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2025-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篇1

根据国家发改委、安监总局、煤监局联合下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等有关规定,山西省煤炭厅《关于印发煤炭行政审批有关项目办理规定的通知》(晋煤办发〔2006〕570号)以及省、市《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有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规范煤矿生产行为,结合我县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符合生产矿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条件的煤矿。

二、审批权限

由县、市煤炭局以正式文件逐级上报省煤炭厅,省厅委托太原市煤炭设计院组织专家进行报告审查和现场核查,符合核定条件的,评审合格后出具书面评审意见,由省厅下达文件予以批复。

三、申请核定煤矿生产能力的条件

1、符合全省煤炭产业政策;

2、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3、有健全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机构及必备的专业技术人员;

4、有完善的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5、各生产系统及安全监控系统运转正常;

6、采区回采率符合规范要求;

7、由于改扩建或技术改造发生能力变化的矿井,必须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并经竣工验收合格;

8、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必须委托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组织现场核定;

9、增加生产能力的矿井必须有资源保障,与核定生产能力相对应的剩余服务年限应不低于煤矿设计规范的规定。

四、申请核定煤矿生产能力需提交的资料

1、主体企业上报的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文件;

2、生产能力核定结果审查申请表(一式六份),煤矿企业总工、矿长(总经理)、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3、具备资质的生产能力核定单位向煤矿提交的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一式六份);

4、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

5、因改扩建、技术改造申请核定生产能力的煤矿还需提交以下资料:

(1)省煤炭工业局批准的煤矿扩大生产能力文件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核准批复文件;

(2)初步设计(变更)说明书及设计审批文件;

(3)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或竣工批复文件。

6、能满足核定能力资源储量的证明资料;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五、初审上报程序

1、符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生产矿井,委托具备核定能力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查,采集各生产环节相关数据,编制《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

2、由所属中心安监站、主体企业确认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企业以正式文件上报县局;

3、收到主体企业上报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申请文件后,县局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生产能力核定煤矿的《报告》及有关资料进行初审和现场核查;

4、初审后,将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退回,并书面说明理由;将符合申请条件的煤矿,上报市局,市局审查后符合申请条件的煤矿,上报省厅,进行评审批复。

六、审批时限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审批办理实行限时工作制,县局在收到主体企业上报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申请文件及全部资料后,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上报工作。

七、监督管理

1、煤矿矿长是本煤矿生产能力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对登记生产能力的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2、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按照均衡原则,安排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

3、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煤矿企业主体不得向煤矿下达

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和以超登记生产能力为基础的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否则,煤矿有权拒绝执行。

4、县局实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时,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的登记生产能力和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每年初,应当对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上按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情况统一进行考核。

5、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发现下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对煤矿生产能力监管不当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6、对以下煤矿,县局应及时提请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核销其生产能力:

(一)因资源枯竭或资源整合等,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的;

(二)被依法实施关闭、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的;

(三)其他原因需要核销的。

八、法律责任

1、新建、改扩建煤矿和煤矿技术改造项目,未经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交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或者初步设计和设计生产能力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的,责令立即停建,限期改正,对项目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2、违反国家关于煤矿设计的规定和规范,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对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给予通报,提请上

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予以通报和处罚;情节严重的,提请设计资质主管部门降低设计单位资质等级,直至吊销设计资质。

3、煤矿建设施工单位违反初步设计要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擅自提高或降低设计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提请上级主管部门按照规定予以通报和处罚;拒不改正的,提请建设施工单位资质主管部门吊销矿山工程施工资质。

4、煤矿生产计划超过登记生产能力的,责令立即调整生产计划,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执行的,视情节轻重对矿长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的行政处分,直至暂扣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

5、煤矿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责令停产整顿,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矿长处3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3个月内发现2次以上超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矿长资格证,提请县人民政府实施关闭。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篇2

因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 致使某些煤矿企业生产许可证原登记的生产能力不符合实际。按照国家规定的核定条件, 由地方煤炭管理局组织对一些够条件的煤矿进行了生产能力核定。核定报告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 最终由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 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予以变更登记的生产能力。我有幸参与了该项审查工作, 下面对报告中常出现的错误及对核定标准有些要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供讨论。

2 关于电压损失允许5%的取值探讨

2.1 实例

例如某矿地面设10kV变电所一座, 双回电源均引自宝平湾35 kV变电所10kV侧不同母线段, 供电距离为4km、导线规格为LGJ-120mm2型, 架空敷设, 当任一回路故障停电时, 另一回路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矿井运行设备有功功率2200kW, 井下最大涌水时用电设备有功功率1600kW;下井电缆 (2条) 型号为MYJV22-3×50mm2, 长度为1.3km。上年度全矿用电量660万kWh, 实际生产原煤110 万a/t。

