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案及答案

2025-05-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祝福教学案及答案(推荐7篇)

祝福教学案及答案 篇1

【课前预习】

1.zhēnɡ shàn tuán kē páo jiàn xīn lǐ niù

2.(1)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2)形容人声喧嚣杂乱。(3)很顺从,很熟悉。(4)难为情的样子。

3.小说一共写了三次“祝福”的情景。

第一次是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通过鲁镇“祝福”环境的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逼上死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三次是鲁镇的“祝福”情景。主要是通过“我”的感受写的,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富人们的幸福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主题。同时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4、理清线索和结构

序幕 写祝福景象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再写祝福景象(倒叙)

【分析人物形象及主题】

1、初到鲁镇:顺着眼---表现他的老实、善良、忠厚;

再到鲁镇: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表现她内心悲哀、痛苦; 临死之前:眼珠间或一轮----表现她精神麻木、呆滞。

2、A. 第一次是青黄,第二次还是青黄,第三次是黄中带黑;

B. 脸色的变化-----表现了她生活情况的逐渐恶劣,更说明心理的极大负担,身心的极度悲痛。

3、总结祥林嫂形象: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4.通过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叙述,批判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对人的毒害,也揭示广大民众的病态灵魂,引起疗救的注意。

5、探讨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的意义:

(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

(2)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的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3)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文段阅读】

6.①雪是冬天所特有的景物,而在这里写雪,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看到了雪,祥林嫂才又想起了阿毛的事,引出了下面的事情。②雪还是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暗示,“微雪点点的下来了”,是暗示祥林嫂的又一不幸来临了。她本来生活就已经十分悲惨,又无故地增加了一道精神枷锁。7.(1)课文比原文多了一些补充部分,更进一步揭露鲁四老爷剥夺了祥林嫂洗器皿的权利,使得她只能坐着看柳妈洗器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也正是由于“闲”,她才会从“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重新想到阿毛的往事。(2)把“眼”改为“脸”,才能问起伤疤的事。这一改动,显得更为准确。

8.①祥林嫂的诉说反复过无数遍,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表现了一种没有变化、麻木迟钝的感情,这正是苦难留给她的精神伤疤。②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咀嚼自己的痛苦和不幸,但这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而是始终缠绕着她。③祥林嫂想得到同情和安慰,但所得到的是冷淡和嘲笑。她丧子是不幸的,但还要接受冷淡和嘲笑,这就更不幸了。

【基础积累】1答案:A 解析:B项,“间”应读“jiàn”;C项,“蹙”应读“cù”;D项,“模”应读“mú”。

2答案:A 解析:A项,拟人。3答案:A 解析:A项,“扛鼎之作”即花大力气完成的在社会上影响广大,意义深远的作品。B项,“敝帚自珍”是指家里的破扫帚也被自己珍惜,比喻对自己的东西非常珍惜。不合语境。C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鼎沸,极其嘈杂喧闹,而不能形容花开的繁盛。D项,“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而句中强调的是时间。

4答案:B 解析:A项中的“均价”和“都超过”矛盾,不合逻辑;C项“不仅„„而且”有递进关系,应先“数量”后质量,语序颠倒;D项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5.答案:语言描写

解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诸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本篇小说中“说”“道”等词语表明本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

6.参考答案:从“现在的长毛”“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等语句,从七斤辫子被剪、赵七爷骨子里深刻的封建意识可以看出,这是在辛亥革命时期。

解析:每篇小说都有其社会背景,判断小说中所描写的环境属于哪个历史时期,就应当通过文中标志词来推断,如文中“辫子”“长毛”等可以推断这是辛亥革命时期。7.参考答案:赵七爷是辛亥革命时期清朝封建遗老的典型代表,他从骨子里维护封建统治。当他风闻皇帝又坐了龙庭的消息后,故意到七斤家进行撩拨,使七斤一家子急得没法,这反映了他的阴暗心理和劣根性。

解析: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应当通过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

8.参考答案:从两个人的语言可以看出,当时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是被蒙蔽的,十分麻木,他们不仅不理解革命,而且对反动势力也缺乏认识。

祝福教学案及答案 篇2

Module10Fitness

Unit 3 Language in use

编写人: 张建军 审核:英语学科编写组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定语从句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练习查缺补漏。

3、熟练掌握、运用that 和who引导的定语从句。

【重点难点】

重点:对整个模块单词、短语、固定搭配、句式及语法知识点总结复习。难点:归纳总结定语从句。

【课前预习导学】

1.学生预习本单元新单词。

2.说一说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结构、用法及意义。试着归纳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习过程中我发现的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研讨】

Ⅰ.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完成Part1,Part2 和Part3有关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的题目。Ⅲ.各小组讨论在whose 引导的定语从句中遇到的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Ⅳ.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Part4-8有关本模块的词汇词组的题目。

