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水生植物论文

2025-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水生植物论文(共8篇)

园林水生植物论文 篇1

(转自“园林学习网”)摘 要:本文对水生植物的种类、花期、花色、叶形等主要性状进行描述,对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不同配置应用加以初步探析,并试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和想法。.关键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 ;园林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风景区、城市绿化、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对水景绿化的应用也随之不断的增加。无论是动态水景还是静态水景,都离不开水生植物来创造意境,因此,水生植物需求量不断增大。本文对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加以浅析,为水生植物在园林中得到更好应用提供依据。1 水生植物概况

1.1 水生植物的概念

水生植物是指常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观赏植物,大部分为多年草生,水生植物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水下器官没有角质层和周皮,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

1.2 水生植物的类型

(一)挺水型植物

挺水型植物的根扎在泥中,茎叶挺出水面,有些种类具有肥厚根状茎或根系中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对水深的适应性与植物的高度有关,植株高大则适水能力较强,如再励花,芦苇,芦竹,水葱等植物适应水深可达60cm;慈菇、海寿花、黄菖蒲、香蒲、千屈菜等植株中等的植物适应55cm左右水深;花叶芦苇、玉婵花、灯心草、泽泻等适应水深在10~30cm。

(二)浮水型植物

浮水类植物的根在泥中,叶片漂浮于水面或略高出水面,花开时近水面。这些植物的叶柄或茎、叶片的海绵组织较为发达,贮存有大量的空气。浮叶植物对水深的适应性一般来说较挺水植物要好,并且因种类而异,如芡实的适水深度达1.5m,菱可达3m,当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断根成为浮水植物,不再受水深限制。

(三)漂浮类植物

漂浮类植物的根系漂在水中,叶完全浮于水面,可随水漂移,在水面的位置不易控制。多数以观叶为主,它们既能吸收水里的矿物质,又能抑制水藻的生长,如浮萍、水鳖、凤眼莲等。

(四)沉水型植物

沉水类植物的根扎在泥中,茎叶沉于水中,它与湖底水生植被的存在可阻止上层水体动力扰乱湿地底部,有效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是净化水质或布置水下景观的优良植物材料。如狐尾藻,金鱼藻,皱叶波浪草等。

1.3 园林中常见的水生植物

植物名称科属叶形花色及花期生长习性及应用

荷花睡莲科莲属叶片盾状圆形,上表面深绿色具白粉,叶脉放射状,叶柄密生倒刺花色粉、红、白、黄彩色等.花期6~9月。喜光不耐阴,喜静水和温暖的环境。可作大面积水栽,可与睡莲,王莲搭配摆放于园林绿地和亭榭旁,烘托吉祥喜庆的气氛。

睡莲睡莲科莲属叶两形,浮水叶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微有齿。花色有红、白、黄、粉、蓝、紫之分。

花期6~9月。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质清洁、温暖的静水环境。盆栽在庭院、建筑物或假山石前摆放;与其他水生植物如王莲、荷花、香蒲等配置,周围布置瀑布、溪流形成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凤眼莲雨久花科凤眼莲属叶呈莲座状基生,直立,叶片卵形、倒卵形至肾形,光滑全缘。小花堇紫色,中央花被片具深蓝色块斑,斑中央具鲜黄色眼点,似孔雀羽毛。花期7到9月。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宜生活在富含有机质的静水中。可用于布置或净化水面,花序可用于切花材料。

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属叶对生或轮生,披针形。长穗状花序顶生,小花多而密,紫红色,夏秋开花。喜温暖水湿,较耐寒;水边丛植,水池栽植,花境,盆栽。

再力花苳叶科塔利亚属叶卵状披针形,浅灰蓝色,边缘紫色,长50cm,宽25cm。复总状花序,花小,紫堇色,夏秋开花。喜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株形美观洒脱,叶色翠绿可爱,是水景绿化的上品花卉。或作盆栽观赏。

海寿花雨久花科梭鱼草属基生叶广卵圆状心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全圆,具弧状脉,有长柄,有时膨胀成囊状,柄有鞘。总状花序,蓝色;花期7至9月。适宜生长温度范围18-35摄氏度。5℃以下地上部分枯死。蓝花串串,叶形雅致,是夏季优良的水生观赏花卉,适合池栽、盆栽、丛植、带植,也可作为河道水体治理的先锋植物。

花叶芦竹禾本科芦竹属叶互生,排成两列,弯垂,具白色条纹。地上茎挺直,有间节,似竹。圆锥花序,小穗通常含4~7个小花。花序形似毛帚。花期夏秋季。喜温喜光,耐湿较耐寒。通常生于河旁、池沼、湖边,常大片生长形成芦苇荡。可作水景园背景,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可用于盆栽或切花。

花菖蒲鸢尾科鸢尾属叶基生,叶中脉隆起,两侧脉较平整。花色丰富,有红、白、紫、蓝等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在园林中可丛植盆栽,布置花坛。栽植于浅水区、河滨池旁,可布置专类园,也可作切花。

黄花鸢尾鸢尾科鸢尾属叶基生,剑形长60-120厘米,中脉明显,并具横向网状脉。花黄色,花期5~6月。耐寒,喜水湿,能在水畔和浅水中正常生长,也耐干燥。可布置于园林中的池畔河边的水湿处或浅水区如点缀在水边的石旁岩边。水葱莎草科莎草属叶片线形,长1.5-11厘米。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直立,钻状,常短于花序花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辐射枝顶端,卵形或长圆形,顶端急尖或钝圆,具多数花,花果期6~9月。最佳生长温度15-30℃,10℃以下停止生长。能耐低温,北方大部分地区可露地越冬。园林中可于水边池旁布置,甚为美观。

慈姑泽泻科慈姑属叶片着生基部,出水成剑形,叶片箭头状,全缘,叶柄较长,中空。

花茎直立,多单生,上部着生出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单性同株或杂性株,白色,花期7~9月。有很强适应性,但要求光照充足,气候温和、较背风的环境下生;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

灯芯草灯芯草科灯芯草属叶鞘红褐色或淡黄色,长者达15cm;叶片退化呈刺芒状。花淡绿色,具短柄;花期6~7月。适应性强,可植于水边、小池旁用于观赏,也可入药。

泽泻泽泻科泽泻属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花小,白色;花期6月至8月喜光喜温,耐寒耐湿;可作水景园配置,盆栽或入药。

1.4 水生植物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公园绿地以及小区别墅的水景体系中,成为现代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水生植物在园林应用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观赏性:水生植物以其洒脱的姿态,优美的线条点缀在水面和河边,并形成水中倒影,使水体变得生动活泼,加强了水体的美感。另外,不同的水生植物通过搭配组合,给人以美的画面。

(二)功能性:水生植物能够有效的富集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能够调节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另外,某些水生植物还能够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能够对农药和化学污染物进行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在水体植物配置上应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水生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自然的水体配置的水生植物宜高低错落,沿水岸边缘或丛植或点植,植物的色彩、体量及线条可多变,忌裙带式式种植,规则式的水体宜在水体中围合规则的种植槽,槽内水生植物不宜过多,以防植物蔓延破坏整体景观。曲折溪流的配置手法较为特别,对植物的品质、色彩、线条要求也高,种植时还需考虑卵石的摆放,通常定位在点植的植物之前,以减缓流动的水体对水生植物长期冲击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植物品种配置上,构成挺水、沉水相呼应,水生、陆生相协调的植物配置格局。种类配置时还应注意与耐水湿的乔灌木及色叶树种的配置。如荷柳组合,荷竹组合,或水杉、落羽杉、水松等位背景。总之,水生植物的配置与环境达到和谐、自然、舒适为宜。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具体构想:

2.1静态水景中的植物配置

首先要考虑水体的景观效果和周围的环境特征。如果要进行植物配置,应考虑水面的镜面作用。水面植物不能过于拥挤,一般不要超过水面的三分之一,以免影响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体本身的美学效果。对选用植物应严格控制其蔓延,可设置隔离带,也可缸栽放入水中。对观赏作用不大的水面,可以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形成绿色景观。

一般来说,水面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忌将池面种满,最多60%~70%的水面浮满叶子或花就足够了。如荷花睡莲类,种植面积应从三分之一到一半。像睡莲、萍蓬草、荇菜之类,将是满池浮叶不住的发展。因此,在配置时我们要注意栽植的密度。

(二)、直立的品种如香蒲、灯芯草、菖蒲、芦苇之类,丛生而挺拔,又都是浅水浅水性植物,以其屏障作用充当背景较为理想,宜安排在池角,与浮水的睡莲恰成对比。秋季蒲棒褐黄,芦花摇曳,颇有秋意,也是季相性很好的水生植物选择。大池可以成片种植,任其蔓延生长,小池只能点缀角隅。

(三)、伸出水面、枝叶不高,又有美丽的花果的植物如荷花、热带睡莲、燕子花、黄菖蒲、金棒、凤眼莲、花蔺之类,在水池栽植中可根据花期的先后进行规划,达到此起彼落的效果,而且要注意高低错落,达到立面的层次效果。

