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描写

2025-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京剧描写(共9篇)

京剧描写 篇1

1. 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演员们粉墨登场京剧开始了,我们都喜闻乐见。

2. 和着京剧的配乐,她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还有她的眼神,真是传神哪!

3. 穆桂英就属于武旦了,着重于“打”。两个兵器一相交,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当穆桂英的眼神盯住你看时,都让人产生畏惧感。

4. 一出场,小悟空就是十几个空翻,紧接着舞起了手中的金箍棒,看得我眼花缭乱。不一会又练起了金鸡独立,站得稳稳的,真是好功夫!

5. 特别是跟罗汉斗的时候,悟空三拳两脚就把罗汉们打得落花流水,真是精彩极了。轻松胜利的悟空还调皮地抓耳挠腮,显出了猴子的顽皮劲儿。

6. 开始,演员们表演了一出“打虎上山”。他们披着白色的戏服,画着五彩的脸谱,有的舞剑,有的翻跟头,还有的唱戏,表演得非常精彩!

7. 接下来是水袖表演,演员们穿着淡黄色的纱裙,象一群漂亮的天使。有一位主角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其他人围在四周,把长长的水袖抛向中间,舞台上好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莲花!

8. 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蜘蛛精带领的大小众妖。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娇媚多姿。紧接着是唐僧师徒4人,他们精神抖擞,一身正气。

9. 许多的人认为京剧的节奏慢,就像摇篮曲似的催人入睡。其实也不错,但这都是根据剧情来定的。有慢的,反之,也有快的,那速度惊人,没有字幕你是听不出他在唱什么。

10. 京剧中某个角色上场后,通过念白、歌唱,可以表明舞台是他的书房。但是他下场后这个书房就不存在了,紧接着另一个角色上场,通过他的身段表演,可以表明舞台是一条崎岖的山路。

11. 一阵开场锣鼓敲罢,隆花出台了。为了达到对敌人最大的`吸引力,不使他们半途走掉一个,她也不管剧情的安排,先拿出她的刀马功夫。

12. 孙悟空师兄弟为了救出师父与蜘蛛精斗智斗勇。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让你眼花缭乱;蜘蛛精魔幻般的变脸,让你叹为观止。那如梦如幻的布景,让你身临其境。

13.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京剧表演,那些演员在台上一会儿说,一会儿唱,有时还兴味盎然的表演一番。

14. 嘿!看那演员有滋有味地演唱,有声有色地步法,看京剧还真是一种享受!紧接着,出来了一个黑脸大汉,长长的胡须一直长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直、刚烈的情感。

15. 京剧有生旦净丑之分,着重于唱念作打这四个要素。天女是花旦,主要在“作”上。她舞的彩缎上下翻飞,挥动自如,就好像是自己的手臂一样。

16.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

17. 我爱看青衣戏,觉得青衣戏声柔优美,委婉动听,深刻地刻划人物的精神世界和细腻的女性感情。

18. 程派戏腔音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时而像撕丝裂锦,时而又像藕断丝连,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又像春雨潇潇,唱腔凄美幽怨,委婉动听,扣人心弦,太感人了。

19. 一个蕴涵着“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一个“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一个“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

20. 20世纪80年代,我有幸看过程派著名演员李世济演《锁麟囊》,她唱做俱佳,以气托声,以声送字,以字达情,以情化腔,唱腔感人,其独特的程派风格,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21. 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

22.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23. 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24.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25.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26. 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27.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的枪花,还有一连串的毽了小翻,都搏得了满场采声。

28. 宏伟的场面,沉重的响声,击鼓的后生,绮丽的舞姿。

29. 京剧,一共有生旦净丑,我们都喜闻乐见,角色粉墨登场,我们拍手叫好。

京剧描写 篇2

张娜

四川苍溪县陵江镇第三小学校六(1)班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平凡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汉字想必大家都知晓,“琴棋书画”更不用说,但是京剧大家又了解几分?

