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精选11篇)
一.活动目的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二.活动小组
各班级负责: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三.参赛对象 1~6年级学生。四.比赛方式
班级初赛:各班级先举行比赛,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每班1人。
学校决赛:所有优秀选手参加学校的决赛,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五.比赛内容及要求
1.1~3年级朗诵唐诗,形式不限,可配音乐,格式mp3或视频,不低于2分钟
2.4~6年级诗文朗诵,采取抽签形式,不低于三分钟 六.比赛安排及评分标准 初赛安排:班级准备时间:10月25日—10月31日,29日之前把名单报至教务处。
决赛安排:10月31日下午第三节课 决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评分标准:
1.普通话音准,能正确把握语速、语调、顿挫节奏、轻重音和节奏。(3分)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声音洪亮,能做到声情并茂,整体效果好,有感染力。(2分)
3.时间恰当,不拖拉。(2分)
1.在校园环境上凸显特色。校园有书香———张贴读书名言, 教室有书香———开辟班级读书角, 活动有书香———定期举办“好书推荐”、“读书有感”、“亲子共读”等活动。
2.在校园诵读上凸显特色。学校不断探索具有校本特色的读书模式, 2008年以来, 学校创编教师特色读书《书苑》, 意在督促教师共读一本书;同时, 学校开发校园启蒙诵读本———《亲子阅读》 (低年级段) 《阳光阅读》 (中年级段) 《成长阅读》 (高年级段) , 集经典诵读、养成教育、美文欣赏等内容为一体, 沟通课内外阅读, 让学生与经典同行, 与圣贤为友。师生徜徉在弥漫书香的校园里, 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实现两个提升
1.学校社会形象的提升。2008年首届校园读书节, 学校向家长提出倡议, 邀请家长进校园参与“与孩子共读书”的签名活动;2009年第二届校园读书节, 评选出百名校园“读书大王”, 予以图书奖励;2010年各班开展“小书虫蹦极”比赛, 学校进行书香班级、书香教师、书香家庭表彰及挂牌仪式等一系列的活动, 引来了家长的关注, 家长走进课堂, 了解学校, 关心孩子, 也使学生们走出课堂, 走出书本, 走向社会, 开阔视野, 畅游书海, 快乐学习, 快乐成长。
2.教师素养提升。教师只有通过读书, 才能厚实文化底蕴, 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几年来, 学校青年教师以沙龙、演讲、读书会等形式率先垂范, 坚持每月开展读书活动, 在读书中迅速成长。
三、促进三个变化
1.校园的变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让每一个空间都育人。展示学校读书活动的校园墙, 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时刻受到文化的熏陶。
2.师生的变化。书香校园的建设, 影响着教师成长的方式, 使广大教师实现了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快速转变。几年来, 教师们迅速成长, 读书已成为习惯。
读书, 也日渐有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正逐渐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从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
3.课堂的变化。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书香文化只有根植课堂, 才能枝翠花香。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组内研究课, 每学年要上一节校内汇报课。同时, 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一日观摩、精品课展示等校际交流课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 促进了教师朝着“人文型”、“思考型”、“学习型”、“创新型”的方向迈进。
四、坚持特色校本阅读策略
1.实施师生读书工程, 加强阅读, 以师生共同阅读为着眼点, 开展系列读书活动。
2.给学生搭建读书与交流的平台, 家校携手共同开展读书活动。
3.书香教育环境有利于农民工生源的教育管理, 探索出适合农民工子女成长的书香教育管理模式, 并加以创新。
4.以自编教材校园诵读本推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读书习惯养成、读书兴趣培养。
五、珍藏收获, 服务师生
1.学校编辑的教师读书笔记, 留下教师读书的点点滴滴, 作为读本以便教师随时翻阅。
2.学校编辑的学生读书笔记《心竹》, 留下了学生读书的感悟和收获, 作为各班学生交流的读本。
3.学校编创了教师轮读摘记本《书苑》, 引导教师开展同读一本书、读书会、读书辩论等活动。
4.学校编创的学生摘记《书趣》, 引导学生体会读书乐趣, 留下读书足迹, 现在已经成为学生们课外读书的小助手。
5.学生创编的校园手掌诵读本, 学生人手一本, 天天诵读, 天天收获, 天天成长。
——明德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校特开展以“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为主题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二、活动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神,丰富师生精神文化世界,培育博学、多思的深厚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古诗七十五首》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时间3-8分钟为宜。
4、比赛时间:2014年4月8日
5、比赛地点:各班教室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参赛班级的诵读形式、表
