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2025-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精选7篇)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1

2014年我站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向,努力开拓环境监测工作新方向,确保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技术支持和监督作用,注重抓好监测技术人员的自身建设,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顺利完成了局交给我站的各项监测工作和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队伍素质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在站长的领导下,首先以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为重点,狠抓业务培训,每月都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年组织两次基础理论和质量控制等知识考试,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技术档案。先后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技术比武。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目前我站监测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每个监测项目都是两个人以上持证。

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

站内成立了一个质量控制室,由质量负责人兼任主任,主要负责站内日常质量保证的监督检查,从监测布点、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按监测规范层层把关。在各业务室都设置了质控员,由室主任或技术负责人担任,主要检查本室日常监测质量控制的落实情况,检查分析人员的操作过程、原始记录等。从而使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机构上得到保证。

为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报出的监测数据坚持三级审核。目前,基本形成了站长决策、业务负责人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员具体实施的三级质量管理体制。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监测数据从产生开始就处于严密的质量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报出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圆满完成局领导下达的各项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站已完成:

(一)全年每月出入境地表水监测,并按时上报市站,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35家,竣工验收22家,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三)对所有排污企业做到每月监测两次,及时掌握企业排污数据,确保达标排污。

(四)每季度用标准样品对大型化验仪器校准一次,用考核盲样对化验人员考核一次,做到不断提高化验人员技术水平。

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里,我站工作安排如下:

1、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除本站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外多人参加省、市组织的技术培训。

2、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做到每一台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维修登记、仪器检定周期和在用仪器标志管理等工作,使在用仪器设备的合格率和完好率达到100%。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

3、增加硬件的投入,淘汰掉一批过时和老化的监测仪器,购进一批先进仪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环境监测提供一个好的硬件环境。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及采集

每月采集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外环境样本(禽笼、禽粪)5份,累计采集60份;每月采集活禽市场外环境样本(禽笼、禽粪、冲洗水、禽内脏)7~11份,累计采集117份。禽粪和禽笼样本用含有Hanks液的采样管保存,冲洗水和禽内脏用50 ml外螺旋管保存。

1.2 检测方法

样本送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 A、AH5、AH7、AH9、AN1核酸,AN1引物针对H5N1病毒。

1.3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的差异性检验用Pearsonχ2检验,多样本率两两的比较采用χ2分割法,α为0.05。

2 结果

2.1 规模化家禽养殖场检测结果

60份外环境样本中(禽笼24份、禽粪36份)Flu A、AH5、AH7、AH9、AN1核酸均为阴性。

2.2 活禽市场分月检测结果

全年117份样本中,AH7没有检出,Flu A、AH5、、AH9、AN1阳性样本数(检出率)分别是71(60.68%)、7(5.98%)、64(54.70%)、9(7.69%);不同月份Flu 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10,P=0.029),其中1、2、4、10和12月份超过80%;不同月份AH9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9,P=0.025),其中1、4和12月份超过80%;AH5、AN1同时检出在1、11和12月。见表1。

2.3 活禽市场不同类型样本检测结果

冲洗水、禽粪、禽笼、禽内脏4类型样本均有Flu A、AH9检出,在冲洗水、禽笼和禽内脏中同时检出AH5、AN1核酸。不同类型样本Flu A、AH9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24,P=0.026;χ2=8.918,P=0.030),冲洗水、禽笼、禽内脏Flu A、AH9检出率均高于禽粪(χ2=6.670,P=0.010,χ2=6.223,P=0.013)。见表2、3。

3 讨论

2011年,崔小波等[4]曾对该县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外环境做过Flu A、AH5、AH9、AN1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本次研究中,在AH5、AH9的基础上增加了AH7亚型检测,结果60份规模化家禽养殖场外环境标本中Flu A、AH5、AH7、AH9、AN1核酸均为阴性,表明该县规模化家禽养殖场目前不存在禽流感病毒的污染,在此类场所中的从业人员发生人间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较小。活禽市场检测结果中,Flu A检出率(60.68%)高于该地区2011—2013历年的检出率(34.48%、50.00%、47.89%)[5],且高于文献[6-9]的报道结果,说明该县活禽市场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较为严重。H7亚型没有检出,表明该县活禽市场目前尚未发现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污染,在此类场所中暴露人员发生H7亚型人间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较小。H9亚型每月均有检出,为禽流感病毒在活禽市场主要存在类型,由于该亚型引起人类感染的致病力较弱,因此引起人间禽流感疫情的风险亦较小,但是该亚型(H9N2)为高致病亚型(H5N1、H7N9)提供内部基因,在禽流感遗传、演化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引起关注[10]。外环境样本中H5、N1同时检出表明存在H5N1型禽流感病毒污染。综上,目前该县人间禽流感疫情发生的主要风险为活禽市场H5N1亚型感染。