京剧,乃中华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花木兰》《青衣谣》《子夜吟》等京剧曾被广为传诵,脍炙人口。京剧人物多样,神态各异,一声声动听如歌的对白,更是妙趣横生。随着音乐高低的起伏,“花枝招展”的主演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一曲终了,定叫你热血沸腾,意犹未尽。

当然,这有个附属条件:你得懂。这个“懂”并不是指音乐、演员或者剧情,而是指热爱,发自心底的热爱。就像喜欢清淡的人,你给他弄一麻辣火锅,哪怕里面煮的是山珍海味,他也情愿喝一口白开水。又比如说,你给和尚准备满汉全席,他宁愿去啃黄瓜,也不沾荤腥。而00后的我们,耳边回荡着洗脑曲,京剧?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别碍眼就行了!

当然,即使观众有了,谁来演呢?学京剧明摆着吃力不讨好。每天累死累活的,也没多少人真正地在意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如此,一旦走上这条路,脸面什么的,见鬼去吧!为了方便上妆,京剧演员常得留个光头。这年头,除了中年谢顶的大叔,谁还顶着个光头晃来晃去?特别是女生,秃顶丝毫不亚于毁容,有几个愿意“大义灭亲”,牺牲自我呢?

老一辈的人,听京剧的多,各种唱法都晓得;近一代的人呢,有时也听两曲儿,当作打发时间;现在的人呢,要找一个念旧的“老古董”还真不容易。对于京剧,我们向来是将他拒之门外,然后无情地说一句:“NO,你过时了!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了,请走吧!”

其实,不是它跟不上,而是不愿意跟。它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啊,怎么能说变就变呢?除了消失,难道还有其他结局吗?似乎没有了。但是我们不能让他消失。中国没有了京剧,就像一朵独一无二、精美、昂贵的鲜花少了一瓣最引人注目的花瓣之一,再美,也是残缺不全的。我们能让我们的祖国残缺不全吗?当然不能。

已经有人在努力了,你注意到了吗?

中央电视台11台,是戏曲节目;各地办了戏曲大学,许多人,尝试让别人爱上戏曲……

京剧就像是一个失宠的贵族。它曾经辉煌过,却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但这并不是它的错。它也在努力,却总得不到世人的认可。如果真的坚持不住了,它也会离开的,我们就会永远失去它。虽然可能你真的不喜欢它,但你也可以多陪陪它呀。失去它,我们的损失可不是一点点。

不要让它离开!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泡影,成为永久的遗憾。

走进京剧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唱腔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京剧的能力,学会演唱。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教师提问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片段是属于我国戏曲当中的哪一种? 生:京剧

二、导入:

师: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 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

d.欣赏《浑身是胆雄赳赳》 e.男生学唱《浑身是胆雄赳赳》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b.欣赏《红灯记选段》学习“奶奶你听我说”这一句。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C、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b.做一个武生走场的动作。(找男生模仿)

五、总结:

高中音乐《京剧》教案 篇4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的

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⑴听歌曲:《唱脸谱》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正面角色。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

“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每种角色又有表明身份的脸谱、扮相等,只要演员一上场,你一望便知。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 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

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里分别有不同的脸谱。以便学生认识,和区分)

(3)京剧的音乐

声腔:唱腔和伴奏统称声腔。以板式变化为主,又因不同行当形成生腔和旦腔。

念白:“念”指人物吟诵诗句,富有节奏韵律感,音乐性较强;“白”指人物之间的对话。分韵白和京白。

(练习对话片段男:哥哥,哥哥……

女:兄弟,你哥哥出去做买卖去了,叫你等他一会儿。

男,哦,等他一等。

女:是。)

打击乐:通过打击乐器有节奏的击打,掌握全场演出的节奏,人物情绪和唱腔的演唱。

京剧三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

曲牌音乐: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器,除担任唱腔

的伴奏外,还演奏各种纯乐器曲牌,作为

剧中的过场音乐和配合哑剧式的表演,曲牌多从昆曲中借用。

如:“京胡曲牌”“唢呐曲牌”“笛子曲牌”。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看喂鸡片段,让学生模仿)

打:传统武术和跌打技艺的结合(讲述盖叫天事迹)