(四)、自然形成的或人工建造的水池大都中间深,四周浅,种植之前既要清楚植物生长需要的水深,又要知道池内深浅的位置。此时栽植要注意水陆结合的方法,即水缘少种或不种水生植物的地方,岸坡上应种些陆生花卉。如池边小路临池一边的水缘若无水生植物,可种些酢浆草、矮雪轮、美女樱等花期长而植株矮小的种类,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2.2动态水景中的植物配置

动态水景栽植时同样要注意不同水生植物间的搭配组合,做到疏密有致,观赏性强。动态水景可分为自然河流、人工溪流、泉瀑等。无论是自然河流还是人工溪流都有驳岸,把硬质驳岸改造成为以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驳岸,可减少驳岸冲刷,丰富驳岸物种。驳岸绿化既能使陆地和水系融成一体,又能对水面空间的景观起主导美化作用,可选择大批宿根、球根类水生植物,如天南星科的菖蒲、石菖蒲,鸢尾科的黄菖蒲、燕子花,毛茛科的马蹄草等种类,在绿化、美化的同时还可起到改善水体、加固驳岸的作用。为配合驳岸绿化,水体内若依次种植沉水植物苦草、金鱼藻,浮叶植物睡莲、满江红,挺水植物荷花、千屈菜等,能构建出

生机盎然的自然野景。

(一)自然河流的植物配置

河流两岸带状的水生植物景观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能充分体现节奏与韵律,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河道两岸的水生植物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案进行配置: A溪菘、黄菖蒲、菖蒲、再力花组团;

B黄菖蒲、花叶芦竹、芦苇、蒲苇组团;

C慈菇、黄菖蒲、美人蕉组团;

D芦竹、水葱、黄菖蒲、花叶芦竹、美人蕉、干屈菜、再力花、睡莲、野菱组团; E水葱、黄菖蒲、海寿花、干屈菜组团;

F黄菖蒲、菖蒲、水烛、水葱、睡莲组团;

G水葱、海寿花、睡莲、再力花、野菱组团。

(二)人工溪流的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见底。硬质池底上常铺设卵石或少量种植土,以供种植水生植物绿化水体,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是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应选择低矮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一般以水蜡烛、菖蒲、石菖蒲、海寿花等几株一丛点植于水缘石旁,清新秀气。对于完全硬质池底的人工溪流,水生植物的种植一般采用盆栽形式,将盆嵌入河床中,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水生植物的自然之美。

(三)泉瀑的植物配置

泉水瀑布喷吐跳跃的特点,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视线,往往成为某个景区的主景。而泉水瀑布边缘人们喜欢叠石垒山,在山石间隙若配植合适的植物,加以烘托、陪衬,则效果更佳。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主要是选用一些挺水类型植物,如水葱、慈菇、萱草、小香蒲、苞香蒲、燕子花、黄菖蒲、马蹄草等,这些植物选材,能较好地衬托泉水瀑布景观。如果旁边上有大树遮阴,下种沿阶草,夹杂栽培一丛竹子、几株棕榈,更给人一种简洁、静雅而又亲切、和谐的感觉。

2.3室内水生植物配置

近年来,水生植物的室内栽植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室内栽植水生植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水族箱和盆栽。

(一)水族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室内摆放水族箱,养殖观赏鱼类,若在水族箱中加入一些植物,定可增加自然野趣,提高水族箱的观赏性。适合在水族箱中生长的水草,主要为沉水型植物,如苦草、水芹、虾藻、金鱼藻等,有的水草叶色碧绿、姿态华丽极具观赏性,有的水草布置在水族箱四周用作点缀、衬景,还有的水草能遮荫降温,为观赏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盆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盆栽已渐渐成为绿化常态。在室内摆放一盆水生植物,会给生活带来更多的温馨和浪漫。如海芋,又名滴水观音,作为盆栽在厦门市民深受欢迎,其它如萱草、碗莲、纸莎草、小香蒲等,都是理想的盆栽植物材料。目前盆栽水生植物的品种逐渐增多,包括水葱、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等,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销量都有了明显的上升。

3结论与讨论

园林水生植物论文 篇2

1 水生植物的种植意义

1.1 水生植物的景观意义

水生植物景观能够给人清新舒畅的心理感受, 水生植物可以观叶、品姿、赏花, 还能欣赏其在水中摇曳的秀美倒影, 令人浮想联翩。一泓池水清澈见底, 令人心旷神情, 但若在池中、水畔栽数株植物, 定会使水景陡然增色。湖面上数株亭亭玉立的荷花, 荷叶青翠欲滴, 粉红、紫红的令箭荷花娇羞迷人, 在晨光晚霞中, 湖光倒影, 向人们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 宋代苏东坡的《七言散句》中“斓斑碎石养菖蒲, 一勺清泉半石盂”的诗句中, 可以看出自古以来菖蒲就被用作水景园的种植材料, 与碎石相配增加景观效果。此外, 像水葱修长的茎杆, 伞草碧绿的苞片等, 都是水生植物园中观叶的好材料。另外, 水生植物也是营造野趣的上好材料, 在河岸密植芦苇林、大片的香蒲、慈姑、水葱、浮萍定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中国园林中, 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耐人寻味的意境。“夹岸复连沙, 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 无处认渔家”。诗中茫茫芦花, 阵阵涟漪, 浑似白雪, 水天一色, 秋色美景, 意境深邃。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 不但含意深遂,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1.2 水生植物的生态学意义

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 对水体起净化作用, 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 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好水生植物, 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 还能改善水体, 消除污染, 让人们真正享受到“碧波荡漾, 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早在20世纪70年代, 园林学家就注意到水生植物在净化水体中的作用, 并开始巧妙地应用于园林以治理污水。近30年来, 我国对东湖、巢湖、滇池、太湖、洪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人工湿地生态恢复的大量研究证明, 水生植物可以吸附水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 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 抑制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遏制底泥营养盐向水体的再释放, 以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在有关水生植物去污研究报道中, 所涉及的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及沉水植物, 主要有茭白、芦苇、香蒲、水葱、菖蒲、石菖蒲、慈姑、凤眼莲、水花生、菱、浮萍、金鱼藻等。水葱、风信子、凤眼莲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又具有观赏价值, 成为研究的重点选择材料。

2 水生植物的种类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 包括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国水系众多, 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仅高等水生植物就有300多种。在园林中, 根据不同的形态和生态习性可分为5大类。

2.1 浮叶植物

该植物根生长在水下泥土之中, 叶柄细长, 叶片自然漂浮在水面上, 可通过竞争营养, 荫蔽水面, 从而降低水温, 减少光照投射量而抑制藻类生长。常见的有萍蓬、睡莲、王莲、菱等。

2.2 挺水植物

其茎叶伸出水面, 根和地下茎埋在泥里, 主要有荷花及其系列品种、香蒲、千屈菜、再力花、黄花鸢尾、水葱、菖蒲、蒲草、芦苇、泽泻、雨久花等。

2.3 沉水植物

生长于水面以下, 在水中能释放O2, 因而又叫生氧植物, 其基本作用是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 抑制藻类生长, 保持池水清洁, 其根扎于水下泥土之中, 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 常见的有红蝴蝶、皇冠草、苦草、大水芹、菹草、黑藻、金鱼草、竹叶眼子菜、狐尾藻、水车前、石龙尾、水筛、水盾草等。

2.4 海生植物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 常见的有水椰、红树、角果木、老鼠筋等。

2.5 滨水植物

其根系常扎在潮湿的土壤中, 耐水湿, 短期内可忍耐被水淹没。常见的有垂柳、水杉、池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水蒲桃、迎春花、木芙蓉等。

3 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

水生植物种植设计, 就是以适生、具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为材料, 科学合理地配置水体并营造景观, 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姿韵、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3.1 从生长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及植物配置

所谓“适者生存”, 影响水生植物的类型与配置的生长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 水体的形态。

水生植物是以水为载体, 水体有宽有窄、有深有浅, 形成水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 极大地丰富了水体景观。而水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 直接造就岸边驳岸样式与水生植物种植方式的多样化, 且必须考虑水体流速、水深等限制性因素对水生植物的影响。有些水生植物喜欢缓和的水流, 有些则喜欢湍急的水流, 以此选择不同的水生植物配置, 与多样性发生的生长环境相适应。

3.1.2 水位的深浅。

不同植物适宜不同的水深生长范围, 因此要根据水位的深浅选择不同的植物, 通常有2个准则, 即“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1分枝或心叶”和“1片新叶或1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d”。不同的植物对水位要求存在差异, 如菖蒲生长旺盛, 繁殖较快, 水深不宜超过70cm, 旱伞草在湿地生长旺盛, 水深不宜超过30cm, 荇菜立地以厚层淤泥最好, 地下匍匐茎交织于泥土中, 但要控制其生长速度, 否则会泛滥成灾。荷花对水深也有一定的要求, 最深处与最浅处相差不能超过50cm, 涨水时水深不能超过1.5m, 枯水期不低于0.7m, 在荷花的出苗期, 尤其需要稳定的水位, 如果荷花的生长速度赶不上水位的升降, 新长出来的幼叶就会被水淹没, 不利于生长, 在种植养护过程中也要注意花后不能修剪打掉荷花, 否则水会灌入茎杆中, 使荷花烂掉。

3.1.3 土壤的环境条件。

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栽种喜肥的植物类型, 而贫瘠、沙化严重的土壤环境则栽种那些耐贫瘠的植物类型。静水环境下选择浮叶、浮水植物, 而流水环境下选择挺水类型植物。

