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汉优秀日记

2025-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男子汉优秀日记(通用8篇)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1

就这样,我好不容易熬过了两个小时,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只好用睡觉来克制害怕。我哆哆唢唢地铺完床,以最快的速度钻进了被窝,望着黑乎乎的床下和黑洞洞的门后,我的心“咚咚”的跳个不停,像揣着只小兔子,连忙用被子蒙住了头。我颤抖得床“吱呀呀”乱响,又给这死一般安静的房间里增添了几分恐怖与阴森。突然,门外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吓得我缩成一团,心差点儿蹦了出来。“咚、咚!”门外的敲门声越响,我就越慌,仿佛妖魔鬼怪将要破门而入……这时,门外传来父亲熟悉的声音:“宝宝啊,是我。快开门吧!”我一听,半信半疑,……门外的人一说,我就坚信是父亲,连忙跳下床,开了门。一下子扑进了父亲的怀里,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2

起源于意大利沙滩手球运动是时尚和新兴的户外运动,不仅仅兼具了奥运会手球项目快速、灵活、多变、精彩纷呈的特点,还具有更加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极高的锻炼价值和易于开展、不易受伤等特点,迅速地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世界沙滩手球协会组织的比赛包括:世界沙滩手球锦标赛、洲际沙滩手球锦标赛和世界运动会中的沙滩手球比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于2009年批准沙滩手球运动为中国正式比赛项目,同年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沙滩手球锦标赛,沙滩手球是2012年中国海阳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欧洲沙滩手球运动是世界沙滩手球技战术发展的前沿,笔者将2011年欧洲锦标赛与2010年、2008年世界锦标赛共同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总结出男子沙滩手球射门方式,为我国沙滩手球训练工作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2010年和2008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以下简称“男子沙滩手球三大赛事”)中174场比赛;前四名和后四名的球队;得分排名前20名的60位世界优秀射手。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系统,查阅大量有关沙滩手球运动射门得分方式的文献。

2.2.2 数据统计法

将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2010年和2008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共计174场比赛从总射门方式、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射门方式的比较、世界优秀射手的射门方式和得分区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2.3 专家访谈法

由于沙滩手球在国内的资料有限,因此走访手球项目专家、教授来了解该项目的发展情况和最新规则修订,对男子沙滩手球比赛的得分方式进行研讨。

3 分析结果

3.1 沙滩手球运动概述

3.1.1 沙滩手球运动简介

沙滩手球就是在沙滩场地上进行的手球运动,近年,沙滩手球在我国沿海城市迅速兴起,精彩激烈、热情四射的比赛吸引了很多群众观赏,加之沙滩可以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深受广大运动爱好者的追捧,在沐浴阳光、欣赏沙滩、大海美景的同时,享受沙滩手球带来的无限乐趣。

3.1.2 沙滩手球运动规则简介

沙滩手球场地27米×12米。在比赛中,对垒双方包括守门员在内各4名队员上场比赛,分上下半时,各10分钟。如果最后的得分相同,则要通过Shoot out(一对一射门)的方式来决出比赛胜负。沙滩手球得分分值为1分和2分。

沙滩手球的得分方式相对于室内手球要更为丰富及更具特点。主要有360°旋转射门(SPS)、空中快板球射门(INF)、守门员场上进攻射门(SPE)、守门员直接射门(DIG,)以及6米球罚球射门(D6M)和常规射门(ONP),前五种射门方式的得分都是以2分计算,常规射门得分是以1分计算。

3.2 男子沙滩手球三大赛事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射门方式分析

笔者将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2010年和2008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中1—4名队伍称之为优秀球队,将这三届世界大赛中的后四名队伍称之为一般球队,表1中可以看出这两个集团的射门方式比较情况。

由表1可知,空中转体360°射门(SPS)是两个集团的主要射门方式,分别占总射门次数的39.19%和41.10%。

优秀球队运用空中接球射门(INF)的次数大大高于一般球队,两个集团的INF场均相差11.58次,场均百分比差值为10.42%,说明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INF这项数据中,优秀球队的球员身体素质好、技战术的素养高,可以完成难度较高的INF射门,这恰恰是一般球队在射门方式上亟待加强的训练内容。

在1分常规射门(ONP)方面,一般球队运用的比率要高于优秀球队。

3.3 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2010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排名前20名世界优秀射手方式分析

笔者将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前20名的30位球员(包括排名并列的球员)和2010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排名前20名的30位球员(包括排名并列的球员)共60位球员称为世界优秀射手。

3.3.1 世界优秀射手射门方式分析

由表2可知,世界优秀射手运用最普遍的射门方式是空中转体360°射门(SPS),共计1461次,射门成功率为56.13%。

守门员场上射门(SPE)是世界优秀射手采用的较多的射门方式,总计824次,成功率为58.74%。在60名世界优秀射手中,笔者统计后发现有超过1/2的射手是来自守门员这一位置,说明了守门员在男子沙滩手球比赛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加强守门员的防守技术,还要提高守门员的射门技巧,更要制定相应的战术来针对性提高守门员的攻击力,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

空中接球射门(INF)也是世界优秀射手较为常用的一种射门方式,总计678次,成功率为63.42%。INF要求球员具有良好个人传接球、射门技术和良好的战术素养,同时还需要与同伴的极高的默契性,往往在进攻组织阶段突然运用INF,能达到出其不意、声东击西的效果,可见INF是成为优秀射手必备法宝。

3.3.2 世界优秀射手射门位置分析

见图1中沙滩手球的球门区线长12米,将其平均分为三个等份,每个等份长为4米,分别为左路进攻区域、中路进攻区域、右路进攻区域。

由表3可知,世界优秀射手场上射门为3211次,中路射门为1634次,占射门总数的50.89%,左路射门为863次,占射门总数的26.88%,右路射门为714次,占射门总数的22.23%。说明世界优秀男子沙滩手球运动员主要采用以中路射门为主、两个边路射门为辅的进攻模式,进攻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区域,要充分挖掘边路的进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两个边路的攻击潜能,成为男子沙滩手球运动未来发展的又一方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空中转体360°射门(SPS)是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的主要射门方式,优秀球队运用空中接球射门(INF)的次数大大高于一般球队,INF数据体现了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之间的差距,一般球队运用1分常规射门(ONP)的比率要高于优秀球队。

2.世界优秀射手运用最普遍的射门方式是空中转体360°射门(SPS),其次是守门员场上射门(SPE)和空中接球射门(INF);主要采用以中路射门为主、两个边路射门为辅的进攻模式。

4.2 建议

1.加强SPS射门方式的训练,强化全身协调性、弹跳能力,尤其是核心力量的训练,提高空中转体360°射门(SPS)和空中接球射门(INF)的射门能力。

2.加强守门员这个位置的训练,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制定出针对性的战术,充分发挥守门员这一关键位置的优势。

3.提高配合质量和默契性,对进行各种角度的空中接力配合。

4.在加强中路进攻的同时,提高两个边路的攻击能力。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11年欧洲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与2010年、2008年世界男子沙滩手球锦标赛共计174场比赛数据进行分析:一、SPS是最常用的射门方式,INF的数据体现了优秀球队与一般球队之间的主要差距;二、世界优秀射手运用最普遍的射门方式是SPS,采用以中路射门为主、两个边路射门为辅的进攻模式。据此,男子沙滩手球运动训练应加强SPS和INF的训练;重点培训守门员的攻击能力;进行各种角度的空中接力射门配合;巩固中路进攻的同时,提高两个边路的得分能力。

关键词:男子,沙滩手球,射门,方式

参考文献

[1]李之文,李长海.我国手球运动技术水平初探[J].体育科学,1997,17(3):41-46.