3.京剧欣赏与学习

欣赏《铡美案》选段

剧情简介: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驸马后不认前妻秦香莲母子,反差韩琦于土地庙杀害。韩不忍,遂放其逃走后自刎。香莲愤之,拦轿喊冤。包拯出面,良言相劝陈世美,无果。包拯伸张正义,不顾皇亲势大,按律处陈世美以斩刑。

唱词:【西皮导板】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原板】尊一声驸马宫细听端的,可记得端午日朝贺天子,在朝房与驸马你相过了面皮,我相你眉长眉短有儿女,膀高膀低定有前妻,我劝你相认是正理,(白)驸马,祸到临头悔不及

欣赏此曲,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剧中的脸谱,人物以及音乐。

学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4.课后小结:

教案京剧脸谱 篇5

《2010年石林县中小学音体美及幼儿园教师

参评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

圭山镇伦华希望小学 徐云华

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美术《京剧脸谱》教案

第 页

页 2010年石林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幼儿园教师参评教案

执 教:圭山镇伦华希望小学 徐云华 课 时:一课时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美术》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脸谱是以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画脸谱和画戏剧人物这两个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表现方法及步骤,画出自己了解、熟悉的戏剧脸谱和戏剧人物。使学生对各种戏曲有所了解,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使之对传统艺术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

本次执教的内容是第一次活动:

画脸谱。教材呈现了线描、水墨和水粉三种方式表现的脸谱,对中国戏剧和脸谱色彩的寓意做了简单介绍。提供了三个不完整的谱式给学生以练习参考。

教学意图:

本课旨在通过欣赏、观察、比较、讨论、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脸谱的艺术价值,学习表现脸谱形象,拓展他们学习空间,加深对生活中的京剧元素的理解与喜爱之情,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像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实践目标:通过欣赏京剧脸谱掌握画脸谱的彩绘方法和步骤。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京剧脸谱常识与及其彩绘方法。

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讲究线条的流畅、和谐,色彩的均匀、清爽。

课前准备:

教师:京剧脸谱资料、影音资料、脸谱面具。

学生:水粉色、调色盘、毛笔、水粉笔、画纸、硬卡纸。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程序:感知脸谱

教的过程:

第 页

页 2010年石林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幼儿园教师参评教案

谈话:徐老师听说六(3)班的同学很热爱戏曲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过一过戏瘾,唱一唱大戏。(《说唱脸谱》音乐声起,师生表演变脸。)

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脸谱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世人为之倾倒。中国戏曲各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也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的人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衍变了很多剧种。

同学们知道中国戏曲有哪些剧种?

有没有同学会唱一小段?(有则请同学上台表演,若没有老师就表演一小段)

(出示课件)京剧、越剧、楚剧、川剧段段精彩,唱功、做功、念功、打功样样绝活!在京剧、昆剧、川剧等剧种中都有脸谱,京剧脸谱是大家最熟悉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唱大戏的现场,一起领略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揭示课题:唱大戏——京剧脸谱。

学 的 过 程: 学生欣赏

学生谈感受

学生回答:京剧、黄梅戏„„

二、教学程序:认知脸谱

教的过程:

宣布开展小组竞赛,调动学习积极性。

徐老师看到同学们收集了不少资料,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脸谱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开展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善于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最能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每回答对一个问题奖励100分,积分最高的小组获胜,表现突出的同学徐老师奖给亲手制作的脸谱。

(出示主页)你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选择自己想了解的脸谱知识。

请同学选择

教学程序:脸谱色彩

教的过程:

出示图片,学生对比观察:你发现两组人物的化妆有什么不同?

小结:戏剧人物脸上的化妆更夸张,更有装饰意味

为什么戏剧人物脸上的化妆要这么浓墨重彩呢?