3.1.4 不同的地域环境。

不同的地域环境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配置。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有一条配置应用的主线, 即“以乡土植物品种进行配置为主”, 在人工湿地建设时更应把握这个观点。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 在配置前, 人们应该参考其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后再行确定, 防止盲目配置造成的施工困难。

3.2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态适应性进行配置设计

植物配置要考虑水生植物本身的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 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群落的特点及其更替规律、植物的生长特点、色彩搭配、株型大小、高低错落;植株的姿态、线条搭配等方面。

水生植物的花色丰富、艳丽, 在配置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花色、香味、叶型等优势。可选择蓝色花的凤眼莲, 白色花的水鳖, 黄色花的萍蓬草, 红色花的芡实和多花色的花菖蒲、水生美人蕉等, 突出群体的花色效果。有香味的水生植物有荷花、海寿花、水芹等。有些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叶型和花型, 花有圆形、菱形, 叶有条形、线形、剑形、伞形、圆形、心形, 不同形态的茎杆与叶形搭配得体, 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为紧张、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创造出一方宁静清爽的新天地, 如水莎草、花叶水葱等的叶, 香蒲、水烛的花等, 均可应用于园林中以营造独特的景观。

4 水生植物的种植形式

4.1 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种植, 即把植物直接种植在水体底泥中, 大部分水生植物的种植均采用此方式。结合驳岸类型, 包括缓坡入水驳岸、松木桩驳岸、部分自然式干砌驳岸, 在其水陆交界处种植挺水植物, 并根据岸边水深条件变化和景观需求, 从湖岸边至湖心, 随水深的加深分别种植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 形成由挺水-浮叶-沉水植物组成的景观生态群落。

4.2 容器种植

容器种植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 再将容器沉入水中的种植方法。常用的容器主要有缸、盆和塑料筐3种类型。各水生植物对水深要求不同, 容器放置的位置和方法也不相同。一般是沿水岸边成列放置或散置, 抑或点缀于水中。若水深过大, 则通过放置碎石、砌砖石方台、支撑三角架等方法将容器垫高, 并使其稳妥可靠。此种植方式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整体景观要求进行布置, 不影响水质, 可移动, 且限定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 便于应用和管理, 有利于精致小景的营造, 特别适合于底泥状况不够理想和不能进行自然式种植的地方。

4.3 种植床种植

此种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较为有效地限定水生植物的生长范围, 从而有利于保持水生植物景观的稳定性。根据造景的需要, 种植床的构筑如下:在水岸边结合驳岸堆叠用石材围合成一定空间, 并在中间填入种植土, 然后内植黄菖蒲、千屈菜等挺水植物, 亦可称为种植池。主要是在自然式干砌驳岸中较为常见, 石材较好地起到构筑种植池的作用, 水、石材、土壤、植物之间相互交融, 形成岸边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自然过渡, 显得较为生态、自然。在水体中央营造较大面积的水生植物景观时, 为满足水生植物对水深变化的要求, 常需在水下安置一些设施, 较简单的是在池底用砌砖或混凝土围合筑成具一定高度和面积的种植床, 然后在床内填土施肥, 再种植水生植物。应用此方式种植的植物主要有荷花、睡莲、萍蓬草等。

5 水生植物的养护

水生植物的养护主要是水分管理, 沉水、浮水、浮叶植物从起苗到种植过程都不能长时间离开水, 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施工, 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 确保植物体表湿润, 做到先灌水, 后种植。如不能及时灌水, 则只能延期种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种植后要及时灌水, 如水系不能及时灌水, 要经常浇水, 使土壤水分保持过饱和状态。

其次, 病虫害防治也是养护的重点, 影响水生植物观赏价值的主要是虫害、鱼害。虫害发生在和草坪接壤处的区域。草坪中往往有成灾的害虫种群, 当草坪中食物匮乏或遭到外来干扰 (如喷洒农药) 时, 害虫会成群结队向水生植物区迁徙, 可危害水生植物至灾。鱼害是水生植物的另一大害, 食草性鱼类对水生植物的危害是致命的, 要适度控制食草性鱼类的种群数量, 像苦草、慈姑、睡莲、荷花、芦苇、芦竹、茭白等都是食草性鱼类的美味佳肴。

6 结语

水生植物种类繁多, 在种植设计时综合考虑其生长环境及本身的习性, 通过对绚丽多姿水生植物的巧妙搭配与悉心栽植、养护, 定能使一泓清水焕发勃勃生机, 展现万千景象。

摘要: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构筑水景中的种植意义, 介绍了水生植物的种类、种植设计、种植形式和养护, 以为园林水景中水生植物的应用提供依据。

植物文化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篇3

关键词 植物文化;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在当前中国的园林景观之中,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元素和表达内容,不仅美化和绿化了园林,还承担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蕴,在美学上和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之中主要以现代园林之中的植物配置来得以表达,以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承载设计师的造园理念。

1 植物文化的主要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植物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在古诗文之中常常出现以植物入诗或以植物作为意象的例子。古人对不同植物寄托了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如认为竹子谦虚、坚韧,认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认为牡丹富贵华丽,认为松柏沉默坚定,这些美好的思想品质和吉祥象征赋予了中国的園林景观以更多地人文背景和思想深度[2]。通过栽种不同的植物,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表现出主题和主旨,以植物文化表达自身的美学追求和造园理念。

2 现代园林的植物配置

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时,为了亲近自然、贴合人民对于自然环境和绿色植物的现实需要,植物的配置成为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在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有以下几点方法和对策。

2.1 结合地形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

当园林中植物种类较多、园区占地面积较大时,按照主题设计植物景观可以最好地做到多而不乱、繁而不乱,也能较好地表达设计师的设计主旨。

在设计植物景观的主题时,设计师可以结合地形进行主题的划分,如池塘、小河附近以“水”为主题进行设置,在池塘之中设置水生植物睡莲、荷花,在池边种植芦苇、菖蒲,在河岸上载重垂柳,结合池塘、小河的景观和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将河流、池塘和水生植物、河边植物相互映衬,再加上水中的游鱼和河岸上的行人,有静有动、生动活泼。

除了“水”为主题,结合地形以大量乔木间杂种植还能够塑造出山丘和林野,以灌木和乔木制造出地形起伏的山峦丘壑。园区较小的园林,设计师可以合理运用植物营造出景深,并巧妙运用植被对各个景观之间进行天然地隔断,使园林显得繁而不乱、层次分明。

在有着大片开阔地的园林之中,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被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特色植物,大范围种植某种花卉形成特色园区。等到花季,鲜花盛开,乍看好像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这种密集种植单一花卉带来的景色极富冲击力和感染力。

2.2 以四季为主题配置植物

除了地形,占地面积较大的园区还可以设置各种富含人文底蕴的主题,例如以四季为造园主题,在各个分区之间以植物或是建筑隔断。在以“春”为主题的园区,设计师可以遍植花木营造出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气氛,主要选择迎春花、桃花、杏花等春季开花的花卉,使这一园区成为春季赏景的重点。在以“夏”为主题的园区,结合池塘可以塑造出夏季庭院深深、小荷初绽的景象,也可以以石榴花、紫藤等夏季花卉为炎炎夏日增添清爽绚丽。夏季植物生长繁茂,许多落叶乔木都会在夏季枝繁叶茂,像槐树、银杏和梧桐等树木都是营造夏季清凉绿阴的典范,为城市增添绿阴和凉意,也有助于城市夏季温度的降低[3]。

秋季的园区在造园理念上可以突出红叶的热烈和黄叶的绚烂,在秋季为主题的园区,园林设计师可以广泛种植枫树、槭树等秋季树叶变红的乔木及银杏、二球悬铃木之类秋季变黄乔木。对于园区较小、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的园林,秋季主题的园区也可以以菊花等盆景为主要景观,以菊花的凌冽风姿烘托秋季园林植物景观的英姿飒爽,营造出秋高气爽的景色。

冬季的造园主题受限于地区环境和环境温度,对于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高的地区,冬季的植物选择范围较大,能够在野外越开花冬的花卉,茶花就是不错的选择。在冬季平均气温更加低的地区,造园时设计师可以选择腊梅和梅花,傲雪寒梅可以成为冬季赏园的重点。在中国北部,冬季的气候更为严酷,极端性天气也跟多,为了保证冬季的植物存活,设计师应该更多地选择耐严寒的植物。松柏等常青乔木、灌木四季常青不惧严寒,以此作为造园的主题能够营造出凛冽肃杀的气氛,在冬季大雪纷飞时也非常应景。

2.3 高低错落配置植物

除了按照主题配置植物,植物搭配时还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高度搭配。例如,在设计园林时进行植物配置,将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混杂种植,将垂柳、旱柳等垂坠感较强的植物种植在水域附近的池塘、小河边,搭配水葱、芦苇、荷花和香蒲等生长在沼泽浅水中的水生植物,再配合水中的浮萍、睡莲、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水波袅袅的景色搭配各种赏心悦目的植物,高低错杂,极富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考虑到园林在四季的观赏效果,设计师需要保证园林在四季都有景可看、有花可赏,更多地将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搭配在一起。例如,春天开花的樱花、桃花和杏花花期不同,可以间杂种植,夏天的石榴花、睡莲、栀子和米兰等花卉也可以搭配在一起,再加上秋天包括丹桂、银桂和金桂在内的不同品种的桂花和深秋的菊花、冬季的腊梅水仙,四季花卉参杂种植,使园区时时鲜花盛开、四时之景各不相同,极大地提升观赏性和趣味性。