[2]肖国强,马冀平,梁健,等.优秀手球运动员比赛前期高强度训练队有氧无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9,19(2):78-79,87.

[3]高斌,张全宁.中日韩男子手球比赛射门技术区域特点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561-563.

[4]朱征宇.关于发展广东沙滩排球运动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4):89-91.

[5]刘志民,顾杨,张林等.我国手球运动训练理念的沿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72-74,85.

[6]李长海,杨晓亮,曾正英.北京奥运会中国女子手球队防守能力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52-54.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3

81 : 88

广东宏远抵达济南的时候已经是比赛前一天的晚上,这意味着他们这次远征就只剩比赛当天上午唯一一次适应场地训练了。山东媒体议论纷纷,有的说广东有些托大,有的说广东太有底气。但事实上,广东坚持在21日上午完成最后一次训练后,马不停蹄地奔向广州机场。

朱芳雨和王仕鹏在比赛中给山东的“90后”们上了一课,联手投进9个三分,每个都像是钉在胸口的钉子般致命。但这两个老将也累得够呛,王仕鹏在场上就拼到抽筋了,朱芳雨不仅要面对丁彦雨航的冲击,还不时要轮转到内线顶防阿巴斯。在更衣室里,朱芳雨疲态尽显,保持着同一姿势一动不动,足有两三分钟才回过神来。

山东队队员李敬宇的造型有些与众不同,脑袋顶上贴着纱布,用网兜固定,又加了一个发带。这是因为在赛前一天的队内对抗训练中,他的头和外援弗罗曼的手肘撞在一起,血溅当场。队医带着他去医院缝了三针,为了不影响比赛,他也只能做这样的打扮。

这个小小的意外没有影响他在场上的表现,他在第一场比赛中投进了5个三分球。这让人想起2008-09赛季,山东上一次进入季后赛,对手正好也是广东,虽然球队首轮被横扫,但当时还是新秀的李敬宇场均射下21分,让人看到了一颗与他年龄不符的大心脏。但让人意外的是,他这场几乎是山东队唯一表现正常的球员。无论三外援,还是其他国内球员,都遭到了广东队的严格限制。

虽然赛前山东将帅都说没有包袱,轻装上阵,但面对总冠军谁能没有想法。开场顺风顺水和之后的急转直下,更是加大了这种心理落差。

赛后山东更衣室里,几乎所有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脾气一向不错的阿巴斯也上火了,以要换衣服为由,把进入更衣室的记者们赶了出去,不仅加大嗓门,还爆了粗口。

弗罗曼这场的罚球是神奇的10罚1中,创造了总决赛史上最差纪录。在发布会上,巩晓彬被问到罚球问题时也很无奈,“其实他一直在练,就是没什么效果。”

在回到体育馆边上酒店的短短一段路上,巩晓彬被热情的山东球迷包围得几乎脱不了身,球迷们喊着:“巩晓彬,好样的!没关系,还有机会!”巩晓彬边往里走边回身挥手,露出了他在这个晚上最放松的一次笑容。

广东东莞银行 VS 山东黄金

93 : 82

广东这几天异常闷热,厚厚的云层压得很低,时不时就下一场雨,但又来得不够痛快。

山东对这样的天气明显不太适应,训练中的巩晓彬没怎么动,穿着短袖的他就已经满额头大汗。队员训练中都表示空气太潮湿,有些呼吸不畅,也有抱怨随时给蚊虫叮咬的。

相比之下,广东队可没有什么需要适应的。

第二回合比赛要比首战平稳得多,没有那种大开大合的进攻高潮,山东一度在第二节打了个11比0的高潮,但当广东发力再度取得领先后,战局就再没变化过。

朱芳雨和王仕鹏被重点盯防,但这次发威的轮到易建联了,射程可达三分线的他让弗罗曼没有办法。阿联半场22分,为比赛定下了基调。

下半场就是山东不断地追分,睢冉、丁彦雨航都找到了进攻的感觉,当第四节阿巴斯单手暴扣并造成阿联第5次犯规时,分差被缩小至5分,比赛似乎还有悬念。

但随后,巩晓彬因为对一次判罚不满,一直对着裁判抱怨,直到本队进攻时也没有罢休的意思,最终被吹了技术犯规。山东队损失一次球权和两次罚球,就此缴枪,比赛没有了悬念。

巩晓彬赛后对此还是耿耿于怀,甚至把话题带到了发布会上。

“之前的底线球是明显错判,我们的球,却判给了对手。我只是问他看清楚没有,如果没有可以看录像回放,没想到直接跑过来给我一个T。”巩晓彬苦笑着解释。

胜利者广东则没有兴趣谈论裁判判罚。对于阿联连续两场都身背5犯的问题,尤纳斯和易建联都选择了回避,表示不谈犯规问题。尤纳斯更愿意谈谈总决赛的比赛水平,虽然外界认为两队的防守大战是“史上最丑陋”的,但老尤明显不这么看:“总决赛的水平很高,让我想到了欧洲比赛,这样的比赛对中国篮球是有帮助的。在我离开中国男篮的这几年间,CBA的进步非常大。”

同样是输球,山东队本场赛后更衣室正常开放,队员不再沮丧,反而是互相传看技术统计,商量着比赛中的问题,似乎想讨论出破敌的对策。球队个子最小的杰特两脚架在椅子上,他承认自己前两场有些低迷,但也表示:“我会扛起领袖职责,第三场我们一定要赢!”

3月26日 东莞 多云

前一天下午,两队都正常训练,但广东队让“789”三名大将休息,希望场上任务最重的他们尽快恢复体力。山东一边则没有三外援参加,其他本土小将依然练得热火朝天。

0比2落后的局面让山东小将们压力有点大,巩晓彬希望帮队员减压,“别老在房间里面闷着,出去溜达溜达。”但已经习惯严格管理的队员对“放风”行动提不起兴趣,照例上午睡到自然醒,午饭后就是等着训练,训练回来还是窝在酒店里,没一个人出门的。

向来平淡的训练却出现了意外。山东队内对抗时,睢冉落地时踩到了弗罗曼的脚上,扭伤右脚脚踝,当时就退出了训练,训练后还不得不被队友背出体育馆。又是弗罗曼!在总决赛前把李敬宇脑袋打开花的也是这位猛将兄。有人戏称他是“队友克星”,也有队员私下埋怨他“瞎积极”。

广东东莞银行 VS 山东黄金

nlc202309040554

97 : 83

为了响应尤纳斯的号召,现场MC呼吁东莞球迷表现得更加热情,还搬出了易建联讲几句。阿联赛前的话罕见高调:“这可能是本赛季最后一个主场了,我们会在场上努力,也希望得到你们的支持。”言下之意,最快4场,最慢5场就要解决战斗了。

睢冉经过一天的休养和处理,还是没能赶上比赛。他一度想打封闭上场:“大不了给我打一针!”但遭到了队医的断然拒绝。山东还是不想束手就擒,他们对首发阵容进行了大手术,睢冉因伤打不了,李敬宇进入首发,杰特和吴轲则替换了王汝恒和弗罗曼。巩晓彬要打进攻牌了!

快打旋风在首节一度收到效果,第一节结束,山东23比19领先!