小结:脸谱是中国戏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浓重的色彩是便于观众了解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因为脸谱的每种色彩就代表一种人物性格。

出示六种性格,请六个小组的组长来抽选,小组里讨论这种性格对应的是哪种色彩的脸谱。商量好了就贴在对应的脸谱下面。

师生共同评价,对同学们有异议的人物性格答案,提供图片,请学生介绍人物,帮助认识人物性格特点。

出示正确画面:

黑色:忠耿正直、粗率鲁莽。

白色:阴险奸诈、手段狠毒

红色:忠勇义烈

黄色:凶残阴险,工于心计

蓝色:粗犷骁勇,桀骜不驯

金、银:用于神怪象征虚幻

学的过程:

学生回答:戏剧人物色彩更鲜明,图案丰富

学生回答:为了突出人物性格

第 页

页 2010年石林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幼儿园教师参评教案

请学生补充介绍不熟悉的人物

小组组长上台抽性格,下面答的同学观察、思考。

请学生介绍人物

师生读性格

教学程序:脸谱谱式

(打开谱式)你想了解那个谱式?请学生选择

根据学生选择了解任意两种谱式:

整脸: 为什么叫整脸?

小结:象这样脸部的化妆颜色基本上是一个色调,只是在眉、眼部位有变化,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构图简单的谱式叫整脸。

三块瓦:三块瓦在哪里呢?

小结:用深色涂出眉、眼、鼻窝三块颜色,形状像瓦片状,这样的谱式就叫三块瓦脸:

六分脸:这个六分从何而来呢?

小结: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和眼部以下均化成一种颜色形成主色,夸大白色的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

十字门:在脸上你能找到十字吗?

小结: 从额顶到鼻尖画一条通天立柱纹,两眼窝之间用横线相连,立柱纹与横线交差形成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

僧脸:僧指的是什么人?这个脸谱上有僧人的特点吗?

小结: 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歪脸:表现人物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歪斜之感。

学的过程: 请学生选择

学生回答:鼻子和眼睛连接的地方有十字。

教学程序:脸谱勾画部位

教的过程:

玩一个拼图游戏:这里是一个脸谱的散片,谁来把它迅速组拼出来?(电脑拼图游戏)

你们拼摆的这些散片分别在脸部的哪些部位?(脑门、眉形、眼窝、鼻窝、嘴形)

这个脸谱左右两边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右大致对称)

学的过程:请以、一名学生上台拼脸谱散片。

学生回答。

三、教学程序:示范制作脸谱

教的过程: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

请看书中三幅作品,他们是用哪些方式表现的?

小结:是用线描、水墨、水粉三种表现方式。

指黑板上的范品,这件作品是 安 老师用玉米粒和小石子粘贴的。

小结:今天就来学习用油画棒涂画的方式表现。

教师示范,问:我们首先怎么做?教师示范。

我们接着怎样做呢?

怎样才能让左右两边画得尽量对称?

老师讲绘画的步骤并示范。

第 页

页 2010年石林县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幼儿园教师参评教案

学生回答

四:制作脸谱

作业要求:请同学们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可以临摹,也可以自己创作。

学生动手制作。

五、评价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你表现的这个人是怎样的性格特征 ?

2、你们最欣赏谁的作品?

请几名同学上来展示 请同学评价

六、拓展

脸谱在舞台上使我们的戏剧人物生动鲜活,除此以外,还能在哪些地方展现它的美呢?

欣赏生活中的脸谱、请学生说、学生欣赏。

七、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和欣赏了精美绝伦的脸谱,我相信大家也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伟大的艺术瑰宝而自豪,就让我们一起来戴上脸谱,和着音乐,一起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吧!让我们跟着这几位同学一起做。

板书设计:

板书:

1、构思

2、勾形

3、涂色

第 页

走进京剧教案 篇6

【学生课前了解和准备 】:

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

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如张飞、李逵。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一。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4)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

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

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

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表演形式分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念白。做:表演动作。打:武打。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欣赏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

(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作“念”,念又叫“念白”或“白”。俗称“唱重四两,白重千斤”。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念白按音韵划分,可分为韵白与京白两种。

韵白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是一种以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欣赏京剧《玉堂春》中崇公道的一段念白)

(3)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欣赏京剧《柜中缘》中刘玉莲的一段表演)