对于园区较大、有条件对园林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园林,设计师在植物搭配时可以考虑到园区的色调统一和色彩和谐,能够进行更多地搭配尝试。例如,将枫树、槭树、鸡爪槭和红栎等树叶呈现红色的乔木搭配上石榴花、凌霄花等红色系的花朵,再加上石蒜、红玫瑰和红蔷薇等色泽红艳的花卉,园区的色泽将会非常统一和谐。除了红色系,黄色系的花卉植物也很好搭配,乔木中的银杏、梧桐、榆树和水杉秋季有着金黄的叶片,花卉中腊梅、金缕梅、迎春花和金合欢绽放着金色的花朵,将其搭配在一起,园区将有着金色的主题色调。

3 结语

由于城市化步伐的逐渐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条件的要求逐步提高,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生活条件提高后对于绿色生活和减少废气噪音的实际需要,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中植物覆盖率有着更高的要求,植物景观成为当前造园的重点。结合植物文化,合理配置植物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和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杨絮飞,李国新.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语素的多维审美意蕴[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

[2]于冰沁,王向荣.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乃昕,杨茂川.因借用地人文属性 彰显植物文化内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5).

论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篇4

论园林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要素,对园林景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论述了园林植物的表现时序景观、表现空间变化景观、表现意境景观、表现景观美等美化方面的作用,同时又对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防护作用和社会经济作用进行了探讨.

作 者:王芳  作者单位:西安市绿化养护管理处,陕西,西安,710032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10 22(12) 分类号:X3 关键词:园林植物   景观   作用  

兰州常见园林植物 篇5

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为依据,结合我国主要城市植物分布状况,全国被划分为11个大区。其中,温带草原区被称为Ⅸ区,以下简称为Ⅸ区。兰州和兰州同属于Ⅸ区,兰州则是Ⅸ区的代表城市。

适宜种植在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园林植物

常绿乔木及小乔木

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侧柏,杜松,青海云杉,青杆,鳞皮云杉,紫果云杉,鳞皮冷杉,西安桧,祁连圆柏,大果圆柏,塔枝圆柏 落叶乔木及小乔木

小叶杨,文冠果,栾树,臭椿,刺槐,旱柳,海棠果,暴马丁香,火炬树,沙枣,银白杨,青杨,新疆杨,花红,核桃,国槐,白桦,榆,春榆,山杨,山桃稠李,钻天杨,小叶朴,白蜡,青甘杨,康定杨,山杨,康定柳,黑榆,欧洲白榆,红桦,坚桦,辽东栎,山荆子,山杏,甘肃山楂,箭杆杨,箭杆杨 常绿灌木

高山柏,沙地柏,方枝柏,陕甘瑞香,凹叶瑞香,毛蕊杜鹃,头花杜鹃,百里香杜鹃,秀雅杜鹃,烈香杜鹃,红背杜鹃 落叶灌木

榆叶梅,锦带花,连翘,金露梅,金银木,紫丁香,红瑞木,百里香,牡丹,毛樱桃,柽柳,盐肤木,山梅花,猬实,紫穗槐,珍珠梅,黄刺玫,鸡麻,接骨木,羽叶丁香,黄栌,扁核木,黄花忍冬,多花胡枝子,香茶藨子,水栒子,欧李,鞑靼忍冬,宁夏枸杞,荆条,太平花,沙棘,雪柳,银露梅,树锦鸡儿,紫枝忍冬,刺五加,花椒,陕甘花楸,多腺悬钩子,黄蔷薇,峨嵋蔷薇,东陵绣球,假稠李,蒙古绣线菊,细枝绣线菊,高山绣线菊,藏花忍冬,小叶忍冬,波斯丁香,毛叶丁香,直穗小檗,毛叶小檗,栓翅卫矛,紫花卫矛,长穗柽柳,互叶醉鱼草,香荚蒾,匙叶小檗 藤本植物

山荞麦,啤酒花,藤山柳,杠柳,葡萄,猕猴梨,天木蓼,何首乌,甘肃铁线莲,绣球藤

草坪及地被植物

草地早熟禾,匍茎剪股颖,马蔺,歪头菜,费菜,结缕草,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紫羊茅,异穗苔草,羊茅,林地早熟禾,小糠草,苇状羊茅,白颖苔草,糙缘苔草,狭穗景天,狼毒,东方草莓,金色补血草,白射干,野牛草,野牛草

Ⅸ区温带草原区界线划分:包括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

兰州植物群落示例

1、银白杨+大果圆柏——连翘+接骨木——二月兰+草地早熟禾

2、旱柳+油松——紫丁香+羽叶丁香+波斯丁香——马蔺+加拿大早熟禾

3、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新疆杨——蒙古绣线菊+红瑞木+红花忍冬+金花忍冬——东方草莓+紫羊茅

同样,适宜种植在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园林植物、植物群落,同样适宜种植在下列城市及地区:

兰州,平凉,阿勒泰,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阜新,肇东,大庆,西宁,银川,通辽,榆林,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集宁,赤峰,大同,锡兰,浩特

Ⅰ区 寒温带针叶林区

区间划分: 包括东经127°20’(黑河附近)以西,北纬49°20’(牙克石附近)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支脉伊勒呼里山的山地,含黑龙江及内蒙古北部地区。常见城市:漠河,黑河

Ⅱ区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

区间划分: 包括东北平原以北、以东的广阔山地,南端以丹东至沈阳一线为界,北部延至黑龙江以南的小兴安岭山地,在地理上位于北纬40°15’至50°20’,东经126°至135°20’之间。常见城市:哈尔滨,牡丹江,鹤岗,鸡西,双鸭山,伊春,佳木斯,长春,四平,延吉,抚顺,铁岭,本溪

Ⅲ区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区间划分: 东北界约以沈阳丹东一线与Ⅱ区为邻;北接Ⅸ区,其界线自开原向西,大致经彰武、阜新至河北省围场,沿坝上的南缘通过山西省恒山北坡到兴县,过黄河进入陕西省吴堡、清涧、安寨、志丹等地,沿子午岭西坡至甘肃省平凉南端;南界与Ⅳ区相邻,由胶东半岛的胶莱河口向西沿鲁中、南山地、丘陵北缘至济南附近,再沿黄河到聊城地区南部,经河北省滋县以南至太行山之浊漳河,然后向西南沿太行山分水岭到山西省运城盆地北沿,再通过陕西省陕北高原南缘,最后沿西秦岭北坡山麓与Ⅸ区南界相接。常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Ⅳ区 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区间划分: 北接Ⅲ区南界;南与Ⅴ区相接,自甘肃省平凉至天水,再向西南经礼县到武都,此绒以西为青藏高原;从武都进入陕西省后,即沿秦岭山脊分水岭向东到河南省伏牛山主脉南麓,再沿淮河主流经安徽风台、蚌埠到江苏省的蒋坝、盐城之后至黄海之滨。

常见城市: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泰安,淄博,潍坊,枣庄,临沂,莱芜,东营,新泰,滕州,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安阳,西安,成阳,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北,蚌埠,韩城,铜川

Ⅴ区 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

区间划分: 北界沿秦岭分水岭,东至伏牛山主脉南侧,转向东南,沿淮河主流,通过洪泽湖南缘,经苏北灌溉总渠至黄海,南界沿大巴山脉分水岭向东南,到神农架南坡,经京山、黄陂、桐城一线到长江南岸的铜陵,沿宣郎广丘陵、宣溧山北缘,太湖边,到无锡、昆山,从崇明、横沙岛之间通过:西界在松潘附近:东以黄海边为界。全区包括: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及甘肃等六省的部分地区。常见城市:南京,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无锡,苏州,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襄樊,十堰 Ⅵ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区间划分: 北接Ⅴ区南界:南界东自三沙湾——飞鸾起,经戴云山至永定,达广东龙川、怀集,广西柳州,到贵州罗甸、望谟一线,沿南盘江北面山原,经曲溪、新平、景东、凤庆、。保山至泸水一线;东起长江口南岸,经太湖北缘、皖南丘陵,过江北的菜子湖,沿长江北岸的黄陂、应城到神农架南坡,越过大巴山山脊,止于松潘附近;西至川西高原南缘。

常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郴洲,桂林,韶关,梅州,三明,南平,杭州,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Ⅶ区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区间划分: 东起至台湾岛中北部及其附属海岛,经福建南部,广东至广西的中部,贵州的西南部,云南的中南部,北回归线从本区通过。

常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东莞,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Ⅷ区 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

区间划分: 东起东经123°附近的台湾省静浦以南,西至东经85°的西藏南部亚东,聂拉木附近,北界蜿蜒于北纬21-24°之间,南端处于北纬4°附近,包括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等五省区的南部。常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