但尤纳斯是一代宗师,几处针对调整就让对手快不起来了,进攻成功率也直线下降。比赛节奏还是牢牢握在广东队的手中。

山东本场又开始夹击阿联,广东在外线获得了机会。两头只能堵住一头,这个谜题在整个总决赛都在困扰着山东队。

第二节独得12分,全场砍下23分的朱芳雨是本场的MVP。但在广东队更衣室里,他的大儿子JAY才是最萌、最受欢迎的人物。“朱8”也收起了场上的杀气,照顾着儿子时更像一个奶爸,洋溢着浓浓的父爱。“第一场大鹏,第二场阿联,这一场终于轮到我爆发了。”朱芳雨笑着说,“第四场肯定不会轻松,希望‘789’同时爆发吧!”

前两场失利后,山东队还表现得有些不甘,但屡败屡战却总是遭到当头棒喝,如今的心情只剩下无奈了。巩晓彬总结比赛时说道:“没什么调整了,实力决定输赢。我们还太稚嫩了。”潜台词仿佛就是:“真没招了,实在打不过。”

3月28日 深圳/广州 雷阵雨

两队转战东莞后,天气一直不好,但这天无疑是最糟糕的。

连输三场的山东队归心似箭,大清早8点就从东莞出发,奔赴深圳宝安机场。他们原定乘坐中午11点30的飞机回济南,正常下午2点30前就能抵达,稍作休息还能在5点进行一堂训练课。

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当他们10点来到机场不久,阴沉的天空开始下起瓢泼大雨,还伴随着电闪雷鸣。由于天气不满足起飞条件,原定航班只能无限期延误。中午12点30,雨势稍小,球队终于可以登机,但由于航空管制,具体起飞时间依然待定。因为此前积压了太多航班,山东队一行在狭小的经济舱里一等就是接近4个小时,腿伸不开,觉睡不着,非常痛苦。队员的手机和iPad一个个宣告电池耗尽,时间愈发显得难熬。主教练巩晓彬也忍不住发微博吐槽:“明天还打比赛呢,队员们还怎么抬得起腿?”

飞机最终是在下午4点17分起飞的,抵达济南遥墙机场时已经是18点31分。队员忙着冲下飞机活动腿脚,明显是快被憋疯了。平时话不多的弗罗曼也苦笑着抱怨:“一趟花了10个多小时,都够我回趟美国了。”球队回到驻地时,已经是晚上8点左右,当天的训练只能取消。队员们连行李都来不及放就直奔餐厅,填饱肚子是唯一的愿望。

出发得晚一些的广东队则更要坎坷。他们原定下午4点30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抵达济南酒店的时间大概是晚上8点,就像总决赛第一场前一样。但广州的雷阵雨比深圳更大,延误情况也更加严重。

广东队员没有提前登上飞机,无需在狭小空间里等待4、5个小时。但他们只能在挤满大批滞留旅客的候机厅等待,并没有可以舒舒服服坐着的角落,而且还要应付不时前来要求合影和签名的球迷。

在机场等了5个多小时后,广东队一行终于登上飞机,不过在登机后又等了接近2个小时,飞机才终于驶上跑道,离开依旧下着雨的广州,此时已是晚上10点半。而飞机在济南降落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1点15分,气温也降至零下,队员又累又困又饿又冷,备受折磨。在前往酒店的路上,总经理和主教练就做出决定,第二天的训练取消。

山东黄金 VS 广东东莞银行

74 : 94

尽管赛前山东球迷还幻想着能主场拿下一场,但事实上山东队内早已没了心气,队员们更关心总决赛结束到全运会备战前到底能放几天假。广东队是很想赢,但之前一天的折腾让队员们实在提不起精神,于是这成了总决赛最乏味的一场比赛。

山东队队员拿球显得犹豫不决,早没了淘汰北京时的锐气,或许这就是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阵痛。

末节领先20分时,广东开始一个个把主力队员换下,朱芳雨、王仕鹏、易建联先后下场,和教练、总经理、队友接连击掌拥抱。他们等了一年,有些等不及了。少数山东球迷急于发泄,说广东队不尊重比赛,不尊重对手;哀莫大于心死的球迷则提前退场,踩破充气加油棒,一声声沉闷的爆破声听着让人心酸。

终于,时钟走到了尽头。广东队全体冲到场地中央,队员手搭着手、肩顶着肩围成一个大圈开始旋转跳跃,黑大个迪奥古被围在中央,跳起了颇具喜感的冠军舞。

尤纳斯平时总是很严肃,但赛后笑容也一直挂在脸上,天真无邪得像个孩子一样。他直接在衬衫外套上了总冠军T恤,头上带着冠军鸭舌帽,还不忘来了句东欧式的冷幽默:“明天早上10点训练,6点绑脚。”队员笑成一片。

还发着烧的王仕鹏一度热泪盈眶,他一定是回想到这一年的艰难。去年总决赛对北京是他生涯的最低谷,5场比赛仅得22分,对这个成名已久的外线杀手而言,那是一场就能轻松完成的指标。哑火更像是淬火,他相信自己能够杀回来,如今他做到了。“去年的阴影一直还在脑海里。今天特别平静,感觉只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王仕鹏赛后说道。

尽管易建联说不在乎个人荣誉,但总决赛MVP的奖杯还是交到了他的手上,他只是腼腆的一笑。他最在乎的当然是总冠军至尊宝鼎,当他确定从NBA回到CBA时,就带回来一个承诺。如今这个承诺终于实现,他和广东队就像把头长时间淹没在水底后终于上来喘了一大口气。

长长走廊的另一端,山东队更衣室完全是另一个极端,拼尽全力的陶汉林坐在更衣室里,用力的掐着自己的鼻梁,他希望这样能抑制眼泪流出来;两个月没打比赛的孙杰临危受命,“发挥了200%的力气”,比赛刚一打完,膝盖又不行了;弗罗曼和阿巴斯收拾好包准备离开,他们和每一个队友拥抱道别,因为这次道别再见不知在何时了,两个大个外援的未来都不在山东。

因伤缺席后两场比赛的睢冉没有在更衣室多停留,兜里揣着银牌走到了体育馆门口,想要吹吹冷风透口气。“有人说我们赢得了亚军,但我的感觉更像是丢掉了冠军。我不在乎这块银牌,只会把它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睢冉说道,“这会刺激我们今年夏天苦练,明年还要变得更强。”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4

1、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

2、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说出“男子汉”的含义。

4、用所学写作方法写一片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说说下面图片中所显示的分别是谁?生答(贝克汉姆、姚明、斯瓦辛格、成龙、孔令辉)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明星都很熟悉,有些学生甚至特别崇拜他们。他们似乎是一种男子汉形象的代表。是不是外表强悍就是男子汉呢,这个问题让我们一些学生产生了困惑。前几天我就收到了一位同学的这样一封邮件。同学们想看吗?生答(想)可以,但我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为我出出主意如何来回这一封信。

徐老师: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惑,能请您给我一些指点吗?我将非常感谢。来到这所新的学校,彼此都很陌生。朋友很少,我也并没在意。可渐渐的,我发现同学们开始疏远我,说我是胆小鬼,不是个真正的男子汉。难道男子汉就是他们所讲的一起打架的哥们义气,敢站起来和老师顶嘴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可又发现身边的许多人都在这么认为和这么做着。我感到困惑和迷惘,您能告诉我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吗?