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1) 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校核

a、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校核

全矿计算电流:Ι=2200310×0.9=141A

线路LGJ-120 mm2允许载流量:环境温度25℃时为375A, 考虑环境温度40℃时温度校正0.81, 则Ix=375×0.81=303A>141A。

b、电源线路压降校核

10kV线路LGJ-120 mm2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9时为0.454%/MW·km。

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U1%=2.2×4.0×0.454=3.99%<5%合格

其中:矿井负荷为2200kW, 线路长4.0km。

由以上校验可知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压降均符合要求。

(2) 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

a、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校核

井下计算负荷电流:Ι=1600310×0.9=103A

主线芯截面MYJV22 -3×50mm2矿用交联铠装聚乙烯绝缘电缆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184A, 允许载流量Ix=184A>103A。

b、下井电缆压降校核

10kV线路MYJV22 -3×50mm2矿用交联铠装聚乙烯绝缘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80时为0.48%/MW·km。

则每根电缆线路电压降为:

U2%=1.3×1.6×0.48=0.99%<5%合格

其中:矿井负荷为1600kW, 线路长1.3km。

由以上校验可知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

(3) 、线路合理、允许的最大供电量计算 (按地面架空线路核定, 下井电缆线路按照“指南”不做核定)

按线路允许最大电流计算:

Ρ=3×0.81×375×10×0.9=4734 (ΚW)

当线路压降为△U= 5%计算:

Ρ=50.454×4=2.753ΜW=2753ΚW

(4) 供电电源线路能力核定 (P取最小值)

A=330×16×Ρ104W=330×16×2753104×6=242.2t/a

式中:A-电源线路的折算能力, 万t/a;

P-线路合理、允许的供电容量, kW;

W为上年度吨煤综合电耗,

W=660110=6kWh/t

线路合理、允许供电容量取2753kW。

2.2 问题探讨

问题1:报告编制常犯的错误就是计算地面电压损失允许小于5%, 计算下井电缆电压损失再次允许小于5%。应修改为:

a、电源线路压降校核应为:

U1%=2.2×4.0×0.454=3.99%

b、下井电缆压降校核

U2%=1.3×1.6×0.48=0.99%

U%=△U1%+△U2%= 3.99%+0.99%=4.98% <5%

由以上校验可知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

c、线路合理、允许的最大供电量计算 (地面架空线路, 下井电缆线路按照“指南”不做核定)

按线路最大允许电压降为 :

5%-U2=5%-0.99%=4.01%Ρ=4.010.454×4=2.208ΜW=2208ΚW

d、供电电源线路能力核定 (P取最小值)

A=330×16×Ρ104W=330×16×2208104×6=194t/a

式中:A-电源线路的折算能力, 万t/a;

P-线路合理、允许的供电容量, kW;

W为上年度吨煤综合电耗, W=660110=6kWh/t

线路合理、允许供电容量取2208kW。

上述原计算在矿井有主变压器 (35/10KV) 的情况下是可以的, 地面架空线路35KV, 下井电缆线路10KV, 中间有变压器10KV出口提升了电压, 两段不同的电压分别允许各降5%。但在矿井无主变压器的情况下 (10KV开闭所) 就出现了错误, 10KV架空线路经矿井10KV开闭所转接到下井电缆到中央变电所整条线路均为10KV等级段, 开闭所不具备电压调节功能, 故在一个电压等级下允许电压损失5%, 不能理解为架空线路5%, 电缆又是5%。

计算线路电压损失应当 :△U%=△U1% (地面架空) +△U2% (下井电缆) <5%。

如果考虑10KV送采区移动变电站, 则还应预留余量。

问题2:在计算线路合理、允许的最大供电量时最大允许电压损失时取值5%有如下问题:

该问题在矿井有主变压器 (35/10KV) 的情况下是可以的, 因为每个电压等级有5%的允许压降损失, 但在矿井无主变压器 (10KV开闭所) 的情况下地面最大允许电压损失5%应减去下井电缆电压损失值。