注:1为冲洗水,2为禽笼,3为禽内脏,4为禽粪。

从阳性样本检出时间分布分析,H5、N1同时检出在1、11和12月份,因此1、11和12月为疫情发生(H5N1)的主要月份,应重点加强防控。从不同类型样本禽流感病毒检出情况分析,冲洗水、禽笼、禽内脏Flu A阳性检出率高于禽笼,因此可选择冲洗水、禽笼、禽内脏3类型样本中的其一检测Flu A作为分析活禽市场禽流感污染状况的指标。H5亚型在冲洗水中检出率较高(因样本较小的原因未做不同类型的比较),与王定芳等[5]对该县活禽市场不同类型样本H5检出率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可重点检测冲洗水中H5核酸来评估H5N1疫情风险。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3

【摘要】目的:了解漾濞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从漾濞县3个乡镇中抽取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共采集标本372份,抗体阳性率为93.82%,保护率为58.87%。不同年龄人群及不同地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漾濞县麻疹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而麻疹抗体保护率则较低,难以形成牢固的保护屏障,建议积极开展薄弱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60-0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易感,好发于儿童,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为做好我县麻疹防控工作,掌握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漾濞县疾控中心于2014年5月21日至6月10日对三个乡镇372名健康人群开展了麻疹抗体水平检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三个乡镇(平坡镇、鸡街乡及龙潭乡) ,按分层抽样方法在以上3个乡镇抽取8-17月龄、18-23月龄、2-3岁、4-5岁、6-9岁、10-13岁、14-17岁、≥18岁年龄组健康人群。因为我县村级每年出生的儿童较少,性别未作要求。

1.2方法

每名调查对象采集静脉全血3ml,2-8℃保存运送,分离后的血清标本存于-20℃冰箱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疹IgG抗体,使用试剂盒为珠海经济特区海泰制药有限公司的麻疹IgG抗体检测试剂盒。IgG抗体抗体结果判定:200mUI/ml以下为阴性;200~800mUI/ml为阳性但不具有保护性;≥800 mUI/ml为阳性有保护性。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组别间抗体阳性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检测结果

2.1基本情况

全县共调查并采集标本372份,抗体阳性有349人,阳性率为93.82%。其中具有保护水平219人,保护率为58.87%。

2.2不同年齡组抗体阳性率比较

8个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4,P =0.181),见表1。

2.3 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比较

如表2所示,平坡镇、鸡街乡及龙潭乡3个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82,P=0.148)。

3讨论

接种麻疹疫苗(MV)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手段,血清学检测IgG 抗体水平监测是对人群免疫力总水平直接衡量的有效方法[2]。 调查结果表明,漾濞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82%,保护率为58.87%,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成功率85%以上的指标要求[3],能够形成巩固的免疫屏障,我县短期内出现麻疹大规模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性较小,这也与近10年来漾濞县麻疹疫情呈散发状态相符。本次检测结果显示,麻疹抗体保护率仅为58.87%,其中8个月~5岁年龄组的抗体水平相对较高,但是6岁以上年龄组的抗体水平偏低(低于55.0%), 说明麻疹抗体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因此要对大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问题关注[4]。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将难以抵御麻疹病毒的侵袭,强化免疫可明显提高人群麻疹抗体保护率,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野病毒的传播,因此提高第二针剂的覆盖率,可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从不同地区调查结果看,不同地区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坡镇、鸡街乡及龙潭乡3个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综上所述,我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高,而麻疹抗体保护率偏低,特别是6岁以上年龄组。近几年来我县在做好常规麻疹疫苗接种服务的基础上,开展麻疹的强化免疫工作,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得到较大改善;对特殊地区乡村医生免疫接种工作进行误工补助的方式促进接种工作的落实;对入托、入学等进行接种证查验并对漏种疫苗进行补种。以上措施确保了低年龄组儿童获得了有效的抗体保护,但此次调查结果也提示我们今后更应重视计划外免疫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英,李平非,杨柳青.长沙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l7(7):1303-1305.