此致

敬礼

徐雨

2004.2.9

是啊,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男子汉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王安忆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位主人公符合男子汉的标准吗?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迅速地浏览全文,然后告诉我,作者笔下的这位男子汉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并说出依据。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作批注。

全班交流。

三、写作。

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位男子汉的一些性格特征。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试着给徐雨同学回一封信。把你认为的班中某位男子汉形象进行简单勾勒,并举一具体事例,来回复徐雨的这封邮件。

学生写作。

全班交流。

四、品味写作手法及技巧。

同学们回信都写得很好,但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和作者比起来有些差距。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小男孩写得这么生动,让我们情不自禁的都喜欢上了他。大家一定很想学学作者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你所喜欢的作者写的精彩之处,并注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学生在书上做批注。

看来同学们喜欢的作者写得精彩之处很多,那么,这些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归纳出你们一组所欣赏的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举例说明。或者推荐出你们组内组员所采用的好的写作方法。最后我们还将评出发言积极小组、最佳合作小组、讨论热烈小组和回答精彩小组。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作者写得这么好,我干脆把这篇文章推荐给这位学生,告诉他这就是真正的男子汉,你觉得是否妥当,为什么?

全班交流。

看来同学们认为不妥主要是由于这只是一个成长中的男子汉,还不符合我们中学生眼中的男子汉形象标准。那么,你认为男子汉还应具备哪些性格特征呢?请你用一个词概括。

全班交流。

六、修改习作。

现在,我们学了作者的一些写作技巧,也基本了解了什么人才称得上是男子汉。下面,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一些写作方法,将你刚才所写的信件进行修改完善。全班交流。

七、总结。

同学们写得多好,这就是我们班的男子汉们。看着他们那样的一点一点的长大,他们的身体,他们的力气,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诙谐、幽默,还有他们的性别,那样神秘地一点一点鲜明,突出,扩大,再扩大,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唉,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地长吧!

八、作业。

将这封信修改完成输入电脑,按照邮箱的地址寄给这位同学。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5

;杨合适2(1982年-), 性别, 男,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单位: 2.,;2杨合适,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Yang He-shi,2.Zhong 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 Zhou450007,China;

22摘 要:选取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通过分析跳远起跳过程各阶段下肢摆动腿与送髋技术特征;起跳过程中下肢摆动与送髋技术与跳远成绩相关性的研究;下肢摆动与送髋技术和上板速度、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起跳水平速度、垂直分速度及腾起高度等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着板瞬间,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摆动腿侧髋关节明显滞后于腿的前摆,导致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髋角较小,送髋相对积极,身体重心高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摆动腿只是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意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腿加速前摆动作;起跳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将起跳时蕴积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

关键词:跳远 摆动 送髋 三维运动学

Key word: Long jump Swing Sent Hip Three-dimension Kinematics i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样本选取近三年来全国田径锦标赛前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水平均为国家级健将,代表了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最高水平。运动员基本情况如表1。

表1 前8名男子跳远运动员基本信息 姓名 单位

成绩(m)

苏雄锋 湖北 翁永锋 福建 唐功臣 河北 李鑫 蔡鹏 丁杰 山东 山东 江苏 王敏生 山东

8.07 7.88 7.80 7.99 7.79 7.72 7.66 7.48

运动 级别 健将 健将 健将 健将 健将 健将 健将 健将

年龄身高(岁)21 20 19 26 26 25 21 21

181 183 186 189 185 190 189 177

体重67 75 74 84 75 81 74 75

(cm)(kg)高宏伟 黑龙江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1.2.1录像拍摄法

图1 现场拍摄机位图

采用高速摄像机对八名男子跳远运动员比赛现场定点拍摄,记录跳远起跳前一步至腾空过程。1号机高度1.25米,距起跳点16.5米,放置位置与动作平面垂直,记录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至腾空过程;2号机高1.25米,距起跳点16.5米,放置位置于沙坑前方。两摄像机主光轴约成90度,与摄像机主光轴垂直放置25个标志点的PEAR框架,为3D-DLT运动学分析系统定标[1] [2]。

图2 三维peak框架图 图3 人体模型图

图4 不同角度起跳拍摄图

1.2.2三维运动录像解析法

采用美国Ariel运动生物力学三维运动录像快速反馈分析系统,选用苏联扎齐奥尔斯基人体模型,进行图像分析和数据计算,用三维标准DLT测量,采用低通数字滤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3]。获数平滑处理截断频率为8.0。手工标记最后一步助跑和腾空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全身17个标志和头部)。

[4] [5]

(身体双侧的腕、肘、肩、髋、膝、踝、脚尖、2

图5 翁永锋起跳过程三维棍图 结果与分析

2.1 跳远起跳过程摆动技术分析

2.1.1 下肢摆动技术对腾起角度影响的分析

表2 8名运动员腾起角与摆动腿相关性参数统计

结果

相关系数 双尾T检验概率 ① 0.670 0.045 ② 0.797 0.035

③ 0.489 0.032

④ 0.768 0.047

⑤ 0.360 0.000

⑥-0.635 0.017

⑦-0.575 0.003

⑧-.579 0.000(注:①表示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②表示离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③表示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④表示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⑤表示起跳腿髋关节缓冲角速度;⑥表示起跳腿髋关节蹬伸角速度;⑦表示摆动腿大腿前摆角速度;⑧表示蹬伸时间。)

由表2看出,在最大缓冲阶段,腾起角度与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度相关系数R=0.670,与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相关系数R=0.489,与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相关系数R=0.768,说明在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角度与腾起角的角度呈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在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越大起跳时的腾起角度也就越大。

由表2看出,在离板瞬间,腾起角度与起跳腿髋关节角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97,与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相关系数R=0.768。说明在跳远起跳过程中离板阶段摆动腿的摆动角度大小与起跳腾起角呈显著相关,且摆动角度越大腾起角度越大。

在蹬伸阶段,腾起角度与起跳腿髋关节蹬伸角速度相关系数R=-0.635,腾起角度与蹬伸时间相关系数为R=-0.579呈负相关,在缓冲阶段摆动腿的快速摆动为蹬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起跳腿以较高的初速度开始蹬伸,充分地发挥肌肉储备的弹性势能,爆发性地快速蹬伸,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增大起跳力量,缩短蹬伸时间,增大身体重心的腾起 垂直速度,从而提高腾起初速度,进一步提高成绩。

另外,从角速度与腾起角相关性来看,腾起角与起跳腿髋关节缓冲角速度相关系数R=0.360;与起跳腿髋关节蹬伸角速度相关系数R=-0.635;与摆动腿大腿前摆角速度相关系数R=-0.575;说明腾起角度与摆动速度呈显著相关,摆动腿摆动速度值越大,加速度越大,给起跳腿施加的力就越大,相对于身体重心在垂直向上方向上的速度也就越大。2520.352015105018.8822.1818.6921.9819.8923.5621.67唐功臣 王敏生 丁杰 翁永锋 李鑫 高宏伟 蔡鹏 苏雄锋

图6 八名运动员起跳腾起角度统计结果

由图6看出,八名运动员起跳瞬间的腾起角度,蔡鹏23 º、丁杰22 º接近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腾起角度。而翁永锋、王敏生腾起角度分别为18 º、19 º相对较小,这除了与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有关,还与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前摆速度慢、摆动幅度小有很大相关性。

2.1.2 摆动腿髋关节角度分析

***0100806040200唐功臣王敏生 丁杰 翁永锋 李鑫 高宏伟 蔡鹏 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离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离地瞬间