计算架空线路合理、允许的最大供电量时压降取值为:△U= 5%-△U2

15%Ρ=50.454×4=2.753ΜW=2753ΚW

Ρ=4.010.454×4=2.208ΜW=2208KW为正确的

3 下井电缆的生产能力不进行核定, 易造成产量不准确性

3.1 实例2

例如某矿地面设35kV变电所一座, 双回电源均引自某110kV变电所35kV侧不同母线段, 供电距离为5.7km、导线规格为LGJ-150mm2型, 架空敷设, 当任一回路故障停电时, 另一回路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矿井运行设备有功功率12610kW, 井下最大涌水时用电设备有功功率5969kW;下井电缆 (2条) 型号为MYJV22-3×240mm2, 引自35kV变电所10kV侧不同母线段, 长度为2500m。上年度全矿用电量1490万kWh, 实际生产原煤270万t。

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1) 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校核

a、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校核

全矿计算电流:Ι=126103×35×0.9=231A

线路LGJ-150 mm2允许载流量:环境温度25℃时为445A, 考虑环境温度40℃时温度校正系数0.81 , 则Ix=445×0.81=360A>231A。

b、35kV线路LGJ-150 mm2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9时为0.033%/MW·km。

则电源线路电压降为:△U1%=12.6×5.7×0.033=2.37%<5%

其中:矿井负荷为12600kW, 线路长5.7km。

由以上校验可知电源线路安全载流量及压降均符合要求。

(2) 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压降校核

a、下井电缆载流量校核

全矿计算电流:Ι=59693×10×0.8=430A

主线芯截面MYJV22 -3×240mm2矿用交联铠装聚乙烯绝缘电缆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435A, 允许载流量Ix=435A>430A。

b、下井电缆压降校核

10kV线路MYJV22 -3×240mm2矿用交联铠装聚乙烯绝缘电缆单位负荷矩时电压损失百分数:当cos∮=0.80时为0.147%/MW·km。

则每根电缆线路电压降为:

U2%=5.9×2.5×0.147=2.16%<5%

其中:矿井负荷为5900kW, 线路长2.5km。

由以上校验可知下井电缆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均符合要求。

(3) 线路合理、允许的最大供电量计算 (按地面架空线路核定, 下井电缆线路不做核定)

Ρ=3×360×35×0.9=19641ΚW

Ρ=50.033×5.7=26.58ΜW=26580ΚW

(4) 供电电源线路能力核定 (P取其最小值)

A=330×16×Ρ104W=330×16×19641104×5.52=1878万t/a

式中:A-电源线路的折算能力, 万t/a;

P-线路合理、允许的供电容量, kW;

W为上年度吨煤综合电耗, W=5.52 kWh/t

线路合理、允许供电容量取2270kW。

(5) 如果下井电缆线路作核定, 则:

Ρ=3×435×10×0.8=6027ΚW

Ρ=50.417×4.7=7.24ΜW=7240ΚW (W=4.7kWh/t) A=330×16×Ρ104W=330×16×6027104×4.7=677t/a

从上例中看出, 如果只按地面线路核定则矿井生产能力可达到1878万t/a, 当进行了下井电缆线路核定则矿井生产能力可达到667万t/a。所以下井电缆如不进行生产能力核定, 易造成产量不准确。

3.2 问题分析

“指南”指出:“由于矿井井下部分的吨煤电耗不便统计和准确计算, 因此第三款规定下井电缆不折算矿井生产能力, 但仍需校验其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是否符合要求”。

“校验其安全载流量及电压降的数据取自矿井上年度实际电流和电量。”

(1) 实际电流和电量取值是在上年度产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核定产量时的数值, 当矿井上年度实际电流和电量是在上年度产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核定产量时的数值, 该数值是矿井核定产量下最大数值, 如果校验合格, 说明电缆在核定产量下是合格的, 但该数值无法取得, 因为煤矿生产时不能超能力生产, 超生产许可证产量生产是违章生产, 矿井上年度达到核定产量这个数值不易取得。

(2) 实际电流和电量取值是在上年度未达到核定产量前的数值

未达到核定产量前的电流和电量数值在现有电缆截面是满足的, 但加大产量后, 电流和电量相应增加, 那时现有电缆截面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拿核定前的电流、电量来校验电缆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既然校验电缆不能说明问题, 那么对下井电缆的生产能力核定是不能省略的。

从上述计算可见, 只核定地面架空线路是有余量的可以加大产量, 但下井电缆限制了产量增加, 产量增加电量就增加, 电流就加大, 电压损失就超过5%的要求。

综合分析下井电缆核定不能省略。

4 吨煤电耗取值偏小, 造成产量不切实际的放大

上述两例计算看出核定产量过大, 如例1井下吨煤电耗取5数值偏小, 因为上年度产量110万t时线路电压降已经达到4.98%极限, 达到核定能力194万t/a时电压降将超出规定。从现有产量和线路极限压降损失运行的情况反推可计算出井下的吨煤电耗应在7.3.代入得:

A=330×16×Ρ104W=1600104×7.3=116万t/a 较合理。

从例2中看出吨煤电耗取5.52取值也偏小, 因为上年度产量270万t时电缆线路电流已达430A接近满负荷, 如达到核定能力1878万t/a时电流将将超出额定值。

为什么会产生吨煤电耗取值偏小的情况呢?原因就是煤矿为扩大生产量, 提供一个不合实际的数据。编制单位必须查验电表, 并且到供电部门核实。

5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不妥之处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指出, 如经校核的电源电压降超过5%, 应按下述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可以建议采用两回路同时供电, 分裂运行, 使每回路电压降不超过5%;二是如不能实现两回路同时供电, 分裂运行, 则应按每回路电源线路电压降不超过5%的要求降低供电系统的核定能力”。

按照上述核定, 正常时两回路同时工作均能满足电压降不超过5%的要求, 但当一回路线路故障时, 另一回路带全矿负荷时电压降就超过5%, 如线路电压降超过5%则线路不能带全矿负荷, 这与“煤矿安全规程”不符,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四十一条规定:“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 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电时另一回路能承担矿井全部负荷”。

6 再谈露天矿供电生产能力的核定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规定:“露天矿主要核定穿爆、采装、运输、棑土各个环节的能力并计算剥采总量和原煤生产能力;除尘、排水、供电、地面辅助生产系统的能力作为参考依据;其能力应当满足核定煤矿生产能力的需要”。

核定报告依据上述要求对供电未做生产能力核定, 笔者认为对大中型露天矿供电工程是很重要的, 露天矿设计规范要求露天矿应双回路供电, 大中型露天矿用电设备多, 用电量大, 一旦停电影响很大, 尤其是雨季对采坑的棑水更为重要。标准应当要求对供电进行生产能力的核定。

按照标准要求“满足核定煤矿生产能力的需要”意思含糊, 对线路光校核不核定, 存在同矿井一样的问题。

7 结语

通过对以上核定标准、指南、报告编制进行了剖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对生产能力的核定不能过于简单化, 过于简单造成核定不准确, 煤矿盲目地加大了生产能力, 易造成生产不安全性。从而出现事故风险。

摘要:文章对煤矿企业生产能力核定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合生产能力核定报告的编制、《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与管理指南》, 指出了编制报告中易犯的错误, 以及管理办法、管理指南中的不足之处, 提醒以后注意的问题。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篇3

关键词:江津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控制方案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43-3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逐年增加,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水源,并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能有效控制污染物进入河流,保障水质满足水功能区要求,必须将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作为重要的前提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水污染防治量化的依据,实现总量控制目标,须准确核算水体的纳污能力,而后根据纳污能力确定限制排污总量,从而达到改善水质、净化水体的目的。

1 现状调查与研究

江津区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尾端,地处东经105°49′~106°38′,北纬28°28′~29°28′之间,东西宽8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有中低山、深中浅丘陵,其中丘陵占78.2%,低中山占21.8%。河谷阶地、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南北又向长江倾斜,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江津区境内河流众多,均属长江水系。境内水系纵横交错河流众多,其流域面积大于3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包括长江、綦江、璧南河、笋溪河在内的28条,对应有一级水功能区49个,二级水功能区25个。本研究将在此范围内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级别,确定其污染物控制浓度值,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法,复核计算各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该功能区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提出重要水功能区2015年、2020年限制排污总量方案。

1.1 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达标控制目标

监测资料显示2010年江津区长江干流、飞龙河、复兴河、塘河水质较好,水质评价为Ⅱ类,清溪河、龙吟河、孔目河、粽粑河、狮头河、安家溪、民福溪、箭溪、杜市溪、大东溪、黄磴溪、简槽沟、黑炭沟、曹家沟、綦江水质评价为Ⅲ类,水质达标。笋溪河、璧南河、驴子溪、梅江河、石板溪、桥溪河、乘潭溪、李市小溪、临江河水质超标。超标项目主要有:CODMn、BOD5、NH3-N。根据水功能区现状水质评价成果,进行水功能区和达标分析,基准年水功能区的达标率为82.69%,在2015年一级水功能区的达标率达到92.31%,在2020年一、二级水功能区的达标率达到100%。