[2]张佩如,陈志,凡娅,等.绵阳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9,25(4):267-271.

[3]刁连东,于竞进,王华庆,等.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4

作计划

XX年以来,在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及市站的业务指导下,深入贯彻学习党的重要精神,紧紧围绕环保规划和上级环保部门提出的监测要求和本局的中心工作,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履行环境监测职能,为环境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保证完成常规监测任务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污染物减排监测为重点,以地表水和饮用水常规监测为基础,积极做好建设项目环评与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积极做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在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服务与技术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努力提高监测工作中的业务水平,认真地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任务

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

认真学习了监测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不断加强监测人员业务能力,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学习汲取营养。进行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改版工作,重新学习了《环境监测条例》、《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和今年颁布实施的相关监测业务等环境监测业务知识。

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监测业务的培训,相关监测人员的持证上岗能力。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站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二、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与保证

XX年,xx县环境监测站认真贯彻执行环境监测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学习新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紧紧围绕各项环境监测任务有序开展质控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强化监测人员质量控制意识,加强监测数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积极开展监测人员专项培训、技术交流,做好质控考核、实验室比对等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三、全面完成监测任务

水环境质量监测

完成地表水河流、梅、响两库等12个国控和省控断面的水质监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农村环境油坊店乡朱堂村的饮用水源的监测。整个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空气质量监测

xx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空气自动点实时上传监测数据至省环境监控平台及六安市空气质量数据管理平台。So2、No2、Pm10、Pm2.5、臭氧、co各监测项目正常开展。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成功创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天堂寨风景区、马鬃岭风景区、梅山水库风景区负氧离子监测点,正常运行和维护。为天然氧吧县的成功创建提供了数据支撑。

声环境质量监测

在“中、高考”期间,我站服从全局,在城区范围内对各类环境噪声源进行严格监测管理,尤其对学校附近的施工及建筑噪声的监测加强了力度,为我县考生提供安静的考试环境做出了贡献。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对油坊店乡朱堂村、梅山镇三湾村、百禄桥村进行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开展了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及梅山镇三湾村、百禄桥村工业污染的土壤、受垃圾影响、农田、种植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

“三同时”竣工验收

全年具体组织实施了对中良商砼、协鑫科技等40余家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环境监测站资质复评审工作

xx县环境监测站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于2018年1月3日到期,资质认定复评审在有效期内通过。为了资质认定复评审我们积极组织监测人员、质量体系的建设。努力通过资质认定复评审。

辐射管理工作

今年积极管理县内放射源和医疗射线装置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让使用放射源和医疗射线装置的单位规范化,使用人员的健康得到保障。

能力考核工作

积极组织监测人员通过持证考核,增强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提高监测站的监测能力。通过了省市上级部门的考核。

生态功能区考核工作

今年生态功能区监测数据需每季度上报,我站积极上报,按时完成了生态功能区考核数据。

监测数据信息公开工作

今年我站积极公布了梅、响两库水质情况,每月一次;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每季度一次;环境空气质量每月一次;公布了一次环境公报。

其他工作

积极创建天然氧吧县;参与全国生态文明县创建工作;响洪甸水库出境水水质自动站建设;响洪甸水库出水口、丁埠大桥采样点界桩的选点、埋设;国家土壤调查取样,响洪甸放射性废物库管理工作。

加强监测质量,强化质量控制与保证

监测质量是监测工作的生命,为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根据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办法》和准则中关于结果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我站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监测体系文件。我站规定,监测分析方法必须采用国家规定的分析方法,监测分析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监测仪器设备必须按规定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做好仪器期间核查工作,监测环境条件必须满足测试规范要求,对于噪声监测,监测前必须进行仪器校准;对于大气监测,采样前要进行气路检查及流量校准,保证整个采样过程中采样系统的气密性和计量的准确性;对于水质分析,采样过程中要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密码样;同时做10%质控样品分析或者加标回收测试;不定期的盲样考核。原始记录要经过监测人员、质量监督员,室主任三级审核,监测方案和报告编制时,要经过编写人,项目负责人,副站长,站长等层层把关,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统计评价等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做好质量控制。