图7起跳过程中各特征时刻摆动腿髋关节角角度统计图

数据统计表明,摆动腿髋关节角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r=0.678,说明两者呈显 著性相关。由图7可以看出,跳远起跳过程中从最后一步助跑摆动腿离地瞬间开始,到起跳腿着板这一过程,摆动腿髋关节角逐渐增加,在起跳腿着板瞬间时刻角度达到最大值。以高宏伟为例,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离地瞬间髋关节角度为163 º,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169 º 达到最大值,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138º,离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113 º。我国跳远运动员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度平均值为168.34 º,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数值较大。说明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向前摆动不够积极,这样就导致着板角度小,同时,身体重心在地面的投影点与支撑点的距离就大,从而导致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增加,水平速度的损失也增加。2.1.3下肢摆动技术中膝关节角度分析

表3 着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与着板时身体重心速度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之间相关性统计结果

着板瞬间身体重心合速度

着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0.546 0.026

水平速度利用率 0.326 0.000

垂直速度 身体重心腾

起高度

相关系数 双尾T检验概率-0.377 0.046

0.289 0.035

-0.207 0.040 ***0100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离地瞬间着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唐功臣王敏生翁永锋高宏伟丁杰李鑫蔡鹏

图8起跳过程中各特征时刻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统计

由图8起跳过程中各特征时刻摆动腿膝关节角度看出,从助跑最后一步到起跳着板、缓冲及蹬伸这一过程,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在缓冲阶段有所减小(40º),随后角度不断增加(63º),说明起跳过程膝关节技术基本符合助跑到的起跳的自然过渡,起跳动作基本上是在快速平稳、流畅的情况下完成,并且有一定范围的身体重心下降,这样能够保证产生垂直速度这一机制的需要。从角度的变化上来看,在缓冲阶段膝关节弯曲程度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有些偏大,明显表现出摆动腿的向前摆时有些滞后。这也是我国多数运动员没能把握好摆动腿膝关节合理的发力角度的和最有利的蹬伸时机。

图9翁永锋起跳过程膝关节角度示意图

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膝关节的角度对摆动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摆动过程中通过膝关节的明显弯曲以减小摆动半径,减少摆动腿的转动惯量,而由图9看出翁永锋的摆动腿大小折叠不够,摆动半径过大,这样加大了摆动腿的转动惯量,这是影响了摆动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2.1.4 摆动腿摆动技术与着板速度、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起跳垂直分速度和水平速度、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等之间关系的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运动成绩与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1,即|r|=0.621,表示两个变量是微弱相关的,而两者之间的不相关的双尾检验(Sig.2-tailed)为0.006,否定了二者不相关的假设。运动成绩与摆动腿前摆角速度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533,即|r|=0.533说明两个变量是低度相关的,而两者之间的不相关的双尾检验值(Sig.2-tailed)为0.017,摆动小腿伸展角速度与运动成绩相关性为|r|=0.688 sig.(2-tailed)= 0.000,呈显著相关.表4 起跳过程中各参数与运动成绩相关性统计结果

结果 相关系数 ① ② ③ ④ ⑤-0.621-0.591 0.000

-0.533-0.688 0.017

0.000

-0.622 0.006 双尾T检验概率 0.006(注:①表示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②表示着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③表示摆动腿前摆角速度;④表示摆动小腿伸展角速度;⑤表示着板瞬间两大腿夹角间。)

由表5表示,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度与身体重心合速度相关系数r=0.669呈高度相关,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相关系数r=0.690呈高度相关,与水平速度利用率相关系数r=0.813呈极度相关。因为评价起跳技术合理与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水平速度利用率,摆动腿摆动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着板瞬间身体重心速度、水平速度、水平速度利用率及身体重心腾起高度的大小。所以摆动腿摆动技术影响水平速度利用率,也是决定起跳成功与否的关键。表5 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度与着板时身体重心合速度、分速度及身体重心腾起高度

之间相关性统计结果

着板瞬间身体重心合速度

相关系数 双尾T检验概率 0.669 0.046

身体重心水平速度 0.690 0.029

水平速度利用率 0.813 0.049

0.611 0.038

0.739 0.045

垂直速度

身体重心腾起高度

2.1.5 摆动腿角速度与着板时身体重心合、分速度及身体重心腾起高度的分析

由表6看出,摆动腿前摆角速度与着板时身体重心合速度相关系r=0.528;与着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相关系数r=0.601;与水平速度利用率相关系r=0.625;与垂直速度相关系数r=0.583;与身体重心腾起高度相关系数r=0.664。

表6 摆动腿前摆角速度与着板时身体速度及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之间相关性统计结果 着板瞬间身体重心合速度

相关系数 双尾T检验概率 0.528 0.026

着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 0.601 0.032

0.625 0.003

0.583 0.025

0.664 0.015

水平速度利用率

垂直速度 身体重心腾

起高度

由表7看出,8名运动员摆动角速度在a、b、c、d的平均值为分别为415 º、568 º、721º、316 º,且这4个时刻数值的标准差分别92、83、102、97,说明在各个时刻摆动腿角度的个体差异较大。摆动腿角速度最大峰值出现在起跳腿最大缓冲时,最大值为721 º。整体来看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离地瞬间,到起跳腿着板瞬间,角速度呈逐渐增加趋势,起跳腿最大缓冲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快速减小,符合跳远起跳技术要求。

表7 起跳过程各时相摆动腿角速度统计结果

统计结果平均值 标准差 a(º)415 92

b(º)568 83

c(º)721 102

d(º)316 97(注:a表示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离地瞬间;b表示着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c表示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d表示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2.1.6 摆动腿与起跳腿两大腿夹角分析

由图10可以看出,李鑫着板瞬间着板角度较小,而翁永锋与丁杰角度较大达到50 º,总体上来看我国跳远运动员着板瞬间两大腿夹角约平均值为46±2 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值(43 º)相比偏大,说明着板瞬间起跳腿积极着板动作不够,摆动腿摆动时机与摆动速度较慢,这样不能保证起跳时更好的发挥摆动腿的摆动作用,不能为有效起跳做好准备。在离板瞬间除丁杰高宏伟蔡鹏两大腿之间夹角超过100 º,其余运动员两 大腿夹角均偏小,导致起跳动作幅度不够,从图像上着板起跳时的髋关节明显滞后,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肌群力量不够或不符合专项均衡性造成的。这一结果往往是由于髋关节伸肌群力量较差,不能在技术要求状态下及时合理完成动作所致。

***着板瞬间最大缓冲瞬间离板瞬间唐功臣王敏生翁永锋高宏伟丁杰李鑫蔡鹏

图10不同时相摆动腿与起跳腿两大腿夹角统计结果

2.2 起跳过程中送髋技术分析

2.2.1 着板阶段送髋技术的分析

200150100500唐功臣 王敏生 丁杰 翁永锋 李鑫 高宏伟 蔡鹏 苏雄锋 着板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起跳腿着板瞬间两大腿夹角着板角躯干倾角

图 11起跳过程不同时相髋关节角度统计结果

表8着板瞬间起跳腿关节髋角、摆动腿髋关节角、两大腿夹角、着板角、躯干倾角统计结果 结果 最大值 最小值平均值 标准差 I 149 163 159 4.3

II 149 173 166 7.6

III 12 51 32 12.4

IV 56 68 61 3.6

V 90 94 91 1.4(注:I、II、III、IV、V分别表示着板瞬间起跳腿关节髋角、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 角、起跳腿着板瞬间两大腿夹角、着板角、躯干倾角。)