1.2 污染源调查

根据2011年对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的调查统计,排污口数量为152个、其中规模以上的排污口28个,分布在15个镇街,规模以上的排污口工业有15个,生活有6个,混合有7个;2011年入河湖废污水量为4475.9039万立方米,其中:已登记或批准的排污口有1个,2011年排放量为928万立方米,批准量为1106.05万立方米;未登记未批准的排污口27个,2011年排放量为3547.9039万立方米;按污水分类:2011年工业排污2361.4079万立方米,生活排放量为222.706万立方米,混合排放量为1891.79万立方米。根据河流的水质监测成果和统计成果进行计算,江津区水功能区划的28条河流CODCr入河排放量为5773.90吨/年,NH3-N入河排放量为351.66吨/年。主要集中在长江段,其CODCr入河排放量为3722.85吨/年,NH3-N入河排放量为201.50吨/年。

2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

2.1 污染物控制指标

根据污染物确定原则及《重庆市水域纳污能力计算和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技术细则》,结合重庆市水域的实际情况,河流统一采用化学耗氧量(CODCr)和氨氮(NH3-N)作为污染物控制指标。

2.2 数学模型选用

采用河流一维数学模型:

式中: ■为流经■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 ■为沿河段的纵向距离■;■为设计流量下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为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为初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

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M为水域纳污能力■;■为水质目标浓度值■;■为初始断面的入流流量■;■为污废水排放流量■。

当■时,即排污口位于计算河段的中部时,水功能区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污染物入河速率■;■——水功能区下断面污染物浓度■。

相应水域纳污能力:

2.3 计算参数的确定

2.3.1初始浓度值Co的确定 根据上一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值来确定Co,即上一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值就是下一个功能区的初始浓度值Co。根据2009~2011年水质监测资料和水功能区初始断面背景浓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底浓度。根据水质监测、调查分析和重庆市水域纳污能力的计算成果,确定河流本底浓度。见表2-1。

表2-1 河流本底浓度值

2.3.2水质目标Cs值的确定 水质目标Cs值为本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值。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河流化学耗氧量、氨氮水质目标值见表2-2。

表2-2 水质目标值

2.3.3 综合衰减系数的确定 为简化计算,在水质模型中,将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概化为综合衰减系数。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计算,参考重庆市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成果,确定河流、河流综合衰减系数K。CODCr综合衰减系数为0.10~0.25/天,NH3-N综合衰减系数为0.08~0.24/天。

2.3.4 纳污能力复核成果统计 根据计算,江津区28条河流的CODCr纳污能力总量为7432.37吨/年,NH3-N纳污能力总量为443.70吨/年。河流一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主要集中在开发利用区,CODCr纳污能力总量为6953.83吨/年,NH3-N纳污能力总量为404.69吨/年,其CODCr和NH3-N纳污能力分别占一级水功能区CODCr和NH3-N纳污能力总量的93.56%和91.21%。其次是保留区,其CODCr和NH3-N纳污能力分别占一级水功能区CODCr和NH3-N纳污能力总量的3.08%和4.25%。纳污能力最小的是保护区。见图2-1、图2-2。

图2-1 CODcr纳污能力在一级水功能区分布

图2-2 NH3-N纳污能力在一级水功能区分布

二级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最大的是工业用水区,其CODCr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CODCr纳污能力总量的57.32%,NH3-N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NH3-N纳污能力总量的56.10%。其次是饮用水源区,其CODCr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CODCr纳污能力总量的35.22%,NH3-N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NH3-N纳污能力总量的37.57%。最小的是农业用水区,其CODCr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CODCr纳污能力总量的7.46%,NH3-N纳污能力约占二级区NH3-N纳污能力总量的6.33%。见图2-3、图2-4。

图2-3 CODcr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图2-4 NH3-N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3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

重要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在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成果、区域经济技术水平、河流水资源配置等因素,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按照重庆市“三条红线”提出的在2015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2020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的要求,根据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成果、污染物入河量,制定2015年和2020年限制排污总量方案。

据统计,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75.01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30.52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54.05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28.20吨/年。限制排污总量统计结果见表3.1。

表3.1 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计算成果汇总表

据统计,江津区二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97.14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81.54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76.18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79.22吨/年。在二级水功能区中限制排污量最大的是工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50%以上。其次是饮用水源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40%以上。最小的是农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不到10%。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对比见图3-1、图3-2。

4 保障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江津区地处三峡库区库尾,随着三峡库区不断蓄水,为确保三峡库区的水安全,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需加强对江津区城镇污水治理。根据十二五规划,完善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区、建制镇和工业园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4.1.2 实施排污口整治 对区内现有取、排水口进行优化调整并实施整治,对不符合饮用水源区保护要求的排污口、垃圾堆场应进行彻底清理。迁建不合理的排污口,合并散排的小排污口等。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排污口进行清理和取缔,对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畜禽养殖进行全面清理。

4.1.3河道整治工程 随着三峡库区建成蓄水位的抬升,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淤泥加重,江津区应建立河道及湖库的清淤疏浚和引水减污等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应对綦江及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湖库进行清淤疏浚、河道整治,着力解决水生态问题。

4.1.4 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009)、《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在2010~2011年试点基础上,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切实推进和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4.2 管理措施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共同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管理;建立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方清,吴国平,刘江壁.建立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10,(15).

