, 第1卷

学校食品销售加工人员卫生要求 篇8

一、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二、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五、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9

近年来由于我国畜牧业养殖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动物激素等的不规范使用,使人类的健康面临着潜在的威胁,动物性食品药物残留超标、产品染疫等问题十分突出。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2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

2.1 兽药及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各种原因, 在兽医临床上很多药物被不当使用或非法使用, 有害的药物或者过量的药物可能残留在动物体内, 对动物性食品的品质造成不良影响。非法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也常常造成有害残留, 这也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激素的使用在一些动物的育肥过程中可以产生明显的催肥效果, 但是过量使用造成的后果人们常常认识不够。

2.2 兽药质量问题

兽药生产厂家任意夸大药物适应症,不标明兽药化学名称、主要成分、禁忌和毒副作用。另外,在产品名称上标新立异,出现许多一药多名和一名多药的现象,造成使用者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和违禁配伍。这些不合格的药物,不仅不能有效控制疾病,还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2.3 动物疫病的影响

现代畜牧业养殖中,为了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使用大量抗生素,使常见细菌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致使细菌性传染病越发严重。同时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疾病也日渐严重,有的已成为饲养场的常发病。营养代谢及中毒性疾病也日益突出。这些疾病的发生对动物性食品的出口市场以及国内消费市场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2.4 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超标

据统计,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大约有400多种,主要是铝、汞、砷等。在日常应用的饲料添加剂中,这些有毒的矿物质被作为促生长剂的有效成分,其含量多有超标。不少饲养者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单纯地认为添加剂越多越好,导致畜产品中有毒物质超标。

2.5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缺乏统一的管理措施也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应建立权、责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逐步实行食品安全的行政“垂直管理”,打破地方分割局面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减少部门的重复设置,提高行政效能。同时,引导企业建立自身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检疫检验和监督的效率,为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体制创造良好条件。

3 倡导生态科学养殖,构建安全生物体系

3.1 优化养殖环境

在规模养殖中,环境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应建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坚持独立建场,一场一址,远离村庄、集镇、工厂和交通主干道3千米以上,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千米以上,生产、生活、管理三区相对独立。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互不交叉。养殖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3.2 采用优质饲料及添加剂

饲料原料和添加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根据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预混料、添加剂种类品牌很多,正规厂家的产品都有专用性,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盲目加大或减少用量会造成营养不平衡或中毒。同时,要保持饲料原料的多样性。不同饲料所含营养不同,品种多样才能起到互补作用,才能使营养平衡,从而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氮、磷和某些重金属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兴奋剂(瘦肉精)、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等违禁药品。

3.3 保证水质

要保持畜禽有充足的饮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标准》要求。不饮用含有害物质和细菌超标的水源。应经常对饮水设备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3.4 加强疫病控制

畜禽生产应实行封闭管理, 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兽医保健体系,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强化防疫消毒设施, 建立卫生防疫体系, 实施全方位防疫。

3.4.1 加强消毒,优化养殖环境。

选择对人和动物安全、无毒性残留、对设备没有破坏的消毒剂,定期对环境设备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猪舍要更衣,并进行紫外线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若必须进入生产区,要洗浴、更衣、换鞋、消毒后方可进入,并按指定路线行走。

要有对粪尿污水、病死畜禽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施, 切断疫病传染源。

3.4.2 合理使用兽药。

兽药、疫苗须来源明确、质量可靠。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要求”。

推荐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兽药使用应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停药期。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被淘汰的兽药。

3.5 加强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并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为养殖对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并提供充足的全营养饲料,使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使其产品安全健康。

推荐实行小单元式饲养,实施“全进全出制”的饲养工艺。

餐饮业食品留样要求 篇10

(一)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超过100人的建筑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重大活动餐饮服务和超过100人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留样。

食品厂工作服要求 篇11

需持有商标注册证(即R标)。

一、若您经营食品

旗舰店所需资质

A.商家为生产厂商:

1、商家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B.商家非生产厂商(品牌系委托他人生产):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卖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若品牌商非生产厂商,需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营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进货渠道证明需提供以品牌商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

二、若您经营进口食品(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近半年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3、近半年内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

注:

1)进口食品需提供同一批次(合同号)的报关单和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

2)进口食品需提供以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或收货单位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提供开店公司近三个月内向上一级经销商进货的发票。

说明:

授权链条级数说明:如D为开店公司,D出具的授权为A1-A2-A3-B-C-D,此授权级数为3级。其中A1-A3视为品牌商,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多级授权可视为同一层级。

酒类

1.需持有商标注册证(即R标); 2.开店公司需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 3.申请经营五粮液、MOUTAI/茅台、郎酒、剑南春、洋河、汾酒、水井坊、杏花村、国窖1573、泸州老窖品牌专卖店、专营店的商家需满足:注册资本高于100万元人民币(包括100万);以上品牌的专营店商家另需提供以商标持有人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链条级数要求不得超过3级(品牌商体系内之间授权可视为同一层级)。