(4)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里的武打场面是丰富多彩的,它根据剧目、剧情的特定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武打动作。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京剧就是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欣赏京剧《华容道》中的一段打斗场面)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分别了解“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并凭借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

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学习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

【新知学习】: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走近京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巩固:

1、欣赏京剧片段,让学生辨认所出现的戏剧人物行当及表演形式。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及唱、念、做、打表演形式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2、跟唱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结: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我国的戏曲艺术非常丰富,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京剧的一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并进一步了解我国戏曲与音乐的关系和戏曲的音乐特色。

京剧小故事 篇7

京剧小故事:空城计

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因错用了马谡而失去了战争要地。司马懿带十五万兵力去攻打诸葛亮。当时诸葛亮只有两千五百兵马,但诸葛亮却不慌不忙,让士兵把军旗都藏了起来,把大门开着,又让二十个士兵披上老百姓的衣服去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在瞭望台上悠闲自得地弹琴,一名童子拿着宝剑,另一名童子拿着拂尘站在诸葛亮身边。司马懿到了城门前,看到这些情景很惊讶。他的儿子司马昭说:“一定是诸葛亮手下缺少士兵,才在这里装模作样,让我去抓住他。”司马懿摇了摇头,说:“诸葛亮天生谨慎,不会冒这么大的险,城里一定有埋伏。”于是司马懿便撤了兵。等到回了营才知道刚才真的是一座空城,他们又赶紧追回去,不过赵云的的救兵早就赶来了。这下司马懿后悔不已。

诸葛亮的士兵问:“为什么司马懿刚才见到我们不冲进来?”诸葛亮笑着说:“因为司马懿知道我生来就很谨慎,必然认为城里有埋伏,所以就撤兵了。我也是迫不得已 才想出这个办法。”

京剧复习材料 篇8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中国京剧发展历史

一、孕育期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伶高朗亭等率“三庆”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京,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三、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各种行当趋于成熟,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

京剧被称为国粹的原因

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到唐代的梨园百戏,再到宋代的南剧,明清的昆曲,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京剧形成的过程,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国文化。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的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京剧的基本常识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京剧的四功是指唱、念、做、打。京剧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京剧四大名丑是肖长华、马富禄、叶盛章、张春华四位先生。京剧四小名旦是指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京剧的唱腔

1.戏曲的唱腔分板腔体和曲牌体

京剧主要唱腔属于板腔体。2.京剧的曲调分为西皮与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激越活泼,二黄的曲调比较平稳、深沉。

1.脸谱的色彩:

京剧的脸谱 红色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代表人物:后羿、北斗、黄盖、荆轲

黑色 :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代表人物:包拯、张飞

白色 :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代表人物:曹操、孙权、欧阳芳

紫色 :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代表人物:薛霸、郎如豹

黄色 :勇猛而爆躁。

代表人物:典韦、英布、豹精、宇文成都 金色 :神仙高人。

代表人物:如来、二郎神、牛魔王

绿色 :勇猛,莽撞。

代表人物:程咬金、窦一虎、赖团仙、武天虬、绿剪鸟

蓝色 :刚强阴险。

代表人物:窦尔敦、雷公、敖闰 2.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典韦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3.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京剧的行当

京剧行当的分类:生、旦、净、丑。生、净、丑指男性人物,旦指女性人物。

(一)生行:老生 小生 武生 娃娃生、老生:指上了年纪的人,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和壮年。老生也叫 “须生”。、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形象基调是清秀英俊,儒雅倜傥。、武生: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4、娃娃生。扮演儿童角色。

(二)旦行:老旦 正旦 花旦 闺门旦 泼辣旦 玩笑旦 武旦 刀马旦 彩旦 花衫、正旦:又称青。正旦扮演的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花旦:一般扮演一些小家碧玉或者丫鬟等角色,因此又叫小旦。、彩旦:又称丑婆子,多扮演滑稽诙谐或者刁钻狠毒的中老年女性。、花衫:既有花旦的活泼俏丽,又有青衣的稳重端庄,甚至兼具刀马旦的武功。、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三)净行:俗称“花脸”。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四)丑行:丑行化妆时一般是在鼻梁和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丑行的表演诙谐幽默,滑稽风趣。