Ⅸ区 温带草原区

区间划分: 包括松辽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区。

常见城市:兰州,平凉,阿勒泰,海拉尔,满洲里,齐齐哈尔,阜新,肇东,大庆,西宁,银川,通辽,榆林,呼和浩特,包头,张家口,集宁,赤峰,大同,锡兰,浩特

Ⅹ区 温带荒漠区

区间划分: 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甘肃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阿拉善高平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台地西端,约在北纬36°以北,东经108°以西的地区。

常见城市: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哈密,喀什,武威,酒泉,玉门,嘉峪关,格尔木,库尔勒,金昌,乌海

Ⅺ区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区间划分: 青藏高原,约在北纬28-37°,东经75-103°。常见城市:拉萨,日喀则

园林植物育种学 篇6

一、名词解释

1、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选育原理和方法,从而改进植物的种性(生物学特性)及创造植物优良品种的应用科学。

2、品种:人类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符合人类需要的,遗传学上相对稳定和一致的,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某种栽培植物的特异性群体。

3、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抗,优质)

4、种质资源:具备一定的遗传物质,能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表达的植物资源的总和。

5、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的工作)

“拿来主义”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靠天吃饭”

7、芽变选种:是指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8、远缘杂交:通常是指植物分类单位上不同种、属及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9、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10、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诱发突变育种,简称诱变育种。

11、辐射诱变育种:利用辐射诱导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辐射育种。

12、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发生遗传变异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化学诱变育种。

13、多倍体育种:利用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14、单倍体育种:经人工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变成纯系,然后再进行选育的育种途径。

15、体细胞杂交:两种异源体细胞,在诱导剂诱发下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称为体细胞杂交。

16、基因工程育种:从供体植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及遗传转化进入受体植物,实现对遗传性状有目的的改造,从而定向改变植物性状的技术。

二、简答题

1、了解主要目标性状P11(1)高产耐贮运(2)品质性状(3)抗逆性(稳产性状)(4)生育期适宜(5)适应机械化需要(6)切花温室栽培

2、种植资源的意义P20(1)是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2)是开展育种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3)是科学研究的基础(4)是宝贵的自然财富

3、种质资源的类别和特点P32(1)特点:种类繁多(物种繁多、变异丰富);分布集中;特点突出;独放异彩(2)类别:

A、本地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地区适应性)B、外地种质资源(反映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差)C、野生种质资源(就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

D、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丰富的突变基因,含许多新的重组基因)

4、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及优缺点P35(1)就地保存(自然保存法)

优点:保存原有生活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费用低

缺点:研究育种不方便,易受自然灾害(2)迁地保存(异地保存)

优点:集中、安全、管理方便

缺点:费用高

(种子保存、种植保存、利用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5、引种的意义P71(1)栽培起源与演化的基础,保护稀有或濒危植物的有效措施之一(最经济的手段)(2)快速丰富本地植物种类

(3)引进优良品种、提高产量或品质等具有明显的效果(4)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资源(育种中间材料)(5)遗传研究材料(基因的性质)

6、引种驯化的理论P72(1)气候相似论(气候相似,引种成功性大):偏重遗传的稳定性,忽视遗传的可塑性(2)驯化理论(实生驯化法:引种对象为实生苗,易成功;逐步驯化法:逐步迁移,甲地→乙地→丙地→丁地):偏重遗传可塑性,忽略遗传稳定性(3)引种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原理

(4)历史生态分析原理(历史生态越复杂,植物的适应性越广泛,引种越可能成功)

7、影响引种成功的关键因子P75(1)温度。主要包括年平均温度,积温,最高、最低温度及其持续时间,季节交替特点等。(春化作用:低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g:牡丹不过关(山海关以北地区无法引种成功)

温度与植物引种有下列三条规律:

北种南引(高山向平原)比南种北引容易成功

(北→南,品质问题;南→北,存活问题)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成功,一年生较多年生容易成功,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容易成功,灌木比乔木容易成功

在植物引种过程中,存在着气候驯化现象

(2)光照。主要包括昼夜交替的光周期、光照强度和光谱成分(光质)

(长日、短日、日中性植物;阳生、阴生、中生植物;花色、叶色高山平原植物)

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纬度相近的地区,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

南种北引:日照时间变长,作物生育期延迟,甚至不能开花结实,因此宜引种较早熟品

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北种南引:日照时间变短,温度变高,作物加速发育,缩短生育期,宜引种晚熟品种或感光性弱的品种 技术措施P84 我国北方多长日照植物(小麦),南方多短日照植物(水稻、玉米)

短日植物光照时间与温度作用相叠加,长日植物光照时间与温度作用相抵消,看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3)降水和温度。包括年降水量、降水在四季的分布和空气湿度(旱生、中生、水生)(4)土壤。土壤的理化性质、含盐量、矿物质及有机质含量、pH以及地下水位的高低(酸性土植物、碱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

(5)生物因子:植物在原产地与周围的生物或土壤或土壤系统建立了协调或共生的关系(共生关系,如菌根、兰花、松树;传粉昆虫;雌雄异株)

8、提高引种成功的措施P82(1)材料的搜集和试种,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 引种可塑性大的植物材料;品种数量要多些,每个品种数量要少;多点试验;④逐代迁移法或多代连续迁移法;⑤选择有希望的品种

(2)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良种良法相结合,发挥优势)(3)引种与选择和其他育种技术相结合,不断提纯复壮和选育新品种

9、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P44(1)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生活率,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内逐渐占优势,并造成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优胜劣汰)(2)选择的作用基础是遗传变异

10、育种的程序P57(1)原始材料圃(一个原始材料一个小区,每隔5~10个小区设一对照,不设重复)(2)株系圃或选择圃(每个株系或混选后代种植一个小区,设对照,5~10个小区栽一标准品种,采用顺序排列,2次重复,必须设保护行)(3)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4)品种比较试验圃(5)品种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

11、实生苗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的比较P54(1)混合选择法(表型选择法):是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中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繁殖材料混合起来正在同一块地里,并与标准品种进行鉴定比较。(优良个体,混合留种、混合种植)对原始群体的选择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叫一次混合选择 优点:简便易行;获得材料较多;保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缺点: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无法消除环境引起的误差,选择效果差

(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是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繁育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优点:能选出可遗传变异;有效淘汰劣变基因 缺点:要求较多的土地设备和较长的时间

12、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加速选种的方法P53(1)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选择群体要大

选择性状的变异幅度大

必须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生长的群体中选择

④根据综合形状有重点的选择(任何植株都是综合的有机体,但存在性状的差异)

⑤遗传力高选择效果好(标准提高)(2)加速选种的方法P60

灵活运用各种选择法

圃地设置的增减

适当缩减圃地设置年限

④提前进行生产试验

⑤利用保护地进行一年多代繁殖选择

⑥异地栽种加速繁殖

⑦提早繁殖与提高繁殖系数

13、亲本选择的原则、选配的原则P90(1)选择的原则

明确亲本选择的目标性状,分清主次

扩大育种原始材料,精选亲本

亲本尽具有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④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2)选配的原则

亲本性状互补(取长补短,主要性状的优缺点尽可能互补)

亲本之一最好是当地品种

尽量选择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为木本

④不同生态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相组配

⑤以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⑥要注意亲本材料的育性及亲本杂交亲和力

⑦注意亲本的遗传规律

14、杂交方式有哪些P87(1)单交(A/B)(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

(2)复合杂交(两个以上亲本参与的杂交):三交(A/B//C或A//B/C)、四交、双交(A/B//C/D)、回交、多父本授粉及聚合杂交

15、杂交技术环节的共性P93(1)杂交前的准备工作:熟悉育种材料;制定杂交计划;准备杂交工具(2)亲本植株的培育及选择(3)花粉采集、贮藏及生活力测定(4)隔离、去雄与授粉

(5)授粉后管理:加强水肥管理,及时疏去多余的花果,促进杂交果实的生长发育(6)室内切枝杂交(7)杂交种子的采收与贮存

16、杂种苗的培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P97(1)精心管理,提高杂种成苗率(2)一致的栽培条件

(3)根据育种目标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

17、回交育种的结果P104 使最后获得的品种与轮回亲本相似,且个别欠缺已经改良

(用于远缘杂交中恢复可育性和品种优良性状,抗病育种中恢复栽培品种的优点)

18、远缘杂交的特点P108(1)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的不育性(3)杂种后代分离的广泛性和不规则性

19、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的原因及克服措施P108(1)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根本原因:遗传差异导致生殖隔离

克服措施:利用多倍体:双亲之一进行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相差过大时最有效

适当选择亲本,并利用正反交

特殊授粉方法或特殊的杂交(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

④利用桥梁种或预先无性接近法

⑤父本柱头移植或花柱短截

⑥子房内授粉、试管受精和体细胞融合⑦利用化学药剂或辐射处理

⑧其他措施

(2)杂种不育的根本原因:减数分裂高度不规则性,使杂种生殖器官发育不正常

克服措施:杂种染色体加倍:利用异源多倍体克服配子败育

利用回交法:恢复可育性,提高杂种结实率

杂种胚或胚乳离体培养、④延长杂种生育性和培育世代,加强选择

⑤蒙导法:如利用砧木

⑥其他方法:改善发育和生长条件,人工辅助授粉 20、杂种优势与有性杂交的主要区别

(1)遗传效应:有性杂交主要利用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育种主要是利用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2)育种程序:有性杂交育种先进行亲本的杂交,然后从杂种后代中选育并纯化成定型的品种用于生产(先杂后纯,先杂交再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优势育种则先使亲本自交纯化为自交系,然后由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品种用于生产(先纯后杂,先自交再杂交,再经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得到优良基因型杂合的杂交品种)