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不记名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评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去掉两个最低分,以总分累加排
名。分别设立三个段:
一、二年级组一个段,三、四年级一个段,五六年级一
个段。每个段分别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若干名。
3、学校将对获一等、二等、三等奖班级颁发奖状。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颁奖
六、比赛要求及评分标准:
七、加分:
1、按顺序多背一章加2分。
2、教师参与加2分
八、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所赋分值为参考分,优:10分左右;中:8分左右;差:6分左右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
高年级学生“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中华经典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诵读经典,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从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特在我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三、组织机构
1、“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李志新
副组长:姚香慧
组员:许晓明薛兴海郭俊奇王文娟
2、活动主办:教导处。
3、活动组织实施:语文教研组。
四、参赛内容和形式
本次诵读比赛活动以传统经典古诗、词为主,篇目内容要健康向上、催人进取,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诵读,体现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表现形式以诵读、吟诵为主,独立或群体诵读,配以演出服装、舞蹈、音乐等表演手段辅助烘托氛围,表现手法可以采用单独、综合、多重组合等。
五、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指导训练(星期一至星期三)
各班级要结合“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班级中宣传本次比赛活动的意义,推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掀起“经典诗文”诵读的高潮。班主任或语文老师认真组织学生观看收听名家诵读经典诗文的录音和视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准备诵读,语文老师积极指导训练学生。
第二阶段:班级初赛、确定参赛节目(星期四)
各班主任与语文老师配合,利用星期四第六节课开展班级诵读比赛,选出最佳诵读篇目
参加学校大赛。星期四下午放学前将本班参加学校比赛的诵读篇目报送语文教研组。
第三阶段:组织比赛(星期五)
1、比赛时间: 10月12日星期五第六七节课。
2、参加人员:五六年级全体师生(带凳子)、评委。
3、比赛地点:少年宫。
4、比赛场地布置和其他:
音响设备安装调试:王永喜、潘建辉。少年宫会场布置:李雪萍、张婷,可抽调五一班、**班学生。会标书写:姚成。会标悬挂:李新刚、冯天时。摄像:何拴成。学生组织:孙宏录。评分统计:柳小莲、陈春丽。节目主持指导:郭文华,选学生主持。
5、参赛次序:星期五下午1:20,各班班长在六年级办公室抽签确定,由王文娟老师负责,将比赛次序节目单提前提交给相关老师(王永喜、郭文华等)。
6、评委组成:姚香慧、许晓明、薛兴海、王文娟、何拴成、朱珂。
六、设奖办法
依据评委打分结果,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得分,表彰前两名的班级。
七、评比细则
注:
1、评比采用百分制,80分起评,评分保留一位小数。
2、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
3、每个参赛队单独评分。
4、抽签决定出场顺序,每个参赛队诵读时间为5分钟左右。
八、其它要求
1、各参赛班级要高度重视,指导组织学生扎实开展诵读训练,保证诵读出精品。
2、各参赛班级有诵读伴奏音乐的,将伴奏于星期五下午3:00前交到王永喜老师处。
3、活动的相关人员要各负其责,按时到岗履行职责,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们 女:敬爱的各位选手,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今天,众位英才学子 畅游知识海洋 奋起扬帆; 女:今天,诸多朗诵才俊 再读国学经典 一展风流。
男:本学期,英才学校全体同学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在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年级、各班级以及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再一次沉醉在中华经典的春风秋雨里。
女:是啊,一直以来,我们英才学校致力于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读千古美文,使得华夏文明中文学的这枝奇葩在我们身边绽放、飘香。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进入朗诵比赛决赛阶段的 名的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男:本次比赛满分为100分,其中形象(10分)技巧(30分)普通话(40分)场内效果(20分)。每位选手朗诵结束后,评委进行综合打分,统计人员取评委小组的平均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作为选手的最终成绩。下面比赛正式开始:
男: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本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接下来,让我们跟随第一位上场的选手 班 同学的诵读,再次倾听历史深处的那段故事,有请!