京剧的服饰

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京剧服饰-大衣 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表现帝王、官宦绅士在休闲之时常用服装有:帔,开氅,褶子;为塑造女性的朝廷命官,皇后、嫔妃等的主要服饰有:女蟒,女官衣,宫装等;为塑造女性中的夫人、小姐、女仆以及家贫妇女的主要服饰有:女帔,女褶子,裙,裤,袄等。

大衣行当的特点: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蟒、帔、褶子、开氅、宫装、八卦衣、官衣等服装在袖口处均有水袖,这正是区别于二衣、三衣之间的不同。

梅兰芳与京剧

京剧教学反思 篇9

同学们在生活中看京戏的经历并不多,如何让他们深入到京剧的气氛当中去呢?我认为要创设京剧课堂情境:这次我在课件的制作方面精心设计,使它成为我授课时恰当的辅助手段,课前用带有西皮流水的动感音乐,配合多姿多彩的京剧人物画面营造气氛。在讲脸谱时,我以几个实物脸谱给大家作了展示,同学们比较感兴趣,印象也就更深刻了,因为在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能学得最好。除此之外,为了让同学们辨别唱腔类别,我为大家学唱了一段《红灯记》选段,带动了大家学习京剧的热情。在教唱京剧片段环节,我先唱一遍,再用钢琴教唱,化难为易,同学们旋律唱得准确,唱得都很投入。

在欣赏每段音乐前,我对提问进行了设计,在同学回答不全面时,围绕教学目的及时追问,循序渐进,做到了有效提问,同学们的“听”和“思考”就有了针对性。

在讲西皮和二黄唱腔时,我运用了比较聆听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通过对比欣赏能很快的区分京剧的这两种主要唱腔。

我对教学环节作了合理设计,让同学们在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的同时,参与实践和探究,唱一唱,做一做,念一念,说一说等等,在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的活动中获得了京剧知识,感受了京剧的魅力。在讲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以及名段欣赏的过程中,我通过恰当的引导,合理自然地融入了京剧的三大艺术特征“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同学们由此对京剧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在他们参与实践时我及时地给予了语言鼓励,我知道,同学们在被鼓舞和信任做重要事情时,他们能学得最好。这次备课得到了组内董老师,徐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受益匪浅。由于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较高规格的赛课,虽课前作了充分准备还是感到有些紧张。尽管同学们踊跃回答并认真参与各种活动,但他们还有点紧张。我认为作为课堂引导者,我应该使气氛再活跃些,这一点我做的不够。总之,通过这次赛课我学到了不少,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努力学习,取长补短,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2009年5月22日篇二:戏曲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反思

篇一:戏曲>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难点。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接触国粹京剧太少,生活中基本听不到京剧。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喜爱的是流行音乐,对周杰伦等歌星无人不知。而谈到戏曲,特别是京剧,就一无所知。我认为这也是学生唱不出戏韵的主要原因。

其次来自教师方面,据我对本地小学教师的了解,能识简谱的老师不过十之一、二,大部分教师连常规的唱歌教学都难以完成,何况戏曲教学。

再者,对教学戏曲的认识不足。我也是在《国培计划》的学习之后,才解除心中的疑惑,才懂得教材编排戏曲教学的意义。戏曲,尤其是京剧,它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京剧艺术是形象思维高度发展的精品。学唱京剧,不仅可以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通过“形于美,动于情、达于礼、至于和”来“泄导人情”,达到平衡各种人心理与疏导情绪的作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起到稳定社会的功能。

在我之前仅有的几次戏曲教学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说出来,请老师批评指正。由于水平有限,还望谅解。

一、解读作品。要唱好一段戏,首先应读懂作品内涵。这就要了解戏曲所讲述的>故事,抓住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情感。比如,在教学《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课时,我先讲述它的故事情节大意,然后讲点专业知识,如《甘洒热血写春秋》属于老生行当的唱腔,西皮快二六等。最后把重点放在唱法上,该唱段表现了侦察排长杨子荣胆大心细、足智多谋的形象,以及他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语气一定要唱得坚定自信,气势磅礴。