由表8可以看出,8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着板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最小值是王敏生的149º,最大值是蔡鹏的163 º,平均值是159±4 º,略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值(162 º),只有唐功臣、蔡鹏、苏雄锋起跳腿髋关节角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接近。这说明我国跳远运动员在起跳着板时起跳腿髋关节前送不积极、送髋时机晚于着板瞬间、且送髋幅度不够大,这样会影响着板角度及腾起高度。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最小值为150 º,最大值为173 º,平均值为166±8 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略大。这表明起跳时摆动腿侧髋关节滞后于腿的前摆,摆动腿侧髋关节没有起到以髋带腿的作用,导致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影响下一阶段的技术水平。

由表8可以看出,着板角与运动成绩有很大相关性(r=0.431),与躯干倾角呈高度相关(r=0.858),而我国运动员起跳时着板角平均值为62±4 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66土3 º)还有一定差距。同时由表8可以看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躯干倾角平均值在92土2 º左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较大,这都是由于着板时起跳腿与摆腿上板时髋关节上顶不到位,导致躯干落后与下体出现较大的身体后倾角,这样不利于技术动作的衔接与发力。如果着板角过小、躯干倾角过大使身体重心远离起跳脚,产生过大的制动冲量,导致身体水平速度损失太多。如果单纯追求过大着地角,虽然保持较大的水平速度,但总冲量减少(因缓冲阶段的冲量占总冲量的87%),影响垂直速度,使腾起角过小。

2.2.2 缓冲阶段送髋技术分析

表9 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度、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着板角、躯干倾角统计结果 结果 最大值 最小值平均值 标准差 I 146 164 157.7 6.6

II 138 161 148.3 9.7

III 30 68 40.5 11.8

IV 41 197 93.8 6.3(注:I、II、III、IV分别表示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度、着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着板角、躯干倾角)

由表9可以看出,我国8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最小为146º,最大值为165 º,平均值为157.7±7 º。从图15发现唐功臣在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度与着板瞬间相比数值有所降低,而丁杰、翁永锋、蔡鹏、高宏伟等起跳腿髋关节角度数值在缓冲瞬间比上板瞬间数值增大,最小的起跳腿髋关节角度数值出现在垂直支撑时相之前。这说明他们在在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一侧的髋关节前移不够迅速,起跳腿侧髋关节缓冲幅度较小。

***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膝关节角起跳腿髋关节缓冲角速度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两大腿夹角起跳腿缓冲时间唐功臣王敏生丁杰翁永锋李鑫高宏伟蔡鹏苏雄锋

图 12 缓冲阶段各关节角度与缓冲时间

由图12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最小为146º,最大值为165 º,平均值为157.7±7 º。从图17可以发现只有唐功臣在最大缓冲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度与着板瞬间相比数值有所降低,说明他在缓冲过程中起跳腿侧髋关节前移不够迅速。而丁杰、翁永锋、蔡鹏、高宏伟等起跳腿髋关节角度数值在缓冲瞬间比上板瞬间数值增大,最小的起跳腿髋关节角度数值出现在垂直支撑时相之前,说明他们在缓冲阶段起跳腿一侧的髋关节前移迅速。

同样,由图12可以看出摆动腿髋关节角在缓冲至垂直支撑时相的均值为124士6 º,较国外运动员数值偏小。说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缓冲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以髋带腿的摆动技术,只是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认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动摆动腿的加速前摆动作。而起跳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度平均值为148.3±9 º,与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基本一致,说明运动员在此阶段注意到了髋关节发力,但是还是稍微有些迟钝。2.2.2 蹬伸阶段送髋技术分析

由图13可以看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离板瞬间起跳腿髋最小值是丁杰的152º,最大值是高宏伟的170º,平均值为161º,与国外运动员相比较略小,说明了我国多数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从而使起跳腿在离板瞬间膝关节角较小(均值为158.4 º)。

***0100806040200三即将离板瞬间起跳腿髋关节角三即将离板瞬间摆动腿髋关节角三即将离板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三即将离板瞬间两大腿夹角唐功臣王敏生丁杰翁永锋李鑫高宏伟蔡鹏苏雄锋

图13 离板瞬间起跳腿髋关节、摆动腿髋关节、摆动腿膝关节角、两大腿夹角统计结果

由图14可以看出,我国跳远运动员离板瞬间的蹬地角均值为66 º,与国外运动员数值相比偏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运动员在蹬伸阶段的最后离板瞬间髋部过度向前伸展造成的。虽然在蹬伸阶段的快速向前送髋对成绩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运动员在向上向前送髋的比例不均衡(向前的小于向上的),因为积极送髋要求是由下向上向前的快速移动过程,这里强调首先在向上移动前提下再带动向前的移动,我国跳远运动员正是由于过度的追求髋部前移而忽视髋部垂直向上用力,才使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到身体重心支撑点的距离增大,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可以得到,身体重心在支撑点前时,身体重心起到向前的动力作用,身体重心距支撑点的距离越远,人体的向前沿横轴旋速度就越大,这对提高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是大大不利的。

图14 八名运动员蹬地角统计结果 结论

3.1起跳着板瞬间,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腿髋角较小,向上向前送髋不积极;摆动腿髋角较大,摆动腿侧以髋带腿的摆动幅度小、摆动速度慢;摆动腿侧髋关节明显 滞后于腿的前摆,导致摆动腿的前摆不能适应起跳节奏。这些技术缺陷导致了着板瞬间着板角较小、两大腿夹角偏大、躯干倾角较大,使身体重心在地面的投影点与支撑点的距离较大,从而导致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增加,水平速度利用率下降。3.2 起跳缓冲阶段,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腿髋角较小,送髋相对积极,身体重心高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摆动腿只是一味强调加快摆腿而没有意识到髋关节这一发动机的重要性,忽略了以髋带腿加速前摆动作。

3.3 起跳蹬伸阶段,起跳腿侧向前送髋速度慢、幅度小、蹬地不够充分、不能将起跳时蕴积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与送髋、蹬地和伸膝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协助身体重心的交换由下到向上向前转移;摆动腿侧送髋角度较小,导致腾起角度较小。参考文献

暑假日记优秀日记400字 篇6

星期一的时候,我刚刚上听力课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这时候的天乌云密布,万里无云的太阳已经被乌云打败了,听说这是一场大大的暴雨,听上去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下雨啦!其实我也挺开心的,但是我也有时候我喜欢下雨,喜欢下雨的我是因为下雨很凉快,不喜欢下雨的我是因为我怕把我的衣服给打上脏的东西,刚走到大门就开始了下雨了,好凉快啊!现在变得凉快起来,一个重重的雨滴打在的我的脸颊上,啊,好疼的雨滴啊,重重的,就像是个大绒球似的,但不过雨滴打在我的脸颊上还有一点冰冰凉凉的感觉,到了教室,雨下的大了起来,雨越下越大,雨时而疏,时而缓,时而竖,时而斜,时时变换调子。

下课时,雨还是非常非常的大,让我把身上弄湿了,但是我还是在咯咯咯的笑着,还有一点冰冰凉凉的感觉,我喜欢下雨,下雨太爽了,喝一点雨滴,在嘴上没有一点滋味,他是个无味的雨滴。于是我写下了这篇日记。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07第11届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前三名的运动员和2005南京十运会男子跳远前三名运动员的比赛数据为研究对象。把经统计处理的我国运动员有关数据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数据相对比,结合专项理论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选取的运动员比赛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田联、中国田协官方网站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