女:对于爱:元稹这样吟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白居易如是高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元好问深沉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宋代词人秦观却发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高歌劲唱!下面有请 班 同学带来的《鹊桥仙》。男:千百年前,李白以他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每当我们重读那铿锵的诗句,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下面请欣赏 班 同学为大家带来的《蜀道难》; 女:月,柔如水,细如沙,轻如风,淡如云。
多少年的岁月沧桑,淡褪了油灯的摇曳,淡褪了钨丝的昏黄。多少年了,这一轮明月,依旧和着时间的银幕,歌着固有的永恒,请听 班 同学带来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男:茫茫硝烟令人一刻不得安宁,已是风烛残年却难觅安身立命之所。自古以来,战争无不伴随着杀戮与死亡,无不破坏着生活、摧残着生命。下面,让我们通过倾听杜甫的《垂老别》感受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于战争的深切控诉,有请 班 同学。
女:几声蝉鸣,几缕残风,嘈杂难诉心肠,一轮孤月,一双棹桨,淅沥雨丝之后,却无奈对离伤,千钟风情纵难言,且听 班 同学带来的《雨霖铃》。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刚刚我们已经欣赏过杜甫的
《垂老别》,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篇批判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力作《兵车行》,有请 班 同学上场。
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让我们跟随 班 同学一同走进柳永“良辰美景”之中,体会这千古离愁!男:“满江红”主要是指词牌。妇孺皆知,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接下来有请 班 同学为我们带来《满江红》。女:古往今来的英雄数不胜数,我们暂且把目光停留在三国这个乱世,跟随 班
同学去感受苏轼笔下《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三国的风云变幻,领略周瑜的雄姿英发。
男:“青玉案”这一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辛弃疾、贺铸、黄公绍、李清照等人都写过青玉案。接下来,我们看 班 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是谁的作品,有请。
女:《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读这篇词作我们时而会被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里时而又被带入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下面请欣赏 班 同学的精彩表演。男:欣赏过苏轼的铿锵,接下来让我们领略李白的豪放,有 班 同学为大家带来《将进酒》。
女:它,阴晴圆缺,影光万变。仲秋的色彩,黯淡了似水的流年。落花成冢,春泥落泪,银幕渐瘦,薄雾氤氲,饮惯秋风,酬酢里,犹记得那琵琶奏破了它的华光,临风把酒,奈何庭前花谢铺满了苏轼的乡愁,请听 班 同学带了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男:《琵琶行》作于白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有请 班 同学为大家献上这首《琵琶行》。女: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柄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下面请听 班 同学带来的《声声慢》。
男: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我个人最喜爱的诗人之一。众所周知,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接下来,有请 班 同学为我们带来这首《燕歌行》。
女:也许是一个落雨的黄昏,她,一个奇丽的女子从何时出现了?留下了佳作篇篇,“晚风”“黄花”“梧桐”“细雨”,为她而愁,下面请听 班 同学带来的《声声慢》
男:在同学们如花的年纪里,此刻最令人期盼的应该是深埋下文学的种子,等待着在下一个春天生根发芽,有朝一日能开出无数也可以被后人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之花。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最令人神往的应该是痛痛快快地去亲近一场雪了——下面有请 班 同学为大家送上《沁园春•雪》。
女:青青绿草掩映下的小屋里,高朋满座、生机盎然。陋室主人身居陋室,精神家园却富有而充实。有道是,“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有请本次比赛最后一名选手 班 同学为大家带来《陋室铭》。
(下面有请大家静候比赛结果)
(宣布比赛成绩)
男:国学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女:国学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国学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女:诵读国学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英才学校“国学经典诵读”决赛阶段的活动圆满结束。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学生青春风采。让同学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和诵读的兴趣,增强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二、活动主题: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三、参赛对象及比赛形式:初
一、初二年级六个班6个集体诵读比赛。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4月23日(星期一)下午第7-8节 教学楼前
四、参赛准备:
1.各班选手赛前准备国学诗文于比赛时进行诵读,时间十分钟左右。2.各班于下周二文科组活动结束后将本班诵读串词上报曹素平老师,下周四课间操时间派一名学生到初三年级组曹素平老师处抽签。
3.若有配乐请将其于第八周星期四前上交到田永年主任处。
4.各班的语文教师配合班主任对各班参赛作品进行指导、训练和验收。
五、竞赛流程: 1.抽签决定次序; 2.自备诗文诵读材料; 3.评委评分并评出名次。