去年,在小学生元旦文艺汇演中,我选了黄梅戏唱段《到底人间欢乐多》。在教这段戏时,我先讲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梗概,然后把它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唱山河>景色,节奏较慢,唱腔温柔委婉,略带隐忧。它表现织女热爱山川美景,向往人间生活,却又害怕无情天条天规的复杂心情;第二段唱家人,唱腔较为舒展,满怀深情;第三段,唱腔欢快流畅,达到高潮。表现出织女抛却顾忌,尽享人伦的喜悦心情。

二、先慢后快。在教学快节奏的、音节较复杂的唱词时,若以原有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难以接受。这时如果把节奏降下来,以慢节奏教唱,学生则较易掌握,再回到原有节奏,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拿《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今日痛饮庆功酒”中的“日”字,在以原速教唱时,很多同学把3532唱成35或35,还有“壮志未酬”中的“志”和“未”,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把节奏一变慢,每个音就显得非常清晰,他们一两遍就会了。

三、分解教学。在教学音节复杂、时值较长的拖音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犹显棘手。这时把原本较长的唱腔进行分解,如“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 “秋”,我把它分为三句,第一句唱4︱4︱4︱4︱43,第二句唱212︱325,最后唱2321︱12.6︱1,分开来教,待学生唱准唱熟后,再连接起来,一气“呵”成。虽然也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完成教学的。

虽然可以完成教学,学生唱得也很熟练,但最大的遗憾是:学生们唱不出戏的韵味。像《甘洒热血写春秋》这段戏,唱前三句略好一点点,最后一句怎么唱怎么象唱歌。这也是我在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另外,我在教唱《到底人间欢乐多》时,因为唱腔曲折委婉,音节较为复杂,我差不多是一小节一小节地教,所以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试问,在教学中有没有更好的教法?

篇二:戏曲教学反思

从>戏剧的理论来说,戏剧教学应该侧重于让学生了解戏剧的冲突,从冲突中领会人物形象和戏剧主题,同时也要通过阅读体会戏剧的语言魅力。在教学中,我严格按照戏剧理论内在的规律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很多的问题: 第一、没有处理好视频播放与课文研读的关系。多媒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过多的媒体使用,如视频、音频、图画,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感官的刺激,而丢失掉>语文教学本身对教材文字的钻研与感悟。如在上《雷雨》的时候,在学生没有读课文的前提下直接我将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视频解决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问题。结果使学生在讲解课文时没有了兴趣。因此只有在对文本深入钻研的基础上穿插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作用。第二、处理戏剧语言和戏剧思想内容的关系,有所偏废。在新课程标准相关理念的指导下,教学中我们对古代戏剧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大肆渲染,力图把课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内容都教给学生,而忘却了语文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品味奖赏的要求。比如在教《长亭送别》中,我就过于注重对两人对爱情的态度的分析,并且展开了较为激烈的课堂讨论,希望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爱情观。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内容都是由文字、语言表现出来的,语文的本身应该是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加深对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来,我们又在教学中,专门设计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语言奖赏课,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奇文共欣赏,品味到了有“花间美人”之称得王实甫的语言魅力。第三、没有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在古代戏剧的教学中,我发现戏剧的文字本身不会存在多少问题,因为课文的注释相当详细。所以我们经常会开展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学中我们发现,必须加强教师对讨论发言的指导,任何没有教师引导的合作讨论都有可能会将学生引入误区。比如在教授《城南旧事》一课时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认识,这时教师是否有进行指导很关键。课堂不是自由的课堂,也不是独裁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课堂。

第四、要处理好课文学习和课外拓展的关系,不能无边无际,漫无目的,要紧扣课文。教学中如果是紧扣课文的拓展将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是毫

无联系的拓展将会导致学习目标的不得落实。

钱梦龙在教学经验总结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运用了高超的创作技巧,通过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语言描写,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层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达到了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效果。