2 结果与分析

2.1 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分析

跳远的摆动腿落地和蹬离动作是助跑最后一步开始的,根据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变化规律,大多数运动员在助跑倒数第1-2步,由于步长加大和身体重心降低,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踏板瞬间重心水平运动速度下降。因此,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参数是判断运动员最后几步助跑技术和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关研究表明,跳远运动员踏板瞬间、重心水平速度与有效成绩呈高度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6。表1可见,我国运动员在踏板瞬间,重心水平速度值为10.19±0.33m/s,比国外优秀运动员10.75±0.28m/s低0.56m/s,差异非常显著(P<0.01)。由此可知,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尚有明显差距。由于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实践中许多教练员大多倾向于把速度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上。事实证明,这种训练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构成阻碍我国跳远运动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多年的测试结果,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5m能达到10m/s以上速度的并不多。根据王清、冯树勇、赵国雄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已接近99%,明显高于世界运动员的利用率(92%-94%),即目前我国运动员在现有的速度能力基础上,助跑速度利用率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若仍通过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方法来提高成绩是不科学的。注重选拔具有较大速度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和重视发展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

2.2 起跳阶段身体重心速度、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度分析

起跳是整个跳远技术中最为复杂的技术,其任务是在尽量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情况下,创造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使运动员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的变化反映了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和技术特征。

我国运动员在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分速度分别为9.98±0.24m/s,比国外优秀运动员10.18±0.21m/s低0.20m/s,无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在离板瞬间,我国运动员身体重心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却是非常大的,分别相差0.31m/s和2.10°,尤其在离板瞬间垂直分速度的比较上面差异更为显著(P<0.01)。波波夫研究发现,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每增加0.2m/s或腾起角增大1°,运动员的起跳力量需增加2%。由此看来,我国运动员的快速起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在训练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仍然是今后训练工作的重点。

(单位:m/s)

从表2可见,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离板瞬间身体重心腾起初速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我国运动员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分速度、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3个运动学参数综合分析,垂直分速度较低是影响我国运动员运动成绩继续提高的重要技术因素之一。

2.3 助跑最后两步着地角、离地角的分析

着地角、离地角是反映助跑姿势的指标,对助跑速度有很大影响。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外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着地角都在减小,离地角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国外运动员的减小幅度比我国选手要大。中国运动员最后两步着地角都小于国外运动员,离地角都大于国外运动员,并且最后一步表现更明显。与国外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着地角,在倒数第二步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一步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离地角在倒数第二步无差异(P>0.1),而最后一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着地角小,相应的身体重心高度降低,着地距离增大。身体重心高度的变化必然造成原有助跑节奏被破坏,影响运动员水平速度的保持和发挥;着地距离增大,则支撑缓冲阶段水平阻力作功距离加长,从而增大该步支撑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离地角大,相应的蹬地水平分力减小,造成蹬伸效果差、向前性不够,影响蹬伸阶段水平速度的回升。研究表明,倒数第二步、倒数第一步着地角与该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71(P<0.01)和-0.73(P<0.01)均呈高度负相关;倒数第二步、倒数第一步离地角与该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6(P<0.01)和0.68(P<0.01)均呈正相关。我国运动员最后一步较小的着地角和较大的离地角,形成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缓冲阶段水平阻力做功距离加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在蹬伸阶段,又由于蹬伸效果差、向前性不够,损失的水平速度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两者共同作用,使最后一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大幅度下降,最终造成离地速度(踏板速度)偏低。

3 结论与建议

1.踏板速度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踏板瞬间重心水平速度相对较低,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的重点,也是提高我国跳远运动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2.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能力上明显低于国外选手。表现在我国选手的起跳能力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提高不相适应,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腾起角太小,不能充分发挥水平速度的作用,这是制约我国跳远选手跨进世界先进行列的主要问题。因此,提高快速起跳能力是今后提高我国跳远成绩的关键。

3.我国优秀运动员着地缓冲阶段动作消极、重心下降过大、致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过多;而在蹬伸阶段蹬伸的幅度、速度不够,向前性不好,损失的速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偿,造成踏板速度偏低。

参考文献

[1]张玉泉.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J].田径,2000,(1).24-25.

[2]黄继珍.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19(3):115-117.

[3]陈木火.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有关技术参数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1,5(2):73-75.

[4]王清,冯树勇,李爱东.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若干问题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5,15(3):62-66.

男子汉优秀日记 篇8

关键词: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特征;网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79-06

Abstract:The research, by applying literature method, discusses the time division pattern of world top-tier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 case by case, and through interview and induction, studies on the features of training cycle for annual season and offseason tim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1) The length of match time intervals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determines the time and cycle divisions for trainings during the match season. The training procedure is arrang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ulti-cycle training and module training pattern. 2) Training at match intervals, as the connection of two matches, plays a transitive role and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body state of player in a dynamic way; tactics, physical fitnes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re coordinated during match intervals to ensure that players could engage in match with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treating match during intervals as part of training to realize the coherence between training and match. 3) Offseason is the best time period for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improve skills and tactics; training load during this period varies in a gradually increasing way; match simulation training can help players adopt o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4)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athletic intelligence is combined with skill, tactical

ATP赛季集中在全年的47周的时间,从1月初到11月结束,11个月中间在世界各个地区安排了177项级别不同的男子赛事,赛事与赛事之间为赛间期,11月底到来年1月初为休赛期。职业网球运动员在11个月间选择25个左右级别不等的赛事,通过参赛获得优异成绩,赚取积分,提高世界排名。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时间相互衔接,赛练交叉,赛事安排密集,训练分散,没有明显的训练期,呈现出“赛中有练、赛练结合”的职业网球项目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将年度训练分为若干周期,训练过程贯穿于赛间期、休赛期,在每个周期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比例关系。科学的训练周期计划能够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调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鉴于以上网球运动特点,本研究对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比赛间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揭示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网络、图书馆收集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重点访谈了国家队教练员、天津队与山东省队教练员。访谈内容围绕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与比赛周期划分、赛间期训练特征、休赛期训练特征展开。

1.2.3 逻辑归纳法

运用个案与访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

2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参赛与训练周期划分规律

国际职业网球运动以年度为单元安排全年的赛事计划,运动员根据赛事时间、级别进行选赛、安排训练与比赛计划。

由表2可见,ATP职业网球177项赛事(包括大师1000赛9项、500赛11项、250赛40项、挑战赛116项)分布在全年的1月~11月之间,每个月份在不同地区举办2~3项赛事,比赛与训练相互交替,形成职业网球项目“赛中有练、练中有赛、以赛检训、赛练结合”的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竞技水平选择不同的赛事,制定赛前的训练计划,达到提高参赛质量、获得比赛积分、提升世界排名的目的。

表3是世界排名第1的德约科维奇2015赛季参加比赛时间、赛间期训练与休赛期训练周数,共参加16项赛事中,15次闯入决赛,拿到11个冠军,包括澳网、温网、法网3个大满贯,迈阿密大师赛在内的6个ATP1000赛事以及伦敦年终总决赛冠军。全年总共有16个训练周期,15个1~3周短周期训练,1个6周的短周期训练。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有7个,占46.7%,赛间期为2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3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4周的有1个,背靠背参赛的有3个。可见1~4周的赛间训练是德约科维奇进行休息调整、训练的集中时间。

表4是世界排名第15的法国运动员西蒙参加的21站赛事,从1月4日~11月8日结束赛季。西蒙2015年参赛成绩只获得马赛250公开赛冠军,其他赛事进入8强、16强较多。年度总共有20个多周期性的1~3周小周期训练,1个9周的休赛期训练。西蒙参赛数量多,比赛被淘汰后,提前准备下个赛事,赛间期训练周数控制在1~3周左右。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是7个,占33.3%;2周的是12个,占57.1%;3周的是2个,占1.0%。西蒙参加巴黎大师赛失利后,于11月8日开始进入休赛期,为下赛季训练与比赛做准备。