[2] 赖晓珍,张炎斋,冯英.关于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J].治淮,2009,(12).

[3] 金沙江下游沙质推移质输移规律分析研究 [J].人民长江,2011,(21).

[4] 傅慧源.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J].人民长江,2008,(23).

[5] 王永杰,张丽英.区域水功能区监测的技术路线分析 [J].水利发展研究,2012,(10).

[6] 王晓青,郭劲松.三峡蓄水对小江COD_(Cr)、NH_3-N及TP纳污能力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04).

[7] 殷世芳.水功能区达标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12,(05).

[8] 李克先.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研究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03).

[9] 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 [J].南方农业学报,2012,(07).

[10]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J].节水灌溉,2012,(01).

作者简介:王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罗倩,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辑,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出版编辑;侯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孟晓宁,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胡勇,重庆禹智水利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

图2-3 CODcr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图2-4 NH3-N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3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

重要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在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成果、区域经济技术水平、河流水资源配置等因素,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按照重庆市“三条红线”提出的在2015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2020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的要求,根据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成果、污染物入河量,制定2015年和2020年限制排污总量方案。

据统计,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75.01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30.52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54.05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28.20吨/年。限制排污总量统计结果见表3.1。

表3.1 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计算成果汇总表

据统计,江津区二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97.14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81.54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76.18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79.22吨/年。在二级水功能区中限制排污量最大的是工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50%以上。其次是饮用水源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40%以上。最小的是农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不到10%。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对比见图3-1、图3-2。

4 保障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江津区地处三峡库区库尾,随着三峡库区不断蓄水,为确保三峡库区的水安全,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需加强对江津区城镇污水治理。根据十二五规划,完善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区、建制镇和工业园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4.1.2 实施排污口整治 对区内现有取、排水口进行优化调整并实施整治,对不符合饮用水源区保护要求的排污口、垃圾堆场应进行彻底清理。迁建不合理的排污口,合并散排的小排污口等。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排污口进行清理和取缔,对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畜禽养殖进行全面清理。

4.1.3河道整治工程 随着三峡库区建成蓄水位的抬升,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淤泥加重,江津区应建立河道及湖库的清淤疏浚和引水减污等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应对綦江及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湖库进行清淤疏浚、河道整治,着力解决水生态问题。

4.1.4 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009)、《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在2010~2011年试点基础上,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切实推进和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4.2 管理措施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共同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管理;建立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方清,吴国平,刘江壁.建立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10,(15).

[2] 赖晓珍,张炎斋,冯英.关于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J].治淮,2009,(12).

[3] 金沙江下游沙质推移质输移规律分析研究 [J].人民长江,2011,(21).

[4] 傅慧源.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J].人民长江,2008,(23).

[5] 王永杰,张丽英.区域水功能区监测的技术路线分析 [J].水利发展研究,2012,(10).

[6] 王晓青,郭劲松.三峡蓄水对小江COD_(Cr)、NH_3-N及TP纳污能力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04).

[7] 殷世芳.水功能区达标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12,(05).

[8] 李克先.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研究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03).

[9] 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 [J].南方农业学报,2012,(07).

[10]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J].节水灌溉,2012,(01).

作者简介:王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罗倩,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辑,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出版编辑;侯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孟晓宁,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胡勇,重庆禹智水利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工程。

图2-3 CODcr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图2-4 NH3-N纳污能力在二级水功能区分布

3 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

重要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在核定水域纳污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各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成果、区域经济技术水平、河流水资源配置等因素,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按照重庆市“三条红线”提出的在2015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以上,2020年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的要求,根据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复核成果、污染物入河量,制定2015年和2020年限制排污总量方案。

据统计,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75.01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30.52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654.05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328.20吨/年。限制排污总量统计结果见表3.1。

表3.1 江津区一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计算成果汇总表

据统计,江津区二级水功能区2015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97.14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81.54吨/年。2020年CODCr限制排污总量为5076.18吨/年,NH3-N限制排污总量为279.22吨/年。在二级水功能区中限制排污量最大的是工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50%以上。其次是饮用水源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的40%以上。最小的是农业用水区,其限制排污量占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不到10%。二级水功能区限制排污量对比见图3-1、图3-2。