目前,我站质量管理实行由站长总负责,质量负责人具体抓,质量管理员、质量监督员配合抓的质量保证领导体系,使得质量问题层层得到落实,真正做到了质量保证有人抓,技术业务有人指导,存在问题有人管,质量保证大家干的好局面。

四、下一年计划、全力保障各项监测任务顺利完成,负氧离子仪器的维护,环境空气自动站运行的监督,辐射管理工作。

2、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加大我站软硬件的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我站独立自主完成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扩大环境监测项目,提高我站监测能力。

3、进一步规范工作管理秩序,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监测体系文件,并在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学习相关的监测知识,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5

2011年,在局党委及局行政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相关科室的帮助支持下,地质环境监测站全体同志以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按年初拟订的工作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工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及时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是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关键环节。年初我们认真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去年灾害发生情况及今年天气预测,认真编制了《宜宾市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报宜宾市人民政府发布。《预案》明确了我市地质灾害防御主要责任人,确定了市级重要地质灾害监测点并落实了监测责任人。

(二)切实做好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工作

宜宾市作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我们一直将地质灾害的调查防治工作放在首位,本着“地质灾害无小事”的原则,切实做好了全市地质灾害监测、调查及防治工作。

今年,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其中滑坡5起、崩塌3起、地面塌陷3起,受灾人数208人,其中1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042.8万元,预案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未造成人员 1

伤亡。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立即派出相关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并向当地政府提出相关意见和应急避灾方案,防止灾情扩大。今年单独及联合区县共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50余次,提交应急报告25余份,并定期对省、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电话查询,同时,进一步健全了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网络,指导区县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6721份,避险明白卡12724份,并对全市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培训工作,防灾减灾成效明显。

在做好灾害发生后调查工作的同时,我站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防工作,完善地质地质灾害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明确了汛期值班人员,24小时专人值班,并严格建立了地质灾害汛期旬报制度。汛期,针对各区县上报材料,开展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及应急调查,力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发现隐患点发生变形异常,立即进行实地调查,从而有效的指导了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

结合自身专长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等宣传日和安全生产宣传等机会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派技术人员深入县(区)、乡(镇)开展各种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会616次,培训人数20.01万人,发放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手册、地

质灾害培训教材、地质灾害防治光盘等各类宣传品6.29万份,制作悬挂宣传画牌、横幅等538张,提高了灾害区群众的自救能力。

通过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领导干部对防治地质灾害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有力促进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四)指导区县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我站积极指导各区县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在灾害隐患点现场指导,演示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安装和使用方法,逐步提高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二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多次与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商洽,指导区县解决治理难题。

(五)配合地环科开展相关业务工作

今年,配合地环科开展了以下工作:联合区县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出92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了措施和工作建议;逐步健全了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共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6721份,避险明白卡12724份,并对全市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和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培训工作,防灾减灾成效明显;搬迁受威胁群众60户,圆满完成了省、市目标任务;去年,我市争取省级资金1318.22(筠连县147万、高县953万、南溪区218.22万)万元用于开

展高县趱滩乡老鱼池滑坡、筠连县镇州镇中学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及南溪县青龙咀废弃煤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目前正有序开展治理工程施工。今年,将22个大型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报请省厅派专家组现场踏勘核实,其中屏山县中都镇灯盏窝滑坡、翠屏区菜坝镇石马村八社油坊坡潜在不稳定斜坡、高县四烈乡金星村大池组滑坡、兴文县僰王山镇同心村1、3社同凤园滑坡等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纳入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库,正在开展勘查设计工作。

二、工作亮点

1、配合地环科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工作,积极探索宣传培训和演练新机制、新办法,取得成效显著。

2、有效指导了高县焦村镇龙潭组滑坡临灾避险及应急处置工作,在灾害来临前将受威胁的49户179人紧急撤离并转移了重要财产,确保了35户141人的安全并将财产损失降至最低。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还有少数单位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防治工作在思想上认识不够,重视不够,防御措施、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任务不落实,未按市、县预案分工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

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人员技术力量与繁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的高效开展。

四、2012年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日常工作,搞好应急处置,健全防治长效机制。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灾情险情速报、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制度,形成规范性文件。

3、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群测群防,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和预警机制。

4、坚持对地灾隐患的排查和监测,特别是在汛期加强对在建工地、在建矿山及人员聚集场所等地质灾害排查和巡查工作。

5、加快我市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度,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6、完成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加快全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