由表2、表3可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大约有25周为比赛周,1~11月之间运动员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时间的多少与周期划分数量,赛间期训练时间可能是1个周,也可能是4个周不等。

3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的探讨

3.1 年度训练以多周期、板块训练周期为主

现代周期训练明显地表现出“两极化”,最大周期发展为多年周期与年度周期,最小周期发展为“单元训练周期”,周期越分越细。ATP职业网球赛事较多,赛事间隔时间短,职业球员一年的参赛数量通常不会超过30个,优秀选手控制在20个左右。职业网球赛事以周为单位安排全年的比赛时间, ATP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以四大满贯、ATP1000赛、ATP500赛的时间来划分周期,从年初1月到11月之间,赛间期的训练也都以周为单元进行计划,时间为1周、2周或3周等进行小周期训练调整。11月之后到来年的1月初,8周左右时间为休赛期,年末休赛期是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休息调整的最长时间。

传统训练周期已不适应现代网球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由此产生了“板块结构”训练周期。“板块训练”是指一年赛季中,把赛间期作为短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出现的训练与比赛问题,在3~4周时间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素质和能力加以训练。“板块结构”训练周期能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有针对地提高竞技水平的某个方面,年度每个训练板块能够通过体能、比赛、生理生化等指标集中检验训练效果,为运动员接下来的赛事和训练计划提供帮助。ATP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一般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或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一年的训练过程。

3.2 赛间期训练特征

3.2.1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ATP职业网球四大满贯、1000赛事以2周为单元,在2周内举办赛事,其他低级别赛事以1周为单元,在1周内完成赛事,同级别赛事、不同级别赛事可能会“背靠背”的举办比赛,也可能有1~2周的时间间隔。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需要奔波在世界各地,运动员在一项赛事结束后,会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个赛事,适应各种时差、天气、饮食、场地、语言、出席赞助商和组委会等活动。利用赛间期训练阶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总结上一赛事经验,根据下一赛事类型与抽签对手打法特点,制定短期的、有针对性的技战术、体能训练内容,既要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又要争取下个赛事运动成绩获得新的突破。

3.2.2 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赛间训练设计要有动态性的变化

动态训练模式能够促使网球训练由单一化走向多元方向发展,这种训练模式要求在每周计划确定的前提下,根据队员的训练计划完成质量和效果,结合伤病、疲劳情况不断修正每天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比例,训练计划中包括基本计划之外的补充内容,以便随时调整训练的整体结构。世界网球发达国家先进网球训练理念对计划的要求,强调针对性极强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安排,训练要有计划而不唯计划,注重根据训练对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设计制定个性化计划。网球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突出训练计划的针对性与动态性,避免出现“即兴计划”“随意性计划”。

3.2.3 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

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参赛数量,以赛代练,如果运动员比赛强度和运动量比较大,赛间期训练主要以康复和体能训练为主。如果比赛强度和运动量较小,赛间期训练以技战术、体能为主。多周期与板块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技战术训练、康复与体能训练协调搭配,保持运动员健康的身体从事训练与比赛。体能和康复要贯穿赛间训练始终,以适应多站次、多轮次的连续高强度比赛对选手身体能力的要求,同时有效避免伤病的发生。1~4周的板块训练能够集中解决技战术的小细节问题,参赛数量增多能够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同时重视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与细节的关系,抓住小环节,寻求大突破,逐渐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3.2.4 将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赛练的连贯性

比赛是检验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状况的一种规范方式,是综合评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对抗表现形式。职业网球运动员把比赛要看做是训练的一部分,作为训练内容的延续,有时候高水平运动训练无法对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更强的刺激,必须通过比赛来促进运动员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板块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应作为一个整体,保持训练、比赛的连贯性,发挥训练与比赛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

3.3 休赛期训练特征

ATP从2012年开始将休赛期延长至7周,休赛期能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并得以在两个赛季之间安排更多时间训练,来自ATP医疗服务委员会的分析,延长休赛期将帮助运动员从伤病中完全康复,并提升他们的体能、技战术等状况,为下赛季做准备,帮助运动员延长职业生涯寿命。

3.3.1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

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年度参赛成绩的差别,决定年底休赛期时间的长短,运动成绩一般的休赛期时间较长,如表4西蒙冬季休赛期为9周;运动成绩较好的休赛期时间较短,如表3德约科维奇冬季休赛期为6周。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休赛期基本在8周左右,休赛期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本赛季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比赛中弱点技战术、体能、心理、智能等关键环节。运动员在训练前期2~3周以体能储备为核心,剩下的5~6周时间,训练内容要求有针对性的改进技战术弱点,加强优势技、战术的实施,全面加强运动员竞技水平,达到休赛期训练目的。例如2012年11月吴迪在法国网球俱乐部冬训,4周的休赛期训练重点以发球和体能为主。

3.3.2 休赛期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多少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与运动员的需求而定。根据网球项目运动训练特征(如图1),为期6周的休赛期训练中,第1、2、4、5周的运动负荷是不断加大的,第3、6周的运动负荷有所降低,呈现高低起伏的变化规律。这样能使运动员的机体得到更充分地恢复,从而全力投入到比赛中。如图2以加训练强度的训练计划中,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呈现出强度走高、负荷量降低的走势。最后1周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相应的增加,训练强度要接近比赛中的负荷强度。避免连续安排大负荷课次的训练,大、中、小负荷的训练课应有机结合,以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同时每天密切监控运动员机体恢复情况,边训练、边调控,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比赛的到来。

3.3.3 模拟比赛场景训练,适应赛事的影响因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网球运动员选择赛事之后,在安排赛前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即将面临的竞争对手打法类型,还要了解职业网球赛事客观影响因素。网球赛事每天只有比赛的开始时间,采用紧跟前场制,运动员要适应中午烈日、没有午休、晚上熬夜比赛等打破运动员常规训练时间模式的情况,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促使运动员更快的适应比赛场地、气候、观众等影响因素。例如,2014年温网锦织圭和拉奥尼奇创造了凌晨2点26分的赛事最晚完赛记录。穆雷承认体能与训练强度是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休赛期在美国迈阿密训练基地湿热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残酷体能训练,另外无法经常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训练,导致训练与比赛的脱节,无法达到比赛中的强度。

3.4 心理素质、运动智能与技战术、体能训练协调发展,贯穿年度训练计划中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心智训练要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技战术对抗中、在体能发挥的过程中、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临界下,运动员才能表现出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坚定、自信心不坚决的情况。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情况下,运动员要长期接受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的训练,只有在高水平的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才会受到良性的刺激,才能发挥出更加稳定的心理表现能力。不断强化运动员心智的培养,在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其战胜自我、战胜强大对手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信心与竞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4 小结

4.1 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的时间与周期划分数量。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训练过程。

4.2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动态性地设计赛间训练计划;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保证运动员健康地从事训练与比赛;将赛间期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比赛、训练、比赛的连贯性。

4.3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休赛期的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使运动员适应客观影响因素。[HJ2.3mm]

4.4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优秀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70-75.

[2]王宏,李佳薇.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运动成绩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6):68-72.

[3]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2008,15(11):88-91.

[4]徐本力.对我国2008奥运选手奥运会赛前训练周期调控模式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37-441.

[5]戴亏秀,杨栋.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上旋球发球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101-105.

[6]陈正,等.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3):103-107.

[7]蒋宏伟.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01-104.

上一篇:实习总结师范专业下一篇: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