总之,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篇三:课后反思:京剧脸谱

课后反思:京剧脸谱

课后反思:京剧脸谱

今天的美术活动,我们要画“京剧脸谱”,小朋友们对京剧脸谱知道的甚少,尽管在音乐活动“说唱脸谱”中已经有过一点点接触。所以我在美术活动之前做了铺垫,将京剧人物的图片先让小朋友欣赏一下,京剧脸谱夸张的脸部装饰线条,鲜艳强烈的色彩感,就深深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孩子在第一时间就反应出自己对脸谱的好奇:“啊,好可怕呀。像妖怪一样。”“好难看啊,这是什么脸啊?”顺着小朋友的好奇心,我做了简单地介绍:脸谱的颜色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同,红色表示这个人很耿直,黑脸表示这个非常严肃,白脸表示这个人很奸诈,蓝脸表示这个人刚正,紫色表示这个人很有正义感??做了简单的介绍,小朋友对范画上的这几个脸谱也有了一点点了解。

画脸谱的重点就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的特点,我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来画,体验了一个自主性。

接下来就要让小朋友开始画脸谱了。在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1.小朋友在画时左右两边不对称。2.涂颜色时不够均匀。由于脸谱大块的色块比较多,我提醒孩子在打好轮廓之后,涂色时要细致,均匀地涂,左右边图形的颜色要一样。3.个别两三个小朋友画的是自己的脸,而非京剧脸谱。4.很多小朋友一节活动没画完,利用离园活动时间才完成。

我反思了一下,在课前丰富知识的时间用得太多,这个环节可布置为课前作 业,事先让小朋友和家长共同去搜集关于脸谱的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脸谱的知道,时间的浪费的现象会少。

作为我国国粹的京剧不仅唱腔优美,独特夸张的脸谱也有其特殊的文化艺术背景,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小朋友对京剧脸谱也有了简单的认识。篇四: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很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初步了解脸谱代表的意义。然后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活动前,我(转载于:京剧教学反思)和孩子们聊起京剧,算是一个摸底吧。“你们听过戏曲吗?”只有几个小朋友回应我。当我再问“你们都听得是什么戏曲呢?”孩子们目瞪口呆的答不上来了。是啊,他们都是些孩子,怎么可能对戏曲有所了解呢?在他们的世界里,满脑子动画人物。对于戏曲真的是一无所知。说实话,我对戏曲也只是一知半解。一连串的问题出来了:怎样才能上好这个活动?如何让孩子们抓住重难点?如何让孩子们对京剧、对脸谱感兴趣呢?

晚上回家,我趴在电脑旁查找资料,当我在输入“京剧脸谱”时,出现了许多有关“京剧脸谱”的相关信息。无意中也点击了“说唱脸谱”这首歌,听着听着感觉来了,因为这首歌的前奏和间奏部分都分别穿插了京剧选段,再加上里面精彩的说唱,完全呈现了我这个活动的要领,下载好这首歌之后,再选择了几张具有代表人物性格的脸谱。现在感觉心里有个底了,决定明天开展绘画脸谱活动。

活动中,我先请幼儿听歌曲“说唱脸谱”,小朋友听到歌曲长长的拖音,还有那充满激情的旋律,顿时燃起了积极性;随后,我再请幼儿欣赏关于脸谱的图片,让幼儿边听边看;最后和幼儿交流、讨论脸谱的特征(包括认识对称、色彩怎么样);画“京剧脸谱”时,我先准备一张范画,把自己对京剧的了解和绘画的要求仔细的讲清楚后,便是孩子作画的环节。作画中,孩子对“对称”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让他们把纸对折折起来,引导幼儿根据对折线,左边画什么,右边也要一样。这样,他们就很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对称了。另外,我告诉他们,脸谱的颜色要很鲜艳,画画时颜色用得多一点,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小朋友都听进去了。幼儿在作画中,其实说实话,当时我的心很忐忑。我班幼儿绘画总体水平不高。画京剧脸谱确实有难度。不知道今天的绘画作品会是什么样的?

上一篇:父母居住子女承诺书下一篇: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