【课内训练巩固】

Ⅰ.单项选择

1.The police ______ searching for the missing child.A.gave upB.gave inC.gave offD.gave away

2.It was because I like you ______ I speak out frankly.A.thatB.whyC.becauseD.who

3.The doctor advised me to ______ exercises.A.takeB.doC.makeD.learn

4.I have ______ money, and I can’t afford the house.A.manyB.a littleC.lots ofD.few

5.He gave me ______ on how to play soccer well.A.some advicesB.some adviceC.many advicesD.an advice

6.Is this the reason __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A.he explainedB.what he explained

C.how he explainedD.why he explained

7.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A.where do you liveB.who you are waiting for

C.who were you waiting forD.where you live in

8.He has a friend _______ father is a doctor.A.whoB.whomC.whoseD.which

9.I once lived in a house _______ roof has fallen in.A.whichB.thatC.whatD.whose

10.Do you like the book _______ is yellwo?

A.whose coverB.which coverC.cover whoseD.cover which

11.---It’s a fine day.Shall we go swimming?

---_______, let’s go.A.It’s boringB.Of course, you willC.That sounds goodD.No, thank you

12.Walking is good for the _______.A.healthfulB.healthyC.healthilyD.health

13.Though the doctor _______ his patient to give up smoking, yet he wan’t able to ________ hime to do so.A.adviced, persuadeB.advised, persuadeC.adviced, suggestD.advisied, suggest

14.---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Yes, I know.But I simply can’t _______.A.give it upB.give it inC.give it outD.give it away

15.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heart disease will be reduced greatly if people ______ to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A.persuadeB.will persuadeC.be persuadedD.are persuaded

16.It is believed tha if a book is ______, it will surely ______ the reader.A.interested;interestB.interesting;be interested

C.interested;be interestingD.interesting;interest

17.It is what you do rather than what you say _______ matters.A.thatB.whatC.whichD.this

18.For a year, black people refused _______ the city house.A.takingB.to takeC.seatD.to sit on

19.It is unlikely _______ a meeting will be held soon.A.toB.forC.thatD.when

20.This painting is ______ of his early work.A.characterB.specialC.especialD.typical

Ⅱ.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你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一样吗?

Is your lifestyle the _______________ hers?

2.他不是很健康,因为他几乎不锻炼。

He isn’t very ________.Because he ________ ever exercises.3.我认为经常吃垃圾食品对你的健康没有好处。

I don’t think eating junk food usually is ______________ your health.4.少数学生从不锻炼,他们经常感到体弱。

A ________ students never exercises.They often feel ________.5.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你应该照顾好你自己。

To keep in good health, you should _______________ yourself.【课后拓展延伸】

Ⅰ.阅读理解。

Once there was a boy.He loved sweets very much.He always asked his father for sweets.The boy’s father thought hard about how to stop the child from asking for so many sweets.A great man lived nearby.The boy’s father decided to take the boy to him.He might be able to make the child give up sweets.So they went to the great man.The father asked the great man to help him.But the great man liked sweets himself.He told the father to bring his son back after a month.During the month, the great man tried to give up eating sweets.At last he did it.When the boy and his father returned after a month, the great man had a talk with the boy.From then on, the boy did not ask for sweets any more.The boy’s father felt surprised, “Why didn’t you ask my son to give up sweets when we came to you a month ago?” The man answered, “How could I ask a boy to give up sweets when I loved sweets myself?” In the last month I gave up eating sweets.”

A person’s example is always stronger than words.We should not ask others to do what we can’t do ourselves.1.The boy’s father took his son to the great man because ______.A.the man lived close to the house.B.the man might give him some help.C.the man was also fond of sweets.D.the man had already given up sweets.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The great man had a hobby of eating sweets.B.The great man gave up eating sweets in a month.C.The father and son came back to the man a month later.D.The boy failed to stop eating sweets at last.3.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Eating sweets is bad for children.B.A good way to give up eating sweets.C.Giving up sweets is not difficult.D.Example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Ⅱ.书面表达

假设你们班要召开“珍爱生命,远离垃圾食品”主题班会,请你以 Feed me better为

话题写一篇发言稿。词数:80左右。

要点提示:

1.健康的重要性;

2.吃哪些食物、怎样吃更健康;