7、配合地环科搞好地质灾害专职监测员队伍和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及宣传培训、应急避险演练等方面工作的开展。

环境监测站2014年工作 篇6

质量监测工作总结

树台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201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之一,在区、市县各级督导员的指导下,在县教育体育局的大力指导下,在学区和学校各部门的协作及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按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本次国家质量监测。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树台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1671人,其中初中部485人,小学部1186人,住宿生966人,在校教职工79人,五年级355人。被抽样本监测学生32人,无请假、无顶替。马学礼校长与5名教师参加了不同内容的问卷调查。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注重细节是抓好质量监测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质量监测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学区马校长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了质量监测部署会,并做了严格的要求。具体工作如下:

1、我校按照教体局质量监测会议及学区会议要求,制定了《树台九年一贯制学校201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质量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务组、后勤保障组、安全医务组等。各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后勤保障组对监测仪器做了调试检测,对不合要求的仪器及时订购更换,安全医务组认真坚守工作岗位,确保了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201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试测)实施手册》,观看了监测视频,明确了责任及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保质保量完成质量监测工作。

3、确保质量监测工作公开、透明,学校对测试学生名单、举报电话、工作职责等进行了公示。

4、为保证监测工具的保密性,在要求严格进行监测工作程序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拟定了监测工具接送路线和时间,提前检查运送车辆运行情况,确保监测工具按时、安全地运达学校。坚守工作纪律,严格监测工具保密规定,工具运达学校后坚持监测工具保密柜双人双锁,确保监测工具不泄密。主监、巡视员、监测员、监测教师手机关机由校长收齐后由保密员暂时管理,监测场所按要求进行了隔离,每位工作人员划定了工作区域,确保监测工作工具的保密性。

三、存在的问题

1、田彦虎样本学生因肢体残疾,无法参加50米跑、15米折返、立定跳远的测试。

2、李桂芳老师因请产假末参加问卷调查。

四、工作建议

因我地区11月份冬雪较多,交通不便,造成试卷运送存在安全隐患,室外测试地面滑,给测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建议每年的质量监测提前到九月份进行。

2014年邢台市流感监测结果 篇7

关键词:流感病原学,甲型H3N2流感,荧光定量PCR,流行病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快,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1]。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3型。流感病毒抗原极易发生变异,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加之人感染后潜伏期短,又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全世界每年感染流感人数达上千万,因感染流感而死亡有数十万人[2]。 为了更好地做好流感的防控工作,我们现将2014年邢台市流感网络实验室的流感样病例(ILI)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流行病学监测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14年度邢台市流感或ILI资料,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1.2病原学监测

1.2.1标本来源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3]和卫计委《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流感监测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采集ILI咽拭子标本,所有咽拭子标本均由河北省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宁晋县人民医院和邢台市人民医院采集。所采集标本在冷藏条件下送至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

1.2.2主要试剂和仪器上海之江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上海之江医药科技医药公司),Mag MAX-96 Virual RNA Isolation Kit试剂盒(美国Ambion公司), AB7500荧光定量PCR扩增仪 (美国ABI公司), Thermo fisher 96孔核酸自动提取仪(美国Thermo公司)。

1.2.3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邢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在接到标本后24 h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核酸检测:1按照Mag MAX-96 Virual RNA Isolation Kit试剂盒说明书,采用Thermo fisher 96孔核酸自动提取仪对病毒核酸进行提取;2按照上海之江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采样标本进行A型和B型检测;3对A型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新A型H1N1、 H1N1、H3N2分型检测。

2结果

2.1流行病学监测结果邢台市2所被监测医院门诊共报告ILI 2 565例,门诊病例总数120 122例,ILI检出率为2.14%。2014年12个月间ILI门诊就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7,P<0.05),见表1。1月份ILI检出率最高,这与流感的流行高峰时间一致。2014年邢台市ILI 2 565例中,0岁~、5岁~、15岁~、25岁~的构成比分别为581例(22.65%)、635例(14.23%)、515例 (20.08%)和906例(35.32%),60岁以上为198例(7.72%)。