4 保障措施

4.1 工程措施

4.1.1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江津区地处三峡库区库尾,随着三峡库区不断蓄水,为确保三峡库区的水安全,把三峡库区建成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需加强对江津区城镇污水治理。根据十二五规划,完善在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城区、建制镇和工业园污水处理全覆盖,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

4.1.2 实施排污口整治 对区内现有取、排水口进行优化调整并实施整治,对不符合饮用水源区保护要求的排污口、垃圾堆场应进行彻底清理。迁建不合理的排污口,合并散排的小排污口等。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工业排污口进行清理和取缔,对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畜禽养殖进行全面清理。

4.1.3河道整治工程 随着三峡库区建成蓄水位的抬升,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淤泥加重,江津区应建立河道及湖库的清淤疏浚和引水减污等综合整治工程,重点应对綦江及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湖库进行清淤疏浚、河道整治,着力解决水生态问题。

4.1.4 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 根据《重庆市江津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009)、《重庆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在2010~2011年试点基础上,加快实施江津区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涵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切实推进和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

4.2 管理措施

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共同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政府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管理;建立健全水功能区管理制度;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

参考文献

[1] 王方清,吴国平,刘江壁.建立长江流域水功能区纳污红线的几点思考[J].人民长江,2010,(15).

[2] 赖晓珍,张炎斋,冯英.关于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方法的分析[J].治淮,2009,(12).

[3] 金沙江下游沙质推移质输移规律分析研究 [J].人民长江,2011,(21).

[4] 傅慧源.长江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J].人民长江,2008,(23).

[5] 王永杰,张丽英.区域水功能区监测的技术路线分析 [J].水利发展研究,2012,(10).

[6] 王晓青,郭劲松.三峡蓄水对小江COD_(Cr)、NH_3-N及TP纳污能力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2,(04).

[7] 殷世芳.水功能区达标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黄河,2012,(05).

[8] 李克先.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研究 [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03).

[9] 基于景观的水体生态修复模式设计——以重庆市内子口水库为例 [J].南方农业学报,2012,(07).

[10]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规划——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 [J].节水灌溉,2012,(01).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篇4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劳动定员核定标准(试行)

为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严控制煤矿井下采掘作业面劳动定员人数,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标准。

一、主要依据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安监总局等7部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省安监局等8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安监矿山〔2007〕183号)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严格限制煤矿矿井当班最大下井人数,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矿井劳动定员标准的贯彻落实。

二、技术参数

(一)严格控制煤矿采掘工作面个数,采掘比按1:2。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的,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一个采区内只准布置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因开采极薄煤层、三角煤、残留煤柱而无法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的,经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采用其他采煤方法的,一个采区原则上不能超过2个残采工作面和4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

(二)矿井年工作日以330日计算,按“三班八小时”工作

1制,有条件的推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井下工人按每月22天工作、每年按11.5个月的工作制,30%轮休率,95%出勤率。

(三)根据我省矿井实际,回采面月平均单产:省属矿不低于1800吨/个/月,县乡镇煤矿不低于1500吨/个/月;掘进面月平均单进:水平岩巷不低于60米/个/月,下山岩巷不低于45米/个/月,水平半煤岩巷不低于105米/个/月;采掘面比按1:2。各类井型按下表不同的万吨掘进率、回采工效、掘进工效

三、当班井下采掘作业面最大下井人数

根据上述技术参数,全省各类井型煤矿当班采掘面最大下

社保基数核定心得 篇5

① 去之前带好u盘,社保登记证。公章。U盘中最好有社保4.0软件以及

4.1.1的升级补丁及4.1.12补丁。

② 到社保中心后,去基数核定的地方,给他社保登记证,要他把数据拷回来到u盘中。

③ 找一家能打印的地方,安装社保软件,升级补丁。

④ 导入数据,u盘中有两个都是dat格式的文件,文件名中有公司名字的是医疗的数据,另一个带SX的是四险的数据。2个数据分别导入导入方法是: 医疗:数据交换——医疗基础数据导入(导入带公司名的)

四险:数据导入——四险基础数据导入(导入带SX的)

注意,先导入医疗再导入四险

核定征收白条入账问题 篇6

并不是说核定征收了,就可以白条入账,只能说只核定征收企业,税务机关不再考虑白条子问题。企业“白条”支出的扣除条件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政策精神,有些项目或者是特殊事项的白条费用只要符合真实、合理的要求,可以在税前扣除。操作中如何有效掌握白条的真实、合理性。可以直接扣除的白条应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费用合法、真实