3.保持健康的其他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Module10Unit 1

【课内训练巩固】 Ⅰ.1.exercise2.ached3.bumped4.weight5.unlikely

Ⅱ.1.exercise2.running3.interested4.fitness5.smoking

Ⅲ.1.have2.are3.going4.would5.When

6.sorry7.early8.a9.little10.come

Ⅳ.1.aches a bit2.What’s up/happening/wrong

3.talk to, about, boring4.How, training

5.fitness classes

Module10Unit 2

【课内训练巩固】

Ⅰ.1.sugars2.menu3.typical4.ache5.educate

6.running7.cooking8.disadvantage9.advertise10.diet

Ⅱ.1.behaved badly2.junk food isn’t just3.bumped into

4.persuaded me to5.gained / put on much weight

Ⅵ.(答案不唯一)1.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2.How are you feeling now

3.Did you eat anything for breakfast4.take the medicine three times a day

5.You’re welcome

【课后拓展延伸】

1.At 0℃.2.I won’t be able to eat anything else for a few hours.3.43.06km/h.4.Sound which is lower than 168dB.5.In a science magazine.Module10Unit 3

【课内训练巩固】

Ⅰ.单项选择

1-5 A A B B B6-10 A B C D A11-15 C D BA D16-20 D A B C D

Ⅱ.根据汉语完成句子

1.same;as2.healthy;hardly3.good;for4.few;weak5.look;after

【课后拓展延伸】

Ⅰ.阅读理解。

1-3 :B D D

Ⅱ.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As a student, I know I need a healthy body and min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food.But most of them are junk food.Typical meals include rice, dumplings, meat and vegetables.In my opinion, we should eat more green vegetables and a little meat.Too much meat contains too much fat which is bad for health.I think three meals must be eaten on time.I’ll eat healthy food and take exercise every day.I hope you all follow

《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 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

6、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四.反馈练习: 1.《泊秦淮》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点明全诗主旨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2。诗中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两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4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意旨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理国事,沉溺于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语言清新洗炼,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诗篇。

E.“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F.“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五.课堂小结:《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六.背诵这首诗。

 《泊秦淮》答案

 1.这句诗描绘了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丽夜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 2.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3.“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4、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5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6、不是。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用曲笔的艺术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国家注定灭亡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女娲造人教学案及答案 篇4

教学目标

①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 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 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注音并释义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2.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试复述课文。

3、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神话这一文学体裁。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 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2.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四)、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3.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4.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5、神话具有哪些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神话故事?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五)、课堂小结

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像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

三、达标

提升

1.阅读《淮南子•姮娥奔月》 投影: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注:1.姮(hénɡ)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又称“嫦娥”。这则神话流传至汉代,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姮”为“嫦”。2.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后汉书•志•天文(上)》注中也有类似的说法。羿(yì),传说中夏代有穷民的君主,善于射箭。一说是尧时善于射箭的武士。西王母,传说中的仙人名。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像,进行人性化的改写。

为学生荐读鲁迅《故事新编•奔月》。故事梗概:善射的羿射下过九个太阳,射死过封豕长蛇,一切大动物和小动物,最后“射得遍地精光”,只好在“无物之阵”中奔驰,天天和嫦娥一起吃乌鸦炸酱面。嫦娥熬不过这样的生活,终于吞下金丹,独自向天上飞升。而昔日的 弟子逢蒙又在这个时候出现,欺世盗名,利用向师傅“偷去的拳头”施放冷箭,想置羿于死地。

参考答案:

(三)1.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四)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等。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 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神话中的主人公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女娲所以要造人,是因为她感到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自然而真实;采用模仿自己的样子造出人形的方法,是出于水中自己像的偶然诱发,极富于人类经验;“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

3.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4.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我的早年生活》导学案及答案 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充分了解丘吉尔,特别是了解他的求学经历和他的不凡成就。

2.通过阅读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善于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学习重点】

1.了解丘吉尔早年生活经历的失败与成功。

2.体味本文语言的诙谐幽默。

3.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精神,正确对待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自主学习】

1.走近作家作品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2.题目解读

本文节选自《我的早年生活》。《我的早年生活》是丘吉尔依靠自己的记忆,根据一往的记录并仔细核对了事实真相,讲述了他从婴儿、学童、军校学员成长为一名少尉军官、战地记者和年轻政治家的经历,书中还再现了丘吉尔各年龄阶段相应的观点和看法。

3.知识建构

本文节选自丘吉尔(自传体)文章《我的早年生活》。(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一般用第一人称叙述法。

4.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萤火虫尴尬一字不漏威慑聪慧开拓.......

(2)解释并积累下列词语:

毫无例外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蛛丝马迹

尴尬诸如此类

停滞不前滚瓜烂熟

出人意料威慑

5.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丘吉尔写了自己早年生活的几件事?并感受作者在叙事中所流露出的不同情感和态度。

3.查阅有关资料,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历史大事记,谈谈丘吉尔。

【交流展示】

1.“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句话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哪些语段可以看出丘吉尔的自信?(面对场场考试失败,面对入学考时几乎零分,面对在差班读书,丘吉尔是如何想的呢?)