(3)种子生产:有性育种每年可直接从生产田的植株上收获种子,供下一年生产之用,优势育种的杂交品种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设亲本繁殖区和制种区。

21、杂种优势的两个主要假说P115(1)显性学说:杂种的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不足之处:不能说明数量基因的杂种优势;并非所有好性状都由显性基因控制(2)超显性假说:杂种的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的异质结合而产生的基因间互作效应(杂合体比两亲本纯合体显示出较大的优势)。不足之处:排除了客观存在的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

22、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制种)P127~P135(1)人工去雄杂交制种(雌雄同株异化的作物、瓜类;种子繁殖系数大而用量少的作物,如烟草

(2)化学杀雄制种(内吸性化学药剂,抑制花粉的正常发育,适合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如小麦、棉花)(3)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4)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23、诱变育种的特点P159(1)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2)改良植物个别性状,同时多个性状困难(3)变异稳定快,育种年限少(4)改变植物的育性

(5)诱发突变的方向和性质尚难掌握,变异的性状具有不稳定性

24、辐射诱变剂量P165(以M1代的辐射效应来衡量,种子材料称M0,长出幼苗为M1)致死剂量(LD100):使被照射材料全部丧失活力的最低辐射剂量 半致死剂量(LD50):是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半致矮剂量(D50):是被照射材料生长量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临界剂量(LD60):是被照射材料成活率或生长量为对照40%的辐射剂量

25、化学诱变的特点P169 与辐射诱变相比,化学诱变除了具有诱变率高、有利于个别优良性状改良、突变体易于稳定等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简便易行(使用经济方便)(2)诱变效果具一定专一性

(3)诱变效应多为点突破(化学突变谱宽)

26、化学诱变处理中要注意的问题P171(1)预处理:如种子处理前浸泡,提高敏感性(2)防污染:极强毒性

(3)后处理;防止后效应,流水冲洗10~30min,或用化学清除剂(4)诱变剂种类、处理浓度、时间和温度(5)诱变溶液的pH及缓冲液的使用

27、多倍体的特点及鉴定P147(1)特点:

巨大性。茎干粗大、叶片宽厚吧,叶色浓绿,气孔增大但密度减少,花粉增大

品质和观赏价值提高。花冠大而厚实,花色浓艳,花瓣较多

适应性和抗逆性增强。

④可孕性降低。种子大而少,甚至不结实

⑤生育期延迟、花期长

⑥相关基因剂量增加,次生代谢物质和防御作用的化学物质量增加(2)鉴定:间接鉴定:外部形态特征、解剖特征、育性

直接鉴定: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直接测定DNA含量)

测叶绿素、维生素等有机物质含量

28、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P179(1)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和种子发育的障碍(2)扩大变异范围(体细胞无性系变异)(3)倍性控制(如胚乳培养)

(4)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自交系获得)(5)诱发和离体筛选突变体(6)快速繁殖(如茎尖培养)(7)利用微茎尖培养获得无病毒苗(8)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和远距离运输(9)作为外源基因转化的受体系统

29、单倍体的特点及鉴定P152 特点:矮小性、不育性、全显性

鉴定:外部形态鉴定育性染色体计数④流式细胞仪⑤遗传标记 30、体细胞杂交的意义P182(1)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为实现异源遗传物质转化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材料(2)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的障碍(3)融合获得细胞质杂种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31、原生质体融合的产物:A细胞;B细胞;AB细胞;AA细胞;BB细胞。原生质体融合最后只允许异核细胞存活,淘汰双琴女同核体

32、有性杂交与体细胞杂交遗传传递的区别

(1)有性杂交是通过父本和母本进行有性生殖;体细胞杂交是一种生物技术,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2)有性杂交停留在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在染色体水平

33、基因工程育种的程序、意义P189(1)程序:目的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分离获取

目的基因或DNA重组质粒构建

受体材料的选择和再生系统的确立

④转基因方法的确定和外源基因的转换

⑤转化体的筛选和鉴定

⑥转基因植株的育种利用(2)意义: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基因可在不同的生物系统之间进行交流或转移

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④定向改良植物:可以对植物目的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向选择

⑤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分离纯化快

34、转基因植株的鉴定:DNA水平鉴定(PCR扩增);RNA水平鉴定;

翻译水平鉴定(标记基因)(1)表型选择

35、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防止退化的措施

园林景观中水生植物的应用 篇7

1.1 水生植物的定义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凡是生长在水域附近,如湖泊、河川、池塘及海边的半咸水和海水中,或长年在潮湿的区域生长的植物,都可以称为水生植物。

1.2 水生植物的分类

依照生长习性,水生植物可分为固着性水生植物和漂浮性水生植物两大类。依照生长在水面的位置分可分为五类,其中海生植物为咸水类型,其余四种为淡水类型:(1)沉水性植物植物体完全沉浸在水中,整个生长周期几乎是在水中完成。(2)漂浮性植物这类植物茎已退化,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随水漂移。(3)浮水性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茎不直立,叶片漂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开放时临近水面。(4)挺水性植物根生长于泥土中,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且直立挺拔于水面,花色艳丽,花开时离开水面。(5)海生性植物,是咸水类型的水生植物,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河口交会处或海岸地区泥土松软淤积的潮湿地带。

2 水生植物在营造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原则

水生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及水畔园林植物所形成的倒影,均可以加强水体的美感。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 水生植物景观与园林的整体统一原则

园林景观是由一系列的景观部分组成的整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在水生植物景观设计时,也应把水体景观作为一个部分来思考。除了应用水生植物造景外,还要注重水体景观与周围景观耐湿乔灌木的配置达到整体最佳状态。

2.2 注意混合的植物配置方式和季相变化时的景观变化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水体环境,水位和水深情况形成具有一定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线条,例如济南园博园中的威海园,采用了不同姿态、形韵、线条、色彩的水生植物。植物种类搭配组合,多样性的搭配使观赏者产生了宁静、内敛的情绪。如蓝色的凤眼莲,白色的水鳖,黄色的萍蓬草和多花色的花菖蒲等,各种颜色的花搭配在一起为水面增色不少;水生植物叶色丰富,如黄绿色的茭白、草绿色的慈姑、亮绿色的菖蒲、粉绿色的黄菖蒲、深绿色的水葱等,各种不同绿色搭配,使得水景更加生动,具有灵动之感。

植物造景讲究经管的延续性,水生植物也应注意季节更替产生的不同的景观。选择不同观赏期或者是常绿的种类混合种植来创造连续性的观赏景观,创造自然水景之美,形成稳定和多彩的季相景观。

2.3 植物种类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结合前沿的科学技术培育新品种,大力开发本土野生植物资源和引进外来适应当地的适生种实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均大于浮水和挺水植物,由于沉水植物观赏价值相对较差,所以沉水植物的生态作用也被忽略了。研究表明,将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配置在同一水体空间中,不仅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可以形成观赏期长、层次丰富的水生植物景观。同时对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或遭受重金属污染可起到更大的作用,更大的发挥水生植物在生态水景中的生态效应。

2.4 展现地域性特色的原则

不同的地域其水景的特点也有不同,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周边环境,选用适宜的水生植物,结合瀑布、叠水、喷泉等不同的环境呈现各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不仅要使用常见的水生植物还应开发适合当地并具有地方特色的野生种类,展现地域性特色。

2.5 展现文化意境的原则

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的参与并不仅仅用于造景,更大程度地上是“借物言志”,把许多文化内涵赋予水生植物。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将荷花的自然之美延伸到对其高贵品格的崇敬;如拙政园的“听雨轩”创造出了“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的诗情画意;再比如济南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所以,应进一步挖掘水生植物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水生植物景观。

3 目前水生植物造景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3.1 水生植物应用种类缺乏多样性

从古代文人的诗句到中国各个园林水景中的水生植物应用的历史和现状,发现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水生植物种类还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为荷花、睡莲、千屈莱、鸢尾、金鱼藻、菖蒲等常见的水生植物。缺乏多样性的植被群落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完善的,单一的植物群落组合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自我循环的能力减弱。

3.2 水生植物的植物景观配置方式单调

当前,水生植物应用于水景中的形式多数是沿着水体边缘条形种植的形式或者是在水面片植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人整齐和大气的感觉,但在垂直空间及景深方面的丰富能给观赏者提供步移景异的自然景观,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品位。

3.3 秋冬季节景观单调,常绿种类缺乏

常绿的水生植物种类较少,秋、冬季节水边景致较为单调,景象较枯。选择适宜的植物及创造植物越冬生长条件,使水生植物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仍然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或者选择常绿的种类,以维持常年较好的观赏效果已成为现如今的水生植物造景的首要问题。

3.4 水生植物应用的生态作用研究不够

在园林水景设计中,因为过多地考虑园林美学的要求,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立,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水生植物潜在的生物侵害问题并未引起学术界和园林部门的足够的重视。注重水体表面的景观效果,有利于进行污水净化效果的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