所谓合法,是指白条费用所支出的项目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所谓真实,就是白条所记载的费用支出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已经真实发生,必须坚决杜绝虚列支出的违法行为。

(二)费用必须与生产经营有关

所支付的费用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白条费用不得在税前扣除。如个人支付的生活费用、经营活动之外的招待费用等不得在税前扣除。

(三)符合有关扣除标准

费用发生的标准必须在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以内,如业务招待费、利息支出、出差补助费等必须符合税收政策或者财务制度的规定的标准。

(四)费用本身不具有“经营性质”

白条所记载的项目既不涉及购销商品,又不涉及应该纳税的劳务等应税事项,凡是涉及要纳税的事项必须按规定取得发票。企业“白条”支出的税务处理

根据上述条件,对企业发生的白条费用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一是符合四个条件的个人费用可以扣除。如个人领取福利费、慰问费、丧葬费、出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拆迁安置费等等,重点掌握费用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其中,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拆迁安置费因数额较大,政策性强,应该有土地和房屋拆迁等监管单位的鉴证材料。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篇7

国税发[2008]30号

发文部门: 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不得违规扩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严禁按照行业或者企业规模大小,“一刀切”地搞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二、按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保证同一区域内规模相当的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基本相当。

三、做好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服务工作。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工作部署与安排要考虑方便纳税人,符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结鉴定和认定工作。

四、推进纳税人建账建制工作。税务机关应积极督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建账建制,改善经营管理,引导纳税人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对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纳税人,要及时调整征收方式,实行查账征收。

五、加强对核定征收方式纳税人的检查工作。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方式的纳税人,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汇算清缴的审核检查和日常征管检查结合起来,合理确定稽查面,防止纳税人有意通过核定征收方式降低税负。

六、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密切配合。要联合开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共同确定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共同协商确定分户的应纳所得税额,做到分属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管辖,生产经营地点、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基本相同的纳税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和应税所得率基本一致。

附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

二○○八年三月六日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工作,保障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居民企业纳税人。

第三条纳税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薄的;

(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特殊行业、特殊类型的纳税人和一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不适用本办法。上述特定纳税人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明确。

第四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具体情况,对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核定应税所得率或者核定应纳所得税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核定其应税所得率:

(一)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

(二)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

(三)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情形的,核定其应纳所得税额。

第五条税务机关采用下列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

(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第六条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第七条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主营项目应为纳税人所有经营项目中,收入总额或者成本(费用)支出额或者耗用原材料、燃料、动力数量所占比重最大的项目。

第八条应税所得率按下表规定的幅度标准确定: 行业 应税所得率(%)农、林、牧、渔业 3-10 制造业 5-15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4-15 交通运输业 7-15 建筑业 8-20 饮食业 8-25 娱乐业 15-30 其他行业 10-30

第九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应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调整已确定的应纳税额或应税所得率。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送达《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表样附后),及时完成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鉴定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一)纳税人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10个工作日内,填好该表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一式三联,主管税务机关和县税务机关各执一联,另一联送达纳税人执行。主管税务机关还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联次备用。

(二)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受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20个工作日内,分类逐户审查核实,提出鉴定意见,并报县税务机关复核、认定。

(三)县税务机关应在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认定工作。

纳税人收到《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鉴定表》后,未在规定期限内填列、报送的,税务机关视同纳税人已经报送,按上述程序进行复核认定。

第十一条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前,纳税人可暂按上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后,按重新鉴定的结果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分类逐户公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便于纳税人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确定公示地点、方式。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有异议的,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相关证据,税务机关经核实认定后调整有异议的事项。

第十三条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确定纳税人按月或者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内不得改变。

(二)纳税人应依照确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纳税期间实际应缴纳的税额,进行预缴。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可按上一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三)纳税人预缴税款或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应按规定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时限内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纳税人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按下列规定申报纳税:

(一)纳税人在应纳所得税额尚未确定之前,可暂按上应纳所得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按月或按季分期预缴。

(二)在应纳所得税额确定以后,减除当年已预缴的所得税额,余额按剩余月份或季度均分,以此确定以后各月或各季的应纳税额,由纳税人按月或按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进行纳税申报。

(三)纳税人终了后,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实际经营额或实际应纳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申报额超过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申报额缴纳税款;申报额低于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的,按核定经营额或应纳税额缴纳税款。

第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根据本办法的规定联合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上一篇: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下一篇:林业局转作风提效能优环境促发展整改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