注:ILI—流感样病例。

2.2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邢台市2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1 336份ILI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分型检测,328份阳性,总阳性率为24.55 %。其中A型流感病毒阳性252份,占阳性标本的76.83 %,阳性率18.86%;B型流感病毒阳性75份,占阳性标本的22.87 %,阳性率5.61%。A型流感病毒中新A型H1N1 77份,H3N2 175份,A型H1N1和B型混合感染1份。2014年邢台市的流感流行病毒为A型H3N2,新A型H1N1和B型,流行优势流感毒株为A型H3N2。

2.3时间分布新A型H1N1(H1)在2014年1—3月份迅速下降,4月消失后,2014年没有再出现。H3N2从2014年1—4月份散发,7和8月份消失,2014年6月份出现1份A型H3N2,为输入性病例,7和8月份没有,9月份出现,12月迅速达到高峰。B型流感1—2月份散发,3月份有个小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到5月份消失,至12月份仍没有再出现。

2.4年龄分布结果显示,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 2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低。不同的年龄分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6,P<0.05),见表2。

3讨论

流感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性强[4]。流感病毒表面抗原易发生变异,特别是A型流感病毒发生抗原转换或抗原漂移,产生新的流感亚型毒株,人群对新的流感亚型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进行流感病原学检测可以随时掌握流感毒株的动态变化,对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和防止流感暴发与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ILI监测结果显示,邢台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ILI就诊百分比在1.39%~3.59%之间,ILI就诊高峰出现在1月,这与河北省往年其他报道一致[4],7月最低。2014年1—7月,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ILI就诊百分比逐渐减少,从8月开始逐渐上升,到12月达到一个高峰。北方和南方地区流感流行的模式不同,北方地区流感流行高峰多出现在冬春季节,这与全国其他地方报道一致[5]。2014年ILI中0岁~和25岁~年龄组居多, 占ILI总数的57.88%,其中25岁~人群占35.23%,可见25岁~人群为流感高危人群,原因是该人群社会活动范围广,社会工作压力大,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60岁~ 年龄组ILI最少,因60岁~年龄组都为离退休老人,对感冒发热症状不重视或去药店自己买药治疗,从而出现以上结果[5]。但是60岁~老年组流感检测阳性率达到了20%,因此,应加强该人群的流感检测采样工作,使流感监测数据更加全面。

邢台市2014年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主要为新A型H1N1、A型H3N2和B型。 A型H3N2流感病毒是2014年流行的优势流感毒株, 而没有出现检测到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原因是旧的毒株竞争不过新的毒株,受到新毒株的排挤;旧的亚型毒株在人群中连续不断流行后,易感人群越来越少, 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继续存活下去[6]。因此监测期间,我们没有检测到季节H1N1型流感病毒,与其他地方报道一致[7]。A型流感病毒中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亚型进化速度更快[8],传播更迅速广泛[9]、发病率和病死率更高[10]。有学者认为,1968年的世界大流感流行后,H3N2流感有再度流行的趋势[11]。并且由于抗原漂移,H3N2的变异株每隔2~8年流行1次,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位于全球H3N2流感传播网络的中心位置[12]。邢台市2014年的流感流行优势株为H3N2,应密切关注流感流行动态,防治H3N2流感疫情的暴发。

2014年邢台市的流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均为散发病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显示,2014年1月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比较高,到2月份迅速下降,3月份有个阳性小高峰,10月份到12月份天气变冷,阳性率迅速到高峰。而南方和邻近长江的一些城市流感的流行季节是秋冬季和夏季的特点[13]。根据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ILI监测资料与病毒学监测资料匹配较好。 2014年邢台市ILI就诊率与病毒核酸阳性率高峰期吻合,这表明流感病毒阳性率和流感流行呈正相关,即ILI增多时,ILI标本阳性率升高,与相关结果一致[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不同的年龄组对流感病毒的易感程度不同。5岁~年龄组阳性率偏高,这与河北省往年报道一致[15]。造成5岁~年龄组阳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本年龄组人群主要为托幼机构、中小学学生,此人群所在场所人口密集,加上年龄偏小,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容易造成人和人之间的感染传播。因此,在每年冬季流感流行之前对中小学生接种流感疫苗,并加强对中小学校学生以及人口密集公共场所ILI监测,以防止流感疫情的暴发。60岁~年龄组ILI门诊就诊人数少,导致实验室检测标本量少,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此人群ILI标本采样量和检测量,为防控流感提供更科学数据。

上一篇:内审员工作实施细则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教学工作总结