4 结语

随着生态美学在世界的发展趋势,今后的水景景观必然要向水体景观与生态系统相结合方向发展,向水体景观及其周围环境生态系统保护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应在造景设计时注重景观美学与生态学理论的结合,巧妙运用各种类型的水生植物营造具有诗情画意和深刻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色和环境优雅,生态系统稳定优良的水生植物景观。

摘要:在营造园林水景时,水生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将景观美学与生态系统保护巧妙地结合为一体。目前的水生植物造景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才能营造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现代园林水景。

武汉园林植物浅析 篇8

关键词:植物配置;植物分布;形式与功能;生态特性;环境搭配;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 S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3020(2016)02-0070-06

1 前言

1.1 当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的问题

(1)色彩搭配与个性问题。植物配置应注意季相与色相的变化,而有些公园植物配置中过分强调“四季常青”,缺乏季节美感,色彩单调。植物配置千篇一律,略显呆板,无一定的色彩对比、层次对比和质感对比,不能体现独特的景观效果,显得没有“个性” 。

(2)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问题。园林艺术历来讲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目前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常常存在只重形式,忽视功能要求的问题。如公园中配置大面积的观赏草坪,这样不仅不利于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造成管理养护的不便,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游人的活动、休憩。

(3)偏重绿地率忽视绿量。一个城市的绿量是决定该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很多城市公园配置了大面积的草坪和低矮植被,虽有较高的绿地率,但绿量不足,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

(4)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问题。城市公园植物配置中经常出现重配置的艺术性,忽视植物生态习性的科学性,由此而引起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在公园中盲目引用外来树种,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2 城市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遵循统一、均衡、韵律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不论设计环境面积大小,都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的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要领。

如果绿化环境小,简洁的草坪,孤植观赏性强的树种是可以的,过度的复杂反而给人拥挤和杂乱的感觉。但在绿化面积较大的地方,如公园绿化、居民区绿化等就很难达到园林景观的要求。

(2)要重视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园林植物本身都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随着四季的变化,植物的花色、叶色等外部形态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因此在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群落花色、叶色等外部形态的季节性变化。例如春有桃李、樱花、海棠;夏有荷花、广玉兰、紫薇;秋有桂花、红枫;冬有腊梅、松柏。从而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是全年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要主次分明。每一块园林绿地或在某一局部,都要选择1~2种树木为主要树种,来突出绿化的主题。然后再适当搭配其他树种来烘托主题,丰富景观。如果不分主次,将各种植物混杂在一起,势必形成杂乱混交林相,难有好的景观效果。相反,如果主景树与配景树配置得当,主次分明,就能充分显示植物群落的群体美、和谐美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要满足设定功能的要求。每块园林绿地都有其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观赏、游憩、防护等。设定功能不同,植物的配置也就不同。因此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时,要根据确定的功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

(5) 要密度合理。植物之间栽植密度过大,植株就得不到足够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密度过小,又达不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因此,在种植设计时要有一个合理的密度。通常按成年树木树冠的大小来确定种植距离,若考虑到当时的绿化效果,也可以适当加密,以后随着植物的长大再不断加以疏间、调整。

在综合考虑以上的几个方面因素后,再根据园林绿地构图上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固植、散植、群植等配置的基本手法真正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点

选择武汉市特色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公园——解放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该公园位于汉口解放大道。

2.2 研究内容方法及对象

(1)温度和湿度调查。在8月10日~12日这三天对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主要仪器有:温度计、湿度计等。

(2) 植物配置的调查。解放公园植被分布现状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包括植物的丰富度、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分布现状、植物的配置存在的问题等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分析。主要工具:卷尺、直尺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配置的丰富度

通过对公园的实地调查,该公园植物配置所使用的主要植物种类大约有27种, 物种选择相对丰富。下面就其植物丰富度做一个较完善的介绍:

乔木主要有: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华威顿椰子Washingtonia filifera、银海枣Phoenix Sylvestris、棕榈Trochycarpus fortunei、石楠Photinia Serrulata、白榆 Ulmus pumil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等。

藤本植物主要有:紫藤Witeria sinens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高大灌木主要有:栀子花Gardenia jisminoidas、木槿Hibiscus Syriacus、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樱花Prunus Serrulata等。

地被植物及矮小灌木主要有: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紫叶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Atropurpurea'、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韭兰Z.grand、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马蹄金Dichondram icrantha、醡浆草Oxalis comiculata、野芝麻Lamium barbatum、万年青Rohdea japonica、湖北十大功劳Mahonia ganpinensis、小果十大功劳M.bodinier等。

3.2 自然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3.2.1 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平均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图

通过对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温度变化状况为期三天的测量发现阳面的平均温度比阴面的高2.62 ℃。

通过对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湿度变化状况为期三天的测量发现阳面的平均湿度比阴面的低6.44%。

3.2.2 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植物生长现状及分析

(1)喜阳植物在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的生长现状。代表树种:桂花、香樟、广玉兰。通过调查及研究测量发现这些树种在阳面的长势明显好于在阴面的长势。桂花阳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15.16 cm(±1.01),阴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12.18 cm(±1.07),它的阳面平均直径比阴面的大2.98 cm,阴面和阳面桂花直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 并且阳面的树叶呈墨绿色,阴面的稍显淡黄色。香樟阳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28.3 cm(±2.02),阴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26.2 cm(±1.08)它的阳面平均直径比阴面的大2.1 cm,阴面和阳面香樟直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 ), 并且阳面的树叶比阴面的大,繁茂度也高于阴面;广玉兰阳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20.06 cm(±2.79),阴面距地面1.0 m处平均直径18.82 cm(±2.12),它的阳面平均直径比阴面的大1.42 cm,阴面和阳面广玉兰直径生长差异显著(p<0.05),并且阳面的树叶比阴面的大,繁茂度也高于阴面。

(2) 喜阴植物在公园主要建筑物及坡面阴、阳两面的生长现状。代表树种:八角金盘、鸢尾、杜鹃。通过调查及研究测量发现这些树种在阴面的长势明显好于在阳面的长势。八角金盘阳面平均高度34.83 cm(±1.79),阴面平均高度38.77 cm(±2.99),它的阴面平均高度比阳面高3.94 cm,阴面和阳面八角金盘高度生长差异显著(p<0.05),叶色:阳面呈浅绿色,阴面呈墨绿色;鸢尾阳面平均高度34.04 cm(±2.48),阴面平均高度39.17 cm(±2.59),它的阴面平均高度比阳面高5.13 cm,阴面和阳面八角金盘高度生长差异显著(p<0.05),叶面:阳面叶片细而窄,阴面叶片宽而厚; 杜鹃阳面平均高度28.23 cm(±1.54),阴面平均高度31.93 cm(±1.92),它的阴面平均高度比阳面高3.70 cm,阴面和阳面杜鹃高度生长差异显著(p<0.05),阳面叶片呈浅绿色,阴面叶片呈深绿色。

(3)分析:通过以上图表、数据分析和特征观察表明对于喜阳植物来说,阳光和水分充足的自然环境是它们生长的最佳环境,阳光和水分不充足的自然环境是它们生长的不利环境;对于喜阴植物来说,充足的阴凉和水分的自然环境是它们生长的最佳环境,不充足的阴凉和水分环境是它们生长的不利环境。

3.3 公园主要植物分布现状

3.3.1 主要植物分布现状

在进门的大型写意石雕“米芾拜石”四周以马蹄莲环绕形成一个圆形入门景区,中间以群置雪松为景,两侧鱼尾葵对植,在河岸两边以紫薇、美人蕉、杨柳等作为护堤树种,过桥后两侧以木制花坛中栽植苏铁行植,花坛中以太阳花为点缀。

游乐区以广玉兰为行道树,林间步道区地被植物有三叶草、春鹃、小叶黄杨,行道树有法国梧桐、柳树和棕榈,灌木以山茶为主。在侧路上的乔木以法国梧桐为主,灌木以桂花为主,地被植物以洒金柏为主。

涵蓄广场四周以女贞紫藤环绕,中间木制花架、走廊以紫藤以及盆装吊金钱为主,走廊下地被植物以鸡冠花、春鹃为主分四块环绕广场,内圈以金合欢环绕,地被植物有粉花绣线菊和大花萱草。

水生植物区侧边以华威顿椰子、银海枣、棕榈为一个热带植物点缀园。水生植物区主要以荷花和睡莲为主,配以藻类点缀。

在盆景园入口处侧门丛植芭蕉,园内乔木以三角枫为主,盆景的植物主要有对节白蜡、罗汉松,墙边以紫薇行植成景。出门荷花池边乔木主要是柳树,灌木有海棠和慈孝竹。

3.3.2 植物分布的总体景观和生态效果评价

在入门景区,植物配置的总体景观较好,基本上掌握了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则,但马蹄莲管理不当,后面有几株叶片出现干枯现象,对总体景观效果有一定影响。河岸景区植物配置较杂乱,且植物选配不当,使景区效果显得单调无味。过河后苏铁行植,总体规划较好,但无高大遮荫树木,给游人带来一定的不便。

游乐区以广玉兰为行道树基本符合植物配置原则要求,但树冠遮荫投影较小,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侧路上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选配较好。