4.活动议程:第一项:学校领导致辞(闵校长)→→→第二项:经典诵读比赛→→→第三项:颁奖仪式→→→第四项:学校领导总结讲话(任校长)。
六、奖项设置:一、二、三等奖一名
七、评委:闵 强 马 峰、任栋才、祁红伟、马 山、田永年
金络汉、朱解伟、王世喜、刘 丰、张俊年、八、学生主持人训练和各班诵读串词的审阅:曹素平
九、场地布置与会场组织:郭万军、周多涛
十、音响、摄像、照相: 田永年 丁积伟、韩小伟
十一、电子屏宣传:曹廷林
宣传标语:张掖五中2018春“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十二、信息报道:马 麒
十三、评分统计、奖状打印:华 一、张 磊、马 麒
备注:本次活动是本学期的一次大型集体活动,请各位领导、各处室主任和相关人员依据以上工作安排,认真准备、积极配合,保质保量搞好此项活动。
附件:“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及细则
评分标准
评分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基本原则,本次比赛评分采用百分制,打分时保留两位小数。核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再求均值,保留两位小数,即为最终得分。
评分细则
一、比赛规则: 1.比赛采用百分制
2.各参赛班级按抽签顺序上场。3.比赛时限,6-10分钟。
二、评分标准:
实行百分制,具体分布如下:
1.朗诵选择的内容符合比赛要求—— 20 分
2.朗诵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富于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朗诵的内容—— 30 分
3.朗诵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地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朗诵效果—— 25 分
4.朗诵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身体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者应举止大方,富有艺术表现力—— 20 分
5.现场反映良好,上下场迅速有序,并能做到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教导处、文科组
1、对象:各班选派一名诵读小明星参与比赛,另派一名学生参加比赛观摩活动。
2、内容:均出自本学期学校“每周一诵”活动内容。
二、比赛方式:
1、各年级参赛选手一起到场。选手按班级、年级次序依次上场抽答题卡,按卡上要求完成作答。
2、题目形式为:
①我会认(认字)
②我会填(补充回答要填的空)
③我会背(完整背诵所示小节)
④我会用(根据主持人提示回答问题)
一年级参赛选手只需完成前3项,二、三年级选手得全部完成。
三、评分标准:
1、一年级
此项总计10分。
①每认对一字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共3分)
②每答对一空得2分。(共4分)
③每背完整一篇得3分。(共3分)
2、二、三年级
此项总计10分。
①每认对一字得一分,答错不扣分。(共3分)
②每答对一空得2分。(共2分)
③每背完整一篇得2分。(共2分)
④“我会用”环节总分为3分。
3、附加分:选手精神面貌好、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回答流利可酌情加分,不超过2分,评分保留2位小数。
4、全部评委所评得分需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得分。依据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各年级按参赛人数的50%评出“诵读小状元”若干名。
四、评委:黄艳燕、黄淑华、黄婧、任莉莉、章翠峰、付海燕
【一】“诵读小状元比赛”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开场,介绍比赛活动的主旨和形式。
二、 领导致辞。
三、诵读比赛环节:
各班选手按班级次序上台抽题作答,评委依据评分细则现场打分。
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二】诵读活动组织机构:
总指导:xxx
组长:xxx
副组长:xxx
各年级负责人:xxx
一、指导思想:
诵读经典篇章,营造读书氛围,构建读书文化,让学生的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又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教育。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 传递魅力”
三、比赛对象:
初中部学生
四、比赛时间及地点:
1、绘画设计:11月20日18:40 校会议室
2、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11月21日14:00 初中部教学楼前
五、比赛形式:
1、以各班班内进行选拔赛确定的8名选手为准,参加校级比赛。
2、校级比赛分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绘画设计两种形式分别进行。
3、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同组举行,先进行读书演讲,后进行经典诵读。读书演讲:以“诚信伴我行”为主题,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完成3分钟以内的个人演讲。经典诵读:以市教育局新编写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作为学生诵读的主要内容。采取自背和必背相结合的形式,每人背诵2首,自背和必背各一首,得分各占一半。背诵内容在比赛时当场抽签决定。
4、画报设计:以市教育局新编写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读本》作为学生绘画设计的主要内容,采用提前准备多篇经典诵读篇目,比赛当场随机抽签确定其中一篇经典篇目,作为绘画题目。
六、比赛要求:
1、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
(1)正确: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倒字,字音准确。(2)流利:做到口齿清晰,流利顺畅,断词、句准确,不重复。(3)有感情: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
2、绘画设计
在A3纸张上通过书法、绘画和文字的形式再现中华经典的艺术魅力,所做内容与古诗文主题相符,意境相合。A3纸张由学校提供。
3、各班级将参赛学生名单在本周星期五12:00前送交教务处。
七、评分办法:
1、个人得分:由现场打分确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余评分之和的平均值为个人得分。
2、团体得分:两项比赛参赛学生得分总和为班级的得分
3、指导教师得分:分别以两项活动为依据,语文指导教师以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活动参赛学生得分的平均值为准确定指导教师名次;班主任以经典诵读和读书演讲、绘画设计活动参赛学生总得分的平均值为准确定指导教师名次。