酒类的行业资质要求

一、若您经营食品

旗舰店所需资质

A.商家为生产厂商:

1、商家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3、商家若经营酒类,还需提供商家持有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复印件。

B.商家非生产厂商(品牌系委托他人生产):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5、商家若经营酒类,还需提供商家持有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复印件。

专卖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商家若经营酒类,还需提供商家持有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复印件。

5、若品牌商非生产厂商,需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营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若经营酒类,还需提供商家持有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复印件。

3、进货渠道证明需提供以品牌商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

二、若您经营进口食品(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近半年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进口红酒和洋酒(预调鸡尾酒除外)可放宽至近两年);

3、近半年内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进口红酒和洋酒(预调鸡尾酒除外)可放宽至近两年);

4、商家若经营酒类,还需提供商家持有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零售许可证》、《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产销许可证》)复印件。

注:

1)进口食品需提供同一批次(合同号)的报关单和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

2)进口食品需提供以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或收货单位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提供开店公司近三个月内向上一级经销商进货的发票。

说明:

授权链条级数说明:如D为开店公司,D出具的授权为A1-A2-A3-B-C-D,此授权级数为3级。其中A1-A3视为品牌商,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多级授权可视为同一层级。

零食/坚果/特产

需持有商标注册证(即R标)。

零食/坚果/特产的行业资质要求

一、若您经营食品

旗舰店所需资质

A.商家为生产厂商:

1、商家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B.商家非生产厂商(品牌系委托他人生产):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卖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若品牌商非生产厂商,需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营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进货渠道证明需提供以品牌商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

二、若您经营进口食品(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近半年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3、近半年内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

注:

1)进口食品需提供同一批次(合同号)的报关单和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

2)进口食品需提供以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或收货单位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提供开店公司近三个月内向上一级经销商进货的发票。

说明:

授权链条级数说明:如D为开店公司,D出具的授权为A1-A2-A3-B-C-D,此授权级数为3级。其中A1-A3视为品牌商,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多级授权可视为同一层级。

粮油米面/南北干货/调味品

需持有商标注册证(即R标)。

粮油米面/南北干货/调味品的行业资质要求

一、若您经营食品

旗舰店所需资质

A.商家为生产厂商:

1、商家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B.商家非生产厂商(品牌系委托他人生产):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卖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若品牌商非生产厂商,需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营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进货渠道证明需提供以品牌商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

二、若您经营进口食品(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近半年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3、近半年内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

注:

1)进口食品需提供同一批次(合同号)的报关单和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

2)进口食品需提供以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或收货单位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提供开店公司近三个月内向上一级经销商进货的发票。

说明:

授权链条级数说明:如D为开店公司,D出具的授权为A1-A2-A3-B-C-D,此授权级数为3级。其中A1-A3视为品牌商,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品牌商、与其旗下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多级授权可视为同一层级。

水产肉类/新鲜蔬果/熟食

需持有商标注册证(即R标)。

水产肉类/新鲜蔬果/熟食的行业资质要求

一、若您经营食品

旗舰店所需资质

A.商家为生产厂商:

1、商家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2、商家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B.商家非生产厂商(品牌系委托他人生产):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卖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3、食品生产厂商持有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若商家所在地区以上两证已合并为一个证件,只需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

4、若品牌商非生产厂商,需提供品牌商与生产厂商间的《委托加工协议》复印件及质监局(或食药监)出具的《委托加工备案登记表》复印件。

专营店所需资质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进货渠道证明需提供以品牌商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

二、若您经营进口食品(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1、商家持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

2、近半年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3、近半年内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复印件。

注:

1)进口食品需提供同一批次(合同号)的报关单和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

2)进口食品需提供以报关单上的经营单位或收货单位为源头出发的完整链条,同时提供开店公司近三个月内向上一级经销商进货的发票。

三、若您经营蔬果(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

A.国产蔬果:

1、近一个批次的《农产品检测报告》或《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复印件;

2、若为采购,还需提交收购合同、授权或进货发票复印件。

3、若为自产自销,还需提供种植证明或土地承包证明复印件。

B.进口蔬果:

1、近一个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

2、近一个月的商品出入境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或卫生证书复印件。

四、若您经营鲜活水产品

1、进货合同或授权或进货发票或养殖证明复印件;若商家经营的为活蟹产品(包括大闸蟹、青蟹等),则必须提交养殖证明复印件;

2、检疫报告复印件;

3、经营大闸蟹的商家若经营大闸蟹卡券请参照大闸蟹卡券行业资质要求。

说明:

上一篇:辅导员如何与学生沟通下一篇:2024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