3.本文风趣幽默的语言中充满了睿智,发人深思。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并结合上下文,说说对它们的理解。

4.丘吉尔“在几乎是全校最后一名的同时,却又成功地通过了军队的征兵考试”,这真的是因为“好运”吗?试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和少年时代的丘吉尔比一比:我和丘吉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领丘吉尔走向成功的因素我具备哪些?和周围的人相比,我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巩固·拓展】

(课堂练习)

阅读全文(41页——44页),回答下列问题:

1.“考试”对12岁的丘吉尔来说,为什么是一块“冷漠的领地”?

2.此文诙谐幽默,文中的这两个句子读后令人忍俊不禁,试简析它们的作用。

(1)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而相继退学了。

(2)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的成绩不佳,后来却成为著名的传记作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结合原文和所查资料,分条简述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4.能举出几个你所熟悉的名人实例,说明早年生活对其的影响吗?

巩固练习

【 基础知识题】

1.填空:《我的早年生活》作者是___,他曾于1940—1945、1951—1955年两度担任____,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他于1953年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

(2)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3)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4)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5)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3.丘吉尔在哈罗公学求学有哪三个收获?

4.收集锡兵对丘吉尔生活志向有哪些影响?

5.积累丘吉尔的名言(至少三句)。

【选做题】

1.仿写句子:

(1)每一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个萤火虫。

每一个人都是___,但我确信,我是___。

(2)自信是帆,没有它,你的追求之舟会于浩淼的人生长河里搁浅.自信是___,没有它,____________。

祝福教学案及答案 篇6

了解作者

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一.自主学习: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悲怆()娴熟()逞能()肌腱()

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

(2)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

恍惚:

进退维谷:

迥然不同:

一尘不染:

二.整体感知:

1.结合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故事情节复述。

2.当时斑羚身处怎样的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3.镰刀头羊是这场飞渡的组织者,文中重点写了他的三次叫声,请找出来分析其特别的含义?

4.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悲怆(chuàng)娴熟(xián)逞能(chěng)肌腱(jiàn)

恍惚(huǎnghū)迥然不同(jiǒng)参差(cēncī)眼花缭乱(liáo)对峙(zhì)湛蓝(zhàn)苍穹(qióng)

(2)解释下列词语

娴熟:熟练

恍惚:神智不清,精神不集中。

进退维谷:进退都陷入很难的境地

迥然不同:形容差的很远。

一尘不染:形容非常清静、纯洁。

整体感知

1.飞渡前(身陷绝境)——飞渡(一跳失败、母羚绝望、分成两拔、斑羚渡飞)——飞渡后(走向彩虹)

2.(说明这群斑羚已经彻底陷入绝境了,这样就为飞渡创设了情景。渲染了悲剧气氛,同事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3.(文章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第一次,当发现斑羚们陷入绝境时,镰刀头羊悲哀地咩了数声,这是无能为力的表现;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召回母斑羚,同时告诉班玲群,他已相处自救办法,并指挥迅速实施;第三次,在老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呛得轻咩一生,者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的队伍的命令。)

寓言四则导学案及答案(学生用) 篇7

授课人__________授课班级_____年级_____班 授课时间_______年___月_日

主备人:陈洪宇

一、课前检测

1.寓言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2.韩非及《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国人,著名。他著有《》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又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二、学生复习《智子疑邻》

1.朗读文章。

2.背诵重点词语。

智:聪明,聪慧,机智,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宋:指宋国。雨:yù,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毁坏。筑:修补。盗:盗贼。动词或用作名词。富:富有。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暮:晚上。而:表顺接。果:果然。亡:丢失。甚:表程度,很。而:表转折,却。疑:怀疑之:zhī,的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古今异义

1、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今常做“死亡”讲

2、其之父亦云 说今常做“”讲

一词多义

1.暮: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财)

年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果: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

结果(未果,寻病终)

3.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2)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三学生复习《塞翁失马》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字。

1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2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善:精通,善于。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3亡:逃跑;4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5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6其父:即为上文中的“善

术者”。父,老汉(老人),古代对老年人的尊称。7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8福:好事。9 居:这里是经过的意思;10数月:几个月。11

将[jiàng]:带领;12胡马: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马。14贺:

表示祝贺。14富:拥有许多。15良马:好马。16好:爱好。17堕:

掉下来18髀[bì]:大腿;19丁壮:壮年男子;20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开弓弦。21十九:十分之九,大部分。22跛:瘸腿23

以:由于24故:缘故25.归:回来了26.舍:经过27.吊:对其不幸表示

安慰28.保:保全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上一篇:我喜欢的菊花作文550字下一篇:重阳节的四年级优秀日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