八、奖励:
比赛设学生个人奖、团体奖和指导教师奖。
1、个人奖:两项活动分别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4名。
2、团体奖:活动优秀组织奖前三名。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潜移默化地熏陶道德思想,在诵读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一些文明礼仪,在实践中慢慢地体味经典的人文营养,在实践中净化自己的道德心灵。我校特举办以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二、活动主题:
“书香溢满校园,读书伴我成长”
三、参赛对象:
七、八年级
四、活动流程:
1、领导致辞
2、学生倡议
3、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颁奖
五、比赛的办法和形式
1、参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艺术性,突出国学经典教育性、高雅性。
2、参考作品:中华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论语》、《大学》、《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古代诗词等。
3、全校分七、八两个年级组进行比赛。
六、评分标准:
1、精神面貌好,班级人数齐全,缺一人扣一分(20%)
2、普通话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40%)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30%)
4、诵读时间:4-6分钟(10%)
七、要求
1.舞台背景、道具以简练、明快为主,不能过于复杂和铺张,如需要配音或配乐的,要自备卡带或CD碟;配乐抽签决定顺序后拷贝在政教处徐主任处。
2.服装、道具要求自备,能够切合国学内容特点;
3.各参赛班级自行安排好上、下场更换布景道具的工作人员;
4.各班级于10月25日前报节目名单到政教处。
七、评委:
魏乃孔杨文斌马廷湖包录明郁积荣王妍琼
毛万红薛玉琴钱春铧庄瑞娟韵菊香甘培芳
八、奖励方法:
每个年级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组织奖1名。
九、后勤工作安排:
(1)奖状准备、评分表、统计:胡荣红王连清王梅
(2)场地秩序维护:王玉宝、值周教师
十、主持:马星琼 范永福学生二人
十一、场地布置及音响组:团委
十二、放音:马天明
永登七中教导处 政教处
为了推进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营造浓郁的诵读经典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里温习经典、背诵经典,特拟定寒假“经典诵读”征文比赛方案。
一、参加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二、活动要求: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统一布置,由各班语文老师负责组织实施,布置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背诵经典诗词并进行经典绘画或写诵读经典征文,活动结束后将进行评奖,并以展板的形式将绘画和征文作品进行展出。
三、活动主题:
1—2年级
(1)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主题;
(2)可以以书写古诗为主,配以和古诗意境相符的插画;可以以展示绘画为主,根据绘画内容题写古诗。(A3纸张完成);
(3)下学期开学每班上交5幅优秀作品,学校将以展板形式展出。
3—6年级
(1)以“我与比赛背古诗”为题目开展主题征文活动;
(2)每个年级确定3——5首本年级没有背过的古诗词,学生在家和家人、同学、朋友等比赛背古诗,拍下照片作为纪念,然后把比赛过程写下来,写一写收获或感受,表现诵读经典的乐趣。
(3)下学期开学每班选送五篇优秀作文(电子稿,以自拍照片为插图),学校将以展板的形式展出并装订成册。
四、资料收集:书画纸质作品及习作电子文稿收集;双区由各年级语文首席教师集中上交熊鸿琳;丁区由各语文首席教师上交蔡宏志;
五、作品展示:分校区以展板展示。丁区:蔡宏志;双区:熊鸿琳。
六、评奖办法:两个校区分别由蔡宏志及熊鸿琳组织各语文首席教师进行评奖,按照上交作品总数的20%、40%、40%的比例评出校级一、二、三等奖。
实小语文组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创建文明书香校园”为主题,以学生诵读比赛的方式进行,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展示学生诵读的成果。
二、活动宗旨:
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广泛诵读经典,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活动流程和要求:
1、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指导训练(2012年12月1日-15日)
第二阶段:班级初赛、确定参赛节目(2012年12月16日-31日)
第三阶段:上报参赛节目、加强训练准备比赛(2013年1月1日-15日)
第四阶段:组织比赛:2013年1月16日2、2012年12月31日上报参赛学生名单(每班三名)以及参赛内容(限时3分钟)。参赛内容:古今中华经典诗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可参考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还可从中小学课本中选取。
3、1月16日星期三下午进行全校决赛。
4、评委由学校相关领导、教师代表担任。
四、活动方式及时间:
1月16日下午2:30正式开始;2:00各班级排队进场,按照指定地点就坐。
本次比赛,按年级分ABC三组,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五、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注:以上安排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实施!
新隆中学教导处、语文组
【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学校经典诵读实施方案03-03
经典诵读学校文化09-13
学校经典诵读工作计划10-29
邵庄逸夫小学经典诵读比赛方案06-02
五年级二班经典诵读比赛方案03-31
诵读经典比赛总结10-03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11-21
经典文化诵读比赛02-23
诵读经典比赛主持稿02-16
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稿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