涵蓄广场总体植物配置较好,女贞为四季常青类植物,总体景观效果较好,中间紫藤和盆装吊金钱结合生趣盎然,很好得点缀了总体景观。地被植物的选配也符合配置原则。

水生植物区侧边以华威顿椰子、银海枣、棕榈为一个热带植物点缀园,给游人一种异国景色,在游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在心里对设计师的高超水平和底蕴感到由衷的赞赏。

盆景园的植物主要以对节白蜡为主,基本符合盆景树木的选配要求,紫薇行植成景,乔木以三角枫为主,搭配较合适,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荷花池中的柳树孤植效果不显著且造型较差。

3.4 公园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1 存在的问题

(1)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① 在河岸边种植的植物杂乱无章,给人一种很拥挤和压抑的感觉;② 过桥后的景区只有苏铁行植,无遮荫措施;③ 荷花池景区的中间柳树与周边植物搭配不和谐。

(2)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① 游乐区的走道上以广玉兰为行道树但管理不当,出现断枝较严重;② 广场花坛中的分化绣线菊和矮牵牛生长势虚弱,叶片呈浅黄色,是缺少肥料的表现;③在进门左侧服务区边上有一绿地中植被遭到施工损坏严重。

(3)生态特性与环境搭配方面存在的问题:①紫薇,美人蕉种植在大乔木丛中,且离水源较近;②在广场外圈的植物中有一处杜鹃种植在露天干旱处;③ 在樱桃园中的土质过粘且较干燥;④ 鸢尾生长在近水区,土质过粘。

3.4.2 解决方法

(1)掌握植物的观赏特性,达到美化效果。在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① 树形: 分塔形、圆锥形,如雪松、冷杉、毛白杨、水杉、侧柏;分圆柱形,如沙兰杨、龙柏;分垂枝形,如垂柳、龙爪槐;分风致形,如油松、枫树、梅树;分球形,如七叶树、银杏、杜仲、黄刺梅;分匍匐形、攀援形,如铺地柏、迎春、凌霄、紫藤、金银花、葡萄。② 树干:有一些树种的树干具有特殊的皮色,在园林中具有一定的观赏意义,如梧桐的干皮呈绿色,白皮松的树干青白色而有斑纹,白桦的树皮粉白,红端木的树皮通红等。枝干可供观赏的树木还有竹、迎春、法桐、毛白杨、山杏等。③树叶形状:叶片大者如毛白杨、梧桐、法桐等,外观粗犷有力,与风雨则发出特殊声音,与松树的职业被风吹动所发出的“松涛”一样富有情趣。叶片小者如柳、槐等,外观纤细柔和,又可以与外观粗犷的叶片配置形成对比变化。银杏的蝶形叶,七叶树的放射状叶,梧桐的掌形叶等,无论孤植或各树分别群植,皆可作观赏衬景;叶色:利用叶色的变化配置,更是在园林中取得季节美的重要手法,叶色变化明显而诱人的莫过于秋色,秋叶为黄色的有银杏、沙兰杨、柳树类;橙黄叶色的有栾树;红叶的有元宝枫、山楂、梨、柿、黄栌、黄连木、花椒等。④ 花:园林植物的花是重要的观赏对象,它有丰富多彩的形状、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各种类型的芳香。园林绿化选择树种和花卉植物时,要考虑它们的花色、开花方式、花期和香型等。⑤ 果实:在具有美观果实的树种中,除栽培果树以外,最常用于园林布置有:银杏、木瓜、柿,它们具有黄色或橙黄色果实;橘红色果实的有山楂、海棠、枸杞、南天竹等。一般用观果树种配置成的群落,在秋季和初冬有显著的观赏效果(陈有民,1990)。

通过以上的植物基本形状特性我们对公园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尝试解决方法如下:在河岸边以柳树作为乔木,并为主要护堤树种,在岸坡上以狗牙根为主要护坡草种,在近水区修筑水泥护坡。这样布置使河岸景区顿显开阔整齐,给游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在过桥后的景区苏铁两边种植两排高大银杏树种以满足夏季游人的遮荫需求;把荷花池景区中间的柳树换为树形大且优美的对节白蜡,这样和周围的景色树种就比较和谐了;在石桥右侧的绿地中分两面布置,在右边的绿地中以香樟作为乔木,以桂花作为灌木,以鸢尾作为下层地被植物,在左边的绿地中以水杉作为乔木,以葱兰和八角金盘作为地被植物。

(2) 加强公园物业管理。①公园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要完善公园的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对工作人员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其明白自己的职责,并自觉得去履行。②游客的管理。游客的管理要求是需要把明确且醒目的广告宣传放在第一位,工作人员的监督为辅进行的。并要有适当的奖罚制度作为保障。

(3)掌握植物的生态特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① 充分考虑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植物按期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其竞争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和自身表现不尽相同,一般木本植物定植后,要求尽可能的相对稳定。因此在配置中必须考虑到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时期种间、株间可能发生的影响,合理搭配,达到理想的效果。②充分考虑植物的抗性。植物的生长与水分、温度、光照及其他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由于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一般深根性的植物比浅根性的耐旱,木本比草本耐旱。因此,山坡地应多配置深根性植物,湖岸溪旁可多植浅根性植物。一般生长在林下者,叶色浓密质厚者较耐荫,耐荫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配置成树群。阳面宜植喜阳光温暖的花木,北面则反之。

通过以上植物生态特性与环境搭配方面的理论知识我们尝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紫薇、美人蕉为喜阳性树种,可以把它们以群植或行植的方式单独配置成景,同时它们不适宜栽植于近水区,应该栽植于半湿润的远水区;杜鹃是喜阴树种,不宜栽植于露天阳光暴晒环境中,应栽植于阴凉湿润的环境中,且土壤不宜过干旱:樱桃园中的樱桃生态特性为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粘土上生长不良,所以应该把它们的生长土壤换为砂质土壤,并且土壤不宜过干旱;鸢尾不适宜生长在近水区,且土质不宜过粘,应把它们放在半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

(4)园林植物配置应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切实处理好大环境与小环境协调统一,最大限度上的满足园林绿地功能上的要求。这是实现园林总体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设计不同的植物配置形式,以适应上述目的。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实地调查公园各部分的植物配置及空间体验,发现根据人的活动,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细部体现人性化仍是我们要重视的内容。

4.1 结论

(1)植物的选择原则。植物的选择应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尽量使用原有的植物群落。对同一地区的不同绿地进行设计时,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植物的大小、形状以及尺度应该与公园的尺度和空间相协调。

(2)空间的组成原则。应利用树冠、树枝、树丛组织空间,形成空间序列和视线序列。以乔木为骨干,常绿、落叶树种合理搭配,使人们在享受舒适树荫的同时,可以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欣赏落叶乔木的姿态。

(3) 植物的选配原则。如以保健植物群落(芳香植物、药用植物等)为先,增强人的体质,防治疾病;让儿童能更好、更直观的认识自然界的植物类型、种类、姿态乃至其生态习性,从小树立不破坏绿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观念。

(4)园林小品的使用原则。道路、广场周围可以设置亭廊花架等休息设施,让居民既可休闲娱乐又可享受自然风景。我们应在立足传统造园精华的基础上,接受全新的设计理念,在运用人类行为心理学对友人行为等作仔细观察和深入调查。只有全方位、多视角得推敲园林设计作品,才有可能使其不断完善,以满足和适应现代众多游人多样化的需求。

4.2 讨论

(1) 植物配置的生态理念。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生态观来指导植物配置。植物不仅具有美化和观赏功能,而且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作用。用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昆虫、鸟类、小兽类等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和繁衍场所,从而创造出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使用者要求,结合环境心里学、环境行为学等多学科进行设计,满足人活动、遮荫、赏景和提高环境质量等的功能要求。同时,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缓解人们心里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能够释放氧负离子、抗生素、芳香气体等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因此,营建生态保健型植物群落,集体闲氧吧、美容保健、杀菌防病、茶饮料理、景观欣赏、提神醒脑、防虫助眠等诸多功能为一体,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如体疗型植物群落、方向性植物群落、触摸型植物群落、听觉型植物群落等。

参 考 文 献

[1] 于家.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J].园林,2006,3:21-25.

[2]侯富荣和王晓军.建设生态园林要以人为本,崇尚自然[J].河南林业,2002,5:26-28.

[3]黄艳.城市广场绿化植物及配置[J].中国花卉园艺,2003,12:18-19.

[4]李耀健.园林设计中忽视游人行为需要的几个问题[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2:50-53.

[5]刁克.谈植物景观的布局[J].中国园林,2001,17(1):51-52.

[6] 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21-24.

[7]刘少宗.中国优秀园林设计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31-37.

[8]余树勋.谈植物造园[J].中国园林,1988,2:2-6.

[9]叶振启.试论园林植物景观特色[J].中国园林,1988,2:7-10.

[10]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2-16.

[11]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4-17.

[12]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170-173.

[13]王治国,张云龙.林业生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6-18.

[14]宋永昌.植被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7-51.

[15] Fujii,M,YokohariM.Watanabe T (2002) 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armlands in Edo (in Japan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J].City Plan Rev Spec Issue,2002,37:931-936.

[16]Lamb,D.Large-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tropical forest lands:the potential role of timber plantations[J].Restoration Ecology,1998,6:271-279.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天平游戏教学反思下一篇:英国医学专业申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